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sshopper运算器名称总结材料

grasshopper运算器名称总结材料
grasshopper运算器名称总结材料

Grasshopper运算器名称总结

Params:参数

Geometry:几何体

Box: 立方体

BRep: 边界表现形式

Circle: 圆

Circular Arc: 圆弧

Curve: 曲线

Geometry: 几何

Line: 线

Mesh: 网格面

Plane: 平面

Point: 点

Surface: 表面

Twisted box: 扭曲的立方体

Vector: 矢量

Primitive: 数据元素

Boolean: 布尔型

Colour: ARGB色彩

Data: 数据

Data Path: 数据分支

Integer: 整型

Interval: 区间

Interval2: 二维区间

Number: 双精度型浮点数

Shader: 着色器

String: 字符串型

Time: 日期型

Special: 专门的

Bar Graph: 条形统计图

Boolean Toggle: 布尔值切换器

Colour Swatch: 色卡

Custom Preview: 预览自定义

Gradient: 多色彩渐变

Graph Mapper:

Number Slider: 数字滑动条

Panel: 数据显示面板

Param Viewer: 参数结构查看器

Receiver: 数据接收器

Logic 逻辑

Boolean: 布尔运算

Gate And: 并集

Gate And Ternary: 三元并集

Gate Majority:

Gate Nand:

Gate Nor:

Gate Not:

Gate Or:

Gate Or Ternary:

Gate Xnor:

Gate Xor:

List: 列表

Dispatch: 分配(把一个列表中的项目分派到两个目标列表中)List Item: 清单项

List Length: 列表长度(计算列表的长度)

Null Item:空值(测试一个数据项是否无效)

Reverse List: 反转列表

Shift List: 移动列表

Sort List: 分类列表

Split List: 分拆列表

Sub List: 次级列表(从一个列表中提取子集)

Weave: 编排(使用自定义的式样编排输入流的设置)

Script: 脚本

DotNET C# Script: C#脚本

DotNET VB Script: VB脚本

F1 : 一元函数

F2 : 二元函数

F3 : 三元函数

Variable Expression : 多元函数

Sets: 集合

Cull Nth : 选取元素(在列表中每n个选取元素)

Cull Pattern : 选取图案(使用反复的掩码在列表中选取元素)

Duplicate Date : 复制数据

Fibonacci: 费班纳赛(创建一个费班纳赛序列)

Jitter: 振动

Random:

Range: 范围

Series: 数列

Trees: 设计树

Clean Tree: 清理设计树(把数据树中所

有空项和无效数据清除掉)

Create Branch: 创建分支(创建一个分支

访问路径)

Decompose Branch: 分解分支(分解分支

访问路径)

Flatten Tree: “夷平”设计树(把设计

树中所有分支路径去除)

Graft tree: 续接设计树

Merge: 合并(把两个数据流合二为一)

Merge Multiple: 合并多项(合并多个输

入数据流为一个)

Simplify Tree : 简化设计树(通过清除重复的可共享的分支简化设计树)Prune Tree: 修剪设计树(从设计树中去掉小的分支路径)

Stream Filter: 数据流过滤器(过滤输入的数据流)

Stream Gate: 数据流闸口(向一个指定的输出项重新传入数据流)

Tree Branch: 设计树分支(从数据树中取回一个指定的分支)

Tree Item: 设计树项目(从数据树中取回一个指定的项目)

Scalar:标量

Constants:常数:

Epsilon: 艾普西龙(四舍五入双精度浮点数)

Golden Ratio: 黄金分割比(1.618)

Natural logarithm: 自然对数(2.718)

Pi: 圆周率(3.14)

Interval:区间:

Bounds: 界限(围绕数字列表创建一个区间)

Bounds 2D: 二维界限(围绕坐标列表创建一个二维的区间)Divide Interval: 均分区间

Divide Interval2: 均分二维区间

Interval: 区间

Interval Components: 分解一维区间

Interval2: 通过两个一维区间创建二维区间

Interval2: 通过四个数字创建二维区间

Interval2 Components: 分解一个二维区间到四个数字Interval2 Components: 分解一个二维区间到独立的一维区间

Operators:运算符:

Addition: 加法运算

Division: 除法运算

Equality: 等量代换

Larger Than: 比较运算(大于)

Modulus: 取模运算

Multiplication: 乘法运算

Power: 乘方运算

Similarity: 近似运算

Smaller Than: 比较运算(小于)

Subtraction: 减法运算

Polynomials:多项式:

Factorial: 阶乘

Log N: 求底数为N的对数Logarithm: 求10为底的对数

Natural logarithm: 求以e为底的对数Power of 10: 10的乘方

Power of 2: 2的乘方

Power of E: E的乘方

Trig:三角函数:

ArcCosine: 反余弦函数

ArcSine: 反正弦函数

ArcTangent: 反正切函数

Cosine: 余弦函数

Sine: 正弦函数

Tangent: 正切函数

Util:公用:

Mass Addition: 并集运算

Maximum: 取最大值

Mean: 取平均值

Minimum: 取最小值

Truncate:

Vector:矢量:

Colour: 色彩

Add Colours : 颜色相加

AHSV : 创建一个HSV色彩通道(浮点色彩)

ARGB : 创建一个RGB色彩通道

ARGB Fractional : 创建一个浮点RGB色彩通道

Blend Colours : 混合色彩(在两个颜色中取插值)Create Shader : 创建OpenGL着色器

Multiply Colours: 色彩倍增

Split AHSV: 将颜色分解为HSV通道

Split ARGB: 将颜色分解为RGB通道

Subtract Colours: 减去颜色通道

Constants: 常数:

Unit X : 与X轴平行的矢量

Unit Y : 与Y轴平行的矢量

Unit Z : 与Z轴平行的矢量

XY Plane : XY平面

XZ Plane : XZ平面

YZ Plane : YZ平面

Plane:平面:

Align Plane : 调整平面(执行最小的旋转调整平面到矢量指向)

Align Planes :

Plane : 在XY平面上创建一个平面

Plane 3Pt : 过三点创建一个平面

Plane Components: 把平面分解到其组成元素

Plane Normal: 创建平面法线

Rotate Plane : 绕Z轴旋转平面

Point:点:

Closest Point: 查找最近点

Decompose : 把点分解到其组成元素Distance : 计算连个点坐标间的欧几里得距离

Grid Hexagonal : 在每六个点之间生成六边形网格

Grid Rectangular : 在点之间生成矩形网格Plane CP: 查找离平面最近的点

Point Cylindrical: 在柱面坐标上创建点(角度,半径,标高)

Point List: 点列表(显示坐标点的顺序列表)Point Oriented: 通过UVW坐标创建点

Point Polar: 在球面坐标上创建点

Point XYZ: 通过XYZ坐标创建点

Pull Point: 把点拉至几何体

Text Tag: 在Rhino视图中创建文字标签

Text Tag 3D: 在Rhino视图中创建三维文字标

Vector:矢量:

Amplitude : 振幅(设置矢量的振幅)

Angle : 角度(计算两个矢量间的夹角)Cross Product : 矢量叉积

Decompose: 把矢量分解到其组成元素

Dot Product: 矢量点积(计算连个矢量的数量积)

Multiply: 执行矢量和标量的乘法运算Reverse: 矢量反向

Summation: 求矢量的和

Unit Vector:

Vector 2Pt: 在两点间创建矢量

Vector Length: 计算矢量的振幅

Vector XYZ: 通过XYZ创建矢量

Curve:曲线:

Analysis:分析:

Center: 查找圆或圆弧的圆点和半径

Closed: 测试一条曲线是闭合的还是周期性的

Curvature: 曲率(在指定的部位上评估一条曲线的

曲率)

Curvature Graph: 曲率图表(绘制Rhino的曲率图

表)

Curve CP: 在曲线上查找离指定点最近的点

Curve Frame: 曲线骨架(在指定的部位上得到曲率

骨架)

Discontinuity: 不连续(沿曲线找出所有不连续点)

End Points: 提取曲线端点

Evaluate Curve: 评估曲线(在指定的部位上评估曲线)

Evaluate Length: 评估长度(根据长度上一个特定的因子评估曲线,长度因子可以由曲线单元和法线单元提供,可以通过改变N参数来切换这两种模式)

Explode: 炸开(把曲线分解到其组成元素)

Horizontal Frame: 水平框架(在曲线上一个特定部位获取一个水平基准的框架)Length: 计算曲线长度

Perp Frame: 垂直框架(在曲线上一个特定部位获取一个垂直基准的框架)

Planer: 测试曲线平面性

Division:分割:

Curve Frames: 生成一系列等距曲线骨架

Divide Curve: 等长度分割曲线

Divide Distance: 用预设距离的点分割曲线

Divide Length: 用预设长度分割曲线

Hortzontal Frames: 产生一系列等位等高的曲线骨架

Perp Frames: 用一系列垂直方向的等位骨架分割曲线

Shatter: 按分段数打碎曲线

Primitive:基本曲线:

Arc: 圆弧(由基准面、半径、角度区间决定)

Arc 3Pt: 过指定三点的圆弧

Arc SED: SED圆弧(由起点、终点、切线矢量决定)

BiArc: Bi曲线(由端点和切线决定)

Circle : 圆(由指定平面和半径决定)

Circle 3Pt: 过三个定点的圆

Circle CNR: CNR圆(由圆心、旋转轴、半径决定)

Ellipse : 椭圆(由指定平面和两个焦点决定)

Line : 两点确定的线段

Line SDL : SDL线段(由起点、正切方向、长度决定)

Polygon : 多边形

Rectangle: 矩形

Spline:样条曲线:

Bezier Span: 贝塞尔曲线

Curve: 控制点曲线

Curve On Surface: 创建一个在指定曲面上的内插点曲线Interpolate: 内插点曲线

Iso Curve: ISO曲线(从曲线上提取的uv曲线)

Kinky Curve: 混合式曲线(贝赛尔角点控制曲线)

Poly Arc: 复合弧线(由圆弧和线段拼接而成)

Poly Line: 复合线(连接各点组成的折线段)

Sub Curve: 子曲线(从一条基本曲线上获得)

Util:公用:

Fillet: 接触点圆角

Fillet Distance: 断点圆角

Flip: 翻转曲线

Join Curves: 结合曲线

Offset: 偏移曲线

Project: 投射曲线到复合曲面上(BRep曲面集合,即Rhino中的多重曲面)

Surface:曲面:

Analysis:分析:

Box Components: 立方体元素(把立方体

分解到其组成元素)

Box Corners: 提取立方体角点

BRep Area: 计算BRep(边界表示)的面

BRep Components: 把BRep(边界表示)

分解到其组成元素

BRep CP: 在BRep(边界表示)上查找离

指定点最近的点

BRep Volune: 计算BRep(边界表示)的

体积

BRep Wireframe: 提取BRep(边界表示)物体的线框

Dimensions : 尺寸

Evaluate Box: 在UVW空间评估一个立方体

Evaluate Surface: 在UV坐标系上评估局部曲面特性

Osc Circles: 圆上接触点(在指定的UV坐标系上计算出圆周上和曲面的交点)Principal Curvature: 助率(在指定的UV坐标系上计算出曲面的主曲率)Surface CP : 在曲面上查找离指定点最近的点

Surface Curvature: 表面曲率在(指定的UV坐标系上计算出曲面的曲率)Trim Inclusion : 测试被修剪部分以内的UV点

Freeform:自由曲面:

4Point Surface: 由四点创建曲面

Extrude: 沿矢量方向拉伸曲线或曲面

Extrude Linear: 沿笔直路径拉伸曲线

或曲面

Extrude Point: 把曲面或曲线拉伸到指

定点

Loft: 沿界面曲线方向

Offset: 定量偏移曲面

Pipe: 沿轨道产生管状曲面

Planar Srf: 从一系列边界曲线生成平

坦面

Rail Revolution: 通过绕轨道旋转生成

曲面

Revolution: 通过旋转生成曲面

Sum Surface: 通过两条边界线生成曲面

Surface From Point: 通过网格点生成nurbs曲面

Sweep1 : 单轨扫描曲面

Sweep2 : 双轨扫描曲面

Primitive:基本曲面:

Bounding Box: 边界立方体(边界范围由需要被包含的集合体决定)Box 2Pt: 空间上两点决定的立方体

Box Plane: 创建与一个矩形所在平面相匹配的立方体

Center Box: 在平面的中心点创建立方体

Cone: 圆锥体

Cylinder: 圆柱体

Interval Box: 由基准面和边长创建一个立方体

Plane Srf: 平面

Sphere: 球体

Util:公用:

Brep Join: 结合Brep(复合曲面)

Cap Holes: 封闭所有Brep形(复合曲面)的平面开口

Copy Trim: 复制修剪数据(将UV修剪数据从一个曲面复制到另一个)

Divide Surface: 产生UV网格点分割曲面

Flip: 翻转曲面法线

Isotrim: 等参修剪(在曲面上提取由等参线分割的子集)Retrim: 再修剪(基于其它曲面的三维修剪数据)

Surface Frames: 曲面框架(在曲面表面生成UV框架网格)Untrim: 撤销修剪(移除曲面上的所有切割线)

Mesh:网格面:

Primitive:基本网格面:

Mesh: 网格面

Mesh Box: 网格面立方体

Mesh Plane: 网格平面

Mesh Quad: 四边形网格

Mesh Sphere: 网格球体

Mesh Triangle: 三角面网格

Triangulation:三角细分关系:

Mesh BRep: 创建一个与现有BRep几何体相似的网格面Mesh Surface: 网格表面

Settings (Custom): 描绘自定义网格设置

Settings (Quality): 描绘高质量光滑曲面设置Settings (Speed): 快速描绘不带抗锯齿的曲面设置

Util:公用:

Face Components: 分解一个单元网格面到其组成元素Mesh Components: 分解一个网格面到其组成元素Mesh Paint: 指派一个反复的色彩图案到网格面物体

Intersect:交集:

Boolean:布尔:

Region Difference: 差集(适用于平面闭合曲线)

Region Intersection: 交集(适用于平面闭合曲线)

Region Union: 并集(适用于平面闭合曲线)

Solid Difference: 实体差集(适用于BRep形)

Solid Intersection: 实体交集(适用于BRep形)

Solid Union: 实体并集(适用于BRep形)

Mathematical:数学:

BRep | Line: 处理复合曲面和线段的交集问题

BRep | Plane: 处理复合曲面和平面的交集问题(计算剖面)Curve | Line: 处理曲线和线段的交集问题

Curve | Plane: 处理曲线和平面的交集问题

Line | Plane: 处理平面和线段的交集问题

Plane | Plane: 处理平面和平面的交集问题(计算面面交线)Plane | Plane | Plane: 处理三个平面的交集问题

Surface | Line: 处理曲面和线段的交集问题

Physical:物理:

BRep | BRep: 处理两个复合曲面的交集问题

BRep | Curve: 处理复合曲面和曲线的交集问题

Curve | Curve: 处理曲线和曲线的交集问题

Surface | Curve: 处理曲面和曲线的交集问题

Region:区域:

Split with BRep: 用复合曲面分割曲线

Split with BReps: 用多个符合曲面分割曲线

Trim with BRep: 用复合曲面修剪曲线

Trim with BReps: 用多个符合曲面修剪曲线

Trim with Region: 用一个范围修剪曲线

Trim with Regions: 用多个范围修剪曲线

XForm:变换:

Affine:仿射:

Orient Direction: 指定方向

Project: 将物体映射到平面

Scale: 缩放物体(所有方向均匀缩放)

Scale NU: 非均匀缩放物体

Shear : 扭曲(按矢量扭曲方向扭曲变换物体)

Shear Angle: 角度扭曲(按倾斜角度扭曲物体)

Euclidian:欧几里得:

Mirror: 镜像

Move: 移动

Orient: 转向(将几何体从一个坐标系重映射到另一个坐标系)Rotate: 旋转(在平面内旋转物体)

Rotate Axis: 绕轴旋转物体

Morph:变形:

Blend Box: 在两个平面间建立立方体

Box Morph: 扭曲立方体

Camera Obscura: 针孔照相机

Mirror Curve: 以自由曲线为基准镜像

Mirror Surface: 以自由曲面为基准镜像

Surface Box: 在曲面块上创建扭曲立方体

Surface Morph: 将几何体变形到曲面UVW坐标系

Twisted Box: 利用角点创建扭曲立方体

grasshopper运算器 名称总结

Grasshopper运算器名称总结 Params:参数 Geometry:几何体 Box: 立方体 BRep: 边界表现形式 Circle: 圆 Circular Arc: 圆弧 Curve: 曲线 Geometry: 几何 Line: 线 Mesh: 网格面 Plane: 平面 Point: 点 Surface: 表面 Twisted box: 扭曲的立方体 Vector: 矢量 Primitive: 数据元素 Boolean: 布尔型 Colour: ARGB色彩 Data: 数据 Data Path: 数据分支 Integer: 整型 Interval: 区间 Interval2: 二维区间 Number: 双精度型浮点数 Shader: 着色器 String: 字符串型 Time: 日期型 Special: 专门的 Bar Graph: 条形统计图 Boolean Toggle: 布尔值切换器 Colour Swatch: 色卡 Custom Preview: 预览自定义 Gradient: 多色彩渐变 Graph Mapper: Number Slider: 数字滑动条 Panel: 数据显示面板 Param Viewer: 参数结构查看器

Receiver: 数据接收器 Logic 逻辑 Boolean: 布尔运算 Gate And: 并集 Gate And Ternary: 三元并集 Gate Majority: Gate Nand: Gate Nor: Gate Not: Gate Or: Gate Or Ternary: Gate Xnor: Gate Xor: List: 列表 Dispatch: 分配(把一个列表中的项目分派到两个目标列表中)List Item: 清单项 List Length: 列表长度(计算列表的长度) Null Item:空值(测试一个数据项是否无效) Reverse List: 反转列表 Shift List: 移动列表 Sort List: 分类列表 Split List: 分拆列表 Sub List: 次级列表(从一个列表中提取子集) Weave: 编排(使用自定义的式样编排输入流的设置) Script: 脚本 DotNET C# Script: C#脚本 DotNET VB Script: VB脚本 F1 : 一元函数 F2 : 二元函数 F3 : 三元函数

高频功率放大器的设计及仿真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电子信息系 综合课程设计 高频功率放大器的设计及仿真 专业名称电子信息工程 班级学号5081112 学生姓名姜昊昃 指导教师邱新芸 设计时间2011.06.20~2011.07.01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学号:5081112学生姓名(签名): 设计题目:高频功率放大器的设计及仿真 一、设计实验条件 Multisim软件 二、设计任务及要求 1.设计一高频功率放大器,要求的技术指标为:输出功率Po≥125mW,工作 中心频率fo=6MHz,η>65%; 2.已知:电源供电为12V,负载电阻,RL=51Ω,晶体管用2N2219,其主要参 数:Pcm=1W,Icm=750mA,V CES=1.5V, f T=70MHz,hfe≥10,功率增益Ap≥13dB(20倍)。 三、设计报告的内容 1.设计题目与设计任务(设计任务书) 2.前言(绪论)(设计的目的、意义等) 3.设计主体(各部分设计内容、分析、结论等) 4.结束语(设计的收获、体会等) 5.参考资料 四、设计时间与安排 1、设计时间:2周 2、设计时间安排: 熟悉实验设备、收集资料:2 天 设计图纸、实验、计算、程序编写调试:4 天 编写课程设计报告:3 天 答辩:1 天

1.设计题目与设计任务(设计任务书) 1.1 设计题目 高频功率放大器的设计及仿真 1.2 设计任务 要求设计一个技术指标为输出功率Po≥125mW,工作中心频率fo=6MHz η>65%的高频功率放大器。 2. 前言(绪论) 我们通过“模电”课程知道,当输入信号为正弦波时放大器可以按照电流的导通角的不同,将其分为甲类、乙类、甲乙、丙类等工作状态。甲类放大器电流的导通角为360度,适用于小信号低功率放大;乙类放大器电流的导通角约等于180度;甲乙类放大器电流的导通角介于180度与360度之间;丙类放大器电流的导通角则小于180度。乙类和丙类都适用于大功率工作。 丙类工作状态的输出功率和效率是上述几种工作状态中最高的。高频功率放大器大多工作于丙类。但丙类放大器的电流波形失真太大,因而只能用于采用调谐回路作为负载的谐振功率放大。由于调谐回路具有滤波能力,回路电流与电压仍然极近于正弦波形,失真很小。 可是若仅仅是用一个功率放大器,不管是甲类或者丙类,都无法做到如此大的功率放大。 综上,确定此高频电路由两个模块组成:第一模块是两级甲类放大器;第二模块是一工作在丙类状态的谐振放大器,它作为功放输出级,最好能工作在临界状态。此时,输出交流功率达到最大,效率也较高,一般认为此工作状态为最佳工作状态。 3. 系统原理 3.1 高频功率放大器知识简介 在通信电路中,为了弥补信号在无线传输过程中的衰耗要求发射机具有较大的功率输出,通信距离越远,要求输出功率越大。为了获得足够大的高频输出功率,必须采用高频功率放大器。高频功率放大器是无线电发射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无线电信号发射过程中,发射机的振荡器产生的高频振荡信号功率很小,

集成运算放大器实验报告

集成运算放大器实验报告 2.4.1 比例、加减运算电路设计与实验 由运放构成的比例、求和电路,实际是利用运放在线性应用时具有“虚短”、“虚断”的特点,通过调节电路的负反馈深度,实现特定的电路功能。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常用集成运放组成的比例放大电路的基本设计方法; 2.掌握各种求和电路的设计方法; 3.熟悉比例放大电路、求和电路的调试及测量方法。 二、实验仪器及备用元器件 (1)实验仪器 (2)实验备用器件 三、电路原理 集成运算放大器,配备很小的几个外接电阻,可以构成各种比例运算电路和求和电路。 图2.4.3(a )示出了典型的反相比例运算电路。依据负反馈理论和理想运放的“虚短”、“虚断”的概念,不难求出输出输入电压之间的关系为 1 f o i i R A R υυυυ==- 2.4.1 式中的“-”号说明电路具有倒相的功能,即输出输入的相位相反。当1f R R =时,o i υυ=-,电路成为反相器。合理选择1f R R 、的比值,可以获得不同比例的放大功能。反相比例运算电路的共模输入电压很小,带负载能力很强,不足之处是它的输入电阻为1i R R =,其值不够高。为了保证电路的运算精度,除了设计时要选择高精度运放外,还要选择稳定性好的电阻器,而且电阻的取值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一般在几十千欧到几百千欧。为了使 电路的结构对称,运放的反相等效输入电阻应等于同相等效输入电阻,R R +-=,图2.4.3(a )中,应为1//P f R R R =, 电阻称之为平衡电阻。

(a) 反相比例运算电路 (b) 同相比例运算电路 图2.4.3 典型的比例运算电路 图2.4.3(b )示出了典型的同相比例运算电路。其输出输入电压之间的关系为 1 (1)f o i i R A R υυυυ==+ 2.4.2 由该式知,当0f R =时,o i υυ=,电路构成了同相电压跟随器。同相比例运算电路的最大特点是输入电阻很大、输出电阻很小,常被作为系统电路的缓冲级或隔离级。同样,为了保证电路的运算精度,要选择高精度运放和稳定性好的电阻器,而且电阻的取值一般在几十千欧到几百千欧。为了使电路的结构对称,同样应满足1//P f R R R =。 图2.4.4(a )为典型的反相求和电路,利用叠加原理和线性运放电路“虚短”、“虚断”的概念可以求得 121 2 ( )f f o i i R R R R υυυ=-+ 2.4.3 当满足12R R R ==时,输出电压为 12()f o i i R R υυυ=- + 2.4.4 实现比例求和功能。当满足12f R R R ==时,,输出电压为 12()o i i υυυ=-+ 2.4.5 实现了两个信号的相加运算。电路同样要求12////P f R R R R =。该电路的性能特点与反相运算电路相同。 (a) 反相求和运算电路 (b) 同相求和运算电路 图2.4.4 典型的求和运算电路 同理,对于图2.4.4(b )所示的同相求和电路,当电路满足12////f R R R R =的条件下,可以得到输出电压为 121 2 f f o i i R R R R υυυ= + 2.4.6

犀牛grasshopper运算器名称解释教学内容

犀牛Grasshopper运算器名称解释Params:参数 Geometry:几何体 Box: 立方体 BRep: 边界表现形式 Circle: 圆 Circular Arc: 圆弧 Curve: 曲线 Geometry: 几何 Line: 线 Mesh: 网格面 Plane: 平面 Point: 点 Surface: 表面 Twisted box: 扭曲的立方体 Vector: 矢量 Primitive: 数据元素 Boolean: 布尔型 Colour: ARGB色彩 Data: 数据 Data Path: 数据分支 Integer: 整型 Interval: 区间 Interval2: 二维区间 Number: 双精度型浮点数 Shader: 着色器 String: 字符串型 Time: 日期型 Special: 专门的 Bar Graph: 条形统计图 Boolean Toggle: 布尔值切换器 Colour Swatch: 色卡 Custom Preview: 预览自定义 Gradient: 多色彩渐变 Graph Mapper: Number Slider: 数字滑动条 Panel: 数据显示面板 Param Viewer: 参数结构查看器 Receiver: 数据接收器

Logic 逻辑 Boolean: 布尔运算 Gate And: 并集 Gate And Ternary: 三元并集 Gate Majority: Gate Nand: Gate Nor: Gate Not: Gate Or: Gate Or Ternary: Gate Xnor: Gate Xor: List: 列表 Dispatch: 分配(把一个列表中的项目分派到两个目标列表中)List Item: 清单项 List Length: 列表长度(计算列表的长度) Null Item:空值(测试一个数据项是否无效) Reverse List: 反转列表 Shift List: 移动列表 Sort List: 分类列表 Split List: 分拆列表 Sub List: 次级列表(从一个列表中提取子集) Weave: 编排(使用自定义的式样编排输入流的设置) Script: 脚本 DotNET C# Script: C#脚本 DotNET VB Script: VB脚本 F1 : 一元函数 F2 : 二元函数 F3 : 三元函数 Variable Expression : 多元函数

幂的运算知识要点归纳及答案解析

幂的运算知识要点归纳及答案解析 【要点概论】 要点一、同底数幂的乘法特点 +?=m n m n a a a (其中,m n 都是正整数).即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要点诠释:(1)同底数幂是指底数相同的幂,底数可以是任意的实数,也可以是单项式、 多项式. (2)三个或三个以上同底数幂相乘时,也具有这一特点, 即m n p m n p a a a a ++??=(,,m n p 都是正整数). (3)逆用公式:把一个幂分解成两个或多个同底数幂的积,其中它们的底数 与原来的底数相同,它们的指数之和等于原来的幂的指数。即 m n m n a a a +=?(,m n 都是正整数). 要点二、幂的乘方法则 ()=m n mn a a (其中,m n 都是正整数).即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要点诠释:(1)公式的推广:(())=m n p mnp a a (0≠a ,,,m n p 均为正整数) (2)逆用公式: ()()n m mn m n a a a ==,根据题目的需要常常逆用幂的乘 方运算能将某些幂变形,从而解决问题. 要点三、积的乘方法则 ()=?n n n ab a b (其中n 是正整数).即积的乘方,等于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 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要点诠释:(1)公式的推广:()=??n n n n abc a b c (n 为正整数). (2)逆用公式:()n n n a b ab =逆用公式适当的变形可简化运算过程,尤其 是遇到底数互为倒数时,算法更简便.如:1010 101122 1.22???? ?=?= ? ????? 重点四、注意事项

grasshopper学习手册笔记(中英文注解2018.9.12整理)

一、 Prams[n.参数] 电池组 (1).Geometry[美[d?i'ɑ?m?tri],n.几何,几何学] 电池组 这一组都是对数据的抓取,电池都有左侧输入端和右侧输出端,都有两种输入数据的方法,一种是把相应数据连接到左侧输入端,另一种是电池上点右键 Set one XXX,新设置一个XXX。Set multipleXXX,[美['m?lt?pl],adj,多种多样的,许多的,n.倍数,关联],即设置多个。但是Set one curve 只能选取Rhino 中创建好的,[美['ra?no?],n.犀牛] 左侧输入端:任何相应属性数据。右侧输出端:电池所包含的相应属性数据。

Import Coordinates【['?mp?t] 进口,进口货;输入;意思,含义;重要性[k?u'?:dineits] 坐标;相配之衣物】 Import PDB Read Flie 【[rid] 阅读;读懂】 Import 3DM Import Image Import SHP

二、 2、Maths电池组【[m?θs] 数学】

(3)Operators运算电池组【['?p?re?t?z] 操作员;管理者;运算符】这一组电池非常好掌握,学过数学的都明白:

(6)Time 电池组 (7)Trig 三角函数电池组【[tr?g漂亮的;整洁的;良好的】 Cosine:余弦【['ko?sa?n] [数]余弦】 Sinc:辛格函数 sinc函数,又称辛格函数,用sinc(x)表示。(sinc函数不同于Sa函数,Sa函数称为采样函数,或抽样函数,用Sa(x)表示。有两个定义,有时区分为归一化sinc函数和非归一化的sinc函数。 一维sinc函数编辑:函数定义 它们都是正弦函数和单调递减函数 1/x的乘积: 1.在数字信号处理和通信理论中,归一化sinc函数通常定义为;

运算放大器的电路仿真设计

运算放大器的电路仿真设计 一、电路课程设计目的 错误!深入理解运算放大器电路模型,了解典型运算放大器的功能,并仿真实现它的功能; 错误!掌握理想运算放大器的特点及分析方法(主要运用节点电压法分析); ○3熟悉掌握Multisim软件。 二、实验原理说明 (1)运算放大器是一种体积很小的集成电路元件,它包括输入端和输出端。它的类型包括:反向比例放大器、加法器、积分器、微分器、电 压跟随器、电源变换器等. (2) (3)理想运放的特点:根据理想运放的特点,可以得到两条原则: (a)“虚断”:由于理想运放,故输入端口的电流约为零,可近似视为断路,称为“虚断”。 (b)“虚短”:由于理想运放A,,即两输入端间电压约为零,可近似视为短路,称为“虚短”. 已知下图,求输出电压。

理论分析: 由题意可得:(列节点方程) 011(1)822A U U +-= 0111 ()0422 B U U +-= A B U U = 解得: 三、 电路设计内容与步骤 如上图所示设计仿真电路. 仿真电路图:

V18mV R11Ω R22Ω R32Ω R44Ω U2 DC 10MOhm 0.016 V + - U3 OPAMP_3T_VIRTUAL U1 DC 10MOhm 0.011 V + - 根据电压表的读数,, 与理论结果相同. 但在试验中,要注意把电压调成毫伏级别,否则结果误差会很大, 致结果没有任何意义。如图所示,电压单位为伏时的仿真结 果:V18 V R11Ω R22Ω R32Ω R44Ω U2 DC 10MOhm 6.458 V + - U3 OPAMP_3T_VIRTUAL U1 DC 10MOhm 4.305 V + - ,与理论结果相差甚远。 四、 实验注意事项 1)注意仿真中的运算放大器一般是上正下负,而我们常见的运放是上负下正,在仿真过程中要注意。

集成运算放大器(总结)

集成运算放大器 一、集成运放的结构框图 零点漂移是指将直流放大器输入端对地短路,使之处于静态状态时,在输出仍然会出现不规则变化的电压。 造成零漂的原因是电源电压的波动和三极管参数随温度的变化,其中温度变化是产生零漂的最主要原因。 二、理想运放工作在线性区的特点 在集成运放的各种应用中,其工作范围有两种,即工作在线性区和非线性区。若运放在开环状态和引入正反馈时,它就工作在非线性区;要使运放工作在线性区,则必须引入负反馈。运算电路中的集成运放都是闭环使用的,引入了深度负反馈,也就是工作在线性区。 1、理想运放在线性区具有以下特点: (1)v I+=v I- 虚短 v I+=v I-=0 虚地 i I+=i I- =0 虚断 (2) “虚短”和“虚断”是理想运放工作在线性区的两个重要结论,也是今后分析集成运放线性应用电路的重要依据。 三、反馈类型的判断 (1)负反馈放大器的四种组态 电压串联负反馈、电压并联负反馈、电流串联负反馈、电流并联负反馈(2)正反馈和负反馈的判定 反馈回到反相输入端的是负反馈; 反馈回到同相输入端的是正反馈 (3)电压反馈和电流反馈的判定 反馈电阻跟Vo接在同一端的是电压反馈,不接在同一端的是电流反馈。 (4)串联反馈和并联反馈的判定 反馈电阻跟Vi接在同一端的是并联反馈,不接在同一端的是串联反馈。 四、集成运算放大器线性应用电路 (一)反相输入比例运算电路(反相放大器)

电压并联负反馈 R 2=R l ∥R f= f f R R R R +11 (二)同相输入比例运算电路(同相放大器) 电压串联负反馈 R 2=R l ∥R f=f f R R R R +11 (三)减法比例运算电路(差分放大器) 电压负反馈

运算放大器知识点总结

u o t u u i1 i2运算放大器知识点总结 1、 部分组成 偏置电路,输入级,中间级,输出级。 2、零点漂移: (1)表现: 输入u i =0时,输出有缓慢变化的电压产生。 (2)原因: 由温度变化引起的。当温度变化使第一级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发生微小变化时,这种变化量会被后面的电路逐级放大,最终在输出端产生较大的电压漂移。因而零点漂移也叫温漂。 (3)衡量方法: 将输出漂移电压按电压增益折算到输入端计算。 例如 100,=u1A 100=u2A 10000=u A 如果输入等效为100uV ,漂移为1V 。 (4)减小漂移的措施: 采用差动放大电路 采用温度补偿,非线性元件 3、差动放大电路 运放的输入级一般采用差动放大电路。 差动放大电路又称差分放大电路,它的输出电压与两个输入电压之差成正比。它能较好地克服直接耦合放大器的零点漂移问题,是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组成单元。 结构如右图: (1)对称性结构 β1=β2=β U BE1=U BE2= U BE r be1= r be2= r be R C1=R C2= R C R b1=R b2= R b (2)信号分类 差模信号:i2i1id =u u u - o u V CC V EE o u V CC V EE

i2 u EE 共模信号:) ( 2 1 = i2 i1 ic u u u+ 差模电压增益: id od ud = u u A 共模电压增益: ic oc uc = u u A 总输出电压: ic uc id ud oc od o =u A u A u u u+ = + 2 1 1 EE AB R R R V U + = 3 AB C3 V 7.0 R U I - = 2 C3 C2 C1 I I I= = ②动态 恒流源等效电阻:) // 1( 3 2 1 be3 3 ce R R R r R r R + + + = β 等效 ,且 2 1 2 1 2 1 // R R R R R R + ? = (5)差动放大器输入、输出方式的接法 u i1=u i2 =u ic,u id=0 设u i1 ↑,u i2↑ →u o1↓,u o2↓。 因u i1 = u i2, →u o1 = u o2 → u o= 0 (理想化) 共模电压放大倍数A UC=0 i2 i1 u

心电放大器的设计与仿真

电子线路CAD短学期 设计报告 学院:电子信息学院 学号: 15041523 班级: 15040211 姓名:卢虎林 日期: 2017年3月11日

一、实验目的 通过一个实例来说明Pspice对设计方案和具体电路进行分析的过程,理解电路的自上而下的设计方法。 二、实验原理 设计一个心电图信号放大器。已知: (1)心电信号幅度在50μV~5mV之间,频率范围为0.032Hz~250Hz。 (2)人体内阻、检测电极板与皮肤的接触电阻(即信号源内阻)为几十千欧。 (3)放大器的输出电压最大值为-5V~+5V。 1、确定总体设计目标 由已知条件(1)可知该放大器的输入信号属于微弱信号,所要求的放大器应具有较高的电压增益和低噪声、低漂移特性。由已知条件(2)可知,为了减轻微弱心电信号源的负载,放大器必须有很高的输入阻抗。另外,为了减小人体接收的空间电磁场的各种信号(即共模信号),要求放大器应具有较高的共模抑制比。因此,最后决定的心电放大器的性能指标如下: 差模电压增益:1000(5V/5mV); 差模输入阻抗: >10MΩ; 共模抑制比:80dB; 通频带:0.05Hz~250Hz。 2、方案设计 根据性能指标要求,要采用多级放大电路,其中前置放大器的设计决定了输入阻抗,共模抑制比和噪声,可选用BiFET型运放,本设计采用了LF4111型运放(其中Avo=4 10 ,Rid≈4 10 Ω,Avc=2),由

于单极同相放大器的共模抑制比无法达到设计要求(可通过Pspice 仿真波形看出),本设计采用了由三个LF411型运放构成的仪用放大器。 第二级放大器的任务是进一步提高放大电路的电压增益,使总增益达到1000。其次为了消除高、低噪声,需要设计一个带通滤波器。因为滤波器没有特殊要求,本设计可采用较简单的一阶高通滤波器和一阶低通滤波器构成的带通滤波器。 3、详细设计 根据上述设计方案,确定了心电放大电路的原理图,如图5-1所示。A1、A2、A3及相应的电阻构成前置放大器,其差模增益被分配为40,其中A1、A2构成的差放被分配为16,其计算公式为:Avd1=(Vo1-Vo2)/Vi=(R1+R2+R3)/R1,Avd2=Vo3/(Vo1-Vo2)=- R6/R4=1.6。 为了避免输入端开路时放大器出现饱和状态,在两个输入端到地之间分别串接两个电阻R11、R22,其取值很大,以满足差模输入阻抗的要求。第二级由 A4及相应的电阻、电容构成。在通带内,其被分配的差模增益应为(1000/40=25),即 Avd3=vo/vo3=1+R10/R9=25 取R9=1KΩ,R10=24KΩ。C1、R8 构成高通滤波器,要求 f =0.05Hz。取R8=1MΩ,则可算出C1=4.58μF,取标称值电容 C1=4.7μF,算得fL=1/(2л C1 R8)=0.034Hz。C2,R10构成低通滤波器,要求f =200Hz。取R10=24KΩ,可算出C2=0.03316μF,取标称值电容C2=0.033μF,最后算出f =1/(2л C2 R10)=251.95Hz。可见满足带宽要求。

grasshopper运算器名称总结解析

朝有所值的Grasshopper运算器总结Params:参数 Geometry:几何体 Box: 立方体 BRep: 边界表现形式 Circle: 圆 Circular Arc: 圆弧 Curve: 曲线 Geometry: 几何 Line: 线 Mesh: 网格面 Plane: 平面 Point: 点 Surface: 表面 Twisted box: 扭曲的立方体 Vector: 矢量 Primitive: 数据元素 Boolean: 布尔型 Colour: ARGB色彩 Data: 数据 Data Path: 数据分支 Integer: 整型 Interval: 区间 Interval2: 二维区间 Number: 双精度型浮点数 Shader: 着色器 String: 字符串型 Time: 日期型 Special: 专门的 Bar Graph: 条形统计图 Boolean Toggle: 布尔值切换器 Colour Swatch: 色卡 Custom Preview: 预览自定义 Gradient: 多色彩渐变 Graph Mapper: Number Slider: 数字滑动条 Panel: 数据显示面板 Param Viewer: 参数结构查看器 Receiver: 数据接收器

Logic 逻辑 Boolean: 布尔运算 Gate And: 并集 Gate And Ternary: 三元并集 Gate Majority: Gate Nand: Gate Nor: Gate Not: Gate Or: Gate Or Ternary: Gate Xnor: Gate Xor: List: 列表 Dispatch: 分配(把一个列表中的项目分派到两个目标列表中)List Item: 清单项 List Length: 列表长度(计算列表的长度) Null Item:空值(测试一个数据项是否无效) Reverse List: 反转列表 Shift List: 移动列表 Sort List: 分类列表 Split List: 分拆列表 Sub List: 次级列表(从一个列表中提取子集) Weave: 编排(使用自定义的式样编排输入流的设置) Script: 脚本 DotNET C# Script: C#脚本 DotNET VB Script: VB脚本 F1 : 一元函数 F2 : 二元函数 F3 : 三元函数 Variable Expression : 多元函数

高输入阻抗放大电路的设计仿真与实现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专业班级:电信1101班 指导教师:工作单位:信息工程学院 题目: 高输入阻抗放大电路的设计仿真与实现 初始条件: 可选元件:运算放大器,三极管,电阻、电位器、电容、二极管若干,直流电源Vcc= +12V,V EE= -12V,或自选元器件。 可用仪器:示波器,万用表,直流稳压源,毫伏表等。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1)设计任务 根据要求,完成对高输入阻抗放大电路的设计、装配与调试,鼓励自制稳压电源。(2)设计要求 ①电压增益>=100,输入信号频率<100HZ,共模抑制比≥60dB; ② 选择电路方案,完成对确定方案电路的设计; ③ 利用Proteus或Multisim仿真设计电路原理图,确定电路元件参数、掌握电 路工作原理并仿真实现系统功能; ④ 安装调试并按规范要求格式完成课程设计报告书; ⑤ 选做:利用仿真软件的PCB设计功能进行PCB设计。 时间安排: 1、前半周,完成仿真设计调试;并制作实物。 2、后半周,硬件调试,撰写、提交课程设计报告,进行验收和答辩。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

目录 摘要 (3) 1.电路方案选择 (4) 2.高输入阻抗放大电路设计 (5) 2.1差分放大电路 (5) 2.1.1零点漂移 (5) 2.1.2差模信号与共模信号 (5) 2.1.3.共模抑制比 (6) 2.1.4差分放大电路的分析 (6) 2.2镜像恒流源 (7) 2.2.1镜像电流源电路特点 (8) 2.2.2镜像电流源电路分析 (8) 2.3同向比例放大电路 (8) 2.4电压串联负反馈 (9) 2.5电路原理设计图 (10) 3.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 (10) 3.1理论分析 (10) 3.2原理图 (11) 3.3直流稳压电源仿真结果 (11) 4高输入阻抗放大电路仿真 (12) 5实物安装和调试 (17) 5.1布局焊接 (17) 5.2调试方法 (17) 5.3测试结果分析 (17) 5.4实物展示 (18) 6. PCB制作 (19) 7.个人总结 (23) 参考文献 (24)

运算放大器总结

运算放大器的原理 运放如上图有两个输入端a,b和一个输出端o.也称为倒向输入端(反相输入端),非倒向输入端(同相输入端)和输出端.当电压加U-加在a端和公共端(公共端是电压的零位,它相当于电路中的参考结点.)之间, 且其实际方向从a 端指向公共端时,输出电压U实际方向则自公共端指向o端,即两者的方向正好相反.当输入电压U+加在b端和公共端之间,U与U+两者的实际方向相对公共端恰好相同.为了区别起见,a端和b 端分别用"-"和"+"号标出,但不要将它们误认为电压参考方向的正负极性.电压的正负极性应另外标出或用箭头表示.反转放大器和非反转放大器如下图: 一般可将运放简单地视为:具有一个信号输出端口(Out)和同相、反相两个高阻抗输入端的高增益直接耦合电压放大单元,因此可采用运放制作同相、反相及差分放大器。 运放的供电方式分双电源供电与单电源供电两种。对于双电源供电运放,其输出可在零电压两侧变化,在差动输入电压为零时输出也可置零。采用单电源供电的运放,输出在电源与地之间的某一范围变化。 运放的输入电位通常要求高于负电源某一数值,而低于正电源某一数值。经过特殊设计的运放可以允许输入电位在从负电源到正电源的整个区间变化,甚至稍微高于正电源或稍微低于负电源也被允许。这种运放称为轨到轨(rail-to-rail)输入运算放大器。 运算放大器的输出信号与两个输入端的信号电压差成正比,在音频段有:输出电压=A0(E1-E2), 反相端的输入信号电压。 运算放大器的历史 直流放大电路在工业技术领域中,特别是在一些测量仪器和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应用非常广泛。如在一些自动控制系统中,首先要把被控制的非电量(如温度、转速、压力、流量、照度等)用传感器转换为电信号,再与给定量比较,得到一个微弱的偏差信号。因为这个微弱的偏差信号的幅度和功率均不足以推动显示或者执行机构,所以需要把这个偏差信号放大到需要的程度,再去推动执行机构或送到仪表中去显示,从而达到自动控制和测量的目的。因为被放大的信号多数变化比较缓慢的直流信号,分析交流信号放大的放大器由于存在电容器这样的元件,不能有效地耦合这样的信号,所以也就不能实现对这样信号的放大。能够有效地放大缓慢变化的直流信号的最常用的器件是运算放大器。运算放大器最早被发明作为模拟信号的运算(实现加减乘除比例微分积分等)单元,是模拟电子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件,由真空电子管组成。目前所用的运算放大器,是把多个晶体管组成的直接耦合的具有高放大倍数的电路,集成在一块微小的硅片上。 第一块集成运放电路是美国仙童(fairchild)公司发明的μA741,在60年代后期广泛流行。直到今天μA741仍然是各大学电子工程系中讲解运放原理的典型教材。 运放的工艺技术

运算放大器的设计与仿真

集成运算放大器放大电路仿真设计 1集成运算放大器放大电路概述 集成电路是一种将“管”和“路”紧密结合的器件,它以半导体单晶硅为芯片,采用专门的制造工艺,把晶体管、场效应管、二极管、电阻和电容等元件及它们之间的连线所组成的完整电路制作在一起,使之具有特定的功能。集成放大电路最初多用于各种模拟信号的运算(如比例、求和、求差、积分、微分……)上,故被称为运算放大电路,简称集成运放。集成运放广泛用于模拟信号的处理和产生电路之中,因其高性价能地价位,在大多数情况下,已经取代了分立元件放大电路。 2 电路原理分析 2.1 电路如图1所示 R1 10kΩV1 500mV U1A TL082CD 3 2 4 8 1 R2 9.1kΩ RF 100kΩ V2 12 V V3 12 V XMM1 1 此电路为反向比例运算电路,这是电压并联负反馈电路。输入电压V1通过电阻R1作用于集成运放的反相输入端,故输出电压V0与V1反相。 图2 仿真结果图 输入输出关系理论输仿真输出值电路功能

其中 1 //2R RF R = 2.2电路如图3所示 R1 10kΩ Ui2 200mV U1A TL082CD 3 2 4 8 1 R24.7kΩ RF 100kΩ V212 V V312 V XMM1 Ui1 100mV R310kΩ 3 此电路为反相求和运算电路,其电路的多个输入信号均作用于集成运放的反相输入端,根据“虚短”和“虚断”的原则,0==p N u u ,节点N 的电流方程为F i i i =+31 所以)1 2 31( 0R Ui R Ui RF U +-= 输入输出关系 理论输出值 仿真输出值 电路功能 )1 2 31( 0R Ui R Ui RF U +-= -3V 2.999V 反相求和放大电路 其中RF R R R //3//12= 2.3电路如图5所示 出值 11 0V R RF V -= -5V -5V 反相比例运算电路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实验报告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运算放大器的特性和基本运算电路的组成; 2. 掌握运算电路的参数计算和性能测试方法。 二、实验仪器及器件 1 .数字示波器; 2. 直流稳压电源; 3. 函数信号发生器; 4. 数字电路实验箱或实验电路板; 5. 数字万用表; 6. 集成电路芯片UA741 2块、电容个,各个阻值的电阻若干个。 三、实验内容 1、在面包板上搭接卩A741的电路。首先将+12V和-12V直流电压正确接入卩A741的Vcc+(7脚)和Vcc- (4脚)。 2、用卩A741组成反比例放大电路,放大倍数自定,用示波器观察输入和输出波形,测量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 3、用卩A741组成积分电路,用示波器观察输入和输出波形,并做好记录。 四、实验原理 (1)集成运放简介 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简称集成运放或运放)是一个集成的高

增益直接耦合放大器,通过外接反馈网络可构成 各种运算放大电路和 其它应用电路。集成运放uA741 的 引脚图下图所示 uA741电路符号及引脚图 任何一个集成运放都有两个输入端,一个输出端以及正、负电源端,有的品种还有补偿端和调零端等。 (a)电源端:通常由正、负双电源供电,典型电源电压为土15V、±12V等。如:uA741的7脚和4脚。 (b)输出端:只有一个输出端。在输出端和地(正、负电源公共端) 之间获得输出电压。如:uA741的6脚。最大输出电压受运放所接电源的电压大小限制,一般比电源电压低1?2V;输出电压的正负也受电源极性的限制;在允许输出电流条件下,负载变化时输出电压几乎不变。这表明集成运放的输出电阻很小,带负载能力较强。 (c)输入端:分别为同相输入端和反相输入端。如:uA741的3脚和2脚。输入端有两个参数需要注意:最大差模输入电压V id max和最大共模输入电压V ic max 。 两输入端电位差称为“差模输入电压” V id :V id V V 。两输入端电 位的平均值,称为“共模输入电压”V ic : 任何一个集成运放,允许承受的V d max和V c max都有一定限制。两输入端的输入电流i + 和i - 很小,通常小于1?A ,所以集成运放的输入电阻很大。 (2)集成运放的主要参数

(完整版)幂的运算(知识总结)

幕的四则运算(知识总结) 一、 同底数幕的乘法 运算法则:同底数幕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用式子表示为: a m a n a m n (m n 是正整数) 二、 同底数幕的除法 运算法则:同底数幕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用式子表示为:a m a n a m n °(a 0且m 、n 是正整数,m>n 。) 补充: 零次幕及负整数次幕的运算: 任何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的 0次幕都等于1;任何不等于零的数的 p (p 是正整数) 次幕,等于这个数的 p 次幕的倒数。用式子表示为: 1 a 0 1(a 0),a p -( a 0,p 是正整数)。 a p 、幕的乘方 mn 1、计算: 补充: 同底数幕的乘法与幕的乘方性质比较: 四、积的乘方 运算法则:两底数积的乘方等于各自的乘方之积。用式子表示为: 扩展 m n p mnp mn p mp. np a a a a a b a b 提高训练 1. 填空 (1) (1/10)5 x (1/10)3 = ______________ (2) (-2 x 2 y 3) 2 = ______________ ⑶(-2 x 2) 3 = ___________ (4) 0.5 -2 = _________ (5) (- 10)2 X (- 10)0 X 10"2 = __________ 2. 选择题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 - 1)0 = 1 a 工1 B. (— a )n = - a n n 是奇数 C. n 是偶数,(一a n ) 3 = a 3n D. 若a 丸,-为正整数,则a p =1/ a -p (2) [(-x ) 3 ]2 ?-x ) 2 ] 3的结果是( ) A. x -10 B .-x -10 C. x -12 D. - x -12 (3) a m = 3 , a n =2, 则a m-n 的值是( ) A. 1.5 B. 6 C. 9 D. 8 3.计算题 (1) (-1/2 ) 2 十(-2) 3 十(-2) - -(口-2005) 0 ⑵(-2 a ) 3 F -2 = 同底数幂乘法 幂的乘方 幂的运算 乘法 乘方 指数运算种类 加法 乘法 运算法则:幕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乘方转化为同底数幕的乘法 练习: .用式子表示为: n 都是正整数) 注:把幕的 ①2 2 x 32 X 2 4 X 2 5 X 2 2 2 m n 3 m 1 2 2 ② a a a a a b “ a n b n (n 是正整数) (m n 、p 是正整数)

Grasshopper模拟试题

Grasshopper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哪种情况会导致图示运算器报错? A 曲线curve为二维曲线 B 曲线为矩形 C 曲线控制点过多 D 曲线为开放曲线(open curve) 2、以下原点的正确输入方式是: A {0;0;0} B {0,0,0} C (0,0,0) D (0;0;0) 3、以下正确的路径输入选项是: A {0;0;0;} B (0;0;0) C {0;0;0} D {0,0,0} 4、推测下列程序图中,最后create set运算器S端的输入内容为:

A false B true C false true D true false 5、试推测下列程序中,穿越线运算器报错的原因: A 等差数列输出端S被graft B 等差数列S端为0 C 数据推移shift list运算器W端没有设置为true D 穿越线运算器输入端V未拍平 6、以下红色运算器报错的原因是?

A 内部脚本错误 B 挤出至点运算器E端为brep,应炸开为surface C 挤出至点运算器E端输出为brep,与三角细分运算器E端数据类型mesh不兼容 D 挤出至点运算器E端生成的物体没有封闭 7、Lunchbox插件中对调UV方向运算器的R端设为多少,才能同时对调曲面的uv方向? A 0 B 1 C 2 D 3 8、根据下图推测运算器报错的原因:

A 挤出运算器extrude输入端B不兼容曲线类型 B 挤出运算器extrude 输入端D应直接输入数字 C 生成的圆circle需要先执行封面planar surface,否则无法挤出 D 等差数列输入端S为0,导致输出无效的圆invalid circle 9、试推测以下运算器报错的原因: A 公差N端输入值过大,部分点超出曲面范围,无法产生截面线 B 点无法与plane进行转化 C 等差数列起始数字为0,无法产生截面线 D 输入的点集没有树形数据graft转化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实验报告98835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实验报告 一、 实验目的 1.了解运算放大器的特性和基本运算电路的组成; 2. 掌握运算电路的参数计算和性能测试方法。 二、 实验仪器及器件 1.数字示波器; 2.直流稳压电源; 3.函数信号发生器; 4.数字电路实验箱或实验电路板; 5.数字万用表; 6.集成电路芯片uA741 2块、电容0.01uF2个,各个阻值的电阻若干个。 三、实验内容 1、在面包板上搭接μA741的电路。首先将+12V 和-12V 直流电压正确接入μA741的Vcc+(7脚)和Vcc-(4脚)。 2、用μA741组成反比例放大电路,放大倍数自定,用示波器观察输入和输出波形,测量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 3、用μA741组成积分电路,用示波器观察输入和输出波形,并做好记录。 四、实验原理 (1)集成运放简介 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简称集成运放或运放)是一个集成的高增益直接耦合放大器,通过外接反馈网络可构成各种运算放大电路和其它应用电路。集成运放uA741的电路符号及引脚图下图所示。 uA741电路符号及引脚图 任何一个集成运放都有两个输入端,一个输出端以及正、负电源端,有的品种还有补偿端和调零端等。 调零 V - V + -V EE 调零 +V cc NC V O

(a )电源端:通常由正、负双电源供电,典型电源电压为±15V 、 ±12V 等。如:uA741的7脚和4脚。 (b )输出端:只有一个输出端。在输出端和地(正、负电源公共端)之间获得输出电压。如:uA741的6脚。最大输出电压受运放所接电源的电压大小限制,一般比电源电压低1~2V ;输出电压的正负也受电源极性的限制;在允许输出电流条件下,负载变化时输出电压几乎不变。这表明集成运放的输出电阻很小,带负载能力较强。 (c )输入端:分别为同相输入端和反相输入端。如:uA741的3脚和2脚。输入端有两个参数需要注意:最大差模输入电压V id max 和最大共模输入电压V ic max 。 两输入端电位差称为“差模输入电压”V id :id V V V +-=- 。 两输入端电位的平均值,称为“共模输入电压”V ic : 2 ic V V V +- += 任何一个集成运放,允许承受的V id max 和V ic max 都有一定限制。 两输入端的输入电流 i + 和 i - 很小,通常小于1μA ,所以集成运放的输入电阻很大。 (2)集成运放的主要参数 集成运放的主要参数有:输入失调电压、输入失调电流、开环差模电压放大倍数、共模抑制比、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增益-带宽积、转换速率和最大共模输入电压。其中最重要的是增益-带宽积、转换速率和最大共模输入电压三个参数,在应用集成运放时应特别注意。 (3)反相比例运算电路 电路如图4所示,图中R 2称为平衡电阻,取R 2=R 1// R F 。利用“虚短”和“虚断” 的特点可求得其闭环电压放大倍数为: 1 F vf R A R =- 五、基础实验内容及要求 1. 反相比例运算电路 电路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