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排序教学设计

数据排序教学设计
数据排序教学设计

数据的排序

一、教材分析:

“数据的排序”是冀教版《信息技术》1 初中一年级第三单元第十三课的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Excel 工作表的基本操作及数据计算等基本知识的延伸,在整个Excel 学习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是学生在掌握Excel 基本操作的基础

上解决实际问题的开始。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七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电脑基础,已经初步掌握了Excel

操作基础知识,所以本节课主要是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探索进而完成学习任务。

三、教学目标:

1. 学会在Excel 中使用数据的排序功能。

2. 了解排序的几种类型。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让学生养成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排序的操作方法,难点是设置主要关键字和次要关键字排序。

五、教学策略:

任务驱动、小组合作探究。

六、教学过程:

1. 认定目标:

明确今天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

2. 导入课题

教师展示几个学生设计的“运动成绩统计表”,让大家评价。

学生观看、评价“运动成绩统计表”。

教师小结:由大家的评价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表格缺少“名次”一项。由此

引出课题——排序。

3. 预习反馈:

通过预习发现,学生对学习Excel 兴趣很高,但对排序有一定的困惑。

4. 合作探究:

(1).使用工具按钮排序

教师打开“北京奥运会奖牌榜”文件,介绍按“总奖牌”(关键字)进行升序排序的

方法。要求学生打开“北京奥运会奖牌榜”文件,然后以“总奖牌”为关键字,将“北京奥运会奖牌榜”按降序排序。

(2).使用菜单排序

教师演示利用菜单中的排序命令设定主要关键字、次要关键字完成排序的操

作方法。选中“2008 年北京奥运会金牌榜”数据区中任一单元格.选择“数据---排序”,在弹出的对话框中,“主要关键字”选择“金,牌“”关键字”选择“银“第牌三”关键字”选择“铜牌,”排列顺序都选择“降序”

,单击“确定。

学生听教师讲解,观看教师演示,学习使用菜单排序的方法。

(3).排序种类:一般情况下,总是按照数值大小排序,Excel 还提供了按

字母顺序、按姓氏笔画排序等方式。

5. 展示点拨:

教师布置任务:下面是1998-2002 年各消费大国家电市场的家庭平均消费

资料。根据资料,计算各个国家五年的家庭平均消费总额,按降序排序。并在“家庭平均消费表”最后添加“名次”一栏,填入名次。

学生上机实践,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进一步熟悉关键字、升序、降序等概

念,和使用工具按钮排序的方法。

《排序与分类汇总》教学设计

《排序与分类汇总》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内容使用的教材,是广州市信息技术教科书《信息技术》第二册,内容是该教材的第一章第四节中的“排序和分类汇总”,一个学时。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了内容的重组。排序和分类汇总实用性强,贴近学生的生活,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更充分地理解本节内容,可以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也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课是在学生掌握了Excel数据表的编辑,常用函数的使用后的学习内容,为后面进一步学习数据分析打下基础。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的学习对象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比较熟练,能够在此基础上进行简单的知识迁移。并且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电子表格的含义有所了解,对数据输入、数据表的编辑、基本函数的应用等操作已掌握。本课重在学习“排序和分类汇总”方法以及函数的综合应用,让学生理解EXCEL在数据处理方面的优势,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注重思考并提高效率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 根据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要求、会考标准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几方面: 知识与技能:1、会使用Excel对数据表排序。 2、掌握分类汇总的操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实例的操作掌握排序和分类汇总的实际应用; 2、使用信息技术课堂辅助系统引入积分竞争机制,学生做对题后会获得相应 的积分奖励。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利用电子表格进行数据排序和分类汇总给我们带来的方便和乐趣 2、培养学生勤动手、爱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分类汇总的具体操作方法。 本课学习的难点是:分类汇总的实际应用 五、教法和学法分析 1、教法 任务驱动法:以任务为主线,运用讲授演示法以老师为主导边操作边讲解,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实时评测法:及时掌握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运用启发引导法以提出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2、学法 自主探索:让学生通过参考课本知识,上机实践操作,从中探求各种问题的解决办法。 协作学习:指导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探讨,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数据的排序和筛选教学设计

数据的排序和筛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排序与筛选的意义; 2.掌握数据的排序、筛选操作;初步了解数据分析和管理的基本方法。 3.培养乐于尝试、善于观察、独立思考的自学品质,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以任务驱动,通过具体任务让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进行自学探讨,通过分组协作,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2、引导学生根据“学着做”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具体任务,培养学生勇于尝试、大胆创新、不断进取的精神。 2.培养学生的互帮互助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增加他们的成就感。 3.培养学生良好的看书学习习惯,团结协作学习的能力,信息技术素养。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熟练并展握数据的排序、筛选操作方法。 难点: 关键字的理解,以及如何利用排序和筛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课前准备: 1、发送相关的文件(数据的排序和筛选.xls)到学生机上。 2、检查教师机和学生机情况。 组织教学: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下!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前面知识。(1分钟) 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

数据输入、工作表的编辑、以及数据计算等基本知识。在这些基本知识当中,跟这节课联系比较密切的知识点有:区域的概念和选择,就是要根据要求,选择相应的区域。 二、新课 1、导入:(7分钟) 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要学习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数据进行排序和筛选”是用EXCEL管理数据的基本方法,也是同学们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这部分内容是本章节的重点内容。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经常接触到数据的排序和筛选,那么,什么叫排序呢?所谓排序,就是对一串数据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比如,数据从大到小排序;字母从A到Z排序。什么叫筛选呢?就是把一组数据中符合条件的数据挑选出来,举个例子,在一组词语中把有关科目的词语筛选出来,比如:电脑,语文,课桌,英语,体育,学生,大家就一目了然,哪些是属于科目类的词语。那么接下来,请同学们互相讨论一下:我们身边有哪些例子应用到排序和筛选呢? 学生活动:学生举例说明。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所举例子(好,同学们举的例子都非常形象生动……)。好,现在,请大家在上节课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完成以下任务: 2、任务驱动,层层深入 教师活动:通过极域软件,把教师机屏幕广播给全体学生。(5分钟) 教师讲解:桌面上已经有一个老师发送过去的文件叫“数据的排序和筛选.xls”,稍候请同学们打开个文件。这是教师机的界面,大家可以看到,这个文件一共有七张工作表,第一张工作表叫“自学指导”,包含的内容有:学习说明和友情提醒。我们主要来看学习说明:本节课的主题是排序与筛选;学习目标有三点,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排序与筛选的操作;学习的形式分达标学习(完成第一关到第四关的内容,这是必须完成的内容)与拓展学习(是在完成前面四关的基础上,根据所学知识,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主要是看大家对A所学知识是否做到学以致用,这一关是备选关)学习过程中还设置了本关要求、目标对照、点击帮助、录像帮助、友情提醒等信息,但是老师特别强调一点:希望大家尽量参考课本80到85页内容独立完成本节课任务,实在无法独立完成的情况下,才寻求点击帮助、录像帮助、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做出来的结果必须与目标对照一致。

数据的排序与筛选说课稿

《数据的排序与筛选》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数据的排序与筛选》是山东教育出版社的《初中信息技术》走进数据处理王国——Excel模块中第六课。这一课从增强学生的切身体会、激发学生兴趣入手,深入浅出地介绍本课时要学习的基本知识,以及处理完成这些数据处理使用的软件Excel的操作使用方法,通过利用PPT课件的演示,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实际完成相关练习。 本节课是学习Excel处理数据的第四课时,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初步具备利用Excel处理数据的一些能力,如:数据保护、修改、利用公式、函数处理数据等等,本节课将以前的无规律数据变为有规律数据,而且这种变化要根据我们的需要来变化,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所以,本节课采取充分发挥他们的动手能力,放手让学生自主操作学习的办法,实现学会学习、提高能力的完美结合。 二、教学目标 当前,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着重选取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基础内容进行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这个基础工具,培养学生利用这个工具进行其他学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根据初中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他们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掌握Excel电子表格对数据的排序与筛选(自动筛选)的一般方法。 2.能力目标 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⑵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 3.发展目标 ⑴培养学生创新、团结协作的能力。 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⑶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竞争和发展的能力。 4.情感目标 ⑴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作风、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⑵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思想感情。 ⑶进一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两种排序的操作方法 ●自动筛选的操作方法 2.教学难点 ●排序与筛选的混合应用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高中信息技术《冒泡排序算法》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高一冒泡排序教学设计 基本路线:数组-排序-冒泡排序【冒泡排序原理--流程图-算法优化】-小结 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浙江教育出版社《算法与程序设 计》第五章第三节。本节课主要讲解冒泡排序思想。排序算法是使用频率最高的算法之一,而冒泡排序是其中一种很典型而且相对简单的方法。它的学习同时为后面的选择排序做了铺垫。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冒泡排序的原理;掌握冒泡排序的流程图; 能力目标:学会使用冒泡排序思想设计解决简单排序问题的算法;进一步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体会程序设计在现实中的作用; 进一步学习流程框图的使用。 情感目标:增强分析问题、发现规律的能力,激发学习热情;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vb 算法设计的基本知识,学会利 用自然语言和流程图描述解决问题的算法,对排序中循环语句以有了一

定的基础。但数组变量的使用方法尚未接触,程序设计思想比较弱,在实际生活中往往忽视运用排序算法来处理实际问题,这就要求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会运用冒泡排序算法来处理实际问题,并为以后学习其它排序算法打下基础。 二、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冒泡排序原理及它的流程图 难点:理解冒泡排序中的遍、次等概念(即对变量使用的理解)以及用流程图描述冒泡排序的过程 三、教学策略与手段 采用讲解法、演示法、分析归纳法引导学生参与思考,用逐步求精的方式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化抽象为具体,由特殊到一般,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四、课前准备 1.教师的教学准备:冒泡排序的课件、学案、素材 2.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多媒体网络教室、电子白板、多媒体教学平台等

五、教学过程 课前学习【设计意图】学Th能自己学会的不讲。排序数组知识点相对简单,由学生自学完成,之前的知识点学生可能会有所遗忘,通过这个方式让学生回顾。冒泡排序算法原理比较容易也由学生自学完成。 已给出的素材,完成学案关于数组、冒泡排序和循环结构的基本模式的相关部分的内容,。 请同学们学习学习网站上的课前学习,并完成学案的相关部分的内容。 上课! 对答案。 1、之前在巡视过程中拍到的学案内容传到电子白板。师:同学们,我们刚才完成了学案上的一部内容。来看一下同学们的成果。 我们给他掌声鼓励 2、排序的定义,请学生复述。师:如果从已排序的2 万个人中,查找一个人,用二分法查找,可以在15 步以内完成;如果把地球上的

对数据进行排序教学设计

《对数据进行排序》教学设计 惠州市第七中学戴翠萍 一.教材分析 本课使用的教材是广东省初级中学课本《信息技术》(2005年12月第一版)第一册(下)。学生对数据进行排序的应用事例最熟悉的莫过于学校里的成绩统计和排名了,所以,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我采用让学生虚构本班5至10名同学的中、英、数三科考试成绩为数据源,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演示则用课本里的“校园小歌手”初赛评分表,以保持授课数据的连贯性。 二.学生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学习了使用RANK函数自动排位的知识,所以对排序的含义不作过多的解释。抓住学习的要点快速地引入课题,尽量多给学生时间实践体验。 三.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知道什么是排序、降序、升序; ○2学会对主要关键字进行排序; ○3学会用次要关键字、第三关键字进行较精细的排序; ○4提高学生应用Excel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 通过实例的讲练—-任务探究和实践—-讨论交流—-总结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乐于学习和探究学习的习惯。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主动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做到学以致用;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究;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选准主要关键字进行排序和升序降序的选择 ○2难点:使用次要关键字和第三关键字对主要关键字的值相同的记录进行精细排位 五.教学手段 基于“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任务驱动法、指导探究法以及学生的小组合作形式来组织教学。 六.课前准备 本节课在多媒体网络教室中进行,并在课前准备好相关素材。

冒泡排序教学设计

冒泡排序教学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3.2.2冒泡排序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浙江教育出版社《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二章第三节和第五章第三节。以第二章内容为主,下节课让学生进行第五章编写程序及上机实践。 《课程标准》指出《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教学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算法思想,了解算法和程序设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能从简单问题出发,设计解决问题的算法,并能初步使用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制程序实现算法解决问题。”冒泡排序的算法及程序实现就很好地较全面地体现了这点。 排序算法是使用频率最高的算法之一,而冒泡排序是其中一种很典型而且相对简单的方法。它的学习同时为后面的选择排序做了铺垫。通过冒泡实例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为今后在算法与程序设计方面的进一步研究和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初步了解了算法设计的基本知识,学会了利用自然语言和流程图描述解决问题的算法,对排序中碰到的循环结构的流程图和循环语句以及数组变量的使用方法都已有基础。但由于实践比较少,对以前知识的遗忘率比较高,画流程图还不太熟练,程序设计思想比较弱。因此由浅入深,逐步引导比较适合学生的口味。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冒泡排序的原理;理解冒泡排序的流程图;编写冒泡排序的主要代码; 能力目标:学会使用冒泡排序思想设计解决简单排序问题的算法;进一步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体会程序设计在现实中的作用;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发现规律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良好的程序书写习惯; 四、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冒泡排序原理及它的流程图 难点:理解冒泡排序中的遍、次等概念(即对变量使用的理解) 五、课前准备 教师的教学准备:冒泡排序的课件 2

《数据排序与筛选》说课稿4

“数据排序与筛选”说课稿 学科:信息技术 年级:高一 单元课程:第四章第四节第二小节(4.4.2) 作者单位:江西省上犹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作者姓名:肖飞莲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数据排序与筛选”是《计算机应用基础》第四章第四节第二小节的内容,是继“工作表基本操作”后的知识。“数据排序与筛选”属于“处理数据”模块的知识,是EXCEL软件中的精华,也是办公人员在处理表格时最为实用的功能,因此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必须掌握EXCEL 这一基础而又重要的知识。 2、教学目标的确定和依据 A、知识目标:要求掌握EXCEL表格中数据的排序和筛选操作,了解排序和筛选的意义。 B、能力目标:能够熟练运用EXCEL的排序与筛选功能对日常生活中的表格进行处理。 C、情感目标:通过学习EXCEL的数据排序与筛选操作,提升学习计算机的兴趣;通过实例操作,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重难点的确定和依据 重点:“数据排序”、“数据筛选”是表格中典型的“处理数据”功能,所以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可以通过实例操作引领学生学习这一重点内容。 难点:本节课的难点是“高级筛选”。“高级筛选”是“筛选”的一种,一般情况下很少用及此功能,这是作为拓展学习所要掌握的内容,教师可通过典型的实例化解此难点。 二、说教法 1、任务驱动法: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EXCEL操作基础,教师提供一定的任务,稍加指导,就可以自行解决。所以本节课内容宜使用“任

务驱动法”,通过布置操作任务和要求,让学生讨论,尝试操作并解决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培养探索能力。 2、讲演法:教师可以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边操作边讲解操作方法,并及时归纳总结。 三、说学法 练习法:学生学完本课新知后,有上机实践的欲望。但实践必须有合适的练习,否则上机就会漫无目的。所以教师可以布置相关的上机作业,供学生上机实践。 四、说程序 (一)导入新课 展示某班成绩表,提问引入新课。 ×××班考试成绩表 姓名性别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总分 陈乐天男92898589355 张杰男90566585296 赵薇女48868967290 王霞女70605685271 李小红女69453281227提问1:有一个成绩表,要求按总分的高低排名次,应怎样操作? 提问2:要求只显示语文成绩在80分以上的同学数据,应怎样操作?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解新课 1、展示如上成绩表,提出操作任务和要求,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尝试操作,教师跟踪指导。 任务一:对成绩表按总分进行降序排序。 任务二:只显示成绩表中语文成绩在80分以上的数据。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教师演示、归纳并讲解新知 (1)排序: 单关键字:单击常用工具栏的排序按钮; 多关键字:单击[数据/排序]命令。

(完整word版)《数据的排序和筛选》教学设计

《数据的排序和筛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在ACCESS中进行筛选和排序的基本操作 2、能灵活运用所掌握的信息技术解决常见的数据处理问题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理解排序、筛选的意义 2、深入领会排序和筛选在数据管理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数据、并利用数据的排序和筛选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让 学生在网络学习环境下自主性、探究性的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自我学 习意识。 2、培养学生信息管理意识,知道使用ACCESS能规范、高效地管理数据,激发学生 学习用ACCESS管理数据的的兴趣,通过网络环境下的自主、探究性学习,培养学 生乐于钻研的精神和勇于挑战自我的竞争意识。 二、教材分析: 该门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ACCESS平台来学习数据库基本原理和技术,体验和感受数据库技术的功能和作用,进而解决生活学习中的相关问题。本节课是这门选修课的核心部分“使用数据库”这章的第一节课,因此本课的学习将为后面学习数据查询等重要内容奠定理论和知识基础。 教学重点:1、掌握数据的排序和筛选的操作方法; 2、灵活运用排序和筛选解决常见的数据处理问题 教学难点:1、数据的高级筛选; 2、灵活运用排序和筛选解决常见的数据处理问题 三、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有一定的信息技术操作基础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前面几章的学习,已经熟悉了ACCESS环境,也初步掌握了建立ACCESS数据库的方法,因此这节课的教学应在学生较易掌握操作的基础上,联系实际生活,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分析问题、探索问题的积极性,以提高其信息素养。 四、教学策略设计 1、教学方法设计: 创设情境,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构建知识体系,采用任务驱动法、基于问题学习法、自主探究法、协作探究法等进行教学,设计不同的教学任务,层层深入,使全体学生都能达到课标的要求,能将已有的知识与技能,运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关于教学流程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思路:

《数据的排序和筛选》教学设计-公开课

《数据的排序和筛选》教学设计 一、学生分析 本节之前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EXCEL的基本知识的运用。本课程特别强调“要教授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方法,培养其信息素养”,因而我们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一些纯粹的技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基础,教师除组织常规教学外,更多的要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利用学生爱表现的特点,将知识融入到活动中,并充分给予鼓励和肯定。考虑到学生学习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差距,个性的差异,所以在教学中根据学习任务的梯度,有针对性地采用自主学习、小组协作、组际交流。 二、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工作表排序、筛选的概念; (2)掌握工作表数据的排序、筛选操作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的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能通过设置的情境,对研究主题进行分析,以任务为导向,明确处理的方法。 (2)能利用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对研究主题进行探究,采用合适的信息处理方式来处理信息。 (3)能归纳出排序和筛选处理信息的方法,并提炼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良好信息活动习惯,增强信息素养。 (2)培养集体协作的团队精神;加强成就感与自信心。 (3)激发主动关注我国的基本情况。 三、学习重点与难点 本节课主要是处理工作表中的数据,所以我将掌握数据的排序和筛选的方法作为本课时的重点,而将满足多个条件的记录筛选视为本课时的难点。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启发和引导学生,主动进行问题的探究,逐步领会数据处理的基本思想、方法和过程。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有助于重难点的突破。 在探求“满足多个条件的记录筛选”时,通过四个任务,以小组协作形成完成,利用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再引导学生互相检查学习成果,进行思维碰撞,大大降低了难度。

数据的排序 说课稿

《数据的排序》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数据的排序》。下面我将从七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数据排序》是冀教版《信息技术1》七年级第十三课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电子表格的基本知识、表格数据的输入和编辑以及工作表数据的运算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数据进行分析的一节新授课。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已有工作表基础知识之上的延伸,贯穿于Excel 整个教学,是学生进一步顺利、快捷操作的基础,也是学习用图表表示数据的重要基础。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也是本单元的难点,它是形成学生合理知识链的一个必要环节。因此,本节课在学生今后的Excel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生发展需要,我从知识、技能、情感方面确定本节课的目标: (1)知识目标:1.理解排序的意义。 2.建立主要关键字、次要关键字的概念。 (2)技能目标:1.掌握利用Excel对数据进行排序的方法 2.能充分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1.通过看书操作,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自主探究能力。 2.在小组成员交流活动中,引导学生间相互合作,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数据排序的操作方法;难点是关键字的概念以及通过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 经过前面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对EXCEL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有了一定的了解,并能够较熟练地使用EXCEL创建工作薄,插入工作表,完成各种数据的输入,掌握了编辑和修饰工作表的方法,基本上能够使用函数和公式进行较简单的计算。但基于学生年龄的特征,他们对理论性强的知识点不易理解,认知能力较弱,而对具体操作易于接受。另外因诸多因素的不同,造成他们对信息技术的认知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知识水平各不相同,形成了不同的层次。 三、教学理念

高中信息技术《用循环的思想解决问题—冒泡排序》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用循环的思想解决问题—冒泡排序”教学设计【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for 循环嵌套 2理解冒泡排序的思想 3学会用程序实现排序算法 【重点】用循环嵌套的思想解决问题 【难点】冒泡排序的算法 壱、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循环案例 (1)、Sum=1!+2!+3!…+i!…+n! 3 用递归函数实现 For i=1 to n s=s+f(i) Next i

递归函数function 函数名(变量as 类型)as 类型Function f(n As Integer) As Integer If n = 0 Then f = 1 Else f = n * f(n - 1) End If End Function (2)打印字符图形

弐、循环思想在冒泡中的应用 6.8 89 16.8 72.8 120 1 7.2 63 9.8 1在这些数据中,先找出最大值 2在剩余的数中,在找出最大值 3重复2,一直到剩下一个数,即完成了排序 ——如何求n 个数最大值? a(1) a(2) a(3) a(4) ……a(n) 首先a(1) a(2)比较,最大值存放在a(2)中然 后a(2)a(3),比较,最大值放在a(3)中 以此类推,一直到a(n-1)和a(n)比较,最大值放在a(n)中推论:利用a(i)>a(i+1)为判断条件,当条件成立,两个数交换值,否则进行下一轮比较如下图所示:

课堂实践1 8 名学生分别代表a(1)……a(8),分别存储 6.8 89 16.8 72.8 120 1 7.2 63 9.8以其他学生为导演,展示两两相比,交换的过程,如图

研究第i 轮时: 总结冒泡排序的思路:

排列组合教学设计

数学广角——排列组合 绩溪县实验小学 吴晓秋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P112例1、例2。 教学分析: 排列与组合不仅是组合数学的最初步知识和学习概率统计的基 础,而且也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在二年级上册教 材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一点排列与组合知识,学生通过观察、猜测、 操作可以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本册教材就是在学生 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 找出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找出简单事 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初步培养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3、学生在丰富的生活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 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能有序地找出简单事 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 想和我一起去数学广角吗?相信凭借你们的智慧,今天一定会玩的非常开心! 二、操作探究 1、破译密码——体会排列。 (1)初步体会 课件出示:请输入密码 密码提示:用1、2、3组成的三位数。 有多少种可能性? (2)深入探究 用手中的数字卡片摆一摆,共有几种可能?一人摆数字卡片,一人写在答题卡上。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实物投影仪展示不同写法。 (3)比较优化: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4)输入密码,开启数学广角 2、握手庆贺——体会组合 (1)实际感知 同桌互相握手庆贺合作愉快。 两个人握手几次?如果每两个人握一次手,三人一共要握手多少次呢?猜猜看? 现在四人一小组,请小组长作指挥,小组内的另外三个同学握一握,看看一共握手多少次?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选择小组上台展示有序握手的方法。 (2)提炼符号 有没有好方法把这个结果简单而有条理地记录下来呢?用自己喜

选择法排序的教学设计

选择法排序的教学设计

VB 程序设计之十大算法-------“选择排序”教学设计 姓名:XXX 邮箱:XXX

【教材分析】 本节课取自《Visual Basic 语言程序设计基础》,因本书中涉及到排序类的题型不多,而且知识点比较单一,例题没有很好的与控件结合起来,因此在课堂中将引入形式各样的题型,让学生通过读题、分步解题来掌握知识点,得出一类题型的解题规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中职二年级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班级,班级由33名同学组成。他们大部分突显出拿到编程题无从下手的窘况,缺乏分析问题的能力,由于英语底子薄,在编写代码方面有时即使知道该如何书写,但也总因为单词写错而影响整题得分。 【考纲分析】 对于这一算法,在考纲中只有这样一句话:“掌握选择排序法的编程方法”。但是对于这个知识点是高职高考中操作设计大分题,因此必须让学生引起高度的重视。例如在2016年的高职高考中,最后一题设计题16分就是关于排序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简单排序题,得出读题的方法和解题“三步走”模块化的概念。 2.能够将长代码进行分块化编写,从而解决复杂题型。 过程与方法 1.读题时学会抓住其中的关键字,知道解题思路 2.边讲边练的教学法,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情感与态度 1.以简单易懂题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树立信心 2.培养学生处理复杂问题的耐心 【教学重点】 1.清楚选择排序的固定代码 2.对编程类题型形成“输入、处理、输出”三步走的概念 3.养成高职高考解题的规范性。 【教学难点】 1.能够学会捕捉题中的关键字 2.能够书写选择排序与控件相结合的代码 【教学方法】 分析法、举例法

对数据进行排序教学设计

对数据进行排序教学设计 银川市第八中学 杨艳红

对数据进行排序 教材分析:《对数据进行排序》是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宁夏教育厅编著的八年级(下)信息技术第5单元第一节第1课时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学习了对工作表的编辑和在Excel 中进行数据计算的基础上引入的,是对前面知识的提升。教材中以“做一做”模块为主线,通过对“做一做”模块的处理,引导学生学习对数据进行排序的简单操作,“金钥匙”模块解释了为什么要使用空白行,“知识窗”模块介绍了使用多关键字排序,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试试看”模块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提高操作技能,更好的掌握对数据排序的方法。学情分析: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认识Excel、在Excel中进行编辑和在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的内容,所以在学习这节课的内容时难度不是很大。但是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不是很好,所以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课时: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理解排序的意义 2、能理解主要关键字、次要关键字的概念 3、能掌握在E xcel中对数据进行排序的方法 4、能够利用所学的内容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搜集最近一次的期中考试成绩,提出需要帮班主任老师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2、通过任务驱动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的完成学习任务,自己找出排序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并加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和相互协作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排序的意义 2、对数据进行简单排序 3、对数据进行复杂排序 难点: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关键字对数据进行排序 教学方法 讲授法、情景教学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 教学过程

选择法排序的教学设计

VB 程序设计之十大算法-------“选择排序”教学设计 姓名:XXX 邮箱:XXX

本节课取自《Visual Basic 语言程序设计基础》,因本书中涉及到排序类的题型不多,而且知识点比较单一,例题没有很好的与控件结合起来,因此在课堂中将引入形式各样的题型,让学生通过读题、分步解题来掌握知识点,得出一类题型的解题规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中职二年级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班级,班级由33名同学组成。他们大部分突显出拿到编程题无从下手的窘况,缺乏分析问题的能力,由于英语底子薄,在编写代码方面有时即使知道该如何书写,但也总因为单词写错而影响整题得分。 【考纲分析】 对于这一算法,在考纲中只有这样一句话:“掌握选择排序法的编程方法”。但是对于这个知识点是高职高考中操作设计大分题,因此必须让学生引起高度的重视。例如在2016年的高职高考中,最后一题设计题16分就是关于排序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简单排序题,得出读题的方法和解题“三步走”模块化的概念。 2.能够将长代码进行分块化编写,从而解决复杂题型。 过程与方法 1.读题时学会抓住其中的关键字,知道解题思路 2.边讲边练的教学法,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情感与态度 1.以简单易懂题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树立信心 2.培养学生处理复杂问题的耐心 【教学重点】 1.清楚选择排序的固定代码 2.对编程类题型形成“输入、处理、输出”三步走的概念 3.养成高职高考解题的规范性。 【教学难点】 1.能够学会捕捉题中的关键字 2.能够书写选择排序与控件相结合的代码 【教学方法】 分析法、举例法

Excel数据分析说课稿

Excel电子表格中《数据处理》说课稿 信息技术系贾遂民 各位专家和老师们: 我今天要说课的题目是Excel电子表格中《数据处理》一节,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几个方面来阐述这堂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1)本教材是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是“十一五”规划教材。 (2)Excel是第5章办公软件的应用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一种以“表格”形式管理和分析数据的软件 (3)本节内容主要讲解怎样对数据排序、筛选、分类汇总,这个知识点在办公自动化中应用广泛,也是Excel数据应用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因此,无论是从教材编排来看,还是从实际需要来看,本节的内容都非常重要。 2.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让学生明确在电子表格中数据处理的重要性,通过对这一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掌握:(1)数据清单的概念(2)数据的排序和筛选。(3)数据的分类汇总(2)能力目标 通过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能对实际问题进行处理。 (3)情感目标 通过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对本课程的热爱。 3.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针对学生的实际。确定本节的教学重点是数据的排序,筛选和分类汇总,难点是数据的高级筛选和数据的分类汇总。 二、教法和学法 教法:本节课以“案例讲解—演示—实践”为主线,通过“讲解——观察—总结归纳—实践”的程序,过渡到知识应用和练习。实现对每个知识点的认识理解和记忆,最后达到熟练应用。 学法:(1)采用多媒体互动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头脑中加深理解,巩固所学知识。(2)教师少讲、精讲、让学生通过实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理解数据计算在日

冒泡排序教学设计

高一冒泡排序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算法与程序设计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成为一个突出的现象。如何消除学生畏惧心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正是我设计该课的主要目标。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是自顶向下地逐步求精和模块化。自顶向下地逐步求精是指首先要对所设计的系统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其次从顶层开始连续地逐层向下分解,直到系统的所有模块都被分解为一条条的详细指令时为止。模块化是指把一个大的程序按照一定的原则划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但又相关的小程序(模块)的方法。依据这个基本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从简单到复杂,从粗到精,各个难点分解,最后师生共同完成总流程图的设计。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发学生的思考,让他们真正参与进来。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浙江教育出版社《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二章第三节和第五章第三节。以第二章内容为主,下节课让学生进行第五章编写程序及上机实践。 《课程标准》指出《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教学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算法思想,了解算法和程序设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能从简单问题出发,设计解决问题的算法,并能初步使用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制程序实现算法解决问题。”冒泡排序的算法及程序实现就很好地较全面地体现了这点。 排序算法是使用频率最高的算法之一,而冒泡排序是其中一种很典型而且相对简单的方法。它的学习同时为后面的选择排序做了铺垫。通过冒泡实例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为今后在算法与程序设计方面的进一步研究和学习打下基础。 三、学情分析 我是先上第一、三、四章,再上第二和第五章。通过前面三章的学习,同学们已经了解了算法设计的基本知识,学会了利用自然语言和流程图描述解决问题的算法,对排序中碰到的循环结构的流程图和循环语句以及数组变量的使用方法都已有基础。但由于实践比较少,对以前知识的遗忘率比较高,画流程图还不太熟练,程序设计思想比较弱。因此由浅入深,逐步引导比较适合学生的口味。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冒泡排序的原理;理解冒泡排序的流程图;编写冒泡排序的主要代码; 能力目标:学会使用冒泡排序思想设计解决简单排序问题的算法;进一步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体会程序设计在现实中的作用;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发现规律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良好的程序书写习惯; 五、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冒泡排序原理及它的流程图 难点:理解冒泡排序中的遍、次等概念(即对变量使用的理解)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采用讲解法、演示法、讨论合作、分析归纳法引导学生参与思考,用逐步求精的方式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化抽象为具体,由特殊到一般,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七、课前准备

1.2.1排列教学设计

1.2.1排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排列数的意义,掌握排列数公式及推导方法,从中体会“化归” 的数学思想,并能运用排列数公式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能运用所学的排列知识,正确地解决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运用所学的排列知识,正确地解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排列数公式的理解与运用;排列应用题常用的方法有直接法,间接法 教学难点:排列数公式的推导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 具:多媒体 教材分析: 分类计数原理和分步计数原理既是推导排列数公式、组合数公式的基础,也是解决排列、组合问题的主要依据,并且还常需要直接运用它们去解决问题,这两个原理贯穿排列、组合学习过程的始终.搞好排列、组合问题的教学从这两个原理入手带有根本性. 排列与组合都是研究从一些不同元素中任取元素,或排成一排或并成一组,并求有多少种不同方法的问题.排列与组合的区别在于问题是否与顺序有关.与顺序有关的是排列问题,与顺序无关是组合问题,顺序对排列、组合问题的求解特别重要.排列与组合的区别,从定义上来说是简单的,但在具体求解过程中学生往往感到困惑,分不清到底与顺序有无关系. 教法选择:探究式与讲授式结合 学情分析: 对于高二的学生,知识经验已较为丰富,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所以在授课时注重引导、启发、研究和探讨,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针对高中生思维特点和心里特征,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讲授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做一件事情,完成它可以有n 类办法,在第一类办法中有1m 种不同的方法,在第二类办法中有2m 种不同的方法,……,在第n 类办法中有n m 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种不同的方法2.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做一件事情,完成它需要分成n 个步骤,做第一步有1m 种不同的方法,做第二步有2m 种不同的方法,……,做第n 步有n m 种不同的方法,那么 种不同的方法 二、讲解新课: 问题1.从甲、乙、丙3名同学中选取2名同学参加某一天的一项活动,其中一名

冒泡排序教学设计

3.2.2冒泡排序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浙江教育出版社《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二章第三节和第五章第三节。以第二章内容为主,下节课让学生进行第五章编写程序及上机实践。 《课程标准》指出《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教学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算法思想,了解算法和程序设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能从简单问题出发,设计解决问题的算法,并能初步使用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制程序实现算法解决问题。”冒泡排序的算法及程序实现就很好地较全面地体现了这点。 排序算法是使用频率最高的算法之一,而冒泡排序是其中一种很典型而且相对简单的方法。它的学习同时为后面的选择排序做了铺垫。通过冒泡实例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为今后在算法与程序设计方面的进一步研究和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初步了解了算法设计的基本知识,学会了利用自然语言和流程图描述解决问题的算法,对排序中碰到的循环结构的流程图和循环语句以及数组变量的使用方法都已有基础。但由于实践比较少,对以前知识的遗忘率比较高,画流程图还不太熟练,程序设计思想比较弱。因此由浅入深,逐步引导比较适合学生的口味。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冒泡排序的原理;理解冒泡排序的流程图;编写冒泡排序的主要代码; 能力目标:学会使用冒泡排序思想设计解决简单排序问题的算法;进一步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体会程序设计在现实中的作用;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发现规律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良好的程序书写习惯; 四、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冒泡排序原理及它的流程图 难点:理解冒泡排序中的遍、次等概念(即对变量使用的理解) 五、课前准备 教师的教学准备:冒泡排序的课件

选择排序-教学设计

《选择排序》微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1.教学内容分析 《选择排序》是《上海市高中信息科技》课程教材第二册(2018年版)中第2章第3节教学内容。《上海市高中信息科技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实验本)》中对本知识点的学习要求是:“描述选择排序的基本思想”、“识别选择排序的算法实例”、“能根据选择排序的思想,推测计算机的执行过程,记录数组中数据的变化”。 选择排序是数组的下一个学习内容,选择排序是对数组中的元素进行排序,需要学生能够理解基本思想并能够跟踪记录数组中的元素变化过程。 2.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算法的基本概念、算法的三种基本结构(顺序、分支和循环),解析算法和枚举算法及数组的内容,对算法与程序设计的基本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建立了基本的知识框架,这对选择排序内容的理解具有很好的帮助作用。此外,选择排序与实际生活具有很强的联系性,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与注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理解选择排序的基本思想。 根据选择排序的思想,能记录数组中数据的变化过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模型演示与师生互动的方式来阐述选择排序的算法思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用生活中的实际案例用选择排序的方法来进行实际的排序演算又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选择排序,以及如何对数组的元素进行选择排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将选择排序与实际生活问题的联系,理解选择排序的价值,感受运用算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提升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选择排序的基本思想,能记录数组中数据的实际变化过程。 2.教学难点:根据选择排序的基本思想,实现数组元素的排序。

《Excel中的数据排序》说课稿

《Excel中的数据排序》说课稿 wtt为大家整理的《Excel中的数据排序》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是……,我说课的题目是《Excel中的数据排序》,我的说课思路分三个部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收获。 首先,我从三方面说明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的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课教学用书《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第四章Excel 20xx中第三节第四部分的内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使学生在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培养他们具有获取、分析和处理各种信息的初步能力,以适应当今社会。 Excel 20xx是一个功能强大的表格处理软件,第三节数据处理是本章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我计划用3课时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第1课时:数据筛选;第2课时:数据排序;第3课时:分类汇总。今天所说的内容是第2课时——数据排序,为新授课。 2、目标分析:

根据目前职业教育“以就业为指导,以能力为本位,以技能为核心”的指导思想,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大纲的要求,我将培养学生基本能力作为重点,确定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 让学生认识排序在数据处理中的重要性,明确默认排序,掌握排序的多种方法及自定义排序的方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强化操作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并增强学生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索的意识。 3、重点、难点分析: 根据中职计算机教学的`要求以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结合教材及学生实际情况,确定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数据排序的两种方法; 难点:理解关键字的含义,学习自定义排序的方法。 4、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幼教班学生,该班全是女生,以前接触计算机机会少,操作能力一般,但学习都踏实认真,能很好的配合老师,共同完成教学及学习任务。 5、教学环境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