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系列练习精品资料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系列练习精品资料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系列练习精品资料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系列练习

精品资料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系列练习(一)

31+48= 70-56= 39-28= 71-35= 29+45= 70-35= 80+15= 14+57=

46+25= 75-26= 80-36= 12+87= 14+75 = 97-48 = 35+48 = 29-19=

86-45+38= 90-22-36= 15+43+28= 35+48-59=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系列练习(二)

62+14= 75-12= 28-15= 49-35= 28+45= 71-35= 80 - 15= 25+39= 23+44= 75-45= 59-28= 45+29= 25+43 = 59-48 =

90-48 = 29+19= 40-26+59= 25+19+36= 71-46-18= 45+48-66=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系列练习(三)

70-45= 25+66= 70-28= 85-35= 50+45= 81-35= 46+15= 33+58=

40+25= 94-26= 80-36= 19+57= 51+35= 97-28 = 15+48 = 56-19=

69-45+27= 91-28-12= 16+64-43= 29+48-49=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系列练习(四)

64+14= 89-56= 26+28= 41-36= 80+15= 45-35= 36+18= 28+45=

97-25= 30+26= 62-47= 51+23= 45+25 = 84-48 = 46+48 = 58-10=

60-54+77= 80-22-16= 35+46-22= 37+48-9=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系列练习(五)

85-18= 46+48= 50-26= 92-89= 91-19= 46+37= 65-25= 84-49=

90-19= 36+49= 90-25= 80-39= 70-19= 46+25= 50-18= 92-47=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

第11课时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 (4月29日)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笔算方法的过程,能用竖式正确地进行计算。 2.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培养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7——58页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20+40 *20+16 85-70 39-3 40+5 * 2+76 打“*”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2.填空; (1)5个十是()。 (2)31里面有()个十和( )个一。 (3) 4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 (4) 78的()在十位上,表示7个();个位上是(),表示8个()。 二、自主探究,体会领悟 1.教学例题 师:今天有一些小朋友们要去参观动物园,想请大家帮他们解决坐公交车时遇到的数学问题。 出示情境图 让学生仔细观察挂图,读图中人物的对话。 问:从图上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师: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蓝色公共汽车上坐了45人,红色公共汽车上坐了

31人,要求两辆车一共坐了多少人。算式怎么列?可以列算式43+31 板书:45+31= 问:45+31怎样算呢?可以用手边的小棒摆一摆,也可以用计数器拨一拨,还可以用你自己的方法算一算。想好后在四个人小组里交流一下你的方 法。 师:你们想到了哪些办法?哦,有小朋友是摆小棒的。先摆43根小棒,再摆31根小棒;把3根小棒和1根小棒合起来是4根小棒,把40根小棒 和30根小棒合起来是70根小棒;最后把70根小棒和4根小棒合起来一 共是74根小棒。 师:还有小朋友是拨计数器帮助的。先在十位上拨4粒珠子,在个位上拨3粒珠子,表示43;接着在十位上加3粒珠子,也就是加30,现在计数器 上表示73;最后在个位上加1粒珠子,表示加1,最后计数器上表示的 数是74。 师:除了刚才小朋友们讲到的方法,这道题还可以怎样算呢? 我们还可以用竖式计算。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里交流,最后推选代表汇报结果。板书:40+30=70 3+1=4 70+4=74 谈话:请同学们回想一下,刚才你们用小棒计算时,把4捆和3捆合在一起,把3根和1根合在一起;用计数器计算时,40和30都拨在十位上,3和1都拨在个位上。有的同学心中想的算法是先算40+30,再算3+1。想想,这些算法的相同点是什么? 讲述:在计算加法时,必须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相加。这样的算式,除了用同学们刚才提到的几种方法计算以外,还可以用竖式计算: 边板书边说明:先写第一个加数43,“4”在十位上表示4个十,“3”在个位上表示3个一(用红笔写出“十个”);再写加31,加号写在31的 前面,“3”要和十位上的4对齐,“1”要和个位上的3对齐;然后用直 尺画上横线,表示等号。计算的时候可以先算个位上的3加1,得4,这 个“4”表示4个一,写在个位上;再算十位上的4加3,得7,这个“7”

《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教案

《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4页例3,第85页“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笔算方法的过程,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能正确笔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2.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发展抽象思维。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计数器一个,口算卡片若干张。学生准备小棒100根,每10根搁成一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下面各题。 6+44 32-5 45+30 72-40 70+20 53+7 60-6 34+5 67+5 74-8 38+4 30+50 2.用竖式计算。 53+26 75-25 3.提问:用竖式计算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小结:用竖式计算加、减法,一要注意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二要注意从个位算起。今天我们要利用这些计算经验进一步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 二、进行新课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场景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能获得哪些信息。 提问:要求两人一共有多少张,可以怎样列式 板书:34+16=□()。 (2)提出要求:你能通过摆小棒算出这道题的得数吗 组织讨论:先摆了几捆带几根,又摆了几捆带几根把4根与6根合起来一共多少根,把3捆与1捆合起来一共多少捆34+16的得数是多少进一步追问:你的桌上只有4捆小捆,得数怎么会是50

明确:4根和6根合起来是10根,因为10个一是1个十,所以可以把这10根捆成一捆。 (3)教师拿出计数器,让学生说出34+16的拨珠过程,教师在计数器上演示拨珠。教师拨珠计算后提问:得数的十位上是几,个位上是几,这个数是多少十位上明明只有4颗珠,得数怎么会是50呢明确:个位上10颗珠表示10个一,10个一就是1个十。(拨去个位10颗珠,同时在十位添上1颗珠。)(4)引导学生结合操作过程用竖式进行计算。 启发:刚才我们通过摆小棒,拨计数器,算出了这道题的得数。那么这道题用竖式应该怎样算呢 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 结合学生板演的竖式计算过程,组织讨论:你先算的是几加几,再算的是几加几个位上4+6得10,这个“10”在竖式里该怎样写 讨论后明确:个位上4+6得10,要向十位进1,在个位写0。为了不忘记向十位进1,我们可以在十位右边靠近横线的地方写一个小“1”,表示进上来的1个十。这样就提醒我们在加十位上的数时,把进上来的1也加上。(示范板书)进一步追问:此时,十位上要把哪几个数相加 提出要求:你能看着竖式再说一说34+16的计算过程吗 (5)再次感受笔算时从个位算起的合理性。 引导学生观察竖式,说明:因为加的过程中出现了进位,如果从十位加起,先把十位的计算结果写出来,再算个位数相加时,由于进位就要把原来十位上写的数擦掉重写,显得比较麻烦。所以笔算加法时,一般要从个位加起。 2.教学“试一试”。 (1)教师板书65+28的竖式,指名一人板演,其他学生在书上各自完成。 (2)学生完成后,组织讨论:你是先算的几加几个位上5+8得13,这个“13”在竖式里该怎样写十位上的9又是怎样算出来的 3.总结笔算加法的方法。 引导:今天学习的是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笔算[在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后面补充板书“(进位)”]。这样,10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的笔算我们都学习了。你能说说笔算加法时要注意些什么吗

100以内两位数加减法对应竖式计算

加减法对应练习1 32 46 41 42 77 80 + 54 + 22 + 33 + 34 + 12 + 9 86 68 74 76 89 89 -32 -46 -41 -42 -12 -80 88 80 56 64 75 44 + 12 + 10 + 18 + 25 + 13 + 29 100 90 74 89 88 73 -12 -10 -56 -64 -75 -29 89 80 60 41 66 76 + 10 + 10 + 19 + 12 + 12 + 11 99 90 79 53 78 87 -89 -10 -19 -41 -66 -76 49 13 35 67 80 49 + 22 + 33 + 27 + 11 + 9 + 19 71 46 62 78 89 68 -22 -33 -27 -11 -9 -19 33 75 88 44 40 33 + 41 + 11 + 8 + 31 + 40 + 23 74 86 96 75 80 56 -33 -75 -88 -31 -40 -23

52 30 99 54 84 67 -20 -23 -46 -20 - 6 -55 32 53 56 64 75 44 -12 -10 -18 -25 -13 -29 20 76 87 77 82 49 -12 -13 -7 -12 -8 -31 89 80 60 41 66 76 -10 -10 -19 -12 -12 -11 79 43 26 98 86 39 -62 -20 -18 -61 -8 -36 49 85 35 67 80 49 -22 -33 -27 -11 -9 -19 45 107 40 78 78 76 -17 -36 -20 -11 -10 -11

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7、58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笔算方法的过程,能用竖式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经历探索笔算方法的过程,感受探索方法的不同策略,发展形象思维和初步的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3.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培养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方法的理解。 教学准备:主题图、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谈话:我们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心和爱护。你们看,有一所学校的一年级学生正乘汽车准备到全国著名的景点青海湖去旅游呢,他们多高兴啊,听一听他们说了些什么。 二、自主探究,体会领悟 1.教学例题 出示情境图 让学生仔细观察挂图,读图中人物的对话。 提问:你能从图中看懂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想好之后在自己的小组里互相说说,然后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说一说。 在挂图下出示“两辆车上一共坐了多少人”的数学问题,学生连起来读挂图中的对话和下面的问题。 读完后提问:同学们读了题以后,知道这个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吗?

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再同桌讨论,然后进行小组交流,最后指名说说想法,达成共识。 提问:你们能不能借助自己的学具(小棒、算珠)或者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计算。并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里交流,最后推选代表汇报结果。 谈话:请同学们回想一下,刚才你们用小棒计算时,把4捆和3捆合在一起,把5根和1根合在一起;用计数器计算时,40和30都拨在十位上,5和1都拨在个位上。有的同学心中想的算法是先算40+30,再算5+1。想想,这些算法的相同点是什么? 讲述:在计算加法时,必须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相加。这样的算式,除了用同学们刚才提到的几种方法计算以外,还可以用竖式计算: 提问:同学们能从这个竖式中看出什么?(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 谈话: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想一想,为什么要相同数位对齐? 学生试算,指名板演。 然后针对学生试算情况,让学生说说计算顺序,对于先加个位上的数或先加十位上的数,都予以肯定。 2.教学“试一试” 谈话:根据我们刚才学习的用竖式计算加法的方法,你能用竖式计算这题减法吗? 学生试算,然后同桌交流,教师巡视,最后请一名学生板演。 3.归纳笔算的方法 提问:列竖式计算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小组讨论后指名发言。 小结:在用竖式计算加、减法时,必须把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然后把对齐的数相加减。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在书上计算。同桌检查计算结果并改正。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竖式练习题完整版本

100道口算题1 班级: 姓名: 得分: 用时: 70-58= 97-19= 70-48= 90-18= 18+68= 98-29= 41-23= 71-45= 17+14= 39+48= 39+38= 41-13= 15+16= 66+19= 63-46= 38+28= 78-69= 46+39= 50-21= 77-59= 54-38= 62-36= 61-49= 71-35= 63-56= 46+49= 23+28= 23+38= 16+26= 39+15= 70-58= 18+68= 39+48= 63-46= 38+28= 77-59= 63-56= 39+15= 95-69= 27+69= 81-57= 56+38= 49+37= 40-18= 37+56= 29+67= 90-33= 29+44= 73-45= 57+35= 95-59= 48-39= 57+25= 28+57= 81-34= 57+16= 96-57= 59+23= 31-19= 40-28= 47-29= 16+29= 56+28= 64+27= 96-47= 73-36= 81-24= 80-37= 82-44= 16+19= 48+17= 87-48= 80-47= 33-17= 49+27= 58+13= 27+69= 37+56= 57+35= 95-59= 69+22= 28+26= 29+23= 29+13= 15+77= 35+37= 79+18= 27+38= 27+28= 53-45= 27+48= 75-68= 83-67= 35+27= 60-46= 95-28= 94-18= 95-38= 80-16= 36+25=

两位数加减法竖式练习题

1 9 3 7 3 6 8 2 4 3 5 8 +7 1 +5 7 + 4 7 -7 6 -1 4 -2 9 5 7 7 1 1 1 9 5 2 9 9 6 -1 8 -5 4 +8 9 -4 9 +4 9 -4 7 5 8 5 2 2 9 1 7 3 3 6 2 -2 9 +2 9 +4 5 +5 6 +5 8 +2 8 7 2 6 9 7 1 2 6 4 7 4 3 -6 5 +2 7 +1 9 -1 9 -3 8 -1 8 5 8 1 3 6 8 9 7 5 9 9 8 -3 9 +6 7 -3 9 -5 8 +1 5 -4 9 5 6 1 8 6 1 6 3 1 3 9 4 -3 9 +7 4 -2 2 -2 8 +3 8 -3 9 4 2 2 7 9 7 9 3 6 1 4 6 -2 3 -1 8 - 5 8 -2 8 -2 8 +1 5 3 2 3 8 9 4 6 1 1 1 2 7 -1 8 + 5 1 - 6 6 +2 9 +6 9 +6 6

5 7 4 4 6 1 9 7 7 8 3 2 -2 8 -2 9 +1 9 -1 8 -6 9 +4 9 1 9 5 7 7 7 6 9 7 7 2 2 +5 9 -2 8 -1 9 +1 7 -6 8 +4 6 5 8 4 2 2 5 6 3 6 6 9 8 +2 9 +2 9 +6 8 +1 9 +2 6 -6 9 4 4 3 3 7 1 7 3 3 9 2 9 +2 9 +3 9 -6 4 - 5 4 +3 3 +5 7 4 3 4 8 8 7 8 3 1 9 9 4 -1 5 +2 2 -3 8 - 3 5 + 6 3 -2 7 2 6 4 6 2 1 7 5 5 5 5 7 +6 4 -2 7 -1 2 - 3 9 --3 8 +3 3 4 7 6 7 7 4 6 4 4 7 2 9 +4 8 +1 4 +1 9 -1 8 +2 7 +6 1

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第三课时: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 教学目标: 1.掌握笔算的方法,能够正确计算100以内的退位减法。 2.经历笔算的探究过程,理解“个位不够减,十位退1”的算理;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个位不够减,十位退1当十”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从解决“巴黎比北京少多少票?”的问题入手,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算式 二、探究新知 1.探究56-18 (1)学生独立解决,可以利用小棒摆一摆; (2)学生汇报,板书笔算过程; (3)课件演示 出示【按点1】: 题干1:(判断) 4 7 - 2 8 2 9

选项:①√②× 正确答案:② 题干2:(判断) 7 0 - 5 3 1 7 选项:①√②× 正确答案:① 【设计意图】 在学生动手操作之后,出示这两道竖式,让学生在判断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算理,突破教学难点,同时可以检测一下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面的学习提供参考。 【使用说明】 学生进行选择,选择后说明理由。 【教学策略】 检测学生能否正确计算退位减法。 策略一:没有出现错误,说明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计算方法; 策略二:如果有错误,可以请错误的同学说说想法,也可请其他同学帮助他讲解并在下面的教学中有针对性的进行帮教。 2.小结笔算减法要注意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帮助小动物修电话

出示【按点2】: 帮助小动物修电话 选项:抢权形式 【设计意图】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讲解题目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算理,掌握算法。 【使用说明】 抢权形式,并请抢到答题权的学生说明理由。 【教学策略】 检测学生对于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掌握情况。 2.猜一猜 出示【按点3】: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竖式基础练习练习题复

精品文档 100道口算题1 班级: 姓名: 得分: 用时: 70-58= 97-19= 70-48= 90-18= 18+68= 98-29= 41-23= 71-45= 17+14= 39+48= 39+38= 41-13= 15+16= 66+19= 63-46= 38+28= 78-69= 46+39= 50-21= 77-59= 54-38= 62-36= 61-49= 71-35= 63-56= 46+49= 23+28= 23+38= 16+26= 39+15= 70-58= 18+68= 39+48= 63-46= 38+28= 77-59= 63-56= 39+15= 95-69= 27+69= 81-57= 56+38= 49+37= 40-18= 37+56= 29+67= 90-33= 29+44= 73-45= 57+35= 95-59= 48-39= 57+25= 28+57= 81-34= 57+16= 96-57= 59+23= 31-19= 40-28= 47-29= 16+29= 56+28= 64+27= 96-47= 73-36= 81-24= 80-37= 82-44= 16+19= 48+17= 87-48= 80-47= 33-17= 49+27= 58+13= 27+69= 37+56= 57+35= 95-59= 69+22= 28+26= 29+23= 29+13= 15+77= 35+37= 79+18= 27+38= 27+28= 53-45= 27+48= 75-68= 83-67= 35+27= 60-46=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0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丨苏教版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笔算方法的过程,能用竖式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3.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数学阅读的指导。 教学重、难点: 1.在理解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算理的基础上,熟练计算。 2.数学阅读的指导。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 利用情境图谈话导入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带拼音),学生自己读题。 思考: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两辆车”指的是哪两辆车?“一共”表示求什么? (2)指名读题中的条件。 思考:看到这两个条件,你觉得可以求什么?用什么方法做?还可以求什么? (3)指名读题中要求的问题。 思考:看到这个问题,你是怎样想的?

(4)别的小朋友是怎么想的?把你的想法告诉你的同桌。 (5)学生尝试列式。 (6)出示43+ 31,学生自己校对。 2.学生回忆,小结方法。 (1)我们来回忆一下,刚才是怎样学习例题的? (2)小结:先读题,理解题意,再读题目中的条件,想可以求什么?然后读问题,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怎样?这就是读数学书常用的一种方法——“边读边想”。 教师板书:边读边想 学生理解:“读”是指读什么?想呢?“边读边想”是什么意思? “边读边想”就是说,我们读数学书时,一边读,一边要想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它为什么要这样说?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题目读好了,想明白了,就可以尝试列算式计算,最后还要检查列式是不是正确。如果列式错误,就要找找错误原因,或者和老师、同学讨论,这又是一种读书方法——边读边议。教师板书。 学生理解:“议”就是指“讨论”,“边读边议”是什么意思呢? “边读边议”就是说读书时遇到困难,可以和同学、老师讨论讨论。3.算式列好了,就可以尝试着算一算了,这又是一种读数学书的方法——“边读边算”。(板书)也就是说,读数学书时,不能先去看答案,一定要先自己动动手,想办法算一算。 (1)这道题该怎样算呢?学生动手尝试。(可以借助小棒或计数器) (2)反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介绍书上算法。 方法一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_教案教学设计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 课题: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竖式的写法.2.初步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3.理解并掌握笔算减法的法则.教学重点正确进行笔算退位减法计算.教学难点弄清笔算退位减法的算理.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42根小棒、投影仪、投影片或多媒体计算机软件、口算卡片,学生准备42根小棒.教学步骤(-)铺垫孕伏1.指名回答13-9=17-8=32-5=15一7=14-6=40一3=2.改错并说明理由 3.提问: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应注意什么?(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3.(l)出示例3。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不退位减法的竖式计算,想一想,42-28该怎样列竖式呢?指名板演,并说明为什么这样列竖式?(强调相同数位对齐.)(2)理解算理。引导同学分组摆学具,讨论怎样从42根小棒中减去28根?引导学生明确:①42根小棒中只有2根单根的,减去8不够减,可以把4捆小棒中的任意一捆打开,从10根中拿出8根,把剩下的2根与原有的2根放在一起,共剩下4根单根,从整捆的小棒中拿出2捆,还剩下1捆零4根,所以42减28等于14.②打开一个整捆的,成为10根单根的,把原有的2根和10根合在一起,从中拿出8根,再拿出2个整捆的,还剩下1捆零4根,所以,42减28等于14.③先把42分成4捆和2根,2减8不够减,再把4捆小棒分成3捆加1捆,把其中的1捆打开,成为10根单根的,

10加原有的2是12从12中去掉8根,还剩4根,然后从剩下的3捆小棒中拿出2捆,还剩下1捆零4根,所以42减28等于14.(3)竖式的写法.教师明确:打开的1捆小棒变成了10根,就是把1个十变成了10个一,在竖式中就是从十位里借出了1个十变成了个位上的10个一,借过来的10个一要和个位上原有的数加在一起算,为了不忘记从十位上退了1,坚式计算时,要在被减数十位的上面点一个退位点.(4)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第83页例3,填上得数.2.反馈练习.完成教科书第83页“做一做”.想一想:十位上退1后,被减数的个位要算十几减几?引导学生得出:从十位上退1后,个位要算15减7.让学生用竖式计算,然后订正得数.3.教学例4.(1)出示例4,让学生列出竖式.(2)想一想:从十位退1后,个位要算几减几?引导学生得出:个位要算10减3得7 (3)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第84页例4,填空.4.反馈练习:完成教科书第84页“做一做”.先让学生自己说一说从十位退1后,个位要算见减几?然后计算.5.总结法则.讨论:笔算减法应注意哪些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三方面想:(l)写竖式要注意什么?(2)计算时应从哪一位减起?(3)遇到被减数个位不够减时怎么办?(三)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计算时要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随堂练习1.判断是不是退位减法.

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教案

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教案 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算理,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3、在探究过程中体验成功,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起点: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 三、教学重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四、教学准备:练习卡片、实物投影仪。. 五、课型:新授课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投影出示练习 1、填空 十个一是(),十个十是()。 2、8+7=9+6=30+50=40+60= 3、38+39=36+58=280+390=350+570=

师:第2题我们口算就能很轻松的算出答案,可是第3题,我们再用口算就比较麻烦,也容易出错,那以前我们是怎么算的呢? (指名说)谁愿意到黑板上笔算这4个题?(学生用竖式笔算,并引导说说笔算时的注意事项-----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 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用这种方法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板书课题) (二)新授 教学知识点: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 教学思路: 学习例1 (1)投影出示P15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统计表,引导观察中国特 有种数的动物情况。 师:同学们,这几类动物中中国特有的种数分别是多少?你们能根据中国特有的种数的数据,提出几个有价值的加法问题吗?(学 生提问题:中国特有的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种?中国特有的鸟 类和两栖类一共有多少种?等等) 师:大家提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你们会计算吗?愿意自己尝试一下吗?如果遇到问题和你的合作小组一起讨论解决。 (2)师:谁来说一说你们在计算的时候遇到了什么问题,又是 怎么解决的?(指名说)同学们解决问题的办法真不错,这就是我们 同前边学习的不同之处-----需要连续进位。 师:谁愿意再来和大家说一说,你的计算过程?(指名说计算算理)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位数加两位数最大的特点就是需要连续进位,也就是说: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 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一年级数学研修课《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退位不进位)》评课记录

一年级数学研修课《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退位不进位)》评课记录 今天一年级数学组上了一节研修课《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退位不进位)》,下午第一节课,组内教师都没课,我组织大家对这节课进行了评议,研讨。 评议之前,大家先定了个基调:多提不足之处,大家都能看到的明显的优点就不必提了。 评课时组内教师都能畅所欲言,提的建议主要有以下几点:一、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孩子学会列竖式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退位不进位),对这部分内容一定要讲透,上课时这部分内容不宜讲解过快。难点是一位数加两位数时,数位怎样对齐。建议: 1、教加法竖式时,补充问题“为什么相同的数位要对齐?”(相同的计数单位才能进行加减运算)诱导学生思考,让学生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强化学生对竖式格式的掌握; 2、说明竖式名称由来,竖式是相对于横式而言,两个加数竖着排列,所以叫竖式; 3、学完例题后,及时对加法竖式进行即时训练和变式训练。如列出横式请学生试列竖式,找出不足,如出示一个加数是一位数的加法横式,请学生列出竖式计算,引导学生掌握一位数应该和两位数的个位数字对齐。等学生对加法竖式计算掌握的较好时,再出示“试一试”中习题。

还有老师提出,可以通过摆小棒突破此课列竖式计算一位数加两位数的难点。 二、这节课学习的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是不退位不进位,学生计算时喜欢先从十位加起,虽说也是对的,但考虑到后面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在肯定学生的同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养成从个位算起的习惯,千万不能让学生养成从十位算起的习惯,否则会给后面的教学带来很大的被动。 三、减法算式出现时,有个过渡语比较好,例如,“我们把刚才的加法算式改成减法算式同学们会算吗?”或“根据挂图,同学们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四、改错题竖式6加33中,6与十位上的3对齐,学生不能及时发现错误,以至于很少有人举手,在指名回答时,前两个人都没有回答出来,第三个人才回答出来了,这时候教师应对第三个孩子给予充分赏识评价,既鼓励了个别孩子,也对知识点做出了强调。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教案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借助课本上的情景图引出计算问题,并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究、小组协作等手段掌握计算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探算法 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学校决定组织我们二年级的小朋友去参观博物馆,大家看学校先安排哪几个班去参观? (媒体出示课本第8页的主题图) 生:学校安排二(1)、二(2)、二(3)、二(4)班的同学去参观。 师:那么4个班的同学只给了2辆车,每辆车又只准乘70人,如何安排呢?这可把老师给难住了,大家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能)好,大家估算一下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呢? (想好后小组交流)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回答刚才的问题? 生1:我认为二(1)班和二(2)班的同学可以合乘一辆车。剩下的二(3)班和二(4)班的同学再合乘一辆车。 师:还有不同的乘车办法吗? 生::我认为二(1)班和二(4)班的同学也可以合乘一辆车。剩下的二(2)班和二(3)班再合乘一辆车。

师:谁还能想出其他乘车办法?(学生观察后没有再举手)大家想出了这么多的乘车办法,这些办法行吗?我们来验证一下好不好?(好!)你准备用什么方法验证呢? 生:把两个班的人数加起来看看是否超过 70人。 师:好,下面我们先来对第一种乘车方案的第一个问题进行验证。请你们动脑筋,想办法。算出结果来,当然了,也可以请小棒来帮忙,算好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师:好,谁愿意汇报一下验证的过程? 生2: 36+30我是用口算验证的,先算30+30=60,再算60+6=66,没有超过70,我想这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 生4:我是这样想的:40+30才等于70,36+30当然比70少了,二(1)班和二(2)班可以合坐一辆车。 生3:我是用小棒来帮忙的,先摆3捆6根,再摆3捆,和起来是6捆6根,就是66,比70少,可以合坐一辆车。 生4:我是用竖式计算的,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个位6+0=6,在个位下面写6;十位上3+3=6,在十位下面写6,所以也等于66。 师:大家想出了这么多验证的方法,究竟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准确呢?(学生讨论后反馈) 生1:我认为口算很简单。 生2:我认为摆小棒更简单。(很显然他不同意生1的说法) 生3:我觉得还是用竖式好,我妈妈在家教过我了。 师:大家各有道理,我们暂且保留大家的意见,用你喜欢的方法对第一个乘车方案的第2个问题进行验证。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做得又对又快的是用竖式计算的,直到好多学生做好了,摆小棒的学生 还没数好小棒,口算的学生是先算30+30=60,60+5+65后面的65+4=69 还没有写完。另一位口算的学生是这么做的:5+4=9,30+30=60,9+60 =96,得数算错了。)

两位数加两位数竖式计算

两位数加两位数竖式计算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用竖式的方法来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2、能够正确地掌握竖式计算的格式与方法。 教学重点: 能够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正确计算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 正确地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正确计算进位加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出示算式卡片,学生快速回答 3+5= 5+6= 7+9= 20+30= 30+10= 32+25= 二、探究列竖式计算的方法 (一)学习竖式计算的格式与方法(不进位) 1、师:如何计算32+25=? 32+25=57 30+20=50 2+5=7 50+7=57 (板书) 2、师:你能在位值图上摆一摆吗? 十位个位 3、师:在位值表如何表示? 十位个位 3 2 2 5

4、竖式计算的格式 师:你们真聪明!让老师来变个小魔术,看。 3 2 + 2 5 师:在第二个加数的前面写上“+”,表示加法,为了区分算式和答案,在算式的下面画上一条横线。我们把像这样竖着写的算式叫做竖式(板书:竖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竖式方法来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3 2 + 2 5 5 7 (教师板书计算过程,边写边指导。相同数位要对齐,个位上的数对齐个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对齐十位上的数。从个位算起,先算2+5=7,把7写在个位上,在算十位3+2=5,把5写在十位上,这样就完成了。) 2、练习 师:现在让我们试一试(练习纸) (1) 2 4 (2) 5 6 + 2 3 + 3 3 (注意学生的书写格式。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3、小结 竖式计算加法时: (1)相同数位要对齐 (2)从个位算起 (板书) (二)学习竖式计算的格式与方法(进位) 1、问:38+25如何列竖式计算? 3 8 + 2 5 问:个位上8+5=13,要怎么做? 师:我们学过“满十进一”,个位上满10,就向十位上进1。在竖式上如何写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教师要强调:①相同数位要对齐。 ②从个位算起:8+5=13,个位上写3,向十位进1。 ③十位上不要忘了加进位的1:3+2+1=6,十位上写上6。) 2、练习 (1) 3 8 (2) 3 6 + 2 4 + 2 5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竖式练习题

100道口算题1 班级: : 得分: 用时: 70-58= 97-19= 70-48= 90-18= 18+68= 98-29= 41-23= 71-45= 17+14= 39+48= 39+38= 41-13= 15+16= 66+19= 63-46= 38+28= 78-69= 46+39= 50-21= 77-59= 54-38= 62-36= 61-49= 71-35= 63-56= 46+49= 23+28= 23+38= 16+26= 39+15= 70-58= 18+68= 39+48= 63-46= 38+28= 77-59= 63-56= 39+15= 95-69= 27+69= 81-57= 56+38= 49+37= 40-18= 37+56= 29+67= 90-33= 29+44= 73-45= 57+35= 95-59= 48-39= 57+25= 28+57= 81-34= 57+16= 96-57= 59+23= 31-19= 40-28= 47-29= 16+29= 56+28= 64+27= 96-47= 73-36= 81-24= 80-37= 82-44= 16+19= 48+17= 87-48= 80-47= 33-17= 49+27= 58+13= 27+69= 37+56= 57+35= 95-59= 69+22= 28+26= 29+23= 29+13= 15+77= 35+37= 79+18= 27+38= 27+28= 53-45= 27+48= 75-68= 83-67= 35+27= 60-46= 95-28= 94-18= 95-38= 80-16= 36+25=

-两位数加减法竖式计算笔算练习题

-两位数加减法竖式计算笔算练习题

1 9 3 7 3 6 8 2 4 3 5 8 +7 1 +5 7 + 4 7 -7 6 -1 4 -2 9 5 7 7 1 1 1 9 5 2 9 9 6 -1 8 -5 4 +8 9 -4 9 +4 9 -4 7 5 8 5 2 2 9 1 7 3 3 6 2 -2 9 +2 9 +4 5 +5 6 +5 8 +2 8 7 2 6 9 7 1 2 6 4 7 4 3 -6 5 +2 7 +1 9 -1 9 -3 8 -1 8 5 8 1 3 6 8 9 7 5 9 9 8 -3 9 +6 7 -3 9 -5 8 +1 5 -4 9 5 6 1 8 6 1 6 3 1 3 9 4 -3 9 +7 4 -2 2 -2 8 +3 8 -3 9 4 2 2 7 9 7 9 3 6 1 4 6 -2 3 -1 8 - 5 8 -2 8 -2 8 +1 5 3 2 3 8 9 4 6 1 1 1 2 7 -1 8 + 5 1 - 6 6 +2 9 +6 9 +6 6

5 7 4 4 6 1 9 7 7 8 3 2 -2 8 -2 9 +1 9 -1 8 -6 9 +4 9 1 9 5 7 7 7 6 9 7 7 2 2 +5 9 -2 8 -1 9 +1 7 -6 8 +4 6 5 8 4 2 2 5 6 3 6 6 9 8 +2 9 +2 9 +6 8 +1 9 +2 6 -6 9 4 4 3 3 7 1 7 3 3 9 2 9 +2 9 +3 9 -6 4 - 5 4 +3 3 +5 7 4 3 4 8 8 7 8 3 1 9 9 4 -1 5 +2 2 -3 8 - 3 5 + 6 3 -2 7 2 6 4 6 2 1 7 5 5 5 5 7 +6 4 -2 7 -1 2 - 3 9 --3 8 +3 3 4 7 6 7 7 4 6 4 4 7 2 9 +4 8 +1 4 +1 9 -1 8 +2 7 +6 1

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

《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 【教学目标】 1.经历退位减法用竖式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理解退位减法的算理。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 3.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方法。理解两位数减法的退位原理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小朋友,你喜欢集邮吗?邮票上可以学到许多的知识。瞧,小星和小梅就是集邮迷,他俩正在欣赏他们收集到的珍贵邮票呢。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出示情景图,从他们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怎样列式? (1)小星和小梅一共有多少张邮票? (2)小星比小梅多多少张? 2.你能用竖式计算出50-26=?试试看。遇到什么困难了吗?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出示活动要求: 讨论结果: (1)摆小棒:先把一捆小棒拆成十根来减, 10减6等于4,还剩4捆,4捆减2捆等于2捆,合起来就是24。 (2)拨计数器:先拨上60,个位上不够减,从十位上借一个变成10,10减5等于4,十位上减2个等于2,合起来就是24。 (3)根据刚才的演示,如果用竖式可以怎样计算? 学生自己列出竖式独立计算。计算后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学生独立计算,指定一人板演。全班集体订正,板演的学生说说自己的计算过程。注意退位“·”的位置与含义。 3.“试一试”43-27。 出示活动要求:

三、联系生活,巩固新知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四生板演)生独立完成在书上。 交流:让学生说说第一、三题的笔算过程,以及最后一题十位上怎样减的。 最问:个位上不够减时,怎么办? 2.做“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认真读题,生独立完成横式、竖式。校对。 四、小结反思,回顾新知 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这些知识是怎样学到的?借助了哪些工具? 通过上面的学习,你知道在笔算时,个位上不够减怎么办了吗? 检测反馈 想想做做第2题 教学反思: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案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 教学内容:教材第57页-58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笔算方法的过程,能用竖式正确地进行计算。 2、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培养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笔算方法的过程,能用竖式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培养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的态度。 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 一年级学生正乘汽车准备到公园去春游呢!瞧,他们多高兴啊,听一听他们说了些什么。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教学例题。 (1)课件出示情境图。 让学生仔细观察情景图,读图中人物的对话。 提问:你能从图中看懂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对学生回答给给予及时的评价) (2)在情境图下出示“两辆车上一共坐了多少人”的数学问题,学生连起来读图中的对话和下面的问题。 读完后提问:同学们读了题以后,知道这个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吗? 学生先自己的思考,再同桌讨论,然后小组进行交流,最后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达成共识。 板书算式:43+31= 提问:你们能不能借助自己的学具或者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计算?不光

要算出得数,还要能说出自己是怎样计算的。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里交流,最后推选代表汇报交流结果。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40 + 30 = 70 3 + 1 = 4 70 + 4 = 74 谈话:请同学们回想一下,刚才你们用小棒计算时,把4捆和3捆合在一起,把3根和1根合在一起;用计数器计算时,40和30都拨在十位上,3和1都拨在个位上。 有的同学心中想的算法是先算40 + 30,再算3+1。想一想,这些算法的相同点是什么? 教师讲述:在计算加法时,必须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想加,十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相加。这样的算式,除了用同学们刚才提到的几种方法计算以外,还可以用竖式计算:(板书:竖式) 提问:同学们能从这个竖式中看出什么?(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谈话: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想一想,为什么要相同数位对齐呢?根据已掌握的计算加法的经验,你能在横线下面写出计算结果吗?(全体试算,指名板演) 然后针对学生试算情况让学生说一说计算顺序,对于先加个位上的数或先加十位上的数,都予以肯定。 2、教学“试一试”。教师板书:67-34= 谈话:根据我们刚才学习的用竖式计算加法的方法,你能用竖式计算这道减法题吗?学生试算,然后同桌交流,教师巡视,最后请一名学生板演。 3、归纳笔算方法。提问:列竖式计算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小组讨论后指名发言。 小结:在用竖式计算加减法时,相同数位必须对齐,然后把对齐的数相加减。 三、巩固训练、拓展应用 1、做“想想做做”第1题。在书上计算。同桌检查计算结果并改正。 2、做“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做完以后在学习小组里交流批改。 3、做“想想做做”第3题。教师读题目要求,学生自主观察题目,作出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听课记录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听课记录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听课记录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听课记录学科:数学 年级:二年级 这是科组的一节研讨课。上课的老师是作风严谨、态度认真、敢于承担的非数学科班出身的一位老师。 其基本教学程序如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笔算。56-13 并让学生说说笔算的时候要主义什么?(教师板书) 二、创设迎亚运用鲜花装扮校园的情境。 板书其中的数学信息:红花56朵,黄花18朵。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整理并提炼问题:红花比黄花多多少朵? 三、挑战问题并探究问题。 1、能很快算出结果吗?(用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那么56-18怎么算? 2、学生合作探究,借助小棒动手操作。 四、学生展示、集体交流。 1、拆开一捆,与个位的6合起来,再减,得到差的个位。

2、拆开一捆,减去减数个位8,再将剩下的2根与个位原来的6合并,得到差的个位。 五、做和算结合。联系竖式,讲解深化。 六、比较异同,建构网络,深化认识。 师:昨天学的减法和今天学的减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适时板书课题:两位数将两位数退位减法) 师:都要注意什么?------还要注意什么? 师:如果从十位减起,方便吗? (可增加一道类似例题的题目,让学生再互相说一说算理、算法。) 七、练习与应用。 1、方格中填上什么数最合适。(我怕麻烦,就用横式表达吧,方格也用括号代替了。) 67-37=(3)0 45-8=(4)7 91-16=(8)5 90-70=(2)0 (括号内是板演学生的结果。中间两道题都是错误的,其原因是被减数十位退一依然用原数来减。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一得到了强化,但是十位退一后,被减数十位的变化呢?学生的大脑皮层还没有这种记忆。问题就在动手操作中对被减数十位变化的忽略或者对被减数十位变化强调得不够。 出现了问题也没有关系,亡羊补牢,犹未晚矣!如果能利用这些错误的资源,在评讲中让学生辩论、辨析,增强学生的印象,反而会对学生起到警示的作用。但是,老师把握得不够到位。) 2、笔算。(也只能用横式表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