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书的历史》精品教案

【精】《书的历史》精品教案
【精】《书的历史》精品教案

《书的历史》精品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案:书的历史

《书的历史》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书的历史》是教科版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的第三课时。本节课以书的历史为线索,指向不断发展变化的材料,巧妙地把材料的变化和书的发展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体验到制作书的材料发展过程,感受到纸这种材料的优越性。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通过介绍书的历史,让学生感受到做书材料的变化,引发学生对材料变化的思考;第二部分探索,让学生在三种不同材料上写字,并试着装订成一本简易的书,来感受不同材料的特点和不同材料来制作书的优缺点;第三部分研讨,在经历探索不同材料的特点和做书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感受到不同材料的优点和缺点,并从材料的变化中,获得一些启示。 本课通过设计对比的分层体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古代书写材料和现在的不同,从而发现不同材料做书的优缺点,在体验中感受,在交流分享中获取制作书的材料变化历史,体会到生活中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们生活、学习带来的方便。 【学生分析】 二年级学生对周围物品的组成材料已经有基本的认识,能够观察各种材料的一些特点,并用科学词汇进行描述,如坚硬、光滑、粗糙、有气味等。纸是学生最常见的一种人造材料,身边各种各样的书基本都是用纸做的。为什么会选择用纸做书,历史上还有哪些材料用来做成书,只有极少一部分学生通过书籍或是父母讲述,电视等方式间接知道一些零散的信息。为什么做出的材料会变化?纸这种材料做书有哪些优越性?这些也是学生不清楚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历史上制作书的材料有龟壳、石头、陶土、竹片、木片、丝绸等。 2.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3.用纸这种材料制作书,具有书写方便、装订便捷、容易携带等优点。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各种感官观察不同的材料,并用科学词汇进行简单的对比描述。 2.通过实践操作体验,感受不同材料制作书的优缺点。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材料《书的历史》说课稿 附反思含板书【共两套说课稿】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材料 第三课《书的历史》说课稿 一、说教材 《书的历史》是教科版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的第三课时。本节课以书的历史为线索,指向不断发展变化的材料,巧妙地把材料的变化和书的发展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体验到制作书的材料发展过程,感受到纸这种材料的优越性。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通过介绍书的历史,让学生感受到做书材料的变化,引发学生对材料变化的思考;第二部分探索,让学生在三种不同材料上写字,并试着装订成一本简易的书,来感受不同材料的特点和不同材料来制作书的优缺点;第三部分研讨,在经历探索不同材料的特点和做书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感受到不同材料的优点和缺点,并从材料的变化中,获得一些启示。 本课通过设计对比的分层体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古代书写材料和现在的不同,从而发现不同材料做书的优缺点,在体验中感受,在交流分享中获取制作书的材料变化历史,体会到生活中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们生活、学习带来的方便。 二、说学情 二年级学生对周围物品的组成材料已经有基本的认识,能够观察各种材料的一些特点,并用科学词汇进行描述,如坚硬、光滑、粗糙、有气味等。纸是学生最常见的一种人造材料,身边各种各样的书基本都是用纸做的。为什么会选择用纸做书,历史上还有哪些材料用来做成书,只有极少一部分学生通过书籍或是父母讲述,电视等方式间接知道一些零散的信息。为什么做出的材料会变化?纸这种材料做书有哪些优越性?这些也是学生不清楚的。

三、说教法和学法 从新课标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来看,记住几个知识点并不难,难就难在如何通过学习过程,来真正激发学生的个体意识,并通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积极参与问题,解决问题,加强个体自我的心态调适,真正达到知识与情感的和谐统一。教师要在重视学生学习结果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为了更好地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热情。 四、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历史上制作书的材料有龟壳、石头、陶土、竹片、木片、丝绸等。 2.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3.用纸这种材料制作书,具有书写方便、装订便捷、容易携带等优点。 【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各种感官观察不同的材料,并用科学词汇进行简单的对比描述。 2.通过实践操作体验,感受不同材料制作书的优缺点。【科学态度目标】: 1.围绕材料的发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制作书材料的变迁。 2.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到生活中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们生活、学习带来的方便。

图书演变教案

篇一:书籍的变迁教案 课题:书籍的变迁(2课时5月13日) 【教学目的】 一、让学生对书籍的演变有一个大体的了解。 二、学习以时间先后为序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方法。使学生懂得选择材料、组织材料方法的一般原则。 三、让学生为祖国古老的文明感到自豪。 【教学重难点】学习以时间先后为序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方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让学生对书籍的演变有一个大体的了解。掌握一 些常用的说明方法。 一、谈话引入新课。 1、同学们,老师想问你们些问题,古时候没有书,连文字也没有,我们的祖先是怎样记事的?你们手里拿的书是怎么来的?大家知道吗?用什么办法记录事情最简单? 2、学生自由作答,教师补充归纳。用笔在纸上记录下来。把很多写下来的纸张装订在一起,再加上一张漂亮的封面,这就是一本书。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讨论一个关于书籍的话题。齐读课题,《书籍的变迁》??再读一次。 二、解题 1、“变迁”是什么意思?(情况的变化转移)那“书籍的变迁”又是什么意思呢?(书籍变化的经过) 3、简单了解说明文常见的说明方法。 (1)举例子 例句:云能预示天气。比如,在新疆地区,出现云就代表将要下雨。——《看云识天气》(2)引用(引资料) 例句: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中国石拱桥》(可以增加文章的说服力) (3)作比较 例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中国石拱桥》(突出被说明对象的特点。) (4)列数字 例句: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和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中国石拱桥》(体现准确性) (5)分类别 例句:按屏的建造材料极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因而在艺术上有雅俗之别,同时也显露了使用人不同的经济与文化水平。——《说“屏”》(使读者明白屏的种类。) (6)打比方 例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中国石拱桥》(可以使要说明的对象形象生动。) (7)摹状貌

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3《书的历史》教案

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3《书的历 史》教案 、《书的历史》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书的历史》是教科版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的第三课时。本节课以书的历史为线索,指向不断发展变化的材料,巧妙地把材料的变化和书的发展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体验到制作书的材料发展过程,感受到纸这种材料的优越性。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通过介绍书的历史,让学生感受到做书材料的变化,引发学生对材料变化的思考;第二部分探索,让学生在三种不同材料上写字,并试着装订成一本简易的书,来感受不同材料的特点和不同材料来制作书的优缺点;第三部分研讨,在经历探索不同材料的特点和做书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感受到不同材料的优点和缺点,并从材料的变化中,获得一些启示。 本课通过设计对比的分层体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古代书写材料和现在的不同,从而发现不同材料做书的优缺点,在体验中感受,在交流分享中获取制作书的材料变化历史,体会到生活中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们生活、学习带来的方便。 【学生分析】

二年级学生对周围物品的组成材料已经有基本的认识,能够观察各种材料的一些特点,并用科学词汇进行描述,如坚硬、光滑、粗糙、有气味等。纸是学生最常见的一种人造材料,身边各种各样的书基本都是用纸做的。为什么会选择用纸做书,历史上还有哪些材料用来做成书,只有极少一部分学生通过书籍或是父母讲述,电视等方式间接知道一些零散的信息。为什么做出的材料会变化?纸这种材料做书有哪些优越性?这些也是学生不清楚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历史上制作书的材料有龟壳、石头、陶土、竹片、木片、丝绸等。 2、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3、用纸这种材料制作书,具有书写方便、装订便捷、容易携带等优点。 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各种感官观察不同的材料,并用科学词汇进行简单的对比描述。 2、通过实践操作体验,感受不同材料制作书的优缺点。 科学态度目标 1、围绕材料的发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制作书材料的变迁。

小学-科学-教科版-二年级上册-《书的历史》教学设计

《书的历史》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们国家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你知道这么多年的历史文化都是被记录在哪里传承下来的吗? 生:自由回答(保留学生的答案) 2.确实,不同的时期都有记录文字的不同的方式,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记录文字的材料的变化。 3.既然我们要了解这几千年人们是在什么材料上记录文字的,就让王老师带着大家一起穿越回去吧。 二、泥板书写 1.我们先来到原始社会,看一看最早的原始人是如何记载的?(老师换上原始人衣服) 【老师播放“原始人书写”视频】 2.哪位同学告诉我你在视频中观察到原始人是用什么东西将文字写在哪里的? 生:用树枝(木棒)在地上书写(泥巴)。(老师引导,学生回答后张贴泥板简介资料) 3.那作为原始人的你们想不想感受一下在泥板上面写字呢? 4.【活动一】泥板书写 ①观察泥板(看摸掂) ②用小木棒在泥板上写上自己的姓。 ③将四块泥板按顺序叠起来。 5.学生分享展示:泥板有什么特点?(学生投影展示自己做的泥板)那作为原始人感觉在泥板上写字怎么样? 6.原来泥板上写字是这样的感觉呀! 三、竹简书写 1.好了,现在老师要带大家从原始时期穿越到古代了,古代的人们又是利用什么材料记录文字的呢? 【老师播放“古代学堂和上朝”视频】 2.古代将文字用什么记载在哪里的?(老师出示准备好的竹) 生:竹简(并张贴竹简简介资料) 3.【活动二】竹简书写 ①观察竹简(看摸掂) ②请用毛笔在竹简上写上自己的姓。 ③将四块竹简用棉线串起来。(老师教方法) 4.学生分享展示:竹简有什么特点?你觉得竹简书写怎么样? 6.古时候的人们已经变得聪明了,他们知道了把文字记录在竹简上了。

新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2.3《书的历史》教案含板书

新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含板书 3《书的历史》

研讨探究 说一说你对书籍的认识和理解。欣赏:《读书郎》 1、说一说你对书籍的认识和理解。 2、简介现代常见的两种常见书籍 (1)纸质书:文字和图像等信息于一 体的纸张集合——纸质书 (2)电子书:集文字、图片、声音、 影像等信息内容为一体的数字化电子 书。 小结:书籍:传播信息的媒体。 根据已有 经验对教 师所提出 的问题作 出回答。 二年级的学 生已对书籍 有一定的认 识和理解,本 活动的目的 在于了解学 生对书籍的 认知情况,为 后面的教学 打下基础。 讲授新课 我们是如何知道各种材料的特点的。过渡: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 印刷术、黑火药、指南针其中造纸术、 印刷术、都与书籍有关的。可见书籍 作为传播信息的媒体的重要性。那么 作为重要书写材料的纸张又有那些知 识是需要我们了解的呢,一起来看。 播放视频:造纸术的秘密 新知讲解:造纸技术的发明和改进促 进了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人们为 了纪念蔡伦又将他所改进的造纸术称 为蔡伦纸或蔡候纸。 在造纸术发明前人们还曾用竹简和绢 畅谈观看 视频后的 感受 感知科技进 步带来的变 化。

帛作为书写材料,一起来看关于它们的资料。 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人们把文字写在木片或竹片上,这些木片或竹片叫简或牍。这种笨重的书使用起来极不方便。 在此之前人们还曾把文字记录于龟甲或兽骨之上,后人将其称之为甲骨文,但由于书写材料的限制,并没有出现正式的书籍。 活动探究 制作简易书过渡:科技是人们在不断发明、制造、 改进中一点一点进步的,下面我们将 通过活动来感受科技的进步。 活动:试着用以下材料分别做一本简 易的书。 幻灯出示活动材料。 活动1:用不同的笔在三种材料上写字 幻灯出示写作要求: (1)用毛笔在竹片上写字,写上成语。 (2)用树枝在橡皮泥上写字,写上你 的姓名。 (3)用铅笔在纸上写字,写下一条格 言。 学生根据 已有生活 经验对教 师提出的 问题作出 回答。 本环节设计 在于想让学 生去感受、模 仿从古至今 人类在书籍 的制作过程 中使用的方 法。为后面研 讨探究的展 开打下实践 基础。

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科版-《书的历史》教学设计

【测评内容】 1.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吗? 2.从古到今,人类一直都用纸来做书? 【评价方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鼓励性评价。 【练习内容】

【评价方式】 1.体验记录表 2. 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鼓励性评价 【测评内容】 利用木片或者橡皮泥板、纸等制作一本书 【评价方式】 1.组织学生分享交流和展示,及时进行鼓励性评价。 2.教师根据学生展示中出现的问题,适时启发引导,并做出评价。 【 iMovie视频】 1.学生在课前到图书馆里看书,让家长拍下照片 2.教师收集照片后,进行编辑制作视频。 【设计意图】 1.让孩子体验现在书的材料。 2.体会到生活中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们生活、学习带来的方便。

学与教的活动 一.【引入】 1. 纸的制作过程? 2. 书的历史是如何变迁的? 3. 让学生分享汇报 【设计意图】 1.了解纸的制作过程。 2. 培养学生的叙述的能力,从而提升对科学学习的兴趣。 【聚集】 你知道人类曾经用什么材料来做书的吗?为什么做书的材料会变化呢? 【设计意图】 通过观察自己的书本、其他同学的书本及教室图书角的书等,初步认识到纸是现在做书最常用的材料。 【探索】 1. 体验用毛笔在竹简上写字。 2. 体验用木棒在泥板上写字。 3. 想办法将它们装订成册,做成一本书。 【设计意图】 1. 通过不同时间的体验活动,让学在不同材料上写字,感受不同村料书写的优缺点。 2. 通过装订成书的活动,体验不同材料装订的难易程度,再次感受不同同材料做书的优缺点。 【研讨】 1. 比较三种材料的书,说说它们的优点和缺点。 2. 从做书材料的变化,说一说你懂得了什么? 3. 做书的材料还有怎样的发展? 【设计意图】 1. 学生经历书写、装订的体验活动后,初步能对三种材料进行客观的评价,体会纸这种材料的优越性。 2. 通过提出问题“做书的材料还会有什么发展?” 课堂小结

《书的历史》教学设计

《书的历史》 教学设计 浙江省湖州市爱山小学教育集团黎作民 【教材分析】 《书的历史》是教科版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的第三课时。本节课以书的历史为线索,指向不断发展变化的材料,巧妙地把材料的变化和书的发展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体验到制作书的材料发展过程,感受到纸这种材料的优越性。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通过介绍书的历史,让学生感受到做书材料的变化,引发学生对材料变化的思考;第二部分探索,让学生在三种不同材料上写字,并试着装订成一本简易的书,来感受不同材料的特点和不同材料来制作书的优缺点;第三部分研讨,在经历探索不同材料的特点和做书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感受到不同材料的优点和缺点,并从材料的变化中,获得一些启示。 本课通过设计对比的分层体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古代书写材料和现在的不同,从而发现不同材料做书的优缺点,在体验中感受,在交流分享中获取制作书的材料变化历史,体会到生活中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们生活、学习带来的方便。 【学生分析】 二年级学生对周围物品的组成材料已经有基本的认识,能够观察各种材料的一些特点,并用科学词汇进行描述,如坚硬、光滑、粗糙、有气味等。纸是学生最常见的一种人造材料,身边各种各样的书基本都是用纸做的。为什么会选择用纸做书,历史上还有哪些材料用来做成书,只有极少一部分学生通过书籍或是父母讲述,电视等方式间接知道一些零散的信息。为什么做出的材料会变化?纸这种材料做书有哪些优越性?这些也是学生不清楚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历史上制作书的材料有龟壳、石头、陶土、竹片、木片、丝绸等。 2.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3.用纸这种材料制作书,具有书写方便、装订便捷、容易携带等优点。 科学探究目标

书的历史教案

年级科学《书的历史》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书的历史》是教科版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的第三课时。本节课以书的历史为线索,指向不断发展变化的材料,巧妙地把材料的变化和书的发展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体验到制作书的材料发展过程,感受到纸这种材料的优越性。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通过介绍书的历史,让学生感受到做书材料的变化,引发学生对材料变化的思考;第二部分探索,让学生在三种不同材料上写字,并试着装订成一本简易的书,来感受不同材料的特点和不同材料来制作书的优缺点;第三部分研讨,在经历探索不同材料的特点和做书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感受到不同材料的优点和缺点,并从材料的变化中,获得一些启示。 本课通过设计对比的分层体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古代书写材料和现在的不同,从而发现不同材料做书的优缺点,在体验中感受,在交流分享中获取制作书的材料变化历史,体会到生活中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们生活、学习带来的方便。 【学生分析】 二年级学生对周围物品的组成材料已经有基本的认识,能够观察各种材料的一些特点,并用科学词汇进行描述,如坚硬、光滑、粗糙、有气味等。纸是学生最常见的一种人造材料,身边各种各样的书基本都是用纸做的。为什么会选择用纸做书,历史上还有哪些材料用来做成书,只有极少一部分学生通过书籍或是父母讲述,电视等方式间接知道一些零散的信息。为什么做出的材料会变化?纸这种材料做书有哪些优越性?这些也是学生不清楚的。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1. 历史上制作书的材料有龟壳、石头、陶土、竹片、木片、丝绸等。 2. 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3. 用纸这种材料制作书,具有书写方便、装订便捷、容易携带等优点。科学探究目标 1. 能用各种感官观察不同的材料,并用科学词汇进行简单的对比描述。 2. 通过实践操作体验,感受不同材料制作书的优缺点。科学态度目标 1. 围绕材料的发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制作书材料的变迁。 2. 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体会到生活中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们生活、学习带来的方便。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纸张、陶泥板、竹简、竹片、毛笔、墨水、木棒、课件、记录单教师准备:课件、评价表 【教学过程】 一、了解书的历史 1. 提问:观察自己的书本,我们的书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2. 古时候的书也用纸做的吗?你知道古代的书是怎样的? 3. 了解书的历史。播放书的历史微视频,解说词如下:

新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书的历史》教学设计

3.书的历史 【教材简析】 《书的历史》是教科版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的第三课时。书是文字的载体。文字需要借助载体才能传播,而文字与载体的结合,便是书的雏形。本节课以书的历史为线索,指向不断发展变化的材料,巧妙地把材料的变化和书的发展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体验到制作书的材料发展过程,感受到纸这种材料的优越性。 通过前面2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发现同一种物品可能用不同的材料制作。这节课,他们将通过模拟书的演化历史,体会做书材料随时代演变、革新的过程。 聚焦板块,通过历史上不同阶段各种书的展示,让学生感受到做书材料的变化,引发学生对材料变化的思考。 探索板块,主要是通过学生活动——做一本简易的书,来感受不同材料的特点和不同材料来制作书的优缺点。 研讨板块,引导学生回顾从书写到装订的过程,探讨用不同材料书写、制作、保存、携带、使用等难易程度,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感受到不同材料的优点和缺点。并能从材料的变化中,获得一些启示。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对周围物品的组成材料已经有初步的认识,能够观察一些材料的特点,并能用一些比较科学的词汇表达,如坚硬、光滑、粗糙、有气味等。纸是学生身边最常见的一种人造材料,各种各样的书基本都是用纸做的。为什么会选择用纸做书,历史上还有哪些材料用来做成书,只有极少一部分学生通过书籍或是父母讲述,电视等方式间接知道一些零散的信息。为什么做书的材料会变化?纸这种材料做书跟其它材料相比有哪些优越性,这些也是学生不清楚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 2. 历史上制作书的材料有龟壳、石头、陶土、竹片、木片、丝绸等,造纸术 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3.用纸制作书,具有书写方便、装订便捷、容易携带等优点。 科学探究目标: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2.3《书的历史》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2.3《书的历史》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书的历史》是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的第3课。本课以书的历史为线索,指向不断发展变化的材料,巧妙地把材料的变化和书的发展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体验制作书的材料的发展过程,感受纸这种材料的优越性。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通过介绍书的历史,让学生认识到做书材料的变化,引发学生对材料变化的思考;第二部分——探索,让学生在三种不同材料上写字,并试着装订成一本简易的书,以此来感受不同材料的特点及用其制作书的优缺点;第三部分——研讨,在经历探索不同材料的特点和做成一本书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总结不同材料的优点和缺点,并从材料的变化中,获得一些启示。 本课通过设计、对比的分层体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古代书写材料和现在书写材料的不同,从而发现不同材料做书的优缺点。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在交流分享中获取制作书的材料变化的历史知识,体会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们生活、学习带来的方便。 【学生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周围物品的组成材料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能够观察到材料的一些特点,并用科学词汇进行描述,如坚硬、光滑、粗糙、有气味等。纸是学生最常见的一种人造材料,身边各种各样的书基本都是用纸做的。为什么会选择用纸做书,历史上还有哪些材料用来做书,这些问题只有少数学生通过书籍或是父母讲述、电视节目等方式间接知道一些零散的信息。做书的材料为什么会变化?用纸这种材料做书有哪些优越性?学生对这些问题也是非常模糊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历史上制作书的材料有龟壳、石头、陶土、竹片、木片、丝绸等。 2.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3.用纸这种材料制作书,具有书写方便、装订便捷、容易携带等优点。 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多种感官观察不同的材料,并用科学词汇进行简单的对比描述。

书籍的历史演进

中国书籍的历史演进 人类探索理想信息载体的脚步从未停止,文字必须有一定的物质材料作为载体 ,承载文字的物质材料可称之为?文字载体?。在漫长的历史中人类从未停止过对理想文字载体的探索 ,新文字载体的发明往往是适应社会控制和文化传播的需要而产生的 ,又反过来促进社会控制和文化传播 ,并促进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我们谈到书籍不能不谈到文字,文字是书籍的第一要素。中国自商代就已出现较成熟的文字。 甲骨文,从甲骨文的规模和分类上看,那时已出现了书籍的萌芽。到周代,中国文化进入第一次勃兴时期,各种流派和学说层出不穷,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作为文字载体的书籍,已经出现很多。周代时,甲骨文已经向金文、石鼓文发展,后来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逐步发展,后又完成了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文字体的演变,书籍的材质和形式也逐渐完善。 (一)甲骨通过考古发现,在河南?殷墟?出土了大量的刻有文字的龟甲和兽骨,这就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最早的作为文字载体的材质。所刻文字纵向成列,每列字数不一,皆随甲骨形状而定。由于甲骨文字型尚未规范化,字的笔画繁简悬殊很大,刻字大小不一,所以横向难以成行。后来虽然在陶器、岩石、青铜器和石碑上也有文字刻画,但与书籍形式相去甚远,故不做详谈。公元前2500年前后,古埃及人把文字刻在石碑上,称为石碑文。古巴比伦人则把文字刻在黏土制作的版上,再把黏土版烧制成书。 (二)玉版《韩非子〃喻老》中有?周有玉版?的话,又据考古发现,周代已经使用玉版这种高档的材质书写或刻文字了,由于其材质名贵,用量并不是很多,多是上层社会的用品。 (三)竹简木牍中国正规书籍的最早载体是竹和木。把竹子加工成统一规格的竹

历史教案(最新整理)

历史常识——中国古代朝代名 1、目标 1,对中国古代朝代名有大致印象 2,熟记中国古代朝代名 3,基本掌握了解中国古代朝代名及历史大事 2、过程 1,引入武侠剧古装片 大家有没有看过西游记(作为冷场的提示)啊?~~那大家还记得西游记里面那位皇帝是叫什么名字吗?(唐太宗)那么大家又知不知道西游记里面所说的唐僧和唐太宗是出自哪个朝代的呢?(唐朝)好~~除了唐朝以外中国古代还有哪些朝代呢??那你们喜欢哪个朝代呢? 三国演义东汉末年 红楼梦清朝 水浒传北宋 倚天屠龙记明朝天 龙八部北宋末年 射雕英雄传神雕侠女南宋 笑傲江湖明清之间 鹿鼎记清朝好~这些都是历史朝代,那么除了这些朝代,大家还听说过别的朝代么? 2,列出朝代名 黄帝炎黄子孙 尧舜禹(大禹治水:变堵为疏,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提醒同学们要抵抗网吧诱惑) 夏(4000 多年前有了历法又叫夏历按月亮的运行周期{复习月亮运行周期}制定又叫阴历也就是现在的农历) 商(封神榜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妲己哪吒二郎神) 周(西周和东周(春秋和战国))卧薪尝胆百家争鸣孔子儒家 秦(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成为历史上第一个统治中国的“皇帝” ,兵马俑,万里长城) 汉:(西汉和东汉) 项羽和刘邦打架,然后刘邦打赢了,刘邦就做了皇帝,建立汉朝三国:提问大家都知道哪些三国时代的人物啊?三顾茅庐乐不思蜀过五关斩六将两晋:王羲之墨池 南北朝:提问:知道圆周率么?知道几位?祖冲之数学家 隋:隋唐英雄传 唐朝:唐诗大家都认识什么唐代的诗人呢??(小白,小甫) 五代十国: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宋朝:宋词 元:元曲 明:郑和下西洋 清:甄嬛传

高考历史教学参考书(史学名著)

高考历史教学参考书(史学名著) 一、中国历史 1.《万历十五年》,(美)黄仁宇,中华书局2007年 2.《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茅海建,三联书店2005年 3.《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法)佩雷菲特,三联书店1993年 4.《现代化新论》,罗荣渠,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 5.《伟大的中国革命》,(美)费正清,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年 6.《中华文明史》四卷,袁行霈、严文明、张传玺、楼宇烈,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7.《中国近代史:1600—2000 中国的奋斗》,(美)徐中约,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8.《找寻真实的蒋介石》,杨天石,山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 9.《走出中世纪》朱维铮,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 10.《重读近代史》,朱维铮,百家出版社2010年 11.《中国历史学三十年》,张海鹏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

12. 《中国世界历史学三十年》,于沛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2008年 二、世界历史 1.《世界:一部历史》(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北京大学出 版社2010年 2.《人类之网——鸟瞰世界历史》(美)约翰·麦克尼尔父子,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3.《白银资本——重视全球化中的东方》(加)贡德?弗兰克, 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 4.《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美)戈德斯通,浙江大学出版社1996年 5.《新史学》(法)勒高夫等,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 6.《极端的年代》(英)霍布斯鲍姆,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 7.《现代世界体系》(美)沃勒斯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8.《老师的谎言》(美)詹姆斯·洛温,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 9.《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何顺果,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年 10.《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修订版,(美)亨廷顿,

书的历史

年级一年级学科科学课时1教学内容 2.3书的历史 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对周围物品的组成材料已经有基本的认识,能够观察各种材料的一些特点,并用科学词汇进行描述,如坚硬、光滑、粗糙、有气味等。纸是学生最常见的一种人造材料,身边各种各样的书基本都是用纸做的。为什么会选择用纸做书,历史上还有哪些材料用来做成书,只有极少一部分学生通过书籍或是父母讲述,电视等方式间接知道一些零散的信息。为什么做出的材料会变化?纸这种材料做书有哪些优越性?这些也是学生不清楚的。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1.历史上制作书的材料有龟壳、石头、陶土、竹片、木片、丝绸等。 2.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3.用纸这种材料制作书,具有书写方便、装订便捷、容易携带等优点。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各种感官观察不同的材料,并用科学词汇进行简单的对比描述。 2.通过实践操作体验,感受不同材料制作书的优缺点。 科学态度目标 1.围绕材料的发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制作书材料的变迁。 2.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体会到生活中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们生活、学习带来的方便。 教学重点感受到古代书写材料和现在的不同,从而发现不同材料做书的优缺点教学难点怎样观察。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纸张、泥板、竹简、竹片、毛笔、墨水、木棒、课件、记录单教师准备:课件、评价表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了解书的历史 1.提问:观察自己的书本,我们的书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2.古时候的书也用纸做的吗?你知道古代的书是怎样的? 3.了解书的历史。播放书的历史微视频,解说词如下: 在很早很早以前,根本没有纸,人们会用树枝在陶泥上刻 一些简单的文字符号。后来,人们会在乌龟壳上,动物的 骨头上刻划文字,这相当于最早的“书”了。技术发展了, 人们会在青铜器上铸字,但这还不算真正的书。真正的书 出现在战国时期,有人用毛笔将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保存, 并用绳子编册成书,我们称它为简册。因为竹片和木片比 较容易获得,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一直用这种材料。 简册,虽然使用较为普遍,当然也有一些缺点,比如简册 有些重。丝绸出现后,人们便在轻巧的丝绸上写字,称之 为缣帛,可是丝绸太贵了,一般人用不起。这个时候一个 非常重要的人物出现了——蔡伦。他是一位很会动脑筋的 人,他在前人的基础上想到了更好的办法造出了一种书写 材料——纸。他用树皮、麻头和破渔网作为原料,经过多 次加工,制出了最早的纸——蔡侯纸,这也是是享誉世界 的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 4.聚焦话题:做书的材料发生了哪些变化? 5.穿插竹简观察体验活动。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自己的书,图书馆里的书,认识到 纸是现在做书最为广泛的材料。通过反问古时候做书的材 料,引入书的历史小故事,引发学生对做出材料变化的思 考。) 二、探索:尝试制作一本简易的书 活动一:

七年级历史书下教案设计

七年级历史书下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是实现七年级历史教学要求的总体设计蓝图和实施方案,我整理了关于,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七年级历史书下册教案设计 对外友好往来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的情况,包括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与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和尚东渡日本、隋唐与新罗的友好往来、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通过讲述隋唐时期我国同亚洲各国,特别是日本、新罗和天竺等国的友好往来情况,启发学生思考唐朝与外国频繁友好往来的主要原因,和这种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通过讨论鉴真六次东渡和玄奘历时18年的西游和历时19年的译经生涯体现的奋斗精神,培养学生追求真知和奋斗的精神。 【教材分析】 本课的主题是唐朝的对外友好交往,其中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是本课的重点。 本课的难点,在于理解封建时代的对外交往为何如此频繁?它与当今的开放有什么区别? 【教学过程】 导入:出示《西游记》剧照。

提问:吴承恩的《西游记》实际上是以哪一个历史故事为题材写成的?《西游记》以玄奘西游天竺取佛经的故事为题材写成的。 出示《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学生在地图上找到天竺的位置并填出唐朝时的主要外贸城市及与唐朝有往来的国家 一、对外友好往来 (通过填图让学生对唐朝对外往来有个粗略的了解,同时提高学生读图和填图能力) 根据《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学生讲解从哪些城市出发,经过哪些路线,到达哪些国家:从洛阳、长安出发向西通过丝绸之路,可以到达天竺、波斯、拂菻、大食,向东可以到达新罗;从广州出发,走海路可以到达东南亚各国、天竺,最远可以到达波斯湾;从扬州出发可以到达日本。由此可见,唐朝对外交往相当频繁,与唐朝有贸易往来的包括亚非欧七十多个国家。当时唐朝的都城长安,云集世界各国人士,成为世界性的大都市。 下面我们先来了解唐朝与日本的友好往来的情况。 二、唐朝与日本的友好往来 由学生列举唐朝与日本的来与往: 1、遣唐使(同来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 想一想:遣唐使来唐的主要使命是什么?从哪里可以反映出来? ——学习唐朝的文化。(从遣唐使的人员构成和遣唐使回国带回大量的书籍可以反映出来) 同时,使团对唐朝的赠品(珍珠、绢、琥珀、玛瑙),和唐朝的回礼(高

初中历史教案全册

初中历史教案全册 【篇一:新课标人教版历史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全册)】新课标人教版历史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 起源(1—4课) [知识与能力] 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 知识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过程与方法] 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 用能力; 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 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 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重点] 我国的原始 人类 [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课时]5 课时 [课型]新授课、活动课、讲评课[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 第 1 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2)掌握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元谋猿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情况、距今年代,氏族生活的 特点。(3)培养学生的读图和识图能力、比较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总结出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的代表,读懂图表、 文字材料并从中总结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起源地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2)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我国最早的人类、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和生产状况难点:远古居民的生存方式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 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板书设计:

历史教案板书设计

历史教案板书设计 【篇一:历史教学设计】 第一章历史教学设计概述 我国教学设计发展历史及现状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教学设计理论被引入国内以来,教学设计的理论研究基本处于引介、消化国外研究成果的状态,但缺乏教学设计理论本土化研究的支持。 教学设计课程任务 首先必须了解什么是教学设计,它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它与传统的备课有什么差别,然后要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历史教学设计运作流程图”。 第一节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概念 概念:教学设计,也称教学系统设计,是面向教学系统,解决教学问题的一种特殊的设计活动。 1.教学 概念:教学是通过信息传播促进学生达到预期的特定学习目标的活动,是指有组织、有计划的教与学的活动的总称。 要素及过程:美国教育家格拉瑟(r.glasser)认为,所有的教学活动或教学过程都包括四个部分。 (1)教学目标(2)起点行为(3)教学活动(4)教学评价 设计理念:著名的美国教学设计专家加涅:“为学习设计教学”。 2.设计 “设计”一词广泛应用于建筑、服装、艺术等众多领域。 定义: 1)设计就是“在正式做某项工作之前,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预先制定方法、图样等”。(《现代汉语词典》)2)所谓设计是指为了解决某问题,在开发某些事物和实施其中方案之前所采取的系统化计划过程。3)设计就是为制造某种具有实际效用的新事物而进行的研究。 4)设计是指在活动之前所做出的一切策划或计划。 性质和特点:具有超前性和预测性,想象性和创造性的特点。 3.教学设计 (1)概念:

整合教学和设计的概念,其中具有代表的观点有: 布里格斯的观点: 瑞达.瑞奇的观点: r.m加涅观点: 乌美娜的观点: 皮连生的观点: 徐英俊的观点: 何克杭的观点: 刘知新、毕华林等的观点: (2)“教学设计”的特点: ①理论性②系统性③差异性④应用性⑤层次性 4、历史教学设计的定义: 运用系统方法分析历史教学背景,确定历史教学目标,建立解决历 史教学问题的策略,选择教学媒体,设计并实施教学方案,评价反 思试行结果和对设计方案进行反馈修正的过程。 二、教学设计的发展 教学设计的历史发展与其他学科的发展一样,大致经历了构想、形成、建立、发展等几个阶段。1、构想阶段 杜威(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和美国心理学家):1900年提出应 建立“桥梁科学”。 测量学家桑代克:建立一套系统的与教学活动有关的理论体系,以 实现教学的优化设计。 20世纪中叶,以斯金纳为代表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以奥苏贝尔、加涅为代表的认知心理学的发展为教 学设计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2、形成阶段 国外的教学设计研究从20世纪60年代起步,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 展无论从理论自身发展,还是实践操作程序的发展,都已达到了相 当的成熟程度。 3、建立阶段 标志为加涅的《教学设计原理》(1988) id1的代表性模型是由肯普在1977年提出的“肯普模型”。 4、发展阶段 第二代教学设计理论(简称id2)

《书的历史》教学设计

《书的历史》教学设计 浙江省湖州市爱山小学教育集团黎作民 【教材分析】 《书的历史》是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的第3课。本课以书的历史为线索,指向不断发展变化的材料,巧妙地把材料的变化和书的发展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体验制作书的材料的发展过程,感受纸这种材料的优越性。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通过介绍书的历史,让学生认识到做书材料的变化,引发学生对材料变化的思考;第二部分——探索,让学生在三种不同材料上写字,并试着装订成一本简易的书,以此来感受不同材料的特点及用其制作书的优缺点;第三部分——研讨,在经历探索不同材料的特点和做成一本书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总结不同材料的优点和缺点,并从材料的变化中,获得一些启示。 本课通过设计、对比的分层体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古代书写材料和现在书写材料的不同,从而发现不同材料做书的优缺点。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在交流分享中获取制作书的材料变化的历史知识,体会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们生活、学习带来的方便。 【学生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周围物品的组成材料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能够观察到材料的一些特点,并用科学词汇进行描述,如坚硬、光滑、粗糙、有气味等。纸是学生最常见的一种人造材料,身边各种各样的书基本都是用纸做的。为什么会选择用纸做书,历史上还有哪些材料用来做书,这些问题只有少数学生通过书籍或是父母讲述、电视节目等方式间接知道一些零散的信息。做书的材料为什么会变化?用纸这种材料做书有哪些优越性?学生对这些问题也是非常模糊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历史上制作书的材料有龟壳、石头、陶土、竹片、木片、丝绸等。 2.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3.用纸这种材料制作书,具有书写方便、装订便捷、容易携带等优点。 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多种感官观察不同的材料,并用科学词汇进行简单的对比描述。

教科2017课标版科学二年级上册《材料 3 书的历史》优质课教学设计_5

《书的历史》教学设计 1.历史上制作书的材料有龟壳、石头、陶泥、竹片、木片、丝绸等。 2.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3.用纸这种材料制作书,具有书写方便、装订便捷、容易携带等优点。 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各种感官观察不同的材料,并用科学词汇进行简单的对比描述。 2.通过实践操作体验,感受不同材料制作书的优缺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围绕材料的发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制作书材料的变迁。 2.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体会到生活中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们生活、学习带来的方便。 【重难点】通过实践操作体验,感受不同材料制作书的优缺点。 【器材准备】 学生准备:纸张、泥板、竹简、竹片、毛笔、墨水、木棒、课件、记录单 教师准备:课件、评价表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师:同学们今天是我第一次给大家上课,我先做个自我介绍,我姓孙等下大家可以叫我孙老师。今天来了这么多老师听我们上课,你能不能也简单的介绍一下自己,让我和在坐的老师都能认识你。比如你可以介绍一下自己的名字,几岁了,喜欢做什么等等。 生:…… 师:这里有一位同学,她就是我们班的xxx,她最喜欢看书。 一、认识书的历史 出示各种各样的书的实物和图片(二年级科学书、图书馆的书等等) 师:这些书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生:纸(油纸……) 师:我们现在的书是用纸做的那么古时候人们的书是用什么做的呢? 生:竹简、兽骨、龟甲…… 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书的历史,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找找出现了哪几种做书的材料?播放书的历史微视频,解说词如下: 在很早很早以前,根本没有纸,人们会用树枝在陶泥上刻一些简单的文字符号。后来,人们会在乌龟壳上,动物的骨头上刻划文字,这相当于最早的“书”了。技术发展了,人们会在青铜器上铸字,但这还不算真正的书。真正的书出现在战国时期,有人用毛笔将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保存,并用绳子编册成书,我们称它为简册。因为竹片和木片比较容易获得,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一直用这种材料。简册,虽然使用较为普遍,当然也有一些缺点,比如简册有些重。丝绸出现后,人们便在轻巧的丝绸上写字,称之为缣帛,可是丝绸太贵了,一般人用不起。这个时候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出现了——蔡伦。他是一位很会动脑筋的人,他在前人的基础上想到了更好的办法造出了一种书写材料——纸。他用树皮、麻头和破渔网作为原料,经过多次加工,制出了最早的纸——蔡侯纸,这也是是享誉世界的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 师:同学们,视频中出现了哪几种材料? 生:陶泥、兽骨(乌龟壳)、青铜、竹简、丝绸、纸

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3.书的历史》 教科版

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书的历史》 一、背景与教材分析 《书的历史》是小学科学(教科版)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的第3课的内容。本节课以书的历史为线索,指向不断发展变化的材料,巧妙地把材料的变化和书的发展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思考和讨论书的发展历史,经历思考—探究—研讨的科学过程。亲自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书,感受纸这种材料做书的优越性。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对应新课标“物质科学领域”的学习内容—“1.1物质具有一定的特征,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该部分内容对1~2年级学生的要求有如下:1.通过观察物体的轻重、厚薄、颜色、表面粗糙程度等特征 2.辨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体会材料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的便利。 本节课分为三个部分: 1.思考。书是文字的载体,在现在的学习生活中最常见的书是纸做的,那么古代的书使用什么材料做的呢?让学生认识到做书材料的变化,引发学生对材料变化的思考。 2.探究。学生在三种不同的材料上写字,并尝试装订成一本简易的书,以此来感受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特征以及使用该种材料制作书的特点。 3.研讨。在经历探索三种不同的材料的特点以及制作一本书的活动后,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总结不同材料的优缺点,并从材料的发展变化中,获得启发。 二、学生分析 1.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二年级学生对周围物品的组成材料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能够辨认各种材料的一些特点,并用科学词汇进行描述,如坚硬、光滑、粗糙、有气味等。纸是学生最常见的一种人造材料,身边各种各样的书基本上都是用纸做的。为什么会选择用纸做书,只有极少一部分学生通过书籍或是父母讲述,电视等方式间接知道一些零散的信息。为什么做出的材料会发生变化?纸这种材料做书有哪些优越性?这些也是学生不清楚的。 2.学习能力分析:学生刚刚接触科学知识的学习,学习能力仍需不断提升。他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