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机制增活力借力发展谱新篇

创新机制增活力借力发展谱新篇
创新机制增活力借力发展谱新篇

创新机制增活力借力发展谱新篇

赣榆中等专业学校建工专业校企合作创新案例

赣榆中等专业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拥有专业教师13人,兼职教师6人,双师型教师比例84%;拥有满足教学要求的校内实训基地1个,实训室14个,校外实训基地7个;是省级品牌专业、省建筑施工特种作业培训基地。优良的育人环境造就了高素质的人才,近几年来,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学生先后在国家级、省级技能大赛中获得金牌,其中以工程算量项目最为突出。学校在技能大赛工程算量项目上所取得的成就与校企合作企业——江苏阳光豫信建设投资咨询有限公司的支持是分不开的。江苏阳光豫信建设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是主要从事工程造价咨询、审计业务一级造价企业。校企合作之初,该企业成为学校技能大赛工程算量项目校外实训基地,主要为大赛选手提供工程造价审计案例、行业最新规范规则和计算技巧,让学生在真实职业环境中训练,增强了学生临场实战能力,为选手在大赛中摘金夺银提供了有力保障。由技能大赛为发端的良好合作为校企进一步深度融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实现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提升专业建设水平;为留住技能大赛金牌选手,更好地发挥金牌选手的技能优势,解决金牌选手就业的后顾之忧,学校于2011年9月引进了江苏阳光豫信建设投资咨询有限

公司,依托学校言晓霞名师工作室,成立了“江苏阳光豫信建设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赣榆中专工作室”。工作室成员由公司技术人员、学校建筑专业骨干教师和技能大赛金牌选手组成。“工作室”对内为专业教学服务,搭建大赛训练平台,对外面向社会开展生产性经营,是校企产学研的平台,是学校对外服务的窗口。

一、工作过程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秉承“依托专业办企业,办好企业兴专业”校企合作理念,本着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原则,建立了校企双方在资源、设备、管理、人才、资金等方面互惠互利的长效机制。“江苏阳光豫信建设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赣榆中专工作室”以企业身份,对外承接建筑工程投资造价咨询业务,对内参与教育教学,指导学生技能训练。

1.订单培养、合作育人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通过实施“订单”培养,校企合作、共同育人,推动“半工半读,校企耦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体系建设。2011年9月学校和江苏阳光豫信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合作培养20名工程造价员。订单班是按照江苏阳光豫信定规模、定目标、定标准、定质量、定就业的“五定”要求实施订单培养。具体“五定”内容是:一是围绕企业用人规模确定招生名额;二是依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确定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三是根据职业资格标准制定课程标准;四是根据企业工作情境确定教学情境和质量评价体系,确保“订单班”

学生的培养质量;五是招生时与学生、家长签定用工协议,实现了招生与招工同步,实习与就业一体;目前2011级“订单班”学生基本完成在校两年的专业理论和技能学习,通过校企双方的共同考核,全部进入到订单企业参加顶岗实习。

2.共建实训基地,实现资源共享

2012年10月,学校与江苏阳光豫信建设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改建工程算量软件实训室,进行技术升级,设备更新,增强了实训基地专业化、企业化功能,为企业和专业服务。工程算量实训基地对内为专业教学服务,为“半工半读,校企耦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有效载体,为实现工程算量教学过程工作化提供条件保障,实现教学情境与工作情境的“无缝对接”。对外是江苏阳光豫信赣榆中专工作室面向社会提供有偿工程造价编制与审核、投资估算与分析的服务生产基地,是校企产学研的平台,是学校对外服务的窗口。

3.双主体培养,人才资源共享

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依托江苏阳光豫信赣榆中专工作室,实现校企双方人才资源共享,工作室成员担任双重角色,他们既是学校教师,又是企业工作人员。专任专业课教师课余时间在江苏阳光豫信赣榆中专工作室工作,参与企业技术服务,对外承接工程造价咨询业务。工作室中的企业优秀工程技术人员定期参与专业教学和技能训练的

指导,把企业一线的新知识、新规范、新工艺带入课堂,让学生在教

室里获得企业一线知识,同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以“师带徒”的方式与学生签订培养协议,指导学生技能训练,达到高技能型人才的标准。

4.搭建大赛训练平台,形成“四合一”赛训形态

技能大赛是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工程造价方面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平台。江苏阳光豫信赣榆中专工作室成立后,校企双方在技能大赛选手培养上的合作更加密切,从大赛选手的考核选拔、大赛的训练方案制定,到大赛训练的具体指导,企业全程参与,企业师傅担任技能大赛指导老师,学生在工作室进行训练,形成了学校与企业合一、教室与车间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的赛训形态。选手通过工作室“真枪实战”的技能训练,技能水平实战能力得到大幅提升,近三年来,共获得1个国家级一等奖,2个省级一等奖,6个省级二等奖的良好成绩。校企双方在技能大赛人才培养上付出心血,共同打造了一批高素质技能型造价人才。留住金牌选手,为企业和学校服务,是校企双方共同心愿。学校在上级主管部门支持下,依托江苏阳光豫信赣榆中专工作室企业用人机制,提供优厚待遇,聘请金牌选手为工作室成员。学校荣获全国职业院校建筑技能大赛工程算量项目一等奖金牌选手杨广大进入企业以来,每年承担3到4个亿元工程造价项目咨询审计,过硬的技能,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赢得业主高度评价。与此同时,杨广大等工作室成员对技能大赛选手开展训练指导,董红霞、张超两位选手在2011年和2013年江苏省技能大赛中分别摘取金牌。两位金牌选手毕业后相继又进入江苏阳光豫信赣榆中专工作

室。他们通晓岗位操作流程,技能过硬,迅速适应岗位要求,很快成长为赣榆中专工作室业务骨干,不仅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为学校技能大赛训练积累了经验、形成了范例。

二、条件保障

1. 组织保障。成立“江苏阳光豫信建设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赣榆中专工作室”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工作室开展工作,小组成员如下:组长:陶明璞(副校长)李广宇(公司总经理)

副组长:车宜声(建工部主任)丁丽芬(建工部支部书记)成员:言晓霞(专业名师、工作室负责人)

蒋秀珍(公司技术负责人)

张玲(专业带头人、专业教研组组长)

张明飞(公司技术人员)

伏开剑(专业带头人)

杨广大(国赛金牌选手)

2.制度保障。为了保证工作室有序开展工作,校企共同制定了江苏阳光豫信赣榆中专工作室业务管理制度,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制度,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制度,实训基地建设制度、学生顶岗实习制度等,建立了有效促进专业发展和企业发展的合作机制,充分调动了校企产学互动的积极性。

3.设施保障。学校引企入校,建立江苏阳光豫信赣榆中专工作室,为了给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在新建的实训大楼二楼设立了面

积200m2办公室,共同添置现代化的办公设施,共同投资改建专业软件实训室,为工作室开展工作提供物质保障。

三、主要成效与主要成果

1.优化了师资队伍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校企人才资源共享机制,优化了师资队伍结构,促进了“双师型”队伍建设。过去,学校招聘专业教师名额和途径有限,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师资队伍存在专业骨干教师年龄偏大,年轻教师一线生产经验不足的问题。学校先后将江苏阳光豫信赣榆中专工作室3名企业工程技术人员、3名技能大赛金牌选手充实到专业师资队伍,优化了师资队伍结构,提高了师资队伍活力,弥补了专业教师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同时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5名骨干教师进入工作室工作,承担对外造价审计业务,参与企业运营过程,在较短时间内提高了实践经验和教学业务水平。4位教师在省、市技能大赛及“两课”评比中获奖,4篇论文在合法刊物发表,5位教师参与企业“QC”小组技术攻关,其中《模板高支撑架体系搭设质量控制措施》被评为2011年度江苏省工程建设优秀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成果二等奖。

2.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

借力企业,联合办学,合作育人,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在人才培养质量得到迅速提升。“订单班”的开设,实现了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的接轨,校企合作、共同育人,切实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针

对性和实效性。通过比较发现,2011级“订单班”学生专业理论成绩和技能成绩明显好于普通班级,技能职业资格考核通过率达100%,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后,很快胜任企业岗位能力要求,受到企业好评。校企合作,共同训练,为提升选手技能大赛成绩,造就高素质工程造价人才提供了决定性的保障。几年来,通过与江苏阳光豫信建设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合作,学校工程造价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大幅提升,毕业生已逐步成为连云港地区工程造价咨询领域的业务骨干。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教学质量的日益提升,增强了专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打响了专业品牌。毕业生供不应求,招生成为热门专业,在职业教育生源日益减少的形势下,该专业招生规模年平均达300人以上。三年来,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学生参加技能大赛,共获得1个国家级一等奖,1个国家三等奖,2个省级技能大赛一等奖,6个省级二等奖,12个省级三等奖的优异成绩。

3.深化了教学改革

学校通过与江苏阳光豫信建设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深度合作,拓展专业设置,在已设立的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基础上,根据江苏阳光豫信及区域建筑行业岗位需求,增设了工程造价和建筑装饰专业,形成了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为主的建筑工程专业群。既巩固了学校的传统优势专业,又新增了行业企业迫切需要的专业,扩大了招生规模,促进了专业发展;实施“半工半读,校企耦合”人才培养模式,走进学校新建的实训大楼,江苏阳光豫信赣榆中专工作室成为大楼的亮点,工作室里,工程图纸堆积如山,电脑高速运行,这里既是企业员工工作场

所,又是学生半工半读的实践课堂,企业优质资源为“半工半读,校企耦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提供了切实保障;改革教学模式,实施项目教学,根据江苏阳光豫信赣榆中专工作室承揽的工程项目,以言晓霞为首的工作室成员,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将实际工作项目进行提炼、简化为学生学习项目,编写了《工程算量实训手册》校本教材,该教材融入不同类型的建筑工程案例,很好的指导了专业实践教学,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保证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4.增强了学校经济效益

校企双方依托“江苏阳光豫信赣榆中专工作室”,整合统筹校企资源,构筑面向社会、面向建筑行业的工程造价咨询服务平台,建立融产、学、研、创(业)为一体的经济服务实体。通过校企深度融合,江苏阳光豫信工程建设投资咨询公司为建筑行业服务能力大幅提高,成功开拓赣榆建筑市场。两年来,江苏阳光豫信赣榆中专工作室实现营业收入近600万元,增强了学校经济效益,弥补了学校处于高速发展期中的办学经费不足,为专业建设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

5.专业建设得到长足发展

两年来,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与江苏阳光豫信建设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合作,推动国示范重点支持建设专业的发展,取得了一批成果。完善了具有专业特色工学交替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校企全程参与、施工实践导向、工学交替一体、培养核心能力”的专业育人特色;构建了基于房屋建造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完成7门核心

课程建设,编写7本特色教材和3本校本实训指导手册,其中由省协作组牵头,本专业教师主编、参编的5本特色教材已经申报了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打造名师团队,建设一支“专兼结合、名师引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比例达到90%。改建了3个校内实训室,新建了3个校内实训室,增强实训室功能,更好为企业生产和专业教学服务。2012年7月,该专业成功创建为江苏省品牌专业。8月,该专业实训基地被确定为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

二○一三年七月二十八日

某公司技术中心组织结构方案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方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济南新峨嵋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技术中心)建设,加快公司技术中心发展,推动科学技术的产业转化,充分发挥技术中心在公司产品、技术创新中的主导作用,根据《济南市企业技术创新条例》,并参照《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和《山东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结合公司自身特点,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技术中心是公司设立的具有较高层次和水平的研究开发机构和技术管理部门,是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是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的主要技术依托。 第三条技术中心的首要任务是为公司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工作目标是增强公司的市场竞争能力、经济效益和发展后劲,强调市场意识、整体意识、效益意识和创新意识。 第四条公司是技术中心建设的主体,技术中心经费由公司提供。技术中心在服务本企业的同时,可通过承担国家、地方和其它企业的研究项目,开展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转让、技术服务等技术活动,拓宽资金渠道,增加科技投入,提高研究开发水平。 第二章职责 第五条技术开发职能。充分利用国内外先进技术成果进行综合集成和应用开发,不断研究开发有市场前景、有竞争力的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积极搞好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和核心技术。 第六条信息资源整合职能。不断提高技术和市场信息的获取、分析和判断的能力,从技术机会和市场机会相结合的角度对公司技术创新决策提供咨询,参与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承担公司技术创新战略规划、年度开发计划等的制定和实施。

第七条实施产学研合作的职能。积极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协同关系,有效地组织和运用社会资源为公司技术创新服务。加强与国内外同行业的交流与合作,联合开展战略性研究开发,推动产业技术的升级换代。 第八条培育技术创新队伍的职能。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完善必需的先进的研究开发条件,增强公司对科技人员的凝聚力,吸引国内外的科技人才到公司技术中心工作,提高公司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 第九条对公司内部其他层次的技术开发机构进行系统的指导、咨询、评价服务职能。使中长期研究开发工作与近期产品开发和商品化紧密结合,在公司技术开发体系中发挥核心作用。 第三章组织机构 第十条技术中心实行总经理领导下的中心主任负责制,负责审定技术中心机构设置、研究技术发展方向、重大课题、重大成果转化等关键问题。 第十一条技术中心下设技术研发部、质量控制部、实验测试部、科技信息部四个管理部门和各级干事。技术研发部负责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研究与管理;质量控制部负责全厂产品的质量监管和控制工作,及协助销售部解答客户的问题,协助公司生产部处理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实验测试部负责对原料及产品的理化性能进行检测,并管理及开发应用实验测试器材;科技信息部负责对科技信息的采集工作、科技开发项目合同的签订和管理、制定技术中心各项管理制度和办法、技术中心年度规划和中长期规划。 第四章运行 第十二条技术中心的研究开发项目实行项目制管理,每年初由技术中心结合市场分析、技术分析、经济效益分析以及公司自身特点,在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的原则下,确定项目的优先顺序和开发计划,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定期组织有效的评估和进行必要的调整,在项目完成后组织评定、奖励等。

创新与产业演进的作用机制研究

创新与产业演进的作用 机制研究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创新与产业演进的作用机制研究 于树江 1 戴大双2武春友2王云峰1 (1.河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天津300130 2.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大连116023)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创新与产业演进的作用机制,分析了产业演进过程中创 新所起作用。微观机制中,企业的创新行为,使企业间竞争优势的对比发 生变化,促进产业集中度的调整,同时不断构筑、调整所在产业的壁垒。 产业在创新过程中通过对技术的不断导入、积累,产业技术结构也始终处 于变动、调整之中。这样,在创新过程中,产业演进通过产业市场结构、 产业技术结构的演进表现出来。同时,不同的产业市场结构、技术结构又 决定着创新的模式与特点。 关键词创新产业演进市场结构创新模式技术结构 1 引言 本世纪初,熊彼特首次提出了创新的概念,并将创新视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因素,他特别强调组织创新、管理创新、社会创新和技术创新之间的联系。熊被特关于技术创新的研究,可以归结为三种理论,即技术推动说、创新与企业规模的关系、以及创新与市场结构的关系。毫无疑问,熊彼特的工作构成了现代创新研究的基础和起点。[1]现代经济增长已从自然资源时代、资本时代发展到了创新时代,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在产业的成长过程中,创新活动影响着产业的市场结构与技术结构的演进,而创新的模式与特点在不同的产业演进阶段又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分析研究创新与产业演进的作用机制,对制定产业发展战略、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2 创新推动产业市场结构的演进 市场结构 市场结构的变化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企业的发展、行业的演化都伴随着市场结构的演进。根据克拉克森的定义,市场结构是指:“市场或产业结构涉及影响竞争过程性质的那些市场属性,因此,市场结构包括企业的规模及规模的分布、壁垒和进入条件、产品差异以及企业成本结构和政府管制的程度”。[2] 市场结构具有整体性和动态性的特点:整体性是指每个产业从整体上表现出区分于其他产业的竞争属性,我们通常所说的市场集中度、进入壁垒和产品差异等就是指市场结构的整体性而言的。动态性是指产业是不断演化的,企业的竞争优势的演变,推动了市场结构的动态变化。技术创新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企业目前的技术创新活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未来的市场竞争地位,所以可以认为企业技术创新是导致市场结构变化的核心要素。[3] 市场结构一般用市场集中度、进入和退出壁垒以及产品差异化程度度量。产品差异主要是由企业造成的,所以一般主要探讨市场集中度以及进入和退出壁垒。 创新与产业进入壁垒 于树江,1973年生,讲师,大连理工大学博士生。研究方向:技术经济与管理。E-mail:。

大型企业创新机制建立的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810402568.html, 大型企业创新机制建立的思考 作者:张宏伟 来源:《商情》2011年第50期 创新是企业保持和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动力源自于激励,激励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满足人的需求。论述了大型企业创新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建立对策。 大型企业创新机制问题对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是社会经济有机体的细胞,也是一个经济有机体,它的运行和发展,需要一定的机制来推动,企业最重要的机制就是企业创新机制。所谓企业创新机制,就是企业不断追求创新的内在机能和运转方式。企业创新机制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 一、大型企业创新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中国,一些企业尚未建立起真正有效的企业创新机制。具体表面在: 1、企业创新动力机制方面 需求作为人们一切活动的根本动力,也是企业创新的根本动力。需求作为人的本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人类的创新活动中具有其他因素不可替代的重要推动作用,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需求是创新活动最根本的源动力,对创新活动具有强烈的驱动作用。需求的这种驱动作用能激发人的各种潜能,使人们在前进途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想尽办法排除干扰、克服意想不到的困难。对于企业来说,获取超额利润,实现企业生存乃至长久的发展是最根本的需求也是最迫切的需求。对于企业家及企业员工来说,取得丰厚的收入、证明自己的才华、提高自身的社会地位等也是最根本的需求。满足这些需求,除了在企业实施创新外,尚无其他途经可以达到。 创新是企业保持和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动力源自于激励,激励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满足人的需求。由于我国许多大型企业缺乏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导致大多数大型企业没有国际竞争力。 企业缺乏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许多大型企业都制定了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革新的奖励办法或奖励制度,但并没有建立企业创新激励机制。其主要表现:一是没有建立起对企业经营者的激励机制,使企业经营者缺乏不断创新、承担风险,把企业办强、办大的内驱力;二是对企业科技人才不够重视。许多企业不了解创新与企业生存发展的关系,不了解创新中的人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只是分享

浙江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关于企业技术 创新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省委“八八战略”,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提高我省经济综合实力和产业竞争力,推动浙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现就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是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和决定性因素。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省形成了一批产业和区域明显的化纤及面料、皮革及制品、五金制品、品牌服装、化学原料药、高低压电器、电子材料、氟化工、汽摩零部件等特色产业,构成了制造业基地的产业基础,但这些产业大都是传统产业,产业层次和附加值较低,核心竞争力不强,同时,我省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这一特点决定了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不足,急需开展技术创新,用高新技术提升我省产业水平。 (二)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浙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面对当前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技术飞速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增强的局面,我省低、小、散的产业结构面临重大挑战。与此同时,我省人多地少,能源资源对外依存度很高,要素缺口对经济影响日益增大。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容量对经济发展已构成硬约束。这些矛盾和现实严重阻碍了企业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只有依靠企业技术创新,进一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实现企业进一步发展和经济社会的进一步繁荣。 二、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 (三)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为主要目标,坚持企业主体和政府推动相结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相结合,重点突破和一般提升相结合,以完善创新投入、运行和激励机制为重点,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四)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以政府主导,企业为主体,由企业、政府、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科技工作者和技术中介机构等构成,以促进产业升级、产品结

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实施方案

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建设实施方案 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应包含以下主要内容: 一、指导思想与战略意义 简述本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建设的战略意义和指导思想,应重点阐明中心的建设实施如何围绕当地(所在高新区)科技经济发展总体战略开展,特别是对当地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和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的作用和贡献等。 二、现有基础与发展优势 1、人力资源与专业能力 国际技术转移负责人以及专职工作人员的构成情况、(在技术、语言、管理、法律等方面的)专业能力及相关工作经验; 2、合作渠道与支撑条件 已经建立的国际合作渠道(与境外合作伙伴签订的合作协议、合同书或备忘录可作为附件)及主要合作内容和合作模式; 支撑国际技术转移业务的相关数据库和信息服务平台/网络建设和运行情况; 3、总体成效与典型案例 国际技术转移总体成效,包括技术引进和技术输出项目数量,实现的项目成果和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以及示范和带动作用等;

通过1-2个典型案例,重点总结如何协助企业通过引进、吸收、再创新,整合技术、人才、资本等国际资源,取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以及在高新区实现项目的产业化等方面的经验,对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形成核心竞争力以及促进产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等。 三、发展思路与建设目标 1、总体思路与目标定位 阐明本中心的总体发展思路和功能定位,包括拟进一步加强国际技术转移的重点技术领域和目标合作国别(地区),在服务功能深化与拓展,服务能力建设与提升以及国际技术转移成效等方面的发展目标。 2、近期目标与重点工作 围绕中心建设的总体思路和目标定位,提出最近1-3年的定性和定量发展目标以及为实现相关目标拟开展的重点工作。 四、运作模式与保障措施 1、本中心国际技术转移业务的运作模式,包括服务内容、业务流程、盈利模式等; 2、当地政府(所在高新区)为中心发展所提供的政策、资金、条件环境等方面的支持) 3、本中心在制度建设、人员投入、支撑服务等方面为国际技术转移工作提供的保障措施。

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研究

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研究 技术创新是我国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面临的现实选择,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受到一系列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其中,有效的激励机制则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力量源泉,因此完善激励机制是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必由之路。 一、激励不足成为技术创新的主要障碍 哈佛大学的詹姆斯教授在对激励问题进行了专题性研究后提出,如果没有激励,一个人的能力仅能发挥20%~30%,如果加以激励,则可发挥到80%~90%。可见,激励对职工能力的发挥有多大的促进作用。而从我国技术创新的现状来看,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明显不足。 1.企业内部创新激励机制尚未形成。目前企业制度的改革并没有建立起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适应技术创新的经营环境和条件也还没有形成。其主要表现:一是没有建立起对企业经营者的激励机制,使企业经营者缺乏不断创新、承担风险,把企业办强、办大的内驱力;二是对企业科技人才不够重视。许多企业不了解技术进步与企业生存发展的关系,不了解技术进步中人才的价值。在分配上基本没有考虑到劳动的复杂程度和对企业的贡献程度,不能按效率优先的原则拉开差距。尽管多数企业对技术创新有关人员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奖励,但企业内部激励措施不力仍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已成为众多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重大障碍。 2.财税政策不能有效激励企业和个人进行技术创新。目前,我国对企业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都有较大幅度的税收优惠,国家财政在科技方面的拨款也在不断增加,极大地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同时,我国在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安排上还存在一定缺陷:首先,财政政策没有针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整个过程设计相应的激励政策;其次,财政政策对技术创新的产业化、商品化的支持不足;第三,财政政策的一些方面不利于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的形成。对企业通过投入创新增加的利润所得,企业在开发高技术产品中承担的风险,财税政策都没有给予重视和规定,这极大地抑制了企业技术创新。 3.知识产权的激励作用未能充分发挥。知识产权是保护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手段,在缺乏知识产权制度的情况下,企业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使创新者不能得到应有的收益补偿,这将抑制企业的创新行为。而知识

基于动态能力的民营企业创新机制研究

基于动态能力的民营企业创新机制研究 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必须积极开展企业创新机制的创建和研究工作,通过创新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来提升自身的发展动力。运用动态能力理论全面深入剖析了民营企业创新机制的现状,认为主要存在管理体制“家族式”、技术创新资金投入不足、创新风险大等问题。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提出基于企业动态能力构建并完善创新机制的相关建议。 标签: 动态能力;创新机制;民营企业 F2 1引言 随着市场竞争的愈演愈烈,很多企业逐渐意识到高质量、低成本的产品以及高效的生产率已经不能维持原有的竞争优势。而创新对企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不能缺少的因素。对于民营企业而言,缺乏核心技术会使新产品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此时更加需要强调不断的创新,以确保推出新产品的效率远远高于模仿者,以此来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因此,在当前环境背景下,企业创新机制的研究已经日显重要,其首要工作就是分析研究创新机制的构建与完善。 由于新兴技术的飞速发展、市场的不断变化,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也日益复杂多变。动态环境对企业创新有着重大影响,使企业迫切需要一套新理论来指导其构建创新机制,这一理论需体现当前动态环境的本质,这样创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必将有所减少。而动态能力理论可以指导企业创新机制的构建。动态能力理论认为,随着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必须不断的进行创新,企业为了应对外部变化的环境,需要通过学习来提升技术能力,不断培养和提高企业能力。创新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机制,应成为动态能力理论的重点研究对象。动态能力观点强调,由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企业随时有可能被替代,因此企业要时刻关注市场变化状况、根据环境的变化做出适时创新。 2动态能力和动态能力创新机制理论 2.1动态能力构成要素分析 基于Teece等构建的动态能力战略框架,并结合Eisenhardt&Martin、Caloghirou(2004)、罗珉,刘永俊等的研究成果,本文确定动态能力的构成要素为整合能力、重构能力与组织学习能力。整合能力即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的能力。

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

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 创新 2012-01-20 01:34:51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可以说,创新不仅关系中华文化自身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的兴盛和民族的未来。 文化是人类独有的生存方式,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的文化是凝固的文化、僵死的文化。不创新,文化难以延续传承,更难以繁荣发展。中华文化之所以绵延五千年而不衰,就是自身有一种吐故纳新的能力,有一种求变图强的精神。现在,世界文化格局风云变幻,各种文化潮流相互激荡,文化赖以生存发展的经济基础、体制环境、社会条件发生深刻变化,文化创新的社会意义日益凸显出来。只有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才能具有吸引力和凝聚力。我们要对民族文化的历史与现状进行冷静的审视和深入的反思,清醒认识存在的问题、差距和不足,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焕发创造激情,增强创新能力,始终保持勃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第一,立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进行创新。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我们要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对文化建设的新要求,敏锐发现并引领时代变革的风气之先,从波澜壮阔的现实生活中汲取养分,在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中进行文化的创造,使文化更好地适应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要准确把握我国文化发展的方位,牢固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不断深化对文化的地位作用、发展方向、发展动力、发展思路、发展格局、发展目的的认识,统筹城乡、区域、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要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紧紧抓住重塑市场主体、完善市场体系、改善宏观管理、转变政府职能等关键环节,全面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推动形成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文化发展环境。 第二,着眼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进行创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亿万人民群众共同的事业,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创造力。文化创新的主体是人民群众,文化创新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准确把握社会文化生活的新特点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新变化,倾听群众呼声,反映人民愿望,在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创造,把更多更好

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农业良种培育中心与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 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为了着力提升我公司科技创新水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切实增强酉阳优势特色农业产业良种培育和生产技术水平,巩固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依靠科技助推青花椒种植产业化建设,促进酉阳县域经济进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和目标 (一)总体思路 以党的十八大和自治区党委九届十三次全会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强基础、提能力、促发展、惠民生”的总体要求,提高农业自主创新能力核心,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科技支撑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根本目的,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着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着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建设农业良种培育中心和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基地(下简称标准化基地),引导科技要素和现代生产经营要素向农村一线集聚,为我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二)功能定位 农业良种培育中心,围绕特色农作物、林业、畜禽、水产开展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优良新品种的选育繁育技术研究,建立新品种中试与示范基地,为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基地,突出新品种、新组合的应用,配套开展先进适用技术的集成标准化示范,促进农业产业生产技术的升级。(三)总体目标 “十二五”期间,重点围绕粮食、甘蔗、桑蚕、木薯、香蕉、柑橘、葡萄、油茶、罗非鱼、奶水牛等农业产业,建立30家农业良种培育中心和50个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基地,增强科技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能力,为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农业良种培育中心:扶持一批基础好、创新能力强的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型农业企业,建设良种培育中心,加大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力度,攻克一批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培育和推广一批优良新品种。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基地:建设一批科技含量高、技术先进、示范带动性强的种、养以及加工标准化基地,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加快区域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导向相结合。要加强在政府引导推动农业良种培育中心和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基地建设的协调和管理作用,营造良好的政策扶持环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合理配置科技资源,形成合力。 (二)坚持统筹规划与突出重点相结合。既要根据产业的特点和科技需求进行统筹设计,统一规划,分期、分批组织良种培育中心和标准化基地的建设,也要根据不同区域、不同产业发展的特点,因地制宜,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加快建设。

企业产品创新机制研究

企业产品创新机制研究 摘要 企业产品创新是一个被广泛研究的领域,现有研究文献已提出了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的基本框架,但对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建设面临的难度认识不足,提出的措施不力。本文认为企业技术创新的薪酬激励是第一位的,或者是基础性的,健全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的根本途径是实行管理人员的竞争上岗制度,如此,企业内部才能形成支持性的创新文化。企业技术创新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因此受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研究文献颇丰。但到目前为止,对如何着手进行技术创新,学术界未能形成一致看法。 关键词企业创新/创新机制/ 技术创新

THE MECHANISM OF INNOVATION OF ENTERPRISE PRODUCTS ABSTRACT Enterprise product innovation is a widely studied area,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has put forward the basic frame of enterprise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centive mechanism, but it face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enterprise technology innovation mechanism difficulty understanding insufficiency, proposed measures ineffective. This paper thinks that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the enterprise salary incentive is the first, or is the basis of the fundamental way, perfect incentive mechanism for technical innovation is to carry out the management of competition system, so, enterprise can form the support of innovation culture. Enterprise technology innovation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enterprises so highly valued in academic circles, the research literature has. But so far, technology innovation on how to proceed, academia has not formed consensus. KEYWORDS Enterprise innovation,creativity mechanism,of technology innovation

创新机制

创新机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是社会经济有机体的细胞,也是一个经济有机体,它的运行和发展,需要一定的机制来推动,这种机制就是企业经营机制。企业创新活动是企业的根本活动,是一个有机过程,这个过程的有效运行同样需要依靠一定的机制来支持和推动,这种机制就是企业创新机制。在市场经济中,企业最重要的机制就是企业创新机制。所谓企业创新机制,就是企业不断追求创新的内在机能和运转方式。企业创新活动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循环过程,它从创新设想的产生与形成到研究与开发,从创新内容的形成到创新结果的扩散,再到市场效益的形成,然后又由于市场需求发展再进入新一轮创新,在这个过程中,既有顺序,也有交叉和交互作用,只有在正确有效的企业创新机制的支持和推动下,企业创新活动才能真正得以不断循环,持续发展。在中国,绝大部分企业创新能力还很弱,这关键是由于这些企业尚未建立起真正有效的企业创新机制。 体系构建编辑 企业创新机制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企业创新的动力机制、运行机制和发展机制三大机制共同构成了企业创新机制体系,这是企业创新有效运作的基本要素。 动力机制 1、企业创新动力机制企业创新动力机制是企业创新的动力来源和作用方式,是能够推动企业创新实现优质、高效运行并为达到预定目标提供激励的一种机制。企业创新动力机制的作用,就是激发企业和职工创新的积极性,推动企业创新的有效运行。一般来说,企业创新由市场拉动、科技推动和政策激励三种动力推进。 1)市场拉动是指由于市场需求和市场竞争的影响而导致创新。其中市场需求引致的创新包括,生产要素稀缺导致该要素相对价格的提高而诱致能节约该要素或寻找替代要素的创新,以及企业家独具慧眼发现新的市场机会而诱发的开发新产品、占领新市场的创新;市场竞争引致的创新,是指由于市场竞争给企业造成实际威胁(由于竞争者成功地引入创新,使企业在产品和服务竞争上处于劣势)和潜在威胁(如竞争者R&D投入的规模和重点,创新投入强度和结构,科技人员的数量、素质以及普通员工的素质等),而迫使企业从事创新,战胜竞争对手,获得持续生存和发展。 2)科技推动是指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先进科学技术直接服务于经济领域,从而促使企业不断采用先进科技进行适用性创新。仅有市场需求,没有科学技术的保障,企业创新是无法实现的。科技发展是推动企业创新的另一个决定性力量。 3)政策激励是指企业通过制定各种激发员工创新积极性、鼓励员工创新的政策和措施来推进企业不断创新发展。光有市场拉动和科技推动,而没有企业内部正确有效的激励政策,市场再好,科技再先进,也无法促使企业员工主动进行创新。 因而,对于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来说,以上三种创新动力最终可归结为追求企业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维持企业的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而要使企业创新具有强大的动力源泉,首先要进行企业制度创新,这是建立创新机制的前提条件。只有在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前提下,由于“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企业才有可能以市场为导向,在当今世界企业资本股份化、产业规模化、技术创新化、融资多元化、管理科学化、经济国际化的浪潮中,自主地组织研究开发和各种创新,进行“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其次要求企业领导者具备企业家精神和战略管理眼光。企业家是创新活动的主要倡导者、决策者和组织者,必须具备如下个人品质:创造性、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洞察力和判断力、决策能力、毅力和敢于冒风险。而企业家精神就是指企业家所具备的能敏锐地发现和接受新事物,敢于并善于先人一步、超人一等的创新和创业精神。只有企业领导者具备了企业家精神,才能制定正确的创新战略。而要制定正确创新战略,还要求企业领导者具备战略管理眼光,懂得先

积极创新工作机制

积极创新工作机制 努力建设法治民政 近年来,云龙区民政局紧紧围绕建设法治民政、创建和谐社会的工作目标,积极创新工作机制,依法行政工作成效显著。 一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审批运行机制。云龙区行政服务中心通过规范行政审批主体,清理行政审批项目,严格审批期限,推行标准化规范服务,建立全程代理服务网络等形式,促进行政审批服务工作的规范、简便、高效运行。 二是健全行政决策机制,提高行政决策水平。通过制定完善责任明晰、权力明确、程序细化、监督到位的行政决策制度,把民政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建立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建立重大决策事项的调研、听证、专家论证、集体决策和公示制度;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组建顾问团,与政府法制机构形成优势互补,合力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建立责任追究制度,要求审慎决策,避免决策失误。 三是改革行政执法体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继续对行政执法主体进行清理,建立了定期清理、确认、公告制度,同时再次梳理行政执法依据,从源头上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积极探索联合执法、相对集中处罚,努力改变了多头执法现状;将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作为重点工作,各执法部门成立了行政执法工作领导机构,普遍建立了执法程序、执法公示、罚缴分离、错案追究等制度,有效规范了行政执法行为。 四是健全行政监督制度,督促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经常开展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工作,认真办理行政执法投诉事项;严格执行规范性文件前置审查和备案审查制度,并专门出台相关办法予以规范;建立重大行政处罚案件、行政许可、重大经济合同备案审查制度;主动接受人大、政协、法院和社会等各种监督;通过行政复议加强行政监督。

建立适应新形势的制度体系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教学提纲

建立适应新形势的制度体系提高企业核心 竞争力 制度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是指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按统一程序办事的规程。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制度具有确定性、普遍性和禁止性的特点,与人的动机、行为有着内在的联系。当制度不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时,就会成为社会发展的桎梏,就需要进行创新,变革其中不符合时代特征的成分,提高其适应性。 制度创新是创新体系的基础,决定着组织的创新效率 制度创新是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通过研究一些企业创新体系的组织情况,笔者认为,尽管目前许多企业都在按照自身情况把所要创新的内容划分成了多种形式,但从根本上来说,创新可以分为精神层面的制度创新和物质层面的技术创新两种。用系统的观点来看,制度创新源于意识和观念创新,它包含管理创新,决定技术创新。对于社会化大生产来说,技术创新更多体现在单个人、单个组织的微观层面,而制度创新更多体现在全方位、全过程的宏观层面,不可避免地制约和决定着技术创新。试想,在一个机制僵化的企业,如何会有大量的技术创新、技术发明? XX年,华为集团申请专利5043项,其中发明专利4695

项,高居全国企业榜首。近年来华为之所以能够迅速成长为中国最具创新实力和海外拓展能力的企业,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把创新作为企业追求的战略目标,而不仅仅是手段,进而使企业建立了支撑技术创新的制度体系。因此,现代企业在强调和推动创新体系发挥作用的时候,就必须把制度创新也作为一种战略目标去设计,围绕制度创新进行一系列的制度安排。 转型期卷烟生产企业迫切需要推动制度创新 对于处在转型期的卷烟生产企业来说,积极应对形势变化、科学推动制度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推动转型期卷烟生产企业进行制度创新。近几年,烟草行业深入推进市场化取向的改革,工商分开、联合重组、“订单供货”等方针政策的出台,促进了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当前,烟草行业改革和发展已经进入了新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行业改革从重点突破、理顺关系向完善体制机制、实现制度创新转变;结构调整从重组整合、规模扩张向做大做强企业、培育骨干品牌转变;行业管理从行政管理为主向行政管理与资产经营管理并重转变。 对于处在由生产经营职能向生产管理职能转变的卷烟生产企业来说,企业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内部制度就要相应地进行调整。不可否认的是,当前卷烟生产企业仍沿袭了过去的一些不合时宜的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导向性、系统性、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机制研究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机制研究 □齐振彪 林 景 【摘 要】本文论述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五大机制及其相互关系,它们分别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决策机制、组织运行机 制、激励机制、协调合作机制和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关键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创新机制 【作者简介】齐振彪(1957~),男,广东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继续教育部主任,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工商管理 林景(1986~),女,华中师范大学汉中分校学生 企业技术创新机制,是指企业的技术成果商业化过程中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或交互作用的运行规律。建立技术创新机制,目的在于使技术创新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所包含的创新组织的内部结构及其工作方式,以及创新组织与外部环境 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 根据许庆瑞等专家的研究,技术创新机制具有层次性,第一层次包括三部分,即运行机制、动力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它们构成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机制的三大基本要素。第二层次,包括决策机制、竞争机制、调节机制、扩散机制、发展机制和信息互动机制等。根据上述观点,我们可以把中小企业创新机制的总体模式描述为:是在企业创新战略导引下,运行机制、激励机制和动力机制三个子系统交互作用的一个有机系统。如图1所示: 图1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机制的总体模式图示 上图总体模式表示,中小企业经营目标是制定创新机制的出发点,中小企业根据经营目标制定企业技术创新战略而作出技术创新决策。一方面,通过激励机制,包括市场激励和政府激励,对技术创新战略产生影响;另一方面,通过约束机制,包括逆向控制与约束,保证技术创新战略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而运行机制则保证技术创新战略得以顺利实施。激励机制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来源,也是运行机制的前提,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是运行机制的条件和保障,只有三者的相互促进、统一协调,才能保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机制有效发挥作用。根据创新机制的内涵,结合其内容进一步展开研究,我们认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机制框架包括战略决策机制、组织运行机制、激励机制、协调合作机制和保障机制等,五个相 互关联的机制构成。 一、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决策机制 机制是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运行载体,是制度安排的重要体现。技术创新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根据技术创新战略对技术创新进行科学决策与实施的过程。技术的不确定性、市场的不可预测性、信息的不对称性、研发能力与资源的制约性等,使技术创新决策具有风险性。如何进行科学的决策,减少和避免决策风险,就必须要有一个有效的决策机制。 政府的政策为中小企业制定创新战略提供了产业政策的指导和规划作用。可以说,中小企业要搞好技术创新工作,首先要对技术创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有清醒的认识,即在战略思想上,紧密围绕国家提倡和鼓励的产业发展方向发展,实现从生产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从资本为第一资源向知识为第一资源转变,从追求技术产品数量和质量向追求产品的技术含量转变,从市场价格竞争向技术创新竞争转变,从“人本主义”向“智本主义”转变,从以管理人、财、物为主向管理知识、技术转变,树立正确的技术创新观念,实施科学的创新战略。 科学决策就是要统筹考虑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的全过程;把事前的信息收集与预测、事中的研究与选择、以及实施的验证与反馈等环节紧密结合起来;把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 效益和生态效益相兼顾,使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沿着良性运行的轨道开展。 然而不少中小企业受“经济人”的利益驱使,以单一的经济效益最大化为决策依据,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抛弃了,使环境成本外部化,给社会和生态带来消极破坏作用。因此,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决策还有赖于政府这只“有形手”的制度供给和政策激励。比如,我国目前经济发展中遇到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突出矛盾,提出开发绿色技术、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选择。但发展循环经济所需要的技术创新投入与市场风险都是不确定性的,环境成本内部化,使企业成本增加而降低竞争力,从而导致企业缺乏绿色技术创新的动力。因此,政府需要从制度上、政策上加以引导,将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融入产业发展的政策之中,鼓励中小企业做出 ? 59?

民营快递企业创新机制研究

民营快递企业创新机制研究 电子商务的普及促进了物流行业的蓬勃发展,作为物流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快递企业的发展却遇到了极大的瓶颈。从信息化创新、人才创新、与电子商务平台合作创新机制、管理创新、资本创新五个方面出发对如何建立民营快递企业创新机制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和对策。 标签:创新机制;民营快递企业;电子商务 1 引言 近几年电子商务的井喷式发展给快递行业带来了新的商机。国家邮政局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快递业务量年均增长22%,2010年全行业完成快递业务收入573亿元,快递业务量完成24亿件,分别是“十五”末期的250%和300%。 但国内快递业起步低、基础差、发展长期受限,且民营中小快递企业之前赖以生存的“低价格,低服务””模式也逐渐成为限制其发展壮大的绊脚石。急剧增加的电子商务订单导致快递企业业务量的剧增和快递企业服务质量差、快件积压的矛盾逐渐凸显,加上包括阿里巴巴集团等大型电子商务企业频频斥资建设自有物流体系,民营快递企业逐渐面临发展的重大危机,如何进行管理和运营上的创新将成为民营快递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所在。 2 民营物流快递企业的现状 我国快递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快递市场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而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带来的网购的热潮更是推动了快递行业的迅猛发展。截至2011年1月,全国规模以上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完成2.5亿件,同比增长48.3%;业务收入完成58.1亿元,同比增长29.5%。 现阶段民营快递已经占国内快递市场份额的80%左右。但是,民营速递企业在快速崛起的同时也陷入了“外表繁荣、内在混乱”的发展危机。 2.1 恶性价格竞争机制 竞争机制使得企业努力寻找自身的竞争优势,寻求发展。但当前的民营快递企业(除市场定位于高端的顺丰外)由于业务同质化程度高,缺乏竞争优势;同时行业缺乏管理,导致快递市场混乱,各快递企业为扩大市场份额长期采用低价恶性竞争机制,低价甚至成为民营快递企业最主要的竞争手段。 同时,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企业掌握着快递公司电子商务产品的货物渠道,掌握着供应商的配送渠道,掌握着用户的资金渠道。对产业链中渠道的掌握,就意味着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企业对产业链中各环节的价格有相当大的议价权(吴先

技术中心建设方案

技术中心建设方案 为了加快企业的发展步伐,增强企业后劲,加快科技成果的引进、转化,提高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增加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使技术中心即是企业发展的主体,又能促使生产加工及管理,经营销售工作的进步,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我公司的盐、海水化工及海洋生物发展的中心,实行引进消化吸收、共同开发研制和自主创新并进的战略。加快新产品开发的步伐,拉长产品链条,实现低耗、绿色环保的绿色盐业新形象。以提升资源利用能力为目的,加快循环经济和节能降耗技术研究,培育特色产业支撑的企业振兴; 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加大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力度,着力突破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支撑引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发展的原则。围绕公司的发展,明确以促进科学发展、推 动自主创新为主要任务,遵循科技自身发展的规律,注重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坚持自主创新的原则。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战略基点和转变发 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中心环节,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全面推进产业学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为提高整体创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的创造和应用奠定基础。

3、坚持需求导向的原则。围绕公司的资源进行调结构、上水平,突破应用一批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自主创新技术和产品,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兴战略产业,切实起到科技支撑和带动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作用。 4、坚持重点突破的原则。凝练出一批战略性、标志性重大科技问题,确定一批重大科技专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重大科技工程,选择一批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作为主攻方向,集成力量,加大投入,加快实施,力争快见成效,以局部的突破和跨越带动我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整体跃升。 5、坚持统筹安排的原则。进一步统筹人才、项目和基地建设,通过各类科技人才培养计划、重点研究项目和重点研发基地项目的支持,培养一批高水平学科带头人、科技尖子人才和科技领军人物,引进一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提升公司的创新能力建设,满足公司自主创新的战略需求。 6、坚持“一个中心,两个结合,三个提高”的原则。一个中心是以提高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能力,增强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为中心。两个结合:一是产学研结合,技术中心与企业内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联合,采取的形式有:将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研成果拿到企业共同进行中试或工程化、产业化研究,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由企业根据市场需要定出课题并进行合作研究;企业部分课题委托高校或科研院所来做,或出资在高校建立合作机构;吸引企业外的科研力量以课题研究室或整个研究单位成建制地进入企业,成为企业技术中心的一部分。二是引进智力和利用外部科技力量的结合,加强交流与合作,提高自己的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三个提高:一是提高起点,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的起点要高。即人员精干,研

企业市场营销创新机制的研究

企业市场营销创新机制的研究 【摘要】如今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正改变着整个社会和营销环境,而环境的变化迫使企业不得重新审视已有的营销理念,进而树立全新的营销理念。从而,企业管理创新的原因也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催生了企业管理的不断变革,原有的管理方法并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管理创新便成企业寻求生存和发展的中心任务。 【关键词】市场营销问题创新机制 一、当前企业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的营销观念没有转变 一些企业仍然奉行传统的生产观念、产品观念和推销观念,但在目前的市场经济时期,由于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化,买方市场出现了“生意难做”的问题;还有一些企业对买方市场措手无策,随大流盲目地推销产品,其结果是要么是产品库存大量积压,要么是应收账款急剧增加,资金周转出现困难,从而使大多数企业陷入停产或半停产的状态。 2.高层营销管理缺位 高层营销管理缺位导致营销部门以外的其它部门不能充分发挥营销职能,整个企业各个部门不能形成良性沟通,造成重业务轻管理的局面。目前,绝大多数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都比较重视营销工作,但是,这种“重视”具有明显的局部性、不确定性和非过程性,从而造成高层管理缺位。高层管理缺位会带来许多危害。首先,其他部门的营销优势得不到全面利用。企业的每个部门、每个个体都具有自己的营销

职能,但在高层管理缺位时,则只有营销部门发挥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其整体营销职能会大打折扣。其次,决策缓慢,影响销售工作高效进行的许多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这样一来,该决策的问题不能及时决策,对企业的营销业绩造成负面影响,甚至,会重挫业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最后,营销工作缺乏方向。高层管理决定企业的营销方向,当它缺位时,必然导致营销部门的盲目指挥。 3.许多企业缺乏营销战略 没有战略的企业,就像险恶的气候中飞行的飞机,始终在气流中颠簸,在暴风雨中穿行,最后,很可能迷失方向,即使飞机不坠毁,也不无耗尽燃料之虞。现在,中国的计多企业正如这架飞机,太需要战略了。得战略者得天下,真诚的“海尔”、永固的“长城”等都为其它中国企业树立了榜样。而当前多数的中国企业只是计划当期,得过且过,初创时就不曾设想过将来,造成企业盲目运行。一艘没有航向的船,只能在大海里随意漂泊,随时都有触礁的危险。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市场营销具体的创新措施 1.营销观念创新 市场营销观念从产品观念、生产观念、推销观念、营销观念到社会营销观念的逐步演进是基于当时的市场环境发展和变化的,每一种营销观念都深刻地烙上了那个时代的印记。如今网络经济的迅猛发展正改变着整个营销环境。我们的营销观念必须创新,才能适应网络经济时代的要求:一是要突破传统市场时空界限,树立起全球营销观念。二是要从传统的同质化营销、大规模营销转为异质化、定制营销理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