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监理规划

美丽乡村监理规划
美丽乡村监理规划

美丽乡村规划设计所需清单

美丽乡村规划设计所需 清单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规划设计所需基础资料清单 一、基本图纸资料 1.用地红线范围控制图 2.红线范围内地形测绘图(精度1:1000以上) 3.县域、镇域总体规划(最新版);村庄发展规划(如果有请提供); 4.给水、排水管网规划布置图;暖通、电气管线规划图;建筑资料和图纸 二、地理人文资料 1.区域条件 2.自然条件 包括地形、地质、地貌;气候气象;水文 3.社会经济条件 人口(包括户数、人数;人口结构;耕地面积);经济发展状况(村庄总体收入状况、人均收入状况、村镇及个人的主要收入来源)。 4.公共服务设施 村庄行政办公设施;广场个数及其设施(娱乐、文化、健身)状况;学校(幼儿园、小学、中学等)设施状况,可容纳师生数量等;卫生所或医疗点设施,医疗人员配置。 5.文化相关资料 村庄内是否古迹遗址、寺庙、古树名木,如果有请提供相关资料(包括地点、规模、现状等);村内存留的民间习俗及村民经常参与的文化形式(如戏曲)。 6产业 村庄的支柱产业及其它产业;村内及周边企业。 7居民住宅 民居风格,格局,以及民居的现状情况。 三、基础设施状况 1.道路工程 现状道路状况,路面宽度,路面材质,路面状况,道路长度,道路等级 2.给水工程 村庄的水源与取水点(水库、河流、湖泊);输水设施建设(管道、渠等) 3.排水工程 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处理;雨水、洪水的处理;明沟、明渠所在位置 4.电力工程 照明设施数量、布置与其他状况(如有无损坏、安全状况等);村内供电站分布、供电线路现状,电气的供需状况 5电信工程 有线电话的接入状况、线路布置;无线信号站建设情况;邮政局及邮政站点状况;有线电视、广播线路建设。 6环卫工程 垃圾中转站点、处理站点和垃圾的处理方式 7其它 天然气、沼气建设和接入情况 四、其它 1.近年来在环境综合治理方面取得的成就 2.拟建设的设施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及单位面积造价等

《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国家标准

国家标准《美丽乡村建设指南》 编制说明 《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国家标准起草组 2014年12月

国家标准《美丽乡村建设指南》编制说明一、背景 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召开,在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任务和目标。美丽中国的建设重点和难点在于农村。2013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乡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是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需要;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永续发展的需要;是强化农业基础、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需要;是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需要。国家财政部、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农业部等相关部委纷纷出台一些措施和政策来推动美丽乡村的建设。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于2012年发布了《关于开展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农改〔2012〕12号),开展了以美丽乡村建设等十项主要改革重点的示范试点。2013年7月,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作用,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的通知》(财农改[2013]3号),决定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主攻方向,启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农业部办公厅也于2013年初发布了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意见(农办科[2013]10号)。全国各地已全面拉开美丽乡村的建设。 近年来,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不断推进,涌现出了浙江安吉、福建长泰、贵州余庆等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典型,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不断

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依然存在农村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效率低、管理水平不高、城乡区域差别大等突出问题。农村作为社会最基层的单元,与城镇相比,整体存在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基础薄弱、农民素质低等劣势,在如何实现“美”的过程中,在建设主体内容、建设技术、运行维护、服务及评价等各个环节上依然缺乏统一的技术指导;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使得美丽乡村的建设成果无法得以有效的巩固和持续发展。 标准化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抓手和创新驱动力。2010年国标委首次将安吉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列为第七批农业标准化试点项目,创新地将标准化的应用从农业、工业逐渐转向为美丽乡村、社会治理等更为广阔的领域,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与此同时,浙江省在总结安吉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于2014年4月发布了全国首个美丽乡村的地方标准《美丽乡村建设规范》,福建省也于2014年10月发布了省级地方标准《美丽乡村建设指南》,通过标准引领、指导全省范围内的美丽乡村建设。 2012年,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关于开展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农改〔2012〕12号)中明确指出应建立相关标准体系,做好建设、运行、维护、服务及评价等各环节的标准制定、实施与监督,实行分类指导。2013年11月5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与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工作的通知》,将浙江、安徽等13个省列为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明确指

美丽乡村规划方案

美丽乡村规划方案 一、现状问题: 1、交通现状: ***除北大街外,道路现状宽度为6-7 米不等,路面为水泥路面,质量一般;现状设有一处城乡公交站点。 现状自然村内均没有专门的车行道路,几乎不能通车,只能步行,且路面宽度高度不等,质量一般。 2、景观风貌及产业,特色资源现状 ***四面环山,离县城较近,有煤炭资源和瓷技术。 不足:①村庄内绿化不足,几乎没有宅间绿化;②村庄现状地势起伏较大,存在多处驳坎,坎上局部设有水泥墙、栏杆等,形式杂乱,景观风貌较差;③现状山体上树林偏少。 因有悠久的煤炭和瓷文化,因此可以设置特色历史文化旅游的条件。 3、配套设施现状 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管理和村民不重视公共用地和空间的预留和协调,建筑间距较小,使得公共空间受到极大压缩,公共绿地、公共活动场地、交通设施、公共配套设施均显得局促和不足,现有各种村民设施不全,因此直接导致村民生活环境质量不高。另外,村庄内部卫生条件较差。如果未来发展特色旅游,相应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严重缺乏,如旅游接待、停车场、餐饮、宾馆等。 4、建筑风貌 村庄的建筑都是均为村民自发建设的老房子,建筑风格色彩较为老旧,质量参差不齐,整体建筑风貌杂乱而不统一,影响整体景观,另外,村民辅房乱搭乱建情况严重,且质量差、风貌差,尤其是作为猪圈或厕所使用,普遍存在脏、乱、臭的现象。 二、总体规划 (1)规划指导思想 1、从发展的角度着眼,强调动态的建设观,正确处理村庄整治与村民生活、旅游开发 的关系; 2、抓住村庄发展的脉络,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突出人、自然、建筑相融的整体空间 环境特色,将村庄质朴、厚拙、自然的原始风貌及乡土文化加以保护,同时融入时 代特色,强化下姜村特色新农村的感染力。 3、以科学的态度对现有文化、建筑及其环境现状进行充分的研究,在完全尊重村庄现 有发展肌理的基础上进行整治。 (2)规划原则 1、将村庄综合整治和产业引导相结合的原则。结合下***未来旅游产业的发展,集中资金,重点开发,分片实施,同时加强重点地段整治和基础设施的建设。 2、保持村庄现有的自然肌理,拆除建筑违章,梳理开放空间,对部分建筑外貌局部进行改造,对建筑内部可以整修。 3、重点整治与一般整治相结合,建筑整治与环境整治相结合的原则。 4、对村民的私有空间和生产生活方式尊重与引导并重的原则。 5、建筑整治兼顾建筑样式的多样性和整体协调性的原则。

浅谈美丽乡村建设如何规划设计

浅谈美丽乡村建设如何规划设计 美丽乡村,是指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时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具体要求。建设美丽乡村,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 1、美丽乡村如何规划设计? 美丽乡村是具现代生活质量及传统农村特质的可持续发展乡村,他不仅仅是一种称号,而是通过建设而形成的一种乡村形态和生活方式。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认为美丽乡村规划应坚持政府引导、村民参与、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坚持规划先行,规划与建设同步考虑,统筹兼顾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发展,凸显村镇特色,构建美丽乡村产业布局的空间骨架,宜居的生态环境,良好的配套建设,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实现村务管理民主规范,村民生活品质提升。 做好美丽乡村规划是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和谐发展、持续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抓手。 2、美丽乡村如何结合现代农业进行统一规划设计? 十三五规划指出要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产业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是当前镇、乡、村庄规划的产业支撑,是美丽乡村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京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在美丽乡村规划中,以农业产业为基础,挖掘地方特色产业,根据项目区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合理确定产业类型和规模、空间布局,制定产业发展路径,引入现代科技、现代管理、农业品种等,促进区域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整体提升一产水平,实现规模化、机械化生产;延长产业链,适度发展加工业;针对乡村的资源条件,合理开展农业休闲旅游等服务业。让农民不仅分享种养业而且分享加工流通休闲旅游带来的收益,通过美丽乡村的建设,达到“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富裕”的目的。 3、美丽乡村建设如何统筹休闲旅游业发展?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十三五时期重要的建设内容。北京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对美丽乡村的规划,重点突出地域特色,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体验、科普教育、民俗体验、文化传承等为项目,依据各地具体条件,有规划地开发休闲农庄、乡村酒店、特色民宿、自驾露营、户外运动等乡村休闲度假产品,配套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构建建设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魅力美丽乡村综合体。

美丽乡村规划设计所需清单

规划设计所需基础资料清单 一、基本图纸资料 1.用地红线范围控制图 2.红线范围内地形测绘图(精度1:1000以上) 3.县域、镇域总体规划(最新版);村庄发展规划(如果有请提供); 4.给水、排水管网规划布置图;暖通、电气管线规划图;建筑资料和图纸 二、地理人文资料 1.区域条件 2.自然条件 包括地形、地质、地貌;气候气象;水文 3.社会经济条件 人口(包括户数、人数;人口结构;耕地面积);经济发展状况(村庄总体收入状况、人均收入状况、村镇及个人的主要收入来源)。 4.公共服务设施 村庄行政办公设施;广场个数及其设施(娱乐、文化、健身)状况;学校(幼儿园、小学、中学等)设施状况,可容纳师生数量等;卫生所或医疗点设施,医疗人员配置。 5.文化相关资料 村庄内是否古迹遗址、寺庙、古树名木,如果有请提供相关资料(包括地点、规模、现状等);村内存留的民间习俗及村民经常参与的文化形式(如戏曲)。 6产业 村庄的支柱产业及其它产业;村内及周边企业。 7居民住宅 民居风格,格局,以及民居的现状情况。 三、基础设施状况 1.道路工程 现状道路状况,路面宽度,路面材质,路面状况,道路长度,道路等级 2.给水工程 村庄的水源与取水点(水库、河流、湖泊);输水设施建设(管道、渠等) 3.排水工程 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处理;雨水、洪水的处理;明沟、明渠所在位置 4.电力工程 照明设施数量、布置与其他状况(如有无损坏、安全状况等);村内供电站分布、供电线路现状,电气的供需状况 5电信工程 有线电话的接入状况、线路布置;无线信号站建设情况;邮政局及邮政站点状况;有线电视、广播线路建设。 6环卫工程 垃圾中转站点、处理站点和垃圾的处理方式 7其它 天然气、沼气建设和接入情况 四、其它 1.近年来在环境综合治理方面取得的成就 2.拟建设的设施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及单位面积造价等 3.资金来源:需重点提供反映当地配套资金、整合专项资金。如有需提供集体投入和个人捐赠资金、农民筹资筹劳和社会其他资金来源的证明。

创建美丽乡村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创建“美丽乡村”建设项目 可 行 性 报 告

第一章总论 1.1 项目概况 1.1.1 项目名称:昭苏县夏特柯尔克孜民族乡新尼孙上村创建“美丽 乡村”建设项目 1.1.2 项目建设内容:(1)村内环卫设施方面:购置环卫设备。包括:垃圾箱40个;果皮箱30个;人力三轮垃圾车30个。(2)村容美化亮化方面:亮化、绿化新尼孙上村,新建步行街观光路灯100盏,扩建风景树栽种1000株及绿化街道两旁。(3)村内公共活动场所方面:配套建设民俗旅游文化广场及商业街的健身器材1套及配套相关的休闲石凳。民俗旅游文化广场旁建设6000平方米的停车场,同时铺设花砖。(4)其他公共设施方面:建设新尼孙上村生活污水排水管网、小区供排水及供热建设。新建水冲式厕所80户。 1.1.3 项目固定资产投资:800.0万元。 其中:申请县级配套资金35万元; 申请乡级配套资金5万元; 申请村级自筹资金27万元; 申请援疆资金148万元; 申请乡镇环境整治资金10万元; 申请供排水项目资金50万元; 申请整合“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25万元;

申请美丽乡村试点经费500.0万元。 1.1.4 项目承办单位:昭苏县夏特柯尔克孜民族乡 1.1.5 项目建设地点:昭苏县夏特柯尔克孜民族乡新尼孙上村 1.1.6 项目建设负责人:江波拉提(昭苏县洪纳海乡乡长) 1.1.7 项目建设期:10个月(即2013年10月至2014年6月) 1.2 昭苏县夏特柯尔克孜民族乡新尼孙上村基本概况 (一)自然环境 夏特柯尔克孜民族乡新尼孙上村位于乡政府0.5公里处,地处东经81°45′00″、北纬44°35′00″之间,东与农四师75团接壤,西与胡松图哈尔逊蒙古民族乡毗邻,南与阿克苏地区拜城县依山相隔,北与哈萨克斯坦隔河相望。境内森林、矿产、水力、旅游、农业、畜牧业等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现有水利设施主要为夏塔河、西水东调二分干渠及75团干渠水利工程。夏特河总长47.5公里,河床宽220米,积水面积927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18.9立方米/秒,年径流量5.96亿立方米,占全县总径流量的17.10%。 项目区属温带山区冷凉气候类型,具有大陆气候的共性,冬长无夏,春秋相连,春季升温降温迅速,冷空气活动频繁。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4920.5小时,太阳总辐射能为136/千卡/平方厘米,年均气温1.5℃,年极端最高温32.6℃,年终端低温-39℃,日温差为17.1℃。年均无霜为78天,平均温度67%,冬季逆温现象很明显,一般于10

最新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总论 (4) 1.1项目概况 (4) 1.2编制的主要依据、原则及范围 (8)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10) 2.1背景 (10)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意义 (11) 2.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3) 2.5总体判断 (17) 2.6可行性建议的主要结论 (17) 2.7价值延伸及综合评价 (18) 第三章市场分析 (20) 第四章项目规划方案 (21) 4.1项目定位方案 (21) 4.2建设内容及规模 (22) 第五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27) 5.1投资估算 (27) 5.2资金筹措 (28) 第六章“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 (29) 6.1指导思想 (29) 6.2**村概况 (29) 6.3总体构想和规划原则 (31) 6.4目标任务 (32) 6.5实施进度与安排 (33) 6.6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34) 第七章环境保护、安全消防与节能 (36) 7.1环境保护 (36) 7.2安全卫生 (38) 7.3消防 (39) 7.4节能 (40) 第8章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评价 (41)

8.1经济效益分析 (41) 8.2社会效益分析 (41) 8.3生态效益分析 (42) 第九章结论与建议 (43) 9.1结论 (43) 9.2建议 (43)

第一章总论 1.1 项目概况 1.1.1 项目名称 **县**乡**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 1.1.2项目主管单位和项目位置 项目主管单位:**县**乡人民政府 项目位置:**县**乡**村 1.1.3总投资 项目建设总投资为25100万元。 1.1.4项目由来 建设美丽乡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有效载体,根据党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部署,本项目以建设“富裕**、文化**、生态**、平安**”为总体目标,以“环境提升”、“产业提升”、“服务提升”、“素质提升”为切入点,通过3大体系(生态旅游体系、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农村文化建设体系)的建设,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休闲旅游经济,着力打造构筑“美丽**——生态家园”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和消费模式,

美丽乡村设计规划(模板)

东丁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编制(2016-2020) 一、现状分析 东丁村位于高密市西南部,隶属于高密市井沟镇,位于井沟镇驻地东侧,南依横一路,北与林家庙子村隔五龙河相望,南与新张家屯村相接,西与河北村为邻,东与草泊村为邻。村南、北各有路与高诸路相通,南达诸城,北至高密;村西公路直达阚家镇,交通便利。村中有南北向主路3条,与下小路直通,交通方便。全村292户、864人,耕地面积1922亩。该村主要以种植业、畜牧养殖业为主,属典型种植业村。现有小麦面积1711.57亩,养殖户13户,板厂两家。 东丁村2016年村集体收入52000元,经济总收入12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800元。目前村内已硬化道路4公里,绿化600㎡,路灯36盏,垃圾箱19个,公共活动场所1000平方米。镇党委政府领导高度重视,乡镇成立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领导小组,镇长任组长,人大专职副主席任副组长。 二、定位与规模 东丁村属于暖温带半湿润性季风气候,春暖、夏热、秋爽、冬寒,四季分明;全年光照热量充足,年均气温12℃,雨量适中,雨热同季,年平均降水量为602mm,水土光热与环境条件优良,有利于农业生产;小麦亩均产量,常年全镇领先。村民民风淳朴,热情好客。东丁村两委干部自当选以来,坚持大事讲原

则,小事讲风格,在支部书记王传礼同志的领导下,团结协作,开拓创新,在贯彻落实上级方针政策基础上,大胆开展工作,党建和环卫一体化等重要工作均在全镇名列前茅,获得了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良好的群众基础,坚强的班子力量是东丁村“美丽乡村”建设的最大优势。 东丁村现有人口864人,292户,根据统计资料显示,近年来人口与总户数缓慢上升,预计规划期末(2016-2020),户数达到334户,人口达到1200人左右。 三、村庄建设 (一)用地与布局 按照预期,2020年东丁村户数达到334户,人口达到1200人左右,经调查分析,户型面积需求为226平方米/户居多,综合考虑居民生活习惯、经济条件以及今后发展要求等因素,确定东丁村平均每户建筑面积为226平方米,本次规划实际考虑村民总户数为334户,村庄宗建设用地为16.3公顷左右。 现状建成区房子比较整齐,规划今后新建的住房在村庄原有的建设用地内进行建设,不再进行新村扩建。对整合后的村内闲置宅基地进行绿化建设,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整合后的原村庄建设用地相对完整也保持了其完整性。 规划用地被整合成一个组团,为组团服务的配套设施主要放在现状村委的位置,公建主要配置有卫生所、图书室、文体活动

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方案范文

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方案范文 项目建议书是由项目投资方向其主管部门上报的文件。 方案一词,来自于“方和“案。 乡村建设中的“案,书案,读书、写字都是案。 下面是学习啦为你带来的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方案,一起来看一看吧。 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方案建设美丽乡村, 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提升农民生活品质、 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幸福大埔的重大举措,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抓 手。 根据省、市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县委"建设幸福村居,打造美丽乡村"的工作 部署,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民生改善紧密结合起来,按照科学规划布 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目标要求,全面建设宜居、宜业、 宜游的美丽乡村,提高城乡居民生活品质,促进生态文明和提升群众幸福感。 二、总体目标通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探索建设幸福和谐大埔的发展思路,加快推 进"生态人居"、 "生态环境"、 "生态经济"、 "生态文化"四大工程建设, 致力建设客家香格里拉, 打造国际慢城,抓好百侯镇侯南村、侯北村、湖寮镇葵坑村、大麻镇小留村等县级示范村庄建 设,做到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建成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特色乡村。 到 2015 年底全县完成 100 个行政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全县打造成为"宜居、宜游"村 居、安居乐业的美丽乡村。 1、农村生态经济加快发展。 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快速发展,果园变公园,精致高效农业更加突出。 2、农村生态环境不断优化。 农村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村容村貌、绿化美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处处是公园,居 住环境明显优化。 3、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 农村人口集聚、子女就读、医疗卫生、交通条件、居住环境得到改善,农民增收渠道增加, 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4、农村生态文化日益繁荣。 农村特色生态文化得到有效发掘、保护和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健康文明的生活 方式初步形成。 三、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规划。 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把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农业和旅游业发展 规划、文化特色产业相衔接,有序推进,要做到开发与保护结合,凸现可持续发展。 2、坚持以人为本。 始终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整合社会力量,尊重农民群众的意

美丽乡村建设方案

美丽乡村建设方案 精品文档 美丽乡村建设方案 篇一: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美丽乡村建设是改善人居环境、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经济全面发展、提升我村整体形象的重要举措。根据镇党委、镇政府关于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本村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镇党委、镇政府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部署,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践行群众路线、加快经济发展的有力抓手,按照“实现干净整洁、完善基础设施、保持田园风光、绿化村落庭院、突出特色文化”的要求,全力做好“环境治理、民居改造、设施配套、服务提升”四项重点工作,提升环境质量,加快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促进村级经济全面快速发展。 总体目标: 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使天星村村卫生设施得到完善,卫生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房前屋后常年保持干净整洁,形成长效保洁及垃圾处理机制,彻底解决“脏、乱、差”问题。建设绿色天星村,进村路和主巷道有绿化景观,道路、房前屋后、渠道两旁全部绿化,庭院建花坛,实现环境优美、生态文明、 1 / 22 精品文档 公共服务完善、城乡协调发展的美丽新农村。基本原则:

坚持以民为本,有效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环境;坚持示范带动,用先进典型带动整体工作开展;坚持长效管理,推动村级环境卫生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坚持全民参与,形成政府主抓、村干部包组、群众参与、上下联动的良好氛围。 二、主要任务 天星村美丽乡村建设主要做好以下四项重点工作: (一)环境治理 1、切实抓好卫生整治工作。按照“清运垃圾、铲除杂草、挪走柴堆、清扫路面、拆除临建”的要求,彻底清理各类积存垃圾、门前屋后“三堆”,拆除乱搭乱建、临时建筑、消灭所有卫生死角,使村环境面貌明显改善。 2、建立健全长效保洁机制。按照网格化管理模式,进一步落实保洁责任路段,落实工作责任,做到“日产日清”。建筑垃圾由建房户自行清运到指定填埋场,不得和生活垃圾混倒。 3、建立完善各项制度。完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制定环境卫生村规民约、落实保洁及垃圾处理制度、切实提升村级卫生规范化管理水平。 (二)民居改造 1、引导现有住宅改造提升。尊重群众意愿,突出人文历史、 2 / 22 精品文档 主导产业,按照“一村一格局”的要求,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设施,降低改造成本,对建筑物屋顶、门窗、墙体进行统一设 计和建设,形成格调一致的景观风格,为群众营造舒适、优美的居住环境。 3、加强我村医疗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村卫生室标准建监管水平,不断改善辖区居民就医条件。 三、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

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规划研究

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规划研究 发表时间:2020-04-02T03:09:38.76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24期作者:吴一鸥[导读] 让城乡规划设计更加生态化,让城乡空间更加美丽、和谐,实现美丽乡村的规划计划。 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00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丽乡村规划发展背景概述,接着分析了美丽乡村建设需遵循的原则,最后对美丽乡村规划研究的具体措施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关键词:城乡规划设计;美丽乡村规划 引言: 城乡统筹发展之下的乡村建设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在城乡规划设计过程中,美丽乡村建设理念的贯彻实施必须要以农村发展为主体,根据农村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因地制宜的围绕农村自然本有特色去建设新面貌。在建设过程中城市农村之间的政府部门需要相互合作,增强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让城乡规划设计更加生态化,让城乡空间更加美丽、和谐,实现美丽乡村的规划计划。 1 美丽乡村规划发展背景概述 如今我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在城市化建设不断加快已经取得了良好的建设效果,如今我国又再兴城乡规划发展,让我国农村进入新的发展状态,为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转变为中高速发展找到了一个良好的契机,缩减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距,逐步的实现我国所遵循的社会主义社会,让农村与城镇可以获得相同的资源,实现在共产主义社会下的共同发展目标。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城市约600余座,但乡村基数却在200万个,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对比实在过大。因此,乡村发展应当作为我国现阶段发展中的重点,必须要改善乡村固有的脏乱差现象,通过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提升大村镇规划,积极改善我国农村现有的生态、生活、生产环境,让乡村能够追随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不断进步。 2 美丽乡村建设需遵循的原则2.1 可持续原则 在进行美丽乡村的城乡规划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城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则,只有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在长远的乡村居住发展过程中美丽乡村建设所体现出来的长远收益。通过建设过程对存在的各种建设规划问题以及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才能确保在美丽乡村的建设中实现环境友好、宜居的现代化乡村,实现农村人口的劳动力转化,更加持续性地建设发展美丽乡村。 2.2 经济型原则 美丽乡村的建设离不开经济方面的大量考量,只有对经济环境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农民的生活水平以及消费能力,以及对现有乡村产业实现二次的合理布局。例如,在进行城乡规划的工程中,通过大量调查与实地考察,发现当地生产结构单一,农民生产力低,消费能力不足,生活水平不高,那么在进行城乡规划的过程中则将经济布局的转变作为美丽乡村经济建设的重要考量依据,实现产业的合理布局,改变原有的单一化的产业结构,使生产力得到大幅度提高,并增加再就业的岗位与机会,实现农村人口产业增值能力的大幅度提升,创建具有稳定收益的现代化美丽乡村。 2.3 典型性原则 在进行美丽乡村的建设过程中,充分依据现有的乡村建设典型案例,对案例进行分析,总结优点与值得实施的具体环节,并在美丽乡村的建设中逐步推广。通过不同的方案,得到不同的建设视角,从不同地区、不同城市历史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成功“美丽乡村”案例入手,得到一系列建设模式的探索依据,并通过典型案例对现有的正在实施的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建设内容上的补充与丰富,进而实现城乡规划的合理建设。 2.4 生态优先原则 生态资源的保护一直是我国城市与乡村发展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建设美丽乡村的根本宗旨,没有自然生态的乡村难以称之为美丽乡村。因此,在进行城乡规划的过程中应十分重视对自然的保护,切实保障生态资源,构建生态优美的乡村体系,在建设中要合理整合现有乡村的各项自然资源,对其加以保护,使其有所发展,通过自然改造,带动农村经济与生态的发展。 3 美丽乡村规划研究的具体措施

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编制

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编制

本编制规划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评分或检查依据。

额指标,合理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调整生产结构,将规划范围内的山、水、田、林、路的治理和生产、生活、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设施的建设,统筹考虑,共同协调发展。 具体讲,就是在调查了解村庄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历史演变、现状特点和建设条件的基础上,确定村庄性质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统一规划与合理利用村庄用地,综合部署村庄经济、文化、公用事业及防灾等各项建设,统筹解决各项建设之间的矛盾,相互配合,为村庄居民提供适合我县特点、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人居环境。 村庄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龙头,为了加快推进“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切实贯彻资源优化配置与节地、节水、节能和节材的方针,围绕增收致富奔小康,科学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为村庄建设提供有效指导,为***镇农村住宅建设探索一条合适的路子。 在规划过程中注意联系实际,因地制宜,做到类型多样,特色鲜明,立足于改善村民居住条件和村庄环境面貌,方便群众生活和生产,保障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力争为整体推进镇政府“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一个科学、合理的示范和依据。

二、规划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美丽乡村建设指南(GB/T32000-2015)》 《山东省生态文明乡村(美丽乡村)建设规范》 《村庄整治技术规范》 《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指南》 《山东省城乡规划条例》 《山东省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导则》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 《粪便无害化卫生要求(GB7959)》 《村镇规划卫生规范(GB18055)》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农村防火规范(GB50069)》 《防洪标准(GB50201)》 《农村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 《农村居民雷电防护工程技术规范(GB50952)》 《乡村公共服务设施规范标准(CECS354)》 《农村低压安全用电规程(DL493)》 其他相关规范 三、规划指导思想 本次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城乡统筹,深入实际,因地制宜,尊重地方与民族特色和优良传统,立足于改善村民居住条件和村庄环境面貌,切实以规划带动解决***村的实际问题。抓住机遇、搞活经济,立足生态农

[重点]乡村规划建设,郑州美丽乡村总体规划,河南美丽乡村规划方案

[重点]乡村规划建设,郑州美丽乡村总体规划,河南美丽乡 村规划方案 在我国,以乡村人居、民俗风情、田园风光、农业生产及其自然环境为基础的旅游活动在广大农村的开展,深受游客青睐,众多的回头客对乡村游乐此不疲。“住农家房、吃农家饭、干农家活、随农家俗、交农家友”,正在成为旅游新时尚。“乡村旅游热”的兴起,对于推动农村致富奔小康,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地方整体形象、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作为社会经济建设的重中之重。旅游业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紧紧把握新农村建设为乡村旅游发展所提供的前所未有的机遇,围绕“三农”工作中心,贴近农业、贴近农村、贴近农民,以旅促农,以旅助农,以旅富农,以旅兴农。 研究的目的 乡村旅游在我国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很多学者认为我国的乡村旅游还处在初级阶段,过去的乡村旅游发展大多是依照旅游业固有模式在寻求发展的途径,往往忽视了乡村旅游发展赖以生存的乡村大环境,结果乡村旅游形式千

篇一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乡村旅游缺乏文化内涵、过度开发带来恶性竞争、乡村旅游产品配套和服务落后等现象一直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理。 如何推动乡村旅游向更高层次发展,是一个函待解决的问题。新农村建设为乡村旅游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新农村建设是当前和谐社会建设的重中之重,而乡村旅游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如何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促进新农村建设,如何借助新农村建设推动乡村旅游向高层次的可持续的方向发展,研究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之间的关系便成为本文的立题所在。 研究的意义 乡村旅游在我国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对于我国农村地区的进步、农业结构的调整、农民收入的增加等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如果发展离开了乡村的大环境,离开了新农村建设的大格局,其后果也是严重的,比如资金的浪费、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农田荒芜、农民投资得不到补偿等等,这对于我国原本就薄弱的农村发展体系是极其不利的。 尤其是在“中国乡村游”和“中国和谐城乡游”主题年提出之后,各地政府机关和旅游管理部门、旅游企业会更加注重乡村旅游的发展,以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有效进行。 乡村旅游在发达国家己经有近四十年的发展历史,纵观他们的发展路径、总结他们的发展经验对于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尤其是他们利用乡村旅游在解决乡村问题上的经验对于如何处理好我国的乡村旅游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使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将有所启示。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研究是一项紧迫且有难度的工作,希望本文能够为政府公共部门和私营企业部门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提供一些帮助和启示,也希望能够为中国广大农村的发展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重点]4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重点]4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资溪县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核心,强化规划引领,注重景城联动、景村联动、镇村联动、城乡一体,积极构建以县城为龙头、集镇为骨干、中心村为补充的新型生态城镇体系,达到村容美、生态美、庭院美、身心美、生活美的“五美”总体要求。结合整体规划,推动镇村联动建设。要以全域规划的理念,尊重自然、体现特色、传承记忆,编制、完善、提升县、乡(镇)、村三级规划,实现乡(镇)村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土地利用等专项规划相互衔接配套,形成城乡一体的规划体系。 (二)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目标任务 根据省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统一部署,结合我县实际,从全全局出发,着眼长远发展,确立人口相对集中、产业辐射能力强、要素集约、功能多元的宜居、宜业、宜游的中心示范村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达到村容美、生态美、庭院美、身心美、生活美的“五美”总体要求。坚持“党政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三位一体的建设模式和“农民筹资投劳、整合项目资金、财政奖补资金”三点结合的投入机制,突出村庄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四个重点,整治农村环境,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促进产业发展,提高农民素质;在2015年,我县率先将高阜镇高阜、石陂两个中心村建成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试点 示范村,进一步提升其他乡(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 (三)、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基本原则

1、坚持规划引导,突出特色。立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依托自然地理条件,适应资源禀赋和民俗文化差异,突出地域特色,科学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试点规划。 2、坚持以人为本,体现民主。要始终坚持“议”字当先,严格农民民主议事程序,落实农民主体作用,把维护好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3、坚持试点先行,重点突破。鼓励各地实际先行先试,在局部 村点取得重点突破和经验模式后再逐步推开。 4、坚持多元投入,整合资源。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鼓励农民和社会各界投入美丽乡村建设,形成多元投入格局。加大资金整合力度,集中力量办大事。 5、坚持以县为主,统筹推进。继续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以县为主的工作机制优势,发挥县级政府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组织规划、指导协调和管理监督等责任,形成齐抓共管、协调配合的统筹推进机制。 (四)、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实施的主要内容 严格按照我县乡(镇)村联动工程、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和美丽乡村建设导则要求,重点实施以下内容: 1、抓好规划编制。按照全域理念,着眼长远发展,修编完善全县乡(镇)村庄布点规划,科学确定中心村、需要保留的自然村,每个行政村原则上规划建设1个中心村。围绕“三区一园”、“四类村”和农村产业发展,进一步完善村庄产业规划。按照尊重自然美、注重个性美、构建整体美要求,不搞大拆大建、不求千篇一律、不搞一个模式、不用城市标准和方式建设农村,做到依山就势、聚散相宜、错落有致,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在规划编制、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人口变动、产业发展等因素,预留建设发展空间,引导农户向中心村集中,新建房屋宅基地面积不得超过政策规定标准,严禁村庄规划区外新建房屋。

最新整理村级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docx

最新整理村级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2020年美丽乡 村建设 村级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的xx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美丽中国”和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提出建设“美丽乡村”的要求,改善农村生产条件、生活质量和生态环境,根据山亭区《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结合我镇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科学发展、“四化同步”、城乡统筹和“三农”优先的要求,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目的,以乡村规划建设为引领,以村容村貌整治为重点,以示范带动发展为突破,以镇村为主体,以创新社会管理为保障,着力培育和建设一批特色鲜明、村容整洁、环境优美、基础完善、生活殷实、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 二、工作目标 从开始,全镇共选取王庙村、黄沟村、柴林村、桑村村等3个村庄作为“美丽乡村”创建试点,力争通过3年努力,到底这3个村庄通过考评验收,全镇“美丽乡村”建设整体水平有明显提高。自起,在总结创建试点工作经验基础上,继续有计划、分步骤地对其他村庄,进行分类、分批整治改造建设,逐步使“美丽乡村”建设转入常态化。 三、主要任务 (一)推进村庄建设。 一是编制建设规划。试点村要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需要,依据小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生活宜居、环境优美、设施配套”的要求,科学编制详细、明确、可行的建设详细规划,明确在产业发展、村庄整治、农民素质、

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目标和措施,规划编制要按照尊重自然美、注重个性美、构建整体美的要求,充分考虑人口变动、产业发展等因素,预留建设发展空间。既要考虑当前农民生产生活所需,又要考虑农村人口、环境的综合承载能力;既要考虑农村水、电、路、气、厕、卫等设施综合配套,又要重点突出文化、卫生、环境保护等较大公共设施项目的有序、有效安排。 二是科学改造提升。按照村庄建设规划,优化村庄路网布局,合理设计主要街道、小巷胡同,打通村内断头路。结合乡村文明行动和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推进农村危房、旧房、空心房改造和墙体立面整治,装扮美观舒适住宅,改善农户住房条件。推广应用农村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配套庭院环境卫生设施,全面完成改厨、改厕。鼓励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建新房,严格管控无序违章建房,从严查处违章违规建房行为,促进村庄整体风貌协调和土地集约节约利用。 三是建设新型社区。把“美丽乡村”建设和创建新型农村示范社区结合起来,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推进合村并点,集中连片规划建设一批规模适度、功能完善的新型农村示范社区。按照“配套、完善、提升”的要求,统筹安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周边环境建设,增强社区服务农民的能力。 (二)整治村容村貌。 一是提升硬化水平。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开展村庄主次干道硬化。主街硬化率达到100%,小巷硬化率不低于70%。主街两侧铺有路沿石,街巷建有排水设施,形成纵横有序、便捷舒适的村内路网。 二是提升绿化水平。加快村庄园林化、庭院花园化、道路林荫化建设,积极倡导庭院绿化,鼓励农民栽植经济林木、观赏树木。推进路旁、水(渠)旁、村旁、宅旁等“四旁”绿化,配建街头绿地和小游园,形成四季有绿、三季有花的多层次立体绿化效果,村庄绿化覆盖率不低于40%。

城乡规划中的美丽乡村规划研究

城乡规划中的美丽乡村规划研究 发表时间:2018-03-13T14:25:04.78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0期作者:刘一君郑伯红 [导读] 美丽乡村的概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合理规划乡村建设布局。 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湖南长沙 410076 摘要:城乡规划设计的关键是乡村规划,乡村规划的科学性直接关系着整个城乡区域的整体发展,因此一定要重视美丽乡村的规划建设。本文首先提出了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的设计宗旨,然后提出了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城乡规划;美丽乡村;设计宗旨;具体措施 1 引言 美丽乡村的概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合理规划乡村建设布局,避免违法搭建;其二是重视乡村的生态环境,防止生活生产垃圾给环境带来负面影响,保持乡村街道的干净整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其三是加强乡村的社会管理,提高乡村治安水平,营造祥和的乡村人文环境。本文基于以上三点,对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的规划展开具体论述。 2 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的宗旨 2.1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升级农村产业结构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前提就是搞好农村的经济建设。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弊端就是产业结构单一,资源消耗量大,经济发展方式几乎都是粗放型的。为了建设美丽乡村,在长期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外,要大力发掘农村的发展潜力,提高农村的生产能力,开发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让上游产业中的生产废料变成下游产业中的原料。大力发展城镇经济,转移农村中的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合理规划农村土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2.2 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 美丽乡村规划要始终坚持我国倡导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首先,发展农村经济要做到不给环境带来负面影响,积极开发使用环保的新能源,如太阳能等。其次,已经存在的污染现象,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去治理。最后,靠近山区水流的乡村,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乡村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防止天灾给乡村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2.3 美丽乡村建设应以农民为主导 虽然美丽乡村规划建设是城乡规划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统筹城乡发展起着重大作用,但是乡村的规划不应该忽略农民的想法,如果在建设过程中没有顾及到农民的切身利益,从根本来说,不利于农村的长远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规划美丽乡村,应该坚持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将农民的需求作为乡村规划的出发点,切实保障最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 3 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的具体策略 3.1 合理规划乡村住房建设 在进行美丽乡村规划的过程中,首先,要依据强化管理、高效便民、因地制宜的原则。按照先规划、后许可、再建设的要求,依法加强管理,规范乡村建设秩序,维护村民公共利益,保持乡村风貌;以服务农民为目标,简化程序,明确时限,提高工作效率,做好事前、事中、事后服务,提高服务质量;结合实际制订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实施细则,建立切实可行的管理机制,明确适宜的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内容和深度。其次,在乡、村庄规划区内,进行农村村民住宅、乡镇企业、乡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应按要求申请办理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确需占用农用地进行建设的,依照有关规定办理农用地转批手续后,申请办理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同时明确,城乡各项建设活动必须符合城乡规划要求。 3.2 强化监督宣传工作 为了实现美丽乡村规划建设,要积极组织领导,加强宣传教育和监督检查,对未依法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或未按照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由乡、镇人民政府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拆除。不符合城乡规划要求、未依法取得许可证的,不得办理房屋产权证。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未按规定受理申请、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应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另外,要实行一户一宅制度,提高乡村整体规划与当地自然景观之间的协调性,以体现出美丽乡村的内涵和特点。 3.3 优化生态环境 绿色是乡村的底色,生态是乡村的优势。为了实现美丽乡村,要借助生态文明理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从整个发展方式的转型入手,跳出传统发展思维看农村资源,挖掘农村文化、休闲、生态等功能,对这些资源进行综合保护和利用,转变传统的发展模式,让环境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其具体措施为以下几点内容:第一,加强环保教育,重视乡村环保工作,从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入手,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要求,通过广播、网络媒体、电视等传播途径宣传环保理念,同时可以采用板报、知识手册等方式进行环保宣传,实现农村环保意识的提升,促发环保行为。第二,完善环保制度,根据乡村实际发展情况设立乡镇环保管理单位,统一环保思想,明确各个管理机构的环保职责,设立环保站或者是乡村环保办公室,负责乡村环保工作,落实乡村各个环保制度,以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第三,推行环保建筑,采用环保材料和环保施工技术进行乡村建设,提高可再生能源在乡村建设中的应用范围,实现美丽乡村的绿色理念。 3.4 发展循环农业 为了提高乡村资源利用率,要根据乡村现有资源和优势,发展乡村循环农业,降低乡村废弃物排放数量,提高乡村资源利用率。对此,相关部门要因地制宜,通过各个循环农业模式,优化乡村农业废物资源,并利用现代化科技将其转化为可再利用资源,实现乡村资源废变宝,构建微生物循环产业链,将生活垃圾中存在有机物部分转化为肥料,以供给植物养分,同时避免生活垃圾的远途输送,节约垃圾处理成本。同时,相关政府部门要加大对乡村环保事业的投入,建立乡村环境保护项目资金,以供给美丽乡村规划使用,农民出资出力,投工投劳,环保自治。 3.5 重视乡村人文,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产业 在进行乡村人文管理中,相关部门要以农民为中心,立足于改善人民生活和收入水平,强化乡村人文管理,提高乡村内部凝聚力,“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