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西方社会思想史

于海,西方社会思想史
于海,西方社会思想史

文艺复兴

核心人文主义精神,人文主义精神的核心是提出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

产生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不满教会对精神世界的控制。

本质: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在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名义下发起的弘扬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的运动。

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意)。他所创作的长诗《神曲》,明确表达了自己对天主教会的厌恶,率先对教会提出批评。达·芬奇(意).莎士比亚(英)。

产生原因:一、物质基础:中世纪的欧洲,贸易中心集中在地中海沿岸,意大利最早产生资本主义的萌芽,资产阶级希望冲破教会神学的束缚。二、文化基础:大量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典籍从东罗马帝国传到了意大利。三、阶级基础:新兴资产阶级的壮大。四、人才优势:14-17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才济济,汇集一处。五、地理位置:意大利处于丝绸之路的重要路段,较早接受了东方文化(造纸术,印刷术)。六、导火索:黑死病在欧洲流行。七、直接原因:教会严格控制人们思想,激起资产阶级与平民的不满。

1、智者学派:社会分析的A最初尝试

智者学派的社会分析思路,概括地说有三个层次:(a)划出一个社会秩序的领域,断言社会秩序概由人为,而非神创;(b)人是根据自身的利益,藉强权或经由相互约定来建立社会秩序与正义观念的;(c)划出一个高于人为法的自然法的领域。自然法乃是人性的本然要求,当自然人性与社会秩序发生冲突时,人应依据更高的自然法而行动,而不论各人所主张的自然者是什么。

2、柏拉图理想的国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a)它统一于相互依赖的社会生活的需要,是一个由社会分工形成的功能—等级系统;(b)它统一于消弭阶级对抗的社会秩序的需要,是一个实行财产公有及全面管制的极权专制体系;(c)它统一于使人人过有德的良善生活的需要,是一个崇尚知识与道德教育目标的“圣哲之王”的贤人政制。

3、罗马斯多葛主义的社会思想A斯多葛主义在罗马时期继续流传,并有辉煌的发展,其主要取径有两条,其一,它促进罗马法观念的制定和形成;其二,它导致罗马道德哲学的兴起。前者的代表人物是西塞罗(当然还包括罗马法的编纂者);后者的代表人物则是塞涅卡。就法的情况而言,从古典希腊思想中汲取灵感的罗马斯多葛派复兴了国家的理论,并反复讨论个人在国家中的地位问题。在道德理论方面,罗马斯多葛派保持了其教义的纯正性,甚至较其前辈更趋严格。在这两个方面,斯多葛主义的人性(平等)概念和自然法概念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罗马法西塞罗社会哲学的一个核心概念是自然法,他指出:事实上有一种真正的法律——即正确的理性——与自然相适应,它适用于所有的人并且是不变而永恒的……。

(2)道德哲学塞涅卡代表了罗马斯多葛主义的另一种发展。他对与政治制度有关的问题不感兴趣,他在自然法中看到的不是对政治改革家或法律创制人有用的标准,而是一套道德律令。他所要寻找的人类共同体不是一种政治的共同体,即不是国家,而是社会;其各种关系是道德的、宗教的而非政治的和法律的。

4、奥古斯丁:天上之城与地上之城

(1)两种价值共同体:天上之城与地上之城

奥古斯丁的社会观基于这样一种信念:每一个社会事实上都是一种价值共同体,这就是他著名的天上之城与地上之城概念的出发点:“两种爱造成了不同的两座城:由自私的爱发展到连上帝也蔑视的爱,造成了地上的城;由爱主的爱,发展到蔑视自己的爱,造成了天上的城”。这两种城市的分立仅仅是道德上的而不是有形的。

5、托马斯。阿奎那:天恩与人性两种秩序的对立在早期基督教是基于天恩与人性(原罪说)的对立。但阿奎那理论的基本点是“天恩不夺走人性而只会使人性完善”。所表示的意思是:人性的价值和真理不一定由于有了较高的价值和真理的发现而丧失其意义。应力求看出并了解人类的活动和思想的整个范围,给人生的每一方面都留有地位,但同时又把它们分派在一个有秩序的体系中,阿奎那认为这是一个包括神法,自然法与人法,使天恩与人性皆得到体现的宇宙秩序的大全体系。

6、马基雅维里:君主论。首先,他不是从人性的神学观点(原罪论)或理想化了的抽象观念(古希腊的“政治人”观念及当时的人道主义人性观)出发,而是从人的实际本性以及它所固有的全部毛病和缺陷出发,讨论政治学的人性基础。他认为人天性自私,亘古不变。其次,正如马克思所说,从马基雅维里开始,“权力都作为法的基础”。马基雅维里是最早认识到物质利益对于社会生活具有决定性作用的人士之一。最后,马基雅维里强调社会高于个人,政治高于道德。马基雅维里是第一个使政治学独立,同伦理学彻底分家的人,因此被称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奠基人

7、莫尔:乌托邦

政治手段不能解决基本问题。莫尔却主张彻底变革社会经济体系,尤其是要废除私有制,因为私有制导致社会的两极分化,产生孕育罪恶的贫困。

在莫尔看来,社会秩序问题并非一个政治和法律的问题。他的乌托邦社会中的居民很少法律设施,却生活得很自在很安全,他们批评别处的人民,尽管后者搞了那么多的法律,但其国家却仍不能保证秩序和安全。

因此,目标在于设计一个和谐的和自我管理的社会制度,那里没有私有财产、不劳而获者、争斗及违法行为,所有人宛如生活在一个大家庭之中。

莫尔与文艺复兴其它的思想家一样,也以一套关于人性的假设指导他的社会思想,莫尔认为对人性的一种经验分析,旨在勾画一幅真实人性的画面,如果不把由于社会强迫导致的人的行为的变形全都考虑进去,就会产生虚假的图画。在现存境况中的真实的社会人不是真正的人;真正的人和社会的人的合二而一,只在流行于乌托邦的那种制度下才有可能。

8、孟德斯鸠:超越古典自然法孟德斯鸠的这些思想标志着对自然法的突破。首先他放弃了追求理想社会的努力,认为没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社会模式,不仅各民族的制度因各民族的一般精神不同而不能强求统一,而且由于民族精神也在历史地变化,故不存在一个不变的理想制度永远适于一个民族。其次,否认人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社会(契约论),人充其量只能改善社会而不能创造社会,而且还须根据具体国情施行改良。最后,他提出了一种分析的政体类型说(共和政体,君主政体和专制政体),他认为重要的问题不是谁在运用权力和权力怎样运作,而是了解各种不同的政体在什么样的社会条件下能正常运行。

9、卢梭:自然与社会首先,卢梭讲了一段人类如何由平等自由和善良的状态变成不平等不自由和邪恶的历史,即所谓野蛮人变成社会人、文明人的历史。其次,卢梭设想了

一种绝对孤立的自然人,借以说明社会人的一切需要、欲望、品质、心态、意识、价值、关系及制度都是在社会生活的交往中产生的。第三,卢梭并非一般地把自然与社会对立起来,他拿来与自然对立的是奴役性的不平等的私有制社会。问题是这种对立是要被超越的,卢梭的目标不是回复到自然状态而是复归自由平等的人性。

10、休谟:人性的科学休谟的人性科学或社会玄学,据熊彼特的看法,实质上是心理学的,“他们的联想主义心理学实质上是内省的,也就是说,它把分析者对自己心理过程的观察看作是知识的有效来源。”休谟人性概念的一个基本假设是激情绝对先于理性,本能绝对先于反思。休谟认为,“人类行为的最终目的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用理性来解释,而应归结为人的情感的选择,这种情感的活动不依赖于理智的机能,因此他认为“理性是、并且也应该是情感的奴隶”。基于对理性作用的这样一种看法,休谟对社会起源于契约之说大加驳斥。休谟没有取消社会起源问题;与后来的保守的批评者也不同,他肯定社会契约论所具有的民主政治内涵。他的批评纯为理论的,依据的是反理性主义的人类学,在他看来,维持社会的是人的需要、自然倾向与习惯。社会不能是契约的产物。因为如果是这样的话,对集体生活的种种好处的认识将先于情感和意志。

11、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描述了一个按同情原则行事的“道德人”,在《国富论》中则描述了一个受利己主义支配的“经济人”,这种矛盾正是资产阶级人格的真实写照。一方面他们是资本的所有者、私有者,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是其行为的根本驱力,亦是自由竞争的铁则;另一方面,“产生这种孤立个人的观点的时代,正是具有迄今为止最发达的社会关系(从这种观点看来是一般关系)的时代”。私有者个人都必须在交往、交换、协作的社会生活中为了自身利益而考虑他人的利益。

12、康德:自由与必然的辩证法

他同意霍布斯,作为感性世界或现象界的一部分,人是自然因果链条上的被决定的一环,无自由可言,但必然只是经验现象的属性;自由意味着就人的道德行动而言,人无需上帝,也无需求助于任何别人,每一个人都被赋有一种理性机能以指导自己的行为;而道德就意味超越因果决定的必然性而仅仅依从由善良意志发出的命令行事。

康德的自然的人与自由的人的二元论不仅未能弥合自由与必然的由来已久的分裂,反而加深了这种分裂。因为如果人是自由的,就是说他摆脱了他的实际的历史实践的因果必然性的支配,他就不可能是历史的主体;反过来说,如果人是历史的主体,他就是在历史因果的链条之中,他就不可能是自由的。

在康德看来,历史主体和道德主体的统一不能被理解为是个人的事业,而要被理解为是人类(族类)的事业,是在世界历史进程的大尺度范围内求解的;它涉及的不是个人的善,而是人类的至善,其目标是把“社会团体转变为道德的整体”。而其实现过程类似于为“看不见的手”所指引的利己的个人的盲目追求,康德用了一个“反社会的社会性”的概念来阐述他的这一极富创造性的历史进步观。

按康德的观点,社会过程的合目的性就是必然和自由,偶然性和必然性的某种综合,表面上的合乎理性,是建立在偶然的(而在社会发展中,偶然的也就是自由的,即由个人自主的意志所决定的)事件的积累、挑选和总结的基础之上的。

13、黑格尔:市民社会(1)市民社会与国家黑格尔的社会分析在两个不同的基本层面上展开:社会经济关系层面(市民社会)与政治道德关系层面(国家),而在他生活的时代的社会思想中这两层关系很少分开加以讨论。黑格尔把市民社会视为个人在其中经历

社会化的环境之一,其基础是利益。黑格尔高于自由主义的地方在于他并不认为市民社会是完美的社会关系形式。市民社会是放任的不加约束的经济力量的产物而非理性或自觉意识的产物,市民社会的第一个原则是特殊利益。市民社会与国家都是普遍利益与特殊利益,客观自由与主观自由的某种统一体,但决不能把这两者混同起来,这是因为,第一,市民社会的出发点和目的是自身利益,普遍物只是实现这一目的的中介和手段,并且市民社会的成员本身并不自觉地意识到普遍利益;国家与个人的关系不是这样。②第二,在市民社会中,单个人本身的利益是人们结合的最后目的。

14、城邦制度:(a)城邦是规模有限的社会。(b)城邦是结构复杂的社会,这不仅表现在其社会阶层的繁复上,而且还表现在其不同阶级的社会地位差异的悬殊上。c)这样,与其说城邦是一种有着共同地域并受治于同一政府的居民共同体,不如说是一种藉出身而享有参与政治事务之权利的特权者的共同体。

15、孔德:实证科学(1)思想来源及研究旨趣简言之,孔德的实证主义可以看作是通过寻求秩序和进步观念、社会稳定与社会变迁观念的统一,对启蒙运动哲学否定与批判传统作出的回答,对解决两大革命后的欧洲社会经历的危机所作的尝试。(2)人类知识的进步规则与社会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孔德认为,摆脱危机和社会重建的途径是引进一种新的知识与信仰体系,这就是一门关于社会的科学,将科学的实证方法运用于社会、政治、道德、宗教等问题上,就是说将社会学建立为一门科学。(3)研究方法。实证科学是一统一的体系,又是一有等级的体系,孔德强调在运用这些研究方法时,必须始终记住其对象,即社会,为一有机的整体,同时任何方法都须与其它方法相配合,他既反对思辩性,也反对经验主义的极端性。历史观点的支配地位在孔德看来是实证主义的最重要标志,同时也是它的主要结果。(4)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旨在调和社会进步与社会秩序这两种观点,因此他把社会学分成研究社会稳定与秩序的静力学,与研究社会发展与变迁的动力学。

16、布丹主权论

主权是不受法律限制的对公民和臣民进行统治的最高权力。主权的内容是:第一,它是永恒的,有别于在特定时间内所授予的任何有限的权力。第二,它是非授予的权力,或者是无限制的或无条件的授权。第三,他是不能转让的,也不受法令的限制。第四,它不受法律的约束,因为主权是法律的来源。布丹认为,主权的主要特点,就是不经上级、同级或下级的同意,集体地或分别地具有为公民制定法律的权利和具有宣战求和,委任官吏,行使法院终审职能,准许豁免,铸造货币和征税等。布丹主张把国家和政府分开,国家包括对最高权力的掌握,政府包括一个机构。政体的形式是由主体的归属而有所不同,一人掌握主权的称之为君主政体,主权归少数人掌握称之为贵族政体,主权归多数人掌握的称之为民主政体。其中,最好的政体是君主政体。

17、社会整合理论

社会不同的因素、部分结合为一个统一、协调整体的过程及结果。亦称社会一体化。它是与社会解体、社会解组相对应的社会学范畴。社会整合的可能性在于人们共同的利益以及在广义上对人们发挥控制、制约作用的文化、制度、价值观念和各种社会规范。

帕森斯在《社会体系和行动理论的演进》(1977)一书中,把社会整合概念规定为如下含义:①社会体系内各部门的和谐关系,使体系达到均衡状态,避免变迁;②体系内已有成分的维持,以对抗外来的压力。帕森斯还认为,一个社会要达到整合的目的,必须具备这样两个不

可或缺的条件:①有足够的社会成员作为社会行动者受到适当的鼓励并按其角色体系而行动;②使社会行动控制在基本秩序的维持之内,避免对社会成员作过分的要求,以免形成离异或冲突的文化模式。

社会整合有许多具体形式并可分为诸多类型。除以上已提及的社会体系的整合、民族或种族关系方面的整合外,社会学经常论及的还有文化的整合、制度的整合、规范的整合、功能的整合等。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简述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简述 摘要:市民社会理论在历史发展中经历了政治社会、经济社会和文化社会三个阶段,哈贝马斯在市民社会理论第三阶段即文化社会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公共领域理论。在哈贝马斯看来,公共领域是国家权力与市场经济之间的缓冲地带,其核心诉求是通过观念和文化的力量对抗政治权力,用观念启蒙来影响公众和政治权力持有者,不断发扬和扩大民主。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对于规范政治权力、促进后发国家理解现代性问题、启示人类解放的途径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哈贝马斯;市民社会;公共领域 按照哈贝马斯的论述,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在全球范围内兴起了各种形态的国家主义。在西方,打着凯恩斯主义旗号的国家干预政策逐渐大行其道,名学宿儒绞尽脑汁为新兴的国家主义寻找学理上的论证和支撑;东方一些国家则以列宁主义为核心,建立起国家覆盖和管理社会生活所有领域的新制度。然而,当国家主义的弊端尽显无遗的时候,当国家和社会都不堪重负的时候,学术界又开始寻找一度迷失的市民社会理念,试图重建政治国家与社会的合理关系。在哈贝马斯看来,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二分的现代性理想依然有着强烈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如何发挥市民社会的自治和自主量、如何复兴公共领域的理性的批判性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学术界重点探讨的问题。 市民社会理论的发展经过了三个阶段: (1)政治社会、公民社会和文明社会阶段。它主要包括古希腊和近代早期的市民社会思想。亚里士多德的概念,就既有公民社会和政治社会的意思,又指文明社会和道德社会。亚里士多德对城邦和家庭做出的区分,成为后世划分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先声。受古典市民社会概念的影响,近代早期的霍布斯、洛克和卢梭等人都提出了在政治社会和自然社会二分中界定市民社会的主张。在这些理论家看来,在自然社会里,或者充满争斗,或者无法永远保持自由和平等的状态,所以人们需要通过缔结契约的方式来克服前政治和前国家的自然社会的弊端。(2)经济社会阶段。主要包括黑格尔和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他们的理论认为市民社会是一定历史阶段的经济生活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社会自组织生活。他们的理论也是对现代社会日益被划分为经济社会和政治国家的社会现实的反映。但是,马克思认为市民社会的解放并不是人类的解放,市民社会的解放充其量不过是有财产的人的解放,而人类的解放需要通过市民社会的自我扬弃来实现。(3)文化社会阶段。主要包括葛兰西、法兰克福学派等从事文化批判和建构的学者与学派。在葛兰西看来,“市民社会所包括的不是‘整个物质关系’,而是整个思想文化关系;不是‘整个商业和工业关系’,而是整个知识和精神生活”。葛兰西开辟的市民社会理论成为后来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的重要基础。哈贝马斯是当代市民社会理论的集大成者,他不仅在市民社会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公共领域”概念,而且建设性地研究了公共领域的发展路径和结构转型,为后发国家理解现代性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角。

西方政治思想史论文

权力分立思想的历史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在对政府权力进行控制方面,除民主与法治的思想之外,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权力分立的理论。这一理论上承古代希腊罗马关于混合政体的思想,在近代则通过洛克与孟德斯鸠的学说得到了充分的展开,最终通过美国立国者们的“实践的智慧”而被直接发展成为一整套具体的制度设计。 一、混合政体理论中的分权思想 混合政体理论,是由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分析和研究了当时希腊城邦的政治实践后提出来的一套国家政体理论,它的核心内容是将纯粹政体(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和民主政体)的要素和优点混合起来,从而达到更佳的治理效果。这种理论认为,(1)如果政治权力为一部分人所控制,不管这些人属于社会中的哪一部分,都有可能被滥用;(2)对这部分人运用权力进行控制的唯一有效办法就是另一部分人拥有与之相抗衡的权力。随后为其他政治家所继承和发扬。这一理论,把君主制因素、贵族制因素、民主制因素融合到一起,使得除奴隶阶级以外的各阶级都能参与到国家的治理中。他认为“共和政体中的各个因素倘使混合得愈好愈平衡,这个政体就会存在得愈久”,他的这一思想为随后的古希腊、古罗马的其它政治家和思想家所继承和发扬。 (一)古希腊纯粹的阶级分权思想 1、柏拉图和苏格拉底关于国家政治的理论对亚里士多德的影晌。 2、亚里士多德的混合政体及其中的分权思想。 亚里士多德研究了希腊150多个城邦的政治制度后,对政体进行了分类: 首先他依掌握国家最高统治权人数的多少分为:个人统治的君主政体、少数人统治的贵族政体、多数人统治的共和政体; 依国家所要实现的目的分为:“正当的”政体和“变态的”政体,前者包括君主制政体、贵族政体和共和政体(立宪政体),这类国家是谋求公共福利的,后者则指那些只为谋求个人利益的国家,它包括僭主制(即暴君专制)、寡头制和平民制。 亚里士多德不赞同雅典那样的“极端的”民主制,而是较为倾向于中庸的、民主主义的共和政体,这种政体吸收君主政体、贵族政体、民主政体的因素混合而成,故称为混合政体。亚里士多德的分权思想,正是在他对混合政体的推崇中体现出来的,他认为对于国家权力,不能过分集中于任何一个阶级,“不让任何阶级在政治方面获得脱离寻常比例的超越地位”,因此国家权力,应为各个阶级平衡的共同掌握。 3、评述:亚里士多德的这种分权只是一种以阶级为主体的分权思想,为“纯粹的阶级分权”。 (二)古罗马机构分权掩盖下的间接阶级分权思想 古罗马时期,生活于罗马共和时期的波利比乌斯与西塞罗继承和发扬了亚里士多德的混合政体理论及分权思想。 1、波利比乌斯为了探求罗马强大的原因,他在罗马搜集了大量资料,悉心考察了罗马公元前三世纪到前二世纪的政治制度,完成了名著《通史》一书。在这本书中,他详细叙述了各种政体的起源和衰败的历史,吸取并发挥了亚里士多德的“混合政体”的思想,对分权理论作出了重大贡献。 2、生活于罗马共和末期的西赛罗也论述了分权理论,他主要继承和重申了亚里士多德和波利比乌斯的思想,同时也是对罗马现存制度的承认。此外,他还主张“权力从属于法律”,代表统治者力量的执政官,代表贵族和在野执政官力量的元老院,代表平民力量的监察官、保民官、平民大会,三者的地位必须由法律确立,并依法律规定行使权利和承担义务。

浙大公共管理学院考研

浙大公共管理学院考研 篇一:【考研书目】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参考书目 【考研书目】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参考书目 0303社会学 030301社会学 ①101政治②201英一或203日③702社会研究方法④869社会学 869社会学参考书: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社会学教程》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社会学》冯钢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 702社会研究方法参考书: 《社会研究方法教程》袁方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复试参考书:《西方社会思想史》于海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高硕教育新祥旭考研: 篇二:20XX考研: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保研夏令营 20XX考研: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保研夏令营 为扩大和加强我院本科生与全国重点高校学生的交流,展现当代在校大学生学术研究能力和创新性解决公共管理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选拔优秀学生攻读浙江大学研究生

项目做准备,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举办2016年大学生公共管理创新论坛暨“启真”夏令营活动。活动时间定于7月5-8日,为期4天。 大学生公共管理创新论坛暨“启真”夏令营自20XX年开始举办,秉承浙江大学“求是、创新”的百年文化精髓,为校内外优秀学子提供近距离认识公管学院学科、感知名师魅力的契机。本次夏令营的部分学员更有机会获得公管学院20XX年推荐免试研究生选拔的入场券,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有直博意愿的学员。 大学生公共管理创新论坛暨“启真”夏令营将为外地学员免费提供活动期间的食宿以及单程硬座火车票或汽车票。欢迎全国优秀大学生踊跃报名。一、报名条件 1.规模60人左右,面向国内外知名高校本科三年级学生。欢迎有特殊学术专长的本科二年级学生报名参加。 2.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专业研究能力,学习刻苦、勤奋、成绩优秀。优先选拔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学生。 3.英语水平良好。二、报名材料 1.网络报名:20XX年大学生公共管理创新论坛暨“启真”夏令营网申地址为:https://www.360docs.net/doc/7a14862649.html,/ssszs/nocontrol/student/studentXly.ht m 2.同时提供以下纸质材料: “夏令营报名表”1份需由教务部门签字盖章);

西方社会思想史期末论文论文

论法兰克福学派观点之我见《西方社会思想史》期末课程论文

论法兰克福学派观点之我见 摘要:法兰克福学派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最大、最主要的一个流派。它创立于30年代初,是由一群哲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政治学家、经济学家、法学家和文艺理论家组成的学者集团,并拥有自己的研究所和学术刊物。它继承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卢卡奇、科尔施的“批判的马克思主义”的传统,并综合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以及其它现代外国哲学流派的某些观点,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多学科综合性的研究和剖析,形成其独特的“批判的社会理论”。 法兰克福学派的基本理论,即社会批判理论,它是使法兰克福学派得以跻身于当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的重要原因。1937年,霍克海默在《传统理论和批判理论》一文中,首次使用了“批判理论”这个名词 关键词: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社会学 一社会批判是法兰克福学派理论的核心 社会批判是法兰克福学派理论的核心,可以概括出他的几个特征: 第一,社会批判理论是以辩证哲学和政治经济学批判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社会理论。它既不是纯哲学,又不是纯社会学,而是把哲学和具体科学尤其是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学科结合起来的综合性社会理论或社会哲学。批判理论采取了以往唯心主义的社会——历史哲学尤其是黑格尔的历史哲学的总体性研究社会的形式。因此,从一个角度说,批判理论既不是哲学,又不是社会学;从另一个角度讲,它既是哲学又是社会学,这两种说法都成立。 第二,社会批判理论的主要功能是“批判”,即从人本主义的立场对现存资本主义制度尤其是它的意识形态以及科学技术的否定。批判理论以控制和压迫为主体,以人的自由解放为目标,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加以全面的批判,它的任务是深入物的世界去揭示人与人之间的深层关系。这种批判既是政治上和经济上的,更重要的是文化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因此,对发达社会意识形态的批判是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最基本或核心的部分。 第三,社会批判理论是一种现代乌托邦理论。批判理论家力图将事实与价值、理论与实践统一起来。他们认为批判理论不是纯粹的理论,而是政治实践的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批判理论家们力图通过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为人们提供一种

西方社会思想史

《西方社会思想史》课程论文标题理想国与乌托邦 姓名骆昊 所在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专业班级社会学 学号0121111824 指导教师孙丽敏 完成日期2014年1月2日 得分

理想国与乌托邦 内容摘要:古希腊时期,柏拉图写下《理想国》,这部“哲学大全”不仅是柏拉图对自己此前哲学思想的概括和总结,而且是当时各门学科的综合,它探讨了哲学、政治、伦理道德、教育、文艺等等各方面的问题,以理念论为基础,建立了一个系统的理想国家方案。而时隔千年后,莫尔的《乌托邦》美好、人人平等、没有压迫、就像世外桃源,乌托邦式的爱情也是美好至极的。乌托邦主义是社会理论的一种,它试图藉由将若干可欲的价值和实践呈现于一理想的国家或社会,而促成这些价值和实践。《乌托邦》源于《理想国》但是又高于《理想国》。该论文从体模式、生活方式、财产、婚姻男女关系分析两者的相同性,差异性。 关键词:乌托邦理想国柏拉图莫尔 柏拉图是西方文学史上第一个写出乌托邦式的理想国,同十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政治家莫尔手下的乌托邦,他们有部分观点相似,但是却还存在着差异与不同。理想国和乌托邦都具有一定的空想性,对未来设计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实现的美好,理想社会,这是两者的共性。但是理想国中却带有明显的阶级倾向性,从维护统治阶级利益出发。乌托邦则又有很明显的民主性质。 柏拉图出生于雅典城邦的一个贵族家庭,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社会思想家。他的社会思想模式的构建主要存在于他的巨著《理想国》之中,他有很多的空想主义成分,被称为早期的乌托邦。他的这一思想对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奠基人托马斯·莫尔有很大影响。托马斯·莫尔出生于一个英国贵族家庭,从小接受良好教育,为人正直,最终由于与国王意见不合而被处死。莫尔著有《乌托邦》一书,对英国现实社会进行了深刻批判,构想了一个没有金钱,没有私有财产,人人丰衣足食,和睦相处的理想的美好社会。这个理想的乌托邦与柏拉图的理想国都有一定空想成分,但在有些方面却有些现实意义。所以,我想对这两个空想的理想模式做个比较。 “理想国”与“乌托邦”在政体模式、生活方式、财产、婚姻男女关系等方面有诸多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所以,我将会从这些方面将两者作个比较。 1〃政体模式: 柏拉图认为,国家有5中政体形式,由好到坏依次是王者政体、荣誉政体、寡头政体、民主政体、僭主政体。其中王主政体是柏拉图最推崇,认为是最理想、最正义的政体,认为它是最能照顾全城邦全体公民利益,各等级按其本性做自己的事并保持和谐一致的政体。在这个政体里是由一个哲学王统治的,这个哲学王“并不是用来考虑国中某个特定方面的事情,而只是用来考虑整个国家大事的。”[1](p.146)这个哲学王“是具有天赋又经过良好教育和锻炼而达到至善的人,是懂得事物的实在知识,特别是正义本身、善本身和治国知识的人,是具有一切美德中最大美德,有强烈的爱国心,能照顾全城邦利益的人。”他是“实践证明的文武双全精通战争与哲学的最优秀人物”[2](p.256)所以,柏拉图认为,由哲学王治理的社会才能使社会达到和谐,稳定,这才是一个政治修明的理想城邦!而在莫尔“乌托邦”的政体模式中与此有着明显的区别,具有鲜明的民主色彩。他所要建立的可以看成是一个民主政体。乌托邦的基层官员由直接选举产生,由30户人家选举出一名,称飞哈拉;然后再由10名飞哈拉选举出一名中层官员,称为首席飞哈拉;然后再由一个城市全体飞哈拉选举出该城市的总督,作为城

留学生培养方案

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留学生) (专业代码:030301) 一、培养目标与学习年限 1.培养目标 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理论为指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良好的学术作风。具有团结合作精神和坚持真理的科学品质。德才兼备,身心健康。在本学科方面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社会学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熟练地运用社会学的调查与研究方法。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某一研究领域的研究能力,并能提出独到见解,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利用专业外文资料。培养从事社会学理论、社会工作、社区工作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同时能够适应国家相关机关或企事业单位的需求,从事与专业相关的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工作、社区工作、新闻媒体等实际工作。 2.学习年限 一般为三年,最长不超过五年。在完成培养要求的前提下,少数学业优秀的研究生可以申请提前毕业。 二、学科专业与研究方向 社会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在教育部的学科分类系统中属于社会学一级学科下面的二级学科。 (一)学科专业 学科门类:法学(03) 一级专业:社会学(0303) 二级学科:社会学(030301) (二)研究方向 1.文化社会学 2. 民俗社会学 3. 社会发展与社会现代化 (三)授予学位 法学硕士 三、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课程设置包括必修课程(学位公共课、学位基础课、学位专业课和学术前沿专题讲座)、选修课程(专业选修课和跨专业、跨学科课程)、补修课程和实践环节与科研工作四类。硕

士研究生应修最低总学分不少于35学分。各类课程学分要求如下: 1.必修课程(不少于27学分) (1)学位公共课(不少于7学分,由研究生院统一开设) (2)学位基础课(不少于9学分,每位硕士生根据导师要求选修3门课。每门学位基础课为54学时,计3学分。) (3)学位专业课(不少于9学分,每位硕士生根据导师要求选修3门课。每门学位基础课为54学时,计3学分。) (4)学术前沿专题讲座(2学分) 研究生在学期间应至少参加15次的国内外学术讲座和学术会议,或参加按学科专业组织的专题讨论,考查方式为提交会议论文或学术文章,本环节计2学分。 2.选修课程(不少于6学分,每位硕士生选修3门课,其中1门为专业外语;1门为跨专业或跨学科的课程。每门选修课为36学时,计2学分。) 3.跨专业和以同等学力入学的研究生需补修“中国社会思想史”、“西方社会思想史”2门本科主干课程。补修课程列入个人培养计划,考核合格即可,不计学分,但成绩记入档案并注明“本科”字样。 4.实践环节与科研工作(2学分) (1)教育实习或社会实践 1学分 (2)科研工作 1学分 四、培养方式与考核方式 (一)培养方式 课程将采用主讲教师与研讨式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在认真准备的基础上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学生应认真阅读导师组和导师制定书目,按时完成读书报告、资料翻译、学术评论、学年论文等作业。在此基础上,扩大阅读范围,建构良好的专业基础。学生在选定的与毕业论文相关的社会调查地点进行不少于1个月的社会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完成社会调查报 告,学位论 文必须有社会调查资料支持。学生应积极申报“内蒙古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或参与导师承担的科研课题,在研究实践中提高从事专业研究的能力和水平。 (二)考核方式 研究生按照培养计划的规定,完成课程学习和必修环节,成绩合格,完成毕业(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德智体合格,准予毕业并颁发毕业证书。经审核符合学位条例规定的研究生,授予法学硕士学位。

高三历史岳麓版必修三册总复习:阶段性测试题17

阶段性测试题十七(必修三第三单元评估测试) 本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 分,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12·莆田)伯利克里曾说:“雅典人纵使不能创造一切事务,但有权利判断一切事务。”与这种说法相类似的古希腊思想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B.知识即美德 C.轮番而治D.认识你自己 【答案】 A 【解析】据材料中信息“人有权判断一切事物”,可确定A 项与其说法相似。 2.(2012·常州)西方社会思想史以普罗塔哥拉为创始人,这是因为普罗塔哥拉是第一个把某个主题加以研究的人。这个主题是() A.人的周围世界B.人和人类社会 C.人的道德价值观D.人的尊严和解放 【答案】 B 【解析】考查基础知识,普罗塔哥拉属于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研究的主题是人和人类社会。 3.(2012·湖南师大附中)马克思曾经肯定马基雅维利(1469~1527年)及其后一些近代思想家在国家观上摆脱神学的束缚说,他们“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了,他们都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出国家的自然规律”。这表明() A.人文主义已经兴起

B.人文主义只是个别 C.宗教束缚依然严重 D.神学思想仍然占统治地位 【答案】 A 【解析】“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体现了人文主义的兴起,排除C、D两项;马基雅维利及其后一些近代思想家说明人文主义不是个别现象,排除干扰项B项。 4.(2012·郴州)美国学者罗伯特·E·勒纳认为“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与这一观点直接相关的是() A.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B.文艺复兴的发展 C.宗教改革运动的进行D.启蒙运动的兴起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准确提取材料关键词“科学、方法”“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这开始于文艺复兴,故选B项。 5.(2012·滨州)苏格拉底认为“正义和其他一切德行都是智慧。……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情”。下列对这—观点分析正确的是() A.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B.完全从个人角度和利益出发,追求功利 C.强调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D.认同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同一的 【答案】 D 【解析】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是智者学派的弱点,排除

南开社会学考研·社会学理论部分真题汇总

南开大学社会学理论部分真题一、名词解释 二、简答题 2010 简述社会分层造成的社会反应 简述韦伯对社会冲突论的影响 简述当代中国性别角色变迁 简述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 简述社会变迁的基本形式 简评布劳对社会交换论的贡献 2009 当代女性主义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哪些共同议题 举例说明社会问题过程的三个阶段 简述吉登斯的“双重解释学”思想 简述社会交换论的思想来源 试析当代中国社会分层体系的主要特征 简评米尔斯对社会冲突论的贡献

2008 请举例分析亚文化的正、反功能。 简述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犯罪现象的主要特点。如何理解贫困问题分析的文化视角和结构视角? 简述霍曼斯社会交换论的基本命题。 简述功能主义理论的思想来源。 简评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的基本观点。 2007 如何理解社会分层中的“地位不一致”现象。简述舆论形成的要素、过程和功能。 简述迪尔凯姆的宗教社会学观点。 什么是社会问题?如何识别社会问题? 简述布鲁默提出的符号互动论的基本原则。 简述经济行为分析的社会学视角。 2006 简述社会互动的基本形式 简述西方学者论“后现代化”的主要观点 简述戴维斯和摩尔提出的功能主义社会分层观如何理解“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多样性? 试述默顿的“中层理论”思想。 简要评述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理论” 2005 试述性别分层的社会学理论 试述文化的构成 试述社会运动发展的“资源动员”理论 试述现代化的构成要素

试述社会学的研究模式 简要评价“功能主义”、“冲突论”和“互动论”。 2004 试述社会互动的基本形式 简述科层制的优缺点 影响社会化的主要社会环境 历史上的分层制度都有哪些? 简述功能论的基本观点 简述标签理论的主要观点 2003 简要说明学习社会学对个人有哪些作用 简述社会保障的主要形式 简述文化的基本功能 简述西方社会学关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基本观点 简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 简述符号互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请说明组织的目标体系 简述社会控制的基本形式 简述“科层制”理论的基本观点 2001 简述唯实论和唯名论在个人与社会关系问题上的不同立场 人类婚配模式有哪些共同特点 不平等在社会分层结构中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文化传播如何影响社会变迁 为什么说社会化不足和社会化过度都会妨碍个人成为胜任的社会成员2000

复旦大学社会学考博教师介绍以及参考书目

刘欣(LIU Xin) 社会学博士(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社会学系主任,社会学博士后流动站站长,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学会理事、社会分层与流动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千人层)。 办公电话: 86-21-5566-4224 Email: liuxin_at_fudan_dot_edu_dot_cn 主要教学及研究兴趣: 社会分层、经济社会学、政治社会学、社会研究方法、多元统计分析。 目前组织的科研项目: “我国目前社会阶层状况研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首席专家),“社会分层与社会公平”(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社会公平的制度基础研究”(上海市浦江人才支持计划)。 代表作: 2009. “Institutional Basis of Social Stratification in Transitional China.” in Creating Wealth and Poverty in Post-Socialist China. ed. by Deborah Davis and Wang Feng.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中文版:《当前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制度基础》,《社会学研究》2005年第5期)。 2007,《中国城市的阶层结构与中产阶层的定位》,《社会学研究》第6期。 2006. “A Power Generation Explanation of the Mechanism of Social Stratifica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Autumn Issue.(中文版:《当前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多元动力基础——一种权力衍生论的解释》,《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 2003,《市场转型与社会分层:理论争辩的焦点和有待探讨的问题》,《中国社会科学》第5期。 2002. “Strata Consciousness in Transition-era Urban China.”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Spring Issue.(中文版:《转型期中国大陆城市居民的阶层意识》,《社会学研究》2001年第5期)。 谢遐龄(XIE Xialing) 哲学博士(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 办公电话: Email: 主要教学及研究兴趣: 社会学理论、中国社会结构、社会科学方法论、康德哲学、中西哲学比较、伦理哲学。

考研社工专业英语单词+面试

●社会工作:social work ●社会工作者:social worker ●案主:client ●个案社会工作:social case work ●团体社会工作:social group/team work ●社区社会工作:social community work ●社会工作导论:The introduction of social work ●社会工作实务:social work practice ●做好事的人:do-gooders ●预防贫穷协会:the Society for the Prevention of Pauperism ●慈善组织协会:the Charity Organization Society ●睦邻运动:the settlement movement ●汤恩比馆:Toybee Hall ●霍尔馆:Hull House ●《社会保障法案》:Social Security Act ●《济贫法》:The Elizabeth Poor Law ●《社会诊断》:Social Diagnosis ●全美社会工作者协会: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ocial Workers ●社会福利:social welfare ●人类行为的生态学模式:Ecological model of human behavior ●人类行为的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 of Human Behavior ●人格紊乱:personality disorders ●客观事实:objective facts ●主观感受:subjective feelings ●问题觉醒:problem awareness ●家庭暴力:domestic violence ●老年人虐待elder abuse ●遗弃:abandonment ●忽视:neglect ●吸毒:addiction disorders ●社会学概论:Introduction to Sociololgy ●社会问题:social issues ●社会调查:social research ●弱势群体:Vulnerable groups ●/a disadvantaged minority ●独身子女:the only child ●单亲家庭:a single parent family 农民工:migrant workers ●社会排斥:social exclusion ●社会融合:social integration ●社会救助:social assistance ●功能主义:functionalist perspective ●镜中我:looking-glass self ●机械团结:mechanical solidarity ●越轨:delinquency ●矫治:Correction ●社会调查的理论与方法Theories& Methods for Social Investigation ●社会调查方法Methods for Social Investigation ●社会工作Social Work ●社会统计分析与SYSTAT应用 Social Statistics Analysis&SYSTAT Application ●社会统计学Social Statistics ●社会问题研究Research on Social Problems ●社会心理学Social Psychology ●社会学概论Introduction to Sociololgy ●社会学简论Brief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社会学理论专题Current Issues in Theories of Socilolgy ●社会学问题研究Research on Problems of Sociology ●社会学研究方法Research Methods of Sociology ●社会主义财政学Finance of Socialism ●社会主义各国政,经体制讨论 Discussion on Political&Economic Systems in Socialism ●社会学Sociology ●社会工作者Social worker ●案主Client ●社会问题Social problem ●社会心理Social mental state ●社会调查The society investigates ●个案社会工作Social cases work ●团体社会工作Social group work ●社区社会工作social Community work ●社工导论The introdution of social work ●社会调查应用the application for society investigates ●家庭暴力Domestic violence ●失恋Disappoint in love ●人在情境中Person in situation ●弱势群体disadvantaged groups ●社会保障social security ●社会福利制度the social welfare system ●社会公德social morality ●单亲家庭single parent family ●独生子女the only child ●失业率rate of unemployment ●民工the imigrant worker ●社会学概论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社会工作概论Introduction to Social Work ●社会心理学Social Psychology ●国外社会学学说Sociological Theories in the West

西方社会思想史论文

西方社会思想史论文 霍布斯与卢梭社会契约论之比较 关键词:霍布斯卢梭社会契约论自然状态 内容提要:在西方社会思想史上,霍布斯和卢梭是社会契约论的代表人物。但由于他们所处的国家、历史、环境不同,他们对社会契约的定义、解析以及由此产生的影响均有所不同。本文对此进行了对比论述和认真探讨。 引言 作为近代西方社会契约论的代表人物,霍布斯与卢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的社会契约理论对西方社会的政治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为什么同样强调社会契约,而现今的英国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而法国则是半总统制呢?霍布斯与卢梭在各自社会契约上的不同观点对其本国的政治制度必然有较大的影响。 一、霍布斯与卢梭思想产生的背景 (一)霍布斯社会契约论产生的背景 出生于战乱年代的霍布斯(Thomas Hobbes,1588—1679)是一位对生活缺乏安全感的人。对战争和秩序缺失的恐惧伴随了霍布斯的一生,并且不可避免地影响了他的学术思想。 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他的学说不是对抗革命,而是顺应历史出现的。当时社会异常动乱,党派的倾轧,连年的战争,严重威胁着个人的生命与财产。资产阶级逐步取得优势地位之后,对这种状态深为不安。因此,霍布斯提出和平是自然法的首要法则,符合资产阶级特别是大资产阶级的利益,更符合社会向着有利于资产阶级的利益稳定发展。在当时混乱的状况下,只有先靠强力,靠绝对专制的权力才能得以保证。 (二)卢梭背景 卢梭(Jean Jacque Rousseau,1712—1778)是18世纪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古典自然法学派中最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他出生于日内瓦一个钟表匠家庭,幼时家境贫寒,但通过自学掌握了丰富知识。做过仆人、学徒兼杂役。后来,在华伦夫人的帮助下,来到都灵,此后,生活无着,当过雕刻匠、仆役、音乐教师。18世纪30年代,与华伦夫人同居期间,生活才稍稍稳定,安心读书、思考问题、写作。18世纪40年代,卢梭非常困难,他在社会和生活的道路上艰难地踯躅,尝遍人间的辛酸。笔者认为,其人生经历对其追求“人民主权”有着深刻的影响。所以他接受霍布斯、洛克等人思想的同时,又予以了发展。 二、霍布斯与卢梭思想社会契约论的比较 霍布斯主张订立社会契约的要义是维护秩序与安全,其哲学基础是消极自由观。与之相反,卢梭的社会契约理论奠基在积极自由观之上。此外,在自然状态、权利转让等方面也有很大分歧。以下是两者较大的分歧: (一)自然状态上的不同观点 1、霍布斯的自然状态

西方社会思想史试题及答案

西方社会思想史 一.单选 1.希腊社会学被称为城邦社会学。 2.斯多葛主义可称大一统世界的社会思想。 3.奥古斯丁认为两种爱造成两座城,由自私的爱发展到上帝也蔑视的爱,造成地上的城。4莫尔的乌托邦成为文艺复兴时期一种非主流的社会思潮的旗号。 5.孔德被称为社会学之父。 6.《社会分工论》的作者是;涂尔干。 7.两人群体。 8韦伯的社会学被称为理解社会学。 9.20世纪初,美国出现的芝加哥学派是美国社会学本土化形成的标志。 10.在把社会功能分析典范化,系统化方面,默顿的贡献比任何人都大。 11.默顿区分正功能和反功能,显功能与潜功能,可视为他对功能分析的最大贡献。 12.权力精英理论只是米尔斯对冲突理论的诸多贡献之一。 13.《社会思想名家》是科塞的代表作。 14.霍曼斯是现代交换理论最卓越的倡导者。 15.戈夫曼指出人们以多种方式向他人表现自己,这种种方式都旨在影响别人从他那里得到的印象。他称之为“印象管理”。 16.常人方法论认为社会学本身也是一种日常活动,社会学知识与日常知识或常识之间并没有截然分明的界限。 17.苏茨是日常生活社会学的代表。 18.霍克海默是法兰克福学派的首脑人物,批判社会学的创始人。 19.亚历山大首先使用新功能一词,在此提出创见性的理论观点。 20.哈贝马斯把人的行为分为两个范畴;一是工具行为;二是交往行为。 21.哈贝马斯在《交往行为理论》中提出交往理论,轰动了整个社会学界。 22.布劳在行为取向的交换理论和结构取向的结构理论两方面都是代表人物。 23.布西亚提出消费符号学。 24.贝尔提出后工业社会学。 25.结构化理论正是要超越二元对立,而用结构的二重性重新阐释个人与社会,行动与结构的关系。 26.吉登斯主张通过解放政治与生活政治来克服现代化带来的严重后果。 27.福柯;权利在西方隐藏最深。 28.布迪厄的理论旨在克服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之间的错误对立。 29.布迪厄实践活动经济学的核心概念是;货币。 30.布迪厄工作的核心及其沟通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的努力体现于他的“惯习”概念。 二.多选 1.西方社会思想史分为;古代及中古社会学、古典社会学·近现代哲学·当代社会学 2.19世纪30年代三大社会思想;保守主义·自由主义·空想主义 3.现代西方社会学分为三种主要思潮;自然主义社会学·人文主义社会学·批判的社会学 4.孔德提出人类观念进步的三阶段论与知识的等级分类法说明社会学的特殊地位及其作用。三阶段是;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科学阶段 5.斯宾塞社会类型学将社会学分为;尚武社会·工业社会·现代社会 6.涂尔干具体分析了三种反常分工;失范的分工·强制分工·不协调的分工

西方社会思想史教学大纲

“西方社会思想史”教学大纲 复旦大学社会学系于海 1.导言:社会理论与社会分析史 2.古希腊城邦社会学(1) 3.古希腊城邦社会学(2) 4.地中海帝国的世界主义 5.罗马法的社会思想 6.中古基督教社会哲学(1) 7.中古基督教社会哲学(2) 8.文艺复兴:人文主义 9.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10. 1500年以后的世界体系 11.近代社会科学的起源:古典自然法 12.苏格兰学派:演化的理性 13.启蒙运动:何为启蒙? 14.古典市民社会理论传统源流 15. Workshop 16.考试 考核办法 ●分平时作业(课堂讨论和专题演示)和期末考试 ●平时作业计分占30%,期末为70% 本课程研读和参考书目一.经典著作 柏拉图:《理想国》,北京商务印书馆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北京商务印书馆 托马斯-阿奎那:《阿奎那政治著作选》,北京商务印书馆

马基亚维里:《君主论》,北京商务印书馆 托马斯-莫尔:《乌托邦》,北京商务印书馆 霍布斯:《利维坦》,北京商务印书馆 洛克:《政府论》(下篇),北京商务印书馆 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北京商务印书馆 休谟:《人性论》,北京商务印书馆 佛格森:《文明社会史论》,辽宁教育出版社 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性质》,北京商务印书馆 卢梭:《社会契约论》,北京商务印书馆 卢梭:《爱弥尔》(上下),北京商务印书馆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下),北京商务印书馆 康德:《法的形而上学导论》,北京商务印书馆 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北京商务印书馆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北京商务印书馆 黑格尔:《历史哲学》,上海书店出版社 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上下),北京商务印书馆 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 柏克:《法国革命论》,北京商务印书馆 穆勒:《自由主义》,北京商务印书馆 二、学科史参考著作 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上下),北京商务印书馆 汤普逊:《中世纪经济社会史》(上下),北京商务印书馆 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分析史》(一、二、三卷),北京商务印书馆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上下),北京商务印书馆 罗素;《西方哲学史》(上下),北京商务印书馆 雷蒙-阿隆:《社会学主要思潮》,上海译文出版社 基佐:《欧洲文明史》,北京商务印书馆 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北京三联书店

西方社会思想史重点解读

1. 学习和研究社会思想史的意义。 1、学科史与学科修养; “超过康德可能有新哲学,掠过康德,只能有坏哲学“,这一洞见也是研究社会思想史的主要理由。 2、历史与逻辑的一致/学科史就是学科; “哲学史的本身就是科学的,因而本质上就是哲学这门科学。”(黑格尔) 3、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包括学科史。 2. 西方社会思想史的发展脉络。 城邦制度——城邦社会学——城邦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城邦公民行为(善的问题) 世纪帝国——世界主义社会学——世界公民观念;世界主义理想 基督教团契——基督教会社会学——信念共同体;人与上帝的关系 工业社会组织——工业社会社会学——市民社会;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组织 3. 研究社会思想史的途径和方法 (1)即我们力求通过对经典的社会学著作的研究,寻求社会学作为一门知识学科最为关心和感兴趣的是什么。简而言之,我们要问:“创始人说了些什么?” (2)英克尔斯说的第二条途径是经验主义的途径,即我们对现代的社会学著作加以研究,以期发现这门学科最关心的是些什么问题。换句话说,就是我们问:“当代社会学家在做些什么?” 解释学的方法;以傅伟勋先生提出的“创造的解释学”为示例: (a)原谓,即“原作者(或原思想家)实际上说了什么?” (b)意谓,即“原作者真正意谓什么?” (c)蕴谓,即“原作者可能说什么?” (d)当谓,即“原作者本来应该说什么?” (e)层次自问:“做为创造的解释学家,我应该说什么?” 意识形态的批判方法;意识形态的分析方法提出了一个在社会思想史的研究中极为重要的原则:社会地位对于塑造思想家的思想是一个强有力的因素。这一思想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学的永久财富。与德国社会学家曼海姆的名字联在一起的“知识社会学”方法就是在受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有力影响下形成的。知识社会学坚持个别思想家所表达的不是个人的观点,而是某个集团或集体的观点,他的著作表达外在的社会潮流,知识具有集体的性质,这是全部认识论的基本点。 反思社会学的方法;美国社会学家古尔德纳的“反省的社会学”也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的、革命的社会分析方法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它主张用社会学的方法对社会学这门学科本身进行批判性的社会学分析。 4. 智者文化 智者文化是公元前5—4世纪流行于希腊的一种社会思潮。他们把早期而向认识自然的宇宙论研究转向主要研究社会和人事,把逻各斯作为自然的“真理”转而关联于社会、法律等人文的“德性”,并试图以此来克服爱利亚学派和拯救现象者那里出现的人与自然的对立。 智者(Sophistes,来自Sophia“智慧”)一词,意思应该是“具有智慧的人”。但是,在公元前5世纪时,“智者”专门指称那些传授各种知识、收取报酬、擅长逻辑学和修辞学的职业教师。智者不是为了智慧而教授智慧的思辨家,他们的教学活动具有鲜明的功利性,即培养在社会生活和政治活动中获胜的人才。 5.关于城邦国家的论述,主要在于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了解)。 在探讨城邦的起源时,柏拉图的切入点还是伦理道德问题。他是从讨论什么是“社会正义”开始的。在对什么是“正义”的问题作了一番检讨以后,柏拉图得出这样一条结论,即“正

西方思想史

期末作业考核 《西方思想史》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 1. 苏格拉底 答:公元前5世纪的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和教育家,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为保卫祖国,他三次从军作战。最终以藐视传统宗教、引进新神、腐蚀雅典青年思想和反对民主等罪名被判处死刑。苏格拉底本人没有写过什么著作。他的行为和学说,主要是通过他的学生柏拉图和色诺芬著作中的记载流传下来。在哲学方面主要是研究人和社会,特别是伦理道德问题。“美德即知识”为其代表思想。教育方面提出了著名的“苏格拉底法”。政治方面主张专家治国论。苏格拉底是将希腊古典哲学推向全盛高峰的开路人,促使希腊哲学进入结合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的体系化新阶段,从而深刻地影响了西方的哲学传统与文明进程。 2.希腊化时代 答:所谓希腊化是指从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开始,到公元前30年罗马吞并托勒密埃及为止,古希腊文明和小亚细亚、叙利亚、犹太、美索不达米亚、埃及以及印度的古老文明相融合的一种进程。它揭开了欧亚非大陆问人类文化大交流大汇合的序幕,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城邦危机使希腊人世界观的变化、东方文明和自然科学对哲学影响而产生的新的哲学流派、极为兴盛的学术研究及其成果,构成了这一时代文明的主要特色。这不仅是希腊古典文明光辉的延伸,更是一种独特、新型的文明。 3.基督教 答:崇奉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各教派的统称。该教与佛教、伊斯兰教并称世界三大宗教。于公元1世纪起源于巴勒斯坦地区,相传是犹太的拿撒勒人耶稣所创,流传于罗马帝国,四世纪被定为国教。基督教在历史进程中分化为许多派別,主要有天主教、东正教、新教三大派别。尽管有三大教派,但是基本教义都是相同的。即上帝创世说,原罪救赎说,天堂地狱说。基督教的经典是《圣经》,由《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两部分组成。十字架是基督教的标志。他们信奉的“上帝”或“天主”本体上是独一的,但是包括圣父、圣子、圣灵(圣神)三个位格。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宗教像基督教那样对社会历史尤其是西方社会产生过的影响之深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