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噪音评估模式技术规范 - 复制

航空噪音评估模式技术规范 - 复制
航空噪音评估模式技术规范 - 复制

航空噪音评估模式技术规范

一、依开发行为环境影响评估作业准则第四十九条规定订定之。

二、办理环境影响评估作业时,航空噪音模式之使用,应依本规范之规定办理,本

规范未规定者,依其它相关法令规定办理。

航空噪音模式系指美国航空总署之噪音整合模式及直升机噪音模式。

三、航空噪音模式之使用,应考虑以下各项因素:

(一)开发行为及区位环境之特性。

(二)机场内起降航空器类型及营运特性。

(三)模式之限制条件。

四、本规范现阶段认可之噪音模式及其适用条件如表一,得适时增修之:

表一模式及其适用条件表

五、选用第四点以外的其它模式时,应先检附以下各项数据送请主管机关认可:

(一)模式程序(软件包)。

(二)国内或国外个案模式及仿真结果。

(三)与第四点认可模式之比对结果。

六、航空噪音模式所需之数据包括机场基本数据、全年气象监测平均值、起降航空

器型式、飞行操作程序、预估全年单日各起降航线的操作频率等,其作业,其作业参考指南详见附件一、二。。

七、依航空噪音模式仿真之过程、结果表达方式如表二所示,并应将以下各项纳入

环境影响说明书或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书中:

(一)评估数据中必须包括机场与其跑道经纬度或二度分带坐标,以及跑道标高与

倾斜角度。

(二)全年气象资料,至少包括风向、风速、气温等之年平均值。

(三)目标年预估营运量,包括各种航空器日间及夜间起降架次。

(四)前项各航空器操作程序或飞行剖面,及各种航线参数,以及由台北飞航情报

区飞航指南、飞机操作手册、高(低)高度离到场程序等数据转换说明。

(五)整合噪音模式或直升机噪音模式输入参数数据库,以及替代机种说明。

(六)其它相关数据。

前项数据之作业,应检附清册,并检附输入程序文件、输出文件等计算机磁盘,必要时应提出数据文件。

八、本规范于公告后施行。

表二噪音评估模式航空噪音影响输出摘要表

单位:dB(A)

注[1]:航空噪音系指由固定翼、回旋翼、超轻型载具等航空器操作所产生之噪音。

[2]:〝营运期间背景音量〞系指位属机场周围地区之敏感受体在无开发行为时,于营运目

标年主要环境音源(包括铁路噪音、道路噪音及其它噪声源)各别贡献量之总和。若预

期位属一般地区之敏感受体营运期间背景音量变化在±3dB(A)以内,则〝营运期间背景音量〞可与〝现况环境背景音量〞相同。

[3]:〝营运期间合成音量〞=〝营运期间背景音量〞⊕〝营运期间铁路噪音〞。⊕表示依

声音计算原理之相加。

[4]:〝噪音增量〞=〝营运期间合成音量〞-〝营运期间背景音量〞(〝营运期间合成音

量〞符合〝航空噪音环境音量标准〞);〝噪音增量〞=〝营运期间合成音量〞-〝航空噪音环境音量标准〞(〝营运期间合成音量〞不符合〝航空噪音环境音量标准〞时)。

[5]:航空噪音环境音量标准请详〝环境音量标准〞第十三条规定。

[6]:必要时需附等噪音线图。

附件一 整合噪音模式(INM )使用指南

1. 适用性

机场类型:供固定翼飞机起降之机场。

污染源种类:包括民用航空器、军用航空器起降及其地面滑行、试车等产生

噪音之活动。

评估位置:机场及周围地区。

评估指标:航空噪音日夜音量(DNL )

2. 基本限制

营运量:无限制。

飞行状况:无限制。

3. 模式内容

模式种类:计算机软件模式。

模式说明:

INM 为美国联邦航空总署(FAA )环境与能源办公室( Office of Environment and Energy )于1978年公告之航空噪音预测模式,提供联邦飞航规则第一五○号噪音兼容性规划及联邦航空总署一○五○号命令环境评估及冲击说明使用之模式。

INM 模式内建之航空器音源数据库随版次新增而增加,以6.0版而言,计有226种航空器,另外263笔替代机种数据,模式提供了进场、起飞及使用后燃器噪音辨识数据,噪音、马力、距离曲线图,操作剖面辨识数据,操作程序点及步骤、襟翼使用、喷射马力、一般马力、螺旋马力等数据,跑道端、航线辨识、定义描述、进离场与冲场操作频率数据,输出矩阵、噪音评估指针选项等数据库。此外本软件须输入机场与跑道坐标等基本数据,该机场起降航空器型式、替代机种、噪音曲线、操作剖面、各种航线定义与其全年日平均使用架次,以及航空噪音评估指针、等音线显示数量、输出大小及纸张的比例等,经由模式推估后,可得到显现该机场全年日夜平均航空噪音影响程度之等噪音线图。

计算式: 10=DNL ???

? ????? ??∑10103651log dni L 亦即??

???????????????????? ???+???? ???=∑∑=+=n j j L m i i L D D DNL j i 11010

1101010864001log 10 L i :当日7时至22时前各航空噪音事件均能音量。

D i :当日7时至22时前各航空噪音事件持续时间。

L j :当日22时至翌日7时前各航空噪音事件均能音量。

D j:当日22时至翌日7时前各航空噪音事件持续时间。

模式输入数据:参见附表一。

模式输出数据:参见附图一。

4.模式来源

Federa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 (https://www.360docs.net/doc/7816330217.html,)

Office of Environment and Energy

800 Independence Avenue S.W., Room 900W

Washington, DC 20591

Ms. Lois Masin Phone (408) 736-2822

A TAC Corporation Fax (408) 736-8447

757 N. Mary Ave. Email loismasin@https://www.360docs.net/doc/7816330217.html,

附表一INM模式输入摘要表。

备注:美国航空总署建议最好采用英制,可减少输出等噪音线图的误差。

附图一INM模式输出图例

风险评估的技术标准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技术标准 1 目的 为公司进行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估提供操作技术和依据。 2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对危害产生的风险及对控制措施进行的合理评估。 3 引用标准 《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4 术语和定义 4.1危害: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条件或行为。 4.2风险:某一特定危害可能存在的损失或伤害的潜在性变成现实的机会。 4.3危害辨识:识别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 4.4风险评估: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估的整个过程。 5 要求 5.1危害辨识

5.1.1确认工作过程及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因素。这些危害因素包括来自本单位区域内和区域外的所有危害,可归类为:物理危害、化学危害、机构危害、生物危害、人机工效危害、社会—心理危害、行为危害、环境危害及能源危害等。 5.1.2区域外部的危害识别可从以下方面考虑(不能由我们所控制的危害。如:自然灾害等): ? 自然灾害因素:暴雨、台风、海啸、洪水、雷电、干旱、高温、低温、冰雹、霜冻等。 ? 地质灾害因素: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煤层自燃、洞井塌方、海水入侵等。 ? 公共性卫生与疾病因素:区域性流行性疾病,如肝炎、霍乱、非典型肺炎、禽流感等。 ? 外部危害装置&设施因素:外部组织的危险化学品仓库、油库及其他固定危险设施。 ? 人为破坏性因素:投毒、恐怖袭击、蓄意破坏等。 5.1.3区域内部的危害识别可从区域和流程两方面考虑: ? 基于区域考虑:工作区域中的所有潜在危害 ? 基于流程考虑:区域内所有工种涉及的全部工作任务(可将工作任务进行作业步骤分解,辨识在执行每一步骤中存在的可能危及人员、设备、电网、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5.1.4所有识别的危害要确定危害的信息,进行危害辨识时可参考危害辨识表,见附录。

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

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 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结构传播固定设备噪声 1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结构传播固定设备噪声监测测量计划制定、现场调查方法、监测点位设置、室 内低频噪声测量方法、监测数据处理与评价、资料整编和监测质量保证等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结构传播固定设备噪声引起的室内低频噪声污染监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的条款。凡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3785声级计电、声性能及测量方法 GB1234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22337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T3241倍频程和分数倍频程滤波器 GB/T15173声校准器 GB/T17181积分平均声级计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倍频带声压级soundpressurelevelinoctave 采用符合GB/T3241规定的倍频程滤波器所测量的频带声压级。本标准规定的噪声频谱分析 时使用的倍频带中心频率为31.5Hz、63Hz、125Hz、250Hz、500Hz,其频率覆盖范围为22Hz~ 707Hz。 3.2低频噪声LowFrequencyNoise 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对于低频噪声的频率范围的认定不尽相同,我国《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 排放标准》(GB12348)和《社会生活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规定固定设备结构传播的低 频噪声范围规定为31.5~500Hz。 3.3噪声评价数noiseratingnumber(NR) 是一种噪声评价方法,它通过一系列频谱曲线(NR噪声评价曲线)来反映不同声级和频率的 噪声对人造成的听力损失、语言干扰或烦恼的程度。曲线的NR值等于中心频率为1000赫的倍频 程声压级的分贝整数。为了弥补A声级在评价室内低频噪声污染方面的不足,本标准引入噪声评 2 价数NR。 4现场监测测量条件 4.1测量仪器 4.1.1声级计与滤波器

危重患者护理技术规范1

危重患者护理技术规范 (2015年1月新整理) 【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 (一)目的:以徒手操作来恢复猝死患者的自主循环、自主呼吸和意识,抢救发生突然、意外死亡的患者。 (二)(二)实施要点 (三)1.评估和观察要点。 (四)(1)确认现场环境安全。 (五)(2)确认患者无意识、无运动、无呼吸(终末叹气应看做无呼吸)。(六)2.操作要点。 (七)(1)立即呼救,同时检查脉搏,时间<10s,寻求帮助,记录时间。(八)(2)患者仰卧在坚实表面(地面或垫板)。 (九)(3)暴露胸腹部,松开腰带。 (十)(4)开始胸外按压,术者将一手掌根部紧贴在患者双乳头联线的胸骨中心,另一手掌根部重叠放于其手背上,双臂伸直,垂直按压,使胸骨下陷至少5cm,每次按压后使胸廓完全反弹,放松时手掌不能离开胸壁,按压频率至少100次/min。 (十一)(5)采取仰头举颏法(医务人员对于创伤患者使用推举下颌法)开放气道,简易呼吸器连接氧气,调节氧流量至少10~12L/min(有氧情况下)。使面罩与患者面部紧密衔接,挤压气囊1s,使胸廓抬举,连续2次。通气频率8~10/min。 (十二)(6)按压和通气比30:2。 (十三)(7)反复5个循环后,进行复苏效果评估,如未成功则继续进行

CPR,评估时间不超过10s。 (1) (二)注意事项。 1.按压应确保足够的速度与深度,尽量减少中断,如需安插人工气道或除颤时,中断不应超过10s。 2.成人使用1~2L的简易呼吸器,如气道开放,无漏气,1L简易呼吸器挤压1/2~2/3,2L简易呼吸器挤压1/3。 3.人工通气时,避免过度通气。 4.如患者没有人工气道,吹气时稍停按压;如患者插有人工气道,吹气时可不暂停按压。 【经鼻/口腔吸痰法】 (一)目的 清除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二)实施要点 1.评估患者: (1)了解患者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吸氧流量。 (2)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的量、粘稠度、部位。 (3)对清醒患者应当进行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操作要点: (1)做好准备,携物品至患者旁,核对患者,帮助患者取合适体位。(2)连接导管,接通电源,打开开关,检查吸引器性能,调节合适的负(3)检查患者口腔,取下活动义齿。 (4)连接吸痰管,滑润冲洗吸痰管。

风险等级划分风险评估表

编制说明 依据国内相关法律、法规、规程、规范、条例、标准和其他相关的事故案例、技术标准,公司内部的管理体系文件、规章制度、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等相关信息,从神华集团神朔铁路分公司K174+800~K178+200技术改造工程基本建设项目特点及工程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机理着手,针对工程基本作业、安全文明施工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危险源辨识。 一、工程概况: 本段技术改造工程线路平面从神朔线三岔站东端K174+800引出,与既有上行线保持5m线间距并行向东,而后用半径为1000m的曲线左转并设中桥一座(16m+20m+16m)上跨209国道,同时通过第一个1000m半径曲线后,线间距由站端的5m逐渐拉大到15m,而后线路保持与既有上行线15m间距东行,于DK176+310处设二道河中桥(3-32m)上跨二道河,过二道河后线路用一半径为2000m的曲线左转,线间距由15m渐变为4m,接入既有下行线DK178+200处,新建下行线长,比既有上行线长。 本标段总投资约元人民币。 二、风险评估小组: 风险评估小组全体成员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采取适当方法及时辨识出所存在的各种危险源,分析危险程度,制订相应的控制和应急措施,并建立档案和管理台帐。 组长:项目经理 副组长:副经理兼安全总监、总工程师、安质部长 成员:工程部长、物资部长、财务部长、计划部长、办公室主任、专职安全员、施工队长和施工作业人员 组长职责:1. 全面负责本项目施工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工作; 2. 依据体系规定的风险评估方法,定期进行风险评估; 3. 组织风险评估小组评估重大风险,确定风险控制措施; 4.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重大危害因素,提出风险控制措施及管理方案,提交小组审核;

危重患者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危重患者常用护理技术规范 一、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 二、经鼻口腔吸痰法 三、氧气吸入技术 四、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 五、心电监测技术 六、血氧饱和度监测技术 七、输液泵微量泵的使用技术 八、除颤技术

一、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 (一)目的 以徒手操作来恢复猝死患者的自主循环、自主呼吸和意识,抢救发生突然、意外死亡的患者。 (二)实施要点 1.评估患者: (1)判断患者意识:呼叫患者、轻拍患者肩部。确认患者意识丧失,立即呼救,寻求他人帮助。 (2)判断患者呼吸:通过视、听、感觉(视:胸部有无起伏;听:有无呼吸音;感觉:有无气流逸出。)三步骤来完成,判断时间为10秒钟,无反应表示呼吸停止,应立即给予人工呼吸。 (3)判断患者颈动脉搏动:术者食指和中指指尖触及患者气管正中部(相当于喉结的部位),旁开两指,至胸锁乳突肌千元凹陷处。判断时间为10秒钟。如无颈动脉搏动,应立即进行胸外按压。 2.操作要点: (1)开放气道: ①将床放平,如果是软床,胸下需垫胸外按压板,将患者放置于仰卧位。 ②如有明确呼吸道分泌物,应当清理患者呼吸道,取下活动义齿。 ③开放气道,采用仰头抬颌法。 (2)人工呼吸: ①口对口人工呼吸:送气时捏住患者鼻子,呼气时松开,送气时间为1秒,见胸廓抬起即可。 ②应用简易呼吸器:将简易呼吸器连接氧气,氧流量8-10升/分,一手固定面罩,另一手挤压简易呼吸器,每次送气400-600毫升,频率10-12次/分。 (3)胸外按压: ①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处。 ②按压手法:一手掌根部放于按压部位,另一手平行重叠于此手背上,手指并拢,只以掌根部接触按压部位,双臂位于患者胸骨的正上方,双肘关节伸直,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

危重患者技术规范全

危重患者技术操作规范 第一章护理评估 一、生命体征测量 (一)体温测量 1、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及合作程度 (2)评估测量部位和皮肤状况 (3)评估患者发热状况、判断发热类型。 2、操作步骤 (1)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体温测量方式(腋下、口腔、直肠) (2)腋下测温:需擦干腋窝,将体温计水银端放于患者腋窝深处并紧贴皮肤,10分钟后取出读数。 (2)口腔测温:将口表水银端斜放于患者舌下,让患者紧闭口唇,切勿用牙咬,用鼻呼吸,3分钟后取出读数。 (3)直肠测温:患者取侧卧或屈膝仰卧位露出臀部,润滑肛表水银端,轻轻插入肛门3~4CM,3分钟取出读数。 3、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测量体温的必要性和配合方法 (2)告知患者测量体温前30min应避免进食冷热饮、冷热敷、洗澡、运动、灌肠。(3)指导患者处理体温计意外损伤后,防止汞中毒的方法。 (4)指导患者切忌把体温计放在热水中清洗或放在沸水中煮,以免引起爆炸。4、注意事项 (1)婴幼儿、意识不清或不合作者测温时,护士不宜离开。 (2)婴幼儿、精神异常、昏迷、不合作、口鼻手术或呼吸困难患者,禁忌测量口温。 (3)进食、吸烟、面颊部做冷、热敷患者应推迟30min后测口腔温度。 (4)腋下有创伤、手术、炎症、腋下出汗较多、极度消瘦的患者,不宜腋下测温; 沐浴后需等待20min后再测腋下温度。 (5)腋下、直肠或肛门手术,心肌梗死患者不宜用直肠测量法。 (6)体温和病情不相符合时重复测温,必要时可同时采取两种不同的测量方式作为对照。 5、判断 (1)生理情况:一天内体温有波动,但波动不超过1℃,早晨低,下午高;不同人群:老年人低,月经前或妊娠妇女较高。 (2)发热的判断: 口温标准:低热:37.5~37.9℃;中等热度:38~38.9℃;高热:39-40.9℃;超高热:﹥41℃。 (3)低热的判断:体温低于正常范围称为体温过低,若体温低于35℃称为体温不升。 (二)脉搏、呼吸测量 1、评估和观察要点

(完整版)噪声监测试题集..

噪声监测 一、填空题 1、建设项目的噪声污染防治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2、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监测,测量仪器为2型以上的积分式声级计及环境噪声自动监测仪器, 仪器时间计权特性为快响应,采样时间间隔不大于1秒。 3、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测量,测点应选在主要交通干道两路口之间,道路边人行道上,离车 行道的路沿20cm处,此处离路口应大于50m,主要交通干道是指城市规划部门划定的主、次交通干线。 4、噪声测量应在无雨、无雪天气条件下进行,风力大于5.5m/s(四级)时停止测量。 5、设备噪声测量一般在设备外1m包络线上,在设备四周区测量点,特殊发声部位及操作 部位应专门布点测量,以及测点噪声均值表征设备噪声,各侧点声级值相差5dB(A)以内用算术平均值表示,声级值相差大于5dB(A)时用能量平均值表示。气流噪声监测,如进出风口等,测点应取风口轴向45°方向。 6、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分土石方、打桩、结构、装修四个施工阶段。 7、绿化林带并不是有效的声屏障。密集的林带对宽带噪声典型的附加衰减量是每10m衰减 1-2dB(A);取值的大小与树种、林带结构和密度等因素有关。密集的绿化带对噪声的最大附加衰减量一般不超过10dB (A)。 8、声级校准器发出1000Hz 94dB(A)的恒定声压。 9、用94 dB (A)的声级校准器校准配有1/2英寸传声器的积分声级计时,仪器应该指示 93.8dB(A),如不是,应用小起子调节校准器电位器。如果声级校准器不是94dB(A),则按 声级校准器的标准声压级减去0.2作为校准值。 10、《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中测点应选择在铁路边界高于地面1.2m,距离反射 面不小于1.0m处。 11、若厂界与居民住宅相连,厂界噪声无法测量,或住宅与噪声源楼层相连受楼内噪声或固 体传声影响时,可在室内测量,测点应设在室内中央,开窗,室内标准限值应比标准值严格10 dB (A)。 12、声级计校准方式可分为声校准和电校准两种;当两种校准方式校准结果不吻合时,以声 校准结果为准。 13、声压级常用公式为L p=2lg(P/P0)表示,单位为dB (或分贝)。

2、危重病人护理常规及技术规范、工作流程、应急方案

危重病人护理常规及技术规范、工作流程、应急方案 危重病人护理常规: 1、危重患者入院后,护士应立即将其安置在抢救室并平移至床上,给予舒适的卧位。 2、立即给予氧气吸入,测量生命体征,必要时心电监护及留置导尿。 3、迅速建立静脉通路,严格掌握输液速度及配伍禁忌,合理安排输液顺序,正确执行医嘱。 4、密切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等病情变化,每15--30分钟巡视一次;备齐各种抢救物品及药品,发现病情变化立即报告医生,随时准备配合抢救。认真做好护理记录,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 5、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叩背,及时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意识障碍者头偏向一侧,必要时行气管内插管、气管切开或呼吸机辅助呼吸。 6、保持各类管道通畅,应注意妥善固定,安全放置,防止扭曲、受压、堵塞、脱落。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并做好记录。 7、确保病人安全:对谵妄、躁动或意识障碍者应注意安全,合理使用保护性用具;牙关禁闭、抽搐的病人,可用牙垫,防止舌咬伤。 8、补充营养和水分:危重病人机体分解代谢增强,消耗大,对营养的需求增强,而其消化功能减退,为保证其有足够的营养和水分,应设法鼓励进食,对不能进食者尽早给予鼻饲或完全胃肠外营养。 9、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各种护理并发症的发生: (1)眼部护理:对眼睑不能自行闭合或眼睑闭合不全者应做好眼部护理,可涂眼药膏或覆盖油纱以保护角膜。 (2)口腔护理:每天2--3次,以保持口腔卫生,防止发生口腔炎症、口腔溃疡等并发症。(3)皮肤护理:每1--2小时翻身一次,按摩受压处皮肤,保持皮肤清洁及床铺平整、干燥。 (4)保持肢体良好的功能位,适当应用体位垫,每2小时按摩肢体1次,预防肌腱、韧带退化,肌肉萎缩、关节僵直、静脉血栓及足下垂的发生。 (5)预防泌尿系感染:有留置导尿者,应保持留置导尿管通畅,防止尿液逆流;尿道口擦洗每日2次,必要时给予膀胱冲洗。 10、保持大便通畅,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便秘者可给予人工通便或缓泻剂,必要时给予灌肠。 11、做好心理护理,限制探视人员。

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指南

附件1 浙江省企业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指南 修 订 版 二〇一五年四月

目录 1 适用范围 (2)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2.1法律法规、规章、指导性文件 (2) 2.2标准、技术规范 (2) 2.3其他参考资料 (2) 3 术语与定义 (2) 4 环境风险评估程序 (2) 4.1环境风险识别 (2) 4.2环境风险等级划分 (2) 4.3环境风险分析、现有风险防控措施差距分析与实施计划 (2) 5 环境风险等级划分 (2) 5.1环境风险物质与临界量比值(Q) (2) 5.2环境风险及其控制水平(M) (2) 5.2.1评估指标及分值 (2) 5.2.2评分方法 (2) 5.3环境风险受体(E)评估 (2) 5.4环境风险等级确定 (2) 5.4.1分级矩阵 (2) 5.4.2级别表征 (2) 6 环境风险评估报告主要内容 (2)

6.1 总论 (2) 6.2 区域环境概况 (2) 6.3 企业概况 (2) 6.4 环境风险等级划分 (2) 6.5 环境风险分析 (2) 6.6 现有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差距分析 (2) 6.7 完善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的实施计划 (2) 6.8 附图 (2) 附表1 企业环境风险物质及临界量清单 (2) 附表2 环境风险及其控制水平评估指标评分依据 (2)

1 适用范围 本技术指南规定了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以下简称环境风险)评估的内容、程序和方法。 本技术指南适用于对浙江省范围内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企业进行环境风险评估。评估对象为生产、使用、存储或释放涉及(包括生产原料、燃料、产品、中间产品、副产品、催化剂、辅助生产物料、“三废”污染物等)附表1企业环境风险物质及临界量清单中的化学物质(以下简称环境风险物质)以及其他可能引发突发环境事件的化学物质的企业。加油站可参照本指南编制。 本技术指南不适用于下列单位和设施的风险评估:1)涉及核设施与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单位;2)尾矿库;3)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设施;4)军事设施;5)从事危险化学品运输的车辆或单位;6)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城镇燃气管道;7)加气站;8)港口、码头。 若企业所属行业已发布相应的技术规范,则采用所属行业的技术规范。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技术指南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指南。 2.1法律法规、规章、指导性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

噪声检测标准要点样本

A 声级: 用A计权网络测得的声压级, 用L A表示, 单位dB( A) 。等效连续A 声级: 简称为等效声级, 指在规定测量时间T 内A 声级的能量平均值, 用L Aeq, T表示( 简写为Leq) , 单位dB( A) 。除特别指明外, 本标准中噪声值皆为等效声级。 噪声敏感建筑物: 指医院、学校、机关、科研单位、住宅等需要保持安静的建筑物。 最大声级: 在规定测量时间内对测得的A声级最大值, 用L A max表示, 单位dB( A) 背景噪声: 被测量噪声源以外的声源发出的环境噪声的总和。 稳态噪声: 在测量时间内, 被测声源的声级起伏不大于3dB( A) 的噪声。 非稳态噪声: 在测量时间内, 被测声源的声级起伏大于3dB( A) 的噪声。 每次测量前、后必须在测量现场进行声学校准, 其前、后校准的测量仪器示值偏差不得大于0.5 dB( A) , 否则测量结果无效。 测量应在无雨雪、无雷电天气, 风速为 5 m/s 以下时进行。 测量结果修正:

背景噪声值比噪声测量值低10dB( A) 以上时, 噪声测量值不做修正。 噪声测量值与背景噪声值相差在3 dB( A) ~10dB( A) 之间时, 噪声测量值与背景噪声值的差值修约后, 按表进行修正。 噪声测量值与背景噪声值相差小于3dB( A) 时, 应采取措施降低背景噪声后, 视情况执行; 仍无法满足前两款要求的, 应按环境 噪声监测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建筑噪声和铁路噪声需修正, 工作场所噪声和公共场所噪声不进 行修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昼间”是指6:00 至22:00 之间的时段; ”夜间”是指22:00 至次日6:00 之间的时段。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

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路线

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路线 前言 目前我国环保系统实施噪声监测主要有两类,一是各监测站开展的声环境质量监测,包括: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监测、道路交通噪声监测和各类功能区监测,这类监测是每年《中国环境质量报告》中声环境部分的主要内容;一是各相关部门开展的有针对性的噪声监测,如:环评监测、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企业噪声排放监督监测及噪声纠纷的仲裁监测等等。噪声监测为我国环境噪声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随着环境管理的深入与认识的不断提高,当前的噪声监测内容已不能满足新形势的需要,主要问题是:常规的声环境质量监测中城市区域监测的声源统计代表性不全,缺乏夜间噪声总体水平监测。噪声监测与评价侧重于常规监测,针对性噪声监测特别是监督性监测相对薄弱,且尚未纳入统计与评价内容。噪声监测能力建设薄弱自动化程度低。这些情况造成现行的监测数据难以进行声环境质量深度分析,当前的噪声监测不利于对噪声的管理及声环境质量的改善。 为落实“十二五环保规划”精神,改进噪声监测工作,引领环境噪声监测方向,使噪声监测工作不断接近公众需要,体现降噪效果,满足管理需求,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在“噪声监测技术路线”研究课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路线。 一、环境噪声监测目的 掌握我国声环境质量状况、评价噪声污染防治与降噪效果、监督与评判噪声污染排放;为噪声污染防治、环境噪声的管理与决策提供技术依据;通过环境噪声监测与评价促进我国声环境质量不断改善,为公众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二、噪声监测工作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噪声污染防治法》及相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实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我国国情,使噪声监测工作体现科学性、经济性和可操作性;噪声监测技术路线在兼顾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注重与管理需求结合与改善声环境质量结合。 三、总体目标

噪声检测方法

建筑施工噪声测量方法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测量方法 Measurement method for noise from construction site GB 12524-90 本标准适用于城市建筑施工作业期间,由建筑施工场地产生的噪声测量。 1 名词术语 1.1 建筑施工场地的边界 由政府有关部门限定的建筑施工场地最外面的边界线。 1.2 建筑施工场地 指工程限定的边界范围以内的区域,以及规定界线以外的确实用于建筑或拆毁的其他中间准备区域。 1.3 噪声敏感区域 受到建筑施工噪声影响的住宅区、机关、学校、商业区以及公共场所等,其背景噪声比建筑施工场地产生的噪声级低的区域。 1.4 背景噪声 当建筑场地停止施工时,上述区域的环境噪声。 2 测点的确定 2.1 根据城市建设部门提供的建筑方案和其他与施工现场情况有关的数据确定建筑施工场地边界线。并应在测量表中标出边界线与噪声敏感区域之间的距离。 2.2 根据被测建筑施工场地的建筑作业方位和活动形式,确定噪声敏感建筑或区域的方位,并在建筑施工场地边界线上选择离敏感建筑物或区域最近的点作为测点。由于敏感建筑物方位不同,对于一个建筑施工场地,可同时有几个测点。 3 测量条件 3.1 测量仪器 测量仪器为积分声级计,其性能至少应符合GB 3785《声级计的电、声性能及测试方法》中对Ⅱ型仪器的要求。在测量前后要对使用的声级计进行校准。 如有条件,也可使用环境噪声自动监测仪,但仪器的动态范围应不小于50dB,以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3.2 传声器设置 测量时声级计或传声器可以手持,也可以固定在三角架上,传声器处于距地面高1.2m的边界线敏感处。如果边界处有围墙,为了扩大监测范围也可将传声器置于1.2m以上的高度,但要在测量报告中加以注明。 3.3 气象条件 测量应选在无雨、无雪的气候时进行。当风速超过1m/s时,要求在测量时加防风罩,如风速超过5m/s时,应停止测量。 3.4 测量时间 分为昼间和夜间两部分,时间的划分可由当地人民政府确定。 4 测量参数的定义 测量参数为等效连续A声级L eq,单位为dB(A)。 等效连续声级代表声级的能量平均值,即随时间变化噪声的等能量稳态声级。 按定义此量为: (1) 式中:LA(t)棗某测量时刻t的瞬时A声级,dB; T-规定的测量时间,s。 当测量是采样测量,且采样的时间间隔一定时,式(1)可表示为: (2)

作业风险评估技术标准

作业风险评估技术标准 1.目的 1.1为作业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估提供操作技术参考,系统地识别作业过程潜在的风险和指导作业风险的有效控制。 2适用范围 1.1本标准规定了生产过程中作业类危害识别及其危害导致的风险评估方法,适用于作业过程风险及其控制措施的评估工作。 3 规范性引用/应用文件 3.1 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主席令第十二届第13号第四十一条、第五十条 3.2 应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3.1危害: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条件或行为。 3.2风险:某一特定危害可能造成损失或损害的潜在性变成现实的机会,通常表现为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3.3风险评估:辨识危害引发特定事件的可能性、暴露和结果的严重度,并将现有风险水平与规定的标准、目标风险水平进行比较,确定风险是否可以容忍的全过程。 5评估要求和方法 5.1区域内部风险评估 区域内部风险评估是对作业的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主要针对作业任务执行过程进行,目的是掌握危害因素在各工种的分布以及各工种面临风险的大小。评估结果应填写《区域内作业风险评估填报表》,该报表有关项目填写要求如下: 5.2.1.工种:是电力生产活动中专业作业活动的分类。电力生产所涉及的工种主要有: 如:巡视、运行、检修、切换、试验、后勤、消防、汽车驾驶、焊接等。 5.2.2作业任务:指各专业涉及的工作任务类别。在实际操作中应将各项任务进行同类项合并归类,若从事作业活动相似且可能产生的危害相同可作为一项任务。

噪声检测标准要点

A 声级:用A计权网络测得的声压级,用L A表示,单位dB(A)。 等效连续A 声级:简称为等效声级,指在规定测量时间T 内A 声级的能量平均表示(简写为Leq),单位dB(A)。除特别指明外,本标准中噪声值,用L Aeq,T 值皆为等效声级。 噪声敏感建筑物:指医院、学校、机关、科研单位、住宅等需要保持安静的建筑物。 表示,单位dB(A)最大声级:在规定测量时间内对测得的A声级最大值,用L A max 背景噪声: 被测量噪声源以外的声源发出的环境噪声的总和。 稳态噪声: 在测量时间内,被测声源的声级起伏不大于3dB(A)的噪声。 非稳态噪声: 在测量时间内,被测声源的声级起伏大于3dB(A)的噪声。 每次测量前、后必须在测量现场进行声学校准,其前、后校准的测量仪器示值偏差不得大于 dB(A),否则测量结果无效。 测量应在无雨雪、无雷电天气,风速为 5 m/s 以下时进行。 测量结果修正: 背景噪声值比噪声测量值低10dB(A)以上时,噪声测量值不做修正。 噪声测量值与背景噪声值相差在3 dB(A)~10dB(A)之间时,噪声测量值与背景噪声值的差值修约后,按表进行修正。 噪声测量值与背景噪声值相差小于3dB(A)时,应采取措施降低背景噪声后,

视情况执行;仍无法满足前两款要求的,应按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建筑噪声和铁路噪声需修正,工作场所噪声和公共场所噪声不进行修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昼间”是指6:00 至22:00 之间的时段;“夜间”是指22:00 至次日6:00 之间的时段。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2011 建筑施工场界: 由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的建筑施工场地边界或建筑施工过程中实际使用的施工场地边界。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限值:昼间70,夜间55。夜间噪声最大声级超过限值的幅度不得高于15 dB(A)。 当场界距噪声敏感建筑物较近,其室外不满足测量条件时,可在噪声敏感建筑物室内测量,并将相应的限值减10 dB(A)作为评价依据。 测量仪器时间计权特性设为快(F)档。 测点布设:根据施工场地周围噪声敏感建筑物位置和声源位置的布局,测点应设在对噪声敏感建筑物影响较大、距离较近的位置。一般情况测点设在建筑施工场界外 1 m,高度 m 以上的位置。

噪声监测方案

XXXX竣工验收委托监测现场采样及监测方案任务编号: 编制人:日期:2018年1月26日 审核人:日期:2018年1月26日 批准人:日期:2018年1月26日

一、监测信息项目名称 受检方信息名称 地址邮政编码联系人联系电话 监测项目废气、地下水、噪声 项目地址 二、检测类别 环境影响评价监测□竣工验收委托监测 委托监测□ 自送样委托监测□其它□ 三、采样、检测项目及方法依据 根据现场调查和该公司提供的资料,初步确定检测及采样、检测方法依据见表1,表2。 表1 主要监测因子及采样、检测方法依据 序号监测因子采样、检测方法依据 1 pH值、总硬度、氨氮、高锰酸盐指数、亚硝酸盐氮、六价铬、锌、铅、砷、镉、总大肠菌群 2 颗粒物《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3 噪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表2 检测项目及采样计划表 样品类别采样/ 检测点 位 检测项目检测依据 采样/检 测频率 采样日 期 样品处 理 样品保 存 样品数量 (个) 地下水pH值 GB6920-8 6 监测3 天,每天 取样1 次 1月31 日~2 月2日 尽量现 场检测 P,12h 6 总硬度 GB/T7477 -87 / P,14d 6 氨氮 HJ535-20 09 加H2S O4,pH≤ P,24h 6

2 高锰酸盐指数GB11892- 89 1-5℃暗 处冷藏 P,2d 6 亚硝酸盐氮GB7493-8 7 1-5℃冷 藏避光 保存 P,24h 6 六价铬GB7467-8 7 Naoh, pH=8 P,14d 6 锌GB7475-8 7 HNO3,pH ≤2 P,14d 6 铅外包GB 7475-87 P,14d 6 砷外包HJ 694-2014 P,14d 6 镉GB 7475-87 P,14d 6 总大肠菌群外包 细菌袋 12h 6 废气1#排气 筒出口 颗粒物, 同时监测 风量 GB/T1543 2-1995 监测2 天,每天 取样3 次 1月31 日~2 月1日 / 滤膜48h 24 2#排气 筒出口 3#排气 筒出口 4#排气 筒出口 5#上风 向 烟尘 GB/T1615 7-1996 监测2 天,每天 取样4 次 1月31 日~2 月1日 / 滤筒48h 32 6#下风 向 7#下风 向 8#下风 向 噪声东面厂 界 / GB 12348-20 08 监测2 天 1月31 日~2 月1日 / / / 西面厂 界 南面厂 界 北面厂 界

危重病人护理常规及技术规范

危重病人护理常规及技术规范、工作流程、风险评估及安全管理 危重病人护理常规及技术规范 1、危重患者入院后,护士应立即将其安置在抢救室并平移至床上, 给予舒适的卧位。 2、立即给予氧气吸入,测量生命体征,必要时心电监护及留置导 尿管。 3、迅速建立静脉通路,严格掌握输液速度及配伍禁忌,合理安排 输液顺序,正确执行医嘱。 4、密切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等病情变化,每15-30分钟巡 视一次;备齐各种物品及药品,发现病情变化立即报告医生。 认真做好护理记录,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 5、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叩背,及时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 意识障碍者头偏向一侧,必要时行气管内插管、气管切开或呼 吸机辅助呼吸。 6、保持各类管道通畅,应注意妥善固定,安全放置,防止扭曲、 受压、堵塞、脱落。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并做 好记录。 7、确保病人安全:对瞻望、躁动或意识障碍者应注意安全,合理 使用保护性用具;牙关紧闭、抽搐的个人,可使用牙垫,防止 舌咬伤。 8、补充营养和水分:危重病人机体分解代谢增强,消耗大,对营 养的需求增强,而其消化功能减退,为保证其有足够的营养和

水分,应设法鼓励进食,对不能进食者尽早给予鼻饲或完全胃 肠外营养。 9、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各种护理并发症的发生: (1)眼部护理:对眼睑不能自行闭合或眼睑闭合不全者应做好眼部护理,可涂眼药膏或覆盖油纱以保护角膜。 (2)口腔护理:每天2-3次,以保持口腔卫生,防止发生口腔炎症、口腔溃疡等并发症。 (3)皮肤护理:每1-2小时翻身一次,按摩受压皮肤,保持皮肤清洁及床铺平整、干燥。 (4)保持肢体良好的功能位,适当应用体位垫,每2小时按摩肢体1次,预防肌腱、韧带退化,肌肉萎缩、关节僵硬,静脉 血栓及足下垂的发生。 (5)预防泌尿系感染:有留置导尿者,应保持留置导尿管通畅,防止尿液逆流;尿道口擦洗每日2次,必要时给予膀胱冲洗。 10、保持大便通畅,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便秘者可给予人工通便 或缓泻剂,必要时给予灌肠。 11、做好心理护理,限制探视人员。 12、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做到床头交接班。 危重病人护理工作流程、应急方案: 危重患者入院后→护士应立即将其安置在抢救室并立即给予氧气吸入→测量生命体征,必要时心电监护→迅速建立静脉通路,严格掌握输液速度及配伍禁忌→密切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等病情变化,

南网作业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技术标准

南方电网公司作业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技术标准 1.目的 1.1为作业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估提供操作技术参考,系统地识别作业过程潜在的风险和指导作业风险的有效控制。 1.2本标准规定了作业活动过程的危害识别及其危害导致的风险评估方法,适用于作业过程风险及其控制措施的评估工作。 2.引用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三十六条、第四十五条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生产工作规定》7.9 3.定义 3.1危害: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条件或行为。 3.2风险:某一特定危害可能造成损失或损害的潜在性变成现实的机会,通常表现为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3.3风险评估:辨识危害引发特定事件的可能性、暴露和结果的严重度,并将现有风险水平与规定的标准、目标风险水平进行比较,确定风险是否可以容忍的全过程。 4.要求与方法 4.1区域内部风险评估 区域内部风险评估是对作业的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主要针对作业任务执行过程进行,目的是掌握危害因素在各工种的分布以及各工种面临风险的大小。评估结果应填写《区域内部风险评估填报表》,该报表有关项目填写要求如下:4.1.1工种:是电力生产活动中专业作业活动的分类。电力生产所涉及的工种主要有: 如:调度运行、调度监控、调度通信、输电线路、输电电缆、带电作业、变电运行、变电检修、变电继保、变电电源、高压试验、化学试验、仪表、管理信息自动化、电网自动化、系统网络、计量装拆、计量检测、配电运维、配电急修、用电报装、抄核收、用电稽查、装表接电、低压、仓储、汽车驾驶等。 4.1.2作业任务:指各专业涉及的工作任务类别。在实际操作中应将各项任务进行同类项合并归类,作为一项任务。 如:不同电压等级输电架空线路巡视可归类为“输电架空线路巡视”、同一主接线方式的线路停电操作可归类为“××kV线路停电操作”、同一主接线的母线停电操作可归类为“××kV母线停电操作”等。 4.1.3作业步骤:即作业过程按照执行功能进行分解、归类的若干个功能阶段,如“220kV线路停电操作”可分解为操作准备(包括接令与操作票、工器具的准

高速公路交通噪声监测技术规定

高速公路交通噪声监测技术规定(试行) 1适用范围 本技术规定规定了高速公路交通噪声监测的点位布设、测量条件、测量方法、测量记录和数据处理等。 本技术规定适用于高速公路交通噪声监测。 2 术语 2.1 高速公路 专供汽车高速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公路。 2.2 高速公路交通噪声 在高速公路行驶的车辆所产生的噪声。 2.3 A 声级 用A计权网络测得的声压级,用L A表示,单位为分贝(dB)。 2.4 累计百分声级 在规定测量时间T内,有N%时间的声级超过某一噪声级L A,这个L A值叫做累计百分声级,用L N表示,单位为分贝(dB)。累计百分声级用来表示随时间起伏无规则噪声的声级分布特性。常用的是L10、L50和L90。 2.5 等效声级 在规定测量时间内A声级的能量平均值,又称等效连续A声级,用表示,单位为分贝(dB)。根据定义,等效声级表示为: (1) 式中:——时刻的瞬时A声级,单位为分贝(dB); ——规定的测量时间,单位为秒(s)。 当采样测量,且采样的时间间隔一定时,式(1)可表示为: (2) 式中:——第次采样测得的A声级,单位为分贝(dB); ——采样总数。 2.6 昼间等效声级 昼间A声级能量平均值,用L d表示,单位为分贝(dB)。其数学表达式为: (3) 式中:L Aeqi—昼间第i 小时的等效声级,单位为分贝(dB); 16 —昼间规定的测量时间(小时)。 2.7 夜间等效声级 夜间A声级能量平均值,用L n表示,单位为分贝(dB)。其数学表达式为: (4) 式中:L Aeqi—夜间第i小时的等效声级,单位为分贝(dB); 8 —夜间规定的测量时间(小时)。 2.8 昼夜等效声级 昼夜等效声级为昼间和夜间等效声级的能量平均值,用L dn表示,单位为分贝(dB)。 一般情况下,考虑到噪声在夜间比昼间对人的干扰更大,故计算昼夜等效声级时,需要将夜间等效声级加上10 dB后再计算。昼夜等效声级为: (5)

环境噪声检测标准

表1 环境噪声限量值 表2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限量值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防治噪声污染,保障城乡居民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声环境质量,特制订《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为防治工业企业噪声污染,改善声环境质量,特制订《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标准的制定与实施,更好的为百姓服务。 环境噪声的检测 1 项目名称 城市区域噪声的测定 2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城市五类区域的环境噪声最高限值。 本标准适用于城市区域。乡村生活区域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3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4623-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 4 测量条件 测量仪器 4.1.1 测量仪器精度为2型以上的积分式声级计及环境噪声自动监测仪器,其性能符合GB3785的要求。 4.1.2测量仪器和声校准仪器应按JJG699、JJF176及JJG778的规定定期检定。 气象条件 测量应在无雨、无雪的天气条件下进行,风速为s以上时停止测量。测量时传声器加风罩。 5 测量方法 测点选择 测量点选在居住或工作建筑物外,离任一建筑物的距离不小于1m。传声器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不小于.。 测量时间 测量分昼夜和夜间两部分分别进行。 采样方式 仪器的时间计权特性为“快”响应,采样时间间隔不大于1s。

不得不在室内测量时,室内噪声限值低于所在区域标准10dB。测点距墙面和其他主要反射面不小于1m,距地板,距窗户约。开窗状态下测量。 铁路两侧区域环境噪声测量,应避开列车通过的时段。

风险评估方法和标准

恒鑫集团风险评估管理规定 一、概述 恒鑫铜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风险评估就是对公司目标实现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进行判断的过程。风险评估主要包括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两个方面。 二、风险评估的范围 按照公司内控体系阶段性建设计划,公司风险评估现阶段的范围是:公司层面风险和业务层面风险,业务层面风险主要针对关键业务流程的风险进行评估。 三、风险评估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公司风险评估主要经过确立风险管理理念和风险接受程度、目标制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反应等五个基本程序来进行。 1、确立风险管理理念和风险接受程度 确立公司风险管理理念和风险接受程度是公司进行风险评估的基础。 (1)风险管理理念 公司风险管理理念是公司如何认知整个经营过程(从战略制定和实施到企业日常活动)中的风险为特征的公司共有的信念和态度。公司的风险管理理念反映出公司的价值,影响公司文化和经营风格,也会影响应用公司风险管理要素的方式,包括识别风险的方式、可接受的风险种类以及如何进行风险管理。 公司坚持“诚信、创新、业绩、和谐、安全”的核心经营管理理念,集中体现了公司经营管理决策和行为的价值取向,也反映出了公司实行稳健的风险管理理念。 (2)风险接受程度 风险接受程度是指公司在追求目标实现过程中愿意接受的风险程度。它反映了企业风险管理理念,反过来又影响企业文化和经营风格。在制定企业战略时要对风险接受程度加以考虑,同时,公司的风险接受程度选择也应与制定的公司战略相一致。一般来讲,风险接受程度分为三类:“高”、“中”或“低”。公司从定性角度考虑风险接受程度,整体上讲,公司把风险接受程度确定为“低”类,即公司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采取谨慎的风险管理态度,可以接受较低程度的风险发生。 2、目标制定 目标制定是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对策的前提。公司必须首先制定目标,

环境风险评估技术规范(含表格)

环境风险评估技术规范 (ISO14001-2015)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环境因素识别与风险评估的方法,通过环境因素的识别与风险评估,确定环境影响程度,进而采取措施,为减少、消除或控制环境风险提供管理信息。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环境危害因素的识别与风险评估的技术指导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主席令7届第22号全文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5、6、7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23-2011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T24001-2016)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主席令八届第60号) 3术语和定义 3.1 危害 可能导致伤害、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条件或行为。 3.2 危害识别 识别系统中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3.3 环境危害(因素) 工作过程中可能导致环境破坏或其组合的条件(行为)。 3.4 风险

某一特定危害可能存在的损失或伤害由潜在性变成现实的机会。 4职责 4.1 HSE部 4.1.1 对公司环境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估工作的策划与组织负责,包括公司环境风险概述的审查。 4.2 人力资源部 4.2.1 负责组织公司级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的培训工作。 4.3 各部门负责人 4.3.1 对组织落实本部门所辖环境及物品的环境因素识别和汇总负责;对本部门的环境因素的辨识与评估工作负责;对本部门的环境危害因素风险管控负责。 4.4 管理者 4.4.1 代表对公司级环境风险管控方案的审批与资源的提供负责。 5管理内容和方法 5.1 环境风险评估步骤包括危害辨识、危害核定、危害定性、风险评级等步骤 5.1.1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应进行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 a)安健环管理体系建立之初,每年设定环保目标(指标)前; b)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变更后; c)新项目施工、新技术应用、新设备使用或操作方法、工作环境、生产条件的变化等。 5.1.2 HSE部负责评估小组的组建与策划工作,对重要环境因素控制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与检查,必要时公司可聘请专家参与。 5.1.3公司在开展环境危害因素与风险评估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因素的影响: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相关方要求、国际形势及趋势、排放量、环境影响的范围与程度。 5.1.4收集与环境管理相关的信息,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