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耳鸣的经验方剂

-中医治疗耳鸣的经验方剂
-中医治疗耳鸣的经验方剂

中医治疗耳鸣的经验方剂

中医学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对耳鸣的病因病机有不少独到的认识,并形成以整体观为指导、辨证论治为特点的诊疗方法。诸如耳鸣辨证须分清虚实,认为耳鸣声大,呈低音调者多为实证,而高音调如蝉鸣者多为虚证;暴鸣新鸣声大者多实,鸣声细久者多虚;日夜双侧耳鸣多实,夜静鸣甚者多虚;声短急促者多实,声长不间断者多虚;手按之鸣声加重者为实,按之减退或停止者为虚。

同时,还须根据耳鸣的伴随症状,来判断与该病相关的脏腑。如伴心悸怔忡病多属心,伴目眩面赤病多属肝,伴纳少腹胀病多属脾,伴鼻塞流涕病多属肺,伴腰膝酸软病多属肾等。

临床上,根据耳鸣的病因病机一般分十个证型进行治疗。(一)风热犯肺型

症见耳鸣如刮风样,耳内闷胀或有堵塞感,伴头痛发热,鼻塞流涕。治宜疏风清热,宣肺通窍。方药如下:

银花1 5 克,连翘1 5克,牛蒡子1 2 克,薄荷5 克(后下),淡竹叶1 2 克,桔梗6 克,桑叶1 0 克,生甘草3 克。(二)痰火郁结型

症见耳鸣如蝉,耳闷胀,听音不清,常见耳痛,流脓,头重如裹,眩晕,胸闷脘满,痰黄粘稠,二便不畅,舌红,苔黄

腻。治宜清火化痰。方药如下:

黄芩1 0 克,浙贝母10 克,陈皮1 0 克,炒苍术1 0 克,茯苓1 2 克,姜半夏1 0 克,杏仁1 0克,栝楼1 0 克,炒枳实1 0 克,炒厚朴6 克。

(三)肝火上扰型

症见耳鸣如潮或风雷声,鸣声大,常突然发作,伴听力减退,耳痛流脓,眩晕,面红目赤,口苦胁痛,便秘尿黄,舌红苔黄。治宜清肝泻火。方药如下:

龙胆草1 0 克,黄芩10 克,栀子1 0 克,泽泻1 0 克,木通6 克,车前子1 2 克(包煎),当归10 克,生地1 2 克,柴胡1 0 克,石菖蒲1 2 克,生甘草3 克。

(四)肝阳上亢型

鸣声多为双侧,呈脉管搏动声,伴眩晕,头胀痛,面红目赤,咽干口燥,失眠健忘,腰膝酸软。治宜滋阴潜阳。方药如下:制天麻5 克,钩藤1 5 克(后下),生石决明3 0 克(生煎),生栀仁1 0 克,黄芩1 0 克,炒杜仲1 0 克,桑寄生12 克,益母草1 2 克,川牛膝1 0 克,夜交藤1 5 克,茯神1 2 克。(五)气滞血淤型

症见耳鸣尖细如机械声,常突然发生,鸣声不止,或时止时发,夜间尤甚,耳内刺痛或胀痛,听力减退,头痛头晕,心烦易躁,胸胁胀满,舌质暗或有淤斑。治宜活血化淤。方药如下:

桃仁1 0 克,红花1 0克,赤芍1 0 克,川芎6 克,当归尾1 0 克,丹参1 5 克,制香附1 0克,陈皮5 克,细辛2 克。(六)肾阴虚型

症见耳鸣如蝉,音低微,伴耳聋,眩晕,咽干,失眠健忘,五心烦热,遗精,腰膝酸软。治宜滋阴补肾,潜阳濡窍。方药如下:

熟地1 8 克,炒萸肉12 克,淮山药1 5 克,茯苓1 2 克,泽泻1 0 克,丹皮1 0 克,五味子1 0克,怀牛膝1 2 克,磁石3 0 克(先煎)

(七)肾阳虚型

素体阳虚,过服寒凉,房劳伤肾,或脾虚及肾,而致肾阳不足,肾之阳气不能上通于耳而发病。症见耳鸣多为双侧蝉声,细绵不止,入夜尤甚,日久可致听力减退,面色白,畏寒肢冷,腰膝酸软,阳痿遗精,尿多清长,倦怠乏力,纳少便溏。治宜温肾壮阳。方药如下:

肉苁蓉1 5 克,熟地18 克,淮山药1 8 克,五味子1 2 克,菟丝子1 2 克,补骨脂1 2 克,淫羊藿12 克,覆盆子1 2 克。(八)心肾不交型

心血不足,心火亢盛,或肾阴不足,而致肾水与心火不相交济,影响耳窍之清宁。症见耳鸣咝咝,鸣声不断,夜间加重,伴听力减退,虚烦失眠,心悸健忘,潮热盗汗,腰膝酸软,小便短赤,舌红少苔。治宜滋阴降火,交通心肾。方药如下:

生地1 5 克,炒党参12 克,丹参1 2 克,玄参1 0 克,茯苓1 2 克,五味子1 0 克,天门冬10 克,麦门冬1 0 克,远志1 0 克,柏子仁1 2 克,酸枣仁1 2 克,桔梗5 克。(九)脾胃气虚型

饮食失调、劳累过度,或思虑忧郁,损伤脾胃,致使气机升降失司,气血生化无源,耳窍失养而为病。症见双侧耳鸣,多为一过性,劳累后加重,伴听力减退,倦怠乏力,纳少,食后腹胀,面色萎黄,便溏。治宜健脾益气,升阳通窍。方药如下:

炙黄芪1 5 克,炒党参12 克,炒白术1 2 克,淮山药1 8 克,全当归1 2 克,柴胡5 克,升麻5 克,炒枳壳5 克。(十)心肝血虚型

心主血,肝藏血。因出血、热伤血络或内火耗伤心血,可致心肝血虚,耳窍失去濡养。症见耳鸣声如金属高音,多为双侧,缠绵不断,眩晕,心悸怔忡,梦多失眠,视物模糊。治宜养血安神。方药如下:

熟地1 8 克,全当归12 克,炒白芍1 0 克,炒川芎1 0 克,制首乌1 8 克,制黄精1 8 克,炙远志10 克,炒酸枣仁1 2 克,龙眼肉1 0 克,陈皮3 克。

张梦侬耳鸣秘方

【秘方】煅磁石粉120克,煅龙骨粉、煅牡蛎、山萸肉、泽泻、车前子、沙参、黄芪、胡芦巴、茯苓、制龟板各60克,

制鳖甲、山药、熟地、玉竹各120克,丹皮3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备用。每次服50丸。饭前用盐开水送服,每日服2次。须戒恼怒。如服后有效,可继续照方配制常服至愈止。

【功用】滋肾补肝,益气养血,育阴潜阳。

【方解】肝肾精气充足则耳目聪明,不足则发生耳鸣。耳鸣原因非一,如因肾虚所致者,故方用熟地滋肾填精、聪耳明目;佐以山萸肉安五脏、通九窍、秘气固精;山药益肾强阴,主治虚损劳伤;茯苓宁心益气、补脾助阳;丹皮泻血中伏火;泽泻泻肾中伏火、聪耳明目;加龙牡益肾养肝、固精止脱;龟板、鳖甲补心益肾、滋阴平肝;黄芪温三焦、补脾胃、大补元气;沙参补肺气、养肝阴、兼益脾肾;胡芦巴暖丹田、壮元阳、引火归元;磁石滋肾水、益精气、通耳明目;玉竹配参芪治一切不足之证;车前子强阴益精、泻膀胱湿热,利小便而不走气。诸药协同,共奏滋肾补肝、益气养血、育阴潜阳之功。且丸剂常服,必日见其功。

【主治】耳内经常如蝉叫虫鸣,昼夜不休,经年不愈。或更兼头目眩晕,或血压偏高,或睡眠不安。

【疗效】临床屡用,效果甚佳,一般一剂见效,最多三剂痊愈。献方人:张梦侬

耳鸣采用中药治疗八种偏方

1、取鲜芦根10克,通草10克,木通10克,水煎取汁当茶

饮,直至痊愈。

2、取路路通15克,珍珠母(包)30克,水煎,代茶频饮。5天为一疗程。

3、取葛根、蝉蜕适量研成粉末,制成水丸,每次6克,每日3次。一个月为一疗程,两个疗程即可见效。

4、取磁石30克,龙骨20克,牡蛎25克,每日一剂,水煎分两次服用。连用10天为一疗程,一般服1~2个疗程。

5、取九节菖蒲20克,生甘草10克,远志12克、茯苓15克,浸泡一小时,水煎分两次服用,每日一剂。10天为一疗程。

6、取柴胡、香附各30克,川芎15克,龙齿20克,将上药共研细末,另加麝香1克混匀,制成水丸。每次口服3克,每日3次,饭后温开水送服(老人、儿童酌减)。

7、取熟地黄50克,黄柏10克,石菖蒲10克,山萸肉12克。将上药放入砂锅内加水500毫升,浓煎至250毫升温服,每日一剂,对阴虚火旺所致的耳鸣、耳聋疗效较好。

8、取女贞子20克,旱莲草15克,桑葚10克,水煎分两次服用,每日一剂,连用半个月为一疗程。本方用于肝肾阴虚所致的耳鸣及耳聋。

老年耳鸣疗法

据调查,60岁以上老人有近60%患有不同程度的老年性耳鸣症,轻者耳鸣近若蚊蝇声、远似蝉鸣声,重症者耳鸣高亢

声如汽笛长鸣或如战鼓轰响,严重影响睡眠和生活。对耳鸣高亢的重症老年性耳鸣,应去医院治疗,对耳鸣低沉的轻患者,可用以下方法试治。

1.屏气法

定息静坐,咬紧牙关,以两指捏鼻孔,怒睁双目,使气串人耳窍,至感觉轰轰有声为止。每日数次,连做2-3天。

2.搓掌法

坐定,搓掌心50次,趁掌心热时紧按双侧耳门。如此6次,连做2-3日,治疗时要心情淡然清静,方能奏效。

3.塞鼻法

麝香0.5克、金蝎14条,共研细末,贮于有盖瓶内。临用时,采鲜荷叶一张轻揉后,包少量药粉塞患耳一夜,翌晨取出,有一定疗效。

4.聪耳枕

有荷叶、苦丁香、菊花、夏桔草、蔓荆子、石菖蒲各等份,制成枕芯,经常枕之,有聪耳明目之效。

5.通窍酒

(推荐)中医治疗耳鸣的六大方法

中医治疗耳鸣的六大方法: 1、补肾填精法:中医认为肾与耳关系密切,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上通于脑,开窍于耳。肾精不足,则耳窍失养,轻则耳鸣,重则听力下降甚至耳聋失聪。此外兼有须发早白,腰膝酸软,性欲减退,舌淡白,脉沉细无力。治法:补肾填精;药方:可用耳聋左磁丸、杞菊地黄丸、六味地黄丸等汤头进行加减;处方:熟地 30g 、黄精20g 、山药20g、鹿茸3g、龟板12g 、河车3g 、山芋12g 、枸杞子15g 、牛膝12g 、菟丝子15g 。 2、清热化痰法:对于耳鸣、耳聋,中医主张从肾入手,从痰论治。此类患者多有耳鸣突发,形体肥胖,头昏而胀,咳唾胁痛,痰多而粘,舌边、尖红,苔黄腻,脉弦滑数等症,具体为痰热内郁之候,故以清热化痰为治之,药方:以温胆汤、清气化痰丸、礞石攻痰丸为主方进行加减;处方:瓜蒌仁12g、杏仁10g、枳实10g、制南星12g、法半夏8g、橘红8g、获苓10g、黄芩10g、生山桅10g、龙胆草8g、礞石30g、先煎大黄6g后下。 3、活血化瘀法:久病的耳鸣,中医认为“久病在血”,“久病多瘀”,瘀阻耳窍,气血流行不畅,耳窍失养所致。中医

辨证瘀血型患者的微循环改变较为明显。该类患者部分是由于耳部血管遭受到刺激后,造成微血管痉挛,血流受阻所致,西药用654-2、西比灵、丹参注射液等解除痉挛,恢复血流。此类患者临床还兼有头痛如刺,部位固定,头昏,舌质紫暗,脉细涩等瘀血表现。治法:活血化瘀通窍。药方:用王清任通窍活血汤等加减;处方:桃仁10g 、红花6g 、麝香0.3g 、生姜5片、葱白2根、红枣5枚、川芎6g 、赤芍10g。

4、利水逐饮法:痰饮是水液代谢失常停留在机体局部的病理产物,痰热而饮寒,痰无形而饮有质,饮留体内,清阳不升可致耳鸣、眩晕等。利水消肿药能解除内耳前庭、迷路水肿,减轻神经压迫,促进局部淋巴回流。主要症状:形寒肢冷,面色苍白,痰白质稀,舌质淡白,苔白腻,脉弦滑;治疗方法:利水逐饮,方用《伤寒论》苓桂术甘汤、五苓散等汤头加减;处方:茯苓15g 、桂枝10g 、白术12g 、泽泻6g 、益母草20g 、防己6g 、黄芪30g 、车前子10g。 5、清肝降火法:部分耳鸣患者,或由于化脓菌感染所致,或素有高血压史,加之素嗜辛辣,郁怒伤肝,肝火暴亢,循经上炎所致。中医辨证属于实热、肝火。主要症状:耳鸣暴发,如潮如雷,轰轰隆隆,常伴有耳胀耳痛,流脓,发热,头痛眩晕,面红目赤,口苦咽干,烦躁不宁,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治疗:宜平肝伐木,清肝降火;药方:用龙胆泻肝汤、天麻钩藤饮、镇肝息风汤等汤头进行加减;处方:龙胆草9g 、天麻12g 、钩藤10g(后下))、怀牛膝12g 、黄芩10g 、菊花12g 、白芍12g 、生地15g 、代赭石20g(先煎)、麦芽9g。

-耳鸣中医辨证

耳鸣中医辨证 耳鸣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呢?耳鸣是听觉功能的紊乱现象,耳鸣多属噪音,有间歇性,也有持续性,有单一频率窄带噪音或白噪音等多种表现。下面为您分享耳鸣的中医辨证分析。中医辨证分析耳鸣: 1、脾虚失运:脾虚气血生化不足,经脉失养,见耳鸣日久,鸣声或强或弱,伴精神不振,短气乏力,纳差腹胀,大便不实:头晕目眩,舌淡苔薄白,舌体胖有齿良,脉沉缓或沉弱。治宜健脾益气,用本草通窍汤加白芍、菖蒲、远志、川芎、葛根、白芷。 2、肾阴不足:肾开窍于耳,肾阴不足,虚火上炎,鸣声如蝉,入夜尤甚,伴腰膝无力,五心烦热,或盗汗失眠,咽干口苦,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滋阴补肾,用本草通窍汤加女贞子、旱莲草、桑椹、制首乌。 3、肝血亏虚:多因气血化源不足,或失血,或久病耗伤阴血,见耳鸣如蝉,神疲乏力,胁胀隐痛,失眠多梦,目涩流泪,视物昏花,头目眩晕,舌淡苔少,脉沉细。治宜滋肝养血,用本草通窍汤加木瓜、酸枣仁、天冬、黄精、甘草。 4、风热侵袭:多由外感风热,或风寒郁久化热,侵袭肺卫所致,见一侧或双侧耳鸣,伴鼻塞流涕,咳嗽,咯痰而黄,头痛发热,心烦口渴,耳闭闷胀,舌红苔黄,脉浮数。治宜

疏风清热,用本草通窍汤加知母、生石膏、瓜蒌皮、黄芩。 5、痰火上扰:素体痰湿较多,或嗜食肥甘厚味,痰浊内生,日久化热,上扰清窍。见耳内轰鸣,听力下降,耳闭而闷,头昏而沉,胸脘痞满,呕恶少食,大便不爽,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治宜涤痰清火,用本草通窍汤加黄芩、黄连、郁金、瓜蒌皮、桔梗。 6、瘀血内阻:情志不遂,或外伤,或气滞血瘀,清阳不升,致清窍失养而耳鸣突发,伴头昏头痛,乏力气短,或寒热交作,舌苔薄白或黄,质暗或有瘀斑,脉沉或涩。治宜行气活血,方用本草通窍汤加郁金、葛根、秦艽、白芍、桑椹、女贞子。 7、肝阳上亢:多因肝阴不足,阳气过旺,上阻耳窍所致。见耳鸣时轻时重,伴头痛头胀,胁胀口苦,嗳气呕恶,两目干涩,心烦失眠,急躁易怒,大便秘结,舌红苔白或黄,脉弦。治宜平肝潜阳,用本草通窍汤加黄芩、炒栀子、合欢皮、瓜蒌仁、牡丹皮。 8、肾阳虚弱:先天禀赋不足,或操劳过度,或久病迁延。见耳鸣时作,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尿多清长,倦怠乏力,纳少便溏,或阳痿遗精,面色白,用本草通窍汤加舌磁石、芡实、桑寄生、仙茅。 中医治疗耳鸣 1、瘀阻清窍型的耳鸣、耳聋

耳鸣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法

如对您有帮助,请购买打赏,谢谢您! 耳鸣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法 中医辨证论治治疗耳鸣具有独到之处,能弥补西药治疗上的不足。兹整理介绍如下: 1. 补肾填精法 中医认为肾与耳关系密切,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上通于脑,开窍于耳。《灵枢·脉度篇》云:“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内经: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上气不充,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诸病源候论》:“劳动经血而气血不足,宗脉则虚,随脉入耳,与气相击,故为耳鸣”。肾虚耳鸣多发于年逾4旬之人,多见于年老体弱或虚羸之人。内经:“年四十,阴气自半,起居衰矣”这与人体器官衰老、功能减退有关。耳鸣多为耳聋先兆,《杂病源流犀烛·卷23》云:“耳鸣者,聋之渐也”。肾精不足,则耳窍失养,轻则耳鸣,重则听力下降甚至耳聋失聪。此外兼有须发早白,腰膝酸软,性欲减退,舌淡白,脉沉细无力。治法补肾填精,方用耳聋左磁丸、杞菊地黄丸、六味地黄汤等加减:熟地3 0g 黄精20g 山药20g 鹿茸3g 龟板12g 河车3g 山芋12g 枸杞子15g 牛膝12 g 菟丝子15g 2. 清热化痰法 多数耳鸣、耳聋中医主张从肾入手,从虚论治,但部分患者疗效不佳,笔者总结了前人理论及临床表现,从痰论治。《名医杂著》所云:“耳鸣之症或鸣甚如蝉,或左或右。时时闭塞,世人多从肾虚论治,殊不知此痰火上升,郁于耳中而为鸣,郁甚则闭矣。若遇此症,但审其平昔饮酒厚味,上焦素有痰火,只用清痰降火治之”。朱丹溪:“无痰不作眩”,“怪病多痰”,“痰生百病”。痰郁则化热,痰热郁结,循经上壅,耳窍被蒙,故耳鸣不休,所谓“痰热郁结,壅而成鸣”。此类患者多有耳鸣突发,形体肥胖,头昏而胀,咳唾胁痛,痰多而粘,舌边、尖红,苔黄腻,脉弦滑数等症,具为痰热内郁之候,故以清热化痰为治则,以温胆汤、清气化痰丸、礞石攻痰丸为主方加减:瓜蒌仁12g,杏仁10g,枳实10g制南星12g,法半夏8g,橘红8g,获苓10g,黄芩10g,生山桅10g.龙胆草8g,礞石30g先煎,大黄6g 后下。 3. 活血化瘀法

耳鸣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法完整版

耳鸣的中医辨证治疗方 法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耳鸣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法 中医辨证论治治疗耳鸣具有独到之处,能弥补西药治疗上的不足。兹整理介绍如下: 1.补肾填精法 中医认为肾与耳关系密切,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上通于脑,开窍于耳。《灵枢·脉度篇》云:“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内经: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上气不充,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诸病源候论》:“劳动经血而气血不足,宗脉则虚,随脉入耳,与气相击,故为耳鸣”。肾虚耳鸣多发于年逾4旬之人,多见于年老体弱或虚羸之人。内经:“年四十,阴气自半,起居衰矣”这与人体器官衰老、功能减退有关。耳鸣多为耳聋先兆,《杂病源流犀烛·卷23》云:“耳鸣者,聋之渐也”。肾精不足,则耳窍失养,轻则耳鸣,重则听力下降甚至耳聋失聪。此外兼有须发早白,腰膝酸软,性欲减退,舌淡白,脉沉细无力。治法补肾填精,方用耳聋左磁丸、杞菊地黄丸、六味地黄汤等加减:熟地30g黄精20g山药20g鹿茸3g龟板12g河车3g山芋12g枸杞子1 5g牛膝12g菟丝子15g 2.清热化痰法 多数耳鸣、耳聋中医主张从肾入手,从虚论治,但部分患者疗效不佳,笔者总结了前人理论及临床表现,从痰论治。《名医杂着》所云:“耳鸣之症或鸣甚如蝉,或左或右。时时闭塞,世人多从肾虚论治,殊不知此痰火上升,郁于耳中而为鸣,郁甚则闭矣。若遇此症,但审其平昔饮酒厚味,上焦素有痰火,只用清痰降火治之”。朱丹溪:“无痰不作眩”,“怪病多痰”,“痰生百病”。痰郁则化热,痰热郁结,循经上壅,耳窍被蒙,故耳鸣不休,所谓“痰热郁结,壅而成鸣”。此类患者多有耳鸣突发,形体肥胖,头昏而胀,咳唾胁痛,痰多而粘,舌边、尖红,苔黄腻,脉弦滑数等症,具为痰热内郁之候,故以清热化痰为治则,以温胆汤、清气化痰丸、礞石攻痰丸为主方加减:瓜蒌仁12g,杏仁

耳鸣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法(精)

耳鸣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法 中医辨证论治治疗耳鸣具有独到之处,能弥补西药治疗上的不足。兹整理介绍如下: 1. 补肾填精法 中医认为肾与耳关系密切,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上通于脑,开窍于耳。《灵枢·脉度篇》云:“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内经: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上气不充,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诸病源候论》:“劳动经血而气血不足,宗脉则虚,随脉入耳,与气相击,故为耳鸣”。肾虚耳鸣多发于年逾4旬之人,多见于年老体弱或虚羸之人。内经:“年四十,阴气自半,起居衰矣”这与人体器官衰老、功能减退有关。耳鸣多为耳聋先兆,《杂病源流犀烛·卷23》云:“耳鸣者,聋之渐也”。肾精不足,则耳窍失养,轻则耳鸣,重则听力下降甚至耳聋失聪。此外兼有须发早白,腰膝酸软,性欲减退,舌淡白,脉沉细无力。治法补肾填精,方用耳聋左磁丸、杞菊地黄丸、六味地黄汤等加减:熟地3 0g 黄精20g 山药20g 鹿茸3g 龟板12g 河车3g 山芋12g 枸杞子15g 牛膝12 g 菟丝子15g 2. 清热化痰法 多数耳鸣、耳聋中医主张从肾入手,从虚论治,但部分患者疗效不佳,笔者总结了前人理论及临床表现,从痰论治。《名医杂著》所云:“耳鸣之症或鸣甚如蝉,或左或右。时时闭塞,世人多从肾虚论治,殊不知此痰火上升,郁于耳中而为鸣,郁甚则闭矣。若遇此症,但审其平昔饮酒厚味,上焦素有痰火,只用清痰降火治之”。朱丹溪:“无痰不作眩”,“怪病多痰”,“痰生百病”。痰郁则化热,痰热郁结,循经上壅,耳窍被蒙,故耳鸣不休,所谓“痰热郁结,壅而成鸣”。此类患者多有耳鸣突发,形体肥胖,头昏而胀,咳唾胁痛,痰多而粘,舌边、尖红,苔黄腻,脉弦滑数等症,具为痰热内郁之候,故以清热化痰为治则,以温胆汤、清气化痰丸、礞石攻痰丸为主方加减:瓜蒌仁12g,杏仁10g,枳实10g制南星12g,法半夏8g,橘红8g,获苓10g,黄芩10g,生山桅10g.龙胆草8g,礞石30g先煎,大黄6g 后下。 3. 活血化瘀法

治耳鸣的偏方大全超过1万字

治耳鸣的偏方 自己动手巧把耳鸣除 很多人或许都有不同程度的耳鸣。轻者耳鸣近若蚊蝇声,远似蝉鸣;重者耳鸣高亢声如汽笛长鸣,严重影响睡眠和生活质量。重度耳鸣者应去医院治疗,轻度耳鸣患者,可采用以下方法试治。 屏气法定息静坐,咬紧牙关,以两指捏鼻孔,怒睁双目,使气窜入耳窍,至感觉轰轰有声为止。每日数次,连做2~3天。 搓掌法坐定,搓掌心50次,趁掌心热时紧按双侧耳门。如此反复6次,连做2~3天,方能奏效。(摘自:求医问药网https://www.360docs.net/doc/7915914132.html,) 塞耳法麝香0.5克、金蝎14条,共研细末,贮于有盖瓶内。使用时,采鲜荷叶一张轻揉后,包少量药粉塞患耳,翌日清晨取出,可发挥疗效。 我有一个比较灵的偏方:用药棉蘸鲤鱼胆汁塞在耳朵里,二十分钟后拿出,注意要把残存的胆汁清理干净 耳鸣的治疗为耳科三大难题之一(另二个为耳聋、眩晕),尽管治疗方法很多,但尚无特殊有效的方法。 (1).病因学治疗:该治疗是医学上首要且最理想的治疗方法,但耳鸣只有少于5%其病因可能诊断并进行治疗; (2).药物治疗:包括基本疾患治疗和对症治疗,后者包括减轻耳鸣对病人的影响(如抗抑郁药学抗焦虑药)和耳鸣抑制药(如利多卡因、氯硝安定和卡马西平等); (3).掩蔽疗法:为目前治疗耳鸣较为有效的方法; (4).心理学治疗: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的交流方式及一些方法来影响及改变被治疗者的心理状态及心理障碍,从而达到打断恶性循环、治疗耳鸣的目的。心理学治疗是重要的疗法之一。 (5).电刺激疗法:是利用电流直接刺激听觉系统达到抑制耳鸣的目的。 (6).耳鸣的联合治疗:耳鸣的治疗方法很多,很难确定何种治疗方法更为有效。除病因治疗外,包括药物、生物反馈、声掩蔽、电刺激的联合治疗更为合理,以期达到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具有副作用药物之用量,增加协同疗效,达到更有效的治疗耳鸣。 耳鸣是指人们在没有任何外界刺激条件下所产生的异常声音感觉。如感觉耳内有蝉鸣声、嗡嗡声、嘶嘶声等单调或混杂的响声,实际上周围环境中并无相应的声音,也就是说耳鸣只是一种主观感觉。耳鸣可以短暂或持续性存在.严重的耳鸣可以扰得人一刻不得安宁,令人十分紧张。如果是短暂性忽来忽去的耳鸣,一般是生理现象,不必过分紧张,可听之任之。如果是持续性耳鸣,尤其是伴有耳聋、眩晕、头痛等其他症状,则要提高警惕,尽早就医。细查耳鸣病因 根据病人的主诉.医生很容易判断病人是否有耳鸣,但是对耳鸣的病因诊断则需要借助一系列检查,包括耳鼻咽喉科的常规检查、听力学检查、耳鸣测试等,有时甚至要做一些必要的神经科、全身性疾病的检查。因此,病人应该去正规的大医院找专业医生诊断,只有查明了

中医治疗耳鸣的六大方法

中医治疗耳鸣的六大方法: 1、补肾填精法:中医认为肾与耳关系密切,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上通于脑,开窍于耳。肾精不足,则耳窍失养,轻则耳鸣,重则听力下降甚至耳聋失聪。此外兼有须发早白,腰膝酸软,性欲减退,舌淡白,脉沉细无力。治法:补肾填精;药方:可用耳聋左磁丸、杞菊地黄丸、六味地黄丸等汤头进行加减;处方:熟地30g、黄精20g、山药20g、鹿茸3g、龟板12g、河车 3g、山芋12g、枸杞子15g、牛膝12g、菟丝子15g。 2、清热化痰法:对于耳鸣、耳聋,中医主张从肾入手,从痰论治。此类患者多有耳鸣突发,形体肥胖,头昏而胀,咳唾胁痛,痰多而粘,舌边、尖红,苔黄腻,脉弦滑数等症,具体为痰热内郁之候,故以清热化痰为治之,药方:以温胆汤、清气化痰丸、礞石攻痰丸为主方进行加减;处方:瓜蒌 仁12g、杏仁10g、枳实10g、制南星12g、法半夏8g、橘红8g、获苓10g、黄苓10g、生山桅10g、龙胆草8g、礞石30g、先煎大黄6g后下。 3、活血化瘀法:久病的耳鸣,中医认为久病在血”,久病多瘀”,瘀阻耳窍,气血流行不畅,耳窍失养所致。中医辨证

瘀血型患者的微循环改变较为明显。该类患者部分是由于耳部血管遭受到刺激后,造成微血管痉挛,血流受阻所致,西药用654-2、西比灵、丹参注射液等解除痉挛,恢复血流。此类患者临床还兼有头痛如刺,部位固定,头昏,舌质紫暗,脉细涩等瘀血表现。治法:活血化瘀通窍。药方:用王清任通窍活血汤等加减;处方:桃仁10g、红花6g、麝香0.3g、生姜5片、葱白2根、红枣5枚、川芎6g、赤芍10g o 4、利水逐饮法:痰饮是水液代谢失常停留在机体局部的病理产物,痰热而饮寒,痰无形而饮有质,饮留体内,清阳不升可致耳鸣、眩晕等。利水消肿药能解除内耳前庭、迷路水肿,减轻神经压迫,促进局部淋巴回流。主要症状:形寒肢冷,面色苍白,痰白质稀,舌质淡白,苔白腻,脉弦滑;治疗方法:利水逐饮,方用《伤寒论》苓桂术甘汤、五苓散等 汤头加减;处方:茯苓15g、桂枝10g、白术12g、泽泻6g、益母草20g、防己6g、黄芪30g、车前子10g。 5、清肝降火法:部分耳鸣患者,或由于化脓菌感染所致,或素有高血压史,加之素嗜辛辣,郁怒伤肝,肝火暴亢,循经上炎所致。中医辨证属于实热、肝火。主要症状:耳鸣暴发,如潮如雷,轰轰隆隆,常伴有耳胀耳痛,流脓,发热,头痛眩晕,面红目赤,口苦咽干,烦躁不宁,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治疗:宜

中医治疗耳鸣的经验方剂

中医治疗耳鸣的经验方剂 中医学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对耳鸣的病因病机有不少独到的认识,并形成以整体观为指导、辨证论治为特点的诊疗方法。诸如耳鸣辨证须分清虚实,认为耳鸣声大,呈低音调者多为实证,而高音调如蝉鸣者多为虚证;暴鸣新鸣声大者多实,鸣声细久者多虚;日夜双侧耳鸣多实,夜静鸣甚者多虚;声短急促者多实,声长不间断者多虚;手按之鸣声加重者为实,按之减退或停止者为虚。 同时,还须根据耳鸣的伴随症状,来判断与该病相关的脏腑。如伴心悸怔忡病多属心,伴目眩面赤病多属肝,伴纳少腹胀病多属脾,伴鼻塞流涕病多属肺,伴腰膝酸软病多属肾等。 临床上,根据耳鸣的病因病机一般分十个证型进行治疗。(一)风热犯肺型 症见耳鸣如刮风样,耳内闷胀或有堵塞感,伴头痛发热,鼻塞流涕。治宜疏风清热,宣肺通窍。方药如下: 银花1 5 克,连翘1 5克,牛蒡子1 2 克,薄荷5 克(后下),淡竹叶1 2 克,桔梗6 克,桑叶1 0 克,生甘草3 克。(二)痰火郁结型 症见耳鸣如蝉,耳闷胀,听音不清,常见耳痛,流脓,头重如裹,眩晕,胸闷脘满,痰黄粘稠,二便不畅,舌红,苔黄

腻。治宜清火化痰。方药如下: 黄芩1 0 克,浙贝母10 克,陈皮1 0 克,炒苍术1 0 克,茯苓1 2 克,姜半夏1 0 克,杏仁1 0克,栝楼1 0 克,炒枳实1 0 克,炒厚朴6 克。 (三)肝火上扰型 症见耳鸣如潮或风雷声,鸣声大,常突然发作,伴听力减退,耳痛流脓,眩晕,面红目赤,口苦胁痛,便秘尿黄,舌红苔黄。治宜清肝泻火。方药如下: 龙胆草1 0 克,黄芩10 克,栀子1 0 克,泽泻1 0 克,木通6 克,车前子1 2 克(包煎),当归10 克,生地1 2 克,柴胡1 0 克,石菖蒲1 2 克,生甘草3 克。 (四)肝阳上亢型 鸣声多为双侧,呈脉管搏动声,伴眩晕,头胀痛,面红目赤,咽干口燥,失眠健忘,腰膝酸软。治宜滋阴潜阳。方药如下:制天麻5 克,钩藤1 5 克(后下),生石决明3 0 克(生煎),生栀仁1 0 克,黄芩1 0 克,炒杜仲1 0 克,桑寄生12 克,益母草1 2 克,川牛膝1 0 克,夜交藤1 5 克,茯神1 2 克。(五)气滞血淤型 症见耳鸣尖细如机械声,常突然发生,鸣声不止,或时止时发,夜间尤甚,耳内刺痛或胀痛,听力减退,头痛头晕,心烦易躁,胸胁胀满,舌质暗或有淤斑。治宜活血化淤。方药如下:

自己如何治疗耳鸣 老中医教你自我治疗耳鸣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自己如何治疗耳鸣老中医教你自我治疗耳鸣 导语:耳鸣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病症,耳鸣发作时耳朵或头腔中会出现嗡嗡的噪音,使人们心烦意乱,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影响。耳鸣如果比较严重,需要到医 耳鸣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病症,耳鸣发作时耳朵或头腔中会出现嗡嗡的噪音,使人们心烦意乱,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影响。耳鸣如果比较严重,需要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如果症状比较轻微,可以采取自我治疗方法。 一:按摩治疗方法 1:比较常用的治疗耳鸣的方法。用已搓热的两手掌心,捂住两耳,手掌与耳朵完全封闭,然后两掌突然松开,这样重复捂耳30次。 2:治疗耳鸣常见的穴道按摩:按摩合谷穴(伸臂,俯掌,大拇指、食指两个手指并拢,在肌肉最高处取穴)80次。以上动作,每天早晚分别做一次,此外,在耳鸣发作时,及时按摩。长期坚持,可见成效,患者不妨一试。用圆头筷子的粗头一端(经开水浸热),插入双耳道做插入、拔出动作50次,再做圆周按摩50次。做时同时做叩齿动作50次。每天早晚做两次。完毕,双手心揉搓双耳、耳根,至发热止。此法对神经性、缺血性耳鸣,有明显疗效。 3:先用食指、大拇指轻柔地按摩听会穴(在耳屏的前下方,与小豁口平齐,张嘴时,凹窝处)5分钟左右,约350~400次。2.击天鼓50次。即两掌搓热,用两掌心掩耳,十指按在后头部。再将食指叠在中指上,敲击枕骨下方,使耳内可闻及,类似击鼓的声音。 4:双手拉耳法,也是比较常见的治疗耳鸣的方法。双手握空拳,用拇指、食指捏住耳垂向下拉,拇指在后,食指弯曲在前,共拉几十次。然后两手的食指、中指叉开,中指在前,食指在后搓耳根,一上 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耳鸣的中医治疗

耳鸣的中医治疗 中医学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对耳鸣的病因病机有不少独到的认识,并形成以整体观为指导、辨证论治为特点的诊疗方法。诸如耳鸣辨证须分清虚实,认为耳鸣声大,呈低音调者多为实证,而高音调如蝉鸣者多为虚证;暴鸣新鸣声大者多实,鸣声细久者多虚;日夜双侧耳鸣多实,夜静鸣甚者多虚;声短急促者多实,声长不间断者多虚;手按之鸣声加重者为实,按之减退或停止者为虚。 同时,还须根据耳鸣的伴随症状,来判断与该病相关的脏腑。如伴心悸怔忡病多属心,伴目眩面赤病多属肝,伴纳少腹胀病多属脾,伴鼻塞流涕病多属肺,伴腰膝酸软病多属肾等。 临床上,根据耳鸣的病因病机一般分十个证型进行治疗。 (一)风热犯肺型 症见耳鸣如刮风样,耳内闷胀或有堵塞感,伴头痛发热,鼻塞流涕。治宜疏风清热,宣肺通窍。方药如下: 银花1 5 克,连翘1 5克,牛蒡子1 2 克,薄荷5 克(后下),淡竹叶1 2 克,桔梗6 克,桑叶1 0 克,生甘草3 克。 (二)痰火郁结型 症见耳鸣如蝉,耳闷胀,听音不清,常见耳痛,流脓,头重如裹,眩晕,胸闷脘满,痰黄粘稠,二便不畅,舌红,苔黄腻。治宜清火化痰。方药如下: 黄芩1 0 克,浙贝母10 克,陈皮1 0 克,炒苍术1 0 克,茯苓1 2 克,姜半夏1 0 克,杏仁1 0克,栝楼1 0 克,炒枳实1 0 克,炒厚朴6 克。 (三)肝火上扰型 症见耳鸣如潮或风雷声,鸣声大,常突然发作,伴听力减退,耳痛流脓,眩晕,面红目赤,口苦胁痛,便秘尿黄,舌红苔黄。治宜清肝泻火。方药如下: 龙胆草1 0 克,黄芩10 克,栀子1 0 克,泽泻1 0 克,木通6 克,车前子1 2 克(包煎),当归10 克,生地1 2 克,柴胡1 0 克,石菖蒲1 2 克,生甘草3 克。(四)肝阳上亢型 鸣声多为双侧,呈脉管搏动声,伴眩晕,头胀痛,面红目赤,咽干口燥,失眠健忘,腰膝酸软。治宜滋阴潜阳。方药如下: 制天麻5 克,钩藤1 5 克(后下),生石决明3 0 克(生煎),生栀仁1 0 克,

耳鸣中医辩证疗法

耳鸣中医辩证疗法 耳鸣是患者耳内有声音的主观感觉。耳鸣呈蜂鸣声、铃声,临床上称为高调耳鸣,见于内耳耳蜗及听神经病变;犹如蒸汽机声、嗡嗡声,临床上称为低调耳鸣,可伴有搏动性,见于中耳感染、耳硬化症及迷路病变。中医辨证论治治疗耳鸣具有独到之处,能弥补西药治疗上的不足。兹整理介绍如下: 在治疗时,耳鸣耳聋多共同治疗。耳鸣如雷声伴有头痛眩晕、口苦咽干、面红耳赤者,可用龙胆泻肝汤加石菖蒲;耳鸣如蝉鸣不止,或“呼呼”作响伴有头昏沉重、胸腔满闷者,用二陈汤或清气化痰九;对蝉鸣日久、声音尖弱、昼夜不息、夜间加重伴有腰膝酸软者用耳聋药丸治疗。 1. 补肾填精法 中医认为肾与耳关系密切,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上通于脑,开窍于耳。《灵枢·脉度篇》云:“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内经: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上气不充,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诸病源候论》:“劳动经血而气血不足,宗脉则虚,随脉入耳,与气相击,故为耳鸣”。肾虚耳鸣多发于年逾4旬之人,多见于年老体弱或虚羸之人。内经:“年四十,阴气自半,起居衰矣”这与人体器官衰老、功能减退有关。耳鸣多为耳聋先兆,《杂病源流犀烛·卷23》云:“耳鸣者,聋之渐也”。肾精不足,则耳窍失养,轻则耳鸣,重则听力下降甚至耳聋失聪。此外兼有须发早白,腰膝酸软,性欲减退,舌淡白,脉沉细无力。治法补肾填精,方用耳聋左磁丸、杞菊地黄丸、六味地黄汤等加减:熟地30g 黄精20g 山药20g 鹿茸3g 龟板12g 河车3g 山芋12g 枸杞子15g 牛膝12g 菟丝子15g 2. 清热化痰法 多数耳鸣、耳聋中医主张从肾入手,从虚论治,但部分患者疗效不佳,笔者总结了前人理论及临床表现,从痰论治。《名医杂著》所云:“耳鸣之症或鸣甚如蝉,或左或右。时时闭塞,世人多从肾虚论治,殊不知此痰火上升,郁于耳中而为鸣,郁甚则闭矣。若遇此症,但审其平昔饮酒厚味,上焦素有痰火,只用清痰降火治之”。朱丹溪:“无痰不作眩”,“怪病多痰”,“痰生百病”。痰郁则化热,痰热郁结,循经上壅,耳窍被蒙,故耳鸣不休,所谓“痰热郁结,壅而成鸣”。此类患者多有耳鸣突发,形体肥胖,头昏而胀,咳唾胁痛,痰多而粘,舌边、尖红,苔黄腻,脉弦滑数等症,具为痰热内郁之候,故以清热化痰为治则,以温胆汤、清气化痰丸、礞石攻痰丸为主方加减:瓜蒌仁12g,杏仁10g,枳实10g 制南星12g,法半夏8g,橘红8g,获苓10g,黄芩10g,生山桅10g.龙胆草8g,礞石30g先煎,大黄6g后下。 3. 活血化瘀法 久病耳鸣中医认为“久病在血”,“久病多瘀”,瘀阻耳窍,气血流行不畅,耳窍失养所致。现代研究认为某些类型耳鸣、耳聋与耳部微循环障碍有关。对耳鸣、耳聋患者的甲襞微循环测试,多数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微循环障碍,主要表现在襻

耳鸣的中医治疗

李云英,1983年 7月毕业于广州中医 药大学中医医疗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省中医院耳鼻喉科主任、教研室主任,学术带头人,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 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咽喉科专业 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及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国家及广东省新药评审专家。《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编委。为国家名老中医、南京中医药大学干祖望教授的学术继承人,(全国第三批师带徒,已出师),广东省百名名中医培养对象。近年曾获广东省中医院“青年技术拔尖人才”“广东省十大杰出青年医务工作者”,“首届颜德馨优秀中医药人材奖励基金——— 优秀中医药人才奖”,“中国首届中医药传承高徒奖”,“中国首届杰出女中医师”等奖励及称号. 从事中医和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25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擅长咽喉嗓音疾病的诊治,开设并主持“咽喉声嘶专科”门诊,研制如“金喉系列”等专科用药,临床疗效显著。 近年共主编出版专著和教材11部,发表各级学术论文30多篇。主持和主要参与国家、省部及厅局级科研课题18项,其中主持的“金喉雾化剂治疗慢性喉炎的疗效评价及计算机声图谱分析”课题通过省级成果鉴定,荣获1999年度国家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2000年广东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二等奖。 近年共培养硕士研究生26名,国内和台湾博士研究生9名。 耳鸣(tinnitus )是指患者自觉耳内或颅内有响声,但外部并无相应声源存在。一般人群中15~20%有不同程度耳鸣。耳鸣可分为主观性耳鸣与客观性耳鸣,主观性耳鸣仅患者能听到耳鸣声音,他人不能听到,约占耳鸣总数的95%以上。 耳鸣响度不一,严重耳鸣约占0.4~2.8%,可扰人不安,影响工作及睡眠,而临床上又无特效药物和特效治疗方法,所以耳鸣现成为耳科三大难症(耳聋、耳鸣、眩晕)之一,并成为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本病属于中医学“耳鸣”或“聊秋”的范畴。 一、现代医学对耳鸣的认识 现代医学认为,耳鸣与耳聋临床上常常同时或先后出现,它们既是多种耳科疾病乃至全身疾病的一种常见症状,有时也可以单独成为一种疾病。耳鸣主要机制是听神经纤维及各级中枢神经元自发放电节律失常,高级听觉中枢错误地将听觉通路的这种异常神经活动感知为声音。常见病因有:1.耳源性耳鸣,由于听觉系统的病变引起,大多为感音神经性耳鸣。2.非耳源性耳鸣指起源于听觉系统以外部位的耳鸣,多指体声。包括血管源性耳鸣,肌源性耳鸣,咽鼓管异常开放,颞颌关节病变。此外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异常、糖尿病、神经科疾病、贫血、偏头痛、碘或锌缺乏、肾病等均可引 起耳鸣。 耳鸣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病因治疗积极治疗引起耳鸣的全身性疾病(如 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和听神经瘤、梅尼埃病、耳硬化症等疾病。随着原发病的治愈或好转,耳鸣也可能随之减轻或消失。 2、习服疗法:①不全掩蔽②松弛训练③转 移注意力④心理咨询和自我心理调适。 3、药物治疗:耳鸣的药物治疗疗效尚不肯定。 如改善耳蜗血液循环、能量合剂、镇静、解痉之类。 ①局部麻醉药:利多卡因静注,大部分病例耳鸣可 耳鸣的中医治疗 李云英1 1.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510120)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杂志2009/0 325··

耳鸣、耳聋的中医辨证和治疗

耳鸣、耳聋的中医辨证和治疗 耳鸣、耳聋 一.肾精虚亏证:耳鸣耳聋甚则眩晕。颧赤口干,手足心热。遗精。腰竣膝软。舌红、脉细弱。 耳聋左慈丸加减;熟地24克山茱萸12克山药12克丹皮9泽泻9克茯苓9克磁石6克(先煎)石菖蒲4.5克五味子1.5克 加减: 1. 若见阴血虚可加龟板、鳖甲; 2. 阳亢,加龙骨,牡蛎; 3. 火旺加知母、黄柏。 1.肾阴不足,内热较甚:耳鸣耳聋甚则眩晕。颧赤口干,手足心热。遗精。腰竣膝软。兼见体瘦色黑、口干舌燥、面红颧赤、手足心热,午后耳鸣,夜间鸣甚、脉沉细尺弱。或两尺脉大、舌淡红。治宜滋肾清热。 滋阴地黄汤;山萸肉6克山药6克熟地12克丹皮4.5克泽泻4.5克茯苓4.5克白芍5克当归5克川芎3克远志3克 石菖蒲3克盐知母5克盐黄柏5克 2.精气萎弱,肾脉不通耳窍:久病劳伤、恣欲、年老,头晕目花,咽干气短,腰痠膝软、瘦悴力疲、遗精早泄、脉细弱 大补元煎;人参15克山药9克杜仲9克熟地黄9克当归9克枸杞子9克

山茱萸9克阿胶9克五味子9克石菖蒲3克 远志3克炙甘草6克 3.精脱肾惫、阴虚及阳:耳鸣耳聋甚则眩晕。颧赤口干,手足心热。遗精。腰竣膝软。兼见耳鸣如潮声、蝉鸣、终日不休,先鸣后聋妨碍听闻、颜面暗晦、颧颊色黑、足冷、眼中昏黑、或见阳萎滑精。脉细弱涩、舌淡质润。 八味丸;山萸肉12克山药12克熟地24克丹皮9克泽泻9克茯苓9克胡桃肉9克枸杞子9克菟丝子9克 肉桂3克(焗服)炮附子3克(先煎) 1.畏寒肢冷者,可将桂枝改为肉桂,并加重桂、附之量,以增强温补肾阳之力; 2.若用于阳痿,尚需加淫羊藿、补骨脂、巴戟天等以助壮阳起痿之力; 3.痰饮咳喘者,加干姜、细辛、半夏等以温肺化饮。 补骨脂丸;熟地9克磁石9克当归9克川芎5克肉桂3克(焗)菟丝子9克川椒5克补骨脂9克白蒺藜9克 胡芦巴9克杜仲9克白芷9克石菖蒲3克 肉苁蓉丸;肉苁蓉60克(酒浸一宿,刮去皱皮炙令千) 菟丝子(酒浸三日,晒干,别捣为末) 薯蓣牛膝(去苗) 巴戟杜仲去粗皮,炙微黄) 续断白茯苓枸杞子五味子蛇床子山茱萸各30克茯神远志(去心) 柏子仁各60克 1.阴虚甚者,加龟板、鳖甲、旱莲草。 2. 阳虚明显,可加巴戟天、肉苁蓉。 3. 纳差,加神曲、砂仁、谷芽等。

中医治疗头晕耳鸣的良方

中医治疗头晕耳鸣的良方 头晕,很多人认为是小毛病,饿时会头晕,女性更年期也会头晕,经期前后会头晕等等。在都市紧张的生活中,不少人常产生头晕。当你长期被莫名的晕眩困扰却找不到病源时,实在苦恼不堪。有的人甚至担心这是否是癌症的先兆,其实并没有那么严重。一般的短暂性头晕并无大碍,不过,如果时间较长就要当心,因为这可能是重病的先兆。 中医认为,头晕大体有以下几种原因:肝肾不足,精血亏虚,不能上荣于脑;肝阴不足,肝阳上亢;膏粱厚味,化湿生痰,痰浊蒙蔽清阳;脾气虚弱,气血生化不足。根据具体病情,常予补益肝肾、养血活血、滋阴潜阳、健脾补血、化湿通络之法治疗。 如果因过于劳累、身体虚弱导致的头晕,中医称之为虚头晕。虚头晕是由于身体虚弱,气血不能上注,导致头部失氧而觉晕眩。这时,只需补充营养或注意休息即可。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应该如何划分类型医治呢? 1、瘀阻脉络型 症见持续性、高音调耳鸣、耳聋,多因外伤所致,戎耳聋日久,耳内或有堵塞感,舌暗红或淡红,边有瘀斑或痰点,苔薄白,脉弦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治宜活血通窍。药用赤芍、石昌蒲各15克,桃仁、当归、红花各12克,川芎、柴胡、蔓荆子各10克,甘草6克。 2、肝胆湿热型 症见卒然耳鸣、耳聋,或郁怒之后突然加重,头痛头晕,口苦咽干,心烦易怒,或夜寐不安,或有肋痛、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数。治宜清泄肝胆湿热。药用龙胆草、泽泻、木通、车前草、山栀子、生地各15克,柴胡、当归尾各10克,郁金12克,葛根 30克,甘草6克。 3、放火上扰型 症见耳鸣如蝉呜,时有耳内闭塞感,耳聋多突发,头晕头重,胸闷,口苦,大便秘结,小便黄,舌红、苔薄黄腻,脉弦或滑。治宣化痰清大。药用竹茹、黄芩、法半夏、云茯苓、括萎真、石菖蒲各15克,枳实12克,磁石(先煎)30克,陈皮、甘草备6克。 4、肝肾阴虚型 症见耳呜耳聋由微渐重,头晕,虚烦失眠,腰酸,颧红,舌边红而干、苔少或薄白,脉弦细。治宜补益肝肾,可用\坤泰\胶囊,滋阴清热,药用丹皮、熟地、山萸肉各12克.云茯苓、泽泻、女贞子、旱莲草各15克,磁石,珍珠母(均先煎)各30克,五味于10克。

中医治疗耳鸣的经验方剂

中医治疗耳鸣的经验方剂

中医治疗耳鸣的经验方剂 中医学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对耳鸣的病因病机有不少独到的认识,并形成以整体观为指导、辨证论治为特点的诊疗方法。诸如耳鸣辨证须分清虚实,认为耳鸣声大,呈低音调者多为实证,而高音调如蝉鸣者多为虚证;暴鸣新鸣声大者多实,鸣声细久者多虚;日夜双侧耳鸣多实,夜静鸣甚者多虚;声短急促者多实,声长不间断者多虚;手按之鸣声加重者为实,按之减退或停止者为虚。 同时,还须根据耳鸣的伴随症状,来判断与该病相关的脏腑。如伴心悸怔忡病多属心,伴目眩面赤病多属肝,伴纳少腹胀病多属脾,伴鼻塞流涕病多属肺,伴腰膝酸软病多属肾等。 临床上,根据耳鸣的病因病机一般分十个证型进行治疗。(一)风热犯肺型 症见耳鸣如刮风样,耳内闷胀或有堵塞感,伴头痛发热,鼻塞流涕。治宜疏风清热,宣肺通窍。方药如下: 银花1 5 克,连翘1 5克,牛蒡子1 2 克,薄荷5 克(后下),淡竹叶1 2 克,桔梗6 克,桑叶1 0 克,生甘草3 克。(二)痰火郁结型 症见耳鸣如蝉,耳闷胀,听音不清,常见耳痛,流脓,头重如裹,眩晕,胸闷脘满,痰黄粘稠,二便不畅,舌红,苔黄

腻。治宜清火化痰。方药如下: 黄芩1 0 克,浙贝母10 克,陈皮1 0 克,炒苍术1 0 克,茯苓1 2 克,姜半夏1 0 克,杏仁1 0克,栝楼1 0 克,炒枳实1 0 克,炒厚朴6 克。 (三)肝火上扰型 症见耳鸣如潮或风雷声,鸣声大,常突然发作,伴听力减退,耳痛流脓,眩晕,面红目赤,口苦胁痛,便秘尿黄,舌红苔黄。治宜清肝泻火。方药如下: 龙胆草1 0 克,黄芩10 克,栀子1 0 克,泽泻1 0 克,木通6 克,车前子1 2 克(包煎),当归10 克,生地1 2 克,柴胡1 0 克,石菖蒲1 2 克,生甘草3 克。 (四)肝阳上亢型 鸣声多为双侧,呈脉管搏动声,伴眩晕,头胀痛,面红目赤,咽干口燥,失眠健忘,腰膝酸软。治宜滋阴潜阳。方药如下:制天麻5 克,钩藤1 5 克(后下),生石决明3 0 克(生煎),生栀仁1 0 克,黄芩1 0 克,炒杜仲1 0 克,桑寄生12 克,益母草1 2 克,川牛膝1 0 克,夜交藤1 5 克,茯神1 2 克。(五)气滞血淤型 症见耳鸣尖细如机械声,常突然发生,鸣声不止,或时止时发,夜间尤甚,耳内刺痛或胀痛,听力减退,头痛头晕,心烦易躁,胸胁胀满,舌质暗或有淤斑。治宜活血化淤。方药如下:

耳鸣的治疗方法

耳鸣的治疗方法 中医辨证论治治疗耳鸣具有独到之处,能弥补西药治疗上的不足。兹整理介绍如下: 1. 补肾填精法 中医认为肾与耳关系密切,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上通于脑,开窍于耳。《灵枢·脉度篇》云:“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内经: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上气不充,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诸病源候论》:“劳动经血而气血不足,宗脉则虚,随脉入耳,与气相击,故为耳鸣”。肾虚耳鸣多发于年逾4旬之人,多见于年老体弱或虚羸之人。内经:“年四十,阴气自半,起居衰矣”这与人体器官衰老、功能减退有关。耳鸣多为耳聋先兆,《杂病源流犀烛·卷23》云:“耳鸣者,聋之渐也”。肾精不足,则耳窍失养,轻则耳鸣,重则听力下降甚至耳聋失聪。此外兼有须发早白,腰膝酸软,性欲减退,舌淡白,脉沉细无力。治法补肾填精,方用耳聋左磁丸、杞菊地黄丸、六味地黄汤等加减:熟地30 g 黄精20g 山药20g 鹿茸3g 龟板12g 河车3g 山芋12g 枸杞子15g 牛膝12g 菟丝子15g 2. 清热化痰法 多数耳鸣、耳聋中医主张从肾入手,从虚论治,但部分患者疗效不佳,笔者总结了前人理论及临床表现,从痰论治。《名医杂著》所云:“耳鸣之症或鸣甚如蝉,或左或右。时时闭塞,世人多从肾虚论治,殊不知此痰火上升,郁于耳中而为鸣,郁甚则闭矣。若遇此症,但审其平昔饮酒厚味,上焦素有痰火,只用清痰降火治之”。朱丹溪:“无痰不作眩”,“怪病多痰”,“痰生百病”。痰郁则化热,痰热郁结,循经上壅,耳窍被蒙,故耳鸣不休,所谓“痰热郁结,壅而成鸣”。此类患者多有耳鸣突发,形体肥胖,头昏而胀,咳唾胁痛,痰多而粘,舌边、尖红,苔黄腻,脉弦滑数等症,具为痰热内郁之候,故以清热化痰为治则,以温胆汤、清气化痰丸、礞石攻痰丸为主方加减:瓜蒌仁12g,杏仁10g,枳实10g制南星12g,法半夏8g,橘红8g,获苓10g,黄芩10g,生山桅10g.龙胆草8g,礞石30g先煎,大黄6g 后下。 3. 活血化瘀法 久病耳鸣中医认为“久病在血”,“久病多瘀”,瘀阻耳窍,气血流行不畅,耳窍失养所致。

2020年耳鸣的中医治疗(课件)

2020年耳鸣的中医治疗(课 件) 耳鸣的中医治疗 中医学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对耳鸣的病因病机有不少独到的认识,并形成以整体观为指导、辨证论治为特点的诊疗方法.诸如耳鸣辨证须分清虚实,认为耳鸣声大,呈低音调者多为实证,而高音调如蝉鸣者多为虚证;暴鸣新鸣声大者多实,鸣声细久者多虚;日夜双侧耳鸣多实,夜静鸣甚者多虚;声短急促者多实,声长不间断者多虚;手按之鸣声加重者为实,按之减退或停止者为虚. 同时,还须根据耳鸣的伴随症状,来判断与该病相关的脏腑。如伴心悸怔忡病多属心,伴目眩面赤病多属肝,伴纳少腹胀病多属脾,伴鼻塞流涕病多属肺,伴腰膝酸软病多属肾等。 临床上,根据耳鸣的病因病机一般分十个证型进行治疗。(一)风热犯肺型 症见耳鸣如刮风样,耳内闷胀或有堵塞感,伴头痛发热,鼻塞流涕.治宜疏风清热,宣肺通窍。方药如下: 银花1 5 克,连翘1 5克,牛蒡子1 2克,薄荷5 克(后下),淡竹叶12克,桔梗6 克,桑叶1 0 克,生甘草3 克。

(二)痰火郁结型 症见耳鸣如蝉,耳闷胀,听音不清,常见耳痛,流脓,头重如裹,眩晕,胸闷脘满,痰黄粘稠,二便不畅,舌红,苔黄腻。治宜清火化痰。方药如下: 黄芩1 0 克,浙贝母10 克,陈皮1 0 克,炒苍术1 0 克,茯苓1 2 克,姜半夏1 0克,杏仁1 0克,栝楼1 0克,炒枳实1 0 克,炒厚朴6 克。 (三)肝火上扰型 症见耳鸣如潮或风雷声,鸣声大,常突然发作,伴听力减退,耳痛流脓,眩晕,面红目赤,口苦胁痛,便秘尿黄,舌红苔黄。治宜清肝泻火。方药如下: 龙胆草1 0 克,黄芩10 克,栀子1 0 克,泽泻1 0 克,木通6 克,车前子1 2克(包煎),当归10 克,生地1 2 克,柴胡1 0 克,石菖蒲1 2 克,生甘草3 克。 (四)肝阳上亢型 鸣声多为双侧,呈脉管搏动声,伴眩晕,头胀痛,面红目赤,咽干口燥,失眠健忘,腰膝酸软。治宜滋阴潜阳。方药如下: 制天麻5 克,钩藤1 5 克(后下),生石决明3 0 克(生煎),生栀仁10克,黄芩1 0 克,炒杜仲1 0 克,桑寄生12 克,益母草1 2 克,川牛膝1 0 克,夜交藤1 5 克,茯神1 2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