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之道在于悟 教之道在于度

学之道在于悟  教之道在于度
学之道在于悟  教之道在于度

学之道在于“悟”,教之道在于“度”

“观特级教师课堂之思考”——曲晓媛

从教18年,上过的课、听过的课也有万节了,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可以说是步步提高,也有自己的独特想法。可是近期的北京之行,让我对“数学教学、数学课堂”有了一种顿悟,恰如面纱揭去之后的豁然开朗。名师们的课上下来,如行云流失一般,一切都是那么的顺其自然、水到渠成,是真正的思维过程的展示。这次学习我们听了三节课,分别是:北京第十九中学的刘云霞老师、江苏南京汇文学校的朱敏龙老师、首师大附中特级教师的张文娣老师,应该说这三节课是各有特色,每一节课都很优秀、都值得借鉴,但是带给我震撼的是后两节课(朱敏龙的《概率》、张文娣《旋转》),尤其是朱敏龙的《概率》。下面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谈一谈本次学习听课的体会:

一、让学生在“巧妙的导入”中“悟”

本节课,朱老师运用了一个古代抽“生、死”签的故事导入新课,巧妙的是没有给出故事的结果,而是留给学生猜测,这就是说开始就在渗透“随机事件的偶然性”、事件的结果是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在悄无声息之中渗透概率统计的思想、获得实践活动的经验。特别要指出的是,朱老师的课后讲座中,也是对课堂教学中的导入环节进行了重点的讲解,根据实际创设情境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如《科学计数法》一节的导入——“10月24日18时05分,中国在西昌卫星

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火箭点火升空24分钟后,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传来的数据表明,星箭成功分离,“嫦娥一号”卫星进入近地点205 000米,远地点50 930 000米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据了解赤道长约为40000000米,月球距离地球平均为384 401 000米,月球的质量约是7 340 000 000 000 000万吨.”。朱老师让学生来读这段话,渐渐发现有些数没法读,让学生感悟到科学计数法的必要性,并激发学生迫切获取知识的愿望。

二、让学生在“玩”中再“悟”

应该说这节课真正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思维过程的展示。一节课中没有现成的、老师给出的概念,也没有老师直接总结的问题,全部是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悟”出知识、规律,归纳结果。比如说,朱老师让学生做游戏,“与你的同桌玩6次“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并记录你赢的次数.”,游戏的结果中有的同学连赢6次,老师问:“对连赢六次的同学来时,'赢'是不是必然事件?”,由此让学生进一步感悟随机事件的偶然性。而且,朱老师上课给出的问题往往只有题干,没有结论或问题,而是让学生先提出问题,再来解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过程展示清晰明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真正擦出了思想的火花。

三、教师的“度”适时而发

朱老师的讲座中提到,“要先让自己有激情,才能期望学生有激情。”,想想我们平时的授课,一个毫无激情的老师的课堂永远都有是平淡无味的,所以当我们埋怨学生上课走神的时候,真的应该反思一

下自己的问题。都说数学课是乏味的,缺乏感情渲染,可是在借班上课的情况下(特别是上课之初,学生还有些散漫),朱老师引领学生达到轻松自然、积极向上的状态,积极思考、积极展示。朱老师用故事引入、用游戏解疑,不断地变换方式但一直带领学生在生活中、在现实中感悟数学,他用自己的激情“度”每一位学生。

经常我们会说,学生的审题有问题。这次听课中朱敏龙和张文娣老师有两个共同点:一是,在课堂上设置小陷阱,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二是,课后都留了“拓展讨论题”。可以看出,对于基础常规他们将功夫下在每时每刻,而对于学优生他们又适时的搭建平台,“度”他们可以走得更高更远。

总之,此次学习听课,我获益非浅。静下心来思考自己的课堂,还是有差距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深刻领悟“教之道在于‘度’”,不断反思怎样才能做的更好,怎样做才是真正的思维教学。相信只要教师“度”得巧妙,学生就会“悟”得透彻。我也会不断“悟”出此次学习的内涵,从而提升自己课堂的质量,让自己的教学再上一个层次,做一个课堂上的“桥梁专家”!

君子好学之道

何谓君子好学?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大意是,“君子不追求饮食的满足,不追求生活的安逸,做事迅速敏捷而言语谨慎,向有道德的人看齐,不断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这样的人可以称得上是好学的人了。” 这一章刻画着孔子心目中的学人君子形象,他生活俭朴,不贪图生活上的安稳舒适;工作勤勉,谨言慎行,如有疑难问题便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请教,并随时接受人家的意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该章同时也向世人传达出君子好学的标准,引领我们后来者不断地摸索思考。 (一)生活与学习 食求饱,居求安,从某个层面看,并不是坏事,它是人正常的生理欲求,但孔子在这里所提倡的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仍然有值得肯定的价值。正如巴金先生说的“人不单是靠吃米活着”,我们不能仅有满足肉体欲望的物质追求,我们的心灵有更高的追求:那就是追求知识,追求自由,追求真、善、美。在“生活”与“学习”的关系问题上,孔子认为:不能两全。原因是:一个贪图饱食终日和生活安逸的人,是不可能潜心刻苦学习、钻研学问的;相反,一个致力于刻苦学习、钻研学问的人,是不会有时间和精力过多顾及饮食是否满足、生活是 否安逸的。联系到我们,学校里太过注重穿着打扮、贪恋美食和沉溺玩乐的学生,学习成绩多不尽人意;而学习成绩特别好 的学生,往往都生活俭朴,甘于学校生活的三点一线,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浮躁社会的诱惑。我们明白不同时期、不同阶段 的目标和重点不同,学生时代,自然是学习的最佳时期,学好知识自然是这一阶段的目标和重点,因此,用于生活上的精力和对于生活上的要求可以少一点。高中又是人生的关键阶段,我们更要舍弃一些享受,摒弃一些习气。 穿着打扮不可太成熟,过于社会化,更不可追逐名牌,效仿明星装扮;吃喝玩乐要适度,远离烟酒,拒绝早恋。只有这样,才可保持身心的清爽,以更昂扬的精神打造自己的未来。 (二)言与行 敏于事慎于言,微言大义,两千多年过去了,这句话仍然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达尔文说:“能够生存下来的物种,不是那些最强壮的,也不是那些最聪明的,而是那些对变化作出快速反应的”,一切责任一切应该做的事要敏捷——马上做,因为没有行动,一切言词都是空洞的。成功的路有千万条,但是有一条路却是每一个成才的人的必经之路,这就是行动,行动胜于一切,今天的事今天做,就要立即行动,凡事推到明天,只会明日复明日,万事成蹉跎。记住只有今天才是我们生命唯一可以把握的一天,只有今天才是我们可以用来超越对 手实现目标的一天。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我们大部分同学怀揣梦想来到牟平一中,我们的人生有规划,有目标,那么开始行动吧。课堂上主动回答,积极参与;有了疑难问题及时请教,举一反三;头脑中有了奇思妙语,立即援笔成文,见证成长、成才。行动起来,坚持下来,梦想就在不远的前方。 君子做人,总是行动在人之前,语言在人之后。沉默是金想必就是源于此吧。谚语说:“语言的伤害比刺刀的伤害更可怕。”谨慎地发表言论是每一个有为青

文言文课下注释答案

三、文言文课下注释 (一)《曹刿论战》 1、齐师.伐我军队 2、又何间.焉参与 3、肉食者鄙.位高厚禄的人目光短浅 4、何以.战凭 5、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养不独占 6、牺牲玉帛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 7、弗敢加.也虚夸,这里指以少报多 8、小惠未徧.同“遍”,遍及 9、必以信.言语真实 10、小信未孚.为人所信服 11、神弗福.也赐福,保佑 12、小大之狱.案件 13、虽不能察.弄清楚 14、必以情.实情 15、忠.之属也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16、公将鼓.之击鼓 17、齐师败绩溃败 18、可以 ..一战可以凭借 19、公将驰.之驱车追赶,代词,指齐军 20、遂逐 ..齐师于是追击 21、既克 ..已经战胜 22、彼竭我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23、一鼓作.气振作 24、公问其故.原因 25、难测.也推测 26、再.而衰第二次 27故.克之因此 28、望其旗靡.倒下 29、惧有伏.焉埋伏 1、齐师伐我: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2、何以战:凭借什么作战? 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4、小惠未徧,民弗从也:这种小恩惠没有遍及民众,人民不会跟随您的。 5、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器和丝织品,不敢以少报多,一定如实禀告神。 6、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小信用未能使神信任,神灵不会保佑您的。 7、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能做到一一了解清楚,但也一定依据实情处理。 8、忠之属也,可以一战: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9、战则请从: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10、夫战,勇气也:作战,是靠勇气的。

(word完整版)2017年全国2卷高考文言文《后汉书·赵憙传》注释试题答案解析译文

2017年全国2卷高考文言文《后汉书·赵憙传》 注释试题答案解析译文 (甘肃、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西藏、陕西、重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赵憙(xǐ)字伯阳,南阳宛人也。少有节操。从兄(cóngxiōng。从:用在称谓前的时候,表示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比如,当今所说的堂兄,古代称“从兄”。“从兄”又可以具体分为“从祖兄”“从父兄”。同曾祖父但不同祖父不同父亲,年长于己者,称为“从祖兄”;同祖父但不同父亲,年长于己者,称为“从父兄”。明白了“从兄”,“从弟”也就不必解释了。“从父”作为亲属称谓,指称祖父的亲兄弟的儿子。“从父”又具体可以分为“从伯”“从叔”。年长于父者为“从伯”,也就是如今所称的堂伯;年幼于父者为“从叔”,也就是如今所称堂叔。“从子”:伯父/叔父之孙,不是指自己的亲兄/弟的儿子。“从兄”在2014年四川高考文言文《王筠传》中出现过,“从叔”在2017年新课标卷《宋书·谢弘微传》中出现过)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乃挟兵结客(带着兵器,约好朋友),后遂往复仇。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古同“拒”,抵抗。)者。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顾(回头。《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谓仇曰:“尔曹(你们。杜甫《戏为六绝句》:“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若健,远相我。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即行为动作偏指一方,不同于“相互”,翻译时相当于代词“我”“他”“她”“它”“他们”等。《孔雀东南飞》:“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初七和十九,在玩耍的时候不要忘记我。2014年高考湖南卷文言文《杜琼雪屋记》中有过“相从而学问者甚夥huǒ,其声名隐然闻于郡国”——跟随他

部编版七年级下全册古文注释、文言现象、翻译、阅读习题带答案

七下全册文言文习题带答案【部编版】 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目录: 一、第4课《孙权劝学》 二、第8课《木兰诗》 三、第12课《卖油翁》 四、第16课《陋室铭》 五、第16课《爱莲说》 六、第24课《河中石兽》 第4课《孙权劝学》检测题 班级:姓名: 一、重点注释默写: 1、【卿】。 2、【当涂】。 3、【辞】。 4、【务】。 5、【孤】。 6、【治经】。经,。 7、【博士】。 8、【邪】。 9、【但】。10、【涉猎】。 11、【见往事】。见,。往事,。 12、【及】。 13、【过】。 14、【今者】。 15、【才略】。 16、【非复】。 17、【更】。 18、【刮目相待】。

刮,。 19、【大兄】。 20、【见事】。 二、文言现象积累: 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③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④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 ..邪: ⑤及.鲁肃过寻阳: ⑥即更.刮目相待: ⑦但.当涉猎: ⑧但当涉猎 ..: ⑨见往事 ..耳: ⑩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大兄何见.事之晚乎:2、一词多义: 以: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自以为大有所益:当: ①但当涉猎: ②当涂掌事: 见: ①见往事耳: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大: ①与蒙论议,大惊: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3、判断文言句式: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三、重点句子翻译: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翻译: 2.蒙辞以军中多务。 翻译: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翻译: 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翻译: 5.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一起分享着成功的喜悦

一起分享着成功的喜悦,一起感动着!一起快乐着!一起幸福着!一起庆贺着!一起回忆着 冥思苦想,食之乏味,夜不能寐,坐卧不安的地步.执教前反复研究执教策略,不厌其烦地研读教材,揣摩编者意图,思考着教材中每句话的意义,考量着每个例题的价值,琢磨着每道练习题的作用,研究着自学、练习的时机.反复设计 一天一个专题,几个小时的视频,都是高端的理论,需要我现在及以后每天反复地咀嚼、消化、回味、吸收,甚至说既使是这样也不能领略其精髓。 服好务的前提是尊重,尊重是一种态度、是一种心态。一种品质, 王崧舟老师曾说过: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有四大支柱,丰厚的文化底蕴支撑教师的人性,高超的教育智慧支撑教师的灵性,宏阔的课程视野支撑教师的活性,远大的职业境界支撑教师的诗性 教之道在于“度”,学之道在于“悟” 朱永新教授曾说过:“一是教师如果不善于学习。不充实自己,一切都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要说创新超越了,可能连最起码的底气都没有。” 学习、实践、反思三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共同作用于名师的成长。 不花哨、不张扬,把每件小事都做得扎扎实实,认认真真。人做一件事并不难,难的是把每一件小事都当成大事做,做成上百次,上千次,以至每年如一日 教学也有个铁律,那就是我们必须在规定时间内谈效益 今天的学生来说,他们缺少是“实实在在的做事的习惯和能力”。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所以,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的系统,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而此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

有人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说的是演员。“用一生去准备一堂课”,说的是教师。教师的教学不能仅追求给学生“满分”,还要让学生“满意”,使学生“满足”。“教”不等于“懂”,“懂”不等于“会”,“会”不等于“通”。由“教”到“懂”需要“学”,由“懂”到“会”需要“习”,而由“会”到“通”则离不开“悟”。让我们好好感悟教育、感悟课堂教学吧! 自己努力,踏实备好每堂课,踏实上好每堂课,把功夫用在平时,“让课堂每天改变一点点”,要有做名师之心,日积月累,努力做到常态课堂优质化,优质课堂常态化。

学之道

【词语】厚德 【拼音】hòu dé 【释义】 1.犹大德。 2.深厚的恩德。 3.谓施以厚泽。 4.谓深深地感激。 5.心胸宽广不以个人得失为主,重公轻私,谓之厚德。 编辑本段文献中的厚德 《易·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淮南子·氾论训》:“故人有厚德,无问其小节。” 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四》:“余益德君,君真厚德人也。” 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献五·成相国二世厚德》:“人称其两世厚德云。” 《汉书·淮南厉王传》:“夫大王以千里为宅居,以万民为臣妾,此高皇帝之厚德也。” 三国魏曹植《鹦鹉赋》:“蒙含育之厚德,奉君子之光辉。” 宋苏轼《答漕使启》:“敢缘厚德,尚许兼容。” 《国语·晋语二》:“故轻致诸侯而重遣之,使至者劝而叛者慕,怀之以典言,薄其要结,而厚德之以示之信。” 《三国志·魏志·袁绍传》:“当今为将军计,莫若举冀州以让袁氏。袁氏得冀州,则瓒不能与之争,必厚德将军。” 清汤之旭《皇清太学生武修袁公(袁可立曾孙)墓志铭》:“此固分所当然,亦由公之厚德深情涵育者,久不能已,于悲怆也。” 编辑本段厚德载物解释 厚德载物,什么是“德”,其实很简单。帮助别人要求回报,叫做交易。帮助别人不要求回报,就叫做“德”。如果有很多人得到你的帮助,而你都不要求回报,那你的德就厚了,就可以称作德高望重了。厚德载物意思是说,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今多用来指以崇高的道德、博大精深的学识培育学子成才。 编辑本段厚德载物出处 出自《周易》中的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奋发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古代

学习之道在于悟

学习之道在于悟---谈高中数学学习 宁子欣 相信我们当中许多老师和同学都看过《功夫之王》这部电影,它讲述了一个喜爱功夫却毫无功底的剧中人物最终练成绝世功夫,成就大业的故事。其中李连杰饰扮演的默僧在传授杰森功夫时,有一段精彩对白:“画家以泼墨山水为功夫,屠夫以庖丁解牛为功夫,从有形中求无形,充耳不闻,习万招之法,从有招到无招,习万家之变,才能自创一家。套用上述对白,我们也可以说,学生以解题为功夫,习万题之法,从有招到无招,习万题之变,才能自创一家,它揭示了学习是一个自我领悟的过程,是一个自我思考,自我反思,自我的过程。那么如何在学习过程中实现悟呢? 其一,数学的学习是学会独立思考的过程。数学学习要防止死记硬背,不求甚解的倾向,学习中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沉下心来琢磨琢磨,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听课时要边听边思考,思考与本节课相关的知识体系,思考教师的思路,并与自己的比较。在老师没有作出判断、结论之前,自己试着先判断、下结论,看看与老师讲的是否一致,并找出错误的原因。独立思考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基本能力。 其二,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需要反复练习的过程,也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反复练习正是为了达到悟的结果及培养对数学

的理解和感觉。训练的过程需要经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一个无形无状的过程。当然由于每个人知识结构、思维水平和理解能力的差异,训练的过程和量是不同的,但无论如何不能“为解题而解题”。 其三,数学的学习过程是把握数学精神的过程。数学的精神在于用数学的思想、方法、策略去思考问题。有些学生对数学无论怎样练习,也始终难以找到对数学的感觉。这就需要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从问题解决形成一般的结论,领悟问题解决中数学思想、方法、策略的应用。这个过程单凭老师教将很难使学生达到理念的升华。当然,这并非削弱教师的作用,而是体现学生悟的重要性,将所理解的知识嵌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中才能达到真正的理解和掌握。 其四,自信是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自信源于对数学的热情、对自我的认可、对数学契而不舍的执着精神以及坚实的数学基本功。曾经有位学生在阐述他对基本功的理解时说:“从今天起我所做的每一道题高考肯定不考,高考的每一题会做,并不保证都能做对,要关注对,而不仅仅是会,解决问题最好的方法是反复,不要因为这题简单而不去做,不要因为这题做过三遍而不去做,可为难题放弃,绝不可为简单题而放弃,这些就是基本功”。 总之,学好数学不仅是为了应付高考,或是为将来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打好基础,更重要的目的是接受数学思想、数学精神的熏陶,提高自身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素养,果能如此,将终生受益。

为学之道

为学之道 儒家认为:成人的根本为?致知?,即为学。这一点从古至今均是不变的。先贤的为学之道与现今也属一脉相承,一定了解是十分必要的。 儒家认为为学的关键在于?知本?,即懂得事物的根本。这才是知识的最高境界。儒家认为:人的知识获取来自于?格物?,即探究事物的真理,在实践中认识世界。这就需要观察的日积月累,达到融会贯通,如此循环往复即可知识渊博,甚至达到触类旁通的境界。 儒学创始人孔子即是他自己论述的最好践行者。?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这一不断提升的过程来自于知识学问的不断积累,修养思想的不断提升。这其中还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毅力。就如孔子的?韦编三绝?反复阅读,直至将编竹的牛皮绳翻烂。这同样需要极强的求知欲。诸多著出鸿篇巨著之人,如司马迁、徐霞客、李时珍等都曾走遍全国各地,遍访各界人士,历经艰苦,亲自搜寻所需资料,历时几十年才完成著作。 对于为学时的一些方式方法,儒家也有一些影响深远的见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为求学的根本道理。实事求是是学有所成的基础。在学习探索中,只有虚心学习、请教,不耻下问,才能不断充实自己。

儒家对于学习与思考的关系认识也较深刻,并在当今依然适用。?子曰:‘吾与回言终曰,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是以发,回也不遇’?(《论语〃为政》)颜回不提出反对意见,如愚钝之人,但能同别人讨论,对老师所述有所发挥,说明此人可开动脑筋,认真思考,这样的人是会学习之人。这种观点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类似,学习与思考并重才能相互联系,深入理解,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当今说的举一反三也是由孔子剔除,体现的同样是学习时的思考和对问题升入理解的道理。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这既是学习时的道理,也是追求人生大道时所遵循的道理。一个知识的学得,一个前方问题的突破,都需要有广泛知识的储备,详尽细密地对事物的探究,谨慎地思考,明确地辨析,笃实地履行。?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中庸》)。更是强调了坚持不懈,多下苦功这一永恒不变的道理。古今成功人士无不经过数年艰苦努力而成就大业。 日积月累的实践,争取到方法态度,坚持不懈的一致,有了这些就达到了第一步。 诚以立身,诚化天下 诚者,自古至今不变之理也。做人成事的重要一环,一个人前途发展的的关键所在。何为诚?儒家中诚为?诚意?、?至诚?。

部编版八年级下全册古文注释、翻译、简答习题带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全册文言文检测题带答案 班级:姓名: 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 目录: 一、第9课《桃花源记》 二、第10课《小石潭记》 三、第11课《核舟记》 四、第21课《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五、第22课《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 六、第23课《马说》 第9课《桃花源记》 班级:姓名: 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1、【缘】沿着,顺着。 2、【鲜美】新鲜美好。 3、【落英】落花。 4、【缤纷】繁多的样子。 5、【异】惊异,诧异。这里是“对……感到惊异”的意思。 6、【欲穷其林】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穷,尽。 7、【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8、【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9、【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才,仅仅、只。 10、【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敞亮。 11、【俨然】整齐的样子。 12、【属】类。 13、【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 14、【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15、【悉】全,都。 16、【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黄发,

旧说是长寿的特征,用来指老人。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17、【乃】于是,就。 18、【具】详细。 19、【要】同“邀”,邀请。 20、【咸】全、都。 21、【妻子】妻子儿女。 22、【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23、【遂与外人间隔】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述、于是、就。间隔,隔绝、不通音讯。 24、【乃】竟然,居然。 25、【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26、【为具言】向(桃花源中人)详细地说出。为、对、向。27、【叹惋】感叹。 28、【延】邀请。 29、【语云】告诉(渔人)说。 30、【不足】不值得,不必。 31、【便扶向路】就顺着旧路(回去)。扶,沿着、顺着。向,先前的。 32、【志】做记号。 33、【及郡下】到了郡城。及,到。郡,指武陵郡。 34、【诣)】拜访。 35、【规】打算,计划。 36、【未果】没有实现。 37、【寻】随即,不久。 38、【问津】问路。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津,渡口。 二、重点句子翻译: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翻译:沿着小溪划船,往前行,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2、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翻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两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花和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 3、复前行,欲穷其林。 翻译:又向前划去,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翻译: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

学的真谛在于“悟”教的秘诀在于“度”

学的真谛在于“悟”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学的真谛在于“悟”, 拓创新。高中生拥有数学知识差异量不大,只是对知识领悟 程度差异较大。因此,“学生要想牢固地掌握数学,就必须 用内心的创造和体验来学习数学”。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 艺术是要讲究“度”的,“度”就是恰到好处,就是有利于 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任务的完成,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 形成能力。“度”说起来容易,具体把握起来有一些困难。 但一个素质较高的教师在这方面一定会有自己的追求,且愈 来愈适度。所以,要想课堂提高效率,首先要注重一个 度”。 尤其是数学这个抽象、 严谨的课堂教学, 更应如 此。 把握教学的“度”是提高教学质量,确保教学成功的关键。 在数学教学中总能发现这样一些学生,不论教师如何充分揭 示数学概念和方法,对他们总是产生不了认同,即这些学生 的数学悟性差。反之,数学悟性强的学生,数学在他们看来 都是那么顺理成章,数学定义、定理、都能达到“印在脑海 里,融化在血液中,落实在应用上”的境界。数学概念和方 法在悟性的作用下以“浓缩、提炼”的形式贮存于人脑之 中,并做到排列有序、结构完美,这不仅仅可以大大增加人 脑的“库容”,而且十分有利于内化旧知识、发现新知识, 提取运用也非常方便,甚至还可以做到面临什么样的问题, 相应的知识块根本不需要检查就“自告奋勇”地挺身而出。 即使遇到情境陌生的问题,也能产生顿悟,想出巧妙点子。 解数学题时, 在思路探索的过程中大量运用的是类比、 联 想、 猜测、预见、领悟、顿悟等非逻辑或不完全逻辑的思维 教的秘诀在于“度” 教的秘诀在于“度”。“ 悟”是学习方法,是独立思考; 悟”是学习品质,是感受体验;“悟”是解惑疑难, 是开

(完整版)学习之道读后感

善用情绪,永葆激情 ——读《学习之道》有感 选这本书其实是被他的题目所吸引。什么是学习之道?什么样的学习方法能最快最有效的吸收知识?这似乎是从读书开始就想展望的技巧,但几十年的学习经历,又似乎没有特别有效的门道。乔希·维茨金在自己31岁的时候完成了这本书。他赢得了国际象棋和太极推手的世界冠军。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他居然都能达到世界的巅峰。这是一个怎么样的人,是天才吗? 保持长期的视角,追求卓越的关键在于,要坚持充满活力、长期学习的过程。把技术化作一个一个细节,然后把细节练习到融入身体,成为一种感觉。首先,必须要有扎实的技术。其次,学习的原则是要钻研微观的细节,锻炼自我觉察力。作者喜欢文学与大海,喜欢打坐与哲学,在接触《道德经》后,也开始研究佛教和其他道教经典,这些应该都是专注于内心的训练。带着觉察力扩展自己内心的空间,不会被情绪带走,不会被本能反应和无意识打败。将学习保持为一个长期,充满激情的过程,那么成功应该离你不远了。 作为一位比赛选手控制自己的情绪,发挥最佳状态。这就是一个赛心里的过程。书中乔希谈到他帮助一位制作人制定了一份修炼最佳状态的计划(自己喜欢的事):吃10分钟零食;15分钟的冥想;10分钟的伸展运动;听10分钟鲍勃迪伦的歌,做完这些事后他就可以以最佳状态投入以前让他害怕的工作。在经历恐惧、愤怒、疲倦等等各种情绪的时候,首先要及时了解自己情绪。然后,慢慢消化并学习怎么样让情绪成为一种为我所用的力量。其实现实生活中也非常需要这样的转化。将不良情绪,转化为力量,不论是学习的低潮,还是生活的低潮,走过一道坎,保持长期的积极的状态,生活会更美好。 他有一个强力的后盾——家庭。从小,他也跟许多调皮的小孩一样,非常淘气,老惹祸。但他的家人永远支持他。他的妈妈温柔而有决断力,她培养了一个倔强但思路清晰的孩子。他说“妈妈一直是我的精神支柱”。他的父亲是他的最亲密的朋友,他慈爱,而且值得信任。父母的教育方式微妙得影响着他。书中记载“小时候父母就鼓励我参加家中举办的激烈的晚餐辩论赛。”这样的教育培养了勇于表达自己想法,同时也会考虑别人感受的人。在他失落的时候,他的家人陪他一起去旅行。成为他最大的疗伤法宝。 乔希的成功,不只是他的成功,也是他的家庭和他的老师的成功。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那就需要保持长期的活力,来完善这个过程。而且学习不是一个人的事,是一个家庭,一个团队的共同目标。 第八支部包志淑

文言文课下注释答案

三、文言文课下注释 (一)《刿论战》 1、齐师.伐我军队 2、又间.焉参与 3、肉食者鄙.位高厚禄的人目光短浅 4、以.战凭 5、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养不独占 6、牺牲玉帛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 7、弗敢加.也虚夸,这里指以少报多 8、小惠未徧.同“遍”,遍及 9、必以信.言语真实10、小信未孚.为人所信服 11、神弗福.也赐福,保佑12、小大之狱.案件 13、虽不能察.弄清楚14、必以情.实情 15、忠.之属也尽力做好本分的事16、公将鼓.之击鼓 17、齐师败绩溃败18、可以 ..一战可以凭借 19、公将驰.之驱车追赶,代词,指齐军20、遂逐 ..齐师于是追击 21、既克 ..已经战胜22、彼竭我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23、一鼓作.气振作24、公问其故.原因 25、难测.也推测26、再.而衰第二次 27故.克之因此28、望其旗靡.倒下 29、惧有伏.焉埋伏 1、齐师伐我: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国。 2、以战:凭借什么作战? 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4、小惠未徧,民弗从也:这种小恩惠没有遍及民众,人民不会跟随您的。 5、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器和丝织品,不敢以少报多,一定如实禀告神。 6、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小信用未能使神信任,神灵不会保佑您的。 7、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能做到一一了解清楚,但也一定依据实情处理。 8、忠之属也,可以一战: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9、战则请从:如果作战,就请允我跟随着去。 10、夫战,勇气也:作战,是靠勇气的。

【英语学习】零基础英语学习之道

【英语学习】零基础英语学习之道 【零基础英语学习之道】 互联网给我们提供了大量免费的英语资讯和英语学习资料,很多想学习英语的同学因此成为“资料下载收集控”,但存储在电脑里并不意味着自己真正拥有。面对庞大数量的学习资料我们变得无从下手,心态很容易浮躁起来,尤其是零基础和英语基础差的同学,英语学习变成了一次次开始又一次次放弃的死循环。对英语世界的兴趣、对过级考试的信心,对自如应用的期待,在连续的失败打击下消失殆尽。大致上总结了下原因,要不就是缺乏系统学习,要不就是急于求成,想速学成才。 对国内很多人来说,刚开始学英语都会感到困难,这是理所当然的,就像外国人学习中文一样,不是母语学习来很难掌握到很好的方法,还有语言环境的限制,所以对于英语的学习之路幔帐而复杂,零基础的话必须从英语的听、说、读、写等基础知识开始,在学习时应该养成温故知新的习惯,同时保持持之以恒的信念。那么对于英语零基础的人该怎样去学习英语呢? 我们先来就来谈谈零基础学习英语的一些好方法:

1)坚定学习英语的决心,制定合理的学习规划。 具体的学习规划,可以参照一些英语学习小站推荐的规划流程,如从英语音标开始,到背单词,然后到词组和句子的学习,培养自己每天学点英语的好习惯。 2)音标识记。 认识了英文26个字母之外,音标是学习英语最基础的方面,具体学习方法可以通过搜集网上的音标学习视频和资料,总结音标的分类和发音,为单词的读、写以及记忆打下基础。 3)单词记忆。 背单词是贯穿整个英语学习的主线,无论你是零基础还是资深英语学习者,背单词始终是个循环不间断的程序,温故知新是记单词的原则。单词的记忆和拓展是一种必需,没有词汇的积累是很难将英语学习进行下去。 4)教材的选择。 英语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选择适合自己的教材可以有效的

有效教学之我见 (3)

有效教学之我见 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教与学必须有一个和谐课堂步骤,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步骤,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1.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变“听数学”为“做数学”。学生对数学的体验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动手操作能促进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它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方式。 新教材非常注重学生操作活动的设计并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教师要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的认识规律来设计、组织操作活动,并担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首先,不能把操作流于形式,要让每个学生都必须经历每一个操作活动。第二,引导学生把直观形象与抽象概括相结合,采取边说边操作,边讨论边操作等方式,让手、脑、口并用,在操作和直观教学的基础上及时对概念、规律等的本质属性进行抽象概括。 2.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从形式走向实质。学生的学习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认识意义上的重演。让学生踏着前人的足迹部分地重新发现他们学习的内容,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意义。教师要有目的地选择这些重演或再现的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数学活动。自主探索是在教师引导下的探索,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自主探索的情境,而且要关注学生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学之道在于“悟”,教之道在于“度”,教师要处理好自主与引导、放与收、过程与结果之间的辨证关系。对于那些估计学生通过努力能探索求得解决的问题,应大胆地放,放得真心、实在,收要收得及时、自然。如果只放不收,只是表面上的热闹,收效甚微。如果失去教师有价值的引导,学生的主体性也不会得到充分的发挥。 合作交流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课改以来,广大教师都在积极探索合作学习的方式,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有的合作学习只流于形式,把“合作”变成了“合坐”。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交流,除了要认真进行分组、组内分工、明确各自的任务职责等工作外,具体实施时应注意:一是合作交流应建立在学生认知需求和交流需求的基础上。二是合作交流应以一定的时间作保证,并在学生进行了较充分的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没有独立思考为基础的小组合作交流必然是低效的。三是合作交流并不仅仅是学生之间,也是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因此学生不仅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且要学会倾听、尊重别人的意见。

学的真谛在于

学的真谛在于“悟”教的秘诀在于“度”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学的真谛在于“悟”,教的秘诀在于“度”。“悟”是学习方法,是独立思考;“悟”是学习品质,是感受体验;“悟”是解惑疑难,是开拓创新。高中生拥有数学知识差异量不大,只是对知识领悟程度差异较大。因此,“学生要想牢固地掌握数学,就必须用内心的创造和体验来学习数学”。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是要讲究“度”的,“度”就是恰到好处,就是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任务的完成,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度”说起来容易,具体把握起来有一些困难。但一个素质较高的教师在这方面一定会有自己的追求,且愈来愈适度。所以,要想课堂提高效率,首先要注重一个“度”。尤其是数学这个抽象、严谨的课堂教学,更应如此。把握教学的“度”是提高教学质量,确保教学成功的关键。 在数学教学中总能发现这样一些学生,不论教师如何充分揭示数学概念和方法,对他们总是产生不了认同,即这些学生的数学悟性差。反之,数学悟性强的学生,数学在他们看来都是那么顺理成章,数学定义、定理、都能达到“印在脑海里,融化在血液中,落实在应用上”的境界。数学概念和方法在悟性的作用下以“浓缩、提炼”的形式贮存于人脑之中,并做到排列有序、结构完美,这不仅仅可以大大增加人脑的“库容”,而且十分有利于内化旧知识、发现新知识,提取运用也非常方便,甚至还可以做到面临什么样的问题,相应的知识块根本不需要检查就“自告奋勇”地挺身而出。即使遇到情境陌生的问题,也能产生顿悟,想出巧妙点子。解数学题时,在思路探索的过程中大量运用的是类比、联想、猜测、预见、领悟、顿悟等非逻辑或不完全逻辑的思维方式,常为人们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提出一条快捷、顺畅的通道。可见,“悟”是学习的重要环节,是深刻领会知识的主要途径。 “悟”是数学以及其他任何学习的重要阶段。“悟”一般是在感觉和知觉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领悟或感悟,是人的智慧和品质发展的一种最重要的形式。如果“玩”是动手、动眼外在的动,则“悟”是动脑动心内在的动。玩可以为“悟”

文言文课下注释整理

人教语文7-9年级文言文课下注释整理 七年级上册 童趣(沈复) 秋毫: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的非常纤细的羽毛。后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项:颈,脖颈。强:通“僵”,僵硬。徐:慢慢地。唳:鸟鸣。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论语》十则 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说:“悦”的古字,愉快。愠:生气,发怒。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吾:人称代词,我。日:每天。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次。信:真诚,诚实。传:老师传授的知识。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有害。女:同“汝”,人称代词,你。是知也:这是聪明的。是,此、这。知,通:“智”,聪明,智慧。见贤思齐焉: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一样。齐,相同。弘毅:强毅。凋:凋谢。其恕乎:大概就是”恕“了。其,大概、也许。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山市(蒲松龄) 邑:县。数年恒不一见:经常是多年看不见一次。恒,经常。青冥:青天,天空。相顾: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顾,看。近中:近处。无何:不久,不一会儿。飞甍:飞檐。甍,屋檐。始悟:才明白。未几:与前边的“无何”含义相同。高垣睥睨:高高低低的城墙。高垣,高墙。睥睨,指女墙,即城墙上呈凹凸形的矮墙。连亘:连绵不断。居然城郭:竟然像一座城市。居然,竟然。城郭,城市。中有楼若者:其中有的像楼。堂若者:有的像厅堂。堂,厅堂。坊若者:有的像街巷。坊,街巷、店铺。历历在目:清晰地出现在眼前。莽莽然:这里形容尘土之大。莽莽,广大。依稀:隐隐约约。乌有:没有。乌,同“无”。危楼:高楼。危,高。霄汉:云霄与天河。窗扉:窗户。洞开:大开。裁:同“才”。黯然缥缈:昏暗得看不分明。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往来屑屑:形容来往匆匆。凭:靠着。不一状:形状不一。逾时:过了一会儿。倏忽:突然。市肆:集市。肆,店铺。 《世说新语》两则 内集:家庭聚会。讲论文义:讲解诗文。俄而:不久,一会儿。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日中,正午时分。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乃至:(友人)才到。乃,才。尊君在不:您爸爸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不,通“否”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委,丢下、舍弃。去,离开。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引:拉。顾:回头看。 智子疑邻

教育之道在于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教育之道在于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教育之道就是以良知、理性、仁爱为经,以知识、科技、创新为纬,造就新一代人格平等、思想自由、精神独立的国民。 10月31日,在解放教育“互联网教育国际高峰论坛”现场,我做了一场关于教育“道”与“术”的主题演讲。以下为演讲节选:一千多年前韩愈说过这样一句话,叫:“古人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我觉得教育发展到今天其实依然没有离开这三个定义,就是道、业、惑,我们解决学生的问题就是这些问题。中国讲究道,从有道开始,道德的道非常道,老子给道定了一个非常让人难以琢磨的题目。但是我们中国每一条线都在寻找自己的道,教育界一直寻求到底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这就是我们的道。 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今天教育的现象,我们的孩子们一代一代为了非常狭隘的高考而奋斗,中国的教育到底未来会走向何方?我们也能够隐约感觉到中国的教育越做越偏,越往技术方向走,更加往知识点方向走,更加往高考的高分方向上走,学了无数的道,我们今天其实没有真正找到教育的道到底在什么地方,我今天不是主谈互联网,我觉得互联网是一个正常融入教育的一个工具或者说是到最后改变了教育思维的逻辑,但是它改变不了教育的本质。教育本质道在什么地方? 说教育之道的关系,网上流传这么一个段子,说香港一位教授说,香港大学里商业气息太浓,十有五六是学会计、金融、法律;餐厅电子屏幕都是全球股指、外汇牌价,他认为这样很枯燥,不像北京大学显得特有文化。在北大你每次进校门必须先向保安回答三个哲学

上的终极问题: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到哪里去?这个我可以证明百分之一百是正确的,北大校门是管的非常严的,进去的人一定要出示证件,问你叫什么名字、你找谁、你到什么宿舍去。所以我们倒过来把保安的问题变一下,我们做教育的时候,马上要明白我的学生是谁?他们是从哪里来的?不是说他们家庭出身是什么。而他们要到哪里去,就是我们想把我们的孩子们培养到哪里去。其实我们在座大量做教育的人,并没有回答这样的问题。只是觉得利用中国老百姓对于教育的功利心理,可以趁机赚一点钱,大部分在座的教育公司其实只做了一件事情,就是为学生未来的知识点的积累,更有效地学习,包括高考中间拿高分,或者出国更加方便,来建立一种系统,不管是地面的还是线上的,其目的都是为了让家长交钱,我们给他方便。至于说这个孩子培养出来到底是怎么样的,跟我们没有关系。我们会说这跟我们无关,因为我们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是家长的问题、学校的问题和政府的问题。我们只能在有限能力范围之内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毫无疑问我们的说法是对的。但是当你自己当父母的时候,当我们面向中国未来二十年三十年发展的时候,这些问题我们是不得不回答的。 再回过头来说教育之道,需要回答几个问题,我列了三个,道生万物,这是《道德经》中间的一句话,教育的目的决定了教育的手段,也就是我们教育我们的孩子们到底应该往什么方向走。假如你现在是一个父母,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变成什么样的人,你希望整个国家的国民应该是什么样的国民,我们今天所有教育乱象都是因为这个问

教学之道

【教学风采】课堂教学的术与道 不可否认,教学确是一门技术。通常被认为的所谓好课,大多是课堂流程走的流畅精彩,得到专家、同行的称赞。因此,对于课堂教学,教师们关注更多的是课堂的导入、教材的处理、教学设计、课堂评价等这些课堂教学“术”的层面,而对课堂教学自身的规律,即课堂教学之“道”则重视不足。主要表现在各种新的教育技术、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虽层出不穷,但课堂教学的最终效果却未必尽如人意。新的技术、手段、创意固然能为课堂增添几分亮色,但这些技术的应用如果偏离了课堂教学自身的规律,那就发挥不出它们应有的效果,甚至还会起反作用,影响到课堂教学。所以,作为教师,必须拥有自己坚定的教育哲学,不断体悟课堂教学之“道”,合理运用教学之“术”,然后,才能在课堂教学这个本就有缺憾的艺术上竭力打造出有内涵、有深度、有魅力的课堂。本期,我们一起来探讨课堂教学的术与道,了解如何把握课堂教学之“道”,运用课堂教学之“术”,以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一、课堂教学之术 1.讲解之术 语言是教学的重要媒介。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在课堂上语言讲解的时间大大减少。那么讲什么、如何讲才能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呢? 首先,要注意讲解内容的选择。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选择讲什么很重要。讲解内容的选择对课堂教学目标达成至关重要。 其次,要注意讲解的逻辑性。 再次,语言要尽量生动。教师的语言除了准确、条理、简捷之外,应尽量生动。教学语言既非书面用语,又不纯粹是口头用语,在不违背科学

性、逻辑性的前提下,应尽量用学生容易掌握的语言来描述现象和规律,把一些抽象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启发之术 知识的讲解不是照本宣科,而应是启发式的。如何启发学生思考呢? 首先要注意问题的设计。思维从问题开始,要启发学生思考,必须要有问题。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性,由易到难。 其次,要注意启发的时机。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正在积极思考,急于解决而又尚未搞通时的矛盾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应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适时给以指导,以帮助学生开启思路,这就是“启”。“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已经有一段时间的思考,但尚未考虑成熟,处于想说又难以表达的另一种矛盾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确思路,弄清事物的本质属性,然后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就是“发”。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营造和把握这样的状态,适时进行启发。这样的课堂才能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 3.合作之术 目前的许多公开课几乎都有小组合作学习,但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是真合作还是“合而不作”?合作的效果到底如何呢?有的老师在课堂中提出了一个问题,几个学生本已脱口而出,道出了答案,可是,老师还是说:“请大家进行小组讨论。”还有老师将问题呈现给学生以后学生尚没有独立思考,老师就紧接着说:“请大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这些其实都不是有效的小组合作。 真正的小组合作学习是需要长时间的训练、磨合才能发挥出其巨大的

忻州一中特级教师吕羡平教学名句

忻州一中特级教师吕羡平教学名句 1、教师喜欢满堂灌是因为舒服、省事、自信、完成任务、自己越讲越清楚。 2、不预习不上课,预习不到位不上课。 3、教师应该思考的三个问题:学生每天上六节课能记住多少?老师讲得很好学生能记住多少?老师听完报告后自己能记住多少? 4、写预习笔记是最能培养自学能力的方法。 5、自学能力是终身享用不尽的财富。 6、教学要落实,必须做好五个字:收、批、选、返、评。 7、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8、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学会提出问题。 9、教研的一个作用是弥补教师个体差异。 10、学校教研工作是促使年轻教师快速成长的最佳方法。 11、教师必须学习研究三本书:高考考试大纲、高考考试说明、高考试题分析。 12、师生关系就是教学质量,同事关系就是教研质量。 13、上课“三讲”:讲预习、自习和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讲讲课堂上生成和发现的问题;讲教材开发。 14、上课不求系统性,只求针对性。 15、上课拒绝满堂灌、减少随意性。 16、一个人上好一节课不难,难的是一辈子上好每一节课。 17、教学效果只求实惠性,不要欣赏性。

18、课后作业试卷化。 19、反思才是最好的复习巩固。 20、先反思、后讲解,效果更好。 21、教之道在于度,学之道在于悟。 22、学习的三个层次:听懂了、会做题、讲清题。 23、学困生要精准扶贫。 24、高效课堂等于课前预习、学生反馈、针对性教、及时训练、题后反思、精准帮扶之和。 25、关注学生学会和会学。 26、预习、讨论、展示、反思一个环节不能少。 27、落实是关键、管理需细化、责任要到人。 28、落实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29、布置作业不检查等于零,只有检查不反馈还是等于零。 30教学落实的全过程:布置作业、检查作业、反馈问题、整改错误、评价态度、坚持到底。

教育之道在于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俞敏洪:教育之道在于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教育之道在于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教育之道就是以良知、理性、仁爱为经,以知识、科技、创新为纬,造就新一代人格平等、思想自由、精神独立的国民。 一千多年前韩愈说过这样一句话,叫:“古人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我觉得教育发展到今天其实依然没有离开这三个定义,就是道、业、惑,我们解决学生的问题就是这些问题。中国讲究道,从有道开始,道德的道非常道,老子给道定了一个非常让人难以琢磨的题目。但是我们中国每一条线都在寻找自己的道,教育界一直寻求到底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这就是我们的道。 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今天教育的现象,我们的孩子们一代一代为了非常狭隘的高考而奋斗,中国的教育到底未来会走向何方?我们也能够隐约感觉到中国的教育越做越偏,越往技术方向走,更加往知识点方向走,更加往高考的高分方向上走,学了无数的道,我们今天其实没有真正找到教育的道到底在什么地方,我今天不是主谈互联网,我觉得互联网是一个正常融入教育的一个工具或者说是到最后改变了教育思维的逻辑,但是它改变不了教育的本质。教育本质道在什么地方? 说教育之道的关系,网上流传这么一个段子,说香港一位教授说,香港大学里商业气息太浓,十有五六是学会计、金融、法律;餐厅电子屏幕都是全球股指、外汇牌价,他认为这样很枯燥,不像北京大学显得特有文化。在北大你每次进校门必须先向保安回答三个哲学上的终极问题: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到哪里去?这个我可以证明百分之一百是正确的,北大校门是管的非常严的,进去的人一定要出示证件,问你叫什么名字、你找谁、你到什么宿舍去。所以我们倒过来把保安的问题变一下,我们做教育的时候,马上要明白我的学生是谁?他们是从哪里来的?不是说他们家庭出身是什么。而他们要到哪里去,就是我们想把我们的孩子们培养到哪里去。其实我们在座大量做教育的人,并没有回答这样的问题。只是觉得利用中国老百姓对于教育的功利心理,可以趁机赚一点钱,大部分在座的教育公司其实只做了一件事情,就是为学生未来的知识点的积累,更有效地学习,包括高考中间拿高分,或者出国更加方便,来建立一种系统,不管是地面的还是线上的,其目的都是为了让家长交钱,我们给他方便。至于说这个孩子培养出来到底是怎么样的,跟我们没有关系。我们会说这跟我们无关,因为我们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是家长的问题、学校的问题和政府的问题。我们只能在有限能力范围之内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毫无疑问我们的说法是对的。但是当你自己当父母的时候,当我们面向中国未来二十年三十年发展的时候,这些问题我们是不得不回答的。 再回过头来说教育之道,需要回答几个问题,我列了三个,道生万物,这是《道德经》中间的一句话,教育的目的决定了教育的手段,也就是我们教育我们的孩子们到底应该往什么方向走。假如你现在是一个父母,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变成什么样的人,你希望整个国家的国民应该是什么样的国民,我们今天所有教育乱象都是因为这个问题没有解决,从来没有一个真正的说法来说清楚中国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国民。好多国家是解决了这个问题的,至少部分解决了,但我们没有。 只要看看我们很多的方向是乱的,我们并没有明确地告诉我们的孩子们,整个国家综合起来应该倡导一种什么教育。德智体美的基础到底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德智体美,德是什么德?智到底什么是智?我们现在培养孩子智,就是学习排前五名是智的学生,其他排后边的都是笨学生。这是真正的智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