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微创治疗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微创治疗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微创治疗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微创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简称微创术)在老年高血压较少量脑出

血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0例行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30例在保守组治疗的基础上行微创颅内血

肿清除术,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组的日常生活能力明显优于对

照组,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微创术明显提高了老年高血压较少量脑出

血的疗效,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743.34 【文献标识码】A 【文

章编号】1672-5085(2013)45-0100-02

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HCH)是一种病死率、致残

率很高的脑血管疾病[1],老年人多发。目前,单纯药物治疗尚无突破性进展,如何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成为治疗老年人脑出血的关键。近年来新开展的微创术

为老年高血压较少量脑出血的治疗开辟了崭新的途径,具有创伤小,密闭性强,

不易感染,恢复快,费用低廉等优点,已为广大医务工作者和老年患者所接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在我科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出血患者,按随

机分为内科综合治疗组(以下简称对照组)和微创术组(以下简称治疗组),其中治疗

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60~79岁,平均(64±4)岁。对照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60~79岁,平均(64±2)岁,两组一般情况无显著差异。所

有病例发病前均有高血压病病史;术前CT检查血肿量30~80ml;发病后6h以内人院;且所有病例临床表现意识清醒或嗜睡症状。

1.2 方法

所有手术均定于发病24h内进行,对照组:常规使用止血药、脱水药、降颅压、预防感染、营养神经及对症支持等治疗。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使用微创术,

采取术前CT定位,取血肿最大平面中心为穿刺靶点,测量此点距血肿中心的距离,选择合适长度的穿刺针,局麻下采用YL-1型穿刺针行颅内血肿穿刺术。术中

以吸出量占出血量50%~60%为佳。若血液黏稠,则以尿激酶10000u加3ml生

理盐水稀释后注入血肿腔内冲洗,并夹闭引流管,在4h后开放引流管。术后定

期复查脑部CT,了解针的位置及血肿残余量。残留血肿60分,基本完成日常活动;60~41分,日常活动需要少量帮助;40~20分,日常活动需要较多帮助;

60分为较满意效果,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死亡3例,死亡率5%,其中治疗组死亡1例,死亡率3.3%,对照组死亡2例,死亡率6.7%。治疗组评分>60分为25例,59~40分的3例,60分为18例,59~40分的7例,X.20.0252=7.38,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形成血肿,血肿压迫导致脑水肿,并且血肿本身还释放多种严

重损害脑组织的代谢产物,有研究发现,脑出血后在血肿的周围会出现看似“半暗带”的局部缺血区,还可引起一系列的缺血性脑损害[2],因此脑出血治疗的关

键是尽早地清除血肿,阻断颅内压增高的恶性循环,使受压神经元有恢复的可能,防止或减少脑出血后一系列的继发性病理变化,挽救生命及争取部分神经功能恢

复[3]。传统内科治疗依赖脱水剂可缓解压迫症状,但脱水剂对血肿本身并不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健康教育

【摘要】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总伴随着患者不同程度的肢体、语言或吞咽等多种功能障碍,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生存欲望。为减轻和消除术后的不良后果,提出了从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功能锻炼和运动指导、语言功能训练及预防各种并发症等五个方面加强术后恢复性治疗,对提高患者的康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高血压术后;康复教育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多发病急、来势凶猛,是造成患者死亡和致残的常见疾病,而手术是抢救患者生命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手术后病程长,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语言或吞咽等多种功能障碍,恢复较慢,常导致患者生活不能自理、丧失劳动能力,不但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精神及经济负担,更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我们在其住院期间特别是术后加强了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了治疗效果,减少了住院时间,使患者的生存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1 心理护理 首先让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减少探视,帮助其正确面对现实,解除悲观情绪,消除顾虑,鼓励患者进行主动锻炼,尽可能地让患者接受自己喜欢依赖的治疗方案,给患者营造一个关心、体贴、和睦的家庭护理氛围,家庭的稳定是患者心理健康首要条件,引导其进行积极的心理调节,这样会使患者培养和树立治疗信心,并且能大大提高治疗的效果,有利于患者心理的康复。 2 饮食指导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处于高代谢和负氮平衡状态, 除静脉给予营养支持外,康复期的胃肠道营养支持更重要。因此,尽早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保证营养的供给,以增强机体免疫力,暂无法经口进食的患者给予留置胃管,每天注入足够的水分和流质饮食,合理搭配膳食,防止便秘。 3 功能锻炼和运动指导 高血压脑出血后的半身不遂等后遗症,要通过功能锻炼及适当的运动,改善机体的循环和代谢,以促进病体的康复。要做到有计划、定时、定量加强瘫痪肢体的被动活动与主动锻炼,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肢体肌力0~1级,早期应采用有效的按摩和被动运动,由健侧至患侧,大关节至小关节3~5次/d,10~20min/次左右,以增强患者肢体的力量,同时拍打、按摩肌肉,促进肌力的恢复。患者病情稳定即可开始协助患者被动运动,肌力开始恢复时,帮助鼓励患者自主运动。功能锻炼按卧位-坐位-站位-步行,循序渐进,同时配合针灸、按摩等。并指导家属帮助按摩,坚持锻炼,瘫痪肢体的功能都可以有所恢复。 4 语言功能的训练 患者清醒后的早期应以口腔训练为主,练习发声和咽腭闭合训练。待患者适应后,以咽部训练为主,进行咽部冷刺激,吸吮与喉上抬训练,闭锁声门练习和声门上吞咽。对失语或语言不利的患者,每天上、下午要有一定的时间进行语言训练,逐步恢复语言功能。运动性失语:字-词-短句;感觉性失语:用手势、表情来表达用意;命名性失语:用物品反复教患者说出其名称。另外,可让患者跟着预先录制好的标准语进行逐字逐句的语言再训练,但要注意防止患者过度疲劳。 5 预防各种并发症 5.1 积极有效的排痰,保持呼吸通畅,预防肺部感染 首先,对意识不清,病情较重的患者,应采取每1~2h翻身1次,防止痰液坠积,同时配合叩背,以利于痰液排出;其次,要做好口腔护理,每日三餐后漱口,口腔护理2次/d,观察口腔黏膜有无异常,合理选择漱口水及控制口腔感染的药物。 5.2 保持患者皮肤完整,防止褥疮发生 首先,给患者及家属讲解定时翻身的重要性,并给予示范,检查及督促,每2~3h翻身1次,避免拖、拉、推等动作;其次,是保持床铺的清洁、平整、干燥。定时温水擦澡按摩,增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营养状况。 5.3 鼓励病人多饮水,以达到清洁尿路的目的 并注意会阴部的清洁,预防交叉感染。如发现尿液混浊、发热,是泌尿系感染的征兆,应及早治疗。

高血压性脑出血诊疗规范

高血压性脑出血 【病史采集】 1. 有高血压病史,中老年人多见,多在情绪激动或体力活动时突然起病。 2. 常以突然头痛为首发症状,继而呕吐、抽搐、意识障碍等。病情轻重不一,轻者与脑梗塞相似,重者全脑症状显著,其轻重取决于出血的原发部位、出血速度、出血量、血肿的扩延方向及波及范围,以及脑水肿、脑缺血等继发性病理改变的情况。 【体格检查】 1. 一般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HBsAg、血脂、血糖、钾、钠、氯离子、BUN、CO CP、血液流变学、心电图等。 2 2. 神经系统检查 (1) 全脑症状 1) 大多有程度不同的意识障碍,少数清醒,重则昏迷。 2) 生命体征:早期血压多有显著升高,轻症脉搏、呼吸无明显改变。重症呼吸深缓,呈鼾声呼吸。病情恶化时呈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中枢性高热。 3) 可有去大脑强直发作。 4) 瞳孔改变:形状不规则,双侧缩小,双侧大小不等或散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提示脑干受损或脑疝形成。 5) 眼底:可见视网膜动脉硬化和视网膜出血,偶有视乳头水肿。 6) 脑—内脏综合征:如上消化道出血、心律不齐、肺水肿等。 7)脑膜刺激征阳性。 (2) 局灶症状 1) 基底节区(内囊)出血:最多见,分外侧型、内侧型和混合型。三偏症状明显,早期常有双眼向病灶侧凝视,优势大脑半球病变可有失语。重症者多属内侧型和混合型,起病急、昏迷深、频繁呕吐或有脑疝形成。 2) 脑叶出血:意识障碍较轻,可有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或有抽搐发作,局灶症状因受损脑叶不同而异。 3) 桥脑出血:重型者昏迷深、瞳孔缩小、高热、呈去脑强直或四肢瘫;轻型者有出血侧面神经、外展神经麻痹和对侧肢体瘫痪、交叉性感觉障碍、头和双眼转向瘫痪侧。 4) 小脑出血:多表现为突然眩晕、频繁呕吐、枕部头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重症大量出血者很快昏迷或因枕大孔疝死亡。 5) 脑室出血:深昏迷、瞳孔缩小、中枢性高热和去大脑强直。 【辅助检查】 1. 腰椎穿刺:脑脊液压力增高,多呈血性。如有CT检查,可不作腰穿,以免引起病情加重,甚至诱发脑疝形成。 2. CT检查:可见脑实质内出现高密度影,确定出血部位、出血量及扩展方向。 3. 脑血管造影:显示占位病变征象。有助于鉴别其它脑血管病所致的脑出血。 【诊断要点】 1. 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作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诊断。 2. 对出血部位、出血速度、出血量、出血扩展方向、血肿波及范围以及脑水肿、脑缺血等继发性病理改变作出诊断或估计。 3. 与其它非高血压性脑出血相鉴别:如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瘤、脑淀粉样血管病、血液病、脑动脉炎、口服抗凝剂等所引起的脑出血。 【鉴别诊断】 1.昏迷病人 应与一氧化碳中毒、肝昏迷,尿毒症、低血糖等引起的意识障碍相鉴别。

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常规

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常规 一、病因 有些诱因可导致血压突然升高,如:剧烈运动、情绪波动、咳嗽排便等,也可无明显诱因而在休息、睡眠等安静状态下发病。部分病人可有一定的先兆。起病突然,进展迅速,多数是剧烈头痛、呕吐,很快出现意识障碍和神经功能缺失。出血量少者病人可清醒,但多数有意识障碍,轻者嗜睡,重者迅速昏迷。部分已癫痫发病或大小便失禁为首发症状。常有对侧偏瘫和偏身感觉障碍,优势半球出血可有失语。如病程进展快,发生脑疝,会出现肌张力增高,病理征阳性等相应表现。眼底可有视网膜出血或视盘水肿,瞳孔可不等大,双侧缩小或散大,呼吸深大,节律不规则,脉搏徐缓有力,血压升高,体温升高,部分病人可有急性消化道出血呕吐咖啡色胃内容物。按出血部位不同,可有不同的临床特点。 二、临床表现 1、基底节出血是脑出血最常见部位,主要临床表现除了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一般障碍外,因内囊受压或破坏出现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同向偏盲,即所谓的“三偏”征象。优势半球出血可有失语表现。 2、丘脑出血约占脑出血的10%-15%。丘脑出血的源动脉为供应丘脑的穿动脉。当血肿较小且局限在丘脑本身时,可出现嗜睡及表情淡漠,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如病变累及脑干背

侧,可出现双眼向上凝视、瞳孔大小不等。累及内囊可有不同程度“三偏”,下丘脑出血可出现高热、昏迷、脉搏加快、血压升高级内环境紊乱等。 3、脑干出血脑桥出血约占脑出血的10%,脑桥是较为重要的生命中枢,这种类型的出血病情相当危重,临床表现为起病急骤,突发剧烈头痛呕吐,可立即出现意识障碍,迅速深昏迷状态,针尖样瞳孔是桥脑出血的特征性改变。可出现四肢瘫痪,还可出现急性应激性溃疡,出现中枢性顽固高热和呼吸节律紊乱等,预后极差。 4、小脑出血临床表现为突发剧烈呕吐、枕部疼痛,眩晕及因共济失调而摔倒,查体可有颈项强直,眼球震颤及构音不清。出血量大,可致四脑室受压或出血破入四脑室导致急性梗阻性脑积水,可使颅内压迅速增高,导致枕骨大孔疝,严重者迅速死亡。 5、脑室出血主要临床表现为脑膜刺激症状和脑脊液循环受阻引发的颅内高压症状,以及出血部位脑组织损伤或受压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症状轻重与出血量关系密切。轻者可只有头痛呕吐,重者除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外,还有昏迷、抽搐、高热、瞳孔变化等表现。 三、护理评估 1.询问病人起病的情况。 2.观察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的情况。

高血压脑出血内科保守治疗护理措施

高血压脑出血内科保守治疗护理措施 发表时间:2017-06-22T14:50:13.24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2期作者:柴玉静 [导读] 本文通过实验的方法对采取保守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并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旨在优化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方法。 定州市叮咛店中心卫生院河北定州 073000 摘要:本文通过实验的方法对采取保守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并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旨在优化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方法,缓解患者本人的痛苦,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进而推动医学事业的进步。本文以高血压脑内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措施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相关结论并证明,在患者出血量相对较少的情况下,可以采取保守治疗且治愈率较高。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保守治疗;护理措施 引言: 作为常见脑血管类疾病的一种,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发病突然且症状较为严重的特点,具有较高的致残和致死概率。通常来说,若患者脑部出血量较大,则采取手术的方法会对颅内血肿进行微创清除。在患者脑部出血量较少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保守治疗方法,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本文以部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例,对其治疗措施和效果进行分析,以期能为患者提供更优的治疗和方案,并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借鉴。 一、实验 (一)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采用内科保守治疗方法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共七十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数量为44,女性患者数量为26,年龄范围为45到74岁,平均年龄为54.3岁。出血量不足三十毫升的有12位,出血量不足二十毫升的有23位,出血量不足十毫升的有18位,出血量不足五毫升的有17位。 (2)方法 在脑出血患者入院后,应立即对让患者吸氧,并对其血压进行控制,使其血压逐渐稳定,然后配合药物治疗方法,具体如下:选用静脉滴注的方法,选取百分之0.9的生理盐水一百毫升和三十毫克依达拉奉,每日滴注两次,如必要可加入百分之二十的甘醇露作为脱水剂。若患者出血量不足十毫升,q8h或q12h,则连续三到五天进行静脉滴注。若患者出血量大于十毫升,q6h或q8h,则需要进行七到十五天的静脉滴注。另外需要特别注意,若患者肾功能不全,则需使用甘油果糖代替甘醇露。若CSS评分高于百分之八十五,则可判定为高血压脑出血疾病基本治愈。若评分介于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八十五范围内,判定为显效。若评分介于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六十范围内,判定为有效。若评分未超过百分之三十,判定为治疗方法无效。 (二)实验结果 本文研究对象住院天数范围在6到48之间,平均住院时间28.7天。实验具体结果参照表1: 表1: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效果分析表 根据表1可得,采取本试验方法,在全部七十例患者中,基本治愈的有24例,显效的有34例,有效的为8例,总有效率可以达到百分之 94.3,因此可以表明,采用保守治疗的方法能取得较好效果。 二、讨论 结合本文的实验结果可以表明,当患者出血量较少时,选择保守治疗的方法效果较好。因此,对于脑出血量较少患者可采取保守治疗措施。通常出血量小于三十毫升可以判断为少量出血。高血压脑出血属于急性脑血管疾病。体力和脑力劳动过度,饮食习惯不合理,压力较大等都是诱发高血压脑出血的原因。随着社会竞争加剧,部分人长期处于高压工作状态下,再加上暴饮暴食等,使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数量不断增加。 长期高血压,容易引起脑体小动脉的病变,具体表现包括在小动脉的血管上出现玻璃样或纤维样变性或局灶性出血,进而造成血管壁细胞的坏死或者缺血,不但会降低血管壁强度的,出现局限性的血管扩张,甚至形成小型的动脉瘤。身体发生病变,再加上长期过度劳动等,易引发高血压,加剧脑血管的出血。 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内科治疗,主要采用让患者吸氧的方法,另外采取其它相关措施对血压进行控制,避免并发症的产生和水电解质的紊乱。在进行内科保守治疗的同时,还需要进行药物治疗。包括脑细胞营养保护剂的给予,镇静剂、止痛剂、止血剂以及适量的脱水剂的使用。有效治疗脑水肿的关键在于甘露醇,通过“渗透性脱水”的方式,将颅内压降低使其主要原理。进而降低脑组织系统的含水量,通过脑脊液分泌的再吸收和一致,减少脑积液的容量,另外,还可以对脑组织中红细胞的运转氧水平进行提升。 除了采取护理以及治疗措施之外,还需要积极给予患者安慰和疏导,对患者头痛、呕吐等相关症状的产生原因进行解释,耐心解答患者疑问,缓解因疾病带给患者的紧张情绪,避免由于心理因素引发的血压升高,加剧病情。采取药物治疗的方法时,需要密切关注患者情况,按时对患者血压进行检测,观察其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在治疗中不宜使血压下降过快,需保障血压的屏和高以及稳定,一日内血压下降值不得超过30mmhg,否则对脑灌注造成损伤。若患者出现恶心等症状,需要及时报告医生并第一时间采取相应措施,以免延误病情。 三、结束语 当前我国就业压力较大,人们普遍处于高压的工作和生活状态之下,再加上生活和饮食等的不规律,长此以往很容易引发疾病,高血

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原则

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原则 (一)急性期。 脑出血急性期治疗原则是:防止继续出血;积极抗脑水肿;调整血压;防治并发症。 1.内科治疗: (1)一般治疗: ①安静卧床,床头抬高,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拍背,防止肺炎、褥疮。 ②对烦躁不安者或癫痫者,应用镇静、止痉和止痛药。 ③头部降温,用冰帽或冰水以降低脑部温度,降低颅内新陈代谢,有利于减轻脑水肿及颅内高压。 (2)调整血压:脑出血患者血压升高,是为保证脑组织供血的代偿性反应,血压会随颅内压下降而降低。一般不应使用降血压药物,尤其是强力降压剂。对严重高血压的处理应比脑梗塞积极。如果血压比平时过高,收缩压在200mmHg (26.6kpa)以上时,可适当用速尿等温和降压药。5%硫酸镁10ml,肌注。如清醒或鼻饲者可口服复方降压片1-2片,2-3次/d,血压维持在20.0~21.3/12.0~1 3.3kpa左右为宜。急性期血压骤降为病情严重,应适当给予升压药物以保证脑,供血量。对急性期过后持续的血压过高可系统应用降压药。 (3)降低颅内压:脑出血后且有脑水肿,其中约有2/3发生颅内压增高,积极降低颅内压,阻断上述病理过程极为重要。可选用下列药物: ①脱水剂:20%甘露醇125-250ml于30分钟内静滴完毕,依照病情每6-8小时1次,7-15天为一疗程。甘油果糖一般250一500ml/次、1—2次/d。每50 0m1需滴注2—3h,250ml滴注1-1.5h。 ②利尿剂:速尿40~60mg溶于50%葡萄糖液20~40ml静注。 (4)注意热量补充和水、电解质及酸硷平衡。 (5)冬眠低温疗法:体表降温,有利于降低脑的新陈代谢,减少脑组织耗氧量,防止脑水肿的发生和发展,对降低颅内压亦起一定作用。 (6)巴比妥治疗:大剂量戊巴比妥或硫喷妥钠可降低脑的代谢,减少氧耗及增加脑对缺氧的耐受力,降低颅内压。初次剂量为3~5mg/kg静脉滴注,给药期中应作血内药物浓度测定。有效血浓度为25~35mg/L。发现颅内压有回升时应即增补剂量,可按2~3mg/kg 计算。 (7)激素治疗:地塞米松5~10mg静脉或肌肉注射,日2~3次;氢化可的松100mg静脉注射,日1~2次;强地松5~10mg口服,日1~3次,有助于消除脑水肿,缓解颅内压增高 (8)神经营养药物的应用这类药物有:三磷酸腺苷(ATP)、三磷酸胞苷(C TP)、细胞色素C、辅酶A、氯酯醒、胞二磷胆碱、多肽类脑蛋白水解物等。可按病情选用或合并应用。应用2周。

高血压性脑出血外科治疗

2012年5月 腰背痛恶心呕吐尿潴流感染神经并发症 710668(留置导尿88) 00 0.7%10.6%6.8%0%0% 并发症 例数 发生率 头痛27 2.7%腰麻在下肢手术麻醉起效快,操作简便,效果可靠满意,用药 少、费用低,无局麻中毒之虞。临床上开展较少,其主要原因是其 并发症多而影响。[1][2] 再就是麻醉无法延时,且因硬膜外麻醉技术 日臻完善有关。本组全部选择低位腰麻, 笔者以为减少腰麻术后并发症应做到以下几点:2.1提高穿刺技术,保持正中穿刺硬膜,提高成功率。2.2选用7号长针头(笔者曾用5号长针头,终因其太软而难以掌握而放弃)。保持针头锋利且有较长斜面能有效提高穿刺的成功率,且有明显的突破硬膜的特殊感觉。 2.3局麻药的配置:选0.75%的布比卡因注射液7.5~20mg ,加入50%的葡萄糖注射液0.3~0.5ml 。保持葡萄糖浓度<10%(原配置液 种曾加入麻黄碱注射液20~30mg , 但经临床实践,并不能有效预防血压下降,反而使局麻药的容积增大,而平面更不易控制,血压 波动明显而取消)2.4注药的速度:选用手术台背板抬高10~15°,针尖斜面朝向尾端或向下。注药时间2~5s ,注药速度对麻醉平面的影响不明显。2.5穿刺部位,本组多选择L2~3,下肢手术大部分要用止血带,平面不能低于T12,在药物浓度和容积不变的情况下,穿刺部位越高平面越高。 2.6麻醉时间180~240min ,所有手术时间应少于150min ,否则出现术中的平面下降,肌松不良,甚至疼痛状等。 本组腰麻患者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出现腰背痛头痛,还与患者对麻醉手术的恐惧紧张有关,部分病人还有受伤后轻度的精神障碍。所以我们应注意患者术前、术中病人精神情绪变化,做好术前宣教解释工作,加强医患间的相互沟通,倾听病人诉求,还可在术前适当应用镇痛、镇静剂等,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情绪,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 总之,本组腰麻患者术后并发症并发作病例少,且症状轻微,不影响患者的术后正常出院。只要我们选对病例,正确操作,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就能收到神奇的麻醉效果。参考文献 [1]刘俊杰.现代麻醉学[M].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598.[2]叶平安.应用麻醉学[M].第一版.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341. *山西省大同煤矿集团二医院神经外科(037031) 2012年3月22日收稿 关键词:高血压性脑出血;外科治疗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2)10-0079-02 高血压性脑出血外科治疗 秦仪* 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 )是脑血管病中病死率和自残率都很高的一种疾病。西方国家脑出血(ICH )占全部脑卒中8~15%,而 我国高达21~48%。大多数为患病的老年人, 30日死亡率为35~50%半数死于发病后两日内,存活者多留有严重残疾[1]。伴随头颅CT ,MRI 广泛应用,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得到广大神外科认 可。 我院于1998年至今手术治疗21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在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16例,男性125例,女性91例,年龄46~78岁,均有高血压病史,其中年龄<50岁31例,51到60岁113例,>61岁72例。 1.2临床表现:本组意识状态GCS 评分15~13分51例,12~9分117例,8~6分35例,5~3分13例,伴有去脑强直10例,术前有一侧瞳孔散大25例,双侧瞳孔散大6例,术前有单侧肢体偏瘫186例。 1.3手术时机:发病6小时内手术82例,6~48小时113例,3~5日21例。 1.4辅助检查:216例行头部CT 检查,其中壳核出血156例,丘脑出血32例,尾状核出血28例,血肿均超过40ml ,其中破入脑室者53例。1.5手术方法:行骨瓣开颅清除血肿67例,行骨窗开颅149例,为侧裂入路。2结果 216例病人中按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 )分级:1级:完全恢 复日常生活能力, 1级46例(21.2%);2级:部分恢复或独立生活,2级78例(36.1%);3级:需要人照顾,可扶拐行走,3级46例(21.3%);4级:卧床,但意识清楚,4级14例(6.4%);5级植物生存,4例,(1.8%);死亡28人(13.0%)。3讨论 3.1手术时机:高血压脑出血从病理生理变化看,脑出血后6~8小 时,血肿周围出现脑水肿,脑组织坏死,而随时间增加而加重,24%死于24h 内,44%死于48h 内,70%死于1周内[2]。由此可见,大部分死亡发生于出血早期,患者采用颅内压监测,证实颅内压 确有一过性增高,因此支持早期手术,以解决高颅压问题。 近年来研究表明尽早清除血肿,有助于减少凝血过程血液成分崩解释放有毒活性物质以及其他炎性介质对周围组织的损伤。手术7h 内再出血风险高,因此,HICH 手术选择发病后7~24h 为好,对于手术适应症者,应在直视下清除血肿,彻底止血,术后再出血几率可降低,应该尽早手术,打破恶性循环,减少死亡。3.2手术适应症:手术目的在于清除血肿,降低颅压,使受压脑组织有恢复的可能。是否手术可考虑下述几点:①出血部位:浅部出 血优先考虑手术。 脑干出血手术效果不理想。②出血量:大脑半球出血量大于30ml , 小脑出血量大于10ml 考虑手术。③病情演变:出血后病情进展迅速,短时进入深昏迷,不考虑手术。④意识障碍:神志清楚多不考虑手术,发病后意识障碍轻,后缓慢加深,以 及来院后中度意识障碍,考虑手术。 ⑤发病后血压过高,大于200/120mmhg ,眼底出血,有心,脑,肾严重疾病,多不考虑手术。⑥深昏迷,去脑强直,四肢软瘫,单侧,双侧瞳孔散大,病情已处于晚期,不考虑手术。 3.3手术方式及入路的选择:高血压性脑出血是非创伤性颅内出血最常见的病因,发病率高,预后差[3],目前多倾向于微创手术[4-5],手术方法的选择是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手段,对于血肿清除的手术 入路,应根据头颅CT , 核磁共振扫描结果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本组手术方法多选择小骨窗开颅,入路时间短。手术创伤小,出血 少。常规行气管内插管全麻, 患者取仰卧位,头偏向非手术侧。翼点切开头皮6~8cm ,撑开头皮,咬出骨窗直径约2.5~3.0cm ,骨窗尽可能靠近蝶骨嵴,以更好显露外侧裂。十字切开硬脑膜,显微镜下开放侧裂池,缓慢放出部分脑脊液清除部分血凝块,使额颞部脑组织回缩,沿蛛网膜下腔分离侧裂,注意保护好侧裂血管,沿途可见大脑中动脉分支,保护好,向后内侧解剖出脑岛被盖,在岛叶表面大脑中动脉分支无血管区将岛叶切开1cm ,既可达血肿腔,微型吸引器,低负压,吸除血凝块,避免损伤脑组织,以棉片保护 表1常见并发症发生例数(例%) 79

高血压脑出血试卷精选.

高血压脑出血护理测试试卷 一、选择题 (1)脑出血患者多数伴有高血压性微动脉瘤或动脉粥样化,因此在血压突然 A 的情况下,可导致血管破裂,造成脑实质内出血。 A、升高 B、降低 C、消失 D、不变 (2)高血压脑出血多见于 D 以上对高血压控制不甚满意的病人,根据其特征性,既往史和临床表现多数病人可作出初步的临床诊断和加以辅助检查。 A、幼年 B、青年 C、中年 D、老年 (3)脑出血急性性期临床症状在数分钟到数小时达到高峰,病情变化较大,尤其是发病最初 C 天(为水肿高峰期),必须认真观察,为医生制定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 A、1天 B、2天 C、3天 D、4天 (4)血压过高者可能会引起再出血,应给予降压处理;血压过低会引起 A 。 A、脑供血不足 B、贫血 C、低血糖 D、败血症 (5)脑出血患者早期进行康复训练能刺激部分 D 产生

代偿功能,使神经系统尽快建立新的联系,使机体功能早日康复。 A、大脑皮层 B、表皮细胞 C、神经 D、脑细胞 二、填空题 (1)高血压脑出血常发生在50-70岁,男性略多见,冬春急季发病较多,多有高血压病史,通常在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生,大多数并前无预兆,少数可有头疼、头晕、肢体麻木等症状。 (2)基底节出血约占脑出血的70%,壳核出血多见,由于出血累及内囊,并以内囊损害体征为突出表现,故又称内囊区出血。 (3)高血压脑出血多见于中年以上对高血压控制不甚满意的病人,根据其特征性,既往史和临床表现多数病人可作出初步的临床诊断和加以辅助检查。 (4)特别注意血压情况,血压超过160/100 mmHg应及时通知医师,并询问是否给予降压处理,血压下降应注意补充液体入量,注意有无心脏合并症及消化道出血等。 三、简答题 简述以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护理如何观察病人的病情。答:①观察患者意识状态。注意意识的好转或加重情况,昏迷病人应观察深浅程度。

高血压脑出血治则

高血压脑出血治则 概述:高血压脑出血是指因长期的高血压和脑动脉粥样硬化使脑内小动脉因发生病理性的改变而破裂出血。在自发性脑出血的病因中,高血压占60%左右,它是高血压病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多见于50—60岁的病人,男性发病率稍高于女性。 诱因: 不按规律服用抗高血压药物,是导致高血压患者脑出血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生活节律的不规律等,疲劳如工作时间过长、睡眠不足或不规律,情绪激动如与人争执、生气、酗酒后过度兴奋等,都可使其血压升高,尤其是患者情绪过于激动时,可使血压在短时间内骤然上升,同样可诱发脑出血 慢性呼吸道感染及慢性便秘患者,由于咳嗽、用力,可致使脑压一过性增高,也可能诱发脑出血。 换季 部位:1、高血压脑出血的部位以基底节区最常见,表现最典型,约为高血压脑出血的一半以上。2、其他好发部位为:丘脑出血,脑叶出血,脑干出血,小脑出血,脑室出血等等 基底节区出血又根据其出血后血肿的发展方向可分为外侧型即外囊出血和内侧型即内囊出血二类。 内囊出血者由于血肿向后上发展,可穿破脑室侧壁,破入脑室。临床症状重多伴有意识障碍。 外囊出血由于其对内囊的传导纤维影响小,临床上可以不出现偏瘫症状或症状轻微。 临床表现 突然的头痛或头晕,伴呕吐、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出现不同程度的偏瘫,失语;大小便失禁;出血量大和累及脑干者,还可出现瞳孔不等大,呼吸深慢、去脑强直等症状;发病时血压明显高于平时血压;上述症状体征可在数小时内发展至高峰 高血压脑出血三大致死因素 1、颅内继续出血或再出血; 2、急性脑水肿或脑肿胀; 3、肺部早期细菌性感染,中后期霉菌感染(长期使用抗生素)。;泌尿系感染、颅内及伤口感染、深静脉插管感染;治疗应始终针对这三大环节,对症治疗。 【治疗原则】 (一)急性期。脑出血急性期治疗原则是:防止继续出血;积极抗脑水肿;调整血压;防治并发症。 1.内科治疗:(1)一般治疗: ①安静卧床,床头抬高,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拍背,防止肺炎、褥疮。 ②对烦躁不安者或癫痫者,应用镇静、止痉和止痛药。 ③头部降温,用冰帽或冰水以降低脑部温度,降低颅内新陈代谢,有利于减轻脑水肿及颅内高压。 (2)调整血压:脑出血患者血压升高,是为保证脑组织供血的代偿性反应,血压会随颅内压下降而降低。一般不应使用降血压药物,尤其是强力降压剂。对严重高血压的处理应比脑梗塞积极。如果血压比平时过高,收缩压在200mmHg(26.6kpa)以上时,可适当用速尿等温和降压药。5%硫酸镁10ml,肌注。如清醒或鼻饲者可口服复方降压片1-2片,2-3次/d,血压维持在20.0 ̄21.3/12.0 ̄13.3kpa(150 ̄160/90 ̄100mmhg)左右为宜。急性期血压骤降为病情严重,应适当给予升压药物以保证脑,供血量。对急性期过后持续的血压过高可系统应用降压药。 (3)降低颅内压:脑出血后且有脑水肿,其中约有2/3发生颅内压增高,积极降低颅内压,阻断上述病理过程极为重要。可选用下列药物:

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不同护理模式的效果对比

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不同护理模式的效果对比 发表时间:2019-02-22T16:22:19.400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18年第12期作者:魏秀玉[导读] 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实施“患选护”护理模式,效果确切。 黑龙江省第三医院 164092 【摘要】目的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实施不同护理模式,对比效果。方法随机自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患者资料库中选取5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入组,根据数字表法分组,均实施1周传统护理模式,26例观察组患者行“患选护”护理模式,26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护理模式。结果术后随访时间是6个月,观察组患者死亡率明显更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更优,对比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实施“患选护”护理模式,效果确切。 【关键词】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不同护理模式;效果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nursing modes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after operation. Methods Fifty-two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after operation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the patient database of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6 to September 2017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method of digital table. All patients were given one-week traditional nursing mode, 26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patient-selected nursing" nursing mode, and 26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traditional nursing mode. Results The follow-up time was 6 months. The mortality rate of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and their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after the operation of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t is effective to implement the "selective nursing" nursing mode. [Key words]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operation; different nursing mode; effect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在临床上常见,主要治疗手段是手术治疗,术后,患者容易出现抑郁情绪,可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康复训练欲望起到抑制作用,降低患者训练积极性,对患者神经功能康复起到一定的消极作用。本组选取了52例患者且对比分析了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实施不同护理模式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自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患者资料库中选取5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入组,均知情同意,观察组26例,年龄52至79岁,年龄中位数60.3岁,男女比例16:10;对照组26例,年龄51至78岁,年龄中位数60.5岁,男女比例15:11。入组时,对比2组患者临床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 2组患者在术后第1周均实施传统护理模式,随机选取护士构建小组,人数固定,人员固定。术后第2周至第4周,分组进行护理,如下叙述。 26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护理模式:继续随机分派护士进行护理干预,出院后,每周给予患者实施电话随访或者门诊复查,给予患者实施院外康复相关性指导,监督患者认真执行。 观察组患者行“患选护”护理模式,由患者指定护士进行住院期间护理,出院后,指定护士每周给予患者实施电话随访或者门诊复查,给予患者实施院外康复相关性指导,监督患者认真执行。具体操作方法是:术后第2周小组成员在患者床旁待选,患者可综合评价每个护士,内容涉及护理技术、服务态度及责任心等,选择自己认可的护士进行护理服务,人数为2人,指定护士后,责任护士需要对患者实施全程住院康复护理干预,需要给予患者实施出院康复指导及随访处理。 1.3 效果评估[1] 术后随访6个月,统计患者生存情况并判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完全恢复日常生活则判定Ⅰ级;部分恢复日常生活、可独立进行家庭生活则判定Ⅱ级;需要他人帮助进行家庭生活且行走时需要扶拐则判定Ⅲ级;卧床不起但是存在清醒意识则判定Ⅳ级;植物人判定Ⅴ级。 1.4 统计学分析 对比分析数据时使用SPSS 19.0软件,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分析得出,术后随访时间是6个月,观察组患者死亡率3.84%(1/26)明显更低,对比对照组患者死亡率23.07%(6/26),差异明显,x2=4.1270,P<0.05。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更优,分别是:Ⅰ级6例、Ⅱ级15例、Ⅲ级3例、Ⅳ级及Ⅴ级2例,对照组患者Ⅰ级1例、Ⅱ级7例、Ⅲ级10例、Ⅳ级及Ⅴ级8例,x2=4.1270,5.0424,5.0256,4.4571,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病情复杂,需要给予患者实施对症治疗及针对性护理干预,临床研讨发现,和谐护患关系可促进患者护理质量明显提升,可获得理想护理效果。 相关性文献报道,护理工作对象是人,不仅需要关注患者身体状态,还需要关注患者心理健康,目前,临床上较为常用生物-心理-社会模式,通过开展整体护理来促使患者护理质量明显提升[2]。 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护理中,需要突出患者的社会人理念,尽力满足患者作为社会人的多层次、多样化需求,采取患者选择护士的模式,促使患者满足治疗需求及心理需求。 临床分析发现,开展整体健康护理模式可促使护患关系和谐,护理过程中,强调护理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用“患选护”护理模式可促使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护理工作顺利开展,可明显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明显改善患者预后[3]。对于“患选护”护理模式来说,基础是患者给予护士护理水平及护士个人魅力肯定,信任护士,构建和谐护患关系,在语言和思想上,护患均可以顺畅交流并可以有效疏导患者不良情绪,促使患者正视疾病并积极主动的坚持康复训练,進而明显增强患者康复效果。另外,利用“患选护”护理模式干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可促使患者术后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提升,可促进患者最大限度恢复神经功能,临床认可度较高。

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超早期手术治疗的时机选择

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超早期手术治疗的时机选择 发表时间:2015-10-27T09:59:37.19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4期供稿作者:聂文冷敦雁纪德峰[导读] 胶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一科高血压脑卒中是中老年常见病,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尤其是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病死率高达50%以上。聂文冷敦雁纪德峰胶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一科摘要:目的:探讨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超早期手术治疗的时机。方法:对100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超早期先行脑室钻孔引流术,后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对瞳孔散大、脑疝形成患者行去骨瓣减压术53例(53%),其余患者行颞肌下减压术。结果:术后除4例出血量大,术后12小时死亡外,其余患者脑疝解除,当日清醒20例,意识朦胧36例,浅昏迷20例,深昏迷20例。手术后1个月功能恢复至I~II 级40例,III~IV级26例,ⅴ级15例,死亡4例(4%),家属放弃治疗15例。结论:对于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超早期手术治疗能够降低病死率,提高存活者生存质量。关键词:脑出血;高血压;手术治疗;超早期高血压脑卒中是中老年常见病,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尤其是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病死率高达50%以上〔1〕。国内外治疗脑出血的方法较多,疗效不一,我院自2006年10月~2014年12月对100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超早期手术治疗,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100例患者中男65例,女35例;年龄27~86岁,平均59岁。颅脑CT显示出血量50~120 ml,平均80 ml,其中>100 ml者36例,1例小脑半球脑出血30 ml。出血部位:右侧基底节区45例,左侧基底节区40例,小脑半球15例。血肿破入一侧脑室28例,破入双侧脑室32例。临床表现:100例中伴意识障碍85例(85%),其中浅昏迷20例,中、深度昏迷65例;一侧瞳孔散大56例,双侧瞳孔散大18例;偏瘫85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12分23例,8~11分22例,<8分55例。有明显高血压病史95例。 1.2 治疗方法:100例患者均在发病7小时内先行侧脑室钻孔引流术,然后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最早发病后2小时手术治疗。对瞳孔散大、脑疝形成患者行去骨瓣减压术+颞前1/3切除术65例,其余患者行颞肌下减压术。 2 结果100例患者经超早期开颅血肿清除术,除4例出血量大、术后12小时死亡外,其余患者手术后瞳孔恢复,脑疝解除,当日清醒20例,意识朦胧36例,浅昏迷20例,深昏迷20例。100例患者手术后1个月功能恢复〔采用日常生活能力(ald〔1〕)分级:I级为恢复日常生活自理;II级为部分恢复生活自理;III级为需人帮助,扶拐可走;IV级为卧床,但保持意识;V级为植物生存状态〕至I~II级40例,III~IV级26例,ⅴ级15例,死亡4例(4%),家属放弃治疗15例。 3 讨论高血压脑卒中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病死率高,预后差,治疗效果不良。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目的是挽救患者生命,减少残疾,提高生存质量。轻型脑出血经内科保守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重型脑出血患者出血量大,来势凶猛,颅内压进行性增高,短期内脑疝形成,外科手术清除血肿是挽救患者的唯一方法。外科手术治疗的关键是:适当的手术时机,合适的手术方法及手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3.1 手术时机:以往人们认为脑出血患者早期病情危重,手术危险性大,有再出血的危险,手术应在24小时后进行。近年来研究表明,脑出血发病20~30分钟颅内血肿形成,一般3小时内血肿周围水肿尚未形成,6~7小时后出现水肿,紧靠血肿的脑组织坏死,出现不可逆损害,12小时达到中度水肿(水肿/血肿=212.2%),24小时达重度水肿(水肿/血肿=305.0%)〔1,2〕,随着研究的深入,大多数学者主张早期或超早期手术,清除血肿,解除血肿对脑组织的压迫,打破出血后血细胞分解、脑组织水肿等一系列继发性改变所致的恶性循环,提高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本组100例重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超早期手术病死率为19%,与延期手术治疗重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相比,术后昏迷时间缩短,并发症减少,病死率下降,预后恢复良好3.2 手术方式:外科手术治疗方式分开颅血肿清除术和穿刺吸除血肿两种。随着CT及立体定向技术的发展,穿刺吸除血肿由于创伤小、操作简便,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3〕,但穿刺吸除血肿不能有效止血,只有确定无活动性出血时方可进行,早期数小时液态出血只占出血量的1/5,其余均形成血凝块,单纯穿刺吸除术不能有效清除血肿,利用超声外科吸引器(cusa)、阿基米德钻、旋转绞丝等将血肿破碎后吸除,同时增加了再出血的机会。王忠诚建议对大量出血,不能一次抽净血肿,尤其是小脑出血者应慎用〔1,4〕。开颅血肿清除术手术方法较成熟,尽管需要全麻、创伤大,但可以在显微镜直视下清除血肿,严密止血,止血效果满意,早期彻底清除血肿,解除血肿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有利于脑组织功能的恢复,尤其是出血量大、中线移位明显、脑疝形成患者及小脑出血患者,能够迅速减压,挽救患者的生命。出血量是决定手术治疗方法的因素之一,先行脑室钻孔引流术可降低颅内压,预防脑疝形成,尤其是对于脑疝形成的患者,可减轻由于颅内高压对脑组织产生的继发性损害。故对于重型脑出血,尤其是脑疝形成或有血肿量扩大趋势者,宜早期行脑室钻孔引流术+开颅血肿清除术。开颅血肿清除术应注意:术中自外侧裂进入减少对脑组织的损伤,严密止血预防术后再出血;脑疝形成患者术中去骨瓣减压;手术中及手术后严格控制血压,保持血压平稳;手术后加强监测护理,降低颅内压,减少继发性损伤,防治并发症。 3.3 术后并发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年龄大,并发症多,并发症的有效治疗是降低术后病死率的关键因素之一。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肺部感染,再出血,消化道应激性溃疡,肾功能衰竭和多脏器功能衰竭(MOF)等。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后昏迷,短期内难以清醒及血氧饱和度低,咳嗽无力排痰困难,舌后坠等通气障碍患者术后早期行气管切开术,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防止脑缺氧,以免加重脑水肿,引起脑组织的进一步损害。发生肺部感染者,要及时进行痰培养检查,给予有效抗生素抗炎治疗,同时加强翻身拍背,雾化吸入等护理措施,避免肺部感染引起MOF。消化道出血是另一常见的并发症,消化道出血一般发生在脑出血后数小时至1周前后,术后早期预防性应用h2受体阻断剂,能够显著降低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高血压患者常常合并肝肾功能的损害,术后早期应限制输液量,用药种类多可加重肝肾功能的损害,特别是大量应用甘露醇对肾功能的损害。术后应注意肾功能的监测和尿量的观察,预防肾功能衰竭的发生。肾功能衰竭的病死率极高,应早期诊断治疗,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控制氮质潴留,供给足够的营养,停用甘露醇等对肾功能有损害的药物,对脑水肿高颅压患者,改用呋塞米(速尿)等,必要时行人工透析治疗。参考文献:

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治疗

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治疗 摘要】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最佳手术时机。方法 11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 内科组46例,外科组64例。按发病—治疗时间分为:﹙1﹚≤7h,﹙2﹚≤7-24h,﹙3﹚>24h三组,分别进行内、外科疗效比较和组间外科疗效比较。疗效判定指 标为:近期疗效、远期疗效、死亡率、优良率和病发症发生率等。结果(1)发病—治疗时间>24h组,手术疗效优于内科治疗。(2)发病治疗时间≤7h和7- 24h组,手术疗效无显著差异;(3)发病—治疗时间≤7h组,术后颅内再出血风 险高,超过7h后在出血率下降;(4)发病—治疗时间>24h组,外科组的呼吸、泌尿和消化系统并发症率高于内科组。结论发病后7-24h内,是最佳手术时机。【关键词】脑出血高血压手术时间 我院2009年6月-2011年12月,开展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临床研究,进行 内外科规范化治疗。结果显示高血压性脑出血外科规范化治疗的疗效优于内科规 范化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外科治疗中,手术时机的选择对预后非常重要。本 文对不同治疗时间的病例组做疗效比较分析,提出高血压性脑出血最佳手术时机 的建议,共同道参考。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入选和排除标准见表1,将符合入选条件的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分别 归入内、外科组,按课题组制定的规范化方案,开展治疗。 内科组:主要采用常规止血、脱水降颅压、对症治疗以及支持治疗等。 外科组:手术方式包括: (1)CT简易定位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结合尿激酶熔化和引流残留血肿; (2)血肿穿刺术结合尿激酶熔化和引流残留血肿; (3)侧脑室穿刺血肿引流术; (4)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前按以下标准进行临床分级:轻型GCS13—15;中型GCS9—12;重型GCS7—8。如有以下任何一项者作升一级评定:①年 龄≥61岁,②有脑卒中史,③既往有心、肺、肝、肾等严重疾病,④体温﹥38℃,⑤糖尿病。 1.2 按发病—治疗时间将病例分为: (1)≤7h组; (2)7-24组; (3)>24h组,共三组,分别进行相同发病—治疗时间组的内、外科疗效比 较和不同发病—治疗时间组的外科疗效比较。 疗效判定指标: (1)近期疗效,根据GOS量表评定,5分为优,4分为良,3分为中,2分 为差,1分为死亡; (2)远期疗效,依据Barthel评分表评定,5分为优:患者恢复工作,无神 经功能障碍;4分为良:生活自理,有轻度神经功能障碍;3分为中:生活不能 自理;不能自行走动;2分为差:植物生存状态;1分为死亡; (3)死亡率,包括近期死亡率和远期死亡率; (4)优良率,Barthel评分4-5分病例的结构成比和; (5)并发症发生率,指院内治疗期间各类并发症发生率等。 1.3 统计分析方法定性资料均衡性检验采用x2检验,采用cmhx2法进行有序定性资料的均衡性检验,不同处理方法处理方法疗效的优劣比较应用秩和检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