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选择方案教案

19.3选择方案教案
19.3选择方案教案

19.3课题学习选择方案

1.巩固一次函数知识,灵活运用变量关系解决相关实际问题;(重点)

2有机地把各种数学模型通过函数统一起来使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难点)

一、情境导入

某校打算组织八年级师生进行春游,负责组织春游的老师了解到本地有甲乙两家旅行社满足要求,针对团体出游,两家旅行社的优惠方案各不相同,甲旅行社表示可在原价基础上打八折优惠,乙旅行社则推出学生半价,教师九折的优惠,经统计得知有300名学生和24名老师将参加此次春游,你能帮忙分析出如何选择旅行社更划算吗?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运用一次函数解决方案选择性问题

【类型一】利用一次函数解决自变量是非负实数的方案选择问题

小刚和他父亲一起去灯具店买灯具,灯具店老板介绍说,一种节能灯的功率是10瓦(即0.01千瓦)的,售价60元;一种白炽灯的功率是60瓦(即0.06千瓦)的,售价为3元.两种灯的照明效果是一样的.使用寿命也相同(3000小时以上).如果当地电费为0.5元/千瓦·时,请你帮助他们选择哪种灯可以省钱?

解析:设照明时间是x个小时,节能灯的费用为y1元,白炽灯的费用为y2元.根据“费用=灯的售价+电费”,分别列出y1、y2与x的函数解析式;然后根据y1=y2,y1>y2,y2>y1三种情况进行讨论即可求解.

解:设照明时间是x个小时,节能灯的费用为y1元,白炽灯的费用为y2元,由题意可知y1=0.01×0.5x+60=0.005x+60,y2=0.06×0.5x+3=0.03x+3.

①当使用两灯费用相等时,y1=y2,即0.005x+60=0.03x+3,解得x=2280;

②当使用节能灯的费用大于白炽灯的费用时,y1>y2,即0.005x+60>0.03x+3,解得x <2280;

③当使用节能灯的费用小于白炽灯的费用时,y2>y1,即0.03x+3>0.005x+60,解得x >2280.

所以当照明时间小于2280小时,应买白炽灯;当照明时间大于2280小时,应买节能灯;当照明时间等于2280小时,两种灯具费用一样.本题中两种灯的照明效果是一样的.使用寿命也相同(3000小时以上),所以买节能灯可以省钱.

方法总结:解题的关键是要分析题意,根据实际意义求解.注意要把所有的情况都考虑进去,分情况讨论问题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类型二】利用一次函数解决自变量是非负整数的方案选择问题

某灾情发生后,某市组织20辆汽车装运食品、药品、生活用品三种救灾物资共

100吨到灾民安置点.按计划20辆汽车都要装运,每辆汽车只能装运同一种救灾物资且必物资种类

食品 药品 生活用品 每辆汽车运载量

(吨)

6 5 4 每吨所需运费(元/

吨) 120 160 100

(1)设装运食品的车辆数为x ,装运药品的车辆数为y .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

(2)如果装运食品的车辆数不少于5辆,装运药品的车辆数不少于4辆,那么车辆的安排有几种方案?并写出每种安排方案;

(3)在(2)的条件下,若要求总运费最少,应采用哪种安排方案?并求出最少总运费. 解析:(1)装运生活用品的车辆为(20-x -y )辆,根据三种救灾物资共100吨列出关系式;

(2)根据题意求出x 的取值范围并取整数值从而确定方案;(3)分别表示装运三种物资的费用,求出表示总运费的表达式,运用函数性质解答.

解:(1)根据题意,装运食品的车辆为x 辆,装运药品的车辆为y 辆,那么装运生活用品的车辆数为(20-x -y )辆,则有6x +5y +4(20-x -y )=100,整理得,y =-2x +20;

(2)由(1)知,装运食品,药品,生活用品三种物资的车辆数分别为x ,20-2x ,x ,由题意得?

????x ≥5,20-2x ≥4,解得5≤x ≤8.因为x 为整数,所以x 的值为5,6,7,8.所以安排方案有4种:

方案一:装运食品5辆、药品10辆,生活用品5辆;

方案二:装运食品6辆、药品8辆,生活用品6辆;

方案三:装运食品7辆、药品6辆,生活用品7辆;

方案四:装运食品8辆、药品4辆,生活用品8辆;

(3)设总运费为W (元),则W =6x ×120+5(20-2x )×160+4x ×100=16000-480x .因为k =-480<0,所以W 的值随x 的增大而减小.要使总运费最少,需x 最大,则x =8.故选方案四,W 最小=16000-480×8=12160(元).

答:选方案四,最少总运费为12160元.

方法总结:解答此类问题往往通过解不等式(组)求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然后求出自变量取值范围内的非负整数,进而得出每种方案,最后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求出最佳方案.

【类型三】 利用一次函数、统计等知识解决最省钱、更划算、更优惠的问题

已知A 、B 两地的路程为240千米.某经销商每天都要用汽车或火车将x 吨保鲜品一次性由A 地运往B 地.受各种因素限制,下一周只能采用汽车和火车中的一种进行运输,且须提前预订.

现有货运收费项目及收费标准表、行驶路程s (千米)与行驶时间t (时)的函数图象(如图①)、上周货运量折线统计图(如图②)等信息如下:

货运收费项目及收费标准表

运输费单

价:

元/(吨·千

米)

冷藏单价:

元/(吨·时)

固定费用:

元/次

25200

1.652280

货运收费项目及收费标准表:

(1)汽车的速度为______千米/时,火车的速度为______千米/时;

(2)设每天用汽车和火车运输的总费用分别为y汽(元)和y火(元),分别求y汽、y火与x的函数关系式(不必写出x的取值范围),当x为何值时,y汽>y火(总费用=运输费+冷藏费+固定费用);

(3)请你从平均数、折线图走势两个角度分析,建议该经销商应提前为下周预定哪种运输工具,才能使每天的运输总费用较省?

解析:(1)根据图①上两点的坐标分别为(2,120),(2,200),直接得出两车的速度即可;

(2)根据图表得出货运收费项目及收费标准表、行驶路程s(千米)与行驶时间t(时)的函数图象,得出关系式即可;(3)根据平均数的求法以及折线图走势两个角度分析得出运输总费用较省方案.

解:(1)60100

(2)根据题意得y汽=240×2x+

240

60×5x+200=500x+200;y火=240×1.6x+

240

100×5x+2280=396x+2280.若y汽>y火,得出500x+200>396x+2280.解得x>20,当x>20时,y汽>y火;

(3)上周货运量x=(17+20+19+22+22+23+24)÷7=21>20,从平均数分析,建议预定火车费用较省.从折线图走势分析,上周货运量周四(含周四)后大于20且呈上升趋势,建议预订火车费用较省.

方法总结:解答方案选择问题,要注意根据具体情境适当调整方法,如解统计有关的方案选择问题时,要注意从统计图表中读取信息,然后利用这些信息解决问题.

三、板书设计

1.利用一次函数解决自变量是非负实数的方案选择问题

2.利用一次函数解决自变量是非负整数的方案选择问题

3.利用一次函数、统计等知识解决最省钱、更划算、更优惠的问题

教学时,突出重点把握难点.能够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关注对问题的分析过程,让学生自己利用已经具备的知识分析实例.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函数的图象,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公开课教案:课题学习-选择方案

选取哪种方式能节省上网费? 问题1:“选择哪种方式上网”的依据是什么? 师生活动:学生讨论得出需要知道三种方式的上网费分别是多少,费用最少的就是最佳方案.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问题的目标. 问题2:哪种方式上网费是会变化的?哪种不变? 师生活动:学生讨论得出方式A、B会变化;方式C不变.

追问1:方式C上网费是多少钱? 追问2:方式A、B中,上网费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师生活动:老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 (1)当上网时间不超过规定时间时,上网费用=月使用费; (2)当上网时间超过规定时间时,上网费用=月使用费+超时费. 追问4:影响方式A、B上网费用的因素是什么?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得出上网时间是影响上网费用的因素. 问题3:你能用适当的方法表示出方式A的上网费用吗? 师生活动:学生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方式A:当上网时间不超过25h时,上网费=30元; 当上网时间超过25h时,上网费=30+超时费 即上网费=30+0.05×60×(上网时间-25) 追问1:设上网时间为t h,上网费用为y元,你能用数学关系式表达y与t的关系吗? 师生活动:老师引导,注意时间单位统一,得出结论:当0≤t≤25时,y=30; 当t>25时,y=30+0.05×60(t-25)即y=3t-45 故 问题4:类比方式A,你能用数学关系式表示出方式B中上网费用y与上网时间t的关系吗?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后,小组讨论,得出结论,老师适时引导评价.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粗到细的感知问题的整体结构和数量关系,感知上网费用随上网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并把这两个变量作为研究对象,教师引导学生最终把问题转化为一次函数问题.3.建立模型,解决问题 问题4:你能把上面的问题描述为函数问题吗? 师生活动:学生讨论后建立函数模型,把实际问题转化为函数问题. 设上网时间为t h,方式 A上网费用为元,方式B上网费用为元,方式C上网费用为元,则 ;;,比较、、的大小.

选择方案教案第二课时

14.4课题学习选择方案(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巩固一次函数知识,灵活运用变量关系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2、有机地把各种数学模型通过函数统一起来使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认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发展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建立函数模型。2.灵活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三、例题讲解 引入问题:有甲乙两种客车,甲种客车每车能拉30人,乙种客车每车能拉40人,现在有400人要乘车, 1、你有哪些乘车方案? 2、只租8辆车,能否一次把客人都运送走? 问题2;怎样租车 某学校计划在总费用2300元的限额内,利用汽车送234名学生和6名教师集体外出活动,每辆汽车上至少有1名教师。现有甲、乙两种大客车,它们的载客量和租金如表: (1)共需租多少辆汽车? (2)给出最节省费用的租车方案。 分析; (1)要保证240名师生有车坐 (2)要使每辆汽车上至少要有1名教师 根据(1)可知,汽车总数不能小于____;根据(2)可知,汽车总数不能大于____。综合起来可知汽车总数为_____。 设租用x辆甲种客车,则租车费用y(单位:元)是 x 的函数,即 y=400x+280(6-x) 化简为: y=120x+1680 讨论: 根据问题中的条件,自变量x 的取值应有几种可能? 为使240名师生有车坐,x不能小于____;为使租车费用不超过2300元,X不能超过____。综合起来可知x 的取值为____。

在考虑上述问题的基础上,你能得出几种不同的租车方案?为节省费用应选择其中的哪种方案?试说明理由。 方案一: 4两甲种客车,2两乙种客车 y1=120×4+1680=2160 方案二: 5两甲种客车,1辆乙种客车; y2=120×5+1680=2280 应选择方案一,它比方案二节约120元。 3、学生练习 (2)根据市场调查分析,为保证市场供应,某蔬菜基地准备安排40个劳力,??用10公顷地种植黄瓜、西红柿和青菜,且青菜至少种植2公顷,?种植这三种蔬菜所需劳动力和预计 产值如下表: 问怎样安排种植面积和分配劳动力,使预计的总产值最高.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9.3-课题学习-选择方案-教案

19.3 课题学习选择方案 八年级科目:数学主备人:范德彪 时间:年月日课时安排与说明:1课时 一、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会用一次函数知识解决方案选择问题,体会函数模型思想; (2)能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 (3)能进行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 2、内容分析 (1)本课是在学习了函数概念、一次函数有关知识后,通过学生熟悉的宽带上网收费方式的选择,让学生经历体会费用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是一次函数的关系,确定实际数据整理成函数的模型,即建立了数学模型,从而利用函数图像求数学模型的解,还可以比较几个一次函数的变化率来解决方案选择问题,实现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本课是明确给出多种方案,要求选择使问题解决最优的一种.(2)综上所述,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应用一次函数模型解决方案选择问题;本课教学的难点是:分析实际问题背景中所包含的变量和对应关系建立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选择方案优化. 3、学情分析 (1)学生的认知基础: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了用方程和不等式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但是用综合应用能力有待加强。特别是由于本节内容具有较强的实际背景,分析实际背景中所包含的变量及其对应关系较复杂,分析起来显的理不清头绪,易迷失解决问题的方向,时间一长就不愿意去尝试了.在这方面要给他们创造机会,降低问题的坡度,使他们不难成功,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本课内容是学生熟悉的宽带上网收费方式的选择,如何选择,用什么方法选择很重要,特别是如何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 (2)学生是年龄心理特点:八年级学生的思维已经逐步从几何直观向抽象的逻辑

一次函数,方案选择

课题学习选择方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1、能根据所列函数的表达式的性质,选择合理的方案解决问题。 2、进一步巩固一次函数的相关知识,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二、过程方法 结合实际问题的讲解,培养学生收集、选择、处理数学信息,并作出合理的推断或大担的猜测的能力,提高学生在实际问题情景中,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整理数据,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画出函数的图象)形成如何决策的具体方案。 2.让学生感受一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在日常生活当中的妙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体验,建立自信心。教学重点 建立数学模型,得出相关的一次函数的图象。 教学难点 如何从一次函数图象中收集、处理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出示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做一件事情,有时有不同的实施方案.比较这些方案,从中选择最佳方案作为行动计划,是非常必要的.在选择方案时,往往需要从数学的角度分析,涉及变量的问题常用到函数.同学们通过讨论下面两个问题,体会如何运用一次函数选择最佳方案.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一)

多媒体展示问题一:下表给出A ,B ,C 三种上宽带网的收费方式: 选取哪种方式能节省上网费? 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自主学习,不解之处进行讨论: 1.哪种方式上网费是会变化的?哪种不变? A 、B 会变化,C 不变 2.在A 、B 两种方式中,上网费由哪些部分组成? 上网费=月使用费+超时费 3.影响超时费的变量是什么?所以设 上网时间为x 小时 . 上网时间 4.这三种方式中有一定最优惠的方式吗? 没有一定最优惠的方式,与上网的时间有关 5请同学们填写下表,思考如何用函数关系式表示方式A ,B 的总费用? 设 , 表示方案的收费金额. 表示方案的收费金额. 表示方案C 的收费金额. ? ??=1y 化简,得 ??? =2y 130, (025)345. (25)x y x x ≤≤?=? -?>30 当0≤x ≤25时, 30+0.05×60(x -25) 50当0≤x ≤50时, 50+0.05×60(x -50)

19.3课题学习-选择方案教学设计

x y O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 19.3课题学习 选择方案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会用一次函数知识解决方案选择问题,体会函数模型思想; 2.能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 3.能进行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 【重、难点】 重点:体会如何运用一次函数选择最佳方案. 难点:体会如何运用一次函数选择最佳方案. 【学习流程】 问题导入:做一件事情,有时有不同的实施方案.比较这些方案,从中选择最佳方案作为行动计划,是非常必要的.在选择方案时,往往需要从数学的角度分析,涉及变量的问题常用到函数.同学们通过讨论下面两个问题,体会如何运用一次函数选择最佳方案. 一、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选择哪种方式节省上网费? 1.哪种方式上网费是会变化的?哪种不变? 2.在A 、B 两种方式中,上网费由哪些部分组成? 3.影响超时费的变量是什么? 填写下表: 解:设 , 表示方案A 的收费金额. 表示方案B 的收费金额. 表示方案C 的收费金额. 在方式A 中,超时费一定会产生吗?什么情况下才会有 超时费? 写出方式A 的上网费y 1关于上网时间 x 之间的函 数关系式。 你能自己写出方式B 的上网费y 2关于上网时间 x 之间的函 数关系式吗? 方式C 的上网费y 3关于上网时间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呢? 你能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它们的图象吗? 当上网时间__________时,选择方式A 最省钱. 图(1)

当上网时间__________时,选择方式B最省钱. 当上网时间_________时,选择方式C最省钱. 归纳:解决含有多个变量的问题时, (1)选取作为自变量. (2)根据问题的条件列函数关系式. (3)建立数学模型,解决问题. 二、合作学习,展示提高 针对不同的消费人群,某电信公司提供两种套餐的移动通讯服务的收费标准如下表: 如果请你选择其中一种套餐,应如何选择? 三、巩固练习,能力提升 1、如图(2),l1、l2分别表示一种白炽灯和一种节能灯的费用y (费用=灯的售价+电费,单位:元)与照明时间x(时)的函数图象,两种灯的使 (1)观察图象,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2)你能给买灯的小明同学提供一个参考意见吗? (3)小明房间计划照明8000时,请你帮他设计最省钱的 用灯方案。 图(2) 2、某种手机计费:A是月租20元,B是月租0元.一个月的本地网内打出电话时间t(分钟) 与打出电话费s(元)的函数关系如图(3),当打出电话150分钟时,这电话费相差元. 3、某种手机计费:A无月租,以毎分0.1元的价格按所用时间计费;B除收月基费20元外,再 以毎分0.05元的价格按所用时间计费.若所用时间为x分,计费为y元,如图(4),是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分别描述A、B计费的函数的图象.有下列结论: ①图象甲描述的是A;②图象乙描述的是B;③当所用时间为500分时,选择方法B省 钱.其中,正确结论是.

一次函数方案选择问题

利用一次函数选择最佳方案 (1)根据自变量的取值范围选择最佳方案: A 、列出所有方案,写出每种方案的函数关系式; B 、画出函数的图象,求出交点坐标,利用图象来讨论自变量在哪个范围内取哪种方案最佳。 (2)根据一次函数的增减性来确定最佳方案: A 、首先弄清最佳方案量与其他量之间的关系,设出最佳方案量和另外一个量,建立函数关系式。 B 、根据条件列出不等式组,求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C 、根据一次函数的增减性,确定最佳方案。 根据自变量的取值范围选择最佳方案: 例1、某校实行学案式教学,需印制若干份数学学案。印刷厂有甲、乙两种收费方式,除按印数收取印刷费外,甲种方式还需收取制版费而乙种不需要。两种印刷方式的费用y (元)与印刷份数x (份)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 (1)填空:甲种收费方式的函数关系式是_______ ____。 乙种收费方式的函数关系式是_______ ____。 (2)该校某年级每次需印制100∽450(含100和450)份学案, 选择哪种印刷方式较合算。 例2、某校一名老师将在假期带领学生去北京旅游,甲旅行社说:“如果老师买全票,其他人全部半价优惠,”乙旅行社说:“所有人按全票价的6折优惠,”已知全票价为240元,设学生人数为x ,甲旅行社的收费为甲y (元),乙旅行社的收费为乙y (元)。 (1)分别表示两家旅行社的收费甲y ,乙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 (2)就学生人数讨论哪家旅行社更优惠; (2)根据一次函数的增减性来确定最佳方案: 例3、博雅书店准备购进甲、乙两种图书共100本,购书款不高于2224元,预计这100本图书全部售完的利润 甲种图书 乙种图书 进价(元/本) 16 28 售价(元/本) 26 40

排列(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

1.2.1 排 列 (第二课时) 2010-5-6 第六节 高二(3)教室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熟练掌握排列数公式;熟悉并掌握一些分析和解决排列问题的基本方法; 能运用已学的排列知识,正确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排列应用问题的学习,让学生通过对具体事例的观察、归纳中找出规律,得出结论,正确地解决的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会分析与数字有关的排列问题,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排列的概念, 熟练掌握排列数公式,分析和解决排列问题的基本方法,对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的掌握和运用,并将这两个原理的基本思想方法贯穿在解决排列应用问题当中 教学难点:分析和解决排列问题的基本方法,对于有约束条件排列问题的解答 三、 教学方法分析: 分类计数原理和分步计数原理既是推导排列数公式、组合数公式的基础,也是解决排列、组合问题的主要依据,并且还常需要直接运用它们去解决问题,这两个原理贯穿排列、组合学习过程的始终.搞好排列、组合问题的教学从这两个原理入手带有根本性. 排列与组合都是研究从一些不同元素中任取元素,或排成一排或并成一组,并求有多少种 不同方法的问题.排列与组合的区别在于问题是否与顺序有关.与顺序有关的是排列问题,与顺序无关是组合问题,顺序对排列、组合问题的求解特别重要.排列与组合的区别,从定义上来说是简单的,但在具体求解过程中学生往往感到困惑,分不清到底与顺序有无关系. 排列的应用题是本节的难点,通过本节例题的分析,注意培养学生解决应用问题的能力. 在分析应用题的解法时,教材上先画出框图,然后分析逐次填入时的种数,这样解释比较直观,教学上要充分利用,要求学生作题时也应尽量采用. 在教学排列应用题时,开始应要求学生写解法要有简要的文字说明,防止单纯的只写一 个排列数,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基本掌握之后,可以逐渐地不作这方面的要求.教学中指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问题的内涵领悟其中体现出来的顺序.教的秘诀在于度,学的真谛在于悟,只有学生真正理解了,才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做一件事情,完成它可以有n 类办法,在第一类办法中有1m 种不同的方法,在第二类办法中有2m 种不同的方法,……,在第n 类办法中有n m 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 12n N m m m =+++种不同的方法 2.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做一件事情,完成它需要分成n 个步骤,做第一步有1m 种不同

课题学习 选择方案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学习选择方案 【教学目标】 1.巩固一次函数知识,灵活运用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函数模型。 2.让学生通过“选择上网收费方式”,提高运用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提高运用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点:灵活运用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函数模型。 【课时准备】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合作交流、解决困惑 (一)小组交流: 怎样选取上网收费方式。 (二)班级展示与教师点拔: 展示一:解决关于“方案选择”的实际问题,一般步骤有哪些? 展示二:(教师结合学生情况自主生成) 二、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例甲、乙两商场以同样价格出售同样的商品,各自推出不同的优惠方案:甲商场累计购物超过100元后,超出100元的部分按九折收费;乙商场累计购物超过50元后,超出50元的部分按九五折收费,小红在同一商场累计购物超过了100元,她应该在哪家商场购物实际花费少? 三、巩固新知,当堂训练 某移动公司给顾客提供了A、B两种电话收费方式(见下表),你应该怎样选择通话方式可获得更大优惠? 方式 A B 月租费30元/月0 本地通话费0.30元/分0.40元/分

【第二课时】 一、合作交流、解决困惑 (一)小组交流: 怎样租车。 (二)班级展示与教师点拔: 展示一:解决含有多个变量的实际问题时,怎样选取自变量?如何列函数关系式? 展示二:(教师结合学生情况自主生成) 二、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例:为了增加农民收入,村委会成立了蘑菇产销联合公司,小明家是公司成员之一,他家五月份收获干平菇42.5kg,干香菇35.5kg,按公司收购要求,需将两种蘑菇包装成简装型和精装型两种型号的盒装蘑菇共60盒卖给公司,包装要求及每盒获得的利润见下表:类别干平菇重量(kg)干香菇重量(kg)利润(元) 简装型(每盒)0.9 0.3 14 精装型(每盒)0.4 1 24 问:(1)为满足公司的收购要求,小明家有几种包装方案可供选择? (2)哪种包装方案可以获得最大利润?最大利润是多少? 四、反思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和方法?还有什么困惑?(小组交流,互助解决)

第二课时教案公开课

《扁鹊见蔡桓公》 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的: 1.知识培养:学习按照时间顺序记叙事情的写法。 2.思想培养: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对待事物的态度,学一点做人的道理。 3.能力培养: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对提高写作能力会有帮助。 重点难点 1.重点:分析文中两个人物形象的特点。 2.难点:学会从具体事件当中领悟文章所寄寓的道理。学会从多角度去观察事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结上节课内容、提出本节课目标导入。 二、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 2.初步感知: (1)文章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文章讲述了扁鹊多次规劝蔡桓公治病,桓侯不听,最终导致

自身死亡的故事。 (2)“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请再次浏览课文,说说课文按什么顺序记叙了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 故事的发生:初见疾在腠理 故事的发展:居十日复见病在肌肤 居十日复见病在肠胃 居十日望桓侯而还走病在骨髓 故事结局:居五日逃秦遂死 归纳:按时间顺序。 三、分析探究 1、扁鹊通过四次晋见,给蔡桓公开出来怎样的诊断书? 2、从这份诊断书上我们看出,蔡桓公的病情如何?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1).“疾”与“病”的不同之处: ①“疾,小病也”,

“矢”字暗含了“疾”只是皮毛的外伤的意思。这种病来得快去得快,是小病。 ②“病,疾加也” 《说文解字》中解释:“病,疾加也。”就是病加重的意思。(2)病情发展的位置: “腠理”——“肌肤”——“肠胃”——“骨髓”(步步加重) (3)从治理方案看: 汤熨——针石——火齐——无奈何(有解——无解) 3、面对桓公日益加重的病情,扁鹊是怎么做的呢?请找出相关的语句分析。 屡次请见尽职力劝(三见三劝) 语言:“恐深”、“益深”,二者能否调换呢? 不治将恐深”译为:不治疗怕是要严重了。 “不治将益深”译为:不治会更严重。 扁鹊说第一句时,蔡桓公的病并不严重,而且扁鹊认为蔡桓公会听取扁鹊的意见,所以善意提醒,语气相对平和。而第二句中加了个“益”,就有强调意味了。所以第二句的语气明显强于第一句。第三句中“益深”的语气就更焦急了,规劝中暗含警告。

课题学习《选择方案》

课题学习选择方案 一、题学习题目设计意图分析 本课题通过选择方案两个现实问题为背景,把实际问题抽象成一次函数,运用一次函数的图象、性质解决问题,意在渗透函数思想,培养学生建立数学模意识,增强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二、课题学习内容分析 本课题是在学习了函数概念和一次函数有关知识后,通过学生熟悉的宽带上网收费方式的选择与租车方案的选择,让学生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函数问题,即建立函数模型,从而利用函数图象、性质求数学模型的解,从而解决方案选择问题,实现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本课题中,问题1:怎样选择上网收费方式?明确给出多种方案,要求选择使问题解决最优的一种;问题2:怎样租车?根据题意不仅要确定自变量,还要利用不等式的知识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充分体现了课题学习内容的现实性和挑战性。 三、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会用方程和不等式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但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并不强。本课题内容具有较强的实际背景,实际背景中所包含的变量及其对应关系较复杂,学生因不容易理清头绪而迷失方向,所以设置问题的层次,难度不宜过大,使学生能体验探究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 第一课时怎样选择上网收费方式?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根据实际问题建立一次函数模型,应用一次函数的性质和图象解决方案选择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实际问题的分析、探究和解答过程,感受数学的建模思想,能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探究的精神,感悟函数模型的应用价值。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应用一次函数模型解决方案选择问题。

难点:建立准确的数学模型,解决优化方案问题 三、教学方法:自主探究与教师讲解结合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做一件事情,有时有不同的实施方案,比较这些方案,从中选择最佳方案作为行动计划,是非常必要的。应用数学的知识和方法对各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清楚地认识各种方案,作出合理的选择。 问题:你能说说生活中需要选择方案的例子吗? 师生活动:学生各抒已见,引出如何课题----怎样选择上网收费方式?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体会到选择方案问题在生活中普遍存在,对各种方案运用数学方法作出分析,理性选择最佳方案是必要的,具有现实意义。(二)理清思路,实例探究,建立函数模型 在选择方案时,怎样从数学角度进行分析,涉及变量的问题常会用到函数,例如怎样选取上网收费方这个问题。 下表给出A、B、C三种上宽带网的收费方式 选取哪种方式能节省上网费? [活动一] 理解题意,明确目的 1.说一说A、B、C三种上网方式是怎样收费的?哪种方式上网费是会变化的?哪种不变?(提问学生,不足地方相互补充) 2.“选择哪种方式上网”的依据是什么?(学生讨论后回答,比较上网费用,费 用最少的就是最佳方案。)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题意,明确研究问题的方向。 [活动二] 师生共探,感知建模 问题1:通过刚才的分析可知,方式C的上网费用不受时间的影响,而方式A、B

《选择购物方案》教学设计

《选择购物方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选择购物方案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百分数(二)”第12页的内容。在学生学习完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选择购物方案旨在让学生综合运用折扣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促销”问题,使学生对不同的促销方式有更深入的认识。 设计中,在课前进行调查,了解商场的一些促销方式,并理解其实际含义。在课堂上,首先让学生说一说在商场里碰到过哪些促销活动?从而揭示学习内容。然后出示例题,分三个环节来解决问题。在“阅读与理解”环节,重点是使学生思考“满100元减50元”的具体含义。在“分析与解答”阶段,在对两种不同促销方式形式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求出实际的花费。学生在解决了这一问题后,会自觉思考“满100元减50元”与“打五折”有什么区别。通过“回顾与反思”,进一步从数学思想的角度来揭示这两种促销方式优惠力度的差别,在学生明白这种差别的原因后,运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最后,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逐步发现如何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理最佳购物方案,从中体会数学是帮助人们做出判断和进行决策的工具。 学生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怎样合理购物已经成为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生活技能。对于购物,是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并不感到陌生。因此,课前让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商场的一些促销方式,大部分学生能理解其实际含义,但对于不同的促销方式的数学含义还有待进一步认识与理解。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百分数(二)”第12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能根据提供的信息,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巩固有关百分数、折扣、纳税、利率等知识,能根据计算结果对方案进行合理选择。 2.通过自行探索、分析、对比,选择合理可行的方案;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 3.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现实意义,感受数学在生活应用中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有关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问题。 教学难点:

一次函数(方案选取)练习题与解答

一次函数(方案选取)练习题与解答2018.5 1.某工厂生产某种产品,每件产品的出厂价为1000元,其原材料成本价为550元,同时在生产过程中平均每生产一件产品有10千克的废渣产生。为达到国家环要求,需要对废渣进行处理,现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 方案一:由工厂对废渣直接进行处理,每处理10千克废渣所用的原料费为50元,并且每月设备维护及损耗费为2000元。 方案二:工厂将废渣集中到废渣处理厂统一处理,每处理10千克废渣需付100元的处理费。 (1)设工厂每月生产x件产品.用方案一处理废渣时,每月利润为元;用方案二处理废渣时,每月利润为元(利润=总收人-总支出)。 (2)若每月生产30件和60件,用方案一和方案二处理废渣时,每月利润分别为多少元? (3)如何根据月生产量选择处理方案,既可达到环保要求又最划算? — 2.汛期来临,水库水位不断上涨,经勘测发现,水库现在超过警戒线水量640万米3,设水流入水库的速度是固定的,每个泄洪闸速度也是固定的,泄洪时,每小时流入水库的水量16万米3,每小时每个泄洪闸泄洪14万米3,已知泄洪的前a小时只打开了两个泄洪闸,水库超过警戒线的水量y(万米3)与泄洪时间s(小时)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象解答问题: (1)求a的值; (2)求泄洪20小时,水库现超过警戒线水量; (3)若在开始泄洪后15小时内将水库降到警戒线水量,问泄洪一开始至少需要同时打

开几个泄洪闸? 3.水果商贩小李去水果批发市场采购被誉为“果中之王”的泰顺猕猴桃,他了解到猕猴桃有精品盒与普通盒两种包装,精品盒的批发价格每盒60元,普通盒的批发价格每盒40元,现小李购得精品盒与普通盒共60盒,费用共为3100元。 (1)问小李分别购买精品盒与普通盒多少盒? (2)小李经营着甲、乙两家店铺,每家店铺每天部能售出精品盒与普通盒共30盒,并且每售出一盒精品盒与普通盒,在甲店获利分别为30元和40元,在乙店获利分别为24元和35元.现在小李要将购进的60盒弥猴桃分配给每个店铺各30盒,设分配给甲店精品盒a盒,请你根据题意填写下表: 小李希望在甲店获利不少于1000元的前提下,使自己获取的总利润W最大,应该如何分配?最大的总利润是多少? 、 4.某公司在甲、乙两座仓库分别有农用车12辆和6辆,现要调往A县10辆,调往B 县8辆,已知调运一辆农用车的费用如表: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docx

谢谢你的观赏 教学设计方 案模板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画图软件的应用《复制与变换》 姓名: 工作单位: 学科年级: 信息技术 三年级 教材版本: 小学信息技术第2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本课选自浙江摄影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第9课的教学内容安排在画图部分主要工具内容学习完之后,应该属于技巧运用的一部分,主要学习图形的选择、复制,粘贴、移动、旋转变化及删除的方法,掌握对相同图形进行复制粘贴的技巧,以简化作图的过程。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教学的效率。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具体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明晰(学生懂)、具体、可操作、可以依据板鞋练习测试题)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1.(1)加深对画画的操作;(2)巩固对图形的选择操作;(3)掌握图形的复制及粘贴;(4)学会对图形进行清除及变化操作。 2.通过尝试操作,掌握复制、粘贴图形以及翻转、旋转图形、对图形的清除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促进其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考虑三年级小朋友可能对画画还不太熟悉尽量选择简单图形给予参考,前面已经基本学习了填充颜色,工具的使用及图形的选择等操作,本节课加深对画图的练习。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画出流程图) 针对学习流程的设计的各流程,设计教与学的方式的)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加强自己学习的兴趣,超越其他小朋友的作品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问题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实际需要,从中并提供了素材让其使作品更加漂亮。 1.自行看书并操作演练,因为书 学生是学习的主 人,学生必须通过操作

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 第二课时》省级优质课教案设计

氧化还原反应(第二课时)现场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是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第2课时内容。氧化还原反应是中学化学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知识点,它贯穿、延伸于整个中学化学教材。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有效进行整个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建立氧化还原概念的基础上学习,具体有两个核心:1、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性和还原性与价态以及电子转移的关系;2、怎样通过实验研究物质具有氧化性、还原性,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形成过程方法,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深化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发现氧化剂、还原剂的判断规律及其运用。 另外,也想通过此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程序,形成有序思维,为后面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对于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能够找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2)学会用化合价来判断物质可能具有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3)认识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验证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实验设计思路。 (2)通过探究活动,体会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程序和方法,形成有序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氧化剂、还原剂性质的探究过程,让学生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2)重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养成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 (3)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氧化还原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发现氧化剂还原剂的判断及其运用。

(2)探究物质性质(氧化性、还原性)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教学难点: 验证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实验设计思路 3.教学方法与手段 任务驱动下实验——讨论的探究模式。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1. 教学设计总体思路 以两条线索同时展开教学活动 明线是探究物质性质的一般程序:预测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设计验证物质氧化性、还原剂的实验方案→完成简单的验证实验→依据实验结论提升知识并进行反思。 暗线是从物质分类的角度认识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2.教学流程图 化学 、化合价变化 氧化性 五、教学用具 1、药品及试剂:铁粉、稀硫酸、FeCl3溶液、FeCl2溶液、氯水、H 2O 2、 KSCN溶液、维生素C(具有强还原性)、脱氧剂 2、仪器:小试管6支、药匙2个、胶头滴管6个 六、教学过程 环节一:从新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

选择购物方案教学设计

《选择购物方案》教学设计 张北小学雷建丽2020、2、17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提供的信息,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 题,巩固有关百分数、折扣、纳税、利率等知识。 2.能根据计算结果对方案进行合理选择。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行探索、分析、对比,选择合理可行的方案;经历解决问 题的过程,体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现实意义,感受数学在生活应用中的价值,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有关百分数在 生活中的应用问题。 教学难点:能根据结果分析方案的合理性,并做出正确选择。 三、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每当过节放假,商场里总是有形形色色的促销活动,说说你都 碰到过哪些促销活动? 2.有时,同一品牌在两个商场活动不同,需要我们通过对比选择 其中更为划算的。红红妈妈就碰到了这样的情况,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怎么选择更合理。

设计意图对于商场的促销,学生并不陌生,从生活问题引入新课,让学生知道今天的学习内容就在身边,具有现实的价值,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展开情境,综合应用 1.教学教材第12页例5。 课件出示题目:某品牌的裙子搞促销活动,在A商场打五折销售,在B商场按“满100元减50元”的方式销售。妈妈要买一条标价230元的这种品牌的裙子。(1)在A、B两个商场买,各应付多少钱?(2)选择哪个商场更省钱? ①读题。说说这两个商场的活动各是什么?并说说自己对这两个活动的理解。重点理解B商场“满100元减50元”的意思。 ②析题:想想按两个商场的活动,在A、B两个商场买各付多少钱,该怎么计算。 ③解题:独立完成。 ④交流与反馈:集体订正,并得出结论。 ⑤回顾思考:这两个促销方式,在什么情况下付的钱是一样的?如果妈妈还想在这个品牌里买一件上衣,你推荐她在哪里买?为什么? 设计意图本节课是在之前百分数的应用上进行的,在分析解答时要有一定的侧重。像该例题教学,学生明确“满100元减50元”的含义后,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行去完成。而在此基础上增加的思考环节,则是对百分数意义的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可以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取舍。 2.尝试练习教材第12页“做一做”。

“一次函数实施方案选择“教学设计

“一次函数实施方案选择“教学设计

————————————————————————————————作者:————————————————————————————————日期:

“一次函数”教学设计 “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一次函数与方案选择问题 姓名张发文工作单位墨江县文武镇初级中学年级学科八年级数学教材版本人教版 一、教学难点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本课时内容为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九章一次函数19.3节课题学习《选择方案》,是一次函数知识的综合运用,是运用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是对一次函数知识的巩固。其重点是学会利用一次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培养学生数学建模思想。掌握一次函数的建模思想,体验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能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难点是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细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目标要明晰、具体、可操作,并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1.初步掌握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选择方案,培养学生初步建立数学模型思想。 2.通过问题探究,利用函数表示变量间的关系,利用方程、不等式反映相等或不等关系。利用函数图像直观解决问题。 3.利用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建模思想,体会数学的实用性,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严谨科学的学习习惯。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1.学生已经掌握了一次函数的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大部分学生会用方程、不等式表示相等不等关系,本章开始认识函数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2.大部分学生能自主预习,会独立思考问题,能依据学案自主学习。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 本节课教学结合“1215”模式进行教学,分为四个阶段,六个环节: 1.复习引入 2.问题引 3.依案自学 4.反馈交流 5.练习巩固 6.小结提升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高效课堂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设计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高效课堂融合点) 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教师出示复习题组: 1.一次函数解析式: 2.一次函数的图像及性质有 哪些? 学生思考解答问题,并反馈。忆旧引新, 二、问题引入 做一件事情,有时有不同的实施方案,比较这些方案,从中选择最佳方案作为行动计划,是非常必要的。应用数学的知识和方法对各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清楚地认识各种方案,作出合理的选择。 问题:你能说说生活中需要选择方案的例子吗? 学生各抒已见,引出如何选择 上网收费方式的问题 通过这一环节,让 学生体会到选择 方案问题在生活 中普遍存在,对各 种方案运用数学 方法作出分析,理 性选择最佳方案 是必要的,具有现 实意义。 三自主学习:教师分发但学案,(导学案附件)依案自学(10分钟),阅读课本 完成学案。 培养学生自主 学习能力。 四、反馈点拨(20分钟) 1.教师收集问题, 2.反馈点拨1.学生反馈,提出问题 2.小组交流讨论。 3.形成知识建模。 帮助学生发现 问题,互帮互 学,建立模型,

《黄山奇松》第二课时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

《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方案 一、概述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 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由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述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第一课时教学后,学生已经学会了生字,而且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理解了部分词语的意思。但基于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语言的表达上仍欠缺,因此,本节课重视引导学生边观察、边读书、边思考,一切都在自读、自悟中完成。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通过概括黄山松的三个特色,学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本文观察细致、抓住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看”、“读”、“说”的过程,以读代讲,以读代问,帮助学生体会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利用多媒体教学将黄山松奇与美的特点展示出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作者对黄山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感受黄山松的的形象、品格、精神。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黄山松的三个特色,感受作者对黄山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感受黄山松的形象、品格、精神。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是五年级学生,思维活跃,课堂上能较自主地深入探究,对语文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2.学生渴望自己的学习得到肯定,渴望得到教师或同学的赞许; 3.学生在平常的生活当中有游览自然风光的经历和体验; 4.学生已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能借助同伴合作和教师的点拨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5.学生已经具备较为独立的识字能力,识字方法已有所掌握,能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识记生字,可以较好的掌握应用本课的四个生字。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题学习-选择方案

《课题学习选择方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和内容解析 1 ?内容 用函数思想解决方案选择问题一选择哪种上网收费方式省钱? 2 ?内容解析 本课是在学习了函数概念、一次函数有关知识后,通过学生熟悉的宽带上网收费方式的选择,让学生经历体会费用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是一次函数的关系,确定实际数据整理成函数的模型,即建立了数学模型,从而利用函数图像求数学模型的解,还可以比较几个一次函数的变化率来解决方案选择问题,实现利用数学 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本课是明确给出多种方案,要求选择使问题解决最优的一种. 综上所述,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应用一次函数模型解决方案选择问题. 二、教学目标分析 (1)会用一次函数知识解决方案选择问题,体会函数模型思想; (2)能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 (3)能进行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学会了用方程和不等式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但是用综合应用能力有待加强。特别是由于本节内容具有较强的实际背景,分析实际背景中所包含的变量及其对应关系较复杂,分析起来显的理不清头绪,易迷失解决问题的方向,时间一长就不愿意去尝试了 .在这方面要给他们创造机会,降低问题的坡度,使他们不难成功,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 .本课内容是学生熟悉的宽带上网收费方式的选择,如何选择,用什么方法选择很重要,特别是如何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 本课教学的难点是:分析实际问题背景中所包含的变量和对应关系建立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选择方案优化.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如图,某电信公司提供了A、B两种方案的通话费用y (元)与通话时间x (分) 之间的关系,阅读函数图像,回答: (1)当x满足时,y A < y B 当x满足_______________ 时,y A = y B 当x满足时,y A > y B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小明打算本月上网100分,应选择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省钱;若上网200分呢?

一次函数的应用 选择方案(教案)

《一次函数的应用--选择方案(2)》教学设计 【教材】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下 19.3课题学习:选择方案(第二课时)【课时安排】 1个课时 40分钟. 【教学对象】 B10学生 【授课教师】数学科林轩腾. 【教学目标】 1、巩固一次函数知识,灵活运用变量关系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2、有机地把各种数学模型通过函数统一起来使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认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发展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建立函数模型。2.灵活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讨论交流. 【教学手段】powerpoint 【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 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这种问题:一群人结伴去春游,他们选择租车出行. 这个时候,负责人就会站出来,开始设计方案. 车有两种:大客车和小客车. 每辆大客车可乘坐45人,费用是400元;每辆小客车可乘坐30人,费用是280元.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选择方案呢? ●学生活动:学生看PPT动画,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教师活动:教师旁白,引导学生开始进入数学的思维. ●设计意图:用一个比较有趣的动画及旁白的形式引入,让学生对公开课的紧 张心理及第八节课的疲惫心理得以缓解,并引起学生的兴趣. 问题1:如果全年级有450名同学,并且以每辆车都要求坐满为原则. 问题2:如果全年级有450名同学,并且以最舒适为原则. 问题3:如果全年级有450名同学,并且以车辆尽可能少为原则. 问题4:如果全年级有450名同学,并且以最节省为原则.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教师引导,并对问题加以总结:可供选择的方案很多,但精明的 我们总是希望找到一个最大程度满足我们要求的最佳方案,引出今天课题的主要内容--方案选择(二). ●设计意图:通过一组较简单的问题,让学生踊跃回答,提起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