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机械控制工程基础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完整版)机械控制工程基础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完整版)机械控制工程基础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

1. 某二阶系统阻尼比为0,则系统阶跃响应为 [ ]

A. 发散振荡

B. 单调衰减

C. 衰减振荡

D. 等幅振荡

2. 一阶系统G(s)=1

+Ts K

的时间常数T 越小,则系统的输出响应达到稳态值的时间

[ ]

A .越长

B .越短

C .不变

D .不定 3. 传递函数反映了系统的动态性能,它与下列哪项因素有关? [ ]

A.输入信号

B.初始条件

C.系统的结构参数

D.输入信号和初始条件

4.惯性环节的相频特性)(ωθ,当∞→ω时,其相位移)(∞θ为 [ ]

A .-270°

B .-180°

C .-90°

D .0° 5.设积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为G(s)=

s

1

,则其频率特性幅值M(ω)= [ ] A.

ωK

B. 2K ω

C. ω1

D. 21ω

6. 有一线性系统,其输入分别为u 1(t)和u 2(t)时,输出分别为y 1(t)和y 2(t)。当输入为a 1u 1(t)+a 2u 2(t)时(a 1,a 2为常数),输出应为 [ ]

A. a 1y 1(t)+y 2(t)

B. a 1y 1(t)+a 2y 2(t)

C. a 1y 1(t)-a 2y 2(t)

D. y 1(t)+a 2y 2(t)

7.拉氏变换将时间函数变换成 [ ]

A .正弦函数

B .单位阶跃函数

C .单位脉冲函数

D .复变函数

8.二阶系统当0<ζ<1时,如果减小ζ,则输出响应的最大超调量%σ将 [ ]

A.增加

B.减小

C.不变

D.不定

9.线性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是在零初始条件下 [ ]

A .系统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之比

B .系统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之比

C .系统输入信号的拉氏变换与输出信号的拉氏变换之比

D .系统输出信号的拉氏变换与输入信号的拉氏变换之比

10.余弦函数cos t ω的拉氏变换是 [ ]

A.ω+s 1

B.2

2s ω+ω C.22s s ω+ D. 2

2s 1ω+ 11. 微分环节的频率特性相位移θ(ω)= [ ]

A. 90°

B. -90°

C. 0°

D. -180°

12. II 型系统开环对数幅频渐近特性的低频段斜率为 [ ]

A. -40(dB/dec)

B. -20(dB/dec)

C. 0(dB/dec)

D. +20(dB/dec) 13.令线性定常系统传递函数的分母多项式为零,则可得到系统的 [ ]

A .代数方程

B .特征方程

C .差分方程

D .状态方程

14. 主导极点的特点是 [ ]

A.距离实轴很远

B.距离实轴很近

C.距离虚轴很远

D.距离虚轴很近

15.采用负反馈连接时,如前向通道的传递函数为G(s),反馈通道的传递函数为H(s),则其等效传递函数为 [ ]

A .)s (G 1)

s (G + B .)

s (H )s (G 11+

C .)

s (H )s (G 1)s (G + D .)s (H )s (G 1)

s (G -

二、填空题:

1.线性定常系统在正弦信号输入时,稳态输出与输入的相位移随频率而变化的函数关系称为__ __。

2.积分环节的对数幅频特性曲线是一条直线,直线的斜率为__ __dB /dec 。

3.对于一个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稳定性、__快速性__和准确性。。 4.单位阶跃函数1(t )的拉氏变换为 。 5.二阶衰减振荡系统的阻尼比ξ的范围为 。

6.当且仅当闭环控制系统特征方程的所有根的实部都是__ __时,系统是稳定的。 7.系统输出量的实际值与_ __之间的偏差称为误差。 8.在单位斜坡输入信号作用下,0型系统的稳态误差e ss =__ ___。

9.设系统的频率特性为)(jI )j (R )j (G ω+ω=ω,则)(ωI 称为 。 10. 用频域法分析控制系统时,最常用的典型输入信号是_ _。

11.线性控制系统最重要的特性是可以应用___ __原理,而非线性控制系统则不能。 12.方框图中环节的基本连接方式有串联连接、并联连接和__ _连接。

13.分析稳态误差时,将系统分为0型系统、I 型系统、II 型系统…,这是按开环传递函数的__ __环节数来分类的。

14.用频率法研究控制系统时,采用的图示法分为极坐标图示法和__ _图示法。 15. 决定二阶系统动态性能的两个重要参数是阻尼系数ξ和_ 。

三、设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

6(25

)(+=

s s s G k

求(1)系统的阻尼比ζ和无阻尼自然频率ωn ;

(2)系统的峰值时间t p 、超调量σ%、 调整时间t S (△=0.05);

四、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求系统的阻尼比ζ和无阻尼自然频率ωn ;

(2)求系统的上升时间t p 、 超调量σ%、 调整时间t S (△=0.02);。

五、某系统如下图所示,试求其无阻尼自然频率ωn,阻尼比ζ,超调量σ%,峰值时间p

t ,

调整时间

s t (△=0.02)。

六、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如下: )

22

)(2()

1(20)(2

++++=

s s s s s s G K 求:(1) 试确定系统的型次v 和开环增益K ;

(2)试求输入为t t r 21)(+=时,系统的稳态误差。 七、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如下: )

2(100

)(+=

s s s G K

求:(1) 试确定系统的型次v 和开环增益K ;

(2)试求输入为2

231)(t t t r ++=时,系统的稳态误差。 八、 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如下: )

11.0)(12.0(20

)(++=

s s s G K

求:(1) 试确定系统的型次v 和开环增益K ;

(2)试求输入为2

252)(t t t r ++=时,系统的稳态误差。

)

4(16)(+=

s s s G K

九、设系统特征方程为

05432234=++++s s s s

试用劳斯-赫尔维茨稳定判据判别该系统的稳定性。 十、设系统特征方程为

0310126234=++++s s s s

试用劳斯-赫尔维茨稳定判据判别该系统的稳定性。 十一、设系统特征方程为

0164223=+++s s s

试用劳斯-赫尔维茨稳定判据判别该系统的稳定性。

十二、设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如下,试绘制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曲线。

1

05.0101)(+=

s s s G 十三、设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如下,试绘制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曲线。

)

101.0)(11.0(100

)(++=

s s s s G

十四、设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如下,试绘制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曲线。

()()()

11.015.0102

++=

s s s s G 十五、如下图所示,将方框图化简,并求出其传递函数。

十六、如下图所示,将方框图化简,并求出其传递函数。

H 1 G 1 G 2

R(S) C(S)

十七、如下图所示,将方框图化简,并求出其传递函数。

十八、如下图所示,将方框图化简,并求出其传递函数。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D

2.B

3.C

4.C

5.C

6. B

7.D

8.A

9.D 10.C 11. A 12.A 13.B 14.D 15.C 二、填空题:

1. 相频特性 2. -20__ 3. _ 0 _ 4.

s

1

5. 10<<ξ 6. 负数 7. 输出量的希望值 8.∞ 9. 虚频特性 10. 正弦函数 11. ___叠加__ 12. __反馈 _ 13. __积分__ 14. __对数坐标_15. 无阻尼自然振荡频率w n

三、解:系统闭环传递函数2562525)6(25)

6(251)6(25

)(2++=++=++

+=s s s s s s s s s G B 与标准形式对比,可知 62=n w ξ ,252

=n w

故 5=n w , 6.0=ξ

又 46.01512

2

=-?=-=ξn d w w

785.04

==

=

π

π

d

p w t

1

3%

5.9%100%100%2

2

6.016.01===?=?=----n

s w t e

e

ξσπ

ξ

ξπ

四、解:系统闭环传递函数1641616)4(16)

4(161)4(16

)(2++=++=++

+=s s s s s s s s s G B 与标准形式对比,可知 42=n w ξ ,162

=n w

故 4=n w , 5.0=ξ 又 464.35.014122=-?=-=ξn d w w 故 91.0464

.3==

=

π

π

d

p w t

24

%

3.16%100%100%2

2

5.015.01==

=?=?=----n

s w t e

e

ξσπ

ξ

ξπ

五、解: 对于上图所示系统,首先应求出其传递函数,化成标准形式,然后可用公式求出各项特征量及瞬态响应指标。

()()()()

()04.008.022********

.04501001450100

2++=++=?+++=s s s s s s s s s X s X i o 与标准形式对比,可知 08.02=n w ξ ,04

.02

=n w

()()

()s t s t e

e

s rad n

s n p n 1002

.02.04

4

03.162

.012.01%

7.52%2

.0/2.02

2

2.012

.012

2

=?=

≈-=

-=≈====-?-

--

?ωπ

?

ωπσ?ωπ?π?

六、解:(1)将传递函数化成标准形式

)

15.0)(15.0()

1(5)22)(2()1(20)(22++++=++++=

s s s s s s s s s s s G K

可见,v =1,这是一个I 型系统 开环增益K =5;

(2)讨论输入信号,t t r 21)(+=,即A =1,B =2 根据表3—4,误差4.04.005

2

111=+=+∞+=++=

V p ss K B K A e

七、解:(1)将传递函数化成标准形式

)

15.0(50

)2(100)(+=+=

s s s s s G K

可见,v =1,这是一个I 型系统 开环增益K =50;

(2)讨论输入信号,2

231)(t t t r ++=,即A =1,B =3,C=2 根据表3—4,误差∞=∞++=++∞+=+++=

06.000

2

503111Ka C K B K A e V p ss

八、 解:(1)该传递函数已经为标准形式 可见,v =0,这是一个0型系统 开环增益K =20;

(2)讨论输入信号,2

252)(t t t r ++=,即A =2,B =5,C=2 根据表3—4,误差∞=∞+∞+=+++=+++=

21

2

020520121Ka C K B K A e V p ss

九、解:用劳斯-赫尔维茨稳定判据判别,a 4=1,a 3=2,a 2=3,a 1=4,a 0=5均大于零,且有

53100420053100424=

?

021>=?

0241322>=?-?=?

0124145224323<-=??-??-??=?

060)12(5534<-=-?=?=?

所以,此系统是不稳定的。

十、解:用劳斯-赫尔维茨稳定判据判别,a 4=1,a 3=6,a 2=12,a 1=10,a 0=3均大于零,且有

3

1210

010600

3

121001064=

?

061>=?

0621011262>=?-?=?

051210110366101263>=??-??-??=? 015365123334>=?=?=?

所以,此系统是稳定的。 十一、解:(1)用劳斯-赫尔维茨稳定判据判别,a 3=2,a 2=4,a 1=6,a 0=1均大于零,且有

1

400620143=?

61210441640

2212640

4321>=??-??-??=?>=?-?=?>=?

所以,此系统是稳定的。 十二、解:该系统开环增益K =

10

1

; 有一个微分环节,即v =-1;低频渐近线通过(1,20lg 10

1

)这点,即通过(1,-10)这点,斜率为20dB/dec ;

有一个惯性环节,对应转折频率为2005

.01

1==

w ,斜率增加-20dB/dec 。

系统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如下所示。

十三、解:该系统开环增益K =100;

有一个积分环节,即v =1;低频渐近线通过(1,20lg100)这点,即通过(1,40)这

点斜率为-20dB/dec ;

有两个惯性环节,对应转折频率为101.0

11==w ,10001.012==w ,斜率分别增加-

20dB/dec 系统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如下所示。

十四、解:该系统开环增益K =10;

有两个积分环节,即v =2,低频渐近线通过(1,20lg10)这点,即通过(1,20)这点斜率为-40dB/dec ;

有一个一阶微分环节,对应转折频率为25

.01

1==w ,斜率增加20dB/dec 。 有一个惯性环节,对应转折频率为101

.01

2==w ,斜率增加-20dB/dec 。 系统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如下所示。

十五、解:

/ dec

L (ω)/dB 20 dB / dec 10

L (ω)/dB 20 dB / dec

1050ω /(rad/s)ω /(rad/s)

ω /(rad/s)

ω /(rad/s)

0 dB / dec

L (ω)/dB -20 dB / dec -40 dB / dec

0.1100-60 dB / dec

L (ω)/dB -20 dB/dec -40 dB/dec

300ω /(rad/s)

80 dB/dec

(b)(c)(e)

(f )

ω /(rad/s)1100

-10

1

20

L ( ω )/dB

-20 dB / dec -40 dB / dec

10

100 -60 dB / dec

ω (rad/s)

1

十六、解:

H 1/G 2

G 1

G 2

H 2

R(S) C(S)

H 1/G 2

G 1

R(S) C(S)

G 2 1+ G 2H 2

H 1/G 2

R(S) C(S)

G 1G 2 1+ G 2H 2

R(S) C(S)

G 1G 2 1+ G 2H 2+G 1H 1

十七、解:

十八、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