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2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同步测试卷

人教版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2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同步测试卷
人教版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2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同步测试卷

人教版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2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同步测试卷

人教版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2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同步测试卷

一、选择题

1. 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

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 )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

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D.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

2. 唐朝时,回纥首领请开“参天可汗道”,政府应允。关于这条道路,下

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开通于唐太宗时期 B.是唐代民族融合不断加强的见证

C.为地区间商旅活动提供了方便 D.直接导致了回纥各部归附唐朝

3. “玄武门之变”对唐朝产生的影响是( )

A.奠定了唐统一全国的基础 B.加剧了唐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C.为李世民控制唐政权扫清了道路 D.加速了唐政权的灭亡

4. 唐太宗曾评价一大臣说,“随时谏正,多中朕失,如明镜鉴形,美恶必见”,他评价的大臣是( )

A.李靖 B.魏征 C.房玄龄 D.杜如晦

5. “玄武门之变”实质上是( )

A.中央和地方权力之争的反映 B.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反映

C.革新与守旧势力之间的斗争 D.民主与专制势力的较量

6. 唐太宗选官不拘一格,最能体现他“外举不避仇”的用人风格的是( ) A.提拔尉迟敬德 B.提拔房玄龄 C.起用杜如晦 D.重用魏征

7. 唐太宗进一步完善了科举制度,这一制度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 A.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B.对皇帝专制权力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C.促进了古代社会文化的发展 D.削弱了显贵的特权

8. 观察下图,图中的人物密切了唐朝和哪一民族之间的联系( )

1 / 5

文成公主

A.吐蕃B.西突厥 C.东突厥 D.回鹘

)

9. 观察下图,与下图相关的历史事件(

A.稳定了唐朝对西北民族地区的统治 B.进一步扩大了唐朝统治区域

C.扩大了唐朝同亚非等地区的交流 D.加强了汉藏两族的交流与团结

10. 李世民登基做皇帝之前,曾在长安设立“文学馆”,主要是为了( ) A.收罗人才以扩展政治势力 B.加强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C.适应科举考试发展的需要 D.密切同少数民族的交往

11. 唐太宗在《帝范》中写道:“若崇美以广德,则业泰身安,若肆情以从非,则业倾而身丧。且成迟败速者国基也,失易得难者天位也。可不惜哉?!可不慎哉?!”这表明晚年的唐太宗( )

A.基本上对自己的统治持否定态度 B.注重反省和总结经验教训

C.美化自己并掩饰统治期间的过错 D.对最高统治地位已无兴趣

12. 唐朝政府设立的鸿胪寺是( )

A.专门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机构 B.专门管理科举事务的中央机构

C.专门接待外国使者的官方机构 D.专门管理外贸事务的官方机构

13. 唐太宗曾对侍臣说:“朕今观法师词论典雅,风节贞峻,非惟不愧古人,亦乃出之更远。”他评价的“法师”

( )

人教版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2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同步测试卷

A.促进了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 B.对传播佛教文化作出了重大贡献

C.为唐朝制定了开放的基本政策 D.加强了中国和日本、朝鲜的交流

二.非选择题

14. 贞观之治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盛世,对贞观之治的研究是当今史学界的热门话题之一。你知道贞观之治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建设有何借鉴作用吗?

1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说:“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灭亡,此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贞观政要》

材料二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贞观政要》

材料三贞观二十三年,蜀人苦造船之役。……州县督迫严急,鬻子女不能供,谷价踊贵,剑外骚然。《资治通鉴》

请完成:

(1)根据材料一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是否有关系?原因何在?

(2)材料二表明了唐太宗意识到什么问题?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4)综合上述材料,你对贞观之治有何认识?

1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贞观四年(630年),太宗谓公卿曰:“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常守富贵。天非不高,地非不厚,朕常兢兢业业以畏天地。卿等若能小心奉法,常如朕畏天地,非但百姓安宁,自身常得欢乐。古人云:‘贤者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此言可为深戒。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见,中心岂不常惧!恐惧既多,亦有因而致死。大丈夫岂得苟贪财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孙每怀愧耻耶?卿等宜深思此言。”《贞观政要》卷6《贪鄙》

材料二上(唐太宗)作《帝范》十二篇,以赐太子……且曰:“修身治国,备在其中,一旦不讳(死),更无所言矣。”又曰:“汝当更求古之哲王以为师;如吾,不足法也。夫取法于上,仅得其中;取法于中,不免为下。吾居位已来,不善多矣;锦绣珠玉,不绝于前;宫室台榭,屡有兴做;犬马鹰隼,无远不致;行游四方,供顿烦劳;此皆吾之深过,勿以为是而法之。顾我弘济苍生,其益多;肇造区夏,其功大;益多损少,故人不怨;功大过微,故业不堕。然比之尽美尽善,固多愧矣。汝无我之功勤,而承我之富贵;竭力

3 / 5

为善,则国家仅安;骄惰奢纵,则一身不保。且成迟败速者,国也;易失难得者,位也。可不慎哉!”《资治通鉴》卷198贞观二十二年

请完成: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对大臣的告诫。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太宗对太子的告诫。

(3)结合两段材料,评价唐太宗的言行。

人教版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2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同步测试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D

3、C

4、 B

5、B

6、D

7、A

8、A

9、D10、A11、B12、C13、B

二、非选择题

14、贞观之治对于我们今天建立和谐社会,加强民族团结,深化人事制度的改革,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15、(1)有关系。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励精图治,从而出现了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局面。

(2)“存百姓”的思想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

(3)贞观后期,随着隋亡教训的远去,唐太宗的统治发生了一些变化,加重了一些地区的负担。

(4)唐初统治者吸取隋亡的教训,唐太宗在位期间选贤任能、虚怀纳谏,励精图治,使唐朝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但贞观后期由于统治者放松警惕,使得当时有些地区民怨沸腾。

16、(1)不要贪赃枉法,以免危及自己和贻害子孙。

(2)要学习以前有作为的帝王,不要效法唐太宗奢侈淫乐的行为;太子无建国之功,只有勤于政事,才能永保皇位。

(3)作为封建君主能注意吸取前代灭亡的教训,对大臣这样的告诫,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这是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作为一代君主,不可避免地要出现骄惰奢纵的行为,但其晚年能认识到这一点,并告诫太子不要重蹈自己的覆辙,也是难能可贵的。

1 / 5

高二化学选修4第二章单元检测题

高二化学期末考试第二章复习检测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NH4NO3溶于水吸热,说明其溶于水不是自发过程 B.常温下,反应C(s)+CO2(g)=2CO(g)为熵增加的反应,可以自发进行 C.熵增加且放热的反应一定是自发反应 D.非自发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实现 2.下列反应符合右图p-υ变化曲线的是() A.H 2(g)+I2(g)2HI(g) B.3NO 2(g)+H2O(l)2HNO3(l)+NO(g) C.4NH 3(g)+5O2(g)4NO(g)+6H2O(g) D.CO 2(g)+C(s)2CO(g) 3.对于反应A(g)+3B(g)2C(g),下列各数据表示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其中反应进行得最快的是() A.v(A)=0.01mol/(L s) B.v(B)=0.02 mol/(L s) C.v(B)=0.6mol/(L min) D.v(C)=1.0mol/(L min) 4.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100 mL 2 mol/L的盐酸与锌反应时,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生成氢气的速率不变B.用铁片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改用铁片和浓硫酸可以加快产生氢气的速率 C.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是一个放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减慢 D.汽车尾气中的CO和NO可以缓慢反应生成N2和CO2,减小压强,反应速率减慢5.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黄绿色的氯水光照后颜色变浅 B.在SO2氧化为SO3的过程中使用催化剂 C.由NO2和N2O4组成的平衡体系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 D.在含有Fe(SCN)3的红色溶液中加铁粉,振荡静置,溶液颜色变浅或褪去 6.某温度时,N 2(g)+3H2(g)2NH3(g)的平衡常数K=a,则此温度下NH 3(g)3/2H2(g)+1/2N2(g)的平衡常数为()A.a1/2B.a-1/2 C. a/2 D.a-2 7. 恒温恒压下,在容积可变的器血中,反应2NO 2(气)N2O4(气)达到平衡后,再向 容器内通入一定量NO2,又达到平衡时,N2O4的体积分数 A 不变 B 增大 C 减小 D 无法判断

(完整)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三章测试题

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单元测试题 (时间:100分钟共100分) 相对原子质量:H 1 O 16 Na 23 S 32 K 39 Ag 108 I 127 Ba 137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 1、在pH=1的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NH4+.、Mg2+、SO42-、Cl- B.Ba2+、K+、OH-、NO3- C. Al3+、Cu2+、SO42-、Cl- D.Na+、Ca2+、Cl-、AlO2- 2、纯水在20℃和80℃时的pH A.前者大B.后者大C.相等D.无法确定 3、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铁跟盐酸反应:2Fe + 6H+=2Fe3+ + 3H2↑ B.磷酸二氢钙溶液跟氢氧化钙反应:H2PO4—+ 2OH—=PO43—+ 2H2O C.碳酸钙跟醋酸反应:CaCO3 + 2CH3COOH=Ca2+ + 2CH3COO—+ H2O + CO2↑ D.铜片跟稀硝酸反应:Cu + NO3-+ 4H+=Cu2++ NO↑+ 2H2O 4、用已知浓度的NaOH溶液滴定待测浓度的盐酸(盐酸置于锥形瓶中),以下操作会造成所测盐酸溶液浓度偏低的是 A.酸式滴定管未用待装溶液润洗 B.碱式滴定管未用待装溶液润洗 C.锥形瓶未用待装溶液润洗 D.在滴定前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5、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CH3CH2COOH B.Cl2 C.NH4HCO3 D.SO2 6、将0.l mol·L-1醋酸溶液加水稀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c(H+)和c(OH-)都减小B.溶液中c(H+)增大 C.醋酸电离平衡向左移动D.溶液的pH增大 7、从下列现象可以判断某酸是强酸的是 A.加热该酸至沸腾也不分解 B.该酸可以与石灰石反应放出CO2 C.该酸可以把Al(OH)3沉淀溶解 D.该酸浓度为0.1 mol·L-1时的pH为1 8、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H+]=1×10-5mol·L-1,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PH值为5 B.一定是酸溶液 C.可能是强酸的酸式盐溶液D.PH值可能为9

《唐太宗论弓矢》阅读答案翻译译文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理解

《唐太宗论弓矢》阅读答案翻译译文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理解 唐太宗论弓矢 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①,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②,弓虽动而发矢不直。’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③,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④,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导读:唐太宗治下的“贞观盛世”,其主要成因就是他能够“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治理天下是这样,读书上进不也如此吗? 注释:①近以示弓工:近来把它给造弓的工匠看。②脉理皆邪:木头的纹理都不正。脉理,指木纹。③务:事务。⑩数延见:经常召见。数,屡次。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曰( ) 2.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 ) 3.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 ) 4.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 ) 5.联少好弓矢( )( ) 二、翻译 1.自谓无以加。 2.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三、唐太宗说:“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 1.“识之犹未能尽”指的是什么? 2.从这段话评价唐太宗的为政。 【参考译文和答案】 92.唐太宗论弓矢 皇上对太子少师萧瑀说:“我年少时喜欢弓箭,得到好弓数十张,自认为没有比这些更好的了,近来把它们给造弓的工匠看,却说‘都不是良材’,我问那原因。工匠说:‘木心不直,则木头的纹理都不正,弓虽然强劲,但射出的箭不直。’我这才明白先前的分辨不精了。我凭弓箭平定天下,辨别它还不能详尽,何况天下的事务,能够都知道吗?”于是命令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在中书内省值班休息,多次召见,向他们询问民间的疾苦、朝政事务的得失。 一、1.教皇太子读书的官员 2.从前 3.不正 4.事务 5.皇帝自称箭 二、l.自认为没有比这些更好的了。2.于是命令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在中书省值 班休息,经常召见,询问民间百姓的疾苦、国家政事的得失。三、1.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 2.这段话说明唐太宗不但能正视自己的不足,而且善于触类旁通,从自己的不足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以此来改进自己的执政手段,这样他治天下可以说“虽不中,亦不远矣”。这也是形成唐代贞观之治的主要原因吧。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4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解析(B卷)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测评卷(B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对于A 2+3B22AB3反应来说,以下反应速率表示反应最快的是() A.v(AB3)=0.5 mol/(L·min) B.v(B2)=0.6 mol/(L·min) C.v(A2)=0.4 mol/(L·min) D.无法判断 解析:A项由v(AB3)=0.5mol/(L·min)可推出v(A2)=0.25 mol/(L·min);B项由v(B2)=0.6mol/(L·min),可得v(A2)=0.2 mol/(L·min),由此可知表示反应最快的是C项。 答案:C 2.(2009·杭州高二检测)在一定温度下的刚性密闭容器中,当下列哪些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下述反应:A(s)+2B(g)C(g)+D(g)已达到平衡状态() A.混合气体的压强 B.混合气体的密度 C.各气体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D.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解析:解题时明确平衡状态的判断标志是变量不再发生变化。特别注意A的状态为固体。由于A为固体,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

相等,在刚性容器中整个反应过程中压强不变,故A 、D 错;由于A 为固体,气体的质量在反应中会发生变化,直到达平衡状态,ρ=m V ,由于V 不变,故混合气体的密度平衡前后会发生变化,不变时即达到平衡,B 对;任何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均可表明达到平衡状态,C 对。 答案:BC 3.下列是4位同学在学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一章后,联系工业生产实际所发表的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 .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是研究怎样在一定时间内快出产品 B .化学平衡理论是研究怎样使用有限原料多出产品 C .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是研究怎样提高原料转化率 D .化学平衡理论是研究怎样使原料尽可能多地转化为产品 解析:化学反应速率是研究化学反应快慢的问题,化学平衡是研究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问题。 答案:C 4.常温常压下,注射器甲中装有NO 2气体,注射器乙中装有相同体积的空气,注射器与U 形管连通,如图所示,打开两个止水夹,同时向外拉两注射器的活塞,且拉动的距离相等,将会看到U 形管中液面(不考虑此条件下NO 2与水的反应)( )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测试题(经典含解析)

人教版选修4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测试题(A 卷)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1--6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7-10有2.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5分,共50分。) 1. 用水稀释0.1mol/L 氨水时,溶液中随着水量的增加而减小的是( ) A .) O H NH () OH (23?-c c B . ) OH ()O H NH (23-?c c C .c (H +)和c (OH -)的乘积 D .OH -的物质的量 2. 某学生的实验报告所列出的下列数据中合理的是 A .用10mL 量筒量取7.13mL 稀盐酸 B .用托盘天平称量25.20g NaCl C .用广泛pH 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 为2.3 D .用25mL 滴定管做中和滴定时,用去某浓度的碱溶液21.70mL 3. 下列溶液加热蒸干后,能析出溶质固体的是 A .AlCl 3 B .KHCO 3 C .Fe 2(SO 4)3 D .NH 4HCO 3 4. 一定量的盐酸跟过量的铁粉反应时,为了减缓反应速度,且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盐酸中加入适量的 ①NaOH 固体 ②H 2O ③NH 4Cl 固体 ④CH 3COONa 固体 ⑤NaNO 3固体 ⑥KCl 溶液 A .②④⑥ B .①② C .②③⑤ D .②④⑤⑥ 5. 在25℃时,100mL 0.4mol/L 的盐酸与等体积0.6mol/L 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 值为 A .6 B .5 C .12 D .13 6.下列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HCO 3-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HCO 3-+H 2O H 3O ++CO 32- B.H 2SO 3的电离方程式H 2SO 32H ++SO 32- C .CO 32-的水解方程式:CO 32-+2H 2O H 2CO 3+2OH - D.CaCO 3的电离方程式:CaCO 3 Ca 2++CO 32- 7. 氢氰酸(HCN )的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它是弱电解质的是 ( ) A .1mol/L 该酸溶液的pH 约为3 B .HCN 易溶于水 C .10mL 1mol/L HCN 恰好与10mL 1mol/L NaOH 溶液完全反应 D .在相同条件下,HCN 溶液的导电性比一元强酸溶液的弱 8..下列溶液中有关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 .pH=2的HA 溶液与pH=12的MOH 溶液任意比混合: c (H +) + c (M +) == c (OH -) + c (A -) B .pH 相等的CH 3COONa 、NaOH 和Na 2CO 3三种溶液: c (NaOH)<c (CH 3COONa)<c (Na 2CO 3) C .物质的量浓度相等CH 3COOH 和CH 3COONa 溶液等体积混合: c (CH 3COO -) +2c (OH -) == 2c (H +) + c (CH 3COOH) D .0.1mol ·L -1的NaHA 溶液,其pH=4:c (HA -)>c (H +)>c (H 2A)>c (A 2-) 9. 盐酸、醋酸、纯碱和碳酸氢钠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在NaHCO 3溶液中加入与其等物质的量的NaOH ,溶液中的阴离子只有CO - 23和OH -

高中化学选修4第四章单元测试题(含解析)

第四单元测试卷 姓名_______班级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个变化中属于原电池反应的是( ) A .在空气中金属铝表面迅速氧化形成保护层 B .镀锌铁表面有划损时,仍然能阻止铁被氧化 C .红热的铁丝与冷水接触,表面形成蓝黑色保护层 D .锌与稀硫酸反应时,加入少量CuSO4溶液可使反应加快 2.下列关于电解池工作原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电解池是一种将电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装置 B . 电解池中发生的反应是非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C . 电解池工作时,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D . 与原电池不同,电解池放电时,电极本身不会参加电极反应 3.某电池的总反应为Fe +2Fe 3+===3Fe 2+ ,能实现该反应的原电池是( ) 4.有a 、b 、c 、d 四个金属电极,有关的实验装置及部分实验现象如下: 实验装置 部分实验现象 a 极质量减小,b 极质量增加 b 极有气体产生,c 极无变化 d 极溶解,c 极有气体产生 电流从a 极流向d 极 由此可判断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A.a>b>c>d B.b>c>d>a C.d>a>b>c D.a>b>d>c 5.我国首创的海洋电池以铝板为负极,铂网为正极,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空气中的氧气与铝反应产生电流。电池总反应为4Al +3O 2+6H 2O===4Al(OH)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正极反应式为O 2+2H 2O +4e -===4OH - B . 电池工作时,电流由铝电极沿导线流向铂电极

C.以网状的铂为正极,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D.该电池通常只需更换铝板就可继续使用 6. 2013年3月我国科学家报道了如图所示的水溶液锂离子电池体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a为电池的正极 B.电池充电反应为LiMn2O4===Li1-x Mn2O4+x Li C.放电时,a极锂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D.放电时,溶液中Li+从b向a迁移 7.下图是甲醇燃料电池的结构示意图,甲醇在催化剂作用下提供质子(H+)和电子,电子经外电路、质子经内电路到达另一极与氧气反应,电池总反应为2CH3OH+3O2===2CO2+4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左电极为电池的负极,a处通入的物质是甲醇 B.正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C.负极反应式为CH3OH+H2O-6e-===CO2+6H+ D.该电池提供1 mol e-,消耗氧气0.25 mol 8.关于如图所示①、②两个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装置名称:①是原电池,②是电解池 B.硫酸浓度变化:①增大,②减小 C.电极反应式:①中阳极:4OH--4e-===2H2O+O2↑, ②中正极: Zn-2e-===Zn2+ D.离子移动方向:①中H+向阴极方向移动,②中H+向负极方向 移动 9.用石墨作电极,电解2 mol·L-1CuSO4溶液时,下列变化不可能发生的是() A.阳极附近H+浓度增大 B.阴极质量增加 C.阴极上放出氧气 D.溶液蓝色变浅 10.取一张用饱和NaCl溶液浸湿的pH试纸,两根铅笔芯作电极,接通直流电源,一段时间后,发现a电极与试纸接触处出现一个双色同心圆,内圆为白色,外圈呈浅红色。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b电极是阴极 B. a电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接 C.电解过程中,水是氧化剂

【课外阅读】剑桥隋唐史对唐太宗的评价

【课外阅读】剑桥隋唐史对唐太宗的评价 唐政权的巩固者唐太宗 (626—649年在位) 后来的太宗李世民本为高祖次子,公元600年生于今陕西省武功县。他母亲出身于一个极有权势的氏族——窦氏;她的姐姐是杨广(即后来的隋炀帝)的夫人。窦氏和隋、唐的皇室一样,是一个含有异族血统的氏族(其原始姓是纥豆陵氏),它在初唐时期一直非常有权势,出了两个皇后、六个王妃、八个驸马和一大批高官。太宗的母亲生长于她舅父北周武帝(他的妹妹是她的母亲)宫中,据说李渊在那里的一次射箭比赛中和她订了婚;她死于614年。 童年时代的李世民,自然只是一个贵公子,不可能受到任何准备将来作帝王的特殊教育。他受的肯定是当时上流阶级的典型儒家教育,因为后来他作皇帝时表现出他深通经、史,而且是一个书法家。李氏家族具有强烈的北方民族传统,当然是佛教信徒;高祖的几个儿子都有佛教的乳名。但和大多数的汉—突厥混血贵族一样,太宗早年受的教育侧重武术,尤重骑射。当时的史书里充满了关于他的勇敢和富有军事天才的故事。他擅长骑术;装饰他陵墓的他所喜爱的六匹骏马的浮雕,现在仍然被保存着。 和他的兄弟们一样,他很年轻的时候就接受了第一次战争考验。当他还只十几岁时就随他父亲多次出征,平服发生在今山西省内的各种叛乱和抗击东突厥人的入侵。据传统记载,太宗仅仅15岁时就曾率领一支人马,在山西北部长城的雁门救出被东突厥包围的隋炀帝。这个故事历来被看作是太宗第一次出现于历史的记载,但恐怕不可靠。 李世民的身份在唐朝的最初年代基本上还是一个军事将领。作为一个英勇而常胜的指挥官,他的品格形成于他夺取帝位的多年的艰苦野战时期。他确实有帝王之姿,在朝廷上显得很庄严威武。他好冲动,易被激怒,当他发怒时面色紫胀,使周围的人不寒而栗。他在处理突厥事务上的成功,多半应归功于他坚强的个性和英雄的风度。 太宗认为,是人,而不是天,决定人们的命运,他采取的理性主义态度是与这一时期的传统信念背道而驰的。例如,他即位不久全国各地的官员不时奏报祥瑞和凶兆,他驳斥

2016人教版化学选修4第二章测试题

2016人教版化学选修4第二章测试题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情况下,反应速率相同的是 A.等体积0.1 mol/L HCl和0.1 mol/L H2SO4分别与0.2 mol/L NaOH溶液反应 B.等质量锌粒和锌粉分别与等量1 mol/L HCl反应 C.等体积等浓度HCl和HNO3分别与等质量的Na2CO3粉末反应 D.等体积0.2 mol/L HCl和0.1 mol/L H2SO4与等量等表面积等品质石灰石反应 2.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2和H2,经测定反应 开始后的2s内氢气的平均速率:ν(H2)=0.45mol/ (L·s),则2s末NH3的浓度为 A.0.50mol/L B.0.60mol /L C.0.45mol/L D.0.55mol /L 3.下列各组实验中溶液最先变浑浊的是() A.0.1mol/LNa2S2O3和H2SO4各5mL,加水5mL,反应温度10℃ B.0.1mol/LNa2S2O3和H2SO4各5mL,加水10mL,反应温度10℃ C.0.1mol/LNa2S2O3和H2SO4各5mL,加水5mL,

8.对于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的下列反应:C(s)+ O2(g) CO2(g)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将木炭粉碎成粉末状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C.增加压强不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D.增加木炭的量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9. 100 mL 6 mol·L-1 H2SO4跟过量锌粉反应,一定温度下,为了减缓反应进行的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反应物中加入适量( ) A.碳酸钠溶液B.水C.硫酸钾溶液D.硝酸钠溶液 10. 已知NO2和N2O4可以相互转化:2NO2(g)N2O4(g) △H <0。在恒温条件下将一定量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通入一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右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的两条曲线,X是表示NO2 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B.前10 min内用v(N2O4)表示的化

唐太宗事迹

唐太宗事迹 篇一:唐太宗善于用人的故事 各有所长,各尽其能 山东聊城文轩中学张玉英 著名管理学家彼得·杜拉克曾说过:“用人不在于如何减少人的短处,而在于如何发挥人的长处”。这一理论在唐太宗身上演绎的淋漓尽致。在一次宴会上,唐太宗对王珐说:“你善于鉴别人才,尤其善于评论。你不妨从房玄龄等人开始,都一一做些评论,评一下他们的优缺点,同时和他们互相比较一下,你在哪些方面比他们优秀?”王珐回答说:“孜孜不倦地办公,一心为国操劳,凡所知道的事没有不尽心尽力去做,在这方面我比不上房玄龄。常常留心于向皇上直言建议,认为皇上能力德行比不上尧舜很丢面子,这方面我比不上魏征。文武全才,既可以在外带兵打仗做将军,又可以进入朝廷搞管理担任宰相,在这方面,我比不上李靖。向皇上报告国家公务,详细明了,宣布皇上的命令或者转达下属官员的汇报,能坚持做到公平公正,在这方面我不如温彦博。处理繁重的事务,解决难题,办事井井有条,这方面我也比不上戴胄。至于批评贪官污吏,表扬清正廉署,疾恶如仇,好善喜乐,这方面比起其他几位能人来说,我也有一计之长。”唐太宗非常赞同他的话,而大臣们也认为王珐完全道出了他们的心声,都说这些评论是正确的。

从王珐的评论可以看出唐太宗的团队中,每个人各有所长;但更重要的是唐太宗能将这些人依其专长运用到最适当的职位,使其能够发挥自己所长,进而让整个国家繁荣强盛,开创了大唐帝国的雄伟基业,更是为后人树立了用其所长的丰碑。 篇二:魏征、马周与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 李世民:死了都要爱VS死了都不放过你 意林20XX年03期“历史碎片” 李世民:死了都要爱VS死了都不放过你 ●马少华 魏征与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这哥俩儿一个爱提问题,一个爱听问题,都达到了没心没肺的终极境界。 然而,让无数人大跌眼镜的是:魏征去世后没几天,李世民就做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亲自砸掉了魏征的墓碑,还把已经答应许配给魏征长子的衡山公主给要了回来。这确实让人很难理解,几天前还如胶似漆,恨不得把对方当镜子,刚死了没几天就立马砸了人家的墓碑,还不顾皇家的脸面公然毁约。 不过,从另一个人的事来看,倒可以解释这个问题。 魏征死后六年,也就是贞观二十二年,中书令(相当于宰相)马周去世。这马周也是一位很有传奇色彩的贞观名臣。当年李世民搞了一次征文大赛,让大臣们每人写一篇文章,结果武将出身的常何拔得头筹。李世民当然知道常何有几斤几两,要让他写出这么有水平的文章,就是杀了他也办不到,于是就问他这篇文章是谁写的。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二章测试题

人教版选修4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测试题 一、选择题(17ⅹ3分=51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在2A+B 3C+4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v(A)=mol·L-1·s-1 B.v(B)=mol·L-1·s-1 C.v(C)=mol·L-1·s-1 D.v(D)=1 mol·L-1·s-1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使有效碰撞几率增大 B.有气体参加的反应,若增大压强(缩小容积),可增加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C.升高温度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D.催化剂不影响反应活化能但能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增大反应速率 3.在2升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以下反应:2A(气)+B(气) 2C(气)+D(气)。若最初加入的A和B 都是4mol,在前10秒钟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mol·L-1·s-1,则10秒钟时,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是A. mol B. mol C. mol D. 4.下列变化过程中,ΔH<0的是 A.氯化钠在水中电离 B.NH3(g)和HCl(g)反应生成NH4Cl C.干冰的升华 D.CaCO3(S)分解为CaO(S)和CO2(g) 5.在一定温度不同压强下(P1<P2),可逆反应2X(g) 2Y(g) + Z(g)中,生成物Z在反应混合物中的体积分数(ψ)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有以下图示,正确的是 6.α1和α2分别为A、B在两个恒容容器中平衡体系A(g)2B(g)和2A(g)B(g)的转化率,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均增加A的物质的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α1、α2均减小B.α1、α2均增大 C.α1减小,α2增大D.α1增大,α2减小 7.对可逆反应4NH3(g)+ 5O2(g)4NO(g)+ 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达到化学平衡时,4υ正(O2)= 5υ逆(NO) 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的同时,消耗x mol NH3 ,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少,逆反应速率增大 D.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是:2υ正(NH3)= 3υ正(H2O) 8.已知反应A2(g)+2B2(g)2AB2(g)的△H<0,下列说法正确的 A.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B.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速率增大,从而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 C.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D.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或减小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测试题

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共48分) 1.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在室温下,平均每n个水分子中只有1个水分子发生了电离,则n的值是()A.1×10-14B.55.6×107C.107D.55.6 2.下列溶液一定是碱性的是()A.pH=8的某电解质的溶液 B.c(OH-)>1×10-7mol/L C.溶液中含有OH-D.溶液中c(OH-)>c(H+) 3.已知某温度下,四种一元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为:K a(HCN)=6.2×10-10mol/L、K a(HF)=6.8×10-4 mol/L、K a(CH3COOH)=1.8×10-5mol/L、K a(HNO2)=6.4×10-6mol/L。物质的量浓度都为0.1 mol/L 的下列溶液中,pH最小的是()A.HCN B.CH3COOH C.HF D.HNO2 4.0.1 mol/L K2CO3溶液中,若使c(CO32-)更接近0.1 mol/L,可采取的措施是()A.加入少量盐酸B.加KOH固体C.加水D.加热 5.在已达到电离平衡的0.1mol/L的醋酸溶液中,欲使平衡向电离的方向移动,同时使溶液的pH 降低,应采取的措施是()A.加少量盐酸B.加热C.加少量醋酸钠晶体D.加少量水6.将足量的BaCO3粉末分别加入下列溶液中,充分溶解至溶液饱和。各溶液中Ba2+的浓度最小的为()A.10 mL 0.2 mol/LNa2CO3溶液B.40 mL水 C.50 mL 0.01 mol/L 氯化钡溶液D.100 mL 0.01 mol/L盐酸 7.下列有关滴定操作的顺序正确的是() ①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②用蒸馏水洗涤玻璃仪器;③用标准溶液润洗盛装标准溶液的滴定管, 用待测液润洗盛待测液的滴定管;④装标准溶液和待测液并调整液面(记录初读数);⑤取一定体积的待测液于锥形瓶中;⑥滴定操作 A.①③②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⑥C.②③①④⑤⑥D.④⑤①②③⑥ 8.要使K2S溶液中[K+]/[S2-]的比值变小,可加入的物质是()A.适量盐酸B.适量NaOH溶液C.适量KOH溶液D.适量KHS溶液 9.在Ca(OH)2(K sp=5.5×10-6)、Mg(OH)2(K sp=1.2×10-11)、AgCl(K sp=1.56×10-10)三种物质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g(OH)2的溶解度最小B.Ca(OH)2的溶解度最小 C.AgCl的溶解度最小D.同下Ksp越大的溶解度也越大 10.在室温下,等体积的酸和碱的溶液混合后,pH一定少于7的是()A.pH=3的HNO3跟pH=11的KOH B.pH=3的盐酸跟pH=11的氨水 C.pH=3硫酸跟pH=11的NaOH D.pH=3的醋酸跟pH=11的Ba(OH)2

高二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四章电化学练习题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练习题 1.Cu2O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基于绿色化学理念设计的制取.Cu2O的电解池示 意图如下,电解总反应:2Cu+H2O==Cu2O+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墨电极上产生氢气B.铜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C.铜电极接直流电源的负极 D.当有0.1mol电子转移时,有0.1molCu2O生成。 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铁表面镀锌,铁作阳极 B.船底镶嵌锌块,锌作负极,以防船体被腐蚀 C.钢铁吸氧腐蚀的正极反应:O2 +2H2O+4e-=4OH— D.工业上电解饱和食盐水的阳极反应:2Cl一一2e一=C12↑ 3.控制适合的条件,将反应2Fe3++2I-2Fe2++I 2设计成如右图所示 的原电池。下列判断不正确 ...的是() A.反应开始时,乙中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反应开始时,甲中石墨电极上Fe3+被还原 C.电流计读数为零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D.电流计读数为零后,在甲中溶入FeCl2固定,乙中石墨电极为负极 4.可用于电动汽车的铝-空气燃料电池,通常以NaCl溶液或NaOH溶液为点解液,铝合金为负极,空气电极为正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NaCl溶液或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正极反应都为:O2+2H2O+4e-=4OH- B.以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负极反应为:Al+3OH--3e=Al(OH)3↓ C.以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电池在工作过程中电解液的pH保持不变 D.电池工作时,电子通过外电路从正极流向负极 5.钢铁生锈过程发生如下反应:①2Fe+O2+2H2O=2Fe(OH)2;②4Fe(OH)2+O2+2H2O=4Fe(OH)3;③ 2Fe(OH)3=Fe2O3+3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①、②中电子转移数目相等B.反应①中氧化剂是氧气和水 C.与铜质水龙头连接处的钢质水管不易发生腐蚀 D.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不能发生电化学腐蚀() 6.化学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明矾水解形成的Al(OH)3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物,可用于水的净化 B.在海轮外壳上镶入锌块,可减缓船体的腐蚀速率 C.MgO的熔点很高,可用于制作耐高温材料 D.电解MgCl2饱和溶液,可制得金属镁 7.右图装置中,U型管内为红墨水,a、b试管内分别盛有食盐水和氯化铵溶液,各加入生铁块,放置一段时间。 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A.生铁块中的碳是原电池的正极 B.红墨水柱两边的液面变为左低右高 C.两试管中相同的电极反应式是:Fe-2e-Fe2+ D.a试管中发生了吸氧腐蚀,b试管中发生了析氢腐蚀 8.茫茫黑夜中,航标灯为航海员指明了方向。航标灯的电源必须长效、稳定。我国科技工作者研制出以铝合金、 Pt-Fe合金网为电极材料的海水电池。在这种电池中①铝合金是阳极②铝合金是负极③海水是电解液 ④铝合金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化学选修4第二章测试题

人教版选修4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情况下,反应速率相同的是 A.等体积0.1 mol/L HCl和0.1 mol/L H2SO4分别与0.2 mol/L NaOH溶液反应 B.等质量锌粒和锌粉分别与等量1 mol/L HCl反应 C.等体积等浓度HCl和HNO3分别与等质量的Na2CO3粉末反应 D.等体积0.2 mol/L HCl和0.1 mol/L H2SO4与等量等表面积等品质石灰石反应 2.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2和H2,经测定反应开始后的2s内氢气的平均速率:ν(H2)=0.45mol/ (L·s),则2s末NH3的浓度为 A.0.50mol/L B.0.60mol/L C.0.45mol/L D.0.55mol/L 3.下列各组实验中溶液最先变浑浊的是() A.0.1mol/LNa2S2O3和H2SO4各5mL,加水5mL,反应温度10℃ B.0.1mol/LNa2S2O3和H2SO4各5mL,加水10mL,反应温度10℃ C.0.1mol/LNa2S2O3和H2SO4各5mL,加水5mL,反应温度30℃ D.0.2mol/LNa2S2O3和H2SO4各5mL,加水10mL,反应温度30℃ 4.将氯酸钾加热分解,在0.5min内放出氧气5mL,加入二氧化锰后,在同样温度下0.2 min内放出氧气50 mL, 加入二氧化锰后反应速率是未加二氧化锰时反应速率的多少倍( ) A.10 B.25 C.50 D.250 5.C+CO 22CO;ΔH1>0,反应速率v1,N2+3H22NH3;ΔH2<0,反应速率v2。如升温,v1和v2的 变化是( ) A.同时增大B.同时减少C.v1增大,v2减少D.v1减少,v2增大 6. 四位同学同时进行反应:A(g)+3B(g)=2C(g)+2D(g) 的速率测定实验,分别测得反应速率如下:① v(A)= 0.15mol/(L·s)②v(B)= 0.6mol/(L·s) ③v(C)= 0.4mol/(L·s)④v(D)= 0.45mol/(L·s)。其中,反应进行得最快的 是( ) A.①B.②C.③D.④ 7.仅改变下列一个条件,通过提高活化分子的百分率来提高反应速率的是() A.加热 B.加压 C.加催化剂 D.加大反应物浓度 8.对于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的下列反应:C(s)+ O 2 (g)CO2(g)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将木炭粉碎成粉末状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C.增加压强不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D.增加木炭的量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9. 100 mL 6 mol·L-1 H 2SO 4 跟过量锌粉反应,一定温度下,为了减缓反应进行的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氢 气的总量,可向反应物中加入适量( ) A.碳酸钠溶液B.水C.硫酸钾溶液D.硝酸钠溶液

【高中】2017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四章第5课时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word同步检测

【关键字】高中 训练5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基础过关] 一、金属的腐蚀 1.关于金属腐蚀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金属被腐蚀的本质是M+nH2O===M(OH)n+H2↑ B.马口铁(镀锡铁)镀层破损后被腐蚀时,首先是镀层被氧化 C.金属在一般情况下发生的电化学腐蚀主要是吸氧腐蚀 D.常温下,置于空气中的金属主要发生化学腐蚀 2.下列事实与电化学腐蚀无关的是 ( ) A.光亮的自行车钢圈不易生锈 B.黄铜(Cu、Zn合金)制的铜锣不易生锈 C.铜、铝电线一般不连接起来作导线 D.生铁比熟铁(几乎是纯铁)容易生锈 3.出土的锡青铜(铜锡合金)文物常有Cu2(OH)3Cl覆盖在其表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锡青铜的熔点比纯铜低 B.在自然环境中,锡青铜中的锡可对铜起保护作用 C.锡青铜文物在潮湿环境中的腐蚀比干燥环境中快 D.生成Cu2(OH)3Cl覆盖物是电化学腐蚀过程,但不是化学反应过程 二、铁的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 4.下列关于钢铁的析氢腐蚀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铁为正极 B.碳为正极 C.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不变 D.析氢腐蚀在任何溶液中都会发生 5.在铁的吸氧腐蚀过程中,下列5种变化可能发生的是 ( ) ①Fe由+2价转化成+3价②O2被还原③产生H2 ④Fe(OH)3失水形成Fe2O3·xH2O ⑤杂质C被氧化除去 A.①②④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6.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会被腐蚀,发生的原电池反应为2Fe+2H2O+O2===2Fe(OH)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负极发生的反应为Fe-2e-===Fe2+ B.正极发生的反应为2H2O+O2+2e-===4OH- C.原电池是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装置

高中化学_《第二章_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单元测试B卷_新人教版选修4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反应A(g)+3B(g) 2C(g)+2D(g),在不同情况下测得反应速率,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υ(D)=0.4 mol / (L·s)B.υ(C)=0.5 mol / (L·s) C.υ(B)=0.6 mol / (L·s)D.υ(A)=0.15 mol / (L·s) 2. 在2L密闭容器中加入4molA和6molB,发生以下反应:4A(g)+6B(g) 4C(g) +5D(g)。若经5s后,剩下的A是2.5mol,则B的反应速率是( C ) A.0.45 mol / (L·s)B.0.15 mol / (L·s)C.0.225 mol / (L·s)D.0.9 mol / (L·s) 3. 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根本原因是() A.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相等 B.正逆反应都还在继续进行 C.正逆反应的速率均为零D.正逆反应的速率相等 4. 已知反应mX(g)+nY(g) qZ(g)的△H<0,m+n>q,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入稀有气体使压强增大,平衡将正向移动 B.X的正反应速率是Y的逆反应速率的m/n倍 C.降低温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小 D.若平衡时X、Y的转化率相等,说明反应开始时X、Y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m 5. 下列是4位同学在学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一章后,联系工业生产实际所发表的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是研究怎样在一定时间内快出产品 B. 化学平衡理论是研究怎样使用有限原料多出产品 C. 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是研究怎样提高原料转化率 D. 化学平衡理论是研究怎样使原料尽可能多地转化为产品 6. 对某一可逆反应来说,使用催化剂的作用是() A.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B.以同样程度改变正逆反应的速率 C.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D.改变平衡混合物的组成 7. 右图是关于反应A (g)+3B2(g)2C(g)(正反应为放热 反应)的平衡移动图象,影响平衡移动的原因可能是() A.升高温度,同时加压 B.降低温度,同时减压 C.增大反应物浓度,同时减小生成物浓度 D.增大反应物浓度,同时使用催化剂 8. 某温度下,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A(g)+3B(g) 2C(g)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A)∶n(B)∶n(C)=2∶2∶1。保持温度不变,以2∶2∶1的物质的量之比再充入A、B、C,则() A.平衡不移动 B.再达平衡时,n(A)∶n(B)∶n(C)仍为2∶2∶1 C.再达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增大 D.再达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9. 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溴水中有下列平衡Br2+H2O HBr+HBrO,当加入硝酸银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B.合成氨反应,为提高氨的产率,理论上应采取降低温度的措施 C.反应CO(g)+NO2(g)CO2(g)+NO(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达平衡后,升高温度体系颜色变深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测试题(经典含解析)

c (NH ? H O) B . 人教版选修 4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测试题( A 卷) (时间 45 分钟,满分 100 分) 一、选择题(1--6 只有 1 个选项符合题意,7-10 有 2 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5 分,共 50 分。) 1. 用水稀释 0.1mol/L 氨水时,溶液中随着水量的增加而减小的是( ) A . c (OH - ) 3 2 c (NH ? H O) 3 2 c (OH - ) C .c (H +)和 c (OH -)的乘积 D .OH -的物质的量 2. 某学生的实验报告所列出的下列数据中合理的是 A .用 10mL 量筒量取 7.13mL 稀盐酸 B .用托盘天平称量 25.20g NaCl C .用广泛 pH 试纸测得某溶液的 pH 为 2.3 D .用 25mL 滴定管做中和滴定时,用去某浓度的碱溶液 21.70mL 3. 下列溶液加热蒸干后,能析出溶质固体的是 A .AlCl 3 B .KHCO 3 C .Fe 2(SO 4)3 D .NH 4HCO 3 4. 一定量的盐酸跟过量的铁粉反应时,为了减缓反应速度,且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盐酸中加入 适量的 ①NaOH 固体 ②H 2O ③NH 4Cl 固体 ④CH 3COONa 固体 ⑤NaNO 3 固体 ⑥KCl 溶液 A .②④⑥ B .①② C .②③⑤ D .②④⑤⑥ 5. 在 25℃时,100mL 0.4mol/L 的盐酸与等体积 0.6mol/L 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溶液的 pH 值为 A .6 B .5 C .12 D .13 6.下列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HCO 3-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HCO 3-+H 2O H 3O ++CO 32- B.H 2SO 3 的电离方程式 H 2SO 3 2H ++SO 32- C .CO 32-的水解方程式:CO 32-+2H 2O H 2CO 3+2OH - D.CaCO 3 的电离方程式:CaCO 3 Ca 2++CO 32- 7. 氢氰酸(HCN )的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它是弱电解质的是 ( ) A .1mol/L 该酸溶液的 pH 约为 3 B .HCN 易溶于水 C .10mL 1mol/L HCN 恰好与 10mL 1mol/L NaOH 溶液完全反应 D .在相同条件下,HCN 溶液的导电性比一元强酸溶液的弱 8..下列溶液中有关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 .pH=2 的 HA 溶液与 pH=12 的 MOH 溶液任意比混合: c (H +) + c (M +) == c (OH -) + c (A -) B .pH 相等的 CH 3COONa 、NaOH 和 Na 2CO 3 三种溶液: c (NaOH)<c (CH 3COONa)<c (Na 2CO 3) C .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CH 3COOH 和 CH 3COONa 溶液等体积混合: c (CH 3COO -) +2c (OH -) == 2c (H +) + c (CH 3COOH) D .0.1mol ·L -1 的 NaHA 溶液,其 pH=4:c (HA -)>c (H +)>c (H 2A)>c (A 2-) 9. 盐酸、醋酸、纯碱和碳酸氢钠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选修4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单元测试题之令狐文艳创作

选修4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单元测试题 令狐文艳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9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在2A+B3C+4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υ(A)=0.5 mol/(L·s)B.υ(B)=0.3 mol/(L·s) C.υ(C)=0.8 mol/(L·s) D.υ(D)=1 mol/(L·s)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大B.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若增大压强(即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可增加活化分子的 百分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 C.升高温度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主要原因

是增加了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D.催化剂不影响反应活化能但能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增大反应速率 3.过程的自发性的作用是 A.判断过程的方向B.确定过程是否一定会发生 C.判断过程发生的速率D.判断过程的热效应4.在2升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以下反应:2A(g)+ B(g) 2C(g)+D(g) 。若最初加入的A和B都是4mol,在前10秒钟A的平均反应速度为0.12 mol/(L·s),则10秒钟时,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是 A.1.6 mol B.2.8 mol C.2.4 mol D.1.2 mol 5.一定条件下反应2AB(g) A 2(g)+B2(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A.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2,同时消耗2n molAB B.容器内,3种气体AB、A2、B2共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