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iz40个原理简介

TRIZ理论40个发明图文介绍

1. 分割原理:

1)把一个物体分成相互独立的几个部分;2)把一个物体分成容易组装和拆卸的部分;3)提高系统的可分性,以实现系统的改造。(增加物体被分割的程度)

分割原理要表达的其实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分而治之的策略,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最简单朴素的方法。分割原理好处:1) 使得社会化生产,流水化作业成为可能。2)如果系统过于笨重或者体积过大,不便于移动或运输。比如可拆卸衣柜,整体衣柜大而笨重,不便于运输和搬动,通过分割原理变成可拆卸的衣柜后,就使得移动和运输更加容易。3)如果系统比较复杂、庞大,整体上不便于制造、使用和维护分割原理的副作用:1)可能会增加系统的复杂性; 3)会带来额外的设计

2.抽取原理:

1)从系统中抽出可产生负面影响的部分或者属性;2)仅从系统中抽出必要的部分和功能。

这里的系统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个虚拟的系统。将系统分为有害(或者无用)部分和有用部分,通过将有害部分抽取,可以得到更好的系统(产品),谷子去壳,鱼去骨,工业提纯,通信去噪,矿渣提炼,选矿等都是这种原理的应用。

利用抽取原理最娴熟的是的CCTAV,通过新闻抽取,成就了一个国内形势大好,国外水深火热的景象。

3.局部质量原理:

1)将物体、环境或外部作用的均匀结构,变为不均匀的;(同类结构变为异类结构)

2)让物体的不同部分,各具有不同的功能;3)让物体的各部分,均处于完成各自动作的最佳状态。

局部质量原理是技术系统不均衡进化法则的一种体现,目的是使得系统资源达到最优配置。比如一个团队,并不是要求所有员工都是最好的,但我们可以做到让团队的所有员工的状态都达到自己最佳状态。

局部质量原理表达的是系统资源局部配置的优化,通过局部质量优化,达到系统整体资源配置的优化,从而使得系统的理想度更好。这在团队组织,生产排产等方面都有非常大的用武之地。

4.增加不对称性原理:

增加不对称性原理表达的是利用对系统状态的改变来达到优化系统的目的。USB接口的正反不对称;

有正负极要求的插头,如果是不对称的,插反了,就插不进,就避免了插错的风险。C)物体在使用过程中,可以通过增加不对称来增加产品的易用性和可识别性。典型的如将家具部件的接合件设计成不对称的,这样只有按一定的范顺才能完成家具组合,这样就可以减少组装难度,使得普通人也可以组装。分段收电费,错峰上下班等。通过不对称来改变系统的参数或者属性。比如利用大小齿轮改变速度;利用对称齿轮带动不对称齿轮从而变匀速为变速等。利用不对称维持某种状态。单向阀可以保持水流只能朝一个方向流。

物体的不对称可以是形态的不对称,接口的不对称,功能的不对称,颜色的不对称,质量的不对称,受力的不对称,疏密的不对称,重心的不对称等。

5合并原理,组合原理

1)在空间上,将同类的物体或者预定要相邻操作的物体进行合并;2)在时间上,将同类或相邻的操作进行合并。通过合并也可以达到节省空间和材料的目的,比如冷热水管的混合,有各自都有开关合并成一个开关就可以节省空间和材料,而且功能的使用更为容易。

计算机网络;多核处理器你计算机;组合机床;综合参数测试仪;电视线,网络线二合一;产品套装等。6多用性原理又叫普遍性原理,:

使一个物体具备多项功能;一物多用可以是时间上的,比如冷热两用空调;)一物多用可以是空间位置上的,比如可拆卸的儿童安全椅子,在汽车内当座椅,在汽车外当儿童车;多用性原理的核心是通过一个物体能实现多种功能来去掉其它部件,从而节省材料,空间和成本。

7嵌套原理表述如下:

把一个物体嵌入另外一个物体,然后将这两个物体再嵌入第三个物体,以此类推;这个原理又叫俄罗斯娃原理,目的是在不影响原有功能的情况下:

A)在需要时,可以减少系统的体积和便于携带,也可以减少系统的重量,比如伸缩式钓鱼竿等;

B)不妨碍正常作业,比如飞机的起落架;C)减少物体在超系统中的存放体积,比如超市的手推车;

D)充分利用系统的空间,从而减少系统的占用空间,比如推拉门;

8重量补偿原理:

重力使得我们能够稳稳的依附在地面,不会跑到外太空,是我们能够在地球上进行正常生存的保证,但有的时候,我们又需要克服这种重力(重力对系统产生了不利作用),比如需要让物体脱离地球(飞船等),或者浮在空中,或者浮在流体表面。因此我们在制造这类作用系统的时候,就需要提供对重力进行补偿的作用力。常见的补偿方式有如下几种:

A)在系统中引入动力装置,如飞机,火箭等;以及升降装置(如直升机的引擎+螺旋桨);

B)在系统中引入支撑装置,如广告牌的支柱,建筑的承重墙等, C)在系统中引入场作用力来充当支撑装置,比如磁悬浮。D)利用环境来进行重力补偿,如果环境是空气,液体等可以产生浮力的系统,则可以利用这种现成的力对重力进行补偿,比如船,飞艇,孔明灯,悬浮气球,游泳圈等;

9、预先反作用原理:

如果知道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会有不利的或者有害的作用(负面作用)产生,则可以预先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抵消、控制这种不利局面,防止负面作用产生不良后果,比如:

A) 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防止某些病的出现;B)工程领域的预应力结构;C)给汽车安装减震器;

D)为了减少摩擦,加入润滑装置;E) 在喝酒前吃点东西,服点解酒的药物可以防止醉酒;

10、预处理原理下:

1)事先对物体完全、部分实施必要的改变;2)事先把物体放在最方便的位置,以便能立即投入使用;对系统进行预处理的目的是使得系统变得更加易用,包括缩短系统功能完成时间,简化过程中的操作等,A)手术前的器具整理排列;B)冷冻食品使用前的解冻;c)打豆浆前先将豆子进行浸泡;

11、预先应急措施原理

一般来讲,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增加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就可以采取应急处理措施,提升可靠性的同时,也降低了系统的风险。需要采取应急措施的前提是系统的可靠性得不到保障,而一旦因可靠性不足产生的风险后果,不能被系统的使用者接受。

汽车的安全气囊;降落伞的备用伞包; 节目排练;船上的救生圈;生产过程中的零件库存。一般来讲,预先应急措施或装置,都不是系统正常情况下所需要的,是为了防止系统出现意外而增加的。

12等势原理的表述如下:

1)改变工作条件,而不需要升降物体。这里的势是势能的势,如重力势,电压势等,势的背后包含着一种力,这种力是势具有能量的根本原因,比如重力和物体势能。案例:

1)汽车修理厂的维修地沟:通过维修地沟,我们可以不用升降汽车,降低了汽车修理难度;

2)建立卸货车道,使得汽车的车厢位置与仓库地面持平,这样可以减少卸货劳动强度;

13、反过来做原理表述如下:

1)不直接接实施问题指出的动作,而是实施一个相反的动作;(比如用冷却代替加热等);2)使物体或外部环境移动的部分静止,或者使静止的部分移动;3)把物体上下颠倒。

反过来做原理含有逆向思维。比如分离两个套紧的物体,可以是冷却内层物体,而不是加热外层物体,跑步机,楼梯和人(人动,梯不动是楼梯,人不动,梯动是电梯),倒立放置剩余不多的洗发水瓶。

14、曲面化原理的表述如下

1)用曲线部件代替直线部件,用球面代替平面,用球体代替立方体;2)采用滚筒,球体,螺旋体;

3)利用离心力,用旋转物体代替直线运动

A)方形井盖弄成圆形井盖;B)半圆形拱顶比方形顶在受力上要好;C)轮子是圆和球几何特性的典型应用,装上轮子可以移动;D)笔尖做成圆形的,比其它形状的笔尖下墨容易,书写流畅;

E)利用离心力可以脱水,分离等;F)千斤顶内部的螺旋结构具有更大的升举力,可靠性更好;

G)滚球鼠标在计算机屏幕上画直线:I)环形跑道代替直线跑道。

15、动态特性原理

1)可以尝试将系统中的某些几何解构成为柔性的、可自适应的;

2)可以尝试将往复运动的部分成为旋转的,同样的效果,旋转比往复运动更省;

3)可以让系统的一些特性柔性化:动态特性的应用非常广,下面是一些案例:

1)折叠椅和笔记本电脑;2)可转弯吸管;

16、部分或超额行动原理,也叫未达到或过度的作用原理:

1)如果得到规定效果的100%比较难,那么可以完成的少些或多些;

填地板砖缝隙:要刚刚填满填平,困难,那么我们就可以多填一些,然后通过打磨,来达平整光滑。对敌集中优势兵力:通过集中优势兵力,形成对敌的绝对优势,可以快速击败敌人,还可减少己方的损失;

17、转变到新维度原理的表述如下:

如果物体的布局在本维度比较困难,或者能力有限,也可以过渡到更高的维度上,从而可以获得更高的布局能力,比如造房子,如果在平面上布局,会占用很多土地面积,但如果修高层,向空间发展,则可大大节约土地面积。螺旋式楼梯设计,多碟CD机,立体机架设计,立交桥等。

使用给定物体的“另一面" 也可以是使用给定面的“另一面”,目的是充分利用物体可能的表面,比如双面胶的设计,双面穿的衣服的设计,双面磁带。很多时候,初始的设计中,往往只利用了物体的一面,为了增加某种能力,我们可以使用物体的另一面来增加能力,比如双面打印等。另外在面的利用上面,博比乌斯环是个非常精巧的结构。

18、机械振动的原理如下:

系统处于稳定状态并不都是系统性能最佳的,如果物体在振动状态下可以产生很多新的特征或者得到新的功能,那么我们不妨将物体处于振动状态。利用物体振动的案例:1)超声波清洗机;选矿用的机械振动筛;2)超声波驱鸟器;3)超声波碎石机(治疗结石)4 )使用声场和磁场来处理空气中的灰尘;

19、周期性动作原理表述如下:

尝试改变物体的运动规律--频率(将连续的动作试作频率为0),通过增大频率或降低频率来看看是否可以获得新的功能或者是强化某种功能,也可以尝试利用周期性动作的间歇来执行其它额外的动作,以充分利用系统的资源;案例:A)警笛和警灯:B)冲击钻,蛤蟆夯;E)汽车的雨刷器;

20、有效作用的连续性原理表述如下:

1)连续实施动作不要中断,物体的所有部分应该一直处于满负荷工作状态;

2)去除所有空闲的,中间的动作: 3)用循环的动作代替“来来回回”的动作:

这个原理可以看着是原理19的一个反面,我们可以通过检查系统的间歇时刻,这种间歇可能会造成系统的能量损失(浪费),而任何“从零开始”的或使工作流中断的“过渡过程”,都有可能损害到系统的效率,因此必须消除这些不利的因素。A)汽车飞轮设计:C)工厂的倒班制度:保证生产的连续性,充分利用机器等资源;D )洗脑中的连续不间断施压法; E)按时缴纳手机话费,以保持手机的连续通信状态; 21、快速通过原理,

如果一个动作有危害或者有危险,最好的办法当然是消除这个动作,但如果这个动作是系统必需的,无法消除,则我们应该加快这个动作的实施,通过减少作用时间来减低危害或者风险。比如:

B)闪光灯,X射线透视,紫外光灭菌,高速切割等:C)生活中的在危险或有害环境中尽量少的停留;

D)快速冷冻鱼虾可以减少鱼肉的变质,并更加保鲜;生活中的哲理:快刀斩乱麻,长疼不如短痛,也是发明中的原理。

22、变害为利原理的具体表述如下:

1)利用有害的因素(特别是环境中的)获得积极的效果;有害无害只是相对的(时间,空间,人),将有害的因素通过一定的处理和转化,可以变有害为有用,比如废品回收,废品如果不处理就会造成环境的污染,但如果我们回收,不仅可以消除对环境的污染,还可以获得新的资源;噪声武器,废热发电,沼气能源,炉渣砖等都是变害为利的例子。

2)将两个有害的因素相结合,进而消除它们;这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以毒攻毒,一物降一物。如果系统有一个有害的因素我们无法避免,那么可以引入另外一个有害的因素来综合它,达到消除有害作用或者大大降低有害作用;比如中医的以毒攻毒疗法等。

3)增加有害因素到一定的程度,使之不再有害;利和害是对立统一的,害过头了就是利,利过头了就是害;害达到一定程度,往往会自我消除。自然界有很多生物就是因为自己的过度繁殖而灭亡。

变害有利的原理告诉我们,接受一些难以接受的东西--让它发生,往往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糟糕,或许我们还能获得一些收获,因此我们在思考过程中面对有害或者危险的事物时能突破心理障碍。

人生也是如此,不如意的地方十之有八九,倘若我们能坦然接受一些事实,或许我们的人生之路会更加宽广,至少会活得更加从容。

高明的政治家都比较会因势利导,来将对自己不利的因素导向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变害为利不仅仅是一种发明手段,也是一种处事手段。林肯竞选总统时,对手问他:你要到哪了里去?林肯回答:我要到总统的位置上去。

23、反馈原理的具体表述如下:

这个原理告诉我们应当从系统中尽量多收集反馈信息,并用这些信息来矫正系统的作用。引入反馈是系统自动控制的前提。系统中的任何变化所产生的信息都可以视作反馈信息源,通过系统运行的反馈信息,我们可以了解系统的运行状态。A)自动导航,自动工艺控制等:B)声控灯,防夹自动门:C)客户满意度调查,产品市场占有率调查等;

24、中介物原理的具体表述如下:

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中介物的地方非常多,对于系统也是一样,如下情况下时,我们可以利用中介物:A)直接执行某个动作有危险(有害作用),则可以利用不怕这种危险的中介物来执行:比如探险机器人,排雷机器人,服务员用托盘端菜,利用湿毛巾拿过热物等;B)直接执行动作不能达成或很难达成目标,需要利用另一个物体:比如利用竹竿晒衣服;用镊子夹取细小零件;计算机的远程过程调用中的中间通信对象,代理执行对象;利用拨子弹奏乐器等;在社会生产生活组织中非常普遍,律师机构,中介公司等。

25、自服务原理的具体表述如下:

如果一个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需要进行辅助和维护操作时,最好不要借助于外界,而是自己就能完成,这样可以减少成本(包括时间,材料,能耗等),比如:A)铁路铺设中的边铺边通行;自动饮水机;不倒翁玩具;再生纸;利用发电过程中的热能取暖:生物肥料:汽车下坡时充电;

26、复制原理的具体表述如下:

用简化的,便宜的复制品来替代易碎的或不方便操作的物体; 这样可以降低成本,提高可操作性。比如笔记本的金属外壳用塑料的替代,用神舟飞船模型展出等;

较为广义的复制其实是一种映射,能实现这种复制的手段有很多种,比如实物模型,光学成像,计算机模型,数学模型,能满足要求的模拟技术等。什么情况下我们需要使用这种复制手段呢?使用实际系统或者物体时成本比较高,而且难以使用。比如原子弹实验,用计算机模拟实验,成本就要小很多;还有一些模拟训练系统也是这个道理;使用实际系统(或物体)很困难、不现实或不方便。比如观察某个人的器官,你总不能时时开膛吧或者天天照B超,这个时候器官的光学图像(或者射线图像)就非常有用,而且可以保存,以便后续的对比;

一般来讲,使用实际目标物体的复制品,在成本,管理等方面都要比原件的使用更为经济和便利。

根据图片测量实物尺寸:根据影子测量物体(比如电视塔,高楼等)的高度;网上旅游;电视直播等:27、一次性用品原理也叫廉价替代品原理,其具体表述如下:

用廉价物品替代昂贵物品,在某些属性上作出妥协;某些系统或部件很昂贵,不利于推广,在质量允许的前提下,对某些属性做些妥协,比如使用寿命缩短,舒适性减低,或者能耗加大等。例子:

一次性餐具,清洁卫生;(加快了供给,减少了人力);塑料鞋套;减少卫生清洁成本。塑料机芯电子表;手术服;一次性注射器等生产外包;廉价替代和造假不是一回事情,廉价替代的目的是降低使用这种物品的成本,在舍弃一些优势品质的同时也降低了价格,且不存在欺骗成分,而造假则明显带有欺骗的性质。

28、替代机械系统原理的具体描述如下:

1)用光、声、热、嗅觉系统替代机械系统:2)用电、磁或电磁场来与物体交互作用:3)用移动场替代静止场,用随时间变化的场替代固定场,用结构化的场替代随机场;

如果是机械系统,我们可以尝试通过使用光学系统、声学系统、热力学系统、嗅觉系统来替代现有的系统,或者把现有系统发展成上述系统。这条经验并不是说机械系统一无是处,只是跟光,声,热,嗅觉等系统相比,机械系统在材料小孩,轻便化,尺寸减小,以及柔性化等方面都不及这些系统。例子:A)比如切割从机械锯,到高速流体锯,再到激光切割;B)物理键盘输入-->语音输入;C)机械球鼠标-->光电鼠标;D)机械键盘-->触摸屏-->激光投影;E)机械洗衣-->超声波洗衣-->电离洗衣(无洗衣粉洗衣机); F)有线系统-->无线系统(卫星电视等);G ) 煤气中加入难闻气体,作为气体泄漏的警示:

29、气动或液压结构原理:

用气态或液态部件替代固体部件符合系统的动态性进化法则-柔性化。在改造系统时,我们可以尝试将系统的固体部件用气体或者流体部件代替,比如充气结构,充液结构,气垫,液体静力结构或者流体动力结构。气态、液态相对于固体来说,更具柔性(弹性),受力更均匀,相同体积下更轻,相对容易节省材料,装入和取出以及更换相对容易一些,可压缩性好等优点。

例子:气垫运动鞋,用气垫替代实心的鞋垫,提高了运动性能,具有更好的减震效果;空气幕墙,既可以让人员自由进出,又可以减少冷气或者热气外流;汽车的安全气囊;运输易碎物品采用发泡包装材料;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原理只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系统的改进的方向,不具有普适性。因为气体,液体相比固体的性质不同,本身并没有优劣,站在需求的角度才会有好坏之分。需要固态的时候还是坚持固态。正如修房子一样,用竹子和木板比用钢筋省钱,但该用钢筋还是要用钢筋。

30、柔性膜或薄膜原理

1)使用柔性膜或者薄膜代替常用的结构;2)用柔性膜或薄膜将物体与它的外部环境分割开。

技术系统柔性化进化是非常普遍的一种技术系统演进方式。在物质提炼、萃取、分离,以及农业和日常生产生活中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A)利用充气薄膜充当保护性措施(如冬季网球场地保护,覆膜教科书);B)农业中的塑料大棚种植;C)医用透明胶;塑料浴罩;薄膜键盘,薄膜显示屏等;

31、多孔材料原理:

这个原理提出的原因是,一般机械系统通常都是由没有渗透性的固体材料制成的,无渗透性的材料虽然有其优点,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具有渗透性的(多孔的)材料的优点,比如我们人类本身的生命器官就是具有渗透性的代表。许多机器都具有内部运动功能,“粗糙的”机器用管道、泵等工具协助实现,而精细的机器可用可渗透的膜和分子力来是实现。使用多孔结构(如孔穴,气泡,毛细管等)时,这些结构可不包含任何实物粒子,可以是真空,也可以填充某些有用的气体,液体或者固体,目的是让孔隙结构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多孔结构的一种直观的好处就是可以在不影响结构品质的情况下,节省材料,减轻重量(坚固性、轻便性、透气性等)。多孔原理的例子很多(工艺,复合材料领域尤其多):

A)造船的浮力部分使用多孔结构,不仅可以通过孔穴减少重量,提升浮力,还可以提高船的安全性,因为在一个或多个孔穴结构遭到破坏时,其它孔隙结构仍然保持浮力;

B)泡沫金属,泡沫塑料的应用;(用泡沫金属制作的飞机机翼结实轻便)

C)药棉(利用多孔的结构的棉花,加入酒精而成);用海绵来储存液态氨;D)纱窗、蚊帐、海绵;

32、改变颜色原理:

1)改变物体或其环境的颜色:2)改变物体或其环境的透明度:3)对于难以看到的物体或过程,使用颜色添加剂来观测;4)如果已经使用了这样的添加剂,那么使用发光跟踪或原子跟踪;

颜色的改变的目的是增强可观测性,改变的是其视觉特性,而这种视觉特性与我们(系统的观察者)密切

相关。如果我们需要区别多种系统的特征时,就可以使用这种原理。这种原理主要应用于检测,反馈等领域:A)光谱仪,微观级观测;(观察细胞等微观结构时,通过染色,或者添加辐射物质等);

B)感光玻璃;荧光防伪;变色眼镜;航海救生衣;C)不同季节穿不同颜色的衣服;D)交通,天气的警示色;E)自然界的颜色警示和颜色欺骗;

33、同质性原理

与主物体相互作用的物体,应该由主物体的同种材料(或者具有相似性属性的材料)制成。使用同种材料或者属性相似的材料,一同使用时不会产生明显的负面作用,可以给系统带来益处。另外尽量使用同种或者相似的材料,对于系统的后期维护也有好处,可以减少备用材料的种类。例子:

手术线采用人体能吸收的羊肠线;(可以减少负面作用)包饺子时为了防止黏结使用面粉;(不会有负作用,还可以防止黏结)药用胶囊使用可以食用的材料;(降低危害)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团队建设,公司文化,国家意识形态,其实都在应用这种同质性原理。虽然说百家争鸣和多样化更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但如果从效率和利益来讲,人类是朝着“同质性”方向发展的。

34、抛弃和再生部件原理:

对于抛弃原理来说,一如果部件对于系统不再有用,应该除掉,以免形成浪费;应该有意识的利用这种临时性的部件来降低成本,或达到目的。抛弃原理的应用很多:利用一些物质的挥发性,可溶性来制造“空心”类产品(中空型材)或者临时保护性外壳,药物胶囊的外壳可以包装药粉,进入人体后自行溶解掉;制造空心的金属球等;增加临时性部件,以增加某种能力,在其作用完成后抛弃这类应用也非常多,比如火箭的助推器,飞机的副油箱等;子弹弹壳;火箭运输中泡沫吸震后挥发掉;.

再生原理则表达的是,如果系统中的某些部件在工作过程中会慢慢消耗掉,那么这些部件在工作过程中最好能再生。在传送腐蚀性液体的管道里,定期传送些易附着管壁的耐腐蚀的物质;(苏联专利)

抛弃原理和再生原理是一个事物的两面。

35 物理或化学参数改变原理:

1)改变物体的系统状态;2)改变浓度或者密度;3)改变柔韧程度;4)改变温度或者体积,TRIZ将这些单独列出应该是因为这些改变更为常见和普遍,另外也有利于后面的冲突和矛盾矩阵的应用;从发明创新来讲,包含试错法在内的很多方法也会改变系统的物理或者化学参数来达到创新的目的,实际上,我们在创新的过程中依然可以应用这些方法,只是在TRIZ的指导下,会使得我们的发明创新更加有条理,有目标,更容易达到目的。改变物体的系统状态,这个比较广,从广义上来讲,系统的任何变化都可以认为是系统的状态发生变化,这里所指的状态,应该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物体的常见三种状态--固体,液体和气体(或者液态,固态和气态);改变浓度和密度这个容易理解;改变柔韧程度,可以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压缩性;改变温度和体积也很好理解,

36 状态转变原理:

利用状态转变时的现象(如体积变化,热量的吸收和释放等);状态转变包括系统的物理状态改变,也包括物体“相变”,而且“相变”比“改变系统的物理状态”具有更广泛的意义,因为伴随着物质的相变过程会产生某种效应(比如体积改变和热量吸收或释放(一级相变),超导(二级相变)等),一般对应物质的固态,液态和气态对应着物质的固相,液相和气相。物质“相”的理解,大家可以百度,这里不再赘述。如果为了产生气溶胶、吸收或者释放热量、改变体积以及产生一种有用的力,都可以利用这个原理。37热膨胀原理:

热胀冷缩现象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物理现象了,热膨胀可以是正向或者负向,其运动范围并不只限于热场,重力、气压、海拔高度或者光线的变化都可能引起热膨胀(收缩):

A)装配金属双环时可以让内环冷缩,外环热胀,等回复常温时内外环牢牢固定;

B)双金属片开关;利用不同膨胀系数的材料的变形来形成通断;C)酒精温度计;

在热膨胀过程中会产生材料体积的变化(在某个方向上则为长度的变化),还能产生很大的推力和压力(胀力和缩力),可以利用这种效应来实现我们所需要的能力。当然,这种效应有的时候也会带来负面作用,我们在利用此原理的同时也应该考虑到这种负面作用,并提前进行预防。

38加速氧化原理:

1)用富氧空气替代普通空气;2)用纯氧替代富氧空气;加速氧化的本质就是从氧化的一个级别转变到下一个更高的级别,其作用是为了强化加工工艺。高压纯氧灭菌;双氧水消毒;臭氧去垢;用乙炔-氧代替乙炔-空气来切割金属;高压氧舱;

39 惰性环境原理的具体描述如下:

1)用惰性环境代替通常环境;2)在物体中增加中性物质或添加剂;3)在真空中实施过程;

惰性环境原理与加速氧化原理正好相反,让系统处于一种惰性而不是活性环境。制造惰性环境,可以考虑各种环境类型,包括真空、气体、液体或固体,固体惰性环境包括中性涂层,微粒或要素。对于系统而言,不产生负面作用的环境都是可以考虑的环境。惰性环境的目的是为系统提供具有稳定和安全的化学或物理的环境。惰性物质的化学和物理特性稳定,这类物质很多,如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氡)、不活泼金属(如Pt等,常用作惰性电极)。霓虹灯;真空包装;充满惰性气体的白炽灯;惰性气体保护焊接机;

40、复合材料原理:

复合材料,一般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在宏观(微观)上组成具有新性能的材料。各种材料在性能上互相取长补短,产生协同效应,使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优于原组成材料而满足各种不同的要求。采用复合材料,需要改变材料的成分,这样可以让复合材料具备原本不属于单个成分材料的特性。复合材料的例:合金金属;飞机外壳用复合材料制造;轻便高强的多层防弹服;

triz40个原理简介

TRIZ理论40个发明图文介绍 1. 分割原理: 1)把一个物体分成相互独立的几个部分;2)把一个物体分成容易组装和拆卸的部分;3)提高系统的可分性,以实现系统的改造。(增加物体被分割的程度) 分割原理要表达的其实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分而治之的策略,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最简单朴素的方法。分割原理好处:1) 使得社会化生产,流水化作业成为可能。2)如果系统过于笨重或者体积过大,不便于移动或运输。比如可拆卸衣柜,整体衣柜大而笨重,不便于运输和搬动,通过分割原理变成可拆卸的衣柜后,就使得移动和运输更加容易。3)如果系统比较复杂、庞大,整体上不便于制造、使用和维护分割原理的副作用:1)可能会增加系统的复杂性; 3)会带来额外的设计 2.抽取原理: 1)从系统中抽出可产生负面影响的部分或者属性;2)仅从系统中抽出必要的部分和功能。 这里的系统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个虚拟的系统。将系统分为有害(或者无用)部分和有用部分,通过将有害部分抽取,可以得到更好的系统(产品),谷子去壳,鱼去骨,工业提纯,通信去噪,矿渣提炼,选矿等都是这种原理的应用。 利用抽取原理最娴熟的是的CCTAV,通过新闻抽取,成就了一个国内形势大好,国外水深火热的景象。 3.局部质量原理: 1)将物体、环境或外部作用的均匀结构,变为不均匀的;(同类结构变为异类结构) 2)让物体的不同部分,各具有不同的功能;3)让物体的各部分,均处于完成各自动作的最佳状态。 局部质量原理是技术系统不均衡进化法则的一种体现,目的是使得系统资源达到最优配置。比如一个团队,并不是要求所有员工都是最好的,但我们可以做到让团队的所有员工的状态都达到自己最佳状态。 局部质量原理表达的是系统资源局部配置的优化,通过局部质量优化,达到系统整体资源配置的优化,从而使得系统的理想度更好。这在团队组织,生产排产等方面都有非常大的用武之地。 4.增加不对称性原理: 增加不对称性原理表达的是利用对系统状态的改变来达到优化系统的目的。USB接口的正反不对称; 有正负极要求的插头,如果是不对称的,插反了,就插不进,就避免了插错的风险。C)物体在使用过程中,可以通过增加不对称来增加产品的易用性和可识别性。典型的如将家具部件的接合件设计成不对称的,这样只有按一定的范顺才能完成家具组合,这样就可以减少组装难度,使得普通人也可以组装。分段收电费,错峰上下班等。通过不对称来改变系统的参数或者属性。比如利用大小齿轮改变速度;利用对称齿轮带动不对称齿轮从而变匀速为变速等。利用不对称维持某种状态。单向阀可以保持水流只能朝一个方向流。

TRIZ40个发明原理

1分割11事先防范 2 1 减少有害作 用的时间 31多孔材料 2抽取12等势2 2 变害为利32颜色改变 3局部质量13反向作用2 3 反馈33均质性 4增加不对称 性 14曲面化 2 4 借助中介物34抛弃或再生 5组合15动态特性2 5 自服务35 物理或化学参数 改变 6多用性16未达到或过度的 作用 2 6 复制36相变 7嵌套17空间维数变化2 7 廉价替代品37热膨胀 8重量补偿18机械振动2 8 机械系统替 代 38强氧化剂 9预先反作用19周期性作用2 9 气压和液压 结构 39惰性环境 10预先作用20有效作用的连续 性 3 柔性壳体或 薄膜 40复合材料 下面是对这40个创新原理的具体介绍,大部分创新原理包括几种具体的应用方法。本节将对每个创新原理做简单的介绍,并给出相应的应用实例。 原理1. 分割 A把一个物体分成相互独立的部分 为不同材料(如玻璃、纸、铁罐等)的再回收设置不同的回收箱 B将物体分成容易组装和拆卸的部分 组合家具 C提高物体的可分性 活动百叶窗替代整体窗帘 原理2. 抽取 A从物体中抽出产生负面影响的部分或属性,或者仅抽出物体中必要的部分或属性 空气压缩机工作,将其产生噪音的部分即压缩机移到室外 用光纤或光波导分离主光源,以增加照明点 原理3. 局部质量

A将物体、环境或外部作用的均匀结构变为不均匀的 将系统的温度、密度、压力由恒定值改为按一定的斜率增长 B让物体的不同部分各具不同功能 瑞士军刀(带多种常用工具,如螺丝刀、起瓶器、小刀、剪刀等)C让物体的各部分处于完成各自功能的最佳状态 在餐盒中设置间隔,在不同的间隔内放置不同的食物,避免串味 原理4. 增加不对称性 A将物体的对称外形变为不对称的 引入一个几何特性来防止元件不正确的使用(如电插头的接地棒) 为改善密封性,将O型密封圈的截面由圆形改为椭圆形 B增加不对称物体的不对称程度 为增强防水保温性,建筑上采用多重坡屋顶 原理5. 组合 A在空间上将相同物体或相关操作加以组合 集成电路板上的多个电子芯片 并行计算机的多个CPU B在时间上将相同或相关操作进行合并 冷热水混水器 原理6. 多用性 A使一个物体具备多项功能,消除了该功能在其它物体内存在的必要性(进而裁减其他物体) 牙刷的把柄内装牙膏 可移动的儿童安全椅,既可放在汽车内,拿出汽车外也可单独作为儿童车 企业中的有多种才能的人才 原理7. 嵌套 A把一个物体嵌入另一个物体,然后将这两个物体再嵌入第三个物体,依此类推 俄罗斯套娃 可伸缩电视天线 汽车安全带 B让某物体穿过另一物体的空腔 伸缩式天线 原理8. 重量补偿

TRIZ理论40个发明原理

TRIZ理论40个发明原理 TRIZ(理论发展与创造性问题解决理论)是一种系统的创新方法,它通过分析存在的技术发展和创新问题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TRIZ理论提出了40个发明原理,旨在帮助人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新颖方法。本文将简要介绍这40个发明原理。 1.分割原理:将对象分割成独立的部分,以便更容易处理。 2.提取原理:将所需的特征从对象中提取出来。 3.提前原理:在需要之前准备好所需的物质、能量或信息。 4.合并原理:将两个或多个对象或特征合并以形成新的有用特征。 5.合并前原理:在合并之前先分析和解决相互矛盾的特征。 6.动态变化原理:在对象上引入可控制的变化以实现所需的功能。 7.多功能原理:使用相同的对象或系统来实现多个功能。 8.反馈原理:使用反馈机制来控制和优化系统的功能。 9.结构转换原理:通过改变对象的结构或组织方式来解决问题。 10.副产品原理:利用副产品来实现附加的功能。 11.反向、反效应原理:利用反向或相反的效应来解决问题。 12.预测原理:预测系统的可能发展趋势,并提前解决潜在问题。 13.貌似性原理:利用相似的对象或现象来解决问题。 14.功能复用原理:利用现有的功能来解决问题,而不需重新开发。

15.功能替代原理:用具有类似或相反功能的对象替代目标对象。 16.部分失效原理:在功能丧失或部分失效时仍能维持系统的运行。 17.错误配对原理:通过改变对象的颜色、图案或形状来解决问题。 18.物质性局限原理:利用不同的材料或工作流程解决物质性局限问题。 19.链接相反作用原理:利用相反的作用力来解决问题。 20.远离副作用原理:通过远离系统中产生副作用的过程来解决问题。 21.改变参数原理:通过改变系统参数来解决问题。 22.固体润滑原理:使用润滑剂或改变表面形状来减少摩擦。 23.物体扭转原理:通过扭转物体来改变其特性。 24.误差原理:利用误差或随机变化来改善系统功能。 25.自修复原理:设计具有自修复功能的系统。 26.功能解耦原理:将不同的功能隔离开来,以便更好地实现每个功能。 27.改变中介原理:使用不同的中介物质或作用方式来实现功能。 28.机械振动原理:利用振动来解决问题。 29.弹性原理:利用弹性材料或结构来解决问题。 30.层级思维原理:分析系统的层级结构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1.通信原理:使用通信系统来解决问题。

TRIZ理论中的40个创新原理

TRIZ理论中的40个创新原理 1.分割原则 a.将人物体分成独立的部分。 b.使物体成为可拆卸的。 c.增加物体的分割程度。 2.抽取原则 a.从物体中拆出“干扰”部分("干扰"特性)或者相反,分出唯一需要的部分或需要的特性。b.与上述把物体分成几个相同部分的技法相反,这里是要把物体分成几个不同的部分。 3.局部质量原则 a.从物体或外部介质(外部作用)的一致结构过渡到不一致结构。 b.物体的不同部分应当具有不同的功能。 c.物体的每一部分均应具备最适于它工作的条件。 4.非对称原则 a.物体的对称形式转为不对称形式。 b.如果物体不是对称的,则加强它的不对称程度。 5.合并原则 a.把相同的物体或完成类似操作的物体联合起来。 b.把时间上相同或类似的操作联合起来。 6.普遍性原则 一个物体执行多种不同功能,因而不需要其他物体。 7.嵌套原则 a.一个物体位于另一物体之内,而后者又位于第三个物体之内,等等。 b.一个物体通过另一个物体的空腔。 8.配重原则 a.将物体与具有上升力的另一物体结合以抵消其重量。 b.将物体与介质(最好是气动力和液动力)相互作用以抵消其重量。 9.预先反作用原则 如果按课题条件必须完成某种作用,则应提前完成反作用。 10.预先作用原则 a.预先完成要求的作用(整个的或部分的)。 b.预先将物体安放妥当,使它们能在现场和最方便地点立即完成所需要的作用。 11. 预先应急措施原则 以事先准备好的应急手段补偿物体的底可靠性。 12.等势原则 改变工作条件,使物体上升或下降。

13.逆向思维原则 a.不实现课题条件规定的作用而实现相反的作用。 b.使物体或外部介质的活动部分成为不动的,而使不动的成为可动的。 c.将物体颠倒。 14.曲面化原则 a.从直线部分过渡到曲线部分,从平面过渡到球面,从正六面体或平行六面体过渡到球形结构。 b.利用棍子、球体、螺旋。 c.从直线运动过浑到旋转运动,利用离心力。 15.动态化原则 a.物体(或外部介质)的特性的变化应当在每一工作阶段都是最佳的。 b.将物体分成彼此相对移动的几个部分。 c.使不动的物体成为动的。 16.不足与超额行动原则 如果难于取得百分之百所要求的功效,则应当取得略小或略大的功效,此时可能把课题大大简化。 17. 一维变多维原则 a.如果物体作线性运动(或分布)有困难,则使物体在二维度(即平面)上移动。相应地,在一个平面上的运动(或分布)可以过渡到三维空间。 b.利用多层结构替代单层结构。 c.将物体倾斜或侧置。 d.利用指定面的反面。 e.利用投向相邻面或反面的光流。 18.机械振动原则 a.使物体振动。 b.如果巳在振动,则提高它的振动频率(达到超声波频率)。 c.利用共振频率。 d.用压电振动器替代机械振动器。 e.利用超声波振动同电磁场配合。 19.周期性动作原则 a.从连续作用过渡到周期作用(脉冲)。 b.如果作用已经是周期的,则改变周期性。 c.利用脉冲的间歇完成其他作用。 20.有效作用的连续性原则 a.连续工作(物体的所有部分均应一直满负荷工作)。 b.消除空转和间歇运转。 21.紧急行动原则 高速跃过某过程或其个别阶段(如有害的或危险的)。

TRIZ理论的40条发明原理

TRIZ理论的40条发明原理 TRIZ(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是由苏联发明家和 工程师格鲁什科创立的一种创新方法论。TRIZ理论通过对大量发明创新 的案例进行研究总结,提出了40条发明原理,这些原理可以帮助人们在 解决问题和创新过程中找到更好的方案。 以下是TRIZ的40条发明原理及其简介: 1. 分割(Segmentation):将系统、产品或问题分割为更小的部分,使其更容易处理和改进。 2. 提取(Extraction):从现有系统、产品或问题中提取出有用的 部分,以创造新的价值。 3. 多功能性(Multifunctionality):增加系统、产品或问题的功能,以充分利用资源。 4. 连接(Connection):将不相关的系统、产品或问题连接起来, 以创造新的价值。 5. 局部质量(Local Quality):提高系统、产品或问题的局部质量,以改善整体效果。 6. 相反(Opposite):采用相反的方式或方向处理问题,以产生新 的解决方案。 7. 空洞(Empty Space):利用没有利用的空间或资源,以创造新的 价值。 8. 功能性增加(Functionality Increase):增加系统、产品或问 题的功能,以提供更多的价值。

9. 原始复制(Copying):将现有的解决方案应用于类似的问题,以 加速创新过程。 10. 剔除(Disposal):去除无用或干扰的部分,以改善系统、产品 或问题。 11. 预先完成(Preparation in Advance):在事先为系统、产品或 问题做好准备,以提高效率和质量。 12. 局部优化(Local Optimization):通过优化系统、产品或问题 的局部部分,以提高整体效率和性能。 13. 逆反馈(Feedback):引入反馈机制,以自动调节系统、产品或 问题的性能和效果。 14. 一体化(Integration):将不同的系统、产品或问题整合在一起,以创造新的价值。 15. 功能转移(Function Transfer):将一种功能从一个部分或系 统转移到另一个部分或系统,以实现新的效果。 16. 部分或全体替代(Partial or Total Replacement):用更先进、更适用的材料、部件或系统替代现有的部分或全体,以改进性能和效果。 17. 质量增加(Quality Increase):提高系统、产品或问题的质量,以提升整体价值。 18. 避免预期的影响(Avoidance of Harmful Effect):采取措施 避免可能带来负面影响的情况,以改善系统、产品或问题。 19. 链式作用(Chain Reaction):通过引入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改进 措施,以提高整体效果和效率。

TRIZ 40个创新原理及解析

TRIZ 40个创新原理及解析 TRIZI理论中最核心的,最具有普遍用途的是40个创新原理。40个创新原理的广泛应用。产生了不计其数的专利。然而,其内容比较多,叉比较抽象,天行健咨询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精彩的创新成果为例解读了40个创新原理,可为人们学习和掌握TRIZI 理论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TRIZ 40个创新原理及解析: 1、分割原理:将物体分成独立的或可拆卸的部分 例1:上海世博中心是世博会历史上最大的场馆,其会议、接待、活动等核心功能空间均可“大可分割,小可合并”。

2、抽取原理:从系统中抽取出“干扰”的部分或特性,或者只抽取需要的部分或特性 例2:如果遇到雷雨天,澳门馆会临时拆掉玉兔头,其原因是钢结构的兔头会将雷电抽取出来引入展馆。 3、局部质量原理:将同构结构转化成为异构结构,让物体的不同部分实现不同的功能,将物体的每个部分放在最利于其运行的条件下 例3:2010年正值肖邦诞辰200周年纪念,波兰馆音乐厅内汇聚100架钢琴同时演奏肖邦作品,创造了一个吉尼斯纪录。 4、非对称原理:将对称形式转换成为非对称形式或加强其不对称的程度 例4:荷兰馆是非对称的,一条呈数字“8”字形的街道两侧,是26栋精致小巧的房子,错落有致,互不遮挡光线。 5、合并原理:将空间或时间上同类或相邻的物体或操作进行合并 例5:英国馆建筑外围采用6万多株亚克力光纤管密集排列组合成蒲公英的外形。伸人室内的一端,采用琥珀原料包裹住种子,合并成“千年种子库”。

6、多用性原理:让一个物体能执行多种不同的功能,从而可去掉其它部件 例6:城市最佳实践区里的“追光百叶”能自动跟踪太阳方位,实现遮阳、照明等多种功能。 7、嵌套原理:将一个物体放入另一个物体中,或将一个物体通过另一个物体的空腔 例7:城市起源馆展出了特洛伊木马。古希腊士兵藏匿于巨大的木马中,巧妙攻下特洛伊城。 8、重量补偿原理:与其它物体结合或依靠外部环境产生的气动力补偿物体重量 例8:世界气象馆内有两个虚拟卡通导游“云宝宝”蓝蓝和朵朵带领观众搭乘“热气球”饱览金世界的气象奇观。这里的热气球符合重量补偿原理。 9、预先反作用原理:事先给物体施加反作用,用以消除不利的影响例9:意大利馆展出的阿威托五指鞋就像人们所熟知的戴在手上的手套一样,它为脚掌准备的“脚套”。有助于保持平衡,防止脚踝扭伤。这种预先防范的创意设计,正符合TRIZ预先反作用原理。

TRIZ理论的40个创新原理详细讲解

.
.
.
.
TRIZ 理论的 40 个创新原理详解
2010-10-09 来源:汇新网 作者:佚名
1946 年阿齐舒勒进入苏联海军专利局工作,有机会接触了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工程领域内的大量 专利。在分析这些专利的过程中,他发现,这些专利虽然来自不同国家、不同领域,而且解决的也 是不同的问题,实现的是对不同系统的改进,但是,这些专利是利用了某些相同的方法。也就是 说,很多的原理和方法在发明的过程中是重复使用的。于是,他就想从大量的专利中找出那些基本 的常用的方法。基于这样一种思想,他对于世界上不同领域的专利和方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提取 出了在专利中最常用的方法和原理,共总结出 40 种,他称之为 40 个发明原理。
下面是对这 40 个创新原理的具体介绍,大部分创新原理包括几种具体的应用方法。
原理 1. 分割 A、把一个物体分成相互独立的部分为不同材料(如玻璃、纸、铁罐等)的再回收设置不同的回 收箱 B、将物体分成容易组装和拆卸的部分组合家具 C 提高物体的可分性活动百叶窗替代整体窗帘
原理 2. 抽取 A、从物体中抽出产生负面影响的部分或属性,或者仅抽出物体中必要的部分或属性空气压缩机 工作,将其产生噪音的部分即压缩机移到室外用光纤或光波导分离主光源,以增加照明点
原理 3. 局部质量 A、将物体、环境或外部作用的均匀结构变为不均匀的将系统的温度、密度、压力由恒定值改为 按一定的斜率增长 B、让物体的不同部分各具不同功能瑞士军刀(带多种常用工具,如螺丝刀、起瓶器、小刀、剪 刀等) C、让物体的各部分处于完成各自功能的最佳状态在餐盒中设置间隔,在不同的间隔内放置不同 的食物,避免串味
原理 4. 增加不对称性 A、将物体的对称外形变为不对称的引入一个几何特性来防止元件不正确的使用(如电插头的接 地棒)为改善密封性,将 O 型密封圈的截面由圆形改为椭圆形 B、增加不对称物体的不对称程为增强防水保温性,建筑上采用多重坡屋顶
.下载可编辑.

TRIZ理论的40个发明原理详解

TRIZ理论的40个发明原理详解(2008-04-21 17:24:23) 标签:triz理论40个发明原理杂谈分类:方法工具阿奇舒勒对大量的专利进行了研究、分析和总结,提炼出了TRIZ中最重要的、具有普遍用途的这40个发明原理,原理是获得冲突解所应遵循的一般规律。TRIZ主要研究技术与物理两种冲突。技术冲突是指传统设计中所说的折中,即由于系统本身某一部分的影响,所需要的状态不能达到。物理冲突是指一个物体有相反的需求。TRIZ引导设计者挑选能解决特定冲突的原理,其前提是要按标准参数确定冲突,然后利用39×39条标准冲突和40条发明创造原理解决冲突。 1.分割原则 a.将物体分成独立的部分。 b.使物体成为可拆卸的。 c.增加物体的分割程度。 2.拆出原则 从物体中拆出"干扰'部分("干扰"特性)或者相反,分出唯一需要的部分或需要的特性。 与上述把物体分成几个相同部分的技法相反,这里是要把物体分成几个不同的部分. 3.局部性质原则 a.从物体或外部介质(外部作用)的一致结构过渡到不一致结构。 b.物体的不同部分应当具有不同的功能 c.物体的每一部分均应具备最适于它工作的条件。 4.不对称原则 a.物体的对称形式转为不对称形式。 b.如果物体不是对称的,则加强它的不对称程度, 5.联合原则 a.把相同的物体或完成类似操作的物体联合起来, b.把时间上相同或类似的操作联合起来. 例:双联显微镜组;由一个人操作,另一个人观察和记录。 6.多功能原则

一个物体执行多种不同功能,因而不需要其他物体。 例:提包的提手可同时作为拉力器(苏联发明证书187964)。 7.‘玛特廖什卡'原则 a.一个物体位于另一物体之内,而后者又位于第三个物体之内,等等。 b.一个物体通过另一个物体的空腔。 8.反重量原则 a.将物体与具有上升力的另一物体结合以抵消其重量。 b.将物体与介质(最好是气动力和液动力)相互作用以抵消其重量。 9.预先反作用原则 如果按课题条件必须完成某种作用,则应提前完成反作用。 例:杯形车刀车削方法是:在车削过程中车刀绕自己的几何轴转动。其特征是为了防止产生振动,应预先向杯形车刀施加负荷力,此力应与切削过程中产生的力大小相近,方向相反" (苏联发明证书~536866) 10.预先作用原则 a.预先完成要求的作用(整个的或部分的) b.预先将物体安放妥当,使它们能在现场和最方便地点立即完成所需要的作用。 上述课题41的解决方案可作为该原则的例子: 11"予先放枕头"原则。 以事先准备好的应急手段补偿物体的底可靠性。 12.等势原则 改变工作条件,使物体土升或下降. 例:有一种装置不必使沉重的压模升降;这种装置是在压床上安装了带有输送轨道的附件(苏联发明证书264679). 13、"相反"原则 a、不实现课题条件规定的作用而实现相反的作用. b、使物体或外部介质的活动部分成为不动的,而使不动的成为可动的.

triz40项原理

triz40项原理 TRIZ40项原理是一套创新工具,旨在帮助人们解决问题并找到创新解决方案。本文将介绍TRIZ40项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应用,以及一些实例来说明这些原理的实际应用情况。 一、分离原理 分离原理是TRIZ40项原理中的第一项原理,其核心思想是将一个对象或者系统的某些部分分离出来,以实现目标的更好满足。例如,在设计一台洗衣机时,可以将洗衣机的洗涤和烘干功能分离,使得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功能。 二、抛弃与取代原理 抛弃与取代原理是指将一个对象或者系统中不必要的部分或者功能抛弃掉,并用更好的替代品来取代。例如,由于传统的钥匙容易丢失或者被盗,可以使用指纹识别技术来取代传统的钥匙。 三、局部品质原理 局部品质原理是指在一个对象或者系统中,将某些局部部分的性能或品质进行改善,从而提升整个系统的性能或品质。例如,在设计一台汽车时,可以通过改善发动机的燃烧效率来提高整车的燃油经济性。 四、增量原理 增量原理是指在一个对象或者系统中,通过增加某种物质、能量或

者信息来改善系统的性能或者功能。例如,当设计一台电脑时,可以通过增加内存的容量来提升电脑的运行速度和性能。 五、合并原理 合并原理是指将两个或者多个对象或者系统合并在一起,从而实现新的功能或者性能。例如,在设计一台手机时,可以将手机和相机合并在一起,使得用户可以拍照和通话的功能都可以在一个设备上实现。 六、通用原理 通用原理是指将一个对象或者系统中的某个部分或者功能应用于其他相似的对象或者系统中,从而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例如,当设计一台电视机时,可以借鉴音响系统的设计思路,从而提升电视机的音响效果。 七、反向原理 反向原理是指将一个对象或者系统中的某些部分或者功能的作用方向或者方式进行反转,以实现更好的效果。例如,在设计一台吸尘器时,可以将原本吸尘的功能改为吹风的功能,从而实现更加方便的清洁。 八、动力原理 动力原理是指利用外部的能量或者力量来推动一个对象或者系统的运行或者实现某个功能。例如,在设计一台自行车时,可以利用人

TRIZ发明的40个发明原理

TRIZ发明的40个发明原理 TRIZ(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是由俄罗斯工程师阿尔图尔·彼得罗维奇·安普罗波夫于20世纪40年代提出的一种发明和问题解决方法。TRIZ不仅提供了一套有效的发明原则,而且还提供了一种思维模式,帮助人们解决复杂问题和创造新的解决方案。以下是TRIZ 发明的40个发明原理: 原理1:分割 将一个对象或系统分割成较小的部分,以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 原理2:抽离 将一些与问题无关的因素抽离出来,以减少不必要的复杂性。 原理3:局部质量 在一个系统中,将不同部分的质量要求不同化,以提高整体效能。 原理4:反压 通过应用相反方向的力或压力,以克服问题的障碍。 原理5:统一 将不同的部分或功能进行统一,以减少重复和冗余。 原理6:纵向拆分 将一个系统或对象的垂直层次重新组织,以提高效率。 原理7:横向拆分 将一个系统或对象的水平分布重新组织,以改善协调和合作。

原理8:碎片 将一个对象或系统分成较小的碎片,以便更好地管理和控制。 原理9:反周期 将不同周期或节奏的变量相互作用,以产生新的效果或解决方案。原理10:预期反应 预测未来的问题或反应,以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原理11:使用资源 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不浪费和滥用。 原理12:选择组合 选择最佳的组合方案,以满足不同需求和要求。 原理13:相反 通过采取相反方向的行动,来解决问题。 原理14:轮替 按照固定的时间表或顺序,进行循环操作,以提高效率和效果。原理15:逃逸 通过引入新的因素或变量,逃避现有的问题和限制。 原理16:引导 通过引导、导向和控制,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标。 原理17:透明物质

triz原理的应用

TRIZ原理的应用 一、TRIZ原理简介 TRIZ(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是苏联工程师Genrich Altshuller 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套解决问题和创新的方法论。TRIZ原理通过对现有问 题进行分析,找到生产、科研和创新的通用规律,帮助人们解决各种技术难题。 二、TRIZ原理的基本原则 TRIZ原理包含了40个发明原理,这些原理以总结了人们在技术领域中创造出 的各种技术突破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下是其中的一些重要原则: 1.分离原理:将一个物体或一个系统的某些部分完全与其余部分分离 开来,以实现更好的控制或改进。 2.局部负面效应原理:通过增加或引入局部的负面效应,来改进整体 系统的性能。 3.替代原理:通过替代某种物质、能量或物理过程,来达到更高效、 更节约的效果。 4.多功能原理:利用一个物体或系统的多个功能来解决多个问题,实 现综合利用。 三、TRIZ原理的应用案例 以下是TRIZ原理在实际问题求解中的应用案例: 1.分离原理的应用案例:在汽车设计中,为了减少车辆重量和提高燃 油效率,可以将车身结构分离为多个模块,使得不同部位的材料和结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优化和替换。 2.局部负面效应原理的应用案例:在化工工艺中,有些反应需要高温 环境,但高温环境会导致一些副反应和能源浪费。利用TRIZ原理中的局部负面效应原理,可以在关键位置引入催化剂或降低温度来抑制副反应和能源损耗。 3.替代原理的应用案例:在光伏领域,传统的硅基太阳能电池效率不 高且成本较高。利用TRIZ原理中的替代原理,研发人员发现能够替代硅的材料,如钙钛矿材料,能够提高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和降低成本。 4.多功能原理的应用案例:在智能手机的设计中,利用TRIZ原理中的 多功能原理,一个小小的设备实现了通话、上网、拍照、音乐播放等多种功能,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triz40个发明原理详解(带详细案例)

TRIZ 40个发明原理详解〔1〕——分割标签:杂谈分类:方法工具 分割〔segmentation〕原理表现在3个方面 1. 将物体分割为独立局部。 比如:用个人计算机代替大型计算机;用卡车加拖车的方式代替大卡车;用烽火传递信息〔分割信息传递距离〕;在大项目中应用工作分解结构,等等。 2. 使物体成为可组合的〔易于拆卸和组装〕。 比如:组合式家具;橡胶软管可利用快速拆卸接头连接成所需要的长度,等等。 3. 增加物体被分割的程度。 比如:用软的百叶窗代替整幅大窗帘;电子线路板〔PCB〕外表贴装技术〔SMT〕中所使用的锡膏,主要成分是粉末状的焊锡,用这种焊锡替代传统焊接用的焊锡丝和焊锡条,从而大大地提升了焊接的透彻程度,等等。 TRIZ故事1——通红的玻璃板 在玻璃批量生产线上,对玻璃先进展加热然后再进展加工,加工完成后的玻璃仍处于通红状态,需要将其输送到指定位置直至冷却下来。 现在的问题是,因为玻璃还处于高温,呈现柔软的状态,在滚轴传输线的输送过程中会因为重力下垂而造成变形,导致玻璃外表凹凸不平,后续需要大量的打磨工作来进展修正。 年轻的工程师提出将传输线上的滚轴直径做到尽量小,以减少玻璃悬空的面积,提高玻璃的平度。 “我们可以将滚轴直径像火柴棍一样细,〞年轻的工程师说,“组成一个传输线〞。 “那么,每米长度内将有大约500个滚轴,安装时需要像做珠宝首饰一样细致。〞老工程师说,“想一想这个传输线的造价。〞 “我认为我们不能再考虑滚轴传输线,〞一位工程师说,“最好用新的方法来替代它。〞“有号方法呢?〞年轻的工程师说道。 …… 突然,TRIZ先生出现了。

“让我们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他说,“从方法上来选择。〞 随后,一个基于分割原理的解决方案展示了出来: 突破常规思维的限制,将滚轴直径无限缩小,小到头发丝、1/100毫米、1/1000毫米、1/10000毫米……一直分割下去,会是呢?物质呈现分子、原子状态。 解决方案是:用熔化的锡来代替滚轴。传输线是一个长长的、盛满熔化锡的槽子。由于锡的熔点低而沸点高,正适合通红的玻璃板的冷却温度区间,熔化锡在重力作用下,会呈现出一个绝对平面,可以很好地满足此工序的要求。 而基于这个解决方案,又出现了很多的专利,比如给锡通电可以与磁铁一起作用,来完成对玻璃的成型加工。 40个发明原理详解〔2〕——抽取(2009-04-13 17:51:39) 标签:杂谈分类:方法工具 抽取〔extraction〕原理表现在两个方面: 1. 将物体中“负面〞的局部或特性抽取出来。 比如:由于压缩机用于压缩空气,所以将嘈杂的压缩机放在室外。 2. 只从物体中抽取必要的局部或特性。 比如:用狗叫声,作为报警器的报警声,而不用养一条真正的狗。 TRIZ故事2——三个火枪手 大仲马在《三个火枪手》中,描述了普托斯是如何在裁缝店定制新装的。 普托斯不允许裁缝接触他的身体,裁缝无法量体,僵持之中,剧作家莫里哀来到了裁缝店。 莫里哀将普托斯带到镜子前,然后让裁缝对着镜子里的普托斯进展测量,一个两难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这里,莫里哀使用的就是抽取原理,有效地化解了普托斯和裁缝之间的矛盾。 40个发明原理详解〔3〕——局部质量(2009-04-14 19:07:14) 标签:杂谈分类:方法工具 局部质量〔local conditions〕原理表现在3个方面:

triz理论发明原理的应用

TRIZ理论发明原理的应用 什么是TRIZ理论? TRIZ(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是一种用于解决问题和创新的理 论和方法,最早由苏联工程师阿尔图尔·盖纳廷(Genrich Altshuller)于20世纪 50年代开发。TRIZ理论基于对大量专利文件的研究和分析,总结出了一套系统性 的解决问题的原则和方法。 TRIZ理论的发明原理 TRIZ理论总结了40个发明原理,这些原理可以帮助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寻找创 新和改进的方向。下面将列举几个常用的TRIZ发明原理及其应用方式。 1.分部原理 分部原理是指将问题或系统分解成更小的部分来研究和解决。通过分析每个部分的特点和关系,可以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从而找到创新的解决方案。 应用方式:在解决复杂问题时,可以将问题分解为更小的部分,逐个部分分析和解决,再将各个部分的解决方案整合起来。 2.转换原理 转换原理是指将问题或系统中的某些要素进行转换或替换,以达到创新和改进的目的。通过改变问题或系统的性质、形态或状态,可以找到新的解决方案。 应用方式:在解决问题时,思考如何对问题或系统中的元素进行转换,从而产生新的效果或结果。例如,将固体转换为液体或气体,或者将对象的形状进行转换。 3.改变强度原理 改变强度原理是指通过改变问题或系统中的强度或性能特点来解决问题。通过增强或减弱问题或系统的部分或整体特性,可以达到创新的效果。 应用方式:在解决问题时,思考如何改变问题或系统的强度或性能特点,以达到更好的效果。例如,增强材料的强度,减弱系统的复杂度。 4.使用中间体原理

使用中间体原理是指引入一个中间过程或元素来解决问题。通过引入一个额外的过程或元素,可以改变问题的性质,从而达到创新和改进的目的。 应用方式:在解决问题时,思考是否可以引入一个中间步骤或元素,用来改变问题的性质或条件。例如,引入一个中间产品或步骤,让问题更容易解决。 TRIZ理论的应用案例 下面列举几个TRIZ理论的应用案例,以说明其实际应用的效果和价值。 案例一:改进传统路灯 问题:传统路灯亮度不够,能耗较大。 TRIZ发明原理:改变强度原理 解决方案:使用LED灯代替传统的白炽灯,LED灯具有更高的亮度和更低的能耗,可以在保持照明效果的同时减少能源消耗。 案例二:改进手机电池寿命 问题:手机电池续航时间短。 TRIZ发明原理:使用中间体原理 解决方案:引入更高容量的移动电源作为手机电池的中间体。用户可以将手机电池与移动电源连接使用,并随时更换移动电源。这样可以延长手机的使用时间,提高用户体验。 案例三:改进汽车刹车系统 问题:汽车刹车距离过长,存在安全隐患。 TRIZ发明原理:转换原理 解决方案:引入电子刹车系统,通过电子刹车系统的电脑控制,可以实现更快的刹车响应时间和更短的刹车距离,提高行车安全性。 总结 TRIZ理论的发明原理提供了一套系统性的方法和原则,用于解决问题和寻找创新的方向。通过应用TRIZ发明原理,可以帮助人们发现问题的关键所在,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创新方案。以上列举的案例只是应用TRIZ理论的一小部分,TRIZ 理论还有很多其他的发明原理和应用方式,可以在不同领域和问题中发挥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