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振明《公共管理学》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九章 第三部门管理【圣才出品】

第九章第三部门管理

9.1复习笔记

一、公共管理研究的一个新领域

1.概念

第三部门是指介于政府部门和营利性部门之间,依靠会员缴纳的会费、民间捐款或者政府财政拨款等非营利性收入,从事前两者无力、无法或无意识作为的社会公益事业,从而实现服务社会公众、促进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宗旨的社会公共部门。其组织特征是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和自愿性。

2.第三部门研究的兴起

(1)在公共管理学领域,第三部门的研究为“治理”开辟新领域。

(2)在政治学领域,第三部门的研究促使社群主义兴起。

(3)在社会学领域,公民社会理论与第三部门的结合,将为第三部门的规范性研究提供思路,为研究第三部门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4)在经济学领域,第三部门的研究的目的在于寻找资源配置的第三种选择。

(5)在人类学领域,第三部门的研究具有三个潜在的一般性贡献:①揭示——对于没有受到足够注意的领域;②扩展——展现非西方关于第三部门组织的重要视角;③深化——对第三部门以及它们的背景采取鲜明的批判视角。

3.第三部门研究的主题

(1)第三部门的国际比较研究

指通过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第三部门的不同特点,揭示第三部门在不同国家中的多样性和普遍差异性,以及它们之间具有的共性。

(2)第三部门的管理机制研究

①外部管理机制。指国家对第三部门的管理机制,包括政府在处理与第三部门关系时的定位问题,政府引导第三部门发展的战略战术问题,政府对第三部门的管理技术和方法等。

②内部管理机制问题。指从第三部门的内部结构入手,研究如何建立适合各类非营利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的管理机制问题。

(3)第三部门的案例研究

指从单个第三部门组织入手研究第三部门的外部环境、组织特征、行为模式、面临的困境和机遇、发展趋势等,对同类型的第三部门组织具有更好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4)第三部门的其他主题研究

指包括第三部门的定义、称谓、性质、分类、历史渊源、兴起原因、发展阶段、未来趋势、本土特点、存在问题、发展意义等。

4.研究第三部门的方法

(1)分类法。指通过提炼事物之间存在的某种共性和具体特征作为标准,将其分门别类地划入不同类型或层次,使其可比性变得更加清晰。

(2)文献分析法。指通过对各种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以间接的方式获取研究对象信息的方法。要点包括:①尽量使用最原始的资料;②注意将文献分析与比较分析相结合;③学会多种收集文献的方法。

(3)案例调查法。这是一种综合性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访谈、座谈、问卷调查、实地观察等材料收集方法,在基本理论指导下进行的案例分析方法,以及在全面把握案例的基础上进行的归纳、演绎推理等。

(4)定量分析法。它是在运筹学、系统分析、数学、统计学、概率论、决策论、计量经济学和计算机等学科知识和方法及技术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

二、西方第三部门的发展及其作用

1.西方第三部门崛起的原因

(1)政府改革的需要。

(2)市场失灵和政府失败并存赋予了第三部门新的社会价值。

(3)第三部门从传统的慈善、公益领域转向现代公共领域获得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4)第三部门自身在不断成熟。

(5)信息技术的支持作用。

(6)学术研究对第三部门发展的推动。

2.西方第三部门的作用

(1)促进经济增长。

(2)增加就业机会。

(3)提供公共物品和弥补政府缺陷。

(4)增加资源运用的透明度和合理性。

(5)扩大社会公平。

(6)培养人们的互助协作精神。

(7)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监督、协调作用。

3.西方第三部门发展面临的问题

(1)无法摆脱公共部门固有的禀性。

(2)缺乏独立自主性。

(3)不公平竞争。

(4)追求自身利益。

(5)成为利益交易的场所。

(6)国际活动能力有限。

4.西方国家公共服务部门改革的做法及经验

(1)公私合作模式

①私有化的对象

a.在商业和竞争性部门的资产,可以不要政府介入就能被提供给私人市场并为其拥有;

b.在仍然处于公共服务或垄断部门的商业领域中的资金,但其是由私人市场提供的——要么在受到高度管制的部门或者就是通过承包安排。

②作用。民营化的推行不仅帮助政府解决了公共服务质量提高的难题,同时也改变了政府角色的定位。政府不再直接组织公共服务的供给,而是通过制定相关的监督制度,同各种供给主体签订服务供给合同,以监督合同履行的方式来保证公共服务的妥善提供。

(2)代理机构的设立

部门和代理机构是两种截然相对的组织形式。部门有多层组织和多重责任,代理机构则责任单一,组织结构简单;部门提倡整合、一致性和按规则行事,代理机构则倡导多样化、适应性和自治权。

代理机构符合当今行政改革形势的需要。代理机构承担起了那些没有必要由政府直接管理,但公益性又较强不能完全让民间部门负责的管理责任。

(3)西方公共服务改革对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启示

①政府需要对公共服务进行明确的划分,针对其不同的性质采用不同的提供模式。

②参照“执行机构”制度,理顺行政机关同事业单位之间的关系。

③有效应用绩效评估、公共合同等管理工具,加强问责制度的建设。

④制定必要的法律规范,作为事业单位改革的先导,并为改革的合法性提供依据。

三、中国第三部门的发展与事业单位改革

1.中国第三部门发展的轨迹

(1)中国第三部门迅速崛起的原因

①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呼唤第三部门的发展。

②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经济成果为第三部门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③政府对第三部门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发生认识上的转变,即由原先否定第三部门存在的必要性和宣扬“第三部门威胁论”转化为支持第三部门的发展。

④自下而上的草根参与意识逐步流行。指随着中国第三部门的兴起,出现了一种由民间自发产生并迅猛发展的社团力量。

(2)中国第三部门的作用

①分担政府责任,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

②对社会资源进行公正、合理和高效率的配置。

③促进中国基层民主建设。指第三部门,在管理农村和社区事务、协调村民、居民与政府关系、组织他们参与政治选举、维护其切身利益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④净化社会风气。指第三部门以其实际行动表现出当前社会缺乏的志愿精神、社会公德、责任感和同情心,成为中国转轨时期一股健康、有力的道德力量,为提倡社会公共精神树立了榜样。

2.推进中国第三部门发展的思考

(1)中国第三部门面临的各种困境

①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活动能力。

②缺乏资金、人才等组织发展的基本条件。

③法律法规不健全。

④缺乏对第三部门权威、常规性的监督机制。

⑤公众对第三部门的认同度不高。

(2)推进中国第三部门发展的对策

①政府对第三部门的重新定位。第三部门应是承接政府部门社会职能的组织,是公民社会最活跃的公共部门,是在帮助政府治理社会。

②政府与第三部门关系明晰化。指政府应该承担第三部门发展所需的大部分资金,且财政拨款不应以左右第三部门自身运作为条件;政府是第三部门发展的监督者,但是监督要依法进行;政府不是第三部门的领导者,而是其合作者。

③健全第三部门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

④“官办”社团的改革。指通过借鉴国外运作模式和国内的草根组织的发展经验,变原来权力集中化、组织行政化的封闭型组织结构为分权化、开放式的组织结构,主动迎接社会选择。

⑤鼓励民间组织的发展。指应该在注册登记、筹措资金、改进技术等方面为其提供帮助,为其创造一个宽松的政策环境。

⑥培养公众的志愿精神和互助品质。志愿精神和互助品质是第三部门的精神精髓,公众从思想上认同了这些理念,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志愿性的活动中。

⑦积极参与“全球结社革命”。指吸取别国的经验教训为我所用,为世界了解中国开辟一条新的途径,应该是中国第三部门参与全球事务的基本任务。

3.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基本方向

(1)事业单位的体制弊端

①我国事业单位的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