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邻国的国旗

中国邻国的国旗
中国邻国的国旗

①俄罗斯联邦

②日本国

③韩国

④菲律宾共和国

⑤印度

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⑦蒙古国

⑧哈萨克斯坦共和国

⑨越南

⑩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

11、印度尼西亚共和国

12、马来西亚联邦(Malaysia,前身马来亚),简称马国,

13、塔吉克斯坦

14、全称“吉尔吉斯共和国”,通称“吉尔吉斯斯坦”

15、阿富汗斯坦伊斯兰共和国

16、不丹王国,

17、尼泊尔联邦民主共和国

18、缅甸联邦共和国简称缅甸

19、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

20、文莱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维护中国的利益,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消除危及国家安全隐患,加强对战略安全的研究,为中国和平崛起,成为世界强国创造条件。我国周边关系发展可具体分析为以下八个方面: 一、朝鲜半岛 进入21世纪后,美国政府对朝鲜采取强硬姿态,最终导致朝美第二次核发机的爆发,半岛局势再度趋紧。在东北亚地区,朝鲜半岛的局势发展始终牵动着大国利害关系,影响着地区的和平与发展。朝鲜半岛问题是东亚地区最大的冷战遗产,朝鲜半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缘意义,是各大国利益的交汇点,半岛两国的战略选择,将与大国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虽然朝鲜和韩国都在竭力谋求统一,但是双方存在的理念与利益冲突,造成了一种一致谋求统一却又坚持对抗的局面。近些年来,双方的各项交流合作逐步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朝韩关系的发展已成大势所趋。但是新时期初期的半岛局势仍将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发展态势。一方而,促进和解、推动谈判、制约战争的内外因素继续存在和发展。特别是“六方会谈”进程的继续为和平解决争端提供了重要机遇,半岛和平进程有可能在曲折中前进;另一方面,朝鲜与美国、朝国之间的矛盾根深蒂固,各自的国家利益和政策目标大相径庭,半岛局势的发展仍存在较大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不排除出现武力对抗和军事冲突的可能性,朝鲜半岛是中国东北部安全的战略缓冲,半岛局势的紧张将破坏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也将影响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综合而论,新世纪初期的半岛局势仍将呈现出时起时伏、复杂多变的发展态势。半岛南北双方真正走向和解,只有在中美等大国的支持下,才能取得实质性的成果。 二、日本 2009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7周年。中日关系显现出改善和发展的良好势头。但是日本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并且目前正处于转型过程,其走向将直接牵涉到我国的东部安全。而近几年日本在对外政策上加快谋求政治大国或“正常国家”的步伐,强化日美同盟,防范和牵制我国的行动不断升级,使日中关系在发展中却有存在着许多隐患。人本政府对周边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强硬态度,严重影响地区的稳定,在历史问题上的错误态度也引起众多亚洲国家的不满,钓鱼岛问题也激化了中日两国在东海问题上的矛盾。虽然我国政府从大局出发,采取了理性和负责任的态度,但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日关系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 中国的崛起在很大的程度上,将取决于周边关系的稳定,而周边关系的稳定将取决于一些敏感问题的解决。由于历史和地缘政治等多种原因,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非常复杂,周边的问题也很棘手。朝鲜核试爆就是一个缩影。近年来,中国致力于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基于“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原则处理与周边国家外交关系,推进了一些周边问题的解决,中国的周边外交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显著成就。但是,由于中国周边地区的复杂性,加之安全机制尚未成形,有些地区甚至仍深陷在冷战阴影的影响之中,如何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特别是解决好周边出现的问题,已成为中国和平发展面临的紧迫挑战。当前,国际形势及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出现了一系列的新情况与新变化,对此应高度重视,并应将其联系起来加以思考,以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并制定通盘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力量急剧增长:十多年来经济不断高速增长,国民生产总值和经济总量一再成倍加大,对外贸易的地域和规模也迅猛扩展。在2009年发生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后,中国的经济总量仍然保持了9%左右的增长。并且,中国的经济总量于2010年成功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崛起,引起了世界的密切关注,也引来了诸如“中国威胁论”等影响中国与世界关系的言论。 从大的格局来说,冷战结束,终结了中国与邻国间的政治分割。各国之间都基于各自长远战略利益与现实实际利益加以考、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中国的邻国包括了诸多国情差异巨大的国家,在整个世界上是较为少见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复杂性。 在东北亚,历史问题迄今一直是影响中日关系的最大障碍。日本不能在彻底深刻地反省、总结近代侵华战争的前提下早日面向未来,成为我国与日本建立互信的一条鸿沟。2007年4月,温家宝总理出访日本。这是时隔7年中国总理对日本的首次访问,也是中日打破政治僵局之后的“融冰之旅”,使中日关系站在了新的起点上。然而2010年9月7日,我国渔船在钓鱼岛附近海域遭日本巡逻船两次冲撞,并遭日方登船检查,还抓扣中国渔船船长。钓鱼岛的归属问题、东海海底资源开发问题更为凸显,引起了两国民众的“口水之战”,两国的经济交往、民间往来倍受影响。中日关系出现了严重危机。但中日两国始终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是搬不开的邻居。作为世界上两大举足轻重的经济体,中日两国的矛盾将对世界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也影响着世界的和谐稳定。对于俄国,俄罗斯是世界主要力量之一。我们将按照中俄两国元首达成的“世代友好、永不为敌”共识,努力维护和发展两国政治上相互尊重、经济上相互合作、安全上相互信任的新型睦邻关系。 在西南方,我们与周边中小国家的友好关系历经时势变迁考验,具有强大生

中国与周边邻国之间的关系

中国与邻国之间的关系 中国的崛起在很大的程度上,将取决于周边关系的稳定,而周边关系的稳定将取决于一些敏感问题的解决。由于历史和地缘政治等多种原因,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非常复杂,周边的问题也很棘手。朝鲜核试爆就是一个缩影。近年来,中国致力于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基于“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原则处理与周边国家外交关系,推进了一些周边问题的解决,中国的周边外交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显著成就。 但是,由于中国周边地区的复杂性,加之安全机制尚未成形,有些地区甚至仍深陷在冷战阴影的影响之中,如何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特别是解决好周边出现的问题,已成为中国和平发展面临的紧迫挑战。 当前,国际形势及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出现了一系列的新情况与新变化,对此应高度重视,并应将其联系起来加以思考,以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并制定通盘对策。 一、吉尔吉斯斯坦发生政变教训深刻。3月24日,吉尔吉斯斯坦政局急转直下,阿卡耶

夫政府陡然垮台,反对派取得政权。吉尔吉斯斯坦果然如此前预言所说,成为了独联体国家中继格鲁吉亚、乌克兰之后第三个发生“彩色革命”的国家。格鲁吉亚、乌克兰、吉尔吉斯斯坦所发生的“革命”在一定程度上可与20世纪80年代末发生的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相提并论,前者(“彩色革命”)是后者的余波与延续。当年东欧国家的剧变比较彻底,彻底向西方靠拢,而前苏联解体后的各国则变化不大,大部分国家仍保持着原来的政治经济体制和模式,故一旦其积弊过大,加之内外因共同起作用,时机一到,就会再次爆发所谓“革命”,以彻底摆脱前苏联体制。 吉尔吉斯斯坦政变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阿卡耶夫政府的腐败无能与软弱无力,导致该国政治僵化、经济落后,民怨沸腾遂激起民变;外因则是美欧西方国家政府长期对该国进行渗透,尤其通过非政府组织渠道,如美国的“自由之家”等,以经济援助与推广民主自由为手段,对其和平演变,导致该国人心思变,最终颠覆原政权。总之,尽管冷战早已结束,但西方国家对独联体国家的冷战思维依旧,认为其“革命不彻底”,将其视为“非我族类”,并欲将所谓“彩色革命”进行到底,对其逐一按西方模式加以改造。因此,独联体国家的“彩色革命”并未结束,极有可能产生多米诺骨牌连锁效应,独联体中的其他中亚国家以及白俄罗斯均有可能爆发此类“革命”,难逃被西方彻底改造的命运。

中国的疆域

《中国的疆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运用地图读出我国的地理位置特点,记住领土四 端。 (二)过程与方法:理解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记住我国的面积、 邻国、临海。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 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明确任务 1.复习导入: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什么?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什么? 2.出示学习任务 阅读教材 P2-6页的内容,并结合图1—1,完成以下学习任务:(1) 你还记得描述一个区域地理位置的方法吗?尝试描述中国 的地理位置。 (2)在世界政治地图上,对比说出中国与这四个国家的地理位 置差异,说初中地理位置的特点。 (3)根据图1—2中国的疆域,记住领土四端。 (4)记住我国的面积、邻国、临海。 3.学法 学生先用约10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内容,自学完成以上任务。 自学完成不了的任务由小组互助交流讨论。 (二)自学互助 学生根据出事的目标任务认真学习、互学、小组讨论。教师深入 巡视,观察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学生自学讨论中普遍存在 的疑难问题。 (三)点拨以小组为单位,点名或抢答以上问题,其他同学准备补充或评价,教师针对重点问题给予强调。 1)位置优越性 ①经度位置:东半球 ②纬度位置:北半球,大部分在中纬度(北温带) ③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中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2) 辽阔的疆域 ①领土的四端 ②濒临的海洋 ③陆地面积

(3) 众多的邻国 ①漫长的陆上国界 ②陆上邻国 ③隔海相望的国家 ④蛮长的海岸线 (四)效果反馈 1.小结:学生谈收获,教师引导小结 2.布置作业 (1)记住本节知识点; (2)完成教材第2—6页的活动题; (3)预习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 教学目的: 1.掌握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我国领土的范围和面积。了解并记住我国濒临的海洋,我国的领海和内海、半岛和岛屿、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国家的分布。 2.教会学生识读和使用“中国疆域和行政区划”图,并能在空白的“中国疆域和行政区划”图上填注邻国、领海及濒临的大洋名称。 3.通过教授有关我国疆域的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而激励学生为保卫祖国、建设祖国而努力学习的雄心壮志。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节重点是我国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我国的疆域和国土面积。难点是记住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国家的名称和分布。 教学方法主要应用谈话法。 教具“世界地形图”、“中国政区图”、“中国疆域和邻国示意图”(自制投影片)、“中国地形图”。 课时1.5~2课时。 讲授提纲 一、我国的地理位置 1.半球位置 2.海陆位置 3.经纬位置 二、我国的疆域和面积 1.疆域的概念 2.面积 三、我国濒临的海洋 1.我国的海洋 2.我国的领海 3.漫长的海岸线及众多的岛屿 四、我国的陆界和邻图 1.漫长的陆界 2.陆上邻国

论文: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

中国应和平崛起了 当今的世界局面,是和平与战争交织一起的时代,因为经济的发展,不得不营造出大范围的和平,但又因为利益的纷争,局部地区的冲突又时有发生。中国正处于这样的时代。但中国是可以和平崛起的! 和平崛起不仅需要有强大的国力做后防,而且需要妥当的外交方针。依我看来,中国目前应更积极地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就以周边国家为范围,可以划分为北部的俄罗斯、蒙古,东北部的南北韩、日,东南部的东南亚等国,西南部的南亚等国以及西北部的前苏联分出来的西亚等国家。 依目前来说,东南亚地区对中国最为重要,是中国的战略命脉。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东南亚地区对我国安全的重要意义更加突出,从国家安全形势的新要求及国际形势发展趋势来看,我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中国迫切需要创新与周边国家发展关系的思路,迅速开创与周边国家关系的新局面。 近年来,日本、印度、美国、俄罗斯都把目光投向了东南亚这个区域,世界主要大国对东南亚控制权的争夺越来越激烈,使原本异常复杂的东南亚地区情况更加充满变数,甚至有朝对我国极为不利的方向发展的趋势。印度出于地区霸权的野心,不断制造中国威胁论,将自己的触角努力向东南亚各个方面延伸,以期望在东南亚建立自己的霸权,并妄图以东南亚为基地挑战中国。日本对东南亚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日本近年来不断突破和平宪法的限制,通过有事法案,并以各种借口,在美国的支持下向海外派遣自卫队,军国主义阴魂不散,霸权欲望蠢蠢欲动。俄罗斯插手东南亚主要是希望在摆脱美国的战略围困的同时,制衡中国。美国则希望通过对东南亚地区的控制,以实现对中国的战略包围,并进而威慑俄罗斯。更令人担忧的是,东南亚区域内外的相关势力不断加强了相互勾结的力度。俄罗斯从军事政治经济各个方面不遗余力地帮助印度强大,一方面使在南亚的利益主体复杂化,避免美国或者中国在东南亚的影响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是希望以印俄结盟为平台,将自己的影响渗入南亚。东南亚地区国家对中国缺乏区域认同感更值得我们深思和引起高度重视。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交往历史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对东南亚的影响是根本性的,东南亚国家普遍信奉佛教和崇尚儒家文化,中国与东南亚地区具有彼此认同的文化基础。但现在,一些国家无法正确对待中国的崛起,面对中国的日益强大,周边国家普遍感到“压力”,甚至敌视中国经济的发展。 和平崛起必须遵循的原则:尊重历史,与邻为善,着眼未来,和平发展。具体做法如下: 一、与东南亚国家建立积极的新型军事关系 首要的是应该开拓国防思路,基于国界的防御国防理念应该加入一些新的元素,将东南亚纳入到自己的国防纵深范围,将国防前沿推移到东南亚以远直至海洋腹地。战略纵深在现代战争模式下显得更加重要。此外,基于国界的防御国防理念的最初出发点是以邻国为防御对象的。中国国防前沿的推移,并不会必然导致东南亚国家的敌视。实际上伴随中国国防前沿的推移,东南亚国家也相继置于我国国防的保护之下。随着我国的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不但为东南亚国家提供

探源古代中国与邻国音乐交流

探源古代中国与邻国音乐交流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中国的传统音乐历史悠久,伴随其实践而产生的乐学理论极其丰富。同时也反映了音乐文化发展状况的资料,包括乐器、乐律、乐曲、声乐、演奏、音乐理论以及与音乐相关的诗歌、舞蹈、戏剧等。音乐文化经常伴随着卜列活动而进行交流往来,即有关国家的人民的接触交往、商业活动、人民的迁移流动、政府间的政治和外交活动、宗教的传播等。这份珍宝它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中国人民和邻近国家的人民,从隋唐时代就有友好的接触和交往,进行经济、文化的交流,但历史上缺乏关于当时音乐文化交流的可靠记载。现在我们从隋朝统叹公元581年)之后说起。宫廷宴乐中有“天竺乐”和“扶南乐”。天竺乐器有凤首笠模、革巢、五弦、笛、铜鼓、毛员鼓、都昙鼓、铜钱、贝等九种。凤首笠模即竖笠模①,源于西亚。公元605年,隋朝从林邑获扶南乐工及其鲍琴,陋不可用,但以天竺乐传写其声。鲍琴即印度乐器维那。林邑在今天越南中部,

乐有琴、笛、琵琶、五弦,颇与中国相同。林邑乐受中国和印度的影响较深。7世纪初期唐朝建立后,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更为频繁,范围也更为)‘泛。唐代音乐以中原音乐为根木,吸取了国内各地区以及各邻国的优秀的新鲜的音乐素养,经过长期的酝酿融合,达到很高的成就,从而又对各邻国发生了深刻的影响。 唐朝宫廷宴乐也有天竺乐,乐器增加了揭鼓、革巢两种,减去铜鼓。揭鼓相当于印度的“塔不拉”鼓,演奏时起指挥作用。塔不拉源出于阿拉伯的“塔布尔鼓”。天竺舞工的服饰是:辫发、朝霞袭装、行缠绑鹭、碧麻鞋。乐工的服饰是:皂丝布头巾、自练糯、紫绩裤、绊被袭装。服饰虽然具有印度特点,但和库车、敦煌寺院的唐代经变画不完全相同。又史书记载:“婆罗门国②献乐人,倒行以足舞。”扶南乐,乐工以朝霞为衣,赤皮鞋。此服装亦受印度影响。7世纪初期,唐朝有歌颂“秦土”李世民通的《秦土破阵乐》,有歌有舞,影响很大。公元629年,唐僧玄类前往印度取经。他在印度时,有两个国土都对他谈到这个著名的舞蹈。他们只是听说过这个舞蹈,似乎都没有看到。吹管乐器“革巢”是唐代最流行的乐器之一,出于新疆库车.流传到一些邻国.在越南和秦国都称为“革”。“击水杯”,占称击,是中国的一种传统的音乐演奏方式,不知何时传

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力量急剧增长,十多年来经济不断高速增长,国民生产总值和经济总量一再成倍加大,对外贸易的地域和规模也迅猛扩展。在2009年发生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后,中国的经济总量仍然保持了9%左右的增长。并且,中国的经济总量于2010年成功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崛起,引起了世界的密切关注,也引来了诸如“中国威胁论”等影响中国与世界关系的言论。 从大的格局来说,冷战结束,终结了中国与邻国间的政治分割。各国之间都基于各自长远战略利益与现实实际利益加以考、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中国的邻国包括了诸多国情差异巨大的国家,在整个世界上是较为少见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复杂性。 在与我国相邻或隔海相望的东亚国家中,最为复杂的当属中日关系,其次为中朝与中韩关系。中国与日本关系之间,既有每每引起矛盾和冲突的历史遗留问题,又有紧密合作与竞争并存的现实关系。钓鱼岛、参拜晋国神社、历史教科书、慰安妇、日军遗留毒气弹、南京大屠杀等等的历史遗留问题。近几年,日本经济持续萎靡不振,而我们在今年年内有望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引起了日本国内右翼分子的不满与敌视,也使日本政府对我国的态度更加捉摸不定。同时伴随着日本在对外政策上加快谋求政治大国或“正常国家”的步伐,强化日美同盟,防范和牵制我国的行动不断升级,使中日关系在发展中又存在着许多隐患。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中日之间关系的友好一面。现如今,中国为日本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国和商品出口国,索尼、东芝、丰田、本田、马自达,在我们的大街上随处可见,我们的产品也大量销往日本。这都可以说明,我们同日本之间也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这要求我们对待中日关系是要理智、客观、冷静。 我国和朝鲜、韩国之间的关系,虽不如与日本那样复杂,但也是扑朔迷离、纷繁复杂。在上世纪50年代,我们抗美援朝,与朝鲜军民并肩作战,将“联合国军”赶出了三八线,保卫了自己和朝鲜人民的家园,挫败了美帝国主义的阴谋。可以说,我们与朝鲜本应有着革命战友般的友谊,但是朝鲜核问题也使我们与朝鲜兄弟之间有些不愉快的小矛盾。我国与韩国之间的关系也是复杂多变。历史上,虽然我们帮助朝鲜军民抵御了侵略,但在韩国人眼中,我们却是造成朝鲜半岛分裂现状的凶手之一。两国关系在历史上长期处于敌对状态。但改革开放后,现如今,我国境内现有超过一百万的韩国公民居住,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韩国人海外居住地。我国的白菜、葱、蒜等农产品大量销往韩国,我国大量持有着韩国国债,持有量位居前三。同时韩国也向我国大量出口汽车等工业产品,两国经贸往来日益密切。同日本一样,我们与韩国也日益成为联系密切的利益共同体。 近年来,中俄关系的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两国高层互动频繁,涉及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等诸多领域。横跨要大陆的俄罗斯,从沙俄时代到至今,一直是中国北方最大的邻国和影响中国国家安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从地缘政治上,中俄之间有漫长的边界线,我国北方边缘方向仅有俄罗斯和蒙古两个国家,俄远东地区和蒙古的形势相对稳定,不存在重大现实热点问题和安全隐患。同时,我国和俄罗斯的睦邻友好关系处于良性状态,并且不会在短期内长生重大动摇。

第一章中国与邻国边界争议概述

Cr 第一章我国与邻国的领土争端概述一、中国有继承相延中国有继承相延2000年的历史疆域边界是近代国家概念,是指相关国家通过签立条约、各方会勘确定的国家之间的分界线。历史疆域是古代国家概念,是指近代前历史上不同时期王朝国家自认的管控范围。中国的历史疆域形成于先秦早期国家出现之际,其概念可以从历史演进和逆向推理两个方面来考量。 从历史演进讲,中国历史疆域是指历代封建王朝所能管控的范围,同时也包括历史上中国处于割据时期(如三国两晋南北朝、五代十国、宋辽金等时期)各割据政权管控范围之和,中国历史疆域的变化是由历代封建王朝所代表的历史上中国的变化而定。 从逆向推理讲,是指中国历史疆域确立之后,在统一国度内的中华各民族历史上生息繁衍的区域范围之和,即由中华各民族历史上溯推论而定。历史演进说能更多地展示中国历史疆域发展变化的过程,逆向推理论则往往用于印证边疆地区的历史归属。 Created by Neevia Document Converter trial version https://www.360docs.net/doc/7a11803710.html,

近代之前,中国的历史疆域有一个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可以分为形Array 成、奠定、发展三个历史阶段,至18世纪中期最终确立。 形成期始于早期国家夏朝,统治者所能管控的范围以黄河下游为主,此后逐渐拓展扩大,整个先秦时期都可以视为中国历史疆域的形成期。《诗?大雅?江汉》:“式辟四方,彻我疆土”,是中国历史疆域形成时的写照。奠定期始于秦统一中国而止于西汉后期。 公元前53年(汉宣帝甘露二年),匈奴归附于汉朝,中国南北(包括西域)统一,至此,中国历史疆域基本奠定。自秦汉统一中国以来至18世纪中期,中国的历史已延续了2000年。在这漫长的历史时期中,中国的疆域范围及治理方式,都随着国势的消长不断变化。总的来讲,中国内部统一、国势强盛时(如汉、唐、元、清),疆域的范围就大一些,治理的力度也强一些;反之,则疆域有收缩,治理也相对松弛。 之所以如此是基于中国在历史上所处的特定环境和条件,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周边没有能与中国抗衡的政治力量。这种周边政治格局的状况一直持续到明末清初,即17世纪初俄国越过乌拉尔山进入亚洲之前。此前虽然公元751年唐败于西来的大食,但这对当时的西部疆域并未构成威胁。所 以,自秦汉至清初,中国历史疆域的伸缩变化一直是由历史上中国内部的 因素主导的。

如何看待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议题:如何看待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 发言提纲如下: 一.开场叙述(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历史叙述): 在西方列强来扩张到东方前,中国与周边地区和民族形成了一个和谐共处的关系,史称华裔秩序。在西方列强到达东方以后,先是以坚船利炮打开了周边国家的大门,在那里实行了长期的殖民统治,然后以这些地区为跳板,对中国进行侵略和蚕食。 新中国成立前后,大部分邻国也获得独立,中国与周边邻国之间的关系进入一个新的起点。 改革开放后,中国通过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为中国的国内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逐步改善了与东盟、蒙古、越南、印度等周边国家的关系,大大改善了中国的周边环境。 进入新世纪,中国提出了“安邻、睦邻、富邻”思想,积极落实“以邻为伴,以邻为善”的政策,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化解热点,参与或促成一些多边机制,营造了一个和平稳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周边环境,创造了我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历史最好时期。 但是近年来,中国与邻国关系中连续发生了一些摩擦和纠纷,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 二.分析中国周边国家中的不利因素 1.中国周边地理环境的复杂性。 中国被称为“世界上邻国数目最多的国家”。中国不仅邻国的数量多,而且这些国家的情况十分复杂多样,这在整个世界上较为少见。中国所处周边环境特别复杂的性质,决定了在中国与邻国之间发生摩擦的概率要更大一些。 2.在中国与近邻国家之间,还存在着一些历史遗留下来的,未解决的边界问题。 其中包括中印边界问题、中日钓鱼岛问题,还有南中国海问题。在这些领土和领海的划界问题上,虽然中国希望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加以解决,但一些邻国不断采取各种手段,试图强化对争议地区的实际占领。这反映了周边某些国一种

中国与邻国关系的转变与思考

中国与邻国关系的转变与思考 外语系11级9班罗文婕学号:11680913中国与邻国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建立了悠久而密切的联系。只是到了近代,由于西方列强对亚洲国家实行殖民统治,中国也沦为半殖民地,许多历史的联系被削弱或者扭曲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开始与邻国发展新的关系,但是,由于复杂的国际关系和形势,中国与邻国的关系经历了许多反复和曲折。 与邻国的关系在中国对外关系中居于特殊的和首要的地位,处理好周边关系是改善中国国际环境的基础。改革开放后,尤其是冷战结束后,中国与邻国的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今,周边环境得到根本性的改观,周边邻国成为中国创建长期和平发展环境,构建和谐世界和地区的首要之地。 中国有2万多公里长的陆地边界线,与14个国家接壤,还有近2万公里长的大陆海岸线,与6个国家的领海相接或相重叠,此外,还有几个非接壤,但有着密切关系的近邻国家,因此,世界上像中国这样的有着如此多邻国的国家实属少见。 新中国成立后的首要任务是保卫国家安全,由于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在相当一个时期里,中国与邻国的关系都是被置于捍卫国家安全的被动应对型架构。比如,为了国家安全,中国被迫卷入朝鲜战争,全力支持越南抗法抗美,中苏分裂后,又不得不实行国家动员进行备战,甚至不惜以武力惩罚越南。与邻国的关系的发展都逃不脱这些大事件的阴影。 20世纪50年代,中国周边地区的总体关系结构是受两极格局和意识形态制约的,几乎在所有地区都形成阵营分野,造成阵线分明的对峙或对抗局面。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中国不得不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战略,即与苏联结盟,即抵御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的压力与遏制。由于“一边倒”,除了极少数例外,中国与邻国的关系也被划分为对立的两个阵营。中国与从属于西方阵营的邻国的关系处于隔离或对峙状态,而与那些从属于东方阵营的国家之间的关系得到迅速发展。朝鲜战争爆发后,这种分隔就变得更为突出。 20世纪60年代初,中苏关系开始恶化,到60年代末,两国发生严重对抗,甚至爆发了边界武装冲突,苏联从中国的盟友,变成了最危险的敌人。由于中苏关系恶化,中国与邻国关系的结构也发生了一些重要变化,比如,与越南、印度和蒙古的关系逐渐恶化,甚至转向敌对。 20世纪70年代初,为了化解来自苏联的安全威胁,中国开始采取与西方和解的战略,积极推动与美国关系的正常化,并且建立反苏合作阵线。中美关系的发展也改变了中国与邻国关系的结构,使得中国与属于西方阵营的邻国,如日本、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等的关系逐步实现了正常化。 然而,尽管中国与邻国的关系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被动应对的局面没有得到改变。从总的来看,在相当长一个时期,中国总是被动的处理与邻国的关系,因此,这使得中国与邻国的关系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不时把中国卷入对抗甚至战争的旋涡之中,像朝鲜战争,由于中国直接大规模卷入,对中国的周边环境与邻国关系产生极大地影响。在被动应对的架构下,中国无法建立起一个符合自己发展利益的,且能够发挥主导性影响的周边环境。这里有国际大格局的影响因素,其中主要是冷战大格局的影响;也有自己本身的因素,比如经济不发达,实力弱所产生的对外部安全威胁的畏惧;意识形态之上,不切实际的“世界革命”外交(尤

中国与邻国边境争端

中国与邻国边境争端 我国陆地邻国共15个,包括朝鲜,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蒙古国,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锡金(由于锡金已被印度吞并,但中国始终没有承认)实际邻国是14个。我国陆地边界总长22000多公里,是世界上陆地边界线最长和邻国最多的国家,也是边界情况最复杂的国家之一。建国五十多年来,中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睦邻友好外交方针的指引下,经过不懈努力,逐步、稳妥地解决了与大多数邻国间历史遗留下来的边界问题。目前,中国已与12个邻国签订了边界条约或协定,划定的边界约占中国陆地边界线总长度的90%。(其中,中国和印度、不丹从未签署过任何边境协议)。 与印度的边界。 整个中印边界全长1700公里,分东、中、西三段。在每一段边界上都有争议领土,双方争议地区约12.5万平方公里。1962年两国因边界争端爆发了一场边界战争。30余年来,虽然中印政府一直在努力,但至今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在2005年4月29日清华-环球论坛中,中国前驻印度大使周刚称:中印边界从来没有被正式划定过。 ①东段:争议领土9万平方公里领土,全部被印度占领。中印实际控制线就是非法的“麦克马洪线”。印度地图已经将其作为它的正式、合法边界,并于1987年宣布成立了“阿鲁纳恰尔邦”,同时向该地区大量移民。目前定居在那里的印度人比全西藏的人口总和多两倍。但中国从为承认。 ②中段,争议领土2100平方公里,分为4处,全部被印度占领。 ③在西段,争议领土3.3万平方公里,主要是我国的阿克赛钦地区。其中印度占领巴里加斯一处,其余都控制在中国手中。以上三段合计,印度共占领我9.2万平方公里领土,相当于六个北京、一个浙江省、两个半台湾省,为我国总领土的一百零一分之一。这样大面积的领土争端,在现代国际社会中,是一个国家非法侵占别国领土的最大案例。 与越南的边界。 越南原为中国藩属,1885年中法安南之役清廷将其割让给法国,法国于1892年征服老挝,加上早在1863年即占领柬埔寨,一并将之纳为殖民地,统称为法属印度支那。经过百年的抗争,在中国及苏联的支持下,1975年独立统一的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最终形成,首都设于河内。但从1974年开始,越南当局在中越边境不断制造挑衅事件,仅1978年就入侵中方边境1100多起。1978年9月至1979年2月的半年时间里,越南在边境地区侵占中国领土达160余处。 1979年2月17日,中国军队在中越边境全线发起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在17天作战中,突入越南军队防御纵深20-40公里,攻占了越方4个省的21个县(市)。3月,中国军队全部撤回中国境内。但中越边境冲突并没结束。1981年5月,中方开始收复法卡山、扣林山地区的作战。1984年4月,中方开始收复老山地区的作战。直到80年代末,中越双方才完全罢兵。 中越边界谈判1993年8月开始,在人类进入千禧年的倒数第二天,中越双方完成了16轮谈判,最终签订了《中越陆地边界条约》。在所有双方有争议的227平方公里土地中,113平方公里划归越南,114平方公里划归中国。

浅析中国与邻国的海洋争端

浅析中国与邻国的海洋争端 摘要:众所周知,中国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四大海域,其中渤海基本上属于内海,而黄海、东海和南海则都与其他国家存在争议。尤其是石油储量丰富的东海、南海争议更大。在海洋资源日益重要的今天,我们不能再漠视周边国家对我国海洋权益的侵犯。必须针对不同情况找到合理、有效的解决机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本属于我们自己的资源。 关键词:中国海洋争端解决方法 中国既是一个陆地大国,又是一个海洋大国,有18000多公里海岸线,6500多个沿海岛屿。依照《联合国海洋公约》200多海里专属经济区制度和大陆架制度,中国拥有约300万平方公里海域。据海洋研究机构的权威数据,中国共有大约12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处于争议中,涉及日本、越南、菲律宾等8个邻国。本文由中国目前与邻国的海洋争端入手,从历史、现状、未来展望三个方面分析该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法。 从中国沿海放眼望去,在东海海域,有日本与中国的钓鱼岛纷争;在黄海海域,有韩国与中国的苏岩礁纠纷;南海海域的情况则更为复杂,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家正在蚕食中国的海洋权益。下面,我们以中日钓鱼岛争端为例,简要了解中国领海问题现状。 钓鱼岛是台湾省附属岛屿,位于东海大陆架边缘,早在15世纪就已归中国管辖,早在明朝永乐年间就有了“钓鱼屿”的记载,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慈禧太后曾下诏将钓鱼岛赏给当时的邮传部尚书盛宣怀作为采药地。而日方却强词夺理,声称钓鱼岛是位于冲绳岛西南的小岛屿。根据当年归还冲绳协定而属于日本,是日本固有领土。日本一些人所谓在1895年已将该岛"编入日本领土"的说法,实际上是日本在甲午战争后将其窃取的。 1945年日本战败,台湾岛重新回到祖国怀抱,各种国际文件均明确指出,台湾及其周围岛屿归中国所有。日本政府将附属于台湾岛的钓鱼岛等岛屿以归冲绳县管辖为借口交 由美军占领。由于琉球群岛(冲绳)被美国托管,因此钓鱼岛也成了美军“靶场”,由美军代管。 1970年美国把琉球群岛的管辖权交给日本,同时把钓鱼岛"送"给日本,日本遂派出军队赴钓鱼岛巡逻。而冲绳议会亦在这一年首次提出有关钓鱼岛的“领

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知识结构图

《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知识结构图》解说稿 我为大家展示的是《中国的领土和行政区划知识结构图》,从大的方面分为八个板块。 一、课标要求 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3、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 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二、中考链接 掌握我国的地理位置及优越性,分析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是近年来中考的热点,我国领土的四至及邻国是中考的重点内容,中国濒临的“四海一洋”是考察地图运用的热点内容。 了解各省区的轮廓形状和行政中心及简称。联系实际或材料考察省市或地区轮廓,周边邻省等地理事物将是近年来中考考察的重点。 三、知识联系 本章是学习中国地理的开篇,是以七年级地理学习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知识为基础。 要认识和了解祖国,首先要明确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重意义。中国的疆域是中国地理环境所在的空间,疆域的地理位置是影响地理环境的重要因素;中国各省级行政区的位置则是掌握中国各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基础。因此,要学好中国地理,必须首先了解中国的领土和行政区划。 四、教材编排 (一)辽阔的领土 本节内容编排表现在以下方面: 1、从宏观到微观。从全球范围看中国,到从大洲大洋看中国,再到从邻国看中国,又到从中国自身看中国,最后到从中国的陆地和海洋看中国。 2、从绝对到相对。从经纬度看中国到从具体事物看中国。 (二)省级行政区划 本节内容编排循序渐进: 首先介绍法律法规; 然后介绍省级行政区划具体名称、位置;

最后具体介绍简称和行政中心。 五、知识结构 (一)辽阔的领土 (二)、省级行政区划 六、教学要求 (一)辽阔的领土 1、学会云用东西两半球地图或地球仪说出我国的位置,分析我国地理位置得优越性。 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能在地图中指出中国陆疆和陆上邻国、 三级制 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 县(自治州、自治县、市) 乡(民族乡、镇) 省级行政区划名称、简称及行政中心 23个省 5个自治区 4个直辖市 2个特别行政区 行政区划 优越的地理位置 半球位置 大洲大洋位置 纬度位置及其优越性 海陆位置 及其优越性 广袤的领土 领土面积 领土的四至 海陆兼备 陆 陆疆长度 陆上邻国 海 濒临的海洋 领海和内海 主要的半岛 岛屿 海峡 隔海相望的国家 辽阔的领土

中国与邻国有哪些领土存在争端

中国与邻国有哪些领土存在争端 乾隆二十四年,大清王朝真正统一中国,形成了稳定的极盛疆域:北起萨彦岭、额尔古纳河、外兴安岭,南至南海诸岛,西起巴尔喀什湖、帕米尔高原,东至库页岛,领土面积1 300多万平方公里。但从1840年开始,西方列强和日本先后对中国发动战争,并先后割占了香港、澳门、库页岛、黑龙江以北地区、乌苏里江以东地区、乌孜别里山口以西地区、台湾和澎湖。1921年蒙古从中国独立出去。10年后日本侵华,1945年中国抗战胜利收回台湾和澎湖后,中国疆域稳定至今,但陆地和海洋边界的局部纠纷持续至今。 现在所说的中国960万平方公里,是建国初期周恩来总理命令解放军参谋部根据内战结束前的地图计算的,当时和许多邻国还没有划定边界,中国领土其实不是960万,而是1 042万平方公里。 陆地边界争端: 1.中俄边界。 唐努乌梁海地区,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江东六十四屯、乌苏里江以东及库页岛地区,巴尔喀什湖东南部、伊犁河地区中俄边界西段50余公里,东段约4280公里。 2005年6月2日中国和俄罗斯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签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中俄最后一部分有争议的边界土地,包括位于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交界处的黑瞎子岛和靠近内蒙古满洲里的阿巴该图洲渚在内近375平方公里,双方将各得约一半,中国得到的面积约174平方公里,加上位于黑龙江上的塔拉巴罗夫岛(银龙岛)的全部等共337平方公里的土地划还给了中国。 中俄之间的第一个条约是1689年签署的《尼布楚条约》,以后陆陆续续签署了70多个条约。1929年发生了“中东路事件”,斯大林下令苏联红军远东边防部队占领了这些河道和相关岛屿。 2.与朝鲜的边界。 长白山天池,吉林省延边自治州(即所谓的“间岛”),鸭绿江和图们江中一些岛屿。 中朝边境线全长1334公里,其中陆界45公里,水界1289公里。辽宁段上自辽宁省与吉林省交界的浑江河口起,下至鸭绿江入海口止,全长306公里。经过1972年至1975年进行的中朝第一次边界联检,确定沙洲、岛屿61个,其中划归中方13个。 1990年开始,中朝双方进行第二次边界联检,辽宁段因有10个未决岛屿而搁置起来。 因而,第二次中朝边界联检也被搁置起来,至今未能结束。 3.与印度的边界。 双方边界全长1700公里,双方争议地区有8块,面积达12.5万平方公里。 其中东段麦克马洪线以南的藏南(山南)地区9万平方公里、中段波林三多等2千平方公里均为印方控制,西段阿克赛钦等地区3.35万平方公里除巴里加斯的450平方公里外均为我方控制。

中国近年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2010年9月7日发生的“中日钓鱼岛事件”将中国与日本之间的关系推向了今年来最紧张的时期,同时也使世人再次开始关注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我国位于欧亚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我国的陆地边界全长约2.28万公里,大陆海岸线长1.84万公里,另有岛岸1.4 万余公里,海岸线总长超过3.2 万公里。同时我国有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等14个陆上邻国,还有日本、韩国、菲律宾等6个隔海相望、一衣带水的海上邻国,是世界上邻国数目第二大的国家,仅次于俄罗斯。 这样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我国与周边国家之间有着极其复杂的关系。经过3O年改革开放,中国与周边国家或地区的关系在近20年的全面改善和发展之后,正在步人新的历史阶段,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 一、东亚篇 在与我国相邻或隔海相望的东亚国家中,最为复杂的当属中日关系,其次为中朝与中韩关系。中国与日本关系之间,既有每每引起矛盾和冲突的历史遗留问题,又有紧密合作与竞争并存的现实关系。钓鱼岛、参拜晋国神社、历史教科书、慰安妇、日军遗留毒气弹、南京大屠杀等等的历史遗留问题,就像中日关系航船所在航道之中的暗礁,每当甜蜜航行之时,必然要跳出来搅局,给中日关系蒙上层深深的阴影,引起抗议与反抗议、制裁与反制裁,成为最为中日两国首脑头疼的症结。就像这次的“中日钓鱼岛事件”,就是历史遗留问题和东海石油资源问题同时引爆的一颗水雷,险些将这艘大船掀翻。日本军国主义的阴魂不散,右翼势力的抬头,一次又一次的跳梁小丑般的举动,成为中日之间友好关系最大的障碍。近几年,日本经济持续萎靡不振,而我们在今年年内有望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引起了日本国内右翼分子的不满与敌视,也使日本政府对我国的态度更加捉摸不定。同时伴随着日本在对外政策上加快谋求政治大国或“正常国家”的步伐,强化日美同盟,防范和牵制我国的行动不断升级,使中日关系在发展中又存在着许多隐患。日本政府对周边国家,特别是对中国的时而强硬时而温和的态度,严重影响地区的稳定局势。在历史遗留问题上的错误态度也引起了众多亚洲国家的不满。钓鱼岛问题再次激化了两国之间在东海问题上的矛盾。 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中日之间关系的友好一面。现如今,中国为日本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国和商品出口国,索尼、东芝、丰田、本田、马自达,在我们的大街上随处可见,我们的产品也大量销往日本。中日

中国与邻国间的关系

中国与邻国间的关系 国家安全关系到国家存亡、民族兴衰;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和平稳定的建设环境。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也是西方敌对势力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的重点对象,其国家安全意识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加强大学生国家安全知识的学习、国家安全意识的培养。 2010年,世界多极化加速发展,地区热点此起彼伏,我们的发展需要一个稳定的周边环境。中国是强盛了,但并未获得应有的尊重。我们提倡和平,但不是一味的忍让。 日本的存在对于中国来说如芒在背,让我们不得不时时警惕,鸠山由纪夫表现得再亲善,他也不会主动归还钓鱼岛;如果你觉得日本对我们犯下的罪行不以为然,请去看看大屠杀纪念馆;如果你还憧憬着中日友好的不远未来,请去看看靖国神社。我认为有的仇恨不应该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淡去,而会因为血脉的传承而越发浓烈。不是我们偏激,凡事必有其代价。当然,和谐是我们的主题,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的重中之重。只是现在看着日本打着“两栖登陆舰”“护卫舰”的幌子大肆建造微型航母,而我们却却喊着造航母的口号无动于衷时,感触颇多。 中俄关系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两国建立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双方高层交往密切并已实现机制化,各领域互利合作发展迅速不断深化,在国际和

地区事务中保持密切沟通与配合。在中俄关系中,经济领域的合作一直滞后于政治和军事合作,这与其他大国双边关系的发展轨迹呈反向形状。其中,能源合作进展不畅是重要原因。只有这方面加快发展,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才能走向全面化。随着《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签订以及边界问题的解决,为双边关系的长远发展前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俄两国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经贸关系发展潜力巨大。双方已经商定,要努力使双边贸易额在2010年达到600亿至800亿美元。与历史上的两国关系不同,目前的中俄关系既没有强烈的针对性,也没有沉重的历史包袱;既有现实的互利考量,也有缔造长久和平的长远打算。两国共同创造了一种新型的理性国家关系,因此有理由相信,这种关系将得到长久的发展.。中俄应共同努力打造理性国家关系,中俄战略协作关系对于一级世界造成的重心倾斜具有重要的平衡作用,对于中俄两国来说,也具有巨大的安全和经济价值。随着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全面深化和发展,已显示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希望双方加倍努力,密切配合,推动中俄战略协作在今后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而后君子。中华毫无疑问是礼仪大邦,君子之国,但欲立国必先立威,欲立威必先立武。在这点我们不得不仔细审视台湾问题,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之所以把台湾问题归入国际形势,应为它的的确确还没有真正归入中国。尽管从个人来说我是无法接受这个事实的,但它却明摆在那儿,而且牵一发动全身。最近日本又在钓鱼岛上蹦弹,菲律宾,马来西亚和越南也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论文

“唇亡齿寒”,“远亲不如紧邻”,这是中国与周边邻国关系历史经验的写照和总结。 在西方列强来扩张到东方前,中国与周边地区和民族形成了一个和谐共处的关系,史称华裔秩序。在西方列强到达东方以后,先是以坚船利炮打开了周边国家的大门,在那里实行了长期的殖民统治,然后以这些地区为跳板,对中国进行侵略和蚕食。 新中国成立前后,大部分邻国也获得独立,中国与周边邻国之间的关系进入一个新的起点。新中国成立之初,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有三种不同的状况:一是新中国发扬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精神,对周边正在争取民族独立的国家提供政治、道义和物资的支持。 二是差不多与中国同时获得民族独立的缅甸、印度、巴基斯坦等国,与中国面临共同的处境,具有有共同的愿望。缅甸和印度分别是第一个承认和第一个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民族主义国家。中国在解决与印度之间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过程中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与印度和缅甸共同向世界各国倡议。 三是反对超级大国利用周边对中国的威胁。在新中国成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内,中国面临着一个或另一个超级大国的威胁。这种威胁都直接来自中国的周边:最初是美国的威胁,首先来自东北的朝鲜半岛,其次来自东南的印度支那。后一段时期则来自苏联来自南北的战略包围和武器威胁。中国先是派出志愿军赴朝鲜进行的抗美援朝的斗争,支持印度支那人民反对美国支持法国恢复殖民统治的斗争,随后则进行了持续时间最长的援越抗美的斗争。从六十年代后期开始,反对苏联来自周边的威胁则成为中国对外关系的主要矛盾。 随着中国安全问题得到解决,边界问题的解决日益提到议事日程。中国的边界线总长4万多公里,是世界上边界线最长的国家之一,其中陆上边界线长2.2万公里,海上边界线1.8万公里,与周边15个国家接壤(苏联解体前为12个国家)。新中国成立时中国与大部分国家的边界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分歧。 1957年,中国提出了解决边界问题的政策:以“安定四邻,争取国际形势的和缓,便于进行建设”为目的,以“双方真正在平等、互利、友好的基础上加以解决”为原则,既要照顾过去的历史背景,又要照顾已经形成的实际情况和双边关系的大局,在解决之前,维持现状。 根据这样的原则,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中国与缅甸、尼泊尔、阿富汗、蒙古、朝鲜等国家解决了边界问题。但是,并非由于中国方面的原因,中国与印度、苏联、越南等国家的边界在同一时期内没有得到解决,有些此后还引发了战争。 改革开放后,中国通过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为中国的国内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逐步改善了与东盟、蒙古、越南、印度等周边国家的关系,大大改善了中国的周边环境。 冷战结束后,面临西方的压力,中国外交从周边着手,本着顾大局、讲友善、有克制,增信释疑、增进友好精神,与周边各国达成或签署了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的协定。根据睦邻友好、维护和平与稳定,平等协商、互谅互让的精神与一些国家解决了尚未解决边界问题,或者达成了协议实现了边界的和平,或者即使问题还存在,也达成一致将问题搁置起来,中国的周边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进入新世纪,中国提出了“安邻、睦邻、富邻”思想,积极落实“以邻为伴,以邻为善”的政策,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化解热点,参与或促成一些多边机制,营造了一个和平稳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周边环境,创造了我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历史最好时期。 首先是东南。中国政府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期间的政策,以及采取克制的态度对待同个别国家的领土主权争议,改变了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认识和看法。在政治上,中国通过参与东盟地区论坛(ARF),增加了与东盟国家之间的信任,通过ARF框架内的多边对话与合作,达成了一些具有具体内容的协议。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