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健康宣教

肝炎健康宣教
肝炎健康宣教

肝炎

肝炎,就是肝脏有了炎症。是由多种因素—如病毒、细菌、寄生虫、化学毒物、药物、酒等侵害了肝脏,破坏了肝脏的细胞,使肝脏的功能受到损害。得了肝炎,就引起了身体的很多不舒适,以及肝功能指标的异常。

需要注意的是,通常我们生活中所说的肝炎,多数是由甲乙丙丁戊等肝炎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肝炎,而这只是“肝炎”家族中一个重要分支。而我们文中所说的肝炎,并不仅仅限于病毒性肝炎,如:营养不良、劳累,甚至一个小小的感冒,都可能造成肝功能的损害。

在病毒性肝炎里,有一个常识需要知道:

体内有肝炎病毒,但肝脏功能是好的,医生叫它为——肝炎病毒携带者,这是不需要治疗的。

体内有肝炎病毒,但肝脏功能不好,医生叫它为——病毒性肝炎,这是需要治疗的。

得了肝炎或体内有肝炎病毒的人,首先要解决两个误区:一是肝炎病人的误区:说肝炎传染性强,不能一起吃饭,不能接触妻儿父母;说病人的免疫力低,什么药能增强免疫;说肝炎会发展成肝癌,得了肝炎,就是得了“不治之症”!

二是社会的误区:说乙肝、丙肝也像甲肝一样,会通过饮食传染;说肝炎病毒携带者会传染,不能工作和上学;说身体有了肝炎病毒,就是得了肝炎。

其实,误区里的说法是没有科学道理的。肝炎病人或肝炎病毒携

带带着只要注意下面问题就行了。

1.保持乐观的情绪。焦虑、忧虑、愤怒,会使人免疫力下降,不利于肝脏功能的恢复。

2.不要听信街头小广告和黑心诊所的瞎话,为了“转阴”,走上了漫漫地求医之路,使一些骗子有了可乘之机。

3.生活规律,劳逸结合。恢复期病人可参加轻微活动,待体力完全恢复后参加正常的工作。

4.

5.

6.

7.

8.加强营养,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坚决戒酒。

不乱用药,以免加重肝脏的损害。

适当的家庭隔离,如病人的餐具、用具应专用。

定期到医院复查。

甲型和戊型肝炎要消化道隔离,用具、餐具须消毒。乙型、丙型、丁型肝炎的预防重点,是防止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

9.

10.接触病人后要洗手。易感者可接种疫苗。

得了肝炎后应及时到正规医院的肝病专科诊治。

11.

12.(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13.

预防病毒性肝炎教案电子教案

《预防病毒性肝炎》教学设计 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护国中学龙易 学情分析: 8年级的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平时不注意饮食卫生,爱吃路摊上的食品和“三无”食品。因此有必要对学生进行饮食和生活习惯的教育。然而五年级的孩子,让他们独立的去了解全部理论知识是有难度的。 教材分析: 《预防病毒性肝炎》是疾病预防单元中的一课,这一课主要介绍了与病毒性肝炎有关的知识及预防措施。编者试图通过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增强预防疾病的意识,提高预防疾病的能力。学生通过学习这一课,能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知道该如何预防病毒性肝炎。 教材处理: 在生活中最常见的病毒性肝炎是甲肝和乙肝,并且甲肝和乙肝传播途径具有典型性,所以对本课教材我进行了删减,着重介绍甲肝和乙肝。为了使学生能全面的认识乙肝,我补充了我国乙肝的现状,以及我国是如何通过疫苗预防乙肝的。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将教材进行了顺序的调整,先讲病毒性肝炎的危害,再讲传播途径,最后讲预防方法。 教学目标: 1、了解病毒性肝炎的种类、症状、危害和传播途径。

2、学会预防病毒性肝炎的常见措施。 3、培养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提高预防疾病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病毒性肝炎的相关知识。 2、提高预防疾病的能力。 授课年级:8年级 教学课时: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用具准备:人体模型、电教设备 教法学法: 1.师讲授法:用通俗易懂的儿童语言讲授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 2.资料补充法:用图片,人体模型,视频、收集的小知识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 3.小组讨论法:给出话题学生结合书本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讨论,内化知识。 4.辨析判断法: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试题的辨析。 教学手段: 1、图片——肝脏图片,正常肝与病毒入侵的肝的对比图片,毛蚶。 2、视频——我国乙肝的现状,健康操。 3、辨析题 4、小资料——上海因生吃毛蚶导致甲肝大流行,我国是如何预防乙肝。

防治病毒性肝炎健康教育讲座

病毒性肝炎防治健康教育知识讲座7月28日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世界肝炎日”。为做好“世界肝炎日”宣传活动,我校举行肝炎防治知识的讲座。 一、基本知识 1、什么是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较高等特点,肝炎病毒通常分为甲、乙、丙、丁、戊五型。以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出现黄疸,无症状感染常见。甲型和戊型多为急性发病,预后良好,乙肝和丙肝感染易发生慢性化,危害较大,感染是年龄越小越容易慢性化;丁肝病毒只有与乙肝病毒同时或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础上可能感染。 2、我国肝炎形状与挑战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地区,发病率高。全国约有9300万肝炎病毒感染者,每年因该病所致的直接经济损失至少5000亿人民币。卫生部将乙肝列为重点控制的传染病。 3、肝炎的传播途径 甲肝和戊肝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水源或食物被污染科引起爆发流行,也可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乙肝、丙肝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母婴垂直传播、性接触传播。丁肝的传播途径与乙肝相同,在乙肝病毒同时或在乙肝病毒感

染的基础上可能感染。 二、病毒性肝炎的预防 1、疫苗是预防乙肝的首选,国家实施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为主的控制策略。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安全、有效的措施。 2、甲肝和戊肝病毒主要是经消化道传播,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防止“病从口入”可预防甲肝和戊肝病毒感染。甲肝疫苗已经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程序,接种甲肝疫苗可有效预防甲肝。 3、切断传播途径,预防丙型肝炎,丙肝目前虽然无法通过接种疫苗进行预防,但是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切断其传播途径,丙肝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三、健康教育 1、日常生活、工作、学习接触不会传播乙肝和丙肝病毒。 乙肝和丙肝病毒不会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日常生活不会传播乙肝和丙肝病毒,与乙肝和丙肝感染者共同生活、工作、学习不会感染。 2、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者可结婚、生育。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的配偶及时注射乙肝疫苗是最好的预防措施。建议乙肝病毒感染者的配偶最好在婚前注射乙肝疫苗。 3、我国已经明确取消了入学、就业乙肝体检项目。 四、综合 1、认识肝炎、科学防治 我国政府重视肝炎的防治工作,将病毒性肝炎作为四个重大传染

健康教育乙肝宣传资料

健康教育乙肝宣传资料 乙肝是指乙肝病毒检测为阳性,病程超过半年或发病日期不明确而临床有慢性肝炎表现者。以下是小编收集的乙肝宣传资料,欢迎查看! 一、乙肝是一种危害大的严重传染病,但可以通过接种乙肝疫苗和其它措施预防。 二、乙肝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三种途径传播。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传播乙肝病毒。 三、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关键。新生儿出生后要及时并全程接种三针乙肝疫苗。 四、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已经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管理,免费接种。 五、推广新生儿以外重点高危人群接种乙肝疫苗。 六、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使用安全自毁型注射器或经过严格消毒的器具,杜绝医源性传播。 七、乙肝病毒携带者在工作和生活能力上同健康人没有区别。由于乙肝传播途径的特殊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在生活、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中不对周围人群和环境构成威胁,可以正常学习、就业和生活。 八、目前,乙肝病毒感染尚无理想的特异性治疗药物,医学科技领域亦尚未攻克有些媒体广告宣传的“转阴”“根治”等难题。

九、乙肝病毒携带者应定期接受医学观察和随访。乙肝患者要规范治疗、定期检查。 十、乙肝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稳定。预防乙肝是全社会的责任。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于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乙型肝炎患者和HBV携带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HBV可通过母婴、血和血液制品、破损的皮肤黏膜及性接触传播。感染HBV后,由于受病毒因素、宿主因素、环境因素等影响,会出现不同的结局和临床类型,导致其发展为慢性乙型肝炎的常见原因有: 我国乙肝高发的主要原因是家族性传播,其中以母婴垂直传播为主,母亲如果乙肝E抗原阳性,所生子女未注射乙肝疫苗,大都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 最初感染乙肝的年龄与慢性乙肝有密切关系。胎儿、新生儿一旦感染乙肝病毒,约有90%~95%成为慢性病毒携带者;儿童感染乙肝病毒,约有20%成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成人感染乙肝病毒,只有3%~6%发展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状态。 乙肝疫苗是阻断乙肝垂直传播的措施,由于经济条件限制以及缺乏预防意识,乙肝疫苗的接种工作开展不够理想,使得对乙肝的预防难以贯彻,慢性病例越来越多。 急性期隐匿起病的无黄疸型肝炎比急性黄疸型肝炎容易发展为慢性,这与无黄疸型肝炎容易被误诊或漏诊,未得

健康知识讲座内容

一、健康的含义是什么? 健康是指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均处于良好状态。 二、健康教育在创建卫生城市中的作用是: 1、进行社会动员,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形成创建卫生城市氛围; 2、传播健康相关知识,提高市民健康素质; 3、改变个体和群体不健康、不文明的行为,促进城市健康发展。 三、常见的有损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是: 吸烟、酗酒、不良饮食习惯、缺乏体育锻炼、心胸狭窄等。 四、有害健康的八种行为是: 1、吸烟; 2、饮酒过量; 3、不恰当的服药; 4、缺乏经常的体育锻炼,或突然运动量过大; 5、热量过高或多盐饮食、饮食无节制; 6、不接受科学合理的医疗保健; 7、对社会压力产生适应不良的反应; 8、破坏身体生物节奏的生活方式。 五、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 1、烟草烟雾中含有尼古丁、煤焦油、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可导致气管炎、肺癌、高血压、冠心病等多种疾病; 2、吸烟污染空气。 3、孕妇吸烟影响胎儿发育。 六、发芽的土豆不能吃的原因是: 土豆发芽后,能产生一种叫龙葵素的有毒物质,并主要积存在土豆的芽上和芽眼部,食后可引起食物中毒。 七、四季豆能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是: 四季豆在未熟透时,含有一种叫皂素的有毒物质,如果食用可引起食物中毒。皂素遇高热后可破坏,因此,吃四季豆一定要烧熟煮透。 八、少吃烟熏食品的原因是: 烟熏食品含有致癌物,而且通过加工很难除去。因此,应少吃烟熏食品。 九、怎样预防高血压? 1、生活要有规律,避免过度用脑,做到劳逸结合; 2、避免参加或观看竞争性激烈的运动; 3、低盐饮食,节制饮食,限制体重,不吸烟,不酗酒; 4、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每周测1-2次血压。 十、怎样预防糖尿病? 1、科学合理的饮食,控制体重,防止肥胖; 2、多食蔬菜水果,增加维生素的摄入; 3、平时少吃糖,或少吃甜食; 4、经常锻炼,定期体检。 十一、怎样注意心脏保健? ①经常锻炼,增强心脏收缩力;②不吸烟:③低脂饮食,控制体重,预防动脉硬化、冠心病;④心情愉快,睡眠充足,劳逸结合。 十二、怎样注意肺的保健?

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健康教育

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健康教育 什么是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 常见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 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较高等 特点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减 退,恶心、呕吐、肝肿大及肝功能损 害,部分病人可有黄疸和发热。有些 患者出现荨麻疹、关节痛或上呼吸道 症状,病毒性肝炎分甲型、乙型、丙 型,丁型和戊型肝炎五种因此,它已 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疾 病,也是我国当前流行最为广泛、危害性最严重的一种疾病。 一、心理指导 此类患者心理压力大,易产生焦虑、悲观、 易怒等心理。中医认为怒伤肝,不良情绪易致 肝气郁结,不利于病情恢复。护理人员应该经 常巡视病房,与患者交谈沟通,在生活上多给 予关心照顾,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赖感, 消除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 疗与护理。 一、用药指导 向患者解释药物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 应,指导正确的服药方法,按时用药,养成 良好的遵医行为,不要迷信广告宣传的新 药、新方法。用药过程中定期检测各项指标, 并使患者掌握各项指标的意义,如有药物不 良反应及时向医护人员反应,以备调整药物 或药量。

三、预防保健措施指导 1、对新生儿及未患过乙肝人群定期接种乙肝疫苗 (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可以不接种)预防乙 型肝炎的有效措施是全程注射乙肝疫苗,婴儿出生后就 应及时注射。注射乙肝疫苗后未能形成抗体者,可加强 注射。2、不使用未经检验的血液制品,减少不必要 的输血。3、不去消毒不严格的医疗机构打针、拔牙、 美容或手术。4、不共用牙刷、剃须刀擦澡巾、医疗用 品等,平时避免沾上伤者 的血液,不以任何方式吸 毒,远离毒品。5、肝 病人或乙肝病毒携带者 不得作供血员,不得义务献血,患病时,要主动使用一次性的 各类医疗用品,防止将肝病毒传染给他(她)人。肝病毒携带者, 遵医嘱,定期到医院复查,平时要定期(3—6月)复查,以防发 病。 四、休息指导 急性肝炎患者早期应卧床休息,至症状明显改 善,肝功能显著好转后开始起床活动,配以适度 体育活动。 五、饮食指导: 1、肝病患者宜食用的食物:饮食宜清淡有营养,多吃新鲜水果,豆制品,蔬菜,瘦肉,淡水鱼类.宜食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但不宜过多.宜补充与肝功能有关的微量元素及维生素. 2、肝病患者不宜食用的食物:海鲜,牛羊肉,动物内脏,猪头肉,老公鸡,母鸡,板鸭,鲤鱼,南瓜,土豆,竹笋等.(可少用) 六、出院指导 1. 急性肝炎病人出院后应休息1~3个月, 恢复工作后应定期复查1~2年 2. 慢性肝炎病 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在静止期可从事力 所能及的轻工作,避免重体力劳作,肝功能正常 3个月以上者,可恢复原来的工作,但仍需随诊 1~2年(2)在医生指导下慎重用药,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及剂量的增减。禁用对肝脏损害

病毒性肝炎病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病毒性肝炎病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按病原学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五种肝炎病毒。各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相似,以疲乏、食欲减退、厌油、肝大、肝功能异常为主,部分病例可出现黄疸。甲型和戊型多为急性感染,经粪口途径传播;乙型、丙型、丁型易转为慢性肝炎,少数病例还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细胞癌,主要经血液、体液等胃肠外途径传播。 【护理常规】 1.休息与隔离甲型、戊型肝炎自发病之日起进行消化道隔离3周;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应按病毒携带者管理。对急性肝炎患者在发病1个月内,除进食、洗漱、排便外,应安静卧床息,待症状好转、肝功能改善后,可指导其逐渐增加活动。慢性肝炎患者要合理安排休息,活动期应静养,稳定期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不感疲劳为度。 2.饮食护理急性肝炎患者,宜进食清淡、易消化、高维生素饮食;保证足够热量,适当限制脂肪的摄入;腹胀时注意减少牛奶、豆制品等产气食品的摄入;病情好转、食欲改善后应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慢性肝炎患者饮食宜适当的高蛋质、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高糖、过高热量、饮酒,以防发生糖尿病和脂肪肝。 3.用药护理大部分药物都在肝代谢,为减轻肝负担,禁用损害肝的药物;对干扰素治疗患者要定期进行血常规、肝功能、甲状腺功能检测;对出现食欲减退、发热、脱发等症状要正确面对。

4.心理护理加强疾病知识宣传,消除紧张、恐惧心理,保持积极乐观开朗的精神状态。对干扰素治疗的患者,如出现抑郁、妄想、重度焦虑等精神病症状,要加强防护及时就医,严重者遵医嘱停药。 5.病情观察与护理注意观察发热、消化道症状和黄疸的程度,注意有无出血倾向,对出现腹水的患者,注意了解腹胀的程度、腹围的大小、水肿的情况,严格记录出入量。 6.基础护理对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加强口腔护理,防止感染,呕血患者防止窒息,对低蛋白血症患者,加强皮肤护理,防止压疮发生。 7.去除和避免诱发因素对慢性肝炎应定期随访,保持良好的心态,禁烟、戒酒,避免乱用药物,尤其是对肝有损伤的药物。 【健康教育】 1.休息与运动平卧能增加腹部血液循环,利于肝的恢复,适当休息,劳逸结合,规律的生活利于疾病的恢复。恢复期的患者可适当地活动,活动量逐渐增加,以不疲劳为主。 2.饮食指导合理饮食,切实遵循饮食计划,避免长期高热量、高脂肪饮食,禁烟、戒酒、避免暴饮暴食。 3.用药指导向患者解释药物治疗的作用,提高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不得擅自加量或停药。应用干扰素,鼓励多饮水。定期检查肝功能、病毒量等,停药后定时随访。详细介绍药物的目的、名称、剂量、给药时间和方法,教会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避免滥用药物和使用苯巴比妥类、磺胺类、抗结核等药物,以免加重肝负担和肝功能损

肝炎健康宣教

肝炎 肝炎,就是肝脏有了炎症。是由多种因素—如病毒、细菌、寄生虫、化学毒物、药物、酒等侵害了肝脏,破坏了肝脏的细胞,使肝脏的功能受到损害。得了肝炎,就引起了身体的很多不舒适,以及肝功能指标的异常。 需要注意的是,通常我们生活中所说的肝炎,多数是由甲乙丙丁戊等肝炎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肝炎,而这只是“肝炎”家族中一个重要分支。而我们文中所说的肝炎,并不仅仅限于病毒性肝炎,如:营养不良、劳累,甚至一个小小的感冒,都可能造成肝功能的损害。 在病毒性肝炎里,有一个常识需要知道: 体内有肝炎病毒,但肝脏功能是好的,医生叫它为——肝炎病毒携带者,这是不需要治疗的。 体内有肝炎病毒,但肝脏功能不好,医生叫它为——病毒性肝炎,这是需要治疗的。 得了肝炎或体内有肝炎病毒的人,首先要解决两个误区:一是肝炎病人的误区:说肝炎传染性强,不能一起吃饭,不能接触妻儿父母;说病人的免疫力低,什么药能增强免疫;说肝炎会发展成肝癌,得了肝炎,就是得了“不治之症”! 二是社会的误区:说乙肝、丙肝也像甲肝一样,会通过饮食传染;说肝炎病毒携带者会传染,不能工作和上学;说身体有了肝炎病毒,就是得了肝炎。 其实,误区里的说法是没有科学道理的。肝炎病人或肝炎病毒携 带带着只要注意下面问题就行了。 1.保持乐观的情绪。焦虑、忧虑、愤怒,会使人免疫力下降,不利于肝脏功能的恢复。 2.不要听信街头小广告和黑心诊所的瞎话,为了“转阴”,走上了漫漫地求医之路,使一些骗子有了可乘之机。

3.生活规律,劳逸结合。恢复期病人可参加轻微活动,待体力完全恢复后参加正常的工作。 4. 5. 6. 7. 8.加强营养,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坚决戒酒。 不乱用药,以免加重肝脏的损害。 适当的家庭隔离,如病人的餐具、用具应专用。 定期到医院复查。 甲型和戊型肝炎要消化道隔离,用具、餐具须消毒。乙型、丙型、丁型肝炎的预防重点,是防止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 9. 10.接触病人后要洗手。易感者可接种疫苗。 得了肝炎后应及时到正规医院的肝病专科诊治。 11. 12.(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13.

乙肝患者的健康宣教.

乙型肝炎患者的健康宣教 乙型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据统计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1.2亿人,约10%~20%的人可最终发展为肝硬化,少数患者可发展为肝癌,许多患者患此病后,担心疾病传染,社交活动减少,有时因饮食休息不当等使病情复发,加上认知不当,到处求医花费大量精力和财力,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对住院患者的健康指导,可使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和生活质量有所提高。以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面对今后的生活和学习。 一、乙型肝炎病人的心理指导 1、指导患者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疾病 如何对待疾病,不同患者有不同想法。这主要取决于病人性格和受教育的程度,性格内向或文化程度高的病人心理负担较重,对此类病人首先要尊重他,要让他认识到心理负担重对疾病恢复的影响,用治愈病例现身说法,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性格外向或文化程度较低的病人,要让他充分认识到疾病对身体的危害性,使其正确配合治疗。 2、帮助病人学会从忧郁中走出来,培养乐观向上的积极生活态度,在保证充足睡眠、适度活动的前提下,听音乐、看电视、聊天、室内外活动等转移病人的注意力,便于从忧郁中解脱出来。给予社会支持,父母、兄弟、姐妹通过陪伴、看望等方式使患者不因患病而自卑,并鼓励患者表达内心忧虑,倾诉病后感受和焦虑心情,将不快情绪发泄出来,以免积忧成疾。因为要长期待在家中,病人有颓废感,自觉无社会利用价值,所以指导恢复期病人可作些力所能及的轻体力活动,慢性肝炎肝功能好转后可以参加正常工作,有利于解除忧郁心理,并积极乐观的生活。 二、乙型肝炎病人的休息指导 1、保证充足的睡眠:保证每晚7 h~8 h睡眠,可积累能量消除疲劳,调整机体各器官生理功能,提高人体免疫,对肝病恢复起重要作用。

慢乙肝病人健康教育指导

慢乙肝病人健康教育指导 一:什么是慢乙肝? 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病毒持续6个月仍未被清除者称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慢乙肝可分为HBeAg 阳性(大三阳)及HBeAg 阴性(小三阳)。 二.乙肝的流行病学有哪些? 传染源:病人、亚临床感染者及病毒携带者。传播途径:乙肝病毒主要经血和血制品、母婴、破损的皮肤和粘膜及性接触传播。围生 (产) 期传播是母婴传播的主要方式,多为在分娩时接触HBV 阳性母亲的血液和体液传播。经皮肤粘膜传播主要发生于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注射器、侵入性诊疗操作和手术,以及静脉内滥用毒品等。其他如修足、纹身、扎耳环孔、医务人员工作中的意外暴露、共用剃须刀和牙刷等也可传播。与乙肝病毒阳性者性接触,特别是有多个性伴侣者,其感染乙肝病毒的危险性明显增高。易感者:人群普遍易感。 日常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同一办公室工作(包括共用计算机等办公用品)、握手、拥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会传染HBV。经吸血昆虫(蚊、臭虫等) 传播未被证实。 三.乙肝的隔离保护措施有哪些? 慢性乙型肝炎按血液体液隔离(接触隔离) 预防:1、保护易感人群:接种乙肝疫苗; 2、传播途径预防: 严格消毒器械,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及分泌物时,应戴手套; 注意个人卫生,不共用剃须刀和牙具等用品; 若性伴侣为HBsAg 阳性者,应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对有多个性伴侣者应定期检查,加强管理,性交时应用安全套。 3、母亲患有慢乙肝的新生儿需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及接种乙肝疫苗,并在3个月及6个月时复种乙肝疫苗 四.慢乙肝的常见临床症状有哪些? 1、反复疲乏,部分患者黄疸 2、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食欲差、腹胀等 3、肝区不适、肝大、严重者伴脾大、肝掌、蜘蛛痣 4、重症患者出现黄疸加深、腹水伴出血倾向 可并发肝性脑病及功能性肾衰竭 五.如何做好慢乙肝病人的护理? 1.休息与活动慢性肝炎患者的活动应根据症状来决定活动量大小,以不感到疲劳为度。黄疸明显及肝功能衰竭的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卧床休息可保证肝脏的血液供应,有利于肝脏的修复。恢复期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但要避免过度劳累肝功能正常1-3个月后可恢复工作。

2018防治病毒性肝炎健康教育讲座

病毒性肝炎防治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7月28日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世界肝炎日”。为做好“世界肝炎日”宣传活动,我校举行肝炎防治知识的讲座。 一、基本知识 1、什么是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较高等特点,肝炎病毒通常分为甲、乙、丙、丁、戊五型。以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出现黄疸,无症状感染常见。甲型和戊型多为急性发病,预后良好,乙肝和丙肝感染易发生慢性化,危害较大,感染是年龄越小越容易慢性化;丁肝病毒只有与乙肝病毒同时或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础上可能感染。 2、我国肝炎形状与挑战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地区,发病率高。全国约有9300万肝炎病毒感染者,每年因该病所致的直接经济损失至少5000亿人民币。卫生部将乙肝列为重点控制的传染病。 3、肝炎的传播途径 甲肝和戊肝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水源或食物被污染科引起爆发流行,也可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乙肝、丙肝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母婴垂直传播、性接触传播。丁肝的传播途径与乙肝相同,在乙肝病毒同时或在乙肝病毒感

染的基础上可能感染。 二、病毒性肝炎的预防 1、疫苗是预防乙肝的首选,国家实施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为主的控制策略。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安全、有效的措施。 2、甲肝和戊肝病毒主要是经消化道传播,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防止“病从口入”可预防甲肝和戊肝病毒感染。甲肝疫苗已经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程序,接种甲肝疫苗可有效预防甲肝。 3、切断传播途径,预防丙型肝炎,丙肝目前虽然无法通过接种疫苗进行预防,但是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切断其传播途径,丙肝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三、健康教育 1、日常生活、工作、学习接触不会传播乙肝和丙肝病毒。 乙肝和丙肝病毒不会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日常生活不会传播乙肝和丙肝病毒,与乙肝和丙肝感染者共同生活、工作、学习不会感染。 2、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者可结婚、生育。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的配偶及时注射乙肝疫苗是最好的预防措施。建议乙肝病毒感染者的配偶最好在婚前注射乙肝疫苗。 3、我国已经明确取消了入学、就业乙肝体检项目。 四、综合 1、认识肝炎、科学防治 我国政府重视肝炎的防治工作,将病毒性肝炎作为四个重大传染

乙型肝炎健康宣教

乙型肝炎的健康宣教 一、何谓乙型肝炎: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疾病。多数无症状,其中1/3出现肝损害的临床表现。 二、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多样化。常表现为食欲不振、全身乏力、厌油腻食物、恶心、肝区痛等症状。巩膜、皮肤出现黄染。肝脏可肿大,有充实感,伴有压痛、叩击痛。部分病例伴有脾脏肿大。 三、乙型肝炎的疾病进展: 急性乙型肝炎绝大部分能彻底康复,少数转为慢性感染。而慢性乙型肝炎表现复杂,病情可自行缓解或稳定,或反复发作,部分病人可进展为肝硬化或肝癌。 四、乙型肝炎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方式 传染源:1. 急性乙型肝炎病人2. 慢性乙型肝炎病人3. 无症状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 传播途径及方式:1. 母婴传播 2. 血液传播 3. 性传播 一般的日常接触,如说话、握手、拥抱、就餐、在办公室工作等,是不会传染乙肝病毒的。 五.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措施 治疗目标:乙肝病毒持续复制是乙型肝炎发病及疾病进展的根本原因,正确的治疗目标是长期抑制病毒,延缓疾病进展为肝硬化、肝癌,最终达到对疾病的长期控制。 治疗的关键:乙肝病毒复制是慢性乙肝的根本病因,所以抗病毒治疗是对因治疗,是慢性乙肝治疗的关键。大量临床研究证明只有通过长期有效的抗病毒治疗,达到持续抑制病毒复制,延缓病情进一步发展,才能全面实现慢性乙肝的治疗目标。因此慢性乙肝病人只要符合治疗条件,就应积极进行系统、规范的抗病毒治疗。 如何才能获得理想的抗病毒治疗效果:1. 到正规的医院,在有经验的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接受抗病毒治疗。2. 遵照医嘱开始和停止服药,尤其不可随意停药。3. 在就诊的正规医院凭医生的处方购药,以免买到伪劣药品耽误病情,以致健康受到不可估量的损失。4. 定期到医院检查病情,密切监视病情变化。肝功能不正常者,应一个月复查一次;肝功能正常的患者应至少三个月至半年复查一次。 六. 乙型肝炎的预防:最佳的预防手段是接种乙肝疫苗。目前采取的是重组乙肝疫苗针对婴儿在0、1、6个月时各接种一次,共3次。 七 .慢性乙肝患者生活须知 为了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控制病情,畅享健康生活,慢性乙肝患者除了正规治疗和定期随访外,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当血清转氨酶明显升高时,应注意卧床休息,绝不可劳累过度;当转氨酶完全正常后,可逐渐增加活动,并进行适当锻炼。

丙型病毒性肝炎的健康教育指导

丙型病毒性肝炎的健康教育指导 丙型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C,HC)简称丙型肝炎或丙肝(HC),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少数通过密切接触传播所引起的急慢性肝脏炎症。【传播途径】 (1)丙肝主要经血液传播,主要有:a 经输血和血制品传播。b 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这是目前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在某些地区,因静脉注射毒品导致HCV传播占60%~90%。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内镜、侵袭性操作和针刺等也是经皮传播的重要途径。一些可能导致皮肤破损和血液暴露的传统医疗方法也与HCV传播有关;共用剃须刀、牙刷、纹身和穿耳环孔等也是HCV潜在的经血传播方式。 (2)性传播:与HCV感染者性交及有性乱行为者感染HCV的危险性较高。同时伴有其他性传播疾病者,特别是感染人免疫缺陷病毒(HIV)者,感染HCV的危险性更高。 (3)母婴传播:抗-HCV阳性母亲将HCV传播给新生儿的危险性为2%,若母亲在分娩时HCV RNA阳性,则传播的危险性可高达4%~7%;合并HIV感染时,传播的危险性增至20%。HCV病毒高载量可能增加传播的危险性。 (4)部分HCV感染者的传播途径不明。接吻、拥抱、

喷嚏、咳嗽、食物、饮水、共用餐具和水杯、无皮肤破损及其他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传播HCV。 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目的: 抗病毒治疗的目的是清除或持续抑制体内的HCV,以改善或减轻肝损害、阻止进展为肝硬化、肝衰竭或肝细胞癌(HCC),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预防指导】 (1)丙型肝炎疫苗预防:目前尚无有效疫苗预防丙型肝炎。 (2)严格筛选献血员: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推行无偿献血。通过检测血清抗HCV、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严格筛选献血员。应发展HCV抗原的检测方法,提高对窗口期感染者的检出率。 (3)经皮和黏膜途径传播的预防:推行安全注射。对牙科器械、内镜等医疗器具应严格消毒。医务人员接触患者血液及体液时应戴手套。对静脉吸毒者进行心理咨询和安全教育,劝其戒毒。不共用剃须刀及牙具等,理发用具、穿刺和纹身等用具应严格消毒。 (4)性传播的预防:对有性乱史者应定期检查,加强管理。建议HCV感染者在性交时使用安全套。对青少年应进行正确的性教育。 (5)母婴传播的预防:对HCV RNA阳性的孕妇,应避

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健康教育

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健康教育

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健康教育 什么是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 常见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 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较高等 特点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减 退,恶心、呕吐、肝肿大及肝功能损 害,部分病人可有黄疸和发热。有些 患者出现荨麻疹、关节痛或上呼吸道 症状,病毒性肝炎分甲型、乙型、丙 型,丁型和戊型肝炎五种因此,它已 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疾 病,也是我国当前流行最为广泛、危害性最严重的一种疾病。 一、心理指导 此类患者心理压力 大,易产生焦虑、悲观、 易怒等心理。中医认为 怒伤肝,不良情绪易致肝气郁结,不利于病情恢复。护理人员应该经常巡视病房,与患者交谈沟通,在生活上多给予关心照顾,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赖感,消除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一、用药指导 向患者解释药物的药理作 用及不良反应,指导正确的 服药方法,按 时用药,养成 良好的遵医 行为,不要迷信广告宣传的新 药、新方法。用药过程中定期检 测各项指标,并使患者掌握各项指标的意义,如有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向医护人员反应,以备调整药物或药量。 三、预防保健措施指导 1、对新生儿及未患 过乙肝人群定期接种 乙肝疫苗(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可以

不接种)预防乙型肝炎的有效措施是全程注射乙肝疫苗,婴儿出生后就应及时注射。注射乙肝疫苗后未能形成抗体者,可加强注射。 2、不使用未经检验的血液制品,减少不必要的输血。 3、不去消毒不严格的医疗机构打针、拔牙、美容或手术。 4、不共用牙刷、剃须刀擦澡巾、医疗用品等,平时避免沾上伤者的血液,不以任何方式吸毒,远离毒品。 5、肝病人或乙肝病毒携带者不得作供血员,不得义务献血,患病时,要主动使用一次性的各类医疗用品,防止将肝病毒传染给他(她)人。肝病毒携 带者,遵医嘱,定期到医 院复查,平时要定期 (3—6月)复查,以防发 病。 四、休息指导 急性肝炎患者早期应卧床休息,至症状明显改善,肝功能显著好转后开始起床活动,配以适度

病毒性肝炎病人的护理与健康教育

病毒性肝炎病人的护理与健康教育 发表时间:2015-01-06T13:20:00.507Z 来源:《医药界》2014年10月第10期供稿作者:刘玉军 [导读] 生活护理指导病人进行皮肤自我护理减轻瘙痒,尤其是黄染病人因胆盐刺激皮肤神经末梢引起的瘙痒,影响睡眠刘玉军(河北省宽城满族自治县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河北宽城067600)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0 【摘要】目的:总结我院感染性疾病科收治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结合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点,开展针对病毒性肝炎病人和家属的健教活动。结果:使病人和家属充分了解疾病的传播特性、预防措施。结论:有效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减少感染及发病。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护理;消毒隔离;健教病毒性肝炎是由甲、乙、丙、丁、戊五种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脏炎症性病变为主的一组传染病。甲型肝炎病毒(HAV)和戊型肝炎病毒(HEV)是经粪口传播,进入体内,经肠道进入血液,引起毒血症,在肝脏复制,通过胆汁排入肠道并出现在粪中;HAV对肝细胞的损害作用以宿主免疫反应为主,HEV亦类似发病。 乙型肝炎病毒(HBV)通过皮肤黏膜,静脉进入机体,或母体垂直传播;病毒进入人体器官,主要是宿主细胞的免疫反应和其他器官的损伤致病;HBV本身对肝细胞无明显的致病性。丙型病毒性肝炎(HCV)发病和乙型肝炎相似;丁型肝炎病毒(HDV)它是一种缺陷病毒,必须在HBV或其他嗜肝DNA病毒的辅助下才能复制增殖,HDV体形细小,直径35~37nm,核心含单股负链共价闭合的环状RNA和HDV抗原(HDAg),其外包以HBV的HBsAg。经核酸分子杂交技术证明,HDVRNA与HBVDNA无同源性,也不是宿主细胞的RNA。HDV—RNA的分子小量很小,只有5.5×105,这决定了HDV的缺陷性,不能独立复制增殖。 各型病毒性肝炎引起的病理改变基本相似,以肝细胞水肿、变性、坏死为特征,伴有不同程度的炎性细胞浸润、间质细胞增生和肝细胞的再生导致的一系列症候。2009年10月~2011年12月间我院共收治病毒性肝炎患者218例,经治疗和有针对性的护理结合对病人和家属进行疾病健康教育,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现将临床护理和健康教育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18例均为我院感染性疾病科收治的病人,有HAV、HBV、HCV病人,未见HDV和HEV病人,年龄在0~76岁,其中HAV病人6例,HBV病人68例,HCV病人144例;发病年龄及性别:男162例,女56例,其中0~18岁44例,19~60岁156例,61~76岁18例。 1.2临床表现本组病例1)急性肝炎总病程在2~4个月,分为三期。(1)急性黄疸型肝炎,见于HAV和HBV病人,多为急性起病,表现为畏寒、发热、全身不舒适,乏— 78—力、厌油腻、恶心、上腹饱胀或泄泻,尿色逐渐加深,巩膜、皮肤出现黄染,大便颜色变浅,皮肤瘙痒,等黄染表现,肝大至肋下1~3厘米有压痛及叩击痛,部分病例有轻度脾大等。(2)急性无黄疸型肝炎,任何一型病毒性肝炎均可发生,因其具有隐匿性,而发病率高于黄疸型,成为重要的传染源。2)慢性肝炎,见于HBV、HCV、HDV;急性肝炎迁延半年以上形成慢性迁延性肝炎,临床表现血清转氨酶持续升高,反复头晕、乏力、消化道症状,肝脾肿大,伴有压痛,少数病人表现为低热。有的患者病程超过半年以上,出现消化道症状、神经系统症状如腹胀、疲倦、伴肝大可有蜘蛛痣,肝掌,进行性脾大,肝功能持续异常形成慢性活动性肝炎。3)重型肝炎,病情发展迅猛,发病10日内出现黄疸迅速加深、肝脏迅速缩小、有出血倾向、腹水迅速加重、有肝臭、急性肾衰竭、肝性脑病的发生。 后期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昏迷、抽搐、锥体束损害、脑水肿或脑疝等表现。 1.3治疗方法HAV保肝降酶,退黄及对症治疗;HBV抗病毒治疗,针对个体症状特征采取核苷类似物或聚乙二醇化干扰素配合胸腺素联合治疗;HCV采取聚乙二醇化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 1.4预后HAV6例病人预后较好,住院时间为7~21天,均全部治愈出院;HBV病人68例其中59例单一抗病毒药物治疗病情稳定出院,7例病人单一抗病毒药物反复发作经会诊,另加无交叉耐药抗病毒药物后病情稳定出院;其中2例病人因滥用抗病毒药物,加之病情危重治疗无效而出院。 2护理措施2.1一般护理患者适病情轻重1~2周内卧床足够休息,营养充足,避免饮酒,过度疲劳,饮食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禁食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2.2给药和对症处理遵医嘱给予保肝和抗病毒药物治疗,如复方甘草酸苷,多种维生素,熊去氧胆酸,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聚乙二醇化干扰素,利巴韦林,胸腺素,白介素等,注意给药方法,剂量,疗程及副作用。 2.3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的变化,黄疸是否加重,有无出血点;消化道症状有无改善,营养状况,肝功能是否改变,体重、胸围和大小便的变化等。 2.4生活护理指导病人进行皮肤自我护理减轻瘙痒,尤其是黄染病人因胆盐刺激皮肤神经末梢引起的瘙痒,影响睡眠;要避免皮肤破损及感染,穿着松软的布制衣库,要勤换洗;可用温水擦拭全身,不用刺激性肥皂和化妆品。并及时修剪指甲,避免搔抓使皮肤破损,预防感染。 2.5消毒及隔离措施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做好病室环境消毒;做好口腔护理,避免口腔及呼吸道感染,注意饮食卫生,病人用过的餐具及时清洁与消毒,严防家属应用,造成感染;严格无菌操作,做好病人的术后护理。HAV、HEV病人消化道隔离至病后3周;HBV、HCV、HDV病人实施血液、体液隔离,出院后最好隔离至HBsAg转阴。 密切接触者应隔离观察,HAV和HEV为45日,HBV、HCV、HDV为60日。 3健康教育针对病毒性肝炎的疾病特点进行健康指导;即对在院病人的护理及健教和对病人家属的预防教育。 3.1住院病人的心理指导要热情接待病人,帮助病人了解肝炎知识,懂得疾病发生发展的经过和预后;并介绍医院环境,消除病人的心理负担,摆脱焦虑的心态,介绍相同疾病病人好转者相互谈心,使患者建立治愈疾病的信心;并及时安慰体贴关心病人,了解病人的需求,及时帮助解决他们的身心不适,合理安排护理人员,消除病人的顾虑,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3.2住院病人的饮食指导住院病人急性的宜清淡、低脂肪、可口食物为主,如米粥、清肉汤、鲜果汁等,禁食豆制品、过于油腻或刺激性食物避免产生消化道不适症状的发生;鼓励病人多饮水,以促进毒素排泄;总之慢性肝炎病人应给予高蛋白饮食,病情反复加重者

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2018)

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 一、病毒性肝炎简介 1、什么是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发病率较高等特点。临床上主要表现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肝肿大及肝功能异常,部分病人可有黄疸和发热,有些患者出现荨麻疹、关节痛或上呼吸道症状。 2、病毒性肝炎的种类 目前已知的肝炎病毒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五种类型,此外还有一些没有研究清楚的肝炎病毒型别,如己型、庚型和TTV。病毒性肝炎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乙类传染病。甲型和戊型多表现为急性感染,乙型、丙型和丁型大多呈慢性经过,少数病例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 病毒性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属于主要卫生挑战,影响到全球3.25亿人。二者是肝癌的根源,每年导致134万人死亡。 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均为慢性感染,可能长期不出现症状,有时会长达数年或数十年。至少有60%的肝癌病例因没有及时检测和治疗病毒性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所致。要在2030年前实现全球消除目标,最需要解决的就是检测和治疗覆盖率低这一差距问题。 3、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 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经消化道途径传播,经污染的水和食物传播。 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经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传播。 丁肝的传播途径与乙肝相同,但与乙肝病毒同时或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础上才可能感染。 4、转氨酶升高一定是病毒性肝炎吗? 这是一种错误的见解。转氨酶升高只是肝脏损害的一种表现。因为转氨酶不仅存在于肝组织中,其它组织和器官中,如心肌和骨骼肌等也存在丰富的转氨酶。当这些组织和器官发生病变时,亦可出现血清转氨酶升高。此外,酗酒、熬夜、药物、寄生虫引起的肝脏损害,甚至剧烈运动后都会引起转氨酶升高。因此诊断病毒性肝炎,应根据流行病学、症状和体征、肝功能检查、血液中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进行综合诊断。 二、病毒性肝炎的预防 1、怎样接种乙肝疫苗?哪些人应该接种乙肝疫苗? 乙肝疫苗接种按0、1、6月程序全程接种三针,即首针接种后,间隔1个月和6个月分别接种第二针和第三针。新生儿接乙肝疫苗,第一针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第二针接种时间是在新生儿满1个月时,第三针是在新生儿满6个月时接种。 对HBsAg阴性母亲的新生儿,全程接种三针5μg 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对于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需接种10μg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对新生儿

病毒性肝炎的健康指导

病毒性肝炎的健康指导 一、定义 病毒性肝炎是由几种不同的嗜肝病毒(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变性、坏死、炎症反应病变为主的一组感染性疾病,是法定乙类传染病,具有传染性较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广、发病率高等特点,部分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患者可演变成慢性,并可发展为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对人民健康危害甚大。目前已确定的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五种类型,其中甲型和戊型病毒性肝炎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乙型、丙型、丁型病毒性肝炎可以呈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的表现,并有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可能。病毒性肝炎按照临床表现的特征可分急性肝炎(包括急性无黄疸型、急性黄疸型)、慢性肝炎(包括轻度、中度、重度)、重型肝炎(包括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及慢性重型肝炎,淤胆型肝炎及肝炎肝硬化。 二、临床表现 虽然五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不同,但临床上有很大的相似性。但病程有所不同,病程在6月之内的为急性肝炎,病程超过6月者为慢性肝炎,其中甲型、戊型病毒性肝炎只表现为急性肝炎。乙型、丙型、丁型病毒性肝炎可以呈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的表现,并有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可能。需注意,由于病毒感染的潜隐性,对于乙型、丙型、丁型病毒性肝炎,即使患者不能提供6月以上的病史,也不一定能排除慢性肝炎的可能。 ⑴急性肝炎:患者在近期内出现、持续几天以上但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症状,如乏力、食欲减退、恶心等。肝肿大并有压痛、肝区叩击痛,部分患者可有轻度脾肿大。化验发现血清ALT升高,血清病原学检测阳性。若不伴有胆红素的升高,为急性无黄疸型肝炎;若伴有胆红素升高则为急性黄疸型肝炎。 ⑵慢性肝炎:急性肝炎病程超过半年,或原有乙型、丙型、丁型肝炎或HBsAg携带史,本次又因同一病原再次出现肝炎症状、体征及肝功能异常者可以诊断为慢性肝炎。发病日期不明或虽无肝炎病史,但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符合慢性肝炎,或根据症状、体征、化验及B超检查综合分析,亦可作出相应诊断。 慢性肝炎临床上可分为:轻度(临床症状、体征轻微或缺如,肝功能指标仅1或2项轻度异常)、中度(介于轻度和重度之间)及重度(有明显或持续的肝炎症状,如乏力、纳差、腹胀、尿黄、便溏等,伴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脾大并排除其他原因,且无门静脉高压征者。实验室检查血清ALT和/或AST反复或持续升高,白蛋白降低或A/G比值异常、丙种球蛋白明显升高)。除前述条件外,凡白蛋白≤32g/L,胆红素大于5倍正常值上限、凝血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