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环境学

建筑环境学
建筑环境学

建筑环境学

1.建筑物能满足的人的基本要求包括:安全性、功能性、舒适性、美观性。

1.与建筑环境密切相关的外部环境要素有太阳辐射、气温、湿度、风、降水、天空辐射、土壤温度等。

2.经度:就是本初子午线所在的平面与某地子午线所在平面的夹角。

3.纬度(ψ):是地球表面某地的本地法线(地平面的垂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是在本地子午线上度量的。

4.赤纬(δ):地球中心和太阳中心的连线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称为赤纬(或赤纬角)。

5.地方平均太阳时:是以当地太阳位于正南向的瞬时为正午12时,地球自转15°为1小时。 所谓地方平均太阳时,是以太阳通过当地的子午线时为正午12点来计算一天的时间。 真太阳时是以当地太阳位于正南向的瞬时为正午12时,地球自转15度为一小时。

6.时差:真太阳时与当地平均太阳时的差值称为时差。

7.真太阳时T 计算:60

15e L L T T m m +-±=,其中e 为时差。

8.太阳时角:若将真太阳时用角度表示时,则称太阳时角,简称时角h 。

9.太阳位置常用两个角度来表示,即太阳高度角β和太阳方位角A 。太阳高度角β是指太阳光线与水平面间的夹角。太阳方位角A 为太阳至地面上某给定点连线在地面上的投影与当地子午线(南向)的夹角。

10.影响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的因素有三:赤纬(δ),它表明季节(日期)的变化;时角(h ),它表明时间的变化;地理纬度(δ),它表明观察点所在的位置。

11.太阳辐射热量的大小用辐射照度来表示,它是指1㎡黑体表面在太阳辐射下所获得的辐射能通量,单位为W/㎡。

12.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太阳直接照射到地面的部分,称为直射辐射;另一部分是经过大气散射后到达地面的,称为散射辐射。

1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程度取决于射线在大气中行程的长短及大气层质量。

14.令()a I I P L -==ex p 0,称作大气透明度,它是衡量大气透明度的标志,P 越接近1,大气月清澈。P 值一般为0.65~0.75。

15.m=L`/L=1/sin β,称为大气层质量,反映了太阳光在大气层中通过距离的长短,取决于太阳高度角的大小。

16.大气压力:空气分子不断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不断地与物体表面相碰撞,宏观上,物体表面就受到一个持续的、恒定的压力。物体表面单位面积所受的大气分子的压力称为大气压强或气压。

17.气压有周期性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还有非周期性的变化。

18.低压环境对人体的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空气压力过低引起的物理性影响,二是空气中含氧量过少引起的缺氧效应。

19.低气压或气压快速降低对人体的物理影响有:1)人体空腔器官内气体不能及时排出,会导致器官腔内相对压力升高而发生体积膨胀,从而造成器官损伤,尤其是肺部最容易受损。

2)溶液在组织和体液中的氮气会离析出来,导致高空减压病。3)环境压力若等于或低于体温下的饱和水蒸气分压力,体液中的水分会发生沸腾,形成蒸汽,出现皮下组织气肿现象。

20.缺氧对人体的影响分为急性缺氧、亚急性缺氧和慢性缺氧。

21.风:是指由于大气压差所引起的大气水平方向的运动。

22.风可分为大气环流与地方风两大类。

23.大气环流:由于照射在地球上的太阳辐射不均匀,造成赤道和两极间的温差,由此引发大气从赤道到两极和从两极到赤道的经常性活动,叫做大气环流。

24.地方风:其是由于地表水陆分布、地势起伏、表面覆盖等地方性条件不同所引起的。

25.从地球表面到500~1000m 高的这层空气叫做大气边界层,其厚度主要取决于地表的粗糙度。

26.在平原地区边界层薄,在城市和山区边界层。边界层内风速沿垂直方向存在梯度,其形成的原因是下垫面对气流有有摩擦作用。

27.达到一定高度后,风速不再增大,人们往往把这个高度称为边界层高度。

28.风向和风速是描述风特征的两个要素。风玫瑰图直观地反映出一个地方的风向和风速。

29.人们把风吹来的地平方向确定为风的方向。

30.风玫瑰图包括风向频率分布图(其分为年风向频率图或月风向频率图)和风速频率分布图。

31.室外气温一般是指距地面1.5m 高、背阴处的空气温度。

32.影响地面附近的气温的因素主要有:第一,入射到地面上的太阳辐射热量,其取决定性作用;第二,地面的覆盖面;第三,大气的对流作用以最强的方式影响气温。

33.在某个范围内,温度变化出现局地倒置现象,其极端形式称为“霜洞”。

34.有效天空温度不仅与气温有关,而且与大气中的水汽含量、云量以及地表温度等因素有关,大致在230K (冬天晴朗的夜里)到285K (夏天、多云条件)之间。

35.有效天空温度与云、雾以及地方的海拔高度有关。

36.地层温度达到了一个近似的恒定值,此处称为恒温层。

37.一般以15m 作为恒温层的分界线,深度小于15m 的地层称为浅层,大于15m 的称为深度。

38.城市气候主要特点:1)城市风场与远郊不同。除风向改变外,平均风速低于远郊的来流风速;2)气温较高,形成热岛现象;3)城市中的云量,特别是低云量比郊区多,大气透明度低,太阳总辐射照度也比郊区弱。

39.微气候是指在建筑物周围地面上及屋面、墙面、窗台等特定地点的气温、湿度、压力、风速、阳光、辐射等。

40.风场是指风向、风速的分布状况。研究表明,建筑群增多、增密、增高,导致下垫面粗糙度增大,消耗了空去水平运动的动能,使城区的平均风速减小,边界层高度加大。

41.市区和建筑群没得风速较低,会在建筑群特别是高层建筑群内产生局部高速流动,即人们俗称的“风洞效应”。

42.城市热岛:由于城市地面覆盖物多,发热体多,加上密集的城市入口的生活和生产中产生大量的人为热,造成市中心的温度高于郊区温度,且市内各区的温度分布也不一样。

43.由于城市下垫面特殊的热物理性质、城市内的低风速、城市内较大的人为热等原因,造成城市的空气温度要高于郊区的温度,是城市热岛产生的原因。

1.热湿环境是建筑环境中最主要的内容,主要反映在空气环境的热湿性中。

2.建筑室内热湿环境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各种外扰和内扰的影响。外扰主要包括室外气候参数如室外空气温湿度、太阳辐射、风速、风向变化,以及邻室的空气温湿度,均可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传湿、空气渗透式热量和湿量进入到室内,对室内热湿环境产生影响。内扰主要包括室内设备、照明、人员等室内热湿源。

3.无论是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传湿还是室内产热产湿,其作用形式基本为对流换热、导热和辐射三种形式。

4.某时刻在内外扰作用下进入房间的热量叫做该时刻的得热,包括显热和潜热两部分。

5.太阳辐射落在围护结构外表面上的形式包括太阳直射辐射、天空散射辐射和地面反射辐射三种,后两种是以散射辐射的形式出现的。

6.室外空气综合温度是相当于室外气温由原来的air t 增加了一个太阳辐射的等效温度值,显然这只是为了计算方便推出的一个当量的室外温度,并非实际的室外空气温度。其表达式为out lw out air z Q aI t t αα-+=。

7.Low-e 膜或者low-e 玻璃可以明显有效地降低透光外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其原理在于Low-e 膜或者low-e 玻璃具有对长波辐射的低发射率和高发射率。

8.其他形式进入室内的热量和湿量包括室内的产热产量(即内扰)和因空气渗透带来的热量湿量两部分。

9.室内的热湿源一般包括人体、设备和照明设备。

10.空气渗透是指由于室内外存在压力差,从而导致室外空气通过门窗缝隙和外围护结构上的其他小孔或洞口进入室内的现象,也就是所谓的非人(无组织)的通风。

11.计算风压作用造成的空气渗透时,常用的方法是基于实验和经验基础上的估算方法,即

缝隙法和换气次数法。

12.冷负荷的定义是维护室内空气热湿参数在一定要求范围内时,在单位时间内需要从室内除去热量,包括显热量和潜热量两部分。

13.热负荷的定义是维持室内空气热湿参数在一定要求范围内时,在单位时间内需要向室内加入的热量,同样包括显热负荷和潜热负荷两部分。

14.采用辐射空调方式,由于除去热量的方式包括了辐射和对流两部分,所维持的不仅是空气的参数,还要影响到墙内表面和家具中蓄存的热量,因此,辐射空调方式供给的冷量除了去除进入到空气中的热量外,还要包括以冷辐射的形式去除的各室内表面的的热量。

15.辐射板空调方式的冷/热负荷与常规的送风空调方式是不同的。

16.为什么冬季往往可以采用稳态计算法计算采暖负荷而夏天却一定要采用动态算法计算空调负荷?

因为冬季室内外温差的平均值远远大于室内外温差的波动值,从用平均温差的稳态计算方法带来的误差比较小,这在工程设计中是可以接受的。而在夏季,尽管夏季日间瞬时室外温度可能要比室内温度高很多,但夜间却又可能低于室内温度,因此与冬季相比,室内外平均温差并不大,但波动的幅度却相对比较大。如果采用日平均温差稳态算法,则导致冷负荷计算结果偏小。另一方面,如果采用逐时室内外温差,忽略围护结构的衰减延迟作用则会导致冷负荷计算结果偏大。因此要采用动态负荷计算法。

1.人体的热平衡方程式:M-W-C-R-E-S=0,其中M——人体能量代谢率,决定于人体的活动量大小;W——人体所做的机械功;C——人体外表面向周围环境通过对流形式散发的热量;R——人体外表面向周围环境通过辐射形式散发的热量;E——汗液蒸发和呼出的水蒸气所带走的热量;S——人体蓄热率。

2.人体的核心温度是由人体的运动强度即代谢决定的,代谢率越高,人体的核心温度就越高。

3.人体的最大生理性体温变动范围为35~40℃。在稳定的环境条件下,人体蓄热率S应为零,人体的蓄热率变为正值,体温上升至一定程度,人体就会感到不舒适。人的最高致死体温为45℃,当体温下降到20℃时,也会致死。

4.人体与外界的热交换形式包括对流、辐射和蒸发。

5.影响人体与外界显热交换的几个环境因素:1)平均辐射温度,其意义是一个假想的等温围合面的表面温度,它与人体间的辐射热交换量等于人体周围实际的非等温围合面与人体间的辐射热交换量;2)操作温度,其反应了环境空气温度和平均辐射温度的综合作用;3)对流换热系数;4)对流质交换系数。

6.服装在人体热平衡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包括保温盒阻碍湿扩散。

7.服装热阻指的是服装本身的显热热阻,常用单位为和clo,两者的关系是:1clo=0.155。

8.服装的存在影响了皮肤表面的水分蒸发。一方面服装对皮肤表面的水蒸气扩散有一个附加阻力,另一方面服装吸收部分汗液,致使只有剩余部分汗液蒸发冷却皮肤。

9.临床上规定未进早餐前,保持清醒静卧半小时,室温条件维持在18~25℃之间测定的代谢率叫做基础代谢率。

10.人体的基础代谢率随年龄逐渐下降,少年较高,老年较低。BMR正常的变动范围在10%~15%之内,若变动超过20%,则处于病理状态。

11.人体机械效率的特点是效率值比较低,在不同活动强度下一般为5%~10%。在空调负荷计算时往往把人体的机械效率视为0,其原因是:1)大部分办公室劳动和室外轻劳动的机械效率近似为0;2)人体代谢率的估算本身带有误差;3)忽略人体对外作机械功对于空调系统设计师偏于安全的。

12.皮肤温润度是皮肤实际蒸发量与在同一环境中皮肤完全湿润而可能产生的最大散热量之比。

13.下丘脑前部的作用是调动人体的散热功能。下丘脑的后部执行着抵御寒冷的功能。

14.若下丘脑前部的温度低于37.1℃,皮肤温度的降低就会引起冷颤而增加产热量。反之,皮肤温度的升高在核心温度高于37.1℃时会起到增加排汗量的作用。若核心温度低于37℃,皮肤温度的升高就不可能促进出汗。

15.热感觉并不仅仅是由于冷热刺激的存在所造成的,而与刺激的延续时间以及人体原有的热状态有关。

16.除皮肤温度以外,人体的核心温度对热感觉也有影响。

17.人体通过自身的热平衡和感觉到的环境状况,综合起来获得是否舒适的感觉。

18.引起热不舒适感觉的原因除了前面热感觉中所提到的皮肤温度和核心温度以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物理因素会影响热舒适:1)空气湿度;2)垂直温差;3)吹风感;4)辐射不均匀性;5)其他因素。

19.皮肤湿润度的增加被感受为皮肤“黏着性”的增加从而导致了热不舒适感,潮湿的环境令人感到不舒适的主要原因是使皮肤的“黏着性”增加。

20.吹风感的一般定义为“人体所不希望的局部降温”。

21.预测平均评价PMV指标就是引入反映人体热平衡偏离程度的人体热负荷TL而得出的,其理论依据就是当人体处于稳态的热环境下,人体的热负荷越大,人体偏离热舒适的状态就越远,PMV的预测值也是有较大偏差的。

22.预测不满意百分比PPD指标来表示人群对热环境不满意的百分数,并利用概率分析方法。

23.有效温度ET的定义是:干球温度、湿度、空气流速对人体温暖感或冷感影响的综合数值,该数值等效于产生相同感觉的静止饱和空气的温度。

24.标准有效温度包含平均皮肤温度和皮肤湿润度,以便确定某个人的热状态。

25.热应力指数HIS,其假定皮肤温度恒定在35℃,在蒸发热调节区内,认为所需的排汗量为等于代谢量减去对流和辐射散热量,不计呼吸散热,则得出热应力指数为:HIS=.

26.在非常寒冷的气候中,影响人体热损失的主要因素是空气流速和空气温度。这两个因素综合成一个单一指数,称为风冷却指数WCI,来表示在皮肤温度为33℃时的皮肤表面的冷却速率。

1.室内空气品质低劣,造成一些病态反应:头疼、困倦、恶心和流鼻涕等。

2.室内空气污染一般分为三类:物理污染(如粉尘)、化学污染(如有机挥发物,简称VOC s)和生物污染(如霉菌)。

3.室内空气中的VOCs浓度过高往往会引发以下三种病症:病态建筑综合症(SBS),与建筑有关的疾病(BRI),多种化学污染物过敏症(MCS)

4.室内空气品质对人健康的影响比室外空气更重要。

5.良好的室内空气品质应该会是空气中没有已知的污染物达到公认的权威机构所确定的有害物浓度指标,且处于这种空气中的绝大多数人()对此没有表示不满意。

6.在新风供给量的确定过程中有以下几方面的考虑:1)满足人们的生存需求;2)满足人们的舒适需求;3)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4)满足室内空气安全需求。

7.室内空气污染物特性可分为以下三类:1)化学污染;2)物理污染;3)生物污染。

8.室内空气污染途径:1)室外空气污染;2)建筑装修装饰材料;3)空调系统;4)家具和办公用品;5)厨房燃烧产物;6)室内人员;7)其他。

9.空调系统可能对室内空气品质产生不良影响的部件主要为:1)新风口;2)混合间;3)过滤器;4)风阀;5)盘管;6)表冷器托盘;7)送风机;8)加湿器;9)风道系统。10.室内空气品质对人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三方面:降低生活舒适度、危害人体健康和降低工作效率。

11.不良的室内空气品质可以引起病态建筑综合症(SBS)、建筑相关疾病(BRI)和多种化学污染物过敏症(MCS)。

12.病态建筑综合症(SBS)与建筑相关疾病(BRI)的区别是:病态建筑综合症是指没有明显的发病原因,只是和某一特定建筑相关的一类症状的总称,这种病症有个显著的特征就是一旦离开污染的建筑物,病症就会明显的减轻或消失,病态建筑综合症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其是由多个因素引起的,包括心理和生理因素。建筑相关疾病主要是由于在具有生物污染、物理污染、化学污染的空气中暴露所致,其和病态建筑综合症不同,这些疾病的病因可查,且有明确的诊断标准和治疗对策。患建筑相关疾病的人群离开被怀疑室内空气质量不良的建筑后,症状不会很快消失,仍需特殊治疗,且康复时间较长,完全康复或症状减轻往往需要远离致病源,引起其的原因可分为化学、物理和生物因素。

13.在室内空气品质评价中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客观评价,依据室内空气成分和浓度;另一种是主管评价,依据人的感觉。两种方法各有优点,第一种方法是对气体成分和浓度通过仪器测定后,和相关标准比较,就可确定室内空气品质,便于掌握和理解,且重复性好。第二

种方法是“感知空气品质”强调了人的感觉。

14.室内空气品质的客观评价依赖于仪器测定,主观评价主要靠嗅觉。

15.室内空气污染控制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实现:1)源头治理;2)通新风稀释和合理组织气流;3)空气净化。

16.污染源头治理有以下几种:1)消除室内污染源;2)减小室内污染源散发强度;3)污染源附近局部排风。

17.室内新风量的确定需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以氧气为标准的必要换气量;2)以室内允许浓度为标准的必要换气量;3)以消除臭气为标准的必要换气量;4)以满足室内空气品质国家标准的必要换气量。

18.请说明提高室内空气品质的途径和方法。

主要有三种方法,源头治理:减弱、消除污染源;新风稀释以及合理的气流组织;对空气进行净化。

19.请说明目前传统空调在室内空气品质控制方面的局限和改进方法。

传统空调普遍存在实际不合理、运行维护部规范的问题。比如送风口、污染源、回风口三者位置不合理;回热混合间气密性差,新风受污染;过滤器长时间不清洗和维护,灰尘大量累积,霉菌滋生等。其改进主要应从改进设计,规范运行管理,采用新技术等方面着手。六

1.气流组织与室内空气环境的营造方法密不可分。一般来说,狭义的气流组织指的是上(上、侧、中)送上(上、侧、中)回或置换送风、个性化送风等具体的送回风形式,也称气流组织形式;二广义的室内气流组织,是指一定的送风口形式和送风参数所带来的室内气流分布。

2.自然通风:其是指利用自然的手段(热压、风压等)来促使空气流动而进行的通风换气方式。它最大的特点是不消耗动力,或与机械通风相比消耗很少的动力,因而其首要优点是节能,并且占地面积小、投资少,运行费用低,其次是可以用充足的新鲜空气保证室内的空气品质。自然通风主要依靠室内外风或者热压的不同来进行室内外空气交换。

3.自然通风的优点:1)自然通风对于温带气候的很多类型的建筑都适用;2)自然通风比其他的机械通风系统经济;3)如果开口的数量足够、位置合适,空气流量会较大;4)不需要专门的机房;5)不需要专门的维护。自然通风的缺点:1)通风量往往难于控制,因此可能会导致室内空气品质达不到预期的要求和过量的热损失;2)在大而深的多房间建筑中,自然通风难于保证新风的充分输入和平衡分配;3)在噪声和污染比较严重的地区,自然通风不适用;4)一些自然通风的设计可能会带来安全隐患,应预先采取措施;5)自然通风不适用那些恶劣气候环境的地区;6)自然通风往往需要居住者自己调整风口来满足需要,比较麻烦;7)目前的自然通风很少对进口空气进行过滤和净化;8)自然通风风道需要比较大的空间,经常受到建筑形式的限制。

4.稀释原理,即向对象空间送入某种被控空气物理量含量低的空气与空间中较高含量的空气充分混合,以达到该物理量含量满足生活和工艺要求的目的。

5.混合通风的送风口形式多种多样,通常要按照空间的要求,对气流组织的要求和房间内部装饰的要求加以选择。常见的送风口类型主要有:喷口、百叶风口、条缝风口、散流器、旋流风口以及孔板等。

6.决定空气气流组织的因素主要包括送风口位置、送风口类型、送风量、送风参数等。

7.置换通风特点是可使人停留区具有较高的空气品质、热舒适性和通风效率,同时也可以节约建筑能耗。其工作原理是以极低的送风速度(0.25以下)将新鲜的冷空气由房间底部送入室内,由于送入的空气密度大而沉积在房间底部,形成一个凉空气湖。当遇到人员、设备等热源时,新鲜空气被加热上升,形成热羽流作为室内空气流动的主导气温,从而将热量和污染物等带至房间上部,脱离人的停留区。

8.局部送风的分类:1)地板局部送风系统;2)工作台或隔板局部送风系统;3)顶部局部送风系统。

9.根据通风(空调)的目的,可从三个方面来描述和评价气流组织:一是描述送风有效性的参数,主要反映送风能否有效到达考察区域以及到达该区域的空气新鲜程度;二是描述污染物排除有效性的参数,主要反映污染物到达考察区域的程度以及到达该区域所需要的时间;三是与热舒适关系密切的有关参数。

10.换气效率:定义新鲜空气置换原有空气的快慢与活塞通风下置换快慢的比值为换气效率。

11.送风可及性能反映送风在任意时刻到达室内各点的能力。

12.空气扩散性能指标(ADPI)定义为满足规定风速和温度要求的测点数与总测点数之比。

13.常用的示踪气体释放方法有三种:1)脉冲法:在释放点释放少量的示踪气体,记录测量点处失踪气体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过程;2)上升法:在释放点连续释放固定强度源的示踪气体,记录测量点处示踪气体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过程;3)下降法(或衰减法):房间中示踪气体的浓度达到平衡状态后,停止释放示踪气体,记录测量点处示踪气体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过程。

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包括三个基本因素:声源、传声途径和接收者。

2.人耳对一个声音的听觉灵敏度因为另一个声音的存在而降低的现象叫做“遮蔽效应”。

3..室内声场的显著特点是:1)距声源相同距离的接收点上,声音强度比在自由声场中要大,且不随距离的平方衰竭;2)声源在停止发声以后,声场中还存在着来自各个界面的迟到的反射声,声场的能量有一个衰减过程,产生所谓“混响现象”。

4.噪声控制原则:1)声源的噪声控制;2)在传声途径中的控制;3)在接收点的噪声控制。

5.室内设备噪声控制:1)改革工艺和操作方法来降低噪声;2)降低噪声源的激振力;3)降低噪声辐射部件对激振力的响应。

6.震动的控制方法可分为隔振和阻尼减振两大类

7.适合的遮蔽背景声具有这样的特点:无表达含义、响度不大、连续、无方位感。

1.舒适光环境应当具有以下四个要素:1)适当的照度水平;2)舒适的亮度比;3)适宜的色温与显色性;4)避免眩光干扰。

2.天然光就是室外昼光,在采光设计中提到的天然光往往指的是天空扩散光,它是建筑采光的主要光源。

3.天然光是太阳辐射的一部分,它具有光谱连续且只有一个峰值的特点,人们长期生活在天然光下,天然光是人们生活中习惯的光源。

4.人工光源按其发光机理可分为热辐射光源和气体放电光源。

5.照明方式:1)一般照明;2)分区一般照明;3)局部照明;4)混合照明。

6.充分利用天然采光,要点是要有足够大的采光口、避免眩光以及保证照度均匀度。其原理是不限于利用天空扩散光,而是充分利用太阳的直射光,用反光装置将直射光反射到顶棚,通过顶棚材料的散射得到较均匀的一般照明。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利用通过有限的采光口的昼光,而且避免了眩光,保证了照度均匀度。

7.充分利用天然光可以减少白天室内照明的电耗。

1.净洁室:温湿度、正压值、新风量。

负荷与得热的关系:大多数情况下,冷负荷与得热量有关,但并不等于得热。如果热源只有对流散热,各维护结构内表面和室内设施的温差很小,则冷负荷基本就等于得热量,否则冷负荷与得热是不同的。如果有显著的辐射得热存在,由于各围护结构内表面和家具的蓄热作用,冷负荷与得热之间就存在着相位差和幅度差,即时间上有延迟,幅度也有衰减。

最新建筑行业培训心得体会

最新建筑行业培训心得体会 建筑与基地关系的本质,即是将建筑看成是基地中的一部分特性化的空间存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建筑行业培训心得体会,供你参考! 建筑行业培训心得体会篇1 通过本学期对建筑法规的学习,不仅了解了建筑法规的概念范畴、作用、特征以及规范现状,而且对建筑行业的认识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中懂得了一些建筑规范,也有了一些心得体会,最明显的感想就是建筑法规很难掌握,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要求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依法进行,在建筑行业正是建筑法规的作用,约束着建设者的活动,使建筑业文明有序的正常运行。因此我们必须学好,真正的提高建筑法规方面的意识,增强对建筑法规的重视。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建筑法规的概念,建筑法规是指国家权力机关或其授权的部门制定的,旨在调整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经济组织和个人之间,在建筑领域中所发生的诸种社会关系中所运用的法律和规范的总称。 它有它的一些相应特征,例如:行政性、经济性、政策性和技术性等特征: 1、以行政管理手段作为调整方法;如授权禁止、许可、计划等词的应用。 2、消耗资源、创造财富 3、有投资意愿、另外依据政府控制经济政策。反映基本建设政策。 4、质量保证、技术性规范、标准。 从上面建筑法规的概念和特征可以很容易的看出,建筑法规很重要,它管理和约束着建筑业以及建筑市场的各个层次,对建筑师而言既有约束也有指导作用,换句话说也就是在建筑师的构思到建筑的实体出现,建筑法规的意识始终贯穿与建筑师的思想之中。

一、建筑法规具有约束性,形成一个“度”来贯穿着建筑领域。 建筑法规在社会中的约束性,是因为它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为保证建设活动顺利进行和建筑产品安全可靠,必须建设法规原则: 1. 确保建设工程质量 建设工程质量是指国家规定和合同约定的对工程建设的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等一 系列指标的要求。建设法规通过一系列规定对建设工程提出了强制性质量要求,是建设工程必须达到的最低标准,并赋予有关政府部门监督和检查的权力。 2. 确保工程建设活动符合安全标准 工程建设安全标准是对工程建设的设计、施工方法和安全所作的统一要求。多年以来, 我国建筑业就是伤亡率非常高的行业,建筑工地伤亡事件时有发生。建设法规通过一系列 规定对工程建设活动的安全提出了强制性要求,并同时赋予有关政府部门监督和检查的建设法规权力。 建筑法规在设计构成中也具有约束性。在我看来,建筑师不能凭借自己的想法进行设计,各个层次、各个方面都受建筑法规的约束,这也正是人们所说的一个“度”。设计师不能超越这个“度”而进行设计,必须严格准守住这个底线。 这个底线可不是没有说法的,它们都是建筑领域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出来的非常实用的规范。建筑法规还具有指引性,通过学习,下面的规范性文件就是我们进行建筑设计中最基本的指导,指导着我们设计出适用的作品。

建筑环境学期末考题

第一部分填空题 目前人们希望建筑物能够满足的要求包括:安全性、功能性、舒适性、美观性。建筑与环境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两个问题就是:如何协调满足室内环境舒适性与能源消耗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与研究与掌握形成病态建筑的原因。 建筑环境学的三个任务就是:了解人与生产过程需要什么样的建筑室内环境、了解各种内外部因素就是如何影响建筑环境的、掌握改变或控制建筑环境的基本方法与手段。 地方平均太阳时就是以太阳通过当地的子午线时为正午12点来计算一天的时间的计时方式。 真太阳时就是当地太阳位于正南向的瞬时为正午12时的计时方式。经国际协议,以本初子午线处的平均太阳时为世界时间的标准时。 每个时区都按照它的中央子午线的平均太阳时为计时标准,称为该时区的标准时。气温就是指距地面1、5m高,背阴处的空气温度。绝对湿度就是指一定体积的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的质量。内扰含有室内设备、照明、人员等室内热湿源 外扰主要包括室外气候参数包括有室外空气温湿度、太阳辐射、风速、风向变化以及邻室的空气温湿度进入室内。 任一时刻房间瞬时得热量的总与未必等于同一时间的瞬时冷负荷。 冷负荷与得热量之间的关系取决于房间的构造、围护结构的热工特性与热源的特性。一般说来,当环境温度下降时,表层温度下降;情绪上升时,表层温度上升;人体出汗之后,表层温度下降。 人体与外界的热交换的形式包括有对流、辐射、蒸发,影响因素包括有衣服热阻、环境空气温度、皮肤蒸发与呼吸散湿、空气流速、周围物体的表面温度等。 人体的皮肤蒸发散热量与环境空气的水蒸气分压力、皮肤表面的水蒸气分压力、服装的潜热换热热阻等三个因素有关。 调查对环境的热感觉的简写为:TSV。热舒适就是表示对环境表示满意的状态,简写为TCV,预测平均评价(简写为PMV)预测不满意百分比(简写为PPD)表示人群对热环境的不满意百分比。当室内热环境处于最佳的热舒适状态时,仍有5%的人不满意,因此ISO7730对PMV-PPD的推荐值在-0、5~+0、5。 从冷或热环境中突变到中性环境时,则会出现热感觉短时间的“超前”,即所感觉到的冷热感指标比稳定时要更低。 可感受到的可接受的室内空气品质就是:空调房间中绝大多数人没有因为气味或刺激性而表示不满。 《民用建筑室内污染环境控制规范》GB50325-2001规定甲醛的I类民用建筑的标准为≤0、08mg/m3 II类民用建筑≤0、12mg/m3。 民用建筑室内污染环境控制规范》GB50325-2001规定I类民用建筑包括住宅楼、医院、老年建筑、幼儿园、学校教室。II类民用建筑包括办公楼、文化娱乐场所、书店、图书馆、体育馆。 世界约15%的肺癌患者与氡有关。 《民用建筑室内污染环境控制规范》GB50325-2001规定氡的I类民用建筑的标准为≤200Bq/m3,II类民用建筑的标准为≤400Bq/m3 室内空气污染的控制方法包括:源头治理、通新风稀释合理组织气流、空气净化。建筑相关疾病与病态建筑综合症不同之处有:病因可查、有明确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对策、离开建筑,疾病不会消失、康复时间较长,而且需远离建筑、不需要对她同室人健康进行调查、能够通过空气传播。 建筑相关疾病与病态建筑综合症相同之处有化学因素、物理因素与生物因素、随室内人员

建筑环境学

1、通过非透光围护结构热传导和通过非透光围护结构得热 前者是考虑在内外扰动以及整个房间所有围护结构相互作用下通过一堵墙体的实际传热量后者是把一堵墙体割裂开来,仅考虑在内外扰动作用下通过一堵墙体的传热量 目的在于把房间每一堵墙体的得热求出来,然后进行叠加,以求得通过整个房间围护结构的总得热量。是一些简化手工工程算法的需要。 2各种得热进入空气的途径 潜热得热、渗透空气得热,得热立刻成为瞬时冷负荷 通过围护结构导热、通过玻璃窗日射得热、室内显热源散热 对流得热部分立刻成为瞬时冷负荷 辐射得热部分先传到各内表面,再以对流形式进入空气成为瞬时冷负荷,因此负荷与得热在时间上存在延迟。 3、得热与冷负荷的关系 冷负荷与得热有关,但不一定相等 决定因素:1、空调形式送风:负荷=对流部分辐射:负荷=对流部分+辐射部分热源特性:对流与辐射的比例是多少?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蓄热能力如何?如果内表面完全绝热呢? 房间的构造(角系数) 注意:辐射的存在是延迟和衰减的根源! 4、室外空气综合温度 人们常说的太阳下的“体感温度”是什么? 室外空气综合温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高反射率镜面外墙和红砖外墙的室外空气综合温度是否相同? 请试算一下盛夏太阳下的室外空气综合温度比空气温度高多少? 5、两种积分变换法总结 谐波反应法的简化算法与冷负荷系数法形式一致。 为了便于手工计算,均把内外扰通过一个板壁形成的冷负荷分离出来,作为一个孤立的过程处理,不考虑与其它墙面和热源之间的相互影响。 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得热和冷负荷之间的区别,对辐射的影响作了很多简化。 如果房间与简化假定相差较远,则结果的误差较大,如内表面温度差别大、房间形状不规则、室内空气控制温度随时间变化等。 6、影响人体与外界热交换的因素 环境空气温度:对流换热环境表面温度:辐射换热水蒸汽分压力(空气湿度):对流质交换高温环境:增加热感低温环境:增加冷感!风速:对流热交换和对流质交换吹风感:Draught,冷感和对皮肤的压力冲击服装热阻:影响所有换热式7、热舒适方程与PMV指标特点总结 舒适程度由对热中性的偏移程度确定,与偏移的时间长短没有关系,与人体原有的热状态无关,与人体热状态的变化无关。 只适用于稳态热环境。 PMV的计算是完全客观的,但指标的含义却是由主观感觉统计确定的。 是把主观感觉与客观物理条件联系的好办法。 8、气流分布与室内环境的关系 气流组织包含的内容:风速分布(风速场或流场)温度分布(温度场)湿度分布(湿度场)污染物浓度分布(污染物浓度场,IAQ) 总新风量满足要求,是否意味着IAQ一定满足要求?

建筑环境学复习重点

第二章 太阳辐射热量的大小用辐射照度表示,它指1平方米黑体表面在太阳辐射下所获得的辐射能通量,单位w/m2 太阳常数:在地球大气层外,太阳与地球的年平近距离处,与太阳光线垂直的表面上的太阳辐射照度为I0=1353W/m2 云量:将天空分为10份,被运遮盖的份数。 同一位置冬季大气压力比夏季高(海洋则相反)。 风:由于大气压差所引起的大气水平方向的运动分为大气环流与地方风。风的要素:风向,风速。 风玫瑰图:反映一个地方风向,风速,包括风向频率图与风速频率图。 大气边界层:地表500—1000m。 室外气温:距地面1.5m高,背阴处的空气温度。 气温日较差:一年内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 气温年较差:一年内最热月最冷月的平均气温达。 霜冻效应:洼地冷空气聚集造成气温低于地面上的空气温度,受地面反射率,夜间辐射,气流,遮阳等因素影响,离建筑物越远,温度越低,相对湿度越高。 霜洞:在某个范围内,温度变化出现局地倒置现象,其极端形式为霜洞。 有效天空温度:不仅与气温有关,且与大气中的水汽含量,云量及地表温度等因素有关,大致在230k-285k之间。 大气逆辐射:大气辐射中向下的部分,与空气水汽量有关。 相对湿度:空气中水汽压与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 绝对湿度:在标准状况下,每立方米湿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含量,既水蒸气密度。 一天中绝对湿度较稳定,相对湿度有较大变化。相对湿度的日变化受地面的性质,水陆分布,季节寒暑,天气晴朗等影响,大陆低于海面,夏天高于各天,晴天低于阴天。 城市气候的特点;1平均风速低于远郊来流风速2气温高3云量比郊区低,大气透明度低,太阳总辐射照度弱。 风洞效应:在建筑群特别是高层建筑群内产生局部高速流动。 产生热岛效应原因:城市下垫面特殊的热物理性质,城市内的低风速,城市内的人为热等原因。 热岛强度:城市热岛效应强弱,热岛中心温度减法同时间同高度附近郊区温差值。 日照:物体表面被太阳光直接照射的现象。 最低日照标准:以冬至日底层住宅得到的日照时间为标准。 我国气候分区:用累年最冷月1月和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作为分区主要指标,累年日平均温度,将全国分为5区: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夏热冬暖和温和地区。 第三章 low-e玻璃具有较低的长波红外线发射率和吸收率,反射率很高。普通玻璃的长波红外线发射率和吸收率为0.84,而low-e玻璃为0.1。 室外空气综合温度:考虑了太阳辐射的作用对表面换热量的加强,相当于在室外气温上增加了一个太阳辐射等效的温度值为计算方便推出一个当量室外温度。 通过非透光围护结构的显热传递:1室外空气2围护结构外表面之间的对流换热和太阳辐射通过墙体导入的热量。 通过透光维护结构显热传递:1通过玻璃板壁的热传导2透过玻璃的光辐射得热。 围护结构湿传递:当围护结构两侧的空气的水蒸气分压不相等时,水蒸气将从分牙高的一侧相分压低的一侧转移。如果维护结构内任一断面的水蒸气分压力大于该段面温度所对应的饱和水

建筑环境学(第三版)

第一章 1.建筑环境学主要由:建筑外环境、建筑热湿环境、人体对热湿环境的反应、室 内空气质量品质、气流环境、声环境、和光环境七个主要 部分组成 2.建筑满足的要求:安全性、功能性、舒适性、美观性; 3,建筑与环境关系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建筑环境舒适性与节能环保之间的矛盾 第二章 1.赤纬是地球中心和太阳中心与地球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他的变化范围为+23.5~~- -23.5. 2. 影响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的因素有赤纬、时角、纬度 3.太阳常数:在I地球大气层外,太阳与地球年平均距离处,与太阳光线垂直的 表面的太阳辐射照度I=1353W/m2,称为太阳常数。 4.太阳辐射照度的影响因素;太阳高度角和大气透明度 5.大气透明度;令P=Il/I0=exp(-a) 大气质量;m=L’/L=1/sinB 6. 风玫瑰图(P21) 7.室外气温的影响因素:第一,入射到地面上的太阳辐射热量;第二,地面的覆盖面;第三,大气的对流作用以最强的方式影响气温 8.霜洞现象:在某个范围内,温度变化出现局地倒臵现象,其极端形式称为霜洞 9.不当风场的危害1)冬季住宅内高速风场增加建筑物的冷风渗透,导致采暖负荷增大 2)由于建筑物的遮挡作用,造成夏季的自然通风不良 3)室外局部的高风速影响行人的活动,并影响舒适 4)建筑群内的风速太低导致建筑群内散发的气体污染物无法 有效的排出,而在小区内聚集 5)建筑群内出现旋风区域,容易积聚落叶废纸塑料袋等废弃物 10.什么叫做城市热岛效应?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可以采取什么措施降低? 答:城市热岛效应:由于城市地面覆盖物多、发热体多,加上密集的城市人口的生活和生产中产生大量的人为热,造成市中心的温度高于郊区温度,且市内各区的温度的分布也不一样,如果绘制出等温线,就会看到与岛屿的等高线极为相似,人们把这种气温分布的现象叫做热岛现象。 原因:由于城市下垫面特殊的物理性质、城市内的低风速、城市内较大的人为热等原因,造成城市的空气温度要高于郊区的温度。增加城市绿化面积可以缓解热岛效应。 第三章 1.室内热湿环境形成原因是各种内扰和外扰,外扰主要包括室外气候参数例如室外空气温湿度,太阳辐射,风速风向变化,以及邻室的空气温湿度等,均可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传湿空气渗透使热量和湿度进入室内,对室内热湿环境产生影响。内扰主要包括设备照明人员等室内热湿源 2.围护结构表面特性:热惯性 如何影响反射率吸收率:对于太阳辐射,围护结构表面越粗糙,颜色越深,吸收率越高,反射率越低

建筑环境学最全面习题库考试必备

《建筑环境学》题库子夜木须染整理 《建筑环境学》题库——填空题 第一章绪论 1、目前人们希望建筑物能够满足的要求包括:安全性、功能性、舒适性、美观性。 2、人类最早的居住方式:巢居和穴居。 3、建筑与环境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两个问题是:如何协调满足室内环境舒适性与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和 研究和掌握形成病态建筑的原因。 4、建筑环境学的三个任务是:了解人和生产过程需要什么样的建筑室内环境、了解各种内外部因素是如何影响建筑环境的、掌握改变或控制建筑环境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第二章建筑外环境 1、地球绕太阳逆时针旋转是公转,其轨道平面为66.5度。 2、赤纬是太阳中心与地球中心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一般为23.5~-23.5度之间,向北为正,向南为负 3、地方平均太阳时是以太阳通过当地的子午线时为正午12点来计算一天的时间的计时方式。 4、真太阳时是当地太阳位于正南向的瞬时为正午12时的计时方式。 5、经国际协议,以本初子午线处的平均太阳时为世界时间的标准时。 6、经国际协议,把全世界按世界经度划分为24时区,每个时区包含地理经度15度。以本初子午线东西各7.5度为零时区,向东分12时区,向西也分为12时区。 7、每个时区都按照它的中央子午线的平均太阳时为计时标准,称为该时区的标准时。 8、当地时间12时的时角为0,前后每隔1小时,增加15度。 9、北京时间等于世界时加上8小时 10、太阳位置是地球上某一点所看到的太阳方向,常用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来表示。 11、太阳高度角是太阳方向与水平线的夹角。 12、太阳方位角是太阳方向的水平投影偏离南向的角度。 13、影响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的因素有:赤纬(季节的变化)、时角(时间的变化)、纬度(观察点所在位置)。 14、太阳常数一般取I0=1353 W/㎡。 15、大气透明度越接近1,大气越清澈,一般取为0.65~0.75。 16、对于北京来说,法向夏季总辐射热量最大。 17、对于郑州来说,水平面上夏季总辐射热量最大。

建筑环境学期末复习资料重点总结

建筑环境学 1、自然通风优点: 1)经济;2)通风空气量大;3)不需空调机房;4)不需维修人员 2、人类最早的居住式是树居和岩洞居;后来变为巢居与穴居。 3、人类对建筑的要求: 1)安全性:能够抵挡各种自然灾害所引起的危害和人为的侵害。 2)功能性:满足居住、办公、营业、生产等不同类型建筑的使用功能。 3)舒适性:保证居住者在建筑的舒适与健康。 4)美观性:要有亲和感,反映当时人们的文化追求。 ?4、建筑环境学的任务: 1)了解人类生活和生产过程需要什么样的室、外环境 2)了解各种外部因素是如影响人工微环境的。 3)掌握改变或控制人工微环境的基本法与原理 5、地球上任一点的位置都可以用地理经度与纬度来表示。 6、地球中心和太阳中心的连线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称为赤纬 ;赤纬从赤道平面算起,向北为正,向南为负。春分与秋分时,赤纬为0;夏至最大,为+23.45;此时太阳直射地球北纬23.45(北回归线);冬至最小;为-23.45(南回归线) 7、地平均太阳时,是以太阳通过当地的子午线时为正午12点来计算一天时间。 8、国际规定,以本初子午线处的平均太阳时为世界时间的标准时,称为“世界时”。全世界共分为24个时区,每区15度,1个小时。我国早于世界时。 9、真太阳时是以当地太阳位于正南向的瞬时为正午12时。 10、太阳时角:当时太阳入射的日地中心连线在地球赤道平面的投影与当地真

太阳时12点时,日地中心连线在赤道平面上的投影之间的夹角。真太阳时为12点时的时角为零。 11、地球上某一点所看到的太阳向,称为太阳位置。可以用太阳高度角β与太阳位角A 来表示。 太阳高度角β:太线与水平面的夹角。 太阳位角A :太阳至地面上某给定点的连线在地面上的投影与当地子午线(南向)的夹角。 12、影响太阳高度角和位角的因素: 1)赤纬(δ); 2)时角(h ) 3)地理纬度(?) δ?δ?βsin sin cos cosh cos sin += β δcos sinh cos sin =A 13、太阳辐射热量的大小用辐射照度来表示。是指21m 黑体表面在太阳辐射下所获得的辐射能通量。 14、太阳与地球的年平均距离处,与太线垂直的表面上的太阳辐射照度为20/1353m W I =,被称为太阳常数。太阳辐射照度也会发生变化,1月1日最大,为2/1405m W ;7月1日最小,为2/1308m W 15、1)氧、氮及其他大气成分吸收X 射线和其它一些超短波射线。 2)臭氧吸收紫外线 3)二氧化碳与水蒸气等温室气体吸收长波红外线。 16、对于水平面来说,夏季总辐射照度达到最大;而南向垂直表面,在冬季所接受的总辐射照度为最大。 17、在陆地的同一位置,冬季的大气压力要比夏季的高,但变化围仅在5%以 18、风是指由于大气压差所引起的大气水平向的运动。

建筑环境学参考答案

1 、建筑物一般应该满足哪方面的要求: (1)安全性:避免由于地震、台风、暴雨等各种自然灾害所引起的危害或人为的侵害 (2)功能性:满足建筑的居住、办公、营业、生产等功能 (3)舒适性:保证居住者在建筑内的健康和舒适 (4)美观性:有亲和感,社会文化的体现 2 建筑学的主要任务: (1)了解人类生活和生产过程需要什么样的室内外环境 (2)了解各种内外部因素是如何影响人工微环境的 (3)掌握改变或控制人工微环境的基本方法和原理 3 对建筑有关的气候要素有哪些: 太阳辐射气温湿度风降水天空辐射土壤温度 4 太阳常数: 大气层外的辐射强度。1353瓦每平方米 6 落到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能有哪几部分组成: (1)直射辐射:为可见光和近红外线 (2)散射辐射:被大气中的水蒸汽和云层散射,为可见光和近红外线(3)大气长波辐射:大气吸收后再向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在日间比例很小,可以忽略。 7空气温度和室外空气综合温度区别: 室外气温一般是指距离地面1.5米高、背阴处的空气温度。空气温度也就是气温,是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室外空气综合温度相当于室外计算温度增加一个太阳辐射的等效温度。 8为什么夏天中午人们在室外感觉温度比天气预报空气温度高:体感温度是人体感觉到的温度,是一个综合的空气温度,太阳辐射,风速,湿度等的综合概念,在夏天中午,太阳辐射强烈,人体吸收了一部分太阳辐射的能量,故人们在室外感觉的温度比空气温度高。 9 风的成因有哪些: 风是指大气压差所引起的大气水平方向的运动。(1) 地表增温不同是引起大气压力差的主要原因,也是风形成的主要原因。(2)大气环流:造成全球各地差异,赤道和两极温差造成(3)地方风:造成局部差异,以一昼夜为周期,地方性地貌条件不同,造成,如海陆风山谷风、庭院风、巷道风等(4)季风:造成季节差异,以年为周期,海陆间季节温差造成,冬季大陆吹向海洋,夏季海洋吹向大陆 10、描述风的两个主要参数: 风向:风吹来的方向。风速:单位时间风所进行的距离。 11、简述建筑小区风场形成的机理

建筑环境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汇总

建筑环境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 1.为什么我国北方住宅严格遵守坐南朝北的原则,而南方(尤其是华南地区)住宅并不严格遵守此原则? 答:我国分为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和暖和地区,居住建筑一般总是希望夏季避免日晒,而冬季又能获得较多光照,我国北方多是严寒和寒冷地区,建筑设计时,必须充分满足冬季保暖要求,部分地区兼顾夏季防热,北部地区坐北朝南能够达到充分利用阳光日照采暖,能够减少建筑的采暖负荷,减少建筑采暖能耗,所以,我国北方住宅严格遵守坐北朝南的原则,而南方地区必须满足夏季防晒要求适当兼顾冬季保暖,所以南方住宅可以不遵守原则。 2.是空气温度的改变导致地面温度改变,还是地面温度的改变导致空气温度改变? 答:互相影响的,主要是地面温度的改变对空气温度变化起主要作用,空气温度的改变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地面温度改变,因为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在吸收和放射辐射时是有选择的,对太阳辐射几乎是透明体,只能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因此,地面与空气的热量交换是气温上升的直接原因。 3.为什么晴朗天气的凌晨书页表面容易结露或结霜? 答:晴朗天空的凌晨,温度较低,云层较薄,尘埃,微小水珠,气体分子较大,太阳辐射较小,树叶主要向天空辐射长波辐射,树叶温度低于露点温度,树叶表面容易结露或结霜。

5.采用低反射率的下垫面对城市热岛有不好的影响。如果住宅小区采用高反射率的地面铺装是否能够改善住区微气候?为什么? 答:其效果不是很好,由于城市建筑的密集,植被少采用高反射率的地面铺装,虽然减少了地面对辐射的吸收,但其反射出去的辐射仍会被建筑群所吸收,另外,由于逆温层的存在,其可能会导致空气温度的升高,从而不利于住区微气候的改善。 6.水体和植被对热岛现象起什么作用?机理是多少? 答:①由于城市地面覆盖物多,发热体多,加上密集的城市人口的生活和生产中产生大量的人为热,造成市中心的温度高于郊区温度,且室内各区的温度分布也不一样。如果绘制出等温曲线,就会看到与岛屿的等高线极为相似,人们把这种气温分布的现象称为“热岛现象”。而水体和植被具有调节城市局部气候的作用,如净化空气、减少噪声,对城市“热岛现象”有一定的缓解作用。②机理:水体的比热大,温度较高时,气体潜热带走辐射热量,有效地降低温度,植被蒸腾作用较强,能有效带走部分热量,此外,植被的光合作用能吸收CO2,放出O2,杀菌并能吸收粉尘,有效地抑制了温室效应进而降低温度,也就有效地抑制了热岛效应。 第三章 1.室外空气综合温度是单独由气象参数决定的么?

建筑环境学汇总讲解

第二章 1.赤纬:地球中心和太阳中心的连线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从赤道平面算起,向北为正,向南为负。 2.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水平面间的夹角。太阳方位角A:太阳至地面上某给定点连线 在地面上的投影与当地子午线(南向)的夹角。 3.时角h:当时太阳入射的日地中心连线OP线在地球赤道平面上的投影与当地真太阳时12点时,日、地中心连线在赤道平面上得投影之间的夹角,单位deg. 4.太阳辐射热量的大小用辐射照度来表示。指1平米黑体表面在太阳辐射下所获得的辐射 能通量,单位W/.太阳常数。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照度大小取决于地球对太阳的相对位置(太阳高度角和路径)以及大气透明度。 5.法向太阳直射辐射的计算: 某坡度为的平面上的直射辐射照度: 水平面上的直射辐射照度: 垂直面上的直射辐射照度: 6.城市微气候的特点:a.城市风场与远郊不同,除风向改变以外,平均风速低于远郊的来流风速。b.气温较高,形成热岛现象。c.城市中的云量,特别是低云量比郊区多,大气透明度低,太阳总辐射照度也比郊区弱。 微气候指在建筑物周围地面上及屋面、墙面、窗台等特定地点的气温、湿度、压力、风速、阳光、辐射等。建筑物本身以其高大墙面而成为的一种风障,以及在地面与其他建筑物上投下的阴影都会改变该处的微气候。 7.热岛现象:由于城市地面覆盖物多,发热体多,加上密集的城市人口的生活和生产中产生大量的人为热,造成市中心的温度高于郊区温度,且市内各区的温度分布也不一样。 绘制等温曲线,与岛屿的等高线极为相似,所以称之为热岛现象。 城市热岛产生原因:由于城市下垫面的热物理性质、城市内低风速、城市内较大的人为热等原因,造成城市的空气温度要高于郊区的温度。 怎样减小城市热岛现象?(下垫面,植被、建筑等方面分析) 8.风是指由于大气压差所引起的大气水平方向的运动。温差是形成风的主要原因。分为大气环流和地方风。 风向:风吹来的地平方向;风速:单位时间风所行进的距离,m/s. 9.风速梯度计算公式:

建筑环境学

【简答部分】 1 建筑环境学的课程内容主要由建筑外环境、建筑热湿环境、人体对热湿环境的反应、室内空气品质、气流环境、声环境和光环境七个主要部分组成。 *3.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纬度%的影响(地理位置):h,&一定,%上升,则B减小,太阳辐射强度减小;纬度&的影响(季节):北半球夏季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度增大;时角h(昼夜)。 4.影响地面附近气温的因素:入射到地面上的太阳辐射量;地面的覆盖面;大气的对流作用。 *6.我国气候分区的原因: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各地由于纬度、地势和地理条件不同,气候差异悬殊。不同的气候条件对房屋建筑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为了满足炎热地区的通风、遮阳、隔热、寒冷地区的采暖、防冻和保温的需要。将全国划分成五个区:即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夏热冬暖和温和地区。 7.我国对日照标准中的日照时间规定为:在一般民用建筑住宅中,日照标准为冬季冬至日首层住宅的满窗日照,时间不低于一小时。 8.内扰:主要包括室内设备、照明、人员等室内热湿源。 外扰:包括室外气候参数,如室外空气温湿度、太阳辐射、风速、风向变化,以及邻室的空气温湿度,均可通过维护结构的传热、传湿、空气渗透使热量和湿量进入到室内,对室内热湿环境产生影响。 9.玻璃是半透明体:玻璃对不同波长的辐射有选择性,普通玻璃对于可见光和波长为3微米以下的近红外线来说,几乎是透明的,但却能够有效地阻隔长波红外辐射,所以玻璃对辐射有一定的阻隔作用。 10.国内外常用的负荷求解法包括:稳态计算;动态计算;利用各种专用软件,采用计算机进行数值求解计算。 *11.透过玻璃的太阳辐射不等于建筑物的瞬时冷负荷:太阳辐射部分进入到室内后并不直接进入到空气中,而会通过长波辐射的方式传递到各维护结构内表面和家具的表面,提高这些表面的温度后,再通过对流换热方式逐步释放到空气中。 *12.室内照明和散热不直接转变为瞬时冷负荷,因为室内照明和散热具有显著的辐射热存在,由于各维护结构内表面和家具的蓄热作用,冷负荷与得热量之间就存在着相位差和幅度差,即时间上有延迟,幅度也有衰减。 *13.IAQ问题提出的背景:70年代,全球能源危机,第二次石油危机,建筑节能减少新风,大量采用密闭建筑,导致室内空气品质恶化,出现“病态建筑综合症”。 受到重视的原因:1.强调节能导致的建筑密闭性增强和新风量减少;2.新型合成材料在现代建筑中大量应用;3.散发有害气体的电器产品大量使用;4.传统集中空调系统的固有缺点以及系统设计和运行管理的不合理;5。厨房和卫生间气流组织不合理;6.室外空气污染。 *14.简述室内空气品质定义衍变历史及各种定义内容,特点及其局限性 客观指标--- 一系列污染物浓度的指标(初期)CO,CO2,甲醛等。室内污染物的特点:多因子,长期性,低浓度,反复。 主观感受---1989年国际室内空气品质讨论会上,丹麦的P.O.Fanger的定义: 空气品质反映了人们的满意程度,如果人们对空气满意,就是高品质;反之,就是低品质。 客观指标和主观感受相结合---可接受的室内空气品质:ASHRAE 62-1989通风标准中的描述:良好IAQ 是空气中没有已知的污染物达到公认的权威机构所确定的有害浓度指标,并且处于这种空气中的绝大多数人(≥80%)对此没有表示不满意。 特点和局限性:客观定义:由于没有和人的感知相结合,不能充分反映室内空气品质对人的影响,而且,由于一些成分浓度很低,即使目前最精密的测量仪器也很难准确测量。主观定义:反映了人的感觉和室内空气品质对人的影响,但有些有害成分由于无色无味,因此,人们难以在短期给出评价,又不能以牺牲人的健康为代价去评价。 *17.房间得热量为什么的不等于冷负荷: 大多数情况下,冷负荷与得热量有关,但并不等于得热。如果采用送风空调,则负荷就是得热中的纯对流部分。如果热源只有对热散热,各位护结构内表面和各室内设施表面的温差很小,则冷负荷基本就等于的热量,否则冷负荷与得热是不同的。如果有显著的辐射的热存在,由于各维护结构内表面和家具的蓄热作用,冷负荷与得热量之间就存在着相位差和幅度差,即是奖赏有延迟,幅度也就有衰减。因此,冷负荷与得热量之间的关系取决于房间的构造,维护结构的热工性质和热源的特性。 *18.常规的送风空调与辐射板空调的区别 常用的空调采用送风方式去除空气中的热量并维持一定的室内空气温湿度,因此需要去除的是进入到空气中的得热量,至于储存墙内表面或家居中的热量,只要不进入到空气中就不必考虑。采用辐射板空调,由于去除热量的方式包括了辐射和对流两部分,所维持的不仅是空气的参数,还要影响到墙内表面和家具中蓄存的热量,因此,辐射板空调供给的热量除了进入到空气中的热量外,还要包括以冷辐射的形式去除的个表面的热量。 有辐射板的空调系统冷负荷应该包括对流除湿热量和辐射除湿热量两部分。对于常规送风空调系统,辐射除热量项为0,后面各项没有变化。 *20.为什么冬季可以采用稳态算法计算采暖负荷,而夏天却一定要用动态算法计算空调负荷?0 * 冬季室外温度的波动幅度远小于室内外温差,因此采用稳态,而夏季虽然日间瞬时室外温度可能要比室内温度高很多,但夜间却有可能低于室内温度,因此与冬季相比,室内外平均温差并不大,但波动幅度却很大,如果夏季采用逐日平均温差稳态,则导致冷负荷计算结果偏小。 23.范格教授热舒适方程的前提条件 1)热体必须处于热平衡状态2)皮肤平均温度应具有与舒适相适应的水平3)为了舒适人体应具有最适当的排汗率 24.室内空气污染的途径有哪些? 室内空气污染建筑环境装饰材料家具和办公用品家用电器厨房燃烧产物空调系统消毒剂等室内人员其他 26.过滤器的工作原理 1)扩散;悬浮在空气中的粒子互相随机碰撞,这种运动增加了颗粒和过滤器纤维的接触几率。 2)中途拦截;即使有些大粒径的粒子的扩散效应不明显,偏离流线的程度不多,它们也可以因为自己的大尺寸而和过滤器纤维碰上,通常这个过程和速度的关系不大,对于粒径大于0.5μm的粒子中途拦截比较有效。 3)惯性冲撞;空气中比较重或者速度比较高的粒子通常有比较大的惯性,他们通常难于绕过过滤器纤维而和纤维直接接触,从而被捕获。这种作用通常对粒径大于0.5μm的粒子有效,而且这种作用取决于空气流速和纤维的尺寸。 4)筛子效果;对于较大的颗粒,过滤器确有“筛子”似的功能,显然,颗粒越大,这种过滤效果越强。 5)静电捕获;在有些情况下,粒子或者过滤器纤维被有意带上的电荷,这样静电力就可在捕获粒子中起重要作用。和扩散作用一样,低速有利于静电力捕获粒子。 *27.试述热舒适性的影响因素及PMV与PPD的含义 影响因素;皮肤温度核心温度空气湿度垂直温差吹风感辐射不均匀性其他因素 PMV;引入反映人体热平衡偏离程度的人体热负荷TL得出,理论依据是当人体处于稳态的热环境下,热体的热负荷越大,人体偏离热舒适的状态就越远。PMV指标代表了同一环境下绝大多数人的感觉。 PMV热感觉标尺;+3热;+2暖;+1微暖;0适中;-1微凉;-2凉;-3冷 PPD;表示人群对热环境不满意的百分数。 *28.目前关于热舒适的定义有几种观点 1)与热感觉相同,热中性(不冷不热)就是热舒适状态 2)热舒适是随着热不舒适的部分消除热产生的。 31.PMV适用条件:适用于稳态热环境中的人体热舒适评价,而不适用于动态热环境的热舒适评价。 33.*为什么出现TSV和TCV两种人体热反应评价投票 TSV为热感觉投票,TCV为热舒适投票。热舒适与热感觉有分离现象存在。

建筑环境学》试题库

《建筑环境学》题库——填空题 第一章绪论 1、目前人们希望建筑物能够满足的要求包括:安全性、功能性、舒适性、美观性。 2、人类最早的居住方式:巢居和穴居。 3、建筑与环境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两个问题是:如何协调满足室内环境舒适性与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和研究和掌握形成病态建筑的原因。 4、建筑环境学的三个任务是:了解人和生产过程需要什么样的建筑室内环境、了解各种内外部因素是如何影响建筑环境的、掌握改变或控制建筑环境的基本方法和手段。第二章建筑外环境 1、地球绕太阳逆时针旋转是公转,其轨道平面为66.5度。 2、赤纬是太阳中心与地球中心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一般为23.5~- 23.5度之间,向北为正,向南为负 3、地方平均太阳时是以太阳通过当地的子午线时为正午12点来计算一天的时间的计时方式。 4、真太阳时是当地太阳位于正南向的瞬时为正午12时的计时方式。 5、经国际协议,以本初子午线处的平均太阳时为世界时间的标准时。 6、经国际协议,把全世界按世界经度划分为24时区,每个时区包含地理经度15度。以本初子午线东西各7.5度为零时区,向东分12时区,向西也分为12时区。 7、每个时区都按照它的中央子午线的平均太阳时为计时标准,称为该时区的标准时。 8、当地时间12时的时角为0,前后每隔1小时,增加15度。 9、北京时间等于世界时加上8小时 10、太阳位置是地球上某一点所看到的太阳方向,常用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来表示。 11、太阳高度角是太阳方向与水平线的夹角。 12、太阳方位角是太阳方向的水平投影偏离南向的角度。13、影响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的因素有:赤纬(季节的变化)、时角(时间的变化)、纬度(观察点所在位置)。 14、太阳常数一般取I0=1353 W/㎡。 15、大气透明度越接近1,大气越清澈,一般取为0.65~0.75。 16、对于北京来说,法向夏季总辐射热量最大。 17、对于郑州来说,水平面上夏季总辐射热量最大。 18、对于龙湖来说,南向表面冬季所接受的总辐射能量为最大。 19、对于中原工学院的南苑来说,垂直平面(东西向)夏季接受的总辐射照度为最大。 20、风向在陆地上常用16个方位来表示。 21、风速是指单位时间内风行进的距离,以m/s来表示。 22、在气象台上,一般以所测距地面10m高处的风向和风速作为当地的观察数据。23、气温是指距地面1.5m高,背阴处的空气温度。 24、气温的日较差是指一天当中,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 25、我国各地的日较差一般从东南向西北递增。 26、气温的年较差是一年中,最热月与最冷月的平均气温差。 27、日温度波动影响只有1.5m。 28、地层原始温度与土壤表面年平均温度基本相等 29、我国已测得的恒温层深度在15~30米之间,温度在10~23℃之间。 30、空气湿度一般以相对湿度和绝对湿度来表示。 31、中国大陆年平均相对湿度分布的总趋势是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32、相对湿度一般是内陆干燥地区冬季高于夏季。 33、相对湿度华北、东北地区春季最低。 34、江南等地的相对湿度各地年变化较小。 35、绝对湿度是指一定体积的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的质量。 36、一天中绝对湿度比较稳定。

建筑环境学简答题1

《建筑环境学》题库——简答题1 第一章绪论 1、简述中国风水 中国风水以八卦五行、河图洛书为基础。在建筑选址方面认为:背山面水向阳最好;在建筑布局方面主义空间分割、方位调整、色彩运用;认为不好的住宅物理环境对人的心理有影响。它的合理部分在于认为环境因素影响人体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风水的理论更多的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缺乏理性分析的提炼。然而目前的多数江湖术士,败坏了风水的名声。 2、简述建筑环境学的三个任务。 任务一:了解人和生产过程需要什么样的建筑室内环境; 任务二:了解各种内外部因素是如何影响建筑环境的; 任务三:掌握改变或控制建筑环境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3、至今人们希望建筑物能满足的要求包括: 安全性:能够抵御飓风、暴雨、地震等各种自然灾害所引起的危害或人为的侵害。 功能性:满足建筑的居住、办公、营业、生产等功能 舒适性:居住者在建筑内的健康,舒适性 美观性:有亲和感,社会文化的体现 4、何为建筑环境学?建筑环境中有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所谓建筑环境学就是指在建筑空间内,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如何让人们在使用过程中感到舒适和健康的一门科学。根据使用功能的不同,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研究室内的温度、湿度、气流组织的分布、空气品质、采光性能、照明、噪声和音响效果等及其相互间组合后产生的效果,并对此作出科学评价,为营造一个舒、健康的室内环境提供理论依据。有等解决问题是:①如何解决满足室内环境舒适性与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②如何解决“建筑病综合症”(Sick Building Syndrome –“SBS”)的问题。 5、建筑环境学研究的内容及其研究方法为何? 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筑外环境、室内空气品质、室内热湿环境与气流环境,建筑

建筑环境学 名词解释

第二章建筑外环境1、赤纬太阳中心与地球中心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为23.5~-23.5度之间,向北为正,向南为负。根据赤纬的变化,确定夏至、秋分、春分以及冬至。 2、太阳时角当太阳入射的日地中心连线OP线在地球赤道平面上的投影与当地时间12点时,日地中心连线在赤道平面上的投影之间的夹角,简称时角。一般说来:当地时间12时的时角为0,前后每隔1小时,增加15度 3、太阳常数指太阳与地球之间为年平均距离时,地球大气层上边界处,垂直于阳光射线的表面上,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来自太阳的辐射能量。I0=1353 W/ ㎡。 4、大气环流由于照射在地球上的太阳辐射不均匀,从而造成赤道和南北两极之间的温差,由此引发的大气从赤道到两极,和从两极到赤道的经常性活动,叫大气环流。 5、风向频率图(风玫瑰图):按照逐时所测得的各个方位的风向出现次数,分别计算出各个方位出现次数占总次数的百分比,并按一定的比例在各个方位的方位线上标出,再将各点连接起来。分为年风向频率图和月风向频率图。它的优点是特别直观。 6、气温的日较差一天当中,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通常用它来表示气温的日变化。日较差取决于地表温度的变化。由于海陆分布和地形起伏,我国各地的日较差一般从东南向西北递增。 7、热岛现象指城市气温高于郊区的现象,且市内各区的温度也不一样,如果绘制出等温曲线,就会看到与岛屿的等高线极为相似,人们把这种气温分布称为“热岛现象”。热岛强度会随气象条件和人为因素不同出现明显的非周期变化。 第三章建筑热湿环境 1、得热量某时刻在内外扰作用下进入房间的总热量。得热量包括:显热(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和潜热,它有正负之分,主要来源是:室内外温差传热、太阳辐射进入热量、室内照明、人员、设备散热等。 2、冷负荷维持室内空气热湿参数为恒定值时,在单位时间内需要的从室内除去的热量。分为显热负荷和潜热负荷。 3、热负荷维持室内空气热湿参数为恒定值时,在单位时间内需要的从室内加入的热量。分为显热负荷和潜热负荷。 4、空气渗透由于室内外存在压力差,从而导致室外空气通过门窗缝隙和外围护结构上的其他小孔或洞口进入室内的现象,也就是所谓的非人为组织(无组织)的通风。原因是由于建筑存在各种门、窗和其他类型的开口,室外空气有可能进入房间,从而给房间空气直接带入热量和湿量,并即刻影响到室内空气的温湿度。计算负荷时仅考虑渗入空气。目前常用方法是基于实验和经验基础上的估算方法,即:缝隙法和换气次数法 第七章建筑声环境 1、声功率指声源在单位时间内向外辐射的声能,单位为W。 2、声强衡量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声音强弱的物理量,单位W/m2。人耳能听到的下限声强为10-12W/m2,上限声强为1W/m2。人耳的容许声强范围为1万亿倍。 3、分贝分贝:所谓分贝是指两个相同的物理量(例A1和A0)之比取以10为底的对数并乘以10(或20)。声压级LP=20lg(P/P0)。 4、A声级参考40方等响曲线,对500Hz以下的声音有较大的衰减,以模拟人耳对低频不敏感的特性。 5、等效连续A声级某一时间间隔内A计权声压级的能量平均意义上的等效声级,简称等效声级。在对不稳态噪声的大量调查中,已证明等效连续A声级与人的主观反映存在良好的相关性,我国使用该量作为噪声评价指标。 6、统计声级累计分布声级就是用声级出现的累计概率来表示这类噪声的大小。累计分布

建筑环境学复习考试资料重点

建筑环境学复习重点 第二章建筑外环境 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处的平均太阳时为世界时间的标准时。 北京时间——东八区的时间,即以东经120°的平均太阳时为中国的标准。 北京时间=世界时间+8小时 太阳在空间的位置——太阳高度角,太阳方位角A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照度大小取决于地球对太阳的相对位置以及大气透明度。 风场——指风向,风速的分布状况。 风——风是由于大气压差所引起的大气水平方向的运动。地表增温不同是引起大气压差的主要原因,也是风形成的主要原因。风可以分为大气环流与地方风。气象台一般以距平坦地面10m 高出所测得风向和风速作为当地的观察数据。风玫瑰图包括风向频谱图和风速频谱图 地方风是由于地表水陆分布、地势起伏、表面覆盖等地方性条件不同所引起 海陆风——局部地方昼夜受热不均引起的。 大气边界层——从地球表面到500~1000m高的这层空气叫大气边界层,其厚度主要取决于地表的粗糙度。 室外气温——一般是指距地面1.5m高,背阴处的空气温度。一天的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日出前后。由于空气与地面间因辐射换热而增温或降温,都需要经历一段时间。 相对湿度的日变化受地面性质,水陆分布,季节寒暑,天气阴晴等因素影响。一般是大陆低于海面,夏季高于冬季,阴天高于晴天。相对湿度的变化趋势与气温的变化趋势相反。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是由哪些部分组成,辐射能量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一部分为太阳直接照射到地面(即直射辐射);另一部分是经过大气层散射后到达地面成为散射辐射,直射辐射与散射辐射之和称为太阳对地面的总辐射。辐射能量的强弱取决于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时天空中各种气体分子、尘埃、微粒水粒对阳光的反射,散射和吸收共同影响。地方平均太阳时——以太阳通过当地的子午线时为正午12点来计算一天的时间。 太阳高度角: 太阳光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太阳方位角是太阳方向的水平投映偏离南向的角度A。 室外空气综合温度:相当于室外温度由原来的空气温度值增加了一个太阳辐射的等效温度,并考虑了长波辐射的影响。室外空气综合温度是气象参数与围护结构表面特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