外语阅读教学理论与方法

外语阅读教学理论与方法
外语阅读教学理论与方法

外语阅读教学理论与方法

自文字诞生以来,阅读作为了解他人想法,传承人类文化的一种途径与人类的文明史一起前进。现代化的信息社会,阅读作为人类汲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和认识周围世界的途径之一,是学习所有学科的基础,也是掌握外语的重要途径,是现代人类社会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认知活动。20世纪60年代之前,受语义学理论的影响,阅读被认为是读者从文字出发来求解文意的过程。外语阅读通常是从文字出发,在弄懂词句的基础上达到对篇章的理解。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认知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的发展,人们认识到,阅读理解并不是一种单向的接受信息活动,也不只是对词、句甚至语篇的理解。阅读理解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心理语言学过程。这是一个以理解为目的的、多层次的、相互作用的、不断进行推测的过程。阅读理解的过程乃是读者在大脑中建立一种模式的过程。阅读是一种个人现象,使大量的语言想象在个体的头脑世界里无声地进行的。阅读理解的心理过程研究促进人们对外语阅读个体因素的研究,促进人们对对传统外语阅读教学的进一步反思。

一、对外语阅读的认识

阅读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人们学习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之一,同样也是英语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高中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阅读是理解和吸收语言信息的最重要手段,它能给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丰富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和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及文化等。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可以按年级制作媒体课件,有计划地指导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和技巧。通过强化培训技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语言学家古德曼(Goodman)曾说:“阅读是一个复杂过程”。长期以来,阅读与听力一样,被认为是被动地吸收语言知识的“接受性技能”,大多数人把阅读看成一个理所当然的活动,很少意识到其中所牵涉的复杂心理过程。随着心理学、心理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和篇章语言学研究的发展,人们对阅读理论的探讨不断深入,逐渐认识到外语阅读是在第一语言环境中学习第二语言并获取相关语言材料的主要途径,是一种具有挑战性的认知和解码过程,是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的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其中各种心理资源都得到调动以求理解得以实现。人们在阅读与听的过程中,人脑一直处于积极的信息处理与交换的状态之下。它需要依靠读者的思维、语言能力、知识水平等综合因素去理解语言、分析语言,并达到获

取信息的目的,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应选择适当的阅读策略提高学生和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并运用正确的阅读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学生对阅读策略的掌握和运用。

1.外语阅读要素

对任何一种体裁的文章进行阅读的目的往往都是为了获取信息,影响人们获取信息的因素究竟有哪些呢?在英语阅读中,主要有词汇能力、句式识别、篇章理解和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四个要素。

首先,词汇是生成语篇的基本单位,词汇理解是阅读理解的前提和基础。任何阅读都是以一定的词汇为基础的,因此所阅读材料的生词量必须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一般来讲,生词量不能超过8%,最好维持在4%左右。一旦超过10%,阅读就变成了生词查阅的游戏。结果虽惹得满眼的奇花异草,但最终只会疲惫不堪、徒劳而归。推断能力也是建立在此基础上,若超过一定的生词量,重要信息之间的联系就必然会割裂,生词推断也变得凌乱不堪。所以,无论是从获取信息还是从词句学习的角度,英语词汇的掌握都至关重要!

其次,句式识别就是辨认句子的构成形式。它本身包含了两层含义:对句子句法结构的识别和对该结构所包含的相关意义的识别。英语学习者们往往在阅读时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一个句子里的每一个单词都认识,但是连成句子就不知所云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就在于学习者尚未能很好地把握句式识别的基本阅读策略。对规则意义句式的识别来说,由于规则的句法结构是有章可循的,所以这类句式中,复杂的句式结构是阅读过程中句式理解的一大难题,可以通过规则的句法分析来解决。对非规则意义句式的识别来说,可以通过识别这类非规则句式中蕴涵的文化因素和情感因素来理解其内在含义。也就是说,对这类句子的识别过程实际上就是对某种文化或某种情感的识别过程,即所谓的“意会”。

再次,篇章理解,顾名思义,就是从篇章的全局来把握文章,理解文章。这是阅读理解的高级阶段。段落是构成阅读篇章的最高单位。段落的理解对于整篇文章的理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整篇文章理解的关键。要准确地理解篇章,就要求学习者能够通过词汇、句式来理解段落,找出全文的主旨和作者观点,认识理解作者的立场,从而准确找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最后,有些外语阅读还涉及到目标语言国的一些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如科技类、农业类、政治时事类、民俗习惯类等,这需要广大外语学习者在平时的学习阅读中秉着时刻学习的观点,时时注意积累知识,扩充自己的文化储备,以更好地应对未知的学习与阅读,为日后的个人提升奠定基础。

2.外语阅读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作用

自古以来,有学就有教,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所谓教学相长,也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实际的外语阅读教学中,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外语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获得各种阅读技能。其次,教师要积极地了解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阅读缺陷。同时,老师要善于为学生选择适合的阅读材料,并设计出适合学生的阅读任务和活动,加速学生阅读技能的获得和提升。最后,老师要通过激励、理解、适当的帮助等手段使每个学生在阅读方面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学生在阅读教学中首先应该是积极的参与者,只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同时,学生也应是阅读教学中最积极的因素,学生应主动去了解阅读材料的结构,阅读技能的选择及阅读方法的运用,增强自我认知意识,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成为合格的读者。最后,学生应能够在课堂上具有冒险的精神,敢于犯错才能克服外语学习的紧张情绪。

3.外语阅读的关注问题

(1)阅读的选材。阅读材料的选择应注意难易适当,范围涉猎广泛,不给学生的阅读造成过多的困难和心理障碍。在内容上,所选材料要尽量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文化教育、风土人情、传说、时事、人物及科普等,这样能够尽可能地调动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助于他们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2)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习惯的养成会给今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应从一开始就培养学生阅读英语的习惯,通过定时阅读、随机阅读、补充阅读等方式促进学生保持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能持之以恒。

(3)精读泛读紧密结合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量。只有具备了一定的阅读量,学生才能建立起语感。语感是对语言文学的敏锐感觉,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学生语感的训练,是培养学生的阅读悟性的重要途径。首先,通过多媒体让学生感知文章的写作背景、可能出现的人物、可能出现的语言环境、可能出现的情感情调等,指导学生在倾听录音中感悟、欣赏、体会文章;其次,在指导学生朗读文章时,要引导学生体验作者的情境、心情、思想与意境,刺激学生的发散思维,加速获取、理解和处理文章的语言信息的速度、最终培养学生的阅读悟性。只有既注重阅读的量,又细化阅读的质,才能切实培养语感,提高学习者的阅读水平。

(4)因材施教。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应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不同年龄段学习者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要做到心中有数,对不同水平的学习者也应有不同的要求。不同阶段的学习者,从培养阅读兴趣,到注重阅读思维能力,再到文章的深层理解上都有相应的侧重。同时,教师还应传授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技巧,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心态。

(5)培养英语文化基础。高中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与文化密切联系。”如果学生缺乏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即使认识所有单词,也不一定能正确理解文章的含义。因此,教师应注重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对有关社会文化背景的知识进行补充介绍,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英语报刊,不断扩大知识面,从而紧紧跟上语言的发展,有效地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流行的外语阅读教学方法

阅读作为外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一直都是各界教育学者关注的问题,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获得一定的自学能力,是摆在所有人面前的重要课题。迄今为止,在外语阅读的教学方法方面,目前比较流行的主要有自下而上阅读法、自上而下阅读法、交互式阅读法三类。

1.自下而上阅读法

早期的阅读过程为“自下而上”(the bottom-up approach)法,也被称作信息加工法,它描述了阅读的整个过程,即从看到文字的那一时刻起一直到了解文字的全部意义为止。这个模式对单个的语言单位(如音位、字位、词)进行解码,并从最小的单位到最大的单位构建篇章意义,然后修正已经存在的知识以及给予篇章信息所作出的预测1。依照此种自下而上教学法,读者首先识别看到的每个字母,然后将它与相应的语音匹配,形成单词,最后形成意义。这种方法把阅读过程看成一个直线形的过程,即由书面信息直接到读者的大脑,读者对文章的理解取决于文章所呈现的内容,读者仅根据书面信息(单词和句子)来理解文章的意思。

自下而上法认为读者获取信息是从辨认最基本的语言符号开始,即从字母到单词、短语、句子、段落最后到篇章,它要求学生由部分到整体地去理解语言材料,这种阅读模式可用于

外语初学者或对某一种篇章进行精读。许多学生,特别是处于学习英语初级阶段时,所学的阅读方法往往强调“部分”,如词汇和语法结构,这种方法就是“自下而上”阅读法的具体体现。应用自下而上阅读法时,需要学习者注意词、词组和语法,并且使它们相互作用,最后才能达到对整篇文章的正确理解和良好把握。

但自下而上阅读法由于过于强调语言的片断,而导致割裂了对语篇整体层次的理解,这与科学家在显微镜下研究生物物种的某一横段面有些相似,即它可以研究物种的某一特性,但却忽视了物种赖以生存的大的环境。它只是把阅读看成是从词到文章大意的信息解码过程。读者与文章的联系是单方面的,他只能通过一些词或词组来理解文章,因此读者往往会处于被动地位。运用自下而上阅读法很容易造成一种只知道词的意思却不知道或不完全理解整篇文章大意的孤立处境。例如,“see eye to eye”是指“达成协议”,但如果按字面意思来翻译却成了“看从眼到眼”,意思完全不同。

目前,在我国许多地区,英语阅读教学仍然基本上延续着自下而上的传统阅读法。大部分教师都擅长语法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过度重视字词和句子结构,而忽略了把文章看作一个整体。这样,学生们就只学会了消极地处理表面信息。这种阅读方法使人错误地认为,成功的阅读仅需要掌握更多的单词和精确的语法。后果是,即使能够认识文章的所有单词,能够正确分析所有句子成分,他们仍然不能理解文章内容。这不但影响阅读速度,同时也打击了学习者的积极性。

2.自上而下阅读法

由于认知科学的出现和发展,在20世纪70年代末,一些学者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研究语言对外语阅读方法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1976年,美国心理学家古德曼(Goodman)指出,读者不是逐字的获取信息,而是猜测、过滤和验证他们已获取的知识,并对他们猜想进行修订,然后实现准确的理解。该模式被称为“自上而下阅读法”(the top-down approach),它体现了读者的积极影响和意愿。

自上而下阅读法是一种依靠读者事先所具有的句法和语义学知识的心理阅读法,因此也被称之为语言心理法。这种模式从高端的信息出发,根据已有的知识,对文章进行推测或假设。然后依据篇章信息对预测和假设进行验证。按照这种理解,“阅读过程就是预测、选择、检验、证实等一系列认知活动,有效的阅读在于用输入信息中尽可能少的线索作出准确地判断”2。

自上而下的阅读法意味着读者应该使用基本常识,语言知识,和对主题的认识来理解整篇文章的意义,猜测不理解的文段的意思,然后仔细地研究他所表达的意思。它倡导阅读时不要逐字逐句地去译码,而是从宏观上去推测与理解成段和整篇材料内容的过程。在这种从上自下的阅读法指导下,阅读过程是一个主动、有目的、有创造性的心理过程,读者在阅读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心态。

自上而下阅读法与自下而上阅读法截然相反。自下而上法注重从词的理解开始,而自上而下法注重从整篇文章的背景意义开始。不同于忽视读者的对阅读的传统看法,自上而下法在具体实践时特别强调读者的积极参与。首先,读者使用视觉方面找出的语言信息来改善,形成临时假设的文字资料。其次,读者使用经验及语言知识来验证临时的假设。最后,读者在再次阅读文章后对所做的假设进行证实或修正。因此,自上而下阅读法要求读者具备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否则,便无法有效地参与文章的主动思考和理解。如“Let’s go Dutch treat”是指各付各的钱,即AA制,但是字面意思却不同。这个短语必须结合背景知识来理解。因为在16—17世纪,荷兰是海上运输贸易的起源地之一,商人们为了他们的贸易到处奔波,居无定所,这种情况下邀请朋友吃饭便不是明智之举,往往请别人吃了饭,却再也见不到对方了。因此,荷兰人开始习惯各付各的钱。就是因为荷兰人喜欢把什么都分得很清楚,英语中用“Let’s go Dutch treat”来表示AA制。如果读者不知道这段历史背景,他们就不能充分理解这个词组的意思,对文章的理解也会产生偏颇。

但由于读者在这种阅读过程中持有一种积极主动的心态,因此,基于文本字母和单词的识别只是用来确认他们所假设的文本的含义,“阅读成为了一场心理语言的猜测”3。根据这种看法,有经验的读者能够利用背景知识做出预测,而没有经验的读者只能局限于词汇,在阅读过程中不懂得利用上下文,更无法利用背景知识进行预测。即使他们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做出预测,所花费的时间也远远多余简单的认知单词。因此,自上而下阅读法也受到了一定的质疑。

3.交互式阅读法

交互模式(the interactive approach)实际上是自上而下法和自下而上法两种阅读方法的综合。上述两种模式通常被认为是线性的,信息处理需要几个非交互阶段。每个阶段独立工作后把处理结果传递给下一个阶段。信息传递的方向是单向的,高端信息无法影响低端的信息处理。而交互法则认为,阅读中的信息加工模式是从低、高或微技巧和宏技巧两个方面同

时进行的,即每一阶段的知识分析既有来自低级阶段,也有来自高级阶段的分析。只有当低级阶段和高级阶段的信息吻合时,才产生令人满意的正确理解,否则假设就要重新修改和建立,直至两种信息完全吻合。之所以说它是交互式的,“是因为在任何阶段,不管在系统中处于那个位置,都可以和其他阶段任何阶段沟通”4。

简单地说,交互式阅读法是一种在阅读过程中对信息同时进行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处理方法的阅读法。Emerald Dechant认为,互动式阅读法要求读者选择性地利用所有层次上的信息(音素、语素、词、句子等等)来构建意义,而不只局限于某一层次。Kenneth Goodman 认为,在互动式阅读中,字面是一种输入,意义则是一种输出,读者本身也是一种输入。他通过与文章互动,选择性地利用文中线索来构建意义。

互动式阅读法的本质表明高层次的信息处理方法在阅读中起着更重要的作用,同时,许多低层次的阅读方法、技巧对于阅读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读者需要熟练掌握一定量的词汇,这对于一些高级学习者来说同样重要。在实际阅读中,自上而下法与自下而上法是交替或同时出现的,二者缺一不可,但它们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两者所包含的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

互动式阅读法吸取了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阅读方法的优点,同时又克服了他们各自的缺点,在目前我国外语阅读教学中是比较实用的一种阅读法。在具体应用于英语精读教学中时,我们一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指导学生阅读和理解:

(1)首先给学生讲解文章的背景知识,让学生对文章背景有个大概了解;

(2)让学生根据文章题目预测文章主要内容,这时可以组织小组讨论,必要的时候可以给学生一些提示。

(3)给学生一些时间浏览文章,要求学生找出文章主题,并跟自己的预测加以比较。并组织学生讨论,最后确定文章主题。

(4)对文章中出现的一些生词、习语以及难懂的句子加以解释。其中一些相对简单的可以要求学生根据上下文和背景知识自己推测意义。

(5)要求学生再次阅读文章,划分段落,明确段落大意。

(6)对于学生感觉困难的段落,要分析困难的原因,如,生词多、缺乏背景知识等。

学生在这种交互式阅读法的指导下,很快就能学会把语言内容和形式融合起来,既提高了阅读速度,又增加了对文章的理解。长此以往,阅读水平必然会有一定的提高。因此,目

4SAMUELS, S. J. & M. L. KAMIL. Models of the Reading Process [A]. An Interactive Approaches to Second

前,交互式阅读法在我国应用较为广泛,也得到了普遍认可和接受。

阅读时英语教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它是一项心理活动过程,它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只有了解了阅读的精髓,阅读教学才能进步。如今有很多不同的阅读方法,每种方法不能说是好还是坏,只能说是适合或不适合。每种都有不同的特点和所试用的对象。只有明确学习者自身的阅读水平,期望达到的目标,选择最适合学习者的方法才能有效解决存在的阅读障碍,提高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1] 马瑞香:外语教学的哲学思考,外语学刊,2008(3)

[2] 赵海艳: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之我见,教学交流,2010(12)

[3] 支永碧,吴延平:现代几种主要的语言观及其对外语教育的启示,国外外语教学,2007(1)

[4] 刘正光:认知语言学的语言观与外语教学的基本原则,外语研究,2010(1)

[5] 杜萍:高中英语阅读策略与教学方法的研究,中小学外语教学,2002(4)

[6] 王军: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初探,外语教学,2007(8)

[7] 张红: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探究,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2(2)

[8] 李顺春,贺亚男:语篇与英语阅读教学,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3(1)

[9] 关翠琼:试论外语的阅读理论和教学,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

[10] 官芬芬:元认知策略在阅读中的作用及其在外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11)

[11] 姚喜明,潘攀:英语阅读理论研究的发展,外语教学,2004(1)

[12] 杨小燕:基于双重代码理论的国内英语教学研究综述,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9(6)

[13] 刘芳:优化高中英语阅读技能探析,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7)

[14] 马雪静,李敏:从语言的体验性到“以人为本”的外语教学模式,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11(1)

[15] 李稳敏:“焦虑”对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的影响探析,外语学刊,2009(6)

[16] 胡建伟:认知语言学视角的大学英语教师语言观调查,山东外语教学,2010(2)

《外语教育理论与实践》试卷

Firstly, a good language teacher should have ethic devotion. The teacher should be a model and set a good ex ample to his students because most students would be influenced by their teacher’s behavior unconsciously. A teacher with extreme high level of morality often has a potent and positive effect on his students, rather than those with high teaching standard. So a good language teacher should show their moral quality as well as their knowledge. To be specific, a good language teacher should be fair, not only should he be fair to his students, such as treats them equally, and “partiality” is forbidden, but he sh ould properly regard the conflicts between different cultures. Besides, he should be kind and ready to help his students both in study and life. What’s more, he should be enthusiastic to his students, and has full passion for his teaching; he should be caring to his students, sometimes, only a caring look, a trusting encouragement, or a mild smile from the teacher is enough to touch the students’ hearts. In addition, hard-working and attentive are necessary for a good language teacher. We should recognize the great value of the teachers who have ethic devotion during the students’ development. Secondly, a good teacher should have personal styles. A good teacher makes learning not a dull thing but a great joy. Many teachers always keep talking about the textbook all the time so that the students feel it difficult to focus their attentions on what the teacher are saying. As a result, the ga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enlarges. Supposing the language teacher has distinct personal style during the teaching, this problem can be solved. For example, he can make his teaching dynamic by body languages, or demonstrating performance; he can be patient enough and never give up any student, even though some of them are really mischievous and indocile; he can be creative, teaches in creative ways and encourage his students to be creative and open-minded. Meanwhile, a good language teacher can be discipline and authoritative, he should be strict with students when it’s necessary. It’s important to find his unique person al styles when a teacher is teaching. Last but not least, a good language teacher should have professional qualities. A professional language teacher should be capable enough in your own language ability. He should obtain the capability to have language usage well in hand, and an excellent command of western culture. If so, he can be more knowledgeable and informed. What’s more, a good language teacher should be versatile, especially in the four skills: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It can help students to enhance the focus on realistic communication. Moreover, a good language teacher should be equipped with profession and armed with a range of skills, strategies and information. Before he gives his students a glass of water, he should have a barrel of it. He should grasp a large scope of knowledge of language and take the essence of it, then transfer it to his students. Besides, a good language teacher should be skilled in lesson planning and class management. He should be reflective and keep on reflecting on his classes and his methods of teaching, and in this way he could make progress quickly; he should be resourceful, and have a quick response to the emergency. In addition, I think the most important duty of a teacher is get experience about teaching, which is called the experiential knowledge, and after a long period of practice and reflection, he would be able to develop his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which is the most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art of being a good language teacher. In addition, a good teacher should be a life-long learner, and make sure that he keeps improving himself in his professional field, and he should always test himself by the feedback from his students, and reflect on his work. As the society develops at an amazing speed now, the students today are quite different: they are more independent, and demand a higher standard for teachers, which is a challenge for us. So we should try our best to improve ourselves, and try to be as good a teacher as we can. As the students of an normal university, besides learning the knowledge of being a good language teacher, we should have our own mind, practice our teaching skills and methods. For this part, I’d like to share my opinion about my plan for language teaching profession. So, what we expect from our language teachers? Capable, humorous, responsible, kind and so on.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反思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反思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涉及到的不仅是阅读能力的培养,也牵动着学习者的注意力、观察力、毅力及兴趣、动机、情感等众多心理素质和思想道德、艺术审美等社会文化素质。那么,在高中阅读课的教学中应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以达到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呢? 本文就高中英语教学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谈几点思考: 一、设计提问,激发学生的主体思维 问题设计是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帮助学生理解、鉴赏文章的切入点。教师设计问题,要遵循循序渐近的原则,要把问题建筑在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之上,服务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水平的目标需要。高中英语课文大多篇幅较长。课文内容参透了丰富的审美以及科学教育内容。在这些兼顾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的阅读课教学中精心设计既有启发性又能激起学生探讨兴趣的系列问题,可以启迪学生动脑,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例如在教故事类文章时,可以先对故事细节、实事等向学生进行由表及里的回答,最后提问推断归纳性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提问,推想出课文中没有写到但又与之关系密切的若干内容,能使学生加深和拓宽对课文人物刻画、主

题表现的领悟,激起他们去主动思考和探索。教师设计问题时,要紧扣教材,层层推进,要具有一定的思想梯度。在提问、解答的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引导,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欲望,帮助学生认知和理解。 二、授之以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传统的看法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传授知识,按韩愈说的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但是仅仅传授知识是不够的。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就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英语阅读教学中要突出“学”字,从让学生“学会”转到培养学生“会学”,授之以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陶行知先生也说这样一句话:“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 乃是教学生学。”学会怎样学习,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接受新知识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更好地做到知识的迁移,并使学生受益终身。 1、指导学生认真预习 高中阅读课文长,难度大,抽象概念内容多,形象思维内容少,语法现象较复杂。因此,对学生来说,认真预习是及其重要的。如果学生没任何准备走进课堂那么学习肯定是被动的,教师讲解什么,学生就听什么; 教师演示什么,学生就看什么。这样的学习有什么主动性呢? 预习看起来是学生的事情,但教师精心指导是十分关键的。

英语阅读教学设计

特色材料 哈尔滨市永源中学 田素刚

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 一、本课在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在教材中是本话题的第三部分,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同时,本课学习的好与坏影响到写关于音乐方面作文的水平。所以,本课的学习对于学生练习相关的写作有很大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在学 习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度地讲阅读的方法和写相关文体的写作要领。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应该是能够与现实的学习环境相适应的。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音乐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并能够初步培养良好的音乐爱好。 三、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训练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四、教学难点: 学习有实际效果的阅读和写作方法 五、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及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 六、教学工具:多媒体计算机 七、教学过程: 1、教学预备 出示给学生两组有关乐队的图片,让他们猜测是谁。主要通过听音乐的方式进行,这样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2、在学生看图片及听音乐的过程中,利用图片进行阅读文章中生词的处理,主要是通过猜词的方式进行。以此来解除后面阅读的生词障碍。Can you guess the meanings of the words in red ? There are four member s in the band “ The Flowers ” . And they are good musician s. Now they aren ' tin the same band ,but they continue to make nice music for us. band n 乐队,乐团 member n person of a group 成员 musician n person who makes music 乐师,乐手,音乐家continue v go on 继续 这个环节也是对学生生词处理能力的再提高。这个部分是由学生都很熟悉的花儿乐队和s.h.e 两个乐队的音乐的欣赏来引出课文内容U2 乐队。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烘托良好的课堂气氛。 3、对课文进行第一次的快读。此环节设计出两个能够引起学生阅读兴趣的问题,以此来组织学生进行第一遍的快读。Read the passage quickly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 _______________ The band U2 is Rock band 財folk band □ popular band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heir famous songs are Beautiful Day and Walk On

浅谈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74478327.html, 浅谈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作者:丁小勇 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18年第10期 摘要:高中英语阅读教学问题策略新课改政策下,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要求越来越严苛。通过查询相关资料显示,现阶段多数高中生能够自主学习英语,但是英语阅读水平却比较低,导致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停滞不前。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必然基础,必须提高教学效率,保障教学质量。今天,本文就以“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为主题进行探析。首先分析目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随后针对问题,提出一些改善措施,为我国奠定创新型英语人才基础。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并加以反思,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28-0081-01 1.现阶段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多数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情况的调查发现,现阶段我国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效率不如人意,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目前高中英语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没有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没有做好“铺路搭桥”的引导工作;学生对英语阅读没有兴趣;教师英语阅读教学方式单一枯燥;教师过分重视课本内容,教学方式不灵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教师没有做好“铺路搭桥”的引导工作。目前,多数高中英语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没有明确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没有做好“铺路搭桥”的引导工作。教师教学过程中将英语文章的主题、短语、句式以及语法结构都进行详细的讲解,教师采用的是“灌输型”教学模式,促使学生“被动”接收有关知识,在学习阅读文章的时候,学生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全程跟随着教师的思路走,学生的思维被局限,学生自身没有打开思维,从而促使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成绩不如人意。 1.2 学生对英语阅读没有兴趣。许多学校与教师都奉承一种“分数至上”的原则,过分重视学生的成绩,从而不能培养创新型英语人才。新课改政策表明,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使学生真正掌握英语,并且能够灵活运用。“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根据心理学研究结果可知,学生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整个大脑会呈现一种兴奋激动的状态,并且会全身心投入,做事效率非常高。由此可见,教师应该结合学生身心特点,提高学生阅读英语的兴趣。但是,目前教师过分重视学生的分数,一直重复讲解英语课本里面的文章,促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并且,教师给学生安排大量“阅读题海训练”,让学生不断做题,处于一种机械的学习模式。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心得体会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心得体会 高中学生在英语阅读理解方面很薄弱,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又是高中英语教学中极为重要的部分。下面是学习啦带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心得体会,欢迎查看。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心得体会一: 新课标实施以来,高中英语教师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但仍有不少教师没能把握好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侧重点,训练方法较为单一,过度依赖应试型强化训练模式,没有足够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策略和阅读技巧。这在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的高考试题分析中清晰地反映出来了:概括文章主旨缺乏针对性,以偏概全;捕捉文章信息不分主次,缺乏综合,推测词义脱离语境,一知半解;推理判断看不出线索与事实的关系;理解结构找不到句与句、段与段的逻辑关系。 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是通过阅读获取和吸收英语书面信息,从而实现书面交际的能力。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在英语语言学习和跨文化交际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纲要求高中生能以每分钟50—70个字的速度,独立阅读生词率不超过3%的有关人物传记、故事、记叙文、科普小品等容的材料,实际上,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达不到这一要求。根据教学实践中的观察和调查,我发现学生阅读理解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词汇量有限。对词汇理解和掌握是影响阅读的重要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其词汇量是成正比的,词汇

储备不足,又会导致学生阅读障碍重重,丧失阅读兴趣。 2.缺乏有效的阅读策略与技巧。有的学生不懂得阅读技巧,他们在阅读时往往从前读到后,用相同的速度和方式理解不同文体的文章,而不是根据不同的文体采取不同方式获得主要信息,这样往往是事倍而功半,吃亏不讨好;也有许多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试图记住所有的容,习惯于逐字逐句地看,试图记住每个句子的意思,时间与精力过于集中于一些非考点的细节,而不善于通过整体阅读去把握文章观念和理念。 3.课外知识面狭窄,英美文化背景知识单薄。有些同学阅读文章时,对文章提及的事实或现象缺乏感性认识,导致理解过程晦涩,有时甚至会产生理解错误。因此,拥有较广的课外知识面和一定的英美文化背景知识会有助于学生尽快地进入阅读理解的状态,迅速地把握文章的整体含义和思路。 4.语言基本功欠佳,对长难句把握不好。阅读文章中,有些句子结构复杂,从句较多,交叉了很多倒装,虚拟,省略等较复杂的语言现象,学生如果对语法知识缺乏系统的理解,就会造成一种望而生畏的心理障碍。 5.阅读动力与兴趣不足。阅读应该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心理过程,而我们的学生由于上述种种因素的影响,对阅读产生畏惧心理,使阅读成为消极的应付和被动阅读另外,仍有一部分教师未充分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在阅读教学中,有几点不足: 1.“仍局限于传统的语法翻译方法和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

合作阅读策略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合作阅读策略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内容简介: 本文简要分析了目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介绍了合作阅读策略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理念的不断加强,高考英语命题的中心从重语言知识转向了重语言能力,加强了对学生听力和阅读能力培养的导向。然而,高中学生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缺乏对有些阅读材料的浓厚兴趣,对阅读材料的中心把脉不准确,缺少对阅读过程的自我评价等。因此,探讨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激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尤有必要。 笔者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借用了合作阅读策略并将之应用其中。 一、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阅读理解是学生学好英语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广泛的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开阔视野、开拓思路,还有利于学生了解英美民族的文化背景、生活、习俗、思维习惯及英语特有的语言表达方式,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英语运用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掌握阅读技巧,积累阅读经验,他们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也不断得到训练和提高。为此,学生的智力得到也进一步开发,而学生智力的开发又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意志和动机等非智力因素,促使他们去阅读更多的英语课外读物,聆听英语演说等。因此,阅读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尤为重要。 二、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存在的问题 1. 对于贴近学生生活,有时代性的阅读材料学生会产生共鸣并且兴趣盎然,但对于过时的某些阅读材料学生则缺乏学习兴趣,进而影响教学效果。 2. 学生在阅读中过分重视细节,忽视了对材料的整体理解,同时把握不了阅读材料的中心和重点语段,特别是对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意图不求甚解。 3. 英语程度好的学生乐于参与到阅读教学中的各项活动中并积极探究相关的疑难问题。反之,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对组织的那些活动是索然无味的。久而久之,他们跟不上教学的进度了,对英语学科自然就失去了学习的欲望。 4. 自我评价有助于学习者发现自身的问题,调整自己的学习进程,矫正自己的学习方法以解决问题。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一般对所学的篇章不作评价,比如不清楚自己的阅读速度,不清楚阅读材料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不清楚自己对阅读技巧的掌握程度等。 三、合作阅读策略的简介及应用 合作阅读策略(Collaborative Strategic Reading),简称CSR,由美国学者Janette. K. Klingner, Sharon Vaughn和Jeanne Schumm于80年代提出。它是一种通过使学生参与合作的活动手段以培养阅读理

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新案例

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新案例 王秀琴 高中英语(SEFC)阅读课文具有题材广泛、体裁各样、语言知识丰富等特征,是各单元教学的核心部分,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渠道。然而,传统的阅读课教学模式常常是单一的自下而上模式,教学方式只是把课文作为单纯向学生传授语法及语言知识的载体,忽视了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传统的阅读理解提问方式也常常停留在对所阅读文章的表层理解层次上。那么,如何借助这些课文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水平呢?经过教学实践和不断尝试,笔者发现:不同阅读活动阶段,必须采用不同阅读理解模式以求不同阅读教学目标的实现。下面以SEFC Book 1A Unit 7 "Earthquakes" 单元阅读课为例对这一问题进行探析。 一、First–reading 采用自上而下模式,侧重培养快速阅读理解能力 ―自上而下的模式‖是哥德曼(Goodman)1971年提出的阅读理论模式。这一理论反对把阅读看成是对一系列词句的知觉,认为阅读者不必使用全部文本中的提示,他们在文章中挑选和选择足够的信息来作出预测,用他们自己的经验和有关客观世界的知识去验证他们的预测。按这个模式,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是逐字、逐句地去理解,而是结合自己的预测,在文章中找出有关的信息,来验证自己的预测。该模式有利有弊,弊在对学生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利,容易造成学生语言基本功不扎实。然而,由于强调整体篇章理解,在阅读时采取跳跃式搜索、猜测等方法,所以有利于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速度的培养是阅读教学中一个重要的任务。目前,中学生阅读能力在速度上与可能达到的指标相比普遍要低几倍,甚至十几倍。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急需尽快获取各种信息资料,成倍提高工作效率与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理解能力是实施英语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然而,训练学生阅读速度必须建立在学生对文章内容处于陌生状态的基础上,因此,在学生初次接触阅读课文时,应该采用自上而下阅读模式,不失时机地培养他们的快速阅读习惯、快速阅读理解能力。这一阶段的教学设计主要如下: 1、引入题材。可采用设疑悬念、直观导入、故事导入等引入方式。 2、进行快阅。可向学生介绍组读法、察读法、浏读法、略读法、跳读法等快速阅读方法。 3、检测理解。可采用问答题、判断题、选择题、做笔记、填图表等检测形式。 附SEFC Book IA Lesson 26 & Lesson 27 阅读理解问答题: 1) Which was the USA's strongest earthquakes ? 2) How many people lost their lives and how many people lost their homes in the 1906 earthquake ? 3) How many people lost their lives in the 1989 earthquake? 4) When the 1906 earthquake happened, how many metres did the Pacific plate jump to the north ? 5) How many measures(措施) can we take in order to deal with earthquakes ? 6) What is " The Big One"? 经过一读课文及完成表层信息捕捉问题后,学生对文章有了肤浅的认识,阅读速度也得到训练。然而,阅读包含两个阶段:一是辨认文字符号的感性认识阶段;二是理解内容,吸收信息,创造性思维译码的理性认识阶段。因此,二读课文,加深文章的理解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浅谈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法

浅谈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法 在英语学习中,听、说、读、写是有机的、互相联系的统一体。它们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而不是互相排斥的。听和读是领会、理解语言的能力,说和写是复用、表达语言的能力。领会理解是基础,复用表达是提高。只有清楚正确地领会和理解,才能清楚正确地复用和表达。复用和表达能力的提高,又能促进领会和理解能力的发展。在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听说能力和习惯之后,在继续进行听说训练的同时,侧重培养阅读能力是符合我国国情的。阅读能力是最重要的语言实践能力之一,也是自学能力的基础。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比原教学大纲的要求更高,因此,对于中学生而言,培养与提高阅读能力尤其重要。下面就教学中的体会谈谈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理解不仅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点,也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许多教师对如何提高高中英语阅读能力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提出了许多见解和方法。 阅读前注重导读英语阅读课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要把学生引到特 定的语言环境中来,使学生对所读材料产生心理预期,为进一步阅 读作好铺垫。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就要注重导读。导读是阅读课教学过程中的导入活动,是教师在进行阅读课教学之前引导学生进入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的行为。那么,如何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力呢笔者认为可以结合阅读的三个阶段进行。

一、导读的方法多种多样最常用的有: 1.情景导入法。在阅读前,将阅读内容以图片、录像、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等形式直接呈现给学生,然后就所见情景进行问答、猜测活动,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课文所要涉及的中心话题上来,这样 能迅速引起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直接兴趣。高中许多课文配有插图,这些插图形象地再现了课文内容。教师可以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导入课题。完善学生的“自我意识”应试教育犹如将学生推人知识的海洋,其结果可能导致其学会“游泳”,也可导致“淹死”其中。那些本可以成为“游泳高手”者,由于缺乏指导而“夭折”,我们人为地推毁了他们想建立的“成功自我意象”,让其常常体验“失败”、“低劣”、“不如人”。为了让这些学生找回自信,找回能力,2。背景导入法。在英语阅读中背景知识的缺乏会造成理解上的困难。背景知识包括作者生平、写作背景、作品背景,常识背景、文化背景等。在阅读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应适当地介绍一些相关背景知识,扫除可能出现的理解障碍,使学生的阅读思路畅通。如小说《thenecklace》中,故事情节的介绍;《firstaid》中急救常识的讨论;《theaswanhighdam》阿斯旺高坝的介绍等。导入方法多种多样,具体采用可视学生实际、阅读材料的不同而灵活掌握,其目的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更好地感知和理解目标材料。 二、阅读中培养技能从心理学角度上讲,阅读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

西南大学《中学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

=================================================================================================== 1:[论述题] 一、名词解释 1.学习策略 2.文化意识 3.语法翻译法 4.形成性评价 5. 非智力因素 6. 学习需求 7.外语学习动机 8.成长记录袋 参考答案: 1. 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情景中,学生对学习任务的认识,对学习方法 的调整和对学习过程的调控。 2. 文化意识是指对"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 习惯、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的认识。 3. 语法翻译法(The 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这是一种以语法、 词汇为主,通过阅读材料进行译入、译出练习,并借以培养学生阅读文 学作品能力的教学方法。 4.形成性评价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获得有关学习的反馈信息,对学生所 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所进行的系统评价,是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与能力发 展所进行的过程性评价,是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5. 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包括学习需求、 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及学习者的性格、意志、年龄、学习方 式和学习习惯等。

=================================================================================================== 6. 外语学习的需求因素包括学习的外部诱因和内部需求。前者指由外部 动力推动或受外部情境支配而产生的需求,如社会发展和环境变化所引 起的需求;后者指由学习者内部动力促发,受心理支配而产生的需求, 如对知识、情感和成就的需求等。 7. 外语学习动机是激发学生朝着外语学习目标前进的心理动因和心理 倾向。外语学习动机可以分为"远景动机"和"近景动机"。前者是指与学 习结果和社会责任相联系的动机,与宏观诱因相关。例如,为祖国富强、 为提高个人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立志将来有所作为等而学习外语;后 者是指于学习活动和具体行为目标相联系的动机,与内部需求紧密相连。 8.成长记录袋(Portfolio)亦称成长档案袋和学习文件夹,是记录学生学习过程与成果的一种工 具。成长记录袋是一个有用的评价工具,可以用于总结性评价,更可以用于形成性评价,有 时也可以用于选拔。根据档案袋中记录内容的不同,记录袋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成果型记 录袋,另一种是过程型记录袋。成果型记录袋主要记录学生的优秀作品,作为总结性评价的 参考。过程型记录袋通常包括学生的问题、说明、草案、最初的草稿、修改稿、最终产品以 及对作品的自我评价。 1:[论述题] 简答题 1.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哪些基本理念? 2.任务型教学模式体现了怎样的语言观与学习观? 3. 交际教学法的特点与不足是什么? 参考答案: 1.为了实现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 能力,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课程改革的六大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 质教育;整休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浅议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浅议 (乾县第一中学陈华) 摘要:阅读是学习语言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英语技能的一个基本方法,因此本文对如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其阅读技巧做了简单探讨。 关键词:英语阅读教学;阅读方法;阅读步骤 目前,英语在中国显示了强烈的的重要性。作为英语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英语阅读是学习语言知识和提高英语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人们获取外部信息,了解世界的主要手段。然而,我国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却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阅读教学模式单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原则;阅读教学中偏重对阅读材料的教学,忽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等。根据现代阅读理论,阅读效率的提高受到词汇量,语言能力,阅读策略,情感因素,学习动机,母语对外语的迁移,文化背景知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如何能够进行有效的英语阅读教学,从而真正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成为广大英语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要想提高阅读能力,成为高效率的外语阅读者,学生们必需具备一定的语法知识和充沛的词汇量。此外,还应该对将要阅读的文章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当然,相应的阅读方法和策略更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而且还要教学生“会学”。要用各种方法教会学生“怎样学”,使学生具备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能力。在阅读过程中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和要求, 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和策略,遵循由浅入深, 由表及里, 由具体到概括的顺序要求阅读。常见的阅读方式有: 略读: 略读是一种快速浏览阅读方式,其目的是了解文章大意义,读者可有选择跳跃式地阅读。其要求速度很高,通常要求读者每分钟400个单词的阅读量,但理解的精确度比较低,至少理解全文50%。可以采取三个步骤:通读文章的起始段和结尾段;细读其他段落的主题句;浏览与主要内容相关的句子。 跳读:寻找所需信息,如年代、数字、人名、地名等把握住关键词,利用语法过渡词,语气转折词及时态等,抓住文章脉络。 细读:分段细读,注意细节,注意语言结构,处理语言点,抓住主要事实,关键信息,揭示文章结构的内在联系,帮助深化理解。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段落与段落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紧密联系,而每段的内容都与主题有着很重要的联系,所以弄清文章结构上的问题,对于把握文章主题、文章大意非常重要。 推读:推测未直接写明的含义、因果关系以及词义猜测对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新的单词、表达法或语法。引导学生学会根据上下文进行猜测,这样既提高了阅读速度又形成了一种能力,这也是英语阅读的关键所在。培养学生猜词的能力是我们在外语教学中十分重要而有意义的一个环节。但是若遇到了关键的词句且影响对文章的理解则要提倡学生使用手中的工具书,自行查阅解决学习中

谈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方法109

谈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方法 阅读的过程是对语言的认知过程,阅读有助于巩固和扩大词汇、丰富语言知识、提高运用语 言的能力。阅读可以训练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与判断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 是教学大纲规定的高中英语教学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英语技能的一个基本方法,又是落实交际实践性的主要途径。英语阅读就是读者利用相关的英语知识和非英语知识去解 读包含一定英语知识和非英语知识的阅读材料。在课内外的阅读中既可培养学生对语篇进行 分析、综合并从中获得信息的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学会欣赏英语文学作品的美,通过自然渗透,陶冶学生良好的情操。 一、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现代教育更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 仅要教学生“学会”,而且还要教学生“会学”。要用各种方法教会学生“怎样学”,使学生具备学 习和运用英语的能力。在阅读过程中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和要求, 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和策略,遵循由浅入深, 由表及里, 由具体到概括的顺序要求阅读。常见的阅读方式有: 略读:通过整体粗读,领略内容大意,帮助理解,为细读作准备。寻找主题句, 获取大意, 找出每段的主题。一篇文章通常是围绕一个中心展开的。在进行阅读课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培 养学生找出主题句,抓住中心,使学生理解主题句与文章的具体事实细节的关系,没有主题 句的段落就引导学生依靠段落中的衔接、句际关系来分析、推断和概括段落的大意,从而达 到整体理解的目的,获得文章表达的正确的信息。 跳读: 寻找所需信息,如年代、数字、人名、地名等把握住关键词,利用语法过渡词,语 气转折词及时态等,抓住文章脉络。 细读:分段细读,注意细节,注意语言结构,处理语言点,抓住主要事实,关键信息, 揭示文章结构的内在联系,帮助深化理解。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段落与段落之间存 在着内在的紧密联系,而每段的内容都与主题有着很重要的联系,所以弄清文章结构上的问题,对于把握文章主题、文章大意非常重要。 推读:推测未直接写明的含义、因果关系以及词义猜测对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新的单词、表达法或语法。引导学生学会根据上下文进行猜测,这样既提高了阅读速度又形成了 一种能力,这也是英语阅读的关键所在。培养学生猜词的能力是我们在外语教学中十分重要 而有意义的一个环节。但是若遇到了关键的词句且影响对文章的理解则要提倡学生使用手中 的工具书,自行查阅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概读:要求学生从每篇标题,到各个部分都进行概读、以归纳出要点, 概括作者的主旨、 意图、观点、态度,这样就能了解全文的概貌。概读还有助于学生把握上下文之间的意义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二、提高英语阅读速度 (一)多记忆单词。词汇是进行阅读的基础,很难想象没有一定的词汇量如何能完成阅读任务,更不要谈速度了。如果我们积累了一定的词汇量,看一篇文章时很少会有生词障碍,速 度提高是可预见的。 (二)进行大量的阅读。阅读速度的提高是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也就是通过大量的阅读英语 文章、书籍,使自己的阅读速度乃至阅读能力有一个质的提高。 (三)试着连句或一目几行阅读。看一篇文章的时候,注意不要逐字逐句地看,要把两 三个句子连起来,一气呵成,把它们看完。形成这种能力的关键,就是要加宽自己阅读时的 视幅,这也是提高阅读速度的关键。

英语阅读教学的几种方法

英语阅读教学的几种方法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英语阅读教学的几种方法 作者/ 殷小慧 我们学英语时由于没有语言环境,只能先接触英语文字即阅读材料,然后才涉及听、说、写的训练,这样,阅读就成为学习英语的重要途径之一。 尽管现在的英语考试加强了听、说、写的考查,但试卷中阅读理解的分值仍占较大比重,一般比较重要的考试,都占50%的总分或以上。毫不夸张地说,阅读理解题做的好坏决定了整个英语考

试的成败,决定了中考、高考、考研等的成败,从而可决定一个学生的命运。退一步讲,其他的题型,如完型填空、改错、选择,其实也是变相的阅读理解。另外,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大部分信息是通过视觉获得的。因此,在英语学习中,阅读的分量举足轻重。下面,我就谈谈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几种方法。 一、阅读前准备 1. 精心选择材料 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步理解文章,并巩固所学英语知识。因此,除课本课文外,教师还应选取知识性、趣味性强的课外短文,一般

生词量在1%~5%左右,文章不宜太长,否则容易扼杀学生的阅读兴趣。反之,如果阅读材料太简单,学生也会感到枯燥无味,达不到应有的目的。 2. 灵活导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well begun is half done”,阅读材料选定后,教者应精心设计导入问题,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欲。 如果学生带着疑问进行阅读时,对文章的理解会更快更准,阅读也会变得轻松。如在教学《The Moonlight Sonata》时,教师问:“Do you know Beethoven?”“ Do you like his music?”“Which music do you

浅谈高中英语阅读课课堂教学设计

浅谈高中英语阅读课课堂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13-01-21T11:23:15.637Z 来源:《新校园》学习版2012年第9期供稿作者:杨彩红 [导读] 高中英语的阅读课文的选材丰富,是渗透着思想情感的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会产生较强的感染作用。 张圆 (兰州市六十中,甘肃兰州730060) 摘要:高中英语阅读材料贴近现代生活,许多阅读课文渗透着思想情感的教育,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对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进行初步探讨,提出一种新的阅读课的课堂教学设计,强调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性和参与性,重视学生的参与以及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运用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注重学生的知识拓展以及对英语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阅读课教学;教学设计 英语阅读课是扩充学生词汇量、丰富学生语言和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课程和途径,是学生拓宽视野,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Senior Englishfor China 新教材阅读课教材内容十分广泛,包括人文地理、科学发明、历史与文学、体育与健康、宇宙空间、新闻媒体、报刊杂志、旅游与休闲、人权等各种题材。体裁则更加丰富多彩,有记叙、说明、议论、小说、书信、戏剧、游记、幽默等。这样就具有话题广泛、信息量大、语言知识丰富等特征。它是各单元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经典范文,也是学生吸收和运用信息的主渠道。以高中英语阅读课文为例,对高中英语阅读课文课堂教学设计进行初步探讨,大致分为以下四个环节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每个环节在教学中的侧重点不同,但又缺一不可。 一、导入(Leading in)———引出话题 课文导入环节是为了对阅读作教学准备,引起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求知欲。设计好导入环节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对文章所给的信息产生好奇的心理,给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想象和自我发挥创造了思维空间,从而激发他们去捕捉文章中的信息。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内容可以使用的导入方式有以下几种: 1.背景介绍式(the way to introduce background information) 这种导入模式可以启发学生对有关话题的思考,常用于涉及西方文化的背景知识,比如外国的政治、历史、文学、地理、风俗习惯等题材的文章,我们可以利用PPT 来进行背景展示,也可以通过录像、文字资料、旅游指南、音乐、视频等进行介绍,目的是提供背景信息,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提升课程周边知识量。在阅读课The British Isles (高二Unit5)的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其历史、文化、自然风光等知识,还可以通过世界地图或者教学挂图来让学生了解the British Isles 的地理位置及其它的组成部分。 2.提问式(the way to ask questions) 这是一种常用的导入模式,教师通过教学参考资料或者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常识进行回答,或者带着问题去阅读。提出的问题不仅与本单元的主题有关,而且与阅读材料关系密切。此任务型活动需要学生根据问题的启发,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找到文章中的有关章节并不难,难点在于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答案概括出来。例如,在进行课文Table manners at a dinner party (高一Unit6)的教学时,笔者要求学生先讨论以下问题: (1)What table manners does the text about? (2)How does the text develop, in the order of content or in theorder of time? 3.讨论式(the way to discuss) 高中英语教材大多数内容都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比如,饮食健康、旅游、自然灾害、疾病与急救常识、环境保护等。在上课前先组织学生讨论与课文有关的话题,能激活学生头脑里的生活体验,启发学生预测课文的内容,展开简短的讨论,以便通过阅读验证自己的推测,让学生在阅读文章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例如,让学生例举平时在身边发生的紧急情况,比如溺水、交通事故、房子着火、出血、哽住、煤气中毒等,要求他们分组讨论如何自救,从而为阅读课文The rescue(高一Unit5)作好铺垫。 二、课文教学———课文呈现(Presentation) 课文教学是阅读课教学的核心部分,它是学生从文章中吸取信息而进行加工处理的一个阶段,学生要从所给的篇章中找出文章的细节描写、归纳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找出文章的主题句和主题段、归纳文章的语言知识,培养学生对获得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在课文教学时,打破传统的授课模式,不再逐字逐段地为学生翻译句子或者向学生“满堂灌”或“满堂问”,而是要指导学生进行篇章分析,找出每段的中心词和中心句(key word and sentence),理解文章的体裁,掌握每个段落的大意(general idea),归纳出整篇文章的主题,最后让学生欣赏文章。课文阅读教学应该分为以下两步来进行: 1.快速浏览(Skimming)———初步感知 快速浏览是为了获取特定的信息而阅读,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找到问题的出处,并迅速找到问题的答案。在进行课文Kwanzaa(高一Unit14)设计与课文有关的的几个问题,要求学生通过快速浏览来回答: (1)What is the name of the festival? (2)What is the festival about? (3)When do people celebrate Kwanzaa? 教师要让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训练学生“Z”字型的阅读方式,避免一个词一个词地逐行阅读,而是要快速用眼、用心、用大脑去扫描文章,集中精力用大脑去捕捉每段文字所传达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简单的加工和处理。 2.详细阅读(Careful reading)———深化理解 详细阅读是课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的关键。首先要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情节和细节,可以让学生分析段落、段落大意以及段落之间存在的内在逻辑联系。在详细阅读这一环节还可以给学生设计多项选择题或者正误判断题让学生讨论。分段细读,注意细节,帮助学生深化理解。例如,进行课文Chuck’s friend(高一Unit 1)的教学时,设计划分文章段落大意的题,目的在于教会学生理清文章的层次,进一步理解阅读材料的内容。 详细阅读之后,在学生基本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通过播放录音,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英语的语音语调和句子的停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