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艺术性地批评

如何进行艺术性地批评
如何进行艺术性地批评

如何进行艺术性地批评

后进生是指班级中思想品德方面表现较差或学习成绩较差或二者皆有的学生,他们人数不多,但在班级中的影响很大。因而,班主任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首先要有防范于未然的思想意识;其次,要了解后进生的心理活动特点,用客观的一分为二的观点评价他们。转化过程中,班主任要发挥教育主导作用,批评必不可少。进行批评教育时,注意抓住批评时机,选用适当的批评方式,合理使用批评用语,就会消除后进生的心理戒心,缓解学生事发后的不安心理与冲动不止的情绪,为达到真正教育目的做好前提准备。讲究批评的艺术性运用,往往事半功倍。笔者在此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转化工作时,批评时机选择的恰当,有利于学生认识错误的根源,产生改正错误的决心。

所谓批评时机,就是什么时候批评。常言道:…打铁须看火候?。批评也要把握时机,早了晚了都不行。批评早了条件不成熟,不仅达不到预期目的,还可能出现僵局,批评迟了,就会事过境迁,失去意义,使错误发展。

怎样选择恰当的批评时机呢?

(1)选择恰当的批评时机,这需要了解学生,摸准批评对象的心理活动的规律。比如,当一名学生在劳动中(或其他方面)受到表扬时,给他指出学习上的某些缺点和不足,即使比较严厉,他也容易接受;而当一名学生在有关个人荣辱上受到刺激,或在学习中受到挫折,心情沮丧,缺乏前进信心时,对其批评,即使不重也不会有好的效果。

(2)选择恰当的批评时机,这需要注意时间性。从现代的心理学、生理学来看,晚餐前的四时至六时,一天的疲劳无论是在心理上,还是身体上,都已达到了顶峰,于是焦躁不安,思考力减弱。由此,下午四时至六时,是不宜批评人的时间。只要时间允许,尽可能避免在被批评者疲倦、不安时批评他。,

可见,转化工作中,批评时机选择的恰当,十分有利于学生养成教育的形成与发展。二、转化工作中,批评方式的选用妥当与否,直接关系着转化效率。批评方式有多种,事后批评是其中的一种。在实际工作中,事后批评的选用,有时更能敲开后进生的心扉,为了解当时情况,公正地进行评价、处理打下教育基础。当然,事后批评决不是姑息迁就,而是等待时机,以求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什么是事后批评?事后批评,也叫延缓性批评,就是在问题发生后先设置一个缓冲阶段,等当事人头脑冷静下来后再作批评教育。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冷处理”。准确把握冷处理,对解决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矛盾能起到难以估量的作用。

1、采用事后批评,能发挥被批评者自我教育的主观能动作用。

人的心理状态对接受批评信息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当人们的情绪处在稳定或心情舒畅时,最易于接受批评的信息;当情绪处于被动或在气头上时,感受到批评的信息就会引起猜疑和抗拒心理。事后批评就是让人在情绪稳定易于接受信息的状态下接受批评,以获得最佳效果。作为班主任,常碰到两个学生发生口角或打闹的现象,一般情况下,班主任都会立刻制止,然后进行批评教育,但有时效果不尽人意,究其原因,是当事学生的

情绪还没有稳定下来,还未意识到口角、打闹本身就不对,其思维还停在老师该如何给自己做主上。此时,班主任的批评教育或是压服、或是各打五十大板、或是有失公允;实际工作中,每当我遇到这种事时,总是巧妙地动用事后批评的教育手段,先让当事者回去考虑对方到底错在哪里,我到底对在哪里;然后再等到过了一段时间后进行处理。由于通过时间的延缓,给双方了一个“自我反省”的机会,使他们被激情淹没了的理智重新恢复过来。当我在对此事进行处理时,双方均能觉察到自己的错误根源。所以,恰当地运用这一手段,能发挥被批评者自我教育的主观能动作用。

2、采用“冷处理”可以起到:“钝化矛盾”的作用。

所谓钝化矛盾,就是在矛盾一时无法根本解决的情况下缓冲矛盾。现实生活中的矛盾有多种多样,有的矛盾,到了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地步,就因顺势解决;有多矛盾比较复杂,造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时还不具备解决的条件,如果把它先钝化一下,再待机处理,也不失为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历史上“将相和”的故事,可以说是钝化矛盾的典型例子。现实中,我班有两名女生,在高一时就相互推诿。一次出黑板报时,双方又斗起嘴来,问其原因,小学一个班时彼此矛盾重重,老师没有解决,到了初中,又是一个班,于是矛盾再一次激化。为此,我不失时机地采用“钝化矛盾”这一手段,先让双方停止口角,然后和她们约定:这一周内不准和对方讲一句话,谁先说话就是谁错。一周后,再回头处理这事时,双方觉得彼此之间无深仇大恨,也觉察到了斗嘴吵架不仅影响集体荣誉,也影响了双方的学习情绪,彼此不说话却相安无事,于是,双方共同达成协议,互不说话,共同维护性集体的荣誉。可见,钝化矛盾有利于排除学生间的不安定因素,使班级工作顺利开展。

3、采用“冷处理”,要注意选择时机。冷处理主要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1)性格暴躁,自制力差的学生犯了错误;

(2)家庭原因或身体不适的学生犯了错误;

(3)某学生的错误比较复杂,而且抵触情绪比较大时。

教师在运用时,要根据情况灵活使用。但是,“冷处理”不能坐待时机,相反,还应创造条件,促进时机的到来。我班有个学生,一次在课堂上顶撞了自己认为课讲得不好的老师,我得知此事后,就想,如果马上把这位学生叫到办公室进行批评教育,然后责令他向老师赔礼道歉,这名学生表面上可能屈服,内心里极有可能还会遇事爆发,因此,我不失时机地使用事后批评这一方式,没有直接地谈论此事,只是轻轻地说:“我听到你对某某老师很不礼貌,很出意外,明天到我的办公室里谈谈。”经过一晚上的思考,冷静下来的学生在第二天上我办公室时终于做出了明智的选择。我知道这一延缓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它既为学生在谈话前自我反省提供了条件,又促使学生自我反省,激起了学生感情上的变化,使其逐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所以,采用事后批评这一教育手段时,特别要注意时机的把握。

三、讲究批评的艺术性,合理地使用批评用语,有时能更好处理一些在校园内发生的矛盾。

作为班主任,提高自身的教育理念,讲究批评的艺术性,加大情感的多投入,善于借鉴其他老师的教育经验,就会让自己的工作减少难度。笔者曾经借助一位极有经验的老教师的教育个案,有幸地调节了一位学生和他的任课教师之间发生的矛盾,因为调节地及时,这位学生的情绪很快就平复了。记得是这么一天,一名后进学生,下课后找到我,说上节课她根本没有违犯纪律,而是她旁边的同学没有注意听讲,老师却把她批评了。说话的语气,是气呼呼的,给人感觉受了多大的委屈似的。我一看,这是来告状的。看学生的表情,老师可能真的批评错了。怎么解决?听完后,我稍停了一下,然后问她:“你是不是感到心里特别的委屈的?”“是呀,”学生回答。接着我又问她:“老师问你一个问题,人这一辈子,有没有不受一点委屈的?”她说:“没有,谁能一辈子一点委屈都不受?”我说:“是呀。人都有受委屈的时候,这样人就有一个承受委屈的能力问题。能够承受委屈的人,在委屈面前就能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被意想不到的委屈压垮,活的就刚强,就自我。不能承受委屈的人,一点小

的委屈,就可能把自己压垮。而承受委屈的能力,也不是天生就有的,也是锻炼出来的。每受到一次委屈,挺过来了,承受委屈的能力就强了一点。让我说啊,你今天是占了个大的便宜,第一,老师批评你,客观上是在关心你,这点对吧?”她点了点头。“第二,恰恰是老师的失误,让你真实的感受到一次受委屈的体验,如果正确对待,你就有了一次锻炼的机会,而且很难得的机会。你说是吧?”听我这么一说,这名学生不再生气了,而是笑了。从人生视野的角度说服了学生。一次误会,一次教育学生的机会。而且是机会难得。

总之,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时常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棘手问题,如果要采用批评的手段,那么一定要注意批评时机的选择和批评方式的选用,再加上合理的使用批评用语,讲究批评的艺术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与后进生进行心灵的对话,从而达到教育改正其行为必先改正其心灵的目的。

表扬与批评的艺术(论文)

兰州市2010年教育科学规划“个人课题” 研究论文 课题:《中学英语表扬与批评的艺术策略研究》学校:七里河区杨家桥学校 姓名:蔡小燕 时间:2011年4月 《中学英语表扬与批评的艺术策略研究》 研究论文 兰州市七里河区杨家桥学校蔡小燕 关键词:表扬批评艺术前联后推前堵后截 内容摘要:介绍教师教学过程中表扬与批评艺术的对教学所起的作用,掌握使用的尺度和原则,并结合实际对表扬的前联后推与批评的前堵后截原则进行了具体阐述。表明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都只是一种与学生沟通的手段,而绝非目的教学观点。 教育心理学上把表扬和批评称之为强化手段,是最常用、最自然、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恰当的表扬能鼓励和支持学生不断进步。适度的批评能提醒孩子知错改过,从错误中进步。那么,每个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表扬与批评时,怎样把握好这两把标尺呢?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恰当的表扬与批评不仅有利于良好的班风的形成,班级的建设,而且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观念。因此,掌握表扬与批评的艺术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说,都非常重要。 但表扬与批评要有一个度,一味地表扬会导致学生骄傲自满,目中无人,听不进不同意见,经不起挫折,心理承受能力差,不能正确面对困难。一味地批评则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导致学生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甚至对教师产生敌对情绪和逆反心理,丧失自信心和上进心。所以,对学生的表扬与批评要讲究艺术。 为了更有效地运用表扬和批评,教育专家提出运用表扬与批评艺术的六大

原则。表扬时:(1)以发现的心态、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2)不能太具体;(3)扩散并牢记;(4)当众且反复;(5)不但前联更要后推;(6)对事也对人品。批评时:(1)以允许的心态、接受的心态;(2)一定要具体;(3)尽可能收敛且忘记;(4)单独进行并只有一次;(5)不但要前堵更要后截;(6)对事不对人。 教师的表扬与批评艺术 本文主要分析阐述表扬与批评的第5条原则,表扬的前联后推与批评的前堵后截策略。 所谓前联,就是教师在表扬学生优点或获得的成绩时,要尽可能联系他以前的优点或成绩,向他和其他学生证明,他取得这样的成绩不是偶然的。 所谓后推,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时的优点或成绩,积极地推测并期待该学生今后可能会获得更大的成绩,表现出更多的优点,从而激励学生继续努力,不断进步。 所谓前堵,就是教师在批评学生某一缺点或错误时,应该指明该缺点或错误是在特定的情况下出现的,而非一贯的、必然的。教师对学生以前的失误或过错,要表现出一种大度和宽容。反之,如果教师把学生以前的过错经常挂在嘴边,学生就会对自己丧失信心,放弃继续努力的尝试。 所谓后截,就是教师要对学生有信心,不把学生现时的缺点或错误当成永久不变的事物来看待,而是积极乐观地相信学生犯错只此一次,希望并相信他今后会克服缺点,不再重犯此方面的错误,防止学生自暴自弃。下面用几个案例做具体解释。 案例一:

王南溟批评性艺术的兴起及其他-2019年文档

王南溟批评性艺术的兴起及其他 “批评性艺术”一词囊括了王南溟对于当代艺术的许多主张,例如,当代艺术要否定性地介入社会;当代艺术要介入中国问题情境;当代艺术是一种文化政治;当代艺术是一种舆论、是对社会的监督;当代艺术是需要阐释的艺术等。 可是,王南溟因此而发明一个“更前卫艺术”,推导出“更前卫艺术”就是当代艺术,当代艺术就应该是批评性艺术,甚至王小箭还为此配套了英文词“Metavant-garde”,就显出有点想要创造历史的野心了。 王南溟的理论主张自然是为了纠偏,面对众多为市场而打造的策略性“中国符号”艺术作品,许多敏感的艺术家和批评家由警惕走向警示。王南溟提倡的当代艺术介入社会、文化、政治无疑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批评性艺术”无疑应成为当代艺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然而,即便其是花魁,一花独放不是春,否则就是不尊重中国艺术现状的事实。 可是,笔者仍然钦佩王南溟。作为一个批评家,必须有立场有判断,有信念有坚守,有时候偏执是一种更好的表达。毕竟,他不是艺术史家,面面俱到并非批评家的职责。 二、王南溟的案例 王南溟的《批评性艺术的兴起:中国问题情境与自由社会理论》是成功的,至少有一大半都很成功。并非理论家的王南溟不可能将其写成哲学或者美学又或者是社会学的着作。他的观点全

书加起来也就寥寥千言可尽。但是他很聪明也很有眼光,半数的案例都紧紧配合他的观点并为他所用,不仅让他的观点更鲜明,也让这些案例更生辉。这是许多想要写好艺术文章的人士可以学习和借鉴的。 (一)金锋《秦桧夫妇站像》 王南溟认为,“金锋将跪着的秦桧夫妇像再用雕塑的方式让他们站起来的事件本身,就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公共话题”,文中更是将同年(2005年)漯河XX局将犯罪嫌疑人押上卡车游街示众、2006年深圳将卖淫女嫖客公开审理示众的新闻事件与之并列。一个好的批评家其眼光及视域绝不能仅仅限制在艺术天地这一狭小的领域,这几个事件的同类对比,拓展了金锋这件涉及人权的作品的社会内涵。而该作品经报导后引发众怒,金锋无奈将其从展厅撤回的事件本身,也足以引发一场人权、教育等诸多问题的思考。 2007年美国弗吉利亚理工大学发生校园枪击案,该大学在中央广场为33名遇难者设立了悼念碑,其中包括凶手赵承熙。对比这诸多事件,我们会发现,金锋这件作品因中国情境的未曾改变,十年后或者更多年后还将具有阐释的空间。 (二)心灵之痛:何成瑶行为艺术与影像 在看这篇文章之前,笔者以一个艺术外行身份在极少接触艺术实践的情况下,对何成瑶的了解仅停留于其2001年的行为《开放长城》,也不记得在哪一本书上看到的这幅图片。当时给笔者

王南溟批评性艺术的兴起及其他

王南溟批评性艺术的兴 起及其他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王南溟批评性艺术的兴起及其他 “批评性艺术”一词囊括了王南溟对于当代艺术的许多主张,例如,当代艺术要否定性地介入社会;当代艺术要介入中国问题情境;当代艺术是一种文化政治;当代艺术是一种舆论、是对社会的监督;当代艺术是需要阐释的艺术等。 可是,王南溟因此而发明一个“更前卫艺术”,推导出“更前卫艺术”就是当代艺术,当代艺术就应该是批评性艺术,甚至王小箭还为此配套了英文词“Metavant-garde”,就显出有点想要创造历史的野心了。 王南溟的理论主张自然是为了纠偏,面对众多为市场而打造的策略性“中国符号”艺术作品,许多敏感的艺术家和批评家由警惕走向警示。王南溟提倡的当代艺术介入社会、文化、政治无疑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批评性艺术”无疑应成为当代艺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然而,即便其是花魁,一花独放不是春,否则就是不尊重中国艺术现状的事实。 可是,笔者仍然钦佩王南溟。作为一个批评家,必须有立场有判断,有信念有坚守,有时候偏执是一种更好的表达。毕竟,他不是艺术史家,面面俱到并非批评家的职责。 二、王南溟的案例 王南溟的《批评性艺术的兴起:中国问题情境与自由社会理论》是成功的,至少有一大半都很成功。并非理论家的王南溟不可能将其写成哲学或者美学又或者是社会学的着作。他的观点全书加起来也就寥寥千

言可尽。但是他很聪明也很有眼光,半数的案例都紧紧配合他的观点并为他所用,不仅让他的观点更鲜明,也让这些案例更生辉。这是许多想要写好艺术文章的人士可以学习和借鉴的。 (一)金锋《秦桧夫妇站像》 王南溟认为,“金锋将跪着的秦桧夫妇像再用雕塑的方式让他们站起来的事件本身,就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公共话题”,文中更是将同年(2005年)漯河XX局将犯罪嫌疑人押上卡车游街示众、2006年深圳将卖淫女嫖客公开审理示众的新闻事件与之并列。一个好的批评家其眼光及视域绝不能仅仅限制在艺术天地这一狭小的领域,这几个事件的同类对比,拓展了金锋这件涉及人权的作品的社会内涵。而该作品经报导后引发众怒,金锋无奈将其从展厅撤回的事件本身,也足以引发一场人权、教育等诸多问题的思考。 2007年美国弗吉利亚理工大学发生校园枪击案,该大学在中央广场为33名遇难者设立了悼念碑,其中包括凶手赵承熙。对比这诸多事件,我们会发现,金锋这件作品因中国情境的未曾改变,十年后或者更多年后还将具有阐释的空间。 (二)心灵之痛:何成瑶行为艺术与影像 在看这篇文章之前,笔者以一个艺术外行身份在极少接触艺术实践的情况下,对何成瑶的了解仅停留于其2001年的行为《开放长城》,也不记得在哪一本书上看到的这幅图片。当时给笔者留下的印象是,怎么国内的行为艺术就这样没品呢何成瑶2001年的《开放长城》是其第一次行为,也是一次即兴行为,其裸露身体行走于长城的姿态很难不让人认

浅析批评性话语分析

浅析批评性话语分析 摘要:话语是社会和文化的构成要素,与其相互影响,相互包含。话语分析,既是其三者相互作用影响下的产物。批评性话语分析是其中最有影响的一个分析。本文从四个方面阐释了批评性话语分析,既概念、理论渊源、分析原则及主要方法。其中主要方法包括:系统功能语法分析、语篇体裁交织性分析和话语历史背景分析。这三种方法各有侧重,互为补充,它们使批评性话语分析成为传统的社会和文化分析的重要补充,使其变为一种社会行动,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 关键词:批评性话语分析;分析原则;方法 1.引言 1.1什么是批评性话语分析 批评性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简称CDA,也叫做批评语言学( critical linguist ics),旨在通过分析语言特征及其生成的社会文化背景挖掘隐含于语言中的意识形态, 进而揭露语言、权势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复杂关系。批评性话语分析诞生于20世纪70 年代,英国语言学家Fowler 等在《语言和控制》(Language and Control)一书中首次提出批评语言学这一概念, 揭开了批评性话语分析研究的序幕。 批评性话语分析被认为是批评语言学最有影响的一个分析,它通过分析大众语篇揭示意识形态对语篇的影响和语篇对意识形态的反作用。不同学者对批评话语分析的诠释不尽相同。Van Dijk认为批评话语分析的研究动力和兴趣来自于紧迫的社会问题,他希望通过分析更好地理解这些问题。批评话语分析不仅关注社会不公正、不平等、权势,更意在揭露在这些不公正、不平等和权势的构建和维护过程中话语所起的微妙作用。Fairclough 认为“批评”的意思就是要揭示人们所不清楚的某些关系,比如语言、权势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Lazar 把批评话语分析理解为对已经“自然化”的事物“去神秘化”的过程。Cameron指出这种自然化往往是服务于特定利益而违背了他人的利益。批评性话语分析家认为话语是影响人们思想和实践的强有力方式, 因而有必要通过详细分析揭示其中的权势关系。 在语言学上,批评性话语分析吸收了美国人类学家Sapir & Whorf关于语言和思维关系的假说(语言相对论和语言决定论)以及Halliday系统功能语言学(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的理论, 主张人们在使用语言时所选择的语言形式是由其实现的社会功能所决定的(选择即意义),而CDA正是主张语言是一种社会实践, 试图使人们意识到以前所没意识到的语言和社会结构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 Fairclough提出了批评性话语分析的三大论点:(1)语言是一种社会实践(social practice),它是社会秩序的一种永恒的介入力量,从各个角度反映现实,通过再现意识形态来操作、影响社会过程。(2) 在社会文化环境中,语言与价值观念、宗教信仰和权力关系之间是一种互为影响的关系。(3) 语言的使用可以促使话语的改变和社会的变革。Fairclough 承认批评性话语分析并非“毫无激情而纯客观的”社会科学,批评性话语分析家都是带着激情和强烈的责任感而投入工作的。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独特之处就是它帮助被统治和被压迫群体反对统治者。它公开表明自己的动机是为被压迫群体谋求解放。这并不意味着批评性话语分析缺少坚实的理论基础,也不意味着批评性话语分析的学术标准低或方法不严谨。

批评的艺术和艺术的批评

---------------------------------------------------------------最新资料推荐------------------------------------------------------ 批评的艺术和艺术的批评 班主任工作经验点滴之谈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入,赏识、表扬、鼓励在课堂上热闹极了,真乃是课改潮中教育,听取掌声一片。 一时间,广大教师视表扬为灵丹妙药,大力宣扬让学生说,哪怕是说的不作边际,让学生想,哪怕是想的异想天开,笃信只要让学生吃上这剂良药就可以根除犯错顽疾,似乎表扬越多,带来的教育效果就越佳。 诚然,表扬是一种易于使用且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但在我们的现实工作中,不只有表扬,更需要及时的,有效的,艺术的批评。 因为批评及时,方法灵活,收效如意;批评过火,动辄训斥、体罚,事倍功半,事与愿违。 特别是对高年级学生,更应注意批评艺术。 我从教的十五余年中,甜酸苦辣都尝过啊! 因此,在现在的学生都娇气下,我们更应讲究批评的艺术和艺术的批评。 首先作为班主任要做到热爱学生,因为热爱学生是艺术批评学生的前提条件。 批评只是教育的手段,不是教育目的。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一个好的教师,就是在他责备学生,表现对学生的不满,发泄自己的愤怒的时候。 1 / 8

他也时刻记着: 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而应充满情和爱。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常看到。 有些教师对学生的缺点过错往往采用讽刺、训斥、挖苦、体罚等极端措施,但这些做法,反而容易导致学生怨恨心理的孕育,逆反心理的滋生,给他们的身心带来不利的影响。 甚至酿成悲剧。 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使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就容易接受班主任的教育。 一旦学生犯了错误,班主任的批评就容易输送到学生的心坎上,被学生乐意接受,从而使批评产生较好的效果。 班主任要在批评学生时得到学生积极配合,就必须做到任何时候都热爱学生,使学生感到教师批评是对他的爱,有利于学生接受教育。 其次是艺术的批评应遵循以下几条基本原则: 1、艺术的批评应遵循客观性原则。 这个原则主要是指在批评学生时,一定要实事求是,防止认识上的主观主义。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一切批评必须建立在充分掌握事实的基础上,使批评不至于变成空穴来风。 特别是有的学生为了避免老师的惩罚,往往不承认自己的错误。 如果老师没有事实根据,空讲几句批评的话,就达不到纠正错误

批评性话语分析_理论与方法

2001年第3期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N o.32001 (总第147期) JOURNA L OF XI AME N UNI VERSITY(Arts&S ocial Sciences) G eneral N o.147批评性话语分析:理论与方法Ξ 纪玉华 (厦门大学英文系,福建厦门361005) 摘 要:批评性话语分析已有30年的发展历史。其基本理论渊源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宗旨是揭露不平等的权力关系,其主要方法有:系统功能语法分析、语篇体裁交织性分析和话语历史背景 分析。这三种方法各有侧重,互为补充,它们使批评性话语分析成为传统的社会和文化分析的重 要补充,使其变为一种社会行动,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 关键词:批评性话语分析;理论;原则;方法 中图分类号:H0-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8-0460(2001)03-0149-07 一、引 言 批评性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Hall等人[1]于1980年出版了《文化、媒体与语言》,该书收集的所有论文都是1972-1979年间撰写的,其中有不少批评性话语分析的文章。Fairclough在《批评性话语分析》中说,该书收集的所有论文都是他在1983-1992年间写的。[2](P1)有些学者认为,Fairclough于1989年出版的专著《语言与权力》才是批评性话语分析的奠基石,[3]这样似乎把批评性话语分析的诞生时间推迟了许多年,但我们认为70年代是它的雏形期,而80-90年代则是它的成熟期。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在我国常被译为“批评性语篇分析”(如陈中竺[4]、辛斌[5]和萧莉、徐立新[6]等)或“批判性语篇分析”(如戴炜华[7]等)。王宗炎先生倾向于将text译为“语篇”,而将discourse译为“话语”。[8]国外虽然有人把话语分析(discourse analysis)限于对口语的研究,而用篇章语言学(text linguistics)来指对书面语的研究,但也常把对书面语和口语的研究都归入话语分析。Fairclough和W odak给discourse的定义是:“口头和书面形式的语言运用。”(language use in speech and writing)[9](P258)但如果将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译为“批评性语言运用分析”,则欠简洁,所以笔者认为将其译为“批评性话语分析”更合适。 Fairclough[2][10][11]提出了批评性话语分析的三大论点:(1)语言是一种社会实践(s ocial practice),它是社会秩序的一种永恒的介入力量,从各个角度反映现实,通过再现意识形态来操作、影响社会过程。[4](P22)(2)在社会文化环境中,语言与价值观念、宗教信仰和权力关系之 Ξ收稿日期:2001-01-18 作者简介:纪玉华(1959-),男,山东青岛人,厦门大学英文系副教授。

对开展艺术性批评的几点建议

对开展艺术性批评的几点建议 在校园生活中,学生逃学、打架、作弊、偷窃、干扰课堂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如何处理?这就关系到教师运用批评教育的技巧问题,即——批评性教育的艺术性。作为校园教育,有正面引导的主流教育方法,有视学生为子女的亲情呵护方法,有师生人格尊严始终平等的原则,但也应有对他们的不正确思想、不良行为批评教育的权利和责任,如果放弃、排斥了这个权利和责任,无论是对家长的重托、对学生的批评教育应遵循教育学的理论,多摸索和探究学生的心理,进行“宽容”的批评教育,使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1、批评要用爱心,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田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多年的工作经历使我深切感受到,教育是一项爱的事业,而教师的爱是一种宽容、博大、无私的爱,它蕴含着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一位哲人说过:“教师的爱能使犯了错误的学生重新振作起来,教师的爱是用深情溶化学生心灵上久积而成的“坚冰”的阳光,教师的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密钥。”在我的教学生活中,最重要的事就是用爱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田。 我校五年级有一个小男孩,叫钟国春,据该班班主任说,他不太爱讲话,平时也不活跃,在班主任的意识里是一个不甚聪明的孩子,不讨人喜欢,但没想到班主任普普通通的几句关心话竟然滋润了一个孩子的心田。体育活动课,他违反规程摔坏了腿,流了很多血,班主任不急于对他“兴师问罪”,而是及时给他处理好伤口,然后心平气和地指出他这样做的危害性,继续肯定他那难得的长处,鼓励他做一个令人赏识的男子汉,并说明老师有决心帮助他。从此,他便显得有些活跃起来,有一次的举动竟让班主任觉得很惊讶,这个班的班主任向我叙述了这样一件事:九月份的天很热,教室里没有空调,所以我在讲课时经常出汗,有一次,当我写完一段板书回转身时,发现他倚在讲台旁,小手上擎着一张洁白的纸巾,仰着一双天真无邪的眼睛,用童稚的眼睛对我说:“老师,擦汗。”这一刻我突然感动了。我深情地望着他,发现他红红皱皱的小脸上布满着期待,额头挂着几粒晶莹的汗珠。我从他手上接过纸巾,本能地抚着他的头,擦去他额上的汗,再擦了擦自己的额头。这时,一丝浅笑划过他的小酒窝,他转身欢快地跑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去了。自那以后,钟国春同学在班上便像一只快活的小鸟,踊跃举手回答问题,主动参加教室清洁卫生,并开始与同学们打成一片。

浅谈批评的艺术性运用

浅谈批评的艺术性运用 后进生是指班级中思想品德方面表现较差或学习成绩较差或二者皆有的学生他们人数不多但在班级中的影响很大。因而班主任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首先要有防范于未然的思想意识;其次要了解后进生的心理活动特点用客观的一分为二的观点评价他们。转化过程中班主任要发挥教育主导作用批评必不可少。进行批评教育时注意抓住批评时机选用适当的批评方式合理使用批评用语就会消除后进生的心理戒心缓解学生事发后的不安心理与冲动不止的情绪为达到真正教育目的做好前提准备。讲究批评的艺术性运用往往事半功倍。笔者在此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一、转化工作时批评时机选择的恰当有利于学生认识错误的根源产生改正错误的决心。所谓批评时机就是什么时候批评。常言道:‘打铁须看火候’。批评也要把握时机早了晚了都不行。批评早了条件不成熟不仅达不到预期目的还可能出现僵局批评迟了就会事过境迁失去意义使错误发展。怎样选择恰当的批评时机呢?(1)选择恰当的批评时机这需要了解学生摸准批评对象的心理活动的规律。比如当一名学生在劳动中(或其他方面)受到表扬时给他指出学习上的某些缺点和不足即使比较严厉他也容易接受;而当一名学生在有关个人荣辱上受到刺激或在学习中受到挫折心情沮丧缺乏前进信心时对其批评即使不重也不会有好的效果。(2)选择恰当的批评时机这需要注意时间性。从现代的心理学、生理学

来看晚餐前的四时至六时一天的疲劳无论是在心理上还是身体上都已达到了顶峰于是焦躁不安思考力减弱。由此下午四时至六时是不宜批评人的时间。只要时间允许尽可能避免在被批评者疲倦、不安时批评他。(3)选择恰当的批评时机这需要经验的积累有时甚至是灵感。九五年下半年我教初一三班并担任该班的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强化教育时有幸选择到一次恰当的批评时机利用这次时机为强化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记得当时有这么一天我较早地来到班里发现学生张某不经他人同意就把他人的课本、练习册借给其他班的同学结合其他同学的反映我当即决定对他的这一行为进行教育。如何进行呢?我乘其将他人的课本等东西拿出教室之际来到他的桌前把放在课桌上的数学课本、练习册拿起然后放到讲桌上等铃声一响学生就座时我宣布上课并让全体学生打开课本此时张某发现自己桌上的课本没有了便着急起来东瞅瞅、西望望我见状叫起张某问道:“张某你在干什么呢?”张某答道:“老师我的课本不见了不知谁给拿走了真是也不经我的允许就拿走太不象话。”我借机诱导他“你知道拿你课本的人违反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的哪一条吗?”他沉吟了一会儿道:“违反了‘未经他人允许不得私自动用他人物品’这一条。”此时我认为批评教育的时机已到便当着大家的面说:“同学们对不起老师今天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那就是未经张某同学同意私自把他的课本拿走了。这种行为严重违反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有关条文在此特向张某同学道歉对不起。希望

作文批评的艺术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作文批语的艺术 新城学校魏朝明 时正假期,翻看故事集,有这么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清朝光绪年间,阿城街里有一个秀才叫傅雅韶。他自幼好学,博览群书,尤善书法,只是怀才不遇,屡试不中。有一次适逢大比之年,傅雅韶在参加乡试中,因考卷上的署名潦草一些,把傅字的一个点和一横连在一起了,冷眼看好像缺少一笔,结果主考官就没录取他。不过,在考卷上写了一个批语,“字写得好,文章做得好,傅字缺一点,中不了。”真叫人啼笑皆非。笑过之余,我在思索,反省自己作为语文老师有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呢,虽说不是决定学生命运的一次批语,但每次作文后的批语有没有起到好的效果,真正让学生有受益匪浅。 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老师许多时间都花在批改作文上,已是不争的事实。由于作文教学上的诸多问题,使得学生们的文章千篇一律,而我们教师也就在做着卓别林拧螺丝式的机械而重复的劳动——其中的枯燥、无奈和精力浪费,是有目共睹的。作文批语虽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小环节,但因为它直接面向每一个学生,对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给予切实的指导,所以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的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新课程呼唤充满活力的新课堂,新课堂呼唤“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评价。我们教师必须用好的评价手段,给予学生自信与快乐,让学生在评价中不断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这是发展性课程的永恒追求。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在作文批改中,有可批才批,无可批即不批,不一定眉批段批总批一应俱全。批改不挑剔,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叶老先生道出了习作批改的基本原则。因此,在习作批改中应该多批少改,改进批改语言,讲究批语艺术。教师的批语要建立在一种新型师生关系上,是教师与学生站在同一水平的欣赏,是在与孩子共同感受生活,是心灵的交流、心灵的碰撞。恰到好处的批语才会使学生的劳动成果得到充分肯定,使他们产生喜悦、自豪之情,更加努力写作,从而促进师生交往,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批评的艺术

批评的艺术 作为管理者,在管理中,总会有批评他人的时候。但是,在批评时,你是否能够把握批评的意义,真正达到批评的效果? 一、批评的涵义 什么是批评? 批评既是一种重要的激励方式,也一种有效的沟通信号,在管理者的管理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它又是很多管理者常常感到无法回避而又深为犹豫的管理手段。需要认识的是,这种手段不仅仅是一种指向结果的工具,而且还是一种艺术,很高的艺术。批评的目的是帮助他人了解到自己的缺点或者是不当之处,让其产生积极的心理影响,有助于他人日后进行改善。当员工生产操作时出现失误和错误,你会以什么方式批评别人?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无论是谁,都有犯错误的时候。在生活中,我们也有必要指出他人的错误,如果这时你给予的是过激的、不适当的批评,只会让他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批评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他成长,让他在今后的工作中表现更出色。批评得当对方乐于接受、容易改善。人都有自尊的,批评不当对方产生逆反心理,伤及对方自尊和人格而且还事倍功半,所以批评要讲究方法与原则。 二、批评的方法与原则 第一原则是褒奖批评法。人的内心深处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认可。天底下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样,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人。但人们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这种平等决定了我们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而是要容纳个性,允许差异。尊重他人不能把职位高低、权力大小或拥有财富的多少与尊重程度划等号。凡是在自己岗位上兢兢业业工作与劳动的人都值得我们尊重。当你发现朋友的缺点和错误时,不要直接指出,而要以委婉、让人易于接受的方式指出。要先赞美他,然后批评他,最后再赞美他,这样他才乐于接受。 比如:美国玫琳凯化妆品公司董事长玛丽凯被人们称为“美国企业界最成功的人士之一。”玛丽凯一直严格地遵循着这样一个基本原则:无论批评员工什么事情,必须找出一点值得表扬的事情留在批评之前和批评之后说,而绝不可只批评不表扬。有一次,她的一名女

表扬与批评的艺术

■ 心理茶坊 致孩子的激烈反抗,或是一言不发,陷入自我怀疑的情绪。这样很容易把孩子推向自卑,甚至将自卑演变成的自负。 其实,可以尝试一下“三明治”教育方法。 我们知道,“三明治”有三层。在孩子犯错时,我们的批评,也可以分三层来进行。 第一层,肯定优点,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优势。 第二层,指出问题,告诉他,他的所作所为的确有一些不对的地方,是不被接受和欢迎的。 第三层,提出希望,对孩子说,那些问题,是他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克服、解决掉的。相信下次他会做得更好。 一般来说,对于这样的沟通,孩子的接受程度更高。而且,这样既可以保护孩子的自尊,避免其陷入自卑情绪,否定自我,又能让其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问题,然后对自己充满信心,更好地去纠正自己的言行。 总而言之,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于鼓励和批评之间,找好平衡,做好取舍,才能帮助孩子养成自信、踏实、不卑不亢的健康人格。 (作者单位:山东省泰山教育创新研究院,潍坊,261000) 编辑/于?洪?终校/梅?婷 □ 程菊珍 表扬与批评的艺术 有些教育孩子的方法是低劣的。例如,“还不学习,都这么晚了!”一天里,家长不知要重复多少次这样的话。这种话甚至使那些下决心学习的孩子都感到厌烦了。 批评孩子是为了孩子的进步。有一次我在公交车上看见一些家长这样批评孩子:“你可别闹啊!你要闹的话,司机叔叔就要发火了。”用这种恐吓的办法来教育孩子,即便孩子安静下来了,那也是暂时的,因为仅仅是害怕那位叔叔而已。 有时,还会听到这样的话:“邻居家的孩子学习多认真啊!你要是不好好学习,多丢人。”家长是想激励孩子好好学习,结果却事与愿违,既引起了孩子的反感,又增加孩子的自卑感。 那么,当孩子犯了错误或做得不够好时,我们该如何教育? 首先,要用启发式的方法来使孩子认识错误,明白道理。“啊!汤打翻了!”孩子很慌张。这时家长应该体谅孩子那种后悔的心情,一声不响地把抹布递过去,让孩子擦干净就算了。如果一看香喷喷的汤被打翻了,就脸色一变大声训斥:“又不小心,上次也是你……”这种不顾孩子的颜面,只是为了泄愤的训斥,是难以收到效果的。 其次,用表扬来代替批评。“你这么大了,该帮妈妈干点活了。”一些母亲对不爱劳动的孩子常说这样的话,孩子听了以后,是不会乐意去做家务活的。要知道每个孩子多少会帮家长干点活的,最好抓住孩子帮着干活的时机表扬他,这样,孩子会很高兴。“啊!活已经干完了,有你帮忙,妈妈多高兴啊!”孩子听了这种话,下次会更努力地去干。 这并不是说没有批评孩子的必要了。在有些场合,父母必须使用自己的权威严厉地批评、教育自己的孩子。但在批评孩子时一定要注意两点:家长说服了孩子,孩子承认了错误,甘愿受罚;处罚后不要让孩子留下不安的情绪。例如,批评完孩子后可稍加安慰:“今后别再干这种事了,今天的事就忘了吧!”这样一来,孩子心里就没有“爸爸妈妈不爱我”的想法了。 表扬的方法也有高明与低下之分。有些家长对孩子日常的努力不表扬,考试得了一百分或运动会争了个第一就表扬。其实,考试得一百分,运动会得第一,都带有某种偶然性。在这种情况下固然要表扬孩子,而对于孩子日常生活中所作出的点点滴滴的努力,更要予以热情的鼓励。因为优良品德的养成,是靠日常的努力取得的。 为人父母,善用表扬与批评,能更好地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作者地址:湖北省南漳县水镜路东端邮局投递站存局后勤科,441500) 编辑/于?洪?终校/梅?婷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年第15期(总第398期)80

如何进行艺术性地批评

如何进行艺术性地批评 后进生是指班级中思想品德方面表现较差或学习成绩较差或二者皆有的学生,他们人数不多,但在班级中的影响很大。因而,班主任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首先要有防范于未然的思想意识;其次,要了解后进生的心理活动特点,用客观的一分为二的观点评价他们。转化过程中,班主任要发挥教育主导作用,批评必不可少。进行批评教育时,注意抓住批评时机,选用适当的批评方式,合理使用批评用语,就会消除后进生的心理戒心,缓解学生事发后的不安心理与冲动不止的情绪,为达到真正教育目的做好前提准备。讲究批评的艺术性运用,往往事半功倍。笔者在此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转化工作时,批评时机选择的恰当,有利于学生认识错误的根源,产生改正错误的决心。 所谓批评时机,就是什么时候批评。常言道:…打铁须看火候?。批评也要把握时机,早了晚了都不行。批评早了条件不成熟,不仅达不到预期目的,还可能出现僵局,批评迟了,就会事过境迁,失去意义,使错误发展。 怎样选择恰当的批评时机呢? (1)选择恰当的批评时机,这需要了解学生,摸准批评对象的心理活动的规律。比如,当一名学生在劳动中(或其他方面)受到表扬时,给他指出学习上的某些缺点和不足,即使比较严厉,他也容易接受;而当一名学生在有关个人荣辱上受到刺激,或在学习中受到挫折,心情沮丧,缺乏前进信心时,对其批评,即使不重也不会有好的效果。 (2)选择恰当的批评时机,这需要注意时间性。从现代的心理学、生理学来看,晚餐前的四时至六时,一天的疲劳无论是在心理上,还是身体上,都已达到了顶峰,于是焦躁不安,思考力减弱。由此,下午四时至六时,是不宜批评人的时间。只要时间允许,尽可能避免在被批评者疲倦、不安时批评他。, 可见,转化工作中,批评时机选择的恰当,十分有利于学生养成教育的形成与发展。二、转化工作中,批评方式的选用妥当与否,直接关系着转化效率。批评方式有多种,事后批评是其中的一种。在实际工作中,事后批评的选用,有时更能敲开后进生的心扉,为了解当时情况,公正地进行评价、处理打下教育基础。当然,事后批评决不是姑息迁就,而是等待时机,以求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什么是事后批评?事后批评,也叫延缓性批评,就是在问题发生后先设置一个缓冲阶段,等当事人头脑冷静下来后再作批评教育。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冷处理”。准确把握冷处理,对解决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矛盾能起到难以估量的作用。 1、采用事后批评,能发挥被批评者自我教育的主观能动作用。 人的心理状态对接受批评信息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当人们的情绪处在稳定或心情舒畅时,最易于接受批评的信息;当情绪处于被动或在气头上时,感受到批评的信息就会引起猜疑和抗拒心理。事后批评就是让人在情绪稳定易于接受信息的状态下接受批评,以获得最佳效果。作为班主任,常碰到两个学生发生口角或打闹的现象,一般情况下,班主任都会立刻制止,然后进行批评教育,但有时效果不尽人意,究其原因,是当事学生的

批评的艺术

批评的艺术 批评是一门艺术,因为批评的实质是要让被批评者从内心真正的愿意去接 受你的批评,从而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问题,然后改正自己的错误。因而,从 某种意义上来说,批评其实其本质上是建议的一种实现方式,它的最终目的是 要让被批评者接受批评实施者的建议。可是人们对于批评的话,往往从心里上 接受起来相对困难,尤其是对于一些不懂批评艺术的人所实施的批评,受批评 者不但从心里上不能接受批评,更严重的是受批评的人可能会产生逆反情绪。 因而,批评其实是一门艺术。对于实施批评的人来说,一定要懂得这门艺术, 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批评起到实际的效果。 我们不防来看看下面几个例子。 事例一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在当校长期间实施过一次非常智慧的批评。这即是著名的《陶行知与四块糖的故事》。事情是这样的,一个小男孩因为看不惯班级里 的同学欺负女同学而出手打了人,时候陶校长决定在放学后找这个小男孩谈一谈,放学后,小男孩十分忐忑地来到了校长办公室,他心想校长一定会大骂他一顿。但是,奇怪的是这 时候校长却还没有来。当校长走进办公室后,这个小男孩的心一下子提到嗓子眼儿,紧张 极了,可是这时候校长去满脸慈爱的把一块糖放在了小男孩手上,并且亲切的说:这块糖 是奖励给你的,因为你没有迟到,而我迟到了。正在小男孩吃惊之时,陶校长又把另外一 块糖放在了小男孩手上,并说,这块糖也是奖励给你的,因为你懂得维护正义保护女同学。因为校长的理解,小男孩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但是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打人是不对的,他 哽咽地说:校长,我知道错了……,这时候,校长又把另一块糖塞给了这个小男孩,并且说,这还是奖励给你的,因为你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小男孩激动极了,他感激的说: “谢谢校长,我以后一定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了,虽然我保护女生是对的,但是我不该动 手打人,校长您责备我吧,我知错了……”这时候,陶校长把第四块糖也给了小男孩, 因为小男孩不但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还知道要改正错误。 分析:从这个实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教育学家没有一句指责之词, 但是却起到了批评的作用,小男孩对自己的错误认识深刻对校长也心悦诚服。 这就是批评的艺术——首先,陶校长首先是弄清楚了事情的原委,然后才实施 自己的批评。这样受批评的人才能够比较容易的接受批评。因此,实施批评的 人必须首先要调查清楚事情的原因,然后再实施批评。第二,在实施批评过程中,陶校长运用的是赞扬的技巧,他没有直接去指出小男孩的错误并大加指责,他是通过赞扬和鼓励让小男孩自己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这就是批评的艺术。 事例二一个小男孩脾气非常暴躁,一天他的父亲决定批评下他,让他意识到自己的 错误,但是父亲深知他不能够直接地批评自己的儿子,因为这样可能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父亲想了又想,终于想到了一个好的办法。他把自己的孩子带到了自己的庄园里,并给了 孩子一盒钉子,父亲语重心长的对儿子说:“亲爱的孩子,每当你对别人发一起脾气后, 你就来这里在木桩上钉上一颗钉子。”孩子照着父亲的话去做了。一个月后木桩上钉满了 钉子,这时候父亲又把儿子叫到了庄园,看着满木桩的钉子,父亲对儿子说:“亲爱的儿子,每当你忍住一次不发脾气时,你就拔下一颗钉子。”说完后父亲再也没有来过庄园。

批评的艺术性论文

批评的艺术性论文:浅谈批评的艺术性 身为教师,在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总是会遇到犯错误或不听话的学生,教师指出缺点和错误,运用批评的方法是经常和必要的,然而在实践中一再说明问题,批评用得不好,容易伤害学生,收不到良好效果,反而事与愿违。那么,老师怎样使用批评,提高批评艺术性。我认为不妨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一、“表扬式”批评 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每个学生都会有缺点和错误,但大多数学生都喜欢听表扬话,不愿听批评话,甚至一听到批评就产生逆反心理。因此,我们如果用赞扬来代替批评其不足,效果会更好。大家都知道陶行知先生“四块糖果”的故事。当他发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同学时,他只是先制止了他,并没有立即批评他,而是请他去了办公室。当陶先生来到办公室,发现王友已经早早地等在了门外,立即拿出第一块糖果奖励给王友,表扬道:“你很讲信用,没有迟到。”接着又掏出第二块糖果,又一次表扬他:“你是一个尊重师长的学生,听到我的制止就马上住手了。”;随后又拿出第三块糖果说道:“你是因为正直,才用石块砸欺负女生的同学,所以这块糖果是奖励你的正直。”王友吃惊地接过糖果,低着头说道:“我错了。”当先生看见王友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又奖励他第四块糖果,表扬他:“知错

能改,好样的!”陶先生当时没有大声训斥:“你为什么用泥块砸人?难道你不知道这是违反校规的吗?”“你这样做不对,必须向他道歉。”等说教式的直接批评,而是寻找王友身上的闪光点,把学生好的行为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挂在嘴上,让学生找到了自己是好孩子的感觉,以表扬的方式委婉地提出了批评的意见,这种巧妙的批评艺术触动了王友,而且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然而,我们有少数老师遇到学生犯错误,总爱说:“我讲多少遍了,你就改不掉,你真没救。”错误地认为如果自己不提醒孩子就不会改正缺点,其结果进入恶性循环,孩子变得越来越不听话,成为“问题生”。我国著名的教育改革家、全国特级教师魏书生老师在他的专著中有这么一段话,非常有启发意义:“制药厂已经把许多良药制成了糖衣片,许多过去极苦的、难吃的中药也加上了蜂蜜和香料。人们越来越欢迎甜口的良药。如果我们教育学生还停留在忠言逆耳、良药苦口的传统观念上,就落伍了,就不受欢迎了。”老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多表扬,少批评,这样他们内心一定会充满感激,积极要求进取,最后达到改正缺点。 二、“榜样式”批评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没有什么事情能像榜样这么能够温和地而又深刻地打进人们的心里。”记得有一次轮到我们班清扫厕所,因下水管道堵塞,厕所里污秽横流,同学们站

批评也是一种艺术

摘要:当赏识教育大行其道时,我们的教师似乎已经遗忘了教育包含着适当的惩罚,我们的学生也越来越脆弱得受不了任何得批评。一棵树苗长成参天大树,需要园丁的修枝剪杈;同样,一个学生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才,也需要批评和教育.老师在班级管理中难免要对学生的一些不良思想和行为给予批评.但是,同样 的批评,倘若方法运用不当,其效果往往不佳,乃至适得其反,造成失败的教育.这里的关键是在批评学生时,要掌握批评学生的艺术,注意批评学生的方法.教育是一门艺术,是一门爱的艺术。所以,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赏识与惩戒本身,而在于我们是否对学生付出了真爱,在于我们对学生的真爱是否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本文就针对应当如何在教育中正确而有效的惩戒批评学生展开讨论,如有不足之处请给予指导。 关键词:批评的艺术惩罚智慧 一、北风与太阳——让我们对学生的惩罚和批评像温暖的太阳 冬天,北风要与太阳比赛威力。看到野地干活的农夫,北风对太阳说:“看谁能够最先把农夫的衣服脱掉。”太阳点头同意。于是北风鼓足气,对着农夫拼命的吹拂凛冽的寒风。农夫冷得瑟瑟发抖,身上的棉衣越裹越紧。接着太阳上场,微笑地对着农夫散射温煦的阳光,不一会,农夫脱去了棉衣。 比照之下,有些老师的批评犹如北风,冷且无情,具有太浓烈的火药味和膻腥味,好象越是骂得凶便越有份量:“你近来怎么变得如此的差,是不是交了一些狐朋狗友?还是见鬼了,还是中邪了?或者是你吃错了药,神经短路了?”。这样的批评,既有失风度,更违背人性,其效果只会是雪上加霜,使人“越裹越紧”,学生越来越叛逆,离我们想要的结果越来越远。而有的老师就是用关怀的方式:“最近看你的精神不是很好,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吗?能够跟老师说说吗?其实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关心你的!”这样的话对于那位学生来说好比冬天的太阳,学生之后把那位老师当作是自己的知心朋友,自觉地就改掉了以前不好的习惯。那这样说来,是北风的威力大,还是太阳的威力大呢? 答案大家心里都很清楚了,老师们,我们应该做那温暖的太阳,让我们用爱的温暖去感化学生,去引 导学生。 二、批评也是一种艺术 我想起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一段话,他说:“在教育孩子时,批评比表扬还要高深,因为批评一定要讲究方法,这是一门艺术,你用得好它比表扬的效果还有用。”批评不仅是教育学生的一

艺术批评论文

艺术批评 艺术批评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对艺术作品而言,艺术批评够作出深入的分析和判断,指出其艺术特色,揭示其审美意,评价其审美价值,使其审美潜能得封充分释放。 (2)对艺术创作而言,艺术批评能够通过有效的信息反馈,予以积极的推进。艺术批评是艺术传播信息反馈的重要途径之一。能帮助艺术家更深刻地认识艺术规律,也更深刻地认识自己。所以贺拉斯把艺术批评比之为“磨刀石”,它虽不能直接切割东西,却可以使刀更锋利,使艺术创作更成熟。 (3)对艺术鉴赏而言,艺术批评能够通过对艺术作品的理性分析评价,加以正确的引导。艺术鉴赏是一方个人的审美天地。然而,与艺术作品之间深层审美沟通的建立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而艺术批评却可以实现对艺术作品的深层透视,将一般接受者难以达到的审美层面开掘出来。艺术批评的理性深度可似为接受者的鉴赏活动带来宝贵的启示和实际的帮助。 重要文论 一、中国古代 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孟子提出的文学批评方法,知人就是了解作者,论世就是分析时代背景。理解作者写作的“立意”,最好的方法就是从作者在作品中透露的思想感情“逆行推理”,这就叫做“以意逆志”。 思无邪 “思无邪”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是文学创作理论上,孔子强调作者的态度和创作动机。程伊川说:“思无邪者,诚也。”也就是说要“修辞立其诚”,要求表现真性情,也就是诗人要有真性情,在庞杂的内容中实现“文以载道”,在客观效果上“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八佾》)。 二是从思想上说,“思无邪”就是要归于正诚,如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所说:“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这里要说,孔子认为这句诗可以包括全部《诗经》意义。邪和正,必要有个标准,这个标准就是“仁”。孔子所谓无邪就是指思想纯正而不歪邪,符合儒家的政治道德标准。孔子对诗人也罢,还是读诗人也罢,他的主张就是“正”而“不邪”,这是不能分开的。音乐上讲,要中正平和。文学上讲,要委婉曲折而非过分直露。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认为学诗是修身厉行的开始,吟咏诗教对于兴起的好善恶之心,陶冶情操有重要作用的道理。但还要学礼故曰:“不学礼,无以立。”(《季氏》)学了诗,学了礼,还要学乐,用音乐陶冶性情,坚定的形成德性。这样道德就修成了。诗歌可以振奋人的精神,礼节可以坚定人的情操,音乐可以促进人们事业的成功。所以,对于个人修养来说,全面发展显得极为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