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中国空间站

仰望中国空间站
仰望中国空间站

航天知识

整理:干阳1、什么是空间站? 空间站,也称为轨道站或太空站,是一种能长期在地球低轨道上运行的大型载人航天器,航天员可以长期在上面生活和工作,这种大型航天器能在轨道上与飞船或航天飞机对接,由飞船或航天飞机为它运送人员和物资;空间站与飞船或航天飞机的主要区别是它没有主推进系统和着陆设备,因此它不能在轨道上作机动飞行和返回着陆。 根据不同国家和不同的历史阶段,发展空间站有不同的动机和目的。一般讲一个国家发展空间站主要有四个目的:第一是政治目的,即为了显示国家的综合实力,或者是为了在政治上“压倒”对方,在载人航天领域取得领导地位,上世纪冷战时期,这是美苏发展空间站的主要目的;第二是科技目的,即将空间站作为建在太空的科学实验室,在上面进行各种科学研究和实验;第三是经济目的,利用空间站进行太空生产,或者发展太空旅游;第四是军事目的,将空间站作为建在太空的“军事堡垒”。 2、空间站的类型? 按用途分,空间站可分为民用和军用两种类型:民用空间站如前苏联的和平号空间站和美国的国际空间站;军用空间站如前苏联的礼炮2,礼炮3和礼炮5号空间站以及美国空军曾经计划研制的“载人轨道实验室”。另外按发射方式划分,还可分为整体式和模块式两种。早期的空间站都是整体式,如美国的“天空实验室”和前苏联的礼炮号,它们都是在地上组装好,并装上各种生活用品和实验仪器,然后整体发射上去,航天员则乘坐载人飞船上去访问;后来由于技术的改进,采用模块式建造,即先发射一个核心舱,然后将不同用途的舱室一个接一个发射上去,在轨道上组装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如前苏联的和平号空间站和现在的国际空间站。 3、迄今为止在太空一共发射或建造过多少空间站? 到目前为止美国和苏联/俄罗斯一共发射或建造过4种类型的空间站,共10艘,其中包括前苏联在1971-1986年间发射的7艘礼炮号空间站,它们是礼炮1号至7号,不过礼炮1号对接失败,礼炮2号发射失败,礼炮3号对接失败,除了礼炮4号,其余的礼炮5、6、7号都曾发生过一次对接失败。此外美国于1973–1974年间发射的“天空实验室”;前苏联和俄罗斯于1986–1999年间建造的和平号空间站,以及至今还在轨道上运行的国际空间站。 4、谁最早提出建造空间站的设想? 有关空间站的设想最早是由俄国的康斯坦·齐奥尔科夫斯基和德国的赫尔曼·奥伯特分别提出来的。

我国空间站的建设情况及其科学实验设想汇总

6.我国空间站的建设情况及其科学实验设想 空间在轨装配技术发展历程研究_芦瑶 对于交会对接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如最优脉冲交会和有限推力最优交会测、轨道设计、测控通信系统、自主交会对接测量设备、对接动力学、轨迹安全以及交会对接仿真等,国内研究人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1992 年,中国开始了载人航天工程,总装备部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成立了交会对接工程总体方案论证组,我国进行了交会对接的总体研究,它以当前飞船和空间实验室为背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国防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 业大、西北工业大学等单位对交会对接技术进行了更为细致的研究,取得了面向工程实用的一系列研究成果。 国内的现阶段的研究现状是,国内的一些大学对空间在轨装配技术及应用前景进行探讨论证。国内多家单位对空间在轨组装与维护、空间装配技术开展了相关研究。鉴于现阶段我国航天的实际情况,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空间交会对接试验、在轨模块组件更换、在轨释放与发射等相关技术的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并在工程实践中有所突破。为我国即将组建的空间站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导航是控制(GNC)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给出了导

航系统总体方案并设计了导航工作模式。构建了在轨服务航天器导航仿真系统的 总体框架,分析了OSS导航仿真系统组成及仿真支撑环境,基于MATLAB/RTW仿真平台开发了OSS导航数字仿真软件。对数据时间同步术、导航模式切换技术、推力分配算法等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为在轨装配的控制导航技术提供了新的仿真平台。 交会对接是空间在轨装配的决定性环节,此项任务的成败关系到整个装配任务的成败。在交会技术方面中国长沙的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杨乐平教授从Hill方程出发,组合基本相对运动,提出了四种接近策略,并得出异面接近策略可以节省大量推进剂,但应用范围受到限制;[3] 盘旋接近、全向接近和共轨接近等策略具有较广的应用范围,国防科技大学孙平从黎卡提方程出发,设计出新型的滤波模型,实现了对飞行器更高精度的相对状态确定; [7] 在对接技术方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 院设计出一体周边式对接机构,使名义上的主动对接飞行器和被动对接飞行器无主被动之分,从而提高的对接的可靠性; [8] 北京理工大学王东传等人对对接捕获段的动力学过程进行了研究,对

德国预测中国未来30年!看后彻底震惊

德国预测中国未来30年!看后彻底震惊 德国预测中国未来30年!看后彻底震惊 2015-09-15 14:30 编辑:wyj 核心提示:2040年,东方世界的财富超过西方世界,中国人均GDP达到20万,成为发达国家。中国登月成功德国媒体预测中国未来30年,惊呆了!可能? 2016年,中日韩-东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中国成功发射载人登月航天器。首名中国女航天员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中国人。全国超过10亿观众在中秋节亲眼目睹了现代版的嫦娥奔月。 2017年,中国宣布建成科技创新型国家,这项计划始于2005年,终于利用12年时间完成。中国产业升级初步完成,中国企业的生产线更多的设立在非洲,印度,东南亚,拉丁美洲,中国本土制造比例逐渐下降。 2018年,龙芯处理器占领国际CPU超过10%市场份额,中国国产汽车大量占领广大发展中国家市场,中国国内汽车拥有率达到20%,个人移动终端(那个时候估计不用手机了,应该是掌上电脑的感觉吧)拥有率超过80%,按照绝对数量,全部位居世界第一。 2019年,朝鲜韩国结成自由经济体,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7位。当年全球GDP排行为1美国,2中国,3日本,4

德国,5英国,6法国,7朝鲜韩国经济体,8意大利,9印度。 2020年,中国海军在东海与日本自卫队发生小规模冲突,中国海军随即占领钓鱼岛,宣布钓鱼岛为中国固有领土。并希望日方保持克制,不要使冲突升级。最终中日谈判解决争端,日本承认钓鱼岛属于中国,中国支持日本收回北方四岛之主权。 2021年,一种以学习中华礼仪,复兴中华文化为目的的仿古私塾在民间兴起。有条件的家庭纷纷送孩子去这种私塾学习古礼,古文,古文化和琴棋书画,以增加孩子的修养。以往的英语,钢琴,芭蕾,素描等等培训机构逐渐被冷落。 中国未来航母编队示意图 2022年,中国宣布启动反分裂国家法,统一台湾。五星红旗升起在台北上空,并派20万精锐部队登陆台湾维持秩序。中国政府在台湾推行一国两制,台湾体制维持不变,但是取消台湾军权,收编为中国人民军,由中央统一管理。 2023年,中国大型空间站建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初步完成,从此,伽利略,GPS在中国成为纯民用,军用全部采用北斗系统。 2024年,中国第三个航母编队建成。活动区域,南海。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

China has launched the Tiangong II space laboratory on September 15. A Long March 2F carrier rocket was fueled and lifted the Tiangong II from the Jiuquan center on 10:04 pm Thursday. The Tiangong II mission will lay a solid foundation and gather valuable experience for the building and operation of our future manned space station. Tiangong II, China's second space lab, has two cabins with different functions — the experiment cabin will be hermetically sealed and will act as the astronauts' living quarters, and the resource cabin will contain solar panels, storage batteries, propellant and engines. 中国在9月15日发射了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 周四晚上10点04分,长征二号运载火箭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加满燃料后,将天宫二号送上太空。天宫二号任务将会为我国未来人造空间站的建立和维护打下坚实的基础,并积攒宝贵的经验。 天空二号是中国的第二个空间实验室,拥有两个功能不同的舱段。实验舱是密封的,将会作为宇航员的生活区域,而资源舱将会包括太阳能集热板、蓄电池、发射火药和引擎。 1

中国航天开启空间站时代

中国航天开启空间站时代 打开文本图片集 火箭呼啸而去、飞船摇曳而落,瑰丽地球和深邃太空之间的一去一回,勾勒出一幕人类探索宇宙的壮丽图景,也开启了中国一个新的航天时代——空间站时代。 椰风碧海,巨箭耸立;驯火牧天,撼山动地。看!长征火箭再度出征,中国航天以奋进的姿态走到一个新的历史坐标。 这一幕,似曾相识。几个月前,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成功飞天,“胖五”再度叩响太空之门。 这一幕,又倍感新鲜。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下称“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接过“哥哥”的“接力棒”,带上“新乘客”——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下称“新飞船”)再度出征,以探索太空的勇者姿态,扶摇直上九天。 这一飞,标志着中国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首战告捷;这一飞,拉开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务的序幕。这是中国航天的一小步,也是建成未来空间站的一大步,中国航天正阔步向前,开启空间站时代。 长征五号B开启问天新征程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一院抓总研制,于5月5日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首飞,把近22吨重的新飞船送入太空。这是中国乃至亚洲火箭首次发射超过20吨重的航天器,进一步奠定了长征五号系列火箭运载能力在世界现役火箭第一梯队中的地位。 此次首秀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胖五B”,与2021年底“王者归来”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胖五”相比有何不同,對中国航天又有何重大意义?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是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基础上研制而成

的,后者于2021年首飞,迄今已经发射过三次。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与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在立项之初就确定为两种最基本的构型,在后续很多大型试验中,两种状态都是一并考虑的,它们属于兄弟俩。”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副总指挥曲以广说。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与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同属长征五号系列火箭,共享5米大直径箭体结构、大推力液氧液氢发动机技术、大推力液氧煤油发动机技术等关键技术,但在设计方面也有很多不同。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被称为中国第一个“一级半”火箭。“一级半”是指在火箭的一级上捆绑四个助推器,助推器即“半级”。而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由一级、二级和助推器组成,是“二级半”。 从外观上看,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整流罩长约12.3米,而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整流罩达到20.5米,是中国最大的火箭整流罩。 缩减一级,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比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矮了3米,但更重要的差别是用途。 多一级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擅于跑长途,“乘客”目的地包括3.6万公里的地球同步轨道、38万公里外的月球以及更远的火星。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则运送目标距离更近的航天器,主要用于发射近地轨道大型卫星及飞船,这里是我国空间站建设的主战场,后续空间站核心舱等主要舱段,都由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送上天。 即便少了一级,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在专门向近地轨道送货的长征系列火箭中,力气仍然是最大的,一次能送超过22吨的东西,相当于10多辆小轿车的重量,这个“力度”也让我国发射较大规模的航天器成为可能。比如空间站的各个舱段重量超过20吨,只有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能够发射。 因此,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被称作中国空间站的“专属列车”,其意义之重大可见一斑。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只用“一级半”就能把重磅航天器送上天,得益于采用氢氧推进剂的芯一级和采用液氧煤油推进剂的助推器的合理搭配。而芯一级的两台大推力氢氧发动机,从地面点火一直工作到

[大国战略]预言:中国未来的版图

[大国战略]预言:中国未来的版图 [图片] 『国际观察』 作者:00zhengjun提交日期:2009-5-16 2:17:00 访问:31995 回复:164 版图,在我看来应该分为狭义上的版图和广义上的版图,有现实地理空间上的实际版图,也有文化意识上的虚幻的版图。我们通常意义上的版图指我们的陆地,海域,空间上的实际版图。历史上我们的地理版图不断变换,我们的祖先

的发源地在黄河流域一带,也就是说我们的祖先的版图根据地在这一带,我们的祖先们以这里为生命的摇篮,通过不断的努力,开疆扩土。使我们的疆域逐渐扩大,虽然经历了数千年的疆域演变,更改。但是我们的疆域,总的来说是不断扩大的,特别到了元朝,由于成吉思汗及其后代不断征战,使我们的版图达到了空前的广大,但是由于蒙古游牧民族没有统一的思想文化,没有一种统一的意识观念,更重要的是没有象现代的高科技管理模式,仅仅靠在马背上的征战,还有一个不能让各民族一体化的价值观念,实行民族分化政策,等等,这一系列的主观和客观的原因,很快,使我们中华民族一度骄傲的蒙古帝国元朝很快的就土崩瓦解,直到明朝以至清王朝前期,也就是鸦片战争前期我们的疆域与现在相比仍然很广阔。但是鸦片战争以后,由于列强对中国的领土瓜分,我们领土不断丧失,特别是沙皇俄国占领了我们大片的领土,以至与我们原先并不接壤的俄国,经过不断的领土扩张,最终形成了和我们共同拥有的最长边境国界线。清朝末期,由于少数蒙古贵族,王公大臣和沙皇勾结,沙皇为扩大在蒙古的影响,不断怂恿蒙古少数分裂势力闹独立,在抗日战争前期的雅尔塔会议上,苏联为了以出兵中国东北对日作战为条件,与美国背着中国私下签定了承认外蒙古独立的协议,当日的南京政府没有承认蒙古独立,直到解放战争前夕,国民政府才迫于当时形式,承认了外蒙独立,解放后,由于当时的国内国际形式,中央政府也承认了外蒙独立,这样,外蒙最终脱离中国,这样,中国的版图进一步变小,也就是现在的版图。虽然,台湾还有少数岛屿还没有完全解放,但在国际上公认的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就是我们现在的陆地面积大约960万平方千米,有接近400万海里海域。这就是我们现在的主权范围! 那么,我们未来的实际版图会不会变动,将如何变动,我们很难预料到,但是我个人认为,预言我们未来的版图,是很乐观的,应该是鼓舞人心的,众所周知,我们中华民族历史上虽然不停的开疆扩土,但是我们汉人政权基本上没有通过武力入侵外邦历史记录,虽然,有成吉思汗及其子孙的侵略史,但是那是少数民族当时没有在汉族文化的熏陶下进行的,虽然,我们历史上不断有和周边民族的战争史,但那些基本上是由于少数民族对中原的骚扰,中央只是为了社稷稳定,为了保护中原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才被迫进行的自卫反击战,以至建立了赫赫有名的万里长城这样庞大工程,成为至今不解之迷的世界奇观,为的就是抵御外族入侵。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涵在与兼容并包,由于不断的吸收外部优秀的文明因素,重要的通过中华优秀文明对各族的熏陶,教化,使这些民族不断容入到中华文明来,最终成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形成今天的以汉文化为主体,多民族文化为点缀的中华文明! 那么,我们的未来实际版图前景如何,我想我们的版图会逐渐回归以前的辉煌历史时刻,可能恢复到清朝前期的版图,可能恢复到元朝最辉煌时历史版图,甚至更大,当然,我们未来版图的扩张,不是象以前那样以武力扩张为主,更不会象成吉思汗那样通过大规模的入侵达到目的,主要是通过我们的文化,文明,以及中国式意识形态,我前面说中国的文明,文化精髓在于兼容并包,我们吸收优秀民族的文明因素,使它自然的容入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之中,自然的同化外族,使周边民族主动对中华文明有种最终归属和归宿的观念,接受中华文明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到那时,我们就象前苏联那样建立一个以现在大陆为主体,周边民族为加盟共和国的大中华共和国!到时我们的国家可能超过前苏联的疆域,在吸收前苏联的亚洲部分国家为加盟成分以外,我们以前的附属国象越南,日本,朝鲜半岛也将是我们的领土一部分,也可能,这些国家继续象以前一样成为我们附属国,中国重新成为这些国家的尊主国!我们的领海领域将最终收回所有主权!进一步向远洋和平扩张势力范围,我的空间领域技术将达到高度程度,我们有自己的空间站,自己的太空航道,在外星上留下足迹,进军遥远的太空领域,甚至向如果能够适合人类生存的外太空移民!这,就是我对未来我们国家是未来实际版图的预想! 当然,还有就是虚幻的版图,这同样需要通过我们的文化,文明,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等等来实现,在前面,我说了我们文明精髓具有兼容并包的特色,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任何一种文明都不能与中华文明相比的功能,那就是中华文明,生来就有对外不断自行辐射的功能,比如,英国人把自己的语言——英语对外扩张,先前通过建立殖民地,在殖民地进行人为的强行推广,历经几百年才逐渐的把英语推广到世界各地,使英语成为今天世界上使用面积最广阔的语言!号称:“日不落帝国”当然,这个特有名词指的是它以前在世界各地都有殖民地,但我认为他们语言使用的面积范围,是它成为:“日不落帝国”。当之无愧!虽然英语目前仍然是世界最强势语言,但是他最初是人为强行推广的,而汉语的海外推广,主要是别人主动接受,虽然最近中国政府在海外建立了很多孔子学院,向外传授汉语和中华文化,但是,更重要的是这些国家主动的要求在自己的国家建立这样的学习汉语机构,同时,海外许多国家也自己建立一系列学习汉语的机构,场所!所以,从这一点来看汉语和中华文明具有很强的辐射作用,这是任何一种外来语言,外来文化无法相比的!

今天,中国搞了个重磅新闻,你想了解的都在九派号!

今天,中国搞了个重磅新闻,你想了解的都在九派号! 10月17日,本来挺普通的一个日子,结果中国做的一件事,一下子轰动全球,搞了个大新闻。 啥咧? 对喽,就是神舟十一号“飞天”啦。 10月17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抓总研制的神舟十一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不管是在发射现场的普通民众,还是在电视机、手机直播直播前的观众,肯定都是激动的心情。 飞行乘组由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组成,景海鹏担任指令长,其中,景海鹏是第三次参加载人飞行任务,而河南籍的陈冬则是首次。 根据官方的通报,神舟十一号飞船入轨后,2天内完成与天宫二号的自动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航天员进驻天宫二号,组合体在轨飞行30天。期间,2名航天员按计划开展有关科学实验。

发射画面

两位宇航员 目的 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武平介绍,此次任务有三大目的: 一是为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轨运行提供人员和物资天地往返运输服务,考核验证空间站运行轨道的交会对接和载人飞船返回技术; 二是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对接形成组合体,进行航天员中期驻留,考核组合体对航天员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以及航天员执行飞行任务的能力; 三是开展有人参与的航天医学实验、空间科学实验、在轨维修等技术试验,以及科普活动。 新 此次神舟十一号与之前的神舟一至十号有相当的不同,它将“飞得更高,实验更多,时间更长”。 飞得更高:过去,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时,轨道高度是343公里。而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对接时的轨道高度是393公里,飞行也更加接近未来空间站要求。 实验更多:任务期间神舟十一号要进行4项在轨试验项目——宽波束中继在轨验证试验、变轨控制验证试验、帆板任意偏置角跟踪太阳功能验证试验和微生物控制试验。通过这些试验进一步验证飞船设计功能,获取和积累载人环境相关的飞行试验数据。 时间更长:此次任务中航天员需完成组合体30天中期驻留任务,比神十的15天翻了一倍。 与此同时,神舟十一号还有4个技术创新亮点:天地联系更紧密了、交会对接的眼睛升级了、中期驻留的配置上优化了、热控设计改进了。 意义 如果要说意义,“非凡”二字恐怕都未能表达此次飞行的重要性。天宫二号是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太空实验室,神舟十一号飞船总飞行时间达到33天,也将是我国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任务。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是最接近未来中国空间站要求的一次载人飞行任

航天人揭秘中国空间站:长啥样怎么建(下)

航天人揭秘中国空间站:长啥样怎么建(下) 空间站怎么建? 根据飞行任务规划,空间站工程分为关键技术验证、建造和运营3个阶段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介绍,为完成空间站建造,共规划了12次飞行任务。在长五B首飞后,将先后发射“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进行空间站基本构型的在轨组装建造,也规划了发射4艘神舟载人飞船和4艘天舟货运飞船,进行航天员乘组轮换和货物补给。 “未来的11次任务是高密度的发射任务,充满了大量的新技术和新挑战,发射频率和任务复杂性都大幅提升。”周建平接受采访时说。这也将是一段非常辉煌的试验历程。11次任务的完成,将意味着中国空间站正式建成。空间站的试验核心舱计划在2021年前后发射,目的在于验证空间站关键技术。完成验证以后,将陆续发射两个实验舱与之对接,空间站随之也将从建造阶段转入运营阶段。从核心舱阶段开始,航天员也将开始实际参与建造空间站,承担不少任务。例如,他们要多次进行复杂的出舱活动。届时,航天员可以利用机械臂协同完成载荷的在轨安装、调试、升级等工作。 实际上,在近地轨道建设空间站,就意味着需要掌握大型空间设施的建造技术和运营管理技术,具备强大的维护维修升级能力。航天员出舱和利用机械臂,都是重要的手段。 “一名航天员在舱内操作机械臂,一名航天员在舱外太空行走。无论是舱段转位、大设备的移动,还是航天员自身的移动,都可以通过机械臂完成。”周建平说,“空间站设计有两类机械臂,人机配合,让空间站建造维修成为可能。” “往太空运送物资的成本非常高,进行物资循环利用并提高物资循环利用率,是世界载人航天关注的重大技术问题。”周建平说。通过新的技术支持,中国航天员在空间站的补给将得到更好保障。此前我

[新视野,空间站,国际合作]浅谈中国空间站的国际合作新视野

浅谈中国空间站的国际合作新视野 在过去10年中,中国经历了技术的稳定进步,这使其载人航天计划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让世界对其温和崛起打消疑虑,中国正寻求在外空的探索与利用上开展合作。中国正以空前规模将其未来的空间站宣传为一个国际协作项目。 1 中国谋求空间站的国际合作 如果中国空间站(CSS)计划作为国际合作与全球领导力的一个平台得到中国领导层的有效管理,那么这对中国来说在内外政策上能够获得附加利益。然而,在建造并运行空间站的过程中邀请国际伙伴会出现一个要求很高的政策问题。中国必须确定是否存在与空间站合作相关的不同程度和范围的有形利益。 政策的关键问题是找到一个公平与理性合作的有效模式,这在中国的白皮书中被定义为互利、透明、互惠以及成本共担,同时要与合作伙伴在所有权、知识产权及使用权上取得平衡。 中国政府坚持主张每一个国家享有自由探索、开发及利用外空的平等权利。参与中国空间站计划的公开邀请改变了那些考虑开展航天活动的国家的政治气候,譬如巴基斯坦。中国要求在这类合作过程中,允许其他国家及其专家在中方的指导下设计研究项目,否则合作是不可能的。 然而,合作的重要前提是按中国宣示的合作四原则(即互利、透明、互惠以及成本共担)确定基于中国条件的可行合作模式,通过评估地面合作实例和中国宏伟战略目标,有可能确定21世纪20年代中国空间站计划合作的框架。 互利出现在几份有关外空合作的文件中。2006年美国国家航天政策鼓励与外国和/或财团在互利基础上开展进一步探索与利用太空的航天活动的国际合作。1996年《联合国国际合作宣言》提到,各国必须在公平与相互可以接受的基础上合作。理解中国所认为的相互可以接受的基础,就需要对当前的国际合作实务进行进一步检验。 当透过国际现代化理论观察时,中国的意图变得更加明显,这暗示着在国家转型与国际环境之间的互动引起涉及多国活动的一个动态过程。对中国的航天活动来说,这包括培育像亚太空间合作组织(APSCO)这样的多边机构,与几个拉丁美洲和非洲国家的双边合作,以及越来越多地参与联合国与航天有关的组织。 互利也隐含着互惠的成份,这意味着权益的交换。在合作的情况下,互惠不同于互利,因为互惠表示服务交换,而不是商品交易。互惠也必须在承认主权下进行。中国认为,尽管各国可以自由确定其参与航天合作的所有方面,但应忠于相关各方的立法权和利益。在由中国主导的空间站中,想必意味着客人要遵守主人的规则。 2 中国空间站合作模式 用中文定义这些条件固然重要,但以现实为依据也很重要。中国不会只是为了合作而合

中国空间技术发展前景

中国空间技术现状及发展前景 浩瀚无垠的宇宙空间蕴藏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等待着人类去开发利用,当然这一切都要取决于有先进的空间技术作为奠基。可以想象空间技术是未来人类世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管是灾害与天气预测,通讯广播,导航定位技术,还是发展新能源新技术,甚至是星际移民,星际战争,都需要空间技术。而目前需要我们做的就是打好发展空间技术的坚实基础。 近年来随着神舟发射,天宫升空,嫦娥奔月,我国在航空航天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并且已经逐渐迈进了航空航天大国系列,但是我们要发展自己的空间技术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毕竟我国的航天事业是在基础工业比较薄弱、科技水平相对落后和特殊的国情、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虽然近年来迅猛发展但现如今和美国这样的航天大国比较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幸运的是我国政府一直把航天事业作为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都在大力投入,年年都有新进展。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系列完整、配套的航天器研究、设计、制造、试验、发射、测试和运营体系。但是为了更深层次的探索发展,这还远远不够,而且空间探索并不是为了探索而探索,这也是综合国力的体现,因为未来世界中不管是在经济,科技,政治还是军事上空间技术都占有很大的地位。 目前我们所开展的探测项目跟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比较起来,项目还比较少,像美国对太阳系的其他天体都进行了探测,我们除了地球之外只对月球进行探测,所以升空探测仅仅迈出了第一步。虽然我们有一个卫星搭载俄罗斯的运载火箭去探测火星,但是毕竟是属于搭着人家的车,还不是完全独立自主地探测火星。虽然我们开展的项目比较少,但是有我们自己的特色,比如我们探测目标的选择、科学预期的选择等等有自己的特色。总体来讲虽然我们跟美国和欧洲空间局比较起来在空间探测方面应该说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我们做什么事情都是独立自主,比如说载人航天、运载火箭、飞船等等完全是我们独立做的,而且在国际上独立自主开展载人航天的研究工作除了美国和前苏联之外我们是属于第三家,欧洲空间局虽然探测技术比较领先,但是它还没有独立自主地开展载人航天的工作,是跟美国合作的。应当说我们从火箭、从飞船、从卫星等等都是我们自己独立自主研制的,实际上我们跟国际先进水平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毕竟是自己积累的经验,经验也是未来发展的基础,随着我们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技术水平的提高,经验积累之后,我们会有跨越式的发展。 现在全世界空间技术都在高速发展,可以想象未来世界空间技术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目前综合分析我国未来空间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可分为三方面: 一是空间科学发展战略目标:开展针对重大科学问题的前沿探索与研究,在黑洞、暗物质、暗能量和引力

我国未来空间站的设计

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胜利完成后,2012年8月神舟九号代表团分别访问了香港和澳门,在公开展览中展示了大量神舟九号任务的实物和图片,其中包括神舟九号飞船的返回舱和主降落伞、载人任务的太空服实物、太空活动的照片和太空拍摄的地球美景。过去的历史固然是辉煌的一页,但未来更待可期,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未来将发射两个太空实验室,并在2020年左右建成可长期驻留的空间站。神舟九号代表团的展览图片中,也展出了未来空间站的想象图。虽然这个未来载人空间站还是一个核心舱外加两个实验舱的基础设计,但是在细节上有了不小的优化,反应了我国载人空间站在技术上的进步,这对我这样关注载 人航天工程的航天爱好者来说,是很令人兴奋的。 网友有限時間在澳门拍摄的清晰图片,可以看到和早期设计有了很大不同 最主要是增加了两个巨大的太阳翼(以下我国空间站最新设计图片均为网友有限時間拍摄) 虽然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院士曾在论文中提到,我国载人空间站设计经历了“由小舱到大舱,由单舱到三舱”的演变,但是我国空间站的早期论证方案仍然藏在深宫人未知。如果看近年来公开的我国未来空间站的设计,完全可以看作是苏联和平号空间站的翻版,只不过对接的舱段更少而已,所以质量也更小。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并不是没有创新,新的大型货运飞船更类似欧洲ATV飞船,提供了基于联盟

飞船改进而来的进步货运飞船数倍的运输能力,不过这更多的属于配套飞船,空间站主体设计仍然酷似和平号。面对这样的设计,不仅很多外国航天爱好者,就是我这样的中国航天爱好者,都忍不住想要讽刺:是不是时光倒流,怎么2001年坠落的和平号还在天上?

2011年我国空间站的设计方案,由一个核心舱和两个实验舱组成,对接了一艘货运飞船和一艘载人的神 舟飞船 作为921载人航天工程的三步走计划的第三步,空间站项目是我国载人航天的重中之重。不同于苏联礼炮和钻石系列分不清屡战屡败还是屡败屡战的悲壮历史,也不同于美国从巨型的天空实验室到先进的自由号空间站的先进性,我国载人空间站项目既无法承受苏联人如此多的失败,也没有美国那么先进的技术。从发展计划上说,我国载人空间站要一步到位达到和平号空间站的水平,并为下一代载人航天器积累技术和运行经验,用我国航天人自己的话来说“中国空间站建设起点高、难度大”。自2010年9月25日中国空间站建设立项以来,我国航天部门组建了空间站团队,进行了大量论证研究,尽管总体设计上大力借鉴了和平号空间站的,但仍尽可能地体现中国特色和中国航天的自主创新。 官方刊物的封面图以权威展示了我国空间站当时的设计,2011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还开展了一次中国空间站征名活动,披露了空间站的部分信息。从官方图片看,我国空间站以一个带多对接口的核心舱为核心,对接实验舱和宇宙飞船构成了完整的空间站,而征名活动中具体说明了这个空间站的诸多技术指标。我国空间站基本舱段只有一个核心舱和两个实验舱,它们都是具备独立飞行能力的飞行器,发射质量也都在20~22吨,空间站总质量约为66吨,根据其他来源的报道,王永志总师曾提到这个空间站的实验载荷质量约6~7吨。我国未来载人空间站的规模要比苏联时代开始建设、俄罗斯时期最后完成的和平号空间站要小得多,俄罗斯的和平号空间站包括一个核心舱,还有量子一号和量子二号、晶体、光学和自然等5个实验舱,总质量达到了约130吨,其中实验仪器质量约11.2吨,总的说来我国空间站完全可以说 是半个和平号了。

国际空间站的成员中为什么没有中国

国际空间站的成员中为什么没有中国 国际空间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ISS)是一项由六个太空机构联合推进的国际合作计划,也指运行于距离地面360公里的地球轨道上的该计划发射的航天器。国际空间站的设想是1983年由美国总统里根首先提出的,经过近十余年的探索和多次重新设计,直到苏联解体、俄罗斯加盟,国际空间站才于1993年完成设计,开始实施。国际空间站由六个国际太空机构合作联合推进,这六个机构分别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俄罗斯联邦航天局、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加拿大航天局、欧洲空间局及巴西航天局。2020年后,国际空间站将结束使命,脱离轨道,直接坠入大海。 我们可以看出,国际空间站里面是没有我们中国存在的,那么为什么呢? 《时代》特约编辑克鲁格(Jeffrey Kluger)曾经撰写题为“中国不被允许进入国际空间站的愚蠢理由”一文。文章称,中国的航天技术发展已经让其“没有必要”窃取国际空间站上的技术。同时,文章更在导语中称“一个毫无意义的法案只会增加地缘政治风险”。 从克鲁格的文章我们可以猜出了一二,无非就是他们觉得我们没有能力,而且还会盗取技术.但是事实上,我们中国在太空领域的发展即便没有美国也突飞猛进. 在政治上,美国和俄罗斯政府都不愿意帮助中国。这也许是在

中国是远远落后的唯一领域了。既然如此华盛顿和莫斯科就没有任何理由缩小与我们之间的知识差距。 在2011年2月,维基解密透露,中国和美国是一个幕后空间僵局。中国在2007年进行了反卫星试验,证明我们能够发动在轨道战争。而美国回应,此后不久就有类似的示威。 按照美国的想法,如若允许我们参与其中,中国显然会有很大的收获- ISS有更先进的空间站技术,而中国正在规划建设中。从本质上讲,中国需要的经验,苏联/俄罗斯对和平号空间站的经验,美国人对太空实验室和航天飞机飞行的先进技术。ISS的参与将加快中国获得经验过程,而中国肯定会得到一些重要的技术诀窍。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却不会获得。 即使中国自主研发将在2020年得到一个完整的空间站了。但60吨的空间站与449吨的国际空间站还是老的130吨苏联的MIR 相比都显得相形见绌。甚至太空实验室,在1973年推出的美的美国空间站,都重为77万吨。但是,这不是谁拥有更大的空间家伙的问题。做一个更大的站要把更多的钱放在桌子上,中国也有层层叠叠的问题,所以中国发展还是需要全体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根据卫新报告 天宫一号是中国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和以支持未来空间站[......]中国缺乏在国际空间站的设计经验所需的交会对接技术的演示。我们不知道是什么的科学设备应使用的设备是否能进行微重力环境下的科研,所以我们应该测试一遍又一遍地通过天工空间实验室我们的

中国第二代空间站

1、核心舱由大推力火箭发射入轨。进行在轨测试,各系统自检。核心舱提供空间站的基础功能,包括备用配电单元、备用蓄电池、姿态控制系统、通信系统、生保系统、气液循环系统、废物处理系统、卫生间单元、淋浴单元、运动器械单元等。核心舱有6个对接口和一对太阳能帆板。核心舱没有主发动机,由一个小型一体化推进模块临时提供轨道维持和机动能力。 2、主推进单元发射入轨,与核心舱对接,为空间站提供轨道维持和机动能力。 3、主推进单元有前后2个对接口,中间是人员、物资通道。通道周围装备了4台主发动机和推进剂贮箱。主推进单元有一对太阳能帆板,与核心舱太阳能帆板一起为空间站建设初期提供电力。

心舱所有功能的检测和调试。 5、核心舱上的运动器械丰富。运动器械装备在2个标准货架内,采用折叠结构。包括一部跑步机、两部脚踏车、一部多功能训练器和一部腿部训练器。其中两部脚踏车配有比赛系统,是唯一能进行运动比赛的器械。运动器械能够收集宇航员的各种体征参数,同时也是医学研 究的实验装备。

6、核心舱上有两部卫生间单元和一部洗浴单元,分别连接废物处理系统和水循环处理系统。所有单元和处理系统均采用标准货架设计。

7、核心舱就绪后,另一艘载有2名宇航员的神舟飞船与核心舱对接。这艘神舟飞船装备有气阀舱,并带来了两套出舱宇航服和一套载人机动装置(MMU)。宇航员进行了舱外测试,为下一阶段空间站建设做好准备。 8、装备有气阀舱的神舟飞船由核心舱对接头上的机械臂转移到侧向对接口上,将轴向对接口空出来以备下一步使用。 9、主太阳能帆板结构舱发射入轨,与核心舱对接。该舱带有桁架结构,预备装配大型太阳能帆板。舱内装有主配电单元和主蓄电池。

中国太空探索的几大困境

中国太空探索的几大困境 “神舟九号”13天的太空之旅注定将成为中国太空探索道路上又一里程碑。事实上,自2003年“神舟五号”实现首次载人航天以来,无论在载人航天还是深空探测上,每隔两三年中国就会树立一座里程碑。自上个世纪美苏争霸所掀起的太空探索热潮终结以来,像中国这样短时间内高频度地推出航天工程项目的情况并不多见。 1975年7月苏联“联盟号”飞船与美国“阿波罗号”飞船在空间轨道成功对接,以象征性的姿态宣告美苏在太空竞赛中握手言和。苏联解体后,美国和俄罗斯这对冷战对手更是成了国际空间合作的引领者,共同主导国际空间站的建设和运转。但在国际空间合作的表象下,太空探索过程中的竞争从未停歇。美俄这样的传统空间大国以及欧洲、中国、日本、印度等后来者,在开展空间合作的同时,也都以不同节奏推进各自独立的太空探索计划。 1972年7月美国“阿波罗号”系列飞船最后一次载人登月,将太空探索中人类留下足迹的纪录也定格在了那一年,人类太空探索进入“后阿波罗时代”。此后美苏太空竞争的重点转向航天飞机制造和空间站建设,但无论是投入的力度还是取得的成就,都没有再现载人登月那样的辉煌。与后冷战时代国际政治格局一样,“后阿波罗时代”的太空探索也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美国以绝对的优势稳居太空超级大国位置,俄罗斯的太空实力从苏联解体后经济衰退的冲击中逐渐恢复,欧洲、日本、中国和印度等国成为空间探索领域的重要参与者。 在载人登月竞赛中完胜苏联之后,美国把太空探索的重点放在航天飞机、载人空间站和火星探测上,在太空探索领域继续保持领先。1986年“挑战者号”和2003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爆炸,曾给美国的航天事业造成打击。就在“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第二年,美国布什政府公布“太空远景规划”,提出研制下一代航天器、重返月球以及载人登陆火星的“星座计划”。奥巴马政府2010年对布什政府的航天政策做出调整,取消了重返月球计划,把关注点放在提升美国航天工业实力、航天科技水平上,并且更加重视国际空间合作。

为什么要建设空间站科普中国十万个为什么

为什么要建设空间站?科普中国·十万个为什么 作者:张雪松 2011年9月29日,中国成功发射了“天宫一号”,这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今天,我们就来聊一下为什么要在太空建设空间站! 载人飞船无法进行大规模和长时间的空间实验和对地 观测,航天工程师于是产生了发射大型载人航天器的想法,并最终提出了空间站的设想。 空间站这个概念至少可以追溯到1897年。当时,德国科幻小说家拉塞维茨认为空间站是太空旅行的关键。德国航天先驱奥伯特受此启发,在《飞向星际空间的火箭》一书中提出空间站可用于对地观测、通信,还可作为燃料补给站,并组装飞向其他行星的火箭。1929年,署名“诺丹”的奥地利工程师提出一种轮式空间站设计。1946年,冯·布劳恩提出了可容纳80人持续进行太空工作的空间站设想。 美国空军曾计划发射载人轨道实验室,但拔得头筹的倒是苏联人。1971年4月19日,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空间站“礼炮1号”发射升空,它可供多名航天员进行较长时间的生活和工作。早期的空间站相当简单,但到今天它已经发展成为包含多个功能舱段的大型航天器,可供多人长期驻留,并开展大规模长时间的空间实验和空间应用。

美国航天飞机与苏联“和平号”空间站对接 令人尴尬的是,当初发展空间站的需求已经不存在了。人们本以为从太空进行对地侦察、气象观测、天文观测、通信和微重力研究等活动要依赖航天员才能进行。但随着微电子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空间站在出生前就已经过时了,如载人轨道实验室就被侦察卫星“锁眼9号”淘汰,而传输型的“锁眼11号”侦察卫星更是彻底宣判了载人侦察空间站的死刑。 “联盟11 号”飞船与“礼炮1 号”空间站对接 太空活动很有价值,但是有价值的尤其是有商业价值的太空活动,可以完全依赖不载人的航天器,以至于20世纪80年代美国辩论是否建设空间站时,美国总统里根的科学顾问基沃思表示:人们想搞空间站的主要理由是送人进入太空。他还认为苏联发展“礼炮号”空间站是因为他们缺乏先进的电 子技术。 目前,空间站最主要的作用是为人类积累建设大型航天器和长时间太空生活与工作的经验。随着太空旅游的兴起,空间站也将具备更多的经济价值。我们建设空间站,不仅是为遥远的太空生活积累技术,也可获得不菲的经济回报,正如从来没人问起为什么要发射通信卫星。此外,空间站也是

好消息!中国将于2020年建成空间站

好消息!中国将于2020年建成空间站 你听说了吗?我国将在2016年第三季度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神舟十一号飞船将载两名男航天员,与天宫二号完成对接,并在太空驻留30天。此外,我国计划在2020年前后建成中国空间站,其总体构型是3个舱段:一个核心舱,两个实验舱,每个舱都是20吨级,整体呈T字构型。 其中,核心舱有5个对接口,可以对接一艘货运飞船、两艘载人飞船和两个实验舱,另有一个供航天员出舱活动的出舱口。而且,空间站是可以进一步扩展的,根据空间科学研究和应用的需要,可以对接更多的舱段。 未来哪些实验会在空间站上实现 中国空间站资源十分宝贵,经过科学慎重遴选,空间站上将搭载包括生物学、材料科学、基础物理、微重力、流体、燃烧等十余大类的科学研究实验设施。材料科学的实验设施设备,能够利用太空微重力环境制造新材料,研究材料的空间使用性能。一流的太空实验平台,将为科学家们取得世界级的重大突破提供条件保障。 未来空间站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专家表示,空间站将开展太空科学实验,除了良好的身体素质这个共性要求,未来需要不同类型的航天员。

一类是能够管理维护维修航天器的飞行工程师。设备出了故障能够修理,新技术出来后能够给航天器升级。这就需要从有相关教育背景和工作经历的人中选拔,经过大量训练,成为航天员;另一类是优秀科学家,到了太空后,观察实验现象、分析结果、调整方案、设计新的实验方案,都需要科学家来完成。根据空间站的实验项目,选择相关专业背景的科学家进行训练,也是未来航天员选拔的一个主要方向。 目前,我国航天员都是从现役空军飞行员中选拔,主要承担航天器驾驶任务。不过在不久的将来,也许你就是下一个航天员哦! 未来航天员在空间站如何生活 我国计划在2030年前后建成的空间站设计了完整的可 再生生命保障系统。在空间站中,航天员呼出的水蒸气会通过冷凝水的方式回收,排泄的尿液也会回收净化,重新作为饮用水和生活用水使用。电解制氧时产生的氢气与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将通过化学反应重新生成氧气,这也降低了氧气的补给需求。

中国空间站生命科学研究展望_商澎

·高端论坛 ·中国空间站生命科学研究展望 商 澎1,呼延霆1,杨周岐1,武祥龙1,顾逸东 2 (1.西北工业大学生命学院,空间生物实验模拟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西安710072; 2.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北京100190) 摘要: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即将进入空间站阶段, 空间生命科学也随之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为此,回顾了国内外空间生命科学的发展现状,并在未来20年中国空间生命科学发展战略目标的基础上,针对目前中国载人航天活动支撑下的航天员生命保障、宇宙生物学基础研究和空间生物技术转化研究的战略需求,凝练了空间人体科学和航天医学领域、空间基础生物学领域、空间生物技术和转化应用领域中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为如何建好和用好中国的空间站及中国空间生命科学的发展战略提供了参考。关键词:空间站;生命科学;研究展望 中图分类号:V419+ .6;V42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825(2015)01-0001-05Prospect of Space Life Science Study on China Space Station SHANG Peng 1,HUYAN Ting 1,YANG Zhouqi 1,WU Xianglong 1,GU Yidong 2 (1.Key Laboratory for Space Biosciences and Biotechnology ,School of Life Sciences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Xi ’an ,710072,China ;2.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Center for Space Utilization ,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94,China ) Abstract :While the China manned space program is about to enter into the space station stage , space life science in China will have its golden age.This paper reviewed the current progress in space life science worldwide.The authors summarized the requirements of developing life science and listed the key techniques and questions in need for life science research in China manned space station based on the blueprint of astronaut life support ,astrobiology study and space biological tech-nology in the coming 20years ,which provided the ideas and suggestions to achieve the above goals.Key words :space station ;life science ;research prospect 收稿日期:2014-07-30;修回日期:2014-09-09基金项目:国家973计划课题 (2011CB710903);我国空间科学发展战略研究作者简介:商澎(1964-), 男,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空间生物学与空间生物技术研究。E-mail :shangpeng@nwpu.edu.cn 1引言 随着中国载人航天和空间探索活动的不断发 展与深入,特别是中国空间站工程的启动建设,未来20年将是中国空间生命科学发展史上的黄金 时期[1] 。如何建好和用好中国空间站,需要在总结国际空间生命科学和相关技术发展成就的基础上[2] ,分析国际空间生命科学发展的经验和教训 [3] ,把握空间生命科学发展的方向,结合中国 空间发展战略的实际,进行综合分析,制定适合中国国情和符合国际空间生命科学方向的发展战略,为未来20年,乃至更长时期中国空间生命科学的健康和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2国际空间生命科学发展现状 国际空间生命科学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 代,其发展历程可分为3个阶段[4] :20世纪40 60年代初,面向人类航天、载人航天的起步阶段; 第21卷第1期2015年1月载人航天Manned Spaceflight Vol.21No.1Jan.2015 DOI:10.16329/https://www.360docs.net/doc/779500380.html,ki.zrht.2015.01.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