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滨河公园设计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滨河公园设计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滨河公园设计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916437848.html,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滨河公园设计

作者:尚宝明

来源:《名城绘》2019年第05期

摘要:在全国城镇化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城市面临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城市绿色空间不断减少,径流污染日益严重,涝灾频发,这一系列环境问题在阻碍城市发展的同时也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因此,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建设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城市滨水区是城市公共空间,这部分空间具有重要的生态效用,是城市景观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海绵城市视角下,做好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加强滨海景观建设,对于城市发展、环境保护、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均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城市滨河;公园设计

1、前言

海綿城市概念的提出,给滨水景观设计过程中面临的严峻挑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转机,海绵城市的理念是增强城市生态环境的“弹性”,如此一来就使得城市地表径流得到有效的控制,从而为滨水景观的设计提供便利,促进滨水景观生态环境中的水循环利用。

2、海绵城市环境下的滨水景观设计的具体原则

在以往的城市建设过程中,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往往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导致敏感滨水区域受到相对严重的破坏,淡水资源受到严重的污染,同在一座城市内的城市景观之间的协调性也相对较差,不能完全的发挥出城市滨水景观应有的效用。在进行城市滨水景观的设计过程中,要遵照一定的设计原则,才能保证其效用的充分发挥,以下就对城市滨水景观的设计原则进行具体的介绍。

2.1防洪能力

所谓的海绵城市,就是使城市景观具有一定的海绵吸水功能,对于城市内的水量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在城市发生较大雨量的情况下,能够储存一定量的水,减轻雨灾的危害,对已经发生或是将要发生的洪灾具有一定的抵制作用。

2.2生态保护

在进行城市滨水景观设计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其在整个城市生态系统之中的重要作用,在满足人们日常户外活动需求的同时,要对周边的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保护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能够对认为的破坏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以增强城市滨水景观的“生命力”。

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理念

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理念 1、景观功能结构与空间布局 公园作为划分城市功能结构与空间布局的结构单元,随着城市不断地扩张开发、结构的调整,城市公园的功能作用越来越重要。在公园建设中,要善于利用城市原有的地理地貌、人文景观、水系和植被等客观条件,使公园景观与城市各个空间相互融合渗透、优势互补、和谐统一。所以,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景观的空间结构特点,尽量创造一种让人心旷神怡、豁然开朗的意境。此外,在公园的景观设计中,还要提倡景观与周围建筑的协调一致,通过垂直层次的植物群落和衬托出地势的变化,使其成为整体景观的一部分,同时还可以借助于建筑的颜色基调丰富景观空间上的色彩,使得整个景观充分体现了自然和谐的设计主题,创造公园新空间。在公园景观设计中,还要注重景观设计与城市的良好的互动关系,公园是个开放的多层次、多方面的熔炉,而不是一个固步自封建筑小品,景观设计必须关注公园与周边街区在空间方面的开放、功能设施方面的共享和文化取向方面的一致,从而在最大限度上提高公园的使用价值、观赏价值,与城市建设、历史文化基调相呼应。在城市不断发展可谓是寸土寸金的今天,城市公园作为一个对外开放的空间,在景观设计中要合理利用城市可以利用的道路、站台、排水沟、集市等空间,使其成为公园景观可以利用的一部分。综上所述,城市公园作为城市开放空间,与传统公共空间构成要素相比,其外向型的空间风格和生活化公共空间之间的综合化、

多样化将吸引尽可能多的使用者,并随时代变化而不断更新。 2、体现地方特色及历史文化特色 每座城市都有其特定的地域性和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因此,在进行公园景观设计的时候注重城市地域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的再现,将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风情、宗教信仰、历史古迹等融入景观设计之中,突出公园景观的地域文化主题,使其彰显独特的个性与魅力。把握城市历史文化发展的主流方向,重视对景观的建设与城市旅游开发的结合,以自然生态、历史文化为基调,将城市"和谐可持续的发展"主题融入公园景观设计中,从而将城市打造成具有独特历史文化和艺术氛围的旅游景点。 3、体现人性化 在景观设计中,突出人性化是公园景观设计的一个趋势,社会的进步推动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发展。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城市公园景观环境对人们生活的重要作用,对公园景观建设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公园景观设计时,必须突出"人"的价值,全方位、多层次的从人性化角度入手,整体上考虑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包含的各种问题充分分析和研究,使得景观设计和人们生活节奏和需求向协调,让人们在欣赏景观的时候感觉更加舒适,还能陶冶情操、缓解压力。还需要考虑人们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生理特点,设置明确的功能分区,构建多层次动静结合的空间结构,从而更好地满足居民需求,为人们提供更多的服务。此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还要顾及人的感官理性评价。充分利用景观设计出来能引起人们思维变迁

公园设计方案说明

公园设计方案说明

目录 一、背景与分析 2 1.项目背景 2 2.区位分析 2 3.上位规划分析 2 4.现状分析 2 5.文脉分析 2 5-1.竹文化 2 5-2.禅文化 2 5.3.红色文化 3 6.设计依据 3 7.设计原则 3 8.案例分析 4 二、设计理念 4 1.项目定位分析4 4 1-1. 在宜丰县绿地系统中的定位 4 1-2.在城市风水体系中的位置 4 1-3. 在宜丰县的定位 4 2.设计策略 5 3.设计目标 5 4.总体设计理念 5 三、总体设计 5 1.公园规划总平面图+现场地形分析图 5 2.总体鸟瞰景观效果图 5 3.景观结构分析图+功能分区平面图 5 4.空间结构分析图 5 5.景观视线分析图 5 6.功能分区图 5 7.景区分区图 6 8.景点分布图 6 9.竖向设计图+土方平衡图 6 10.交通体系图 6 11.游览路线规划图 6 12.景观夜景照明设计 6 13.基础设施布置图 7

14.无障碍设计 7 四、分区设计 8 1.分区平面图 8 2.节点介绍及效果 8 3.节点及效果图 8 4.园区道路交通图 10 5.竖向设计 10 6.主要节点剖面图 10 五、专项设计 10 1.车行桥设计 10 2.景观建筑设计 10 2-1. 公园入口大门设计 10 2-2. 崇文塔修缮 10 2-3. 服务建筑设计 10 3.公共艺术规划 10 4.植物专项设计 10 4-1. 绿化设计手法 10 4-2. 绿化设计原则 10 4-3. 特色之物选择 11 4-5. 林相季相 11 4-6. 分区植物配置 11 5.驳岸设计 13 6.防灾及预警系统规划 13 7.旅游安全保障系统级设施规划设计 13 六、指标与估算 13 宜丰县公园大桥及南屏公园改造规划设计说明 一、背景与分析

市政道路海绵城市设计方式

道路硬化用地面积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15~20%;通过城市道路改造,选用优质环保路面材料,减少地表水污染,建设地表水调蓄系统,最大程度地把雨水保留下来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点。 一、海绵城市与低影响开发 海绵城市就像一块海绵哪有,能把雨水留住,让水循环利用起来。即指遇到有降雨时能够就地或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在干旱缺水时有条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同时丰富城市景观,增强城市生态功能,让城市更加宜居。 海绵城市遵循“渗、滞、蓄、净、用、排”的六字方针,把雨水的渗透、滞留、集蓄、净化、循环使用和排水紧密结合,统筹考虑内涝防治、径流污染控制、雨水资源化利用和水生态修复等多个目标。海绵城市建设既要实现生态目标,也要满足城市功能。因此,低影响开发设施建设必须要以建筑与小区、绿地与广场、城市道路等城市基础设施作为载体,城市规划、设计、施工及工程管理等各部门、各专业统筹配合,突破传统的“以排为主”的城市雨水管理理念,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生态化技术,构件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 2 城市道路建设在低影响开发中的重要性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大量的硬化地面减弱了雨水的渗透,雨季降雨量大时容易形成洪峰,导致城市部分区域积水;导致城市热岛效应、温室效应加剧,极端气象条件和极端水文条件增多。 城市道路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建设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中,道路面积不断增加,道路硬化用地面积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15~20%。道路路基范围收集到的雨水量非常可观,而目前这些资源都无法得到有效利用,如果能在现有雨水直接利用与间接利用的研究基础上,针对绿化带用水特点,研究新型路面材料、雨水就地渗蓄、利用方式,就近收集道路径流作为地下水、路边绿化带的补充水源,对推动低影响开发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3 低影响开发城市道路建设设计方式 3.1 城市道路实施现状 目前在城市道路建设过程中,以满足城市道路功能为目的,在雨水控制和利用思路上主要体现“排”上,忽略了对生态的保护和环境的影响;这种以“路面横坡收集-雨水口-市政管网”为主的道路雨水排放方式,主要缺陷有:①道路雨水经市政排水管网直接进入河道,道路绿地不能有效地滞蓄雨水,不能对地下水进行补充;②绿化带不能有效蓄留雨水,因经常性的浇灌绿化成为道路用水大户,每年都消耗大量自来水,加剧了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现状; ③雨季地表径流量大幅增加,造成洪涝灾害;④雨季地表水排水不畅,路面积水严重,面层湿滑,引发交通事故。 3.2 城市道路路面材料的选择 城市道路路面传统做法一般采用水泥混凝土和沥青混凝土。为城市建设需要、改善生态

海绵城市理念

海绵城市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 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 一、遵循原则生态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优先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渗透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并不是推倒重来,取代传统的排水系统,而是对海绵城市建设和补充,最大程度地发挥城市本身的作减负传统排水系统的一种用。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统性,协调给水、性。. 作为城市发展理念和建设方式转型的重要标志,我国海绵城市建设时

间表已经明确且只能往前,不可能往后。全国已有130多个城市制定了海绵城市建设方案。 确定的目标核心是通过海绵城市建设,使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围绕这一目标确定的时间表是到2020年,20%的城市建成区达到这个要求。如果一个城市建成区有100平方公里的话,至少有20平方公里在2020年要达到这个要求。到2030年,80%的城市建成区要达到这个要求。 二、设计理念 建设海绵城市,首先要扭转观念。传统城市建设模式,处处是硬化路面。每逢大雨,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设施来排水,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往往造成逢雨必涝,旱涝急转。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城市建设将强调优先利用植草沟、 雨水花园、下 措施来组织沉式绿地等绿色源头分和排水,以慢排缓释散控制为主 要规划设计理念。 北京近山松海绵透水铺 配套设施 建海绵城市就要有海绵体。城市海绵体既包括河、湖、池塘等水系,也包括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这样的城市配套设施。雨水通过这些

关于城市规划设计理念的几点见解

关于城市规划设计理念的几点见解 【摘要】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城市是经济活动的主要载体。城市规划对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搞好城市规划,必须从城市发展的战略需求出发,统筹考虑到局部与全局、近期与远期、条条与块块的关系,在区域发展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谋划城市发展。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理念 Abstract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is the century of the city, the city is the main carrier of economic activity. City Planning of the city development. Do a good job in city planning, must from city development strategy needs, consider as a whole to local and global, short-term and long-ter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partments and regions, in the regional develop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unification of city development plan Key word s:City planning; design concept 城市规划是继承过去、创造今天、预测未来的一门科学。搞好城市规划,必须从城市发展的战略需求出发,统筹考虑到局部与全局。城市规划也是一项综合性、应用性和科学性很强的工作,其目的在于实现城市发展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 一、城市规划设计理念分析 1.1人性化。城市是由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结合产生的人口相对集中的生活空间。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和社会活动都是在城市当中进行的,所以城市的规划与设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现代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需要的是安全、舒适、文明的生活环境,城市作为人口集中的人类生活空间同样需要一个安全、舒适和文明的环境。因此,创造一个安全、舒适、文明的生括环境,使城市环境适应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需要,便是人性化的城市规划与设计的依据。 随着城市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与人的关系己从面对面直接交流转变成通过高科技信息手段的间接交流,人情冷漠,邻里交往贫乏,互不关心。原本亲密的团体环境关系被弱化,建立高品质的城市交往空间可以通过环境与行为间的相互贯通与影响,使人们获得亲切、舒适、愉悦、有活力的心理感受,增加人们的交往空间,缩短心灵差距,增加生活体验,增强相互理解,在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情趣,提高人们的文明行为,减少由人情冷漠产生的道德与犯罪问题。

海绵城市概念及做法

海绵城市概念和做法 城市就是水泥森林那可不一定,一点巧思,一点改变就可以让城市与自然联结,在城市里也可以遇见自然!那么究竟什么是海绵城市呢目前我国的海绵城市从理论到实践都处在一个什么样的阶段 海绵城市概念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目前处于什么阶段 从这两年的总体发展来看,当前我国的海绵城市研究和建设案例,对于城市和房地产开发而言,其指导意义非常有限。海绵城市的初衷立意在于减少投资,但造个大公园不管怎么说都是很贵的。从开发商研发的角度,现在基本都在观望,嘴上时髦一下罢了。 发展中暴露的问题 问题1 拿来主义 海绵城市借鉴自日本、北美和西欧的相关思想和经验。但是,这些地方地下排水设施本来就修的不错,人家似乎没有把零食当正餐吃的习惯。另外,具体的气候差异也比较大。

例如西雅图,很多学者喜欢拿这个城市作为案例,说明海绵城市的有效合理性,并作为将其引入我国的论据。然而比较尴尬的是西雅图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都是绵绵细雨,我国没有任何一个城市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大家有兴趣可以查一下西雅图的降水记录,看那里一个月的降雨量,是不是赶得上武汉夏季一场典型大暴雨的降雨量。 问题2 定量 海绵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其实是一个复杂性、科学性、系统性的大工程。需要定量的分析报告才能去执行,这包括但不仅仅包括: 1.各个精细地块的设计最大降雨量、流向、特点。 2.当前软硬质地表对应的雨水阻滞能力,对比对应的各种”海绵城市“策略下的单位地块的雨水阻滞能力,实施的可行性。 3.针对现有设施和降水记录的调研与数据报告。 4.基于以上数据的降雨滞——排数学模型。 5.在数学模型指导下的规划设计策论。 以上几点,目前在我国还没有人做出来。然而在缺乏数据理论研究的情况下,有些人却言之凿凿,大谈其研究成果有多么成熟。 问题3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国家在这个问题上也没有太武断,先搞试点。 可是学术问题没有研究透彻之前,也怪不得资金不到位、执行力度不大。 做好海绵城市可以从以下几个基础设计层面着手: 绿色基础设计

公园设计说明书

一.实施区域现状 1.区域位置:本项目位于成都高新区南部园区,北临德赛二街,南街益洲大道,东临盛华南路,西接元华路,占地222亩,不规则四边形,地势比较平缓,属于四川盆地亚热带气候。平均温度16摄氏度,年降雨量1500mm,四季分明。 2.实施区域现状特点:天府新城是成都南部园区的重点发展区,新城位于成都中轴线南段,在城市总体规划中该段轴线定义为科技商务中轴线,以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为主导,属于整个城市向南发展的光导区和核心区。 3.交通区位条件优越,距离双流机场12公里,紧临成都火车南站。距成雅、成仁高速公路3公里 二. 设计依据 综合分析场地现状、所处地理条件及地方历史文化沿革,以及城市生态化、园林化发展带来的契机,利用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将自然生态、树木云水、历史文化的表现特性化为园林景观中的视觉效果。通过表征水脉、绿脉、文脉、生态脉的景观设计元素展现一个生态的空间、艺术的空间、文化的空间、休闲的空间和一个永恒的空间;营造一个静穆湿润、游览休闲、康身健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荣的生态环境;改善人居环境质量,满足人民对物质和文化生活不断提高的需要。将公园建成以植被景观为主要景观特色,以历史文脉、地域文化、自然生态为内涵,集观赏游览、文化、娱乐、休闲、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景观优美、使用方便的开放式综合性公园。 整体规划目标是创建“四境”,即“品质高雅的文化环境”、“生机盎然的绿化环境”、“舒适宜人的活力环境”、“和谐统一的生态环境” 三.设计原则 1 以人为本原则 人是设计的使用者。因此首先应考虑使用者的要求,做好总体布局,创造清新、优美、舒适的公园生态环境,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协调发展。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往往有着不同的行为需求和喜好,创造一处从美学和功能上富于变化的空间,满足不同人群对多样化空间的渴求,实现人民接触自然的最大化,强调服务对象“人”的多重需求和体验要求,强调人的参与性,强调景观延续性、适用性和多样性。 2 生态原则 设计中注意绿化植物配臵结合自然,富有野趣,避免城市化倾向。大处着眼,注意整体效果;小处着手,结合景区、景点创造相应的植物景观。植物观赏区、滨湖休闲活动区、密林游览休闲区,分别运用松、柏、樟等常绿树种以及各种花灌木、耐阴性花卉植物,与相应的或密林幽静、或四季常青、浪漫诗境等的景点氛围相符合。再者就是在保护场地原有林木的基础之上,尽可能多运用本土植物或

广州公布《广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

广州公布《广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 2030)》 近日,《广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正式公布,其中提出广州要新建、改造51个海绵公园,提升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新建25处人工湿地和128处植被缓冲带,集中净化建成区的黑臭河涌水体……规划中还特别提出,公共绿地中至少应有50%作为用于滞留雨水的下沉式绿地,绿地应低于周围地面50毫米。 《专项规划》中提出的总体建设目标是:打造高密度建设地区海绵城市建设典范,建设山水共生的岭南生态城市和宜居都市。通过海绵城市建设,综合采用“净、蓄、滞、渗、用、排”等措施,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规划中提出,以市政设施为基础,构建源头、过程、末端全过程管控的分散型海绵系统。新城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以目标为导向,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保护河湖水系等自然生态本底,高标准建设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提高对径流雨水的控制率。老城区以问题为导向,结合城市更新改造,重点解决城市内涝、黑臭水体治理、雨水收集利用等,改善修复水生态环境。 规划中特别提出,城市建成区要建设自然“蓄水”系统。首先,要新建海绵公园与湿地公园73个,结合现有的水库、人工湖等,减轻相关排水分区的排水防涝压力,提升排水防涝标准,弹性适应洪潮与海平面上升。其中海绵公园51个,包括现有公园的海绵化改造和新建公园。例如,海珠区就要建设广州大道海绵绿地,白云区要建设高埔工业区绿地,而荔湾区的文化公园和越秀区的流花湖公园等都要进行海绵化改造等。 此外,拟生态整治和修复97条综合效益较高的河涌,以重建河涌水生态系统,恢复河流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目标,模拟河流的自然形态与自然生态系统结构,利

城市设计案例解析作业

2012 年春季学期研究生课程考核 (读书报告、研究报告) 考核科目:城市设计案例解析 学生所在院(系):建筑学院 学生所在学科:风景园林 学生姓名:韩晓冬 学号:11S G34310 学生类别:风景园林硕士 考核结果阅卷人 第 1 页(共页)

基于触媒理论的新区发展框架构建——东营黄河水城南展区城市设计案例分析 1.项目背景 2009年,国家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同时为了配合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中心城市,东营黄河水城的建设开始启动。而作为水城风貌核心区之一的东营黄河水城南展区主要承担城市的高档特色居住功能,是重中之重,核心区的建设成功将具有典型的示范意义和带动意义。在这个背景下,城市政府于2010年组织开展东营黄河水城南展区城市设计,对广利河以南、高速公路以东约20平方公里的土地开发建设进行研究。 2.城市触媒理论影响下的南展区设计理念 (1)南展区设计理念 滨水是黄河水城南展区最大的地理区位优势,同时水也是该片区最主要的触媒。为此该片区的设计理念源于“水”这一触媒,强调以水为源,水系贯通,水城相融等理念。充分利用水的激发和与引导作用,促进该片区城市建设的蓬勃发展。

首先,以水为触媒的设计为主题,黄河水城南展区城市设计的设计主题是以水为源,以人为本。方案除突出广利河两岸的景观和空间塑造外,在南展区内核地带开辟出一条首尾与广利河水系相贯通的核心水廊,并为核心水廊南北两侧各地块预留水循环进口和出口,便于各个地块的水景的打造。核心水廊的触媒水体的形态在不同片区具有不同的特征,如水网、水道、穿城水、环岛水、湖面水等多种形态。这种水城相融的方法,增大南展区与滨水环境的接触面,特色化得水体景观增加了触媒的带动效力和范围。从而更充分利用水的触媒作用,促进设计地块内更多的土地升值。 其次,区域内的重要点状触媒体。除“水”这一重要的带状触媒外,在核心水廊内部植入能激活城市建设活动的多个主要触媒体,并将这些触媒体与周边土地进行合理串联。主要的触媒体包括片区的综合服务设施、特色度假休闲设施、大型公共服务设施、快速公共交通站点等。点状触媒体的合理布局将强化核心水系对周围地区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加速其影响范围内城市开发的经济发展。 再次,触媒体之间及触媒体与催化腹地的联系。项目组除了对触媒体进行了布局,同时还强化了触媒体之间的联系,通过贯通联通水系、组织步行通道或水上游线、建设公园绿带或者保证视线通廊等方法,增强触媒体之间、触媒体与催化腹地之间的带动提升效能。 (2)重点区块的设计理念。 基于南展区主导设计理念,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作为南展区核心区的核心水廊是南展区城市建设的主要触媒体聚集区,核心水廊的触媒体包括欢乐水岸情景商业服务节点、威尼斯风情体验节点、湿地科普教育服务节点、东南亚风情体验节点、江南水乡商业服务中心、文体中心核心服务中心、魅力水岸节点,我们选取文体中心核心做详细的阐述: 首先,文体核心节点的触媒体 该区域现状触媒体条件比较优越:在胜利大街和南二路交口聚集的大量的市公共文化设施,与城市综合行政中心密切联系的胜利大街,核心水廊的水系、场地南部两个相对较大面积的水面。 其次,文体中心核心节点的触媒催化策略 如何组织才能确保各个触媒体带动催化作用效能最大?本方案采用增大核心水廊水面形成环湖辐射发展格局的策略。首先增加水体面积,体育中心、体育学校、游乐场、商务办公区、少年宫、胜利广场等功能块围绕开阔湖面环形展开,构成城市重要的服务设施集中区。使大型公共设施与优美的环湖景观形成强大的触媒群,强大的催化动力使催化腹地也急剧增加。

海绵城市设计理论及应用

一、海绵城市概念概述 海绵城市是新的城市雨洪管理概念,它主要指城市在建设过程中在应对环境变化及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在国际中的通用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这一雨水系统能够在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等,在需要的时候又将储存的雨水释放出来再加以利用。 1.1海绵城市理论的发展背景 城镇化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也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我国自本世纪初开始进入城镇化高速发展时期现已经全面进入“城市时代”。 然而,快速城镇化的同时,城市发展也面临巨大的环境与资源压力。因此,城市建设的方式应当从传统的单一城市外拓转变为系统思考城市内涵,促进城镇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共存。 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如北京、上海、武汉等雨洪灾害频发,生命财产损失严重,全国城乡年均受灾人口在1亿人左右。另一方面,在城市雨洪灾害频发的同时,我国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却日益严重,普遍存在用水不足的问题。当我国人口增至16亿时,人均水资源将下降到1750m3,接近国际公认的水资源紧张标准(图1.1)。 图1.1 世界与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对比图 图片来源:根据相关材料绘制 内涝灾害与水资源短缺并存的矛盾局面不仅使城市居民的生存安全受到严峻威胁。在城市转型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探索合理解决城市水安全问题、协调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矛盾的新型城市发展路径,是新时期城市建设的重要任务。 1.2海绵城市理论的现实意义 城市雨洪灾害频发,究其原因,是由于老化的城市雨水管网无法承受自然短期强降雨的巨大压力。然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快速城镇化导致城市地面不透水面积大幅增加,自然环境中“降雨——下渗——径流——滞蓄——蒸发”的水

城市水生态修复——海绵城市

城市水生态修复——海绵城市 1背景 城市是人口聚集度高、社会经济高度发达的地方,也是资源环境承载力矛盾最为突出的地方。改革开放后,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目前全国城镇建设用地不足国土面积的1%,却承载了54%的人口,产出了84%的GDP。 快速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由于城市开发强度过高,大量的硬质铺装,改变了原有的自然生态本底和水文特征。以我国北方为例,城市开发建设前,在自然地势地貌的下垫面条件下,70%~80%的降雨可以通过自然滞渗进入地下,涵养了本地的水源和生态,只有20%-30%的雨水形成径流外排(见图1a);而城市开发建设后,由于屋面、道路、地面等设施建设导致的下垫面硬化,70%~80%的降雨形成径流,仅有20%~30%的雨水能够入渗地下(见图1b),破坏了自然生态本底,呈现了相反的水文特征,破坏了自然“海绵体”,导致“逢雨必涝、雨后即旱”,也带来了水生态恶化、水资源紧缺、水环境污染、水安全缺乏保障等一系列问题。 a开发建设前b开发建设后 图1城市开发前后径流变化情况(以我国北方为例) 针对当前这种状况,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2014年考察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5次会议等场合,多次强调在城市规划建设中要体现“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的系统理念,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建设,就是针对城市地下水涵养、雨洪资源利用、雨水径流污染控制、排水能力提升与内涝风险防控等问题,从“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着手,通过城市规划、建设的管控,综合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工程技术措施,控制城市雨水径流,实现低影响城市开发建设(LID),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城市开发建设行为对原有自然水文特征和水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将城市建设成“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体”,使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丰水期吸水、蓄水、渗水、净水,枯水期将蓄存的水“缓释”并加以利用,从而实现“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城市水资源、改善城市水环境、提高城市水安全、复兴城市水文化”的多重目标。 2海绵城市建设原理 住建部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水专项”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国内外实践,于2014年10月编制印发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导各地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即建设“海绵体”。 海绵城市建设本质是通过降低雨水的产汇流,恢复城市原始的水文生态特征,使其地表径流尽可能达到开发前自然状态(见图1a),即建设“海绵体”。 径流系数是表征水文特征的重要参数,是自然状态下地表径流量与总降雨量的比值,与

景观设计主题与概念

景观设计主题与概念【公园篇】 湿地公园 与鱼共乐,忘情山水——无锡五蠡湖 生长型的湿地——新疆克拉玛依东湖公园 以力学策略为向导的Xochimilco生态公园 “边界共生”——沈阳浑河湿地公园 现代简约风的典范——悉尼5号湿地生态设计与景观设计 水力设施与园区景观和谐共处——查普尔科湖百年纪念公园 旋转、继承——Laagland公园 互动式的流水景色——默塞德公园 “地球天书”——大鹏半岛地质公园 修复与保护——铁岭莲花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二期设计方案 穿越时空的绿廊——张家口城西河湿地公园 蓝河之心——石河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梦幻中国风——光明新城中央滨河公园 滨水公园 漕运文化与当代生活的交融——京杭大运河北京通州城市段 滨海旅游风情带——南澳月亮湾海岸带景观改造深化设计 蜿蜒的生态景观——多伦多当河下游滨水公园 “人在画中以作画”——内蒙古锡林浩特锡林湖景观规划 雄鹰落地,诗意飞行——天津空港加工区东西湖及中心广场景观

江山依旧多娇——融侨?淮安环岛公园景观设计 城市与艺术,运动与生态——融侨公园景观设计 都市活力长廊——融侨江南水都?南滨江景观设计 极简风格与历史轨迹的统一——悉尼Pirrama公园 再造城市滨水景观:东莞石龙绿道公园设计 多种唯一性原则——福州滨江马尾东江滨公园 “绿色海洋”的农耕景观——河北省徐水县滨河公园 都市生态商务花园——重庆永川兴龙湖总体景观概念规划 “一心、一岛、一环”——东营荟萃园 大地艺术式的造景——江宁河定桥城市公园 网趣生境,荡漾乐活——吴江市顾家荡景观方案设计 飘落的“绿色丝带”——波托马克河滨水公园 美学式滨水设计——东南佛斯港湾滨水公园一期工程 环境正义的呼唤者——猎人角滨水公园 对大地的记忆——长崎海滨公园 水边的梦幻桥——里肯公园 城市复兴的完美畅想——BP公司遗址公园 移动公路,靠近自然——哈德逊滨河公园南区总体规划1-4期 漂浮的花园——永宁公园 滨水之上的一片绿洲——Light公园 城市前沿的草坪——巴尔的摩内陆港西岸公园 经典都市奇迹再现——Queens West滨水公园总体规划&Gantry Plaza State Park(一期工程)几何形状定义的休闲空间——Union Point滨水公园 现代元素与历史元素的纽带——喀什哈马海滨公园 机场跑道上的全新地貌——希腊Hellenikon城市公园

公园设计说明——新

唐山华岩园设计方案说明 一、基本概况: (一)地理位置: 公园绿化作为城市绿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美化环境、陶冶情操,还是城市文明的标志。信誉的投资并维护城市生态的平衡。唐山华岩园在翔云道与华岩路口东侧,占地2余公顷,此次绿化面积约23000平方米。周围都是居住区主要适合老年人活动。 (二)、自然条件 唐山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气温低于0度,夏季雨水温带季风气候最多。冬季这里受来自高纬内陆偏北风的影响,盛行极地大陆气团,寒冷干燥夏季受极地海洋气团或变性热带海洋气团影响,盛行东和东南风,暖热多雨,雨热同季。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约有三分之二集中于夏季(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冬夏季风方向变化显著。 (三)植被现状 根据唐山所处的地理位置、土壤和地形条件,结合现场勘察的结果,可以分析得到:唐山华岩园植被较少,虽有大量的场地可供居民进行锻炼和娱乐,但是明显感觉植物较少,夏天乘凉交谈的地方相对较少。 (四)现状评估 1、现状优势 1)、周围环境购物处较多,在此处建公园,更好的为游人提供休息的场所2)、公园周围有较大的居民,提供了较多的人员来此休息。 3)、公园所在地交通区位优越,与3条道路组合而成。

2、劣势与不足: 1)、公园特色岩石景观形象鲜明,但丰富度不足,容易让游人产生单调乏味之感。 2)、公园植被林相和林种均不够理想:①、林种结构不合理,以松为主,缺乏风景林;②、树种结构不理想,以松、柏为主,阔叶树种面积较少;③、植被林相过于单纯及至单调,色叶树种较少。 3)、公园内中心地去较空旷,没有植被。 4)、许多园中设施老化,影响城市整体环境。 二、规划依据与基本设计理念 (一)、规划依据 1、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 2、唐山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1995-2010) 3、唐山地名志 4、国家及浙江省有关公园规划设计的法规、法则、规则。 5、唐山市城建局关于神龙山公园的规划设计意见。 (二)、设计理念: 1、公园性质 根据公园规划范围所处的地理位置及环境特征,以美化城镇景观,改善整个城镇的环境质量,丰富公园休闲内容等方面出发,该公园的性质定为:以植物景观为特色,集休憩、娱乐、健身、儿童游戏等功能为一体,具有浓郁休闲公园特征的城镇综合性公园。 2、设计主导思想: 本次绿化设计主导思想以简洁、大方、便民;美化环境;体现建筑设计风格

浙江金华的燕尾洲公园,实践了一个“海绵城市”的概念

浙江金华的燕尾洲公园,实践了一个“海绵城市”的概念 今年 11 月,一年一度的世界建筑节大奖(WorldArchitecture Festival)在新加坡公布,在此前的文章里,我们介绍了 OMA 和 Buro OleScheeren 设计的新加坡住宅“交错”(Interlace),它获得了“年度最佳已建成建筑奖”。除了这个奖项,WAF 还评选出了“最佳景观建筑奖”和“最佳未来建筑奖”,其中,景观建筑奖(Landscape of the Year)由浙江金华的三江燕尾洲获得,它从 8 个入围项目中脱颖而出,也是今年中国唯一获得这奖项的项目。 燕尾洲公园位于浙江金华

燕尾洲公园使用了大量的透水混凝土瓷砖,还有下凹绿地、人工湿地等

燕尾洲公园来自“土人设计”,这是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北京大学教授俞孔坚创立的设计品牌。在他们的官方网站上,他们这样介绍燕尾洲公园:这个项目 是 2014 年 5 月建成的,占地 26 公顷,它的设计倡导了“与洪水为友”,公园内有不少富有弹性的生态防洪堤,保护了河漫滩的湿地。 它经历过一次洪水的考验,成为了“海绵城市”建设的一个典型案例。所谓的海绵城市,是说城市像海绵一样,在应对自然灾害时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现在的燕尾洲公园,每天有近 4 万人使用。 洪水淹没时的景观 洪水退去后的景观

弹性的生态防洪堤 生态防洪堤 除了生态防洪堤,燕尾洲公园同时还有一个景观桥,这座桥是从“板凳龙”的传统舞龙习俗中获得的灵感,扮演了将两座城市连为一体的角色。

设计者从“板凳龙”等舞龙习俗中获得了设计灵感 步行桥与河流曲线相适应 题图来源:dezeen

公园设计说明

综合设计论文—— 《综合性公园设计说明书》 东北农业大学 风景1102班 A02110037 姚苗苗

综合性公园设计说明书 一、综合公园的定义 综合公园是城市公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居民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它不仅为城市提供大面积绿地,而且具有丰富的户外游憩活动内容,适合于各年龄和职业的城市居民进行一日或半日的游赏活动。它是群众性文化教育、娱乐、休息的场所,并对城市面貌、环境保护、社会生活起着重要作用。二、综合公园功能 综合公园除具有绿地的一般作用外,对丰富城市居民的文化娱乐生活的功能方面更加突出。 1、政治文化方面 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介绍时事新闻,举办游园活动,为集体活动,尤其少年、青年以及老年人组织活动提供合适的场所。 2、娱乐游憩方面 全面照顾到各年龄段、职业、爱好、习惯等的不同要求,设置游览、娱乐、休息设施,摄影人们的游乐、休憩需要。 3、科普教育方面 宣传科学教育成果,普及生态知识及生物知识,通过公园中个组成要素潜移默化的影响游人,寓教于游,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水平。 三、综合公园设计原则 1、生态性的设计原则: 该综合公园公园在景观要素与设计构思中,其生态功能是第一位的,它对于城市内环境的改善起着重要的作用,保持着土壤的稳定性,减弱了汽车尾气对区域内大气的影响,是城区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环。因此,本次设计的重点是围绕以植物造景为主的生态型城市景观的营造,利用植物的不同生态习性及形态、色

彩、特性等营造各具特色的景观区域,植物配置运用乔、灌、草三者相结合的多层次植物群落的构筑,在有限的绿地范围内,达到最大的绿量,使之产生最大的生态效益,在城市中间形成一条充满绿色、生机盎然的“绿色公园”,成为城市景观的补充和完善。 2、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人有大半的时间是在居所和学习工作中度过的,所以公园应致力于创造出有自身风格,符合当地文化习俗的环境,而不单单是钢筋水泥的简单组合。融入很多的人文色彩,让恬静、质朴、自然的生活模式不再只存在于我们的梦想之中。设计一个小型的公园,其设计理念我注重于以“人”为本. 3、休闲的设计原则: 休闲性是现代城市绿地设计重要的特征之一,是生活性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又是体现现代景观设计的“人本主义”原则的重要标志之一。任何设计都是为了人类能够更好的生存、生活,给人的生活带来欢乐、悠闲、幽雅的感受,所以在设计中精心设置了园路,休息观景亭、台等,达到道路线型流畅、曲径通幽、移步换景的效果。一切园林要素的布置都要满足人们工作之余的放松和休闲。四、综合公园设计构思 在设计中注重了景观的节律感,以符合人在运动中的视觉规律,园林小品采用现代的材质、现代的景观手法,营造一个简洁、美观、富有现代气息的休闲场所,真正体现出综合公园生态美的特色。 为使景观符合生态公园的景观效果,绿地以植物造景为主要手法,保持绿地景观的生态性特色。适当点缀部分园林建筑小品,供游人观景、休闲之用。 五、综合公园设计概述 1、概况 此基址位于哈尔滨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占地面积11.12公顷。 南面、西面为公司云集的高楼大厦,北面和东北是新建的住宅小区,其中西面街道为城市交通干道,其余三条街道人流量不是很大。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 发表时间:2019-11-13T14:12:12.197Z 来源:《城镇建设》2019年19期作者:王栓平 [导读] 城市景观的设计关系到城市居民的工作、生活、休闲娱乐,是解决民生工程的重大问题。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结构和社会矛盾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不断加速,城市面积不断向郊区甚至乡村扩张,河流改道、湖泊和绿地重新规划等,这些天然的海绵体占地面积不断较小,被大量不透水的材料替代,城市的自然水循环和水系统遭到破坏。城市景观的设计关系到城市居民的工作、生活、休闲娱乐,是解决民生工程的重大问题。将海绵城市理念运用于城市景观设计中,保证城市在满足市民日常生活需求的基础上缓解城市化带来的水循环问题,这是城市规划可持续性发展中必不可缺的改造实施方案。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公园;景观设计 工业化发展迅猛,城市化发展加速都导致水资源的紧张,城市土地在开发中循环系统遭到破坏。例如,城市公园是城市景观中市民休闲娱乐的最重要场所,其对于雨洪的管理调控应当平衡城市扩张改造和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矛盾,作为调节城市温度缓解热岛效应的重要支持。本文先介绍了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城市景观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分析景观的结构和理念的技术实施,提出对于城市景观设计的目标和原则;其次针对上节的理论基础,提出不同城市景观中系统设计的具体改造办法;最后分析城市中不同场所的设计方案,总结出城市景观设计的具体改造方法。 1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使城市化与城市生态建设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已形成较完备的管理体系。海绵城市建设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构建“渗、滞、蓄、净、用、排”技术体系,在确保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目前我国对雨洪管理还处在初步探索阶段,我国大部分城市仍简单地以“排”为主,将雨水当作“废水”完全排放出,有悖于建設节约型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发展理念。并且随着城市的发展,更多不透水材料建设阻挡了雨水渗入地下,进一步造成径流污染、洪涝灾害等一些列突出问题。 2海景城市理念下城市景观设计的相关技术设施 2.1滞留渗透系统的设计 海绵城市理念的重要思想就是通过自然和人工的力量将城市设计成一个完整的水循环生态系统,净水、储水、吸水都如同海绵一样的城市。城市景觀设计涉及的相关技术主要有三个,首先是滞留渗透系统,其中生物滞留设施主要包括土壤层和浅表植被,这些生物在水循环过程中可以清除净化雨水中的悬浮固体、碳氢化合物等污染,增加水的渗透率,流经地表的水被植物带入土壤中后进入循环系统。春季雨水较多,水位高,生物滞留设施因季节性的因素底部排水系统设计不同。植被土壤层设施是为植被生长提供生长的养分,吸收空气和水土中的污染物,因此具有一定坡度的土壤层设置可以让更多的水分流入植被中,同时避免将植被设置在景观中心,导致植被一直处于被淹没的状态。土壤层下方是起过度作用的砂土层,厚度设置要足够大,达到土壤层渗透率两倍以上。生物滞留层在景观中位置的设置要以生态优先为原则,在此基础上考虑景观审美效果。此外,透水路面相较于传统水泥柏油路透水性更强,雨水能够及时渗入下层土壤中,减小地表积水补充地下水,透水路面铺设讲究材料和方法,多孔铺设和透水铺设根据材料来区分铺设方式,储存式铺设和非存储式铺设更具存储层的需求有无来区分,存储层不仅蓄水还可以过滤进化地表水。 2.2传输进化系统 传输系统也有很多部分,草洼地就是用于雨水的传输和处理,覆盖在草坪下的草洼地可以将雨水边传输边过滤到下游。雨洪进入草洼地的径流途径有两种,可以从单点进入,也可以沿着草洼地线形分散进入,后者应用更为广泛,植被的设置不仅美观而且增加了绿色占地面积。线型草洼地的设计长度、深度、雨洪流速等都需要结合当地的环境结构和地形,设计出适合环境的合理配比。草洼地的位置设计有所讲究,需要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保证植物正常生长,还要进行定期修剪,保证其传输功能的正常运作。植物层过滤带也是传输进化的一种,植物层设置的坡度小,带状稳定,用于清除雨水流过后沉淀在表面的污染物。植物的截留和土壤的下渗作用使得过滤带可以起到减缓流速和延缓流经汇流的作用,避免出现洪峰或者缓和洪峰对土壤的压力。 3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景观设计方法 3.1水体景观的海绵化设计 海绵城市理念的核心就是处理好水循环与景观设计之间的协调问题,运用好海绵城市理念就需要处理好雨水景观改造设计中的水循环难题,通过地面、土壤、建筑、生态环境各因素调整,形成一个集视觉艺术与蓄水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景观设计。水体景观的设计首先要根据水的形态,尽量保护和维持原有水态的平衡,其次根据海绵城市理念,一句水的特点充分发挥其可能性,动静结合营造多样性的水体景观,带来视觉艺术的审美享受。然而随着全球化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但是水污染问题依然严重,工业、生活废水污染排放超标,水质下降,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健康。通过对城市水体景观的修复和改造,重新培育被严重破坏的动植物资源,保护和维护现有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通过水体景观的改造提升城市整体的生态景观。对水体进行设计首先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尊重生物生存现状和生存空间,最大程度维持其生物链的循环平衡。注重水域和陆域还有空域之间的连贯性,保护水体周边环境的完整性。 3.2道路的海绵设计 “海绵城市”理念下,在进行城市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做好自然保护工作,保证对自然环境和城市生态系统的最小限度干预,减少建筑材料的使用,在马路表面设计透水式人行道,雨水直接渗透到地下,补充地下水,达到快速排水效果,防止城市道路内涝的情况,并具备一定的吸水性,缓解排水管道压力;在道路两旁设计树池,通过树池提供树木水分,选择吸水性和排水性较好的沙石土壤和过滤性好的土层,路缘石拓展带为软质土壤。在进行生态林荫道景观设计中,以中央绿化带为主要形式,保证雨水处理性能。但就现在而言,为了提高城市交通的便利性,一般主干道设计较宽,大面积使用不渗透地面,使得雨水无法渗透到地下,形成城市内涝问题。 3.3园建小品的海绵化设计 城市景观中的建筑和景观小品是城市中集点缀装饰和功能于一体,是空间的焦点和人流量最大的地方。联系本文强调的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店铺、茶室等建筑物上绿色屋顶的设计可以保护建筑,丰富景观层次,同时和周围的动植物相互映衬,提供给飞禽类动物栖息地。此外绿色屋顶可以减少雨水径流合理建筑,缓和热岛效应。对于市民居住区域或者公园内的建筑,进行简单的改造,将落雨管与市政管道的连接转变为将建筑屋顶收集到的雨水排至建筑物脚下的雨水花园中,在优化水循环系统的同时,丰富了景观审美的空间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