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驱车传动轴系统设计

四驱车传动轴系统设计
四驱车传动轴系统设计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四驱车辆传动轴系统的设计

专业名称:车辆工程

学号:1004102022

姓名:覃振星

指导教师:贾永刚

日期:2013.12.09

目录

1.原始数据 3

2.计算各个轴启动转矩和附着转矩 3

3.球笼式万向节的设计选用 4

3.1前轮驱动万向节的设计选用 6

3.2后轮驱动万向节的设计选用 8

3.3四轮驱动万向节的设计选用 11

4.万向传动轴的选择 14 4.1传动轴管的选择 14

4.2伸缩花键的选择 14

5.传动轴的计算和强度校核 15

5.1传动轴的临界转速 15

5.2传动轴计算转矩 15

5.3传动轴长度选择 15

5.4传动轴内外管径确定 16

5.5传动轴扭矩强度校核 16

6.参考文献 17

1.原始数据:

满载重量: G=18433N

前轴 f G = 8925N 后轴 r G =10138N 驱动桥传动比 f i =4.11 r i =4.55 满载质心高度 h =0.52m 静态滚动半径 stat R =0.296m 动态滚动半径 dyn R =0.301m 轴距 l

=2.576m

发动机最大功率 max e P =70KW/3800rpm 发动机最大扭矩 max e M =173N.m/2200rpm

分动箱速比 max v i =2.522 m x v i i =1.095 路面附着系数

=0.85

振动系数 s K =1.2 承载系数 t K =1.33

各档匀速行驶时,发动机输出扭矩为发动机最大转矩的2/3 各档利用率1-5档分别是1% 、 6% 、 18% 、 30% 、45%

基本要求:汽车传动轴系统至少应有100000Km 的寿命

2计算各轴的启动转矩A M 和附着转矩H M

用两者之间的最小值作为静态转矩选择万向节计算结果列入下表1。

启动转矩和附着转矩的计算

3.球笼式万向节的设计选用

3.1前轮驱动万向节的设计选用

利用式1000/min

x n r ≤时,3

0.57725339()x d hx x x A M L h n M ??

= ???

1000/min x n r >时,

3

470756()x d hx x x A M L h n M ??

=

???

计算前驱动轴万向节在各档位百万次循环寿命: L h1=3

0.57725339()x d hx x x A M L h n M ??

= ???

=11.7h

L h2=3

0.57725339()x d hx x x A M L h n M ??

= ???

=34.3h

L h3=3

0.57725339()x d hx x x A M L h n M ??

= ??

? =105.4h

L h4=3

0.57725339()x d hx x x A M L h n M ??

=

???

=222.7h L h5=3

0.57725339()x d hx x x A M L h n M ??

= ??? =416.8h

式中,M d 查下表2,M x 查表1。

前轮驱动时驱动半轴万向节寿命参数计算结果

结合各档使用的a x ,百万次循环负荷条件下,该万向节的受用寿命满足下式:

12345

112345h h h h h h a a a a a L L L L L L =++++ 0.010.060.180.30.4511.734.3105.4222.7416.8

=

++++=3

6.738510-? h L =148.4h 平均行驶速度为

1122334455

vm a v a v a v a v a v =++++

0.0116.90.0628.60.1841.70.356.70.4573.2=?+?+?+?+?60/km h =

安全行驶里程

148.4608901h m Ls L v km km

=?=?=

由此可见,依据启动转矩选择的RF85万向节还不能满足行驶里程要大于100000km 的耐久性要求,因而,必须选择另一个大的万向节。利用行驶里程与转矩比值成三次方的关系,计算相同速度和轴间夹角下得万向节的耐久性。

3

2211s s M L L M ??

= ???

RF107万向节:

3

3

22

114608*********.5200s s M L L km M ????==?= ? ?????

只有RF107万向3290,460N d M N m M N m =?=?,满足要求的耐久性;

VL107万向节的3300,522N d M N m M N m =?=?,是伸缩式万向节,它只能

以平均夹角4

β

=运转但承受d M 较高。

VL107的耐久性

3

2

0.9265228901194153.40.865200s L km

???

==?= ????

满足设计要求

3.2后轮驱动万向节的设计选用

3.2.1后半轴用球笼式万向节,选用表1中的VL91万向节

12345

112345

h h h h h h a a a a a L L L L L L =++++ 0.010.060.180.30.45

26.996.4204.5508.2944.6

=

++++ 340h L h =

平均行驶速度为

1122334455

m v a v a v a v a v a v =++++

0.0115.20.0625.80.1837.70.351.30.4566.2=?+?+?+?+?53.7/km h =

安全行驶里程

34053.718258h m Ls L v km km =?=?=

显然,VL91万向节的耐久性不够。选择大一号的万向节计算耐久性 VL107万向节:

3

3

22

114608*********.5200s s M L L km M ????==?= ? ?????

显然满足耐久性要求

3.2.2传动轴与后驱动桥的连接,选用球笼式万向节。 发动机转矩乘以变速器的传动比就是传动轴所传递的转矩。此外,它的速度比半轴速度高出

4.11倍。根据起动转矩选择VL91万向节,查表得:

2200,267N d M N m M N m =?=?

计算结果如下表4

后轮驱动时传动轴上万向节寿命参数计算结果

百万次寿命循环

12345112345h h h h h h a a a a a L L L L L L =++++ 0.010.060.180.30.45

55.5196.2416.5772.51289.7

=

++++ 604h L h

=

平均行驶速度为

m 1122334455

v a v a v a v a v a v =++++

0.0169.30.06117.50.18171.20.3233.10.45301.1=?+?+?+?+?244/km h =

安全行驶里程

604244147376h m Ls L v km km

=?=?=

显然,满足耐久性要求。

用于前半轴的球笼式万向节,前桥输入转矩是前桥驱动的47.5%,计算结果如下表5所示。

3.3四轮驱动时万向节的设计选用

前半轴万向节寿命参数计算结果

百万次寿命循环

12345

112345h h h h h h a a a a a L L L L L L =++++ 0.010.060.180.30.45

109.2320983.520783889.1=

++++

1385h L h =

平均行驶速度为

m 1122334455

v a v a v a v a v a v =++++

0.0116.90.0628.60.1841.70.356.70.4573.2

=?+?+?+?+?60/km h =

安全行驶里程

138********h m Ls L v km km =?=?=

显然,RF85万向节的耐久性不够。选择大一号的万向节计算耐久性 RF91万向节:

3

3

22

11260

83100182571200s s M L L km

M ????==?= ? ?????

显然满足耐久性要求。

用于后半轴的球笼式万向节,输入的转矩是后桥驱动转矩的52.5% 计算结果如下表6

四驱时后驱动轴球笼式万向节参数计算结果

百万次寿命循环

12345112345

h h h h h h a a a a a L L L L L L =++++

12

0.010.06

0.180.30.45185.3666.71663.33514.16535=++++,2460.6h L h =

平均行驶速度为

m 1122334455

v a v a v a v a v a v =++++

0.0115.20.0625.80.1837.70.351.30.4566.2=?+?+?+?+?53.7/km h =

安全行驶里程

2460.653.7132134h m Ls L v km km =?=?=

显然,VL91万向节2200,267N d M N m M N m =?=?满足耐久性要求。

传动轴上的球笼式万向节。对于四轮驱动,与后桥连接的传动轴只承受发动机转矩的52.5%。因此选择VL85万向节,计算结果如下表7

四驱驱动时传动轴上球笼万向节寿命参数计算结果

百万次寿命循环

12345

112345h h h h h h a a a a a L L L L L L =++++ 0.010.060.180.30.45

383.51355.81663.32878.38912.7

=

++++ 4174.5h L h =

平均行驶速度为

m 1122334455

v a v a v a v a v a v =++++

0.0163.90.06117.50.18171.20.3233.10.45301.6=?+?+?+?+?244/km h =

安全行驶里程

4174.52441018567h m Ls L v km km =?=?=

显然,VL85万向节1200,200N d M N m M N m =?=?,满足耐久性要求。

4 万向传动轴的选择

4.11传动轴管的选择

传动轴的长度和夹角及它们的变化范围,由汽车总布置设计决定。设计时应保证在传动轴长度处在最大值时,花键套与花键轴有足够的配合长度;而在长度处于最小时,两者不顶死。传动轴夹角大小会影响万向节十字轴和滚针轴承的寿命、万向传动效率和十字轴的不均匀性。变化范围为3。

传动轴经常处于高速旋转状态下,所以轴的材料查机械零件手册选取40CrNi,适用于很重要的轴,具有较高的扭转强度。

传动轴管由低碳钢板制壁厚均匀、壁薄(1.5~3.0mm)、管径较大、易质量平衡、扭转强度高、弯曲刚度高、适用高速旋转的电焊钢管制成。

3.2伸缩花键的选择

选择矩形花键,用于补偿由于汽车行驶时传动轴两端万向节之间的长度变化。为减小阻力及磨损,对花键齿磷化处理或喷涂尼龙,外层设有防尘罩,间隙小一些,以免引起传动轴的震动。花键齿与键槽按对应标记装配,以保持传动轴总成的动平衡。动平衡的不平衡度由电焊在轴管外的平衡片补偿。装车时传动轴的伸缩花键一端应靠近变速器,减小其轴向阻力和磨损。其结构图如下:

图 5-1万向传动轴—花键轴结构简图

1-盖子;2-盖板;3-盖垫;4-万向节叉;5-加油嘴;6-伸缩套;

7-滑动花键槽;8-油封;9-油封盖;10-传动轴管

5. 传动轴的计算与强度校核

5.1传动轴的临界转速

长度一定时,传动轴断面尺寸的选择应保证传动轴有足够的强度和足够高的

临界转速。所谓临界转速,就是当传动轴的工作转速接近于其弯曲固有振动频率时,即出现共振现象,以致振幅急剧增加而引起传动轴折断时的转速。传动轴的临界转速k n (r/min ),安全系数K 取1.2,适用于一般精度的伸缩花键 则有 n 2200/min Max

w n r ==(w n 为发动机转速) (6.1)

安全系数k k = n / 1.2k Max n = (6.2)

1.2k Max n n = = 2640 r /min

5.2传动轴计算转矩

1

1w T T i η= = 327×4.55×90% = 1339 N (6.3) = 1339

5.3传动轴长度选

根据轴距 2576mm,初选传动轴支承长度C L 为(1790 3.6)mm ,花键轴长度应小于支承长度,满足万向节与传动轴的间隙要求,取花键轴长度为(1570 2.5)mm

5.4 传动轴管内外径确定

8n 1.210

2640/min k c

r =?= (6.4)

得 22

16250c c D d += (6.5)

又 1.5 mm

2

c c

D d -

3 mm 根据电焊钢管外径70105mm 的标准资料(从冶金部标准YB24263中选取) 初选 c D = 95 mm ,

85c d == (6.6) 其中 c l

为传动轴长度(mm),即两万向节中心的距离

c D 和c

d 分别为传动轴轴管的外、内径(mm)

5.5传动轴扭矩强度校核

由于传动轴只承受扭转应力而不承受弯曲应力,所以只需校核扭转强度,根据公式有

14444

1616951339

22()(9585)

c c c c D T D

d τππ??=

==-- MP (6.7)

[]c τ = 300 MP ([]c τ为许用扭转切应力)

上式说明设计参数满足扭转强度要求。

6. 参考文献

[1] 刘惟信.汽车设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2] 王望予.汽车设计(第三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3] 陈家瑞.汽车构造(下册).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4] 余志生.汽车理论(第三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5] 张洪欣.汽车设计(第二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 [6] 吴宗泽.机械设计实用手册.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 [7] 刘鸿文.材料力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8] 祖业发.工程制图.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1 [9] 浙江交通学校.汽车构造教学图册.人民交通出版社,1986 [10] 徐灏.机械设计手册(3、4卷)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 [11] 张武农.我国汽车工业创新的策略研究,2001年,第6期,N0.9 [12] 钱振为.汽车工业研究,2001年,第4期,N0.17

[13] 阎荫棠.几何量精度设计与检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

教科版科学六上《神奇的小电动机》word说课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上《神奇的小电动机》word说课教 案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奇异的小电动机》是六年级上册科学第3单元第5课。本单元的教学是从“电和磁”课题开始的。在前几节课的学习中,学生认识了电能够转化成磁,制作电磁铁,本节课是在学习了电磁铁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应用磁铁和电磁铁的性质研究最简单的直流小电动机的工作原理,认识到小电动机能够把电能转化成动能。本课内容要紧有两部分: (1)观看小电动机里面有什么:学生观看课前预备的小电动机,结合课本阅读,了解小电动机的构造,培养观看能力。 (2)研究小电动机转动的隐秘。在了解小电动机构造的基础上,大胆猜想小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并利用预备好的学具进行自主探究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2、教学目标 依照教材内容和新课程标准以及六年级学生有一定知识体会的储备、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的特点,我制定了本课的学习目标:科学概念:明白玩具小电动机的功能是把电变成了动力; 过程与方法: (1)会用分部分观看、整体观看的方法了解小电动机的构造; (2)依照小电动机的构造推断通了电它什么缘故会转动; (3)经历在教师指导下,小组合作按步骤做探究小电动机转动的隐秘的实验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产生探究小电动机的爱好。 3、本课的重、难点 本课重点:(1)用分部分观看和整体观看的方法了解小电动机的构造; (2)经历探究小电动机转动的隐秘的实验过程。

本课难点:经历探究小电动机转动的隐秘的实验过程 4、教学预备: 学生自备:玩具小电机(已撬开锁片)、橡皮筋、一次性塑料杯、一号电池、透亮胶 教师预备:导线、磁铁、电池盒、开关、导线、大头针 二、教法选择:为了较圆满完成本次的教学目标,我在教学过程中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改理念,综合本课特点,要紧采纳:1、观看法:通过指导学生细致观看,了解小电动机的构造; 2、探究式实验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动手操作,通过实验探究小电动机转动的隐秘。在学习活动过程中经历观看、猜想、验证、表达等。整个学习过程差不多上是学生自主完成的,教师只是充当他们的引导者、组织者,如提示观看的重点、实验的步骤等。 三、学法指导:学生在这节课的学习过程中,要紧完成三个活动: 1、观看小电动机里面有什么,通过实物观看,参照课本阅读,了解小电动机的构造。 2、猜想,猜想小电动机什么缘故会转动起来; 3、检验猜想:按照书上的方法步骤,验证自己的猜想,并进一步了解阻碍转子转动快慢与方向的因素。 这节课要教给学生善于观看、善于动手、善于摸索的科学学习适应,教给学生在观看的基础上作出猜想,并进行实验探究、验证的科学学习方法。要紧指导学生以下学习方法: 1、自主学习: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小电动机各部分的名称及换向器的作用; 2、自主探究实验:指导通过动手实验探究小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观看、实验,互相合作。如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大部分时刻交给学生观看、实验,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所观看到的现象进行讨论交流,作出分析判定,然后总结出科学知识。通过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激发对科学的爱好,形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要紧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提供他们能直截了当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本课时遵循这些理念,让学生经历“观看—猜想—验证—表达”的过程,开展以小组合作、自主学

奥迪迷你四驱车比赛规则

奥迪迷你四驱车比赛规则 发信站: 何方舟(2006-4-11) 第一部分:竞赛车 一、竞赛车的种类: 仅限奥迪制造的迷你四驱车、超级迷你四驱车、全罩式迷你四驱车,非奥迪“双钻”牌 或假冒奥迪的四驱车禁止参赛。 二、赛车结构: 所有参赛车必须为四轮驱动,仅靠前轮或后轮驱动的赛车不准参赛,车身必须贴有彩色 贴纸或喷涂鲜明颜色,以便识别。真空成型的自制车身、缺乏真实感的车身,如导管框 架制作的车身等不准参赛。参赛车仅限于由选手自己组装。 三、参赛车的车体规格尺寸: 车体规格尺寸如下规定,所有车型适用。 最大宽度:105mm以内,含导轮等附属品。 全高:7mm以下,从路面开始测量,包括尾翼等附加零件。 车长:170mm以内,含龙头,凤尾及平衡杆。最低离地距离:1mm以上,从路面起到底盘 最低点之间的距离。 最小重量:99g以上,含电池、马达。 前后轮(轮胎已装上)直径:35mm-22mm;宽:26mm-2mm。 导轮装备:左右合计共8个以内(平衡杆导轮不包括在内)。 四、马达: 竞赛车仅限使用奥迪出品的各类型竞赛用FA-130马达、大扭矩类型马达、高转速类型马 达,综合类型马达。允许对马达进行改造:转子——矽钢片、线圈匝数及线径;定子— —强磁钢和两端轴承、电刷等。但有时针对某场比赛或比赛轨道,对马达提出限制,具 体情况请留意赛前通知。 五、电池: 仅用使用奥迪出品的AA型(五号)电池二节,种类限镍氢电池、镍镉电池,碱性电池。 电池外侧或盖子破损的情况,出于安全考虑,不得使用。注:个别赛事会指定使用某种 电池,报名时请留意。 六、改造: 竞赛车的改造有如下规定(本规定未包含的改造,由主办单位决定参赛与否)。 底盘改造:允许以轻量化为目的而进行的雕空式开扎,但须保留厂牌标志,允许加装奥 迪制造的零配件。如无特别规定,允许使用自制零件(但自制底盘及车轮、车毂除外) 。 齿轮的改进:允许以轻量化为目的所做的雕空及内装轴承,但是驱动用齿轮组必须按规 定组合使用。对于电池座配件等电气系零件,只能使用原来的套件或者升级零件,不允 许焊接或者改造。任何有可能弄脏跑道的改造均不允许参赛。 第二部分:轨道模型 一、轨道模型四驱车的技术规定: 车体外部尺寸(含安装好的零件):车长:≤170mm;车宽:≤105mm;车高:≤70mm。 全重:≥909(包括电池)。 车轮:直径22mm——35mm;宽度8mm——25mm,必须装有轮胎,不允许仅靠轮毂直接接触

工程车辆传动系统扭转振动特性研究与分析

1工程车辆扭转振动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工程车辆传动系统一端通过离合器与发动机相连,输出端通过轮胎与工程车辆平动质量相连,组成了一个多质量的弹性扭转振动系统。在计算整个系统的固有频率和振型时,通常可忽略系统的阻尼,将整个传动系统看成是由多个刚性圆盘通过弹性轴连接的无阻尼振动系统。现在某型装备四缸柴油机的中型装载机传动系统为例,其扭转振动力学模型如图1-1所示。 1.1 当量转动惯量的计算 当量转动惯量J 是指将传动系统中与发动机曲轴不同转速旋转的零部件的转动惯量换算成与曲轴同转速旋转下的转动惯量,这种换算方法的原理是能量守恒。设传动轴的转动惯量为J,实际转速为ω曲轴转速为0ω,则将传动轴换算成曲轴转速0ω的当量转动惯量为 2 2 2 0212121??? ? ??=???? ??==g d d i J J J J J ω ωωω 式中,g i 为变速器的传动比。 1.2当量扭转刚度的计算 设两圆盘之间弹性轴的当量扭转刚度为d K ,则可以根据弹性变形量守恒的原理将系统中的时间扭转刚度K 换算过来。现以后桥半轴为例,相应的当量扭转刚度为 2 01??? ? ??=i i K K g d

式中,0i 为主减速器的传动比。 2传动系统扭转动力学方程 根据图1-1所示的简化的传动系统模型,可建立系统动力学方程组为 -0-)-)()(-----111010111111101010991010343332233232221122121111=+=+-=-+-=+=+)()(()()() (。。。。。。。。 。。 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K J K K J T K K J T K K J T K J (1) 方程组(1)中,111-θθ分别为对应质量的扭转角位移;41-T T 分别为发动机1-4缸的有效输出转矩。 为了简单起见,可以将(1)改为矩阵形式的动力学方程一般式,即 T K C J =++θθθ。 。。 式中,当量转动惯量矩阵??????? ? ????? ?? ?=111021 00J J J J J 阻尼矩阵C=[0];刚度矩阵; 圆盘的角位移矩阵[]T 114321 0θθθθθθ =。 一般以发动机振动激励为系统输入矩阵,则 []T T T T T T 004 321 = 2.1扭转系统固有特性的分析 这里的固有特性是指固有频率和主振型,多自由度系统的固有频率和主振型可以根据系统的无阻尼自由振动方程得到,即 0=+θθK J 。。 (2) 假设方程的解为 t n i e ωθA = (3) 式中,A 为系统自由振动时的振幅列向量,[]T m m m m A A A A A 1132 1 =。

劳技课教案

通用技术(劳技) 教学课题:单片机控制实验——控制玩具四驱车

劳技课教案——小家电的使用 一、【教学思路】 本节教学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了解家用电器铭牌和说明书的基本要素及其含义;二是能设计合理使用小家电的顺序;三是学会根据产品说明书正确有效的使用家用小电器。 本节教学思路是通过自主学习展示厅中的图片、文字和信息库中提供的有关安全使用小家电知识和信息,了解家用电器铭牌和说明书的基本要素,为掌握使用小家电技能做铺垫。在以蒸汽枪为例的操作实践中,教材通过一系列规范明确的操作示意图和教师的示范操作,详细讲解小家电的使用技能,使学生从中明确掌握小家电的使用顺序,体会和领悟正确有效使用电器产品的重要性,指导学生通过范例学习,能把学到的技能进行迁移,达到设定的教学目的。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在组内交流讨论自带小家电的性能和使用顺序,使学习的领域更广泛,迁移能力也会加强。 本教学要突出的重点是:能根据产品说明书,正确有效地使用家用小电器。 具体措施: (1)指导学生自主解读展示厅、信息库的图片、文字的信息,了解有关小家电的使用必备知识,为掌握技能做好知识辅垫。 (2)通过对教材中“蒸汽枪”示范载体的观察和分析,知道“蒸汽枪”熨斗的正确使用顺序,再按照自带小家电说明书,设计符合自带小家电的使用顺序,把“蒸汽枪”的使用技能迁移到自带小家电或其他小家电的使用操作过程中,并能按照小家电的特性加以改进。 本节教学内容的难点是:能分析各种使用说明书,设计正确使用小家电的顺序。 突破难点的措施: (1)通过小组讨论设计使用顺序,借助集体的力量,集思广益地解决设计难点。 (2)教师利用多媒体把难点作为典型示范突现出来,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大家开动脑筋,寻求突破难点的金点子。 (3)针对这节内容对学习有困难及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指导。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铭牌的各项含义,能看懂家电产品说明书,并能根据某一说明书简单描述该家用小电器的特点和作用 2.学会参照产品说明书,正确有效地使用家用小电器 3.能通过信息收集,正确选择所需家用小电器

四驱车设计说明书

毕业设计说明书 课题名称: 四驱车UG三维设计 系别: 机械工程系 专业: 机电一体化 年级: 2009级 姓名: 向卓军 学号: 200943000073 指导教师: 谢晓华

摘要 本论文主要是在UG软件设计平台上完成玩具四驱车的三维造型设计。在整个设计过程中,主要对四驱车的各个零部件进行造型设计和着色渲染,最后对各个零部件进行虚拟装配、动态仿真、全局干涉检查。通过对四驱车的系统设计,肯定了UG软件在造型设计、基本特征创建、组件虚拟装配、动态仿真、着色渲染等方面的优势,从而使设计工作直观化、高效化、精确化。并精确证明了UG软件在产品的研究和开发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UG、三维造型设计、零件装配、动态仿真

目录 第一章:绪论 (3) 1.1产品概述——迷你四驱车的起源 (3) 第二章:UG的简介 (4) 第三章:驱车的造型设计 (6) 3.1四驱车的地盘设计 (6) 3.2四驱车的上盖设计 (6) 3.3四驱车的车轴及车轮设计 (7) 3.4四驱车齿轮传动机构设计 (7) 3.5四驱车电动机设计 (8) 3.6根据底盘设计出导轮,以及螺钉 (9) 3.7尾部的锁紧装置 (9) 3.8其他固定发动机和齿轮保护结构导电片及整体装配 (9) 第四章四驱车的运动仿真 (10) 第五章工程图 (12) 第六章爆炸图 (14) 第七章设计小结 (15) 致谢 (16) 参考文献 (17)

第一章绪论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冲击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水平和生产方式。物质的极大丰富,使人们对各种产品的要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纯功能性的产品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生活需要。艺术的形态、人性化的设计成为大众首选的时尚,二十一世纪是设计的世纪,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出色的造型设计将是企业成功的重要因素,因为它可以创造产品的个性,提升品牌的价值,使产品更具竞争力。 1、1产品概述——迷你四驱车的起源 1982年日本将专业竞技用的无线电摇控赛车加以缩小,去掉转向及摇控装置,成功制造了第一台微型的四轮驱动的赛车,英文的“MINI”,中文是微型的意思。其谐音乃“迷你”于是人们喜欢将微小的东西都叫“迷你”。迷你赛车从诞生的那天起,就以仿真、新颖的外型、强大的动力,闪电般的速度,吸引了成千上万的青少年,风靡了日本。 随着迷你四驱车品种的不断发展,游戏及比赛器材、项目的不断完善,四驱车在全球范围内开始发展起来,日本政府从87年开始正式承认四驱车比赛为国内体育模型正式项目。并每年举行两届“日本杯”迷你四驱车大赛。90年以来在日本还先后举行了三场国际性的迷你四驱车大赛,参加的有日本、韩国、美国、台湾、香港、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家及地区。 90年奥迪玩具实业有限公司从日本引进技术,开始生产18、16、19三种系列的迷你四驱车。经过几年的努力,在产品质量方面已达到了日本同类产品水平,某些方面超过了日本,但价格却是日本的1/3。据不完全统计,国内的四驱车迷已超过千万。 迷你四驱车是按真车缩小32倍,以130电机和两节5号电池为动力的四轮驱动模型车,简称四驱车。英文:4WD。

车模制作()

车模制作 前言: 车辆模型运动是一项挖掘人的智力、树立竞争意识、培养探索精神和锻炼创新品格的科技体育项目,它将体育人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精神筑就成为更巧、更妙、更灵的科技体育境界。是适合青少年特点的一项科技与竞技相结合的运动项目,能培养人们动脑动手的好习惯和勇于探索、拼搏向上的优秀品质,启迪人们对汽车事业的向往和对科学技术的热爱,对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十分有益。车辆模型运动的意义青少年通过制作、装配、调试、改造和升级车模,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学到许多有关机械、电子等方面的知识,能够极大的提高青少年的想象力、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同时,模型也为青少年了解物理知识提供了重要的直观平台!这些知识包括:传动系统、悬挂系统、差速系统、发动机原理等机械知识;各类频率无线电收发系统、电信号放大原理、电机工作原理等电子电器知识;还包含空气动力学等高深学科知识。通过注意焦点集中度的缩放,可以有效调节视力,预防青少年近视。车辆模型运动的目的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青少年健康向上的爱好,防止因没有健康的爱好而沉迷网络。通过各种比赛和活动切磋技艺,交流情感,增进友谊,不仅丰富了自己的业余生活,还培养了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同时增强了青少年的国防意识,为国家未来的无人机、无人战车、无人舰船等新型装备提供储备人才。车辆模型运动的历史及发展近年来,国际车模活动发展迅速。在许多国家和地区,车模运动被列为政府提倡的健康有益的娱乐活动之一。在中国模型运动也被国家体育总局定位为青少年

第二课堂重点培养项目。中国国家体育总局已经举办了十多届模型赛 事,重多知名院校参与其中。在广州、上海、北京等发达城市,已有 数万名学生参与此项运动,使得中国青少年车辆模型运动飞速发展。 现在我们经常开展的是四驱车比赛,它是一项竞技、科技、健身、益智、娱乐融于一身的体育项目,通过对四驱车模的拼装和改造,使学生对机械知识和电学知识产生兴趣;而四驱车所提倡的竞技精神则可以增强同学们的竞争意识,培养其坚韧的毅力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背景知识介绍: 一、历史 1982年日本将专业竞技用的无线电摇控 赛车加以缩小,去掉转向及摇控装置,成功 制造了第一台微型的四轮驱动的赛车,英文 迷你四驱的“MINI”,中文是微型的意思。其谐音乃“迷你”于是人们喜欢将微小 的东西都叫“迷你”。迷你赛车从诞生的那天起,就以仿真、新颖的外 型、强大的动力,闪电般的速度,吸引了成千上万的青少年,风靡了 日本。 二、发展 随着迷你四驱车品种的不断发展,游戏及比赛器材、项目的不断 完善,四驱车在全球范围内开始发展起来,日 本政府从87年开始正式承认四驱车比赛为国 内体育模型正式项目。并每年举行两届“日本 杯”迷你四驱车大赛。90年以来在日本还先后

电波传播预测模型分析与研究

总第205期2011年第7期 舰船电子工程 Ship Electr onic Engineering V o l.31No.7 84 电波传播预测模型分析与研究* 刘 勇1) 周新力2) 金慧琴2)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研究生管理大队1) 烟台 264001)(海军航空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2) 烟台 264001) 摘 要 文章对O kumura H ata模型、CO ST231 H ata模型、Egli模型三种电波传播模型进行了简要分析。通过对某地的电波传播损耗进行测量得到实测数据,与预测模型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对比结果显示COST231 Hate模型与实测值最接近,并且通过对COST231 H ate模型的修正,使得修正后的模型满足高精度电波传播模型的6dB要求,适合用于预测本地的电波传播。 关键词 电波传播;O kumura H ata模型;COST231 Hata模型;Eg li模型;模型修正 中图分类号 T N926 Analysis and Research of Radio Wave Propagation M odel L iu Y ong1) Z ho u X inli2) Jin Huiqin2) (Gr aduate Students Brig ade o f N AA U1),Y antai 264001) (Depar tment o f Electro nic and Informat ion Eng ineering of N A AU2),Y antai 264001) A bstract T hree radio w ave pr opagatio n models:O kumura H ata M odel,COST231 H ata M o del and Eg li M odel,are firstly pr esented in this article.O n site test pr opagat ion loss data ar e used to get simulat ions o n these mo dels,simulatio n re sults and actual data a re t hen co mpar ed,r esults show that COST231 Hata M odel has narr ow er err or band.T his art icle lastly modifies COST231 Hata M odel,to make the modified model has ev en hig her accur acy6d B w hen applied t o the pr ediction of local radio pr opagation. Key Words electromagnetic w ave pro pagation,Okumura Hata model,COST231 Hata model,Egli model,model cor rection Class Nu mber T N926 1 引言 随着军队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军事领域电磁应用日益广泛,电磁环境日益复杂,电磁空间的斗争会更加激烈并将对争夺未来战争主动权,乃至国家安全与战略利益拓展产生重大影响[1]。因此,在现代战争中,对战场电磁环境进行预测分析就显得极为重要。电波传播作为战场电磁环境预测分析领域中重要组成的一部分,因此开展对电波传播特性研究就显得格外重要。 2 电波传播预测模型 理想情况下,自由空间的电波传播损耗[2]为:L f=32.4+20lg d+20lg f,式中,f是载波频率,d 是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的距离。可以看出,自由空间传播损耗只与工作频率和传播距离有关。但是在现实环境中,由于传播路径上存在着各种影响,如高空电离层影响,高山、湖泊、海洋、地面建筑、植被以及地球曲面的影响等,因而电磁波具有反射、绕射、散射和波导传播等比自由空间复杂得多的传播方式。出于工程技术和军事应用上的需要,人们建立了很多复杂环境下的电波传播预测模型,目前常用的电波传播预测模型有Okumura H ata模型、COST231 H ata模型和Eg li模型。 2.1 Okumura H ate模型 Okum ura H ate模型[3~4]是根据测试数据统计 *收稿日期:2011年1月19日,修回日期:2011年2月23日 作者简介:刘勇,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复杂战场电磁环境预测仿真。周新力,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短波通信、战场电磁兼容。金慧琴,女,副教授,研究方向:短波通信、战场电磁兼容。

UG-四驱车模型-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说明书题目:四轮驱动赛车

目录 一概述 (5) 1—1玩具的市场调查 (5) 1—2四驱车简介 (5) 1—3开展玩具四驱车科普活动的社会意义 (6) 1—4玩具四驱车开发的前景 (6) 1—5毕业设计题目的确定 (7) 二玩具四驱车的UG实体建模 (8) 2—1 电动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 2—2 开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 2—3 电机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 3—1 电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8 3—2 车身的基本套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 3—3 车壳的实体形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 4—1玩具四驱车零部件的UG实体图 (25) 4—2玩具四驱车的装配图 (33) 4—3玩具四驱车的爆炸图 (34) 三、结论 (36) 四、参考文献 (37)

工业机器人设计--自动往返小车设计说明书

工业机器人设计(论文) 题 目:自动往返小车 姓 名: 学 号: 班 级: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年 月 日

目录 第1章电动小车的改进方案 (1) 1.1设计思想来源 (1) 1.2改进方案 (1) 第2章自动往返小车的结构设计 (3) 第3章制作准备 (4) 3.1工具准备 (4) 3.2材料准备 (4) 第4章制作自动往返小车 (5) 4.1 制作小车底板 (5) 4.2 安装直流电机 (5) 4.3 焊接与安装电源 (6) 4.4 制作与安装活塞式开关 (6) 4.5 组合安装 (7) 第5章自动往返小车的调试 (8) 5.1 小车行驶时的噪声很大 (8) 5.2 小车的活塞式开关反应不灵敏 (8) 5.3 小车的触点不能接触并保持 (9) 参考文献 (10)

第1章电动小车的改进方案 1.1设计思想来源 现实中有很多电机驱动的玩具小车接通电源后只能快速向前运行,当期遇到障碍物时却不能回倒,进行反向运行。因此若想让小车能够在撞到前方障碍物时能够返回,必须对其控制系统进行改进。 1.2改进方案 电机驱动小车改进前是利用单相开关控制3V直流电源的通断,进而控制小车电机的回转运动。 小车基本的改造可以分为四大部分,即马达的改造、车体的改造、控制系统的改造和电池的使用改造。 (1)马达是小车的核心部分,好比汽车的发动机,因此,马达性能的高低,基本上决定了小车的行驶速度,所以要提升玩具小车的速度,首先就应该从选配高性能的马达开始。 (2)速度提升了,自然车身的强度也要跟上,不然小车的配置可能无法承受高速度带给车身的强大撞击力。 (3)控制系统则是小车运动方向和速度改变的指挥中心。 (4)马达高性能的发挥依赖于能提供充足电力的电池,所以选择高性能的电池也是重要考虑点之一。

组装四驱车(一)

教学设计

开展四驱车科普活动,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四驱车模竞赛运动集力学、机械学、电学、电磁学、材料物理学、空气动力学、美学、行为学为一身,具有很强的知识性、趣味性、是培养青少年动手技能的好方法,是素质教育的有效补充。国家教委、国家体委非常重视。从96年开始将此项活正式列为第年的车模比赛活动。这样,一个蓬蓬勃勃的四驱车科普活动在全国普遍兴起。 可以掌握大量有关汽车制造、汽车构造及汽车驾驶的知识,使学生开拓视野,提高综合素质为振兴祖国的汽车工业做出应有的贡献。汽车工业是一个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综合标准。汽车工业与其它工业如机床、仪表、仪工、冶炼等行业息息相关。从汽车的各个发展阶段看,各个时代的汽车代表着不同时其工业的发展水平,特别是现在各国汽车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各汽车厂商都在想尽开发办法推出外型好,低排放,低污染,油耗小的汽车,孩子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我国汽车业的振兴与发展靠未来的一代。培养他们对模型车的爱好和兴趣,对于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将来振兴祖国的科技事业来讲都是一件大好事,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职责。 具有极强的趣味性,深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既能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又能培养他们拼搏向上,自立自强的精神。能培养孩子们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综上所述,开展四驱车科普活动,不仅是提高广大青少年科技素质的需要,也是培养他们成为21世纪国家栋梁之材的实际措施,同是还是落实科技兴国的实际步骤。 三、四驱车的组装程序:(教师引领学生组装) 1、基本工具的正确使用:认真地切剪零件,要把切完后的零件切口凹凸不平多余的部份去掉,以便发挥其功能。正确地组装零件(一定要看清楚说明书的安装示意图) 2、底盘型号: A:八孔底盘---是最新式系列超级底盘的标准型。可装前倾角导轮,多用于全覆盖车和小径的赛车,低重心,车速快,轻量化; B:TZ底盘---是八孔底盘的加强型,结构结实、长度最长(比八孔长出约4mm),半圆形电池室,衙心低,散热好,可安装中翼; C:FM底盘---是最新式系列底盘的第一种前置马达型,为克服高速行驶或转弯,上、下坡时车头抬起而设计; D:力士底盘---是最宽的底盘,稳定性好风吹草动轴(前后轴)有独立的轴舱;E:力威底盘---是98年最新的底盘,马达可经从下面装卸,奥迪公司生产和力威底盘较之日本的同类产品更结实、科学。 *特别介绍力士底盘的特点: a.车底加强肋条X型; b.重量轻; c.车底距地面高5mm; d.在多弯道的跑道中性能优越; e.行驶时与在面产生负压,空气动力效果好,稳定性好。 底盘是整个四驱车的基础,一切零件都要装在此之上,才成为完整的车,并确定各部件相对位置。 底盘装配: 1、六角轴(前、后车轴)* 2、铜轴套*4、轮毂*4、轮胎*4、塑胶介子。行使部分的总作用:学生听讲学生组装学生总结

奥迪活动方案

恒信奥龙杯迷你四驱车大赛 ——奥迪双钻,我的伙伴 前言: 对于80后而言,在没有网络游戏和App的上世纪90年代初,除变形金刚、圣斗士、奥特曼、火柴盒以外,还有一样充满着浓浓回忆的“小伙伴”——迷你四驱车。 一部进口动画片的风靡让迷你四驱车走近了我们的生活,国产品牌引进了国外技术让我们可以用较低的价格购买到与时俱进的迷你四驱车。记忆中的大街小巷、学校门口的杂货铺里必定是挂着各种型号的“四驱车”和琳琅满目的配件,价格么,国产的奥迪20元/台。放学后的话题也不外乎“是捷豹快,还是美洲豹厉害”,或是“又有什么新车发布了?”几乎每一个男孩儿,甚至一些女孩儿,都曾经为组装一台属于自己的奥迪四驱车而痴迷过,疯狂过,骄傲过…… 时光飞逝,一转眼曾经的男孩儿女孩儿们都已年近30,成家立业的压力早已让人忘记了过去的欢乐时光。为了将记忆中的快乐重新找回,2014年恒信奥龙携手亚新传媒共同打造十堰市首届恒信奥龙杯迷你四驱车大赛。以比赛以及特展的形式把这些熟悉的小伙伴们带回到我们中间。 一、活动主题: 追忆童年梦回孩提 十堰市首届恒信奥龙杯迷你四驱车大赛 二、活动时间: 2014年6月1日——2014年5月3日 三、活动地点:六堰人民广场 四、组织单位: 主办:十堰恒信奥龙汽车贸易有限公司 承办:十堰市亚新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五、活动内容: 1、计时赛 (1)裁判员发出“放”的口令开始计时;至赛车跑完规定的圈数到达终点时停止计时。计算单位为秒,取小数点后两位数。

(2)采用人工计时。 (3)计时赛跑行圈数:跑行5圈(封闭环路)。 (4)比赛进行二轮,取较高一轮为正式比赛成绩。 2、追逐赛 (1)比赛排位按计时赛的成绩排列,赛会也可专门安排为追逐赛时以计时赛排位在前者优先选道。 (2)追逐赛中,后车一旦追上前车(碰到前车尾部),后车即为胜者。裁判委员会可视情况决定,以在规定圈数内先到终点者获胜。 (3)以一次比赛决定二人的胜负,负者淘汰。 3、组装赛 (1)套材由选手自己准备。 (2)选手自带工具和试车电池,品种数量不限。 (3)比赛自裁判发出“开始”口令开始计时,口令发出后参赛者方可撕开组装,至装配完整并能空转时举手报告,裁判终止计时并即检查组装完成的赛车。检查内容是:零部件是否安装齐全、正确;车轮能否灵活运转。以上项目如有不合格者,须计时重装,直至合格时为止。 (4)比赛成绩以完成组装所用时间计算,如成绩相同则以试跑1圈的成绩确定名次,速度快者为胜。 (5)组装过程中不得交头接耳或接受他人提示和帮助;不得替他人组装;不得干扰他人或借用他人的工具和电池,违反上述规定者取消比赛资格。 六、犯规及处罚: 参赛者在比赛时,如发生下列行为,被视为严重犯规: 故意妨碍干扰他人进行比赛者。 故意撞坏他人车辆或比赛跑道者。 故意碰撞或妨碍他人车辆正常行驶者。 不服从裁判指挥,妨碍竞赛工作的正常进行者。 其他严重违反规则规定者。 对上述犯规行为,裁判员将视其情节轻重给予警告、取消本轮成绩直至取消比赛资格的处罚。

SARS的传播分析模型

SARS 的传播分析模型 摘要 SARS 疫情的爆发给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日常生活秩序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尽早的控制疫情蔓延,科学准确的预测疫情的发展趋势以指导疫情处理措施的安排,稳定群众心理都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文中对2003年SARS 的相关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根据疫情高峰前期感染人数增长率0>r 和后期0

四驱车万向传动装置毕业设计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大学毕业设计设计题目: 四驱 车万向传动装置学生:指导教师:学院:交通学院专业:交通运输类(车辆工程)大学毕业设计任务书论文题目四驱车万向传动装置指导教师专业交通运输类(车辆工程)学生2 1 题目名称:四驱车万向传动装置设计课题内容本题目要求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软件完成四 驱车万向传动装置的结构设计,包括各十字轴万向节、传动轴的设计以及相应零件的计算、校核。课题要求1、查阅相关资料,学习使用相关软件。2、计算参数,设计结构,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绘图。3、编写设计说明书。4、结构设计合理,图面清晰。时间安排2010.12.202011.3.13 调研、查阅万向传动装置设计的资料,撰写开题报告,进行毕业实习。2011.3.14~2011.3.20 开题。2011.3.21~2011.4.17 计算各项基本数据,绘制草图,利用设计软件绘出零件图及装配图。2011.4.18~2011.4.28 中期考核。毕业设计应完成总体设计方案、初步计算及总装配图,提供相应计算结果、方案布置图等材料。2011.4.28~2011.5.20 完成设计和论文初稿。2011.5.21~2011.5.24 指导教师审定设计和说明书内容、格式,修改后准备预答辩。2011.5.25 ~2011.5.30 设计预答辩。毕业设计应完成所有设计图纸及设计说明书的全部内容,并提供打印稿,指导教师审阅并签字。2011.5.31 ~2011.6.5 修改设计和说明书,确定最终装配图、文稿,完善

内容、格式,制作电子答辩演示稿,完成答辩准备。2011.6.6 ~2011.6.12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完成工作量: 参考文献篇数:10 篇以上。图纸张数:折合0 图纸≥3 张,其中至少含1 张0 图纸。说明书字数:不低于6000 字。学科(专业)负责人意见签名:年月日2 1 万向传动装置的设计摘要本设计主要是深入学习和研究万向节与传动轴的结构、功能,同时也为整车装配提供三维图。因十字轴万向节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万向节,故在设计中选用合适类型的十字轴万向节和传动轴,进行实物测绘,对数据进行计算校核后,用CATIA 软件画出十字万向传动装置的三维立体图形,用CAD 出图。设计通过详细的公式计算、准确的绘图、正确的参数选择,大大缩短了设计的周期,提高了工作效率,对十字万向传动装置的生产产生一定积极的作用。通过此次设计,熟练掌握了CATIA、CAD 的使用方法,并将过去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了解并掌握工业设计的过程和基本方法,为将来实践中的设计打下良好基础。关键词:十字轴万向节;传动轴;设计Propeller shaft and Cardan universal joint contrary design Abstract This design has mainly gone deeply into studying the structure and the function of the universal jointand the propeller shaft. Because the cardan universal joint has the most extensive application in the universaljoint I have used the suitable kind of cardan universal

传动系统振动

汽车动力传动系振动分析 [摘要 ]综述了车辆动力传动系振动的研究进展从振动的角度看 ,车辆动力传动系可分为弯曲振动系统和扭转振动系统目前主要采用试验模态分析和有限元等研究方法对动力传动系弯曲振动特性进行研究 ,建立了较为理想的弯曲振动分析模型在动力传动系扭转振动的研究方面 ,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有益探索研究 ,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限于分析条件 ,车辆动力传动系弯曲、扭转振动耦合的研究尚不十分完善 ,尤其在国内 ,这一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 ,在动力传动系弯曲、扭转振动的研究已相对成熟的基础上 ,动力传动系的弯曲、扭转振动耦合对其振动特性影响的研究将是今后一段时间的主要研究内容 车辆是一个复杂的振动系统,它是由多个具有固有振动特性的子系统组成,作为子系统之一 的动力传动系,即包括动力总成、传动轴、驱动桥总成组成的系统是车辆振动和噪声的重要激励源从振动的角度看,车辆动力传动系可分为两个振动系统:弯曲振动系统和扭转振动系统车辆动力传动系的弯曲振动系统和扭转振动系统不仅有各自的固有振动特性,而且还存在一定程度的振动耦合这些不同形式的振动及其耦合,是影响车辆行驶平顺性,乘坐舒适性及动力传动系零部件使用寿命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对车辆动力传动系的整体振动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显得十分必要 1 动力传动系弯曲振动研究 车辆动力传动系弯曲振动在很大的频率段内对车辆振动和噪声有着重要影响,动力传动系低频段内的刚体振动直接影响车辆的乘坐舒适性,而较高频段内的弹性振动将会引起车辆的结构共振和声学共振近年来,随着对提高乘坐舒适性、减小汽车振动要求的提高,对动力传动系弯曲振动特性的进一步研究,已显得十分迫切,国内外对动力传动系弯曲振动的研究起步较早,在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一定进展,试验研究也较为成熟建立由离散的集中质量、弹簧、阻尼器组成的力学模型是对动力传动系弯曲振动特性进行研究分析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後藤进[1 ]建立了具有 1 1个自由度的动力传动系的弯曲振动力学模型,并通过试验验证,试验结果和计算结果取得较好一致文献[2 ]也建立了动力传动系弯曲振动多自由度力学模型,指出系统的弯曲振动是由发动机运动部件往复惯性力、传动轴的不平衡等引起的,并通过实验测定有关参数值,计算系统的固有频率、振型隋军[3、4]建立包括动力总成及传动轴的5个自由度的弯曲振动力学模型,计算系统的固有振动特性和响应,指出动力总成的弯曲振动是汽车飞轮壳损坏的主要原因这种建模方法及其实用性已为大量的计算和试验分析结果所证实,并且已总结出了确定模型集中质量、弹性和阻尼的一般原则,能有效地用于分析解决车辆动力传动系弯曲振动问题日臻完善的试验模态分析技术,在动力传动系弯曲振动特性的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试验模态分析在动力传动系弯曲振动特性研究中的应用,经历了从单个总成发展到多个总成直至整个动力传动系的过程隋军[4]、张建文[5]对动力传动系动力总成进行了试验模态分析,认为动力总成的弯曲振动是造成汽车离合器壳开裂的主要原因余龄[6]利用试验模态分析技术测定了包括动力总成及传动轴的组合系统的一阶弯曲振动频率,张金换[7]则通过模态试验分析研究动力传动系传动轴的临界转速孙方宁[8, 9]、俄延华[1 0 ]在整车条件下,对动力传动系弯曲振动进行模态试验,得到整个动力传动系弯曲振动的模态参数高云凯[1 1 ]在台架及整车条件下,对汽车动力总成弯曲振动试验模态分析中的非线性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这一非线性特性仅存在于整车条件下的试验模态分析试验模态分析具有快速、简便地识别结构固有特性的特点,但其精度主要取决于试验者的经验和所使用的测试仪器、分析程序模态综合法是对动力传动系弯曲振动进行分析的有效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将动力传动系分为若干个子系统,在完成对各子系统的模态分析后,建立自由模态的综合方程,再利用平衡条件和约束条件将自由度简化,最后获得一个自由度大为缩减又保持了系统特性的运动方程,即组合系统方程孙方宁[8, 9]将一大型客车动力传动系划分为五个子系统,通过试验模态分析获得各子系统的模态参数,然后利用模态综合方法建立整个系统的理论分析模型,编制计算程序,对该大型客车动力传动系弯曲振动的固有振动特性进行计算,并在激振试验台上进行整个动力传动系弯曲振动的试验模态分析,结果表明理论计算和试验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应用模态综合方法,只需获得动力传动系各子系统的模态参数,就可以通

UG四驱车模型毕业设计论文

U G四驱车模型毕业设计 论文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毕业设计说明书题目:四轮驱动赛车 目录 2—1 电动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 2—2 开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 2—3 电机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 3—1 电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8 3—2 车身的基本套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 3—3 车壳的实体形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

摘要 本毕业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开拓广大的玩具市场和满足爱车一族的珍藏喜好。 本毕业设计主要内容是设计按真四驱车缩小32倍对四驱车进行仿真设计造型,因考虑成本且实现运动和仿真,本设计简化了其结构而设计的四轮驱动模型车。本设计的材料选用塑料,以便减轻车子的负载和降低成本。把原本的动力源发动机改为电机驱动,通过简单的齿轮传动,改变运动方向和速度,使得轮轴的旋转,从而带动车轮的旋转,让车子运动起来,以达对真四驱车的运动仿真。本设计除了对玩具四驱车造型设计和运动,传动设计外,还熟练的应用UG软件对玩具四驱车进行了零部件的实体建模和装配。

轧机主传动系统扭振分析

冷连轧机主传动系统扭振分析 摘要:针对某新建的1420冷连轧机组,基于设计图纸建立了轧机主传动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计算得到系统的固有频率和反共振频率、振型和Bode图,并进一步对系统的设计方案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该冷连轧机主传动系统设计基本合理,部分设计参数还有优化的余地。 关键词:轧机主传动扭转振动固有频率 Torsional Vibration Analysis of the Tandem Cold Mill Main Drives WANG Zeji1,WANG Ruiting1,ZHANG Xiangjun2 (1 Baoshan Iron & Steel Co., Ltd., Shanghai 201900, China 2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Abstract:Focused on the newly-built 1420mm tandem cold mill group of some iron & steel corporation, the dynamic models of the main driving system are established basing on the basis of design drawing. The natural frequencies and anti-resonance frequencies, vibration modes and Bode diagrams of the system are gained by calculating. Subsequently, the analysis and judgement of the main driving system are carried ou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sign of the main driving system is reasonable on the whole, but some design parameters need to be optimized. Key words:rolling mill;main drive;torsional vibration;natural frequency 1 概述 旋转体在旋转方向产生的振动称为扭转振动,它是转转机械中普遍存在的问题【1,2】。在 冷轧生产线上,随着高速、大功率电机在冷连轧机上的使用,接轴和齿轮轴等传动系统由于 扭转振动引起的事故随着增加。轧机主传动系统的事故主要与扭振有关,它往往会对钢板表 面的平直度、厚度公差产生影响。由于扭振引起的最大附加应力可以超过电机驱动力矩所产 生的工作应力的几倍。轧机主传动系统扭振会产生很高的交变应力,严重时会造成减速箱齿 轮断裂、地脚螺丝松动等设备事故,使生产不能顺利进行,或大大缩短轴系零部件的疲劳寿 命,具有极大的破坏性,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2,3】。 目前国内的轧机主传动系统扭振分析工作往往是在现场出现问题后才开展的,扭振问题 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现代的轧机设计除了要进行强度、刚度等静力学设计外,还要进行动力 学设计。某公司1420冷轧工程是国家冶金装备自主集成重大创新项目,冷连轧机主传动系 统设计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成败。为了保证工程顺利建成投产,在设计阶段对轧机主传动 系统进行扭振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2 系统建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