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路径表

中医临床路径表
中医临床路径表

中医临床路径表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中风病(脑梗死)(TCD 编码:BNG080、ICD-10 编

码:I63)疾病分期为恢复期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发病时间:年月日时分住院日期:年月日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TCD 编码:BGG000)和桡骨下端骨折(ICD-10 编码:)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

标准住院日≤14 天实际住院日:天

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TCD 编码:BGG000,ICD-10 编码:)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发病时间:年月日时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

月日标准住院日≤14 天实际住院日:天

消渴病(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住院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消渴病(2 型糖尿病)(TCD 编码:BNV060、ICD-10 编码:)。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发病时间:年月日住院日期:年月日

期:年月日

标准住院日≤14 天实际住院日:天

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TCD 编码:BWG040,ICD-10 编码:)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发病时间:年月日住院日期:年月日

痔(混合痔)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痔(混合痔)(TCD 编码:BWG000,ICD-10 编码:)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发病时间:年月日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

肛漏病(肛瘘)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肛漏病(肛瘘)(TCD 编码:BWG050,ICD-10 编码:)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

肺炎喘嗽(肺炎)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肺炎喘嗽(肺炎)轻症(TCD 编码:BEZ020,ICD-10 编码:)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发病日期:年月日住院日期:

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TCD 编码:BNP110,ICD-10 编码:)疾病分期为急性期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发病时间:年月日住院日期:年月日

(推荐)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

急性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住院)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住院患者。 一、急性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咳嗽病(TCD编码:BNF011)。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ICD-10 编码:J06.903)或急性支气管炎(ICD-10 编码:J20.904)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ICD-10 编码:J44.101)。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急性支气管炎经门诊治疗3~7天后症状未见好转,且血常规为白细胞计数<1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5%的患者进入本路径。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4)。 (2)西医诊断:参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2009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急性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急性咳嗽病临床常见证候: 风热犯肺证 风寒袭肺证 风燥伤肺证 痰热郁肺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急性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4-2008)及中华中医药学会《咳嗽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1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急性咳嗽病(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药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急性咳嗽病(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患者。 2.有明确的感冒或呼吸道感染或慢性支气管炎病史。 3.胸部X线未见明显异常。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5.当患者继发或合并细菌感染,不进入本路径。 6.内伤咳嗽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 (3)心电图; (4)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咽拭子检查,痰培养+药敏试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鼻咽镜检查、鼻窦CT检查、胸部CT检查、24小时食管PH监测、肺功能检查、支气管舒张试验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风热犯肺证: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2)风寒袭肺证:疏风散寒,宣肺止嗽。 (3)风燥伤肺证: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4)痰热郁肺证:清热肃肺,豁痰止咳。 2.静脉滴注、肌肉注射中成药注射剂。 3.针灸治疗。 4.拔罐、耳针等疗法。

痛风中医临床路径

痛风病(痛风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 一、痛风病(痛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痛风病(痛风)(TCD 编码为: BNV05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痛风性关节炎(ICD-10 编码为:M10.99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77 年美国风湿病学会的痛风分类标准。 2.疾病分期 参照2004 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分会颁布的《原发性痛风诊治指南》。 (1)急性期 (2)间歇期 (3)慢性期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痛风诊疗方案”。痛风病(痛风)临床常见证候: 湿热蕴结证 脾虚湿阻证 寒湿痹阻证 痰瘀痹阻证 肝肾阴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痛风诊疗方案”、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20-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痛风病(痛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痛风病(痛风)(TCD 编码:BNV050、ICD-10 编码: M10.991)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血尿酸、血沉、C 反应蛋白 (3)类风湿因子、抗“O” (4)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 (5)心电图 (6)胸部X线片、受累关节X线片 (7)腹部超声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电解质、血粘稠度、ANA、ENA、AKA、APF、抗C CP 抗体、24 小时尿尿酸、HLA-B27 等。

2015年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总结分析报告

2016年度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汇总评估分析报告2016年1-11月份全院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汇总评估分析如下:

1、骨伤科临床路径病种完成情况:路径病种住院总人数为人,入径181人,出径175人,变异97人,入径率为87.02%,出径率为96.69%,变异率53.59%,平均住院日7.34天。 内科临床路径病种完成情况:路径病种住院总人数为人,入径181人,出径175人,变异97人,入径率为87.02%,出径率为96.69%,变异率53.59%,平均住院日7.34天。 2、骨伤科临床路径病种未入径情况:2015年病种未入径27人 内科临床路径病种未入径情况:2015年病种未入径27人 3、骨伤科临床路径病种变异退出路径情况:2015年临床路径病种变异退出路径6人(其中外三科4人[胆囊结石2人、腹股沟疝2人],外一科急性阑尾炎1人,内五科1人)。 内科临床路径病种变异退出路径情况: 二、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符合路径未入径6人:其中内科3人(住院号164175、主管医生张子陆,住院号164669、164745主管医生周胜利,漏入径),内六科1人(住院号164435、主管医生宋艳红,漏入径),内五科1人(住院号164534、主管医生周江敏,漏入径),外一科急性阑尾炎1人(住院号164834、主管医生黄根,漏入径)。 2、变异原因笼统,变异代码和评估说明不相符或未做评估说明3人:其中产科12人变异代码和评估说明不相符(住院号分别是:164358、16477 3、164612、164275、164373、165380、16507 4、16471 5、164714、164748、164849、164919),儿科3人有变异代码,未做评估说明(住院号分别是:16417 6、163903、164188),内二科16人有变异代码,未做评估说明(住院号分别是:164145、163924、16400 7、164572、165046、163853、164815、164507、164437、164489、164610、164640、164753、164755、164756、165130), 3、变异情况统计分析: 181例入路径病种变异97例,变异率53.59%(其中产科24例,占77.42%;儿科18例,占56.25%;妇科2例,占50%;属患者因素69例(占71.13%),属医护因素4例(占4.12%),属系统因素19例(占19.59%),属出院因素5例(占5.15%)。 4、科室上报资料仍存在不规范不准确的问题: 其原因是统计出错和入院诊断不符合ICD-10编码及标准诊断对应程序规定,医生自由录入所致,请各科室按照11月份全院临床路径病种月统计情况逐一核查。

痛风辨证中医药治疗

痛风辨证中医药治疗 痛风辨证中医药治疗 痛风的病因是由于过食肥甘,酗酒、过劳、紧张或感受风寒湿热等邪致气血凝滞,痰瘀痹阻,骨节经气不通而发病。多发于中年以上人群。辩证分型为风湿热邪,风寒湿痹,痰浊瘀血痼,脾肾阳虚。1.风湿热痹症状:足趾关节红肿热痛,或游走痛,或有发热、汗出、烦热、咽痛;舌红苔薄,脉弦数。治则:祛风清热,化湿通痹。可用方药:四妙散加味,苍术9 克,黄柏12克,牛膝12 克,薏苡仁30克,海桐皮12克,桑枝30克,威灵仙12克,金银花藤15 克,茜草20克,秦艽10 克,随症加减。痛风见关节红肿热痛甚者,加生地15克,赤芍15克,地龙12克,以清热凉血通络;伴发热、汗出、烦渴者,加石膏30克(先煎),知母10克,桂枝6 克,赤芍15克,以清气凉营。验方:苍术10克,黄柏10克,薏苡仁30 克,牛膝10克,水煎服,每日1剂。适用于痛风属关节红肿热痛者。金黄膏外敷关节肿痛处,2~3天换药1次,10天1个疗程。适用于痛风属风湿热痹者。2.风寒湿痹症状:足趾关节冷痛而肿,遇寒益剧,得温则减,局部皮肤微红或不红;舌淡红,苔薄,脉弦紧。治则:温经散寒,祛风化湿。可用方药:乌头汤加味,

制川乌9克,麻黄9克,白芍12克,黄芪15克,附片9克,桂枝9克,白术12克,防风9克,防己12克,甘草6克,随症加减。伴拇指关节紫黯、或有痛风结节者,加桃仁9克,红花9克,乳香6克,没药6克,以活血通络散结。验方:黄芪30克,白术15克,防己15克,威灵仙15克,细辛3 克,水煎服,每日1剂,适用于痛风属风寒湿痹轻症者。3.痰瘀痼结症状:关节刺痛,夜晚加剧,发作频繁,伴结节、关节畸形肿胀,活动受限;舌黯红,或有瘀斑,脉细弦或涩。治则:化痰祛瘀,通经散结。可用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9 克,红花9克,当归9 克,川芎9克,威灵仙12克,穿山甲12克,白芥子9克,胆南星9克,全蝎3克,蜈蚣1条,随症加减。关节痛剧者,加制川乌、草乌各6克,细辛3克,以温经止痛;血尿酸高者,加黄柏9克,苍术9克,薏苡仁30 克,防己15克,以清利祛邪。4.脾肾阳虚症状:面色苍白,手足不温,腰隐痛,腿酸软,遇劳更甚,卧则减轻,夜尿频多,有气无力;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治则:温补脾肾。可用方药:右归丸加减,熟地15克,山药15克,山茱萸10克,菟丝子15克,枸杞子12 克,杜仲12克,附片10 克,肉桂粉2克(兑服),黄芪20克,党参12克,白术12克,炙甘草3 克,随症加减。尿路结石者,加金钱草20克,海金沙10克(包煎),冬葵子10克,琥珀粉3克(兑服),鸡内金9克,以清利排石;纳

2015年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总结分析报告

2015年度消渴病临床路径实施情况评估分析报告2015年,我科执行了消渴病临床路径工作,规范了临床医疗行为,体现了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费,缩短了住院天数,降低了医疗费用,同时医疗活动公开透明,密切了医患关系。现将我科本年度消渴病年临床路径工作总结如下: 临床路径病种完成情况:路径病种入径总人数为322人,变异15人,入径率为47.5%,变异率4.65%,平均住院日8.65天。

1、符合路径未入径人数多:主要原因是重视程度不够,缺乏规范意识; 2、变异原因笼统,评估说明不相符或未做评估说明:执行路径中对变异病例的分析及评估不够细致深入,为后期整改及修正临床路径细则方案不能提供详实的说明数据; 3、科室终末质控病案资料存在不规范不准确的问题: 其原因是统计出错和入院诊断不符合ICD-10编码及标准诊断对应程序规定,医

生自由录入所致。 五、整改措施: 1.重新核准已实施的临床路径模板,进一步扩大临床路径病种覆盖面。 2.进一步优化路径表单,增加护理版和患者版临床路径文本。医师版、护理版、患者版文本应当相互关联,形成统一整体。 3.完善相关制度规范,提高临床路径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对于符合进入临床路径标准的病例,提高入径率,入径后完成率不得低于70%,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完成病历数须达到本科出院病例数的50%以上。 4.继续加强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对临床路径管理病种效率指标、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指标进行分析并查找原因。同时加强对单病种总费用、确保医疗费用的健康,尤其是对高值耗材的使用进行管理。 昌吉州中医医院内三科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五日

痛风临床路径

痛风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痛风的患者。 一、痛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痛风(TCD 编码为:BNV05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痛风(ICD-10 编码为:M10.99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 1977 年美国风湿病学会的痛风分类标准。 2.疾病分期 参照 2004 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分会颁布的《原发性痛风诊治指南》。 (1)急性期 (2)间歇期 (3)慢性期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痛风诊疗方案”。痛风临床常见证候:

湿热蕴结证 脾虚湿阻证 寒湿痹阻证 痰瘀痹阻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痛风诊疗方案”、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20-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痛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痛风(TCD 编码:BNV050、ICD-10 编码:M10.991)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血尿酸、血沉、C 反应蛋白 (3)类风湿因子、抗“O” (4)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 (5)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HIV等) (6)心电图 (7)胸部 X 线片、受累关节 X 线片 (8)腹部超声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电解质、血粘稠度、ANA、ENA、AKA、APF、抗CCP抗体、24小时尿尿酸、HLA-B27等。 (八)治疗方法 1. 基础治疗。 2. 电针疗法。 3. 艾灸疗法。 4.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临床路径季度分析分析报告

临床路径季度分析报告

————————————————————————————————作者:————————————————————————————————日期:

2014年第一季度临床路径执行情况统计分析 2014年,我院不断深入加强临床路径管理,通过临床路径工作的开展,进一步优化医疗流程,规范了医护人员的医疗行为,提高了整体医疗质量,减少了不合理的检查、治疗、用药,降低了总体治疗费用,缩短了平均住院天数,病种同比总费用、住院天数均较未进入路径者减少,提高了工作效率。进一步增强了医患沟通,科室医务人员医患沟通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密切了医患关系,减少了医疗投诉和纠纷。 现对我院2014年第一季度临床路径运行数据进行收集、分析。 一、2013年与2014年第一季度临床路径病种效率分析评价 2014年与2013年临床路径病种平均住院日对比 102030405020142013 20147.5 5.75102718.2 3210.5 2013 9.5 5.3 10.8 39.5 社区获得性肺炎胃、十二指肠 溃疡 急性肾盂肾炎 肾性贫血终末期肾脏病常规血液透析IgA肾病行肾穿刺活检 急性肾损伤 2014年与2013年临床路径病种平均住院日对比 123456720142013 20143 3.8 3.53 5.43 5.6 4.5 4.92013 4 5.5 3.2 5.5 5.8 5 3 输尿管结石 急性阑尾 炎 顺产计划性剖宫产支气管肺 炎 轮状病毒性肠炎 热性惊厥

对比2013年,我院第一季度各病种的平均住院日趋于稳定,除了肾性贫血的和急性阑尾炎的变化幅度较大外,其他各病种基本没有大幅变化。其中平均住院日下降的病种有社区获得性肺炎、急性肾盂肾炎、肾性贫血、输尿管结石、急性阑尾炎、计划性剖宫产、支气管肺炎、轮状病毒肠炎。肾性贫血和急性阑尾炎变化幅度较大的原因主要是病种数较少,单个病例对统计学影像较大而导致。 在术前住院日方面,剖宫产的平均住院日为0.5日,输尿管结石术前平均住院日为1天,急性阑尾炎术前平均住院日为0天。 二、2014年第一季度临床路径病种治疗效果评价 治愈率好转率死亡率出院30 天内再 住院率 非预期 再手术 率 院内感 染率 社区获得性肺炎100%00000胃、十二指肠溃疡100%00000 急性肾盂肾炎100%00000 肾性贫血0100%0000 终末期肾脏病常规血液 透析治疗 0100%0000 IgA肾病行肾穿刺活检0100%0000 急性肾损伤0100%0000 输尿管结石100%00000 急性阑尾炎100%00000 顺产100%00000 计划性剖宫产10000000 支气管肺炎80%20%0000 轮状病毒性肠炎50%50%0000 热性惊厥86%14%0000入径病种实行效果总体较好,无死亡病例,无并发症与综合症,无出院14天及30天再住院案例,无非预期再手术案例,无院内感染病例。 三、2014年第一季度临床路径病种实施过程评价

妇科中医临床路径

妇科中医临床路径 目录 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 (513) 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 (517) 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中医临床路径 (520) 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中医临床路径 (527) —511 —

妇科中医临床路径—512 —

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的患者。 一、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绝经前后诸证(TCD 编码:BFY220)。西医 诊断:第一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ICD-10 编码:N95.1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2007 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天然药物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和《中医妇科学》(罗颂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分册》 (中华医学会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 诊疗方案”。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临床常见 证候:肾虚肝郁证 心肾不交证 阴虚火旺证 肾阴虚证肾 阳虚证肾阴 阳俱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 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56 天/疗程。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绝经前后诸证(TCD 编码: B FY220)和更年期综合征(ICD-10编码:N95.101)。 2.年龄大于40 周岁。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3 个月内使用性激素治疗的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5.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病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促卵泡激素(FSH),雌二醇(E2) (2)妇科检查 (3)妇科超声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脂、血糖、肝功能、肾功能、尿常规、甲状腺功能、心电图、乳腺B超、TCT、骨密度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肾虚肝郁证:补肾疏肝。 (2)心肾不交证:滋肾宁心。 (3)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 (4)肾阴虚证:滋肾养阴。 (5)肾阳虚证:温肾扶阳。 (6)肾阴阳俱虚证:阴阳双补。 2.中医情志治疗:出现情志异常者在辨证使用中药同时配合中医情志治疗。 3.针灸治疗 (1)耳穴贴压 (2)体针 (3)灸法 4.其他疗法 (九)完成路径标准 1.烘热汗出、情志异常等临床症状改善。

痛风中医诊疗规范

痛风诊疗规范 一、病名 中医:痛风 西医:痛风 二、定义 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慢性疾病。临床上以高尿酸血症伴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痛风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肾小球和肾小管等实质性病变和尿酸结石形成为特点。本病以中年人为最多见,40~50岁是发病的高峰。男性发病率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例约为20:1。 三、诊断标准 (一)、中医诊断标准: 1、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2、中医诊断要点: (1)多以多个趾指关节,卒然红肿疼痛,逐渐疼痛剧如虎咬,昼轻夜甚,反复发作。可伴发热,头痛等症。 (2)多见于中年老年男子,可有痛风家族史。常因劳累,暴饮暴食,吃高嘌呤食品,饮酒及外感风寒等诱发。 (3)初起可单关节发病,以第一跖趾关节多见。继则足踝、跟、手指和其他小关节,出现红肿热痛,甚则关节腔可有渗液。反复发作后,可伴有关节四周及耳廓、耳轮及趾、指骨间出现“块瘰”(痛风石) 3、中医鉴别诊断: 痿症:痛风是由风寒湿热之邪流注肌腠经络,痹阻经脉关节而致,而痿症是肺胃肝肾等脏腑精气受损,肢体筋脉失养所致;痛风以关节疼痛为主,而痿症则为肢体力弱,无疼痛症状;痿症是无力运动,痛风是因痛而影响活动;部分痿症病初有肌肉萎缩,而痹症是由于疼痛甚或关节僵直不能活动,日久废而不用导致肌肉萎缩。故以上可资鉴别。 (二)、西医诊断标准: 1、参照197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的分类标准或1985年Holmes标准:

197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的分类标准 1、关节液中有特异的尿酸盐结晶体,或 2、用化学方法(murexide试验)或偏振光显微镜观察证实痛风石中含有尿酸盐结晶,或 3、具备以下12项(临床、实验室和X线表现)中6项 (1)急性关节炎发作>1次 (2)炎症反应在1天内达到高峰 (3)单关节炎发作 (4)可见关节发红 (5)第一跖趾关节疼痛或肿胀 (6)单侧第一跖趾关节受累 (7)单侧跗骨关节受累 (8)可疑痛风石 (9)高尿酸血症 (10)不对称关节内肿胀(X线证实) (11)无骨侵蚀的骨皮质下囊肿(X线证实) (12)关节炎发作时关节液微生物培养阴性 1985年Holmes标准 具备下列1条者 1、滑液中的白细胞有吞噬尿酸盐结晶的现象 2、关节腔积液穿刺或结节活检有大量尿酸盐结晶 3、有反复发作的急性单关节淡和无症状间歇期、高尿酸血症及对秋水仙碱治疗有特效者 2、西医鉴别诊断 (1)急性关节炎应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蜂窝织炎及丹毒:二者血尿酸不高,发热畏寒、局部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增高等感染症

临床路径汇总情况分析报告

儿科临床路径2013年第二季度管理持续改进与分析一、过敏性紫癜入径人数 从2013年1月份我科开始系统统计分析以来,至2013年6月份(除5、6月份无过敏性紫癜病人外),入径人数均逐步提高。2013年第二季度入径人数比2013年第一季度入径人数提高了33.3%。 随着临床路径的逐步推行,一方面临床路径变得较前灵活,能初步做到因病施治;另一方面科室不再认为临床路径会损害经济效益。我科将继续在临床路径推行过程中,一方面积极进行培训教育,进一步消除相关人员对于临床路径的误区;另一方面继续加大奖惩力度,让科室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了解临床路径的优越性。

节点说明: 1、2013年第1个月:临床路径儿科开展中,科内人员对临床路径虽工作不熟悉,但临床路径相关制度对患儿家长告知不到位,患儿被动入径,加之过敏性紫癜病人数少,故入径率高; 2、2013年第2个月:通过临床路径联席会议要求儿科个案管理员对科内人员进行宣传教育; 3、2013年第3个月:通过临床路径工作在儿科的全面开展,认识到了临床 路径工作的合理性,入径人数继续大幅提升。 4. 2013年第4个月:随着临床路径工作在儿科的进一步深入,医护人员认可了临床路径工作的可靠性,加之本月过敏性紫癜病人增多,入径人数继续大幅提升。 5. 2013年第5个月:随着过敏性紫癜高发季节结束,本月无可入径病人住院。 6. 2013年第6个月:本月仍无可入径病人住院。 二、入径率

从2013年1月份我科开始系统统计分析以来,我科入径率继续呈现平稳趋势,能够做到有过敏性紫癜病人即能入径。2013年第二季度临床路径入径率仍持续在100%的高水平。 三、平均住院费用

(完整版)内二科痛风临床路径(新)2016

痹症(痛风)中医临床路径 一、痹症(痛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 第一诊断为痹症(痛风)(TCD编码为:BN Q010)。 西医诊断: 第一诊断为痛风(ICD-10 编码为:M19.99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77 年美国风湿病学会的痛风分类标准。 2.疾病分期 参照2004 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分会颁布的《原发性痛风诊治指南》。 (1)急性期 (2)间歇期 (3)慢性期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痛风诊疗方案”。痹症(痛风)临床常见证候: 风寒湿痹证 风湿热痹证 寒热错杂证 痰瘀痹阻证 肝肾虚痹证 气血虚痹症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痛风诊疗方案”、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20-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痹症(痛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痹症(痛风)(TCD 编码:BNQ010、ICD-10 编码:M19.991)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 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为规范医护人员执业行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控制与降低临床常见病医药费用,减轻患者负担,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等文件精神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得中医临床路径、中医诊疗方案及卫生部制定得病种临床路径管理标准,结合我院实际,制订本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病人为中心,以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临床疗效为根本出发点,进一步规范中医诊疗行为,不断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质量与临床疗效,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得中医药服务。 二、总体目标 通过1年时间,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文件推行得中医临床路径与中医诊疗方案与卫生部制定得病种临床路径管理标准,结合我院实际,确定个病种做为我院试行得中医临床路径病种,为我院推广临床路径管理积累经验与实践依据,对已颁布得临床路径得科学性、规范性、先进性与可操作性进行论证与进一步完善,使之能够更好地推广并为临床服务。 三、临床路径实施 (一)成立组织,明确职责 我院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组织体系: 1、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 主任: 副主任:

办公室:设在医务科 2、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组长: 副组长: 成员: 3、临床路径实施小组(1)针灸推拿科: 组长: 成员:。 (2)内一科: 组长: 成员: (3)外一科: 组长: 成员: (4)妇产科: 组长: 成员: (5)内三科: 组长: 成员:

1、领导小组职责: (1)制定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2)明确各有关部门得职责并负责组织协调各部门工作。 (3)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病种与标准。 (4)组织人员培训。 (5)督查工作进展情况,实施临床路径得效益评价。 (6)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实施中存在得问题,改进工作方法,促进医疗质量得全面提高。 2、指导评价小组职责: (1)对临床路径得实施进行技术指导; (2)制订临床路径得评价指标与评价程序; (3)对临床路径得实施过程与效果进行评价与分析; (4)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得改进措施。 3、实施小组职责: 小组职责: 所有成员对临床路径知识及相关内容进行认真学习,并在各职能部门得指导下对科室病种临床路径标准进行修订,有计划地组织科室医护培训、实施临床路径管理。 医生职责: (1)参与修订临床路径中与医疗相关得措施。 (2)决定病人就是否进入或退出临床路径,并填写在临床路径记录本中注明。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

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 一、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尪痹(TCD 编码:BNV070)。西医诊断:第一 。 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ICD-10 编码为:) (二)诊断依据 1 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 (ZY/) 准》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87 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RA)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和2009 年A CR/EULAR 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尪痹(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方案” 。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临床常见证候:风 湿痹阻证 寒湿痹阻证 湿热痹阻证 痰瘀痹阻证 气血两虚证 肝肾不足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尪痹(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方 。 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ZYYXH/T114-2008) 。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尪痹(类风湿关节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尪痹(TCD 编码为:BNV070)和类风湿关节炎(ICD10 编码为: )的患者。 2. 患者已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维持原剂量,病情稳定后逐渐减量,可进入本路径。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 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 (3)ESR、CRP、RF、IgA、IgG、IgM,C3、C4、CH50 (4)AKA、APF、CCP (5)抗核抗体谱 (6)心电图 (7)双手、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组织非特异性抗核抗体谱、抗中性粒细胞抗体、抗心磷脂抗体、HLA-B27、电解质、肌酶谱、血脂、血尿酸、乙肝五项、抗结核抗体、尿沉渣分析、大便潜血、主要受累关节X线片、心脏彩超、腹部超声、骨密度、CT、MRI、关节超声以及其他合并系统损害的相关检查等。 (八)治疗方案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中医临床路径》word版

皮肤科 中医临床路径 目录 白疕(寻常性银屑病)中医临床路径 (267) 粉刺(寻常性痤疮)中医临床路径 (272) 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临床路径 (278) 湿疮(湿疹)中医临床路径 (283)

风湿科中医临床路径 —266 —白(寻常性银屑病)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寻常性银屑病的患者。 一、白疕(寻常性银屑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白疕(TCD 编 码:BWR17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寻常性银 屑病(ICD-10 编码:L40.0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8-94)。 ( 2)西医诊断标准:参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白疕(寻常性银屑病)诊疗方 案”。白疕(寻常性银屑病)临 床常见证候:血热证 血燥证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白疕(寻常性银屑病)诊疗方 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白疕(寻常性银屑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30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白疕(TCD 编码为:BWR170)和寻常性银屑病(ICD-10 编码为:L40.001)的患者。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以下情况不进入本路径: (1)合并严重心血管、肝、肾、脑和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且病情不稳定,需首要接受内科治疗者; (2)患有精神疾病、恶性肿瘤晚期、艾滋病患者; (3)合并有需要系统治疗(如:使用大量糖皮质激素或者免疫抑制剂等)的结缔组织病患者; (4)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4)心电图

急性心包炎临床路径(最全版)

急性心包炎临床路径(最全版) 一、急性心包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心包炎(ICD-10:I30.902)。 (二)诊断依据。 根据2015年ESC心包疾病诊治指南。 1. 临床发作特点: 1) 胸痛:常位于胸骨后或心前区,可放射至颈部和背部,呈锐痛,偶可位于上腹部,也可呈钝痛或压榨性痛并放射至左上肢;或随每次心脏跳动而发生刺痛。疼痛多在卧位、咳嗽、深吸气时加重,前倾坐位时减轻。 2) 呼吸困难:为避免心包和胸膜疼痛而产生呼吸变浅变速。呼吸困难也可因发热、大量心包积液导致心腔压塞、邻近支气管、肺组织受压而加重,表现为面色苍白、烦躁不安、胸闷、大汗淋漓等。患者常采取坐位,身体前倾,这样,可使心包积液向下、向前移位以减轻其对心脏及邻近脏器的压迫,从而缓解症状。

3) 全身症状:可伴有潜在的全身疾病如结核、肿瘤、尿毒症所致的咳嗽、咳痰、贫血、体重下降等症状。 2. 临床体征: 1) 心包摩擦音:胸骨左缘3~4肋间、胸骨下段和剑突附近易听到。其强度受呼吸和体位影响,深吸气或前倾坐位摩擦音增强。可持续数小时、数天、数周不等。当心包内出现渗液,将两层心包完全分开时,心包摩擦音消失; 2) 心包积液:症状的出现与积液的量和速度有关,而与积液性质无关。当心包积液达200~300ml以上或积液迅速积聚时出现下列体征: ①心脏体征:心脏搏动减弱或消失,心浊音界向两侧扩大。心音轻而远,心率快。少数人在胸骨左缘3~4肋间可听到舒张早期额外音(心包叩击音)。 ②左肺受压迫征象:大量心包积液时,心脏向左后移位,压迫左肺,引起左肺下叶不张,在左肩胛下角区出现肺实变表现,称之为Ewart征。 ③心脏压塞征象:表现为心动过速、心排量下降、发绀、呼吸困难、收缩压下降甚至休克。如积液为缓慢积聚过程,也可产生慢性心脏压塞征,

中医临床路径评估表

附件1 中医临床路径执行情况评估表 路径名称消渴病科室名称糖尿病科医院名称临朐县中医院 路径对应标准中医病名消渴病TCD代码 BNV060 路径对应标准西医病名2型糖尿病ICD代码(6位码)E11.902 入径例数填表人日期 注: 1.统计表编号由数据录入人员进行编码和录入,填表者不需要填写该项。 2.本表针对入径病例,填表单位应尽量使用标准中医病名并配用TCD代码, 如无标准中医病名相对应的代码(无TCD代码)请在中医病名后标明病名出处(如诊疗常规版本、教材版本等等)。对应西医病名务必规准确并配用ICD-10疾病编码,请使用标准6位码。

3.路径规性和可操作性如认为不规或不可操作请说明具体情况。 附件2 中医临床路径(诊疗方案)临床疗效评估表 路径名称消渴病科室名称糖尿病科医院名称临朐县中医院 路径对应标准中医病名消渴病 TCD代码BNV060 路径对应标准西医病名2型糖尿病 ICD代码(6位码)E11.902 出径例数填表人日期

注: 1.统计表编号由数据录入人员进行编码和录入,填表者不需要填写该项。 2.本表针对出径病例。本表治疗方法指本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中的中 医治疗方法,如中药汤剂、中成药、针灸、推拿等。如仅采用其中一种中医治疗方法的病例,需填写此表单的“单一治疗方法”一栏,注明中医治疗方法名称并进行疗效统计;如联合采用2种或2种以上中医治疗方法的病例,需填写此表单的“综合治疗方法”一栏,依据使用中医治疗方法的种类数量统计病例数量,并进行疗效统计。 3.治疗效果中三项指标依据各病种临床路径中出院标准/出路径标准进行具体 填写。 4.序号10-18均填写入径病例总数的相关统计数据 5.“单一治疗方法”与“综合治疗方法”病例数之和应于总出径病例数相等; 其相应的疗效统计结果例数之和也应于总体出径病例数相应疗效统计结果

临床路径汇总情况分析报告

儿科临床路径2013 年第二季度管理持续改进与分析过敏性紫癜入径人数 时间2013 年1 月2013 年2 月2013年3 月2103 年4 月2013 年5 月2103 年6 月 入径人数 114800 入径人数 入径? 从2013 年1 月份我科开始系统统计分析以来,至2013 年6 月份(除5、6 月份无过敏性紫癜病人外),入径人数均逐步提高。2013 年第二季度入径人数比2013 年第一季度入径人数提高了33.3%。 随着临床路径的逐步推行,一方面临床路径变得较前灵活,能初步做到因病施治;另一方面科室不再认为临床路径会损害经济效益。我科将继续在临床路径推行过程中,一方面积极进行培训教育,进一步消除相关人员对于临床路径的误区;另一方面继续加大奖惩力度,让科室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了解临床路径的优越性。

节点说明: 1、2013年第1 个月:临床路径儿科开展中,科内人员对临床路径虽工作不熟悉,但临床路径相关制度对患儿家长告知不到位,患儿被动入径,加之过敏性紫癜病人数少,故入径率高; 2、2013年第2个月:通过临床路径联席会议要求儿科个案管理员对科内人员进行宣传教育; 3、2013年第3 个月:通过临床路径工作在儿科的全面开展,认识到了临床路径工作的合理性,入径 人数继续大幅提升。 4. 2013 年第4 个月:随着临床路径工作在儿科的进一步深入,医护人员认可了临床路径工作的可靠性,加之本月过敏性紫癜病人增多,入径人数继续大幅提升。 5. 2013年第5个月:随着过敏性紫癜高发季节结束,本月无可入径病人住院。 6. 2013 年第6 个月:本月仍无可入径病人住院。 入径率 时间 2013年1月2013年2 月2013年3月2103年4月2013年5月2103年6 月 入径率(%)100100100100---- 入径人数 入径人数 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 987654321 数 人径入月

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开始发送

2012年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病人为中心,以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为根本出发点,进一步规范中医临床诊疗行为,不断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中医药服务。 二、工作目标 在首批9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利用半年左右的时间,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范围内开展第二批10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继续探索建立适合中医药的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工作模式、运行机制以及质量评估和持续改进体系,为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积累经验并提供实践依据,对已颁布实施的中医临床路径的科学性、规范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进行论证和进一步完善,使之能够更好地推广并为临床工作服务。 三、工作任务 (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负责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组织和管理,包括确定试点方案并组织实施,组织制定试点病种中医临床路径,确定试点单位和试点病种,并组织对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指导和评估。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路径技术审核专家委员会具体负责审定各试点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对各试点医院工作进行专业指导。

(二)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 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工作组,负责组织本辖区试点医院开展试点工作,对各试点医院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和指导。 (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病种协作组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牵头单位负责本协作组内各病种协作组工作的总体协调、督促工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病种协作组牵头单位负责组织各病种临床路径的具体试点工作,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要求制定各病种中医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对各试点单位进行培训,指导各试点单位开展试点工作,定期组织各试点单位进行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效果的评估与分析,分别于2012年4月底、7月底之前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报送试点工作开展情况相关信息等。 (四)试点医院、试点科室 各试点医院应成立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分管院长任副组长,各试点专业科室、医务管理、护理管理、药学管理、信息统计、病案管理、经济管理等部门负责人任成员。领导小组负责制订本院具体试点工作目标和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研究制定试点工作相关管理制度,完善试点工作机制,组织对相关试点科室医务人员进行培训,指导并监督各试点科室开展工作。 各试点医院试点科室成立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实施小组,由科室主任任组长,医疗、护理、临床药学人员和相关科室的负责人任成员。实施小组具体负责本专业相关病种中医临床

痛风及高尿酸血症临床路径

痛风及高尿酸血症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痛风及高尿酸血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痛风(ICD10:M10.991)和高尿酸血症。(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痛风诊断:参照2015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和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制定的痛风分类标准。 (2)高尿酸血症诊断标准:参照2013年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2.疾病分型 (1)痛风分期: 参照 2004 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分会颁布的《原发性痛风诊治指南》。 1)急性期2)间歇期3)慢性期 (2)高尿酸血症分型: 参照2013年《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1)尿酸排泄不良型 2)尿酸生成过多型 3)混合型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诊断或分类诊断明确 根据 2015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和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制定的痛风分类标准/2013年《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或2004 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分会颁布的《原发性痛风诊治指南》及2016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颁布的《中国痛风诊治指南》(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7-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痛风(ICD10:M10.991)或2015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和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制定的痛风分类标准或高尿酸血症。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如果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需特殊处理、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不进入路径。(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须的检查项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