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图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概念图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概念图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新课程背景下概念图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基于学习者的经验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而在地理教学中,各类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地理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这些概念进行意义建构,运用概念图可以说是一种有力工具。概念图是由美国康奈儿大学的诺瓦克(Joseph D.Novak)提出的用来表示各种不同的知识之间关系的图示,主要呈现为以概念为联结点的网络化知识系统,它实质上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一种工具。

1 概念图的构成

概念图通常是将有关某一主题不同级别的概念或命题置于方框或圆圈中,再以各种连线将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接,这样就形成了该主题的概念图,以此形象化的方式表征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及其对某一主题的理解。概念图一般由概念、连线、命题和层级四个部分组成。其中概念又名节点。它表示感知到的同类事物的共同属性,用符号表示。连线表示两个概念之间存在的某种关系,命题是两个概念之间通过某个连接词而形成的意义关系。层级是指同一层面中的层级结构,既同一知识领域中的概念,依据其概念性水平而分布排布,概念性最强的,最一般的概念处于图的最上层,从属的放在其下,具体事例放在图的最下面。概念图就是这样一种显示概念之间的意义联系,并用具体事例加以说明,从而把所有的基本概念有机地联系起来的空间网络结构图。如“宇宙中的地球”知识结构图(图1)

图1

2概念图的制作

概念图的制作没有非常严格的程序规范,一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实现:

(1)选取熟悉的知识领域。选取熟悉的知识有利于做出制作清晰的概念图,对于地理概念图,可以选取教材中某一单元或某一章节或欲理解的某一问题,并

以此创设一种情境,便于确定概念图的层级结构。例如可以选取矿物的概念和形态制作概念图。

(2)确定关键概念并排序。知识领域选定以后,从中挑出关键概念及与之相关的关键概念,然后对这些概念进行排序,可以按照从一般到具体,概括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中相关概念有矿产、矿物、单质、化合物、气态、液态、固态等。

(3)初拟概念图层级。把概括性最强、最一般的概念置于顶层,依次向下,概括性较小的概念位于较低的层次,最具体的概念位于最底层,从而形成概念的层次结构。例如矿物的概念和形态概念图可以大体分为四个层次。

(4) 进行概念之间的连接。把相关的概念用连线联结,并在线上表明两者的关系。当然有的连接是单向的,还有连接可能是双向的。这样,一个概念图就可初步完成,例如图2。

(5)反思与完善。对初步编制好的概念图进行反思,在后继学习中随时修正、补充和完善,使概念图真正成为意义建构学习的有力工具。

图2

3 概念图的应用及意义

概念图作为一种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可以有效的检查、修正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它可以使知识系统化、简洁明了,很好地揭示了意义建构的实质。在地理教学中,各类概念之间存在比较严密的逻辑关系,其中包括从一般到具体的序列关系及相互渗透的网状关系。概念图的运用对于地理教学具有非常的作用和意义。

3.1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有效工具

在教学设计(主要如备课)中,教案的形式可以由多种多样,但作为最为简

洁明了的一种形式,概念图被有经验的教师广泛使用。这种形式可以方便快速地把课堂上的要讲的主要概念等知识表示出来,其层级结构就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呈现顺序。这样的设计可以建立宏观的整体概念图,不仅可以呈现教材的主要理念,也可体现每一具体教学环节的知识结构和设计。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死记硬背的现象比较普遍,往往不能较好的辨别和构建概念和命题框架。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具体的内容来设计概念图,能有效的帮助学生顺利的进行概念的“迁移”,使学生成功的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利用概念图可以切实的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比如湘教版高一地理新教材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流程可以作如下设计:

注:A、B、C、D、E、F分别代表6项问题情境设计;a、b、c代表本节重难点;甲、乙、丙代表三项教学活动。

图3

3.2 促进知识系统化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实质上是学生从外界获取信息并进

行意义建构,最后形成自身的知识结构的过程。对学生来说,地理知识比较庞杂而零散,较难建立概念间的联系,往往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盘散沙,不得要领”的现象。利用概念图进行地理学习,能够使学生理清知识的线索和脉络,明晰前后知识点的联结与融合,从微观上把握每个主要知识点在整体中所处的地位与层次,从而帮助学生将新旧知识连接起来,从宏观上整体把握地理知识,并把知识间的联系纳入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经验,使知识系统化,建构知识网络,将自己的学习层次上升到另一个台阶。例如,在学习大气运动产生的原因时,可以通过绘制概念图来理清知识间的关系,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见图4)。

图4

3.3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与合作学习

新课程提出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概念图可以帮助学生把所要学的新知识同原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从而产生意义学习,概念图作为一种学习的策略,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主动学习。通过独立绘制概念图,可以锻炼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体验主动学习的乐趣。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编制概念图,可以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交流讨论,学生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借助概念图这一形式,可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巩固所学地理知识。

3.4一种有效的教学评价手段

概念图可用于对学生日常学习的一种评价手段,这因其具有两大优点,一是

概念图的层次结构可以反映学生搜索已有概念、把握知识特点、联系和产出新知的能力;二是从所举具体事例上可以知道学生对概念意义理解的清晰性和广阔性。概念图既可以用于形成性评价,例如通过让学生经常画概念图,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概念意义理解的清晰程度和深度,及时诊断出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概念图也可以作为学生自我评价的有用工具,因为学生在绘制概念图过程中会经常遇到困难,这样他就可以随时检查自己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知道自己在哪些环节还存在不足。同样,概念图也可以作为终结性评价的工具,不同于书面测验的是,概念图提供的结果不再是具体呆板的分数,而是一幅生动形象的知识网络图,是学生头脑中关于知识结构的生动再现。师生同样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学生学习的状况,从而有效地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帮助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

参考文献:

[1] 裴新宁,概念图及其在理科教学中的应用,全球教育展望,2001(8)

[2] 朱学庆,概念图的知识及其研究综述,上海教育科研,2002(10)

[3] 江胜根,化学概念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化学教育,2003(4)

[4]赵丽,概念模式图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3(3)

如何运用地图进行地理教学

如何运用地图进行地理教学 “地图是地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各种地理事物的形态特征、空间结构和空间分布等,都要用地图加以显示。离开了地图,教师就不易讲清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及其相互联系,学生就无法形成正确的空间概念,获得真正的地理知识。所以,“指导学生经常运用地图”,“掌握阅读和运用地图、图表的初步技能”是中学地理的教学任务之一,是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我在地理教学中,在运用地图方面作了如下探索。 一、合理利用教学挂图 地理教学挂图是教师进行地理教学的形象教材和直观教具,所以在教学中要做到合理而充分地利用。首先,教师要结合每节的教学内容合理地选择教学挂图。因为使用什么地图和如何使用地图,都要考虑地图语言与学生接受能力的协调,每节课不要过多地使用挂图,如果不适当地使用挂图,摘摘挂挂,不但会使教师手忙脚乱,还要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教师要精心选择挂图,而且对挂图应象语文一样熟悉,做到既挂必用,指图必准。 其次,使用教学挂图,还要特别要求学生在自己的地图册上对照查找。因为教学挂图受图幅的限制图例和注记都

不可能很大,也就不易使全体学生看清楚。另外,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使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教师应该在图上指出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后,再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让他们去综合分析各种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找出规律性的东西,讲美国地形时,让学生观察完《美国地形图》后,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美国的地形特点和山脉走向对气候有什么样的影响,并引导学生分析:尽管美国大部分位于西风带内,但由于西部高大山脉的阻挡,西风不能深入内地,南北走向的山脉,可使来自南北方的气流畅行无阻,造成冬季普遍寒冷,夏季普遍高温,冬夏温差大的气候特征。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充分运用课本插图 课本插图精要、直观地概括和补充了教材内容,重点突出,针对性强。准确灵活运用课本插图进行教学,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科学的理论形象化,同时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装的思维。我在地理教学中常常指导学生精读每一幅插图,并按照教师精心设计的程序启发性提问,尽可能让学生独立判断、分析比较,得出正确结论。例如,在讲亚洲气候时,先让学生观察课本中插图《亚洲气候图》,学生会一目了然得出亚洲的气候类型,气温和降水状况,然后引导学生分析亚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从而得出复杂的地形影响,其气候的复杂

概念图的作用

浅谈学习概念图的感悟与心得通过学习概念图,使我认识到在物理教学中,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上非常有用,概念图作为一种在教学帮助学生认知的工具,可以有多种使用方法,适合不同的教学情景,在物理教学实践中可以有以下使用方法: 1、辅助教学设计 教师利用概念图归纳整理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教师也可以在集体备课中共同讨论,完成教学设计。备课是重要教学行为,如何才能提高备课的效果呢?除了教师自己认真研读教材、教学大纲、查阅有关资料之外,教师之间的讨论也是提高备课效果的重要方式,这样可以做到集思广益,智慧大家共享。然而在通常的备课过程中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记录和整理,集体讨论效果不好,而且容易跑题。在整个讨论过程中,大家仅仅围绕讨论内容展开话题,由一名教师负责记录下每个教师的观点,通过讨论确定各个部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然后将讨论结果进行整理,分别复制给各位教师,这样大家就得到了一份凝聚着集体智慧的教学设计了。这种方式特别对青年教师适用,这样可以使他们尽早的熟悉教学规律和教学内容。 2、辅助学生整理知识概念 概念图清晰地展现了概念间的关系,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新旧知识间的关系。 3、辅助学生进行头脑风暴的活动 在讨论中,学生可以将观点用概念图表达出来,以引导和激发讨论。在探究式课堂教学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是非常普遍开展的一种学习方式,然而也同样会出现我们前面所说的讨论中出现的问题,在讨论式教学中教学效率不高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要改变这种情况,只有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讨论的中心话题上来,这正是概念图解决的问题,同时利用适合的软件,还可以及时记录下讨论结果,体现集体思维的成果。 4、辅助学生整理加工信息 在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可使用概念图将多个零散的知识点集合在一起,帮助学生从纷繁的信息中找到信息间的联系。学生可以利用概念图来分析复杂知识的结构。学生来制作概念图,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也增强了他们的成就感,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另外,也使他们在制作概念图的过程中体会、观察知识间的关系,甚至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注意和意识到的各个知识间的关系,从而产生一些具有创新性的理解,达到创新性的学习之目的。 5、作为师生表达知识的工具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概念图展示教学内容。 6、作为学习活动的交流工具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可以使用概念图来进行交流,利用概念图软件,可以远程共同设计和交流概念图,促进学习者之间的相互理解。 7、作为协作学习的工具 通过学生共同合作制作概念图,或者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来完成概念图,有助于协作小组成员之间共同发展认知和解决问题。 8、作为辅助师生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反思的工具 师生通过概念图的制作、修改、反思和再设计的往复循环,可以不断完善概念图,学会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学会自我导向学习。 9、作为教学评价工具,使用于教学活动的不同阶段的教学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设计概念图的构图过程,了解其学习进展和内心思维活动的情况,以便给出及时诊断,改进教学,这样,概念图就是形成性评价的有效工具。同样,概念图也可以作为总结性评价的工具,它与传统的试题测试相比的优点在于概念图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的考试

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

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 概念图( Concept Map) 是康乃尔大学的诺瓦克( J.D. Novak) 博士根据奥苏贝尔(David P. Ausubel)的有意义学习理论提出的,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它通常将有关某一主题的概念置于圆圈或方框之中,用连线连接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线上标明二者的关系,包括概念、命题、交叉连接和层级结构四个要素。 思维导图( Mind Mapping) 为英国“记忆之父”托尼·巴赞( Tony Buzan) 在上世纪70 年代所创,是一种思考的方式,也是一种有效使用大脑的方法。它就像大脑中的地图,完整地将思维、想法呈现出来。从同一层次的节点数目我们能看到思维的广度,从一个分支的长度我们能看到思维的深度。离中心节点近的为主要原因,离中心节点远的为对主要原因的进一步发散。思维导图就是一种帮助我们思维和记忆的有效方法。 概念图和思维导图的主要共同点就是它们都是可视化工具。可视化技术将知识以图解的方式表示出来,从而大大降低了语言通道的认知负荷,加速了思维的发生。其理论基础是双重编码理论,该理论的一个重要原则是: 同时以视觉形式和语言形式呈现信息能增强记忆和识别。概念图的最大优点是把知识及其体系结构一目了然地表达出来,突出表现了知识体系的层次结构。而思维导图是对发散性思维的表达,是打开大脑潜能的万能钥匙。 概念图和思维导图有很多的不同之处。两者的本质差别的是侧重点有所不同。下表从多个角度对概念图和思维导图进行比较。 1、定义的不同。 根据诺瓦克博士的定义概念图是一种教学技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它通常将某一主题的有关概念置于圆圈或方框之中,然后用连线将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接,连线上标明两个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托尼·巴赞认为思维导图是对发散性思维的表达,因此也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他认为思维导图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是一种思考方式,是打开大脑潜能力的万能钥匙,可以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其改进后的学习能力和清晰的思维方式会改善人的行为表现。 2、理论基础的不同。 概念图的理论基础是奥素贝尔的有意义学习和建构主义认知论。奥苏贝尔认为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这也是奥苏贝尔整个学习理论体系的核心。奥苏贝尔提出了意义学习的两个条件,只要具备这两个条件就可以认为学习是有意义的。这两个条件是(1)学生表现出一种意义学习的心向,即表现出一种在新学的内容与自己已有的内容的知识之间建立联系的倾向。(2)学习内容对学生具有潜在意义,即能够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联系起来。奥苏贝尔认为影响课堂教学中意义接受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的认知结构,而认知结构是学生现有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织方式,是由学生眼下能回想起的事实、概念、命题、理论等构成的。

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周河九年制学校杨景瑞 “地图是地理学的语言”。地图在地理学习和研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地理学的发展历史看,是先有地图然后才有系统的地理学理论知识。而纵观近几年的地理高考试题,其试题具有“有图析图,无图考图”的一大特点,整张试卷地理图像的图幅数量最多,地理试题大有“无图不成题”之势。因此,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是提高地理成绩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说学生在中学地理课程的学习中,无时不刻都在与地图打交道。然而,在我所教的几届学生中,大部分对读图都感到惧怕,考试中主要失分就是读图题。更有甚者,有的学生向我反映“为什么地理课本中地图这么多,看也看不懂,少一些地图多好啊!”。原本教材编写者编这么多地图是为了让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地理知识的,没想到却事与愿违。作为一名中学地理教师,我深深感到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课题,笔者通过对教学的反思,对学生读图析图能力的培养方面也作了一些思考,形成了自己的一点肤浅的想法,说出来与同行们交流交流。 一、让学生熟练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 地图包含的内容很多,它不仅有各种地理事物的位置、形态、地理名称、数据、景观等等,而让学生去认识这些东西,就必须使他们掌握有关地图的基本知识,如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即比例尺、方向、

图例和注记,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辨认地面高低起伏的知识等。正确牢固的掌握这些知识,对每一个学生的读图能力的提高有着很大的作用。对地图基本知识的教学应该强化,并贯彻到以后的教学中,并且应该讲得更加详细,而不仅仅的是简单的一代而过,因为它是读图的前提条件。其中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辨认地面高低起伏这个知识点,学生较难理解。主要是因为我们生活中所见的地表形态都是立体的,而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地表的起伏都是通过平面内的等高线表现出来,这就要求学生把立体空间转化为平面,牵涉到作图、透视等方面的知识,我认为这些知识应该适当做一些简单补充,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的理解。同时在讲解过程中应该多拿实际地形跟地图做比较,或者用塑料泡沫做一些地形的模型,让学生自己对着模型作出等高线地形图,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 二、让学生明确中学地理地图的主题和种类 不同主题和种类的地图有着不同的用途,初学地图往往对此比较模糊,解决问题时常使用不正确主题或种类的地图,例如学生在行政区图上解决地形的问题,无法找到答案,失去学习和使用地图的信心和积极性,因此教学中要使学生明确地图的主题、种类。中学地理学习中地图的主要种类有以下几种: 1、地图地图是地理学的灵魂,是最重要的教学用图。主要主题如地形图、政区图、山河与气候等自然地理分布图、资源、能源、人口、城市等人文地理分布图。

手绘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手绘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地图是地理教学中的第二语言,它的直观性决定了它比任何语言的描述都更有利于学生接受。但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还与教师如何借助地图去教学直接相关。作为教师,怎样才能更充分地发挥地图在学生学习地理过程中的作用呢?最主要的是在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的习惯,逐步提高他们运用地图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综合、判断、对比和推理的能力,并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脑、手、眼、口等并用,以期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对此,通过自己的经验发现,教师的手绘地图,往往能在教学中起到很好的作用。 一、手绘地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事实上地理教学中有很多地理教具,都可以把教学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例如:地球仪、课本地图、地理教学挂图、地理模型图以及多媒体地图等等。但是,每种教学效果确是不同的。而利用教师熟练地手绘地图,可以起到其他教学工具不可取代的效果,也许更能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特别是教师熟练的画图基本功,就是学生激起学习地理学科兴趣的原因。所以,教师的个人魅力也是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的一个因素。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 二、手绘地图更能够让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形态 地图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能够直观地展示出地理事物的形

状,而这方面手绘地图表现得更明显。它在地理教学中也可以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大小、方向等。象地球各个大洲的轮廓及大小,世界主要国家的大小与形状,世界主要河流的流向及注入海洋,世界主要山脉的位置及走向等等。学生看起来更能接受。例如,在我们的区域地理中主要讲了日本、印度、俄罗斯、澳大利亚、美国、巴西、中国等国家,亚洲、欧洲、非洲、南极洲等达州的学习中都可以用自画图的形式展现出来,与其他的各种地图比较起来,更直观、更清楚,学生更容易掌握、识别。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 三、手绘地图更能够让学生确定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 地图的直观性还可以反映出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而手绘地图由于直接反映教学的重点,不受其它因素的影响,学生接受起来更直观易懂,更能准确地确定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例如,在讲《日本》一节的学习中,学生就可以按如下思路进行学习:1、教师先在黑板上画出日本的岛国轮廓图,教师在画的过程中,学生就很容易的得出日本是个岛国。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本《日本地形》地图,得出日本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以及领土组成,教师依次把内容填在黑板上地图。3、然后,在上面的基础上,继续确定日本的主要地形区、河流、山脉和城市。4、而地理位置对一个国家(地区)的地理特征影响很大。由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同,

浅谈地理教学中地图的作用

浅谈地理教学中地图的作用 发表时间:2011-07-12T15:55:44.530Z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1年第2期供稿作者:杨恒[导读]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用图教,引导学生用图来学,这尤其重要。 杨恒江苏省连云港市田家炳中学 222500 摘要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用图教,引导学生用图来学,这尤其重要。 关键词地理地图教学 古人云: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说明在人的学习中,技能、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地理新课程的着眼点是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学”出发,放弃以“教师的教”为主的传统方法,指导学生自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交给学生一把学好地理的“金钥匙”。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也可以说是学好地理的一把金钥匙。它把众多的地理事物及其分布缩影在一起,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它直观、简洁、生动、活泼地记载了大量的地理知识和信息,方便学生把教科书中抽象的文字知识与形象的地图联系起来,将所学的地理知识按照一定的空间方位储存在头脑中。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图教,学生要善于用图学,培养中学生的地图素养,使其具有 运用地图、图表的基本技能,是地理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利用地图进行教学也是地理教学特殊之所在,对这次课程改革将起到助推器的作用。应该说我们现行的地理新课程教材更能体现这一点,它利用大量的图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培育学生自立精神,养成学生自探习惯。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用图教,引导学生用图来学,这尤其重要。 第一、利用地图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我们常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而视觉刺激产生的兴趣比起听觉刺激和触觉刺激产生的兴趣来得更快。在地理教学中,教师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利用地图创没情境,引起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探究活动,使学生产生期盼解决问题的强烈动机,激发探究兴趣。这种情景的设置很重要,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去设计:一是从结论入手来设计,由所给的结论引导学生去探求相应的原因,由果到因,逆向推理。例如我在讲地方时的知识就以一幅小朋友给姨妈打电话的图来展示,另外还可以补充我们看欧洲足球赛得熬到深夜的经历,激发学生去探究原因;再如在讲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时,充分利用两幅图让学生比较冬夏季气压中心,它与我们讲的理想气压带风带有何不同,得出结果,然后再找出导致结果的原凶。原因的探究又可以充分利用课堂中的活动题,让学生自己在不断的探索中掌握知识。同学们兴趣盎然,积极思考踊跃回答。二是从条件入手来设计,由地图所给相应的条件,由条件得出结论,顺向推理。这样从条件出发,逐步探求、推理,不仅能让学生知其然,而且能明白其所以然。例如在讲低压高压系统控制的天气时,我首先讲解什么是高低压系统,然后让学生自己看图,让学生从气流运动状况得出天气情况。我又给出喜马拉雅山南北坡的降水网,让学生分析南北坡降水不同的原因,同学们很容易从迎风坡被风坡气流运动情况得出结论。三是从创绘地图入手来设计,让学生用所掌握的地图知识、技能,自己设想,创绘地图,以图的形式表达所学的地理知识。我在讲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时,我让学生通过调查我们连云港城区各功能区的分布,自己绘制一幅连云港城区功能区分布图,进而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再如通过让学生制作一份暑假到外地的旅行计划,绘制路线图,让学生学会使用交通图和正确选择交通运输方式。发挥了学生的探讨的主动性,学生的兴趣也很高,在轻松愉快中掌握了知识。 第二、利用地图活跃课堂气氛 一节课的课堂气氛非常重要,课堂气氛活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能更好的掌握知识。在讲解环境问题时,我利用了好多环境漫画,充分发挥地图形象,生动的特点,以地图为重要媒介,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课常气氛十分活跃,让学生在愉快中又体会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从而更好的从自身做起爱护保护环境,既学习了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也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在讲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时,我首先让学生课下用乒乓球做地球仪,上课时让学生对照地图,分组演示地球的公转,学生积极参加,课堂气氛活跃,最后同学选一名代表总结发言。学生通过演示,让学生在游戏中得出规律,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第三、利用地图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在讲解洋流分布时,我把风带图展示出来,让学生自己分析在风的作用下海水会怎样运动,从而得出主要的洋流流向和分布,再引导学生分析两大环流圈的形成及规律。在讲解气候分布时,可让学生先绘全球气压带与风带分布图,通过观察,之后与教材比对,寻找异同。再观察、思考,找出形成原因。如此反复几次,对气候知识的畏惧心理就应该消失了。地中海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一直是各级各类考试所钟情的气候型。因为它既有各自的特殊性,也有相似的普遍性。若没有对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规律和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规律的认识,不借助地图理解很难理解。借助世界地图绘制,借助地图这个载体,直观、生动、形象,许多问题才会迎刃而解。 第四、利用地图培养地理空间记忆能力 关于国家、城市、交通线等的分布,记忆起来也不容易。对于这类知识的脑子里一定要有图,地图把众多的地理事物及其分布缩影在一起,能使学生一目了然,方便学生把抽象的文字知识与形象的地图联系起来,将所学的地理知识按照一定的空间方位储存在头脑中,以后只要一提到某一方面的地理事物,学生头脑中马上就会反映出地图表象。进而迅速而较为准确地表达出来。充分利用地图进行教学,进行“文”、 “图”转换训练,不仅有利于学生地理空间概念的形成,而且有助于学生准确地记忆地理事物及其知识分布,进而提高学生的空间形象思维能力。 第五、利用图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近些年文综地理卷中关于地球部分考题较多,难度也很大,特别是关于日照图,往往比较抽象。如果我们能很好掌握我们课本上的日照图,我们可以用简图把抽象化直观。 在教学中教师用地图“教”,学生用地图“学”,让学生在读地图、分析地图过程中自行获得知识,地理知识凭借地图呈现出来,这是地理学习的重要特点。掌握地图技能,熟悉地理的图像语言,牢记地理事物的分布,是学好地理的必由之路。地图在辅助地理教学过程中的地位,无可替代。经过教师的不断实践探索,学生终究会学会利用地图掌握地理知识,利用地图分析地理成因,利用地图理解地理原理及规律,并逐步养成“心中有图、图文合一”的思维习惯。这种习惯将使之终生受益。

地理思维导图1

2018年高考地理答题万能模版 一.综合题分析方法和技巧 1.五步操作程序: (1)细审“题干”。抓住“关键词”和“修饰词”、“限定词” 描述详细描写;先总体大概描述、后具体细化描写;不必解释原因和理由 简述概要描写;从各个具体要素大概描述;不必细化描写;不必解释原因和理由 说出相当于“罗列”要素;各要点之间是并列关系;不必解释原因和理由 阐述“分析+叙述”;既要有原因,又要有结果和观点; 语言格式:因为…所以(导致).. 例析“实例+分析”;一定要结合具体实例,从这个例子分析其具体做法 评价“有利+不利”;语言格式:有利:1、2、3..。不利:1、2、3.. 分析“有利及其原因+不利及其原因”; 语言格式:有利:1、因为..所以(导致)..2..。不利:1、因为..所以(导致)..2.. 比较两个地理事物都要回答。语言格式:因为A..,以A比B... 意义正面意义+负面意义;本地区(事物)意义+其它地区(事物)意义 影响正面影响+负面影响;本地区(事物)影响+其它地区(事物)影响;现在的影响 +将来的可能影响;自然环境影响+社会经济影响+生态环境影响 措施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当地措施+合作措施 判断理由+结论。语言格式:正确(合理)或错误(不合理)、因为..所以.. 变化体现“提高、上升、增加、下降、先降后升、先升后降”思路 关系思路:A导致B导致C..。体现“因果关系、前后关系、时间关系、主次关系” 结构所占比例;主要组成;适当评价其合理性 (2)列出“模板”。(见下面的常见模板) (3)仔细“筛选”。根据限定词筛选;根据所在地区筛选;根据地理事物特性筛选;根据题目提供的材料筛选。 (4)酝酿“语言”。“先自然,后社会经济”;“先主要,后次要”;“先自身原因,后其它原因”;(先主后次、先上后下、先内后外) (5)书写答案。“地理语言(避免大白话)”、“套装语言(不用自造语句)”、“逻辑语言(不得互相矛盾)”、“精炼语言(不要同样意思,反复罗嗦诉说)”、“一语中的(语言不绕弯子)”。 二.综合题的常见答题模板 ☆地理位置分析:绝对位置+相对位置 1.海陆位置; 2.经纬度位置; 3.大洲交界或国界位置; 4.交通位置(重要海峡、铁路枢纽、港口); 5.经济和军事位置; 6.相邻地区(经济发达区) ☆描述某地的地形特点:①以什么地形为主(五大类地形)②地势起伏(大、小)③地势特征(哪里高哪里低)。 ☆描述某地的地势特点:哪里高,哪里低。或地势起伏大或山河相间,山高谷深。 ☆某地地形分布特点:描述哪个方位是什么地形即可。(注意和第1种问题的区别) ☆判断地形地势的依据:①等高线的分布②河流流向③水系的形状(向心状即盆地,放射状即山地) ☆我国一些地形区的地貌(地形)特征:①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②云贵高原:崎岖不平③内蒙古高原:地面坦荡④黄土高原:支离破碎、千沟万壑。⑤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山河相间……

概念图在教学中有哪些应用

概念图在教学中有哪些应用 使用方法 1、辅助教学设计 教师利用概念图归纳整理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教师也可以在集体备课中共同讨论,完成教学设计。备课是重要教学行为,如何才能提高备课的效果呢?除了教师自己认真研读教材、教学大纲、查阅有关资料之外,教师之间的讨论也是提高备课效果的重要方式,这样可以做到集思广益,智慧大家共享。然而在通常的备课过程中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记录和整理,集体讨论效果不好,而且容易跑题。在整个讨论过程中,大家仅仅围绕讨论内容展开话题,由一名教师负责记录下每个教师的观点,通过讨论确定各个部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然后将讨论结果进行整理,分别复制给各位教师,这样大家就得到了一份凝聚着集体智慧的教学设计了。这种方式特别对青年教师适用,这样可以使他们尽早的熟悉教学规律和教学内容。 2、辅助学生整理知识概念 概念图清晰地展现了概念间的关系,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新旧知识间的关系。 3、辅助学生进行头脑风暴的活动 在讨论中,学生可以将观点用概念图表达出来,以引导和激发讨论。在探究式课堂教学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是非常普遍开展的一种学习方式,然而也同样会出现我们前面所说的讨论中出现的问题,在讨论式教学中教学效率不高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要改变这

种情况,只有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讨论的中心话题上来,这正是概念图解决的问题,同时利用适合的软件,还可以及时记录下讨论结果,体现集体思维的成果。 4、辅助学生整理加工信息 在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可使用概念图将多个零散的知识点集合在一起,帮助学生从纷繁的信息中找到信息间的联系。学生可以利用概念图来分析复杂知识的结构。学生来制作概念图,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也增强了他们的成就感,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另外,也使他们在制作概念图的过程中体会、观察知识间的关系,甚至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注意和意识到的各个知识间的关系,从而产生一些具有创新性的理解,达到创新性的学习之目的。 5、作为师生表达知识的工具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概念图展示教学内容。 6、作为学习活动的交流工具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可以使用概念图来进行交流,利用概念图软件,可以远程共同设计和交流概念图,促进学习者之间的相互理解。 7、作为协作学习的工具 通过学生共同合作制作概念图,或者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来完成概念图,有助于协作小组成员之间共同发展认知和解决问题。 8、作为辅助师生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反思的工具 师生通过概念图的制作、修改、反思和再设计的往复循环,可以

地理教学中图的妙用

地理教学中图的妙用 地理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常常需要将具有时空和地域因素的复杂事物表示出来。七年级地理新教材内容包括:基础地理知识(地球与地图、自然环境中的海陆分布和气候、社会经济与文化中的居民和地区发展差异)和世界区域地理。其特点是:图像内容丰富,活动成为学习的主要方式,突出区域特征,提高了能力的要求,图的选用和引导学生读图在地理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把抽象的内容,如地理事物在空间的分布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直观化、形象化,起到语言文字难以表述的作用。图像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对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表象特征,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而分析地理事物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起到文字内容无法替代的功能;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有重要作用。因此,对图像教学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地理图像教学,就是让学生在教学中运用分布图、示意图、等值线图、景观图、统计图表、结构图、剖面图等,从中获取地理信息,分析说明地理分布、地理成因和规律,通过“图文结合”,培养学生读图、绘图、填图、用图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例如:要求学生会阅读气候直方统计图,能说出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规律,并归纳出气候类型的特征。 一、读气温曲线图,区别各气候类型的气温状况 热带气候的气温曲线图较平直,年温差很小,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四季皆夏;亚热带气候的气温曲线图弯曲变大,说明气温年较差显著增大,但最冷月气温仍在0℃以上,冬季温暖。温带气候的气温曲线图弯曲变化更大,气温年较差大,最冷月气温在0℃以下(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夏热冬冷四季分明。极

地气候的气温曲线图弯曲也大,除最暖月气温在0℃以上外,其他各月气温都在0℃以下。 二、读降水柱状图,区别各气候类型的降水状况 热带气候中热带雨林气候的柱状图起伏不大,年降水总量居各气候类型之首,且降水全年分配均匀;热带草原季风气候的柱状图起伏较大,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热带季风气候的柱状图起伏最大,年降水总量大,降水分布不均,集中在夏季;热带沙漠气候的柱状图几乎没有水柱,全年降水极少。 亚热带气候中地中海气候的柱状图最奇特,气温曲线图的高峰区,对应的是降水柱状图的低谷区,也就是说夏季少雨,冬季多雨;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柱状图起伏不大,夏季风来临,带来大量降雨;冬季风时,受极地大陆气团影响,降雨减少。 温带气候中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柱状图最平缓,各月降水分布均匀;温带季风气候的柱状图起伏也大,降水分布不均,雨热同期;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柱状图起伏平缓,降水总量小,冬夏降水差别不大。极地气候的柱状图水柱极低,全年降水很少。 三、读地理轮廓图,培养学生想象力 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的提出,就是靠地图产生的灵感。魏格纳在卧床养病时,闲看墙上的地图,忽然注意到大西洋两岸的海岸线十分吻合,他认为这不是偶然的巧合,便大胆假设:南美洲大陆与非洲大陆原来是连在一起的,后来漂移分开了。他根据对两个大陆上的地层、岩石及古生物化石对比研究,最后提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学说,为地理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例如在学习意大利时,首先在黑板上画出意大利轮廓图,并指出其形似一只漂亮的长筒靴。接下来让同学说出构成这只“靴子”的骨架山脉,北为阿尔卑斯山地;南为东北—

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12-06-25T14:03:53.323Z 来源:《当代教育之窗》2012年第5期供稿作者:祁凤飞 [导读] 地图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理知识的基础,也是地理教学的主要工具。 祁凤飞(邯郸市第二十三中学河北邯郸056000) 【摘要】通过阅读、使用、绘制地图,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逐步发展学生的理解、想象、分析等思维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综合素质,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地理教学;地图教学 地图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理知识的基础,也是地理教学的主要工具。经常运用地图,可以加强地理课的直观性、形象性与趣味性,对于提高地理课的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巩固记忆、培养能力等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在教学中,笔者主要采取以下几种做法: 1.教会学生阅读地图 怎样阅读地图呢?七年级学生还很小,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理解能力较差。教师应该了解学生,耐心细致、有步骤地都会学生阅读地图。 首先,看图的标题。地图标题注明了地图的属性,这是阅读地图的前提。新教材突出了利用地图获取地理知识的方法,图片大量增加,分散到各章节中,所以首先要指导学生找准地图,了解不同地图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阅读地图。 其次,看地图图例,地图注释。这是指导学生看懂地图的基础,许多学生填注地图时,不是寻找代表地理事物的图例,而是强记填注内容在图中的位置,既增加了学生记忆的难度,又常常出现将海洋名称填注在陆地上,把国界线当成了河流等张冠李戴的笑话。 最后,看地图内容。教师要紧扣地图主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结合地图标题、图例进行思考,从地图上获取地理信息。然后,教师再归纳总结,并适时板书,阐述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力求做到让学生观其“图”,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求其“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例如,我在讲东南亚一节,指引学生看《中南半岛河流与城市的分布》图时,首先告诉学生这是一张地形图,通过学习我们要了解掌握的是中南半岛地形的分布特点以及对河流、城市分布的影响,并提出问题。然后指导学生先看分层设色地形图图例,了解不同的颜色代表的不同海拔高度,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说出中南半岛各地区的不同海拔高度及范围,并回答我提出问题。学生们非常热情地讨论,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很顺利地总结得出北高南低的地势导致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特点。并根据河流上、下游的相对高度推断出上游水湍急,水力资源丰富;下游河谷展宽,泥沙沉积形成冲积平原。正如一位同学所说,以前看到彩色地图只当是为了好看,而今天看来,它变成雄伟壮观的画面。 2.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地图册和地理挂图进行教学 由于地理研究对象的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的知识。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必须借助地球仪、各种地理教学挂图和地理景观图等直观教具,方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发展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但是学生的兴趣不是天生的。在学习地理课以前,学生对地图有一些认识和了解,对地图很好奇,如不加以引导很快就消失了。老师要引导他们,促使他们喜爱地图。对地图产生兴趣。为此,老师应适时提出一些能激发同学阅读地图兴趣的问题,如在绪言课上让同学看地图册找出。亚洲在东西半球中的哪个半球,中国在亚洲的哪一部分,河南省在中国的什么位置。有时合时事提出问题。香港刚回归不久。让同学们在地图上找出香港的位置,京九铁路刚通车时,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京九铁路的位置,以引起同学们阅读地图的兴趣。在讲地图时我注意先让同学们利用已有的读图知识讨论如何看地图,同学们发言很积极,各抒己见。在同学们发言的基础上指出其不足,注意让其区分地图和一般的图画有何不同,适时提出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三个基本要素的问题。并逐一认真讲解,打好基础。然后要求同学们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如:同学们从兰州乘火车去北京旅游可以走哪些路线,经过哪些省,大概有多远。去桂林旅游向什么方向走,沿途经过哪些大山、大河。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对地图的兴趣,也提高了阅读地图的能力,巩固了地图三要素的知识。此外,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郊游,观察山川地貌取得感性认识,促使学生把地理事物和地图描述联系起来。使同学们感到地图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很有用的,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有利工具,也是学习地理知识的得力助手。把地理知识和地图结合起来,是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之一。兴趣的源泉在于知识的运用,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感。没有成功感的兴趣只是好奇,不易持久,所学知识成功的运用使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兴趣十足。 3.认真设计地理略图,提高地理教学效果 在地理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设计地理略图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既能抓住特征突出重点,又能培养学生直接学会画地图的基本技能。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边讲边画,学生边听边记,学生的注意力随着老师的笔触和语言自然转移,做到了视听结合,头脑并用,思维集中,印象深刻便于记忆,并且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长江的内容时,老师在黑板上绘制长江干流略图,从长江的发源地绘起,一直画到人海口处,先画干流,给学生讲干流象一个不规则的英文字母W,然后讲到哪里就画到哪里。首先讲上、中、下游的划分,把宜昌和湖口两地名称用红笔标在干流上;接着讲长江上、中、下游的特征,并标注在适当的位置上,上游“水流湍急,水力丰富”,中游“河道弯曲,容易泛滥”,下游“江阔水深。便于航运”。然后用蓝色粉笔从西向东画出主要支流,边画边讲哪些支流在上游,哪些支流在中游。这样有形有意,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地理略图不是静而是动的感觉,可以特别体现事物的特征,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和思维力,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了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新课程要求课堂要以更新教学手段为重点,借助各种媒体和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张扬个性、独立发展。愿我们能够以此作为地理教学的指导思想,以真正的素质教育为已任,不断地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地图的基本技能,养成他们运用地图查找地理信息,利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习惯。通过阅读、使用、绘制地图,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逐步发展学生的理解、想象、分析等思维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综合素质,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初中地理教学中地图的运用

初中地理教学中地图的运用 发表时间:2013-09-22T16:12:12.43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3年12月总第156期供稿作者:韩龙堂 [导读] 首先地图作为一种直观教具,本身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因而能够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 韩龙堂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734500 地理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向学生传授自然现象和社会经济现象的结构、相互联系、空间的分布规律以及人地关系方面的知识。在地理教学中应用地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这一任务。地图作为地理信息传递的载体,它所表达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具有空间区域分布的任何现象,都可以通过地图加以表现,这就决定了地理教学中地图应用的广泛性和不可替代性。地理学科的突出特点是图文结合,地图是地表图形的描绘,它所起到的作用是语言文字无法表达的。地理学科研究的对象,在空间上具有广泛性,需要用地图来表达地物和现象的分布特点,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从这层意义上说,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没有地图的课不能称其为地理课”,因为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普遍的教学手段,对它运用得如何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因为地图对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思考力、判断力、记忆力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使用地图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首先地图作为一种直观教具,本身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因而能够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利用地图教学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与兴趣,并且使整个课堂氛围变得活跃起来。 其次利用地图可以提高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如讲课时利用几幅地图进行分对比,让学生综合分析得出规律,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再次利用地图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如在讲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时,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在宇宙空间中自转和公转的场景,能在一定的程度上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最后当教师挂出地图时,可以地图为主体,从中提出许多问题。如引导学生观察沿黄河分布的水电站位置图时,可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在某些地方水电站特别密集?从而引发学生从地形等方面去思考,有助于开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二、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地图在教学中的应用之广,作用之大,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运用地图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降水和降水的分布》这一节内容时,首先向学生展示亚马逊平原热带雨林景观图、撒哈拉大沙漠景观,通过这两幅实物地图的展示,给学生以视觉冲击,从而在头脑中留下直观而又深刻印象,学生不禁疑惑道:为什么同在一个地球,会存在如此大的差异,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经过学生自己思考与我的点拨:那是因为降水量的差异。然后提出问题:世界上的降水有什么分布规律呢?请同学们在课外翻阅有关资料或在网上查阅相关信息,找找答案,把你查找的信息在下节课跟我们大家共享好吗? 2.在讲授新课时,灵活运用地图 (1)将课本插图与地图紧密联系起来。例如讲《世界的气候》先让学生看教材中三幅不同气候类型控制下景观图,告诉他们所属气候的名称,然后挂出世界气候类型图,让学生找出其分布位置。再如讲《地势和地形》时,我首先在教学挂图上指出我国的四大高原、三大平原和丘陵、山地、盆地的名称和位置,接着指导学生参看课本上的四幅插图和图下面的文字说明,在学生获得感性认知的基础上,让学生弄清高原与平原、山地和丘陵之间的区别。 (2)灵活运用不同种类的地图进行教学。地图的种类多种多样,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地图进行教学,而不应一成不变的运用一种地图。我在教学中就运用了多种地图,如地球仪、世界语音地图、世界政治地图、世界地形图、中国行政区图、中国地形图等等。 (3)运用地图巩固新课。如在讲中国的地形时,介绍完中国的山脉、盆地、高原、丘陵、平原后,我在黑板上绘制了一幅中国轮廓图,与学生一起在适当的位置填好主要山脉,然后把山脉连线形成一个个网格,在每个网格中填上相应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以及丘陵。这样不仅起到了小节的作用,还为学生做了绘图的表率,学生也跟着模仿,培养了学生的绘图能力。 三、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地图教学的目的一方面有助于教学的实施,另一方面主要培养学生自己读图,看图能力,从而学会形成独立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一是教师多在黑板上画图,引起学生模仿的冲动与兴趣;二是建立竞争机制,多从地图上提出问题(如比赛找某个国家、山脉、河流等等);三是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的填充图册,勤练习。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地图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还需要不断探索与总结,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不断地努力探索与挖掘。

概念图和思维导图的比较

概念图和思维导图的比较 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推广 和工具软件的不断推出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已经成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手段之一。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在国外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发展,而在国内对于二者的研究和应用还不是很成熟,尤其是思维导图的应用研究才刚刚起步。 关于二者概念的认识也不是很统一。有人认为两者是相同的概念,有人则 认为是差别很大的概念,还有人认为没有必要区分这两个概念。不管怎样,每个概念都有它自身的特征和性质,也有其自身的应用范围。 概念图(Concept Map)是康乃尔大学的诺瓦克(J.D.Novak)博士根据奥 苏贝尔(David P.Ausubel)的有意义学习理论提出的,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它通常将有关某一主题的概念置于圆圈或方框之中,用连线连接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线上标明二者的关系,包括概念、命题、交叉连接和层级结构四个要素。思维导图(Mind Mapping)为英国“记忆之父”托尼·巴赞(Tony Buzan)在上世纪70年代所创,是一种思考的方式,也是一种有效使用大脑的方法。它就像大脑中的地图,完整地将思维、想法呈现出来。托尼·巴赞认为传统的草拟和笔记方法有埋没关键词、不易记忆、浪费时间和不能有效的刺激大脑四大不利之处。而简洁、效率和积极的个人参与对成功的笔记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同一层次的节点数目我们能看到思维的广度,从一个分支的长度我们能看到思维的深度。离中心节点近的为主要原因,离中心节点远的为对主要原因的进一步发散。思维导图就是一种帮助我们思维和记忆的有效方法。 概念图和思维导图的主要共同点就是它们都是可视化工具。人类80%以上 的信息是通过视觉获得的。可视化技术将知识以图解的方式表示出来,从而大大降低了语言通道的认知负荷,加速了思维的发生。其理论基础是双重编码理论,该理论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同时以视觉形式和语言形式呈现信息能增强记忆和识别。知识可视化为基于语言的理解提供了辅助和补充,从而促进知识的传播和创新。概念图的最大优点是把知识及其体系结构一目了然地表达出来,突出表现了知识体系的层次结构。而思维导图是对发散性思维的表达,是打开大脑潜能的万能钥匙。 概念图和思维导图有很多的不同之处。两者的本质差别的是侧重点有所不 同。下表从多个角度对概念图和思维导图进行比较。 1、定义的不同。 根据诺瓦克博士的定义概念图是一种教学技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 具。它通常将某一主题的有关概念置于圆圈或方框之中,然后用连线将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接,连线上标明两个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托尼·巴赞认为思维导图是对发散性思维的表达,因此也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他认为思维导图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是一种思考方式,是打开大脑潜能力的万能钥匙,

概念图 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实例

概念图/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实例 摘要:本文通过概念图/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实例,从实践的层面介绍其应用途径和效果,为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思维导图;概念图;教学 概念图/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学习的策略,能促进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促使他们整合新旧知识,建构知识网络,浓缩知识结构,从而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还可以作为一种元认知策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另外,由于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了同一内容后,所形成的概念图不同,因而教师可以通过察看学生们所画的概念图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查,并能准确找出错误之处。 1.分析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以教学内容为载体发展学生的智力。因此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于新手教师,首要的问题就是如何深入的分析教学内容、选择教学内容。我们可以用概念图/思维导图协助教师分析选择教学内容。 实例1 “万有引力”教学内容分析 “万有引力定律”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从定律的发现到应用无不闪烁着人类对科学的孜孜以求精神和科学本身的魅力,因此恰当的选择一些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体验到科学的产生过程中蕴含的科学精神,对待真理的科学态度,还能窥视到科学发展前沿以及人类对太空的探索和对自己的认识等等。可以说这部分内容既是良好的知识传授的内容,又是绝佳的德育教育素材。因此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是非常必要的,然而可惜中学物理课本在这里的内容显得非常淡薄和简要了,略去了很多实质性质的内容,容易让学生错误地认为科学规律的得出过程是很简单的。面对围绕“引力问题”在历史上进行各种探索以及现在的诸多研究和应用,我们因该选区那些适合的教学内容呢?图1.1就是借助概念图的形式对这些教学内容进行了甄别,根据中学生的特点和教学要求,将各个部分的内容进行了适当调整和安排,经过这样的选择之后,教学内容不仅显得丰富了,使学生对引力的认识更加深刻了,到达了前面分析的教学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