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前景

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前景
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前景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人们保险意识的逐步增强以及巨大的老龄人口基数,商业养老保险业务增长迅速,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发挥的作用日益明显。但我国商业养老保险由于发展历史较短,目前无论是业务规模,还是覆盖面,与发达国家相比都有相当大的差距。在2030年至2050年,我国人口将进入老龄化高峰阶段,这一时期伴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积极参与我国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具有良好前景。

目前我国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基本情况

目前,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障体制分为3个层面:第一层面是政府提供的基础型社会保障,包括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区服务等方面最低层次的保障,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和强制性缴费,并将其按照一定的标准向符合条件的保障对象发放,属于社会产品的再分配,体现社会公平。第二层面是个人与保障对象所在企业共同出资的养老金计划,主要采用企业年金的形式,按照自愿和市场化运作模式,为企业年金参加人员提供养老金保障。目前实施企业年金的多为优势行业及大企业,垄断行业较多,覆盖面较小,全国2009年形成的企业年金基金规模仅为263.6亿元,这与社会潜在养老资金的需求相比,是微乎其微的。第三层面主要是商业养老保险及储蓄,资金来源于个人出资购买商业保险公司相应的保障产品和储蓄,是个人能够决定的养老保障机制。

政府提供的社会保障是我国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基础,主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保障退休职工基本生活水平的资金需要,计发标准为当地职工平均工资的30%,加上个人账户的资金,发放的目标替代率不超过58%。这个标准不仅不能保障职工现有生活水平不下降,而且也无法应对养老所需的医疗、护理等额外费用支出。据统计,2001年以来,我国参保人数年平均增速为4.04%,低于退休人数的平均增速6.64%。1988年,国家社会保障支出为596亿元,2006年增长到4362亿元,年均增长28.3%,增幅明显高于同期预算内财政支出增长

速度。据测算,未来30年内,我国仅养老基金一项,每年就将出现缺口1000

亿元。世界银行认为,我国养老保险隐形债务在3万亿元左右。目前,我国参保人员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标准占其收入比例已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再通过提高收缴标准增加养老基金规模的难度较大。因此,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着是否可持续的难题,不能完全适应未来社会养老需求。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之外,

如何完善社会养老资金的长期积累及保值机制,对有效解决我国未来养老问题至关重要。

未来20年至40年我国社会养老问题矛盾突出

在未来20年至40年间,我国的社会养老状况将呈现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一是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据统计,我国2008年60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达到了14.01%,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将占总人口的大约16%,而到2030年,可能高达24.5%。至2050年,在每100人中就有30名左右的60岁以上老人,将比同时期世界平均的老龄化水平高10个百分点。

二是在未来20年“人口红利”消失,抚养比大幅提高。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预测显示,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比重2013年左右达到最高值72.1%,从绝对数量看,在2016年左右达到9.97亿左右,随后将逐年下降,人口红利消失,抚养比提高,进入人口负债。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人员与退休人员之比,从20世纪90年代的10∶1迅速上升到目前的3∶1。预计到2050年,人口总抚养比将超过50%。

三是传统家庭养老方式,将被社会化养老替代。有调查显示,60岁以上的人群愿意选择社会养老的人群比例,随收入增加而增加,65岁以下明显高于65岁以上,大约在36%至71%之间。在人们主观上摈弃家庭养老方式的同时,客观上未来家庭已经不具备照顾老人的条件,试想2030年两个“独二代”面对1个“独三代”子女、4位退休“独一代”父母、3位至8位高龄祖父母时,如何解决好养老,可能成为影响经济社会稳定的紧迫问题。

四是未来养老需求将多样化,服务标准要求高。现阶段,我国社会对养老问题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养老资金上,但从长远看,老年群体不仅需要有资金保障,而且需要社会提供各种养老服务,包括老年医疗服务、老年护理服务、临终护理服务、老年文化生活服务等等。

上述特点表明,要满足未来社会的多样化养老需求,保证20年后规模庞大的养老人群养老与退休生活水平不下降,未来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至少要达到3方面要求:一是健全养老资金长期积累及增值机制,储备充足社会的养老资金。二是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能够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要尽快建立社会化的养老综合服务体系,进行大规模的养老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培训和

储备足够的专业化服务人员,提供老年医疗、老年护理等服务。因此,立足长远,提前对适应未来变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行统筹规划是必要的。

商业养老保险对解决养老问题具有独特优势

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中,商业养老保险机制在适应未来20年后的个性化养老需求、完善养老金积累增值机制、构建养老服务体系以及提高养老服务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发展前景广阔。

在完善养老金积累增值机制方面,商业养老保险与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和企业年金相比,优势体现在:其一,商业养老保险具有长期增值的机制保障。人身保险产品具有长期增值的特点,人寿(601628,股吧)保险公司根据精算原则,谨慎承担养老基金管理责任,以长期稳定的投资策略,保障未来养老资金保值增值。从世界范围看,经营商业养老保险的人寿保险公司基本都有可靠经营成果,收益一般高于储蓄。其二,商业养老保险具有较完善的法律保护机制。我国保险法及相关法规对人身保险公司的经营和监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为切实保护被保险人的利益,法律不允许经营长期寿险业务的商业保险公司破产。保险监管部门的依法严格监管,将会确保商业养老保险的支付安全。其三,商业养老保险可以满足个性化资金积累需求。商业养老保险是商业合同,人们可以通过购买不同额度的商业养老保险,积累适合个人养老需求资金,有效保证人们退休后生活水平不下降。

在构建养老服务体系和提高养老服务能力方面,商业养老保险作为运用市场机制,引导社会资源进入养老领域的重要途径,可以实现养老客户的有效聚集、养老资金的有效归集,形成确定的、可量化的社会养老服务现实需求,将会直接拉动养老设施、老年医疗、老年护理和临终护理等养老产业链的成长和发展。同时,发展商业养老保险,也有利于培育包括基本生活保障、个性化养老生活服务、养老精神生活服务等多层次养老服务市场,促进社会化养老服务机制的完善,从而建立起适应我国未来养老人群多样化需求的整体综合服务体系。

商业养老保险经过前些年的快速发展,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中的地位明显提升,国家对发展商业养老保险越来越重视,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的政策措施。当前,我国正处于快速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初期,各商业保险机构应抓住机遇,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学习借鉴国际有益经验,发

挥商业保险在养老产业的先天优势,依靠自身努力,通过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盈利模式创新、经营模式创新,积极捕捉市场机会,发掘客户潜在的养老需求,加快商业养老保险发展,为建立健全我国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广大养老人群的福祉作出应有贡献。

浅谈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及发展趋势

浅谈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及发展趋势 2010-3-31 13:36 任舸【大中小】【打印】【我要纠错】 摘要:文章简要肯定了近年来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所取得成绩,指出了目前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的诸多问题,从全面推进多层次养老制度体系建设、扩大非缴费型和基本养老覆盖范围、重新界定政府在养老保险体制中的职能和建立城乡有别的养老保障模式等方面对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发展趋势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真正发展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经过近30年的发展和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不断深入,制度设计不断完善,管理服务不断细化,对保障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改革深化和经济社会发展,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就业压力逐年增加和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等深层次问题逐步显现出来;伴随市场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养老保障的任务越来越重,社会化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政府管理的压力越来越大,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障制度面临着诸多问题和严峻挑战。 一、目前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问题分析 (一)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层次缺失 我国养老金制度模式从1993年提出实施多层次养老保险模式。但作为养老保险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企业年金养老制度推进缓慢,覆盖率小,大部分城镇职工依然仅有基本养老保险。而且,我国政策规定企业只有加入了基本养老保障之后,才允许按政策规定设立企业年金。所以,只有少部分经济效益较好的能源、金融和通讯的企业设立企业年金,而经济效益差的企业一般只有基本养老金保障,形成企业年金缺位。 (二)基本养老金制度覆盖率低 2006年我国就业人口为76990万人,其中城市就业人数为28310万人,城市就业人口比例为36.77%.数据显示,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理论覆盖率从2001年的38.8%增长到2006年的42.8%,覆盖率仍不足50%.显示我国社会养老保障的有效覆盖面较狭窄。 (三)养老保险基金“所有者缺位” 当前,我国个人帐户中的养老基金实质上是缴费人的资本或劳动收入的一部分,所以,从经济学上产权明晰这一原则出发,理应成立一个代表缴费人利益的组织来对这部分基金进行管理。而我国目前的情况却是由政府代管,政府成为养老基金的托管人。所以,我国目前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际上就处于“所有者缺位”继而“所有权悬空”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发生融资困难和基金被挪用的情况,也就不足为奇了。 (四)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亟待健全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城乡之间在经济发展水平、收入水平、经济结构等诸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在使我国城市和农村之间形成了不同养老保障制度。与城镇相比,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低,保障项目少,社会救助仍是农村社会保障的主体内容,作为现代社会保障核心

国外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趋势

国内外养老保险制度比较研究 摘要:养老保险是一种社会保险,是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对达到退休年龄的老年人,由国家和社会提供物质帮助以保障其晚年生活所需的社会保障制度。本文纵观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史,针对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及特点,比较我国养老保险与国外养老保险制度的差异,借鉴国外的一些相对成熟的经验,从而逐步完善现有的养老保险制度并努力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养老保险制度。 关键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一、国外养老保险制度简介 由于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等,历史传统各异,不同国家之间养老保险制度存在较大差异。世界各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都比较晚,但发展却很迅速。目前世界上已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不同类型的养老保险制度,按照其覆盖范围、保障水平和基金模式,大致可分为以下类型: (一)收入关联型养老保险。收入关联型养老保险以美、德、法等国家为代表,贯彻“选择性”原则,即并不覆盖全体国民,而是选择一部分社会成员参加,强调待遇与工资收入及缴费(税)相关联。保险对象一般为工薪劳动者,养老保险费由雇主和雇员共同负担。待遇水平适中,如美国的平均基本养老金替代率为43%左右。待遇支付方面,一般有利于低收入人群。 (二)储蓄积累型养老保险。储蓄积累型养老保险以智利、新加坡等国家为代表。这些国家的政府强制性规定公私单位的所有雇员都必须参加养老保险,政府的养老基金监管局负责规范与监督基金的管理,不具体参与实际管理事务。私营性质的养老基金管理公司作为法定的经营管理者。政府对养老基金管理公司的设立标准、财务状况、资产结构进行监管,并要求其交纳风险准备金;养老基金管理公司严格按照分散化、透明化和独立化的原则来进行管理,基金可以用于购买政府债券、企业证券和民营化的公共设施;基金所有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可以从自己选择缴费的养老基金管理公司领取养老金,或者将积累的养老金连本带利转向人寿保险公司以支取年金。 (三)福利型养老保险。福利国家型养老保险以英、澳、加、日等国家为代表, 贯彻“普惠制”原则,基本养老保险覆盖全体国民,强调国民皆有年金,因此称为“福利型”或“普惠制”养老保险。在这一制度下,所有退休国民,均可无条件地从政府领取一定数额的养老金。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普惠制的养老保险待遇,一般水平很低,不足以维持退休者的基本生活;退休者要维持自身的基本生活,必须同时加入到其他养老保险计划中。 (四)国家型养老保险。国家型养老保险制度曾经在大多数计划经济国家实行,以前苏联、东欧国家为代表。按照“国家统包”的原则,由用人单位缴费,国家统一组织实施,工人参与管理,待遇标准统一,保障水平较高。这种养老保险制度不利于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不利于劳动力的流动,不利于培养劳动者个人的自我保障意识。目前,正在退出国际社会保障领域。 二、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发展概述、现状及主要特点 (一)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发展概述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历史沿革主要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1951年在苏联模式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国社会保险制度。该制度持续实施到1956年底。 第二阶段,恢复性改革阶段。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工会制度被废除,劳动保险基金被用于其它用途。这一时期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实际上是企业办保险,其特征是:企业职工的退休养老资金有企业从生产收益中筹集,并在企业营业外项目列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发放养老保险金,而职工个人不承担缴纳养老保险费的义务。

社会养老保险与商业养老保险区别

社会养老保险与商业养老保险区别 社会养老保险是国家强制实施的保障制度,其目的是维持社会稳定,保证因退休、失业、伤残而丧失收入者的基本生活保障。商业养老保险则是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之上,通过合同形式确立的一种较高水平的生活保障。 按国际惯例,劳动者的养老保险有三个主要来源:一是政府强制参加的基本年金;二是企业、行业举办的职业年金;三是个人储蓄性年金即商业养老保险。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跟不上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再加上改革开放以来,国民收入分配已经向个人倾斜,企事业单位还要负担日趋繁重的养老费用,其弊病越来越明显。因此,可以预见随着退休制度改革的深入,由国家和企业单位负担个人全部养老费用的方式将不复存在,人们有必要为自己的将来多做打算。 我国目前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模式,其特点是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上采用传统型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的筹集模式,即由国家、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行社会互济;在基本养老金的计发上采用结构式的计发办法,强调个人帐户养老金的激励因素和劳动贡献差别。 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征缴范围包括: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和其他城镇企业及其职工,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及其职工。其费基、费率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的规定执行。 商业养老保险最主要的特点是其较高的保障水平。并且用户可以灵活的选择保障程度。“保险是为中产阶级服务的。”此种说法虽有其偏颇之处,但说明了一个道理:如果想在退休后保持原有的生活水平,只靠社会保险并不够,还需要商业养老保险的支持。 在国外,商业养老保单是和房产、汽车并列的高档消费品。一个人在其一生之中从二十岁到六十岁只有大约四十年的时间有收入,因此他必须考虑如何将这些收入连续的分配到没有收入的时间中去。保险是最适合于这种需要的一种投资方式。 一.我国解决养老问题的思路 据统计1996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总数已达1.1亿,占全国总人口总数9.5%。按国际标准,中国已经进入老年华社会,而且人口还会迅速老化。据世界银行调查,到2030年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将会从9.5%上升到22%。到2020年,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人口生育高峰时期出生的人口将进入退休年龄。老年人口比重急剧上升,年轻人口迅速下降,中国将出现人口结构严重的老龄化。据世行专家估计若中国到2033年仍未能改变目前“现收现

养老保险现状及发展

中国养老金占工资比重连降9年跌破国际警戒线 人民网2013-11-01 06:23 编者按:假如一个人退休前工资为5000元,退休后养老金为2000元,那么养老金替代率(养老金占工资的百分比)就是40%。数据显示,我国养老金替代率由2002年的72.9%下降到2005年的57.7%,此后一直下降,2011年为50.3%。世界银行组织建议,要维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不下降,养老替代率需不低于70%,国际劳工组织建议养老金替代率最低标准为55%。我国企业养老金的替代率在国际警戒线以下,养老金替代率过低是何种原因?怎么消除这种差距?今后改革路径如何设计? 社科院报告:城乡养老金水平相差24倍 2014年01月23日07:42 华夏时报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逐步深入,社保的作用日益凸显,并已被提到“成败关键”的高度。 “长期以来,我们对城镇化问题的讨论,并没有真正触及问题的要害,真正的问题是社会保障相对滞后。”近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成思危在第五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上表示。 统计数据显示,最近10年,我国每天消失80个村落,城镇化率每年都在以1.36个百分点的速度稳步增长,城镇化率已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是,其中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明显滞后于人口迁移流动的步伐、滞后于城镇化的步伐,而这也最终成为断保问题大面积出现的根本原因。 中国社科院近期发布的2014年《社会蓝皮书》中显示:2012年,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和新农保的参保率分别呈上升趋势,其中,城镇职工人均养老金水平已达2.09万元,新农保为859.15元,两者养老金水平相差24倍之多,而这也成为阻碍城镇化进展的关键因素。 2014-02-08来源: 新京报(北京) 国务院决定合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已有15个省份将两险合并

详解商业养老保险的三大功能

招商银行自家的保险公司 详解商业养老保险的三大功能 提到商业养老保险,很多人不禁会疑问:我有社保,还需要缴纳商业养老险吗?专业人士称:想通过买保险来理财或者获得保障,最好先完善社保保障,但是这并不等于商业养老险不重要。不论从保障角度,还是理财角度来看,商业养老险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大家就随着本文一起来了解一下商业养老保险最突出的三大功能。 商业养老保险的三大功能 一、兼具储蓄与投资双重功能 随着人们投资意识不断增强,人们不仅注重财富的增值,在通胀预期较强烈的背景下更重视投资。如今,很多险企为了顺应市场需求,推出的商业养老险在养老功能的基础上又有了很多创新功能,例如:分红功能、最低保障收益、设立投资账户。且在购买商业养老险的同时还可附加许多其他功能的附加险,如:健康、意外、医疗等,能给投资者更周全的保障。意思就是说除了能满足人们的养老需求外,还能帮助客户抵御其它可能面临的风险。 二、使理财主体更多元化 社会养老保险只对参保者生存时提供保障,而商业养老保险能在保障人生存的同时还对被保险人身故有保障。因此,若参保者是家庭的经济支柱,想在身故后将财产留给家人,可以考虑买些两全保险、或终身寿险。 另外,社会养老险的保障责任范围虽然较广,但仍无法照顾到一些特殊职业的人群,因此这部分人有必要买商业养老保险为自己的晚年生活增添保障。商业养老险不仅提供了更多的返还计划选择,还具备储蓄和投资功能,使理财主体更多元化,是一款值得选择的养老产品! 三、提高了养老规划的保障水平

招商银行自家的保险公司 社会养老保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部分,着重保障社会大多数成员的利益,从总体来看保障力度较弱,保障水平较低。在个人理财规划中也只能作为最基本的保障,不能满足人们一些高要求的保障。 而商业养老保险是针对投保人想规划未来养老生活而设计的一种养老保险,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及想要的养老需求灵活选择适合自己的保障产品。相对社会养老保险来说,商业养老险需要的费用比社会养老险稍高,相应的保障水平也高。另外,商业养老保险能强制储蓄,是对社保养老的有力补充。在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的情况下,商业养老险不仅能提高我国养老规划的保障水平,同时也能给投资者提供更好的理财、养老选择。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逐渐加剧的今天,商业养老保险作为养老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与社会养老险相结合是应对养老问题的最佳模式。为了以后的晚年生活过得安稳,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早准备一份吧!

我国养老保险发展现状及其前景分析

摘要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社会保险五大险种中最重要的 险种之一。老年人口队伍的急剧增大将会造成社会保障养老财政支出负担的加剧,不仅有可能使养老保险基金的供给陷入危机,也会因此增加年轻一代的养老负担,并进一步阻碍中国社会全面改革的进程。为了实现劳动者老有所养的社会保障,必须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本文通过阐述我国养老保险发展现状,继而针对我国养老保险发展存在的问题,从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险基金监管体系;建立农民工的养老保障体系;积极发展企业年金计划即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扩大基金来源的渠道,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等方面就我国养老保险发展前景展望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养老保险现状前景

Endowment Insurance Development and Prospects Abstract T he endowment insurance is the important part of social security system, is social insurance in five categories of the most important one plant. The elderly population team sharp increase will cause the social security pension financial expenditure, and the increasing burden of possible not only make endowment insurance fund supply in crisis, also can thus increase the younger generation of endowment burden, and further hinder the process of Chinese social comprehensive reform. In order to realize laborer of old be raised social security, must establish and perfect our pension insurance system. This paper expounds on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China's endowment insurance in our country,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endowment insurance, from the establishment of multi-level social insurance fund supervision system; Establishment of peasant workers' old-age security system; Actively developing enterprise annuity plan namely compensatory endowment insurance and personal savings endowment insurance; Enlarge fund sources of channel, establish mutiple level endowment insurance system in China's endowment insurance aspects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 Keywords endowment insurance status prospects

购买商业养老保险九大误区

购买商业养老保险九大误区 误区一:商业保险不如社会保险保障 社会保险保障是广覆盖、低保障、保基本的政府行为,它是一个生存工程,而非生活工程。 社会养老保障不具备人身保障功能(人身遇到风险后只能领取个人账户部分),受政策 因素影响很大,各种新闻报道曾经报道出各种消息,例如社保中的个人账户由原来11% 下降到现在的8%,个人账户作空、退休年龄可能会延迟到65岁等;而商业保险则是一个 经济合同,不受政策影响,拿多拿少只和你当初的投保金额以及你所选险种的收益相关。 商业保险最大的特点:一是它具有其它任何投资手段都不具备的人身保障功能,被保险人身故家人可以获陪当初的投保金额,用于家人在还贷、子女教育等方面的经济延续。二是它相对稳定,期满时的保额储备是一笔相对稳定的养老储蓄来源。 所以商业保险在风险时是保障,平安时是储蓄,这是社保所不能具备的特征。 误区二:我现在还年轻,以后再说! 如果按照城市人口人均寿命为80岁计算,我们自六十岁退休以后有20年的时间。 假如每年的基本生活开支是三万,二十年的生活费总额最少就是六十万。 我们计算一下,假如我们 25岁就开始储备,则有35年的准备期,年均1.7万的储备力度; 30岁再开始储备,则有30年的准备期,年均2万元的储备力度; 35岁想起来储备,还有25年的准备期,年均2.4万的储备力度; 40岁才开始储备,只有20年的准备期,年均3万元的储备力度; 50岁不得不储备,只剩10年的准备期,年均6万元的储备力度; 早储备好,还是晚储备好?结果一目了然,不言而喻。 误区三:我会多挣钱用于将来的养老! 三十岁到六十岁期间有三十年的时间,这三十年中间的变数何其之大,可谓河东河西,谁能确保不发生变故?

中国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我国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的冲击及对策 [摘要] 人口老龄化是全球性的人口发展趋势,中国人口老龄化更为明显。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不但基数大,而且增长速度快。给养老保险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是我国仍然缺乏完善的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对策,本文主要从对我国 21 、世纪上半叶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特征分析入手,重点分析对我国养老保险的带来冲击,试图提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保险改革之路。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养老保险对策 1.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1.1 人口老龄化内涵 人口老龄化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两个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1.2人口老龄化的成因及现状 造成人口老龄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而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主要是人口政策所致。1973 年以来, 我国逐步推行计划生育政策,生育率大幅度下降, 1990 年总和生育率为2.31, 这 20 年的降低量占到 1950 年以来的40 年的降低量的 99%。人口年龄结构从年轻型转变为老年型是人口发展过程的必然结果。在生育率下降的同时, 随着经济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医疗技术的提高,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在迅速延长。生育率下降和死亡率下降都促使人口的年龄结构趋向于老龄化, 前者使年轻人口比重下降,相对增加老年人口比重, 而后者使人口的整体寿命延长, 绝对增加老年人口比重。 从2000年到2007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由1.26亿增长到1.53亿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从10.2%提高到11.6%,占全球老年人口的21.4%,相当于欧洲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总和。人口老龄化年均增长率高达3.2%,约为总人口增长速度的5倍。在 21世纪,我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2009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6714亿,占总人口的12.5%。与上年度相比,净增725万,增长了0.5个百分点,是历史上老年人口比重增幅最大的一年。平均预期寿命超过73岁。到2010年中国老年人已占全世界22%,60岁以上的老年人1.74亿,约占我国总人口的12.76%,其中80岁以上高龄达到1300万。公报指出,目前全国月人均养老金达到1200元,惠及4700余万人。 1.3 人口老龄化的总体趋势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性的人口发展趋势。目前,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的人口年龄结构都已转变为老年型人口,许多发展中国家正在或即将转变为老年型人口。与世界人口老龄化发展进程相比,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进展相对比较缓慢。不过,随着80年代之后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科技的大幅度进步、医疗条件的逐步改善、生育率水平的稳定下降、平均预期寿命的不断提高,我国人口老龄化现阶段呈现出迅速加快的态势,其老龄化增长速度和老年人口增长规模出现了与其他国家截然不同的鲜明特点。2005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达到 10055万人,占总人口数的 7.7%,按照国际老龄化评判标准之一,我国已全面进入了老龄化社会①。由表一2000-2050的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可以看出我国的发展趋势速度之快。就我国而言, 人口老龄化进程始于 20世纪 60年代中后期,然而,我们目前所面临的却是世界上其他国家都未曾出现过的严峻且正在快速进行中的老龄化现状。在 21世纪,我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 表一 2000-205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 资料来源:Population Division 2003,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The 2002 Revision,New Y ork. 转引自张运刚《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中国养老保险》.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2005。 2.我国人口老龄化特殊性分析 中国人口老龄化对其人口、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影响不仅将是持续的,同时也将是全方位的,其中既包括人口老龄化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持续压力和挑战,也在一定程度上暗含着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制度变革等方面带来的良好历史机遇。事实上,我国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各种老龄问题也是重大的社会民生问题之一,是涉及国家国计民生和国两高三大特征: 2.1我国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高速增长 从目前的7%增加到2050年的23%左右。人口老龄化显现出推进速度迅速的特点。世界上先期进入老年型人口的国家,一般需要50-100 年,而我国只用了18年。 尽管我国人口老龄化起步比世界平均水平和发达国家要相对晚,但是近 20年来其推进的速度是其他国家所不能比拟的。1953年,我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仅占总人口的 4.41%,是典型的年轻型人口增长模式。到了改革之初的1982年,该指标上升到 4.91%,近 30年内仅增加了0.5个百分点。进入1990年,我国人 ① 国家统计局 2 0 0 5年全国1 % 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浅析国内外商业养老保险制度

浅析国内外商业养老保险制度 【摘要】当前,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我国即将迎来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这无疑给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本文聚焦于我国商业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及问题,试图反观一些发达国家的商业养老保险制度,总结出其优点,希望能为制度的设计者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三大支柱、商业养老保险制度、养老金 一、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现状及商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目前,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7765万人,占总人口的13.26%。“十二五”期间,将出现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人口老龄化进程将加快。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将更加凸显。养老保障问题是老龄化社会发展和面临的最主要的社会和经济问题。就物质上的提供来说,在城市,许多人拥有社会养老保险,养老主要靠自己,但中国是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情况下,提前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即“未富先老”,由于经济不发达,社会财富不充足,物质基础和经济实力比较薄弱,因此要解决不断增长的、人口众多的老人养老问题还缺乏雄厚的物质基础。随着“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政府的大包大揽不仅会让其的负担越来越重,最终走到国家社会保障濒临于破产的地步;还会加重我国总人口的经济负担,使得国民收入中消费基金比例扩大,投资率、积累率下降,减慢经济发展速度。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开始建立了养老保险制度。在制度设计方面,我们借鉴了国外的一些做法,也因国情有着特定的改革道路和政策选择。为应对人口老龄化、财政负担过重等问题,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逐步构建了国家基本养老保险计划、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的“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提高了养老保障的水平。 国家基本养老保险计划主要是由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的社会保险来提供的,它是由国家通过立法形式,为依靠劳动收入生活的工作人员及其家属保持基本生活条件,促进社会安定而举办的保险。其覆盖面广,满足被保险人的基本生活需要。这些基本的保障,对于被保险人来说却又是一项基本的生存权利。商业保险为社会保险资金的管理提供了很重要的服务。 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制度)是指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筹资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它居于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中的第二层次,由国家宏观指导,企业内部决策执行,一般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管理。企业年金需要精湛的精算技术,这需要商业保险公司的积极支持。 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即养老保障体系中的第三支柱,则主要是靠商业保险来支持的。它们是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之上,在国家强制实施的社会养老保险之外,通过合同形式确立的一种较高水平的生活保障。它们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更高层次的养老保障需求,具有较高的保障水平和灵活的保障程度。 可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保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起着重要的补充作用,它是减轻政府社会保障压力,稳定社会生活的有效手段,充当着保险的“经济助推器”和“社会稳定器”,也扩大了社会保障的范围。要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商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必要补充,是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目前,我国商业养老保险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险种设计不理想 ,保值、增值功能不强。现行的养老保险条款交费较高 ,机本上

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前景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人们保险意识的逐步增强以及巨大的老龄人口基数,商业养老保险业务增长迅速,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发挥的作用日益明显。但我国商业养老保险由于发展历史较短,目前无论是业务规模,还是覆盖面,与发达国家相比都有相当大的差距。在2030年至2050年,我国人口将进入老龄化高峰阶段,这一时期伴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积极参与我国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具有良好前景。 目前我国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基本情况 目前,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障体制分为3个层面:第一层面是政府提供的基础型社会保障,包括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区服务等方面最低层次的保障,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和强制性缴费,并将其按照一定的标准向符合条件的保障对象发放,属于社会产品的再分配,体现社会公平。第二层面是个人与保障对象所在企业共同出资的养老金计划,主要采用企业年金的形式,按照自愿和市场化运作模式,为企业年金参加人员提供养老金保障。目前实施企业年金的多为优势行业及大企业,垄断行业较多,覆盖面较小,全国2009年形成的企业年金基金规模仅为263.6亿元,这与社会潜在养老资金的需求相比,是微乎其微的。第三层面主要是商业养老保险及储蓄,资金来源于个人出资购买商业保险公司相应的保障产品和储蓄,是个人能够决定的养老保障机制。 政府提供的社会保障是我国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基础,主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保障退休职工基本生活水平的资金需要,计发标准为当地职工平均工资的30%,加上个人账户的资金,发放的目标替代率不超过58%。这个标准不仅不能保障职工现有生活水平不下降,而且也无法应对养老所需的医疗、护理等额外费用支出。据统计,2001年以来,我国参保人数年平均增速为4.04%,低于退休人数的平均增速6.64%。1988年,国家社会保障支出为596亿元,2006年增长到4362亿元,年均增长28.3%,增幅明显高于同期预算内财政支出增长 速度。据测算,未来30年内,我国仅养老基金一项,每年就将出现缺口1000 亿元。世界银行认为,我国养老保险隐形债务在3万亿元左右。目前,我国参保人员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标准占其收入比例已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再通过提高收缴标准增加养老基金规模的难度较大。因此,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着是否可持续的难题,不能完全适应未来社会养老需求。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之外,

谈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及发展趋势

谈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及发展趋势 摘要:文章简要肯定了近年来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所取得成绩,指出了目前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的诸多问题,从全面推进多层次养老制度体系建设、扩大非缴费型和基本养老覆盖范围、重新界定政府在养老保险体制中的职能和建立城乡有别的养老保障模式等方面对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发展趋势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真正发展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经过近30年的发展和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不断深入,制度设计不断完善,管理服务不断细化,对保障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改革深化和经济社会发展,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就业压力逐年增加和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等深层次问题逐步显现出来;伴随市场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养老保障的任务越来越重,社会化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政府管理的压力越来越大,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障制度面临着诸多问题和严峻挑战。 一、目前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问题分析 (一)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层次缺失 我国养老金制度模式从1993年提出实施多层次养老保险模式。但作为养老保险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年金养老制度推进缓慢,覆盖率小,大部分城镇职工依然仅有基本养老保险。而且,我国政策规定只有加入了基本养老保障之后,才允许按政策规定设立年金。所以,只有少部分经济效益较好的能源、金融和通讯的设立年金,而经济效益差的一般只有基本养老金保障,形成年金缺位。 (二)基本养老金制度覆盖率低 20XX年我国就业人口为76990万人,其中城市就业人数为28310万人,城市就业人口比例为%。数据显示,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理论覆盖率从20XX年的%增长到20XX年的%,覆盖率仍不足50%。显示我国社会养老保障的有效覆盖面较狭窄。 (三)养老保险基金“所有者缺位” 当前,我国个人帐户中的养老基金实质上是缴费人的资本或劳动收入的一部分,所以,从经济学上产权明晰这一原则出发,理应成立一个代表缴费人利益的

中国商业养老保险市场报告

中国商业养老保险市场报告 一、中国商业养老保险政策监管 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定调明年五大监管重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结束之后,近日,中国保监会亦召开党委扩大会议,研究部署明年监管工作的重点。 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指出,我国保险业起步晚、基础差,保险业仍然处在初级阶段,发展的道路还很漫长;要继续推进保险业的战略性调整和转型,继续调整业务结构,进一步促进集约化管理,实现从价格、规模竞争转向产品、服务和管理质量的理性竞争。 提及下一阶段的保险工作,保监会主要有五个重点监管内容。 吴定富强调,进一步防范保险风险,规范保险市场秩序,保护被保险人利益,维护市场安全稳定运行,推动行业又好又快发展;强化市场行为监管,加大市场规范力度,按照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通过治理整顿,使市场秩序有一个根本好转;进一步加强偿付能力监管,强化保险公司的资

本约束。要加强资金运用监管,促进保险资产管理安全稳健运行;加强法人监管,强化法人机构的管控责任;加强内控监管,堵塞公司经营管理漏洞。要创新工作机制,切实保护保险消费者利益。 事实上,近年来,保险监管力度不断加大,不久前更是连续出台诸多监管新规。吴定富在今年上半年的监管工作会议上曾指出,保险业目前存在五大突出问题。 譬如,部分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不达标风险不容忽视。截止2010年上半年,仍有9家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不达标。其次是,市场秩序仍未实现根本好转。部分公司通过虚挂业务、虚列费用、虚假赔案等形式弄虚作假,数据不真实问题仍比较突出。 再者是结构性矛盾仍比较突出。银保主导的渠道格局没有改变,银保业务占人身险业务比重超过50%。一险独大的产品格局没有改变,分红产品在人身险业务中占比、车险在财产险业务中占比均超过70%。四是资产负债匹配难度加大。今年新增保费和到期再投资资金增加较快,预计超过2万亿元,而且趸交保费占比较高,保险资产面临较大配置压力。五是部分保险公司内部管理有待加强。 吴定富:全面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12月13日,中国保监会召开党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措施。中国保监

商业养老保险现状和发展

商业养老保险现状和发展 摘要 目前随着我国逐渐迈入老年社会,我国居民对于商业养老保险的预期需求呈现出逐年递增的姿态,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商业养老保险迅速发展,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了诸多的问题,使得我国的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和社会发展。要保证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就必须在经营过程中不断的改正自身缺点,降低外部环境的影响,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商业养老保险的经营模式才是保证商业养老保险市场快速发展的前提。 本文首先在理清了商业养老保险含义的基础之上,对我国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同时也指出了其在发展的过程当中所面临着的诸多问题,最后在此基础之上从我国政府和商业养老保险公司这两个层面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完善策略。 关键词:商业养老保险;现状;发展

目录 一、相关理论概述 (1) (一)商业养老保险的内涵 (1) (二)商业养老保险的重要性 (1) 1. 促进多层次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构建 (1) 2. 有利于扩大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 (1) 3. 有助于优化我国金融市场结构 (1) 二、我国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 (一)我国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的现状 (2) (二)我国商业养老保险发展存在的问题 (3) 1. 商业养老保险市场有效供给不足 (3) 2. 居民对商业养老保险认知不够 (3) 3. 缺乏有效的政策和法律支持 (4) 4. 经营专业化水平较低 (4) 三、促进我国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的对策 (4) (一)政府要加强对于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的支持力度 (5) 1. 对商业养老保险推行税率优惠和政策性保护 (5) 2. 加强监管,完善法律体系 (5) 3. 加强正面宣传力度,提高国民商业养老保险意识 (5) (二)商业养老保险公司实行专业化经营 (5) 1. 发展专业性商业养老保险公司 (5) 2. 产品设计专业化 (6) 3. 商业养老保险公司运营专业化 (6) 参考文献 (8) 致谢 (9)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商业养老保险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商业养老保险 一、--三定 1、“定额”,即确定自己需要购买多少商业养老保险。按照国际惯例,商业养老保险 提供的养老金额度应占到全部养老保障需求的25%-40%。在有了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考虑到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和物价等因素,投保人购买20万元左右的商业养老保险比较 合适。 2、“定型”,即选择适合自己的养老保险产品。传统型和两全型保险回报额度明确, 且投入较少,比较适合工薪阶层的养老需求;而投连型和万能型保险由于投入较高、风险较大,比较适合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高收入人群。 3、“定式”,即确定养老金的领取年龄、领取方式以及领取年限。领取年龄在投保时 可与保险公司约定,一般限定50岁、55岁、60岁、65岁等几个年龄段;领取方式则分一次性领、年领和月领等三种;总体而言,保险公司一般都会保证投保人领满10年或20年。 二、--注意方面 1、要有做好迎接养老的心理和资金上的准备。随着老龄化社会的越来越近,人们的平 均寿命也越来越长,但是医疗费用也越来越高。因此,消费者如果有经济余力不妨拿出一部 分的资金来购买商业养老保险,为自己的退休生活做足了保障,也是资金有效利用的方式之一。 2、有了这样的思想意识和经济能力之后,要确定自己需要购买多少商业养老保险。这 时候,一定要全面地考虑到自己的养老保障需求,可自己列个清单,然后清楚自己的工作年 限以及在生命周期内财产的几大分配途径,再结合自己目前的经济状况选择投保的额度。 但一般根据国际上通行的准侧,商业养老保险提供的养老金额度应该占到全部养老保障需 求的25%-40%。 3、选购适合自己的养老保险品种。目前市场上有养老功能的保险产品主要有传统型、两全型、投连型和万能型等几种。有保险专家指出,在当前金融危机之下,投连型和万能型 的风险比较高,建议一般的工薪阶层选择传统型和两全型保险。 4、选择缴费期限。一般的商业养老保险都有多种缴费方式供消费者选择,有一次趸交、3年、5年、10年、20年期等不等。保险专家指出,考虑到当前经济形势,建议消费者适当 缩短缴费期限,这样,需要缴交的保费总额就会减少很多了。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趋势分析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趋势分析 养老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对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保障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建立健全,形成了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为主体、商业养老保险制度为补充的养老保险制度体系。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还存在退休待遇多轨制等种种现实问题亟待解决,急需进一步进行制度改革,以全面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商业养老保险已经高度市场化,不是本文的研究对象。我们通常所说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主要是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本文拟就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趋势进行一些探讨。 一、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任何制度改革都必须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也不例外。综合有关研究成果和媒体报道,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社会公平程度不够。温家宝总理说过:“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是每一个公民应该享有的基本退休权利,这个问题上的公平与否直接对社会公平程度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在机关事业与企业在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上的双轨制的开始阶段,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与企

业退休人员在退休金上差距不大。由于企业有着更为灵活的分配方式和收入提高空间,很多有知识、有能力的人都从机关事业单位离职到企业去工作,为的是充分发挥个人才智,在充分实现个人的价值的同时也为社会创造财富。然而,时过境迁,近年来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收入稳步提高,机关和事业单位的退休金由国家财政按照在岗时工资的一定比例(一般为80%—100%)统一发放,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退休金也随之水涨船高。而企业工作人员退休金的计发方式是按照一定比例缴费和计发的社会统筹方式,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仅为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养老金待遇的1/2至1/3,这就引发了人们对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双轨制的强烈质疑。机关事业与企业的退休金差距日益扩大,已经成为社会不公平的重要根源,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同时,这种退休待遇双轨制不利于人才在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的双向流动,严重影响了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利于中国社会财富创造能力的提高,也间接造成了机关事业单位人满为患、人浮于事的局面。 (二)基本养老保险支付的可持续性存在问题。我国基本养老保险资金按时支付面临着五大问题:1是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加重社保负担。我国早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加上退休人员的低龄化,退休的人员越来越多,需要支出的退休金总额也水涨船高。2是计划生育政策造成缴费人数减少。我国长期坚持计划生育政策,新出生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持续减少,

商业养老保险的优缺点分析

商业养老保险的优缺点分析 商业养老保险是通过年轻时选择投保、未来定期领取现金的方式实现养老规划的,现在已经成为时下很多人规划老年生活的重要选择之一所谓的商业养老保险即养老年金保险,通常有四种:传统型养老保险、分红型养老保险、投资连结型养老保险、万能型养老保险 1、传统型养老保险 传统的养老保险是投保人与保险公司通过签订合同,双方约定确定的领取养老金的时间,约定相应的额度领取,通常来说,其预定利率是确定的,一般在%-%历史上,这个预定利率是变化的,一般都会与当时的银行利率保持相当水平银行利率高时,这个预定利率也高比如说,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的高利率时代,商业养老保险的预定利率曾高达10%,但目前不会超过% 优点:回报固定,风险低由于这类产品的回报是按照合同约定的预定利率来计算,而不受外界银行利率变动的影响因此,即使是在出现零利率或者负利率的情况下,也不会影响养老金的回报利率 缺点:很难抵御通胀的影响因为购买的产品是固定利率的,如果通胀率比较高,从长期来看,就存在贬值的风险十

年前的一万元与今天的一万元,价值确实差很远而且,这部分投入到养老保险的资金,同时也失去了在股票、基金等渠道里获利的投资机会 适合人群:比较保守,年龄偏大的投资人 2、分红型养老保险 万能型寿险在扣除部分初始费用和保障成本后,保费进入个人投资账户,有保底收益,目前一般在%-%,有的与银行一年期定期税后利率挂钩除了必须满足约定的最低收益外,还有不确定的“额外收益” 优点:万能险的特点是下有保底利率,上不封顶,每月公布结算利率,目前大部分为5%-6%,按月结算,复利增长,可有效抵御银行利率波动和通货膨胀的影响账户比较透明,存取相对比较灵活,追加投资方便,寿险保障可以根据不同年龄阶段提高或降低万能型寿险可以灵活应对收入和理财目标的变化 缺点:万能险一般承诺有%-%左右的保底收益,但是,储蓄利息的计算基数是进入银行账户的所有本金,而万能险的收益计算基数是保单的账户价值,即个人所缴保费中,扣除初始费、账户管理费等费用以外的资金若以30岁男性客户每年分别将固定资金投向某公司万能险和银行储蓄相比较,到第5年,这位客户无论是每年投5000元、1万元还是5万元,收益率都不如银行储蓄高

浅谈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及发展趋势

浅谈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及发展趋势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真正发展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经过近30年的发展和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不断深入,制度设计不断完善,管理服务不断细化,对保障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改革深化和经济社会发展,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就业压力逐年增加和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等深层次问题逐步显现出来;伴随市场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养老保障的任务越来越重,社会化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政府管理的压力越来越大,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障制度面临着诸多问题和严峻挑战. 一、目前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问题分析 (一)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层次缺失 我国养老金制度模式从1993年提出实施多层次养老保险模式.但作为养老保险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企业年金养老制度推进缓慢,覆盖率小,大部分城镇职工依然仅有基本养老保险.而且,我国政策规定企业只有加入了基本养老保障之后,才允许按政策规定设立企业年金.所以,只有少部分经济效益较好的能源、金融和通讯的企业设立企业年金,而经济效益差的企业一般只有基本养老金保障,形成企业年金缺位. (二)基本养老金制度覆盖率低 2006年我国就业人口为76990万人,其中城市就业人数为28310万人,城市就业人口比例为36.77%.数据显示,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理论覆盖率从2001年的38.8%增长到2006年的42.8%,覆盖率仍不足50%.显示我国社会养老保障的有效覆盖面较狭窄.

(三)养老保险基金“所有者缺位” 当前,我国个人帐户中的养老基金实质上是缴费人的资本或劳动收入的一部分,所以,从经济学上产权明晰这一原则出发,理应成立一个代表缴费人利益的组织来对这部分基金进行管理.而我国目前的情况却是由政府代管,政府成为养老基金的托管人.所以,我国目前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际上就处于“所有者缺位”继而“所有权悬空” 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发生融资困难和基金被挪用的情况,也就不足为奇了. (四)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亟待健全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城乡之间在经济发展水平、收入水平、经济结构等诸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在使我国城市和农村之间形成了不同养老保障制度.与城镇相比,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低,保障项目少,社会救助仍是农村社会保障的主体内容,作为现代社会保障核心的社会保险制度在我国农村才刚刚开始发展,保障制度亟待健全.随着城 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人口政策的影响,以及农村人口结构逐步老化,农村家庭保障日益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农村人口 对政府组织的社会保障的需要越来越迫切. 二、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发展趋势探讨 (一)全面推进多层次养老制度体系建设 建立多层次养老制度制度体系,是我国的文化传统和现代社会保险机制的要求,应全面覆盖无力缴费的贫困人口的社会救济、社会基本养老、企业年金、商业寿险、家庭保障等多层次养老保障制度模式. 第一层次:加大基本养老保险的执行力度.由政府、企业和个人三方供款的模式,即企业和个人为主,政府提供补贴,实行现收现付筹资方式.通过提高企业和个人的参保意识、加大执法力度等措施,不断 提高参保率.由国家行政部门管理,执行保障和再分配功能.推行激励机制,对于多缴费者可以多领取相应的养老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