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研究

关于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研究
关于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研究

关于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研究

一、青铜的定义

青铜是纯铜与锡、铅的合金,其中锡、铅的合金都必须大于2%。锡、铅改变了纯铜的物理性能,使铜成为人们可以实际使用的金属。

二、中国的青铜时代

青铜时代是考古学范畴的名称,指以青铜作为铸造工具、武器和生活用具重要原料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

公元前3000年左右,中国已经有了青铜铸品,但中国进入青铜时代,目前所知大约是在夏代晚期。中国青铜时代的结束,和世界上其他国家与民族一样,是由于铁器被广泛地使用,取代了青铜在社会物质文化中重要地位。一般认为,中国的青铜时代结束于战国中晚期。

然而这一时代的结束并不意味着中国青铜器铸造和使用的停止。在冶铁技术发展的影响下,青铜铸造业出现了新的技术和工艺,青铜器的铸造和使用一直到汉代才逐渐衰弱,铜镜和钱币的铸造作为专门的工艺还继续存在。

三、中国青铜时代的特点

1.中国古代青铜器种类之繁多、造型之奇特、纹饰之瑰丽、铭文之丰富、铸造技术之复杂,在世界艺术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其创造的青铜艺术的辉煌程度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文明古国的青铜时代所无法比拟的。

2.青铜器被广泛地使用于对天神、对祖先的祭祀,也是贵族阶层在宴乐礼仪等场合使用的器物。一些特定的青铜器,如鼎等器物,又是权力和等级的象征。

3.中国青铜制品中,虽不乏工具、生活用具、装饰品、武器等,但礼器的数量最多。青铜器的使用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生活关系极为密切,是政治统治的工具之一。

四、发展历史

中国的青铜器经历了近2000年的发展历史,在此期间,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出现了阶段性的变化过程。我们以青铜工艺的发展特征为标准,将青铜器的发展历史分为五个阶段。

1、萌生期(夏代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

夏代青铜器最初发现的地点在河南偃师二里头,目前发现的青铜器数量和种类较少,主要是青铜容器、兵器、乐器、工具和饰件。

青铜容器有明显的仿陶器特征,器壁匀薄,有简单的几何纹装饰。容器中有酒器和食器,表明青铜礼器的制度开始出现。青铜兵器和工具已经脱离了石器的影响而初具规范。陶范法是这一时期青铜器的主要铸造方法,青铜饰件和

一些兵器已有绿松石镶嵌的纹饰。这一切都表明当时的青铜器正处于一个萌芽生长的阶段。

2、育成期(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3世纪)

育成期包括商代早期和中期。这一时期,青铜器在黄河、长江的中游地区都有发现。青铜容器、兵器的种类和数量有明显的增长。青铜礼器的使用已有一定的组合关系。青铜器的造型逐步摆脱了陶器的影响,开始形成自身的形制规范。兽面纹、龙纹、鸟纹等青铜器上的主要装饰题材已被广泛运用,并开始向成熟的装饰工艺发展。青铜器铸造中,分铸技术已被娴熟应用,大型青铜容器的铸造也较普遍。青铜器上文字,在这一时期较晚的时候也有发现。此时的青铜工艺,正处在一个向鼎盛期发展的哺育成长时期。

3、鼎盛期(公元前13世纪~公元前11世纪)

青铜艺术在商代晚期达到了灿烂辉煌的鼎盛时期,并一直延伸到西周早期。青铜器的种类与器型在这一时期已基本齐全,造型成熟,大器、方器多见,且比较多地运用动物形象作为纹饰。器物组合关系明确,礼器中重酒的体制在商代晚期臻于完善,到西周早期则开始向重食的体制转变。青铜器纹饰空前发达,器物往往是满饰花纹,平雕与浮雕相结合,使青铜器纹饰富有层次感,立体感强烈。铭文在相当数量的青铜器上出现,商代晚期以使用者的氏族徽记为主,稍晚也出现了记事体铭文。到西周早期,青铜器上普遍铸有铭文,出现长达数百字的记事铭文。

4、转变期(公元前11世纪末~前7世纪上半叶)

从西周中期开始,中国青铜艺术出现一个比较大的转变,这一转变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在初期,这一转变是由民族文化、宗教观念和社会习俗所致,青铜工艺开始由鼎盛期的豪华精丽向端庄厚重转变,器形的简洁实用和纹饰的朴实简约相得益彰。食器在这一时期有较大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器形,酒器逐步消失,列鼎和编钟制度确立。青铜花纹由具象转变为抽象,由兽面纹、龙纹等变形产生的曲波纹、兽体变形纹等成为纹饰的主体。长篇记事铭文屡见不鲜,内容丰富、字体规范。

后期则由于政治经济的衰败,导致了青铜工艺的相对停滞,青铜器的器形与纹饰多是前一阶段的延续,几乎没有什么创新,出现了程式化的倾向。这一过程一直延续到春秋早期。

5、更新期(公元前7世纪~前221年)

春秋中期以后,旧礼制的衰落消除了对青铜工艺的束缚,诸侯国的经济发展促进了青铜铸造业的振兴,青铜艺术的更新面貌逐渐显露。旧的器形在式样上有较大的改观,新的器形开始出现,器形的设计由于注重与实用的结合,式样更富于变化。以龙纹为主的青铜器纹饰细密繁缛,以人类活动为题材的纹饰,开始以类似绘画的形式装饰于青铜器上。镶嵌、错金银、鎏金、彩绘等表面装饰新工艺,使青铜器出现了全新的艺术风貌。长篇记事体铭文逐渐减少,

物勒工名的明文内容开始出现,铭文中鸟虫书等艺术化字体流行。失蜡法、印模法等新的铸造工艺,使造型奇巧的青铜器铸造成为可能,并大大提高了铸造工艺的效率。诸侯国的青铜器因地域文化的差异而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战国中期以后,尽管青铜器的形式依然丰富多彩,但随着铁器时代的到来,青铜铸造业不可避免地走上了末路。战国晚期的青铜器明显地反映出这种衰退的趋势。

五、类型

青铜器包含的范围非常广泛,按照器物的用途,大致可分为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和生产用具、兵器、杂器等类型。

1、青铜食器

青铜食器主要是指烹饪和盛放食物的器皿,一般分为饪食器和盛食器两大类。

(1)饪食器:鼎、鬲(lì)、甗(yǎn)

(2)盛食器:簋(guǐ)、簠(fǔ)、盨(xū)、敦(duì)、豆(d?u)、铺(pù)、盂(yǔ)、盆

2、青铜酒器

(1)饮酒器:爵、角(jué)、觚(gū)、觯(zhī)

(2)盛酒器:壶、卣(yǒu)、尊、罍(leǐ)、缶霝(líng)、瓿(pǒu)、觥(gōng)、方彝、盉(hé)、斝(jiǎ)

3、青铜水器:盘、匜(yí)、鑑(jiàn)

水器主要用于盥洗,所以又称为盥器。其中按其用途又可分为承水器、注水器、盛水器三种。

4、青铜乐器:铃、铙、钲、钟、鎛(bǒ)、钩鑃(diào)、錞于(chún yú)、铎(dúo)、鼓

中国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常被称之为礼乐制度,作为这种制度的重要物质载体就是青铜礼器和青铜乐器。所以青铜乐器在当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反映了古代的政治制度,也代表了中国古代的音乐文化。

六、青铜器的铸造

1.铸造工艺

商周时代普遍采用的两种基本的青铜器铸造方法是模范法(亦称“陶范法”)与失蜡法。

(1)模范法

模范法是商周时期最先采用的亦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青铜铸造的方法。大

致工艺流程如下:

首先是制模,即先制成欲铸器物的模型。然后用泥土敷在在模型外部,干后分块割下,成为外范。接着用泥土制作内范,内范的体积与形状须与欲铸器物内腔完全相同。内、外范套合后,其间的空隙就是型腔。为使模具坚固,在青铜液体浇注前,泥模具一般被加温烘烤成为陶模具。将融化的铜液注入型腔内。铜液冷却后除去内外范就得到了想要铸造的器物。

有的时候由于器物的结构特殊或比较复杂(例如鼎耳等),一件器物的各部位不是一次浇铸而成的,而是分别铸造并将不同的铸件连接在一起,我们称之为分铸法。

(2)失蜡法

失蜡法起源于春秋时期,用来铸造一些结构复杂的青铜器。大致工艺流程如下:

制作模具:用容易加工成型且易于熔化的材料,如石蜡等,制成的器物模型,然后在蜡模上面多次浇淋细泥浆,在蜡模表面形成泥壳。在泥壳表面再敷上耐火材料使之硬化成为铸型。

烘烤模型,将泥模加工成陶模,同时使蜡油融化流出。

浇注青铜溶液,冷却除去陶范即得到光洁细腻的铸件了。

七、青铜器发掘的山东地区的古国有:

鲁国、邾国、寺国、薛国、滕国、曾国、齐国、杞国、告(软耳旁)、莒国、纪国、莱国、淳于国、前长大国。

参考文献:

1、徐昌义《中国古代青铜器鉴赏》四川大学出版社

2、张之恒《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南京大学出版社

3、毛曦《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地理》陕西人民出版社

4、《考古学习参考资料之二-青铜器小辞典》,金石,厦大历史系考古专业翻印,1980

5、《商周考古学习参考资料-青铜器造型与纹样》,北京特艺总厂,厦大历史系考古专业翻印,1980-1

青铜器鉴赏

中国青铜器的学习心得体会 青铜是人类历史上一项伟大发明,青铜是人类历史上一项伟大发明,它是红铜和锡、铅的合金,也是金属治铸史上最早的合金。青铜器就是由青铜制成的各种器具,诞生于人类文明的青铜时代。 最早的青铜器出现于约5000年到6000年间的西亚两河流域地区。苏美尔文明时期的雕有狮子形象的大型铜刀是早期青铜器的代表。青铜器在2000多年前逐渐由铁器所取代。由于青铜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现,所以也是一种世界性文明的象征。 而在青铜器中,中国青铜器制作精美,在世界各地青铜器中堪称艺术价值最高。中国青铜器代表着中国在先秦时期高超的技术与文化,是中国在夏商周时期的文化与科技的代表。 一、发展历史 中国青铜器从4700年前开始出现,到现在2000多年前逐渐由铁器所取代,跨越了约3000年的历史长河。中国出土的最早的青铜器,是甘肃东乡林家出土的马家窑文化的青铜小刀,年代约为公元前2700年。在约4000年前的传说的夏朝时期,中国开始进入青铜时代。 夏代,青铜器工艺在总结新石器时代器物制造经验的基础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开始走出新石器时代青铜器制造的原始阶段,其大量的礼器和兵器形成了中国青铜器造型的基本格局,神秘的兽面纹开启了中国青铜器纹饰的主体图案,庄严厚重的审美感受更是代表了中国青铜器的整体艺术风格,这些均为商周青铜器艺术鼎盛时期的到来作了必要的铺垫。 商朝和西周时期,青铜器文化走向发展的顶峰。商朝盛行以鸟兽为器物形象的青铜尊,如四羊尊、象尊、猪尊和鸮尊等。最早的青铜器铭文出现在商朝前期,但是否为文字还需要考证。在西周早期仍然延续商代的青铜器,中期时则开始趋近于简朴风格。方鼎、觚、爵、角、斝、觯、觥、卣、方彝等早期常见的青铜器已经大规模减少或消失。列鼎和编钟开始出现。列鼎是人的地位和身份的象征,按照高低的阶层来实行数量分配: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部分西周青铜器还带有铭文。 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冶炼技术仍然在继续发展,但已经不像前朝那样繁琐,而是讲究实用和朴素风格。商朝和西周时期盛行酒器,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大为减少。带钩和铜镜是当时冶炼水平的代表物。在楚国的长沙出土了最多数量的铜镜。而在曾国(今湖北随州)出土的大型曾侯乙编钟以及其他一系列青铜器则是春秋时期高超的冶炼技术的反映。进入秦汉时期,虽然青铜器依然在前期铸造,但是也开始逐渐被早期铁器所取代。铜镜的冶炼工艺沿袭下来,但在材料上也开始出现改变。 二、地理分布 在地理分布上,以黄河流域的河南、陕西为主地带的青铜器出土较早较多,以前被认为是青铜器造诣最高的地方。近年来不断在湖南、湖北、四川、江西等

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下册青铜器历史

青铜器的发展史 仰韶文化铜制品:1956年在陕西西安半坡和1973年在陕西临潼姜寨仰韶文化遗址内,各发现一个薄铜片。半坡的为长条状,姜寨的为圆形。有关方面对这两件铜片进行了成分测定,前者为含镍20%的白铜,后者为含锌25%的黄铜。对这两件铜片,学者们持不同看法,一种意见对出土铜片的地层和时代持有疑问,另一种意见则认为仰韶文化已进入青铜时代。半坡和姜寨遗址依据14C测定,分别距今6000多年和5000多年。 马家窑文化、马厂文化的青铜器制品:1977年在甘肃东乡林家马家窑遗址和1975年在甘肃永登连城蒋家坪马厂遗址各出土了一件铜刀,前者完整,后者仅存刀体前半部。两刀均凸背凹刃。林家刀把与刀体无明显分界。经过对铜刀合金成分的测定,两者都是锡青铜。马家窑文化为公元前3000年,马厂文化为公元前2300年。这两件青铜小刀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早的青铜制品。 20世纪50年代以来,黄河上游的齐家文化遗址和墓葬常常出土以工具和装饰品为主的红铜和青铜制品。齐家文化晚于马家窑文化,它出在铜石并用时代末期向青铜文化过渡时期,其年代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晚于甘肃仰韶文化。主要分布在甘肃、青海地区。 齐家文化铜制品:遗址和墓葬出土铜或青铜制品的主要地点是甘肃武威皇娘娘台、永靖大何庄、永靖秦魏家、广河齐家坪和青海贵南尕马台等地。齐家文化发现的红铜或青铜制品主要是小型工具和装饰品。工具有细长棒形的铜锥、扁平刃的凿、凸背凹刃的长条形刀等。装饰品类则有由扁条铜片卷合而成的圆形指环和弓形小纽圆形铜镜。 甘肃广河齐家坪出土的铜镜为素面,直径6厘米;青海贵南尕马台出土的一面直径为9厘米的铜镜,背上有两个同心圆,同心圆面饰凸起的人字形弦纹和直线纹。需要指出的是,两面铜镜都是锡青铜所制,尕马台铜镜锡的成分占10%。它们是迄今中国发现的最早的铜镜。 龙山文化铜制品:1955年河北唐山大成山遗址出土了两件大小相似的梯形铜片,据科研单位对这两件铜片进行化学分析,含铜量分别为99.33%和97.97%。有的学者提出这两件红铜片是“切割用的刀类”。1975年河南临汝煤山类型二期文化灰坑内,有用红烧土制成的炼铜坩埚残片,其中一块壁厚1.4厘米。重要的是,坩埚残片内壁粘有六层铜液痕迹,反映了坩埚的坚固耐火性。经过对铜液进行分析,成分为红铜。在河南淮扬平粮台龙山文化城址灰坑H15内发现有铜炼渣一块,呈铜绿色。郑州牛寨和董寨龙山文化遗址出有坩埚残片和铜片,前者为铅青铜。

中国青铜器发展史之灿烂的山西青铜文化

中国青铜器发展史中国古代青铜器源远流长,绽放着绚丽璀璨的光芒,不仅在中国是价值连城的瑰宝,在世界上也享有盛名。它代表的是中国的光辉,也见证了历史留给泱泱大国的鼎盛。 青铜器的发展早在原始社会后期就开始萌芽,在夏代初步发展,商周鼎盛,在春秋战国繁荣,至秦汉则变革,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走向衰败,宋元明清是便可仿古和作伪。 在古代,青铜器的主要功能就是烹饪和盛装食物与美酒。在越来越发达的社会,人们不仅仅的功能用途上发展,美观也变成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中商、周时代的青铜器,就以种类繁多,造型新奇,纹饰精美而著称。鼎盛时期的青铜器主要分为礼乐器、兵器及杂器。乐器也主要用在宗庙祭祀活动中。礼器是古代繁文缛节的礼仪中使用的,陈于庙堂,或用于宴饮、盥洗,还有一些是专门做殉葬的明器。青铜礼器带有一定的神圣性,是不能在一般生活场合使用的。所有青铜器中,礼器数量最多,制作也最精美。礼乐器可以代表中国青铜器制作工艺的最高水平。西周和春秋的青铜器,名目更加繁多,除部分袭用商器之外,常见的有鼎(圆形三足)、鬲、匜卣、瓿、壶、盘、盂、甑、钫、敦、鉴等。另外还有属于兵器的戈、矛,属于乐器的钟、铙、等。其中包括盛酒器、饮酒器、煮食器、盛食器、盛水器、和取水器等。各个不同时期的制作,不论是器形或纹饰,都有程度不同的变化。商、周青铜器制作特点,主要表现在器形和纹饰的构成上,是运用对称、连续等富有装饰性的艺术手法,用变化多样的曲线、弧线,构成各种形象的浮雕、线刻。不论是器形整体或是纹

饰部分,都显示出浑朴、庄重的性格和精致、瑰丽的气质,但同时也具有威严、神秘的气氛,从分反映了当时奴隶主阶级的阶级意识和审美观点。中国古代青铜器有着极度庞大的数目,但是享有盛誉并非以数量取胜,关键在于它的质量。中国青铜器精品极多。尤其在商周时期,中国青铜器制造处于顶峰阶段。此时的青铜器精品极多,以其制作精湛、形制瑰异、花纹繁缛、富丽堂皇而体现了中国古代青铜铸造技术的高超水平和精湛的工艺。也就是这样,中国的青铜器在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篇章,也留给了中华炎黄子孙丰富的瑰宝,留下了感叹和敬佩。历史的成就是在中国工艺的充分体现,也是中国工艺的伟大能量在历史的见证 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也孕育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地处黄河中游的山西,由于其特有的自然条件与历史原因,有幸保留了极为丰富的古代文化遗存。青铜器是古代劳动者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的伟大发明,它不仅标志着人类生产技术的发展,同时也凝聚着极为深厚的文化内涵。 ——绛县横水墓地。2004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在绛县横水发现了西周墓葬群。经过数年田野考古,发掘了1299座墓葬,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器,其中铸有铭文的青铜器多达百件。 ——黎城墓地。山西东南部的黎城,早年就有商代至西周青铜器发现的零星报道,科学的考古调查也证实了黎城县的城西分布有商至西周

高中美术鉴赏 楚王问鼎——商周青铜艺术

楚王问鼎——商周青铜艺术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光辉成就。 2、理解青铜器是如何以其造型纹饰和铭文体现其重大的社会作用。 教学重点: 青铜器艺术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各有不同的时代特点:商代尊神重鬼:西周礼乐制度:春秋战国礼崩乐坏。 教学难点: 学生对夏商周时代社会历史环境陌生及古代青铜器名称生僻字较多,用途不明确。 教学个过程: 一、导入: 引言:在各个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有具有代表性的工艺美术品。如果说陶器是原始社会新石器时期的象征,那么青铜工艺就成为工艺美术的典型代表。 板书:夏商周青铜器 二、新授 1、什么是青铜器? 以铜为主加入锡铅合金,用蜡或泥模铸造的青铜器具。 2、青铜器的工艺的产生和历史背景: 引导学生根据已学历史知识简单阐述。 3、青铜器的功能 结合作品赏析: 礼器:司母戊鼎乐器:钟 兵器:越王勾践其他生活工具:

4、青铜工艺在造型和装饰上发生重大变化的四个时期及各个时期青铜工艺的主要特征。 商代尊神重鬼:西周礼乐制度:春秋战国礼崩乐坏。 商代前期多以日用品为主,大多薄胎纹饰简单主要为饕餮纹。 商代晚期胎壁加厚,纹饰逐渐丰富,构图完整。欣赏《龙虎尊》《妇好角瓜》。 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度趋于瓦解,青铜工艺在造型和装饰也开始摆脱神秘宗教气息向清新活泼的风格发展,变得奇巧富丽。欣赏《立鹤方壶》 战国时期作为封建社会的开端,处于开创新风格的变革时期,新工艺广泛流行,出现了《曾侯尊盘》2件合一的器物 引导赏析。 三、小结:古代青铜器艺术的产生、发展、变化是与当时的社会情况紧密结合的,大家要了解青铜工艺在造型和装饰上发生重大变化的四个时期及各个时期青铜工艺的主要特征。 四、课后作业。 分析青铜器纹饰的特点。

中国工艺美术史论文夏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发展史

合肥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鉴赏论文 论文名称夏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发展 史 学生姓名湛琴琴 系别生物与环境工程系 专业班级14生物工程一班 学生学号 夏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发展史 摘要:中国古代青铜器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是世界文物宝库中的瑰宝。它历史悠久,绚丽璀璨,作为历史的载体,内容丰富而深刻,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科学等方面的研究价值,久已为世人所重视。对青铜器的研究,早在两汉时代就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宋代金石学之兴,推动了研究的发展,历经元、明、清各朝,这一学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出现了不少着名学者,有着开创之功,留下了丰厚的学术着作。 关键词:商周青铜器;装饰;特点 正文:中国青铜时代形成于公元前2000年,距今约4500~4000年龙的时代,相当于尧舜传说时代,古文献上已经纪载当时人们已开始冶铸青铜器,自夏、商、西周起,中国开始了周而复始的朝代更替。夏商两代均设有管理手工业的官职和王室贵族直接控制的手工业。统治者所需的礼器、祭器、武器和贵重的生活用品,多是官府手工业部门制造的。青铜器是商代工艺的重要品种。商代青铜器品类齐全、造型多样,装饰图案或中心对称,或呈单独纹样,神秘庄严。由于商代统治阶级盛行饮酒之风,所以酒器制作十

分发达。青铜器成本高,只能为统治者所用。经考古发掘,在几十处遗址里发现了青铜器制品,同玉器时代一样,约经历了15个世纪。 青铜器的出现,促使玉雕技术与陶塑技术合而为一应用在青铜器的塑造方面,在此基础上铸造工艺发展起来。传说中夏铸九鼎,开启了华下文明的青铜时代。实际上在塑鼎这种复杂的工艺之前,青铜器必将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由简到繁的发展阶段。此时的艺术风格由原始时期陶器造型、纹饰呈现的活泼愉快走向神秘威严,失去了原始艺术的质朴风格和生活趣味。而青铜图案同彩陶一样成为古代工艺形式美的瑰丽景观,二者的抽象与逻辑演变,经历了长期的积累,凝结着无数经验与智慧,它嬗变成一种心灵的艺术,脱尽了向自然模仿的痕迹,那原初的具象已被遗忘在意象的升华中。 即中国青铜器时代,包括夏、商、西周、春秋及战国早期,延续时间约一千六百余年。这个时期的青铜器主要分为礼乐器、兵器及杂器。乐器也主要用在宗庙祭祀活动中。 死后亦将其大批殉葬,说明当时贵族嗜酒之风盛行,艺术上的特点是善于从大的动势入手,强调外形上的主要特征,抽象简化成用线可以表达的主要轮廓,并在轮廓中填满装饰性图案,以创造出富有幻想性的形象为目的。考察由商之盛至战国末期之衰,可以看出青铜纹饰由原始浑沌向理性演化的轨迹。除了工具之外,青铜器数量最多的是兵器和礼器。这的确如风胡子所言,是个“以铜为兵”的时代。战争需要兵器,祭祀需要礼器。玉器上固有的龙、凤纹类,兽面纹及其变体形纹之外,还饰有各种动物浮雕与圆雕。如犀牛、虎、象、熊、羊、猪、兔、鸮、蝉、鱼、龟等等。另外,大理石制的雕刻有鸱枭、蛙、坐人、怪兽、蝉、鱼、虎等是现存最早的雕刻艺术品。有些同样铸造在青铜器上。而且有不少整体器形采取动物形象来塑造。如商代的象尊、鸟纹牺尊、四羊尊,周代的兕、觥、驹尊、羊尊、鸭形尊等。其纹饰的特点是满而精,整体中包含完整的局部,局部又和谐地统一在整体中.中国青铜器的大宗在中原地区,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华夏族的居住地区,如陕西、河南、山东、山西等地区。但它的分布范围远远超出中原地区,从东北到广东,从西藏到东海渔岛上都发现有青铜器。而由于各地文化面貌的差异,它们表现出各自的独特的艺术风格。 中国青铜器不但数量多,而且造型丰富、品种繁多。有酒器、食器、水器、乐器、兵器、农具与工具、车马器、生活用具、货币、玺印等等。单在酒器类中又有爵。角、觯、斝、尊、壶、卣、方彝、觥、罍、盉、勺、禁等二十多个器种,而每一器种在每个

中国古代青铜器浅析 论文

中国古代青铜器浅析 自动化姓名:** 学号:*** 摘要:青铜器作为古代权利的象征,再造型设计上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其不同的纹样也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灿烂文化,铸造冶练的不断发展让青铜器成为古代极具代表性的一种传统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青铜器不仅只是作为礼器的代表,更是现代研究古代文化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青铜器;纹样;造型设计 一、古代青铜器不同时期的设计特点 中国青铜器文化的发展划分为三大阶段,即育成期、鼎盛时期和转变期。形成期是指龙山时代,距今4500~4000年;鼎盛期即中国青铜器时代,时代包括夏、商、西周、春秋及战国早期,延续时间约一千六百余年,也就是中国传统体系的青铜器文化时代;转变时期指战国末期-秦汉时期,青铜器已逐步被铁器取代,不仅数量上大减,而且也由原来礼乐兵器及使用在礼仪祭祀,战争活动等等重要场合变成日常用具,其相应的器别种类、构造特征、装饰艺术也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所以我们从这三点来分析古代青铜器的设计。 (1)青铜器形成期的设计特点 距今4500~4000年龙山时代,相当于尧舜禹传说时代。古文献上纪载当时人们已开始冶铸青铜器。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龙山时代遗址里,经考古发掘,在几十处遗址里发现了青铜器制品。形成期的铜器有以下设计特点:一般居民也拥青铜制品。此外,这个时期的青铜制品多朴实无饰,就是有纹饰的铜镜也仅为星条纹、三角纹等等的几何文饰,绝无三代青铜器纹饰的神秘感。 这一时期陶瓷对青铜器的设计有很大的影响,很多青铜器都有着明显的陶器的影子。和盉的三足,最初模仿了陶鬶的三足,盉的造型与陶鬶相仿。造型一般都很完整,并且规整对称,直壁器、平底器、折腹器较多。有的器体扁平,方中有柔。图案纹样多采用对称样式。 (2)青铜器鼎盛期的设计特点 鼎盛期即中国青铜器时代,包括夏、商、西周、春秋及战国早期,延续时间约一千六百余年。这个时期的青铜器主要分为礼乐器、兵器及杂器。乐器也主要用在宗庙祭祀活动中。礼器是古代繁文缛节的礼仪中使用的。 这一时期的青铜器装饰最为精美,文饰种类也较多。具有仿生的意向。图案纹样多采用对称样式。青铜器最常见花纹之一,是饕餮纹,也叫兽面纹。饕餮纹,本身就有浓厚的神秘色彩。兽面纹是商代早期中青铜器纹饰的主体,以粗犷的勾曲回旋的线条构成,全是变形纹样,除兽目圆大,以为象征外,其余条纹并不具体表现物象的各个部位,纹饰多平雕,个别主纹出现了浮雕,二里冈上层尊、罍等器肩上已有高浮雕的牺首装饰。所有的兽面纹或其它动物纹都不以雷纹,是这一时期的特色。 西周时代,青铜器纹饰的神秘色彩逐渐减退。龙和凤,仍然是许多青铜器花纹的母题。可以说许多图案化的花纹,实际是从龙蛇、凤鸟两大类纹饰衍变而来的。蝉纹,是商代、西周常见的花纹,到了春秋,还有变形的蝉纹。 春秋时代,螭龙纹盛行,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另一个突出特征是制作工艺的精巧绝伦,显示出古代匠师们巧夺天工的创造才能。用陶质的复合范浇铸制作青铜器的和范法,在中国古代得到充分的发展。陶范的选料塑模翻范,花纹刻制均极为考究,浑铸、分铸、铸接、叠铸技术非常成熟。随后发

了解青铜器.

一.了解青铜器。 主要指先秦时期用铜锡合金制作的器物,简称“铜器”。包括有炊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车马饰、铜镜、带钩、兵器、工具和度量衡器等。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秦汉时代,以商周器物最为精美。最初出现的是小型工具或饰物。夏代始有青铜容器和兵器。商中期,青铜器品种已很丰富,并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纹。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器型多种多样,浑厚凝重,铭文逐渐加长,花纹繁缛富丽。随后,青铜器胎体开始变薄,纹饰逐渐简化。春秋晚期至战国,由于铁器的推广使用,铜制工具越来越少。秦汉时期,随着瓷器和漆器进入日常生活,铜制容器品种减少,装饰简单,多为素面,胎体也更为轻薄。中国古代铜器,是我们的祖先对人类物质文明的巨大贡献,虽然从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我国铜器的出现,晚于世界上其他一些地方,但是就铜器的使用规模、铸造工艺、造型艺术及品种而言,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的铜器可以与中国古代铜器相比拟。这也是中国古代铜器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独特地位并引起普遍重视的原因之一。 二.青铜器花纹认知。 亦称“铜器纹饰”。青铜器上的装饰花纹。常施在器物的颈、腹、圈足或盖上。大致分为几何形纹、动物纹和人事活动纹三类。几何纹主要有:弦纹、乳丁纹、云雷纹、涡纹、绳纹、鳞纹、瓦纹、窃曲纹、环带纹、重环纹等;动物纹主要有:兽面纹、夔纹、龙纹、蟠虺纹、鸟纹、象纹、鱼纹、龟纹、蝉纹、蚕纹等;描写人事活动的花纹主要有宴乐狩猎纹、战斗纹等。青铜器花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它依时代的不同,而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风格。 三.青铜器鉴赏 独耳尊西周 1982年丹徒磨盘墩出土

口径34.5 底径24.1厘米 口沿下有一半环耳,腹饰云雷纹及四组乳钉 棘刺蟠虺纹尊春秋 1958年武进淹城内城河出土 口径27.1 高26厘米 三段式造型,扁鼓腹、高圈足。腹部满饰蟠蛇纹,上有细密的棘刺。上下边缘各有一周连珠纹,作为腹部的界纹。腹部、颈下和圈足部饰锯齿纹和几何纹。

美术鉴赏中国古代美术鉴赏1.1 第一课时中国美术鉴赏

中国古代美术鉴赏 一、教学目的: 通过欣赏了解我国古老美术作品,让学生体验美术鉴赏的方法,强化爱国主义情怀。从宏观角度对中国古代文化艺术进行鉴赏。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熟悉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几个代表作品。能简单阐述,大致领会。 教学难点:让学生对艺术品的精神内涵作出判断并且评价品评,教师应当加以引导,品味古代艺术文化精神。 三、教学过程: 1、引子: 教师问:什么是文明,哪位同学回答我? 学生讨论回答:古代历史,书籍资料。民族习惯、礼貌待人等等。 教师:文明就是一个名族的文化传统的呈现,是一个国家的文化面貌。’文”是知识,是历史“化”是消化传承的意思。而文明靠什么来呈现呢?就是我们的出土文物,就是艺术品,它承载着中国千年的古老文化,既是历史的又是艺术的。请同学们记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论怎样发展,如果没有了自己的特色文明,再先进也只是外在学别人的,没有精神文化内涵的民族形同灭亡。了解我们民族的文明就要了解其文化载体--------艺术品,从而体会我们国家的伟大,民族的强大。艺术永远都是镶嵌在历史皇冠是的明珠! 。。。。。。。。接下来就请大家跟着老师来共同鉴赏光辉灿烂的古代美术作品。 2、古代青铜器 司母戊鼎 出土于河南安阳,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戊而作的祭器,是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原称“司母戊鼎”“司母戊大方鼎”。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中国国家一级文物。是世界迄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器,享誉“镇国之宝”美誉。 小故事:夏铸九鼎 古史所记“夏铸九鼎”,是打开中华青铜文明首页的标记。公元前21世纪,方兴未艾的夏王朝用各诸侯朝贡的铜铸造了9只气壮山河的大鼎,鼎上铸有九州山川名物。自此,九鼎被视为国家权力的象征,拥有九鼎,就拥有全国最高的政治权力。 鉴赏: 司母戊鼎厚立耳(其中一耳为后配),折沿宽缘,直壁深腹平底,腹部呈长方形,下承四中空柱足。器耳上饰一列浮雕式鱼纹,首尾相接,耳外侧饰浮雕式双虎食人首纹,腹壁四面正中及四隅各有突起的短棱脊,腹部周缘饰饕餮纹,均以云雷纹为地。足上端饰浮雕式饕餮纹,下衬三周凹弦纹。 腹内壁铸有“后母戊”三字。字体笔势雄健,形体丰腴,笔划的起止多显峰露芒,间用肥笔。该鼎是商王为祭祀其母“戊”而作,造型厚重典雅,气势恢宏,纹饰美观,铸造工艺高超,亦是已发现最大的商代青铜礼器。 问题:讨论一下想想哪些外在特征体现了它的王权意义?

中国青铜器及其最新发现

中国青铜器及其最新发现 李学勤 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物的一个主要门类。中国的青铜器有其自己的渊源和传统,产生早,历史长,制造精美,种类丰富,有着重大的学术意义和美术价值,早为举世所公认。 早在西汉时期,已有发现与收藏古代青铜器的记载,也曾有学者对青铜器作过鉴定和研究,但这种研究还没有形成一种学问。到了北宋时期,出现了体例相当完善的青铜器著录书籍,研究青铜器的学者更是辈出。现在能够看到的最早的一部著录——吕大临的《考古图》,自序于元祐七年(公元1092年)①。收藏和研究青铜器的风气,清代乾嘉以后得到进一步的发扬。 本世纪20年代,现代考古学在中国兴起后,青铜器的研究逐渐成为这门学科的一大分支。当前,海内外有很多专家学者致力於研究中国青铜器,所发表专著、论文、图录不可胜计。对比於业已通行的“甲骨学”、“敦煌学”等名词来说,作为一种学科的“青铜器研究”(或者“青铜器学”)这一术语早就应该使用了。 今天的青铜器研究,是以历史上收藏、研究的成果为起点的,但其根本的方法和趋向则与过去不同。以往学者研究青铜器,限於当时的条件,所据材料大多没有明确的出土记录,从而只能作分别的探讨。现今的研究,由於田野考古工作的发达,能够以科学发掘的收获为主体,尽可能运用考古学层位学和类型学的理论和方法。 中国学术界过去研究青铜器,每每偏重于器物上的文字,即通称的金文。这方面虽然积累了非常有价值的成果,但也不免带来不少局限性。现在的青铜器研

究,则扩大到对其形制、纹饰、铭文、功能、组合、工艺等方面,作出多角度的综合研究。其中青铜器制作工艺的考察,更引进一系列新的科学技术,使青铜器研究带有跨学科的性质。 外国学者对中国青铜器的研究,多从美术史的角度入手。从学科的发展来看,美术史和考古学向来是关系密切、相辅相成的。只有按照考古学的要求,确定青铜器的文化性质,划分其时期和地区,才能将数以万计的种种器物整理出统绪;而如不经过美术史的考察,说明青铜器的创作技巧及其所蕴含的思想意念,就不能充分显示诸般珍品的意义与价值。这两者,应该说是不可偏废的。 令人欣幸的是,由于新材料的大量涌现,青铜器研究正在取得迅速进展。不过10年以前,我为《中国美术全集》青铜器卷写了题为《中国青铜器的起源与发展》的综述,如今看来,已有许多地方须作补充修改。必须说,这几年间的考古发现,实在是太丰富、太精彩了,对青铜器各个时期的研究,都有着重大的影响作用。 下面便让我们来看一下中国青铜器产生、演变的基本脉络,以及由最新发现得到的认识(材料以近10年中发表者为限)。 多年研究表明,中国青铜器有其自身独立的起源,但究竟是在什么年代和什么地方开始出现,迄今仍有待探索。在中国境内发现的年代最早的铜器,是1973年陕西临潼姜寨一座仰韶文化房屋基址中出土的铜片,正式报告已于1988年出版。基址的碳14年代经校正约为公元前4700年②,但这一铜片是黄铜而非青铜。中国目前最早的青铜器,是1975年甘肃东乡林家的马家窑类型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青铜刀,系合范铸成,有关地层的碳14年代经校正是公元前3000年左右。同一遗址还发现有铜器残片,惜已风化③。又据报道,1987年在西台红山文化房屋基址中发现了多块经烧烤的铸铜陶范④,这年代也是很早的,不过报告还没有发表。 上述中国青铜器出现的年代,和两河流域与埃及相差无几。两河流域在公元

古代青铜器之虎食人卣鉴赏

虎食人卣 苛政猛于虎也,也许这件商代晚期的青铜器的制 作是为了反映广大受苦人民心中的这句话吧。当 时正是奴隶社会正在走向鼎盛的时期,创造了辉 煌灿烂文明的同时, 奴隶主阶级对奴隶既 可以买卖,也可以随 意杀死。繁重的徭役、 动辄的死刑、艰苦的 生活,人民的生活苦 不堪言。奴隶们也许 会把这种不平等的社会事实反映到艺术作品中 来,然而那个“人头”在虎嘴中并没有表现的很 痛苦,神情从容,可能是为了向统治者说“我们 不怕你的暴政!”,或也未知。 卣是盛酒器中是重要的一类,考古发现的数 量很多。器形是椭圆口,深腹,圈足,有盖和 提梁;腹或圆或椭或方,有也作圆筒形,作鸮 形,或作虎吃人形的等等。卣主要盛行于商代 和西周。 【名称】虎食人卣 【类别】青铜器 【年代】商代晚期 【现状】共有两件,一件藏于法国巴黎市立东方美术馆(35.2CM),一件藏于日本泉屋博物馆(35.7CM)。 【描述】造型取虎与人相抱的姿态,虎以后足及尾支撑着身体同时构成卣的三足。虎前爪抱持一人,人朝虎胸蹲坐。一双赤足踏于虎爪之上,双手伸向虎肩,虎欲张口啖食人 首。虎肩端附提梁,梁两端有兽首,梁上饰长形宿纹, 以雷纹衬底。虎背上部为椭圆形器口,有盖,盖上立一 鹿,盖面饰卷尾夔纹,也以雷纹衬底,与器体一致。虎 两耳竖起,牙齿甚为锋利。该器表面大部分呈黑色,局 部留有很薄的绿锈,它和许多出土于湖南的商代后期的 青铜器一样,纹饰繁缛,以人兽为主题,表现怪异的思 想。 【作品构思猜想】 1、将人兽关系看作人借助动物的力量沟通天地。 2、象征人的自我与具有神性的动物的统一,以便获得 动物的保护。 3、虎食人实际反映了“虎食鬼”的神话,即以威猛的虎驱逐恶鬼,取避邪之用。 4、虎代表自然界,象征人对自然的恐惧,但又必须附着自然,表现人性的软弱。

如何欣赏中国古代的青铜器

如何让欣赏中国古代的青铜器 青铜器是由青铜(红铜和锡的合金)制成的各种器具,诞生于人类文明的青铜时代。由于青铜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现,所以也是一种世界性文明的象征。最早的青铜器出现于约5000年到6000年间的西亚两河流域地区。苏美尔文明时期的雕有狮子形象的大型铜刀是早期青铜器的代表。青铜器在2000多年前逐渐由铁器所取代。中国青铜器制作精美,在世界各地青铜器中堪称艺术价值最高。中国青铜器代表着中国在先秦时期高超的技术与文化。主要指先秦时期用铜锡合金制作的器物,简称“铜器”。包括有炊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车马饰、铜镜、带钩、兵器、工具和度量衡器等。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秦汉时代,以商周器物最为精美。最初出现的是小型工具或饰物。夏代始有青铜容器和兵器。商中期,青铜器品种已很丰富,并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纹。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器型多种多样,浑厚凝重,铭文逐渐加长,花纹繁缛富丽。随后,青铜器胎体开始变薄,纹饰逐渐简化。春秋晚期至战国,由于铁器的推广使用,铜制工具越来越少。秦汉时期,随着瓷器和漆器进入日常生活,铜制容器品种减少,装饰简单,多为素面,胎体也更为轻薄。中国古代铜器,是我们的祖先对人类物质文明的巨大贡献,虽然从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我国铜器的出现,晚于世界上其他一些地方,但是就铜器的使用规模、铸造工艺、造型艺术及品种而言,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的铜器可以与中国古代铜器相比拟。这也是中国古代铜器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独特地位并引起普遍重视的原因之一。 中国青铜器究竟有多少,没有做过精确的统计,其原因也在于它的数量太大,到处都有,难以确知。就陕西而言,从1949年10月到1979年,三十年间先后出土商周青铜器三千余件。1976年12月年扶风庄白出土微氏家族铜器群,一个窖藏就埋藏了103件精美的青铜制品,像这样成百件青铜器一次出土的现象在清末及民国时期亦屡有所见。从汉代出土青铜器至今,仅仅有铭文的青铜器就在一万件以上。当然有铭文的青铜器毕竟是少数,反过来推算,加上没有铭文的青铜器,其数量之多就可想而知了。 中国青铜器不但数量多,而且造型丰富、品种繁多。有酒器、食器、水器、乐器、兵器、农具与工具、车马器、生活用具、货币、玺印,等等。单在酒器类中又有爵。角、觯、斝、尊、壶、卣、方彝、觥、罍、盉、勺、禁等二十多个器种,而每一器种在每个时代都呈现不同的风采,同一时代的同一器种的式样也多姿多彩,而不同地区的青铜器也有所差异,犹如百花齐放,五彩缤纷,因而使青铜器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而从文物鉴定的角度来说,无疑增加了鉴定的难度,鉴定难度大,反过来又使研究赏析更富有情趣,青铜器也更具有吸引力。中国的青铜器花纹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反应。就让我们从青铜器的各种纹饰来欣赏青铜器。纹饰是青铜器皿上的装饰纹样,雕或浮雕铸成,题材广泛,各类纹饰的发展演变情况也提供了重要依据。按纹饰的种类可分为几何纹、动物纹、植物纹、人物纹和建筑纹五大类。 1.几何纹:是指以点、线、圈组合成的图案纹样,它包括凹凸弦线、线纹、网纹、方格纹、圈带纹、雷纹、乳钉纹、瓦纹、贝纹等。云雷纹,系指以连续的回旋线条勾勒而成的集合图纹。有的作圆形,有的作方形。常见施饰于器皿的颈,足表,也有作地纹的。流行于商周,沿用至春秋战国。勾连雷纹,系指以近似“T”形勾连成的图案,其地填以雷纹。始见于商,盛行于晚商周初,沿用至春秋战国。目纹,系指以圆形或方框内中部加一点或一横为晴,构成的目形纹,或为两边斜角的几何纹,中间点缀突出的晴。流行于商中晚期至周初。涡纹(又名火纹),系指在一圆圈内沿施饰等距分布呈旋转状的短弧线,圆圈内中央又点缀一小圆圈。始出现于商代早期,且为单个连续排列,到中晚期至春秋战国,一般与龙纹、目纹、鸟纹、虎纹、蝉纹等相间排列。多见施饰于罍、鼎、斝、瓿的肩部和腹部。此类纹盛行于商周。 2.动物纹:系指模拟某种动物(含实无其物的幻想或传说动物)的正面头部或侧身像创

中国古代青铜技术与艺术 (苏荣誉)_

中国古代青铜技术与艺术(苏荣誉) 《百家讲坛》栏目供稿)2003年9月 一、研究史 今天我想讲中国古代的青铜技术与艺术。中国青铜器的研究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西方的学者介入到这个领域,从1848年开始,先后也有,现在目前也有几百人,已经有几百种著作先后出版了,我自己在这个领域里边工作大概20年。关于青铜器的研究现在在传统上包括五个部分,关于它的类型学﹑纹饰﹑组合﹑铭文,新近就是加入了关于它的技术的研究。在西方,青铜器研究属于艺术史领域,因为西方的艺术史过去就很重视它的工艺技术的研究,所以他们的收藏旨趣和我们就有很大不同,如果到西方的博物馆去看的话,我们会发现他们收藏的东西比我们要精美得多,因为他们更看重的是艺术价值,而中国的传统青铜器则重铭文,从宋代形成的金石学﹑铭文这样的研究开始的。所以,我们过去判断一个青铜器的价值是关键看它有多少字儿,在民国时候去买青铜器,就看一个字儿合多少钱。随着西方科学技术美术观念地涌进,青铜技术研究也逐渐重视起来。从20年代开始,开始是西方的学者来研究中国的青铜技术,后来中国的一些学者特别是中国的“考古学之父”李济先生,在哈佛大学获得人类学博士以后,在中国奠基了中国的考古学。他因为有西方的知识背景﹑知识训练,他就开始倡导关于中国青铜器的研究﹑技术研究。但是真正的研究是在50年代开始以后,至60年代,在台湾的那些学者不能做田野考古,所以他就把从安阳当年发掘的青铜器进行系统研究,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技术研究。 中国的学者,主要是技术史专家来开始的,是从50年代开始到60年代。集中的成果体现在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因为70年代末期和80年代,中国的考古发现可以说是令全世界大吃一惊的。这样的研究就逐渐地形成了中国的冶金考古学,一个组合名词Archaeo metallurgy。但是,这样一个学科并不独立,它的真正的独立,可能是从90年代开始,有一批学者现在想把艺术研究、技术研究、对器物的研究,文化、历史﹑考古学这样的研究整合起来,逐渐地可能中国的Archaeo metallurgy也会在中国建立起来。 在这个学科的发展过程中,先后些重要的人物。像王国维,他是对传统的金石学进行了改造,提出了两重证据法,就是用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相结合,来研究中国的历史。另一位就是郭沫若,郭沫若在旅居日本期间,对于传统的关于青铜器铭文的研究进行了整合,出版了《两周金文辞大系》和他的考释。这样的工作用标准器物把传世的这些青铜器结合在一块,奠定了中国青铜器这样一个学科领域。第三位要提到的就是李济,他是中国的“考古学之父”,哈佛大学毕业以后,在中国主持安阳的发掘,培养人才,真正的中国的考古学是在这个时候,1928年开始为标志这样子建立起来的。 在这个同时,德国学者像马克斯?劳尔,芝加哥大学博士,后来在哈佛大学做中国艺术史的教授。他把传世的青铜器和考古青铜器这样进行了有机的结合,给出了中国青铜器发展的一个基本的框架。另一位是拉森弗德?盖滕斯,他是一个化学家,但是他致力于用化学的知识来研究中国青铜器,他基本上是做技术性的研究。他后来在史密斯学会的弗利尔艺术馆做研究部主任,1969年出版《(弗利尔藏)青铜器的技术研究》。第三位应该提到的就是诺尔?巴纳,他本来是一个古文字学家,是研究中国金文和甲骨文,但是在研究的过程中,他觉得如果对中国的青铜工艺和技术不进行深入研究,下边的研究是无法展开的。所以,70年代末期以后,他的主要精力转移到中国青铜技术的研究。 二、青铜技术史 今天我只想概要地介绍一下中国古代青铜技术和艺术的一些闪光点和能启发大家的一些地方。在这之前我想介绍一下关于青铜技术发展的背景,青铜技术的发现是人类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的一次革命。在中国发生相对要晚一些。它(冶金术)的发(明),这个问题目前还在争论,它的发生大概首先是在安那托里亚,就是两河流域这一带。冶炼铜大概已经有将近8000年的历史。公元前七千纪,随后是在苏美尔,和安那托里亚很近的地方,大概就是我们历史说的闪族人。他们在公元前六千纪也懂得了冶金术,在此之前人们在铜矿上活动,采集到一些天然的铜,锻打加工。 三、中国的青铜技术特点 在埃及,大概已经在公元前四千纪已经进入了青铜时代,欧洲略微晚一些,大概公元前三千纪,在南美洲也是公元前三千纪,人们进入了青铜时代,但是这样的文明很快就灭绝了。印度也比中国略早一些,大约

青铜器研究

关于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研究 一、青铜的定义 青铜是纯铜与锡、铅的合金,其中锡、铅的合金都必须大于2%。锡、铅改变了纯铜的物理性能,使铜成为人们可以实际使用的金属。 二、中国的青铜时代 青铜时代是考古学范畴的名称,指以青铜作为铸造工具、武器和生活用具重要原料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公元前3000年左右,中国已经有了青铜铸品,但中国进入青铜时代,目前所知大约是在夏代晚期。中国青铜时代的结束,和世界上其他国家与民族一样,是由于铁器被广泛地使用,取代了青铜在社会物质文化中重要地位。一般认为,中国的青铜时代结束于战国中晚期。然而这一时代的结束并不意味着中国青铜器铸造和使用的停止。在冶铁技术发展的影响下,青铜铸造业出现了新的技术和工艺,青铜器的铸造和使用一直到汉代才逐渐衰弱,铜镜和钱币的铸造作为专门的工艺还继续存在。 三、中国青铜时代的特点 1.中国古代青铜器种类之繁多、造型之奇特、纹饰之瑰丽、铭文之丰富、铸造技术之复杂,在世界艺术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其创造的青铜艺术的辉煌程度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文明古国的青铜时代所无法比拟的。 2.青铜器被广泛地使用于对天神、对祖先的祭祀,也是贵族阶层在宴乐礼仪等场合使用的器物。一些特定的青铜器,如鼎等器物,又是权力和等级的象征。 3.中国青铜制品中,虽不乏工具、生活用具、装饰品、武器等,但礼器的数量最多。青铜器的使用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生活关系极为密切,是政治统治的工具之一。 四、发展历史 中国的青铜器经历了近2000年的发展历史,在此期间,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出现了阶段性的变化过程。我们以青铜工艺的发展特征为标准,将青铜器的发展历史分为五个阶段。 1、萌生期(夏代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 夏代青铜器最初发现的地点在河南偃师二里头,目前发现的青铜器数量和种类较少,主要是青铜容器、兵器、乐器、工具和饰件。青铜容器有明显的仿

关于对中国古代青铜器的欣赏

湖北工业大学商贸学院 艺术与传媒学院 课程论文 题目:关于对中国古代青铜器的欣赏 姓名:陈大鹏学号:1015161203 专业班级:10环艺本2 写作时间:2011年11月20日 指导教师:彭水清

铜是人类最早利用的一种金属材料。在开始的时候使用的是自然铜也称为红铜。这个自然铜由于它的熔点是很高,红铜熔点是1080多度,不易熔化。所以在出现的时期,只能是用锻打的方法来制造一些小件的工具和装饰品。在世界上发现最早的红铜的器物是土耳其和伊朗,距离现在是9000多年。在那个时期人类使用的工具绝大多数还是石器。所以那个时期在考古学上称为铜器石器的并用时代。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摸索,生产的发展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制陶技术的这个发展。因为对陶器来讲,烧陶器的温度可以达到1000度。那么这样的话就对熔铜就不困难了。在经过相当时间的摸索,逐渐地就认识到了在铜料当中掺上锡和铅可以降低它的熔点可以降到八九百度。那么这样就很容易了,这样的话就可以铸造用它来铸造更多的工具和武器,铸造一些器皿。这些被造出的东西称为青铜。 中国古代的青铜器有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它广泛应用于当时贵族生活的各个方面,种类和数量都在人们的生活当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于当时的物质生活和政治生活起了很重大的影响。当时的人们的饮食起居用的这些器皿,就是所谓礼器,礼器,青铜的,乐器。一直到车马上的装饰,建筑上的花纹,最后到武器。那么前面讲的这些都是维护着当时的等级制度的。当时的武器,就是直接和国家机器、军队直接相关的。所以古书上就有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就是“祭祀”,“戎”就是打仗。所以这所谓的“祀”和“戎”,这就和青铜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国的青铜器在世界文明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因为这么样地广泛地使用,在其他的国家应该说是少有的。它同当时的生产、科技、艺术等这些方方面面,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各个国家的博物馆都有青铜器,但凡是收藏有中国文物的都是以青铜为很突出的 凝聚了古人智慧的青铜器,也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当时高超的冶炼技术、生产规模和铸造工艺。而以青铜器为代表的青铜文化,可以无愧地展示中华民族发展史上那个光辉灿烂的历史时代——青铜时代。我们知道,最早的青铜器,或为权力的象征,或为庙堂之礼器,或为历史事件的纪念物,无不显示其神圣与庄严;西周以后,随着“明上下,别等列”的礼乐制度衰败后,青铜器皿的使用范围都已经逐步扩大到贵族的生活当中。作为礼器和贵族生活用品的青铜器,造型、规格和纹饰都有明显的差别。 夏代作为中国青铜时代的发展时期,其青铜器的审美特征突出地表现在酒器和兵器的造型形式和纹饰意蕴之中。虽然这一时期的青铜器仍然显得相对朴实,但它的实用功能和形式美感兼具的造型,以及变化多样的几何纹和威严庄重的动物纹装饰,都凸显出了它的鲜明的时代审美风格:寓意象征性、庄严厚重性和整体适应性。这都是为商周青铜器鼎盛时代的到来,在审美的造型、纹饰和风格上均作了必要的铺垫。 夏代青铜器已经开始走出新石器时代青铜器制造的原始阶段,其大量的礼器和兵器形成了中国青铜器造型的基本格局,神秘的兽面纹开启了中国青铜器纹饰的主体图案,庄严厚重的审美感受更是代表了中国青铜器的整体艺术风格,这些均为商周青铜器艺术鼎盛时期的到来作了必要的铺垫。到了商代的前期,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那么在河南的郑州偃师都发现了当时的都城,相当规模的都城和宫殿的基址。那么这个时候的铸铜业也有了显著的提高,除了工具和兵器以外,容器这类东西已经发现了有十多种,有做烹饪的东西,做盛食器,酒器、水器。在郑州一个窖藏里边发现的铜鼎,这个铜鼎已经有1米高了。一个窖藏里面发现了还不止一件铜鼎,好几件铜鼎,还有些别的东西。这个时期的合范的技术,有了相当的水平。器壁都比较均匀,花纹还是很素朴的。当然它这个当中是有这个一般地还是有这个兽面纹,花纹都很清晰,但是显得很粗犷。 早期的青铜器造型主要师受到同时期的各类陶器的影响。如夏代早期作为食器的青铜三足云纹鼎,矮小、无柱、口沿平直,其原型就是新石器时代的陶鼎;作为酒器的青铜

青铜器鉴赏论文

青铜器鉴赏论文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论 青 铜 器 鉴 赏 内容摘要: 青铜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伟大发明,中国古代铜器,是我们的祖先对人类物质文明的巨大贡献,虽然从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我国

铜器的出现,晚于世界上其他一些地方,但是就铜器的使用规模、铸造工艺、造型艺术及品种而言,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的铜器可以与中国古代铜器相比拟。这也是中国古代铜器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独特地位并引起普遍重视的原因之一。中国古代青铜器 三大艺术要素形制纹饰铭文 关键字: 形制纹饰铭文艺术 一, 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形制指其外形表现,是指青铜器的造型艺术。我们祖先在青铜器造型艺术中充分考虑了如下因素: 1、在实用基础上注重装饰,将实用与审美完美地统一起来。 实用是第一因素,但同时为了满足对审美的要求,施以各种外形装饰。 足部的装饰:柱状足、锥形足、圆足、扁足、方足、兽蹄足…… 腹部装饰:各种深浅浮雕甚至是透雕纹饰、扉棱、各种鸟兽雕塑……耳、鋬的装饰:作成龙形、蛇形、鸟形、或装饰龙头、羊头、牛头、鸟首…… 盖的装饰:在盖上塑以各种动物、人物、或将盖与器体制作成完整的动物… 2、几何形体与动物形体单用、并用及复合使用 圆球体、圆柱体、圆椎体、椭球体、立方体等作为青铜器形体的基本形状被广泛使用,为避免形式上的过于简洁和呆板,古人熟练地将这些基本几何体复合使用,构成繁复精美的各种造型体,显示出我们祖先惊人的智慧。

动物崇拜是原始人类普遍的行为,以各种动物形态作为青铜器的形体也是中国古代青铜器的一大特点,而且模仿得微妙维俏。 3、符合形式美的基本规律 中国古代青铜器造型普遍遵从如下形式美的基本规律: 平衡对称单纯多样刚柔相济静中寓动背离规则 古代青铜器的纹饰要点 青铜器纹饰是青铜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常饰在器物的腹、颈、圈足或盖上。 中国古代青铜器上的纹饰,始于二里头文化期,最早出现在容器上的是实心的连珠纹; 带纹饰的器物集中在商周,且以商周最为着名。说商周铜器有—种狞厉之美,神秘、威严、精细,很大程度上是指其纹饰。纹饰的出现使商周青铜器更具艺术价值。(商周器物纹饰的这种特点与其作为礼器,用于祭祀祖先神灵有关,也与图腾崇拜有关。纹饰内容有时同器物用途有很大关系。祭祀场面的肃穆,观念上对神灵的尊崇,必然使得纹饰趋于神秘,令今人看去有怵目惊心之感 春秋战国时,由于奴隶制度开始瓦解,纹饰便开始描绘现实生活,如狩猎、宴乐、攻战等,从神秘、威严的气氛中脱离出来。 在西汉后期或东汉时,铜器表面往往不用纹饰,称之为素面。 动物纹是中国青铜器纹饰的主体,它们在青铜艺术中占有大约一千五百多年的统治地位。可以说中国青铜器的纹饰,一开始就是以动物纹为主要内容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