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必然性

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必然性
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必然性

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必然性

公司治理理论的发展总是与社会经济环境紧密相连,社会经济的每一次变革都能够推动公司治理理论更进一步发展?20世纪,知识经济引领社会发生巨大变革,对公司治理理论也形成了巨大冲击,直接促成了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出现?这一理论的出现,是对传统公司理论“股东至上”逻辑的颠覆,是新经济环境下公司治理理论的必然选择?以下就对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必然性做一具体分析?

1.企业伦理?企业社会责任和环境管理等问题的出现。工业化的结果之一即是造就了大批企业,但是,企业在创造物质财富?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也对社会产生了众多的负面影响?20世纪70年代左右,全球企业开始普遍遇到了一系列的现实问题,主要包括企业伦理问题?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环境管理问题等?这些问题都与企业经营时是否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密切相关,从而促使学术界和企业界开始重视利益相关者问题?

2.“新所有权观”的出现。以布莱尔为代表的学者认为,在现代公司中,所有权是一个复杂的概念,讨论公司治理以所有权为起点“是彻底错误的,是高水平的误导”,股东也并不是企业唯一的所有者,他们只能拥有企业的一部分?传统理论把作为所有者的一切权利和责任赋予股东,并非出于社会科学的规律,而仅仅是一种法律和社会惯例而已?股东既然只是拥有公司的利益者之中的一员,那么就没有理由认为股东的利益会或者应该优于其他利益相关者?张维迎从契约理论的角度阐述新产权观,论证了股东不应该是企业的唯一所有者?他认为,从企业作为一组契约的结合点的角度来看,企业没有真正的所有者,财产所有权是契约达成的前提,而企业所有权是这种达成契约的交易的结果,从事后来看,它是一种状态依存所有权?在不同状态下,企业所有权分别归股东?债权人?工人或经理所有,股东只不过是正常状态下的公司所有者?企业法人所有权是相对独立的,不同于股东的财产所有权,出资者投资形成的资产?公司经营过程中的财产增值和无形资产共同组成公司的法人财产所有权?按照这种观点,公司行为的物质基础是法人财产,而不是股东的资产,其权利基础是法人财产权,而不是股权?在此基础之上,“忽视股东以外的其他利益相关者对公司财富的创造是没有道理的”?

3.人力资本对利益相关者的作用与重要性。企业的所有参与者中,股东投入的是物质资本,企业经营者及职工投入的是人力资本?在过去的工业经济时代,物

质资本相对短缺,企业对物质资本高度依赖,在企业资源中物质资本最具重要性,企业属于物质资本所有者天经地义?然而,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占有知识的人力资本在企业活动中的作用日益凸现,正在成为财富创造的核心动力?据统计,20世纪20年代,知识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足20%;而70年代以来,知识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左右,到了90年代后期,知识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80%?按照“拥有企业最有价值资源的所有者是企业真正的控制者?所有者”这一原则,人力资本的拥有者当然有权利参与公司的治理?此外,随着物质资本价值和重要性的下降,知识?技术等精神资产的力量的上升,企业各方契约的实力发生了明显变化,物质资本所有者的地位开始削弱,而拥有知识资源的其他利益相关者则力量增强,各方实力的此消彼长必然要突破原有的模式,股东利益至上在知识经济时代已失去了其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

4.其他利益相关者专业化的提高。股东作为物质资本的所有者,在企业中投入了专用性资产,承担了企业的剩余风险,因而应拥有企业控制权,这一点毋庸置疑?然而,实际上股东只承担了有限责任,并且随着现代资本市场的发展,股东所承担的风险可以通过投资的多样化来化解,同时股票的自由转让也降低了股东的风险等级,一旦企业发生危机状况,出资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用脚投票”一逃了之,而不是考虑怎样挽救企业,他们对企业承担的责任日益减少?相比之下,其他利益相关者的风险却越来越大,成为真正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操心者?首先,在有限责任?合同不完全的前提下,债权人由于对企业投入的是专用性很高的资金,如果没有相应的制度保障,则债权人特别是银行就容易受到控股股东的“虐待”,更何况在企业所有权为状态依存所有权的情形下,债权人实际上也承担了大量的剩余风险?其次,雇员在边学边干中获得了高度专用于本企业的技能,一旦转为他用,其价值或降低或荡然无存,所以,雇员的专用性资产也和股东的股票一样处于风险状态?可见,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投入都可能是关系专用性资产,这部分资产一旦改做他用,其价值就会降低,投入公司的这部分资产是处于风险状态的?为激励专用性资产进入公司,需要给予其一定的剩余收益,应该设计一定的契约安排和治理制度来分配给所有的利益相关者一定的企业控制权,即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都应该参与公司治理?

5.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的民主制度得以贯彻。在物质资本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的股份公司中,经理人员可能会利用控制权来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从而发生代理成本?在股东利益至上的传统公司法人治理模式中,由于股东人数众多,不可能亲自管理公司日常事务和监控经营者的行为,于是股东选举董事会并由董事会来监控管理者?然而,由于信息不对称,经营者甚至可以决定董事会的活动日程以及董事会所获取公司信息的类型和数量?这严重影响了董事会对公司真实情况的了解,同时由于众多小股东的搭便车问题的存在,使得物质资本所有者对公司地监控总体上出现弱化的趋势,公司经营者可以自由自在地追求他们的利益,导致代理成本的上升?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会激励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利益更加关注,比如债权人作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具有信息优势,银行既有动机也有能力监督经理人的行为,员工则在企业的内部,能直接观察到经理人的行为,即雇员具有信息优势,债权人具有专业优势,将他们纳入公司治理,可以改善原来委托—代理关系

中监督动力不足?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从而形成有效的内部制衡,有利于对经营者形成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机制,有利于降低代理成本?同时共同治理模式使企业与员工?供应商?债权人等之间签订了一份隐形保险契约,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得到了企业的隐形保护,这使得利益相关者在向企业投入更多专用性资本时无须担心遭到企业的敲诈,从而这种长期合作会大大减少交易成本?此外,利益相关者理论还有助于将民主制度引入公司治理内部?传统公司理论将公司管理的选举与被选举权赋予股东,而公司利润真正的创造者却被排除在外,这无疑是对民主制度一种抹煞,而在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下,其他利益相关者有权利获得公司的管理参与权,使民主制度在公司内部得以真正实现?

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

《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 一、单项选择题(共200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根据我国2009年度进出口相关税率情况,某进口设备的离岸价是100万美元,已知:国外运费费率6%,国外运输保险费费率0.35%,外汇牌价1美元=7.5元人民币,进口关税税率10%,增值税税率17%,该设备的进口关税为()万元。 A B C D 2 A B C D.联合试运转费 答案:[D] 3.某投资项目工程费用为2000万元,建设期为2年,分年的工程费用比例为第1年45%,第2年55%,建设期内年平均价格上涨指数为4%,则第2年的涨价预备费为()万元。

A.72.00 B.73.44 C.88.00 D.89.76 4 A B C D 5 A B.从公司债权人立场看,优先股可视为项目债务资金C.优先股股东补偿金公司经营管理,当享有公司的控制权D.优先股相对与公司债务,通常处于较先的受偿数顺序答案:[A]

6.下列关于投资项目债券融资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企业可以执行决定发行普通企业债券 B.企业债券资信评级较高的,需一较高的利率发行 C.可转换债券利率一般高于普通企业债券利率 D 7 ()A B C D 8.设社会无风险投资收益率为4%,市场投资组合预期收益率为12%,项目的投资风险系数为1.2,则采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计算的普通股资金成本为()。 A.9.6% B.13.6%

C.16.0% D.18.4% 答案:[B] 9.某项目借款,有效年利率7%,若通货膨胀率为3%,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则扣除 A B C D A B.10.8% C.11.5% D.12.8% 答案:[A]

公司治理之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一)

公司治理之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一) 公司治理之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一) P1考试:Stakeholder 1. 利益相关者介绍 在公司治理中,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与企业的成功和财富息息相关。在某些具体情况下,某些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会尤为突出,如: 当论及产品质量时,顾客的利益则显得尤为重要; 当论及工作环境及其安全性时,员工的利益就凸现了出来; 当论及环境或法规等问题时,政府则是非常重要的利益相关者。 这里是一份典型性利益相关者的详细列表: .企业所有者、股东及投资人 .银行和债权人 .合作方和供应商 .买家、顾客及潜在消费者 .管理层 .员工、劳资协会及工会 .竞争者 .政府(地方、省州、国家、国际)和行规制定者 .专业协会和贸易组织 .媒体 .非政府组织 .公众、社会、政治、环境及宗教团体和社区 2.利益相关者分析 利益相关者分析(Stakeholder Analysis)是一种力场分析法,经常性地被用来辨识和调查任何能够影响企业经营活动、或为企业目标活动所影响的利益相关集团或个人。利益相关者分析辨识利益相关者影响企业或被企业影响的方式,以及他们对于企业自身、企业目标的态度。

根据爱德华·弗里曼的利益相关者价值观,企业的根本目的是为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服务。据此,可以说,进行利益相关者分析是由企业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其实,就算我们认同的是股东价值观,利益相关者分析仍不失为实现企业经营目的的一个重要手段。 管理在企业运营中的作用,简而言之就是,执行企业战略并使得企业的每一项决策都能够符合所有或者至少是大部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尤其要保证那些至关重要的利益相关者没有被忽略。

利益相关者与公司财务治理探析

利益相关者与公司财务治理探析 2010-9-29 摘要: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的每一个利益相关者都应有平等的机会来享有企业剩余索取权和操纵权,企业的财权不应归股东和经营者所有,其他利益相关者也能够参与到企业财务治理中。商业银行作为企业最大的债权人,是企业重要的利益相关者。银行参与企业财务治理,不仅能激发银行的投资热情,还能够有效地监督经营者的行为,抑制内部人操纵,防范企业财务风险,促进企业债务资金的有效利用,最终形成良性、互动的银企关系。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商业银行,银企关系,财务治理 一、利益相关者理论 传统的理论认为,资本雇佣劳动,股东投资设立企业,投入的资本转化为专用性资产,比如设备、厂房等。由于这些资产具有专用性与可抵押性,使得企业经营的风险由这些专用性资产的所有者承担,按照风险与权益相匹配的原则,出资者便拥有企业的所有权。在此理论阻碍下,传统的公司治理理论把内部治理结构简单地抽象为股东与经理的托付代理关系,关注的是如何在股东和经营者之间配置财权,以解决托付人如何选择设计最优合同来克服代理问题,始终强调股东权益的爱护。 20世纪80年代后期,鉴于美国兴起的“敌意收购”运动对公司利益相关者的消极阻碍,美国28个州改革了公司法,在立法上确立了利益相关者的思想。从此,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理论得到了进展。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理论认为,公司行为的物质基础是法人财产而不是股东的资产,其权益基础是法人财产权而不是股权,那些投资于法人财产的利益相关者享有法人财产的权益。除了股东以外,债权人、经营者、职员等都为法人财产的保值和增值做出了奉献,他们同样享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操纵权。因此,公司应归利益相关者共同所有,股东对企业的绝对操纵是不合理的,股权的运用应当受到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制约,公司应由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 二、利益相关者的界定 关于利益相关者的定义,最早见于1963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所的一份备忘录。当时,作为一个术语,利益相关者被定义为:“那些没有其支持,组织就不可能生存的团体。”随后几十年时刻里,经济学家们连续对利益相关者提出了不同的定义。弗里曼(1984)给予利益相关者经典定义为:“利益相关者是能够阻碍一个组织目标的实现或者能够被组织实现目标的过程阻碍的人”。克拉克森(1994)认为,利益相关者是那些差不多在企业中投入了

项目管理考试题库

第一章 1.什么是项目它与日常运作有什么不同 2.项目有哪些特点分别举出2个以上项目的例子和不属于项目的例子. 3.项目利益相关者/项目干系人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4.写出在某个居民区建造一个咖啡厅的项目干系人列表. 一、判断题 1.日常运作总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而项目必须要跨越数年或数十年。(×) 2.每一个项目阶段的结束必须以某种可交付成果为标志。(√) 3.项目的生命期可归纳为四个阶段,这种划分通常是固定不变的。(×) 4.公民个人可以是项目干系人。(√) 5.项目在开始时,它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最高。(√) 6.项目变更所需要的费用将随着项目生命期的推进而增加。(√) 7.在项目启动和收尾两个阶段中,人力资源的投入一般都比较少。(√) 8.项目管理的客体是项目管理者。(×) 9.项目管理的主体是项目的全部任务。(×) 单选题 1.随着项目生命期的进展,资源的投入(C )。 A 逐渐变大 B 逐渐变小 C 先变大再变小 D 先变小再变大 2.确定项目是否可行是在(A)工作过程完成的。 A 项目启动 B 项目计划 C 项目执行 D 项目收尾 3.对项目干系人管理的主要目的是(B)。 A 识别项目的所有潜在用户来确保需求分析的完成 B 积极减少可能会严重影响项目的项目干系人的活动 C 在进度和成本超支是建立商业信誉 D 关注项目干系人对项目的批评 4.应对项目可交付成果负主要责任的是(B)。 A 质量经理 B 项目经理 C 高级管理层 D 项目团队成员中的某个人 5. 项目的“一次性”含义是指(B)。 A 项目持续的时间很短 B 项目有确定的开始和结束时间 C 项目将在未来一个不确定的时间结束 D 项目可以在任何时间取消 三、多选题 1、下列属于项目的实例是(AB )。 A 举办一场婚礼 B 开发一种新的计算机软件系统 C 提供金融服务 D 管理一个公司 2、项目管理的特点包括(AB )。 A 复杂性 B 创造性 C 自发性 D 预测性 3、日常运营与项目的区别主要在于(ABC)。 A 管理方法 B 责任人 C 组织机构 D 管理过程 4、项目的共同点有(ABCD)。 A 明确的起止时间 B 预定目标 C 受到资源的限制 D 消耗资源 5、项目干系人可能包括(ABCD)。 A 项目经理 B 客户 C 供货商 D 项目发起人

什么是利益相关者

1.什么是利益相关者? 利益相关者是指对企业的决策和活动施加影响或可 能受组织的决策和活动影响的所有个人、群体和组 织。 直接:企业所有者,员工及管理者,供应商,顾客,社区和其他合作伙伴。 间接:政府、工会、社会压力团体、公共组织、新闻界和学术界、竞争者。 2.企业伦理有什么特点? ○1企业伦理是关于企业及其成员的行为的规范 ○2企业伦理是关于企业经营活动中善与恶、应该与不应该的规范 ○3企业伦理是关于怎样正确处理企业及其成员与利益相关者关系的规范 ○4企业伦理是通过内心信念,内部规范和社会舆论来起作用的 3.为什么要求企业承担道德责任? a)企业是社会资源的委托管理者,包括人员、 物资、资金、信息、时间、空间、土地、水、空气等。 而企业的道德使命就是运用所能获得的想象力和创 造力,为人类世界更加美好而创造产品、服务和机会。 这也是企业存在的理由 b)企业社会责任源于企业的社会权力,有权力 就应承担相应的责任且企业对人类、对社会能产生巨大的影响如:经济、政治、技术、环境、个人、文化影响力 c)在市场经济中,存在市场机制及其缺陷:不 完全竞争、存在外部效果、价格信号失真 市场机制:是市场运行的实现机制,是通过市场价 格的波动、市场主体对利益的追求、市场供求的 变化,调节经济运行的机制,是市场经济机体内 的供求、竞争、价格等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及其 功能。 d)法律的局限性:法律所要规范的行为有限、 立法滞后、法律只能惩恶不能劝善、法律有漏洞、实施上有难度 e)道德调节有其特点:非强制性、普遍性、扬 善性、便宜性、与法律相互渗透、相互补充。 综上所以要求企业承担道德责任。 4.企业的社会责任指的是什么? 企业的社会责任指企业应该考虑自身的一举一动对 社会、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合乎道德的对待利益相关者,维护和增进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从而造福于社会。 5.道德评价理论两大派别各是什么?他们的评价 依据是什么?各自包括了哪些道德哲学? ●目的论主张以行为为所造成的结果作为评价行 为对错的标准。功利主义思想属于目的论。 ●义务论主张以义务作为评价道德的依据,认为义 务独立于行为结果而存在,一种行为对或错是因为它具有特定的性质,或属于特定的种类。它包括权利论、美德论、公正论、关怀论、相对主义角度等。 a)什么是功利主义观点?对它的批评有哪 些? 功利主义:当且只有当行为所产生的总效用大于行为主体在当时条件下可能采取的任何其他行为所产生 的总效用时,该行为才是道德的。 批评:行为给不同的人带来的效用难以衡量和比较。 有些利益和成本难以计量。许多利益和成本无法可靠地预测,因而也就不能确切地计量。有些东西非金钱可以衡量。 b)怎么样理解康德的绝对律令? 每一个人都应该作为平等的、自由的人来对待 康德的第一条绝对命令可以表述为:当且只有一个人愿意把自己在特定条件下从事某一行为的理由作为 每个人在相同条件下的行为理由,该行为才是道德 的。因此第一条绝对命令包含两个规则:普遍性和可逆性。 第二条绝对命令是:理性人应该永远同时把人看作目的,而永远不要把人只看做实现目的的手段。这条命令也可以表述为以下伦理原则:当且只有当一个人从事某一行为时,不把他人仅仅作为实现自身利益的工具,而是尊重并发展他人自由选择的能力时,该行为才是道德的。 c)公正的定义是什么?有关公正的问题包括 哪些类型? P75 公正指给予每个人应得到的权益,对可以等同的人或

最新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论文关键词]利益相关者理论;社会责任;公司治理 [论文摘要]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利益相关者理论逐渐兴起,为我们认识和理解企业尤其是公司的本质提供了新的有力工具,也必然要求企业在其公司治理的架构中实现利益相关者的要求,从而带来公司治理的转变。 https://www.360docs.net/doc/7814168618.html,编辑。 “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s)最初是经济学的概念,后来逐渐扩展到其他领域。20世纪60年代利益相关者理论(stakeholder theory)在西方发展起来,80年代后开始影响企业管理方式及公司治理模式的选择。作为其两大理论基础的产权理论和契约理论,本是“股东至上”理论最坚实的思想根基,却在历史发展中成了批判“股东至上”理论的靶子,从而证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正确。目前利益相关者的界定还存在争议,但要旨不外乎:在现代社会中,公司不应仅仅作为谋求股东利润最大化的工具,而应视为最大限度顾及和实现包括股东在内的所有利益相关者利益的组织体系或制度安排;公司的权力来源于公司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委托,而非之根植于股东的授予;公司的管理者应对公司所有利益相关者负责,而不限于惟对股东负责。(注:卢代富:《公司社会责任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创新》,载于《公司法评论》2002年卷。) 传统公司治理理论下构建的公司治理结构是股东的“单边治理”,现代企业中,包括股东在内的所有利益相关者都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注入了一定的专用性投资,同时也分散了一定的经营风险、为企业的经营活动付出了代价,因而都拥

有企业所有权。企业在其经营决策和治理架构中必须要考虑他们的利益,并给予他们相应的发言权,否则他们就会威胁撤出其投资,从而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注:转引自陈宏辉:《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理论与实证研究》,浙江大学博士论文,2004年。)利益相关者理论“把企业看作是一个不断演化的利益集合体”。全球企业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普遍遇到了一系列的现实问题,主要包括企业伦理问题、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环境管理问题等。这些问题都与企业经营时是否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密切相关,迫切需要企业界和学术界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注:任海云、李丽:《对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必然性的分析》,载于《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年4月。)实例证明,在这些方面处理得当的企业,往往在赢得商业价值的同时,也赢得社会价值,而且后者较之前者来说,是公司长远发展的坚实基石。 一、“利益相关者”理论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一)公司治理目标由“股东利益最大化”向“公司价值最大化”转变 利益相关者理论是传统的“所有与控制框架”的突破。现代企业中,公司的股票往往分散掌握在众多股东手中,公司的所有权与控制权在很大程度上分离,经营者实际控制公司运作,债权人、职工、社会也为公司提供了一定的专用性资本并承担公司运营的风险。这些主体的利益并不总是一致,甚至经常存在冲突。股东利益的最大化不等于公司价值的最大化,甚至还会损害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比如恶意收购。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公司的目标也应考虑股东之外的利益相关者,如债权人、职工、供应商、顾客、政府和社区等,公司治理应当是这些利益相关者利益冲突的协调机制,平衡协调利益冲突,使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达到最大

利益相关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分析

利益相关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分析 摘要:在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背景下,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发生了明显变化。一方面,利益相关者理论扩大了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范围,利益相关者对会计信息都有需要。另一方面,利益相关者还有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除此之外,在实际工作中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比较严重,我们必须关注并解决这个问题。本文由会计目标出发,从不同利益相关者对会计信息的不同需求和利益相关者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两个方面对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进行了分析,同时还关注了当前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会计信息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信息失真 Stakeholders on the demand for accounting information Abstract:In the context of stakeholder theory, users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on the demand for accounting information have changed. On the one hand, the stakeholder theory to expand the scope of the users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takeholders need accounting information. On the other hand, stakeholders on the qualit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required. In addition, accounting information has distortion in the actual work. We must pay attention and solve this problem. Based on the accounting objectives, The different needs of different stakeholders on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and Stakeholders ‘requirements on the qualit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were analyzed for Information needs of stakeholders. At the same time, concerned about the distortion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and proposed solutions. Key words:Stakeholder Accounting information Qualit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requirements Distortion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主体之间的相关性不断加强,这要求企业在发展过程中

利益相关者的研究探究综述 - 最终2003新

利益相关者及其公司治理关系的研究综述 李玲 (山东淄博,山东理工大学商学院,255000) 摘要:利益相关者理论作为反对传统股东至上主义理念挑战的一种公司治理理论,在近年来取得较大进展。本文从利益相关者的界定、利益相关者的分类、利益相关者与公司治理三个方面对利益相关者理论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分析利益相关者理论在应用中存在的不足,以期为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利益相关者理论;公司治理 利益相关者理论(Stakeholder Theory)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它是在对美、英等奉行“股东至上”公司治理实践的质疑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利益相关者管理所奉行的核心思想是: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要为综合平衡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而展开进行。与传统的股东至上理论相比,该理论认为任何一个公司的发展都离不开各种利益相关者的投入和参与,比如股东、债权人、雇员、消费者、供应商等,股东只是众多利益相关者中的一个,仅仅关注股东的利益是远远不够的。在国外,斯坦福学院的学者、安索夫(Ansoff)等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后,弗里曼(Freeman)、克拉克森(Clarkson)、布莱尔(Blair)、米切尔(Mitchell)等学者致力于完善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整体框架和实际应用,并取得丰硕的成果。而在国内,杨瑞龙、周业安、陈宏辉、贾生华、江若尘等在借鉴西方理论的基础上,对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研究比较深入,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思想体系。 本文试图对利益相关者理论在国内外的研究发展现状做一个梳理,从而对利益相关者理论形成一个清晰的理论框架,以期对以后的理论研究有所帮助,为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利益相关者的界定方法 利益相关者理论遇到的首要问题是怎样界定,究竟谁是利益相关者。如果利益相关者本身都界定不清,就无法展开基于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公司治理(杨瑞龙,2000)。因此,在界定方面的研究是利益相关者理论取得研究成果最多的地方,众多学者纷纷从不同的角度界定利益相关者。 西方学者真正给出利益相关者的定义是在上世纪60年代,“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这个词首先出现在斯坦福研究中心1963年的内部备忘录中一篇管理论文。利益相关者概念最初是对“股东”这一

(精品)2019年-财务管理的目标与利益相关者的要求知识点练习及题目(附答案解析)

第二节财务管理的目标与利益相关者的要求 一、财务管理的目标概述 公司财务管理的目标与公司的目标是一致的。实践中,公司采取什么样的财务目标与公司的资本结构、治理结构以及经济社会政策等多种因素有关。 (一)利润最大化目标 化是一个可以接受的观念。

(二)每股收益最大化目标 观念 。 (三)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本书观点)

1. 增加股东财富是财务管理的基本目标 【手写板】 ( 1)股价最大化 【结论】假设股东投资资本不变,股价最大化与增加股东财富具有同等意义。( 2)企业价值最大化 【理解】

企业价值 =债务市场价值 + 股权市场价值 股东投入资本 +权益市场增加值 结论 【例题?多选题】下列有关企业财务目标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2009年) A .企业的财务目标是利润最大化

B .增加借款可以增加债务价值以及企业价值,但不一定增加股东财富,因此企业 价值最大化 不是财务目标的准确描述 C .追加投资资本可以增加企业的股东权益价值,但不一定增加股东财富,因此股 东权益价值 最大化不是财务目标的准确描述 D .财务目标的实现程度可以用股东权益的市场增加值度量 【答案】 BCD 【解析】利润最大化仅仅是企业财务目标的一种,所以,选项 A不正确;财务目标的准确表述是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权益价值+债务价值,企业价值的增加,是由于权益价值增加和债务价值增加引起的,只有在债务价值增加=0以及股东投入资本不变的情况下,企业价值最大化才是财 务目标的准确描述,所以,选项 B正确;股东财富的增加可以用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与股东投资资 本的差额来衡量,只有在股东投资资本不变的情况下,股价的上升才可以反映股东财富的增加,所 以,选项 C正确;股东财富的增加被称为“权益的市场增加值”,权益的市场增加值就是企业为股 东创造的价值,所以,选项 D正确。 【例题?单选题】在股东投资资本不变的情况下,下列各项中能够体现股东财富最大化这一财务管理目标的是()。( 2014年) A .利润最大化 B .每股收益最 大化C .每股股 价最大化D .公 司价值最大化 【答案】 C 【解析】在股东投资资本不变的情况下,股价上升可以反映股东财富的增加,股价

项目利益相关方管理

浅谈水利工程项目利益相关方管理 张思远刘冬霞 (贵州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贵州贵阳 550002)【摘要】每个利益相关方对项目的要求和期望是不同的,最大限度的满足利益相关方的要求和期望,实现项目价值的最大化、合作成本的最小化和利益相关方利益分配的合理化,已成为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本文基于利益相关方视角对水利工程项目的利益相关方管理进行了一定研究和分析,提出了利益相关方管理一般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水利工程项目;利益相关方;管理 1 前言 现代项目管理理论认为,开展项目管理活动的根本目的是“满足或超越项目有关各方对项目的需求与期望”。每个利益相关方对项目的要求和期望是不同的,业主方的主要期望是以最小的投资获得最大的收益;施工方的主要期望是以最小的工程成本获得最大工程利润;材料供应商的主要期望是获得更多的销售收入;项目所在地区的主要期望是对地区建设带来正面影响;政府部门的主要期望是提高社会福利、扩大就业等。这些期望有的是相互促进的,有的是相互博弈的。基于利益相关方视角的建设项目管理应努力使这些不同的要求和期望很好的得以实现,最大限度的满足各利益相关方的要求和期望,实现项目价值的最大化、合作成本的最小化和利益相关方利益分配的合理化。 2利益相关方管理的目的、原则及管理内容 2.1利益相关方管理的目的 项目利益相关方是指积极参与项目或其利益受到项目成败影响的个人或组织。一个项目的完成需要多方面的人员或组织参与才可能实现。项目必须弄清谁是本项目的利益相关方,明确他们的需要和期望是什么,然后对这些期望进行管

理和施加影响,确保项目获得成功。首先,合理利用、引导项目利益相关方的积极期望,使其对项目产生更大的积极影响;其次,合理消减项目利益相关方的消极期望,使其减少对项目的不利影响;再次,保证将利益相关方管理的大部分精力用于主要利益相关方身上,以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2.2利益相关方管理的原则 项目的利益相关方管理是有原则可循的,在水利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过程中应按以下原则确定利益相关方的管理策略。原则:(1)应该尊重和积极监控所有的合理合法的利益相关方对项目的关注,并应该在决策及其实施中适当考虑它们的利益;(2)应该多听取利益相关方的想法,了解他们的贡献,与他们进行开诚的沟通;(3)所采用的程序和行为方式应基于对每一利益相关方及其支持者的关注和能力所做出的深刻的理解;(4)应该认可利益相关方可自主地开展其活动并获得相应的报酬;对他们在项目活动中所担负的责任及利益的分配上,应该努力做到公平;并重视它们各自可能碰到的风险以及可能遭受的损害;(5)应该与利益相关方个人或群体协同共事,采取得力措施使得所开展的项目活动给他们造成的风险和损害最小化,但当不可避免时,就应该给予适当的补偿;(6)应该与利益相关方一起避免介入或开展这样的活动——可能造成对不可剥夺的人权的侵犯,可能出现的风险显然不为其他的利益相关方所接受的活动;(7)应该承认管理者本人也是项目的利益相关方,他们自己要完成的任务与他们对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利益所应负有的法律及道义上的责任这两者之间,存在发生冲突的可能。管理者应该通过开诚沟通、及时通报、激励措施以及必要时第三方介入解决的方法,处理所发生的此类冲突。 2.3利益相关方管理的内容 在水利工程项目中利益相关方管理内容应包括:(1)识别利益相关方;(2)分析利益相关方的利益、要求及优先等级;(3)与利益相关方沟通,分析相

利益相关者理论

1984年,弗里曼出版了《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管理的分析方法》一书,明确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是指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为综合平衡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而进行的管理活动。与传统的股东至上主义相比较,该理论认为任何一个公司的发展都离不开各利益相关者的投入或参与,企业追求的是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而不仅仅是某些主体的利益。 利益相关者包括企业的股东、债权人、雇员、消费者、供应商等交易伙伴,也包括政府部门、本地居民、本地社区、媒体、环保主义等的压力集团,甚至包括自然环境、人类后代等受到企业经营活动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客体。这些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他们有的分担了企业的经营风险,有的为企业的经营活动付出了代价,有的对企业进行监督和制约,企业的经营决策必须要考虑他们的利益或接受他们的约束。从这个意义讲,企业是一种智力和管理专业化投资的制度安排,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企业对各利益相关者利益要求的回应的质量,而不仅仅取决于股东。这一企业管理思想从理论上阐述了企业绩效评价和管理的中心,为其后的绩效评价理论奠定了基础。 “利益相关者”这一词最早被提出可以追溯到1984年,弗里曼出版了《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管理的分析方法》一书,明确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是指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为综合平衡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而进行的管理活动。与传统的股东至上主义相比较,该理论认为任何一个公司的发展都离不开各利益相关者的投入或参与,企业追求的是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而不仅仅是某些主体的利益。 利益相关者分析 1、权力-行为矩阵 分析如下: 图示列出了一个权力/动态性矩阵,在这个矩阵上可以画出各利益相关者的位置。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很好地评估和分析出在新战略的发展过程中在哪儿应该引入“政治力量”。 A、最难应付的团体是处於D区内的那些团体,因为它们可以很好地支持或阻碍新战略,但是它们的观点却很难预测。其隐含的意思非常明显:在已建立一个不可改变的地位前一定要找到一种方法,来测试这些利益相关者对新战略的态度。 B、相反,在细分市场C内的利益相关者,可能会通过管理人员的参与过程来影响战略,这些管理人员同意他们的’观点’并建立那些代表他们期望的战略。 C、虽然细分市场A和B内的利益相关者权力很小,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不重要。事实上,这些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支持本身,会对权力更大的利益相关者的态度产生影响。

利益相关者分析及管理策略

利益相关者分析及管理策略 东方房地产公司总经理郭成:东方建筑设计院高层领导。负责监督,审核整个系 统的建设成果。 影响程度:决定该项目是否顺利通过的关键人物 特征:为人处世稳重,注重工作效率,对工作要求高 管理方法:争取按照合约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其工作要求,注重工作效率的提高。 档案管理主任:主要负责提出管理系统的需求,协助系统分析员的工作。 特征:事无巨细,关注细节。性格偏内向,最近喜得贵子。 影响程度:影响到该系统是否全面满足顾客和用户的需求。 管理方法:多和其沟通,找到他喜欢的话题,如:幼儿的养育,让其打开心扉,使我们的业务沟通更彻底和清晰。 系统分析员***:负责系统的需求分析,需要沟通好用户和程序员的工作。需要提交需 求分析说明书。 特征:性格活泼,交际能力强,沟通能力强。持续工作能力较差 影响程度:其工作是否到位影响到系统是否全面掌握客户要求及后续的使用 管理方法:自由支配工作时间,只要工作能有质量的完成 程序员***:负责整个系统建设的编程工作,工作量大。 特征:性格古怪,酷爱计算机编程,在安静的环境中工作效率高 影响程度:关系到整个系统是否能够真正代替手工工作 管理方法:为其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测试员***:运用一定的测试工具对软件进行专业测试,验证软件能否达到预期功能的。 需要提交测试报告 特征:编程知识较丰富,有丰富的软件测试经验。非常有自信,接受和吸收新知识的能力强,有耐心,细心。 影响程度:测试是否准确直接影响该系统是否运行良好,是否收尾。 管理方法:为其提供软件测试等相关的培训,掌握新知识后运用到此次项目工作中。 项目管理专家***:向东方建筑院提供项目管理咨询 特征:资深项目管理专家,对项目管理研究颇深。 影响程度:其看法,观点和评价对我们的项目进行有重要的作用。 管理方法:和其沟通,获取相关信息,服务此次项目。

基于利益相关者角度的财务治理

一、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财务治理的概念 (一)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财务治理的含义 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利益相关者(要素所有者)之间签订的一组契约的联结。企业所有权的核心问题是各利益相关者的权利与义务的界定,即企业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的安排问题。从企业所有权安排的本质看,无论是企业的剩余索取权还是控制权,其核心都表现在企业的财务权利上。企业财务权利包括财务收益权与财务控制权,对企业财务权利分配的一套制度安排称为财务治理。 在一个企业中,谁拥有最终的收益要求权,谁拥有投资权,谁来行使筹资权,财务预测权和财务决策权归谁掌握,谁对财务运行实行监督等,这些都是企业财务治理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企业财务收益权和控制权的行使中,企业各利益相关者间虽然存在共同利益的一致性,但也不可避免存在利益上的冲突。企业财务治理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对利益相关者财务收益权的公正配置和财务控制权的适当行使,使企业合约得以顺利履行,并使相关者共同利益在合作博弈下达到最大。 (二)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财务治理的内容 1. 财务治理的主体 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财务收益权的分配和财务控制权的行使,实质上是通过企业内部财务机制及其制衡等一系列制度安排进行的。这些制度安排包括利益相关者之间财权的配置和再配置、财务控制权的分配、财务激励与约束机制等。这一过程离不开财务信息生成程序、财务信息质量及财务呈报机制等。因此,各利益相关者必定会特别关注并试图影响企业的财务信息。 从对公司财务信息的生成和影响程度的角度来界定公司的利益相关者,可以将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分为内部利益相关者和外部利益相关者。内部利益相关者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财务信息的生成质量和呈报机制,包括行使控制权的大股东、董事会成员和经理层;而外部利益相关者只能基本上被动接受既已生成的财务信息,或借助一定手段检验财务信息质量,包括小股东、政府、债权人、供应商、企业竞争者和企业一般职员等。 2. 财务治理的客体 公司财务治理的对象是公司的财权。企业财权可划分为“财务决策权、财务执行权、财务监督权和财务收益权”。财务收益权是其他三项财权的基础,也是最终目的,其他三项财权是实现财务收益权的手段。 二、企业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的特征 企业财权安排应该体现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的思想,具有如下特征: 1.企业财权安排的分散对称性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财权应由各利益相关者共同分享;二是对每个利益相关者来说,财务收益权和财务控制权都是对称分配的。这一特征意味着在企业财务方面要进行共同治理。若把企业财权集中地分配给某一类利益相关者,就意味着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权益被剥夺。 2.企业财权安排的状态依存性 企业处于不同经营状况时,对应着不同的治理结构。企业财权作为企业所有权的核心内容,其安排自然也具有状态依存性。企业财权安排的这一特征揭示了企业财权安排与企业财务状况之间的关系,即不同财务状况对应着不同的财权安排。这一特征意味着在企业财务方面要进行相机治理。 3.企业财权安排的动态性 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的利益相关度是动态变化的,从而利益相关者在企业中的利益格局会发生变化的,影响利益格局变化的因素有:各利益相关者投入的专用性资本、各利益相关者的谈判能力以及外部环境等。一旦这些因素发生变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格局就会发生变化,而企业的财权安排也应该体现这种变化。所以,企业财权安排的动态性这一特征意味着在企业财务方面要进行动态治理。 现阶段我国财务治理的现状分析 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过程中,企业产权和财权配置模糊,财务治理机制错位。具体表现为: (一)企业内部财务治理失衡 控股股东控制董事会和经理层对企业进行财务操纵,或者由于国有股产权虚置造成企业财权主体缺位,形成经营者对财权的内部人控制,企业财权过度集中于经营者。根据等量资本获得等量报酬的原则,利益相关者投入的专用性资本越多,其要求获得的收益也就越多,其分配的财务收益权也就应该越大,所以,财务收益权的大小应由利益相关者投入专用性资本的多少所决定。财务控制权大小应该与财务收益权大小对称分配。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利益相关者谈判能力、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财务控制权不一定严格与收益权对称分配,即企业财权安排的分散对称分配并非一定是均衡的,有时可能倾斜于某一类利益相关者,有时又可能倾斜于另一类利益相关者。 (二)外部财务治理机制弱化 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没有进行财务治理的积极性,外部财务治理机 基于利益相关者角度的财务治理分析 王亚男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摘要:自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利益相关者理论逐步开始形成并发展起来。20世纪90年代初,利益相关者理论向“股东至上”理论提出了挑战,股东利益最大化的传统财务管理目标逐渐被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目标所取代。本文在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的概念基础上,描述了企业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的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了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从而提出了加强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的建议。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财务治理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55(2012)02—0113—02 ORIENTAL ENTERPRISE CULTURE /113 /

利益相关者分析

利益相关者分析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利益相关者分析 (一)简介 用于分析利与客户利益相关的所有个人(和组织),帮助客户在战略制定时分清重大利益相关者对于战略的影响。 (二)详解 利益相关者是指有与客户有一定利益关系的个人或组织群体,可能是客户内部的(如雇员),也可能是客户外部的(如供应商或压力群体)。大多数情况下,利益相关者可分类如下: 所有者和股东银行和其它债权人 供应商购买者和顾客 广告商管理人员 雇员工会 竞争对手地方及国家政府 管制者媒体 公众利益群体政党和宗教群体以及军队 其它 1.利益相关者的角色 利益相关者能够影响组织,他们的意见一定要作为决策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但是,所有利益相关者不可能对所有问题保持一致意见,其中一些群体要比另一些群体的影响力更大,这是如何平衡各方利益成为战略制定考虑的关键问题。

除了对战略制定产生影响以外,利益相关者分析也是评价战略的有力工具。战略评价可以通过确定持反对意见的股东和他们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的影响力来完成。 2.绘制利益相关者图 利益相关者图清晰地描绘谁是利益相关者集团,在采取新的战略时,代表哪个集团的利益,他们是否可能推者阻碍变革,他们的力量如何,应该怎样对待他们。绘制时首先确定所有利益相关者,标出他们之间的重要关系,然后分析这张图表所显示的风险与机会,识别任何可能的变化对这张图影响,以便为此做好准备。如图1: 图 1 在确定了最有影响力的利益相关者后,这里有许多应付他们的方法。如图2所示,权力/动态性矩阵可以用来确定在发展新战略时如何引导政治权力。 图 2

论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

论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 论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 【摘要】公司治理模式是企业内外部的一种契约或制度安排,研究如何对责、权、利进行分配和制衡。在公司所有权和控制权相分离的背景下,传统的以“股东至上”为核心的公司治理模式逐渐受到人们的质疑,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愈发地受到国内外学者的追捧。本文论述对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不足,重构面向利益相关者的公司治理模式。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治理模式重构 一、利益相关者理论回顾 公司治理是关于企业剩余控制分配关系和剩余收益权的总和,主要处理所有者、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等重大利益团体与企业董事会、经理层之间的责、权、利的分配关系,目的是使各方都能从中实现自身利益,使企业能持续经营,并不断为各重大利益团体创造更多的权益。可见公司治理包括多层含义:(1)公司治理是一种契约关系,即委托代理关系;(2)公司治理结构是一套制度安排,用以配置责、权、利关系。(3)公司治理形成一种股东、债权人和高级管理层之间的制衡机制。但是“谁是利益相关者”呢?据《牛津词典》记载,利益相关者第一次最早出现于1708年,词意为“人们在某一项活动或某企业中‘下注’(have a stake)在活动进行或企业运营的过程中抽头或赔本”(Clark,1998)。Ansoff(1965)最早正式使用“利益相关者”一词,他指出“要制定理想的企业目标,必须综合平衡考虑企业的诸多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冲突的索取权,他们可能包括管理人员、工人、股东、供应商以及顾客”。以美国经济学家Freeman为代表的经济学家经验地研究了利益相关者现象。Freeman(1984)认为,“利益相关者是那些能够影响企业目标实现,或者能够被企业实现目标的过程影响的任何个人和群体”。Clarkson(1994)认为,利益相关者就是“在企业中承担了某种形式的风险的个人或群体。”Blair (1995)的定义:“利益相关者是所有那些向企业贡献了专用性资产,

项目管理各个阶段的模版汇总集锦

项目可行性研究(模版)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制作日期:年月日 制作人:签发人: 二、项目背景 1.目前状态 (简要描述目前的商业环境和项目产生背景。) 2.拟解决的商业问题 (简要说明需要项目解决的商业问题,以表明项目存在的理由。) 3.影响范围 (简要说明项目问题及问题的解决将对企业哪些方面产生影响,包括影响的组织范围。)4.项目预期的结束日期 (尽可能对项目的完成日期做出准确推断。) 三、可能的项目方案 方案2: 四、初步评估意见 (对第三部分提出的若干项目方案进行评估,并提出推荐意见。在一件重要说明各种方案可能的风险以及修正或调节意见。) 对各方案的结论:□接受□拒绝□修改□暂缓决定 五、签字 (由项目可行性论证小组成员签字,项目组成员至少需要包含商业/管理、财务、技术三方面的人员。)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制作日期:年月日 制作人:签发人: 二、项目目的 1.项目需解决的商业问题 (所有的项目均起始于某个商业问题,该部分简要描述这些问题。) 2.项目工作内容 (对项目范围的限定,以及对完成项目的主要工作内容和方法的陈述。) 3.项目目标 (包含工期目标、费用目标和交付产品特征与特征的主要描述。) 三、项目的关键成功要素 (对确保项目成功的关键环节和关键资源、关键方法、度量标准等进行概念性地简要描述。) 四、项目影响范围 (包含对企业战略的影响、对技术的影响和对财务的影响。) 五、项目主要里程碑计划 (包含主要里程碑的时间、费用和成果目标。) 六、项目假设 (说明项目的主要假设条件。) 七、项目约束条件 (说明项目启动和实施过程中的限制性条件。) 八、项目评价标准 (说明项目成果在何种情况下将被接受,何时项目将被终止或取消,项目成功标准的度量或验收规程。) 九、项目主要利益相关者 (包括项目发起人,项目经理,项目团队主要成员,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客户等的头衔、签字和签字日期。)

对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思考

对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思考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利益相关者理论对公司治理结构和战略管理产生了重大影响,使传统的“股东至上”理论受到了挑战。本文在分析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形成和涵义的基础上,阐述了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理论进步性和存在的局限性。本文认为公司治理应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理论;股东至上;公司治理 传统的理论认为,目标是追求股东利益的最大化,治理结构是“资本雇佣劳动”型的单边治理结构,的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全部归股东所有。这就是所谓的“股东至上”理论。然而,在现代社会,特别是在知识经济初露端倪的时代里,随着物质资本社会化及证券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人力资本的专用性和团队性的不断增强以及之间战略伙伴关系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社会责任的日益关注,致使“股东至上”理论受到了越来越强烈的挑战。利益相关者理论便应运而生,受到了人们越来越普遍的关注。 一、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基本内容 (一)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形成过程。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思想由来已久。20世纪中叶以来,知识经济引领社会发生巨大变革,对公司治理理论形成了巨大的冲击,直接促成了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产生。1929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一位经理曾在一次演讲中提到,不仅股东,而且雇员、顾客和广大公众都在公司中有一种利益,因此公司的经理人员有义务保护他们的利益。1932年,伯利和米因斯等也发表了相关论述,表明在“股东至上”理论盛行的同时,少数学者“已有了不同的声音”。 20世纪70年代以来,特别是美国经济学家Freeman的《战略性管理:一种利益相关者方法》这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问世后,学术界出现了讨论利益相关者概念的热潮。但是,真正使利益相关者理论成为当今和社会至少某一个重要方面主旋律的事实,则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和国际组织对各利益相关者利益的普遍重视。1990年,美国商业圈桌会议发布的《公司治理声明》指出,对公司而言,善待员工、优质服务于消费者、鼓励供应商长期合作、偿还债务并拥有良好的社会责任声誉都是股东长期利益所在……事实上,美国一些州已经颁布法令以特别授权董事会要考虑股东及其他相关者的利益,还有少数州通过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