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应急监测系统

环境应急监测系统

近年来,环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

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逐渐凸显,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潜在的

风险。为了及时掌握和应对环境突发事件,环境应急监测系统应运而生。本文将重点介绍环境应急监测系统的作用、基本原理和相关技术。

一、环境应急监测系统的作用

环境应急监测系统是指在环境突发事件发生时,对环境状况进行快速、准确监测和评估,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的一种监测系统。它可

以对大气、水质、土壤等环境要素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突发事件

发生的危险和异常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具体而言,环境应急监测系统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 环境预警: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处理,系统能够提前发现潜

在的环境问题,从而避免或减少环境事故的发生。

2. 应急响应:一旦发生环境突发事件,系统可以迅速启动应急响应

机制,快速调整监测方案和采样点位,为应对事件提供准确的监测数据。

3. 决策支持:环境应急监测系统为决策者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持,使其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做出明智的决策,保护公众的安全和利益。

二、环境应急监测系统的基本原理

环境应急监测系统的基本原理包括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分析和应急响应等环节。

1. 数据采集:环境应急监测系统通过各类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对大气、水质、土壤等环境要素进行实时监测和采集,并将数据反馈给数据处理中心。

2. 数据传输:采集到的数据通过网络或专用通信线路传输到数据处理中心,确保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3. 数据分析:数据处理中心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包括数据质量控制、异常数据判断和数据关联分析等,以发现潜在的环境问题。

4. 应急响应:一旦发现环境突发事件,环境应急监测系统将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包括调整监测方案、采样点位和数据报送等,以及时应对事件。

三、环境应急监测技术

环境应急监测技术是环境应急监测系统的关键支撑,它们可以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实时性,为环境应急响应提供可靠数据。

1. 传感器技术:各类传感器可以对环境要素进行实时监测,如大气中的气体浓度、水中的溶解氧和重金属含量等,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GI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对多种数据进行集成和分析,并进行可视化展示,为决策者提供全面直观的监测结果和环境状况。

3. 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利用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如人工智能、

数据挖掘和模型预测等,可以对监测数据进行快速准确的分析和评估,发现潜在的环境问题。

4. 远程监测技术:远程监测技术可以实现对分布广泛的监测点位进

行远程监控,减少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提高监测的效率和覆盖面。

四、环境应急监测系统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环境应急监测系统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未来,我们可以期待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趋势:

1. 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自动化技术可以降低人为操作的误差,提高

监测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为环境应急响应提供更加可靠的数据支持。

2. 多元化监测手段的整合:将传统的现场监测手段与遥感技术、无

人机技术等相结合,形成多层次、多角度的监测手段,提高监测的全

面性和精确性。

3.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应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海量的

监测数据进行高效处理和分析,快速准确地发现环境问题,提供科学

依据支持决策。

4. 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的融合:利用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实现监

测设备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交互,建立起更加智能、高效的环境应急监

测系统。

总之,环境应急监测系统在保护环境和公众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科技的应用和创新,我们可以进一步提高监测系统的准确性

和响应速度,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更加可靠的数据和决策支持。相信未来的环境应急监测系统将会不断发展和完善,为我们创造一个更加清洁、健康的生活环境。

环境应急监测系统

环境应急监测系统 近年来,环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 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逐渐凸显,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潜在的 风险。为了及时掌握和应对环境突发事件,环境应急监测系统应运而生。本文将重点介绍环境应急监测系统的作用、基本原理和相关技术。 一、环境应急监测系统的作用 环境应急监测系统是指在环境突发事件发生时,对环境状况进行快速、准确监测和评估,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的一种监测系统。它可 以对大气、水质、土壤等环境要素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突发事件 发生的危险和异常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具体而言,环境应急监测系统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 环境预警: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处理,系统能够提前发现潜 在的环境问题,从而避免或减少环境事故的发生。 2. 应急响应:一旦发生环境突发事件,系统可以迅速启动应急响应 机制,快速调整监测方案和采样点位,为应对事件提供准确的监测数据。 3. 决策支持:环境应急监测系统为决策者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持,使其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做出明智的决策,保护公众的安全和利益。 二、环境应急监测系统的基本原理

环境应急监测系统的基本原理包括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分析和应急响应等环节。 1. 数据采集:环境应急监测系统通过各类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对大气、水质、土壤等环境要素进行实时监测和采集,并将数据反馈给数据处理中心。 2. 数据传输:采集到的数据通过网络或专用通信线路传输到数据处理中心,确保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3. 数据分析:数据处理中心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包括数据质量控制、异常数据判断和数据关联分析等,以发现潜在的环境问题。 4. 应急响应:一旦发现环境突发事件,环境应急监测系统将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包括调整监测方案、采样点位和数据报送等,以及时应对事件。 三、环境应急监测技术 环境应急监测技术是环境应急监测系统的关键支撑,它们可以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实时性,为环境应急响应提供可靠数据。 1. 传感器技术:各类传感器可以对环境要素进行实时监测,如大气中的气体浓度、水中的溶解氧和重金属含量等,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GI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对多种数据进行集成和分析,并进行可视化展示,为决策者提供全面直观的监测结果和环境状况。

我国环境监测体系

我国环境监测体系 一、横向:水质监测;大气监测;固体废物监测;土壤监测;生物监测;生态监测;噪声监测;震动监测;电磁辐射监测;放射性监测;热监测;光监测;卫生(病原体病毒寄生虫)监测; 二、纵向:在环境保护部门,国家已设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各省市自治区、计划单列市已建环境监测中心,省辖市、地区、县、县级市,也已陆续建立监测站;在各行业部门也已建立起初具规模的环境监测体系,如农业部优农业环境监测中心站,各省市自治区农业厅内有农业环保监测站,少数地区并已发展到地区或县级;能源、化工、冶金、机电等部门也都建立起本部门、本系统的监测体系。 三、第三方环境检测机构:是由处于买卖利益之外的第三方,以公正、权威的非当事人身份,根据有关法律、标准或合同所进行的环境检测活动。独立第三方环境检测企业的存在有着其自己特别的意义,既是环境部门监管的有效补充,帮助政府摆脱“信任危机”,又能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持,为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服务平台等。 环境监测过程:现场调查→监测方案制定→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分析测定→数据处理→综合评价 四、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环境监测活动的管理职责(1)环境质量监测;(2)污染源监测性监测;(3)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4)为环境状况调查和评价等环境管理活动提供监测数据的其他环境监测活动;

环境监测目的分类:监视性监测;特定目的的监测;研究性监测(又称科研监测); 五、中国环境标准体系: 1、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1)国家环境质量标准; (2)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 (3)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 (4)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 (5)国家环境基础标准; (6)国家环境环保仪器设备标准; 2、地方环境保护标准 (1)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2)地方污染排放标准; 3、国家环境行业保护标准 六、常用标准: 水质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9878——1996) 大气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环境应急管理系统

环境应急管理平台 思路环境应急管理平台”是环境应急事件响应指挥中的枢纽,平台结合环境保护行业的特点和应急管理应用需求,率先提出了环境应急“STRUCTURE”业务架构体系。该平台以GIS 为核心,全面掌控环境应急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创新融合风险源管理、应急资源管理、数字化预案、应急知识库的日常管理;结合监测预警对风险产生发展全过程的严密监控;将突发事件现场监测监控、智能方案、指挥调度、模型模拟、沙盘推演专家会商、移动应用等手段融于一身,依托各类通讯网络构建的环境应急管理平台。 通过该平台的建设,应急响应过程中领导和专家的决策将获得更多的信息支持和更为便利的操作手段,从而将应急响应的效率和处置的精准度大幅的提高,最大限度的降低环境突发事件的影响。 产品特色 全盘掌控 分工协作 双线指挥:后方集中调度,前线统一指挥 三级联动:应急中心,现场指挥部,单兵行动 四方协同:上级单位,环保体系,职能机构,社会公众 带圈运行 管用分区:信息维护使用不同场景 多维展现:展现基于二三维地图 RIA应用:采用RIA技术,直观形象 平战结合 信息收集:风险源信息,知识信息丰富完善 预防准备:应急资源,网络建设基础坚实 监测预警:多元监测手段,风险全面掌握 信息共享 系统集成:综合多方应用,系统整体实现 数据整合:容纳多元数据,应急决策保障 信息沟通:大屏电脑手持,信息灵活快捷 整体方案 硬件环境:监测监控指挥,硬件全盘考虑 通信网络:光纤WIFI卫星,应急通讯保障 软件系统:功能灵活丰富,平台整合度高 灵活扩展 模块配置:软件模块化,组合更随心 模型接口:模型接口内置,配置展现便捷 组件开发:基于组件开发,拓展灵活机动 思路工业园区安全环保管控一体化整体解决方案 北京思路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国内最早涉足环境信息化领域的专业公司,不单在环境信息化领域成绩卓著,近年公司结合清华大学国家863计划——典型工业集群区环境污染事故防范与应急示范科硏成果,融合成果中的理念形成了该解决方案,为工业园区安全环保管控体

生态环境应急监测能力建设指南

生态环境应急监测能力建设指南 一、生态环境应急监测能力基本要求 1.以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为导向,坚持综合、系统、全过程的思想,实现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工业化的发展。 2.建立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的环境应急监测体系,的布置和安排准确,备品备件充足,下放归口到地方政府,构建生态环境应急监测政府、 企业、科研机构和社会机构联合监管体系。 3.构建“空、地、网”交叉联网的生态环境应急监测体系,大力推进环境 监测与控制、风险预警、应急监测,建立完备、可靠和可用的生态环 境应急检测物质信息数据库和技术信息数据库。 4.实施环境质量数据采集技术,完善环境污染物的采样、检测、记录、分析、统计、监测方面的技术管理规范和措施;探索快速、准确、定 量分析检测技术;加强环境污染监测预警能力,实现全产品生态质量 安全质量控制体系。 二、生态环境应急监测能力建设的原则 1.以依法行政为基础,建立健全的行政许可审批制度和行政法规及相关文件; 2.以管理改革为核心,加快环境应急监测管理法制建设,完善环境应急监测标准制度,加强环境监测及应急监测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培训,提 升管理水平; 3.以实现监测精细化管理为目标,加强环境监测监督管理,鼓励建立环

境应急监测标准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同步更新和有效管理; 4.以创新促进发展为原则,支持技术贸易,改进购置技术设备的机制,提升实施监测要求的技术水平,推动监测设备的科学发展; 5.以拓展服务为思路,构建环境应急监测管理体系,推进服务标准的完善及实施,建立环境应急监测服务的互助机制,强化对社会各部门的服务能力; 6.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基础,依托社会管理规律,平衡局部区域发展和统一协调,促进全面协调发展; 7.以持续发展为原则,加强环境信息共享,推动环境应急监测全覆盖,实现环境应急监测的持续增效,促进环境质量提升。 三、生态环境应急监测能力建设重点 1.加强监测设备组成体系、技术能力强化,引入现代技术和高精度分析仪,改变传统应急监测模式,提高监测效率和准确性; 2.提升环境应急监测服务水平,优化实施方式,提高响应能力,及时提出应急系统对环境应急监测方案; 3.充分发挥技术资源协同管理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 第一篇: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 一、背景与目的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生产活动不断增多,环保意 识逐渐被提高,人们对环境质量关注度也越来越高。然而,环境保护工作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例如突发环境事件的频繁发生,极大地威胁着环境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了应对突发环境事件,保障公众的健康安全和防止环境破坏,需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 二、应急监测技术规范要求 1.监测响应能力 环境应急监测系统应具备快速响应能力。一旦发生突发 环境事件,应急监测系统应能快速反应,迅速开展监测工作。同时应制定监测计划,对监测参数、监测范围、设备技术要求等制定明确的标准和操作规程,确保能及时获得监测数据并保证数据可靠性。 2.监测技术能力 应急监测系统需要具备正确、精准、可靠的监测技术能力。监测器具和设备应该建立在准确测试方法基础之上,保证数据的科学性和可比性。同时,应急监测系统应当能够满足对于特定环境应急事件的监测需求,如对不同污染物的快速检测、气体、液体、固体监测、以及噪声、振动等监测需求。 3.网络信息能力 应急监测系统需要具备网络信息能力,通过监测技术手

段将监测的数据全网共享,实现“数据中心化、信息共享化、应急指挥化、多级响应化、市场化运营”目标。应急监测系统的数据平台需集成起来,使得各地监测信息能够实时上报和查询。 三、结论与展望 建立和完善应急监测系统是促进环保事业发展的重要工作。随着环境应急监测科技的不断提高和创新,应急监测系统建设将会更加完善,实现对于环境保护的全面监测,以应对未来环境危机。 第二篇: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 一、应急监测数据处理与发布 1.数据传输及处理 应急监测系统的数据传输和处理过程需要具有实时性和 高效性,最大限度减少数据的延迟时间。大数据量、高质量的数据需要被快速处理和分析,以便向第一线应急管理机构提供现场监测数据。 2.数据发布 准确、及时发布监测数据是保障应急监测系统有效运转 的重要任务之一。应建立可靠的数据库,实现快速、多样的数据发布。数据发布渠道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应对多种发布方式即时、高效地提供监测数据。 二、应急监测系统维护和更新 1.设备管理 应急监测系统设备应定期检查维护,确保各种设备及时 有效地开展监测工作,保证监测数据准确。同时,对于发现的所有故障,应进行及时修复或更新,确保设备的性能稳定。 2.操作人员培训和更新

安全生产环境(重大危险源)监测监控系统技术方案

安全生产环境(重大危险源) 监测监控系统 设 计 方 案 (针对市级) 目录 1。背景 (2) 2。建设目标及原则 (3)

3.系统总体设计 (5) 4.建设内容 (6) 4.1企业前端建设方案 (7) 4。1。1系统组成 (8) 4.1。2系统功能 (8) 4.1.2.1基础功能 (8) 4.1.2。2应用功能 (9) 4。1.2。3监测监控内容 (9) 4。2政府端重大危险源监测监控系统 (10) 4。2.1系统概述 (10) 4.2.2基础信息管理 (11) 4。2.2。1企业监控方案管理 (11) 4.2.2。2监控设备备案 (11) 4。2.2。3分级预警方案设计 (11) 4。2。2。4分级预警指标设定 (11) 4。2.2。5基于GIS的企业基本信息管理 (12) 4。2.3视频在线监控 (12) 4.2.3.1实时图像监控 (12) 4.2。3。2图像监控轮巡 (12) 4.2.3。3自动图像存储 (12) 4。2。3.4视频移动侦测模块 (12) 4。2。3。5参数报警与摄像机联动控制模块 (13) 4。2.3。6电视墙控制功能模块 (13) 4。2.3.7镜头分组功能模块 (13) 4。2.4数据在线监测 (13) 4。2。4.1实时趋势 (13) 4.2。4。2历史趋势 (14) 4。2.4.3报警管理功能 (14) 4.2.4。4报警联动 (14) 4.2.5远程巡查 (14) 4。2。5.1在线视频巡查 (14) 4.2.5.2巡查工作监督 (14) 4。2。5。3企业端设备运行状态监管 (15) 4.2.6事故现场监测预警 (15) 4。2.6.1报警条件设定 (15) 4.2。6。2报警与摄像机联动控制 (15) 4.2。6。3报警信息记录管理 (15) 4.2.7事故应急处理 (16) 4。2。8预警分析和管理 (16) 4.2.9分级联动报警 (16) 4。2.10监测监控地理位置分布模块 (17) 1.建设依据 依据相关法律和规范及行业文件相关要求,企业必须建立重大危险源监控系统,对重大危

物联网环境下的智能环境监测系统设计

物联网环境下的智能环境监测系统设计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打开了智能化生活的大门,智能家居、智能办公场所等,都已经成为现实。其中,环境监测系统作为智能化的基础设施,也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而获得更加完善的发展。在物联网环境下,智能环境监测系统设计也更加重要和具有挑战性。 一、智能环境监测系统设计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工业化的进程,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存环境和健康状况。怎样保持环境的良好、稳定和安全,成为了国内外各地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面临的共同问题。 智能环境监测系统通过运用传感技术、自组织网络技术、云计算技术、数据挖掘等技术手段,使得环境监测不再是人力观测、手工记录的方式,而变为一种自动化、智能化的过程,可以实时地检测、分析、反馈环境信息,从而更加高效和准确地进行污染监管、环境管理和应急响应等活动。 二、智能环境监测系统设计的目标和要求 智能环境监测系统设计的目标,是要实现信息的快速获取、准确分析和高效反馈,将物联网技术与环境领域紧密结合,实现环境智能化管理,提高环境监测和应急响应的能力。

在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上,智能环境监测系统设计还需要关注 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多样化的传感器设置:系统需要发挥传感器的监测作用,因 此需要在系统中设置多种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湿 度传感器、气体传感器、光照传感器等。 2.数据采集和整合:系统需要采集传感器所探测到的环境信息,并将其整合,以方便管理和分析。 3.数据处理和分析:系统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便实时地评估和检测环境状况,并及时发出警报。 4.可视化的界面设计:系统需要为其用户准备一致、简单易懂 的用户界面,便于用户进行操作和了解环境监测的状态。 5.安全可靠的通信机制:系统采用无线通信技术与设备进行信 息收发,需要有安全可靠的通信机制,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真 实性。 三、智能环境监测系统的实现方案 在实现智能环境监测系统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系统架构、传 感器选择、无线通信、数据存储和分析等问题。下面将分别进行 介绍。 1.系统架构设计

环境应急监测方案

环境应急监测方案 背景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环境问题越来越引人注目。环境突 发事件如化学品泄漏、气溶胶爆发等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关注。为了及 时控制和评估环境风险,需要建立环境应急监测系统。 监测方案 环境应急监测方案包括预警、监控和评估三个阶段。预警阶段, 是通过不断监测环境数据,预测环境事件可能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程度。主要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悬浊物、PM2.5、PM10、一氧化 碳等大气环境因子;COD、NH3、NO2、TP、TN等水环境因子;以 及有害气体、重金属、化学品等特定环境因子。在预警阶段,应急监 测系统需要及时对突发事件发出预警信号,给人们适当预留时间和空间,以便开展监测和应对工作。 监控阶段,是对环境性质、污染源特征、盆地地貌、气象条件、 气体扩散等因素进行详细分析,确定突发事件的范围和程度。可以通 过环境监测站采集基础数据,结合预报模型,建立事件捕捉和事件定 位系统。应急监测系统会对很多环境因子进行及时监测,如湖泊水质、土壤质量、大气污染源和流氓排放源等。 评估阶段,是对事件进行评估和控制。通过实时监测,形成环境 污染评估报告。应急监测系统会针对突发事件的类型和特点,进行相 应的评估分析和控制方案制定,把握风险程度和时间要求。确定风险

后,应急监测系统将及时向政府部门或有关单位报告,同时启动应急 响应机制,开展有效的应急处置工作。 技术手段 为了达到预防、监测和应急响应策略,在环境应急监测方面需要 发挥以下技术手段: 传感器技术 基于传感器技术的应急监测系统,具有高灵敏度、高稳定性和高 精度。它可以及时、准确地获取环境污染数据,并在污染源出现重大 异常时发出警报,实现污染源实时监测和报警处理的目的。 应用GIS技术 应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建立环境监测地图、盆地模型和数字地球等专业环境平台,为突发事件的定位、把握范围和风险提供 专业支持。 联网技术 通过物联网技术,将现代通信技术应用到环境监控中,大大提高 数据处理和传输速度。它是一个高灵敏度、高速响应的环境监测系统,可实现环境污染源实时监测和报警处理和还原信息的目的。 总结 建立高效的应急监测系统对于保护健康环境,邻国人民的身体健 康和国家长远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应急监测方案中,需要充

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技术管理系统的开发研究

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技术管理系统的开发研究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严重影响了人们的 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更是给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环 境监测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显得格外重要。针对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技术管理系统的开发 研究,本文将从系统的需求分析、技术方案、系统设计和实施过程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系统需求分析 1. 确定监测目标: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系统的设计首先需要明确监测的目标。监 测目标包括监测地点、监测参数、监测频率和监测时间等。 2. 数据有效性要求:环境污染事故监测系统需要对监测数据的有效性有明确的要求,包括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全面性和时效性。 3. 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考虑到环境污染事故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系统需要具 备一定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能够灵活地应对不同类型的环境污染事故。 4. 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环境污染事故监测系统需要具备实时性和可靠性,能够 及时有效地响应环境污染事故,保障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二、技术方案 1. 选择监测技术:根据监测目标确定监测技术,包括大气监测技术、水质监测技术、土壤监测技术、噪声监测技术等,需要选用先进的监测仪器和设备。 2. 信息化平台建设: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设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系统的信息化 平台,包括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展示等功能。 3. 建立预警机制:针对环境污染事故,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包括监测数据的分析 和预测,及时预警环境污染事故的可能发生。 4. 强化监测网络:构建完善的环境监测网络,利用遥感技术、无人机技术等手段对 环境进行全方位的监测和观测。 三、系统设计 1. 搭建监测平台:建立环境污染事故监测系统的信息化平台,包括数据中心、监测 站点、数据传输通道等基础设施的搭建与完善。 2. 数据处理与分析:对监测数据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和分析,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环境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监测系统应急预案

环境监测系统应急预案 1. 引言 本文档旨在制定环境监测系统的应急预案,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确保环境监测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数据安全。 2. 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2.1 应急指挥部 - 负责对紧急情况进行决策和协调; - 确定应急响应级别; - 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应急处置。 2.2 应急响应小组 - 负责实施应急预案; - 做好紧急情况的报告和记录; - 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2.3 通讯联络人员 - 负责与外部机构和相关人员的沟通; - 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共享。

2.4 监测数据安全保障人员 - 负责监测数据的备份和存储; - 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3. 突发事件的分类与应急响应级别 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将其划分为以下几个级别: - 一级:灾害等级,需要立即组成应急指挥部进行应急处置; - 二级:重大事件等级,需要组成应急响应小组进行应急处置;- 三级:较大事件等级,需要对事件进行跟踪和报告; - 四级:一般事件等级,需要进行日常监测和处理。 4. 紧急事件响应流程 4.1 事件发生 - 发生紧急事件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4.2 信息收集与评估 - 收集紧急事件的相关信息; - 评估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

4.3 应急响应启动 - 根据紧急事件级别,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措施; - 配备应急人员和资源。 4.4 应急处置与恢复 - 实施适当的应急措施; - 控制事态发展; - 进行系统恢复和修复。 5. 应急演练与评估 定期进行应急演练,包括模拟各级突发事件的发生和应对情况,以及对预案进行评估和改进。确保应急响应的效果和预案的有效性。 6. 附录 - 相关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 紧急事件应对程序图 以上是环境监测系统应急预案的基本内容,具体应根据实际情 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环境应急监测方案

环境应急监测方案 环境应急监测方案 一、背景介绍 环境应急监测是指在环境突发事件(如化学品泄漏、污染源爆炸等)发生时,通过采集、分析和评估环境数据,及时判断环境状况,指导应急措施和决策的监测活动。环境应急监测的目标是保护公众的人身安全和环境的整体健康。 二、监测方案 1. 环境数据的采集 (1)建立环境数据采集网络:在可能发生应急事件的区域建 立环境数据采集站点,包括气象站、水质监测点等,并与监测中心进行数据传输和共享。 (2)仪器设备部署:根据应急事件类型和可能的污染物种类,配置相应的监测仪器设备,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校准。 2. 监测方法和程序 (1)气象监测:采集气象数据包括气温、湿度、风向、风速等,以及大气污染物浓度和PM2.5等指标。监测频率为每小 时一次。 (2)水质监测:采集水质数据包括水温、PH值、溶解氧、COD等指标,以及污染物浓度如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监 测频率为每天一次。 (3)土壤监测:采集土壤样品进行污染物分析,包括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监测频率为每周一次。 (4)环境辐射监测:采集环境辐射数据,包括γ射线、α射

线等,监测频率为每小时一次。 (5)生物监测:采集周围环境中的生物样品,包括水生态系 统的浮游动植物、鱼类等,以及陆地生态系统的昆虫、鸟类等,监测频率根据情况确定。 3. 数据分析和评估 (1)建立数据分析模型:根据历史数据和应急事件特征,建 立相应的数据分析和评估模型,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预警。(2)数据评估标准:根据环境质量标准和相关法规,制定相 应的数据评估标准,判断监测数据是否超过安全范围。 (3)数据通报和发布:及时将监测数据、评估结果和预警信 息通报给相关部门和公众,提供决策参考和应急指导。 4. 应急措施和决策支持 (1)应急指挥中心:建立环境应急指挥中心,及时接收和处 理监测数据和评估结果,协调各部门开展应急工作。 (2)应急预案:根据监测数据和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应急 预案,包括人员疏散、污染治理等措施。 (3)决策支持:提供监测数据和评估结果给决策者,支持他 们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和应急措施。 三、总结 环境应急监测方案是保护公众和环境安全的重要手段,通过建立健全的监测网络,采集环境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和评估,为应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在实施环境应急监测方案的同时,还需要不断完善和更新监测方法和仪器设备,提高监测水平和能力,以确保应急事件的及时响应和处理。

浅谈环境应急监测准备工作的重要性

浅谈环境应急监测准备工作的重要性 环境应急监测准备工作是指为了应对突发环境事件而进行的监测系统建设和应急准备 工作。这个工作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因为它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的稳定。 环境应急监测准备工作能提前发现和预警环境事件,对于避免或减少人员伤亡、财产 损失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建立完善的应急监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大气、水质、土壤等环 境要素的变化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和预警措施。这样一旦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可 以迅速组织抢险救援,减少灾害损失,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环境应急监测准备工作能迅速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灾害应对和救援工作。灾害发生时, 需要多个部门和单位的协同合作来进行抢险救援。而建立完善的应急监测系统,可以快速 准确地获取灾情信息,并及时向社会发布相关信息,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救援工作。如今, 社会各界都普遍关注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通过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可以形成强大的 力量,提高处理突发环境事件的效率和质量。 环境应急监测准备工作还可以提高政府应对灾害的能力和水平。政府作为灾害应急的 主导者,承担着领导协调和资源调配的重要责任。通过建立完善的应急监测系统,政府可 以更加准确地了解灾害的发生和发展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应对措施,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和准确性。监测数据的及时反馈和发布,也可以增加政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提高政府的 声誉和形象。 环境应急监测准备工作还可以推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通过监测系统的建设和应 急准备工作,可以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促进环境监管的规范化和精细化。监测数 据的收集和整理,有助于科学评估环境影响和生态破坏程度,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 据和决策支持。这不仅有利于应对突发环境事件,也有利于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环境应急监测方案

环境应急监测方案 1. 介绍 环境应急监测方案指的是在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通过监测环境因素的变化来 及时预警和采取相应应急措施的方案。这些突发环境事件可能包括自然灾害、环境污染、接连事故等。环境应急监测方案的目的是保护公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减少环境破坏,并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援和恢复。 2. 环境应急监测方案的重要性 环境应急监测方案对于保护公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减少环境破坏、提供及时 有效的救援和恢复非常重要。它能够帮助相关部门和机构迅速了解当前环境的状况,快速准确地评估环境风险和威胁,并根据监测结果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环境应急监测方案还可以提供数据支持,记录监测结果和措施的执行情况,为事后评估和改进提供参考。 3. 环境应急监测方案的内容 •设置监测点位: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监测点位的位置和数量。监测点位应覆盖受影响区域,并考虑到环境因素的分布特点。监测点位的布设需要合理,以确保可以全面、准确地监测环境变化。 •选择监测参数:根据突发事件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选择适当的监测参数。监测参数可能包括大气污染物浓度、水质指标、土壤污染程度等。 监测参数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其与环境事件之间的关联性和可操作性。 •确定监测频率:根据监测目的和实际需要,确定监测频率。对于突发事件,监测频率通常要高于平时,以便及时掌握环境变化情况。监测频率的确定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建立监测网络:根据监测点位和监测频率,建立监测网络。监测网络可以包括传感器、监测设备、数据传输系统等。监测网络需要具备高可靠性和远程控制能力,以满足应急监测的要求。 •数据采集与处理:监测网络生成的数据需要及时采集和处理。数据采集与处理包括数据传输、存储、分析和展示等环节。采集到的数据需要经过合理的处理和分析,以提取有用的信息并形成监测报告。 •应急预警和响应:根据监测结果,制定相应的应急预警和响应措施。 应急预警和响应措施应具体、有效,并与相关机构和部门进行良好的协调与配合。及时的应急预警和响应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公众的生命安全和减少环境破坏。

环境应急预案体系

环境应急预案体系 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手段:环境应急预案体系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环境问题已经成 为我们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道难题。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日益凸显, 污染和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为了 应对这些突发事件,我们需要建立完善的环境应急预案体系。 一、什么是环境应急预案体系? 环境应急预案体系是指在环境突发事件发生时,为保障人民群 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由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制定的一套应急 预案、应急措施和应急处置方案。它涉及到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等多个领域。其目的是在环境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减少损失,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二、环境应急预案体系的重要性 1.提高环境安全水平

环境问题是一个全球性问题,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都无法独善其身,环境安全需要全世界的共同努力。建立完善的环境应急预案体系,可以使我们在重大环境事件发生时能够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减少损失,提高环境安全水平。 2.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环境突发事件往往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严重的威胁,一旦事件发生就需要及时有效的处置。建立完善的环境应急预案体系,可以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3.提高应急管理能力 环境应急预案体系的建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多方合作,可以提高应急管理的能力。在灾害和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进行协调和处置,减少时间和资源的浪费。 三、环境应急预案体系的基本内容 1. 应急预案的建立

应急预案是环境应急预案体系的核心内容,也是环境应急预案 体系最重要的一环。它包括了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等 方面的内容。应急预案的建立需要考虑环境突发事件的种类和规模,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内容和流程。 2. 应急演练的实施 环境应急预案体系的实施需要考虑实际情况,定期进行应急演练。应急演练需要考虑环境突发事件的种类和规模,并且需要在 真实情况下进行。通过应急演练,可以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为应 对突发事件做好充分准备。 3. 应急资源的储备和投入 环境应急预案体系的实施需要一定的应急资源支持,如救援设备、物资、人力等。应急资源的储备和投入需要提前计划和准备,以保障应急处置的顺利进行。 4. 应急处置的流程和方案

环境应急预案体系

环境应急预案体系 环境应急预案体系是指在紧急情况下,针对环境污染、事故及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组织协调各相关部门和机构,利用现有资源和技术手段,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以减少对环境的损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的预先规划和部署。 1. 体系结构 环境应急预案体系应由国家层面、省级层面和企事业单位三个层面的预案相互衔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国家层面的预案体系负责统筹协调,制定整体应急预案,明确各级部门的职责和协作机制。省级层面的预案体系则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细化和实施,包括制定地方特色的应急预案,明确责任主体和资源调配机制。企事业单位作为基层单位,应结合自身情况建立相应的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应急响应机制。 2. 预案制定与修订 环境应急预案的制定与修订是一个动态过程。首先需要开展风险评估和灾害演练,了解可能面临的环境风险和应急需求,制定相应的预案内容。预案的修订应根据实践中的问题和经验教训,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确保预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3. 预警与监测 环境应急预案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是预警与监测。通过建立环境监测系统和预警机制,能够及时掌握环境风险的变化,并发出预警信号。

各级环保部门和监测机构应加强监测设施的建设与管理,提高监测能 力和预警精度,确保预警信息的及时准确。 4. 应急救援与处置 环境应急预案体系应明确各级部门在应急救援和事故处置中的职责 和分工。相关部门要及时组织人力、物力和技术支持,配合执行预案 中的相应措施。同时,要进行实战演练,提高应急救援的效率与能力。 5. 信息发布与宣传 环境应急预案体系中的信息发布与宣传环节至关重要。通过媒体渠 道和公众号,及时向公众发布环境风险和应急措施的信息,增加公众 对应急预案的认知度和参与度。同时,开展应急宣传教育活动,提高 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行动,形成全社会参与应急预案的合力。 6. 评估与改进 环境应急预案体系的评估和改进是不断完善的过程。通过事后评估 和总结,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提高预案的可操作性和适应性。定期 组织演练和应急演习,进一步完善应急响应机制和应对能力。 Conclusion 环境应急预案体系是保护环境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各级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应密切合作,加强制度建设和组织协调, 形成紧密合作的应急预案体系,提高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和效率,保障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不断加强预案内容的制定与修订,加强

应急监测

应急监测 一、应急监测及其内容 实施应急监测是做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处置、处理的前提和关键,只有对污染事故的类型及污染状况做出准确的判断,才能为污染事故及时、准确的迸行处理、处置和制订恢复措施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可以说,应急监测是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与善后处理中始终依赖的基础工作。有效的应急监测可以赢得宝贯的时间、控制污染范围缩短事故持续时间、减少事故损失。 二、现场应急监测的作用及特殊要求 1、应急监测的内容: 一般现场应急监测的内容包括: (1)石油化工等危险作业场所的泄漏、火灾、爆炸等。 (2)运输工具的破损¨倾覆导致的泄漏、火灾、爆炸等。 (3)各类危险品存储场所酌泄漏、火灾、爆炸等。 (4)各类废料场、废工厂的污染。 (5)突发性的投毒行为。 (6)其他。 2、应急监测的作用与要求 具体地说。现场应急监测的作用与要求包括以下几方面。 (1)对事故特征予以表征能迅速提供污染事故的初步分析结果,如污染物的释放量、形态及浓度,估计向环境扩散的速率、受污染的区域和范围、有无叠加作用、降解速率以由污染物的特性《包括毒性、挥发性、残留性》等。 (2)为制定处置措施快速提供必要的信息,鉴于环境污染事故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应根据初步分析结果。能迅速提出适当的应急处理处置,或者能为决策者及有关方面提供充分的信息,以确保对事故做出迅速有效的应急反应,将事故的有害影响降至最低限度。为此,必须保证所提供的监测数据及其他

信息的高度准确和可靠。有关鉴定和判断污染事故严重程度的数据质量尤为重要。 (3)连续、实时地监测事故的发展态势;对于评估事故对公众和环境卫生的影响以及整个受影响地区产生的后果随时间而变化,对于污染事故的有效处理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因为在特定形势下的情况变化,必须对原拟定要采取的措施进行实时的修正。 (4)为实验室分析提供第一信息源有时要确切地弄清事故所涉及的是何种化学物质是很困难的,此时,现场监测设备往往是不够用的,但根据现场测试结果,可为进一步的实验室分析提供许多有用的第一信息源,如正确的采样地点、采样范围、采样方法、采样数量及分析方法等。 (5)为环境污染事故后的恢复计划提供充分的信息和数据。鉴于污染事故的类型、规模、污染物的性质等千差万别,所以试图预先建立一种确定的环境恢复计划意义不大。而现场监测系统可为特定的环境污染事故后的恢复计划及其修改和调整不断提供充分的信息和数据。 (6)为事故的评价提供必需的资料对一切环境污染事故,包括十分重要的相近事故,进行事故后的报告、分析和评价,对千将来预防类似事故的发生或发生后的处理处置措施提供极为重要的参考资料。可提供的信息包括污染物的名称、性质(有害性、易燃性、爆炸性等)、处理处置方法、急救措施及解毒剂等。 3. 应急监测的特殊要求 由于环境污染事故的污染程度和范围具有很强的时空性,所以对污染物的监测必须从静态到动态、从地区性到区域性乃至更大范围的实时现场快速监测,以了解当时当地的环境污染状况与程度,并快速提供有关的监测报告和应急处理处置措施。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必须提供最一般的监测技术,达到更快地动用各种仪器设备,以便迅速有效地进行较全面的现场应急监测。但是,应急监测往往要分析各类样品,浓度分布非常不均匀;在采样,分离、「测定方面的快速确定方案,有时受到限制,影响大范围迅速监测;有时没有完会

环保应急监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环保应急监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1.引言 1.1 概述 环保应急监测是对环境污染事件进行紧急监测和评估的一种措施。在现代社会,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当发生环境污染事件时,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及时的应急监测。 应急监测是指在环境污染事件发生后,利用各种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技术手段,对受污染的环境进行快速、准确的监测和评估。它能够及时获取污染源、污染物种类和浓度等信息,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从而采取有效的控制和修复措施。 环保应急监测涉及到多个领域,包括大气、水体、土壤、噪声等。对于不同的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方法和技术也有所不同。对于大气污染,可以利用气象监测站、气象雷达等设备进行现场监测;对于水体污染,可以利用水质监测设备和水样分析技术进行监测;对于土壤污染,可以利用土壤采样和化学分析等手段进行监测。 环保应急监测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可以帮助相关部门及时获取环境污染信息,做出正确的决策,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同时,应急监

测也可以提供科学依据,为环境污染事件的修复和预防提供技术支持。 然而,目前环保应急监测存在一些问题,如监测设备的更新换代、监测手段的不足以及应急监测体系的不完善等。因此,我们需要加强环保应急监测的建设和研究,提升监测设备的精准度和灵敏度,完善应急监测机制,以应对日益增多的环境污染事件。 综上所述,环保应急监测在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我们需要不断加强应急监测的能力和水平,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并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1.2 文章结构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以下方式编写: 文章结构部分: 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具体内容如下: 1. 引言:引言部分主要概述了本文的目的和总结。在概述中,将介绍环保应急监测的重要性以及环境污染与应急监测之间的关系。接着,将介绍文章的结构,说明各个部分的主要内容和目的。最后,总结本文的重点和主旨。

江苏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指挥系统

江苏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指挥系统 1.项目背景 目前建立现代化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指挥系统已经成为环境管理和应急管理的发展趋势,集成高新技术并应用到环境应急领域更成为国际社会发展的热点。通过环境信息化手段,建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指挥系统,有利于对环境突发事件发生后做出快速反应,实现应急监测人员、物资、装备的科学调度,监测结果的信息化展示和污染物扩散的科学预判,便于指挥人员对事件的影响程度和危害性做出正确估计,有效地进行应急监测的指挥处置,保障国家环境安全。 通过建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指挥系统,将有效提升环境应急监测的现代化水平、加强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环境保护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作用。 2. 建设目标 建设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指挥系统,集应急监测、预警分析、辅助决策、指挥调度和无人机数据管理于一体,能够实现应急监测全过程的闭环管理。该系统接入各类生态环境监测信息、应急人员、物资、点位信息以及卫星无人机拍摄的多时相影像等数据,提供环境分析、信息可视化、应急培训演练等能力。同时,在紧急情况下,快速接入现场数据,实现任务发布、轨迹跟踪、决策调度等功能,并利用无人机拍摄采集现场影像,实时回传到指挥系统,快速实现拼接、镶嵌等图像处理,通过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取信息、溯源预测等,实现基于多时相高分辨率影像数据的分析展示和专题报告输出。

3. 需求分析 3.1功能需求 功能需求示意图 (一)应急监测环境分析分系统 (1)能够接入多源环境数据,包括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气象水文数据、环境监测数据、污染源数据、水文水系、风险源、环境敏感点等专题数据;整合全省应急监测人员、装备、能力等数据的管理和动态更新,能够接入省中心其他自有应用系统数据库和省厅、互联网等外部平台数据库中的所有所需数据,并能根据应急平台外部数据的变化做到自动更新和手动更新。 (2)基于二三维一体化显示平台实现接入数据的可视化; (3)基于二三维一体化显示平台实现扩散分析、溯源分析、叠加分析、预测预警等功能,为应急事件提供辅助决策依据。 (4)可以实现应急监测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多维度展示; (5)可以根据应急监测方案、应急监测数据自动生产应急监测报告。 (二)预警调度辅助决策分系统 (1)能够根据突发环境事件需求,实现应急人员物资、应急点位、环境分析等数据的可视化; (2)具备任务发布、任务管理、轨迹跟踪、辅助决策、指挥调度等功能; (3)具有现场监测监测数据采集、传输和质控,监测单兵通讯等功能; (4)能够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类型,推荐调用应急监测预案; (5)能够支撑日常演练与突发环境事件复盘推演;

环境应急监测方法

应急环境监测 第一节我国环境应急监测的发展 一、我国环境应急监测工作的发展 二、部分省市环境应急监测建设概况 第二节环境应急监测体系 一、建立应急监测体系 二、应急监测体制 三、环境应急监测的作用 四、环境应急监测的特点 五、环境应急监测预案 六、应急监测回响系统 七、环境应急监测演习 第三节环境应急监测技术方案 一、环境应急监测技术方案 二、应急布点要求 三、应急监测频次要求 四、监测项目的选择 五、应急监测方法的选择 六、应急监测数据及报告 第四节突发性环境事件应急监测的主要技术 一、各类突发环境事件的监测特点 二、快速应急监测技术 第四章应急环境监测 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是事故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快速测定出污染物的种类、浓度、范围、扩散速度危害程度,为领导正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正确决策争取时间,有效控制污染范围,缩短事故持续时间,使事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为善后处理处罚提供科学依据。 第一节我国环境应急监测的发展 一、我国环境应急监测工作的发展 为了应对突发性环境化学事件,发达国家在化学品的理化性质测定、化学品的毒理试验、化工生产的风险评估、化学品事故的预测和应急措施、化学污染物毒性数据库的监测等方面开展大量法

律和技术方面的研究。在突发性化学污染事件中,应急监测是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重要环节,提高监测技术,完善应急监测装备,做出准确的应急监测分析,可以为突发性环境事件的应急决策与指挥提供依据,起到技术支持作用。应急监测技术应以迅速进行监测分析,、准确判断污染物的来源、种类、污染物的浓度、污染程度、污染范围、发展趋势和可能产生的环境危害为核心,应急监测还应确定污染性质,提供个人防护的要求;提供事故污染排放源位置、排放规模的信息;提供污染现场污染控制与污染物清理和处理效果的有关信息。 近年来,面对日益频发的环境化学突发事件,我国许多省市在环境突发事件的应急监测工作上做了许多探索性的尝试,浙江省、江苏省、辽宁省、河南省及杭州市、宁波市、南京市、苏州市、沈阳市、大连市等省市都先后建立了应急监测系统、化学污染物毒性数据库、环境监测方法数据库、污染源调查数据库,编写了环境应急预案、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手册、环境应急监测工作手册、工作指南等,在环境监测方法、数据处理方法、监测分析模型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一定进展。 1988年,针对可能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环境污染事故,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提出“阿佩尔计划”,即“地区紧急事故的意识和准备(APELL)”方案。“APELL”的总目标是“防止地区团体内的生命健康社会幸福所损,避免财产损失,确保环境安全。”(APELL)”方案的基本内容是: 1. 启发或提高团体对在生产、操作和使用危险品过程中可能出现公害的认识以及对当局和工厂企业为保护社会不受其害而采取措施的认识; 2. 与地区团体合作制定涉及整个社会的应急计划,一旦危及社会安全的危险情况出现,即加以防止。 1988年5月,国家环保局在北京召开“环境紧急事故应急措施研讨会”,并下发《关于印发“环境紧急事故应急措施研讨会会议纪要”的通知》[(1988)环政字第213号]。 1988年,完成了国家级有毒化学品信息系统的建设,包括TRPTC(潜在有毒化学品国际登记中心)提供的全部数据、我国调查的1万多种化学品的档案资料。 1992年,国家环境监测总站组织召开简易监测分析方法研讨会。 1993年,国务院颁布了《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第1124号令)。 1995年12月28日,国家环境监测总站印发《关于开展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方法研究、筛选和验证的通知》(总站计字[1995]079号)。 1995年12月28日,国家环境监测总站印发《关于全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九五”规划研讨会情况的通报》(总站计字[1996]001号)。 1997年3月26日,农业部颁布了《渔业水域污染事故调查处理程序规定》(第13号令)。 1997年5月8日,国务院颁布了《农药管理条例》(第216号令)。 1997年5月27日,国家环境监测总站印发《关于编写(征集)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方法的通知》(总站质字[1997]075号),征集应急监测方法方面的稿件,部署相关的编写任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