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解放碑中心购物广场规划建设

重庆解放碑中心购物广场规划建设

摘要:着重从交通重组、空间净化、氛围营造、品质提升、有机生长等方面,系统介绍了解

放碑中心购物广场的规划设计思想。

关键词:重庆解放碑中心购物广场规划设计

一建设背景

1历史渊源

重庆是一座有着3000年历史文化的古城。由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商业极为发达,曾形成过许多功能相对集中的商业街,如:棉店集中于棉长街,窑器集中于磁器街,家具集中在木货街,百货集中在都邮街。随着社会发展,这些分工相继打乱,有的街道形态还依稀尚存,有的街道仅街名还在沿用,有的街道其形态虽失,但功能却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都邮街,即现在解放碑地区,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如今,解放碑地区除中心碑体外,昔日都邮街的城市形态已不复存在,但在它的基础上却演化形成了现在的重庆市商业中心核心区,涵盖了以商业为主,包括金融、电信、文化、办公、娱乐、餐饮、住宿等多种城市功能,表现出一种高度的功能聚集性。

2机遇与挑战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各种经济活动大大增加,从而使城市空间容量接近了临界点。特别是由于汽车的增多,各种车辆沿街停放,加之越来越多的宣传、文艺及促销活动,使原本狭窄的街道越发拥挤,而汽车产生的废气和噪声污染更使人备受煎熬。

重庆直辖后,作为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的地位更加明确。解放碑中心购物广场的建设,不仅要解决城市中心区城市发展面临的种种问题,更重要的是对整个城市乃至长江上游地区产生强大的辐射和示范作用。因此改造解放碑地区的购物环境,充分发挥其城市职能和活力,是时代所需、历史发展的必然。

二交通重组

1交通分析

根据1997年初实地调查,解放碑及其周边地区动态交通情况是:公共交通有公交车372辆、16个路队,每天客运量30万人次;社会客运372辆,每天运客量9万人次;长途客运站4处,每天客运量约3万人次;微型出租货车每天出行约2000辆次;的士每天流量大约为11000辆次。

静态交通情况是:室内和院坝式停车场11处,大车泊位79个、小车泊位553个;占道停车13处,停车泊位515个。现状静态交通已远不能满足需求,且布点很不均匀。

因此,广场规划建设首先要妥善解决现存的交通问题,其次还需把原来十字街承担的交通量合理地分摊到周边地区,同时还应满足人流、物流便捷地进出广场。可以说,交通问题解决面临着三重压力,其合理解决与否将直接影响

着广场的使用效能。

2实施对策

分析表明,解决解放碑地区交通问题,仅小范围调整是不能实现的,需要在更大地区范围内统筹安排,重新组织,并以人流、车流便捷、通达为原则。主要通过“截流”、“引导”、“渠化”、“控制”、“调整”、“扩容”等办法实现。

动态交通:长途客运截流在解放碑外围地区;过境交通引导至滨江路绕行;客运站及的士站点统一调整并进行渠化;进入解放碑地区的车辆应严格控制车型、流向及通行时间;消防车、救护车等特种车辆,在紧急情况下允许进入广场。

静态交通:统筹清理、安排各类停车场点;在主要出入口方向规划布置公共停车场。

通过重组,交通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实现人流、车流井然有序。

三空间净化

1现状分析

由于解放碑地区历史悠久,上百年累积下来的各种管线其附属设施繁杂无章,纵横交错。因此,净化广场就要对管线进行清理、综合、隐蔽。在这些管线中有相当数量的管线无据可考,这对清理、综合、隐蔽带来很大难度。但是,如不进行综合隐蔽,不仅有损广场形象,而且会形成购物环境的安全隐患。另外,广场内四条街道由于历史的条件所限,沿街商业店面入口及道路竖向关系相当混乱,所以,净化广场也应包括对全区竖向进行统一整合,否则,将难以形成舒适的购物环境。

2实施对策

规划考虑以解放碑为中心,结合对新旧管线清理,进行综合、隐蔽,之后对全区竖向包括各店面入口关系进行统一整合。管线隐蔽不但要对各种管线梳理、扩容,在管线隐蔽时还应考虑预留规划地铁走廊;竖向整合不仅要满足广场与商店入口衔接通顺,还要兼顾广场排水功能及特种车辆的进出。

为适应这项特殊的系统性工作,规划建设采用了超常规的办法,即:规划与施工协同进行,规划指导施工,同时施工为规划提供第一手资料,反馈给规划进行修改完善后,再指导施工,从而确保各种管线的综合、隐蔽及其沿街竖向综合整治。

按此方法,管线隐蔽和竖向整合工程得以顺利实施,空间净化工程完工后整个广场“坦阔展现”。

四氛围营造

1地面设计

地面铺砌工程由中心广场及四条街道等五部分组成。为强调解放碑的中心作用,碑体周围为红色磨面花岗石向心铺砌,以红色抛光花岗石带分割图案;碑体外围广场为方形磨面芝麻白花岗石成8m×8m与1.26m×1.26m对角相间铺砌,以墨绿抛光花岗石带分割图案;四条街道及过渡段铺砌以磨面芝麻白花岗石为主,抛光芝麻黑花岗石带分割图案,其中,街道图案为4.2m×4.2m方格形纵横向重复排列,过渡段图案为相间八角形横向平行排

列;路灯、雨水箅及各种井盖统一设计,有机排列。广场地面铺砌竣工后形成了一种简洁又富有变化,朴实而不失典雅的效果。

2立面控制

为打破原有“十”字街呆板的格局,创造一种积极的商业购物空间,规划要求建筑立面应具有通透性和连续性,装修时在与周围环境协调的基础上,应注意体现本身建筑个性及特点。其控制要点为:①临街立面装修要求一层透空,二、三层尽可能透明;②新建建筑临街要求一、二层退后5~10m,形成骑楼式步行通廊;③建筑外墙广告要严加控制,所有店面招牌不得悬挑,提倡采用霓虹灯招牌;④临街立面应进行泛光照明,其光源要进行隐匿式设计,可结合户外小品统一考虑;⑤允许在开敞空间结合建筑立面设置电视广告屏幕。

五品质提升

1历史性文化的容纳与强调

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的历史文物,应作为一种延续性文化进行保护与强调。解放碑既是广场视觉中心,又是重庆市的标志之一。因此,广场规划建设对解放碑应给予充分重视和强调。

首先,规划要求相邻的九龙仓地块建设时后退现有红线20m,从而使中心广场由原来3000m2扩大到7000m2,从而使中心广场在全区中比重加大,中心感加强。其次,对碑体的修复和保护,规划要求修复工程在选材、用料上以尊重历史的原貌为原则,修旧如旧;在平面布局上改原来封闭为开放式布局,同时增设碑体泛光照明以突出夜间效果。解放碑的保护与强调不仅增加了购物广场的标识性和凝聚力,同时,由于广场空间容纳这个凝聚着重要历史意义的文化存在和延续,从而使广场的空间环境被赋予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2大众性文化载体的实现

由于地理区位及社会发展等因素,历史上解放碑地区不仅是一个以商业为主的多功能综合区,同时也是举行各种文化活动的主要场所。广场建设前,形形色色的演出、展览、纪念以及商品促销活动频频举行。这些活动虽然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却备受市民欢迎。应该说,这是一种随机性的大众文化。因此,广场的规划建设,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强调,并最大限度地为举行各种文化活动提供相适应的活动载体。

根据广场的空间特征,规划在邹容路沿线,以解放碑为中心形成三个既相互关连又相对独立的开敞空间,即:解放碑中心广场、大都会广场和新世纪开敞空间。其中,解放碑中心广场以文娱演出、群众集会等功能为主;大都会广场以举行各种商品促销、展览为主;新世纪开敞空间则以休闲、娱乐为主。同时,结合广场空间功能特点及人流流向,还规划布置了花坛、绿化、电话亭、阅报栏、坐椅、果皮箱及广告小品等,从而丰富了广场空间效果。

在广场内绿化、花坛及各种广告、小品主要采用的是灵活性布置方式(对广场内原有绿化,规划有选择地保留了一部分),并在沿线预留了备用的给水管线和电力管线接口。这种布置方式使广场空间形态具有了一定的可变性,从而为举行各种文化活动提供相适应的平台成为可能,广场的功能因此具有了最大限度的附加性。

六系统拓展

1步行空间的生长性

由于历史的渊源,解放碑购物广场周边地区道路,具有很好的条件进行步行空间的改造和拓展。随着城市更新,解放碑中心购物广场步行空间向外应具有一种动态的发展趋势,最终将在整个地区形成一个以解放碑为中心的步行空

重庆五大商圈

解放碑商圈 解放碑商圈的核心“碑” 大都会广场 日月光中心 英利购物中心 解放碑商圈——引领时尚高端 渝中区解放碑CBD 商圈目前建设总规模740万平方米,商业设施面积298万平方米,汇集世界500强企业78家,驻渝领事馆8家,驻渝银行市级分行、保险机构、证券营业部79家。今后,解放碑商圈将增加商业设施面积约22万平方米,使建筑总规模超过1000平方米,聚集国际知名品牌200多个,成为重庆乃至长江上游地区核心商圈,引领高端时尚潮流消费高地。

点评 解放碑商圈:解防碑商圈是我市最老的商业中心,是现有整个重庆市能真正称得上“CBD”的一个区域,且因土地的不可复制性以及不可再生性,在解放碑拥有一份不动产,更成了一种身份的象征。该区一直以来都是各大商家的必争之地,其售价同租金都让其他几区望尘莫及,虽如此,但一点都没熄灭各大商家想要进入该区的决心,谁都想方设法想要进来分一杯羹。同时解放碑商圈的消化能力也是不可思议的,不到一公里的核心地段内,就聚集了7家百货公司同5家专业卖场,且还有继续增加的趋势。接下来解放碑商圈的重点将集中打造较场口及朝天门方向,它们的出现必将对商业市场带来更大的冲击,解放碑商圈在重庆的主导地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难以动摇,随着CBD的打造,其正向高档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从现状看它已显得越来越成熟。

观音桥商圈 观音桥商圈——引进高端品牌 江北区观音桥商圈主要从交通改善、招商引资和品质提升三个方面着力进行再提升,构建“一环八横五纵”立体交通格局,全面提速近50万平方米太阳谷项目,引进香奈儿、爱玛仕、普拉达、路易·威登等高端品牌。加紧推进百脑汇项目、西部最大超大型新华书店、富力海洋广场和千禧年大厦建设。 未来国际龙湖.北城天街 茂业百货协信星光68

重庆发展规划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重庆的21个聚居区规划仍然还是一纸蓝图,但只要分析其所涵盖的区域,我们就不难发现,包括茶园、大学城、华岩、蔡家、空港和悦来等,对重庆市民而言早已经是耳熟能详了。 如果说,这21个聚居区是重庆未来发展的潜力板块的话,那么已经开发多年的茶园、大学城等就是其热点区域,从它们的发展历程和成就,我们完全可以看到其他板块的光明未来。 茶园行政办公聚居区 板块规划:南岸区府的搬迁,让茶园升级为南岸的行政中心,因此茶园被定义为“主城东部新城的配套服务及行政办公汇集的聚居区。”在24平方公里的规划面积中,建设用地为23.1平方公里。规划人口50万人,其中公租房居住9万人。 板块现状:为大家所熟悉的金科、中铁、鲁能、融创等开发企业,成为茶园新区发展的前锋力量。目前,茶园新区的产品线已经比较成熟,别墅、洋房、高层等应有尽有。随着距离区政府最近的金科·世界城开盘,其将成为该区域的首个商圈项目,茶园新区的核心商业街也随之将逐步形成。 投资理由:在本次规划的21个聚居区中,该区域是距离解放碑、南坪最大成熟核心商圈最近的区域,随着慈母山隧道竣工通车,朝天门综合市场搬迁至茶园迎龙镇、朝天门汽车总站整体搬迁至迎龙以及手机基地的建设,茶园新区已经崛起为东部新城。记者李小丹 区域代言楼盘 金科·世界城 代言理由:金科地产13年登陆南岸首席巨作,茶园新区首个具有集中商业体量的城市综合体,凭借金科的金字招牌还需要理由吗? 置业指导:世界城首期推出18层高层商圈公寓,主力套内面积约33~57㎡,买57㎡得83㎡,预计总价42万元起;认筹资格卡正在火热办理中,凡持卡者将享受开盘时300元/㎡的购房优惠。 大学城文化聚居区 板块规划:大学城作为西部新城的核心部分,凭借周边15所高校以及相关的校园经济链,被规划为“集教育科研、商业商务、文化娱乐等城市功能于一体的文化聚居区”。这其中规划总用地面积约40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38.7平方公里,建成后,这里将成为一个可容纳67万人的城市副中心。 板块现状:大学城是重庆目前开发用地中,大盘最集中的区域。金科·廊桥水乡、富力城以及龙湖、康田、中渝、协信等众多大盘在此排兵布阵。经历五年

重庆解放碑中心购物广场规划建设

重庆解放碑中心购物广场规划建设 摘要:着重从交通重组、空间净化、氛围营造、品质提升、有机生长等方面,系统介绍了解 放碑中心购物广场的规划设计思想。 关键词:重庆解放碑中心购物广场规划设计 一建设背景 1历史渊源 重庆是一座有着3000年历史文化的古城。由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商业极为发达,曾形成过许多功能相对集中的商业街,如:棉店集中于棉长街,窑器集中于磁器街,家具集中在木货街,百货集中在都邮街。随着社会发展,这些分工相继打乱,有的街道形态还依稀尚存,有的街道仅街名还在沿用,有的街道其形态虽失,但功能却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都邮街,即现在解放碑地区,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如今,解放碑地区除中心碑体外,昔日都邮街的城市形态已不复存在,但在它的基础上却演化形成了现在的重庆市商业中心核心区,涵盖了以商业为主,包括金融、电信、文化、办公、娱乐、餐饮、住宿等多种城市功能,表现出一种高度的功能聚集性。 2机遇与挑战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各种经济活动大大增加,从而使城市空间容量接近了临界点。特别是由于汽车的增多,各种车辆沿街停放,加之越来越多的宣传、文艺及促销活动,使原本狭窄的街道越发拥挤,而汽车产生的废气和噪声污染更使人备受煎熬。 重庆直辖后,作为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的地位更加明确。解放碑中心购物广场的建设,不仅要解决城市中心区城市发展面临的种种问题,更重要的是对整个城市乃至长江上游地区产生强大的辐射和示范作用。因此改造解放碑地区的购物环境,充分发挥其城市职能和活力,是时代所需、历史发展的必然。 二交通重组 1交通分析 根据1997年初实地调查,解放碑及其周边地区动态交通情况是:公共交通有公交车372辆、16个路队,每天客运量30万人次;社会客运372辆,每天运客量9万人次;长途客运站4处,每天客运量约3万人次;微型出租货车每天出行约2000辆次;的士每天流量大约为11000辆次。 静态交通情况是:室内和院坝式停车场11处,大车泊位79个、小车泊位553个;占道停车13处,停车泊位515个。现状静态交通已远不能满足需求,且布点很不均匀。 因此,广场规划建设首先要妥善解决现存的交通问题,其次还需把原来十字街承担的交通量合理地分摊到周边地区,同时还应满足人流、物流便捷地进出广场。可以说,交通问题解决面临着三重压力,其合理解决与否将直接影响

重庆市五大商圈

重庆市五大商圈 一、解放碑商圈: 重百、迪康、王府井, 美美百货、大都会购物广场, 朝天门批发市场 该商圈以解放碑步行街为核心,北起临江门、南至较场口、西达民生路、东到小什字,由临江门、沧白路、新华路、民生路等围合成多边形区域。面积约1.2平方公里。目前经营商品包括食品饮料、烟草、纺织品、日用百货、家电及五金交电化工产品等。商业营业面积近60万平方米,大小商场(商铺)近3000家,2002年商业销售额约140亿元。作为本市的核心商圈以及新近出台的重庆CBD核心区域(含朝天门等),解放碑商圈未来定位为全市性中高档消费品提供地。 二、南坪商圈:重百、新世纪、百盛、好又多 本市目前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性商圈,区域内专业市场较多。 目前,以南坪转盘为中心,南坪东、南、西、北路为辐射方向的半径约500米范围。是各区域内国外零售业巨头最集中的。南滨路滨江休闲商业带是目前全市商业业态结构的新增长点。经营商品(业态)包括餐饮、百货、家电、汽车及零配件、药品等。商业营业面积超过30万平方米。2002年商业零售额超过30亿元。 三、沙坪坝商圈 沙坪坝商圈:目前本市仅次于解放碑商圈的最大的次级商圈,是四大区域性商圈中零售额最高的,具有明显的教育经济圈特征。 以三峡广场至绿色文化艺术广场为主,辅以南开步行街和小龙坎一线,目前商业营业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经营商品包括百货、家电、IT产品、图书等。2002年商业零售额超过30亿元 四、杨家坪商圈 以杨家坪步行街为中心,东至工学院、西至动物园、南至直港大道、北至谢正街。目前商业营业面积约20万平方米,日均人群流量28万人次。杨家坪商圈以步行街为中心,建设一个面积约2平方公里的步行商业系统,以大型购物中心带动区域商业发展。 五、江北观音桥商圈: 目前江北仅观音桥商圈就已有5家百货进驻:重百、新世纪和北京华联各据一方,如果算上新近加入战团的深圳茂业百货和远东百货,这一密度已开始接近解放碑7家百货店(重百两家店、新世纪、太平洋、王府井、银泰、利劳滗)的数字。 观音桥商圈:该商圈作为北部城区商业发源地,凭借邻解放碑及新区优势,曾为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第二大商圈。但随着交通改善,商业结构、布局不合理而出现“商业空心”现象。目前,随着观音桥商圈的重新实施,龙湖北城天街投入使用,该商圈重新定位。观音桥商圈未来设想由1平方公里扩大为4平方公里。 以观音桥转盘为中心,建新东、南、西、北路为辐射方向,半径1000米内区域。商业营业面积近30万平方米。国美、苏宁、重百、商社都在该区域内布下棋子。

重庆市各主要商圈发展状况及前景分析

重庆市各主要商圈发展状况及前景分析 一、重庆市现有商业格局和各商圈发展状况 (一)主城区各大商圈概况 重庆城区是组团布局,所以不可避免的形成多中心商业格局,现在重庆基本上是以解放碑商圈为全市的商业中心,并辐射到区县,其他区形成沙坪坝商圈、杨家坪商圈、江北观音桥渝北商圈、南坪商圈这四个次级商圈组成主城区庞大的商业组团,并形成每年高达300亿的超级大市场。 解放碑商圈 解放碑商圈全国有名,汇集众多大型百货公司、顶级品牌专卖店、大型超市、小型商铺等等,具备完善的业种配臵和各种档次的组合,超市、百货店、品牌专卖店、专业市场、购物中心等全部具备,并且规模和密度堪称第一,每天吸引人流二三十万人,节假日甚至超过一百万人次,简直达到拥挤不堪的地步,它的销售总额也数倍于其他次级商圈,号称西部第一大商圈。 解放碑商圈自身也在发生变化,休闲设施陈旧,特色娱乐、餐饮网点太少这些配臵的不足正在逐步改善,对于大量同质化的竞争各个商家也在逐步调整形成差异化的共存经营。 沙坪坝商圈 沙坝坪商业繁华、市场潜力巨大,是重庆重要的商贸区和西南地区重要的商贸区和西南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对周边地区有较强的经济辐射力。沙区商业步行街始建于90年代初。现在形成全市最大步行街区商圈,北起沙南街,跨渝碚路,顺华宇广场西侧向南延伸至绿色艺术广场。商圈的有效消费人口120万,年购买力在60亿以上,区内商业网点万余家。整个商圈相对独立,并已形成一定的商业氛围,随着三峡广场、雕塑文化广场、绿色艺术广场等一系列广场的建成必将带动经济和商业的繁荣。目前的商业业态趋于成熟,新型和先进的零售业态不断进驻,为沙坪坝商圈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杨家坪商圈 以杨家坪转盘为中心,中心商业区包括杨九路、杨家坪正街、石坪桥正街、西郊路、直港大道,共计10万余平方米的商业面积,统称为杨家坪商圈。圈内仅有的家乐

解放碑介绍

解放碑 目录[隐藏] 概况 抗战胜利纪功碑 改名解放碑 西部第一街 CBD金融中心 中国第三大CBD 重庆解放碑CBD金融中心 西部第一街: 重庆解放碑 [编辑本段] 概况 重庆解放 全国第一条商业步行街 1997年,重庆市、渝中区政府投资3000万元,以解放碑(抗战胜利纪功碑)为中心将解放碑大十字地区(民权路、民族路和邹容路的共2.24万平方米面积)改造成中国第一条商业步行街——解放碑中心购物广场。2000年和2001年,渝中区相继投入16

00万元,将步行街拓展至八一路中段和民族路。解放碑步行街的面积增至3.6万平方米。 解放碑商圈经济飞速发展,承担起商务、商贸双重功能,是整个重庆CBD的极核区,早在2004年12月19日,解放碑商贸中心即CBD“硬核”部分,实现商贸销售总额20 7.3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31亿元,成为“双百亿”商圈,被誉为十字金街,“中国十大新地标商务区”、“中国著名商业街”、“最具投资价值CBD”、“全国特色文化广场”、“西部第一街”等称号,并被中国总部经济研究中心确定为“中国总部经济研究发展实践基地”。 目前,解放碑CBD区域内有各类企业机构3000余户。大陆以外世界500强企业中,38家入驻解放碑CBD,47家在此设立分支机构,分别占全市的56%和48%。 CBD区域集中了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重庆银监局、重庆证监局、重庆保监局等在渝的金融决策和监管机构。汇集了90%以上的驻渝外资银行、商业银行市分行和所有的政策性银行的市分行。云集了四分之三的保险机构、驻渝所有票据(专营)机构、证券法人机构、分公司及管理总部,以及重庆50%的证券营业部。吸引了驻渝所有保险公司分公司、区域总部和中国总部。集聚了信托投资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邮政储汇局等重庆市最主要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重庆50%以上的金融中介(服务)机构。 2003年7月,市政府通过了《重庆市中央商务区总体规划》,确定以解放碑商圈为核心的解放碑CBD,作为整个重庆CBD的极核区。渝中区表示,将围绕区域性、国际化的CBD定位,把解放碑CBD建设成我国西部最有影响的地区性商业名区和重要的商务功能区。 [编辑本段] 抗战胜利纪功碑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为了动员民众抗日救国,于1941年12月31日在重庆市中区都邮街广场建成了一座碑形建筑,名为"精神保垒"(意指坚决抗战的精神)。保垒为四方形炮楼式木结构建筑,共5层,通高7丈7尺(象征"七·七"抗战),为防日机轰炸,外表涂成黑色。 抗日战争胜利后,重庆市决定在原"精神保垒"的旧址上,建立“抗战胜利纪功碑”,以纪念全国军民为抗日战争胜利做出的巨大牺牲。 "抗战胜利纪功碑"于1946年10月31日奠基,12月动工,1947年8月竣工。全部采用钢筋水泥建造,十分坚固。碑高27.5米,为八角形柱体盔顶钢筋混凝土结构。 [编辑本段] 改名解放碑 1949年11月30日,解放军占领重庆,西南军政委员会决定对"抗战胜利纪功碑"进行改建,由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刘伯承题字,将"抗战胜利纪功碑"改名为"人民解放纪念碑"(简称解放碑)。

重庆市商务委员会关于政协重庆市委员会五届五次会议第0157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重庆市商务委员会关于政协重庆市委员会五届五次会议第0157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重庆市商务委员会 •【公布日期】2022.06.22 •【字号】 •【施行日期】2022.06.22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机关工作,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综合规定 正文 重庆市商务委员会关于政协重庆市委员会五届五次会议第 0157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市社科联: 您们提出的《关于加强重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消费指标体系建设的建议》(第0157号)收悉。经与市住房城乡建委、市生态环境局、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共同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重庆立足发展基础和特色优势,以加快培育建设富有巴渝特色、彰显中国风范、引领国际时尚、辐射西部、面向全球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引领,围绕建设国际购物、美食、会展、旅游、文化“五大名城”,以统筹实施“十大工程”为重点,加强规划引领、示范带动、项目支撑、政策保障,培育建设工作起步良好、成效初显。国际知名度持续提升,高标准举办智博会、西治会、中新金融峰会等国际性展会,累计引进世界500强企业312家。香港中外城市竞争力研究院等联合发布的《2021全球城市竞争力排行榜》,重庆排名第42位,较2020年提升2

位。2021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8000.6亿元,增长22.8%。消费繁荣度持续提升,深入开展“巴渝新消费”八大行动,大力推动消费扩容提质,2021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967.7亿元,增长18.5%,高于全国6个百分点,增速列全国第3位。商业活跃度加快回暖,持续推进商圈(步行街)提档升级,大力发展首店经济、夜间经济,重庆连续三年位列中国十大夜经济影响力城市榜首。到达便利度不断改善,加快推进出市出海出境大通道建设,江北国际机场新开通5条国际货运航线,国际及地区航线达106条;陆海新通道辐射106个国家(地区)311个港口;中欧班列(渝新欧)累计开行超过9000列,开行量居全国第一。主要抓了六个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完善高效工作机制。调整充实领导小组组织架构;统一—将建设任务纳入市级部门专项目标考核和区县经济社会发展业绩考核;出台《重庆市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重庆市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若干政策》《建设富有巴蜀特色的国际消费目的地实施方案》;建立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承载区、国际消费标志性商圈等八大版块重点项目库,其中128个项目已列入市级重大项目清单,总投资达3459亿元。 二是突出特色优势,打造多元融合消费场景。高标准推进中 央商务区提档升级、寸滩国际新城建设;加快建设解放碑一朝天门、观音桥世界知名商圈;丰富光环购物公园、金沙天街等“网红”新地标、新场景;塑造磁器口、洪崖洞、弹子石老街等街区巴渝文化消费场景;推出来福士“横天摩天轮”等多元化消费地标;延续街区和老旧厂房的建筑风格和文化脉络,塑造富有山城记忆和巴渝特色的“后街支巷”特色消费场景;建成戴家巷、十八梯、九龙意库等特色文化街区,增添“巴渝新消费”魅力。 三是着眼品质提升,集聚全球优质消费供给。2021年,引进品牌首店205家;试点建设智慧商圈10个、智慧菜场30个;累计培育中华老字号19个、重庆

解放碑的发展历程

解放碑的发展历程 解放碑是位于重庆市渝中区的一座纪念碑,也是中国解放战争的象征之一。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解放碑的发展历程。 解放碑的建设始于1945年,当时抗日战争即将结束,重庆成为了国共两党会谈的地点。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战的胜利和解放的到来,重庆市政府决定在原解放纪念碑的基础上兴建一座新的解放碑。解放碑选址在重庆市中心的市民广场,这个位置非常重要,因为它是连接上下城的交通要道。 1946年,解放碑的建设工作正式开始。工程师们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建,将原本的纪念碑改为了解放碑。新的解放碑采用了现代主义风格,高达27.5米,由四个巨大的石柱支撑着。每个石柱上都刻有纪念中国人民解放的文字和图案,象征着中国人民的团结和力量。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全国各地。解放碑成为了庆祝中国解放的象征之一,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参观者。为了适应人流的增加,重庆市政府对解放碑周围的环境进行了改造,建设了广场和公园,以方便游客的休闲和观光。随着时间的推移,解放碑的周围逐渐形成了繁华的商业区。人们发现,在解放碑附近开设商店和餐馆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和顾客。于

是,解放碑商业区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了重庆市最繁华的商业中心之一。 1997年,解放碑商业区进行了一次重大改造。为了适应现代化的发展需求,重庆市政府对商业区进行了扩建和改造,建设了更多的商场、餐饮场所和娱乐设施。同时,为了保护解放碑这一历史文化遗址,政府还加强了对周边建筑的规划和管理。 近年来,解放碑商业区进一步发展壮大。随着重庆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企业纷纷进驻解放碑商业区,使其成为了一个集购物、餐饮、娱乐和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商圈。解放碑商业区的发展也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繁荣,成为了重庆市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总的来说,解放碑的发展历程可以看作是从一座纪念碑到一个繁华的商业区的转变。它见证了中国人民解放的历史进程,也展示了重庆市的经济发展和城市更新的成果。作为一个历史文化遗址和商业中心,解放碑不仅仅是一个地标,更是一个代表着中国人民团结奋斗和追求幸福生活的象征。

重庆解放碑改行建议

重庆解放碑改行建议 为进一步凝聚合力,持续推动解放碑步行街改造提升,提出,将围绕“一个目标、七大任务”,推进改造提升试点工作,按照“一核四区”空间布局,聚焦“商务商贸核”,将解放碑步行街范围由0.92平方公里拓展为1.2平方公里。 预计到2020年,解放碑纯步行街区长度将延伸至1500米,步行街营业额突破230亿元,年客流量突破2亿人次,建成环境优美、商业繁荣、文化浓厚、管理规范的国家级步行街,建成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承载街区。 作为母城,***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在解放碑步行街改造提升工程中,该区也将充分利用解放碑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文商旅城融合精品项目。 “通过改造提升,进一步促进解放碑与朝天门等周边区域联动发展。”***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已经完成韩国光复军司令部旧址、中英联络处旧址等文物保护修缮,植入文化展示、休闲咖啡等体验业态。同时正加快建设解放碑—朝天门、解放碑—十八梯步行大道,串联历史遗迹、山水景观、网红景点,打造代表重庆母城特色的“半岛文旅通廊”。 在改造提升工程中,解放碑通过加快5G通信基站及其配套传输等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实现人流量密集公共区域5G网络和公共Wi-Fi全覆盖。

此外,解放碑步行街还按照国际化、智能化、绿色化、人文化目标,进一步优化街区发展生态。比如在国际化方面,积极推进离境退税试点,离境退税商家由4家扩展至15家,解放碑“十字金街”初步建成离境退税示范街区。 一年来,***积极推动解放碑步行街的提档升级。比如,在解放碑步行街的“十字金街”区域,***从绿化、铺装、立面、灯饰等多个维度出发,新增大量花卉景观、休闲座椅。这些新项目、新业态的入驻,将极大地丰富解放碑步行街的内涵。 依托于这个超级交通枢纽,集团正在打造全国首个高铁商圈综合体,该项目规划有商业、商务办公等多重业态。 我们再把目光投向***步行街。作为中国西部一条著名的商业街,***步行街正加快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功能拓展,扩容至红旗河沟立交、北滨经济带、鸿恩寺公园、红土地立交,拓展旅游、休闲、娱乐等功能,形成国际街区和活力中心。到2020年,观音桥步行街核心区面积将达到3平方公里,商务商业设施总量达到400万平方米。 素有“中华商业第一街”美誉的***步行街,12月6日“东扩”改造正式启动。按照规划,***步行街将向东延伸至四川中路,进一步与上海的地标外滩衔接。根据《***步行街改造提升初步方案》,通过对标国际一流商业街,设定了将***步行街打造成世界级高品位综合型商业步行街区这一总体目标。未来,从商业业态、街区形态、文化神态、消费生态四大方面着手,打造“最上海”的购

重庆城市规划

重庆城市规划 重庆市位于中国西南部,长江上游地区,被誉为“山城”、“桥都”。城市规划是指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城市进行布局和发展的过程。重庆作为中国重要的城市之一,其城市规划在许多方面都有独特之处。 首先,重庆城市规划注重山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由于城市地理条件的特殊性,重庆是“山地水城”,城市内部有许多山脉和河流。在城市规划中,重庆充分利用山水资源,将山脉和河流融入到城市布局中。例如,利用长江和嘉陵江两条大江交汇的地理优势,重庆建设了多座大型的桥梁,形成了独特的“桥都”景观。同时,重庆也注重山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城市建设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减少环境污染,保护自然生态。 其次,重庆城市规划注重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重庆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富的人文资源和历史遗迹。在城市规划中,重庆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并将其融入到城市的建设中。例如,在渝中区的解放碑,重庆规划了大型的广场和商业区,将现代化的建筑与传统的历史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城市风貌。同时,重庆也注重发展文化产业,建设了一批艺术馆、博物馆等文化设施,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为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 再次,重庆城市规划注重建设公共服务设施。重庆是一个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城市规划中注重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在城市规划中,重庆规划了一批公共服务设施,如学校、医院、体育场馆等,在城市各个区域布局合理,方便居民的日常生活。同

时,重庆还注重提升城市的交通运输系统,建设了地铁、高速公路等交通设施,方便居民出行。 最后,重庆城市规划注重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重庆是中国的重要工业基地之一,城市规划中注重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吸引投资和引进先进科技。例如,重庆规划了一批科技园区和产业园区,吸引了许多高科技企业和研发机构。同时,重庆还注重发展旅游业,通过城市规划,打造了一批旅游景区和旅游路线,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旅游投资,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综上所述,重庆城市规划在保护山水资源、传承历史文化、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和发展经济产业等方面都有独特之处,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未来,重庆将继续致力于城市规划的持续改进和创新,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发展机会。

重庆商业景观案例

重庆商业景观案例:解放碑商圈的发展与变迁 案例背景 重庆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经济中心和商业核心城市,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其中,解放碑商圈作为重庆市中心区域内最具代表性的商业区之一,承载着重庆商业发展的历史与未来。本案例将以解放碑商圈为例,探讨其发展与变迁过程,并分析结果对于城市商业景观的启示。 过程 背景介绍 解放碑位于重庆市渝中区,是该市最著名、最繁华的商业区之一。其得名于1945 年8月1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后,在此举行了“解放大会”,标志着中国从此进入新时代。自此之后,解放碑成为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的交汇点。 早期发展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初,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和城市规划的推动,解放碑开始 逐渐形成商业街区。当时主要以传统的商铺、百货公司和小型市场为主,商业发展相对有限。 政策开放与改革 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解放碑商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外资进入和 国内市场的开放使得商业活动逐渐活跃起来。解放碑商圈也开始引入一些国际知名品牌,如麦当劳、肯德基等。此时解放碑商圈的建筑风格以欧式建筑为主,形成了独特的风貌。 大规模改造与升级 1990年代至21世纪初,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经济发展的迅猛,解放碑商圈进 行了大规模改造与升级。重庆市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街道拓宽、地下空间开发等工程,提升了商圈整体形象和功能。同时,引入更多国际品牌和高端购物中心,增加了商圈的吸引力。 建立新标志性建筑 2005年,解放碑广场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全面改造,并修建了高达30米的巨型解 放碑标志性建筑。这一建筑成为了商圈的新地标,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消费者。

重庆日月光中心广场项目考察报告

重庆日月光中心广场考察报告 日月光中心广场建于地铁1号线与轻轨2号线较场口站之上,也是进入解放碑商圈的入口,是重庆经济中心的一个大型城市综合体。 一、商业物业形态 日月光中心广场以72万平米城市综合体,包括两栋5星级酒店及5A级写字楼,三栋中央豪宅和大型的时尚购物中心。日月光中心广场的总体规划是按城市综合体的模式来打造,总建筑面积约72万平方米。由5幢呈螺旋型上升的超高层建筑组成,是重庆最高的建筑群。 二、物业基本情况

1、面积 日月光广场城市综合体的建筑面积达72万方,购物中心面积规模高达14万平米,是解放碑最大的购物中心,日月光中心广场的单层面积高达2万2千平方米,能很好的聚集各大品牌,造成集中消费的效果。 2、楼层 日月光广场地上共有五层,主要有服饰、饮食、KTV等业态;地下包括LG平层和B1负一层主要经营超市,快餐、服饰等业态。 3、停车位 四到七层规划为停车场,共计1320个停车位 4、交通动线 (1)外部动线 日月光中心广场建于地铁1号线与轻轨2号线较场口站之上,紧邻解放碑和朝天门,人流量较大。两个地铁站厅能够直接与购物中心的地下一层的商业连接。三个临街层的设计使地面交通出入更加方便,出租车的停靠可以在和平路的一层,也可以在石灰市的三层,这种立体的交通使顾客能够快速到达目的楼层。 (2)内部动线 日月光购物中心内置了三个圆形小广场,中间的大圆形广场用于产品的宣传促销活动,两侧的小广场目前没有投入使用。每个楼层有三个挑空,能使每个品牌都成为顾客的焦点。购物中心有多个室内、室外表演空间,两大户外活动广场和五个商业入口,74部自动扶梯,30部直行电梯。 (3)电扶梯的设置 从广场主入口进入购物中心扶梯是单部运行的,在大的圆形广场两侧所有左侧的扶梯只能下,右侧的扶梯只能上;在两个小的圆形广场分别设置了上下双向运行的扶梯,方便顾客乘坐。

城市传统商业区步行交通系统规划--以重庆市解放碑商圈为例

城市传统商业区步行交通系统规划--以重庆市解放碑商圈为例姜洋;解建华;余军;Kristian Skovbakke Villadsen 【摘要】With ongoing urban motorization and suburbanization in China, traditional business districts are facing development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upgrading. Taking Jiefangbei Business District in Chongqing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edestrian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 potential and main problems based on PLPS survey, questionnaires and interviews with local business owners. The pa-per proposes six planning strategies for establishing a pedestrian transportation network accomodating pe-destrian travel with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and a high-quality public space system with multiple function-alities. The paper proposes the design guidelines for eight different types of pedestrian transportation spac-es-subway plazas, main pedestrian spaces, city streets, slow streets, alleyways, etc. Finally,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short-term demonstration projects and design proposals.%中国城市机动化和郊区化进程不断深入,传统商业区正迎来“提档升级”的挑战和机遇。以重庆市解放碑商圈为例,采用PLPS、问卷调查以及商户座谈的方法收集现状数据,据此对商圈步行交通发展条件及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创建全方位、适应不同特性的步行交通网络,以及具备复合功能、高品质的公共空间系统,进而制定六大规划策略。将步行交通系统网络划分为轨道交通入口广场、核心步行空间、城市道路、慢速道路、街巷等8种类型的公共空间,针对每种类型给出设计指引。最后,确定近期实施示范项目,开展方案设计。

重庆五大商圈分析

重庆五大商圈分析 1 引言 重庆两江通衢,交通便利,是西南地区的物资集散地和长江上游最具活力的商贸中心。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已初步建立起面向全国、联动长江、辐射西南、层次清晰、结构紧密,由传统商业向现代商业发展的消费品市场体系。改革开放特别是直辖以来,重庆市着力强化商业设施建设规划,以主城区为突破口,打造城市中心商圈,大力发展商圈经济,发挥主城区的窗口作用,商业档次不断提升,购物消费环境快速改善,形成了以解放碑为龙头,以江北观音桥、沙坪坝三峡广场、南坪步行街、九龙坡杨家坪步行街为辅的五大商圈。购物中心化的重庆正以其独特的方式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购物中心化不是经营模式的专用概念,而是倾向于揭示消费现象的一种商业地产方式,它可以是几个购物中心的聚集,也可以是其他商业业态的聚集,从城市经济的层面衡量则表现为非盈利的公共区域逐渐演变成消费场所的过程,是购物的城市中心化,其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商圈的形成。目前,重庆正大力打造都市中央商务区、区县中心商圈、城镇商业特色街(专业市场)和乡镇(社区)商业点四个层次的商业中心,已经建成独具特色、风格各异的城市中心商圈16个,商业特色街96条,商业设施面积达到2750万平方米,商圈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步行街带来的聚合效应,颠覆了传统的商业模式,开启了重庆城市空间运营的新步伐。 2 重庆“五大商圈”分析 1.1 “五大商圈”形成的历史渊源 重庆得长江之利,四面环山,江水回绕,长期以来就是进出大西南的水上门户。1890年中英签订《烟台条约续增专款》,重庆被开辟为通商口岸后,就逐渐成为商贾云集之地。重庆市的渝中区座落在长江、嘉陵江交汇处,两江环抱,形似

第一部分 重庆市商业情况解析

第一部分重庆市商业情况解析 重庆的5大商圈 重庆的传统商圈是以重庆传统的主城区中心区域为主的,也即是以重庆主城5区的步行街为主,向外辐射的。其中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大、最深远的是已经成为重庆名片的解放碑步行街,他所辐射的范围不仅仅包括重庆市内,还包括了从其他地方来渝的人,除此之外,江北观音桥商圈被视为后起之秀,足以与解放碑商圈媲美,当然还有沙坪坝商圈、南坪商圈以及杨家坪商圈,在逐年的发展中显示出了各自在主城作为商圈的魅力。 1、解放碑商圈 1)商圈简介 山城重庆是中国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渝中区是重庆母城区,位于长江和嘉陵江两江环抱的渝中半岛,有着3000年的发展历史,是重庆市的政治、文化、商贸、金融、信息中心和交通枢纽。重庆解放碑区域则是重庆母城的城中之城,是重庆中央商务区的硬核之一。这里自古以来骚客荟萃、商贾云集,有着浓厚的文化积淀和百年的人气聚集。是重庆人心目中的“城”和外地人眼中重庆城的代名词。 重庆市解放碑商圈地处渝中半岛中心地带,以解放碑中心购物广场为中心,东起小什字,西至较场口,南起新华路,北至民生路,面积约1.68平方公里,解放碑地区是重庆最大的商贸和金融中心,集中了从传统经营的百货商场,到集购物、休闲、娱乐、餐饮于一体较大型的商业中心,是重庆的黄金商贸区,市级中心商业区地位突出。 解放碑中心购物广场又名解放碑商业步行街,由于后者更直白、更能被老百姓所接受,所以我们一般称其为解放碑商业步行街。1997年12月27日步行街建成,成为重庆首个商业步行街,也标志着一个设施先进、规模庞大、业态较全、辐射较广、服务功能较强的集商

贸、金融、餐饮服务、文化休闲于一体的现代中心商贸区初步形成。解放碑商业步行街所带来的巨大成功使其他区域也紧跟其后,修建属于自己的区域的商业步行街,商圈之火由此始燃。 在仅一平方公里的解放碑商贸区,有大、小商业网点3000余个,营业面积超过5000㎡的大型商场有20多家。 1999年实现销售总额100亿,占全区域40%以上,全市十大零售企业,解放碑商贸区占据了五席,四个企业列西南地区之最,即最大的零售商——重庆百货大楼、最大的批发商——重庆商社、最大的超市——家乐福重庆棉花街店、设施档次最高及功能齐全——大都会广场。更有一批特色街、专卖店、连锁店,经营的商品门类齐全、种类繁多,总数超过10万多个,吃、穿、用、住、玩应有尽有。是国内外品牌经营的集中地。 解放碑商贸区日均流动人口超过30万人次,重大节日日流动量高达90余万次,是重庆人流量最大的地区。到解放碑地区购物的消费者中,常住人口仅占31%,外区外地乃至外国游客高大69%。 解放碑商贸区与购物相关的餐饮、旅馆、交通、金融、休闲、娱乐等服务行业也比较发达。有“小天鹅”、“全聚德”、“陶然居”、“顺风123”等餐饮网点;有“万豪”、“海逸”、“重宾”、“皇嘉“等家星级宾馆、酒店;有中行、工行、建行、农行、招行、商行等多个金融、证券交易机构,还有邮电通讯、娱乐、咨询、信息、技术服务等行业经营网点;有洪崖洞、八一路好吃街等特色餐饮街;交通便利,有到主城区及近郊、远郊的公共客车,轻轨、中巴车、出租车四通八达,第三产业程度极高。解放碑中心区是全国“全国精神文明示范点”和“全国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是西部地区含金量很高的口岸,是经商办企业的福地。解放碑正敞开大门,以最好的服务,最优的环境,最新的市场设施,笑迎中外客商来解放碑商贸中心区投资、发展。

重庆各区规划详细图

重庆各区规划详细图 重庆,这座位于中国西南部的城市,以其独特的山城特色和热情的人文气息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目光。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的不断推进,重庆各区的规划也在不断更新和优化。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重庆各区的规划详细图。 我们来看渝中区。作为重庆市的中心地带,渝中区在规划中注重现代化建设与历史文化的融合。在保留历史遗迹的同时,大力推进现代化建筑的建设。以解放碑为中心,周边商业圈的发展迅速,涵盖了各种高端商业、文化、娱乐设施。同时,渝中区还积极发展绿色公共空间,为居民提供更多的休闲场所。 接下来是渝北区。作为重庆市的新城区,渝北区在规划中以高科技产业和绿色生态为特色。大力引进高科技企业,打造高科技产业园区,同时注重绿色生态建设,建设大公园,提高城市绿化水平。渝北区还注重公共交通的发展,完善城市交通网络,方便居民出行。 再来看看南岸区。作为重庆市的南部城区,南岸区的规划以文化旅游和商业贸易为重点。在保留原有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南岸区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建设了一批有特色的文化景点和旅游设施。同时,南岸区也注重商业贸易的发展,打造了一批有特色的商业街区和购物中

心。 最后是沙坪坝区。作为重庆市的教育和科研中心,沙坪坝区的规划以教育和科研为基础。在保留原有教育资源的同时,沙坪坝区大力引进高校和科研机构,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同时,沙坪坝区也注重城市环境的改善,加强城市绿化和环境治理工作。 重庆各区的规划详细图充分体现了各自的特点和优势。渝中区注重现代化建设与历史文化的融合;渝北区注重高科技产业和绿色生态的建设;南岸区注重文化旅游和商业贸易的发展;沙坪坝区注重教育和科研的推进。这些规划详细图的实施,不仅有助于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也为居民提供了更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 当然,城市规划并非一成不变,它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和完善。重庆各区在制定规划时也充分考虑了这一点,并注重规划的可持续性和灵活性。他们将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优化规划方案,确保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和长远性。 在未来的发展中,重庆各区将继续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他们将努力实现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社会和谐共融的目标,打造一座具有独特魅力和活力的国际大都市。

重庆市解放碑商业步行街调研报告

城市设计调研论文

重庆市解放碑商业步行街调研报告 摘要:当今社会的经济、文化的发展给商业规划设计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商业消费逐渐以休闲化、体验化替代了目的化和生活必须化,这就要求商业设计、开发更加体现人们对商业形态的需求:既要营造出浓厚的商业氛围,又要体现其娱乐休闲型特色。而商业步行街就是在这些理念要求和对传统商业街区的继承发扬下产生的商业形态。 关键词:步行街解放碑交通空间文化 ABSTRACT Today's social and economic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to business planning is a big influence, commercial consumption gradually to leisure, the purpose of replacing experience of life and must be based, which requires commercial design, develop more reflect the people's business Form of demand: it is necessary to create a business atmosphere, but also reflect its entertainment and leisure-type characteristics.Pedestrian Street is the commercial requirements of these ideas and inherit and carry forward the traditional commercial district's business arising under the form. KEY WORDS pedestrian street, jiefangbei , traffic space culture 正文:步行街的英文名称为(pedestrian street),步行街是指在交通

重庆市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

重庆市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重庆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21.10.27 •【字号】渝府发〔2021〕33号 •【施行日期】2021.10.27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综合规定 正文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现将《重庆市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人民政府 2021年10月27日重庆市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决策部署,按照商务部等14部门《关于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工作的通知》(商消费函〔2021〕344号)、《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总体方案〉的通知》(商消费函〔2021〕395号)要求,结合重庆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

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服务新发展格局,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两端发力,统筹运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优化消费供给,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升级,吸引消费回流,不断增强重庆在全球消费市场的吸聚带动能力、资源配置能力、创新引领能力、品质支撑能力,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加快建设富有巴渝特色、彰显中国风范、引领国际时尚、辐射西部、面向全球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遵循现代城市发展规律和市场规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聚集和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激发内生动力活力;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强化统筹协调、规划布局、制度保障、政策供给、公共服务等方面引导,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坚持规划先行、科学推进。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系统性、战略性、整体性谋划,围绕推动“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梯次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重要承载区县(自治县,以下统称区县),形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联动促进的培育建设格局。 坚持对标国际、彰显特色。立足重庆作为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的战略定位,发挥区位优势、产业优势、生态优势和体制优势,对标国际一流消费城市,借鉴国际先进经验,融合历史文化、自然景观和现代潮流,培优固特、补短强弱,不断提升“重庆消费”的国际竞争力和吸引力。 坚持创新驱动、联动发展。实施高水平开放引领,加强国际合作和区域联动,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