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坐标与地理坐标的批量转换教程

大地坐标与地理坐标的批量转换教程
大地坐标与地理坐标的批量转换教程

利用MAPGIS 将大地坐标批量转换为地理坐标的操作步骤

——刘培伦

1、新建一个TXT 文件“XXX 项目大地坐标”,将需要转换的大地坐标输入或粘贴到文档中。

2、打开MAPGIS 软件,鼠标移至“图像处理”,并点击 “投影变换”选项。

3、进入“投影变换系统”界面,鼠标移至“p 投影转换“,并点击“U 用户投影转换”选项。

Y 坐标X 坐标 空格

4、进入“用户数据点投影转换系统”界面,点击“打开文件”,选择第1步已建好的TXT 文件“XXX项目大地坐标”。

选择大地坐标后自动生成

5、点击“用户投影参数”选项。

6、进入“输入投影参数”界面,进行用户投影参数设置。

投影参数”选项。

7、

8、进入“输入投影参数”界面,进行结果投影参数设置。

DDD:度

MM:分

SS.SS:秒

10、选择保存位置,并命名为“XXX项目地理坐标”,点击保存。

11、找到形成的TXT文件“XXX项目地理坐标”,打开即可。

度分秒度分秒

土地资源地理教案

土地资源地理教案 1、通过活动使学生知道自然资源概念及其主要类型; 2、了解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并能够结合生活实际区别它们; 3、理解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的相对性; 4、通过实例使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主要利用类型; 5、通过分析世界土地资源分布图,使学生了解世界土地资源的分布大势,知道世界耕地、林地、草地的分布概况; 6、通过漫画、资料等使学生了解土地利用和破坏的现状,理解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耕地急剧减少等土地资源问题和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使学生理解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及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意义。 “土地资源”这部分内容主要讲述了三个问题: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土地资源的分布大势、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土地资源的分类方法很多,教材选择了与实际生活联系较多的土地利用类型分类。 土地资源的分布大势,主要是通过读图让学生了解世界耕地、林地和草地的主要分布区,通过提出问题引导思考,既复习了前面相关的地形、气候和自然带的知识,为以后学习打基础,又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对于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部分,教材首先说明了土地与人的密切关系,接着进一步通过一些数字说明由于人口增加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带来的问题,尤其是耕地减少、水土流失、沙漠化、土地污染等问题,并进一步通过阅读资料“巴比伦的兴废”,提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问题,供同学们思考。 建议利用讨论法和讲授法,并通过一系列小步子的问题结合起来进行授课,既突出教师的主导性,又突出学生活动。 对于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的学习,可以采取下列步骤: 1、提问思考:土地有什么用途?(学生思考回答) 2、利用投影片显示土地利用类型示意图

大地坐标系转换

从大地水准面起算的陆地高度,称为绝对高度或海拔。 大地水准面就是由静止海水面并向大陆延伸 与平均海水面相吻合的称为大地水准面 所形成的不规则的封闭曲面。它就是重力等位面,即物体沿该面运动时,重力不做功(如水在这个面上就是不会流动的)。 地心直角坐标系又称为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2、1所示,她以地球的地心O为坐标原点,XOY平面在赤道面上,OX正向指向格林尼治子午线与赤道的交点,OZ轴指向地球北极与地球的极轴重合。该坐标系与地球紧 密结合在一起,随着地球的旋转而旋转。 图2、1 地心直角坐标系 2、1、2 大地坐标系

从微观上来说,地球并非就是一个圆球体,而就是近似椭圆体,其极半径约为6 357km,赤道半径约为6 378km,相差约21km,地球表面凹凸不平。 为了得到高的定位精度,在定位时必须用与地球最吻合的椭球体来代替地球。这个椭球体就是指所取得椭球面与大地水准面之间高度差的平方与最小。这个椭球称为参考椭球或基准椭球。大地水准面就是指假想的无潮汐、无温差、无风、无盐的海面。基准椭球面、大地水准面与实际的地形的关系如图2、2所示。在地球任意一点G的大地水准面高度就是指该点大地水准面与基准椭球面之间的距离。G点的海拔高度就是指该点实际地形与大地水准面之间的距离。 图2、2 基准椭球面与大地水准面 地球上某点,常用大地坐标或称地理坐标表示,即用经度、纬度与高度表示。大地坐标的基准圈就是赤道。通过英国伦敦的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地球子午线称为0经度线,它与赤道的交点就是大地坐标的起算点。地球上一点的经度,就就是以格林尼治子午线与该点子午线间所截的赤道短弧所对的圆心角,常用λ表示。经度的计算就是以格林尼治子午线算起,向东与向西都就是0o~180o。向东称为东经,用E表示;向西称为西经,用W 表示。地球上一点的纬度,就是以赤道为基准,子午线在该点的法线与赤道面的交角为该点的纬度,用φ表示。纬线从赤道算起,向北向南都就是0o~90o。向赤道以北称为北纬,用N表示;向赤道以南称为南纬,用S表示。 地面上一点的高度H就是指该点的实际地形与基准椭球面之间的距离,即: H = N + h N为大地水准面高度;h为海拔高度。 2、2 坐标转换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复习:中国土地资源分类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复习:中国土地资源分类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复习:中国土地资源分类 土地资源的分类有多种方法,在中国较普遍的是采用地形分类和土地利用类型分类: (1)按地形,土地资源可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这种分类展示了土地利用的自然基础。一般而言,山地宜发展林牧业,平原、盆地宜发展耕作业。 (2)按土地类型利用,土地资源可分为已利用土地耕地、林地、草地、工矿交通居民点用地等;宜开发利用土地枣宜垦荒地、宜林荒地。宜牧荒地、沼泽滩涂水域等;暂时难利用土地枣戈壁、沙漠、高寒山地等。这种分类着眼于土地的开发、利用,着重研究土地利用所带来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评价已利用土地资源的方式、生产潜力,调查分析宜利用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以及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方向途径,查明目前暂不能利用土地资源的数量、分布,探讨今后改造利用的可能性,对深入挖掘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合理安排生产布局,提供基本的科学依据。 (3)土地资源利用类型,由于中国自然条件复杂,土地资源类型多样,经过几千年的开发利用,逐步形成了现今的各种多样的土地利用类型。土地资源利用类型一般分为耕地、林地、牧地、水域、城镇居民用地、交通用地、其他用地(渠道、工矿、盐场等)以及冰川和永久积雪、石山、高寒荒漠、

戈壁沙漠等。按《世界资源,1983》一的可比资料,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土规模较大的国家相比,农业用地比重偏小。 (4)从土地利用类型的组合看,中国东南部与西北部差异显著,其界线大致北起大兴安岭,向西经河套平原、鄂尔多斯高原中部、宁夏盐池同心地区,再延伸到景泰、永登、湟水谷地,转向青藏高原东南缘。东南部是全国耕地、林地、淡水湖泊、外流水系等的集中分布区,耕地约占全国的90%,土地垦殖指数较高,西北部以牧业用地为主,80%的草地分布在西北半干旱、干旱地区,垦殖指数低。 水土资源组合的不平衡也很明显,长江、珠江、西南诸河流域以及浙、闽、台地区的水量占全国总水量的81%,而这些地区的耕地仅占全国耕地的35.9%。黄河、淮河及其它北方诸河流域水量占全国水量的14.4%,而这些半湿润、半干旱区需用灌溉的耕地却占全国耕地的58.3%。 总结:土地资源既具有自然属性,也具有社会属性,是“财富之母”。

坐标系向国家大地坐标系的转换完整版

坐标系向国家大地坐标 系的转换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北京54坐标系向国家2000大地坐标系的转换 摘要:2000国家坐标系统提高了测量的绝对精度,并且可以快速获取精确的三维地心坐标,能够提供高精度、地心、实用、统一的大地坐标系,自此以后的测量成果要求坐标系统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本文就北京54坐标系和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原理和转换方法进行简单的分析。 1引言大地坐标系是地球空间框架的重要基础,是表征地球空间实体位置的三维参考基准,科学地定义和采用国家大地坐标系将会对航空航天、对地观测、导航定位、地震监测、地球物理勘探、地学研究等许多领域产生重大影响。建立大地坐标框架,是测量科技的精华,与空间导航乃至与经济、社会和军事活动均有密切关系,它是适应一定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需要和发展水平的历史产物。过去受科技水平的限制,人们不得不使用经典大地测量技术建立局部大地坐标系,它的基本特点是非地心的、二维使用的。采用地心坐标系,即以地球质量中心为原点的坐标系统,是国际测量界的总趋势,世界上许多发达和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多年前就开始采用地心坐标系,如美国、加拿大、欧洲、墨西哥、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等。我国也于2008年7月开始启用新的国家大地坐标系—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2北京54系我国北京54坐标系是采用前苏联的克拉索夫斯基椭球参数(长轴6378245ra,短轴635686m,扁率1/298.3),并与前苏联1942年坐标系进行联测,通过计算建立了我国大地坐标系,定名为1954年北京坐标系。其坐标的原点不在北京,而是在前苏联的普尔科沃。

3.2 中国的土地资源 达标检测(湘教版八年级上)

训练·达标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陆地面积在世界各国中居第3位,而人均占有的土地面积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土地面积的1/3,这说明我国( ) A.人少地多 B.人多地少 C.人少地少 D.人多地多 读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及利用示意图,回答2~4题。 2.上面四幅图表示出了我国四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按草地、林地、水田和旱地的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④②①③ D.③④①② 3.我国土地资源中,耕地的比重低,主要原因是( ) A.山地多,平地少 B.土地面积小 C.人口众多 D.气候复杂 4.造成我国耕地利用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和地势的差异 B.科技水平的高低 C.气候条件的不同 D.耕作制度的不同 5.读漫画《抢地盘》,漫画中涉及的问题不包括( )

A.人口问题 B.粮食问题 C.耕地问题 D.浪费问题 6.读“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图,可以看出我国土地资源的构成特点是 ( ) A.各类土地资源比例均衡 B.耕地、林地比重相对偏小 C.难利用土地比重很小 D.可利用草地的面积小 7.2013年6月25日是第23个全国“土地日”,宣传主题:珍惜土地资源,节约集约用地。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在宜林荒坡上植树造林

B.在荒凉的陡坡上开垦耕地 C.为了提高草场利用率,尽量增加放牧牲畜的数量 D.农村新建居民的住宅区,尽可能移到地形平坦的平原地 二、综合题 8.(2013·潍坊学业考)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各地干湿状况差异很大,土地类型多种多样。读“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示意图”和“我国干湿地区划分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一中,土地类型③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__________地区;土地类型④为,该类型与图二中的地区分布较吻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土地资源 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第二节土地资源 教学目标 1.我国土地资源的总特点. 2使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 3.使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中的问题和以及保护措施。 教学重点 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 教学难点 土地资源利用中产生的问题及对策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10分钟)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土地的用途很广:可以种植粮食、蔬菜瓜果,为人类提供食物;可以栽种树木,为人类提供木材;可以生长牧草,提供放牧牲畜的场所,提供肉、奶、皮毛等畜产品;可以用来建房、筑路等等。 土地对人类极为重要,失去了土地,人类就没有了食物来源,就没有了生存的空间,我们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就会停止。 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的土地资源. (二)根据课题,提出问题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请提出来。 (预设:) 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真好),大多都是我们本节应该学习的知识,老师将大家提出的问题归纳、整理、补充为下面的自探提示,希望能为大家本节的学习提供帮助。请看:1我国土地资源的总特点是什么? 2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的分布? 3.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中的问题和以及保护措施有哪些? (三)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分钟) 自探提示:

1、以小组为单位归纳、整理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2、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展示本组找出的有价值的疑难问题。 二、解疑合探(15分钟) (一).小组合探。 1.小组内讨论解决自探中未解决的问题; 2.教师出示展示与评价分工。 (二).全班合探。 1.学生展示与评价; 2.教师点拨或精讲。 ⑴明确土地资源基本特征人多地少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难利用的土地比重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⑵.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中的问题土地相对减少。原因:人口增长使人均占有量减少,工矿、交通、城市的发展,使土地资源问题减少。土地资源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蔓延、草场超载,乱占耕地等现象 采取的措施 依照政策法律,进行土地资源的管理 “开源”、“节约”结合 加强土地资源建设土地资源的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三、质疑再探:(3分钟) 1.现在,我们已经解决了自探问题。下面我们再回看一下,开始我们提出的问题还有那些没有解决? 2.本节的知识已经学完,对于本节的学习,谁还有什么问题或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

空间大地坐标系与平面直角坐标系转换公式

§2.3.1 坐标系的分类 正如前面所提及的,所谓坐标系指的是描述空间位置的表达形式,即采用什么方法来表示空间位置。人们为了描述空间位置,采用了多种方法,从而也产生了不同的坐标系,如直角坐标系、极坐标系等。 在测量中常用的坐标系有以下几种: 一、空间直角坐标系 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坐标系原点位于参考椭球的中心,Z 轴指向参考椭球的北极,X 轴指向起始子午面与赤道的交点,Y 轴位于赤道面上且按右手系与X 轴呈90°夹角。某点在空间中的坐标可用该点在此坐标系的各个坐标轴上的投影来表示。空间直角坐标系可用图2-3来表示: 图2-3 空间直角坐标系 二、空间大地坐标系 空间大地坐标系是采用大地经、纬度和大地高来描述空间位置的。纬度是空间的点与参考椭球面的法线与赤道面的夹角;经度是空间中的点与参考椭球的自转轴所在的面与参考椭球的起始子午面的夹角;大地高是空间点沿参考椭球的法线方向到参考椭球面的距离。空间大地坐标系可用图2-4来表示:

图2-4空间大地坐标系 三、平面直角坐标系 平面直角坐标系是利用投影变换,将空间坐标空间直角坐标或空间大地坐标通过某种数学变换映射到平面上,这种变换又称为投影变换。投影变换的方法有很多,如横轴墨卡托投影、UTM 投影、兰勃特投影等。在我国采用的是高斯-克吕格投影也称为高斯投影。UTM 投影和高斯投影都是横轴墨卡托投影的特例,只是投影的个别参数不同而已。 高斯投影是一种横轴、椭圆柱面、等角投影。从几何意义上讲,是一种横轴椭圆柱正切投影。如图左侧所示,设想有一个椭圆柱面横套在椭球外面,并与某一子午线相切(此子午线称为中央子午线或轴子午线),椭球轴的中心轴CC ’通过椭球中心而与地轴垂直。 高斯投影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 它是正形投影; 2、 中央子午线投影后应为x 轴,且长度保持不变。 将中央子午线东西各一定经差(一般为6度或3度)范围内的地区投影到椭圆柱面上,再将此柱面沿某一棱线展开,便构成了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如下图2-5右侧所示。 图2-5 高斯投影 x 方向指北,y 方向指东。 可见,高斯投影存在长度变形,为使其在测图和用图时影响很小,应相隔一定的地区,另立中央子午线,采取分带投影的办法。我国国家测量规定采用六度带和三度带两种分带方法。六度带和三度带与中央子午线存在如下关系: 366 N L =中; n L 33=中 其中,N 、n 分别为6度带和3度带的带号。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3.2《中国的土地资源》名师教学设计

《中国的土地资源》名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 (2)初步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形成原因; (3)通过联系前面学过的地形和气候知识进行读图分析,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并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读图、分析、思考、讨论等方法来主动获取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使学生正确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的观念。 【教学重点】 我国土地资源的构成和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读图分析地形、气候对土地资源的分布的影响。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比较归纳法、合作讨论、多媒体辅助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温故知新:自然资源分为哪两类?我们脚下的土地是可再生资源还是非可再生资源?(学生回答) 明确: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土地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 过渡: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自然资源。 二、新课学习 (一)人多地少 展示中国与美国耕地总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比较图

提问:中国与美国陆地面积差不多,为何耕地总面积却少于美国,人均耕地面积更少于美国?(学生思考) 展示:中国和美国地形比较 提问:我国的地形有什么特点?面积较大的是哪种地形?美国地形中面积较大的是哪一种类型?(学生读图回答) 明确:中国地形山区面积广大,占全国总面积的2/3;美国平原面积广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 中国和美国人口比较: 提问:中国有多少人口?美国有多少人口?(学生回答) 明确:我国耕地总面积少于美国,人口总量却远远多于美国。 出示中国人均草地、林地面积与世界人均数的比较图 提问:计算出中国人均草地、林地面积相对于世界人均数的百分数,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学生计算后回答) 明确:中国人均草地占世界平均数的30%,人均林地占世界平均数的13%,说明我国人均土地资源严重不足。21·世纪*教育网 展示图片:中国人均土地面积与部分国家和世界人均土地面积比较图和中国人均耕地面积与部分国家和世界人均土地面积比较图 提问:我国和俄罗斯、美国、印度、世界人均土地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分别是多少?我国与其他国家和世界之间的差距大吗?(学生读图回答)学生绘图:仿照老师给出的图,也可自行设计,绘制我国人均林地、草地面积与其他国家和世界比较图。绘制完学生读图分析我国人均林地面积和人均草地面积与其他国家和世界之间的差距。 讲解:我国人均土地占有量是世界人均土地占有量的1/3;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世界平均面积的1/3;人均林地面积约占世界平均面积的1/9;人均草地面积不足世界平均面积的1/3。由此得出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二)类型齐全 提问:我国土地资源有哪几种类型?(学生回答) 明确:我国土地资源有耕地、林地、草地、沙漠、戈壁、高寒荒漠和石山。 展示:中国土地利用比重图 提问:耕地、林地、草地、宜林荒山和荒地、宜农荒地各自占的百分比是多

初二地理土地资源教案

初二地理土地资源教案 1.使学生初步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初步分析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原因。 2.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使学生了解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以及中国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 3.教育学生树立土地是立国之本、要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资源观,培养资源保护意识。 本节内容知识结构如下: 内容点析和教学建议 1.土地资源的利用 教材用一首诗来描述“什么是土地?”,启发学生解释这几句话的涵义。这样的安排比直白的说明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 图3.6以图片的形式展现了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并结合文字说明,体现由于自然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差异,人们对土地的利用方式

和途径不同。这种更注重感官体验的教学十分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时应启发学生注意观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地貌差异及经济差异。 2.我国土地资源现状──突出“人与土”的矛盾 教材就我国的土地资源现状,力求引导学生,结合我国的地形和气候等知识,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方面做出分析。 有利条件:国土辽阔,地形复杂多样,气候复杂多样;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土地利用类型齐全;有利于在农业生产上因地制宜,开展多种经营。 不利条件: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土地资源构成比例不合理,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且破坏严重等。其中,教材着重对我国耕地不足的现状做了分析。 图3.7和3.8以数据和统计柱状图的形式说明了我国人均耕地少及土地构成不合理的问题。而“阅读材料”补充说明了“我国耕地后备资源匮乏”的国情现状。应当通过指导学生读图,使其学会初步分析我国土地构成的状况及问题所在,尤其要引导学生关注人口与耕地的矛盾:我国人口众多,耕地作为农业之本,承担着解决十余亿人

大地坐标与空间坐标的互相转换··

大地坐标向空间坐标转换和空间坐标向大地坐标转换的c程 序 #include #include void main() { float a=6378137.000,b=6356752.3142,E=0.006694379990,pi=3.14159265; float B,L,N,H,X,Y,Z; float K,t0,t1,t2,P; int i; float B1,B2,B3,L1,L2,L3; printf("如果向进行大地坐标向空间坐标转换请输入1,进行空间坐标向大地坐标转换请输入0"); scanf("%d",&i); if(i) { printf("请输入经度:B1,B2,B3"); scanf("%f%f%f",&B1,&B2,&B3); B=(B1+B2/60+B3/3600)*pi/180; printf("请输入纬度:L1,L2,L3"); scanf("%f%f%f",&L1,&L2,&L3); L=(L1+L2/60+L3/3600)*pi/180; printf("请输入大地高:H"); scanf("%f",&H); N=a/sqrt(1-E*sin(B)*sin(B)); X=(N+H)*cos(B)*cos(L); Y=(N+H)*cos(B)*sin(L); Z=(N*(1-E)+H)*sin(B); printf("X=%f\n",X); printf("Y=%f\n",Y); printf("Z=%f\n",Z); } else {printf("请输入空间坐标:X,Y,Z"); scanf("%f%f%f",&X,&Y,&Z);

湘教版地理八上中国的土地资源

第三章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导学案 年级:八科目:地理主备老师:严小勇课型:新授审批: 学习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土地类型及其特点:知道我国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 2.使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 3.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意义,从而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学习重点 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与“十分珍惜每一寸土地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学习难点 土地资源利用中产生的问题及对策。 学习方法 直观法、讨论法与谈话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习过程 自主预习学案 1、我国陆地面积约____________万平方千米,在世界各国中居第________位。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平均每人占有的土地面积还不到世界人均土地面积的________,因此我国土地的基本国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各类土地资源类型齐全,其特点是①耕地、林地比重__________;②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____________;③后备土地资源不足。我国草原面积广大,居世界____________,为发展畜牧业提供较好的资源条件。 3、区域差异明显: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地区 我国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部山区的林地多为人工林和次生林。 我国的三大林区:____(次生)、西南、_____(最大天然),东北林区分布在____________ 。 我国草地主要分布在的____________东部____________的东部和南部 我国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_________,例如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干旱荒漠____________的高寒荒漠。 4、完成P64活动3 5、我国的土地政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国人均耕地少,可开垦的后备土地资源不多。耕地减少的原因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占用了一部分耕地,②加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耕地面积日益减少。

大地坐标和经纬度之间的换算完整版

大地坐标和经纬度之间 的换算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大地坐标和经纬度之间的换算 地质工作中常要对进行大地坐标转经纬度和经纬度换大地坐标,我写一下一般的过程,希望对大家有点帮助. 大地座标-----→经纬度(地理坐标) 1,输入大地坐标数据,格式为 Y空格X,输入到文本就行 如下,原始的大地坐标由一8位的Y和一个7位的X组成, 这组坐标数据中的Y的前两位为31,是分带号,一般使用的分带有三分带,六分带,这里的坐标是三分带的,记下Y前的这两位数,在原始数据中去除掉,现在数据变为,Y,6位,X,7位 保存这个TXT的文本文件。 2,打开MAPGIS,启动坐标投影变形程序 接下来选择投影转换>>>>用户文件投影转换 点打开文件,打开刚才的大地坐标的文本文件, 设置输入数据的格式,点击用户投影参数,并完成设置。 这里我们的大地座标为3度带的第31带,注意填好,坐标单位为米 好了以为设置输出的格式,我们要求输出的是经纬度,点结果转换参数,完成以下设置 我们输出的经纬度的单位应该是DDDMMMSS。SS注意 点写到文件,保存就大功告成了,注意保存的文件要写上.TXT的后缀 下面是计算出的结果文件 XP为经度,1234234。357就是123度42分34。357秒, YP为纬度,403950。225就是40度39分50。255秒(纬度没有最多90,所以没有三位数) ~~~~~~~~~~~~~~~~~~~~~~~~~~~~~~~~~~~~~~~~~~~~~~~~~~~~~~~~~~~~~~~ 经纬度——→大地座标 输入文件格式如下, 这里面的数据前面的为经度,格式为DDDMMSS,后面的为纬度,格式为DDMMSS 接下来的转换过程和大地坐标转换一样,只要将刚才的用户转换参数和结果转换参数交换即可, 要注意分带号的确定,如果你不知道分带号,就应该先计算分带号,算法是 经度/3得到的整数为三度带的分带号 经度/6得到的整数为六度带的分带号 其中的XP为地图上的Y坐标,记得在前面加上带号,其中的YP为地图上的X坐标

3.2中国的土地资源 学案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9

宁阳县11-12学年地理学科八年级上册预习学案 地理学科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 预习课题:中国的土地资源共1 课时 预习目标 1.了解我国主要的土地类型及其特点:知道我国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 2.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 3.使学生正确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意义,从而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预习重点 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与“十分珍惜每一寸土地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本节的重点。预习难点 土地资源利用中产生的问题及对策 预习任务 1、我国有哪些主要的自然资源?可更新的自然资源有哪些?我们脚下的土地属于什么资源?它可更新吗? 2、平原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高原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山地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除了上述三种土地利用类型以外还有哪些土地利用类型?我国大约有几种土地利用类型?哪些属于已经人工改造利用的土地?占总土地面积的多少(%)?其中所占比例最少的是哪两种土地利用类型?哪些属于适宜开垦利用的土地?又占土地总面积的多少(%)?难于利用的土地主要有哪些?概括一下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为什么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多种多样?它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3、我国的耕地、林地和草地又是如何分布的呢? 4、看三大林区录像和下面的五幅图: 我国干湿地区图、中国地形图、课本中“草原自东向西的变化”示意图、课本彩图18秦岭—淮河以北的旱田、课本彩图19秦岭—淮河以南的水稻田。 思考以下问题: (1)我国的耕地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又是如何分布的?在作物的品种上南北方有什么区别?

高中地理知识点测试:中国的土地资源

高中地理知识点测试:中国的土地资源一、单选题 人口耕地弹性系数是耕地面积百分比和人口百分比之比,它可以衡量人口与耕地关系的紧张程度。下图示意我国某地不同海拔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变化。据此完成1~3题。 1.2000—2008年,该地人口与耕地关系一直处于高紧张状态的地带是 A.1300米以下地带B.1300~1600米地带 C.1600~1900米地带D.1900~2500米地带 2.2000—2008年,该地区1900米以上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变化及其原因可能是A.大量开垦耕地,人地关系趋于缓和B.人口迁出,人地关系趋于缓和 C.大量退耕还林,人地关系趋于紧张D.人口迁入,人地关系趋于紧张 3.该地最有可能位于我国 A.华北平原B.云贵高原C.山东丘陵D.柴达木盆地2009年6月25日第十九个全国“土地日”,宣传主题是:“保障科学发展,保护耕地红线。”读1998~2005年全国耕地面积变化图,回答4~5题。 4.耕地面积减少速度最快的年份是 A.1999~2000年B.2000~2001年C.2001~2002年D.2002~2003年5.下列对耕地减少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道路、水利工程建设和城市扩张②农村有大量土地闲置③地方政府盲目发展经济而出让大量土地④遭受水蚀、风蚀和沙漠侵吞等⑤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A.①③⑤B.①②④⑤C.①②③D.①②③④⑤ 近年来,我国某些区域的建设用地指标不能满足当地发展需要,需从其他区域购买建设用地指标(主要来自农村居民点整理后新增的耕地),这样可实现建设用地跨区域占补平衡。按照“占多少,补多少”的原则,占补平衡是一项耕地保护制度。据此完成6~7题。 6.设定区域建设用地指标的根本目的是 A.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B.控制城市化增长速度 C.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D.提高建设用地的成本 7.建设用地指标跨区域占补平衡可 ①改善城市的空间结构②优化土地资源空间配置③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率④促进土地资源区际流动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8.读中国南方、北方水资源、土地面积、人口及耕地对比图,回答关于我国南、北方地区主要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的水土组合存在明显的差异 B.南方地区热量、水分条件优于北方地区,故耕地面积多于北方 C.南方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大于北方地区 D.北方地区人口较南方地区少,故人均水资源量多于南方 9.我国的四大牧区是 A.宁夏、新疆、青海、四川B.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 C.陕西、西藏、甘肃、宁夏D.山西、西藏、甘肃、青海 读我国各地区水资源、人口总数、耕地资源比较表,回答10~11题。

八年级地理上册 3.2中国的土地资源练习题 湘教版

3.2中国的土地资源 一、单选题(共9题;共18分) 1.下列地区中,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为主的是() A. 长白山地 B. 横断山区 C. 塔里木盆地 D. 四川盆地 2.有关我国土地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耕地利用上,北方以水田为主,南方以旱地为主 B. 草原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地区 C. 耕地主要分布在半湿润、湿润的平原、盆地和丘陵地区 D. 林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和东南部山区 3.读中国土地资源构成图,选择正确答案() A. 上地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充足 B. 土地资源类型不齐全 C. 难利用土地比重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D. 耕地、林地比重大 4.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分布在() A. 北方地区 B. 南方地区 C. 西北地区 D. 青藏地区 5.下图阴影部分表示我国土地资源分布情况,其选项与图中内容相符的是()。 A. ①水田②林地③旱地④荒地 B. ①水田②旱地③林地④草地 C. ①旱地②水田③荒地④草地 D. ①旱地②水田③荒地④林地 6.(xx?河北)我国关于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国策是()

A. 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B. 积极开发荒地,扩大耕地面积 C. 禁止占用耕地,保护耕地面积 D. 退耕还牧,防止水土流失 7.我国耕地主要分布() A. 西北内陆的高原、盆地 B. 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 C. 南方的山地、丘陵 D. 北方的高原、山地 8.关于我国土地资源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土地资源类型少,耕地、草地比重大 B. 难利用土地比重小,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C. 耕地比重小,难利用土地比重大 D. 土地资源类型多样,后备土地资源充足 9.(xx?包头)下列地理事物组合不正确的是() A. 河套平原——温带草原——草地 B. 华北平原——温带落叶阔叶林——旱地 C. 四川盆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水田 D. 长江中下游平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水田 二、填空题(共4题;共26分) 10.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中国的水资源分布不均,从季节分配看:夏秋________ 、冬春________ ;从空间分布看:南________ 北________ 、东________ 西________ 。 (2)南水北调工程可以解决水资源________ 分配不均的问题;该工程是把________ 水系的水资源调到缺水严重的、________ 地区。 (3)这一宏伟工程的重要意义是 ________ 。 (4)我国耕地资源北方比南方相对较________ (多/少),而水资源北方比南方相对较________ (多/少),由此可知,我国水土资源的地区匹配________ (合理/不合理)。 11.根据土地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状况,把土地资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初一地理中国土地资源分类知识点总结

初一地理中国土地资源分类知识点总结 初一地理中国土地资源分类知识点总结 土地资源的分类有多种方法,在中国较普遍的是采用地形分类和土地利用类型分类: (1)按地形,土地资源可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这种分类展示了土地利用的自然基础。一般而言,山地宜发展林牧业,平原、盆地宜发展耕作业。 (2)按土地类型利用,土地资源可分为已利用土地耕地、林地、草地、工矿交通居民点用地等;宜开发利用土地枣宜垦荒地、宜林 荒地。宜牧荒地、沼泽滩涂水域等;暂时难利用土地枣戈壁、沙漠、高寒山地等。这种分类着眼于土地的开发、利用,着重研究土地利 用所带来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评价已利用土地 资源的方式、生产潜力,调查分析宜利用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 分布以及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方向途径,查明目前暂不能利用土地资 源的数量、分布,探讨今后改造利用的可能性,对深入挖掘土地资 源的生产潜力,合理安排生产布局,提供基本的科学依据。 (4)从土地利用类型的组合看,中国东南部与西北部差异显著,其界线大致北起大兴安岭,向西经河套平原、鄂尔多斯高原中部、 宁夏盐池同心地区,再延伸到景泰、永登、湟水谷地,转向青藏高 原东南缘。东南部是全国耕地、林地、淡水湖泊、外流水系等的`集中分布区,耕地约占全国的90%,土地垦殖指数较高,西北部以牧 业用地为主,80%的草地分布在西北半干旱、干旱地区,垦殖指数低。 水土资源组合的不平衡也很明显,长江、珠江、西南诸河流域以及浙、闽、台地区的水量占全国总水量的81%,而这些地区的耕地 仅占全国耕地的35.9%。黄河、淮河及其它北方诸河流域水量占全 国水量的14.4%,而这些半湿润、半干旱区需用灌溉的耕地却占全 国耕地的58.3%。

大地坐标转换为施工坐标

****大桥关于大地坐标 转化为施工坐标的报告 ****监理公司: ****大桥为特大型桥梁,对测量精度要求高、施工难度大。在实际施工测量当中,例如承台等结构尺寸比较简单的结构,在模板的安装的时候需要不断的测量、调整,直到满足要求。在上述过程中需要用放样模式来确定设计位置,待模板调整后又要切换到测量模式检查坐标的偏差,如果没有满足要求,又需要切换到放样模式来确定设计位置。如此反复,给我们施工放样带来了不必要的时间浪费,根据特大跨径桥梁施工的特点方便大桥测量定位,我项目部拟大地坐标系转化为独立的施工坐标系。 转化方法及过程 从国家坐标系转换到施工坐标系,具体转换公式: ()()θθsin cos 11?-+?-=Y Y X X E ()()θθsin cos 11?-+?--=X X Y Y F (做了修改) 施工坐标系以桥轴线为E 轴,且以桩号增加方向为正向;以垂直于E 轴为F 轴,水平向右为正向。高程采用设计提供的85黄海高程,式中E 、F 为转换后的施工坐标系坐标;X 、Y 为国家坐标系下坐标, 1X 、1Y 为施工坐标原点在国家坐标系下坐标;θ表示桥轴正向在国家 坐标系下的方位角。 本桥梁起点桩号为K119+375.781,大地坐标为X: 5034.6566,Y: 5380.6574,方位角为289°2′58″=289.289.0494444°

具体转化过程如下: 以DQ06为例 DQ06大地坐标为X: 5157.7791,Y: 4351.265。 ()()θθsin cos 11?-+?--=X X Y Y F ()()0494444 .289sin 5034.65665157.77910494444.289cos 5380.65744351.265?--?-= 2052.1013=(做了修改) ()()θθsin cos 11?-+?-=Y Y X X E ()()0494444 .289sin 5380.65744351.2650494444.289cos 5034.65665157.7791?-+?-= 1972.219-= 见下图: (0,0) 由上可知,DQ06的施工坐标为(X:1013.205,Y:-219.197)。 用以上公式同样可以求出控制点施工坐标,列表如下:

大地坐标与大地空间坐标转换工具

#include "stdafx.h"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resource.h" #include "MainDlg.h" #include #include BOOL WINAPI Main_Proc(HWND hWnd, UINT uMsg, WPARAM wParam, LPARAM lParam) { switch(uMsg) { HANDLE_MSG(hWnd, WM_INITDIALOG, Main_OnInitDialog); HANDLE_MSG(hWnd, WM_COMMAND, Main_OnCommand); HANDLE_MSG(hWnd,WM_CLOSE, Main_OnClose); } return FALSE; } BOOL Main_OnInitDialog(HWND hwnd, HWND hwndFocus, LPARAM lParam) { return TRUE; } void Main_OnCommand(HWND hwnd, int id, HWND hwndCtl, UINT codeNotify) { double a=0; double e2=0; switch(id) { case IDC_B1: { a=6378245.0000; e2=0.00669342162297; if(a==0) { MessageBox(hwnd,TEXT("请选择坐标系"),TEXT("警告"),MB_OK); } else{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土地资源》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土地资源》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2.知道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主要问题。 3.知道耕地、草地、林地三种最主要的土地类型的分布,以及它们内部的地区差异和特点。 4.记住我国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了解其特点。 5.使学生形成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正确的资源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资源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及基本特点。 2.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耕地急剧减少等土地资源问题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意义。 3.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带来的严重后果,对学生进行土地资源的国情国策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学生齐唱环保之歌《我爱您,妈妈》“我悄悄献上一束鲜花,献给您亲爱的妈妈,感谢您给我生命,您把我从小养大,妈妈啊,我爱您亲爱的妈妈……” (师问)歌中的“妈妈”指的是谁? (生答)歌中的“妈妈”指的是养育我们的土地。 教师总结:土地,它给人类提供了山川、万物、衣食、财富;过去的一切得益于它,它更影响着人类的未来。这就是土地,这就是土地资源。 二、新课教学 (一)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 教师:多媒体出示耕地、草地、林地、城乡建设用地、交通用地、工矿用地、永久积雪和冰川、戈壁的景观图。 学生:讨论这些景观图中土地自然环境和条件的差异以及利用方式的不同。 山区--林地;高原──草地;平原──耕地:城市──建筑用地。 教师:由于自然条件和自然环境的差异,人们对土地的利用方式和途径也就不同,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状况,我们把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耕地、草地、林地是农业用地,建设用地为非农业用地。 (承转)我们身为中华儿女,祖国的土地资源有何特点呢? 中国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国土辽阔,土地资源丰富。 (屏幕显示)教材P68图3.9《中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

空间直角坐标系与空间大地坐标系的相互转换及其C++源程序

空间直角坐标系与空间大地坐标系的相互转换 1.空间直角坐标系/笛卡尔坐标系 坐标轴相互正交的坐标系被称作笛卡尔坐标系。三维笛卡尔坐标系也被称为空间直角坐标系。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下,点的坐标可以用该点所对应的矢径在三个坐标轴上的投影长度来表示,只有确定了原地、三个坐标轴的指向和尺度,就定义了一个在三维空间描述点的位置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以椭球体中心O为原点,起始子午面与赤道面交线为X轴,在赤道面上与X轴正交的方向为Y轴,椭球体的旋转轴为Z轴构成右手坐标系O.XYZ,在该坐标系中,P点的位置用X,Y,Z表示。 在测量应用中,常将地球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坐标原点选在地球质心(地心坐标系)或参考椭球中心(参心坐标系),z轴指向地球北极,x轴指向起始子午面与地球赤道的交点,y轴垂直于XOZ面并构成右手坐标系。 空间直角坐标系 2.空间大地坐标系 由于空间直角坐标无法明确反映出点与地球之间的空间关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测量中引入了大地基准,并据此定义了大地坐标系。大地基准指的是用于定义地球参考椭球的一系列参数,包括如下常量: 2.1椭球的大小和形状

2.2椭球的短半轴的指向:通常与地球的平自转轴平息。 2.3椭球中心的位置:根据需要确定。若为地心椭球,则其中心位于地球质心。 2.4本初子午线:通过固定平极和经度原点的天文子午线,通常为格林尼治子午线。 以大地基准为基础建立的坐标系被称为大地坐标系。由于大地基准又以参考椭球为基准,因此,大地坐标系又被称为椭球坐标系。大地坐标系是参心坐标系,其坐标原点位于参考椭球中心,以参考椭球面为基准面,用大地经度L、纬度B 和大地高H表示地面点位置。过地面点P的子午面与起始子午面间的夹角叫P 点的大地经度。由起始子午面起算,向东为正,叫东经(0°~180°),向西为负,叫西经(0°~-180°)。过P点的椭球法线与赤道面的夹角叫P点的大地纬度。由赤道面起算,向北为正,叫北纬(0°~90°),向南为负,叫南纬(0°~-90°)。从地面点P沿椭球法线到椭球面的距离叫大地高。大地坐标坐标系中,P点的位置用L,B表示。如果点不在椭球面上,表示点的位置除L,B外,还要附加另一参数——大地高H。 空间大地坐标系 3.空间直角坐标与大地坐标间的转换 3.1大地坐标转换为空间直角坐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