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片段作文200字】小片段作文

作文「小片段作文」共有 5158 个字,其中有 4415 个汉字,14 个英文,46 个数字,683 个标点符号。作者佚名,请您欣赏。

构建以系列化小片段作文教学训练为主体的初中作文教学体系

一、提出

目今作文教学越来越受到语文教师们、学生们的“关注”——中高考作文60分的现实是不能避而不谈、更不敢不重视的,但机械化、急功近利地为中高考这一强有力的指挥棒驱使也正是使得我们的作文教学观念、行为偏离了为文以怡情悦性、修德载道、提升语文素养轨道的原因之一。

首先,对于作文,学生仍普遍怀有程度不同的厌烦、畏惧心理,但为了“前途”,又不得不写作文,只好“背着包袱游泳,戴着镣铐跳舞”。考场作文的效果如何可想而知!内容上——空的多,实的少;半僵化的随大流的多,富有灵气的少;能畅述个人情感观点的少,动辄编故事、说假话这类作文约占绝大多数;还有一种情况是:能说真话、抒真情,但往往要么是苦闷、孤寂、失落、消极情感的渲泄,要么是偏执、早熟、迷惘、空虚思想的表现,呈现出一种青少年不应有的心态。结构上——多数学生在不厌其烦地硬套范文,死守模式,记叙文的小标题三段式,“装上”爱因斯坦居里夫人就是议论文的现象几乎占领了整个中高考作文领地。 语言表达上就更糟糕了——很多“优秀”作文语言呈现出似曾相识千篇文“一张脸”的情况:要么少年人说着哲人大师的话,不自然,不协调;尤其形势所迫而硬深刻的硬创新的主题同与之不相匹配的语言表达产生了矛盾——许多十七八岁的“余秋雨”们出现在了考场,作文试卷上格言诗词满纸飞,新名词、新术语、似是而非的句式、模糊朦胧的词语时有出现,搅得本就文思不通畅的文章更加不伦不类,不知所云,叫人啼笑皆非。 其次,再看作文教学的状况。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长时间存在的一个显性大问题——作文课常被我们自觉,不自觉,自主不自主的“流失”。从想上不得上,到后来想上而不知如何上,上了和不上的差别也看不出来——研究考试作文题怎么出,成了教师教作文的指挥棒,为了适应考试要求,为了确保作文中高考作文高达40——50的“基本分”,绝大多数学生的考场作文四平八稳,思想内容大同小异,基本格局千篇一律,这样的状况下有时一个区县中考作文平均分居然高达55分、56分——干脆不上了吧!长此以往,这便形成了教学中最可怕的师生教学双方的一种“习得性无助”:教师慢慢习惯性的不上作文课了,学生习惯性的去拼凑结构、背作文了。这无论从学生的短期发展,还

是长期发展,这都是个重要的缺误!最重要的:这必将大大降低我们的教学水平,尤其降低了学生日后对写作的兴趣和信任、信念——难怪有考上了北大的学生曾以“喜分数之高,悲文章之差”自嘲!

令人欣慰的是,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专家、教授、一线语文教师看到了作文教学症结所在, 认为学生作文能力考评的第一要务是文通字顺, 认为中高考考察文字表达能力最重要, 其次才是想象能力、审美能力、思辩能力等。近几年,关于作文教学研究、作文教学的改革课题研究异彩纷呈,如“在学生听读说写综合实践活动中, 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策略研究”、“开放式作文教学课题研究”、“‘我快乐我习作’有效作文教学课题研究”、“‘一导二改三评’作文教学课题研究”、“自主式作文教学课题研究”、“‘主题式作文教学’课题研究”、“创新作文教学探索”、“‘作文教学生活化’课题研究”、 “课外阅读与作文教学研究”等。纵观诸多的作文教学研究课题,多为在作文教学的内容、形式、技法、策略等领域的研究,即立足点为作文教学过程中的某一“分领域”,且站位、立足点较高,而立足作文教学本位目标——即培养标志着学生语文素养全面提升的文字表达能力的专项研究少,立足于构建全面提升学生语文最本位基础——表达能力的初中作文教学体系的研究尚未见完备者。

基于此,笔者立足于文教学一线,期望能从小处着眼,脚踏实地;读写结合,多远拓展;追求“语文教育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构建以系列化小片段作文教学训练为主体的新的初中作文教学体系,以补此白。

二、问题的探究

刚刚仙逝的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曾说:“我写的东西,不会有套话、大话,至于真话是否全都讲了出来,那倒不敢说。我只能保证,我讲的全都是真话。”[i]古语有云:“情动而辞发”,“修辞立其诚”。期望通过系列化小片段训练指导,使学生会讲真话,会把真话讲清楚,讲好,立足小片段,训练学生表达能力,思维品质,真正培养起学生对母语、对中国文化切肤透骨般的亲近感、习惯性,练就读写真功,从而提升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形成真正的大作文能力和水平。

所谓“作文片段”,指用一段一节的小篇幅,表现生活中的一个断面,说明事物的一个方面,谈论对某事某现象的一点看法,做这种片段的写作练习,就叫“作文片段训练”。 提出了这样的观点:1、片段作文的训练类型共有三种:描述性训练、说明性训练、评议性训练。2、片断作文教学的现实意义—— 片断作文教学能提高阅

读教学的有效性与深入性;片断作文教学能提高学生对社会、生活、事物的观察力;片断作文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片断作文教学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促使文章生动形象;片断作文教学是锤炼语言、提高语言表情达意的一条有效途径。片断作文在锤炼语言,提高表情达意上有非常突出的现实性。一是片断作文写的是一个断面,学生完全有能力把这个片断写生动,写具体,这为锤炼语言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平台;二是片断作文篇幅较小,所费时间较短,教师完全可以在课堂上加以训练,这样学生当堂练习,教师选择部分当堂讲评,更能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性,促进学生体会语言变化的妙处与乐趣。 3、片断作文教学的实践方式重视仿写、注重生发、学会修改。

笔者初步拟定的研究思路为:立足学生实际,立足学生需求,立足教学实践案例,科学建构片段作文阶段性、系列化内容体系——初一年级:学说真话,说心里话的叙述描写式情景式片段写作训练;初二年级:学会说话,把话说好——清楚有条理,形象合情理,生活寓道理的联想式片段写作训练;初三年级把话说美,把理说透——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思辩式小片段写作训练。

本研究课题刚刚起步,故暂以笔者曾经做过的两节课堂教学实践案例为载体,通过对这两节课的总结反思,加之自己在日常教学中的点滴尝试探究,浅谈自己在尝试“读写结合 专项训练”作文教学的一点收获。

三、问题的实践

2005年10月27日,我曾为区全体初三语文教师上了一节作文教学研究课——场面描写作文读写专项训练课,2006年3月10日,我又为我校全体教师上了一节骨干教师展示课——细节描写作文读写专项训练课。

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目标科学分解,专题分项训练

从整个初中阶段看,作文教学目标分解细目可分为表达专项训练、审题专项训练、立意专项训练、选材组材专项训练、布局谋篇专项训练、修改专项训练等,而这几个目标都可进一步细化。表达专项训练是这几个目标中最为核心、最见真功、最可细化也是最难把握的,几年的思索实践,我感到,这其中的语言专项、描写专项等借助读写的结合片段写作训练来完成还是十分科学有效的。

(二)、立足于读,设境激趣.

指导我设计这样两节课的一个想法是:我以为无论怎样的作文教学课式都离不开读,都必须立足于“读”。

我想,优秀文学作品本身对学生的教育力量应大大强于我们语文教师的滔滔说教。基于此,场面描写课、细节描写课我都设计

了由朗读能力较强的同学进行“情境式范读”(或称作“散文MTV ”)读写材料环节,《电视争夺战》配以漫画式投影片自动播放文章展示的几个精彩诙谐的小场景,《望帆成长》配以图文并茂、声情并茂的FLASH 情景动画再现文章,都起到了引领学生主动、积极、迅速地进入文章情境,领悟文章精髓的作用,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被感染、被打动,探究思索的兴趣在不知不觉中被激发了。

当然,“读”是贯穿两节课始终的,如在“听读、研读”场面描写读写材料《车“战”》、《铁杆儿球迷》、《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咸亨酒店》、细节描写读写材料《10日亲情日记》(初三学期伊始,我就要求学生写了专题生活日记,如10日亲情日记,10日友情日记等,以备在课堂上朗读、交流。)的基础之上启发学生探究场面描写、细节描写的写作规律性知识、写作技法,体验“场面描写三式”、“ 场面描写五法”、“细节描写四法”形成的全过程;以“展示读”学生当堂运用自己体悟到的的写作技法写成的小片段来强化、验证所学。在贯穿课堂始终的多方式、多层面的“读书”活动及训练中,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亲历了知识、能力的形成过程,在“读书—探究—训法—练笔”诸环节中形成细节描写写作能力,提高了写作水平,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合作精神。

(三)、读文探法,亲历过程

在读材料的基础上,通过讨论、探究规律,总结写作知识、方法的环节十分重要。记得准备场面描写课的时候,依据我准备的材料的特点,我将场面描写的类型归结为“张显一点的“独角戏”式——一个人的场面(《铁杆儿球迷》为例)、连点成面的“群英会”式——一群人的场面 (《车“战”》为例)、点面结合的“众星捧月”式(《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咸亨酒店》为例),当时,对于这样的说法也心里没底,同事也有过质疑,但我经过多方探讨,尤其经过课堂上学生研读材料、探究写发过程中的反馈,听到学生将“独角戏”、 “群英会”、“烘云托月”等词在日后的语文课中频频说出时,我心里释然欣然。这样,学生参与知识、写法形成的全过程所获得的综合能力将对其产生长久益处。

(四)、当堂训练,学以致用——用心体验人生、思考人生,用笔表现真情

通过诵读、听读、研读、探法诸环节获得的写作知识、技法最终的目的是通过当堂片段写作训练环节逐步积累审题、立意、语言表达诸能力,从而练就写作真功。因此在写作素材的选择上要格外用心,既要有针对性地达到运用所学、科学训练的目的

,又要与课堂整体思路、氛围一致,尤其是不但不能让学生产生任何恐惧、反感、无奈心理,反而还要能刺激学生的写作欲望,让学生兴奋起来,思维活跃起来。做到这点不容易,也需要我们平时多研究学生需求,多积累可用于课堂的生活素材。

写作小天地 ,生活大舞台。记得2005年四册语文教材第一单元为诗歌单元,我“煽动”起的课堂内外“走进诗歌”的读诗活动使学生们对诗歌单元很是“恋恋不舍”,对“读诗”活动也极是“意犹未尽”,应他们要求,2004年9月29日,初二十一、十二班学生自主设计了一堂生动活泼的“走进诗歌”大型诗歌朗诵比赛活动课。场面描写一课,我精心截取了一个多小时录象中的约4分钟录象资料作为写作素材,并通过“片段写作,入戏要快”、“开头不难” 环节为学生提示了针对“独角戏”、“群英会”、“烘云托月”三个场面描写典型模式的开头示例,保证了学生当堂在限定时间内写出较高水平的场面描写小片段,达到了让学生用心体验人生、思考人生,用笔表现真情,当堂训练,学以致用的目的。' D" P T- S) \- j

(五)、精编歌诀,熟读成诵——课内小结,打破常规

这两节课,我都是以精心编写写作歌诀,学生诵读的形式进行的,同样起到常规小结强调重点知识、方法来,避免了单调的重复,学生更乐于接受。如两节课中的写作歌诀:

场面描写歌

提笔写作,莫要发愁;

场面描写,常练笔头。

细节刻画,凸显一点;

排比修辞,铺陈一面;

点面结合,烘云托月;

语言生动,气氛和谐;

人物中心,主题突出!

细节描写歌

细 节 描 写 须 观 察,

见 微 知 著 小 见 大;

细 微 动 态 人 物 活,

生 动 描 绘 语 言 精;

托 物 设 境 巧 反 复,

主 题 突 出 全 靠 它!

(六)、拓展延伸,立足长远

写作小片段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成就学生大作文的能力,因此常规的审题立意、布局谋篇、选材组材、文章修改训练应同片段写作练习完美整合进行。而且我认为场面描写本身具有叙事性、情节性——写好场面要会生动、具体地叙事;场面描写以人物活动为中心——写好场面要会描写人物,刻画人物性格:个性化的语言、神态、行动、心理描写、以及细节描写训练得以在场面描写片段训练中强化;场面描写要有特定的场景——环境描写的作用应在其中有所体现;场面描写有大有小,大的场面往往要有点有面,点面结合,这有涉及到烘托、对比等篇章写作技巧的谋划、构想问题;

而细节根本离不开以场景、人物、环境为要素的场面描写,需要在场面描写片段中完成;因此,在初三阶段进行综合性片段训练,如场面描写、细节描写,也不失为提高写作基本功,同时提高综合写作能力的一种途径。

四、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一)、如何整体构建初中三年阶段性、系列化片段作文训练体系?

(二)、如何在阶段性、系列化片段作文训练中培养学生最本位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情感价值取向、审美情趣达到提升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目的——语文整体素养上去了,写作能力才能形成。

(三)、从日常小片段到考场大作文的距离到底有多远,走几步?

(四)研究难点——“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综合语文能力培养与作文片段写作训练的最大限度融通相长;小片段成就大作文内在联系归因结理”如何突破。

小片段作文相关推荐:

中国教育之现状英文写作

初一,我的新生活

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知识讲座观后感

身边的变化

2挖掘教材中的读写结合点中期报告

爱在心间

初中学生作文存在的问题

军训总结发言稿

六年级语文下册《大自然的秘密》教学反思

抗震救灾英雄谭千秋先进事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