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治文化综述

美国政治文化综述
美国政治文化综述

美国政治文化综述

美国毫无疑问是当今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美国之所以强大与其良好的政治制度有密切关系,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好的上层建筑对于生产力推动作用,因此,研究美国的政治制度就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可以借鉴其中优秀和有用的东西。而要研究美国的政治制度,就必须要研究美国的政治文化,这是因为,美国的政治制度、政治行为都是其政治文化的反应,可以说,没有美国的政治文化就没有美国的政治制度。如果说政治制度是表面的东西的话,那么政治文化则是根植于一个民族的血液之中的。只有了解了美国的政治文化,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其政治制度与政治行为。这就是我们研究美国政治文化的原因。

美国文化源自欧洲,但又不同于欧洲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它吸收了世界诸多文明的精华,而成为崭新的开放性的文化体系。我个人认为,基督传统、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构成了美国政治文化的三大核心。

首先,基督教清教传统一以贯之的影响了从殖民时代到如今的美国的政治文化与社会文化。清教主义可以说是美国文化的根。清教徒在自己的祖国遭受迫害,对英国严酷的社会现实不满而移民到美国。他们希冀按自己的意欲信仰上帝。以清教主义为特点的、美国化的基督教改革运动从一开始就与社会改革运动结合在一起,力主个人积极自愿地参与政府的活动,按照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所阐述的关于自由、平等与民主的关系,建立了自己的“个人参与”的政治文化

体系。实际上清教对美国市民社会的发展和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提供了道德支持和文化祭奠,对自由民主的追求的信仰转化为美国民主制度的强大动力。对自由的追求,使美国人选择了严格的三权分立和联邦制度,保护公民的权利。

清教主义是构成美国例外论的基础。清教徒在欧洲受到宗教迫害,来到新大陆,自认为是上帝的选民,在北美洲建立了“山上的城市”。于是,根据清教主义原则建立的美国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同。这促使形成了美国的共和政府,实行相对而言较为平等的原则和以个人自主为中心的市场经济。美国例外论使美国具有一种宗教使命感,自认为美国是一个理想的自由主义社会,是世界上所有国家的典范。这是美国政治文化的一个鲜明的特色。

其次,在美国思想和文化形成的过程中,它受到了欧洲自由主义

思想的深刻的影响。美国政治文化继承并发展了欧洲的自由主义思想。自由主义代表一种个人主义的政治语言,是美国政治思想和文化的核心。

美国的政治文化传统一直是洛克式的经典自由主义传统。由于美

国从没有贵族存在,自由主义得以在19世纪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以中产阶级为基础、以个人责任感和机会为其价值标准的自由主义政党达到了其发展的巅峰。在20世纪20年代,自由主义表示自由主义的改造形式——进步主义。在30年代,由于罗斯福总统使用自由主义这一词来支持他的新政计划,自由主义便意指福利国家自由主义。因此,在20世纪,自由主义的改革派将

个人主义传统适应社会民主政治,将权利领域和政府责任扩展以使市民社会更加平等。在30年代后期,自由主义成为严肃的美国知识界辩论的一个中心议题。面对法西斯主义在欧洲上升的现实,自由主义思想家们将自由主义看成是西方民主政治的政治哲学的源泉。从40

年代到60年代,人们开始讨论自由主义的优势和缺陷,辩论现代西方社会,特别是美国社会到底能否实现自由主义理论所主张的理想。

总之,自由主义可以说构成了美国政治文化的基础。它强调私利,因此主张发展自由市场经济。它重视人的自然权利,是对欧洲的封建主义传统的一个彻底的否定。它使个人追求幸福成为一种社会的共识。而最重要的是自由主义的经典哲学构成了美国宪法中言论自由的基础,为社会提供一个思想自由争辩的环境。它使美国文化具有人性和理性的生命力。

第三,个人主义构成了美国文化模式的基本的特性和主要内容。

个人主义是和集体主义相对的概念,它强调的是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从古希腊开始的思想家们就有,而且在欧洲的政治思想中也占有一席之地,但是在美国的发展更加突出。正是这种文化造就了美国人的成功。它和自由主义是相辅相成的。

美国人信仰个人的尊严,个人的神圣性。任何干预个人按自己认

为正确的方式思考、判断、决策和生活的行为不仅是不道德的,而且是亵渎神圣的。可以说,美国人的最高理想是个人主义,最高贵的社会理想和世界观也是个人主义。对于美国人来说,放弃个人主义,就等于放弃他的最深刻的最生命攸关的身份认同。

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的一个主要信条。以追求个人利益和自主的个人主义在美国几乎有一种神圣的意义。个人主义这一独特的概念规范个人与社会、政治与经济体制的关系。个人主义既包含对体制的嫌恶,也包含对体制的互补。

虽然在希腊民主中已经包含对个人人生的尊重之意,虽然这一思想在文艺复兴期间得到生动的发展,但托克维尔发展了个人主义这一言语,并将它牢固地与美国生活联系在一起。

美国的个人主义源自清教主义的理性原则,源自清教主义对个人自主的追求。在美国政治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它成为美国民主思想的出发点与归宿,成为美国关于人的价值的核心。个人就是目的本身,终极的价值就是个人的生命和幸福。不了解个人主义,就无法理解美国的政治、社会与文化。

美国黑人批评文学概述

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综述 摘要: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批评在20世纪70年代崛起并迅速发展,成为当代西方文学与批评领域的新思潮。它引入了性别、种族、阶级等共时性话语,并借鉴其它当代文学批评理论,建构了自己独特的文学特色,丰富了女性主义的内涵,不仅推动了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美国黑人文学批评的发展, 也是美国文学批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关键词: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性别;种族;阶级 (一) 女性主义运动在历史上经历了很长一段发展、成熟的过程。早在文艺复兴时期,薄迦丘、乔叟等人文主义者已开始呼吁家庭婚姻中的“男女平等”。1729年,英国的克雷弗特(Mary Wollstone Craft)发表了题为《女性权利》的论著。19世纪出现妇女解放运动的萌芽。20世纪初开始了更积极争取男女平等和选举权的运动,被称为西方女性主义运动的“第一次浪潮”。在这期间也出现了女性主义批评的声音。以弗吉尼亚·沃尔夫的《一间自己的屋子》(1929)为先声,西蒙.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1949年出版了《第二性》,大大深化了女性主义思想,这对以后的西方女性主义思潮产生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20世纪60、70年代,西方的女性主义运动进入“第二次浪潮”,主要以反对男性在家庭的统治为核心,强调男女平等,鼓励妇女走出家庭,参加工作,实现经济独立。这个时期的女性运动主要是争取白人妇女的权利,白人女性主义者成为所有女性的代言人,她们把自己的生活经历和观点普适化,而忽略了黑人女性和其它第三世界女性的差异性。莫汉蒂在《在西方注视下:女性主义学术研究与殖民话语》一书中指出,西方女性主义者在提到“妇女”这个范畴时,不约而同的把它看作一个先验的、统一的、有一致利益和欲望的整体,而有意忽略它内部包含阶级、种族、文化等差异。美国的白人妇女很难将黑人妇女视为平等的姐妹,甚至很难视她们为女人,这就导致了白人女权主义者不可能真正站在黑人妇女的立场上为她们谋求福利。 20世纪60、70年代正值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高潮,它强调黑人的团结,旨在唤起黑人大众的民族意识和自豪感,最终解放黑人种族,但事实上它所关注的对象主要是黑人男性,忽略了存在于种族内部的性别歧视和性别压迫,忽视了黑人妇女的存在和要求。在这两次运动中,“黑人”成了黑人男性的代名词,而“妇女”一词则成为白人妇女的专利,“所有的女性都是白人,所有的黑人都是男性” 黑人女性地位一直处于双重边缘状态。 早在19世纪30、40年代,美国黑人女性就开始了争取女性权利的斗争。主要代表有;

美国政治文化的特点

读《美国政治文化》有感 法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班 20101044015 张琦 政治文化,就是一个国家中的阶级、团体和个人,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形成的某种特定的政治观念、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模式。其基础是意识形态。就美国而言,它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是使命感。“天顶命运”,反映着美国基督教文化的基本特征。基督教文化生来就存在着对其他文化根深蒂固的歧视和轻蔑,不愿意与其他文化平等共存,坚持主张天下归宗。主张用基督教文化中衍生出来的西方的自由民主价值观来支配整个世界。并把在全世界推广基督教信仰、推广这种价值观看作是自己的“天定使命”,这种观念和意识也更加坚定。这种观念的核心是“种族优越”论。鼓吹美国的制度是最优越的,美国是世界文明的中心;他们相信上帝造就的美国人,生来就比别人更优秀,鼓吹盎格鲁——撒克逊作为优等种族,应当肩负起“文明传播者的任务”;鼓吹美国有能力把它的制度传播于全人类,把它的统治扩大到整个地球。 其次,人权观及个人主义。美国的人权观有几个鲜明的特点。坚持“天赋人权”的理念;强调政治的权利;突出个人权利;提出人权的“普世性”;人权高于主权。个人主义是美国政治文化的一个主旨和特色,“个人主义构成了美国文化模式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它最雄辩地、实在地、直接地表述了美国思想。它所包含的内涵与外延真正扎根于美国本土,既不同于希伯来和希腊传统,也不同于18世纪的欧洲思想,个人主义在美国政治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美国主流社会意识形态的个人主义,其要义是:“个人先于社会而存在。个人是本源,社会是派生的。社会、国家是个人为了保障自己的某种权利或利益而组成的人为的机构。除了个人的目的之外,社会或国家没有任何其他目的。美国《独立宣言》提出的不言而喻的“真理”,开始也是讲个人主义的价值观:“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建立政府的目的就是“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个人主义能够在美国生根开花结果,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无论是最早移民新大陆的清教徒,还是后来开拓西部的美国人,都以个人奋斗为精神支柱。 再次,民众参与和自由主义。公民最主要的参与方式是选举。各级公职官员是由选民定期选举产生。另外一种方式就是通过各种非政府组织和利益集团反映自己的意见,参加其活动或支持其主张。公民参与还包括直接从事政府的行政工作、从军、其他公益服务和在法院担任陪审员。美国公民之所以能做到这些,由于他们具有明确的公民意识:自我管理和自我掌握命运。从根本上讲就是由于其市民社会的强大。自由主义与个人主义相辅相成。从一定意义上说,“自由主义是一种代表个人主义的政治语言”。西方政治学家认为:“自由主义是这样一种信念,即社会能够安全地建立在个性的这种自我指引力之上。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建立起一个真正的社会。其基础深厚广阔,其范围无法予以限制。”因此,自由主义与个人主义是一对孪生姐妹。决定个人主义在美国生根的因素同样也作用于自由主义。最早移居北美新大陆的清教徒就是为了追求个人自由才远涉重洋、历尽艰辛。清教教义本身含有自由主义的思想观念,崇尚自由、民主和共和。

浅析美国饮食文化

浅谈美国饮食文化 摘要:文化的各个层面都是相互影响的,美国的饮食文化受其历史、地理及风土人情的影响形成了美国饮食习惯和饮食文化特色。其饮食文化从早期的落后这件发展到如今的蓬勃发展,为全世界关注。 关键词:美国,饮食文化,发展,效应 正文: 如今,美国作为世界强国,它在经济军事的快餐连锁店遍布世界各个国家,这逐渐让我们对他们的饮食内容及餐饮方式加以所关注。 一、美国日常饮食 美国人饮食比较大众化,并不注重精细,不奢华,但求方便快捷。一日三餐都比较随便。 美国人的口味比较清淡,喜欢吃生、冷、甜类的食品,如:生,嫩肉排,牛排带血丝;冷,凉冻菜,凡是饮料都加冰块,连热汤也不会是烫的;甜,冰激凌店比比皆是,又爱吃甜点习惯,菜肴的味道一般是咸中带点甜。煎、炸、炒、烤是主要的烹调方式,不用红烧、蒸等方式。以肉、鱼、蔬菜为主食,面包、面条、米饭是副食。甜食有蛋糕、家常小馅饼、冰淇淋等。喜欢吃青豆、菜心、豆苗、刀豆、蘑菇等蔬菜。所用肉类都先剔除骨头,鱼去头尾和骨刺,虾蟹去壳等等。 早餐一般在8时左右,以面包、牛奶、鸡蛋、果汁、麦片、咖啡、香肠等为主。午餐一般在12时-14时,一般在工作地点用快餐,快餐与美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午餐,是他们在三餐中食品最简单、食量最少、最好对付的一餐,通常都是吃快餐。美国人追求效率效果,讲究省时省力,注重方便实惠,正是这一特点,使得作为美国餐饮文化特征的快餐渗透到美国社会的各个角落。最常见的快餐有热狗、汉堡、三明治、薯条、薯片、洋葱圈、炸鸡、炸鱼、匹萨饼、烤肉串、烧烤等等。晚餐一般在18时左右,它是正餐,比较丰盛,有一二道菜,如牛排、猪排、烤肉、炸鸡等,配面包、黄油、青菜、水果、点心等。也有不少人上餐馆用晚餐。美国餐馆很多,一般供应自助餐、快餐、特餐(固定份饭)、全餐等各种形式的餐饮,价格一般比较低廉,也可点菜,点菜价格最高。美国人在临睡前有吃点心的习惯,成人以水果、糖果为主,孩子则食用牛奶和小甜饼。 二、美国饮食菜肴的发展 美国人日常生活接触到最多的食品如汉堡包、炸鸡、比萨、三明治、热狗、炸薯条、酱汁面条、塔可卷饼,每日所吃都是早期从西欧各国传入的食物,牛排、羊排、鱼排、猪扒也不是美国发明的食品。似乎没有哪样菜肴能够真正算作美国原创菜,但美国菜肴在不断发展,有着其发展背景及特色。 1. 美国文化背景对烹饪菜肴的影响 各种文化的各个层面都是相互影响的,要想了解美国的饮食文化,不得不略谈一下美国的历史、地理及风土人情。一个国家民族饮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有两大主要因素,一个是乡土性的地缘因素,一个是多元性的人为因素。对美国而言,多元性的人为因素比乡土性的地缘

美国的黑人文化

浅谈美国的黑人文化 摘要:黑人文学理论黑人美学文化民族主义 在美国黑人文化中,非洲文化的影响不可忽视。非洲文化的传播与延续,一方面源于其自身的活力,另一方面是由于奴隶贸易客观上并不能完全拆散非洲的同一文化群体,而这为非洲文化的传播与延续提供了条件。当然,非洲文化因素在美国并非原来意义上的非洲文化,它借助美国黑人的创造精神和适应能力,在新的环境下经过了种种变化,成为美国黑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是个广义的定义,就狭义方面来讲,美国的黑人文化体现在文学、音乐、舞蹈等各个领域,下面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美国黑人文化在文学方面的发展状况。 20年代中期,在抵抗种族主义的大环境中,爆发了张扬黑人文化及种族肤色的哈莱姆文艺复兴运动(Harlem Renaissance)。这一运动以艾伦·洛克(Alain Locke)的文集《黑人新生代》于1925年的出版为标志。与杜波依斯不同,洛克认为应该用文学来重构美国黑人的社会身份,黑人文学艺术的使命在于重新阐释和塑造黑人的自我形象。洛克认为黑人文学不仅和其他非洲文化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和世界其他种族或文化民族主义与在艺术、文化和政治上取得的新成就也有着或隐或显的联系。“这种强调新黑人的新艺术、新风格、新追求,重技巧、重自由创作而轻作品的政治使命的宣言式的理论,反映了当时黑人政治和文学艺术上的主要思潮,对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的黑人作家有着极大的影响”(王家湘,1998)。在写于1927年的《黑人创作的蓝图》一文中,理查德·赖特(Richard Wright)指出黑人文学创作应该从表现中产阶级黑人的理想和挫折转移到下层市民的愤怒和不满。一时间,赖特式的抗议文学大量出现,“抗议”成为黑人文学批评的重要标准。出于种种复杂的历史原因,写作行为对于黑人作家来说一直是一种政治行为,所以他们的文学基本上是“抗争”式的。

宋代饮食文化研究综述

近年来关于宋代饮食文化的研究综述 摘要:宋代是我国古代饮食文化的一个高潮期,在我国饮食文化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众多学者对于宋代饮食文化有着浓厚的研究兴趣。对于过去学界对宋代饮食文化研究的回顾,能使我们更清晰的了解宋代的饮食文化,并为未来的研究指明方向。 关键词:宋代饮食文化 刘朴兵在其硕士学位论文《北宋时期中原地区的饮食文化》(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一文中,从主食、副食、饮料等方面对北宋时期中原地区的饮食文化的特点进行论述,并进一步论述了在节日饮食方面北宋相对前代所产生的改变。 康保苓、徐规的《苏轼饮食文化述论》(《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一文中,对北宋文豪苏轼的饮食进行研究,指出其的饮食文化融入了更多的雅的意蕴,这主要体现在浓厚的文化意识、美学意识上。苏轼喜欢亲自动手,从实践中品尝饮食的乐趣;其还特别注重食疗养生之道,等等。苏轼饮食文化的特色与其乐观开朗、富有生活情趣的性格相关,亦与其对儒、佛、道的信仰密切联系。 何立波、宋凤英的《宋代饮食风尚》(《中州今古》2002年第6期)一文中,指出宋代是我国历史上经济发展较快的一个时期。经济的发展,使宋代食品业有了很大的进步,宋代饮食颇具特色。与前代相比,宋代百姓的饮食结构有了较大的变化,素食成分增多,素食的艺术成分更加明显,式样也更多。在宋代的大中城市,食品行业的竞争已经很激,市民食谱也日益多样化。同时,文中还对宋代的“饼”与现在的不同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成荫的硕士学位论文《南宋临安饮食服务业研究》(四川师范大学,2003年)一文中,对南宋都城临安的饮食服务业做了细密的论述。对临安饮食服务业,从六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并指出了其繁荣兴旺的原因。 胡艳红的硕士学位论文《百种宋人笔记所见饮食文化史料辑考》(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将古典文献学和宋代饮食文化的研究相结合,对百种宋人笔记中关于饮食文化的史料进行了收集和整理。 刘朴兵的博士学位论文《唐宋饮食文化比较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当代美国黑人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理论.

2003年12月学术交流Dec.,2003 总第117期第12期Academic Exchange Serial No.117No.12 当代美国黑人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理论 修树新 (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长春130024 [摘要]美国黑人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理论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蓬勃发展。这一时期涌现了一批优秀的批评家。芭芭拉?史密斯、奥吉?劳德、爱丽斯?沃克、芭芭拉?克里斯汀等代 表人物各自从不同的侧重点阐发了黑人女权主义批评的理论和方法。她们的理论、观点体现 了黑人女权主义批评的两大任务———寻找、建构一个内涵丰富的黑人女性文学传统;考察并 消除文学作品中有关黑人女性气质和黑人女性神话中的女性形象的刻板模式。 [关键词]当代;美国黑人;女权主义;文学批评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284(200312-0165-03 20世纪70年代,美国黑人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异军突起,成为评论界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和英美派、法国派并驾齐驱。黑人女权主义批评的崛起有着必然的历史原因。首先,黑人妇女遭受着双重压迫,即来自白人世界的种族歧视和黑人世界的男性压迫。出于这种特殊体验而写出的黑人文学作品必然和白人女性及男性的作品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其次,在男权中心社会中,黑人女性文学一直被忽视、曲解或视为异端。直到20世纪70年代,黑人女性形象在评论中仍被歪曲、排斥;甚至到了70年

代末期,各类版本的文选选集要么对黑人女作家的作品闭口不谈,要么就对像佐拉?尼尔?赫斯顿(Z ora Neale Hur2 ston这样的黑人女性文学史上重要的先驱轻描淡写,几笔带过。即使大多数当代的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对黑人女性作品的关注也不够。“由于黑人女批评家和作家意识到白人男性和女性,黑人男性都在将自己的经验作为标准而视黑人妇女的经验为异端,这就促成了黑人女权主义批评的诞 生。”[1](P3561974年在美国文学界发生了两大标志性的事件。一是《黑人世界》(Black W orld特刊上发表了朱恩?乔丹(June Jor2 dan和玛丽?海伦?华盛顿(Mary Helen Washington的文章,封面登有佐拉?尼尔?赫斯顿的照片;另一件是爱丽斯? 沃克(Alice Walker的《寻找我们母亲的花园》(In Search of Our M other s’G ardens在MS杂志上的发表。这两件事为黑人女权主义批评的蓬勃发展拉开了序幕。芭芭拉?史密斯、奥吉?劳德、爱丽斯?沃克、芭芭拉?克里斯汀等代表人物从不同的侧面,系统地研究并阐述了黑人女权主义批评理论。 黑人女权主义批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芭芭拉?史密斯(Barbara Smith在《黑人女性主义批评的萌芽》(T oward a Black Feminist Criticism开篇便指出,没有一个黑人女权主义批评角度,黑人女性作品不但会被误读,长此以往,这些作品终将被毁掉。黑人女权主义批评方法必须承认这样一个前提:在黑人女性作品中,性政治以及种族、阶级的政治是相互交织、密不可分的。其次,黑人女权主义批评家应致力于探求黑人女性作品没有体现的与黑人女性身份未曾感受到的性与种族的政治。再次,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必须承认黑人妇女悠长的历史,还应旨在发掘黑人女作家的“不同”。史密斯强调黑人女权主义批评理论的立足点应是“自治”但不是“隔离”;应该是和各种女性主义理论的对话和结合。她通过对大量的黑人女作家作品的分析,揭示了她们在文本、主题、意象等方面形成的不同于白人、男性作家的共性, [收稿日期]2003-09-17 [基金项目]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资助项目(2003088 [作者简介]修树新(1969-,女,吉林德惠人,东北师范大学外语学院讲师,妇女研究中心成员,硕士,从事英美文学研究。

当代美国的经济政治及全球战略

第五章当代美国的经济政治及全球战略 1、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的政治、经济和战略利益是全球性的。 2、对于中国来说,中美关系是重中之重。 第一节当代美国经济 一、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确立与巩固 美国为什么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 历史短,没有封建的包袱,因此思想不受束缚,创新能力强。 200多年的历史中就发生过两场战争,不打内战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能源多,地大物博。 两次世界大战,美国成为战争中获利最大的国家。 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的经济霸主,为美国称霸世界提供了实力基础。 冷战时期美国始终保持世界经济霸主地位,但其经济发展并非总是一帆风顺。 战后初期是美国经济的调整发展阶段 20世纪50~60年代是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时期 第三次技术革命 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陷入“滞胀”局面。经济危机、美元危机、能源危机 80年代初期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增长。 里根经济学 ●紧缩性货币政策 ●削减福利开支 ●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对企业大幅减税 老布什时期,美国经济开始疲软,美国经济面临着迫在眉睫的调整与改革。

二、美国经济的调整与改革 克林顿时期 第四次科技革命即信息革命。 克林顿政府采取的措施: 1.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节和干预。 2.压缩政府津贴,削弱国防开支,增加税收 3.加速发展信息产业 4.积极拓展对外贸易 二战以来美国经济增长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周期。 一高三低:低赤字、低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和高增长率 小布什时期 美国经济出现了衰退迹象 小布什采取的措施: 对内经济政策:通过减税和降息,力图扩大就业和投资,推动经济恢复和增长。 对外经济政策:美国政府放弃了强势美元政策,连续贬值,促进了出口,缩小了贸易逆差。 三、美国经济的深层次矛盾 第一,美国经济始终在周期性经济危机中循环往复。 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危机 2000年美国信息产业和股市两个泡沫相继破灭 2007年爆发次贷危机 第二,财政和金融政策摇摆不定。 扩张性财政政策:即以财政赤字加大投入,创造就业机会,拉动消费上升,刺激经济增长。金融政策:通过提高或降低利率,控制或刺激私人投资和消费。 美国经济四大难以根除的经济疾患。 一是财政赤字居高不下。 二是国债连年攀升。 三是个人储蓄增长有限。 四是贸易逆差。 第三,贫富两极分化难以消除,社会问题愈益严重。 马太效应“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2007年3月爆发的次贷危机,是上述美国经济深层次矛盾的集中爆发。 次贷危机是房地产泡沫破灭而导致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美国财政金融政策、经济结构和社会贫富悬殊等深层次矛盾,表明美国的经济调整与改革只能部分地改进生产关系的某些环节,却不能从根本上克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固有矛盾。

美国黑人文学

Langston Hughes 1.Life General idea: James Mercer Langston Hughes was an American poet, social activist, novelist, playwright, and columnist. He was one of the earliest innovators of the then-new literary art form jazz poetry. Hughes is best known for his work during the Harlem Renaissance. Life experience:Hughes was born February 1, 1902, in Joplin, Missouri. His parents divorced when he was a small child, and his father moved to Mexico. He was raised by his grandmother until he was thirteen, when he moved to Lincoln, Illinois, to live with his mother and her husband, before the family eventually settled in Cleveland, Ohio. It was in Lincoln, Illinois, that Hughes began writing poetry. Following graduation, he spent a year in Mexico and a year at Columbia University. During these years, he held odd jobs as an assistant cook, launderer, and a busboy, and travelled to Africa and Europe working as a seaman. In November 1924, he moved to Washington, D.C. Hughes's first book of poetry, The Weary Blues, was published by Alfred A. Knopf in 1926. He finished his college education at Lincoln University in Pennsylvania three years later. Langston Hughes died of complications from prostate cancer in May 22, 1967, in New York. 2.Works (1) Poetry collections

美国政治文化

美国政治文化的根源 1、美国政治文化的最主要源头是基督教,特别是新教中的清教。 最早到达北美的欧洲人把基督教带到了新大陆,使得美国人的基本价值观念与基督教原则理念一脉相承,形成了实质上的宗教与自由的关系。在基督教中,新教的影响更大一些,当初建立英属北美殖民地的人都是新教徒,新教教义更加符合美国人的思想观念。英属北美殖民地人民能够奋起进行独立战争并建立起民主共和制国家,与新教理念不无关系。开拓北美殖民地时期的英国清教徒的信仰,极大地影响了美国的文化和政治文化。正如美国政治学家梅里亚姆所说:“清教徒的政治观念和道德观念在美国国民特征的发展过程中一直是一种强大的力量”。这表现在:①新教的“自由主义”为美国政治文化的形成提供了精神性因素。在西方学术界,有一种颇为盛行的说法,“自由主义只不过是没有上帝的新教而已”。早期清教徒的宗教信仰包含着深刻的个人主义政治思想,而这种政治思想在洛克的学说中十分明显,在政治上,这些清教徒深受洛克政治哲学的影响,认定权力的行使必须基于被统治者的同意,社会与政府的目的只是为了保护个人的自由、权利和利益。②基督教中天然的包含着自由和民主的成分,相比较而言,天主教重平等,而新教更重自由。新教徒们拥护自由,不仅因为他们认为自由是一切最高品德的基础,而且因为他们把自由视为一切最大福利的源泉。而他们之所以求助于宗教是因为他们认为在一个民主社会中,宗教是对自由的保障。2、欧洲的自由主义和英国的保守主义是美国政治文化的重要来源。 时至今日,欧洲移民后裔仍然占美国全国人口的75。在主流社会和精英阶层中,欧裔的地位更加突出。在欧洲诸多思想体系中,对美国影响最大的是自由主义。美国立国时期的思想家们,基本上都接受了欧洲自由主义思想。集中体现美国政治思想和价值观念的《美国宪法》,当中的每一条原则都或多或少地继承了这些思想。而美国人又更多地接受了英国版的自由主义。在众多的自由主义思想中,洛克的思想对美国的影响为最。《独立宣言》开篇所表达的思想与洛克的思想基本一致。英国保守主义也是美国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源头。英国政治文化的最主要特色就是保守主义。保守主义的最主要特性就是不重视理论教条,而重视实际效果。这与后来在美国萌生出实用主义哲学有异曲同工之处。保守主义的核心就是维护传统的制度和秩序。如果社会发展需要变革,那么在进行革新的时候,要尽可能地避免损害统治阶级的利益。换句话说,保守主义追求社会稳定,但并不完全拒绝革新,这与美国人的思维方式非常接近。 3、美国的政治文化深深地扎根于历史形成的新英格兰乡镇自治制度。 在美国早期历史上,人民主权原则一开始就是大多数殖民地的基本原则。这一原则在新英格兰开始后推广至全国。人民按照乡镇自主的原则行使自己的权利,凡涉及全体居民利益的事务,都在公众场所召开公民大会讨论决定。平分财产代替了长子继承,《五月花号公约》签定,人民参与公务,自由投票决定赋税,为行政官员规定责任,个人自由,陪审团参加审判等都未经讨论而在事实上确定下来,并充分反映出其突出的特点:本质的民主。新英格兰乡镇的自治传统,促进了美国独立运动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积极参加公共事务的觉悟,并为后来联邦宪法肯定下来的中央和地方分权制度奠定了基础。托克维尔把乡镇自治的传统看成是人民主权和美国人在实践中确立的公民自由原则的根源。 美国政治文化的核心价值 1、个人主义

美国黑人文学的发展

【摘要】作为当今美国最重要的文学理论流派之一,美国黑人文学批评理论从其诞生到发展壮大,走过了一条独特而又循序渐进的道路。本文以这一理论在20世纪的发展历程为主线,探究其从崛起到壮大的发展规律;并通过对其在各阶段的特征阐述,凸显其在加深人们对边缘话语和少数族裔话语的理解与认识方面所做出的突出贡献以及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黑人文学理论;黑人美学;黑人女权主义批评 一、美国黑人文学批评理论的诞生——从边缘走向中心 自20世纪初,美国文坛上不断涌现出着名的黑人作家和优秀的黑人文学作品,在此基础上,黑人文学批评理论也发展起来,正逐步由边缘走向中心,成为当今美国最重要的文学批评理论流派之一。美国黑人文学批评的真正形成并初具规模是在20世纪初期,以一系列黑人文学批评刊物的出现为标志。总部设在纽约的黑人政治文化组织及其刊物,如全国有色人种促进会的《危机》,全国城市联盟的《机遇》,以及《信使》、《黑人世界》等都致力于发展黑人文学艺术。这些刊物对扩大黑人文学作品的影响,促进黑人文学批评的发展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在创办于1900年的《美国有色人种杂志》上,保琳·霍普金斯(Pauline Hopkins)专门开设了一个论坛来宣扬黑人文学价值观。她认为真正优秀的小说应该是“一代代人成长和发展的历史记录”(Winston Napier,2000:11)。 到了20年代中期,在抵抗种族主义的大环境中,爆发了张扬黑人文化及种族肤色的哈莱姆文艺复兴运动(Harlem Renaissance)。这一运动以艾伦·洛克(Alain Locke)的文集《黑人新生代》于1925年的出版为标志。与杜波依斯不同,洛克认为应该用文学来重构美国黑人的社会身份,黑人文学艺术的使命在于重新阐释和塑造黑人的自我形象。洛克认为黑人文学不仅和其他非洲文化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和世界其他种族或文化民族主义与在艺术、文化和政治上取得的新成就也有着或隐或显的联系。“这种强调新黑人的新艺术、新风格、新追求,重技巧、重自由创作而轻作品的政治使命的宣言式的理论,反映了当时黑人政治和文学艺术上的主要思潮,对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的黑人作家有着极大的影响”(王家湘,1998)。在写于1927年的《黑人创作的蓝图》一文中,理查德·赖特(Richard Wright)指出黑人文学创作应该从表现中产阶级黑人的理想和挫折转移到下层市民的愤怒和不满。一时间,赖特式的抗议文学大量出现,“抗议”成为黑人文学批评的重要标准。出于种种复杂的历史原因,写作行为对于黑人作家来说一直是一种政治行为,所以他们的文学基本上是“抗争”式的。 二、美国黑人文学批评理论与黑人美学 始于1964年的黑人文艺运动是美国黑人历史上一次新的文艺复兴,是美国黑色权利运动(Black Power Movement)的具体体现,其规模和影响超过了20年代的“哈莱姆文艺复兴”。这一运动旨在改变黑人在美国的处境和地位,体现60年代黑人的新精神。由于黑人作家心目中的读者主要是黑人,因此,他们更加刻意开拓种族的文化、历史和群体传统。与此相应的是,这一时期的黑人文学批评也主张“广泛的艺术标准和种族融合的诗学,抛弃了源于白人文化的统一的批评标准能够适于阐述和评价黑人文艺的概念”(程锡麟,1993)。他们强调黑人文学艺术的独特性,即“黑人性”(Blackness);强调黑人文化的灵魂和传统,寻求黑人文化的自主性,力图建立创作和批评黑人文学艺术的独特模式,从而建立一种黑人美学. 批评理论和方法的多样化是这一时期黑人文学批评的一个显着特点:从早期琼斯的现象学理

美国宗教文化与政治

美国的宗教文化与政治 作者:王滨 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大学哲学学院 刊名: 成功(教育版) 英文刊名:SUCCESS 年,卷(期):2008,""(6) 被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2条) 1.段琦美国宗教变--一个中国人眼中的美国宗教 1994 2.于可当代基督新教 1993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王涛.Wang Tao试析宗教文化对美国外交的影响-河南社会科学2005,13(4) 作为一个实行政教分离的国家,美国国内的宗教色彩却是十分浓厚的,宗教文化在美国社会中具有深厚的基础和深远的影响力,不仅在国内政治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并且对美国的外交思想和外交决策也具有不可忽略的影响. 2.学位论文王林西方宗教文化视角下的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思潮2007 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思潮的产生、发展和演变是西方文化由欧洲向美洲扩散的结果。在这一文化扩散的过程中,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思潮受到西方基督宗教文化的巨大影响并在美国社会和文化的各个领域和方面产生了各不相同的表现。在政治领域,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思潮以西方宗教文化的名义为美国人的侵略行为张目,并为美国领土扩张提供所谓“天定命运”(Manifest Destiny)的理论武器,使得美国在19世纪的领土扩张和对外侵略得以顺利进行。在哲学领域,西方宗教文化培养了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的超验唯心主义思想和19世纪美国人独立自主的民主和自由意识。在文学领域,西方宗教文化为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提供了精神支柱和表现素材。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文学思潮通过宣传平等、博爱的基督教思想和观念来倡导由浪漫主义思潮衍生出来的民主、自由的西方人文精神和道德准则,并为美国文学摆脱欧洲文学模式的羁绊和束缚以及独立美国文学的产生做出了贡献。在艺术领域,西方宗教文化为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艺术文化的兴起提供了载体和表现舞台,为美国民族艺术的发展奠定了第一块基石。 本论文的写作是在西方宗教文化视角下对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思潮的考察,其目的在于对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思潮的渊源、形成、发展和表现做出回顾与评价,认识西方宗教文化与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思潮的关系。 在序言部分,本文首先对本课题研究中的基本理论与概念进行了简要梳理和限定,然后简要评述了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其中,既有国内外学者对西方宗教文化与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思潮关系研究现状的综述和展望,也有对国内外西方文化史研究现状的简要回顾和大体分析。此外,序言部分还说明了本文的研究范围与内容。 正文部分共有四章。其中第一章首先通过近代西方宗教文化的演变历程的回顾,综合对浪漫主义思潮在德国的萌芽、在法国的表现和在英国的发展所进行的考察、评述了西方宗教文化的形成和浪漫主义思潮在欧洲兴起的历史原因,美国宗教文化特点的形成、浪漫主义思潮在美国的兴起与表现、欧洲浪漫主义思潮对美国的影响,美国浪漫主义思潮在美国政治、哲学、文学和艺术上的表现;第二章从西方宗教文化的视角考察了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欧洲文化渊源、美国本土意识和表现意识等方面内容,得出清教主义及其信条是美国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思想源泉和宗教是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文学思潮表现的重要内容和形式等结论。第三章以西方宗教文化的视角对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政治、哲学和艺术思潮进行了考察,对西方宗教文化在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政治、哲学和艺术思潮中的地位进行了初步定位和一定程度的归纳总结。第四章通过对宗教和政治、哲学、文学及艺术思潮关系的历史省察,认识了西方思想文化史中宗教影响的巨大作用。除此之外,该章还从西方文化扩散的角度解释了欧洲浪漫主义思潮对美国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并对西方文化扩散的原因、动力、特点、途径和后果等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 3.期刊论文倪钢.NI Gang论信息技术对宗教文化的影响——以对美国OFC的分析为例-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7,23(8) 由于人类社会进入了因特网时代,考察"信息技术对宗教文化的影响"这个难题具有重要意义.从理论方面看,这种考察有助于理解技术哲学研究中的"技术文化"问题;从实践方面看,这种考察有助于理解网上宗教社区(OFC)这类社会现实.本文首先对网上宗教社区进行了社会学和哲学视角的探讨,给出了OFC定义,从哲学的视角分析了信息技术对网上宗教社区的三种影响,在此基础上说明了信息技术对宗教文化的影响. 4.期刊论文王振忠.Wang Zhenzhong方言、宗教文化与晚清地方社会——以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所藏"榕腔"文献为中心-社会科学2009,""(6) 方言与一地的文化具有密切的联系,在区域社会研究中.利用方言文献,可以极大程度地把握地方文化的脉动.通过研读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所藏的大批榕腔文献,可知,由19世纪西方传教士形成的榕腔文献,与经本土世俗文人之手产生者颇有不同.相比之下,传教士记录的榕腔文献似乎更有章法.榕腔文献的大批产生,反映出传教士改造中国社会的强烈企图.榕腔文献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透过此类方言文献,我们可以看到晚清福州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作者希望通过此一研究,使得方言文献得到历史学界应有的重视. 5.学位论文朱秀蕾美国宗教组织“伊斯兰民族”个案研究2005 黑人穆斯林是美国伊斯兰教信徒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许多美国黑人来说,伊斯兰教是他们实现种族平等,找回民族根源,选择不同于基督教的宗教文化手段。“伊斯兰民族”是美国黑人穆斯林社群中最具影响的宗教团体。20世纪初,风起云涌的黑人运动成为美国黑人伊斯兰宗教运动的先声,涌现出了一批启蒙思想家。1913年建立的“摩尔人科学圣殿”是“伊斯兰民族”的雏形。1930年,“伊斯兰民族”正式诞生。该组织早期基本思想是带有强烈民族主义色彩的“法尔德—伊莱贾信仰”。创立人法尔德及其后继者伊莱贾在政治与宗教方面的实践将“伊斯兰民族”推向了美国黑人伊斯兰宗教运动的巅峰。20世纪60年代,泛非主义和正统伊斯兰教的传播让“伊斯兰民族”的领袖马尔库姆·艾克斯对原有的“法尔德—伊莱贾信仰”开始动摇。他本人在思想上的转变让“伊斯兰民族”开始面对民族主义与伊斯兰普世主义的矛盾,也为“伊斯兰民族”在70年代的分裂埋下了伏笔。80年代,美国黑人的政治诉求和精神世界得到相对满足,“伊斯兰民族”必然面临的民族主义与普世主义矛盾进一步凸显。 6.期刊论文吉平郊美国宗教文化的内容及影响——简介《论美国的民主》一书-出版参考2008,""(19) 在美国,公民宗教是美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美国文明的核心,是维系美国存在的根基. 美国学者总结出美国宗教文化的六个内容,第一,神秘;第二,教义,即相信美国是世界上唯-按上帝旨意建立的国家.第三,礼仪,即圣诞节、感恩节等;第四,道德;第五,个人信仰经历;第六,社会机构. 7.期刊论文杨虹美国宗教文化的多样性探析-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8(1)

美国文化问题

11.What is the essence of the Protestant heritage? 12.How does business competition reinforce other basic American values? 13.List three American wedding customs. 14.What are the three branches of the federal government and their responsibilities? 15.Why do some people describe American culture as a “salad bowl”? 16.What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ominant American culture? 17.What are the three values that are tradition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frontier heritage? 18.What could be the qualities of a “well-rounded” student under American education system? 19.Why did the American Constitution adopt the policy of “separation of church and state”? 20.How do you understand the saying “What’s above the ground is more import ant than what is beneath the ground?” 21.What are the major differences between public schools and private schools? 22.How does business competition reinforce other basic American values? 23.What are three American engagement customs? 24.What are the two major political part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What is the main difference in their beliefs? 25.Why do some people describe American culture as a “salad bowl”? 26.What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ominant American culture?

浅谈美国的黑人文化

浅谈美国的黑人文化 在美国黑人文化中,非洲文化的影响不可忽视。非洲文化的传播与延续,一方面源于其自身的活力,另一方面是由于奴隶贸易客观上并不能完全拆散非洲的同一文化群体,而这为非洲文化的传播与延续提供了条件。当然,非洲文化因素在美国并非原来意义上的非洲文化,它借助美国黑人的创造精神和适应能力,在新的环境下经过了种种变化,成为美国黑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是个广义的定义,就狭义方面来讲,美国的黑人文化体现在文学、音乐、舞蹈等各个领域,下面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美国黑人文化在文学方面的发展状况。 20年代中期,在抵抗种族主义的大环境中,爆发了张扬黑人文化及种族肤色的哈莱姆文艺复兴运动(Harlem Renaissance)。这一运动以艾伦·洛克(Alain Locke)的文集《黑人新生代》于1925年的出版为标志。与杜波依斯不同,洛克认为应该用文学来重构美国黑人的社会身份,黑人文学艺术的使命在于重新阐释和塑造黑人的自我形象。洛克认为黑人文学不仅和其他非洲文化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和世界其他种族或文化民族主义与在艺术、文化和政治上取得的新成就也有着或隐或显的联系。“这种强调新黑人的新艺术、新风格、新追求,重技巧、重自由创作而轻作品的政治使命的宣言式的理论,反映了当时黑人政治和文学艺术上的主要思潮,对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的黑人作家有着极大的影响”(王家湘,1998)。在写于1927年的《黑人创作的蓝图》一文中,理查德·赖特(Richard Wright)指出黑人文学创作应该从表现中产阶级黑人的理想和挫折转移到下层市民的愤怒和不满。一时间,赖特式的抗议文学大量出现,“抗议”成为黑人文学批评的重要标准。出于种种复杂的历史原因,写作行为对于黑人作家来说一直是一种政治行为,所以他们的文学基本上是“抗争”式的。 始于1964年的黑人文艺运动是美国黑人历史上一次新的文艺复兴,是美国黑色权利运动(Black Power Movement)的具体体现,其规模和影响超过了20年代的“哈莱姆文艺复兴”。这一运动旨在改变黑人在美国的处境和地位,体现60年代黑人的新精神。由于黑人作家心目中的读者主要是黑人,因此,他们更加刻意开拓种族的文化、历史和群体传统。与此相应的是,这一时期的黑人文学批评也主张“广泛的艺术标准和种族融合的诗学,抛弃了源于白人文化的统一的批评标准能够适于阐述和评价黑人文艺的概念”(程锡麟,1993)。他们强调黑人文学艺术的独特性,即“黑人性”(Blackness);强调黑人文化的灵魂和传统,寻求黑人文化的自主性,力图建立创作和批评黑人文学艺术的独特模式,从而建立一种黑人美学。批评理论和方法的多样化是这一时期黑人文学批评的一个显着特点:从早期琼斯的现象学理论到尼尔的神话批评,从富勒的社会批判到亨德森的历史美学实践,从盖尔的道德批评到晚期琼斯的文化批评等等。1967年,克伦斯·梅杰发表《黑人标准》,此后黑人美学经过霍伊特·富勒(Hoyt W.Fuller)、拉里·尼尔(Larry Neal)、斯蒂芬·亨德森(Stephen Henderson)、艾迪生·盖尔(Addison Gayle Jr.)等众多黑人批评家的努力,达到其最高水平。 黑人美学学派的两位代表人物是亨德森和盖尔。亨德森认为不存在着“美”的普遍形式,一切美的形式在文化上都是独特的,构成美的形式的东西并非必然相同。要评价黑人文艺运动的诗歌,就需要一种扎根于黑人经验和历史的“灵魂”中的特殊的黑人美学,所以“必须在黑人社会自身中去发现批评判断的最终标准”(斯蒂芬·亨德森,1973: 66)。1971年,盖尔编辑了一部里程碑式的文集《黑人美学》。盖尔在书中详尽地说明了黑人美学的构成,并在1974年将自己的黑人美学观进一步具体化,论述了黑人美学的意义、组成成份以及存在的必要性。盖尔强调指出,黑人美学旗帜下的创作必须采用某种明白易懂的物质方式来改善美国黑人的命运。 美国黑人文学理论的成长是与黑人理论家自身民主意识的觉醒紧密相连的,而且随着这种民主意识的觉醒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即从较低程度的关心黑人自身权力的实现到较高水平的关注全人类民主权力的实现,这一理论得到不断的充实、完善并逐步走向成熟。如今,

杭州美食旅游与创新发展【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旅游管理 杭州美食旅游与创新发展 吃,住,行,游,购,娱,是组成旅游的六大基本要素,而吃排在首位,可见,饮食是人们出行选择的首要因素。同时,饮食在旅游活动中不仅起着基础性的作用,而且在质量上极大程度的影响着旅游的质量。美食旅游指到异地需求审美和愉悦经历,以享受和体验美食为主体的具有社会和休闲等属性的旅游活动。根据文献调查,86%的美国出国旅游者把品尝美食作为最重要的活动。2006年美国人话费中的47.5%是在外就餐。与之相比,号称烹饪王国的中国,餐饮消费只占国内旅游者旅游总消费的17%,占国际旅游者总费用的3%。如何将美食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促进我国休闲经济的发展,值得研究。根据文献资料的研究,详细介绍了我国美食旅游绿色发展研究——以大连为例,餐饮节庆对城市旅游形象塑造研究——以成都国际美食旅游节为例,于城市旅游的扬州美食街发展格局探析,海岛城市的海鲜美食旅游精品开发与研究——以舟山群岛为例,从昆明市荣获“中华美食名城”说起,酒泉地区美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之我见——以酒泉宾馆主题文化宴的设计为例,河南省开封市“宋都”特色饮食文化旅游开发研究等地特色美食旅游发展为例,可以发展多种创新,绿色,符合实际的美食旅游产品。可以建设美食城,美食一条街,形成美食集中展示地。还可以开发美食旅游线,形成深度美食旅游产品。将美食发源地,美食原辅材料基地,美食历史文化,美食人物,美食名店等结合,开发深度美食旅游产品,形成专题美食旅游线。还可以软硬结合,营造良好的美食旅游环境。通过硬件设施建设,形成基本的美食品尝环境。即:清洁,宽敞,明亮,安静,舒适;通过深入挖掘美食文化,并展示这种文化来提高美食旅游的文化内涵。利用多种媒体,全方位,立体促销美食旅游。举办美食街。充分利用节庆的集聚效应,以节造势。还可以利用网络媒体。增加宣传力度,增加覆盖力度,方便本地和外地客人查询。还可以进行报刊杂志方面的宣传。比如专门的美食娱乐专刊每周一期或者每月一期。通过电视电影的宣传。专门的美食节目增加知名度。利用当地特色的美食资源,发展绿色美食旅游产品。我国美食旅游资源世界一流,开发潜力巨大,市场广阔。应从休闲,休闲产业和休闲经济的高度,去认识美食旅游,发展美食旅游。倾力打造美食旅游产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