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验证管理规定

能力验证管理规定
能力验证管理规定

能力验证工作程序

1 目的和适用范围

1.1 为确保CNAS能力验证工作有效性,特制定本程序。

1.2 本程序适用于CNAS对实验室和检查机构等的能力验证管理以及能力验证的组织和运作、纠正措施和结果利用等活动。

2 引用文件

CNAS-QM质量手册 6 能力验证和其他比对

3 术语和定义

(无)

4 职责

能力验证处负责CNAS的能力验证工作。

5 内容和程序

5.1 能力验证的管理

5.1.1 能力验证政策有效性的维持

能力验证处处长负责收集和分析国内、外对能力验证的最新要求,及时提出对能力验证规则的修订意见,确保CNAS能力验证各项政策能够持续满足国际要求。

5.1.2 能力验证活动管理

5.1.2.1 能力验证处负责建立和维护CNAS能力验证项目数据库,该数据库包括CNAS 能力验证计划库、承认的外部计划和比对库和测量审核库三个部分。领域负责人负责跟踪和及时更新能力验证活动相关信息,维护该数据库。

5.1.2.2 CNAS能力验证项目数据库的信息来源有:CNAS运作的能力验证计划、从申请方或已认可机构、实验室处、检查机构处等获得的可承认的外部能力验证计划和行业实验室间比对、测量审核,以及和CNAS指定的参比实验室比对等的信息。

5.1.2.3 领域负责人负责识别上述信息的有效性,并及时将有效信息输入进能力验证项目管理数据库。

5.1.3 参加机构的信息管理

5.1.3.1 能力验证处负责建立和维护CNAS能力验证参加机构管理数据库。能力验证领域负责人负责该数据库的维护。

5.1.3.2 机构数据库的信息来源包括:参加了CNAS能力验证计划的机构、向CNAS提交了参加其他有效能力验证活动,包括CNAS承认的能力验证活动证明的机构。

5.1.3.3 领域负责人负责识别上述信息的有效性,并及时将有效信息输入能力验证参加机构数据库。

5.1.3.4 领域负责人根据参加机构数据库信息,利用信息化手段识别已认可机构参加能力验证活动的情况。在识别出已认可机构未按照能力验证规则参加能力验证时,领域负责人将相关信息报处长,在处长批准后在内部信息系统中公布,由相关处利用该结果。

5.1.3.5 在对未按规定参加能力验证的机构进行识别和处理时,应依据CNAS公布的能力验证子领域和频次分类表。能力验证处负责建立该分类表。

5.1.4 能力验证提供者清单的管理

5.1.4.1 能力验证处负责建立和维护能力验证提供者的清单,并向社会公布,以便于实验室和检查机构等选择和参加。

5.1.4.2 能力验证处处长负责搜集和确定能力验证提供者的信息。能力验证提供者的信息包括:CNAS认可的能力验证计划提供者、CNAS指定的参比实验室、CNAS能力验证规则中规定的可承认的外部能力验证提供机构、APLAC PT003中所列的能力验证机构名录等。

5.1.4.3 对于国际性行业权威机构,可直接纳入清单;对于外部商业性能力验证计划提供者,在选用时,应要求其提供能力验证计划提供者认可证书及其认可范围复印件,必要时,应以签署协议的形式确保CNAS能够得到所需的信息。

5.1.4.4 对参比机构的指定,在必须获得CNAS认可的基础前提下,在检测和检查领域中选择具有权威性的机构。被政府部门授予“国家”字头以及被行业主管部门(副部级以上)授予全行业中心实验室的检测或检查机构等可被视为具有权威性;在校准领域,为满足溯源层次的要求,国家计量院和省级计量校准机构可视为具有权威性。

指定参比机构时应确保这些机构满足以下要求:

a) 获得了CNAS的认可;

b) 获得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国家中心授权;

c) 获得政府或行业主管部门(副部级及其以上)的省部级授权;

d) 接受CNAS指定,参加国际能力验证活动;

e) 愿意按照CNAS的要求为实验室提供参比和评价服务。

对参比机构的指定应以协议的形式来规定其义务。

5.2 CNAS能力验证工作的组织和开展

5.2.1 能力验证的需求分析

能力验证的需求分析是CNAS制定能力验证工作计划的依据。能力验证的需求分析应考虑以下内容:

5.2.1.1 能力验证对实验室和检查机构等认可领域覆盖情况的统计分析;

5.2.1.2 根据能力验证规则要求,已获准认可实验室和检查机构参加能力验证的情况分析;

5.2.1.3 政府管理部门对能力验证的需求。

5.2.2 能力验证工作的策划

5.2.2.1 能力验证领域负责人应根据能力验证项目管理数据库分析已开展过能力验证的领域(含参加国际能力验证计划的项目领域),结合各方面的需求识别出能力验证活动开展不足的领域,以此作为确定能力验证活动重点领域。这些需求可来自于政府管理部门、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评审员以及相关处室的反馈等。

5.2.2.2 遵守APLAC-MR001要求,推荐国内实验室参加国际能力验证计划。

5.2.2.3 根据现有资源和可获得的潜在资源状况,结合工作量,制定年度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工作目标的制定应注意可测量性,以便于目标考核。

5.2.2.4 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和资源评价的结果确定能力验证计划,同时选择实施机构。实施机构应具备相应的能力,且通过了CNAS认可。

5.2.2.5 审查实施机构制定的能力验证计划方案,论证项目的选择、运作和实施能够满足ISO/IEC指南43的要求。

5.2.3 CNAS能力验证工作的实施

CNAS能力验证工作由能力验证处负责组织,需要时,可向专业委员会或其他技术权威机构寻求技术支持。

5.2.3.1 CNAS能力验证计划的工作流程为:

a) 立项。根据需求分析结果或各专业委员会、其他机构提出的计划方案,初步

确定能力验证计划;

b) 组织专业委员会或专家进行方案审核,确定实施机构和计划方案;

c) 样品制备。指导实施机构制备样品,审核均匀性稳定性检验报告;

d) 实施项目。组织审核实施机构起草的作业指导书,监控或委托专业委员会监

控实施过程;

e) 编制结果报告。实施机构编制结果报告,由CNAS或委托专业委员会审核后发

布,CNAS同时向参加机构发布结果处理通知;

f) 纠正措施。CNAS或委托专业委员会审核参加机构提交的整改报告和能力证明

材料;

g) 输入能力验证活动数据库和参加机构数据库,建立档案。

5.2.3.2 上述计划将以CNAS年度计划形式发布。

5.2.3.3 CNAS能力验证计划的实施应确保符合ISO/IEC指南43的要求,并按CNAS- WI21-01《能力验证组织和运作工作指导书》运作。

5.2.4 CNAS也承认符合要求的外部能力验证计划和比对。

5.2.4.1能力验证处长搜集CNAS承认的能力验证活动并建立和发布信息数据库。按照CNAS能力验证规则要求,该数据库中应包括:

a) 实验室认可国际合作组织,如APLAC和EA等开展的能力验证计划;

b) 国际和区域计量组织,如CIPM、APMP等的比对;

c) 国际权威组织实施的行业国际性比对,例如WHO等组织;

d) 我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管部门以及国家计量院(含大区)开展的能力验证计划

或比对;

e) CNAS认可的能力验证计划提供者实施的能力验证计划;

f) 与CNAS签署了MRA的认可机构以及APLAC能力验证名录中机构开展的能力验

证计划;

g) MRA认可机构认可的能力验证计划提供者开展的能力验证计划;

h) 其他机构组织的、能够证明符合ISO/IEC指南43运作的比对。

5.2.4.2 对列于上述清单中的能力验证计划和比对计划,通常由能力验证领域负责人负责识别和签署意见;对于清单之外或者难以判断的,由能力验证处处长负责。

5.2.5与专业委员会的协调

专业委员会是CNAS的技术专家咨询机构,应充分利用其资源,对CNAS的能力验证活动提供技术支持。在没有设立专门委员会的领域,CNAS应做到与技术专家、统计专家的有效合作。

5.3 CNAS能力验证计划的组织和设计要求

5.3.1 组织职责和人员构成

5.3.1.1 在设计能力验证计划时,能力验证处领域负责人应指定有关的技术专家、统计专家和一名项目负责人(计划协调人),组成项目顾问组。经顾问组研讨、策划后制定设计方案。

5.3.1.2 这些人员应在技术、管理或统计方面具有足够的经验。

5.3.2 程序和工作要点

5.3.2.1 能力验证处应保证CNAS能力验证计划的运作应该符合ISO/IEC指南43-1的要求。

5.3.2.2 在能力验证计划运作中,处长和领域负责人应充分考虑到计划中邀请函信息、操作指导书、被测物品的制备、管理和分发(传递)、检测/测量方法的选择、数据的接收及其安全和管理、统计学方法应用、结果判定和能力评价、报告的内容、纠正措施要求、参加者的反馈、保密与防止串通等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并将上述环节的要求形成文件,确保能力验证计划的成功运作。

5.3.3 CNAS能力验证计划的编号

5.3.3.1 CNAS实验室间检测计划的序号为“CNAS-TXXXX”,“XXXX”从1开始顺序编号,不考虑年限问题。

5.3.3.2 CNAS实验室间校准计划的序号为“CNAS-MXXXX”,“XXXX”从1开始顺序编号,不考虑年限问题。

5.4 对实施机构的要求

5.4.1 在CNAS组织的能力验证计划中,通常寻求权威技术机构作为实施机构。

5.4.2 能力验证处负责与指定的实施机构签署书面的委托协议书。在协议书中,CNAS 应阐明能力验证计划实施中的相关要求。当协议的要求在实施中发生任何变化时,应及时通知实施机构及受影响的所有相关人员。

5.4.3 选择实施机构时,应首选具有良好信誉的技术机构(例如获得政府相应授权的机构),这些机构应至少获得CNAS的认可。

5.4.4 应向实施机构提供能力验证运作的指导书及和指南,必要时,对其进行培训。

5.4.5 实施机构应确保被测物品均匀稳定,以保证所有参加者收到的被测物品不存在明显差异。被测物品的均匀性程度应达到对结果评价不产生显著影响。技术主管负责组织审核实施机构的均匀性和稳定性检验报告。

5.4.6 能力验证处领域负责人负责对保存相关记录,同时对受委托方建立有关技术档案。

6 对能力验证计划结果的选择和使用

6.1 能力验证活动是CNAS评价实验室和检查机构等能力的主要方式之一。

6.1.1 在可获得能力验证的领域,要求申请认可的实验室至少参加一项能力验证活动且提供结果满意的证明,否则应不予受理其申请。

实验室处和检查机构处综合协调员在受理申请方的认可申请时,应审查申请方是否参加了CNAS已经公布的能力验证计划,以及由CNAS承认的能力验证提供者清单范围中机构提供的能力验证计划、测量审核和比对活动,对于未参加过上述能力验证活动的申请方,应不予受理。对于扩充项目的申请,申请方新申请能力范围中也至少要参加一次能力验证活动。

6.1.2 要求已获准认可的实验室,每个子领域在每四年内至少参加一项能力验证活动(只要存在相应能力验证活动)。四年是最大的期限,能力验证处应根据不同认可领域技术特点和应用要求,组织制定关键子领域和频次要求。对于不能满足本条款要求的实验室,能力验证处应将识别出的信息在内部信息系统中公布,由评定部门根据信息作出暂停或撤销实验室相应领域认可资格的决定,评定处根据暂停或撤销决定,对变更已公布的名录。

在能力验证计划或比对计划不足的领域,实验室处和检查机构处项目负责人应结合现场评审尽量安排测量审核。测量审核的实施应符合CNAS测量审核程序要求。在样品选择上应首选测量审核样品库中的样品,在不可获得时,也可由评审组自行准备,但应能确保样品值的可靠性。

6.1.3对于参加了能力验证活动并持续表现满意的实验室和检查机构,实验室处和检查机构处项目负责人应提醒评审组可适当简略对这些领域的能力评价过程。

6.2 能力验证是通过外部措施对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程序的补充,CNAS应鼓励和引导实验室将参加能力验证与其内部质量控制相结合。

6.3 通过实验室参加能力验证活动的表现,还可以反映出CNAS认可的质量以及评审员的工作水平。当通过能力验证识别出认可质量和评审员存在问题时,能力验证处项目负责人在获处长批准后,及时通报质量处和评审员处,以利于CNAS认可体系的持续改进。

6.4 CNAS承认外部机构组织的、符合ISO/IEC指南43要求的外部能力验证计划或比对计划。能力验证处领域负责人在接收到相关信息后,负责按照《能力验证规则》的规定和CNAS公布的承认的能力验证提供清单进行识别;对于规则中所列之外的计划,由处长负责审核并提出接受与否的意见。

7 对出现不满意结果的处理措施

7.1 对出现不满意结果且不满意结果的项目为已认可的项目的实验室,应要求其在相应项目的证书或报告中暂停使用认可标识,并开展有效纠正措施。

7.1.1能力验证处项目负责人应起草通知,告知不满意实验室和检查机构应按照体系要求开展纠正措施,并在规定的期限中提交整改报告和能力证明,同时告知若不如期提交材料,将带来被撤销相关项目认可的后果。此外,还应告知参加者虽然出现了不满意结果,但仍在其认可项目所依据标准规定的允差范围内时,可向CNAS提出申诉和证明材料。

7.1.2 对参加者虽然出现了不满意结果,但仍在其认可项目所依据标准规定的允差范围的情况,如果可事先识别,应在通知中建议其开展纠正措施,但不暂停认可,可继续使用认可标识。如果是接收到了对结果决定的申诉,能力验证项目负责人经验证并就上述信息填写CNAS-PD21/02《整改活动确认表》,报处长批准后,在能力验证机构管理数据库中注明,同时通报评定处。评定处根据能力验证处信息发文予以声明。如需要,应填写CNAS-PD21/01《能力验证信息流转单》。

7.1.3 能力验证处负责在能力验证机构数据库中进行记录和标注。评定处根据该信息对参加机构的不满意认可项目做出暂停使用标志的处理。对于超过时限要求未提交整改措施和证明材料的,或者整改措施和证明材料未通过能力验证处审核的,能力验证项目负责人应在内部信息系统中标注撤销其相应项目认可的建议,经处长批准后通报评定处,由评定处进行相应处理。如需要,应填写《能力验证信息流转单》。

7.2 应要求出现不满意结果的实验室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整改报告以及能力证明材料,经CNAS确认后方可恢复使用认可标识。

对于在规定期限内提交了整改报告和有效性证明材料的实验室和检查机构,经能力验证处领域负责人审核并就上述信息填写《整改活动确认表》,报处长批准后,将确认的信息在能力验证机构管理数据库中注明。评定处根据能力验证处信息向参加者发文恢复其能力和使用认可标识。如需要,应填写《能力验证信息流转单》。

7.3对于非认可实验室或出现不满意结果的项目为非认可项目的实验室,项目负责人在结果处理决定通知中应建议其开展纠正措施而不作为强制要求。

3C认证管理制度

_____________有限公司 3C认证管理制度 (2007A版定稿) 编制:品管部 审批: 生效时间:

目录 第一章总则 (2) 第二章管理职责 (2) 第三章 3C认证的实施经办 (3) 第四章 3C认证的日常管理 (4) 第五章附则 (5)

3C认证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产品3C认证是有关产品安全的国家强制性标准,它不但是产品市场销售所必须的通行证,而且是产品品质和公司实力的标志,与公司形象及客户、消费者对公司的 信心密切相关。 第二条为加强本公司产品3C认证工作的管理,规范产品3C认证的经办程序和获证后的应用,以便把产品3C认证中所取得的信息和特殊要求,应用到产品的开发、生产等 方面,提升公司产品品质,确保产品3C认证在促进产品销售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管理职责 第三条品管部负责3C认证工作的日常管理 (一) 负责产品3C认证的具体经办,包括申报、测试和取证等过程的实施; (二) 负责向公司各部门提供有关3C认证法规、政策咨询,把最新的政策、通知等及时 向有关部门通报; (三)负责对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认证法规和认证产品知识的培训; (四) 负责“3C”标志使用规范的备案和实施; (五) 负责认证执行情况和“3C”标志使用情况的检查; (六) 负责认证事务的日常管理和证书、获证产品有效性维护; (七) 负责认证变更的实施和备案; 负责认证过程中不合格项目、整改项等信息的反馈。 第四条其它部门责任 (一)开发部负责3C认证的立项申请,样机制作、样机整改和资料准备等; (二)开发部负责“3C”标志使用方案的确认; (三)生产部对产品生产与认证要求的一致性负责; (四)采购部负责相关零部件3C证书的管理;

检验试验和计量设备校验管理规章制度

检验试验和计量设备校验管理制度 1、目的 对检验试验和计量设备(以下简检测设备)进行控制,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并为产品制造符合规定要求提供证据。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产品制造过程中与质量有影响的所有检测设备的控制,包括过程及成品的检测设备。 3、职责 3.1品质部负责检测设备的归口管理与控制。 3.2总经理负责设备的审批。 3.3品质部负责设备的验收、日常监督管理、周期检定、标准器档案的建立。 3.4车间等其他部门负责本部门的计量设备的使用、保管和维护。 4、工作程序 4.1检验设备的采购 使用部门根据维修技术标准、工艺及产品的检验确定的监视和测量要求配备所需的监视量装置,并使这些装置的精度与被测对象的测量要求相匹配,从而使监视和测量活动可行,为产品制造符合规定的要求提供证据。 使用部门填写《设施配置申请单》经管理者代表审核,公司总经理批准后由供应部负责购买。 4.2检测设备的验收 4.2.1验收和安装调试品质部组织有关人员参加。 4.2.2进行开箱验收,验收内容包括:包装有效性、整机完整性、零备件数量、随

机附件、使用说明书、图纸、合格证、装箱单及有关资料和外观检查。 4.2.3品质验收,即全部性能指标的检测,计量器具由计量检定机构进行检定,以检定结果做为验收依据。 4.2.4认真做好验收记录,并填写《设备设施验收单》,由相关人员签字。 4.2.5验收完毕后,将随机资料、验收报告、购货合同等有关资料品质部存档。4.2.6购置的测量设备经验收合格进行登记建帐。 4.2.7验收过程中发现的质量问题,由相关部门负责与供方联系,决定处置方式,直至符合要求。 4.3检测设备的校准、检定 4.3.1各部门使用的检测设备,由品质部负责建立《检测设备台帐》,每年十二月份进行一次全面清点,做到帐物一致。 4.3.2品质部依据以下情况合理制定检准周期并进行校准、检定: (a)凡属国家强制检定的检测设备依据国家检定规程中规定的周期; (b)非强制检定的检测设备由质检科依据国家检定规程中规定的周期; (c)品质部负责制定《检测设备周期校准、检定计划》并定期关往国家法定计量机构检定; 4.3.3检测设备购进后,进行验收和计量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4.4领用检验设备器具时,由工具室人员填写收发记录,使用人员签名,经质检科批准后领用。 4.5测量设备的运输、搬动。 4.5.1测量设备在送检或固定实验室之外的场外进行检测工作时,要轻搬轻放,确保亏无一失,运关距离较远的检测进行防震、防冲击措施,般动时注意防倒置。

工艺验证评审办法

工艺验证评审办法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本标准规定了工艺验证评审程序、评审内容及标准。 1.2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在生产准备完成后所进行的工艺验证评审管理。 2.工艺验证评审程序 2.1 由技术部牵头,组织公司有关部门及人员进行评审 2.2 对评审不合格内容,组织人员立即整改,整改完成后,再次组织评审。所有评审项评审合格后,方可转入正常生产。 3.工艺验证评审的主要内容 3.1 工艺设计 工艺设计应经过工艺设计质量评审,且有相关记录。 3.2 产品工艺质量 3.2.1 产品经工艺调试,应符合产品图样要求及相关的技术标准。 3.2.2 调试的合格样件应经过全面的检测。且检测合格并保留有相关检测记录。 3.3 工艺文件的验收 3.3.1 工艺文件应正确、完整、统一、清晰。其编制、审批、更改等符合公司相关的文件管理规定。3.3.2 工艺文件内容完整,工艺参数及工艺方法明确。且经过调试后验证正确。 3.3.3 工艺文件经调试验证需进行修改的已修改完毕并已按规定下发。 3.3.4 现场工艺文件为现行有效版本,操作者易于得到。 3.4 设备与工艺装备的要求 3.4.1 工艺规定的设备与工装应配齐。

3.4.2 工艺规定的量具、检具等检测器具应配齐,且所有的检测器具均经过检测,为合格检测器具。3.4.3 设备与工装型号、规格符合工艺提出的要求,更改部分经过工艺认可。 3.4.4 设备与工装经过调试验证,其精度与技术状态能满足生产合格零件的需要。 3.4.5 设备与工装按工艺规定的节拍调试验证后,其生产能力能满足预定的生产纲领要求,且安全措施可靠。 3.5 对操作者要求 3.5.1 基本知识要求 ①必须经过岗位培训,并考核合格,获得上岗许可证,确保达到工序对操作者的技术要求。 ②熟记本岗位零件号、零件名称、设备工装技术参数等工艺内容,掌握相关工艺要求、操作要点、检测方法等。能清楚叙述工艺文件内容及质量要求 3.5.2 基本技能要求 ①能按照工艺文件要求进行生产操作,严格过程控制的有关要求,坚持按图纸、按工艺、按 标准生产。 ②能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 ③能使用检具进行质量特性自检 ④能对工艺参数进行调整和监控 ⑤能使用各类管理工具,包括各种记录和自检标识 3.6 对材料、半成品、制成品的工艺要求 3.6.1 各种规格的原材料、辅料要符合工艺规定。 3.6.2 所使用原材料、半成品均经过检验,为合格品。 3.6.2 材料、半成品、制成品均应按规定摆放,标识正确、清楚,且有专门的工位器具及运输器具进行存放与转运。 3.7 对环境的要求 3.7.1 现场干静,整洁,符合产品特性要求 3.7.2 工作现场实行定置管理,物流合理、通畅

设备验证管理制度.doc

设备验证管理制度4 目的:制订本制度,明确设备验证目的范围、内容及方法,以便设备验证工作规范,有序进行。 范围:适用于设备验证方案的编制。 职责:设备验证小组、生产部、质量部、人员和各部门人员 内容: 1概述:介绍设备的适用范围、性能、型号、生产厂家、安装地点等。 2验证目的:通过对该设备进行相关项目的验证确认、达到全面地了解,对设备有一个正确的评价,确保产品在使用设备时能符合产品的工艺要求。 3设备验证小组负责验证时间安排,包括验证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及各个时间节点的控制。4验证前准备工作: 4.1设备名称、规格、型号、设备简介、设备订购合同(包括单位地址、电话、传真、联系人、技术参数、维修服务等)。 4.2现场考察及评价,考察人及部门。 4.3设备、文件、资料、附件(列举)。 4.4评价及结论。 5安装确认: 5.1设备的规格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辅助设备名称规格。

5.2设备上计量仪表的准确性与精密度,制订校验计划。 5.3设备的安装地点,安装条件,安装过程和安装后的确认。 5.4设备所应备有的技术资料是否齐全。 5.5开箱验收内容、要求及记录。 5.6与配套的公用系统验证情况(如压缩空气、电及电的备用系统说明,给排水,通气,清洁用和集尘用真空,通风、净化、捕虫、防鼠、清洗)。 5.7起草SOP及记录(草案):操作SOP 、清洁SOP。 5.8设备备品、备件清单产地。 5.9润滑剂品种型号。 5.10安装图。 6运行确认: 6.1具有要使用的标准操作规程草案; 6.2设备各部分用途说明; 6.3工艺过程详细描述; 6.4试验需用的检测仪器; 6.5检测仪器的校验(在验证前、后务必进行一次校验,可证实检测结果可信与否); 6.6设备需试验的主要参数;

产品质量检验管理制度(20200522205905)

产品质量检验管理制度 为加强我公司产品质量保证工作,明确质量检验工作任务、范围、职责,特制定本制度。本制度包含:产品质量检验制度、质量状态标识、不合格品管理制度、钢材质量检验制度、外协件质量检验制度、检验员的考核标准等规定。 一、质检的基本职责 1、负责原材料外购、外协件、毛坯、半成品,直至成品出厂整个生产过程的质量检验工作。 2、执行不合格产品不出厂的原则,保证出厂产品符合规定的标准和技术要求,负责签发产品出厂质量检验合格证。 3、检验工作应严格贯彻质量标准、严格执行检验制度,检验人员应按产品图纸,技术文件进行检验,做出正确判断,做好废品管理工作。 4、检验工作做到“预防为主”坚持首件检验,重视中间检验,严格完工检验,实行专群结合,充分发挥操作者自检的积极作用。加强关键工序、关键零件,关键产品的质量检验,关键零件,关键产品要建立质量记录档案。 5、检验信息传递和可追溯性。要求原始记录齐全,填写清晰、整洁,保存完整;统计报表内容完整、真实、准确,具有可追溯性并及时报送。 二、检验员的岗位职责 1,严格按标准、图纸、工艺技术要求、检验规程的规定进行检验。 2,按公司的规定做好检验状态的标识。 3,做好检验记录。 4,签发不合格通知单,按规定发送有关部门。 5,对返修,返工后产品进行再检验,并重新进行检验状态的标识。 6,做好不合格率的统计,并参与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并参与跟踪落实。 7,对操作人员执行工艺进行监督,参加工艺纪律的考察。

8,努力学习,积极运用检验的新技术,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检验成本。 8,不断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努力降低错检和漏检率。 三、原材料、外购件进厂检验: 1、凡进厂原材料、外购件须附有合格证或质保书,检验人员按规定进行检验 并将检验结果通知采购部门,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并作好记录。 2、凡不合格的原材料、外购件,检验人员应拒签入库单,财务处则不予结算。 3、凡检验不合格的原材料、外购件,若需让步,须办理让步手续,在未办妥 手续前任何人不得擅自动用。 4、外购件在签订供货合同时要明确技术要求,质量标准和验收方案作为供需 双方生产、验收的依据。 5、原材料、外购件代用,应由采购部提出申请经有关部门会签,研究所长签 字批准后,方可投产使用,代用单位在投入使用前递交各有关部门。关键零件的代 用须经研究所长批准后报总工程师审批。 四、生产过程的质量检验 1、各生产环节的检验人员,应按产品图纸,技术标准和工艺规程的要求进行 检验。合格产品,由检验人员签章后转入下道工序,不合格产品开具不合格品通知 单交生产部门返修,废品或不是操作者原因导致的废品开具不合格处置单上报技术 质量部处理。 2、成熟的产品和工艺出现批量不合格品或废品时,应24内以书面形式报技术质量部。 3、各生产环节的检验,均须强调“首检”,加强“巡检”,严格“终检”。 (1)、首检:凡加工改变后的首件,均须进行检查,首件检查应由操作者自检 合格后交首检,首检合格,方准成批加工生产,检验员应对首检后的零件负责。 (2)、巡检:在生产过程中反复进行、检验员每班至少巡检两次,做好巡检记

工艺确认-工艺验证

1.工艺验证系列:第一节--工艺验证概述及传统工艺验证 1.1.工艺验证的定义 工艺验证应当证明一个生产工艺按照规定的工艺参数能够持续生产出符合预定用途和注册要求的产品。 工艺验证可以有不同的验证方法,一般包括:传统工艺验证(前验证、同步验证)以及基于生命周期的工艺验证(工艺设计、工艺确认、持续工艺确认)。 工艺验证不应该是一次性的事情。鼓励药品生产企业采用新的工艺验证方法,即基于生命周期的方法,将工艺研发、商业生产工艺验证、常规商业化生产中持续工艺确认相结合,来确定工艺始终如一的处于受控状态。 1.2.工艺验证的一般原则 工艺验证的方法和方针应该有文件记录,例如,在验证总计划中规定。 采用新的生产处方或生产工艺进行的首次工艺验证应当涵盖该产品的所有规格。企业可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采用简略的方式进行后续的工艺验证,如选取有代表性的产品规格或包装规格、最差工艺条件进行验证,或适当减少验证批次。 工艺验证批的批量应当与预定的商业批的批量一致。 企业应当根据质量风险管理原则确定工艺验证批次数和取样计划,以获得充分的数据来评价工艺和产品质量。 企业通常应当至少进行连续三批成功的工艺验证。对产品生命周期中后续商业生产批次获得的信息和数据,进行持续的工艺确认。 企业应当有书面文件确定产品的关键质量属性、关键工艺参数、常规生产和工艺控制中的关键工艺参数范围,并根据对产品和工艺知识的理解进行更新。 工艺验证一般在支持性系统和设备确认完成后才可以开始。在某些情况下,工艺验证可能与性能确认同步开展。 用于工艺验证的分析方法已经过验证。 用于工艺验证批次生产的关键物料应当由批准的供应商提供,否则需评估可能存在的风险。 日常生产操作人员及工艺验证人员应当经过适当的培训。 工艺验证在执行前应进行适当的风险评估,以确定存在的风险点。

工艺验证管理规定

工艺验证管理规定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工艺验证管理办法 1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所有产品工艺验证。 2工艺验证的目的 通过工艺验证的有效实施,考察某一工艺过程是否能始终如一地生产出符合预定规格及质量标准的产品。为工艺规程定稿提供依据。 3职责 技术部:负责工艺验证方案的起草,并下发相关单位。 生产部:负责工艺验证方案的计划下达。 生产车间:负责工艺验证方案的组织实施。 质保部:负责按计划完成工艺验证方案中相关检验任务,确保检验结论正确可靠。并总结验证结果,向技术部提交验证产品的检测报告。 工艺员:负责工艺验证现场指导,解决验证现场问题,校对和调整、固化工艺文件。 技术负责人:负责审核工艺验证方案及报告。 技术副总:负责批准工艺验证方案及报告。 4内容

4.1验证小组成员 工艺员、生产部相关人员、检验员、质量员、生产车间相关人员。 4.2验证步骤 4.2.1制订验证计划 4.2.1.1由工艺员首先起草该工艺的验证计划,然后将验证计划交给验证小组讨论和 审批后分发至各责任部门。 4.2.1.2验证计划包括: 简介:简要说明验证对象信息、验证目的和拟采用的验证方法。 验证小组成员。 验证工作日程安排表(包括各验证项目的实施部门、责任人、实施日期及完成日期)。 4.2.2验证准备: 4.2.2.1负责验证现场的工装管理员提前半个工作日通知做好准备工作。 4.2.2.2工艺员负责提供现场验证的工艺文件。 4.2.2.3检验员负责准备好现场验证检测器具和质量文件。 4.2.2.4相关车间负责按验证计划准备好相应的工装设备、生产材料,并指派好验

001-验证管理制度 再验证管理制度

目的:建立验证的管理制度。 适用范围:所有生产过程的验证。 责任:质管部、供应部、生产部、工程部、技术开发部、生产车间相关人员负责执行本制度。 内容: 1.产品上市前,其所有生产过程均应经过验证,验证工作应保证其全面性。 2.所有对产品质量有影响的方面应进行验证。影响因素包括原、辅料和包装材料、设备(包括公用工程和分析仪器)、方法、环境等。 3.生产过程的验证。 3.1验证的组织机构与职能。 3.1.1成立由总工程师领导,质管部、生产部、工程部、技术开发部负责人组成的厂 验证领导小组,根据不同验证对象成立专门小组。 3.1.2验证小组负责制订验证方案、整理、起草验证报告。 3.1.3验证方案及验证报告需经有关部门负责人审核,主管验证工作的企业负责人批 准。 3.1.4所有工作均应按批准的方案去做。 3.2验证的内容包括厂房、设施验证、设备验证、空气净化系统验证、纯化水系统验 证、工艺验证、清洗验证、分析仪器验证等。 3.3验证的步骤 3.3.1确定质量目标。 3.3.2找出可能引起质量改变的因素。 3.3.3制订、实施验证方案。 3.3.4在验证过程中应注意:验证实验应当在“坏条件”下进行;工艺验证实验至少 进行三次;实验结果必须可以重视。 3.3.5试验资料等应有详细的记录。

3.4验证报告应包括:验证方案的参考资料;校正和认证的原始数据;总结和结论;生产过程的最终批准。 4.所有验证的有关资料与报告由质管部保存。

目的:建立生产过程发生改变时,进行重新验证的管理制度。 适用范围:所有再验证的工作过程。 责任:质管部、供应部、生产部、工程部、生产车间相关人员负责执行本制度。 内容: 1.再验证分为如下三类: 1.1强制性再验证—政府机构或法律要求的。 1.2“改变”性再验证—设备、工艺等发生明显变化时。 1.3“定期”再验证—每隔一段时间进行的。 2.强制性再验证指政府机构或法律要求进行的再验证,包括测试仪器的校验和认证;压力容器等的验证;灭火器材的验证。 3.生产过程改变就可能对产品质量有影响所需进行再验证,具体包括原辅料、包装材料、工艺、设备、设施、操作程序、产品的处方或批量等的改变,或常规试验数据显示出有改变的迹象及其它相关的改变。 4.强制性再验证由企业负责人任组长,组员为各部门相关人员。改变性验证和定期再验证根据具体验证内容确定组长及成员。 5.验证小组的组长负责组织制订再验证方案,制定应注意下列事项: 5.1即使生产过程没有变化,也需要定期进行再验证。 5.2强制性再验证必须按照法律或政府机构的要求去做。 5.3对改变性再验证而言,重要的是要知道这种方法改变是“一次性”偏差,还是永久性偏差。此外,还要用最明确的试验方法调查这种改变对其它参数的影响。如有必要,还要做新的试验。 5.4定期再验证应首先审查自上次验证以来,中间控制和成品检验所得到的数据以验

4检验工具管理制度

1 目的 为加强对工厂检验工具的管理,提高产品质量,节约能源,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保证产品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对工厂生产中所有应用于产品质量工作的检验工具的管理。 3 检验工具的配备与检定 3.1 各类检验器具的申购统一由检验工具管理人员负责。检验工具管理人员应根据生产经营的实际需要,在每年年底编制下一年度的添置计划。 3.2 各部门需要购买检验工具时,需填写《检验工具申购表》并报质量部,由检验工具管理人员核准后报主管领导审查批准,然后由采购部统一进行购买。《检验工具申购表》的具体格式如下表所示。 检验工具申购表 编号:日期:年月日 3.3各部门必须认真落实周检制度,执行检验工具的周检计划,新购置或发生故障经大修后的检验工具都必须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3.4所以在用(包括新购)的检验工具必须按国家检定规程或质量部的检定方法进行检定。未检定或超过检定周期的(检定周期的计算从最后一次检定合格的日期开始),一律不准使用。 3.5检验工具的检定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具体内容如下表所示。 检验工具检定内容说明表 3.6对各种检验工具都必须在《检验工具记录册》上进行记录,对检定结果需作如下出处理。 3.6.1对各类经检定合格的检验工具均应出具合格证书,并标贴合格证。 3.6.2对于因暂无国家统一规定检定规程而按自行制定的检定方法检定的检验工具,或某些指标暂无条件检定以及在使用中无严格量值要求的检验工具,经检验工具管理主管认可后可出具检定证书,标贴准用证。 3.6.3对只有部分指标合格的检验工具发检定结果通知书时,应注明准许使用的范围并标贴限用证。 3.6.4对指标超差且影响使用或长期停用、积压的检验工具应贴停用证。 3.7检定为合格的检验工具有检验工具管理人员编号、立账、填卡,然后发给使用部门使用。 3.8检定为不合格或备附件不全的检验工具,由检验工具管理人员出具证明,由采购部办理退

01验证管理制度

目的:明确验证的方式和工作步骤,按照验证工作程序对需要验证的对象实施验证,使验证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范围:验证工作的管理。 责任:验证程序中涉及的部门负责人及技术人员。 内容: 1、定义: 验证:证明任何程序、生产过程、设备、物料、活动或系统确实能达到预期结果的有文件证明的一系列活动。 在产品生产中,验证是指用以证实在产品生产和质量控制中所用的厂房、设施、设备、原辅材料、生产工艺、质量控制方法以及其他有关的活动或系统,确实能达到预期的的有文件证明的一系列活动。 2、验证的方式及其应用范围 2.1、前验证 前验证是正式投产前的质量活动。系指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等在正式投入生产使用前,必须完成并达到设定要求的验证。

前验证对新产品、新工艺、新处方、新设备来说,是开发计划的终点及常规生产的起点。对新产品、新工艺等,验证前必须检查各种技术资料是否完整,包括处方设计、筛选及优选;关键工艺及其变量、相应参 数控制限度、产品稳定性考察资料以及试生产中数据等资料。 质量管理部门及计量部门的验证必须在其他验证开始之前完成。 2.2、回顾性验证 回顾性验证指以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为基础,旨在证实正式生产工艺条件适用性的验证。 这种方式通常用于非无菌产品生产工艺的验证。以积累的生产、检验和其他有关历史资料为依据,回顾、分析工艺控制的全过程、证实其控制条件的有效性。2.3、同步验证 同步验证是指生产中在某项工艺运行的同时进行的验证,用实际运行过程中获得的数据来确立文件的依据,以证明该工艺等达到预期要求的活动。 这种验证方式适用于对所验证的产品工艺有一定的经验,其检验方法、取样、监控措施等较成熟。同步验证可用于非无菌产品生产工艺的验证,可与前验证相结合进行验证。 2.4、再验证 再验证系指对产品已验证过的生产工艺、关键设施及设备、系统或物料在生产一定周期后进行的重复验证。再验证在下列情况进行: 2.4.1、关键工艺、设备、程控设备在预定生产一定周期后; 2.4.2、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如工艺、质量控制方法、主要原辅材料、主要生产设备或生产介质发生改变时; 2.4.3、批次量有数量级的变更;

工艺验证管理细则

工艺验证管理细则 1. 本细则规定了工艺验证的范围,基本任务,主要验证内容和验证程序。 2. 本细则适用于本公司产品工艺验证。 3. 工艺验证范围:凡需批量生产的新产品,在样件试制鉴定后批量生产前,均需进行小批试生产工艺验证。 4. 工艺验证的基本任务: 通过小批试生产,考核工艺文件和工艺装备的合理性和适应性,以保证今后批量生产中产品质量稳定,精益成本,达到顾客要求并符合相关国家法律法规要求。 5. 主要验证内容: 5.1工艺文件是否齐全; 5.2工艺规定的特征参数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5.3关键特殊工序是否明确; 5.4设备及工艺装备能否满足产品质量要求; 5.5量检具的配备率及检测能力是否满足生产技术质量要求; 5.6产品质量达到规定要求的情况。 6. 验证程序: 6.1制定验证实施计划,验证实施计划的内容应包括:主要验证项目;验证的技术准备;组织措施和时间地点的安排。 6.2验证前的准备: 6.2.1生产部门负责下达验证计划并做好试生产的全部材料或毛坯准备; 6.2.2技术部门负责提供验证所需的工艺文件和有关资料; 6.2.3相关生产车间提供所需的全部设备、工艺装备,并做好试生产准备; 6.2.4质检部门做好检查准备。 6.3实施验证: 6.3.1验证时必须严格按工艺文件要求进行试生产; 6.3.2验证性的试生产件数量为:一般情况,总体尺寸≤100×100时=10 ~ 30件;总体尺寸>100×100 ~ ≤500×500时=5-20件;总体尺寸>500×500以上时约

3-10件;较大型覆盖件、成本较高的产品应根据情况临时按排试生产数量。6.3.3验证过程中,有关工艺和工装设计人员必须经常到生产现场进行跟踪考察,认真听取生产操作者的合理化意见,对有助于改进工艺、工装的建议要积极采纳,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解决,并要详细记录问题发生的原因和解决措施。 6.4验证总结与鉴定: 6.4.1验证总结: 试生产验证结束后,技术部门应填写工艺验证书,其内容包括: ①试生产件的名称图号、验证内容、数量、时间; ②工艺文件的准备情况、特征参数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③设备和工艺装备的准备情况、工装设备是否满足产品质量要求; ④量检具的配备率及检测能力是否满足生产技术质量要求; ⑤关键特殊工序是否明确; ⑥产品质量达到规定要求的情况; ⑦质检部门填写产品验证记录表; ⑧验证结果分析:其内容包括验证情况及结果分析和改进意见; ⑨验证结论:内容包括对今后批量生产的意见和建议。 6.4.2验证鉴定: ①一般产品有企业技术主要负责人主持召开由各相关科室及生产车间参加的工艺验证鉴定会,根据工艺验证总结和各方面的意见,确定该产品工艺验证是否合格,能否进行批量生产。对作出鉴定结果的验证书,参加鉴定会的成员应在验证书会签栏签名。鉴定合格的产品,由质检部门发出合格产品通知单。鉴定不合格的产品,由技术部门组织整改,整改后进入下一轮验证程序。 ②对被纳入主机厂验证计划的重要产品,在通过本企业鉴定后,还需要报主机厂,主机厂下达验证计划的主管部门组织验收,根据主机厂相应主管部门发出的产品试制鉴定通知,质检部门通知生产部门对验收合格的产品组织批量生产。验收不合格的,由质检部门通知技术部门组织整改,整改后进入下一轮验证程序。 编制:批准:

检验管理制度

中铁十八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弥勒轨枕厂检验管理制度 编制人: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 批准人:_____________ 分发日期:2014年6月25日 2014年6月25日发布2014年6月25日实施

目录 1、适用范围 (3) 2、编制依据 (3) 3、总则 (3) 4、工序检验制度 (5) 4.1检验原则 (5) 4.2模具工序检验 (6) 4.3钢筋桁架检验 (8) 4.4混凝土工序工程 (8) 4.5中间工序检查 (9) 4.6混凝土养护和轨枕脱模 (10) 4.7三级质量检验制度 (11) 5、成品检验制度 (11) 5.1质量要求 (11) 5.2检验方法 (14) 5.3标志与制造技术证明书 (20) 5.4成品枕存放 (20) 5.5运输和装卸 (20) 5.6质保期 (22) 附表:轨枕成品外形尺寸检查记录表 (23)

1、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轨枕制造工程中的工序检验、成品检验涉及的检验项目、检验指标、检验方法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云桂铁路SK-2型双块式轨枕制造过程中的检验。(以下简称轨枕)。 工序检验及成品检验归口管理部门为轨枕厂安质部。 2、编制依据 《客运专线铁路双块式无砟轨道双块式混凝土混凝土轨枕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8]74号 《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JGJ/T27-2001 《客运专线扣件系统暂行技术条件》铁科技函 《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5]101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424-2010 3、总则 3.1产品质量检验是企业管理和生产经营的重要环节,是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必须坚持“质量第一”的思想。树立“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质量就是效益”的质量意识,正确处理好质量和数量的关系。 3.2厂长是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总工程师为质量负责人,安质部质量检验的职能部门,独立行使质量检验、监督职能。质检工程师、质检员与兼职质检员对轨枕厂的产品的形成过程进行监督检验。 3.3检验试验人员 检验试验人员明细如表3-1: 表3-1弥勒轨枕厂检验试验人员明细

工艺验证管理办法DOC

XXXXX管理制度——————————————★——————————————— 工艺验证管理办法 BMM.OP.353523.001.01.2015 2014年8月1日发布 XXXXXXX有限公司

目录 1.目的 (2) 2.适用范围 (2) 3.术语和定义 (2) 4.引用文件 (2) 5.职责 (2) 6.管理内容和规定 (3) 7.业务/管理流程 (6) 8.记录 (7) 9.附则 (7) 10.附件 (7) 附加说明: (8)

1.目的 通过对工艺方案、工艺文件、工艺装备的正确性、合理性和适应性进行系统的全面评价,以确保批量生产中产品质量稳定并符合安全和环保要求。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威旺事业部新产品工艺验证、重要工艺更改、辅料的工艺验证。 3.术语和定义 工艺验证:指通过小批量试生产的方式检验工艺文件的正确性、合理性及适应性的全部工作,确保满足产品设计质量要求 生产准备:指从新产品开发、试制,经过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工艺设计、基础设施建设、设备和工装配备至完成工艺调试和工艺验证、试生产与整改,直到产品投产初期所进行的活动 4.引用文件 工艺文件管理办法 5.职责 5.1.生产技术部 5.1.1.负责组织编制及发布冲压、焊装、涂装和总装工艺验证总体实施计划。 5.1.2.负责冲压、焊装、涂装、总装生产现场验证工作的组织、协调及具体实施。 5.1.3.负责SOP之前车型的生产准备阶段工艺验证。 5.2.质量保证部 参与工艺验证,负责现场实物质量的检查及计量器具和检具的验证。 5.3.生产管理部 参与工艺验证,负责设备能力的检查 5.4综合管理部 参与工艺验证,安全和环境的检查。 5.4.各分厂、车间 5.4.1.配合做好工艺验证的相关准备工作。

工艺验证管理制度示范文本

工艺验证管理制度示范文 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工艺验证管理制度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管理制度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 工艺验证由生产技术科和质管科两个部门共同负 责。 2. 工艺验证应达到预期的质量效果,能证明新工艺更 合理更有效。 3. 对工艺验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采取措施及时解 决。 4. 工艺验证后应由验证部门记录或出具报告。 5. 有以下情况之一的应进行工艺验证: a ) 主要原料改变时; b ) 增加或减少工序时; c ) 有新设备加入时; d ) 采用新的工艺方法时;

e ) 产品结构改变时; f ) 新产品试产时; g ) 相应法规规定时。 请在此位置输入品牌名/标语/slogan Please Enter The Brand Name / Slogan / Slogan In This Position, Such As Foonsion

工艺验证和再验证管理制度

l目的 规范新工艺和更改后的工艺对生产及产品质量的适应性、可靠性、稳定性 进行验证的步骤、方法、内容。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新工艺的实施以及工艺的变更、工艺条件变化时的工艺再验证。 3责任 技术部负责组织、监督本制度的实施。 4内容 4.1工艺验证的步骤 4.1.1 有质量监控部门、计量部门、设备部门的验证结果,即质量控制有效、计量准确可行、设备运行良好并达到设计或其它要求的书面报告。 4.1.2 根据工艺验证的内容,成立由相关人员组成的工艺验证小组,明确组长及成员。4.1.3 组长应由有丰富工艺验证经验、熟悉GMP及生产工艺的有关负责人担任,负责起草该工艺的验证方案。 4.1.4 工艺验证方案经公司验证总负责人批准实施。 4.2 工艺验证的方法、内容 4.2.1 根据需验证的目的,明确验证方法、内容。 第 2 页/共 2 页 4.2.2 要明确验证工作的具体验证人。 4.2.3 确定数据收集方法及验证记录表。 4.2.5 用已经验证的质量控制方法来评估验证的产品或试验品质量。 4.2.6 同一验证应不少于3次,结果应有较好的重现性。 4.3 验证报告

4.3.1 由工艺验证小组指定成员对工艺验证数据进行整理、起草工艺验证报告。 4.3.2 由组长作出工艺验证的结论报告。 4.4 再验证的条件 4.4.1 更改工艺、主要原材料变化、设备变动、控制方式改变、设备大修等均应进行工艺再验证。 4.4.2 经验证后虽无任何变化,但正常生产两年后(关键岗位一年后)也应进行工艺再验证。 4.4.3 法规要求改变,应进行工艺再验证。 4.5 验证报告的保存方式、保存期限。 工艺验证过程中所取得数据分析内容、验证方案等均由工艺验证小组负责整理成册,与验证报告一起交技术部存档,永久保存。

工艺验证管理制度标准范本

管理制度编号:LX-FS-A37370 工艺验证管理制度标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工艺验证管理制度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1. 工艺验证由生产技术科和质管科两个部门共同负责。 2. 工艺验证应达到预期的质量效果,能证明新工艺更合理更有效。 3. 对工艺验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采取措施及时解决。 4. 工艺验证后应由验证部门记录或出具报告。 5. 有以下情况之一的应进行工艺验证: a ) 主要原料改变时; b ) 增加或减少工序时; c ) 有新设备加入时;

d ) 采用新的工艺方法时; e ) 产品结构改变时; f ) 新产品试产时; g ) 相应法规规定时。 请在该处输入组织/单位名称 Please Enter The Name Of Organization / Organization Here

体系认证管理制度

体系认证管理制度 第1条目的 为规范公司体系管理工作,依据《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OHSAS1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ISO50001:2011能源管理体系》等标准和法律法规的要求,现对公司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做出以下要求。 第2条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项体系认证管理工作。 第3条体系管理重点覆盖部门职责范围 3.1企管部是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维护、监督检查、持续改进的主管部门。 3.2安全生产管理部是能源、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维护、监督检查、持续改进的主管部门。 3.3企管部/安全生产管理部负责管理性文件的管理和控制。管理性

文件包括:综合手册、程序文件、体系管理涉及的各种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 3.4企管部负责对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记录表格的种类、格式等进行汇总,规定各记录表格的保存期限,对各职能部门的记录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3.5安全生产管理部负责对与能源、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关记录表格的种类、格式等进行汇总,规定各记录表格的保存期限,对各职能部门的记录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3.6企管部/安全生产管理部依据程序文件中《管理评审控制程序》的要求,负责编制管理评审计划,管理评审会议内容的输入,对管理评审报告中提出的各项“整改措施计划”的实施情况组织内审员进行跟踪和验证。 3.7安全生产管理部负责对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和环境管理方案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的监测以及对法律法规符合性的评审。 3.8安全生产管理部负责与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收集、识别、传递和更新,负责公司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

实验室检验管理制度

实验室管理制度 一. 适用范围: 1.实验室含品管办公室,感官实验室,.理化实验室,无菌室,保温室等。 2.实验室内工作台. 工器具. 测量仪器. 仪表. 数据文件. 办公文具等使用. 清洁. 维护及人员出入均依本规定管理。 二. 职责: 1.实验室负责人为品管经理, 有关实验室之一切管理事务由品管经理负责。 2.实验室设备、人员增设、缩减应由品管经理决定, 送质量负责人备案。 三. 实验室管理内容: 1.实验室仪器、工具、设备的管理: (1)实验室内仪器工具应加标示, 并建立清单; (2)实验室内仪器工具非经品管经理同意, 不得携出实验室; (3)实验室内仪器, 应由品管经理指定经培训人员负责操作及使用; (4)实验室内测定仪器说明书等文件应放置在专用文件夹内或仪器附近以备 参考。 2. 实验室出入管理: (1)除经理级以上主管、品管部人员及生产部车间主任以上人员外, 其他人 员进入实验室应经检验人员同意或陪同; (2)除品管经理外, 实验室内所有物品(含仪器设备及文件及数据)携出, 应 经品管经理同意, 登记后携出。 3. 检验数据管理: (1)实验室检验数据及文件如需查阅, 应经品管经理同意, 如需外借应先登 记, 并经品管经理签字后带出, 归还时应经核对,注销登记; (2)当天检验文件应放置于指定地点, 便于随时查阅; (3)检验数据应依需要, 以每月或每一产期、每年等分别整理后, 妥为装订. 依规定保存年限保管;. (4)非属品管部的检验相关资料,应依规定统一交品管部登录后保管、备查。 四、品管部应参考仪器生产厂商提供的说明书及相关文件操作、校正、维修、必要 时订定标准, 放置于实验室内参照使用。 1、目的:通过对实验人员、设施和环境、所用试剂和器皿、样品、检验标准和方法等 的有效管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范围:适用于公司实验室的内部管理。 3、职责:化验员负责本规定的实施,品管部监督其实施。 4、要求 4.1 人员管理

压力容器安全附件管理与校验制度

编号:SM-ZD-27292 压力容器安全附件管理与 校验制度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压力容器安全附件管理与校验制度 简介:该制度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程序化、标准化的流程约定,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从而协调行动,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1、压力容器使用单位应明确安全附件及装置管理的职能部门,确定管理人员,负责安全装置的日常管理,送检、校验、修理更换等工作,做到职责分明。 2、安全附件与装置的设备、选型应该按照生产工艺要求提供的条件,由压力容器设计单位在进行压力容器设计时,按国家有关规定予以确定和选型。对于在用容器和工艺系统选用安全附件必须充分考虑其安全效果使用性能。 3、建立安全附件技术档案和台帐,绘制安全附件设置位置图,标明每个安全附件的精度、压力等级、灵敏程度和性能,确定检修,校验周期,记载投用以来工作情况。做到集中保管其产品合格证、质量证明书和调校、检修报告。 4、安全附件应向持有生产许可证的单位选购,保证产品性能稳定,结构合理,动作灵敏。制造单位须提供产品质量证明文件和产品铭牌。 5、安全附件在使用中必须保持的完好,灵敏可靠,容器

FDA工艺验证指南(中文)

FDA工艺验证指南 指引 在 ROCESS 确认的一般原则上 准备被: 对于药物是中央的和生物的和 对于装置和放射线学的健康是中央的 食物药品管制局 维护被: 制造业和产品质量的区分 (HFN-320) 服从的办公室 对于药物是中央的和生物的 食物药品管制局 5600 渔人小路 Rockville, 马里兰 20857 程序确认 1987 年五月的一般原则 程序确认的一般原则 1 目的 食品药物管理局考虑是人类的准备和动物的程序确认的可接受元素的这一个指引大纲一般的原则下药产品和医学的装置。 2. 范围 这一个指引在第 10.90 节 (21 CFR 10.90) 之下被发行和适用于药学的和医学装置的产品。它不是合法的需求的一般适用性说原则而且练习但是对食品药物管理局是可接受的。一个人可能以保证仰赖这一个指引对食品药物管理局的它的可接受, 或可能依照不同的程序。当不同的程序被用的时候, 一个人可能, 但是不被需要到, 预先和食品药物管理局讨论物质在稍后可能决定是无法接受的活动上避免钱的开支和努力。简而言之, 这一本指引目录对于药物产品和医学的装置程序确认对食品药物管理局是可接受的原则和练习; 它不列出原则和练习在所有的例证必须用来遵从法律。

这一个指引可能被修正时常。感兴趣的人被邀请委托在这一份文件和任何的后来校订方面的意见。书面的意见应该交付给诉讼案件一览表管理部门 (HFA-305) ,食物药品管制局,房间 4-62,5600 渔人小路, Rockville ,马里兰20857 。被一般承认的意见可能在 9\ a.m. 和 4\ p.m. 之间的那一个办公室被调查,星期一整个星期五。 3. 介绍 程序确认是练习规则的现在好制造业的一个需求为完成的药学,21 CFR 部份210 和 211, 和好制造业的练习为医学的装置规则,21 CFR 部份 820, 因此, 适用于 pharamaceuticals 和医学的装置产品。 一些公司已经在什么食品药物管理局期待公司之上为特定的指导问食品药物管理局做保证符合程序确认的需求作法。这一个指引讨论程序确认被如确认计画的可接受部份的食品药物管理局考虑的元素和观念。在这一份文件被呈现的确认的成份不被想要到是所有的-包含在内的。食品药物管理局因为医学产品(药物产品和医学的装置) 的棒多样性认识程序和生产设备, 在一份文件可适用的所有的特定确认元素说是不可能的。然而, 一些宽广的观念已经能成功地在确认一个制造业的程序方面使用如一个引导者的一般的适用性。虽然程序确认的特别需求依照如医学产品的性质的因素将会改变 (举例来说, 不毛的相对非不毛的) 和程序的复杂, 在这一份文件被陈述的宽广的观念有一般的适用性而且提供建筑包罗万象的方式处理确认可接受的架构。 定义 安装资格 - 建立处理设备和补助的系统的信心一致地能够在确定的极限和 宽容里面操作。 处理表现资格 - 建立信心程序是有效的和可再生的。 产品表现资格 -建立被一个指定程序生产的完成的产品为功能性和安全符合所有的释放需求的信心完成的适当测试。 预期的确认 - 确认在分配之前引导了或一种新的产品, 或产品在一个被校 订的制造业的程序,校订可能影响产品的特性之下制造了。 回顾的确认 - 给已经在分配的一种产品的程序确认基于了累积的生产,测试和控制数据。 建立确认的证明了提供一个保证,一个特定的程序将会一致地生产遇见它的前坚决的规格的一种产品的高程度的证据和质量归于。 确认记录 - 一个书面的计划说确认将会如何被引导, 在什么组成可接受的测验结 果之上包括测试叁数,产品特性,生产设备和决定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