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猫教案

13猫教案
13猫教案

13 猫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 会认“虑、职”等6 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屏、折”的不同读音,能正确美观地书写“忧、虑”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呼唤、响动”等10 个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培养学生抓住事物特点观察的能力。教学重点

感受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的写法,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培养学生抓住事物特点观察的能力。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老舍的相关资料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学过程

1. 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分别写了什么?

2. 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预设:按照猫的古怪性格和满月小猫的特点,可以把课文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以“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为总起,采用对比的方法分三个方面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猫的古怪性格。

第二部分(第6自然段)以“满月的小猫们就更好玩了,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为总起,分三个方面写出了小猫们的淘气。

四、完成作业,巩固知识。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练写本课生字并组词。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讲述大意。

1. 教师导言: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猫的性格,谁能把自己喜欢的语句读给大家听听?

2. 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语句。

二、解词析句,体会情感。(一)指导学习第一部分。

1. 分自然段朗读,画出表示这一部分主要意思的句子。(教师点拨:总起句)

2. 朗读交流,注意读出词语和句子语气。

(1)引导读好词语“的确、成天、无忧无虑、多么、屏息凝视、非??不可”。

(2)在具体语境中理解词语的意思。

(3)课件出示语句,进行比较。①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任凭谁呼唤,它也不肯回来。②换词释义:引导学生把“任凭”换成它的近义词。(学生回答)③创设情境,引发想象:“如果你是老舍先生,你会怎么呼唤?”(指名说)“自己不行,又有人来帮忙了。老舍会找谁帮忙呼唤?(家人、邻居、朋友)猫回来了吗?” (引导学生理解“任凭??也不??”的意思,体会猫的贪玩)

3. 引读: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它老实在——()它贪玩在——()

它尽职在——()

(1)小结:“老实,贪玩,尽职”集于猫的一身,的确写出了猫的性格古怪。

(2)齐读第1、2 自然段,体会老舍对猫的喜爱之情。

4. 指导学生小组内学习第3 自然段。

(1)过渡:猫的古怪性格表现出的第二点是它——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出。

(2)在小组内学习第 3 自然段。

思考:①猫的温柔可亲表现在哪些地方?请你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②哪些语句表现了老舍对猫的喜爱之情?请你在朗读中用语气表达出来。

(3)交流朗读情况。①猫的温柔可亲表现在:用身子蹭你的腿,要求抓痒;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丰富多腔地叫唤;自己解闷。

②喜爱之情:出示语句: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

讨论交流: a.“蹭”是什么意思?(磨、擦)

b.请大家读句子,说说你从“蹭”字中读出了什么。

(4)教师小结:是啊,当猫的身体接触到作者的腿时,作者所感觉到的不是猫碰了他,而是猫像一个温柔可亲的小孩在亲昵地蹭着他撒娇。由此可见,作者对猫是多么喜爱啊!谁能把作者的这份喜爱之情读出来呢?

(5)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句子。

(6)出示语句,引导交流: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预设:把猫的脏脚印比喻成“小梅花”。淘气的猫在用于写作的干净的稿纸上任意踩踏,作者非但不发火,反而赞赏它是“踩印几朵小梅花”,表达出老舍对猫的喜爱之情。

(7)小结:作者抓住了猫的性格中高兴与不高兴的表现来写,写得细致、逼真,说明作者和猫的关系亲近,作者非常喜欢猫。

(8)齐读第 3 自然段,把老舍爱猫的语气读出来。

5. 集体学第4 自然段。(1)教师:老舍不仅喜爱猫的“老实、贪玩、尽职”,而且喜爱猫高兴与不高兴时的表现,还喜爱猫既胆小又勇敢的性格。

(2)朗读第 4 自然段,读出老舍对猫既疼爱又赞赏的感情。(二)品读第二部分,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1. 你认为哪些词句体现了老舍对猫的喜爱之情?反复自由地朗读。

2. 交流:

(1)词语:更——特别喜爱,“更”在这里有递进的作用。淘气——顽皮。把小猫当成了孩子。

绝不会——嬉闹的猫把家里搞得枝折花落,老舍并不生气,反倒觉得它生气勃勃,天真可爱。

(2)句子:妈妈的尾巴??枝折花落。

板书:屋里——耍个没完没了——摔、跌、撞

↓ 院子里——花草遭殃

3. 根据板书,再读第二部分,深入体会老舍对猫的喜爱之情。

三、再读课文,品味情感。

1.过渡:这么古怪的猫,老舍喜不喜欢呢?请大家再来读读第1~5 自然段,标出能体现老舍

喜欢猫的句子。

2.学生读课文,标出相应语句。

3. 指名读出自己标出的语句,说出体会。

4. 交流体会。

(1)课件出示“说它贪玩吧”一句,指名读。(2)教师引导:这句话中一连用了三个语气词,我们把这三个语气词去掉,看看有什么变化。(出示去掉语气词的句子指名读,引导学生通过对比,体会语气词中传递出的老舍对猫的喜爱之情以及老舍作品中口语化的语言特点。)

(3)情景对话,进一步体会老舍的喜爱之情。出走一天一夜的猫终于回来了,老舍把它抱起来,抚摸着它光滑的毛。家人看见了:“咱家的猫怎么刚回来?太贪玩了。”老舍说:“ ”邻居看见了:“你家的猫回来

了,太贪玩了。”老舍会说:“ ________________ ”帮忙呼唤猫的朋友到家来看见猫了,老舍

还会说:“ _____________ ”

5. 出示“踩印几朵小梅花”一句。老师故意将“小梅花”换成“脏脚印”,学生指出错误后引导学生说出两词在感情色彩上的不同,并想象老舍的心理活动。

老舍正在专心写作,小猫跳上来踩上了几个脚印,看着稿纸上的脚印,老舍想:

6.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3 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体会写法。

1.提问:你喜爱老舍笔下的猫吗?为什么?

2.小结:老舍笔下的猫不像猫,倒像——一个小孩子。老舍把猫当作小孩子来写,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它的淘气、可爱,表达了对猫的喜爱之情。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你的喜爱之情也表达出来。

五、拓展阅读,感悟精彩。

1.总结过渡:老舍先生抓住猫的性格特点,写出了对猫的喜爱之情,其他作家是从什么角度描写猫的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阅读链接”中的片段,相信大家会有新的收获。

2.学生读周而复的《猫》,引导学生总结出周而复是抓住外形和神态特点写猫的。

3. 用相似的方法指导阅读夏丏尊的《猫》。

六、布置作业,学以致用。

1.把作者非常喜欢猫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

2.小练笔:请把你喜欢的小动物写下来,可以写它的样子、神态,也可以写它的性格。

3. 阅读老舍的其他作品。

【K12学习】郑振铎《猫》优质课教案及教学设计

郑振铎《猫》优质课教案及教学设计 导语: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也养过几只小猫,而且在养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猫》,看他领悟到了什么道理。以下是品才整理的,欢迎阅读参考!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文中生字、新词,锻炼查工具书及结合课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质疑问难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并逐步提高学生根据自身兴趣自由鉴赏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查字典、圈点勾画、研讨合作把握文本内容、鉴赏写作妙处、体会作者情思、感悟生活哲理。 情感与态度: 学会客观公正、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待人处事原则,反对主观臆断、提倡实事求是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1、自主阅读课文,质疑问难、讨论交流。 2、根据兴趣,多角度欣赏文章的魅力之处。 3、自由鉴赏,获得人生感悟。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法:对话法、情境教学法 五、学法:朗读法、圈点勾画法、讨论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看老师手中的图片,这是什么?漂亮吗,可爱不?喜不喜欢吗?看来大家都很喜欢小动物啊!那么今天,我们就跟随著名作家——郑振铎一起走进他的家庭生活,去体验一下他养猫经历的快乐与悲伤。 (二)、读课文,感文意。 1、自由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选择一种最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通读课文,看看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注意:遇到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或疑难语句圈点勾画出来。 2、群策群力,解决疑难。 生自由提问,合作交流解答。 师辅助解答,并归纳解词方法。 如没有,可提问几个 出示小黑板:

(1) 查字典 (2) 拆字法: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 (3) 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 3、全面侦查。 师问:在读文过程中,还有没有什么别的疑问? 生提出,大家一起解答。 4、整体把握。 大家的问题都解决了,老师有一个问题问大家。 文中写了几只猫?三只猫的来历和结局分别如何? (三)、读课文,品妙处。【25分钟】 1、读一读,想一想。 速读课文,找到自己最喜欢的语句或语段,大声地反复地有感情朗读,并作批注,说出喜欢的理由。 2、品一品,说一说。 哪位同学把自己喜欢的语段读给大家听,说一说它好在哪里,让大家一起分享你的收获! 我的预设: 1、描写猫的语段: 例: 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三妹常常的,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条绳子,在它面前来

郑振铎《猫》教案(免费使用_大家共享)

猫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理解作者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3、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1)划分层次,分析三只猫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2)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理解感情基调,讨论结尾处语言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体会对弱小动物的同情和关注。 2、通过对文章的体悟,理解消除误会,平等相处的意义。 教学重点: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理解作者在本文写作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 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 二、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在听的过程中,注意字词的读音 相称(chan) 郁(yù)闷一缕(lǚ) 娱(yú)乐污涩(sa) 蜷(quán )伏 怂恿(sǒngyǒng)婢女(bì)惩戒(ch?ng)怅然(chàng)红绫(líng) 2、朗读课文,感知文意,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朗读课文,完成下表 第一只猫第二只猫第三只猫 来历隔壁要来的舅舅家抱来的张婶捡来的 外形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浑身黄色,很可爱毛色花白,并不 好看,瘦,

白雪球毛被烧脱了几块 更觉难看。 性情活泼较第一只更活泼,更有趣,会捉鼠天生忧郁, 不活泼,懒惰地位宠物宠物若有若无,不大喜欢 结局死亡丢失死亡 三、研读课 1、文章生动的记叙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过。其中,前两只猫活泼、有趣,找出相关句子作分析。 A“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写出了小猫玩耍时的动态和情态。) B“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写出小猫的脑袋、眼睛随着蝴蝶的飞舞而转来转去并伺机捕捉的样子。) C“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隐身在阳光隐约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捉捕什么似的。” (小猫的淘气、顽皮让我们会心一笑!) 这一组句子,从细小的方面写尽了前两只猫的活泼可爱、顽皮淘气。 这样的描写,叫做细节描写。它可以使文章生动而富有情趣。 2、第三只猫难看也罢、忧郁也罢,但这都不妨碍它成长。然而,这种平静的生活很快消失, 不幸随之而来,猫的遭遇是什么?(跳读第17-29段)。 ―――被主人误认为偷吃了芙蓉鸟。 3、“我”根据什么判定芙蓉鸟是这只猫咬死的? -——“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到桌子上对鸟笼凝望着。” 4、“凝望”是何意?(目不转睛地看)。猫究竟为什么要“凝望”鸟笼呢? ―――想当初,那只猫就像一个孩子,被人抛弃,无家可归,在冬天的早晨,几乎为冬寒与饥饿所杀。 它常常对鸟笼凝望着,也许是在羡慕鸟儿的美丽,也许是悲叹自己的悲惨经历和孤苦伶仃的生活…… 5、我的判断是否准确?是谁咬死了芙蓉鸟?根据是什么? ―――一只凶恶的黑猫把鸟咬死。根据是:“一只黑猫飞快的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 7、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亡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的主观臆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我”用木棒打它, 它受到冤苦无处辩诉,最后死在邻家屋檐上。“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8、事情澄清后,“我”心里十分难过,作者是怎样抒发这种感情的?齐读第30、31段。―――这是我的忏悔。同时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不能主观臆断,否则,就会出现差错,甚至造成无法补救的严重过失。 四、小结 两个月后,第三只猫悲苦地死去。这真是一只“可怜猫”,它来得可怜(在冬天的早晨它被人遗弃,无家可归,几乎为冬寒与饥饿所杀)活得可怜(不好看,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不像别的小猫那样喜欢顽游,对于它不加注意,仍不活泼,仍不改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案猫

《猫》第一课时教学教案 教材特点: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运用对比的方法写猫的古怪性格。作者对猫的喜爱之 情,洋溢在字里行间。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生动具体地叙述了小猫的淘气可爱和大猫的古怪性格,激发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 2.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段意,并用串连各段段意的方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3.朗读课文,学习课文1---3自然段。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生动具体地学习大猫的古怪性格,激发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 教学难点: 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段意,并用串连各段段意的方法归纳课文中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联系学生生活,让学生对新课产生亲切感)。 师:猫是我们都熟悉的动物,也是人类的好朋友。你们眼中的猫是怎么样子的呢? (生1):猫很调皮、贪吃、小猫很可爱。 (生2):我奶奶家有一只猫很贪吃。有一次吃饭,爬进我奶奶家的锅里了。(生3):猫有时候很可爱,有时候也令人讨厌。有一次,把家里东西都偷吃光了。 (生4):猫的本领好大-------- (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写猫的文章,他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那么他笔下的猫好不好玩,有不有趣,让我们一起走进猫。打开课本70页师板书:15猫 二、预习提示: 1、轻声读一读课文 (师):同学们已经自学了字词,我们一起把这课的词语读一读。生齐读词语。乖巧任凭尽职丰富多腔淘气开辟遭殃枝折花落咕噜抓痒磨蹭生气勃勃 教学:乖的写法多音字:折 2、(师):词语读得整齐、响亮。下面我们开火车的形式读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这只猫的? 生1-------生2-------------生3-------------- 师:同学们你们找到了吗?课文哪几段是写猫的性格?哪一段是写小猫 的淘气可爱? 三、教学第1一3自然段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3《猫》教案

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围绕着“动物朋友”这一主题,编排了《猫》《母鸡》《白鹅》3篇课文,每一篇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方法各不相同,但都表达了同样的情感——对动物真正的喜爱和真诚的赞美。前两篇课文《猫》和《母鸡》,是同一作家写不同的动物。后一篇课文《白鹅》及课后“阅读链接”中的《白公鹅》,是不同作家写同一种动物。在他们的笔下,性格古怪的猫、慈爱尽职的母鸡、高傲的白鹅,无不性格鲜明,栩栩如生,可亲可爱。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

13猫 ?教学目标 1.认识“虑、职”等6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会写“忧、虑”等15个字,正确读写“呼唤、响动”等10个词语。 2.默读课文,找出文中表现作者非常喜欢猫的句段,把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读出来。 3.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的,学习总分的结构方式。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初步领悟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的。 ?教学策略 1.识字教学 课文中的多音字较多,要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字音。要求会写的字中,有几个字容易写错,可以根据学生写字的情况适当加以提醒。 2.阅读理解 注意围绕“人爱猫,猫亲人”这一情感主线,引导学生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还要注意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运用富有情趣的语言表达情感的方法。最重要的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品味词句,从字里行间去感受作者对动物深深的爱。 3.表达运用 利用好课文后面的“阅读链接”。通过对比阅读课后的两段文字,体会不同作家的相同爱猫之情,以及不同作家运用的不同表达方法。同时,带领学生增加自己的语言积累,并尝试着把这些方法运用到习作实践中去,把读与思、读与写有机结合起来。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猫的图片。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郑振铎的猫教案

郑振铎的猫教案

郑振铎的猫教案 郑振铎的猫教案 【篇一:郑振铎的猫教案】 1、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学习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表情达意。对于斑羚飞渡优秀教案。培养学生感情读文,品味揣摩重点句子,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作者同情、垂怜弱小的思想感情,交给学生客观公正,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处事规定。 3、过程与方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引学生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难点: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方法]板块式课堂结构,阅读活动课,既要阅读,又要说发现。让学生反复、宽裕读文,不同角度读文,不同创意读文。在此基础上,宽裕发挥学生的阅读能力,实现学生的课堂主体性职位地方。 1.朗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2.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主动读书。

3.讨论法:其实斑羚飞渡说课稿。指引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 教学设想本文是一篇寓意深刻、感情真挚的散文。文章运用朴素的文字,生动传神地记叙了三只猫的故事,学习本文时,重点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注意细节描写对刻画形象的作用,理解故事中所包涵的深刻哲理。 本文安排两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 (板书课题、作者) 2 .作者介绍。 郑振铎(1898 —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二、学习字词。(出示小黑板或用多媒体教学) 三、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标号段序。思每以下问题: 1.文章写了几只猫?重点写哪一只? 明确:文章共写了四只猫,即自家喂养的三只猫和偷吃芙蓉鸟的黑猫。重点写了第三只猫,其篇幅占了三分之一有余。

《猫》教案完美版

《猫》教案完美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26、《猫》教案 沛县郝寨中学李坤 2012/6/3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的内容: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3、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4、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5.学习借助关键语句及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理解蕴涵的人生哲理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想:《猫》描写了作者一家所养三只猫的情景。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教学时此课教学依“把握”“理解”“品味”“感悟”“创新”五大板块层层推进,宜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如何把一个故事讲清楚,如何品味文中所塑造的形象及语言美趣。可引导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不必拘泥于某一种观点。 第一课时 一、情景创设,导入新课, 课前30秒图片 (漂亮、可爱的猫)欣赏,触发学生爱的情感。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从养这三只

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 二、检查预习,了解学情 1、走近作者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2、字词积累 相称(chèn) 郁(yù)闷一缕(lǚ) 娱(yú)乐污涩(sè) 怂恿(sǒngyǒng)婢女(bì)蜷(quán )伏惩戒(chéng) 怅然(chàng) 3、文章写了几只猫重点写哪一只 明确:文章共写了四只猫,即自家喂养的三只猫和偷吃芙蓉鸟的黑猫。重点写了第三只猫,其篇幅占了三分之一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感知文意,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1、学生朗读课文,标记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的语句,理解作品内容,完成下表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猫是老虎的先生 沪教版-最新学习文档

34.猫是老虎的先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谜、趾、搔、授、侥”等 10个生字,积累词语“猜谜、师傅、随声而下、眼睁睁、传授、侥幸”,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词语“先生、芭蕉扇、随声而下、趾爪、侥幸”。 2、默读课文,理解“先生”,根据课题,提出问题,并初步学会解决问题。 3、了解文中讲述的这个故事的内容,并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4、了解猫教老虎学本领,因没教它爬树而保护了自己的故事,知道善良的人对坏人要小心防备。 教学重难点: 1、默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2、了解文中讲述的这个故事的内容,并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34课,齐读课题。 2. 理解先生:先生在字典中有三个意项,在课题中是哪个意象?对呀,师傅。傅字单独读时是第四声,连成词语要读轻声,一起读。是呀,那猫就是老虎的——师傅。再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为什么,怎么教) 点评:我们可以理解你想知道猫教了老虎哪些本领?(随机板书:本领)噢,你想知道猫成为老虎的先生的原因。(随机板书:原因) 4.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近第34课。 二、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1. 我们这篇课文的作者是——鲁迅。你是从哪里得知的?这个是课后注释。原来注释也是我们了解课文的方式。齐读注释。 鲁迅原名周树人,他是我国著名的作家,这篇文章就出自鲁迅的《狗鼠猫》,写的是鲁迅小时候的故事,文中的我指的就是——鲁迅。 2.是啊,鲁迅的祖母经常给他猜字谜、讲故事,瞧,今天祖母给他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请你们自己默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后借助填空介绍一下这个故事。 老虎本来,猫教给它。学完本领后,老虎想要,猫赶忙,老虎不会,只能。 4、交流填空。 三、研读课文,把握重点。 过渡:这个故事是祖母告诉鲁迅的。 (一)学习第一节,了解祖母讲故事的原因 1.那是一个夏天的夜晚——我躺在一株大树下的小饭桌上乘凉。祖母——摇着芭蕉扇坐在桌旁,给我猜谜,讲故事。)

【K12学习】郑振铎《猫》优秀教案设计

郑振铎《猫》优秀教案设计 篇一: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3、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揣摩字里行间理解蕴涵的人生哲理课时安排:2课时 播放生活中的关于猫的卡通形象,欣赏可爱漂亮的猫,触发学生爱的情感。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观看一组小猫照片,让学生说说喜欢哪只,为什么? 相称(chan) 郁(yù)闷一缕(lǚ) 娱(yú)乐污涩(sa) 怂恿婢女蜷(quán )伏惩戒怅然

2、通过这三只猫的比较,你们更关注哪只猫?为什么是第三只猫? 3、默读15~34段思考,在第三只猫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涉及到几个人物?他们都是如何对待猫的? 四、课堂互动 师生角色扮演师:这只小猫不仅引起了同学们的关注,还引起了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组的关注,因为这只小猫身上发生了三起命案。好,我是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的主持人,昨晚做了一个梦,一只遍体鳞伤的小猫向我哭诉,我要把著名作家郑振铎告上法庭,而且要求我代表它提几个问题,现在我已来到郑振铎家中,下面呢,我来采访几个被告。 对三妹的提问:1、听说你十分喜欢小动物,尤其是喜欢小猫,是不是?你家里曾经养过几只猫,是不是很喜欢他们? 2、为什么不喜欢第三只猫? 3、可是小猫活着只是为了让人类感到开心么?对张嫂提问:1、听小猫说,是你把它带回家的,觉得它很可怜,你能不能说说当时的情况? 2、不过,当“芙蓉鸟”事件发生后,为什么没有站出来给小猫求情呢?对郑振铎提问:1、你是否确定是小猫杀死了芙蓉鸟,你有没有亲眼看到?2、那你凭什么判断他是罪魁祸首呢? 3、当你看到小猫在嚼着东西的时候,你是怎样去想的,又是怎样去做的? 4、可怜的小猫无缘无故遭到了毒打,再

郑振铎《猫》教学设计

学科:七年级授课教师:授课时间: 课题:《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学习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表情达意。对于斑羚飞渡优秀教案。培养学生感情读文,品味揣摩重点句子,体会作者思 想感情。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作者同情、垂怜弱小的思想感情,交给 学生客观公正,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处事规定。 3、过程与方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教学重点: 指引学生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法: 1、朗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2、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主动读书。 3、讨论法:其实斑羚飞渡说课稿。指引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2节课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种小动物。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作家郑 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些生活的哲 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 (板书课题、作者) 二、新课教学: (一)作者介绍。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 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主要著 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二)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标号段序。思每以下问题:

1、文章写了几只猫?重点写哪—只? 明确:文章共写了四只猫,即自家喂养的三只猫和偷吃芙蓉鸟的黑猫。重点写了第三 只猫,其篇幅占了三分之一有余。 2,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找出有关起止段落,划分文章结构。 明确:课文写了三次养猫的故事,据此,文章可分三个部分。 (三)研习课文第—部分:第—只猫的故事 1、学生齐读课文第—部分。 2、指名学生复述第—只描的故事。 3、学生思考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①作者从哪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形态? ②家里的人对这只猫的态度怎样?从哪些细节描写可以看出来? ③这只猫的结局怎么样?家里人的态度是怎样的? 指名回答后明确:①作者从猫“刚要来的时候”和“后来”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形态。 主要写了猫的两种形态。—是自身的形态,刚宋时是花白的毛,很活泼,白雪球似的;而 后来,光泽的毛也污涩了,毫无生意,懒惰郁闷。二是逗着玩的形态,滚来滚去,扑过来 抢,又扑过去抢,后来却是不肯出来,不理会。 ②家里人都很喜欢这只猫,如三妹“常常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 的拖摇着”,作者则是“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二小时的光阴”“心上感受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因为小猫活泼可爱,一家人都很喜欢它。 ③这只猫最终病死了。作者先交代的“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就已经 埋下伏笔。对于这只猫的“病死”,三妹“很难过”,“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 三、课堂小结: 本文的第一部分写了第—只猫的故事。作者运用质朴的文字写出了第一只猫的可爱有 趣,让人“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同口寸,也表达了对第—只猫亡失的酸辛的感情。 四、作业布置: 1、继续预习课文第二、三部分。 2、思考文章的主题。 3、整理课文字词,学会运用。 五、板书设计: 六、课后反思:

猫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一、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二、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抓住猫的性格特点进行具体细致描述的,并体会作者的爱猫之情。 三、练习围绕一个意思,举两三个事例,把一段话写具体。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学习老舍先生语言的条理性、准确性、生动性,增强学生的语感。【教学过程】 一、审课题,揭示学习要点 (一)文中哪里可以看出猫的可爱? (二)文章是怎样表达爱猫之情的? (三)学习具体明确的表达方法。 二、理思路,认识结构特点 (一)指名读课文。 (二)根据本文总起分述的特点,给文章分段,画出中心句,写出小标题 三、抓古怪,品大猫之三怪 (一)大猫第一怪 紧扣教材泡泡:“为什么说猫的性格古怪呢,我要好好体会体会。”指导学生阅读。 1. 理解“古怪”。(推测、存疑,进一步结合课文理解“古怪”。) 2. 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写猫的性格的。 (板书:老实、贪玩、尽职) 3. 课文中是用哪一个表示转折的连词,把这三方面的性格特点连接起来的?(可是) 4. 每一方面性格后都用了一个语气词,把它圈出来。 5. 读课文感悟“可是”“吧”对表达“古怪”的作用。 说老实话吧 它很老实 比较 (“说它老实吧,可是有时贪玩,说它贪玩吧,可是有时又很尽职。”这里两次用“可是”转折,表现出了猫的性格让人捉摸不透。句末用“吧”使语气不十分确定,更让人感到猫的性格让人难以捉摸。) 板书: 可是可是 老实————贪玩————尽职 吧吧 6. 通过品味、感悟,悟出“古怪”在课文中的意思是“令人难以捉摸”。 7.分层品味作者遣词造句之妙。 (1)老实:老实的突出表现是什么?(读:说它老实吧……无忧无虑。)

猫 郑振铎 优秀教案

《猫》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3、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揣摩字里行间理解蕴涵的人生哲理 课时安排:2课时 一、导入新课,并了解作者 播放生活中的关于猫的卡通形象,欣赏可爱漂亮的猫,触发学生爱的情感。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观看一组小猫照片,让学生说说喜欢哪只,为什么? 二、朗读课文,感知文意,划出字词。 相称(chan) 郁(yù)闷一缕(lǚ) 娱(yú)乐污涩(sa) 怂恿(sǒngyǒng) 婢女(bì)蜷(quán )伏惩戒(ch?ng)怅然(chàng) 三、整体感知

2、通过这三只猫的比较,你们更关注哪只猫?为什么是第三只猫?(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3、默读15~34段思考,在第三只猫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涉及到几个人物?他们都是如何对待猫的? 四、课堂互动 师生角色扮演(教师扮演今日说法主持人,学生们分别扮演郑振铎,三妹,张嫂,观众)师:这只小猫不仅引起了同学们的关注,还引起了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组的关注,因为这只小猫身上发生了三起命案。好,我是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的主持人,昨晚做了一个梦,一只遍体鳞伤的小猫向我哭诉,我要把著名作家郑振铎告上法庭,而且要求我代表它提几个问题,现在我已来到郑振铎家中,下面呢,我来采访几个被告。(教师一次对学生扮演的三妹,张嫂,郑振铎及观众进行采访。) 对三妹的提问:1、听说你十分喜欢小动物,尤其是喜欢小猫,是不是?你家里曾经养过几只猫,是不是很喜欢他们? 2、为什么不喜欢第三只猫? 3、可是小猫活着只是为了让人类感到开心么? 对张嫂提问:1、听小猫说,是你把它带回家的,觉得它很可怜,你能不能说说当时的情况? 2、不过,当“芙蓉鸟”事件发生后,为什么没有站出来给小猫求情呢? 对郑振铎提问:1、你是否确定是小猫杀死了芙蓉鸟,你有没有亲眼看到? 2、那你凭什么判断他是罪魁祸首呢? 3、当你看到小猫在嚼着东西的时候,你是怎样去想的,又是怎样去做的? 4、可怜的小猫无缘无故遭到了毒打,再也没有回来?你是怎么想的? (观众朋友们,由于主人的偏见,一只小猫惨死了,这无疑是一件人间悲剧,面对这样的事,观众朋友们是怎样的看法呢?现在我来采访几位观众) 提问:1、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2、你刚刚听了郑振铎先生的忏悔,你觉得小猫在天堂会原谅他么? (谢谢这几位观众朋友,通过这个事例,我们应该得到这么一个血的教训) 血的教训:无论做什么事情,千万不要凭个人的好恶、死心、偏见加以处置,否则就会出差错,造成无法补救的严重的过失。 五、文本研读,阅读训练。 1、下面重点看文中抒发作者忏悔之情的句子(学生齐读,要求读出作者感情) 2、个别学生朗读(播放背景音乐) 3、分组讨论: A、我的什么过失使我的良心受伤了(用原文回答)表达了我怎样的品格? 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表达了“我”真诚、善良、知错就改的品格。 B、第二只猫丢失时,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试体会这两句话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前一句表现了失去所爱之物后内心的气愤,后一句抒发了自己伤害无辜后,内心充满内疚悔恨之情。 C、写前两只猫有什么作用? 前两只猫与第三只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衬托出后者命运的悲惨,也更突出“我”的过失之大,悔恨之深。 六、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本课你有哪些收获? 1、善待生命,同情弱小,关爱动物。 2、明白做人的道理:

猫郑振铎优秀教学设计

篇一:猫郑振铎优秀教案 《猫》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一、导入新课,并了解作者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 观看一组小猫照片,让学生说说喜欢哪只,为什么? 相称(chan) 郁(yù)闷一缕(lǚ) 娱(yú)乐污涩(sa) 怂恿(sǒngyǒng)婢女(bì)蜷(quán )伏惩戒(ch?ng)怅然(chàng) 三、整体感知 2、通过这三只猫的比较,你们更关注哪只猫?为什么是第三只猫?(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3、默读15~34段思考,在第三只猫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涉及到几个人物?他们都是如何对待猫的?四、课堂互动 师生角色扮演(教师扮演今日说法主持人,学生们分别扮演郑振铎,三妹,张嫂,观众)师:这只小猫不仅引起了同学们的关注,还引起了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组的关注,因为这只小猫身上发生了三起命案。好,我是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的主持人,昨晚做了一个梦,一只遍体鳞伤的小猫向我哭诉,我要把著名作家郑振铎告上法庭,而且要求我代表它提几个问题,现在我已来到郑振铎家中,下面呢,我来采访几个被告。 对三妹的提问:1、听说你十分喜欢小动物,尤其是喜欢小猫,是不是?你家里曾经养过几只猫,是不是很喜欢他们? 2、为什么不喜欢第三只猫? 3、可是小猫活着只是为了让人类感到开心么?对张嫂提问:1、听小猫说,是你把它带回家的,觉得它很可怜,你能不能说说当时的情况? 2、不过,当“芙蓉鸟”事件发生后,为什么没有站出来给小猫求情呢?对郑振铎提问:1、你是否确定是小猫杀死了芙蓉鸟,你有没有亲眼看到?2、那你凭什么判断他是罪魁祸首呢? 3、当你看到小猫在嚼着东西的时候,你是怎样去想的,又是怎样去做的? 4、可怜的小猫无缘无故遭到了毒打,再也没有回来?你是怎么想的?(观众朋友们,由于主人的偏见,一只小猫惨死了,这无疑是一件人间悲剧,面对这样的事,观众朋友们是怎样的看法呢?现在我来采访几位观众)提问:1、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2、你刚刚听了郑振铎先生的忏悔,你觉得小猫在天堂会原谅他么?(谢谢这几位观众朋友,通过这个事例,我们应该得到这么一个血的教训) 血的教训:无论做什么事情,千万不要凭个人的好恶、死心、偏见加以处置,否则就会出差错,造成无法补救的严重的过失。 1、下面重点看文中抒发作者忏悔之情的句子(学生齐读,要求读出作者感情) 2、个别学生朗读(播放背景音乐) 3、分组讨论: a、我的什么过失使我的良心受伤了(用原文回答)表达了我怎样的品格?

[《猫》教案2] 猫郑振铎教案一等奖

[《猫》教案2] 猫郑振铎教案一等奖第二教时 一、复习引入,明确目标 1、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读懂了课文主要写大猫的古怪和小猫的淘气。作者写大猫古怪、小猫淘气是讨厌它们吗?--为什么? 理解“满月的小猫更可爱”:大猫可爱,小猫更可爱。(板书:)2、明目标 所以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读懂课文是怎样写猫可爱的?、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二、体会大猫之可爱。 1、下面我们要自己来分析理解大猫可爱在哪里,而不是由老师来讲问。请同学们带着这些要求自由朗读第一段。 幻灯出示:、挑:你最喜欢、感受最深、最能体现作者喜爱之情的一个句子,划下来;、找这句话中的重点词。、想:这些重点词的特

别含义。、读: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2、范例教学:为了帮助大家讨论好,老师先和大家来学习一句话:(幻灯出示:“说它老实吧,它有时候的确很乖。”)老师对这一句是这样理解的: A、我们已完成了第一步挑出句子。 B、下面我们完成第二步,找出句子中的重点词。(的确,乖)。 C、第三步,想这些重点词的特别含义:乖是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老实、听话。)我们什么时候用“乖”?(老舍把猫写成了小孩子,对猫多亲昵啊!)那再加上“的确”呢?(更加深了对猫的喜爱之情。)所以第三步“乖”和“的确”重点词的特别含义是什么?(生连起来说一遍。) D、初步体会:这一句虽然不长,用词不多,但深刻地写出了大猫的可爱,强烈地表现出作者的喜爱之情?--指导朗读这句话。 谁能把刚才我们四步学习过程具体地说一遍。 请同学们拿出练习纸,按刚才的过程,完成笔头练习:幻灯出示

练习:(见后面练习纸练习二) 3、自主学习: 如同学们按这种方法读课文,选自己最爱读的一句话,细细体会、学习课文。 (准备好)。谁能最早主动的站起来,说说自己的学习情况) 4、交流: 例:、它闭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重点词:闭息凝视:写了大猫捉老鼠的专心负责、全神贯注,一定要把老鼠等出来的样子,作者对大猫尽职精神的赞扬。 “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要求给你抓痒。” 重点词:蹭:摩擦(你在什么时候谁那儿也蹭几下?) 用蹭表现了猫对作者的亲近,作者对猫的喜爱,在作者眼里猫像一个撒娇的小孩。 跳下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重点词:小梅花。

16 猫 教案

第五单元 16猫 知识目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线索。 能力目标理解课文细节描写和对比的手法;品味作者养猫的乐趣和痛惜之情。 情感目标把握文章主题,培养善待动物、爱护生命的观 念。 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 步骤二自学互研自我感悟 【目标导学一知识卡片】 1.作者简介 郑振铎(1898~1958),笔名西谛,福建长乐人,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 【目标导学二字词积累】 2.朗读课文,注意字词的读音。 相称.(chèn)郁.闷(yù)一缕.(lǚ)娱.乐(yú) 污涩.(sè) 怂恿 ..(sǒnɡ yǒnɡ) 蜷.伏(quán) 惩.戒(chéng) 怅.然(chàng) 红绫.(líng) 乞丐.(gài) 虐.待(nüè) 3.解释下列词语。 污涩:肮脏且不光滑。 预警:指事先觉察可能发生某种情况的感觉。 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怅然: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蜷伏:弯着身体卧着。 【目标导学三阅读感知】 4.朗读课文,感知文意,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记叙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过。 5.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表。 第一只猫第二只猫第三只猫 来历隔壁要来的舅舅家抱来的张奶捡来的 外形花白的毛,如带着 泥土的白雪球 浑身黄色,很可爱 毛色花白,并不好 看,瘦,毛 被烧脱了几块,更觉 难看。 性情活泼较第一只更活泼, 更有趣,会捉鼠 天生忧郁,不活泼, 懒惰 地位宠物宠物若有若无,不大喜欢

幼儿园音乐教案大猫和小猫

大猫和小猫 幼儿发展水平现状分析: 小小班的孩子年龄小,对成人的依赖思想重,为了让孩子较快的适应幼儿园生活,我们班的几位老师常常哼唱着歌曲,营造一种快乐、轻松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下我们发现班里的孩子很喜欢听老师唱歌,更喜欢模仿,但由于年龄特征,在活动中的随意性较大,特别是不会控制自己声音的大小,常常会大声的叫喊,针对这一情况,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学习控制自己声音的大小。 2、学唱歌曲,乐于参与歌曲表演。 二、活动准备:大猫、小猫手饰人手一份,歌曲磁带,录音机,泡沫塑料地板。 三、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和孩子一起进行寻找游戏,激发兴趣,参与活动。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教室里藏着一样东西,我们一起去找出来,一人找一个,大家要悄悄地去找,千万别让它跑了!好,开始行动。 (二)基本活动:1、集中注意力,进入主题。 师:你们真棒,把找到的东西举起来让我看看。我们来坐起,看看里面是什么?(注意孩子“猫”的发音) 2、启发想象,进入主题。(1)这两只小猫长得不一样啊?(启发孩子说出“一只是大猫”、“一只是小猫“)。(2)大猫和小猫的后面有根橡筋?(引导孩子套在手上)。(3)嘘——听!两只猫在唱歌(听磁带《大猫和小猫》歌曲)。 3、教师范唱,孩子听。

4、孩子跟唱,教师注意听孩子的发音,并给予指导。 5、孩子集体唱。教师以动作给予提示。 6、游戏:大猫和小猫。教师注意个别指导。 7、多种游戏,在游戏过程中注意不要重复,可以用手的高低动作、声音的粗细、体态动作的不同进行游戏。并对孩子的表现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 8、活动小评。 四、活动延伸: 把大猫和小猫的手饰带回家教爸爸、妈妈唱歌和表演。(让孩子进行复习,让家长和幼儿互动起来,同时也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幼儿园参于的活动。)

部编版语文《猫》教案

猫 教学目标 1.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2.作者对比手法的运用,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3.消除误会,平等相处的意义,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作者对比手法的运用,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2.消除误会,平等相处的意义,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教学难点 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教学方法 赏析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观看小猫游戏视频。 很多同学喜欢小猫,下面观看视频: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有趣的视频,相信你你一定会更加喜欢小猫的。 这真是一只贪玩的小猫。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一起学习作家郑振铎的小说《猫》,看看细微的事物给我们留下什么样的启示。 一、自学指导预习交流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生难字词 铎duó忧郁yù怂恿sǒng yǒng蜷伏quán 惩戒chéng 污涩sè红绫líng 悲楚chǔ 妄下断语wàng怅然chàng冤枉yuān辩诉biàn 2.词义 污涩:肮脏且不光滑。 忧郁:忧伤愁闷。

毫无生意:没有一点生机和活力。 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怅然: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若有若无:好像有,也好像没有。 凝望:目不转睛地看;注目远望。 畏罪潜逃:犯罪后怕受制裁而偷偷地逃走。 3.作者简介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人。现代作家、文学史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4.背景链接 《猫》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在此之前他的其他作品,内容已经触及五四时期青年要求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等问题,即使是对不会说话的猫,因为“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感到自己的良心受了伤。这些深表忏悔的话,表明了作者受到了当时颇具影响力的某些人生观念如平等、公正地待人接物,不伤害无辜,不欺凌弱小的影响。 二、自主探究整体感知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 1. 自由读课文。 2. 想一想课文分几层?概括层意? (1-2)第一部分:第一只猫很可爱可病死了。 (3-13)第二部分:活泼可爱的第二只猫不幸亡失。 (14-34)第三部分:第三只猫的亡失让我难过自责。 3.概括主要内容。 这篇文章写了“我”三次养猫的经历。 三、合作探究文本研读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合作学习,质疑、讨论,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文本研读 (一)作者笔下的三只猫,特点不同,命运各异,默读课文,直接摘录或自己概括相关内容,完成下表。

郑振铎《猫》优秀教案设计

郑振铎《猫》优秀教案设计篇一:郑振铎《猫》优秀教案设计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3、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揣摩字里行间理解蕴涵的人生哲理课时安排:2课时 播放生活中的关于猫的卡通形象,欣赏可爱漂亮的猫,触发学生爱的情感。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观看一组小猫照片,让学生说说喜欢哪只,为什么? 相称(chan) 郁(yù)闷一缕(lǚ) 娱(yú)乐污涩(sa) 怂恿婢女蜷(quán )伏惩戒怅然 2、通过这三只猫的比较,你们更关注哪只猫?为什么

是第三只猫? 3、默读15~34段思考,在第三只猫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涉及到几个人物?他们都是如何对待猫的?四、课堂互动 师生角色扮演师:这只小猫不仅引起了同学们的关注,还引起了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组的关注,因为这只小猫身上发生了三起命案。好,我是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的主持人,昨晚做了一个梦,一只遍体鳞伤的小猫向我哭诉,我要把著名作家郑振铎告上法庭,而且要求我代表它提几个问题,现在我已来到郑振铎家中,下面呢,我来采访几个被告。 对三妹的提问:1、听说你十分喜欢小动物,尤其是喜欢小猫,是不是?你家里曾经养过几只猫,是不是很喜欢他们? 2、为什么不喜欢第三只猫? 3、可是小猫活着只是为了让人类感到开心么?对张嫂提问:1、听小猫说,是你把它带回家的,觉得它很可怜,你能不能说说当时的情况? 2、不过,当“芙蓉鸟”事件发生后,为什么没有站出来给小猫求情呢?对郑振铎提问:1、你是否确定是小猫杀死了芙蓉鸟,你有没有亲眼看到?2、那你凭什么判断他是罪魁祸首呢? 3、当你看到小猫在嚼着东西的时候,你是怎样去想的,又是怎样去做的? 4、可怜的小猫无缘无故遭到了毒打,再也没有回来?你是怎么想的?提问:1、你对这件事有什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小猫的故事

小猫的故事(语言)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更新:2007-1-23 阅读: 小猫的故事(语言) 活动目的 1.启发幼儿在观察小猫图片的基础上,大胆地进行想象,创编小猫的故事,并运用粘、剪、画的技能绘制连环画。 2.幼儿根据自己所编的《小猫的故事》,设计制作成四幅连环画。画面要求色彩丰富、鲜艳,内容简单,有意义,并能讲出自己所画的故事内容。 3.培养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连环画纸若干 2.八个不同动态,不同表情的线描小猫图样。 3.水彩笔若干,各色电光纸若干,胶水、剪刀、订书机等。 4.木偶小猫一只,连环画范样两幅。 活动过程 一、用木偶小猫表演形式引出课题。 1.木偶小猫:小朋友们好!我是小猫咪咪。今天,我给小朋友带来的礼物是两张画,一张画的是我的故事,一张画是用彩色电光纸剪贴成的小猫妙妙的故事(教师从小猫手中接过两幅连环画,并向幼儿展示)。我的许多好朋友小花猫、小白猫、小黑猫都想请小朋友把它们的故事编到连环画里。 教师:咪咪,我们小朋友都非常愿意给你帮忙。等小朋友们画好后,我就给你送去,好

不好? 木偶小猫:“好!谢谢小朋友们,再见!” 二、教师出示、讲解范画。 1.教师出示范画(一),是用水彩笔绘制成的四幅连环画,请幼儿观看。教师讲解连环画内容:(1)小猫咪咪是一只非常玩皮的猫。一天早上,它从窗户里往屋外跳。一不留神,将猫爸爸放在窗台上的一盆花碰倒在地。(2)猫爸爸看见了,非常生气,气得胡子都撅了起来。(3)调皮的咪咪跳到家门口的树上,冲着猫爸爸做鬼脸。(4)咪咪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将碰翻在地的花盆重新放回到了窗台上。 2. 教师出示范画(二),是用彩色电光纸剪贴而成的四幅连环画,请幼儿观察看,讲出连环画的故事内容:(1)一天中午,小猫妙妙正坐在树下玩耍。(2)忽然她看到前面小桥对岸,山羊老公公拄着拐仗正要过桥去。(3)妙妙赶忙跑过桥去,扶着山羊公公过了桥。(4)山羊公公过了桥,高兴地对小猫妙妙说:“你真是一个爱帮助别人的好孩子啊!” 三、教师给幼儿出示八只不同动态、不同表情的小猫范样,如图2,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开启幼儿的思路,编出小猫的故事。 1.幼儿编故事时要有时间、地点、人物及发生的事情的内容。 2.教师请幼儿将自己编的故事,用四幅画面表现出来。 3.教师请几名幼儿将自己编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故事讲完后,教师进行讲评,肯定最合理的故事情节,要求幼儿编的故事内容要有意义。 四、幼儿进行创作连环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1.教师将活动分成两组:一组用彩色水笔来绘制连环画;一组用彩色电光纸粘贴连环画。 教师:下面请小朋友们自由选择。想用彩笔画连环画的小朋友坐到绘画组,想用彩纸粘的小朋友,坐到粘贴组。 2.幼儿进行创作活动,教师巡回指导。教师指导幼儿绘制、粘贴时,要注意构图要基本合理、色彩的搭配协调美观。 3.教师请2-3名能力强的幼儿到黑板前展示自己创作的连环画,并完整地讲出自己所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