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湿地资源现状及对策

山东湿地资源现状及对策
山东湿地资源现状及对策

湿地资源的概念

湿地公约对湿地的定义具体表述是:“湿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可包括邻接湿地的河湖沿岸、沿海区域以及湿地范围的岛屿或低潮时水深超过6米的区域”。根据湿地的广义定义,河流、湖泊、沼泽、珊瑚礁、都是湿地;此外湿地还包括人工湿地,如水库、鱼(虾)塘、盐池、水稻田等。

土地资源的概念

土地资源是指已经被人类所利用和可预见的未来能被人类

利用的土地。土地资源既包括自然范畴,即土地的自然属性,也包括经济范畴,即土地的社会属性,是人类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

山东湿地资源摸清面积逐年减少保护刻不容缓

山东省地质测绘院日前完成的《山东省湿地资源调查报告》显示,山东湿地总面积为17122平方公里,占山东省陆地总面积的7.58%,是长江以北湿地面积最多的省份之一。

调查结果显示,山东省湿地资源分为近海及海岸带、湖泊、河流、沼泽湿地4大类17种亚类,基本特征是自然湿地迅速减少,人工湿地面积大幅增加,黄河三角洲湿地成为自然湿地的“新秀”。具体分布为:近海及海岸湿地面积为9941平方公里,占全省湿地资源面积的58%,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其次是以黄河为代表的河流湿地和以南四湖为代表的湖泊湿地,面积分别为2867平方公里、1435平方公里。

省地质测绘院总工程师潘宝玉介绍,湿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丰富和生产力较高的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的宝贵资源,是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它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控制污染、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被称为“生命的摇篮”、“地球之肾”。

门类齐全、面积广阔的湿地,造就了山东省良好的生态,使该省成为最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但近年来,随着人类对土地资源需要的增长,以及水土流失、干旱等自然灾害的作用,该省湿地保护形势日益严峻。与上世纪50年代相

比,该省湿地变化巨大:一是湖泊、河流湿地面积逐年缩小。由于淤积和围垦造田等因素,北五湖基本消失,在其基础上建设的东平湖水域面积缩小了16.7%,南四湖缩小了26.45%,白云湖缩小了92%。沂沭河流域是我省南部重要的湿地,但大量的水库建设使河流水面迅速减少。其次是湿地受到较严重的污染。工业废水、围湖养殖、海岸滩涂养殖,导致湖泊、河流、浅海污染和海水富营养化,严重危及到动植物和人类的生存。目前,沿海滩涂湿地面积为4693平方公里,盐田和虾田面积就达到2714平方公里,占到滩涂湿地面积的57.8%。第三,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该省各地修建了大量的水库,水库面积净增1186平方公里,这些库塘湿地为防止旱涝灾害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对流域的生态环境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有关专家指出,湿地的逐年减少,除自然灾害外,主要是人为开发台田、养殖等造成的。如果对这些行为不加制止,该省湿地将受到严重威胁。建议政府对湿地保护立法,取缔围湖造田等行为,避免人为缩小湖区面积。黄河三角洲湿地是我省最大也是惟一自然增长的湿地,也应当搞好保护规划,防止人为开发导致新的危机。

山东省土地资源概况

(一)土地资源

1、基本情况

地处中国东部、黄河下游。陆地总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的1.6%,居全国第十九位。平原盆地占全省总面积的63%、山区丘陵占34%,河流湖泊占3%。

海岸线全长3024.4公里,大陆海岸线占全国海岸线的1/6,仅次于广东省,居全国第二位

2、土地利用结构

全省农用地1157.2万公顷,占73.65%,建设用地248.9万公顷,占15.67%,未利用地165.2万公顷,占10.51%。

全省耕地面积750.5万公顷,占农用地的64.77%,占土地面积的47.76%。全省划定基本农田面积667万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88.8%。

全省人均土地2.53亩,居全国第27位,不及全国的20%,世界的7.5%,人均耕地1.21亩。有6个设区市人均耕地低于1亩,其中,淄博市人均耕地低于0.8亩的警戒线。

3、土地后备资源情况

全省未利用土地面积165.2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的

10.5%。主要类型有荒草地、水面、苇地及滩涂、盐碱地、裸岩砾石地。可作为耕地后备资源的荒草地和盐碱地主要分布在鲁中南山地区和鲁北滨海平原区。相对于山东省的土地面积、人口和经济发展需求,土地后备资源数量明显偏少。

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工作方案

全国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三门峡段重点调查 工作方案 为了查清我国湿地资源现状和动态变化情况,根据国家林业局、省林业厅、和市林业局安排部署,为确保调查工作有序进行,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调查总体要求 本次调查以全省为一个总体,采用遥感判读与地面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三门峡黄河湿地保护区(包括湖滨、灵宝、陕县、渑池)承担保护区内的重点调查。 二、工作内容 重点调查:是指对列入河南省重点调查湿地名录的湿地斑块由技术支撑单位提供统一区划的图面资料以及湿地分布和面积等数据,并进行技术指导。保护区进行对自然环境要素、水环境要素、野生动植物以及保护管理、资源利用、社会经济、威胁等状况的内外业调查。(《河南省湿地资源调查实施细则》附录3:表4.3-表6.22) 三、调查精度要求 (一)外业调查的允许误差 1、样地位置:坐标与记载内容相符,其坐标误差不得大于30 m。

2、主要湿地自然生态特征,包括湿地类、湿地型、地貌、土壤、湿地植被主要种类、类型以及土地利用类型等因子不应有错。 3、保护、利用和受威胁状况记录准确。 4、其它调查因子填写正确、无遗漏。 四、调查准备工作 (一)组织管理 河南省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门峡段湿地资源调查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全段湿地资源调查领导、组织、协调等工作;建立以专业技术人员为主的调查队,负责完成各项调查工作。各机构组成人员及具体职责为: 1、领导小组 组长:张斌强 副组长:李树拉、王慧 技术负责人:李益香、董睿龙 成员:牛文梅、李书亮、韩栋栋、李发学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为:研究决定湿地调查有关重要问题,筹措湿地调查配套资金,审定和发布湿地调查成果进度。管理和协调湿地调查的日常事务,研究提出重要问题的解决方案并向领导小组报告,负责定期召开全省湿地调查联系会议,组织全省湿地

xx湖湿地公园调查报告

xx湖湿地公园调查报告 xxx湿地公园考察 报告 院别:艺术设计学院 专业:环境设计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XX年11 月05 日 平西湖场地设计分析报告 一、场地设计总述 场地设计从广义的所指对象来看指对基地内包含的全部内容所组成的整体进行设计;从工作内容上看,

场地设计可以看做是包括用地选择,项 目内容的详细配置,建筑物,交通,绿 化,工程设施等的总体布局及交通,绿 化和工程设施等方面的设计活动。 场地的构成要素: 1、建筑物、构筑物 通常是核心要素,对场地起控制作用。 2、交通系统 道路、停车场、广场等构成交通系统。主要解决场地内个组成部分之间及场地与城市之间的联系。是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3、工程系统

指工程管线及工程设施、工程构筑物。 4、绿化 在场地景观营造,植物是及其重要的元素。首先是生态所要求的,二是环境品质即景观性所要求的——使环境充满生机和美感。 5、环境设施 ①公共系统设施(标识、休息、游乐、卫生、交通、照明、商业等) ②景观系统设施(景观小品、雕塑、植物景观灯) 二、平西湖概况 白龟山水库景区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心市区西南约6公里处的白龟山水库,是一座碧波浩淼的人工湖泊,既有湖的秀姿,又有海的气魄,取名"平西湖",是人们游憩览胜之所。 (一)地理位置分析 平西湖,又名“白龟山水库”,

位于淮河流域沙颍河水系沙河本干上,大坝位于平顶山市西南郊, 距市心9公里,东经112°50′

至113°15′及北纬33°40′至 33°50′之间,因拦河坝和顺河坝 (副坝)相接处有一白龟山而得 名。上游有昭平台水库,控制区间 流域面积1380平方公里。白龟山水库,因拦河坝和顺河坝(副坝)相接处有一白龟山而得名。 (二)自然状况分析 平西湖坝长1.64公里,高23.6米,顶宽6米。散落在荡漾碧波的十几座沙洲,星星点点,若隐若现,时沉时浮,闪现灿灿银光, 组成有名的白龟沙洲。北岸绿荫丛掩映着工人疗养院,沿湖而建,各式建筑依山临水,风格迥异,颇具水乡风味。 (三)自然资源分析 平西湖周围环境绿化面积 大,湖内鱼类品种繁多,根据对

湿地保护现状及发展对策

兰州黄河湿地保护现状及发展对策 —以银滩湿地公园为例 摘要:湿地是自然界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生态系统和生态景观,在维护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环境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人类活动的过度干预导致湿地面积急剧减少,功能日益退化。黄河兰州段湿地作为湿地的一种特殊类型,不一定具有典型湿地水文生态系统的所有功能,但对于黄河中上游及其沿岸的生态系统来说,黄河湿地具有特殊的功能与生态价值,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经济与社会价值。本文以兰州市银滩湿地公园为例,简单阐述城市湿地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以及应对这些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黄河湿地;保护生态;湿地治理 1湿地的功能及其保护的必要性 湿地,即指常年和季节性的沼泽地、泥炭地、盐沼地、江河、湖泊、水库等生物功能明显的水域,其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的三大生态系统。湿地不但具有丰富的资源,还有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生态效益,因而是一种多类型、多层次的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水陆过渡性、系统脆弱性、功能多样性和结构复杂性的特征。而城市中的湿地在其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更强大的作用:湿地具有自然观光、旅游、娱乐等美学方面的功能,许多重要的旅游风景区分布在湿地区域,除直接创造经济效益外,还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此外,湿地生态系统、多样的动植物群落、濒危物种等,为教育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对象、材料和试验基地,对研究环境演化有重要价值(黄河湿地的功能、用途和属性见表1)。

城市湿地公园是城市绿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城市的环境调节、资源供应、灾害防治以及人居环境的美化等方面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合理开发和利用湿地资源是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随着城市化速度的加快,湿地面积急剧减少,从而削弱了湿地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城市湿地生物资源及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工业废水和生活垃圾直接排向城市边缘的湿地等严重破坏了城市湿地的生态环境,这给城市湿地的恢复带来了新的挑战。 为此,能够尽早着手保护生态湿地将对一个地区或城市未来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这也是一个地区开展生态建设的重要任务。 2兰州银滩湿地公园概况 兰州银滩湿地公园位于兰州市安宁区银滩大桥北端东西两侧,北纬36°,东京103°。北与北滨河路相连,南邻黄河,东西端均与自然过度的黄河河滩为界(如图1所示)。公园最大宽处约为420m,最窄处约10m,总长度约3km。场地地形变化较大,最大高差约11m,呈北高南低之势。

我国湿地状况及保护措施

我国湿地的现状及保护措施 摘要:湿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环境资源之一。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条件多样,湿地的类型丰富,是世界上湿地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总面积达六千多万公顷的湿地正在呈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的趋势。尽管中国在湿地保护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湿地丧失和退化的速度仍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各种湿地资源还处于被严重威胁之中。所以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湿地。 关键字:湿地现状保护 引言: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多种功能,它不但为人类社会提供了丰厚的社会和经 济效益,更具有极高的生态效益,对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国的湿地面临的着巨大的威胁,本文首先从描述湿地的生态功能,然后提出我国湿地目前存在的问题,最后就湿地存在的问题发表自己的一些解决措施。 一、湿地的含义 狭义:一般被认为是陆地与水域之间的过渡地带。 广义:则被定义为“包括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等”。 《湿地公约》中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 米的水域。同时还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稻田以及退潮时水源不超过6 米的沿岸带水区。 二、湿地的生态功能 1.对生态环境的调节作用 地是地球上淡水的主要储存库,人类生产和生活用水除少数来自地下水源外,绝大多数来源于湿地,同时湿地还是补充地下水的主要来源,但更重要的是湿地具有调节径流、控制洪水的生态功能,对区域防洪,抗旱和减灾,维持区域水平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加湿地中的沼泽,由于土壤结构的特殊性,具有很强的蓄水性和透水性,被称为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我国降水的季节分配和年度分配不均匀,但通过天然和人工湿地的调节,在丰水期将降雨、

湿地生态保护现状及修复对策探究

湿地生态保护现状及修复对策探究 21世纪是注重生态文明的新世纪,未来人类生存的竞争不仅是经济竞争,也是生态和环境的竞争。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而城市湿地则是城市的守护神。湿地生态系统也成为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湿地生物群与其相互作用的地理环境所构成的自然系统,是介于水、陆生态系统之间的一类生态单元,它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国土资源,是能够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经济效益。 标签: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对策 1我国湿地生态现状分析 (1)湿地生态旅游资源退化、污染严重,动植物种类和数量锐减。由于诸多人为原因,我国的湿地面积锐减。近年来,青海湖的湖面面积减少了301.6km2,昔日的鸟岛变成了半岛。目前,鄱阳湖的天然水域面积从1954年的5100平方公里缩小到了3900平方公里;洞庭湖区面积1949-1975年30年间减少了1659平方公里。三江平原直到现在仍然在被大量的开垦为农田。同时,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大,大量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化肥、农药被排入湿地,湿地水质遭到极大破坏,污染的加重也使得湿地的生态功能日益下降。 (2)城市化对湿地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急剧,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对湿地的影响不容忽视。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水面率逐步降低,不透水面积逐步扩大,导致城市湿地系统逐步消失[4] 。湿地面积逐步减少。同时人口增加,大量的生产生活用水未经处理排入湿地,超出其自净能力,是湿地水体、土壤受到严重污染。据统计,长江每年接受的废水、污水量,是20世纪70年代的3倍。我国沿海地区累计已丧失滨海灘除湿地约119万公顷,有因经济建设占用湿地约100万公顷,也就是说,相当于沿海湿地总面积的50%被毁掉了。 (3)生态环境变化对湿地的影响。环境的污染、温室气体无休止的排放以及等等一些其他因素,导致生态环境变化严重,气候暖干化,冰川消减,风蚀、冻蚀,雪线上升,鼠害、虫害,地温升高,冻土退化,降水减少,草场破坏,水土流失,沙漠化等,都对湿地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我国西部地区干化趋势明显,湿地生态退化不可回避。 (4)湿地保护、社区扶贫经费投入不足,旅游收入分配不合理。投资者和管理者在实现资金回笼的同时,应投入一定比例的资金对湿地资源进行维护,必要时应对受损湿地进行建设性恢复。但是,由于受经济利益的趋势,开发者往往重开发轻保护,很少或几乎不拿出资金进行资源的保护与建设,这给湿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2保护湿地生态系统修复对策

镜湖湿地公园历史文化资源调查报告

镜湖湿地公园 历史文化资源调查报告 绍兴市是长江三角洲南翼的重要城市之一,境内河道密布,湖泊众多,向以“水乡泽国”享誉海内外,湿地资源丰富,昔日?烟水无际,鸥鹭翔集?的大泽气象仍可略见一二。镜湖湿地公园位于绍兴中心城市三大组团越城、柯桥、袍江之间,距越城、柯桥各4公里,距袍江3公里。于2005年5月20日经国家建设部批准,总面积约15.63平方公里,约23468亩,其中水面8064亩,浅滩地15381亩,东西长约3700米,南北宽约5460米。北侧的犭央犭茶湖是绍兴最大的天然淡水湖,原有面积4.29平方公里,现存面积2.23平方公里,犭央犭茶湖以盛产犭央犭茶鱼出名,极具地方特色,湖上有省级文保单位避塘;东侧有历史沉淀深厚的梅山,还是白鹭集聚栖息地;西邻千年古镇东浦镇南部河湖密布,形态丰富,宛如一片片荷叶地飘浮于水面。 一、水之秀美 ——犭央犭茶湖 犭央犭茶湖是湿地公园内面积最大的水域,也是绍兴平原的第一大湖。因湖盛立黄色无鳞有刺之鱼,越人俗称犭央犭茶而得名,亦作黄鱼桑湖、黄鱼柔湖[1],宋史又有更名王公湖[2]之记载。湖略显长方形,原南北长约3000米、东西宽约2500米,俗称直七斜八横三里。水内南浅北深,浅域不足1米,深处在2.7米左右(注:绍兴县文物志讲:平均水深1.06米,本报告讲 2.7米,笔者视见,前者不足,后者不

到,故改为浅域不足1米,深处2.7米更确切一些)[3]。现有水面面积2.4平方公里,是水乡湿地特色浓缩之精华,水阔浮天,云动虚空,山映碧波,鱼游浅底,兼有蓄水、航运、养殖和捕捞多种动物、青墩、帚头、垂钓、耗螺蛳……白日是三三两两的鱼舟,夜晚是星量点点的渔火,谱就渔歌唱晚上一景,傍湖而居者20余村,周边是纵横交汇的稠密水道,将湖南面的田野分割成无数洲渚,恰如一片片漂浮在水面上的荷叶,故又称?荷叶地?,土壤肥沃,物产丰饶,风光旖旎。 ——犭央犭茶湖避塘[4] 犭央犭茶湖避塘全长七华里,建于明崇祯年代,均以大块石板横铺,舟行塘内,可避风涛之险。其工程浩大、功能显著、形制独特,是绍兴石文化中的重要代表性建筑。《嘉庆山阴县志》中记载,湖西尤子午之冲,舟楫往来,遇风辙遭覆溺。捐资人张贤臣(思溪)少年丧父,事母至孝,客游京邸,经商致富,归乡后,?性喜施舍,汲汲赈济,凡桥梁道路之缺碍行役者、悉筑砌之?,做了大量的好事。他先后捐资银两六千,耗时七年,建成避塘,从此?舟无覆者?,造福乡里,邑人感其德,建祠纪念,岁时致祭,比之为马、汤两公。避塘上有天济、普济、德济、平济、中济5座石桥及一石亭[5],被称为?水上奇观?,是湿地公园内唯一一处省级文物保护点。 二、山之幽趣 ——梅山[6] 梅山位于镜湖新区中部,湿地公园东侧,山势呈南北狭长走向,主峰海拔79.6米,山上多两汉、六朝古墓,亦偶见越国时期文物。

湿地保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解析

湿地保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解析 摘要:湿地是指天然或者人工、常年或者季节性的蓄有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 咸水或者咸水的沼泽地、泥炭地或者水域,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海域。 湿地与人类的生存联系紧密,具有丰富的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了多种多样的珍 贵资源,发挥了巨大的环境功能,在调节气候、降低空气污染、蓄洪防旱等很多 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湿地保护管理;问题;建议 1湿地保护管理的意义 1.1构建优越的人居环境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及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对于城市生态环境、卫生面貌、民居条件的要求不断提高。良好的湿地环境保护 可以维护生态系统,在城市中,人们会享受到清新的空气、纯净的水资源和健康 的农业产品,有效改善居住环境,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发展。 1.2改善生态环境 在当下时代,评价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环境保护工作落实的如何是重要的 指标。通过对湿地资源实施有效的保护,不仅有利于生态系统得以健康发展,同时,也极大促使生态系统中的一切生物得到更好地保护。 2湿地保护的效益 2.1经济效益 一是引导湿地项目走上合理、协调的发展轨道,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一 体化,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二是湿地自然景观是一处观光、度假、游览之地,能为当地居民带来更多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来源。三是湿地公 园的建设,丰富了生物多样性,能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及栖息地环境,有利于珍 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发展。四是在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降解环境污染等 方面,具有较大的间接经济效益。 2.2社会效益 一是能推动城市现代林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二是能提高民众爱护湿地、 保护湿地的意识。三是成为了科研教学、普及科学知识的基地。四是能改变民众 的精神面貌。五是能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形成生态名片。 2.3生态效益 一是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二是打造湿地—森林复合生态系统, 保障“两型社会”试验区生态安全。三是保护优质水源,保障城市饮用水源、下游 灌溉用水安全。四是保护和恢复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维护系统生态平衡,拯救濒 危物种。五是调节气候,营造优美环境,建设生态学研究基地。 3湿地保护管理问题 3.1缺乏有效管理 针对湿地的管理,目前部分地区缺少一个完善的管理机制、宣教机制、发展 机制,致使湿地在应用的过程中出现了以下情况:1)湿地上游地区的林木植被 遭受过度开发,湿地的不合理开发直接改变了湿地中的生态环境,导致湿地出现 泥沙淤积等情况;2)保护机制、保护责权的不完善,导致保护工作缺乏资金上 的支持;3)宣教机制的不完善,保护部门的不确定,导致广大干部、人民群众 的湿地保护意识欠缺,主要表现为“不知道什么是湿地、不知道如何对湿地进行保护”。

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

(2014年1月13日) 国家林业局 一、基本情况 为满足我国湿地保护管理需要,更好地履行《湿地公约》,2003年我国完成了首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初步掌握了单块面积100公顷以上湿地的基本情况。十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湿地生态状况发生了显著变化,为准确掌握湿地资源及其生态变化情况,制订加强湿地保护管理政策,编制重大生态修复规划,国家林业局于2009-2013年组织完成了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 按照《湿地公约》,第二次调查确定起调面积为8公顷(含8公顷)以上的近海与海岸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以及宽度10米以上、长度5公里以上的河流湿地,开展了湿地类型、面积、分布、植被和保护状况调查,对国际重要湿地、国家重要湿地、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小区和湿地公园内的湿地,以及其他特有、分布有濒危物种和红树林等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湿地开展了重点调查,主要包括生物多样性、生态状况、利用和受威胁状况等。

参与本次调查的省级及以上单位203个、技术人员万人,调查采用3S技术(即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的简称)与现地核查相结合的方法。全国共区划湿地斑块万块,区划湿地区3391个,重点调查湿地1579处,布设植物调查样方72227个,动物调查样带和样方14044个,获取调查成果数据亿条。 二、调查结果 调查主要成果:一是掌握了调查范围内符合公约标准的各类湿地面积、分布和保护状况,建立了遥感影像和基础数据库。二是掌握了国际重要湿地、国家重要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和其他重要湿地的生态、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社会经济及受威胁状况等。三是掌握了近十年来100公顷以上湿地面积、保护状况和受威胁状况的动态变化情况。四是建立了稳定的湿地资源调查专业队伍和专家团队。五是形成了完善的湿地资源调查监测系列技术规范。 全国湿地总面积万公顷(另有水稻田面积万公顷未计入),湿地率%。其中,调查范围内湿地面积5342.06万公顷,收集的香港、澳门和台湾湿地面积万公顷[1]。自然湿地面积万公顷,占%;人工湿地面积万公顷,占%。自然湿地中,近海与海岸湿地面积万公顷,占%;河流湿地面积万公

XX开发区滨海湿地保护工作开展情况存在问题及建议

XX开发区 加强滨海湿地保护工作的举措成效 困难问题及建议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海洋被称为“地球之心”,滨海湿地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提供生物栖息地等重要生态功能,也是我区发展海洋经济的主要依托和重要载体。加强滨海湿地管理和保护,维护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完整性,是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我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我区推动生态海洋建设的重要措施手段。 一、北海湿地概况 XX开发区境内主要湿地系统为滨州贝壳堤岛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位于我区和无棣县境内,渤海湾西南岸。主要保护对象为贝壳堤岛和滨海湿地,属海洋自然遗迹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的贝壳堤岛与湿地生态系统是全世界保存最完整的贝壳滩脊——湿地生态系统,是研究黄河变迁、海岸线变化、贝壳堤岛形成等环境演变以及湿地类型的重要基地。至今仍在继续生长发育的贝壳堤岛是我省、我国乃至全世界珍贵的海洋自然遗产。保护区还是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的中转站和鸟类越冬、栖息、繁衍的场所,在我国生物多样性研究工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保护区总面积为435.4154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面积 - 1 -

155.4728平方公里,缓冲区135.5927平方公里,实验区144.3499平方公里。保护区在我区面积128.7218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5.0626平方公里,缓冲区8.0733平方公里。 保护区及附近海域有浮游植物66种、浮游动物42种、底栖动物84种、鱼类85种、虾类15种、蟹类14种,潮间带共有动物52种,隶属9个动物门,且是多种鸟类栖息、繁衍的重要场所。 二、采取的保护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完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将湿地保护工作纳入北海经济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二)加大资金投入。建立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把湿地保护管理、湿地生态效益补偿等所需资金列入全区财政预算。 (三)强化执法监管。加强滨海湿地保护执法队伍建设,端正执法理念,改进执法作风。采取专项监督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办法,对滨海湿地内海域使用、海洋环境保护情况进行检查,检查情况做好详细的检查记录,并形成图文档案。2017年对违反国家滨海湿地保护相关规定私自建设的昌盛日电滨州北海新能源蓝色渔业项目,进行了彻底拆除。 (四)营造保护氛围。大规模、多角度、深层次地宣传滨海湿地功能及滨海湿地保护意义。组织开展“滨海湿地日”、“中国第一届鸟类文化节”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滨海湿地保护宣传活动,让公众了解滨海湿地,关注滨海湿地,从而 - 2 -

上海市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

上海市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工作进度监督和考核办法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 (上海市林业局) 2012年1月 一、目的和依据

为促进上海市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使各项调查工作进度可控,受控,确保项目按时完成,为质量评定工作创造条件。根据上海市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启动暨技术培训会会议精神,制定本办法。 二、监督考核部门及职责 上海市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办公室”)是湿地资源调查进度检查的职责部门,负责审定调查工作计划并检查实施情况,定期召开调查工作会议,编制工作简报,并进行工作进度考核评比。 上海市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队(以下简称“市调查队”)和上海市第二次湿地资源各区调查队(以下简称“区调查队”)是调查计划和报告的职责部门,依照《上海市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工作方案》的工作进度计划,对各专项调查进一步分解和细化,编制调查实施计划、月度计划和调查实施情况报告,上报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监督及执行 市、区调查队要在每月25日上报各自的计划进度表(附表1、附表2)及照片(电子版),并配合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检查工作。 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检查调查工作进度计划时,重点检查进度

计划和实施报告是否能满足总进度的要求,内外业调查顺序和时间分配是否合理。 要将收集到的计划和报告进度数据进行整理,按项目和(区县)分别统计,形成与总进度具有可比性和相同量纲的形象进度。通过实际比较得出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相一致、超前和拖后三种情况。 每2个月检查调查实际进展情况,并与计划相比较,若出现偏差,要及时分析产生的原因及对总进度的影响程度,提出必要的调整措施,修改原计划。确保目标进度实现。 四、考核 建立考核激励制度,对于进度完成出色的专项调查队或区县给予表彰奖励。对表现差,进度滞后的专项调查队或区县通过简报等形式通报批评。进度评价滞后超2个月的,指派专家组成员给予现场督导和帮助。 五、附表:

湿地公园考察报告

太湖湿地公园调研报告前言: 苏州太湖湿地公园坐落在“人间天堂”苏州市区的西部,西枕太湖,东接东渚,南联光 福,与“中国刺绣之乡”镇湖毗邻,规划总面积4.6平方公里,一期对外开放2.3平方公里, 投资近4亿。由苏州市园林设计院编制的“苏州太湖湿地公园方案设计”完成,由英美两国 的世界顶级设计师联手设计。充分结合当地自然人文特色,展现鱼米之乡、江南水乡、刺绣 之乡的特征。2007年6月,苏州太湖湿地公园被江苏省林业局命名为省级湿地公园,于2010 年2月正式对外开园。 关键词:湿地保护区设计生态 苏州太湖湿地公园是一个自然与文化相融的个性独具的原始时尚休闲景区,汇集了生态 环境、度假休闲、旅游观光、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景区在突出“自然、生态、野趣”的 基础上,融入观景、人文、休闲和游乐等要素,规划设计了湿地渔业体验区、湿地展示区、 湿地生态栖息地、湿地生态培育区、水乡游赏休闲区、湿地生态科教基地、原生湿地保护区 等七大功能区,全面展现了现代水上田园的自然生态景观。景区内五十余座名称造型各异的 桥梁,与五里木栈道蜿蜒相连,错落有致地贯穿整个湿地公园。桃源人家、桑梓人家、七桅 古船、渔矶台、槿篱茅舍、半岛茗茶、客至画舫、烟波致爽等景点,让人时而如同打开一册 底蕴深厚的志书史籍,时而又有轻松翻阅风情风物掌故逸兴读物的美妙感觉;而植物知识长 廊广场、濒危植物观察廊、水八仙景 1 区、观鸟亭、湿地栖息岛等景点又将人们带入了一个科普知识的教育园地,让游客汲取 生态科学知识,提升自然生态的环保理念。 作为天然湿地,该地区原为太湖的一处秀丽湖湾,水壤交错,有茭芦莲菱、鱼虾蜄蛤之 利,更有白鹭飞天、蛙鸣鸟啾之境。当地人文荟萃、物产丰富,因春秋时吴王常来此游湖而 史称“游湖”。 一、周边环境 自20世纪90年代起,苏州的城市化进程开始高速化,城市在扩张中吞并了原本位于城 市边缘地带的湿地。公园的用地范围是由黄海高程为4m左右的大堤围起的人工鱼塘群,鱼塘 高程在0.8~2.2m之间,属于人工湿地。大小不一的鱼塘形成于19世纪70年代,随着多年 的变化,场地初步形成了4种自然型湿地类型: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河漫滩湿地和沼泽湿 地等。场地的陆生植被以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为主,有极少量的小乔木,可分为6种简单 的群落类型:灌木丛、芦竹群落、野生油菜群落和人工菜地、草本群落、藤本群落以及人工 林。水生植被类型分为沉水植物群、挺水植物群和浮叶植物群。鱼塘中以人工养殖的淡水鱼 虾和螃蟹为主,并伴生螺蛳、贝壳等底栖动物和浮游生物。总的来说,湿地的现状不容乐观: 围垦过度,湿地生态功能下降;镇区污染治理不到位,对湿地生态环境有严重影响;保障与 管理不力,湿地保护缺乏良好的法制环境;退渔还湖后,替代产业发展困难。 二、设计形式 太湖湿地公园包括三大景区、两条主轴线,即原生态湿地景区、滨湖特色文化景区、山 屿生态游憩景区及太湖大堤景观主轴线和马山、大小贡山景观主轴线。 在规划设计中,以“大地记忆”——“文脉延续”——“生境培育”为主线,提出七大 湿地功能区:湿地渔业体验区、湿地展示区、湿地生态栖息地、湿地生态培育区、水乡游赏 休闲区、湿地生态科教基地和原生湿地保护区。城市主要干道分布在整个公园的东部和西部, 整个公园分别设置了三个主要的出入口,在出入口设置机动车停车场,减少对湿地公园环境 的影响。公园内部主要通过人行散步道和电瓶车组织游线。公园设一条3.5m宽的主环路和多 条宽度分别为2.5m、 1.8m、1.2m的二、三级游路,以及各类自然式小游步道。 (见p3规划总平面图)

浅谈湿地保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92252173.html, 浅谈湿地保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作者:马成书 来源:《现代园艺》2013年第08期 摘要:本文针对湿地被破坏的原因和管理上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对湿地保护的措 施和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湿地;保护;管理 1 湿地破坏的原因 1.1 农业开垦 首先,焚烧芦苇的现象仍时有发生,到了秋冬季节,有些农民为了捕鱼、捕猎野生动物便利,放火焚烧湿地内的芦苇;还有人为了扩大种植面积,砍伐或焚烧芦苇,造成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破坏,威胁湿地生物的生存环境。第三,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由于湿地的开发利用缺乏统一管理,农民对湿地过度性的垦殖造成原有森林植被消失,动植物失去赖以生存的家园,从而导致湿地生物灭绝。此外,不恰当的旅游开发,使游客数量过大,对湿地水资源、动植物的保护带来不利影响。 1.2 过度放牧 随着人口的增加以及人们改善生活质量的迫切需求,一些地区畜牧业发展过快,导致过度放牧,很多湿地植物不能有规律地完成其生活周期,湿地植物多样性丧失,破坏了湿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导致其生态功能降低或丧失。过度放牧造成河边湿地的植被减少,影响了径流的过滤作用,增加了水温,从而导致鱼类减少和野生动物食物减少和生存环境丧失。 1.3 泥沙淤积和沼泽化 严重的水土流失直接导致湖泊的萎缩和湖床、河床的抬高,并导致洪水泛滥,因滥伐森林、毁林开荒、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水土流失严重。泥沙淤积加剧了湖泊沼泽化进程,沼泽化进程的结果是使挺水植物区向浮水和沉水植物区延伸,并加剧了围垦。此外,泥沙淤积也大大减小了湖容,降低了湖泊的调蓄能力。 1.4 农业活动和灌溉 农业活动产生的大量化肥、杀虫剂及动物垃圾,通过径流进入湿地,造成湿地富营养化。灌溉沟渠使湿地接收灌溉排水,从而使湿地的污染程度加重。没有净化的污水含有高浓度的硒,它可以导致鸟类、两栖类和鱼类胚胎的死亡或畸形,造成湿地中的一些物种消失。

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说课讲解

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 (2014年1月13日) 国家林业局 一、基本情况 为满足我国湿地保护管理需要,更好地履行《湿地公约》,2003年我国完成了首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初步掌握了单块面积100公顷以上湿地的基本情况。十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湿地生态状况发生了显著变化,为准确掌握湿地资源及其生态变化情况,制订加强湿地保护管理政策,编制重大生态修复规划,国家林业局于2009-2013年组织完成了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 按照《湿地公约》,第二次调查确定起调面积为8公顷(含8公顷)以上的近海与海岸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以及宽度10米以上、长度5公里以上的河流湿地,开展了湿地类型、面积、分布、植被和保护状况调查,对国际重要湿地、国家重要湿地、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小区和湿地公园内的湿地,以及其他特有、分布有濒危物种和红树

林等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湿地开展了重点调查,主要包括生物多样性、生态状况、利用和受威胁状况等。 参与本次调查的省级及以上单位203个、技术人员2.2万人,调查采用3S技术(即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的简称)与现地核查相结合的方法。全国共区划湿地斑块27.62万块,区划湿地区3391个,重点调查湿地1579处,布设植物调查样方72227个,动物调查样带和样方14044个,获取调查成果数据2.6亿条。 二、调查结果 调查主要成果:一是掌握了调查范围内符合公约标准的各类湿地面积、分布和保护状况,建立了遥感影像和基础数据库。二是掌握了国际重要湿地、国家重要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和其他重要湿地的生态、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社会经济及受威胁状况等。三是掌握了近十年来100公顷以上湿地面积、保护状况和受威胁状况的动态变化情况。四是建立了稳定的湿地资源调查专业队伍和专家团队。五是形成了完善的湿地资源调查监测系列技术规范。 全国湿地总面积5360.26万公顷(另有水稻田面积3005.70万公顷未计入),湿地率5.58%。其中,调查范围内湿地面积5342.06万公顷,收集的香港、澳门和台湾湿地

无锡长广溪湿地公园调研报告

无锡长广溪湿地公园调研报告 金融83 张航 0812208 长广溪湿地公园位于蠡湖西南岸石塘桥堍,是连接蠡湖和太湖的生态廊道。它西依军嶂山,东邻大学城,北连蠡湖,南靠太湖,依山傍湖,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非常优越。2005年5月建设部将其列入第二批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名录,是全国十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之一。建设长广溪国家湿地公园,旨在恢复与重建长广溪周边湿生植被带,带动以长广溪为轴的水系整理,形成由蠡湖至太湖蜿蜒曲折的“溪阔水长”水系结构,恢复其对无锡入湖径流的净化作用,发挥其作为入湖的重要前置水道水域的生态战略价值。06年建成开放的介于石塘桥至长广溪桥300米段,是拟建的长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试验段,该段除以湿地为灵魂的环境公园外,还将建有湿地解说中心,展示湿地常识、全国首批十大城市湿地公园。 长广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总长10公里,占地约260公顷。规划通过运用低养护性和非结构性的手段来实现长广溪水系及周边区域水质的改善以及雨水、洪水的过滤与排放,创造河系独有的丰富生态系统并维持可持续发展。 长广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目标为: 1、创造地域性及水生动植物生态栖息地; 2、提供民众生态教育及解说设施; 3、提供静态的休憩野趣公园设施; 4、置水质及生态环境的监控追踪设施; 5、创造河系独有的丰富生态系并维持其可持续发展。 除了以上目标外,长广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也将成为无锡市及蠡湖新城发展中最主要的自然旅游点,并对无锡经济发展及提升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作出有力的贡献。 一期300米湿地公园示范段位于石塘大桥以南、长广溪大桥以北、山水东路以东、金石路以西的范围内,占地约5.6公顷。园内通过采用雨水净化及洪水防治的示范措施以达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及保持地区生态平衡。同时通过建设水生动植物生态栖息地示范区、自然教育基地、旅游服务管理中心等为广大市民和游客提供旅游休憩、科普学习的场所。一期工程作为示范段将为整个长广溪生态环境的综合整治提供科学的试验依据和工程实践经验。 长广溪的历史:无锡的西南有太湖,“东溢为五里湖,南出为长广溪,西迳吴塘门,仍入太湖”(《清史稿》)。长广溪自古以来一直是外太湖经五里湖进入无锡城的水上捷径,名称取“溪阔水长”之意。北起五里湖口的石塘桥,流经东(土夅)、雪浪、南泉等地,转西经吴塘门入太湖,全长12.73公里,面宽15-40米,枯水期高1.3-1.7米。溪河水来自溪西雪浪山等诸山以及附近河浜,不过由于围湖(溪)造田,水域面积数度缩减。 长广溪也称“百脚港”,说的是这里河道纵横密布,有河庄浜、雪浪浜、畅墅浜、许舍浜、洪邱浜、吴塘浜等无数条。天雨,四镇之水,流入长广溪,汇人太湖;天旱,溪浜的水灌溉两岸万亩粮田。 长广溪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东吴孙权为了军事、政治上的需要,于吴嘉禾三年(234)分吴郡以西进行大规模的屯田,并置毗陵(古郡名,今常州,辖无锡等县)典农校尉,专门负责屯田垦殖。吴赤乌八年(245),典农校尉陈勋领兵3万歇驻赤马嘴,疏导长广溪,拓宽和开通河流,兴修水利,发展农业。所以,赤马嘴古代又称“歇马墩”。 对于长广溪的湿地净水过滤系统,在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生存的环境正日益受到水源污染的威胁,有效的保护水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净化的目标水源分为雨水及河川原有污水两种。一般人认为雨水是洁净的水,未经处理便就近排放至至河川中。然而事实上,除了落在植被的雨水不会造成污染,其它都吸收了空气中的脏物,尤其都市化的发展,令硬铺地面冲刷下来的雨水更为污染。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种的各种工业污水、生活污水、重金属粒子、沙土等等,长久以来对河川生态造成严重的

中国湿地面临的主要问题

科学之友2006.02 51我国在2004年首次进行的全国性湿地调查结果显示,全国现有湿地3848.55万km2(不包括水稻田湿地),其中自 然湿地有3620.06万km2,库塘湿地有228.50万km2。根据国家林业局2003年《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简报》分 析,中国湿地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下: 对湿地的盲目开垦和改造 在376块重点调查湿地中,共有114块湿地已经遭到或正面临着盲目开垦和改造的威胁,这占所有重点调查湿地总数的30.3%。在面临威胁的湿地中,湖泊湿地占39.5%;近海与海岸湿地占27.2%;沼泽湿地占20.2%。从地域上,该威胁主 要存在于沿海地区、长江中下游湖区、东北沼泽湿地区。 湿地污染加剧 在376块重点调查湿地中,共有98块湿地正面临着环境污染的威胁,占所有重点调查湿地的26.1%。在面临该威胁的湿地中,湖泊湿地占39.8%;近海与海岸湿地占24.5%;库塘湿地占24.5%。从地域上,该威胁主要存在于沿海地区、长江中下游湖区以及东部人口密集区的库塘湿地。 湿地环境污染是中国湿地面临的最严重的威胁之一,不仅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危害,也使水质变坏。污染湿地的因子包括大量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油气开发等引起的漏油、溢油事故,以及农药、化肥引起的水源污染等,而且环境污染对湿地的威胁正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而迅速加剧。 生物资源过度利用 在376块重点调查湿地中,共有91块湿地正面临着生物资源过度利用的威胁,占所有重点调查湿地的24.2%。在面临该威胁的湿地中,湖泊湿地占40.7%;近海与海岸湿地占26.4%;沼泽湿地占19.8%。从地域上,看该威胁主要存在于沿海地区、长江中下游湖区、东北沼泽湿地区。 中国重要的经济海区和湖泊,酷渔滥捕的现象十分严重,不仅使重要的天然经济鱼类资源受到很大的破坏,而且严重影响着这些湿地的生态平衡,威胁着其他水生物种的安全。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导致资源下降,致使一些物种甚至 趋于濒危。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还导致湿地生物群落结构的改变以及多样性的降低。 水土流失和泥沙淤积日益严重 在376块重点调查湿地中,共有30块湿地正面临着泥沙淤积的威胁,占所有重点调查湿地的8.0%。在面临该威胁的湿地中,湖泊湿地占43.3%;库塘湿地占36.7%。 由于大江、大河上游的森林砍伐影响了流域生态平衡,使来水量减少,河流泥沙含量增大,造成河床、湖底等的淤积,并使湿地面积不断减小,功能衰退,洪涝灾害加剧。 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在376块重点调查湿地中,共有25块湿地正面临着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的威胁,这占所有重点调查湿地的6.6%。在面临该威胁的湿地中,湖泊湿地占60.0%;沼泽湿地占28.0%。 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主要表现为在湿地上游建设水利工程,截留水源,以及注重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而不关注生态环境用水。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将严重威胁湿地的存在,并有不断加重的趋势。 湿地保护投入不够 这是在本次调查过程中,各地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本次调查本身的投入也严重不足,致使调查工作举步维艰。目前,我国的湿地总面积达到了38万km2,但到目前为止的湿地保护投入总计仅为1.9亿元。另外,湿地类型保护区的经费和设备的严重不足也制约了湿地的保护管理工作。 湿地保护管理体制不完善 湿地保护与管理牵涉面广,涉及部门多,不同地区和部门在湿地开发利用方面存在各行其是、各取所需的现象,矛盾非常突出。采油、旅游、捕鱼、造纸、采盐、开荒、养殖、狩猎等都在向湿地要产品、要效益,而出现问题难以协调和解决,严重影响了对湿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总之,我国湿地资源面临的问题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对湿地的盲目开垦、环境污染及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等,这些威胁造成了湿地面积的减少和湿地功能的下降。 湿地 中国 面临的主要问题 文/田丰收

湿地环境现状及保护对策分析

·73· 73 生态·环境 2019年2月2日,第23个“世界湿地日”主题是:湿地——应对气候变化。世界湿地日当天中国主场宣传活动首次发布了《中国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状况白皮书》,白皮书显示,自1992年中国加入国际湿地公约以来,国际重要湿地达57处,其中香港1处,56处在内地。21个省(区、市)涉及到的56处内地,黑龙江占9处,其余12处为广东、湖北、云南各4处。湿地能吸收有毒物质,能平衡水分,被称之为“地球之肾”。 湿地面积仅占地球表面积的6%,地球上约20%的已知物种生活在此。湿地作为具备多种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它不仅为地球上的人类供应了生活食物、水源及原料,而且在平衡生物栖息地、保持生物物种多样性、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补充地下水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 1.湿地保护现状 1.1.湿地面积数量逐渐减少 人们为了获取大量生产和生活资料对湿地资源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利用。对湿地的盲目围湖造田、垦荒种粮、城市开发,使水生物种丧失了生存空间、渔业生产种植丧失了发展场所。所以说,肆意占用、改变天然湿地用途,是造成我国天然湿地面积减少及生态功能下降的直接原因。 1.2过度开采湿地水资源 湿地作为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农业灌溉、等活动的主要水源地,过度的开采和不合理的利用极大影响了“地球之肾”的供水能力。部分地区因过度从湿地取水或从地下取水,严重威胁着这些地区的湿地水文条件,致使湿地水质碱化,湖泊萎缩干涸。还有一些修建的水利工程,不仅把自然江河与沼泽湖泊等湿地水体之间的天然联系隔断了,又因为挖沟排水,致使湿地不断疏干,导致湿地水文条件变化,湿地质量、数量下降。 1.3过度捕捞、生物多样性受损 当前,人们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过度的捕捞天然鱼类不仅严重破坏鱼类种类结构,而且也严重影响了湿地的 生态平衡,捕捞鱼类日趋低龄化,捕捞鱼类物种日趋单一,严重威胁着其他水生物种的安全。我国许多河湖(如苏州太湖、合肥巢湖等)的经济鱼类种群数量已变得十分稀少了。 1.4湿地污染日趋严重 大量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排放,油气开发漏油,农药化肥污染致使湿地水质污程度染严重。湿地污染不仅使水质恶化、水资源短缺,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严重,赤潮发生频繁,鱼虾绝迹,危及到迁徙的鸟类,也对湿地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危害,局部滩涂成了死滩。天然湿地的日渐污染是目前中国湿地面临的最严重威胁之一,许多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直接排入破坏生态平衡,湿地污染治理刻不容缓。 1.5湿地保护格局不够完善 湿地保护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指标,而在我国,湿地保护的空缺还较多,一些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范围内的湿地,还未全部纳入保护体系之中,湿地保护管理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2.保护对策分析 2.1树立新型湿地环保理念、全民参与共同保护湿地,湿地污染得不到有效控制,湿地保护如同纸上谈兵。受中国传统思想影响,人们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思想根深蒂固,至今人们还普遍认为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缺乏保护湿地的概念与责任,缺乏对湿地的生态环境价值和可持续利用重要关系的一定认识。湿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不能得以持续发挥的主要社会原因归根结底是人们对“地球之肾”不正确的认识和对“湿地利用”的片面理解。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必须从现在开始由娃娃抓起,从小树立良好的湿地保护意识,全民普及湿地知识,让人们逐渐认识到湿地保护对于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要知道没有了湿地,就好比一个人没有了肾脏,难以存活。树立湿地保护意识,首先要转变不利于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传统的资源价值观,且逐步在全社会树立新的湿地环 保理念,且全民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 湿地环境现状及保护对策分析 沈 颖 (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 公用事业学院,江苏 常州 213147) 摘 要:湿地能吸收有毒物质,能平衡水分,被称之为“地球之肾”。地球上约20%的已知物种生活在占地球表面积6% 的湿地中,湿地的生态功能意义非凡且不可替代。而在目前调查的最新湿地现状中显示,我国的“地球之肾”破坏严重,已经面临绝境。本文通过对我国湿地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保护湿地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湿地;生态;现状;保护文章编号:ISSN2096-0743/2019-25-0073

江苏省湿地资源调查实施细则

江苏省湿地资源调查实施细则 江苏省林业局 二〇〇九年二月

前言 江苏省地处中国大陆沿海中部和长江、淮河下游,东濒黄海,北接山东、西连安徽,西北与河南接壤,东南与上海、浙江接壤,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介于北纬30°45′-35°07′,东经116°21′-121°55′之间,面积10.26万平方公里。辖南京、无锡、徐州、常州、苏州、南通、连云港、淮安、盐城、扬州、镇江、泰州、宿迁等13市及52县(市)。简称“苏”,省会南京。 江苏历史悠久,是中国吴文化的发祥地,早在数十万年前南京一带就已经是人类聚居之地。6000多年前,南京和太湖附近出现了原始村落,江苏地区进入了农业文明。在政区制度尚未完整确立的先秦,江苏地区分属不同的部族集团及诸侯国家。西周时期苏北有夷方、淮夷、大彭国,苏南为荆蛮之地。春秋时期分属鲁、宋、吴、楚,战国分属越、楚、齐诸国,其时城邑作为行政聚落的早期形态,不断出现。秦行郡县制后,省境历代分置郡、国、道、路、府、州、县厅等,区划、名称、治所、辖区更迭频繁,至清初始基本稳定。康熙六年(1667)析江南省东境始置江苏省,迄今337年。 江苏省跨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两大地域,自然环境有其独特特点: 一、平原广阔,低山丘陵南北错落的地形大势。平原洼地为江苏分布最广的地貌单元,按沉积环境、沉积物来源和地面高程差异,分为徐淮平原、里下河平原、滨海平原、沿江平原和太湖平原五部分,平原总面积占全省面积的85%,比例之高,居全国各省区首位。江苏是全国地势最低的一个省区,绝大部分地区在海拔50米以下,低山丘陵集中在北部和西南部,占全省总面积的14.3%,主要有老山山脉、宁镇山脉、茅山山脉、宜溧山脉、云台山脉,最高山峰为连云港市郊的云台山,海拔625米。 二、江苏跨江滨海,平原辽阔,水网密布,湖泊众多。海岸线954公里,长江横穿东西425公里,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718公里。有淮、沂、沭、泗、秦淮河、苏北灌溉总渠等大小河流2900多条。全国五大淡水湖,江苏得其二,太湖2250平方公里,居第三,洪泽湖2069平方公里,居第四,此外还有大小湖泊290多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