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环境概况

区域环境概况
区域环境概况

4区域环境概况

自然环境概况

地理位置

贵安新区位于贵州省中部地区,东临贵阳市花溪区,南接黔南州长顺县,西靠安顺市,北跨清镇市红枫湖,构建了以贵安新区和贵阳市主城区、金阳新区为核心的一体化行政区块。本弃土场位于现状贵安大道、贵昆铁路南侧约,马场镇区西南侧约,规划西纵线西侧约,规划瑞士小镇西北侧、万华禅院东侧约3km 处。本弃土场行政区划属马场镇界三台村。见附图

地形、地貌

贵安新区整体地形近似呈矩形块状,以低山丘陵地貌为主,是比较典型的低山、低中山地区,西南部海拔高,东北部海拔略低,区域内海拔在1498~1267m 之间。场区为山地溶蚀峰丛地貌,四周环山,中间地势低缓平整,场地最低处标高,最高处标高,场地内最大相对高约,岩壁陡峭,山体表面植被较为发育,主要为灌木及少量乔木。

环境地质

岩土构成

场区上覆土层为耕植土及红粘土,主要分布于场地中部地势低缓平整盆地,覆土较薄,下伏基岩为三叠系中统贵阳组(T2gy)石灰岩及白云岩,中厚层状,场地地层连续,产状稳定。

地质构造

场区下伏基岩为三叠系中统贵阳组(T2gy)石灰岩及白云岩,岩层呈单斜产出,产状倾向70°~80°,倾角10~15°。场区无断层通过,除岩溶洞隙较为

发育以外,其它无崩塌、滑坡、采空区及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

水文地质

场地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土层中的上层滞水和基岩裂隙水,其中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红粘土的裂隙和土中,水量有限,主要由山区渗流及大气降水补给,无统一水位,分布不均匀,常呈透镜状分布,水量随季节性变化大;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基岩节理裂隙和岩溶破碎带中,埋藏较浅,地下水以溶洞~裂隙型为主。

地震烈度

场地覆土类别为中软土,抗震类别为Ⅱ类,场区地震动峰值为,地震动特征周期为,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1:400万)》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场地为抗震一般地段,区域地质构造稳定性良好。

自然资源

气候资源

本弃土场位于贵安新区马场科技新城西侧,其气候介于亚热带湿润温和气候与典型高原型湿润亚热带季风气候之间,具有高原性和季风性气候特点,四季分明,气候主要特点是凉爽、湿润、清新、太阳辐射低。年日照时数1220小时,年平均温度℃-15℃,年降雨量943-1360mm,年无霜期300天。夏季平均温度℃,最高温度在25-28℃之间,近五年高于30℃的日数平均仅为天,大于35℃的天数仅为天。年平均风速为s,静风频率19%,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

土地资源

根据现状调查统计,弃土场总用地为公顷,现状用地主要以一般耕地与荒地、林地为主。规划基本农田用地面积约公顷,一般耕地用地面积约公顷,其他用地约公顷。

本弃土场内现状农作物除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外,局部种植有太子参等药材作物。

水资源

本弃土场所处高峰山位于马场片区上游,马场片区水资源丰富,有曲折蜿蜒的河流,也有形态各异的水库,构成富集的水资源本底条件。片区内包括大松山水库、刘家庄水库、茨菇坝水库、羊艾湾水库、四寨河水库、龙滩水库等六大水库,冷饮河、甘河等主要河流,以及盐井河、羊艾河等次要河流水系,其间密布纵横交错的汲水水系。大松山水库与茨菇坝水库位于规划范围西侧,水体面积分别约为公顷、公顷,刘家庄水库与羊艾湾水库位于规划范围东南侧,水体面积分别约为公顷、公顷,四寨河水库与龙滩水库位于规划范围中部,水体面积分别约为公顷、公顷。冷坝河、盐井河、忘场沟、羊坡河、长河、水井河、塔坡河、猫坡沟、远方河、杨柳河等属于马场河支流,位于规划范围西侧,水流与大松山水库、茨菇坝水库相接并向西汇于红枫湖;金燕河、燕塘沟、双胞河、山王庙河、羊艾河、石寨沟、青龙河、柑枝河等属于甘河支流,水流与羊艾湾水库、刘家庄水库相接向东汇入松柏山水库;凸腰河、龙滩河、九峰河、喜家河、磊庄河、猴昌河、对门沟等属于冷饮河支流,水流与四察河水库、龙滩水库相接向东北汇于花溪水库。

马场片区范围外还有六大水库,分别为北侧的汪官水库、西侧的上坝水库与克酬水库、南侧的凯掌水库、东侧的松柏山水库与花溪水库。水系图见附图矿产资源

高峰山现已探明的矿产资源种类不多.已初步探明的矿藏有煤、石灰石、白云岩、石英砂等矿点。

本弃土场位于高峰镇与马场镇交界。高峰拥有特色鲜明的旅游资源。高峰是贵州佛教文化的发源地,高峰山万华禅院座落境内,它始建于明初洪武年间,民国时期西南佛学院曾设于此,是贵州佛教文化的发源地。高峰镇少数民族人口占半,民族文化鲜明。镇境内主要居住着布依、苗、仡佬等少数民族。农历“六月六”是布依族人的传统节日;农历“四月八”是苗族人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七月逢“龙”日是仡佬族人的传统节日——“吃新节”。其中,仡佬族“吃新节”和布依马尾刺绣已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目前正在积极申报仡佬族“吃新节”、仡佬族语言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社会环境概况

行政区划、人口及社会经济

贵安新区规划控制范围为贵阳市花溪区湖潮乡、石板镇、党武乡、麦坪乡,清镇市红枫湖镇(不含红枫湖水域),安顺市西秀区蔡官镇、七眼桥镇、大西桥镇、旧州镇、刘官乡、黄腊乡,平坝县马场镇、高峰镇、城关镇、天龙镇、白云镇、夏云镇、羊昌乡等18个乡(镇),约1560km2,总人口约65万人。2011年的地区生产总值约75亿元,人均GDP约万元,目前,新区内产业以职教、物流业、资源开采、冶炼加工、化工材料以及轻工业为主,此外还有少量规模的航空航天装备制造产业。贵安新区现状经济情况统计见表。

表贵安新区现状经济情况统计表

土地利用现状

根据现状调查统计,弃土场总用地为公顷,现状用地主要以一般耕地与荒地、林地为主。其中耕地面积公顷,其余多为山地。工程所在所在区域土地利用现状图见附图。

表本工程评价区土地利用现状一览表(单位:公顷)

表本工程评价区土地利用现状一览表(单位:公顷)

根据《贵安新区总体规划(2013~2030)纲要》,本次工程建设涉及基本农田。

基础设施

人力资源:弃土场位于贵安新区马场新区板块,2012年各项建设项目推动以来,贵安新区管委会早就锻造了一大批富有现代化城市建设经验的现场业主代表,同时拥有一大批技术力量雄厚的以国字头为首的施工队伍,同时场区在马场镇附近,劳动力资源相当丰富;

电:沿线附近均有电力网线分布,可通过联系洽商解决照明、施工用电。

水:施工用水可取自马场河和新寨组自来水或井水。

砂石:项目所在地石材资源丰富,多处出露石灰岩、白云岩,可生产各种规格的砂、碎石、片石、块石。亦可取用开炸边山石料加工。

交通:本项目区范围内现状建成道路有贵安大道、茶园路、磊马路、清扬路、马场环线、X001、北斗湖路。拟建道路有北斗湖路北延伸段、茶园路西延伸段。规划道路有西纵线、北斗湖路支线北延伸段、松山路均可以为拟建场区的修建提供交通通道。

文化教育及医疗卫生

马场镇的普贡村有一所三年制初中贵安新区普贡中学,马路村有一所六年制小学马路中心小学。农村卫生合作医疗开展较好,参合率为86%以上,有村卫生室。

文物古迹

经现场调查,本项目沿线及周边区域,未发现文物古迹分布,不涉及文物保护单位。

交通基础设施现状

南部集中弃土场片区现状道路主要有:北部贵安大道、新寨组乡村道路、跨成昆铁路现状村道、马场环线毛坯路、现状X001

在建道路主要有:磊马路、茶园路

即将实施的道路有:北斗湖路支线、茶园路西延伸段。

规划道路有:松山路、西纵线、北斗湖支线北延伸段、至高峰景区旅游公路。项目区辐射半径

弃土场10km辐射半径全覆盖马场片区,15km辐射半径全覆盖中心片区,沪昆高铁站前广场位于10km与15km辐射半径区域之间。

地表水环境

污染源现状

(1)工业污染源

据调查,本次工程周围目前无厂矿企业污水排放。

(2)农业污染源

农业污染源主要是耕地使用的农药、化肥以及畜牧业的牲畜粪便,农药、化肥在雨季受径流冲刷,水土流失及农田径流携带N、P等影响物质进入评价水体。

(3)生活污染源

据调查,本次工程施工生产废水产生量小,不易形成地表径流,并且施工废污水将采取措施处理回用,不会对外环境产生影响。本次工程营运期生活污水统一经一体化处理设备处理达标后暂存于废水收集池用于洗车及厂区绿化,做到污水不外排。

现状监测

我国目前的生态环境状况及其解决措施---中特考试

我国目前的生态环境状况 及解决措施 摘要: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时,我国也面 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本文详细介绍了我 国目前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深入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给出了解决这些问 题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生态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解决措施 0前言 生态环境是指以特定生物体(包括人类)为中心,多元复合生态系统各要素和生态关系的总和,强调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连续性、稳定性和协同进化性,以及在此基础上对主体提供的环境功能。当系统的整体性、连续性、稳定性和协同进化性遭到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严重失调,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时,就变成了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问题一般可以分成两类:(一)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二)城市化和工农业高度发展而引起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污染、噪声污染、农药污染等环境污染。 1 我国目前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良好的生态环境系统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也是人类发展的源泉。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时,我国也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当前的生态问题突出表现在: (1)空气污染,空气中有害物质以及颗粒粉尘不断增加,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特别是北方地区,大面积出现雾霾情况。 (2)森林资源匮乏,林草覆盖率低。近年来,我国森林面积大幅减少,森里采伐量远远超过森里生长量,滥砍乱伐、毁林开荒现象十分严重,森林赤字明显,当代人已经过早地消耗了后代人应享用的森林资源。 (3)水土流失面广量大,土地荒漠化速度加快。 (4)水资源严重短缺,且地区分布不均,河流断流日趋严重,湖泊退化愈演愈烈。

区域环境概况

第三章区域环境概况 3.1自然环境概况 3.1.1地理位置 信阳市地理位置: 信阳市位于河南省南部省界附近,东与罗山县毗邻,南面与湖北省应山县、大悟县连接,西面与湖北省随州市交界,西北面与南阳市桐柏县相连,北面东北面与确山县、正阳县相接,素有“三省通衢”之称;地处东经113°42′36〃~114°08′34〃与北纬31°24′06〃~32°33′00〃之间,全境东西长约205公里,南北宽约142公里,总面积18915平方公里。京广铁路、107国道纵贯南北、宁西铁路、312国道横穿东西,在区内形成“双十”字交通骨架,京珠高速公路和京九铁路纵掠东侧,交通框纽地位特别突出。 信阳市主城区位于市域西部,由平桥区、浉河区、羊山新区、工业城等组成。浉河平桥两区以京广铁路为界,以西为浉河区;平桥羊山两区以南京路为界,南京路南为平桥区,工业城羊山两区以高铁为界。 工业城是信阳市主城区的有机组成部分。工业城位于信阳市中心城区东部,平桥区城区部分北侧,信阳工业城物流中心位于信阳工业城内,312国道与工二十路交叉口东北部。信阳市工业城京港澳高速公路入口以东约400m,第五人民医院东北角,规划工二十路东侧,北临规划路,南临G312,中石化成品油下载库西侧、共院墙。场址地理位置见附图1。 3.1.2地形地貌 信阳市地处大别山北麓于淮河上游,大别山和桐柏山蜿蜒于市域南部和西部。地势为西高东低,主城区四周为浅山、丘陵所环,老城区座落在浉河与四周浅山丘陵所形成的盆地之中,地面标高在海拔76~77m之间,羊山新区、信阳工业城是新开发城区,位于浉河左岸二三阶台地,区域内高程在80~130m之间,平均地面坡度为2‰左右。城市地表面覆盖层土壤主要呈黄褐色土,土壤标准承载值为150~200KPa。 项目场址属于丘陵、坡地,整个场址区域地势北高南低,东西高中间低;北高最高标高85m,南部最低标高76m。 3.1.3工程水文地质 1、工程地质

济源基本概况

济源简介 1.地理位置:愚公故里济水之源】济源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黄河北岸。北依太行,西距王屋,南临九朝 古都洛阳,东与太极故里焦作接壤,与山西省为邻,是河南省西北部通往邻省山西的咽喉要道,重要关卡。面积:1931平方公里。人口:68.25万 济源因济水发源地而得名,古时济水与黄河、淮河、长江并称“四渎”。从最新考古发现证明,早在旧石器时代末期和新石器时代早期,即距今10000年前,人类就已在此繁衍生息。这里曾是夏王朝的都城“原”,战国至两汉时期“轵邑”以富庶闻名天下。隋开皇16年(公元596年)设县,1988年撤县建市,原属新乡地区,后划归焦作,1997年实行省直管体制(副地级城市),,2003年被列为河南省中原城市群9个中心城市之一,2005年被列为河南省推进城乡一体化试点城市之一。2010年12月5日,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在济源调研时明确要求“要把济源建设成为中原经济区充满活力的新兴中心城市”。济源市总面积1931平方千米,截止2011年5月,济源市城区建成区面积为46平方公里,建成区人口33万。现济源市城市行政级别为省直管的副地级市,机构按正厅级配置,基本享受地级市全部权限,在河南省内和其他17个地级市在政策和权限上基本一样,是事实上的地级市。 城市名片:1、愚公移山故事发祥地2 、女娲补天故事发祥地3、白蛇传故事发祥地3、道教天下第一洞天王屋山所在地4、夏朝故都5、河南省18个省辖市之一6、全国首批八大篮球城市之一7、中原城市群7个紧密层中心城市之一8、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所在地9 、国家级卫生城市10、国家级园林城市11、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2、国家级节水城市13、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14、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15、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16、全国市容市貌管理先进市17、全国水土保持示范城市 发展定位:1、中原经济区充满活力的新兴中心城市2、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3、城乡一体化先行区 4、新型有色、装备制造、能源基地 5、沿边开放合作示范区 6、南太行、沿黄生态屏障区 7、改革创新实验区市树:国槐市花:紫薇 历史名人: 1、愚公:愚公移山,出自《列子汤问》里的一篇文章,作者为战国的列御寇,叙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纪录片大师尤里伊文思上世纪70年代拍摄过同名的纪录片。后导演吴家骀以其为蓝本拍摄了三十集同名电视连续剧。毛泽东有名篇《愚公移山》、徐悲鸿有名画《愚公移山》传世。 2、王怀让:男,济源市五龙口镇西正村人,当代诗人。中共党员。1962—1966年就读于河南大学中文系,1967年参加工作。历任中共兰考县委宣传部干部,开封地区文化局创作员,河南日报社编辑、文艺处处长、编委,高级编辑。郑州大学特聘教授。河南省文联主席团成员,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报纸副刊协会会长。郑州市荣誉市民,郑州大学兼职教授。国务院命名的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有诗集《十月的宣言》、《人的雕像》、《神土》、《王怀让诗选》、《1997备忘录》、《王怀让自选集》、《王怀让诗词选》、《王怀让儿童诗选》、《告非典诗》、《史诗》等,散文报告文学集《今夕是何年》、《太行浩气民族魂》、《王怀让散文选集》、《中国有条红旗渠》等30余部。作家出版社2003年出版《王怀让诗文集》八卷,计320万宇。其代表作为“三人”、“三作”、“新三吏”、“新三别”。曾获得中国报纸优秀作品奖,人民日报优秀作品奖、全国图书奖、《诗刊》作品奖、河南新闻奖和省委省政府好新闻特别奖、河南图书奖、晋冀鲁豫图书奖、河南省“五个一工程奖”20多次,并获第一、第二、第三届河南省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他的诗歌创作成就,使他成为第28届斯特鲁卡国际诗歌节最高奖“金杯奖”的最后候选人。1997年,中国作协在北京举办王怀让诗作研

从农村生态环境看生态文明建设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分析调查报告

从农村生态环境看生态文明建设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分析调查报告 第一章绪论摘要:在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把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写入当的政治报告,这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新发展。当前,我国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离生态文明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还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农村群众对环境质量日益提高的要求,不能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和理论研究等方法,通过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分析,揭示目前农村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并提出可以有效加强农村污染防治、建设农村生态文明的对策措施,实现广大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农村生态环境生态文明第一章绪论

一、调查原因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的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首次写入党的政治报告,这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新发展。尽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全面系统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明确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但当前,我国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离生态文明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农村群众对环境质量日益提高的要求,不能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农村地区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状况并未得到根本性的遏制和扭转,这些问题危害群众健康,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严峻的农村环境形势,已经成为了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针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特此进行调查研究。本次调查主要通过问卷调查,通过互联网广泛调查各界人士,不再局限于学生范围,结果更具普遍性,更加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实想法。 二、概念介绍在广义的角度来看,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新型文明形态。它以人为自然协调发展作为行为准则,建立健康有序的生态机制,

区域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对策

县域土地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对策 ——以新疆温宿县为例 人类活动正日益影响和改变着温宿县土地利用结构、布局、方式与强度,因此温宿县土地生态环境也发生显著变化,总体来说有变好的一方面,也有部分区域生态环境出现了退化现象。目前,对温宿县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的变化以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强度所引起的土地生态环境问题,还缺乏深刻、全面的认识和系统的研究。根据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原则,围绕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切实做好温宿县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研究温宿县土地利用生态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研究区域概况 新疆温宿县位于新疆西部天山中段托木尔峰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地处东径79°28′-81°28′,北纬40°52′-42°21′之间,北以天山主脊克尔斯克尔为界与昭苏县相依,地势北高南低,分为北部山区和南部平原两大部分。北部山区具有独特的冰融地貌,冰川伸入峡谷,冰融汇流成河,林木和高山、亚高山草地分布其间,是传统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南部平原占全县总面积的43.83%,有着不同气候、土壤、生物资源的两片平原—西部库木艾日克河与托什干河冲积平原和东部台兰河与喀拉尤勒滚河洪积平原,是传统的农牧业生产基地。 温宿县属典型大陆性气候,山区气候呈垂直分布,高山寒冷,终年积雪,冰川纵横;中山温带,有云杉、草甸覆盖;平原气候温和,热量丰富,光照充足。温宿县水资源丰富,县境内冰川面积l2l9.68平方千米,总储水量1582.29亿立方米,大小河流43条,总长889千米,年均降水量65.4毫米,天然水资源储量96.4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16.18亿立方米。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冲积扇下部及扇缘地带,有利条件是灌溉水源便利,地形较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质地相对较细,通透适中,适应发展农业。 温宿县总面积为1420246.16公顷,总人口20.89万人,主要有维吾尔、汉、回、柯尔克孜等21个民族,包括1镇9乡和5个国有农场、5个国有牧场、2个国有林场,是个半农半牧县。2000年温宿县农业总产值6.84亿元,粮食总产16.l7万吨,种植业形成了以粮、棉为中心的多元化格局。温宿县是新疆商品粮基地之一,县水稻农场是全国“绿色食品”(优质大米)基地之一。温宿县粮食播种面积18.22千公顷(复播面积3.44千公顷),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9.10千公顷(复播面积1.27千公顷),有棉花、啤酒花、甜菜、胡麻、油菜等,是阿克苏地区棉花、啤酒花出口基地之一;昆托牌系列大米为2001年新疆名牌产品,它是新疆唯一的“绿色食品”大米,畅销区内外;啤酒花曾获国家经贸部优质产品荣誉证书。 2 温宿县土地利用现状 2.1 土地利用数量与结构现状分析 根据200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土资源综合统计数据,全县土地总面积1420246.16公顷,其中耕地76946.11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5.4%,占利用面积8.3%;园地6769.23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0.47%,占利用面积0.73%;林地33871.22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2.38%,占利用面积3.65%;牧草地782726.25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55.1%,占利用面积84.45%;其他农用地16450.76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15%,占利用面积1.77%;居民点工矿用地

济源市区域环境概况

第二章区域环境概况 2.1自然环境概况 2.1.1 地理位置 济源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王屋两山,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搭界;南隔黄河与洛阳、孟津、新安相望;西与山西省垣曲接壤;东为开阔平原,与沁阳、孟州市毗邻。地处北纬34o53′~35o16′,东经112o01′~112o45′之间,市域土地面积1931.26km2,东西长64.9km,南北宽36.4km。 本项目矿区位于济源市邵原镇杏树洼村北白龙池一带,距济源市区约30km,行政区划隶属济源市邵原镇管辖。地理坐标:北纬35.10°~35.11°,东经112. 12°。 本项目地理位置详见附图一。 2.1.2 地形地貌 济源市境北部为太行山脉和中条山脉,南部丘陵为黄土高原与山西隆区边缘的延伸,形成了区域西北高、东南低的倾斜地势,梯形差异明显,地貌形态复杂,有山地、丘陵与平原。其中平原面积为231.3km2,占全市总面积的11.8%,土层较厚。丘陵面积为401.3km2,占全市总面积的20.4%。 本项目矿区属太行山低山区,区内地势北高南低,山脉走向近东西向,海拔标高一般550~950m,相对高差约400m,矿区周围沟谷纵横,地形切割程度中等。沟谷为“V”字形,是矿区降水自然排泄的主要通道。区内植被不甚发育,岩石多裸露,属构造剥蚀低山地貌。 本次圈定矿体范围内最高标高海拔+700m,最低标高+570m,最大相对高差130m。 本项目所在区域地形地貌图见图2-1。

2.1.3 地质构造 济源属华北地层区,地质演变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地层构造,既有太古界、元古界老地层,又有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迭系等古生地层;既有三迭系、侏罗系、白垩系等中生界地层,又有第三纪、第四纪等新生界地层。 济源地质构造复杂,由五个不同的地质构造单元组成:北部为太行山复斜;西部为中条山台凸的部分;中东部平原地区属开封坳陷。西北部表现出地糟型构造特性,东南部显示出地台型构造特征。 本项目矿区位于华北地台区太行山台拱与华北拗陷的接壤地带,属太行山复 图2-1 项目区域地形地貌图

当地生态环境的调查分析

当地生态环境的调查分析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社会实践 调查报告(或论文)课程名称当地生态环境的调查分析 专业 指导教师马小闳 学号 名单 提交日期 姓名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成绩 评语: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目录 一.引言、 二.摘要、 三.研究目的、 四.研究方法、 五.调查过程、 六.分析结论(社会分析等)、 七.研究建议 八.附录 当地生态环境的调查分析 引言 生态环境问题是指由于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严重失调,从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现象。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

境,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是当前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中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已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生态的破坏也是很明显的。虽然,国家和社会也有保护生态的各种措施,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越来越成为各方面的自觉行动,但是总体上,这种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力的遏制,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态环境的保护,关系到子孙万代的幸福,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大学生更应该为此贡献自己的力量,所以关于当地生态环境的调查分析当然是十分的必要的。 摘要 生态环境的破坏的严重性,显得这个调查的重要。而我们将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分开农村和城市的调查,了解当地的生态环境状况和人们的环保意识,找出问题并分析,提出解决的办法。总体而言,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还是有的,不过还是不够。农村的技术设施服务差,没有专门的人回收垃圾,生活垃圾是破坏生态环境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且,由于经济的发展,经济开发用地,住宅用地等占用了绿地,植被减少,动物也减少了,水源污染,空气污染等等,环境变差。为此,一方面应该要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而重要的是完善农村和城市的基础设施,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绝不能够以生态环境的破坏换取gdp的增值。 研究目的 目的很明确,就是要通过调查来更多地关注生态,了解生态,积极回报社会,培养社会责任感,增强生态环保意识和为服务的精神。了解当地饮用水源地、生活污染、工业污染、土壤污染、畜禽水产养殖污染、当地环境基础数据

中国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

中国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 随着工业及城市化的发展,生态安全问题越来越引人们广泛关注,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防安全、政治安全和经济安全的基础。从全球范围看,生态安全问题对国家安全的影响,是众多国家关心的焦点问题之一,生态安全问题如果同人口、种族等因素相遇,就可能引发暴力冲突,它不但可能影响一个国家内部的政治稳定,还可能导致民族之间、 国家之间的战争,从而影响到地区稳定和国防安全。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民族最多的国家,由于工业有害物质排放,资源过度开发,农业化肥及除虫药剂大量使用,生活废弃物及垃圾的污染等,使我国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失衡,加上人类的经济活动和掠夺式开发,使生态严重破坏,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严重的危害。我国生态安全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 笔者认为,通过对我国生态安全现状的分析,有助于进一步提醒国人对生态安全问题引起充分重视,积极解决我国的生态安全问题,切实保护我国的生态安全,同时积极参与国际生态安全合作,维护我国国家利益。 一、生态安全的基本含义、构成和特点 (一)生态安全的基本含义 生态安全迄今为止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但一般认为它包括两层基本含义: 一是避免由于生态环境退化和资源短缺对经济发展的环境基础构成威胁,从而维护一个国家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对于本国经济持续发展的环境支撑能力; 二是避免由于生态环境严重退化和资源严重短缺造成环境难民并引发暴力冲突,从而防范生态安全环境问题对区域稳定和国家安全构成的威胁。第二层含义则是外交、军事范畴新概念。 (二)生态安全的构成 生态安全就是生态系统的安全。该系统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彼此间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物质交换而形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十分复杂,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土地、水、大气和生物。 生态安全主要由土地安全、水资源安全、大气环境安全和生物物种安全等因素构成。这其中任何一个构成因素出了问题,都会影响生态安全并进而影响到国家安全。生态安全的构成示意图如图1所示。 (三)生态安全的主要特点 与影响国家安全的其他因素相比较,生态安全有其自身的特点:

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现状及治理措施

我国生态环境现状及治理措施 目录 1 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现状 (1) 1.1 土壤污染 (1) 1.2 农村生活垃圾污染 (1) 1.3 农村地表水污染 (1) 1.4 乡镇工业污染 (2) 1.5 生态破坏和生态退化 (2) 2 中国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特点 (2) 2.1污染来源及类型多 (3) 2.2 污染物种类复杂 (3) 2.3 污染途径 (3) 2.4 污染负荷大 (3) 2.5污染范围大 (3) 3 中国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原因 (3) 3.1 环境一直薄弱 (3) 3.2 缺乏科学的规划布局 (3) 3.3 环保机制不完善 (3) 4 中国农村环境问题治理措施 (4) 4.1 强化农业从业者的环境保护意识 (4) 4.2 确立环保法规,完善环保制度 (4) 4.3 加大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投入,多渠道融资 (5)

4.4.加强环境污染治理技术革新,确保先进技术应用于污染治理 (5) 5 结语 (6)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我国生态环境现状及治理措施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农村生态环境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村民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及农村城镇化的进程,更关系到食品安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的稳定[1~2]。济发展中,由于农业生产方式的粗放,农村生活污染物的乱排乱放以及农业基础设施的薄弱,农村环境污染形势严峻。尤其是在一些工业化、城镇化程度较高的农村,环境污染已经严重阻碍了农村的社会发展和农民的生活改善[3~4]。因此,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显得必要而迫切。 1 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现状 1.1 土壤污染 我国土壤污染主要表现为氮、磷肥过多,有机肥、微量元素缺少;其次塑料薄膜、购物袋等难降解白色垃圾及废电池等有毒固废随意丢弃对土地也产生了较大危害[5]。呈现出多源、复合、量大、面广、持久、有毒的现代环境污染特征,正从常量污染物转向微量持久性毒害污染物,在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尤其如此。我国农村大约有1.5亿亩耕地收到污染,其中2008年耕地面积净减少1.93万hm2。 1.2 农村生活垃圾污染 在新农村建设中,由于基础设施及管理体制落后,生污染物一般直接排入周边环境中,造成严重的“脏乱差”现象;我国每年约有1.2亿t的农村生活垃圾露天堆放。没有垃圾收集系统或装置,随意堆积垃圾于房前屋后;绝大多数农村厕所简易,无化粪池,卫生状况不佳,易生蚊蝇;兽禽多以散养为主,且人畜共屋,兽禽粪便未经处理,一部分流失于环境。随着城镇化的加快推进,一些过去只是在城市出现的生活垃圾也成为农村垃圾的主要组成部分,不可降解垃圾占比迅速增加。农村垃圾大都集中露天堆放,形成恶臭熏天、蚊蝇乱飞的“垃圾山”[6]。目前,我国农村约有6.5亿常驻人口,每年产生生活垃圾约1.1亿t,其中有0.7亿t未做任何处理,相当于每年推出200多座百层“垃圾高楼”。农村生活垃圾已成为农村环境脏乱差的最突出表现。 1.3 农村地表水污染 受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兽禽养殖和农田径流以及乡镇企业等方面的污染,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核心汇编 编制人:黄玉丹使用时间:第13-14 周 核心知识点 1 生态问题基本思路 一、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分析思路 1.自然原因主要包括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植被覆盖率、地质特点等。 ( 1)地形原因:海拔、地势起伏状况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如山地陡坡易发生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 ( 2)气候原因:气温、降水、风力、风向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如荒漠化通常与气候干旱、风力大有关,水土流失通常与降水集中、多暴雨有关。 ( 3)土壤原因:土壤特性会影响区域生态环境。如黄土高原的土壤以粉砂颗粒为主,垂直节理发育,土质疏松,碳酸钙含量高,遇水易崩解,会使水土流失更加严重。 ( 4)植被原因:植被破坏会引发多种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荒漠化、气候变暖、地下水位下降、滑坡、泥石流、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 5)河流原因:河流流量的大小、侵蚀强度等与生态环境问题的关系。如泥石流、水土流失的发生等。 2.人为原因:主要从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的不和谐方面分析。当地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等。农业结构单一或不合理,会导致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遭到破坏;居民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如柴草的大量使用,会导致植被破坏、秸秆不能还田、土壤肥力下降等问题。【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判断】 (1)湿润地区+地表植被稀疏,容易产生水土流失。 (2)湿润地区+山区+地表植被破坏,容易产生泥石流和滑坡。 (3)干旱的农业区+不合理的灌溉,容易产生土地盐渍化。 (4)牧区+过度放牧+过度垦殖等,容易产生土地荒漠化。 (5)干旱农耕区+引水灌溉,容易使河湖水量减少,产生土地荒漠化、盐碱化。 二、生态环境问题分析思路 1.解决区域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思路与方法

谈我国当前面临的重大生态问题及其危害和原因

谈我国当前面临的重大生态问题及其危害和原因 由于人们对于经济效益的热衷和对金钱的崇拜,世界范围内自然生态平衡逐渐被打破,以破坏环境来换取表面上的经济增长的现象随处可见。我国面临的生态问题对于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我国当前面临的生态问题及其危害与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耕地面积急剧减少 我国国土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但是可耕地资源十分有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耕地面积急剧减少。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建筑占地最为严重,包括住房、工厂等的修建。在很多农村地区,出现了荒村或者是“村中荒”现象。荒村现象大多是由于整村迁移导致的。“村中荒”则是由于宅基地外要导致的,村子面积不断扩大,但村中间的老宅或倒塌、或用来放置废弃物品。这些都体现了农村建设规划的不科学、不合理。其次是铁路、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占地。 二、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 我国目前有沙漠化土地约7.1×105km2,占国土面积的7.4%;戈壁面积5.7×105km2,占国土面积的 5.9%。更为严重的是,我国沙漠化土地每年正以 2.1×103km 的速度扩展。土地沙漠化现象在我国西北地区尤为突出,这些地区原本就处于干旱和半干旱的脆弱生态环境之下;加上人类的过度开发,如伐木毁林,破坏了生态平衡,从而导致土地肥力下降、质量退化,最终变成沙漠。 三、森林资源缺乏且急剧减少 我国森林资源极度缺乏,是世界森林资源最少的国家之一。森林资源的缺乏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同时也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森林资源缺乏、林地面积急剧减少是由于人类过度的伐木开垦、毁林造田,以及火灾、病虫害等原因引起的。 四、水土流失日益加重 水土流失是我国土地资源遭到破坏的最常见的地质灾害,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我国是世界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的国家之一。造成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是:从自然方面来看,主要有多山,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易冲刷;降水集中,多暴雨,冲刷力强;植被稀少,对地面的保护性差,易造成水土流失。从人为方面来看,主要有乱砍滥伐,植被破坏严重;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及其他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等。 五、淡水资源严重缺乏 我国是一个淡水资源奇缺的国家。虽然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 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名列世界第四位,但是我国拥有十三亿多人口,若按人均计,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我国淡水资源奇缺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自然因素,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这导致有些地区水灾频发,有些地区又极度干旱。二是人为因素,我国国民惜水、节水意识薄弱,节水措施不到位,这导致水资源浪费现象随处可见。 六、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大量物种面临灭绝 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然而,近年来我国生物多样性成骤减趋势,且大量物种面临灭绝的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同时也使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我国生物多样性骤减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物种生存环境的改变与破坏,人类掠夺式的开发与利用,环境污染,外来物种的入侵或不合理的引种等,此外人类非法收集、采挖、走私等行为也会造成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七、各种污染严重 各种污染日趋严重,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光污染、噪音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等。其中,水污染和大气污染尤为严重。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把经济建设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和重心,为了追求经济增长,大肆发展第二产业,人们长期只片面的注重经济效益而

区域环境概况

2 区域环境概况 2.1地理位置 无棣县位于山东省最北部,地处鲁北平原、黄河三角洲地带。地理坐标为东经117°13′~117°04′,北纬37°41′~37°16′。县界东与沾化县接壤,西与庆云县为邻,南与阳信县紧连,北与河北黄骅市接界,县城坐落在县域的南部偏西地带。无棣县隶属滨州市管辖,全县辖11个乡镇,565个自然村,县域人口43万人。 无棣县是山东半岛与京津唐交通要塞,素有“冀鲁枢纽”之称,既是环渤海经济区与黄河三角洲经济带的结合部,又是京津塘和山东半岛两大经济区的交汇处,与黄骅大港仅一河之隔,境内有500-3000吨级泊位码头7个,年吞吐能力达370万t,航路可北抵塘沽、天津,东到大连、龙口、烟台、青岛,南达湛江等港口。205国道、大(口河)济(阳)路、新(河)海(兴)路等5条国省干线公路贯穿全境,滨(州)博(山)高速公路已经建成通车,与北京、天津、济南、青岛等大中城市均有高等级公路连接。 无棣县工业园区位于无棣县城东部,跨棣丰街道办事处、水湾镇部分区域。 拟建工程位于无棣县工业园区南部,星湖二路南侧、开发五路以西,具体见图2.1-1。 2.2 自然环境概况 2.2.1地形地貌 无棣县地处鲁西北黄泛平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县境位于德惠新河、马颊河、秦口河下游,曾为黄河入海口,濒临渤海,受河流淤积、海潮漫溢影响严重,形成南北高低相间的条带状地貌。境内最高点在无棣县城的西部,海拔高度为8m,以万分之一的坡度向东北倾斜,至沿海的车辋城,海拔高度为2.5m,大口河海拔高度为1.9m,三里台、五里台海拔高度仅为1m左右。境内自西向东依次为黄泛平原、滨海平原和渤海湾海岸。 工业园所在区域地貌为河滩高地和浅平洼地,是由古河道冲刷、风蚀而成,地势平坦。地层主要是黄泛冲积层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和滨海相沉积。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影响分析资料

9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影响分析 依据中科院成都生物所于2016年3月编制完成的《凉山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拉拉铜矿落凼矿区深部矿段采矿工程陆生生态调查报告》,具体内容如下: 9.1区域概况 9.1.1区域生态功能定位 根据《四川省生态功能区划》(2006年5月),落凼矿区所在的绿水乡属于“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气候生态区→ 川西南山地亚热带半湿润气候生态区→ 金沙江下游干热河谷稀树- 灌丛- 草地生态亚区→ 金沙江下游资源开发与土壤保持生态功能区”。按照四川省生态功能区划三级区特征表,项目区为II 3 金沙江下游干热河谷稀树- 灌丛- 草地生态亚区,II3 – 1 攀西矿产- 水力资源开发与土壤保持生态功能区”。该区域受山地地形和干热气候影响,植被垂直分布明显,自下而上有干热河谷稀树灌丛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亚热带针叶林、亚高山常绿针叶林、亚高山灌丛与草甸等。河谷区生态脆弱,土壤侵蚀敏感性程度高。该区域主要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存在着一定的土地退化和裸岩化的现象,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山地灾害频发,外来物种紫茎泽兰的入侵与蔓延十分严重”;生态建设的发展方向是“利用独特的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冶金工业、水电业和旅游业,建立优质农产品基地;保护植被,防止有害生物入侵。注意防止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或不利影响,减少入江泥沙量,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严格控制水环境污染、大气环境污染等”。 根据《四川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川府发〔2013〕16号),矿区位于所属会理县属于四川省重点开发区→ 点状开发城镇,该区域为省级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同时也是四川省限制开发区域(农产品主产区)→ 安宁河流域;区域矿产,生物、水能资源丰富,优势产业国内外竞争力强,是国家战略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重点地区。该区域的生态特点是在保护生态环境、降低能源资源消耗、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结构化升级,增强产业竞争能力,适度推进点状开发优势矿产,水能资源,促进资源加工转化,推进清洁能源,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优势矿产等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该区域生态功能定位:“中国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全国重要的钒钛和稀土产业基地、全国重要的水电能源开发基地、全省重要的亚热带特色农业基地”。要求该区域在加强资源综合勘探,合理利用的同时,也提出了“以天然林保护等生态工程建设为重点,加强干热河谷和山地生态恢复与保护,加快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强矿山生态修复和环境恢复治理”。

生态环境指数

1.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cological Index,EI) EI=0.25×生物丰度指数+0.2×植被覆盖指数+0.2×水网密度指数+0.2×土地退化指数+0.15×环境质量指数; 2.生物丰度指数:指通过单位面积上不同生态系统类型在生物物种数量上的差异,间接地反映被评价区域内生物丰度的丰贫程度。 生物丰度指数=Abio×(0.5×森林面积+0.3×水域面积+0.15×草地 面积+0.05×其它面积)/区域面积;式中:Abio, 生物丰度指数的归一化系数。 3.植被覆盖指数:指被评价区域内林地、草地、农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五种类型的面积占被评价区域面积的比重,用于反映被评价区域植被覆盖的程度。 植被覆盖指数=Aveg×(0.5×林地面积+0.3×草地面积+0.2×农田面积)/区域面积;式中:Aveg, 植被覆盖指数的归一化系数。 4.水网密度指数是指被评价区域内河流总长度、水域面积和水资源量占被评价区域面积的比重,用于反映被评价区域水的丰富程度。 水网密度指数=Ariv×河流长度/区域面积+Alak×湖库( 近海) 面积/区域面积+Ares×水资源量/区域面积;式中:Ariv, 河流长度的归一化系数;Alak, 湖库面积的归一化系数;Ares, 水资源量的归一化系数。备注: 计算值大于100 时, 一律按100 计算。

5.土地退化指数:指被评价区域内风蚀、水蚀、重力侵蚀、冻融侵蚀和工程侵蚀的面积占被评价区域面积的比重,用于反映被评价区域内土地退化程度。 土地退化指数=Aero×(0.05×轻度侵蚀面积+0.25×中度侵蚀面积+0.7×重度侵蚀面积)/区域面积;式中:Aero, 土地退化指数的归一化系数。 6.污染负荷指数=(ASO2×0.4×SO2 排放量+Asol×0.2×固废排放量)/区域面积+ACOD×0.4×COD 排放量/区域年均降雨量;式中:ASO2, SO2 的归一化系数;Asol, 固体废物的归一化系数;ACOD, COD 的归一化系数。 根据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将生态环境分为五级,即优、良、一般、较差和差。规定EI≥75, 生态环境质量方为优。 归一化系数A计算方法: 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T192-2006;归一化系数=100/A 最大值。A 最大值指某指数归一化处理前的最大值。

花溪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报告

花溪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报告

贵阳市花溪区生态环境 现状调查报告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班级:08生态学1班 姓名:张朝凤 学号: 前言

本次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是我生态学专业必修科目《生态规划学》教学实习的一个主要内容。生态规划是运用生态学原理、规划学原理、生态经济学及其它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与技术方法,从区域生态系统功能的完整性、区域资源环境特点以及社会经济条件出发,合理规划资源开发与利用途径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式,寓生态环境保护于区域开发与经济发展之中,以达到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之间和谐发展的规划。而我们所做的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正是为了对区域作出合理规划的判断基础,只有对区域生态环境的现状有足够的了解才能对区域有一个合理而科学的规划。 本次调查的区域是贵阳市花溪区,经过对部分地区的实地观测和影像摄录以及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对花溪区的基本生态环境状况有个充分了解。本次野外调查的时间是12月15日至16日,基本路线为贵大南区——孟关——高坡,贵大南区——花溪公园——花溪水库——天河潭。野外调查主要是对调查路线沿途的地质地貌、土壤、水文、植被等进行观察记录。对花溪区的基本生态环境现状作出初步判断,之后再经过后期的文献查阅对花溪区的基本情况进一步了解分析,对收集到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归类,分析判断,对花溪区的生态环境现状作出总结,并提出针对环境现状的相应对策。 一、自然、社会概况

(一)地理位置及社会经济状况 花溪区位于黔中腹地,是贵阳市下属的一个行政区划单位,位于贵阳市南郊,距市中心17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06°27′—106°52′,北纬26°11′—26°34′;南北长45公里,东西宽43公里,面积957.60平方公里。全区总人口32.41万人,少数民族人口115924人,占34.38%,有汉、苗、布依等38个民族。花溪区共辖三镇十一乡,即花溪镇、石板镇、青岩镇,久安乡、麦坪乡、党武乡、燕楼乡、花溪布依族苗族乡、湖潮苗族布依族乡、小碧布依族苗族乡、孟关苗族布依族乡、黔陶布依族苗族乡、马铃布依族苗族乡、高坡苗族乡,区政府位于花溪镇,距贵阳市中心17公里。全区生产总值完成632597万元,同比增长15.1%;财政总收入完成68824.1万元,同比增长17.4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91元,同比增长9.6%;农民人均纯收入5318元,同比增长10.3%。区内有贵花、贵新公路,湘黔、贵昆铁路及龙洞堡、磊庄机场,交通发达。花溪区是生态区和贵阳市重要的水源保护区。 (二)自然地理状况 1、地形地貌 花溪区地处黔中高原,花溪区处长江、珠江分水岭,高原分水岭地形极不明显。地面海拔一般为1100~1300m,地形相对高差多小于200m。受南北向褶皱构造控制,山岭、谷地均呈南北向延

我国目前所面临的主要生态与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农业生态学课程论文》 我国目前所面临的主要生态与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农资职31102班张梦瑶 【摘要】:根据统计数据,列举了我国当前所面临的水土流失与沙漠化、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空气质量恶化与大气环境污染以及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等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对这些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环境保护策略与措施。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人与自然环境之关系的和谐是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本保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类开发创造能力的不断提高,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力度和影响程度也越来越大。 气候、土壤、生物、水和矿产等自然资源,既是生物生产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和环境条件,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社会得以安定和经济得以发展的基本保证。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全球变化趋势的出现,将进一步加重资源短缺与人类需求之间的矛盾,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迫切需要我国必须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为此,必须增强全民的资源与环境意识。在发达国家、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全民的共识和自觉行为。在我国却有很大差距,其关键是缺乏必要的宣传和教育,现阶段的我们就是要了解我国资源与环境的现状发展趋势与对策,增强他们的资源与环境意识,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生态与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土地荒漠化程度加快 我国是荒漠化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土地总面积为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3%,受其危害的人口近4亿。荒漠化给我国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造成了可利用土地面积的减少,生产力下降,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恶化,旱涝灾害加剧,粮食产量下降,全国每年由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 (二)森林资源锐减 我国许多主要林区,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全国森林采伐量和消耗量远远超过森林生长量,森林资源日益枯竭。森林资源号称“地球之肺”,对地球的大气环境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为367万平方公里。据统计,我国每年流失的表土总量达50亿吨,相当于全国耕地每年被剥去1厘米厚的肥土层,经济损失达100亿元。占国土面积38.2%的沙土流失区域内的河流以高含沙量著称,黄河下游河床不断抬升,长江每年带走泥沙近5亿吨。由于淤积,全国范围内水库库容量也在不断缩小。 (四)草原生态呈衰退趋势 我国拥有草地面积4亿多公顷,天然草地主要分布在利用条件较差的山地或高海拔地区,此类地区又多为大江大河的源头,而平原草地却因利用条件便

济源市水资源状况

一、市域基本情况 济源市地处黄河中下游,河南省西北部边缘。市域面积1894km2,其中山区面积1303km2,丘陵面积220km2,平原面积371km2。地貌受构造制约,总体上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三面环山,呈簸箕形。北部崇山峻岭,西部群山连绵,南部丘陵起伏,东为山前平原。 济源市境内河流众多,皆属黄河流域。黄河流经市境南部,汇纳北岸15 条小支流。沁河由北向南流至济源市五龙口出太行山峡谷进入平原,全长485km,济源境内流长约41km,总流域面积13532km2,是济源市东部平原农业灌溉的主要水源,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漭河流经市区北部,经孟州、温县,于武陟入黄河,全长130km,流域面积1328km2,漭河口以上为深山区,山峻坡陡,水流湍急,漭河口白涧以下进入山前倾斜平原,枯水季节,全部成为地下水径流。 济源市地多年平均气温14.0℃,最热为7 月,平均气温27℃,最冷为1 月,平均气温为- 1℃;年均降水量为630.6mm,多集中在夏季汛期(6~9 月),降雨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8.5%左右,且以大雨、暴雨为主,地区分布呈自西、北向东、南减小趋势,北部为降水高值区,年降水量在800mm左右,西南、南部、东南地区为降水低值区,年降水量540mm左右;年平均蒸发量891.2mm。 二、水资源评价 (一)地表水资源量 济源市地表水资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根据区域降水量统计计算,多

年平均降水量为630.6mm,折合水量为12.13 亿m3。济源市山丘区是地表水资源的主要形成区,经计算山丘区地表水资源量2.234 亿m3;平原区地面坡度小,表层岩土多为亚砂土,地表径流主要来源于汛期较大的降雨,非汛期降雨量小,极难产生径流,经计算平原区地表水资源量为0.33 亿m3。合计济源市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2.57 亿m3。 (二)地下水资源量 根据济源市地形地貌及地质情况,将济源市划分为平原区和山丘区两种地貌单元,分别计算地下水资源量。平原区浅层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采用补给量法计算。降水入渗、地表水体入渗、山前侧向入渗3 项补给量之和为地下水总补给量,总补给量扣除井灌回归补给量为地下水资源量。山区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是以总排泄量来计算。山丘区排泄量包括河川基流量、山前泉水溢出量、山前侧向流出量、浅层地下水实际开采净消耗量和潜水蒸发量。 经计算,平原区浅层地下水总补给量为0.93 亿m3,扣除井灌回归补给量0.04 亿m3,平原区地下水资源总量为0.89 亿m3;山区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为1.39 亿m3。扣除山丘区与平原区重复计算量0.43 亿m3,济源市地下水资源总量为18516 亿m3。 (三)水资源总量 济源市地表水资源量为2.57 亿m3,地下水资源量1.82 亿m3,扣除地下水与地表水重复计算量0.85 亿m3,全市水资源总量为3.54 亿m3,产水系数为0.29,产水模数为18.7 万m3/km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