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小衔接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幼小衔接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幼小衔接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幼小衔接的问题与对策摘要:孩子从幼儿园到入小学,是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个转折点。由于生活习惯上的骤变,以及课目的繁重,使许多小孩子在进入小学后出现疲劳、消瘦、害怕学习的现象。如何让孩子从幼儿园顺利地过渡到小学,并能独立地面对小学生活呢?我觉得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尤其是正在带大班的教师更有责任去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例如可先借鉴一些国外幼小衔接工作的有益经验,吸取优秀的幼教工作者想法和措施,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寻找适合我们现阶段的幼小衔接的策略。

关键词:幼小衔接问题;小学化倾向;对策一、问题提出进入小学,是孩子人生的一大转折,随着角色、要求和家长期望值的改变,孩子产生了诸多的不适应。如很多孩子进入小学后,开始兴致挺高,可几天下来就会发现,孩子总是丢三落四,不是把铅笔盒丢在家里,就是忘了老师让他带什么东西,老师上课讲了什么也说不出来,上学的兴趣也不大了;有的孩子特别胆小、孤僻,有什么事情也不对老师说,上课尿憋急了宁愿尿裤子也不举手请假;有的孩子不会听讲,不做作业不说,连基本的课堂常规也不懂,上课随便下位、说话、喝水,老师今天讲,孩子明天又忘。加上一些家庭不正确的教养方式,更加剧了这种不适应。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让孩子进入小学后能够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成了家长、幼儿园和学校三方面共同关注的问题二、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 家长期望不同幼儿园是学龄前儿童接受社会教育的重要机构,既有教育性也有福利性,一方面要承担学龄前儿童的教育任务,另一方面要服务家长。家长对幼儿园的期望是幼儿园调整工作的重要依据。如我们县城幼儿园通常会分别主要接收来自城市家庭与农村务工及留守等家庭的幼儿,他们家长对幼儿园的期望因其自身的经济、文化、社会背景的不同,必然会表现出差异。城市的幼儿父母主要在企事业单位工作,且大多数受过高等教育,家庭经济收入与社会地位比较高,对孩子发展的理解更为全面和科学,有着较为合理的儿童观与教育观,因此城市园家长除了希望幼儿园能够促进孩子智力发展和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之外,还非常重视孩子在园的营养健康、情绪情感体验及生活习惯的养成。农村的幼儿父母主要是农业劳动者,而且大多数只接受过初中以下的教育,较低的家庭收入与社会地位使他们更多地赋予教育以改变孩子命运的功利色彩,希望孩子通过接受正规教育实现向上流动,而不再像自己一样从事农业生产,这必然会促使他们更多地希望孩子在园多学习知识与技能。他们希望幼儿在园"能掌握拼音的正确读法,能熟练算数,能记住更多的英语单词"等。

2 幼儿园与小学的差异太大(1)生活环境的变化。幼儿园的活动室,一般布置得美观、形象和富有儿童情趣,不仅有丰富的物质环境,而且包括和谐的心理环境。而小学教室只有桌椅,固定的座位对幼儿缺乏吸引力,而操场上的运动器械低年级享用机会较少,必然使幼儿感到枯燥。

(2)生活内容的变化。幼儿园活动内容以孩子的兴趣为宗旨,志在孩子玩中求学。而小学学习是社会义务,是小学生的主要活动,不论对所学的课程是否感兴趣,孩子都要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大纲来学好所规定的课程。

(3)师生关系的变化。幼儿教师像父母般地照料幼儿并参加到幼儿生活的各项活动之中,教师对孩子亲切体贴,幼儿倍感温馨。而小学教师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对学生生活关心机会较少,师生个别接触时间少,新入学的幼儿可能感到压抑和生疏。

(4)教学方法的变化。幼儿园教学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是在玩中学,学中玩。而小学强调系统文化知识教育和读写、算术等基本技能的训练,这需要勤奋刻苦才能完成学习任务。

3 幼小衔接工作往往会出现片面性许多家长到大班只重孩子知识准备,轻能力培养,只

关注儿童认识了多少字,会做多少算术题,不关心儿童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不关注孩子独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挫折的承受能力等;只关注儿童的生理健康,忽视了儿童的心理健康。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人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的私利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或过于考虑小学读写算的教育要求,将小学部分学习内容提前教给幼儿。致使许多家长常给我们教师施压,要多教授孩子的文化知识。我曾遇到一位家长不止一次地责问我为啥没给孩子留家庭作业等。对这种背离"幼儿教育大纲"的要求,拼命在知识上加码,甚至用小学一年级课本进行教学,有的还把小学的一些做法如考试、留家庭作业搬到幼儿园,过早地让幼儿进行紧张的学习活动,我甚是反感。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很清楚这样做的后果,会致使儿童在入学后出现了下列一些情况:入学初感到学习很轻松,出现上课不专心、做作业不认真等现象,形成了不良的学习态度和习惯;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难度的增加,"储备知识"用完,又缺乏认真学习的习惯,这时就出现了适应困难,导致学习"没后劲"等问题所以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不仅仅是幼儿园单方面的工作,更是家长应该关注的问题,也是大家皆受益的主题。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可以使我们在教育孩子方面,少走许多弯路。

三、幼小衔接的对策1 幼儿园是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关键因素,可以在大班的活动教学组织中进行适当的调整,以适应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发展需要(1)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上的"突变"现象大班末期要适当减少游戏和户外活动,增加看图书、手工等安静活动。督促孩子能按时休息、按时上学、认真学习、严格遵守上课纪律、注意力集中、不做小动作,不随便讲话,积极思考问题与发言,爱护书籍、文具和独立活动习惯。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培养书写能力和正确的握笔姿势,教师有计划地指导幼儿阅读,使幼儿学会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有顺序地看书。比如我会常开展一些猜谜语、找错等活动,促使幼儿思维由直观向抽象过渡(2)使生活环境布置逐渐向小学靠近大班末期的作息制度可适当更改,如适当缩短午睡时间,延长上课时间,每周逐渐增加上课或智力活动次数。环境尽量小学化,改变课桌的安放,以利于幼儿注意力的集中。另外,还可开展一些与小学学习有关的常规训练,如自己背书包上学、不迟到、生病要请假等。最近为了激励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规范自己的行为,我还开展了竞选小组长和争当值日生等活动,孩子们不在需要我扯着嗓子的"循循教导"了,而是很自觉,积极的参加活动。

(3)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幼儿体质为了幼儿能适应上学后紧张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大班末期,要从训练幼儿的基本动作过渡到幼儿体质的锻炼,培养幼儿的勇敢精神,体育竞技的能力,和对外界环境、外部刺激的适应能力,如在孩子早晨入园时带孩子户外运动,进行空气浴等。

(4)组织幼儿参观附近小学,逐步熟悉小学环境,观察一年级上课情况。组织幼儿参加少先队活动,树立戴红领巾的光荣感,组织大班幼儿和小学生一起升旗、开联欢会或进行其他活动等,增进幼儿和小学生之间的友谊。或请一年级小学生回园谈学习体验与收获,培养幼儿上小学的欲望 2 认真做好幼小衔接中的家长工作幼小衔接并不只是幼儿园和小学的事情,家庭和社会因素都起重要作用,其中家长的作用尤其不能忽视。因此,在幼小衔接工作中我们要非常重视做好家长工作。

(1)针对家长中的认识问题,召开家长会和举办专题讲座向家长了解幼儿的发展现状,介绍幼儿园培养目标和大班学期工作计划以及幼小衔接工作的具体措施。成立家长学校,请幼教专家来园讲课,使家长认识到入学准备不仅仅是知识上的准备,还包括身体和心理上的准备。

(2)充分发挥"家长园地"的作用"家长园地"是幼儿园与家长沟通的窗口。大班末期可设立幼小衔接专栏,根据目标有计划地选择和更换内容,让家长在小小的"园地"中,学习并掌握科学地的教育观、儿童观,从而与幼儿园积极配合,为幼儿的发展共同努力。

(3)小学是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因素往往大家都把幼小衔接当作是幼儿园的工作,

其实幼儿园只是引导贯穿的作用,小学的工作更是重中之重,尤其是教授一年级学科的老师,他们应全面了解幼儿、熟悉幼儿园工作,在国培的讲课中一位老师曾说过,小学教师也可来感受幼儿园的上课氛围,也可把幼儿园的亲和力带入小学课堂。另外小学教师可深入了解幼儿园,了解幼儿在家表现、父母的态度、家教环境,指导家长为幼儿入小学做好必要准备,尽量与幼儿接触,谈论幼儿感兴趣的问题,消除幼儿的陌生感。

3 科学制定小学初的生活制度,努力减少"坡度",一年级教师应根据本班儿童的实际情况和大班后期课程设计的特点,适当安排入学初的课程、课时,增加活动性课程,减少知识性课程,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和儿童感兴趣的活动,尽量减少作业任务、控制家庭作业量,动静搭配,寓教育与游戏中,调动儿童的学习积极性。

4 配合幼儿园做好大班后期衔接工作。小学教师要热情接待来参观的幼儿,开展活动时主动邀请大班幼儿,教育小学生热情照顾幼儿园小弟弟小妹妹,加深幼儿对小学的了解,并对小学环境、老师、同学产生亲切感。

总之,幼小衔接是教育整体改革上的一个重要内容,只有搞好幼小衔接,才能使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保证基础教育质量提高。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幼儿教师应对处于衔接年龄阶段儿童的身心发展和学习规律作进一步探索,不断寻求符合实际环境的幼小衔接的途径,帮助儿童顺利地解决好其间的过渡和衔接,使千千万万儿童健康、活泼、愉快地成长。

教育论文《浅谈幼小衔接》

浅谈幼小衔接工作 摘要:幼小衔接问题是世界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通过分析幼儿进入小学后在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不适应现象来加强人们对幼小衔接的认识,探讨怎样使幼儿更顺利的实现由学前向小学过渡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幼小衔接、教育、儿童发展、意义 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在教育目标、任务、内容、形式和方法等方面有明显差异。长期以来,幼儿园和小学都忽略了两者在教育教学方面应有的区别和联系,造成了目前幼儿园与小学低年级,在教育教学的内容、要求、形式和方法方面缺少过渡,出现明显的“脱节”现象。学生在新的生活、学习环境中,立即感受到了从未经历过的来自各方面的巨大压力,许多儿童的身心在适应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方面出现了较大的困难。使他们的认知兴趣迅速下降,自尊心、自信心不断的减弱。 幼儿园与小学是两个不同的教育阶段,是教育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不仅是学习环境的转换,学习方式、人际交往、师生关系、行为规范及社会期望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形成了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会导致幼儿在生活上和学习上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幼小衔接问题成为近几年来学前教育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同时也受到国内很多学者的高度关注,更多的学者致力于研究幼小衔接的问题及对策,他们认为幼小衔接这一主题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如果在幼儿阶段开始关注幼小衔接问题,就会使得更多的幼儿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受到更小的影响,以保证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一、幼小衔接的意义 幼小衔接是整个教育阶段中第一个重要的衔接环节,衔接得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幼儿未来的长远发展,因此,这一问题历来都得到了较大的关注与重视?所谓“幼小衔接”,泛指幼儿进入小学前家长、学校、幼儿所参与的活动,可视为是为帮助幼儿衔接幼儿园和小学前后学习环境所需付出的准备。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是一个系统整体,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连续性要求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相衔接,前者为后者做准备,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一个重要转折,是儿童主体对变化的外界环境重新适应的时期,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是社会性适应中极其重要的内容,它是儿童交往、学习、生活的基础和保证,幼小衔接进行得不顺利,孩子身上往往会出现睡眠不足、身体疲劳、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现象;心理方面也会表现为精神负担重、情绪

浅析幼小衔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幼小衔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不能很好的衔接,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是纵向教育关系,我们不能把幼儿园的教育等同于学前教育,把教育更多的局限于知识技能的传授,忽视对能力的培养,使幼儿的知识和能力往往相隔离,从而造成新生入学,对小学学习生活产生种种不适应情况。为此,本文主要论述了:幼小衔接的概念、幼小衔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做好幼小衔接教育工作。 关键词:幼小衔接教育问题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幼小衔接问题是长期被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所关注却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难题。近几年来,幼儿园和小学教师越来越认识到了衔接工作做得如何,直接影响儿童入学后的适应和今后的健康成长,影响义务教育的普及和质量的提高。在幼小衔接问题中,只重视知识上的片面衔接,不注重幼儿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衔接,因此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幼儿园关注小学情况多一些,小学则不关注幼儿园形成了单向衔接的局面,《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幼儿园以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研究幼小衔接问题,做好衔接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二、幼小衔接的概念 幼儿园与小学教育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期,如果处理得不好,就会对幼儿日后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对幼儿园与小学的教育衔接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三、幼小衔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缺乏联系 幼儿园和小学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机构。它们对孩子的学习、生活、行为等许多方面的要求是完全不同的。 1、在学习生活上 幼儿园以游戏为主,注重将教学内容渗透到游戏中,午睡时间较长,没有许多的规章制度制约着他们,而小学却是以学习为主,注重将教学内容灌输给孩子,午睡时间较少,一进校门就有许多的规章制度,如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等,这样时间一长,孩子对新校园的新鲜感就减少了。如:学期过了一半,丁丁的新鲜感少了,他不再和以前一样兴奋。回到家,妈妈问他上学好不好,他的回答是上学没意思,不能像幼儿园那样自由,不能经常画画,还要做作业。中午,不能午睡。 2、在人际关系上 幼儿园教师和孩子整天相伴,和小朋友们一起游戏、学习、生活,而小学生和教师的接触主要是上课,教授知识,同学间的交往也很少。如:小学的上课时间已增加到40分钟,课间活动10分钟,10分钟的时间小朋友们上个厕所就没有了,更别说和同学们交流了。3、在教师评价的标准和要求上 幼儿园教师较重视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而小学教师较重视孩子知识、能力的培养。如:小学一年级美术课程的展开,首先授课教师先把教材中的四幅卡通故事画按照顺序说了一遍,然后又把已准备好的一幅范画贴在黑板上,让学生临摹。课堂纪律很好,同学们在聚精会神地画老师的范画,从他们那股认真劲来看,总担心自己画得不像。可是,有一位旁听老师发现坐在他身旁的一位男同学却按自己的想法,画了一幅跟老师范画不一样的画,他认为,虽然没有其他同学按照老师范画画的构图完整、色彩鲜艳,但也别有一番“童味”,小男孩满怀希望把自己的作业拿到讲台给老师看看,只见老师右手接过孩子的画,语调不快不慢地说: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如何让幼儿愉快地进入小学, 是孩子生活和学习的一个重要转折,我认为在大班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幼小衔接做得不好或不正视它,就很难让幼儿顺利地渡过幼小接轨的“困难期”。从幼儿园到进入小学,在年龄上只差几个月,但在休息时间、学习内容、教育方式、日常生活等方面都形成了比较大的差别,也就是说他们进入了一个转折。所以替孩子做好入学前的准备,为他们进入小学新的集体生活和学习生活创造条件,在陶行知《如何使幼稚教育普及》指出:“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因此,做好“幼小”衔接,我们老师和家长应该非常重视的工作,关于入学前的准备,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重点培养。 一、培养幼儿自觉遵守常规,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小学的纪律比幼儿园严格,要初步使孩子了解在学校里要遵守哪些纪律,并要告诉孩子遵守纪律的道理,让孩子懂得应该接受纪律的约束,并能自觉地遵守纪律。还要教育在学校里关心同学、帮助他人、尊敬老师,要主动为大家做好事,讲文明、有礼貌……我们应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生活与学习常规,为孩子们顺利由一个年龄阶段迈向另一个年龄阶段铺平道路。激发幼儿向往小学的迫切心情。为培养幼儿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爱护学习用品,养成整齐干净的学习习惯。从开始我们就提出要求,正确示范,让孩子有正确的模仿,另外,在生活处理方面,时时提醒幼儿抓紧课间休息时间解大小便,教他们学习自己削铅笔,整理书包,学会管理自己的衣物和文具用品。 在幼儿园大班,每周课堂学习节数可以适当增加,使之接近小学一年级的学习时间。当然,幼儿园在安排作息制度时,除了考虑适应小学的学习条件外,更重要地要立足于幼儿本身的特点,以避免儿童学习负担过重。为儿童建立过渡期的作息制度,循序渐进地训练儿童习惯于有规律的生活。比如说,制定他们就寝、起床、就餐和活动等方面的时间表,并督促他们自己按照时间表去做等等。 二、培养幼儿多方面的兴趣,使幼儿全面发展。 兴趣是孩子们参与活动的动力源泉,培养孩子们广泛的兴趣可以发展智力,开拓视野,强健身体,陶冶情操,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所以培养幼儿的兴趣爱好是非常重要的。幼儿虽然对某些事情感兴趣,有一定的爱好,但不持久、不稳定,容易见异思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把知识性和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这样,不仅能培养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也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教学质量。 三、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中语言理解能力也十分重要,因为小学教师的语言与幼儿园教师的语言有本质的不同,小学教师的语言是逻辑性较强,非生活化的语言,语言的内容是传授知识,这种语言要比幼儿教师的语言难理解得多,如果儿童语言理解能力不强,那么他将很难听得懂教师的讲课内容。语言理解能力的高低和儿童掌握的词汇数量有直接联系。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是为入小学打好基础的重要衔接工作,在语言教学中,我们将要组织幼儿对一些儿童文学作品听、看、讲述,引导幼儿学习新的语言、词汇、了解作品,再通过看图讲述、情景表演、故事会形式等形式表现出来,使幼儿获得了更多锻炼语言的机会。由于在小、中班重视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进入大班后,我们开始重点发展幼儿的书面语言。一方面培养幼儿阅读的兴趣,另一方面培养幼儿认读写字的兴趣,以便为幼儿进入小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孩子入学前,家长应用更多的时间和孩子一起游戏,一起交谈,一起到公园去,到大自然里去……通过各种途径,让孩子运用感官多看,多想,多说,提高他们的观察、分析、思考和解决能力,使孩子们的智力在入学前如同运动员的身体在比赛前一样处于“最佳状态”。 四、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责任感。

我国幼小衔接现状及对策浅析

211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 NO.36 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科 教 论 坛 1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过渡阶段儿童的断层问题 德国的哈克教授根据观察和研究指出,处于幼儿园和小学衔接阶段的儿童,通常存在着下列六个方面的断层问题:(1)关系人的断层。孩子入学后,必须离开“第二个母亲”角色的关系——幼儿园教师,而去接受严格要求、学习期望高的小学教师,这使孩子感到压力和负担。(2)学习方式的断层。小学中正规的科目学习方式与幼儿园的自由游戏、探索学习和发现学习方式有较大区别,孩子必须有适当的时间加以适应。(3)行为规范的断层。通常在幼儿园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个人要求,在小学不再被重视,孩子入小学后,必须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融入集体,他们以往的感性将渐渐被理性和规则所控制。(4)社会结构的断层。孩子入小学后与幼儿园的友伴分离,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结交新朋友,寻找自己在团体中的位置并为班级所认同。(5)期望水平的断层。家长和教师都会对上了学的孩子给予新的期望和压力,为了学业而减少了孩子游戏活动的时间等。(6)学习环境的断层。哈克教授的研究对我们做好幼小衔接的工作具有借鉴和重要的意义。因此,正确理解这一理论基础,是做好幼小衔接的关键。 2解决我国幼小衔接问题的对策 2.1遵循规律,组织教学 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特点,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儿童的发展既是阶段性的,又是连续性的。学前儿童和小学生阶段不同,特点也不同。但是发展的连续性规律又决定了在衔接时期,幼小两阶段的特点同时并存,幼儿阶段的特点逐渐减弱,小学阶段的特点逐渐增强。为适应儿童在衔接时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幼儿园和小学都要创设适合儿童发展的教育。此外,由于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连续性,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仍具有“未分化的心理特性”,即仍保留着幼儿期儿童的某些特点,诸如游戏活动仍占有一定的地位,心理发展具有具体形象性,具体形象思维和无意注意等心理形式仍占优势地位,兴趣和爱好跟儿童的学习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等等。因此,入学儿童很难适应传统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难以按照规定的坐姿坚持40分钟并始终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学习活动上。由此可见,改进课堂教学是解决幼儿园和小学衔接问题的重要 途径。 2.2提高教师素质 《中国教育改革纲要》提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这就说明,要保证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和幼小衔接的成功,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这是实现一切教育目标的保证,教师要具有良好的自身形象和良好的道德行为,热爱、理解、关心幼儿,要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技巧水平、组织能力,要有善于观察、了解、分析、指导幼儿的能力,会用各种灵活多样的教育手段和方法进行教育实践。所以,幼儿园及小学都应该多方采取措施,对教师队伍进行培训,认真学习和研究幼小衔接的意义和标准,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2.3搞好课程衔接 要搞好幼小课程衔接,必须从课程的目标、内容、组织、实施及评价等五方面人手,形成一个合理的课程衔接方式。一是课程目标小步子化。应将两个阶段的课程目标联系起来考虑,根据儿童的发展水平,以小步子化的方式逐步实现课程衔接,体现层次性和弹性化,让儿童逐渐适应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二是课程内容生活化。应将儿童的生活经验作为课程内容,选择利于引导儿童从周围生活世界中发现、探究问题的内容,体现儿童所在的家庭、学校、社区文化,富有教育意义的内容。三是课程组织统整化。幼小衔接时期儿童心理发展的整体性特质与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坡度”决定了幼小衔接中课程组织应统整化。四是课程实施活动化。应综合运用观察、操作、表述、游戏、小组讨论、户外活动等多种活泼生动的活动(教学)形式,调动儿童的多种感官,在活动中引起儿童内部心理活动,使儿童通过亲身经历、实际操作与活动,获得认知、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五是课程评价多元化。应以儿童的全面发展和持续发展为导向,多维度多视角关注幼小衔接时期儿童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建构,评价的主体、内容、标准、机制、方式等方面都应体现出多元化的理念。2.4重视家长工作 幼小衔接工作中,家长在教育方面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无论是儿童的生活起居习惯,还是社会性行为的习惯,都直接受家长行为和态度的影响。幼儿园和小学可 以通过开办家长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邀请家长参加幼儿园和小学的活动、开展家庭教育协作小组等形式,把现代教育的观念不断传授给家长,使家长能够:①更新教育观念。②为幼儿准备家庭学习环境,营造良好学习气氛。③调整好幼儿生活规律。④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⑤增强幼儿的信心。⑥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⑦激发幼儿上小学的兴趣,为幼儿上小学做好心理准备。 2.5加强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家长衔接 首先,在幼小衔接工作中,注重幼儿园与小学的双方配合与协作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以往的幼小衔接工作,更多的是幼儿园向小学靠拢,如适当调整幼儿园大班后期的一日生活内容与时间,使幼儿身心状态和学习环境与学校生活的内容与节奏逐渐协调起来,构建一个适合幼小衔接的育人环境。经常组织大班儿童到小学去参观,请小学生到大班介绍小学的学习生活,使幼儿对小学的学习任务和各种要求有一个感性认识和心理上的准备,培养幼儿上学的兴趣等。 其次,幼儿园与小学教师也应该多方采取手段,积极的与学生家长联系,可以通过组织“家长会”、“专题讲座”家访等方式加强衔接,也可以利用“家教园地”宣传相关知识。家长也要与幼儿园及小学取得联系,掌握幼儿的适应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计划,指导家长一起帮助适应不佳的幼儿,使他们尽快度过适应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指导纲要 (试行)[M].江苏教育出版社. [2]李玉珍.新纲要下的幼小衔接[EB/OL]. http://xbyx.cersp.com/yjzc/ztyj/200608/633.html. [3]www.xsjs.cn/UploadFiles/2007-5/ 514936111.doc 48K 2007-5-14. [4]陈梅兰.关于幼小衔接问题的调查、分 析与思考[EB/OL].学前教育资源网. 我国幼小衔接现状及对策浅析 付瑞华 (成都医学院后勤处 成都 610083) 摘 要:近年来,幼小衔接问题一直受到广大教育专家、教师们的高度重视,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但是,当前幼儿园和小学的办学宗旨、师资力量、课堂内容,以及家长观念等方面的问题仍然严重的阻碍着幼小衔接的顺利进行。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系列解决策略:遵循规律, 组织教学;提高教师素质;搞好课程衔接;重视家长工作;加强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家长衔接等。旨在为相关教师及学者的教育教学及研究活动提供一点借鉴意义。关键词:幼小衔接 幼儿园 小学 家长 幼儿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08)12(c)-0211-01

试析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1]

试析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 摘要:幼小衔接工作是长期以来备受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普遍重视和关注的问题。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可以对孩子一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地影响,使他们健康愉快地成长,否则,会对幼儿生理和心理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是摆在幼教工作者及家长面前急需了解和研究的课题。从幼儿园工作的视角来看,幼小衔接工作中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有:树立正确的衔接观念;加强幼儿园、小学、家长的多方衔接;社会适应能力的衔接;作息时间与活动内容的衔接。 关键词:幼儿;幼小衔接;问题;对策 1.绪论 1.1概念界定 幼小衔接指的是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的过程,是幼儿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期,若处理不好,会影响儿童以后的身心发展。幼小衔接进行得不顺利,儿童不但会出现身体疲劳、食欲不振、睡眠不足、体重下降等现象;在心理方面,儿童也会表现为精神负担过重、情绪低落、自信心不足等情况;严重的甚至会导致社交不良、厌学、学习困难。所以,家长和老师应该密切重视幼小衔接。 1.2研究背景 幼小衔接的研究由来已久,从幼儿园进入到小学,幼儿在学习方式、人际社会交往等各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易发生“陡坡效应”,2001年7月国家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总则中强调“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不是单方面的谁想谁靠拢,而是双向性的互动衔接。但是,现实工作中的有效衔接形式并不乐观。对于幼小衔接工作,幼儿园、小学和家长没有达成统一见解,合作也就无从谈起,甚至面对幼儿的不适应现象相互推卸责任。如很多家长把幼小衔接问题当作是幼儿园和小学自己的事情,并没有意识到家庭在幼儿从幼儿园过度到小学这个阶段的重要作用。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很多重要的转折时期,而从幼儿园进入小学这个过渡阶段是关系到儿童将来顺利成长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幼儿园和小学的差异较大,这给幼儿和教育机构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既有连续性的要求也有阶段性的要求。连续性要求幼儿园和小学教育要幼小地连接与过渡,幼儿园教育要为小学教育做准备。阶段性要求教育根据儿童不同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使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途径等都符合儿童健康发展的需要。不同时代的儿童在身心发展特点和面临的问题上大同但也有小异,社会条件和独生子女带来了更多的问题。因此,有效衔接问题一直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2001年3月,在全国政协第九届四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世界学前教育组织(OMEP)中国为原本会主席、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庞丽娟教授,连同26位政协委员,发起了一份提案,郑重提议:“加强学前教育理发与科研”。这意味着幼小课程衔接的开发更需要有较强的立法与科研。

浅谈如何做好大班幼小衔接工作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812651718.html, 浅谈如何做好大班幼小衔接工作 作者:朱仕碧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18期 摘要:大班幼儿即将升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幼儿能否很快完成由幼儿到小学生的 转变,能否很快适应小学生活,幼小衔接则是关键所在。幼小衔接,是幼儿园教育的终结阶段,是小学教育的开始阶段,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幼小衔接的主要目的在于:一是让幼儿非常自然、顺利的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二是通过衔接工作对幼儿加深了解做出更为正确的评价。本学期,我们大班组成立了"幼小衔接"研究小组,开展研讨会,制定幼小衔接具体计划,做到提前介入,定人定时定班,幼小联手,家校联手,实现幼小衔接顺利过渡。 大班幼儿即将升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幼儿能否很快完成由幼儿到小学生的转变,能否很快适应小学生活,幼小衔接则是关键所在。幼小衔接,是幼儿园教育的终结阶段,是小学教育的开始阶段,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具体措施: 一、培养幼儿自学遵守常规,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人们常说,儿童一入学就"进入了符号的世界,掉进了规则的海洋",在小学有许多规则要孩子们熟悉和遵守,如《小学生行为规范》等。 大班的老师应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生活、学习常规,加强规则意识,为孩子们顺利由一个年龄阶段迈向另一个年龄阶段铺平道路。为此,进入大班后,我就向幼儿介绍小学的情况,介绍哥哥姐姐认真学习的事,激发幼儿向往小学的迫切心情。为了培养孩子们的有意注意,我特别制作了丰富的、新颖有趣的教具,活动中彩洗染生动的教学形式吸引孩子们,使幼儿能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参加学习活动,培养了幼儿的自控能力。为培养幼儿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握笔和坐势正确,一开始我就提出要求,正确示范,让孩子有正确的模仿,然后我又通过练习书定自己名字等活动巩固幼儿养成的习惯,平时,认真观察孩子们发现个别幼儿的不良姿势,及时纠正。 二、从各方面提高幼儿的能力真正做到幼小衔接 1、时间上的互相靠拢在幼儿园大班,按规定集体活动时间是三十分钟左右,注重动静交替,注重游戏,注重幼儿活动与参与。而小学上课时间规定是四十分钟,与幼儿园相比较静多动少,并且要求遵守严格的课堂纪律。因此,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下子要坐四十分钟,对很多一年级小学生来讲,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许多孩子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在这时变成美丽的泡影,心里开始失望。为了使这种情况得到缓解,幼儿园在集体活动时间的安排上做了适当延长,大班下学期集体活动时间安排在三十分钟左右,让小朋友在心理上、时间概念上有好的准备。这种时间上的靠拢非常有效。

幼小衔接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幼小衔接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幼小衔接指的是幼儿从幼儿园教育过渡到小学教育阶段的教育衔接。幼儿的每个发展阶段都有各自阶段的特点,具有唯一性、顺序性和连续性,每个发展阶段有每个阶段的内容,按照先后顺序依次经历各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发展好坏都会影响到下一阶段的发展。幼儿教育中如此重要的阶段,对其发展现状有充足的了解,有利于对其发展趋势的把握。 一、现状介绍 1.幼小衔接的教材与教学 幼儿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教师对其教育的主要媒介是教材,以传授教材中的知识来影响幼儿的思维和心理,以达到教育的目的。对教材的研究是幼小衔接中重要的课题之一,应在小学教材中充分考虑幼儿衔接过渡时期的特殊性,针对性的编入适合初步进入小学课堂的幼儿的心理发展的教学内容,放低起点、激发其自主学习性。于此同时,幼儿处于幼儿园阶段时,其教学应侧重于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包括对幼儿主体性的培养、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和责任心的培养;明确课程目标,着力于幼儿适应小学能力的培养。处幼小衔接期的儿童,玩是其天性,所以在衔接期儿童的教育过程中,充分考虑幼儿的天性因素,教学过程多融入一些有意义的游戏。幼小衔接期儿童的教学方式也从传统的语文和数学教学发展到综合教学的模式,可以从美术、音乐等艺术方向进行教学引导,发掘幼儿的天赋,使其天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2.幼小衔接教育中家庭的作用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同时还是幼儿的第一位老师,在幼儿衔接期的儿童,对其影响最大的也是父母,所以,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对幼小衔接期的儿童十分重要。专家指出:家长应转变和更新落后的教育理念,认识到幼儿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在幼小衔接中的重要性,家长在幼小衔接期儿童的教育中,应扮演好生活合作者、教育引导者和能力培养者的角色,在日常生活中,融入对孩子只是方面的教授,在孩子玩耍的过程中注意发掘孩子的兴趣爱好,并加以引导。 3.国外幼小衔接教育的经验 中国是人口大国,每年国家在教育方面投入的资金与世界先进国建仍有较大的差距,对于幼小衔接期儿童的教育,国外有好多值得借鉴的教育经验,对于其中适合国内幼小衔接期儿童教育的经验,摒弃种族差异,积极引入,促进国内幼小衔接教育的发展。近年来通过对国外先进的幼小衔接教育经验的引入,从中总结出(1)社会课程对于幼小衔接期儿童的教育尤为重要,应加大其研究投入;(2)社会课程内容相对单调古板,对于幼儿的吸引力不足,应加强社会课程内容的研究,丰富其内容的形式,吸引孩子的学习兴趣;(3)国内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脱节,往往是幼儿园和小学各顾各的教育,没有考虑到有效衔接期的过渡教育问题,应学习借鉴国外先进幼小衔接教育经验,积极开展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的交流会,使幼儿园教师知道孩子到小学后接触的内容、发展的方向,提前做好准备,同时也使小学教

浅谈幼小衔接

浅谈幼小衔接 作者:先兰、小不点 摘要: 近年来,国家对学前教育进行了大量的投入,同时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那么幼小衔接也是大家一直不容忽视的问题。幼儿园和小学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教育阶段,二者之间衔接的好与不好,会影响到儿童以后整个教育的连贯性和儿童的长远发展。因此,为了使孩子在以后整个教育的连贯性和儿童的长远发展,家长和教师必须要对幼小衔接这个问题做一个更透彻的了解。 关键词:幼小衔接学前教育入学准备衔接重要性 正文: 针对幼小衔接这个问题,现在有很多的家长正在社会上为自家的孩子寻找幼小衔接班;恰巧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许多的培训机构请所谓的专业人士针对幼小衔接进行开班等培训;也有很多的农村儿童和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没有对幼小衔接这个问题引起足够的注意,孩子的监护人甚至是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理状态;还有的家长为了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甚至会把一二年级的知识填压给自己的孩子或者有的家长已经在为孩子上小学后孩子的各种不良的改变而在苦恼。其实这就是几种代表性的错误,他们殊不知道这种种错误是对孩子的各方面已经在造成慢性的扼杀。那么值得我们大家思考的是究竟幼小衔接是衔接什么?幼小衔接对于幼儿到底是不是很重要?如何做好幼小

衔接即幼小衔接的具体措施有哪些?相信大家如果思考清楚了这样的三个问题,那么家长对孩子、我们幼儿园的教师对学生在幼小衔接这个问题上就会茅塞顿开,合理引导! (一)幼小衔接到底是衔接什么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这两个相邻的教育阶段之间在教育上的相互连接,平稳的过度。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其实是儿童在连续的、不断发展的心理、生理、社会性发展上的衔接。 1、入学的准备 美国教育目标委员会(NEGP)入学准备研究小组将入学准备划分为三个方面的内容;儿童的准备状态、学校的准备状态、家庭与社区的支持。从儿童的角度出发,儿童的入学准备包或五个领域即身体健康和运动技能的发展、认知与一般知识结构、情绪与社会性的发展、学习的方式和言语的发展。其实,儿童在这五方面的发展水平会直接的影响他们以后的学习。 2、适应是难题 适应困难,幼儿入学困难主要是在社会性上和学习上的困难。刚刚上一年级的孩子在社会性上主要有:能否上课规则意识、与老师、同伴等人际关系,独立完成事物的意识与能力这些方面。在学习上会出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控制力不够对写字困难和数学学习困难等问题。幼小的衔接不仅要重视学习,还要注重社会性的适应问题。从社会性的角度出发,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培养他们的学习上与生活上

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目录 摘要 (2) 文献综述 (4) 一、绪论 (5) (一)研究背景 (5) (二)研究意义 (5) 二、幼小衔接的定义 (6) 三、幼小衔接的现状与问题 (6) (一)幼小衔接的现状 (6) (二)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 (7) 四、幼儿衔接指导的策略 (8) (一)培养幼儿独立意识 (8) (二)加强幼儿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 (9) (三)培养幼儿大胆与人交往的能力 (9) (四)发展幼儿学习适应能力 (9) (五)进行幼儿安全意识教育,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10) (六)培养幼儿的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10) 五、结论 (10) 参考文献 (10) 致谢 (12)

内容摘要 幼小衔接工作是长期以来备受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普遍重视和关注的问题。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可以对孩子一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地影响,使他们健康愉快地成长,否则,会对幼儿生理和心理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是摆在幼教工作者及家长面前急需了解和研究的课题。从幼儿园工作的视角来看,幼小衔接工作中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有:树立正确的衔接观念;加强幼儿园、小学、家长的多方衔接;社会适应能力的衔接;作息时间与活动内容的衔接。 关键词: 幼儿幼小衔接对策

Abstract Linking work has long been the problem that educators and parents pay attention to. Doing the work well can produce positive effects on children’s learning and daily life in their whole life, and also can make them grow healthily and happily. Otherwise, it will cause bad influence on children’s physiology and psychology. Therefore, to do a good job of cohesion is an issue to be known abut and studied by preschool teachers and par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kindergarten work, the proposed feasible countermeasures are as following: establishing a correct concept of cohesion; strengthening the cohesion of kindergarten, primary school and parents; cohesion ability of social adaption; cohesion of timetable and the content of activities. Keywords : Children;linking work;countermeasures

论文题目:浅谈幼儿园如何加强幼小衔接

论文题目:浅谈幼儿园如何加强幼小衔接 朝霞第一幼儿园韩春艳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在教育目标、任务、内容、形式和方法等方面有明显差异。因而使得幼儿园与小学在形成和坚持各自的教育教学特点与模式上大相径庭。长期以来,"幼""小"都忽略了两者在教育教学方面应有的区别和联系,造成了目前幼儿园与小学低年级,在教育教学的内容、要求、形式和方法方面缺少过渡,出现明显的"脱节" 现象。大量的幼儿在缺乏过渡到小学的经验准备或过渡经验准备不足的情况下,从幼儿园毕业进入小学。他们在新的生活、学习环境中,立即感受到了从未经历过的来自各方面的巨大压力,许多儿童的身心在适应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方面出现了较大的困难。使他们的认知兴趣迅速下降,自尊心、自信心不断的减弱。因此,针对当前教育、教学上的"脱节"现象,建立相互间的联系,增进相互间的了解,加强相互间的合作,我们幼儿园做了很多方面的工作: 一、进行系列幼小衔接会议、座谈、咨询等活动 1、组织教师方面的会议和学习活动 首先组织小学教师和幼儿园教师的座谈会。让小学教师对我园教师培养的孩子作出分析、评价,及给予一些有效的改进措施,以使本届大班的"幼小衔接"工作受到更多的启示。我们也给小学老师提出一些问题方法,使小学也能向幼儿园靠拢。然后组织有关老师进行学习,加强老师的思想意识。如:看录像《小学生守则》,观看小学老师上课、邀请小学老师来园现场指导等,了解小学对学生的要求及小学的

一些情况。老师还要更新观念,经常阅读"幼小衔接"的有关文章。 2、组织家长方面座谈、咨询活动 根据家长的需要开展有关幼儿小衔接的系列讲座或咨询活动。如:请小学优秀教师给家长做"怎样给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准备"的讲座。分班请一些小学的老师与家长开座谈会和咨询活动。及将"幼小衔接"的有关计划发给家长,使家长更进一步明确:该如何配合幼儿园教育好孩子,使他们能顺利过渡到小学进行学习。各班还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家长小组的教学开放日活动,与家长共同探讨孩子在生活、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教师及时研究家长反馈的意见,改进工作。还组织了全体大班家长进行有关"幼小衔接"的答辩会及知识竞赛活动。 二、从各方面提高幼儿的能力真正做到幼小衔接。 1、时间上的互相靠拢 在幼儿园大班,按规定集体活动时间是三十分钟左右,注重动静交替,注重游戏,注重幼儿活动与参与。而小学上课时间规定是四十分钟,与幼儿园相比较静多动少,并且要求遵守严格的课堂纪律。因此,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下子要坐四十分钟,对很多一年级小学生来讲,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许多孩子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在这时变成美丽的泡影,心里开始失望。为了使这种情况得到缓解,幼儿园在集体活动时间的安排上做了适当延长,大班下学期集体活动时间安排在三十分钟左右,让小朋友在心理上、时间概念上有好的准备。这种时间上的靠拢非常有效。

幼小衔接现状的思考及有效途径

幼小衔接现状的思考及有效途径 发表时间:2019-11-20T11:23:20.90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11月4期作者:姚新雯[导读] 幼小衔接,对广大幼教工作者来说并不陌生。如今,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对幼小衔接备受关注姚新雯(新疆冶建幼儿园 830057)摘要:幼小衔接,对广大幼教工作者来说并不陌生。如今,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对幼小衔接备受关注,再加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幼儿园以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由此可见,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和探索了幼小衔接的基本现状以及有效途径。 关键词:幼小衔接,现状思考,有效途径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11-106-01 幼小衔接从字面上看就是幼儿园与小学教育衔接,也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大转折期,处理得当的话,将非常有助于幼儿日后的成长和发展。幼小衔接的核心是该年龄段的幼儿如何有效地从一系列方面,如:学习习惯、思维方式等,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从而真正达到幼小顺利衔接的目的。幼小衔接问题一直以来都备受广大教育工作者、家长关注,但却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因此,深入分析幼小衔接现状,探索幼小衔接有效途径就显得尤为重要。一.幼小衔接的基本现状 1. 衔接主力侧重幼儿园纵观实际,我们发现如今绝大多数幼儿园都非常积极,其不仅格外注重幼儿的入学准备工作,还会有效借助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主动靠拢小学,并且不管是在教育要求方面,还是在教育内容等方面,都尽量贴近小学。但是小学呢,却缺乏一定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很大程度上与幼儿园脱离了。老师呢,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幼儿园毕业的孩子学习成绩好不好,课堂上能不能坐住等,导致幼小衔接上严重失重。 2. 衔接工作侧重突击纵观实际,我们发现一般的幼儿园,通常都是在幼儿毕业前一学期,甚至一个月才开始实施突击衔接工作。而有部分小学一般在招收新生时,主要是借助摸底测验,过了这关,孩子才能顺利入学、分到好班。因此,在此情况下,这就使幼儿园不得不着急忙慌地实施突击训练,如拼音、算数等等。 3. 衔接内容侧重智育在新时期下,广大教育工作者越来越重视幼儿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如今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都非常重视“智”的发展。但是在实际的智育教育过程中,又过于注重知识储备,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能力培养。详细点说,就是根本未能高度重视孩子必备社会适应能力的锻炼,如是否能独立生活、是否会与他人交往等等。二.如何更好地进行幼小衔接? 1. 更新观念,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都要及时更新自身教育观念,不光要让幼儿掌握一定知识,还要想方设法培养幼儿才能。如好心态的培养,在此过程中,老师应先有个好心态,这样才能更好地感染孩子,加强孩子对小学生活的了解;注意力的培养,应严格要求孩子,尤其要想方设法使孩子高度集中注意力,让孩子学会合理规划时间,有效约束自己;独立意识的培养,纵观实际,我们发现小学的学习生活与幼儿园生活存在显著差异,进入小学学习生活后,对孩子的要求将越来越高,尤为强调孩子的独立意识,其实就是有自己想法、主见,真正学会学习和生活;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应让孩子了解一些与学校生活相关的基本知识,要求孩子爱护文具;正确书写姿势的培养,这是确保孩子顺利开始小学学习生活的重要基础。 2. 加强指导,有效发挥家庭教育作用家长在幼小衔接工作中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就儿童而言,不管是其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还是其的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都与家长有着莫大关系。因此,想方设法做好家长的工作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方式,树立家长先进的教育理念,传授家长全面科学的教育方法,如:定期家访、召开家长会、开展家长助教等等,说白了就是有效突破家长传统衔接教育观的束缚,让家长真正意识到自身教育的错误,引导家长与时俱进,及时改变,及时调整,及时总结,想法设法发挥出家庭教育的作用,让家长真正参与到幼小衔接工作中来,从实质上帮助幼儿进行知识性的衔接和学习品质方面的良好过渡,让家长真真切切地看到孩子的实质性变化,只有加强了家长这方面的意识,才能使家长更好地配合老师,从而真正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促进幼小衔接工作的顺利高效开展。 3. 调整措施,加强幼儿园与小学两者之间的沟通双向的衔接才是最有效的,因此,要想切实提升幼小衔接的有效性,幼儿园与小学这两者之间就需要加强沟通交流。具体如何做呢?其一是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加强了解,如参观、交流等等。幼儿园呢,可以基于实际,适当延长下授课时间等,幼儿教师呢,可以有意减少下游戏时间,也可以依据幼儿实际,给幼儿布置一些比较简单的作业,以此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以及接下来的小学生活。小学教师呢,可以适当放慢教学进度,把教学内容更简单化、具体化,说白了,就是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更生动有趣且新颖,作业量的话,也不要那么大,尤其切忌操之过急,而是应慢慢提高对学生的要求,照此发展下去,幼小衔接工作就会更系统,更完善;其二是加强幼儿与小学两者之间的沟通。面对幼儿的问题,应为其有针对性地设计目标,可以把小学生带到幼儿园中来,让他们与幼儿一起做游戏,其实就是想法设法加深幼儿对小学生活的了解,幼儿呢,也可以与小学生一起听课,一起熟悉校园生活,从根源上消除幼儿的畏惧心理。结束语:综上所述,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对于儿童来说意义重大,既能真正实现儿童身心发展的统一,又能帮助儿童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但是这仅仅依靠幼儿园、小学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有效发挥家长的作用,三方面的力量默契配合,共同努力,才能真正把幼小衔接工作做好。 参考文献:

浅谈幼小衔接班重要性

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1、知识衔接:拼音、书写、算数知识的衔接 ●关于认读识字: 识字常用的方法有两种:拼音识字和形意识字。拼音识字主要适用于学龄前儿童到初中阶段,孩子现在学会了拼音,也就掌握以后的文字认知方法。目前,很多孩子都能熟练掌握拼音的认、读、写、拼读四个基础环节,而在最后的“拼认”环节上出现了问题:当汉字和拼音在一起时会拼读,会认字,但是当拼音和汉字分开后就不认得了。 ●关于写字: 目前很多教育机构大多采用“生产线”的方式教授孩子写字,结果是:每个孩子写的字都如出一辙。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写字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而目前学写字的方式多是临摹文字,不能帮助孩子做到表达的目的。不仅教孩子正确的书写姿势,更引导孩子根据自己的个性写出属于自己的文字。重要的是通过书写,培养孩子表达的欲望。 2、能力衔接:听课能力、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的衔接。 ●关于表达: 表达是幼小衔接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是重点小学选拔学生必考科目。很多学前机构利用这样的环节,在教授表达时多使用“记忆式”表达。譬如,根据学校考试题目教授孩子“记忆式”表达。而没有真正教会孩子的表达方法。从会听开始,到会说,敢说,再到怎样说,说什么?完全顺应孩子思维,让孩子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表达的方法,完成自己思考的表达方式。 3、思维衔接:数学思维、观察思维 ●关于数学思维: 目前,在训练数学思维的过程中,常见的方法是借助实物来帮助孩子识数和加减乘除法。但是常常的情况下,当孩子脱离了实物之后,就不懂量之间的关系。例如,孩子知道2个苹果加1个苹果是3个苹果,但当问到2+1的时候,他就会反应不过来或者掰手指计算。这样的情况是孩子只会“记忆数学”,还没有掌握正确的数学思维。应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数学学习方法转化为形象和抽象思维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孩子真正拥有正确的数学思维。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一、调整成人与孩子间的关系。让孩子感到父母喜欢他、尊重他,态度温和,孩子的感觉很

幼小衔接论文

浅谈幼小衔接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孩子从幼儿园到入小学,是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个转折点。由于生活习惯上的骤变,以及课目的繁重,使许多小孩子在进入小学后出现疲劳、消瘦、害怕学习的现象。如何让孩子从幼儿园顺利地过渡到小学,并能独立地面对小学生活呢?我觉得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尤其是正在带大班的教师更有责任去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例如可先借鉴一些国外幼小衔接工作的有益经验,吸取优秀的幼教工作者想法和措施,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寻找适合我们现阶段的幼小衔接的策略。 关键词:幼小衔接问题;小学化倾向;对策 一、问题提出 进入小学,是孩子人生的一大转折,随着角色、要求和家长期望值的改变,孩子产生了诸多的不适应。如很多孩子进入小学后,开始兴致挺高,可几天下来就会发现,孩子总是丢三落四,不是把铅笔盒丢在家里,就是忘了老师让他带什么东西,老师上课讲了什么也说不出来,上学的兴趣也不大了;有的孩子特别胆小、孤僻,有什么事情也不对老师说,上课尿憋急了宁愿尿裤子也不举手请假;有的孩子不会听讲,不做作业不说,连基本的课堂常规也不懂,上课随便下位、说话、喝水,老师今天讲,孩子明天又忘。加上一些家庭不正确的教养方式,更加剧了这种不适应。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让孩子进入小学后能够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成了家长、幼儿园和学校三方面共同关注的问题

二、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 家长期望不同 幼儿园是学龄前儿童接受社会教育的重要机构,既有教育性也有福利性,一方面要承担学龄前儿童的教育任务,另一方面要服务家长。家长对幼儿园的期望是幼儿园调整工作的重要依据。如我们县城幼儿园通常会分别主要接收来自城市家庭与农村务工及留守等家庭的幼儿,他们家长对幼儿园的期望因其自身的经济、文化、社会背景的不同,必然会表现出差异。城市的幼儿父母主要在企事业单位工作,且大多数受过高等教育,家庭经济收入与社会地位比较高,对孩子发展的理解更为全面和科学,有着较为合理的儿童观与教育观,因此城市园家长除了希望幼儿园能够促进孩子智力发展和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之外,还非常重视孩子在园的营养健康、情绪情感体验及生活习惯的养成。农村的幼儿父母主要是农业劳动者,而且大多数只接受过初中以下的教育,较低的家庭收入与社会地位使他们更多地赋予教育以改变孩子命运的功利色彩,希望孩子通过接受正规教育实现向上流动,而不再像自己一样从事农业生产,这必然会促使他们更多地希望孩子在园多学习知识与技能。他们希望幼儿在园“能掌握拼音的正确读法,能熟练算数,能记住更多的英语单词”等。 2 幼儿园与小学的差异太大

《学前班老师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学前班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学前班幼儿即将升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幼儿能否很快完成由幼儿到小学生的转变,能否很快适应小学生活,幼小衔接则是关键所在。幼小衔接,是幼儿园教育的终结阶段,是小学教育的开始阶段,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幼小衔接的主要目的在于:一是让幼儿非常自然、顺利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二是通过衔接工作对幼儿加深了解做出更为正确的评价。本学期,我们学前班组成立了“幼小衔接”研究小组,开展研讨会,制定幼小衔接具体计划,做到提前介入,定人定时定班,幼小联手,家校联手,实现幼小衔接顺利过渡。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呢? 我们的具体措施是: 一、培养幼儿自觉遵守常规,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人们常说,儿童一入学就“进入了符号的世界,掉进了规则的海洋”,在小学有许多规则要孩子们熟悉和遵守,如《小学生行为规范》等。学前班的老师应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生活、学习常规,加强规则意识,为孩子们顺利由一个年龄阶段迈向另一个年龄阶段铺平道路。为此,进入学前班后,我就向幼儿介绍小学的情况,介绍哥哥姐姐认真学习的事,激发幼儿向往小学的迫切心情。为了培养孩子们的有意注意,我特别制作了丰富的、新颖有趣的教具,活动中彩洗染生动的教学形式吸引孩子们,使幼儿能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参加学习活动,培养了幼儿的自控能力。为培养幼儿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握笔和坐势正确,一开始我就提出要求,正确示范,让孩子有正确的模仿,然后我又通过练习书写自己名字等活动巩固幼儿养成的习惯,平时,认真观察孩子们发现个别幼儿的不良姿势,及时纠正。 另外,我与家长一起鼓励幼儿早起、不迟到,积极坚持参加幼儿园晨运活动,在生活处理方面,时时提醒幼儿抓紧课间休息时间解大小便,教他们学习自己削铅笔,整理书包,学会管理自己的衣物和文具用品,我知道持之以恒是常规培养的关键,因此,我经常对幼儿的常规进行检查,并通过各种游戏巩固幼儿已有常规,我还激发幼儿乐意担任值日生的热情,让值日的幼儿提醒同伴遵守常规。 二、从各方面提高幼儿的能力真正做到幼小衔接 1、时间上的互相靠拢 在幼儿园学前班,按规定集体活动时间是三十分钟左右,注重动静交替,注重游戏,注重幼儿活动与参与。而小学上课时间规定是四十分钟,与幼儿园相比较静多动少,并且要求遵守严格的课堂纪律。因此,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下子要坐四十分钟,对很多一年级小学生来讲,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许多孩子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在这时变成美丽的泡影,心里开始失望。为了使这种情况得到缓解,幼儿园在集体活动时间的安排上做了适当延长,学前班下学期集体活动时间安排在三十分钟左右,让小朋友在心理上、时间概念上有好的准备。这种时间上的靠拢非常有效。 2、学习习惯和常规要求上互相衔接。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幼儿掌握正确的坐姿、写姿、握笔姿势。坐姿、写姿、握笔姿势是我校多年来一直强调的事情,如果这些基本姿势不正确,在高年级纠正往往收效甚微。因此,在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这样的起始阶段建立起上述几个良好习惯尤为重要。在学前班后期可以进行专门的训练和指导,学写一些简单的数字,不要求快,只要求规范。还可以组织学前班年级的“坐姿、写姿、握笔姿势”的比赛,组织幼儿参观看有关录像,这些活动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要在常规上有要求。如引导幼儿在集体活动时间里逐渐保持注意的稳定和持久,尽量在活动后喝水、上洗手间。集体活动时能专心听讲,积极发言,老师加强对孩子进行注意力和思维敏捷性的训练。日常生活中,老师尽少使用在小、中班时对幼儿常用物质奖励法,注重激励幼儿发自内心的对事物的专注和兴趣,培养幼儿内在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他们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3、生活能力上的重点培养。 幼儿园学前班应加强生活能力的培养。如:整理书包,管理自己的物品,准时上幼儿园,按时入睡,在自由活动时会结伴玩耍,听指令完成任务或听老师口头通知带指定物品等,为幼儿在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