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现象学研究

第四章 现象学研究
第四章 现象学研究

第四章现象学研究

下面我们开始上课,通过单老师对前三章内容的详细讲解,我们已经对质性研究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下面让我们共同学习第四章的内容,也是质性研究的一种类型,现象学研究。

让我们来看一下本章的学习目录,一共是四个部分,首先了解现象学研究的定义,也就是概念;然后学习现象学研究的特点和适用范围;第三部分,也是本章的重点,现象学研究的基本步骤;最后,通过对实例的具体分析,来深入了解现象学研究方法的具体应用。这一单元,由我带领大家学习前三部分,也就是理论部分,第四部分的实例分析由我们第一小组的曾超超同学在下一次课上给大家详细讲解。

在学习现象学的定义之前,我们先看一下这段话“我想从你的视角来探索世界,我想以你熟知的方式来了解你的所知。我想知道你经历的意义所在,穿着你的鞋走路,以你的感受来感知事物,以你的解释来诠释事物。你愿意成为我的老师并帮助我理解吗?”这段话来自学者斯普拉德利,在这段话中可以看出,我一直想从你的视角,从你的角度,站在你的位置,来了解世界,认识世界,并且想把你当做老师,引导和帮助自己。这正是现象学研究者所致力追求的一种态度,即“回到实事本身”。那么什么是现象学呢?

现象学:是哲学也是方法,指的是一种表象的科学,是一种描述某一种现象或一件事情的外表,即从表象到真实,(那么在这里我们是不是就想到了,从现象到本质,透过现象看本质。)是用一种归纳性和描述性的方法来寻找问题本质的学问。现象学由德国哲学家胡塞尔在20世纪初创立,以其“回到实事本身”的态度和方法广泛的影响了心理学、护理学、美学、教育学和自然科学等学科领域。

现象学研究方法:是一种观察特定的现象,分析该现象中的内在成分和外在成分,把其中的重要要素提炼出来,并探讨各要素之间及各要素与周围情境之间关系的质性研究方法,它以促进对人的理解为目标,说明行动的本质。多用于探讨人们的生活体验。

比如说,近年来早产儿的出生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些各项系统生理功能尚未发育完善的早产儿就会被送到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也就是NICU。在我国,大部分的NICU出于对感染预防、人力不足等原因均实行封闭式管理,所以在出院前这些早产儿的母亲很少有机会接触甚至看到自己的孩子,这样母婴分离

建立延迟的问题在国外很早就受到了关注,那我们想对我国母婴分离后早产儿母亲的角色适应问题进行探讨,这里我们就可以运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先对这些母亲进行访谈获得资料,经过反复阅读提炼要素,经过归纳和总结发觉本质,进而为解决研究问题提供依据。

了解定义之后,我们看一下第二部分的内容,现象学研究的特点和适用范围,首先我们先了解几个核心概念,生活世界、生活体验、意识、现象学还原、交互主体性、本质或要素。

1生活世界:指的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世界,即未经人们反思的世界,或者说前反思的世界。范梅南把生活世界界定为直接体验的世界。也就是没有经过思考、定义、分类、概括、理论化的世界。比如说,我们现在上课的会议室,我们直接看到的它是什么样儿就是什么样儿的,不用去思考它的装修风格、布局等问题,这就是我们直接体验到的世界,没有经过思考的生活世界。

2生活体验:来源于生活世界。是人们在一定的时间、地点下生活的当下体验。比如我们现在在护理心理楼的会议室我给大家上课的体验,跟我们星期一在护理心理楼单老师给大家上课的体验肯定是不一样的。这就是生活体验,在一定的时间、地点下生活的当下体验。

3意识:是现象学研究的对象,它的基本结构是意向性,是指意识“指向”某物的活动。比如说,我们对NICU出院早产儿母亲角色适应的心理体验的研究中,发现有的母亲见到孩子后会是喜悦、高兴、安心,然后就会积极接纳这个孩子,很快适应母亲角色;而有的母亲会是怀疑、恐惧等反应,就可能引起母亲角色形成障碍及母婴感情建立延迟的问题。也就是说生活世界呈现给意识的东西不一样,相应引起的行为表现也是不同的。

4现象学还原:是现象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把人们带回到体验世界的意义和存在的起源之处,也就是刚刚所讲到的“回到实事本身”。现象学还原以悬置或分隔为中介,要求我们研究人员摒弃之前对某一现象的所有看法,从研究者的视觉出发,充分理解参与者的体验。比如说,我们要对艾滋病患者心理体验进行相关研究,那么大部分人就会认为艾滋病患者是吸毒或者生活不检点的人,如果我们研究者也带着这样的看法,那么这个研究肯定是失败的,要想做好现象学研究,首先就要做到悬置,摒弃自己原有的任何看法,充分理解参与者的体验。

5交互主体性:是人们在交往活动过程中,主体之间所表现出来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规定性。比如说,我们看到的前面的这个名为鼎盛的作品,我们想要

个作品的创作时间,当时流行的创作风格,以及这个作品的寓意等等。总之,要设身处地的去引导创作者背后的价值观和理念,这就是交互主体性。

6本质或要素:是与某件事的理想或某件事的真实意义相关的元素,也就是给予研究中的现象一般性的了解的概念。这就是我们在反复阅读所有资料后,经过分析,归纳出的综合含义,也就是本质。

在现象学中有许多不同的学派,如描述性现象学、外观现象学、构成现象学和解释现象学等,其中描述性现象学和解释现象学是现象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下面我们看一下它们的定义。

1描述性现象学:胡塞尔创立的方法,试图描述呈现人们的经历而不加解释,(也就是只描述现象而不解释。)目的是描绘真实世界。

2解释现象学:是由胡塞尔的学生海德格尔创立的方法,强调对现象进行解释,是通过解释来理解现象的。也就是既对现象进行描述,有进行解释。

在二十世纪的现象学运动中,海德格尔的解释现象学得到了大部分学者的肯定和认可,更占上风,将自己的老师胡塞尔拍在了沙滩上。

我们再看一下现象学研究的特点:

1从复杂的周围事物或情境中了解人类的经验和整体的人

2人并不是被动的存在,而是有意识的。

3现象学理论与方法的基础是主观的认识。

4通过自身的体验确认他人的真实经验,通过研究者自身的体验确认参与者的真实体验。

5追求的是研究参与者体验的本质,是共享的经验。

十一

尽管现象学有许多的方法,但都包含了一下四个步骤:

1分隔:研究者要避免所有的批判、评论或意见,只专注于研究中的现象及其所被描述的情形。例如,我们刚刚所讲到的,在对艾滋病患者进行研究的时候,研究者就要规避掉之前对艾滋病患者的任何看法和认识,也就是悬置。

2直觉:是对研究的现象的一种开放性的、创造性的想象、理解和思考。

3分析:是指如何呈现所获得的资料,来确定研究现象的本质。

4描述:将所有生活质量经验中常见的要素或本质分类,先分别详细地描述这些本质或要素,然后再就此环境中它们彼此间的关系作描述。

在现象学研究中,都包含了这四个步骤,就是研究者首先要避免所有的批判、评论或意见,做到分隔;凭着自己对研究现象的直觉进行资料收集;再对资料

们与周围情景的关系进行详细的描述。

十二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现象学研究的适用范围。现象学研究要求从整体的角度分析现象,不主张把现象割裂成几个小部分,强调的是在自然状态下把社会现象放到背景中进行整体考察,找出现象间的关联,从而有利于从不同的角度认识研究现象。这与护理学的整体观念是相一致的。因为护理照顾根植于生理、心理、社会、精神等整体的信念系统,整体护理是护理方法的根本。

在护理领域中,现象学研究方法主要用于探究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价值观、世界观等主观认识方面或人类生活体验的研究。目前在我国,现象学研究方法在护理教育、临床护理、社区护理、护理管理等方面应用较多。

十三

下面我们看一下本章的重点学习部分,现象学研究的基本步骤,一共是五个步骤:研究者的自身准备;收集资料;资料分析;结果报告与文本写作;现象学研究评价

十四

我们先看一下第一步,研究者自身准备。在现象学研究中研究者首先要界定研究现象,研究问题来自于研究现象,我们在选择研究问题时,要先明确研究现象,不能盲目,否则会耗时耗力。那么什么是研究现象呢?研究现象指的是研究者希望集中了解的人、事件、行为、过程、意义的总和,是研究者在研究中将要涉及的领域范围。与健康有关的经验都可以成为护理学要研究的现象。比如临床护理方面的研究可以了解患者的疾病体验、治疗感受、生活质量,或者是患者家属的照顾感受等等。

在确定了研究现象之后,还要考虑现象学的方法是不是最合适的研究方法。就要知道,研究现象是否需要深入澄清一些问题或进一步的了解;是否能够获取最佳资料;我们具备的资源有哪些,个人的特点知识技巧能力如何等问题。

如果我们既确定了研究现象,又明确现象学研究方法是最合适的研究方法,接下来就要确定研究问题、表述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问题来自研究现象,研究问题不仅对护理学科有意义,而且对研究者和被研究者来说都是有意义的问题,也就是说研究者对问题不了解,但充满兴趣,并期望深入探讨;而且研究问题确实存在,是被研究者关心的问题。在提出研究问题之后,研究者说明自己从事此项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如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配偶心理体验的研究,问题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配偶的心理体验是怎样的?需求又是什么?目的就是通过现象学研究方法深入了解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配偶的心理体验和需求,探索促进患者配偶身心健康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护理人员促进患者配偶身心健康,提高患者及患者配偶生活质量提供依据。

研究者要反思其对研究问题的了解和看法,避免先入为主,做到“存而不论”,尽量避免个人的价值观影响对现象的理解和推理。如我们将一项研究的现象命名为《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配偶的消极否认体验》,这个议题描述隐含了一个前设,也就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配偶必然是消极否认的态度,采取的是消极应对的方式,这也就片面的概括了研究现象。如果将研究题目改为《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配偶的心理体验》,没有任何前设,可能就会有很多有意义的发现,如患者配偶积极应对方式、如何应对等。

十五

研究者做好充分准备之后,就进入了资料收集阶段。常用收集资料的方法有访谈法、观察法。资料收集一直到信息饱和状态,也就是从参与者那里再没有新的主题产生。

1选择研究参与者,常用取样方法是立意取样(目的性取样),因为在现象学研究中参与者要求都是有一定生活经验,对我们要研究的现象有一定认识的人,我们要选取这样的人作为参与者。样本量通常5-15个,但取决于资料饱和进程,如果在现有的样本中不能获取全面的资料,我们就要扩大样本量,直到没有新的信息产生,也就是信息达到饱和状态。

2伦理考虑,完成抽样后,研究者要获取参与者的知情同意,说明研究目的和意义、基本步骤等,更要特别强调能否利用辅助工具进行录音录像,参与者有权在任意时候终止与我们合作,并承诺我们会做好保密工作。

3文献查阅,现象学研究要求整个研究阶段持续进行文献查阅,每个阶段侧重点不同。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最初为了避免先入为主,不进行深入查阅,随着研究进程,文献查阅也就不断深入,并能与自己的研究进行联系和比较。有助于:研究者不断自我反省;与他人的研究进行比较;创造出新的想法,对研究有更深入的体会。

4访谈前准备,现象学研究中,研究者作为研究工具要经过严谨的训练,熟练掌握访谈技巧,有应对能力;在访谈前应该有缜密的访谈大纲,所有的研究问题都应该包含在大纲里面;在需要录音或录像时,要准备好仪器并调节好性能。5进行访谈,研究者通过沟通和观察技能获取最佳资料

十六

当资料收集开始时,资料分析也已经开始。

1资料分析过程在之前单老师已经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我就不再进行赘述,主要是编码、分类、解释现象的实质和意义、提炼主题和要素/本质。

2常用的资料分析方法有很多,比如:Colaizzi资料分析方法、Giorgi资料分析方法、Van Manen资料分析方法等等。经过文献查阅,前两种方法应用较多,我们今天学习一下这两种方法,那么其他的方法大家如果感兴趣可以在课下自

十七

Colaizzi资料分析方法注重融入被访者的感受,添加了研究参与者确认和评价研究者分析结论的步骤,一共有7个阶段:

详细记录并仔细阅读所有的访谈资料

摘录出与所研究现象相吻合、有意义的陈述

从有意义的陈述中归纳和提炼意义

寻找意义的共同概念或特性,形成主题、主题群、范畴(这句话怎么理解呢?我们看一个范例,这是对晚期癌症患者照顾者体验的分析范例,…………主题、主题群、范畴,这是一个逐级归纳总结的过程。) 将主题联系到研究现象进行完整的叙述(十九、二十将主题联系到研究现象进行完整叙述的范例,我们在反复阅读资料后得到一个主题,积极接纳……我们还要用研究现象支持主题,丰富主题,通常我们在研究现象中还会引用参与者的原话,使描述更加生动,比如1.1喜悦……) 陈述构成该现象的本质性结构,研究者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最终呈现研究现象的本质的结构框架。

将所得结果返给被访者,求证内容的真实性(二十一向被访者核实意义的范例)

二十二

Giorgi的资料分析方法四个步骤:

反复阅读会谈书面资料,从直觉上、整体上“把握”体验描述文本,获取整体感

从心理学(专业)角度提炼意义单元,重点把握所研究的现象

把研究现象的日常语言转换成心理学(语言),重点关注所研究现象

把经过语言转换后的意义单元综合成一份意义连贯的陈述,要点是把隐含在转换后的意义单元中的观点,综合成一份意义连贯的关于该现象的描述。首先形成情境性结构描述来反应所研究的现象以及现象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再综合所有参与者的体验到一般性结构描述。(二十三、二十四情境性结构描述与一般性结构描述范例,情境性结构描述是研究中对个案的思想、感受、反应进行反思,来反应所研究的现象及现象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如……,这就是对受访者中的丈夫的感受进行反思,形成他的情境性结构描述;一般性结构描述是综合所有参与者的体验形成的,如……分别对丈夫、女儿、儿媳妇进行描述,然后综合所有人的体验) Giorgi的资料分析方法基本可以理解为总分总的方式,先是对研究现象的整体把握,然后分别提炼分析,最后综合描述。

两种现象学研究资料分析方法共性

认真、反复阅读被访者描述的全部文本(生活体验)

识别被访者思想的变化,将文本按照思想的片段分割

在每个思想的片段,用被访者的语句详述重要的表达(现象学还原)

用研究者的语言提炼重要的表达,以表达思想片段的中心思想

将有相似意思的思想片段汇总

针对研究对象本质初步综合汇总思想片段

最终对本质的综合

二十六、二十七

两种现象学研究资料分析方法比较

二十八

结果报告与文本写作,是对研究对象进行整体的、情景化的、动态的深刻描述,常引用研究对象原话进行描述。一篇成功的现象学描述应该让读者频频点头,也就是所谓的“现象学点头”。现象学写作要关注以下几点:

主题中的各个要素要确保不会重复

描述应先从“悬置”开始,然后回到事物本身

研究者或研究对象要努力描述出生活体验丰富的、多层面、多角度的一面 描述要使体验变的鲜活,也就是使体验更加真实、生动,让读者读过之后就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十九

任何研究都要经过严格的评价,现象学研究也不外乎,对其评价可以参考书中267质性研究评价指南。在这个表里我们可以看到,它分别在研究现象的阐述、研究目的、方法、抽样、资料收集和分析等方面进行了提问,如果我们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么我们的研究就是成功的;我们可以把它作为参考,如果还有没有达到标准的地方,那么我们的研究还尚需完善。

以上就是本次课的全部内容,现象学研究作为质性研究之一,应用广泛,尤其在护理领域,我希望大家能够熟练掌握并能够运用现象学研究方法。下次课我们就要针对现象学研究的具体应用进行讲解,如果大家在理论部分还有不清楚或者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找我,我们可以共同探讨。谢谢!

「身体-空间」经验的现象学研究

「身體-空間」經驗的現象學研究 英文論文名稱: A Phenomenological Study on the ''''Body-Space'''' Experience 指導教授: 魏光莒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南華大學 系所名稱: 環境與藝術研究所 學號: 88432007 學年度: 9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57 關鍵詞: 身體 ; 空間 ; 知覺 ; 現象學 ; 美學 英文關鍵詞: Body ; Space ; Perception ; Phenomenology ; Aesthetics 被引用次數: 0 [ 摘要 ] 摘要 本研究以「身體-主體」直觀存在/蹤跡的意識整體結構(noetic-noematic structure),並以現象學世界中互動層次的經驗,在意向性活動的交互關係中,回復進行探討物體與意識不斷活動的交接點。 要旨是改造德希達「延異」理論,作為本論文核心創見:成為「身體-蹤跡」對空間形態的書寫(身體的“看”-目光)經驗的現象學研究。應用德希達的延異理論,描述現象學研究的現象本身,已經是作為一種延異運動的差異系統的生產,即意識整體的結構對「存在」問題的思考。 存在就是一種差異化結構的系統生產,即作為表達身體的經驗﹔對空間體驗形態的身體蹤跡(有其“方向性”,即:「『此在』,以“去遠”和“定向”的方式,而具有“空間性”。」這是對存在的回憶,也是這「存在」的組成部分。),正是身體經驗空間的形跡。 蹤跡,作為世界中的經驗本身,乃是一種存在現象的自身顯現。存在,正是蹤跡化同自身不斷差異化生產的差異運動,是時間的延遲與空間的區分運動現象整體的呈現;身體,作為蹤跡化的存在:表達在世界中的經驗,顯現出一生存空間的形跡,也就是我們的生活,乃是一種活生生的真實體驗;空間,也就是一種真實的體驗,是身體存在-蹤跡化的運動,即「延異」的現象自身的顯現,同時也證明「存在」,是一種“現象”,也就是延異的“蹤跡”本身。 蹤跡是延異理論中的來回運動路徑,亦即是“現在的”當下「存在」的身體在場狀態﹔蹤跡是曾經的存在,是存在的刪除號,「它意味著某種“在場”的“缺場”,故而它總是指涉一個總是先已缺場的在場」々因此,它總是在指涉一個“未來的”時間中,又意味著已是“過去的”時間曾經的在場狀態。只有蹤跡能同時涵蘊「過去-現在-末來」的時間整體與空間整體的完形運動現象中,所代表的身體/經驗的意識整體結構在世界中的存在,在觀照自身時又能同時賦予自身一個歷史々因為,「先驗主體的理想客體乃是它自身,在觀照自身時,自我不可能滯留在某個“活的在場”的純粹現時態中,它必須賦予自身一個歷史」,在顧後進而瞻前之中,從意識在過去和未來之間的這一往返,同自身構成差異。它能說明「此在」在世存有的現象整體的意義〆對存在的體驗,札就是對存在的否定々存在「已是」-「變為」蹤跡,在這“否定”與“保留”之間的同時也就是現象自身的呈現。 現象學所研究的現象是超驗的、也可說是直覺的,因其所要揭示的,乃純屬意識、純屬經驗的種種結構,藉由本論文的研究從「延異」的蹤跡,進行對現象學研究的解讀策略,將有助於廓清構成神秘主客關係的意識整體的結構。延異的差異運動,札是現象學所研究的“現象”〆去面對「存在」的事實本身々即讓「存在」作為現象自身顯現出來,亦即「延異」。存在,已經是差異生產的事實本身,蹤跡化的運動。存在,就是「延異」,也就是身體經驗的蹤跡々蹤跡,是對存在的否定,同時又保留存在々蹤跡,既是對存在的揚棄,又是對存在的證明々它既非“在場”,亦非“不在場”々蹤跡〆札是“現象”本身的自我呈現出來。 「身體-蹤跡」的延異運動,是對「此在」在世界中存在現象的提昇々指點出「存在」,它總是意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学案】第1节 光的直线传播

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 一、学习目标 1、能区分光源和非光源。 2、通过探究,归纳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3、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影子、日月食、小孔成像现象;列举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实例。 4、记住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了解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2、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 难点: 1、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2、光线。 三、器材准备 分组器材:激光笔一支、果冻一个、软橡皮管一根、带孔的纸板两张、大头针几枚、平面镜一面、白屏一张、装了水的玻璃杯(水中满了少量墨水)。 教师教具:小孔成像演示器(用蛋糕盒自制)、氦氖激光器(或激光笔)、水槽两个、浓度不同的糖水四种、40瓦电灯等。 四、学习活动 (一)思考:为什么白天我们能看到许多物体,而漆黑的夜晚却看不到?日食是怎样形成的? (二)认识光源: 阅读课本P69页,思考什么是光源?。 常见的光源有哪些?。 (三)探究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1、应用桌面上的器材,通过开放性实验探究:光在空气、水、以及果冻这些介质中如何传播? 先开放性分组实验,然后小组间交流实验结果 方法一:用激光笔发出光束向滴了少量墨水的水中投射,观察光在水中____传播。 方法二:用激光笔发出光直接照射果冻,观察光在果冻中_____传播。 方法三:将激光射过拉直了的橡皮管,若橡皮管弯曲______射过。 我们可归纳出:光在空气、水、果冻、玻璃等介质中______传播。 2、探究光在同种介质中是否沿直线传播 观看教师演示:光在非均匀糖水中传播的实验 教师演示:如图,在支架上固定一个薄水槽,其中放置一个白屏来显示光的路径,事先配有四杯浓度不同的糖水,将它们按浓度从大到小依次倒入水槽(四种糖水的量按一定的比例),由于各层糖水间相互混合,所以水槽内形成了从上到下浓度逐渐变大的不均匀糖水。将一束激光从透明水槽侧面沿白屏表面75°左右的入射角,由最上层溶液斜向下射入非均匀糖水,可见激光路径在非均匀糖水中______。 再观察对照实验,用激光光束斜射入同种均匀的蔗糖溶液中,光的路径是____。

研究方法资料

研究方法 1.心理学的科学研究,一般人的探索方法归纳起来有:常识(是个体在日常生活中直接获得的一般知识),传统(世代相传的,具有特点的社会风俗、习惯、道德、艺术和观念等等),权威(是一种使人信从的力量和威望)和循例(是指人们从自身经验出发,对新出现的情况或问题采用相同或类似的方法去解释或处理)四种。 2.科学研究的特征:系统性、重复性、可证伪性和开放性。 3.心理学研究的伦理问题,以人为被试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伦理规范有:知情同意、保护被试以及保障退出自由与保密。 4.研究课题的来源:(1)对日常生活的观察,(2)实际的需要,(3)理论,(4)技术发展的推动等。 5.研究课题选题的原则:课题是可行的,课题是清楚的,课题是有价值的,课题是符合道德的。 6.心理学研究的主要类型:就研究的目的看,一般可分为(1)理论研究,(2)应用研究,(3)理论兼应用研究。 根据研究的时间取向,可分为横向研究、纵向研究和横向持续研究。 从质的角度进行定性研究:定性研究是以解释性的理解、描述为主对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的取向。 从量的方面进行定量研究:定量研究也称量化研究,用数字计量表达对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的取向。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是有着明显区别的两种研究范式,两者不仅有着不同的哲学基础,同时对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研究结果的分析、研究者自身的角色等问题均有着不同的看法。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各有优缺点。定量研究适合宏观层面对事物进行大规模的调查和预测,定性研究适合在微观层面对个别事物进行细致、动态的描述和分析。定量研究证实的是总体的平均情况,定性研究则适合对特殊的情况进行探讨。定量研究对事物进行数量上的计算,用数字来表达事物和现象,而定向性研究则强调使用语言和图像来表达事件的变化过程。定量研究从假设开始,收集数据对假设进行验证;定性研究强调从当事人的角度来了解被试的看法,注意他们的心理状态和意义构建。) 7.查阅文献的方法有:参考文献查找法、检索工具法、浏览法、跟踪追溯法等。参考文献查找法的关键是如何找到最近发表的首篇文章或最近出版的书。途径有:请专家推荐,经常浏览比较权威杂志的目录,利用检索工具。 检索工具法主要使用手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 8.取样的类型,分为随机取样和非随机取样。随机取样的方法有:简单随机取样(常用具体抽取方式有抽签法和随机表取样法),分层随机取样,系统取样,聚类取样和多段取样。常用的非随机取样有:方便取样,立意取样,定额取样和滚雪球取样。 9.心理学理论的定义:理论是对某个研究领域提供完整、一致的描述并能对有关的全部事实进行系统解释的一套连贯的规范性陈述。心理学理论通常具有五大特征:客观性、相对真理性、逻辑性、系统性、简单性以及四大功能:指导研究、整合研究、解释现象、预测现象。 10.假设的类型:从统计中假设检验的角度可以将假设划分为备择假设与虚无假设两类。备择假设亦可称为研究假设,是陈述变量间所期望的关系,通常是研究

现象学在今天_诺伯格_舒尔茨建筑现象学研究方法的现实意义

15 第24卷 10/2006 华中建筑建筑现象学的研究历史较短,较早的展开于人文地理学对环境和基地关系的研究,逐渐现象学的方法被引入建筑研究的领域。其中挪威建筑理论家诺伯格?舒尔茨(Norberg-Schulz)对建筑现象学进行了深刻、透彻的研究,通过一系列论著《建筑的意向》(Intentions in Architecture)、《存在?空间和建筑》(Existance Space andArchitecture)、《西方建筑的意义》(Meaning in Western Architecture)、以及 《场所精神——走向建筑的现象学》(Genius Loci—Toward a Phenomenology ofArchitecture)逐步建立起一种新的建筑理论——建筑现象学的基础和构架。舒尔茨通过“回到事物自身”(return to things)讨论建筑中的本质,将场所精神归结为建筑现象学的核心内容,从而揭示人的存在与建筑空间创造的本质关系。 从总体上看,建筑现象学理论和哲学基础是胡塞尔(Edmund Husserl)于20世纪初期创立的现象学和本世纪20年代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运用现象学方法所创立的新本体论以及后期从语言和诗学角度对存在的研究。现象学通过人的出场将事物同其在人们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紧紧联系在一起,这种方法不象实证哲学中所采用的自然科学分析方法,只注重从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中性、客观和简单的科学事实,把经验事实中所包含的人类生存目的、价值和意义排除在外。在胡塞尔的建筑学还原思想和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现象学思想中都体现了这一现象学方法。正是基于现象学能够使现象以其原初和本真的面貌清晰地呈现在人们面前,海德格尔才把对 “存在”这个重要概念的研究奠定在了现象学的基础上。 基于这样的方法,诺伯格?舒尔茨阐释 了核心概念“场所”。舒尔茨认为“场所”不是抽象的地点,而是由具体事物组成的整 体,事物的集合决定了“环境特征”。他在现象学在今天 ——诺伯格?舒尔茨建筑现象学研究方法的现实意义 The Phenomenology of Architecture for Today -----------The Research Method of Norberg-Schulz's Phenomenology of Architecture for Today 张 丽 娜 中图分类号 TU-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739X(2006)10-0015-02 摘 要 该文从诺伯格?舒尔茨建筑现象学中的核心概念“场所”出发,分析了建筑现象学的研究方法,并分析了采用这种研究方法的原因,对于这一核心概念和研究方法提出了几点个人理解,最后着眼于重新讨论建筑现象学研究方法的现实意义和发展现状。作为对舒尔茨建筑现象学阅读的理解。 关键词 诺伯格?舒尔茨 建筑现象学现实意义 A bstrac t Pond ering t he k ey concept of the Norberg-Schulz's phenomenology of architecture,t his pa per analys es t he m ain research method of this theory and the rea son why this met hod is chosen for researching. Also, the p a p er offers s om e p ers ona l unders ta nd ing ab out this k ey concept and this research method,discusses the practical meaning and situation of the method of this theory for today. Key Words Norberg-Schulz, The phenomenology of architecture,Practical meaning 作 者邮 编收稿日期 南京大学建筑研究所硕士研究生210093 2006 03 06 《存在?空间和建筑》一书中引进了“存在空间”的概念,并指出“‘存在空间’不是一种逻辑一数学的词句,而是包含了人和环境的基本关系。‘存在空间’的概念在这里被分解成为相辅的两个词‘空间’和‘特征’,以同基本的精神功能‘定位’和‘识别’相一致,按照建筑的定义,‘存在空间的具体化’再用‘集结’(gathering)和‘事物’(thing)的概念来解释”。① 舒尔茨提到“存在 空间”概念的形成“受益于海德格尔的定居的概念(Concept of dwelling),‘存在空间’和‘定居’是同义语,而‘定居’在存在的意义上就是建筑的目的,当人能在环境里面为自己定向并和环境打成一片,或者简言之,体验环境作为有意义的,人就定居下 来。” ② 为了充分研究场所的现象,舒尔茨进一步将场所从场所结构和场所精神两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 在对诺伯格?舒尔茨的建筑现象学核心概念理解的过程中,笔者逐渐体会到这一理论中贯穿始终存在两个“平等”。第一个“平等”是基于将事物与意识一同考察的思想。在现象学中面对现象本身就意味着同时面对事物和指向事物的意识两者,这与自然科学的分析方法形成鲜明对照。在现象学中事物由于与人的意识连成一体而具有价值和意义,而不再是外在于人们经历的中性的客观实体。这也是建筑现象学之所以能够从根本上揭示建筑意义的关键。第二个“平等”指对于“内部”和“外部”的考量,表现在“场所”这样一个核心概念中。自然与人类在世界中的地位是平等的。人们和自然的关系是彼此尊重和相互报答的关系,而不是对手和敌人、征服与被征服、也不是耗用与被耗用的关系。舒尔茨用“内部”和“外部”来解释这样的关系,用内部领域和外部世界的分隔和联系、象征和对比来表达人类与自然的平等关系。这两则“平等”关系是笔者对于“场所 (Place) ”、“场所精神(Genius Loci)”这样?综合论述? Zhang Lina 建筑 论坛

第四章 舒伯生涯发展理论演示教学

第四章舒伯生涯发展 理论

第四章生涯发展理论 舒波本人却比较喜欢“差异一发展一社会一现象学的心理学”(differential—developmental—SO—cial—phenomenologicalpsychology)这样的名号。很明显,舒波的蓝图,是企图汲取这四大学术领域当中有关生涯发展的精义,建构一套完整的生涯发展理论。 一、基本假设舒波所提出的理论假设,早期只有10项(Super,1953),随着思想的成熟与相关研究的启发,开展至12项。最后,成形于1990年发表的14项(Super,1990,PP.206—208)。现分述如下: (1)在能力、人格、需求、价值、兴趣、特质和自我概念等维度上,普遍存在着个别差异。 (2)基于这些个人独特的本质,每一个人都适合于从事某一些特定的职业。 (3)每一项职业均要求一组特定的能力和人格特质;因此,每一个人可以适合不同的职业,而且每一项职业可以适合不同的人。 (4)人们的职业偏好与能力,人们生活和工作的情境以及因此形成的自我概念,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然而,自我概念会在青少年晚期之后逐渐稳定和成熟,在生涯选择与适应上持续发挥影响力。

(5)上述的改变历程,可归纳为一系列的生命阶段(称为“大循环”)(maxicycle),包括成长、探索、建立、维持、衰退等五个阶段。而探索期可细分为幻想期、试验期、实际期;建立期可细分为尝试期、稳定期。每一个阶段之间有“转换期”(称为“小循环”)(minicycle),转换期通常受到环境或个人各种不稳定因素的影响。然而,转换期的不确定会带来新的成长、再探索、再建立的历程。 (6)生涯组型(careerpattern)的性质:包括从事职业的阶层水平、经过尝试和稳定地进人工作世界的经历、频率和持久性等。这些均受到个人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心理能力、教育、技巧、人格特质(包括需求、价值、兴趣、与自我概念)、生涯成熟及生涯机会的影响。 (7)在任何生涯阶段能否成功地因应环境需求和个体需求,取决于个人的“准备度”或“生涯成熟”。生涯成熟(eareermaturity)是由个人生理、心理和社会特质等组成的整体状态,包括认知与情意。生涯成熟是指能成功地因应早期至最近一期生涯发展阶段的程度。 (8)生涯成熟是一假设性概念,如同智力的概念一样,很难界定其操作性定义。但可以确定的是,生涯成熟并非单一维度的特质。

透视教育现象学_论教育现象学研究中的三个基本问题

透视教育现象学 ———论教育现象学研究中的三个基本问题 朱光明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北京100871) [摘 要]现象学及其运动给当代社会科学特别是教育学研究带来的变革,主要体现在它所开 拓的研究领域以及它带来的看待事物的态度和方法的变化。教育现象学是受现象学运动影响而发展起来的教育研究新取向,它在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都有别于传统教育研究。教育现象学以具体情境中的生活体验为研究起点,赋予生命体验以本体论地位;它努力克服传统理论与实践分离的客观认识论,突出一种实践的认识论,即强调教育及其研究不可脱离情感意向、他人意识以及对践行的追求;在方法论上,它强调在反思生活体验的基础上,通过本质直观直接把握现象的本质。教育现象学理论的新颖性给教育研究带来了新气象。[关 键 词]现象学运动;教育现象学;生活世界;实践认识论;本质直观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69(2007)11-0001-07[收稿日期]2007-05-11 [作者简介]朱光明(1971-),男,安徽巢湖人,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 2007年第11期外国教育研究 No.11,2007第34卷总第209期 StudiesinForeignEducation Vol.34GeneralNo.209 自20世纪初胡塞尔(EdmundHusserl)始创现象学以来,现象学就以其思想的深邃及方法的独特,吸引并影响了舍勒、海德格尔、莱维纳斯、梅洛—庞蒂、萨特、伽达默尔等一大批优秀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从而形成了20世纪欧洲大陆最重要的哲学思想运动之一的现象学运动(当代的结构主义思潮与现象学思想也有着交织的复杂关系,法国的利科、德里达、巴尔特等都深受现象学思想的影响,有人还把现象 学视为“结构主义的一个特殊的趋向”[1] )。现象学看 待事情的方法和态度不仅成就了现象学运动中以及受现象学影响的哲学家,而且其效应已远远跨越哲学界,广泛影响了“心理学、病理学、美学、文学、艺术论、社会哲学、法哲学、神学、宗教理论、教育学、逻辑学、数学、自然科学,甚至经济学等学科的问题提出 和方法操作” [2] (p.6)。教育现象学也是受现象学及现象学运动的影响和推动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教育研究新取向。 教育现象学又叫现象学教育学或解释现象学的教育学,其教育学源头是德国的文化教育学(又称精神科学教育学)。文化教育学秉承狄尔泰“我们说明自然,但我们理解人类”的历史精神,把精神科学和 自然科学区分开来,从而确立起教育学的精神文化品格。德国的文化教育学(狄尔泰—诺尔学派)是解释学取向的,而荷兰(育特奇学派,该派教育现象学传统主要是源于兰格威尔德的思想)的教育现象学则更加富有描述性特征或现象学取向[3]。当代最有影响力的教育现象学代表人物是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TheUniversityofAlberta)的奥凯(T,Aoki)、马克斯?范梅南(MaxvanManen)和史密斯(D.Smith)等人,以及美国密歇根大学的巴瑞特(L.Barritt)等人。他们的教育现象学思想都源于荷兰育特奇学派(UtrechtSchool)。 其特点是关注孩子的体验世界,要求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整体地把握教育经验的意义。教育要依托“替代父母”关系理解教育中的师生关系,把“为了孩子好”确立为教育的首要意识。教育工作者要学会倾听孩子,理解儿童创造生活的可能性,并在与孩子的相处中不断反思自身的行为意识,从而提高教学的机智。教育现象学希望通过研究获得一种不同于传统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行为意识,从而寻找一种新的理解教育的可能性,为教育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4]。 教育现象学自产生以来,就因其倡导的人文精

教育研究的现象学视角

教育研究的现象学视角 【摘要】:现象学是上世纪初德国哲学家胡塞尔提出的。现象学的基本主张是“回到事实本身”,将事实作为认识事物的不动点,消除抽象理论、抽象概念对人们认识的影响。现象学提出之后,经由海德格尔等人的发展,形成了一个影响巨大的国际哲学思潮。依据现象学的基本思想,一些研究人员在心理学等学科领域的研究中,概括出了一套具体详细的步骤和方法,这些步骤和方法后来又扩展到社会学、教育等、美学、医学等学科领域的研究中。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是意图通过分析和介绍国外现象学理论及其方法的应用,为我国教育领域开展现象学研究提供借鉴。论文采用了文献法、案例法,吸取国外现象学研究的基本理论、方法,及其在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医学等学科领域的研究资料,阐述了现象学方法在教育中开展研究的相关问题。本论文的研究主题和内容对推进和深化我国教育现象学研究,丰富我国教育研究的方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论文内容主要包括引言、现象学的基本理论、现象学方法的研究步骤、现象学方法的研究案例、总结和评价等七章。第一章主要介绍研究选题的缘由、背景、核心概念、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等,指出了我国教育研究方法存在的不足,现象学方法的特点、意义,以及本论文的基本思路等。第二章主要介绍现象学所依赖的理论基础,包括现象学的发展过程、产生背景、哲学思想、研究目标、类别等,重在阐述现象学方法所依赖的理论基础。第三章主要讨论现象学研究的方法论、意义来源、文本写作、知识观

等,分析了现象学研究方法相关的问题,如如何获取意义、如何开展现象学文本写作、现象学知识有什么特点等。第四章主要探讨了现象学研究者如范卡姆、P.F.科莱齐、阿米德·吉戈吉、克拉克·穆斯塔卡斯、范梅南、J.W.克雷斯韦尔、赫伯特·施皮格伯格等人现象学方法,为教育现象学研究提供借鉴。第五章主要借鉴国外现象学研究者如克拉克·穆斯塔卡斯、范梅南、巴里特、拉库斯、马雷克等人的现象学研究实践,为教育现象学研究实践提供指导。【关键词】:现象学现象学方法教育现象学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G40 【目录】:论文摘要5-7ABSTRACT7-11第一章引言11-30第一节选题缘由11-18第二节教育现象学研究的基本状况18-22第三节与其它视角的差异22-26第四节本研究的核心概念、基本思路、研究重点与方法26-30第二章教育现象学研究的理论基础30-46第一节现象学发展的历程及背景30-32第二节主要哲学思想32-35第三节几大类别35-39第四节研究途径39-41第五节核心概念41-46第三章教育现象学研究方法透析46-66第一节还原46-49第二节体验49-52第三节反思52-57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 光现象》复习学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复习学案 新人教版 1、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在真空中(空气中)的速度为3108m/s。 2、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知道平面镜成像特点。 3、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简单的光现象。 4、通过对比分析,综合概括等方法比较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发生的条件,规律的异同以及各自特有的光现象。复习重点:对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及其运用等基础知识的复习。复习过程: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 ,分为。 2、光的传播①传播规律:光在是沿直线传播的。②光线: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通常用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叫做光线。光线所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是。③应用及现象:a b c ④研究光的传播时,显示光的径迹的方法有。 3、光的速度真空或空气中c= m/s= km/s光在水中、空气中、玻璃中的传播速度大小关系为。目标检测

1、排纵队时,如果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对就排直了,这可以用_______________来解释。 2、太阳光垂直照射到离地面一定高度的很小的正方形孔上,则在地面上产生光点的形状是() A、圆形的 B、正方形的 C、不规则的 D、成条形的 二、光的反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 。 3、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的。 4、反射分为和。 使我们从各个方向都能看清物体。 5、对实验现象和数据的处理通常有两种方式:①直接得出结论②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概括、推理得出结论。下面的几个结论是通过哪种方式获得的:①光的直线传播②真空不能传声③光的反射定律。目标检测 1、入射光线和平面镜的夹角为20o,那么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______

案例研究方法的研究述评

案例研究方法的研究述评

案例研究方法的研究述评 【作者简介】王建云,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上海200062) 【内容提要】案例研究方法是一门拥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公设、适用条件、研究路径以及限度的研究方法。案例研究作为学术研究和政策制定的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由于近年来案例调查方法作为案例研究方法和调查研究方法的嫁接物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混淆了案例研究方法和案例调查技术,因此,需要从案例研究方法的概述、研究现状以及主要应用等方面进行评述。 【关键词】案例研究方法;案例调查技术;限度;应用 在罗伯特·殷确立的案例研究的分析框架中,案例研究属于现象学的研究范畴,它和属于实证主义范畴的实验研究和调查研究之间的差别是径渭分明的。实证主义是定量的研究范式,而解释主义是定性的研究范式,但是近些年来兴起的案例调查方法作为案例研究方法与调查研究方法的一个嫁接产物,它将调查研究中确定变量间具体关系的定量方法,尤其是统计分析方法带入了案例研究领域,使得很多学者在很大程度上混淆了案例研究方法和案例调查技术。 一、案例研究方法的概述 案例研究方法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被广泛应用,但是国内外学者在众多有关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著作的论述中尚未对案例研究方法的概念形成一致的看法。学者大多从案例研究方法的研究对象、研究问题类型以及资料收集方式等方面对案例研究方法的概念进行界定。关于案例研究方法的界定有两大观点:第一种观点

认为案例是特殊事件,案例就是案例,从案例中不能总结出带一般规律性的结论;第二种观点认为对案例的研究可以得出新的假说以及分析性的普遍结论。① 关于案例研究方法的研究对象,有学者认为案例研究方法强调从总的场景或所有因素的组合出发,描述现象发生的事件过程或事件后果,在大环境下对个体行为研究与分析进而形成假说(Shaw, 1927);有学者认为案例研究是一种对一个特殊事件进行系统研究的方法(Nisbet,1978);也有学者认为案例研究是对一组研究方法的笼统术语,这些方法着力于对一个事件进行研究(Adelman,1997);更有学者认为案例研究是对一个人、一件事件、一个社会集团,或一个社区所进行的深入全面的研究(风笑天,2005)。Robert Yin和大部分案例研究法的资深学者都认为案例研究适合回答“怎么回事”和“为什么”的问题。 关于研究路径,大多数学者普遍认为案例研究方法是一套明确、有系统的程序与技术,用来分析由田野中所获取的庞大原始数据,并且将之概念化,形成扎根于现实世界的理论(J. Corbin,柯宾,1990);案例研究是从具体经验事实走向一般理论的一种研究工具,它综合运用多种收集数据和资料的技术与手段,通过对特定社会单元(个人、团体组织、社区等)中发生的重要事件或行为的背景、过程的深入挖掘和细致描述,呈现事物的真实面貌和丰富背景,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解释、判断、评价或者预测②(王金红,2007)。但是有学者认为案例研究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案例研究似乎首先用于描述当代事件,并从中得出归纳性的普遍结论(Gee, 1950;马克·霍哲,2002);也有学者认为案例研究是用来阐

2021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光现象复习教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2021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光现象复习教学案(无答案)(新 版)新人教版 复习目标1.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 =3×108m/s 。 2. 能用光的反射定律,折射定律解释相关现象,并能利用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作图。 3. 了解光的色散及红外线、紫外线在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光的反射,光的折射 难点:作图 复习过程一、构建知识网络 光源指的是: 。 光在 (条件)中沿直线传播,光的真空中的速度是最 , 其值是 km/s= m/s 。 (1)三线共面: 光的反射定律 (2)两线分居: (3)两角相等: 当光线垂直于界面入射时,此时入射角为 ,反射角为 。 技能:会画光的反射光路图。 3.光在反射时光路是 的。(如镜中能看到别人,别人也能从镜 中看到你) (1) 表面发生 ,射 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2)、 表面发生 ,射到物面上的平行 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 , 4.反射的种类 两种 射都遵守光的定律

特别指出:我们之所以能够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我们之所以能够从不同角度看到同一个 物体,是因为在物体表面发生了反射。黑板反光“晃” 眼是发生了反射。 (1)、等大: (2)、等距: 5、平面镜成像特点(3)、垂直: (4)、平面镜所成的是立像,是 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组成。 技能:会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 的现象。 (1)、三线共面: 光的折射规律(2)、两线分居: (3)中的角总要大一些。 会大致画出折射光路图。 、光在折射时光路是的。 球 面 镜凹面镜:对光有作用。 应用:太阳灶,手电筒的反光装置,反射式天文望远镜。 凸面镜:对光有作用; 应用:汽车后视镜,街道拐弯处的反光镜。

所有定性研究方法整理

第一章概述 1.1 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 一.方法论背景 实证主义和人文主义作为两种不同的方法论在经验研究中也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探求知识的方法,前者是科学主义的,后者是自然主义的。量化研究方法和质性研究方法则是这两种方法论最集中的体现。长期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在而形成的实证研究式在社会学研究中占主流地位。由于受自然科学量化研究式的影响,实证主义者认为只有客观的、实证的和量化的研究才是科学的,有价值的。社会学的发展也离不开量化的测量和分析。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则受到实证主义思想和统计规律性思想的影响,在其著作《自杀论》中,通过分析犯罪统计学提供的统计资料,最终展示了自杀现象中类似于自然科学的规律性。 然而,由于社会科学不仅研究可观察的现实(客观事件),而且也研究主观现实,因此,社会研究的客观性和确质性远远不如自然科学。正是由于社会研究受到其特定研究对象和研究容的制约,再加上实证研究式本身的缺陷,社会研究者不可能完全依赖这种研究式来达到对社会的全面理解。20世纪70年代以来,社会研究者开始对实证研究式的缺陷进行批评,并逐步发展出更具人文主义色彩的解释式。 解释式就是一种质性研究式,其发展主要受到西方现象学、诠释学、批判理论、民俗方法论、符号互动论等思想和理论的影响,同时也部分吸取了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 从本体论上看,质性研究式假定人类行为是一种有.意义的行动,它可以通过人的

意识和情感作用来完成一切认知.。同时,人的行动也是社会取向的,“我”毕竟要走向“他人”。因此,人不仅通过自我来追求意义,同时也必须通过他人来赋予世界意义。换句话说,主体不是封闭性的自我系统,而是走向社会的“存在”,是以“相互主体性”来构建这个世界。从认识论上看,它强调知识的形成和发展并非只受知识在理性原则的限制或是纯粹由理性推论而来,它是由主体的意识作用在日常生活世界不断与其他的人或事物的接触中,来建立可供沟通的知识。即知识的形成是经由“协商”的过程而来。因此,人们应从相互主体的立场,交换彼此的砚点,并用来诠释行为的意义,进而建立日常生活中共识的规则或知识。 二.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的比较 以归纳逻辑为主的质性研究方法中重视在自然的情境下,通过人际互动来诠释研究现象的意义。因此,质性研究是一种从整体出发对社会现象进行全面建构和深度理解的过程。质性研究强调研究者必须在自然情境过与研究对象密切的互动,通过一种或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所研究的社会现象或行为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解释。以演绎逻辑为主的量化研究主要运用标准化的测量工具讲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通过数字表现,运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因此,量化研究是一种对事物进行量化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者提出的理论假设的研究方法,它有一套完备的操作技术:抽样方法、资料收集方法、数学统计方法等。质性研究好量化研究的主要区别可以归纳为下表:

第四章舒伯生涯发展理论

第四章生涯发展理论 舒波本人却比较喜欢“差异一发展一社会一现象学的心理学”(differential —developmental—SO—cial—phenomenologicalpsychology)这样的名号。很明显,舒波的蓝图,是企图汲取这四大学术领域当中有关生涯发展的精义,建构一套完整的生涯发展理论。 一、基本假设舒波所提出的理论假设,早期只有10项(Super,1953),随着思想的成熟与相关研究的启发,开展至12项。最后,成形于1990年发表的14项(Super,1990,PP.206—208)。现分述如下: (1)在能力、人格、需求、价值、兴趣、特质和自我概念等维度上,普遍存在着个别差异。 (2)基于这些个人独特的本质,每一个人都适合于从事某一些特定的职业。 (3)每一项职业均要求一组特定的能力和人格特质;因此,每一个人可以适合不同的职业,而且每一项职业可以适合不同的人。 (4)人们的职业偏好与能力,人们生活和工作的情境以及因此形成的自我概念,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然而,自我概念会在青少年晚期之后逐渐稳定和成熟,在生涯选择与适应上持续发挥影响力。 (5)上述的改变历程,可归纳为一系列的生命阶段(称为“大循环”)(maxicycle),包括成长、探索、建立、维持、衰退等五个阶段。而探索期可细分为幻想期、试验期、实际期;建立期可细分为尝试期、稳定期。每一个阶段之间有“转换期”(称为“小循环”)(minicycle),转换期通常受到环境或个人各种不稳定因素的影响。然而,转换期的不确定会带来新的成长、再探索、再建立的历程。 (6)生涯组型(careerpattern)的性质:包括从事职业的阶层水平、经过尝试和稳定地进人工作世界的经历、频率和持久性等。这些均受到个人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心理能力、教育、技巧、人格特质(包括需求、价值、兴趣、与自我概念)、生涯成熟及生涯机会的影响。 (7)在任何生涯阶段能否成功地因应环境需求和个体需求,取决于个人的“准

八上第四章光现象共五节课的学案

8-4-1 光的直线传播 课堂探究 知识点1:光源 根据预习学案中列举的光源例子,总结出光源的概念,并对光源进行分类 (1)能够的物体叫光源,(注意:这里指的是物体能自己发光,而不是反射光!)如:镜子、月亮、行星等是反射光的,所以不是光源。彗星、流星、包括太阳在内的恒星等能自己发光,所以是光源。(2)光源的分类:和,例如:、是人造光源,、是自然光源, 知识点2: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总结:光在中沿直线传播。(介质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 (2)光线 人们为了形象地表示光的传播情况,物理学中引入“光线”的概念. ①什么是光线? ②光线表示为: (3)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举例 ①从课本中找出一个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的例子: ②尝试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影子、日食、月食的成因。 (4)练一练: ①早晨升旗排队时,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只能看见自己前面的一个人,队就排直了,这是应用了光的 传播的原理。 ②课本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题 ③下面现象中不能说明光是直线传播的是() A.影子的形成B.小孔成像C.看不见高墙后面的物体D.闪电后才听到雷声 知识点3:光速 问题:在雷雨天,为什么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总结: ①光的传播(“需要”“不需要”)介质,光在的传播速度最快,大约为c= m/s,光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比它小,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的,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的。 ②光年是,光年是的单位。 练一练 1光年=______m 四、达标练习 1.(2019苏州)下列现象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是( ) A.雨后天空出现彩虹 B.物体在阳光下有影子

C.玻璃幕墙造成光污染 D.斜插人水中的筷子“弯折” 2.太阳光通过树叶间的空隙,在地上形成许多圆形的光斑,这些圆形光斑是() A.树叶的像B.树叶的影子 C.太阳的像D.云彩的像 3.(2018 毕节市)“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在央视《经典咏流传》舞台上威宁石门坎师生吟唱清代诗人袁枚的这首《苔》,令无数观众感动落泪。其中“白日不到处”主要涉及的物理知识是() 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C.光的折射D.光的色散 五、中考链接 1.(11·广州)通过小孔所成的像一定是() A.倒立的B.放大的C.等大的D.缩小的 2.(2018 思明区校级模拟)当人从停放在路边的A车前横穿马路时,行驶中的B车内驾驶员由于存在盲区而看不见行人,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如图,盲区指的位置是() A.甲B.乙C.丙D.丁 3.(2018 咸宁)由我国成功发射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被命名为“墨子号”。墨子第一次用科学方法解释了光沿直线传播,启发了量子通信。如图所示各选项中光现象的原理与墨子的这一解释相符的是() A.日食现象B.雨后“彩虹” C.水中“倒影” D.放大镜把字“放大” 4.(2017 恩施州)“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一度热播。下列与诗句有关的光学知识正确的是()A.“床前明月光”﹣﹣﹣月亮是光源 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光的直线传播 C.“池水照明月”﹣﹣﹣光的折射 D.“潭清疑水浅”﹣﹣﹣光的漫反射 5.(2019内江)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光总是沿直线传播 B. 光在空气和水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C. 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 小孔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6.(2018江苏)太阳光通过树叶间的空隙,在地上形成许多圆形的光斑,这些圆形光斑是() A.树叶的虚像B.树叶的实像C.太阳的虚像D.太阳的实像

现象学美学解读

收稿日期:2003205229 作者简介:张永清(1965— ),男,山西平陆人,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副教授,文学博士。2003年10月 第30卷第4期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Shanxi Teachers University (S ocial Science Edition )Oct.,2003Vol.30 No.4 现象学美学 解读 张永清 (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北京100872) 摘 要:现象学的现代性体现在其哲学精神与方法论原则中。现象学美学的主要理论贡献体 现在破除美是一种实体的观念、美学是研究审美价值的科学等五个方面。国内目前的现象学美学 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需要加强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工作。 关键词:审美价值;审美经验;审美对象 中图分类号:B83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5957(2003)042066206 现象学美学是一种典型的哲学美学,对20世纪的西方美学与艺术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对现象学美学进行整体性与问题性研究,有助于我们在整个西方美学背景中清楚地把握现象学各家在美学问题上的独特理论贡献,各理论之间的承传关系以及嬗变的整体态势;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20世纪美学的发展趋势与整体走向,最终为我们建构具有新世纪中国特色的美学理论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基于此,本文拟围绕以下三个问题作简要梳理和探讨。一、哲学精神与方法论原则 现象学哲学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思潮之一[1](P280)。尽管作为一种哲学运动的现象学已经成为历史,但它的哲学精神与基本方法却在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发生着持久的影响力。总体看来,现象学哲学的现代精神集中体现在它的哲学思维方式和方法论中。现象学哲学的基本精神之一就是彻底破除传统哲学主客截然对立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这种形而上学把世界分为现象界与本体界,以主客绝对分离为前提,以现象与本质、感性与理性、具体与抽象、个别与一般等为基本范畴,以认识为途径,达到对“实体”或“本质”的洞见。比如,在胡塞尔看来,与人脱离的所谓的外部世界是否存在这个问题我们把它“存而不论”,现象学所要探讨的是呈现在意识中的世界即关于世界的现象学,在这种视域中,没有脱离主体的客体,也没有脱离客体的主体;海德格尔认为,此在与世界首先是一种存在关系,随后才派生出被传统哲学当

论文研究方法

摘要:英语论文中的研究方法,外语教学和科研中的两大研究方法定性方法(Qualitative approach),定量方法(Quantitative approach) 英语论文中的研究方法 一、外语教学和科研中的两大研究方法 (一)定性方法(Qualitative approach) 定性研究的基本情况: 1.研究者调查之前没有带什么框框; 2.研究者可以作为局外人观察要研究的现象,让一切事情让本来的规律去发生,发展,研究者不加控制和干扰; 3.研究者也可以参与到所调查的活动之中或者以观察者的身份参与活动; 4.在一般性的调查之后,可以进行深入的个案调查(case study); 5.所采取的方法是综合法和归纳法,最后成果多是描述性的或在描述过程中揭示一定的规律(即提出假设或结论)。 (二)定量方法(Quantitative approach) 通过一连串的数字,表格,图标来说明问题,如《广告语言中的语用预设》,陈新仁,1998 分类: 统计方法(statistical method):人口普查 实验方法(experimental method):交际教学法比翻译法好 定量研究的基本情况: 1.定量法通常是从假设出发,事先有个看法; 2.定量法往往是要控制和操纵变量的; 3.定量强调研究的客观性,远离数据,远离当事人,是局外人的视角; 4.所得数据信度高,具有可重复性;

5.所得结论具有普遍性。 (三)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的比较 定性方法定量方法 现象学观点逻辑实证主义观点 1.强调亲身参与活动而获得经验; 2.只有通过个人主观经验才能认识人类行为; 3.了解就是移情; 4.依赖定性数据。 1.强调用实验方法来获取数据; 2.只有摆脱主观状态才能了解社会现象的因果关系;3.了解要保持距离; 4.依赖定性数据。 综合法分析法 1.从部分到整体; 2.整体观; 3.面向内部结构; 4.了解过程; 5.假设一种动态现时。 1.从整体到部分; 2.成分观; 3.面向外部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