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名词的语义结构

试析名词的语义结构
试析名词的语义结构

施春宏:试析名词的语义结构

试析名词的语义结构Ξ

施春宏

提要 本文从泛义分析的角度将名词的语义结构成分概括为两类:关涉性语义成分和描述性语义成分。然后分析两者之间的语用关系和句法语义表现。最后指出这种语义结构成分分析的语言类型学意义。

关键词 名词 语义结构 泛义分析 关涉性 描述性

义素分析法注重运用对比的方法,将同一语义场中词语的内部语义构成分解为若干义素,找出它们的关联和差异。它一般不对不同义素在词语中的地位和作用(尤其是不同义素对语法功能的制约差异)进行区分。另外,义素分析法主要着眼于静态的词义(即可归为语词词典中的词义),对动态的语义(如临时用法、一次性用法表现出来的语义内涵)很少涉及,而将其放到个别词义的演变中去说明。本文试图运用泛义分析(pan2semantic analysis)的方法对名词的内部语义构成进行分析,它以义素分析为基础但又不局限于义素分析。我们所说的泛义,不仅包括可归为语词词典释义的内容,还包括词典义中没有及时概括甚至无法包含的内容,有时也并不在语义演变中体现出来,仅仅显现为一次性用法,而我们发现即使这种一次性的使用和显现也源于语义构成要素的促动,也是可观察的,可以通过分析而加以刻画。即凡是语言使用中跟语言表达相关联的语义内容都在泛义分析的范围内。我们更多地关心那些对语义演变、语义用变、动态功能起直接影响的语义成分(虽然其中有些成分不是一般所说的义素)。

一 关涉性语义成分和描述性语义成分

1.1关涉性语义成分和描述性语义成分的内涵

任何词语的语义结构都不是混沌的整体一块,可以对其语义构成成分进行划分。根据名词不同语义结构成分之间的性质差异,可以大体将名词的语义结构成分概括为两类:关涉性(inv olved)语义成分和描述性(descriptive)语义成分。

具体而言,关涉性语义成分(下文称作关涉成分)指在名词的语义内涵中起介绍、指别、涉及等作用的内容,是名词语义结构中表示“因素”的部分,如类属(领属)、构造、工具、材料、

Ξ本文曾在2001语言及语言学研究生论坛(香港城市大学,2001年5月)上宣读,此次发表作了较大删改。在写作过程中得到詹卫东先生、袁毓林先生的指正,删改时吸收了黄瓒辉同学和《世界汉语教学》编辑部的意见,在此一并致谢。

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第4期(总第62期)

对象、时间、空间、数量、性别、颜色等,可以看成广义的指称内容,显现出关涉性语义特征。描述性语义成分(下文称作描述成分)指在名词语义内涵中起描写、修饰、陈述等作用的内容,是名词语义结构中表示特性的部分,如属性、特征、关系、功能、动程、特定表现等,可以看成广义的述谓内容,显现出描述性语义特征。①例如:

【小市民】Ο城市中占有少量生产资料或财产的居民。Π指格调不高、喜欢斤斤计较的人。(《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1387页)②

其中,“居民”和“人”(类属)、

“城市中”(空间方位)、“少量生产资料或财产”(对象)是关涉成分;“占有(少量生产资料或财产)”(关系)、

“格调不高、喜欢斤斤计较”(特征)是描述成分,后者是“小市民”的典型行为表现所赋予的语义内容。又如“琼瑶”,可这样介绍:“当代台湾女

“言

“女”(性别)、

“当代”(时间)、

“台湾”(空间)、

作家,擅长写言情小说”,其中“作家”(类属)、

情小说”(对象)是关涉成分,“擅长写(言情小说)”(特定表现)是描述成分。

对名词语义结构成分整体而言,关涉成分是相对封闭的,而描述成分有相对开放性。因此,关涉成分的类型并不复杂,可以看成是对各种语义成分进行归类后得到的一些大类。而描述成分的类型要相对复杂一些。这与人们在义素分析时遇到的情况是一致的。由于对语义成分类型的分析有举例的特点,以致一些关涉成分和描述成分可能一时没有提到,但可以从对内涵的分析中找到把握的依据。

区分关涉成分和描述成分,是由于它们在结构、功能和语用表现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从根本上说,这种区分是从功能角度来考虑的。关涉成分和描述成分在词法形式和句法功能方面有较为明显的对立。

1.2名词语义结构成分的显现途径

关涉成分一定是词语本身所具有的(外显的或缺省的),是比较确定的,它虽然不一定收入语词词典的释义中,但可以通过对其词典释义和百科介绍的分析而获知。如“雷锋”,它的

“男性”、

“已经去世”这些关涉成分和语义内容主要体现在百科词典中,包括“中国”、

“士兵”、

“大公无私、舍己为人”这种描述成分。我们不难见到的“洋雷锋、学术界的雷锋、女雷锋、活雷锋”这类表达便是对其中某类关涉成分的语用偏离和对其中某类描述成分的语用凸显。

描述成分一般也是词语本身所具有的,可以通过语词词典的释义和百科介绍的分析而获知,但有时不是那么确定,它还可以通过语境(包括广义的社会语用环境和狭义的交际环境、篇章内环境)临时赋予。外在附加的语义成分大体有三种情况:一是由社会交际赋予的特征义,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公知性,如“江南”的风景秀美,“科学”的严谨和形式化、规则化;二是在特定环境中形成而为人所知的内容,它也有一定的稳定性,如某个突出历史人物的行为表现,某个文学作品中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三是在特定场合下临时附加的,时效性明显,多表现为临时性、一次性,但同样为交际双方理解,如“比克林顿还克林顿”中“克林顿”表现出来的语义内容。我们将这些各个层次交际赋予的涵义、内容也看成语义成分,这是描述成分,它对表达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这样,有些词语其语义成分既有本有的内容,又有语境赋予的内容。如“单身汉”的语词

“成年”和描述成分“没有妻子”。但语言交际中往往还附加释义包括关涉成分“人”、

“男性”、

以自由自在的、不注意整洁的等社会涵义,这种涵义不能通过一般的语义分析揭示出来,但在一定的语境中可以显现出来,而且在语用理解上并不造成交际的障碍,上下文中人们的理

施春宏:试析名词的语义结构

解基本上趋于一致,可见它也是有客观基础的。从泛义分析的角度看,通过临时语境而赋予的语义成分与语词词典释义和百科介绍中的语义成分具有同样的交际价值。

二 关涉性语义成分和描述性语义成分在语用中的相互关系

2.1不同语义成分在语用置换方面的差异

语义成分置换(replace)从一个方面可以看作语义成分的提取形式或显现形式,它显示了不同语义成分在语用中的地位、作用和关系。这样,就可以通过语义成分的置换表现来分析关涉成分和描述成分的语用表现形式,探讨两者之间的语用关系。

所谓语义成分置换,就是某个语义成分从整个语义结构中析离出来被另一个外来成分替换,引起语义内容的变化。被置换的成分与置换的成分相关、相对、相反,处于同一语义聚合群中。如“智商”中的“智”(智力)被“情”(情感)置换后产生新词“情商”(情感智力商数),这是相关语义成分置换。“黑市”中的“黑”被“白”置换后形成“白市”(指公开的、合法交易的市场),这是相对语义成分置换。“热点”中的“热”被“冷”置换后出现“冷点”(指不为人关注的地方或方面),这是相反语义成分置换。

不同语义成分在语用中发生置换的可能性、方式和结果有显著差异。能够进行相关语义成分置换的基本上都是关涉成分;能够进行相反语义成分置换的基本上是描述成分;能够进行相对语义成分置换的则处于两者之间的过渡状态,表现为语义结构中的关涉成分,但这些关涉成分又常有隐喻的内涵,显示出某种描述性语义特征。比较而言,关涉成分被置换的可能性比描述成分被置换的可能性大,语义成分置换所析离提取的常见的是离散因子。无论是哪种方式的置换,在整个置换过程中,描述性语义特征在其中起到背景支持的作用,它是语义成分置换的基础。因而,名词语义结构与原子的结构有相似之处。关涉成分类似原子的外层电子,容易游离和置换。描述成分类似原子核,比较凝定,一般不易发生变化,如果出现游离和置换,常见的形式是采取矛盾构造法出现逆义表达,如“刀子”,它的一个描述成分是“硬”,而“软刀子”则并非真刀子,喻指一种手段,类似刀子具有的“切割”功能。“刀子”的属性“硬”表达时因默认而缺省(default),一般只是在与“软刀子”对举而需要特别强调时才通过语境激活(activate)出现“硬刀子”的表达。

2.2不同语义成分在语用置换中体现的依存和变化关系

下面从一些常见的关涉成分入手分成几个大类分析其置换表现,以及它们对描述成分的影响,探讨两者的依存和变化关系,而将描述成分的背景支持作用放在行文的背景地位。同时,还对语义变化(演变和用变)、词和短语的构成过程作些探讨。

2.2.1物类。任何一个名词,在语义分类体系中最终都可以将它归为某个物类,这个物类就是其最基本的关涉成分,而且是比较容易发生置换的语义成分。由于世界万物之间的相关性,某个物类的性质、功能等描述性特征很容易迁移到另一相关物类上。如“古董”的比喻义“过时的东西或顽固守旧的人”就是首先由其本义“古代留传下来的器物”(449页)通过关涉成分的语义置换形成的。它的本义有关涉成分“器物”,比喻义有“东西”和“人”两个关涉成分,都属于物类,由器物到东西是泛化,由器物到人是转移。这里的描述成分“古代流传下来”由于关涉成分的改变而有一些调整,强调了其时间久远而表现出的“过时”或“顽固守旧”的一面,这种调整是由比喻义的特点决定的。

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第4期(总第62期)

上面这种由物到物、由物到人的情况比较普遍,也有由人到物的情况,只是相对较少。如“土著”,如果关涉性特征[+人]淡化、淡出,描述性特征[+世代居住本地]强化、凸显,那么其关涉成分“人”便发生游离而被物置换形成“土著鱼”这样的表达。与“古董”的语义成分置换有所不同的是,“土著鱼”的语义成分置换在语形上即可见出,一旦离开这个词,“土著”仍然只表现为“人”。这样,可以将语义成分的置换区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原有语形不变,只是关涉成分被直接替换,有时这种替换形成新的义项,原来的义项或存或弃。这是典型的语义成分的置换,这里称作隐性(covert)置换。这是多义词形成的一条重要途径,常表现为演变(changes of development)。一种是在原有语形或前或后加上表示关涉性的语义内容,原有语形的关涉性成分只是临时被替换,一旦离开此语言环境,原来的词语仍保有本身的意思,没有发生变化。这是典型的语义成分的游离,这里称作显性(overt)置换。这是语境关联的一条重要途径,常表现为用变(changes of application)。在隐性置换和显性置换之间还有多层次过渡情况存在。

2.2.2工具、材料和对象。从大的方面来考虑,它们都可以看成物类,但将它们独立说明则更各有利于了解关涉成分及其与描述成分的关系。

工具。分为具体工具和抽象工具。如自行车在有的方言区叫脚踏车。当他们把初次见到的摩托车称作“机器脚踏车”时,关涉成分便由人的脚替换成机器。“机器脚踏车”这一名称的出现从一个侧面透露了命名的一种途径:先有一个名称存在于交际中,当另一“相似”物出现时,在其前附上表示区别性特征的语言成分,两者结合成词或短语。这是比较具体的工具,还有比较抽象的工具,如方式就可以看成泛义的工具。“电子邮件”指通过电子网络系统来传送邮件;“劳务消费”指用劳务的方式而非金钱来换取消费。

材料。南方有一种铁制盛器,因“铁桶”在语言中另有所指并先行占位,便被叫作铅桶(为了防锈而镀锌,颜色似铅)。后来这种盛器改用塑料制作,但仍称“铅桶”(隐性置换)或称“塑料铅桶”(显性置换)。同样,“塑料铅桶”也没有简化为“塑料桶”,还是因为“塑料桶”在语言中另有所指并先行占位。为了与塑料铅桶相区别,铁制的铅桶又称为“铁皮铅桶”。③这种名称演化过程曲折而生动,对构词途径的理解富有启迪作用。

对象。描述成分所关涉的对象很容易发生游离,这是语义演变特别重要的方式。如“红娘”,本是《西厢记》中崔莺莺和张生的牵线之人,后泛指媒人。如果婚事的关涉者游离出来,便可用其他需要通过媒介来牵合的事物去置换,如“人才红娘”。由于关涉对象发生了变化,描述成分也作了适应性调整。又如“托儿所”衍生出“托老所”甚至“托牛所”等。有时某个描述成分可以关涉多个对象,于是便形成系列表达,如由“文盲”到“科盲”、“法盲”再到一系列的“盲”。对象置换是比喻构词的常见方式之一,如“高速公路”由实体的“汽车”过渡到虚态的“信息”,构成“信息高速公路”。

2.2.3时间和空间。时间包括绝对时间和相对时间。绝对时间在时间流程中具体体现为时间点或时间段。相对时间是以某一时间为参照而表现出来的时间点或时间段。“奴隶主”关涉奴隶社会,但现代社会也有奴役他人或类似奴隶主对待奴隶那样对待他人的现象,人们便称之为“现代奴隶主”。语言生活中运用文学艺术中塑造的典型形象来指称现实人物时常用这一表达方式,构成“当代灰姑娘”、“乳臭未干的堂?吉诃德”之类的表达。“诸葛亮”由个体的行为表现泛化为足智多谋、料事如神的人。对那些没有预见到事情发展过程而在

施春宏:试析名词的语义结构

事后多作评点的人,只能称之为“事后诸葛亮”。

空间。包括具体空间和抽象空间。地名、单位名作关涉成分的比较多。如从美国的“硅谷”到北京中关村的“中国硅谷”。还有用于人名的,如“英国琼瑶”、“中国的比尔?盖茨”。抽象空间主要是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范围里的相互借用,如“数学界的诺贝尔奖”、“精神维生素”等。一些专业术语也用这种方式构成,如“社会达尔文主义”。这些名词都具有某种典型性特征,并由此构成其描述成分,描述成分基本不变而用语义置换的方式进行类比表达,方便而又简洁。空间关涉中大多表示处所,关涉方位的比较少,如“空中客车”以及由“外

“内资”等语用对称表达。

“外资”而形成的“内宾”、

宾”、

2.2.4颜色。将颜色类单独列出,是因为表示颜色的语义成分常常既有关涉性特征,又有描述性特征。纯粹关涉性特征的,如“墨水”本指黑色的书写液,用于书写这种功能是其描述成分,黑色是其关涉成分。后来这一关涉成分淡隐下去,墨水有了泛化义,这样就出现了“蓝墨水”,以至“黑墨水”、“蓝黑墨水”这样的叠架形式。这是单纯的颜色置换。“红墨水”、

有时颜色之间的转换标示不同领域之间的关联。“白条子”指作为付款凭证而又难以兑现的非正式单据,本来用于财务方面。后来邮政、政府方面也出现了类似现象,而邮政常以绿色

“红条子”。

为标志色、政府常与红色相关联,所以出现了“绿条子”、

颜色词常有隐喻(metaphor)的内涵。如“绿色”现在常与环保相联系,“跟环保有关”便成了其描述成分,在此背景驱动下形成“绿色冰箱、绿色科技、绿色汽车、绿色食品、绿色事业”

“黄等短语。这些颜色词常常成系列相关出现,协同为喻。如由“黑市”到“白市”,由“红牌”、牌”到“灰牌”,由“红眼病”到“白眼病”到“绿眼病”,由“黑道”到“白道”、“红道”到“灰道”,等等。其中,“黑、白、红、灰”最为常见,“黑”与“白”相对,“红”又与“黑”或“白”相对,“灰”是过渡,处于中介状态。

2.2.5其他。如性别、姓氏、身份、数目等。性别置换包括自然性别的置换,如“女张

“女作家”。

“女驸马”;职业典型性别的置换,如“男保姆”、

飞”;称谓性别的置换,如“男妈妈”、

其中,职业典型性别只是一定社会的默认值,如“保姆”的默认值是[+女性],所以一般不说“女保姆”而常说“男保姆”。人的姓名是个指称整体,其中名人之“名”常蕴涵描述性特征,故可用换姓的方式描述相关人物,如从大汉奸“汪精卫”到“李精卫”、“张精卫”。同样,人的身份也是基本有定的,当把某个人的描述性特征移植到其他人身上时,身份便发生了迁移,如“平民包公”。数目表达如称贝利之后的最伟大的球星马拉多纳为“贝利第二”。数目作为关涉成分以序数为主,如由“第三者”到“第二者”到“第一者”。有时里面还有转换。如“大锅饭”中的“大”指体积而非数量;由于它另有数量的含义,便可谐指序列第一而仿拟出“二锅饭”。

2.3上面每类只是就一个方面来分析,属于单个关涉成分的置换,其实,几个方面同时发生变化的情况也是屡见不鲜的,这在分析的思路和手法上与单个成分的置换没有本质的差异。如“当今画坛的李清照”从时间“当代”(区别于“古代”)和抽象空间“画坛”(区别于“词坛”)的置换来进行显性泛义分析。再如表示出租车义的“的”,既可以出现通过工具置换而形成的词如“轿的、飞的、摩的、板的、马的、人的”,也可以出现通过动作对象置换而形成的词如“残的、货的”。几种途径共同作用。

2.4由此可见,关涉成分的游离与置换具有很强的能产性,在新词新语的形成、专业术

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第4期(总第62期)

语的泛化、语义关系的调整、不同语境之间的转化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而这一切语用表现,都是与描述成分相对稳定的核心作用分不开的。由于描述成分在语义结构中的支配地位,使得关涉成分在语用中变得灵动而又有脉可循,显现出变化中的不变。而描述成分也在关涉成分的迁移转化中作出适境调适,体现出不变中的变化,“惰性”中的活性。

三 关涉性语义成分和描述性语义成分的功能表现

3.1不同的语义成分与不同的词法句法结构在相互选择性与适应性方面有差异。有的词法句法结构揭示的是关涉成分,有的则揭示描述成分;有的关涉成分只能进入某个词法句法结构,有的描述成分则不能进入,反之亦然。更多的则是两者均可,体现双重性质。

3.2关涉性语义成分的语法功能

关涉成分具有指称的性质,名词的典型特征主要作用于关涉成分所表现的形式,如通常而言,可作主宾语、可带定语、可受数量词语修饰;不能实现的句法功能,如一般不能作谓语、不能受否定副词“不”及程度副词“很”的修饰。名词的分类一般也是从关涉成分的角度进行的分类,如朱德熙《语法讲义》按照名词与量词的关系将名词分为五类:可数名词、不可数名词、集合名词、抽象名词、专有名词。朱德熙从一般人归入的名词中区分出处所词、时间词、方位词,这也是关涉成分在另一个层面上的反映。另外体词还包括数词、量词、区别词,也主要从关涉成分所具有的指称特点来归类的。联系上文中讨论的名词关涉成分的类型,可以看出两者具有某种同一性,只是这里的关涉成分的分析更多地从语言应用和理解的角度来考虑。关涉成分对名词功能分布的影响,人们已经讨论得比较充分了,这里从略。

3.3描述性语义成分的语法功能

描述成分具有描写、修饰、陈述的性质,因此在使用中可使名词表现出一般场合不能实现的语法功能和结构意义。无论是将其看成一种临时的表达形式还是本用特性,都有语义结构作背景框架。下面举例性地分析两类描述成分的典型显现格式。④

3.3.1“形容词(+的)+名词”与“名词(+的)+形容词”

这里的形容词所体现的特征是名词本身所具有的或日常语言表达中赋予的,通过这种格式将名词的描述性特征直接显示出来。如我们常见到“狡猾的狐狸、清高的知识分子、迂腐的孔乙己、险峻的华山”这样的表达,也能见到“狐狸的狡猾、知识分子的清高、孔乙己的迂腐、华山的险峻”这样的表达。这种表达方式实际是对名词描述性特征的揭示,有社会语言交际中的规约基础。又如:

(1)我们居住的地球是多么奇妙啊,有巍峨的高山,辽阔的平原,宽广的河流,浩渺的大海,有40多万种植物、150余万种动物在它的怀抱中孕育和生长。(赖吕近《揭示大自然的奥秘》,《中华读书报》2000年4月30日)

“宽广的河流”、“浩渺的大海”反映了人们日常交际中将“辽阔的平原”、

“巍峨的高山”、

“巍峨”、

“浩渺”分别作为“高山”、“平原”、“河流”、“大海”的描述性特征,这“宽广”、

“辽阔”、

些特征是名词本身就蕴涵着的,通过一定的语境将其激活。

3.3.2程度副词+名词

从关涉角度而言,程度副词不能修饰名词。目前程度副词修饰名词十分常见,成为提取和显示名词的描述成分的最典型的方式。其中名词的关涉成分被隐含起来,外显的只是描

施春宏:试析名词的语义结构

述成分,它通过语义断取的方式来实现。如鲁迅《二心集》中的杂文《中华民国的新“堂?吉诃德”们》中有这样一句话:“这一切等等,确是十分‘堂?吉诃德’的了。”其中“十分‘堂?吉诃德’”的形成基础和表达方式是与对“堂?吉诃德”的语义结构成分进行分析分不开的。联系标题,“中华民国”和“新”从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进行置换,指的是中华民国中现在存在的具有堂?吉诃德特点的人;“们”用在专有名词“堂?吉诃德”后标志描述性特征的类聚特点。它从几个方面综合揭示名词语义结构成分的内在分层。受程度副词修饰的名词常在书面上用引号标示出来,也是由于凸显(highlight)一种表达变化的需要。下面是多种类型的名词受副词修饰出现于一处的情况:

(2)我是个很中国的画家。我对于中国文化用极大的热情去理解,越接近于它越觉得其深不可测。……(虽然西方文化的)思想方法很科学,很透剔,然而我不能完全的认同,因为对我来说它太冷,太极端,太个人。虽以讲人性为其旨,却时时失去人性,因为太物质,太相信数目字。(袁运生《我这个人》,《北京青年报》2001年3月8日)

“物质”都是实在的名词,且各划线的地方除“科学”现在可以看成兼类词外,“中国”、

“个人”、

属不同的次类,这里都受到程度副词的修饰。

3.4有的语法形式具有双重性质,既表示关涉性,也显示描述性。下面从三个不同的角度举例说明。

3.4.1名词作定语

“宠物医院”和“明代的徐霞定语具有双重性质。像“桌子腿”、

“技术产品”、

“电子邮件”、

“电脑驾校”等结构中的定语是关涉性的;“八卦新闻”、“明星产业”、“菩萨“美国硅谷”、

客”、

心肠”、

“贾府的屈原”等结构中的定语是描述性的,大多有隐“一分钟小说”和“南疆的江南”、

喻的内涵。有时同一个词在不同组合中性质也不同。如:

贵族家庭 泡沫塑料 夕阳余晖 小农经济 马拉松长跑 垃圾袋

贵族习气 泡沫经济 夕阳产业 小农意识 马拉松会议 垃圾股

第一行中的定语是关涉性定语,第二行中的定语是描述性定语。有时一形兼二任,如“天才的少年”、

“英雄”,既可作关涉成分,又可作描述成分,视“英雄的父亲”等,其中“天才”、

具体语言环境而定。

3.4.2名词+了

名词后面带上表示动态的“了”作谓语,能表示推移性顺序义,如“春节了,该办点年货了”以及“他讲师六年了,快副教授了”(参见马庆株,1991)。这里的顺序义体现的是一种关涉性。其实,名词后面带上表示动态的“了”作谓语时,还可以揭示名词的描述性语义特征,此时虽然仍有顺序义的内容,但不再表现关涉性,而主要揭示描述性。比较:

(3)a.我们都大学生了。 b.都大学生了,还不懂事。

两句中的“大学生”都可表示顺序义。a具有关涉性;b具有描述性,通过前后对比体现程度的差异。描述性显现与否,与语言使用的环境有关。下例只能揭示描述性特征:

(4)《大家》别象牙塔了(读者来信标题。《大家》2001年第1期4页)

3.4.3X+(不)是+名词

这种表示判断的句式既能说明关涉情况,如“我是安徽人”、“他是班主任”,也能揭示名词的描述性语义特征。如下面一则广告语:

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第4期(总第62期)

(5)丈夫(对妻子):“我又不是小孩子。”

儿子(对妈妈):“我又不是小孩子了。”

丈夫的话中从否定方面陈述了“小孩子”的描述性语义内容,儿子的话中也是否定,但其自身有“小孩子”的描述性特征(至少别人这么看),故用动态性否定体现描述性语义内容。下面的例子则是比较集中的体现:

(6)天昏昏,地黄黄!我是“分子”!我是敌人!我是叛徒!我是罪犯!我是丑类!我是豺狼!我是恶鬼!我是黄世仁的兄弟、穆仁智的老表!……(王蒙《布礼》)

表面的肯定性判断“我是N”表示关涉内容,实际是否定性判断“我不是N”,通过语表和语里的反差来显示名词的描述性特征。这种格式有归类的作用。既然有类,则必然有类的特征。“分子、敌人、叛徒、罪犯、丑类、豺狼、恶鬼”都是具体名词。“黄世仁、穆仁智”都是专有名词,这里作定语,同样具有描述性特征。

3.5名词的关涉性特征一般没有强弱之分,而描述性特征有强弱之分,它的强弱、显隐、变化对词法句法功能有影响。无论是具体名词还是抽象名词,其描述性特征都存在强度的差异。关涉性特征在具体名词中表现得比较显著。由于抽象名词主要表现为描述性特征,故其关涉成分常常只表现为物类。当物类从抽象名词中游离出来以后,名词就发生了转类而成为形容词,原来的词形或兼类或转类,这就是为什么抽象名词容易兼类或转类的基础。如“根本、标准、规则、规律、基础、机械、教条、热情、科学、人道、新潮、形式、形象、艺术”等等已经或将要兼类。而且有“知名度”的专有名词,其描述性语义特征很显著,但其关涉性语义特征也很显著,且对描述性语义特征有相当强的制约作用,所以它虽然可以通过某些词法句法形式将描述性特征凸显出来,但其转类或兼类的可能性很小。在专有名词和抽象名词之间的具体名词也不容易形成转类或兼类,但部分词有此可能。

4 余论

我们通过泛义分析的方式将名词的语义结构成分主要分成两部分:关涉性语义成分和描述性语义成分,并粗略地分析了它们在语义显现、词法构造、句法功能方面表现的差异。这种分析在一定层面上具有语言类型学的意义。汉语没有严格的形态变化,在有形态变化的语言里,名词描述成分的表现有时借助词法形式表现出来,有时也借助句法关系体现出来。如英语,N+ly、N+ish、N+y、N+ic等可以将名词转化为形容词,而这些名词都比较明显地具有某些描述成分,而形容词义体现的正是名词本身所具有的描述成分,只是通过屈折形式将这种描述性特征彰显出来。如coward、friend、king、love、man后面缀上2ly后变成形容词cowardly、friendly、kingly、lovely、manly。一般不具有描述性特征的名词是不容易加2ly变为形容词的,如banana、pingpang、space、table、tree、water、window。又如child、clown、flour、style、w olf、w oman后面缀上2ish后变成形容词childish、clownish、flourish、stylish、w olfish、w omanish。又如动物名称fox变成形容词foxy,意思是狡猾的;专有名词D on Quix ote(堂?吉诃德)变成形容词是quix otic,意思是“堂?吉诃德式的,狂想家的,传奇的,不实际的”。有时加上后缀并不改变词性,但同样揭示了描述性特征,如hero、Marx加上后缀2ism变成heroism、Marxism,它与汉“马克思”加上准后缀“主义”后成为“英雄主义”、“马克思主义”走的是同一条路。语“英雄”、

凡是能加2ism(主义)的名词同样具有描述性语义特征。再如She is a second Lei Feng与汉语

施春宏:试析名词的语义结构

“她是第二个雷锋”在形成方式上是异曲同工的。而且,这些词法句法特点都具有很强的生成性。对它们的分析会有利于对语义演变、语用表达的理解。也许,不同语言在名词的语义结构的感知、分析、理解和运用上有共同的基础,只不过其语用表现根据不同的需要和系统制约而呈现不同的形式。

附注

①施春宏(2001)中对这两种语义成分的内涵作了初步说明,本文稍有调整。

②本文中凡释义后标注页码的均表示此义取自《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1996年版。

③对“铅桶”的分析参见何伟渔《道是无理却有理》,《咬文嚼字》1998年第1期。

④施春宏(2001)描写了几种显现名词描述性语义特征的固定格式:(1)名词+后缀Π类后缀。如“名词+主义”、“名词+气Π味”、“名词+式”、“名词+化”。(2)特定提取格式。如“越来越+名词”、”比+名词+还Π更+名词”、

“有+名词”。此不重复。

“像+名词+一样+形容词”、

参考文献

胡明扬主编(1996)《词类问题考察》,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蒋绍愚(1989)《古汉语词汇纲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马庆株(1991)顺序义对体词语法功能的影响,《中国语言学报》第4期,北京:商务印书馆。

沈家煊(1999)《不对称和标记论》,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施春宏(2001)名词的描述性语义特征与副名组合的可能性,《中国语文》第3期。

徐烈炯(1995)《语义学》(修订本),北京:语文出版社。

于根元(1999)《语言应用论集》,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袁毓林(1998)《语言的认知研究和计算分析》,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张 敏(1998)《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赵元任(1981)汉语结构各层次间形态与意义的脱节现象,《国外语言学》第1期。

朱德熙(1982)《语法讲义》,北京:商务印书馆。

Leech,G.(1983)《语义学》,李瑞华等译,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7。

Levins on,S.L.(1983)Pragmatic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作者简介

施春宏,男,1967年生,安徽青阳人,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生。

书 讯

陈昌来教授的《二十世纪的汉语语法学》2002年1月由山西书海出版社出版。

陈昌来教授的《现代汉语动词的句法语义属性研究》2002年6月由上海学林出版社出版。

董明教授的《古代汉语汉字对外传播史》2002年7月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

张斌教授主编的《新编现代汉语》由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出版。

张黎博士的《汉语意合语法学纲要》2001年2月由日本中国书店出版。

赵金铭教授主编的外国人汉语会话课本《路》2002年6月由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出版。

(本刊供稿)

CHINESE TEACHING IN THE WOR LD

SH3JI,H%N Y?JI%OXU?

N o.4 December2002

Abstracts of papers in this issue

……………………………………………………

A re2analysis of Putonghua vow els SHI Feng

Based on the acoustic analysis of Chinese sim ple v owels by Wu Z ongji,this paper has made a re2 analysis,in the light of the principles of phonology,of the10v owels in Putonghua in terms of their general structure.It focuses on the positional features,behavior of internal variation and the general distribution of Putonghua v owels.

K ey words phonetic structure v owel structure acoustic analysis acoustic v owel diagram

……………………………………………

My view on approxim ate time w ords YIN Zhiping Approximate time w ords share semantic features,though they are not a part of speech.The fuzzi2 ness in meaning of this kind of w ords makes them different from the definite time w ords in syntactic combination and leads to their pattern structure features.The correspondence of the length of approxi2 mate time w ords and the sentence presupposition determines whether the affirmative or negative form should be em ployed for the sentence and gives the sentence a touch of minor exaggeration of the length of time.

K ey words approximate time w ords fuzziness subjectivity

…………………………

The sem antic structure of nouns:a tentative analysis SHI Chunhong From the point of pan2semantic analysis,this paper identifies tw o categ ories of the semantic struc2 ture of nouns:the inv olved semantic com ponent and the descriptive semantic com ponent。Then it ana2 lyzes their relations and describes their different syntactic and semantic features,which reflect the val2 ue of language typology.

K ey words noun semantic structure pan2semantic analysis inv olved descriptive

A case study of the acquisition of Chinese sentence patterns by K orean learners

……………………………………………………………………………………

 SHI Jia w ei This paper has made use of a corpus collected from a follow2up investigation of a K orean student’s performance.The study deals with,first,the development of the average sentence length that is in2 creased with the furthering of Chinese study;and,secondly,the progressive features and developmen2

什么是语义关系及动词和名词的语义关系类型-小学语文基础知识归纳.doc

什么是语义关系及动词和名词的语义关系类型|小学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小学语文基础 知识大全- 语义关系(一)什么是语义关系 语义关系是指隐藏在句法结构后面由词语的语义范畴建立起来的关系。语义关系跟句法关系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如: ①我不吃了 ②香蕉不吃了 ③鸡不吃了 这三例句法关系都一样,都是主谓关系。但其背后隐藏的语义关系是不同的,例1,我是动作的发出者,称为施事。例2,香蕉是动作的承受者,称为受事。例3,鸡可能是动作的发出者,如鸡吃米;也可能是动作的承受者,如我吃鸡。因此,例3是歧义的。可见,建立起语义关系的类型,就可以合理解释句法结构内部种种复杂的情况。 (二)动词和名词语义关系类型 动词跟名词之间的语义关系叫格关系,是各种语义关系的重点。名词可跟动词直接组合,也可靠介词引人,因此介词也叫格标记。名词性词语经常担任的语义角色有: 1.施事 指动作行为的发出者,可用介词被、叫、让、给引进。如:他哭了。/进来一个大汉。/被狼咬死了。 2.系事 指连系动词联接的对象。如:

祥子的衣服早已湿透了。/这个任务很重要。 3.受事 指动作行为的承受者,可用介词把、将引进。如:地扫干净。/我们战胜了敌人。/他把树砍了。 4.与事 指动作行为的间接承受者,可用介词给引进。如:他们教我英语。/他捐给家乡一笔钱。 5.对象 指动作的对象,也可用介词对、向引进。如: 我们学习雷锋。/他对孩子进行教育。/大家向老师敬酒6.致使 指动作行为使动的对象,可用介词使引进。如: 我热了一碗饭。/我们要振作精神。 7.结果 指动作行为产生的结果。如: 我写了一篇文章。/妈妈蒸了许多馒头。 8.工具 指动作行为的凭借物,可用介词用、拿引进。如:他在刻铜板。/胳膊上裹着纱布。 9.材料 指动作行为使用的材料,可用介词用引进。如: 脸上搽了一层粉。/他在给庄稼施肥。 10.方式 指动作行为进行的方法、形式。如: 钱存定期。/我们寄挂号。 11.处所

什么是语义关系及动词和名词的语义关系类型

什么是语义关系及动词和名词的语义关系类型 (一)什么是语义关系 语义关系是指隐藏在句法结构后面由词语的语义范畴建立起来的关系。语义关系跟句法关系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如: ①我不吃了 ②香蕉不吃了 ③鸡不吃了 这三例句法关系都一样,都是主谓关系。但其背后隐藏的语义关系是不同的,例1,我是动作的发出者,称为施事。例2,香蕉是动作的承受者,称为受事。例3,鸡可能是动作的发出者,如鸡吃米;也可能是动作的承受者,如我吃鸡。因此,例3是歧义的。可见,建立起语义关系的类型,就可以合理解释句法结构内部种种复杂的情况。 (二)动词和名词语义关系类型 动词跟名词之间的语义关系叫格关系,是各种语义关系的重点。名词可跟动词直接组合,也可靠介词引人,因此介词也叫格标记。名词性词语经常担任的语义角色有:

1.施事 指动作行为的发出者,可用介词被、叫、让、给引进。如:他哭了。/进来一个大汉。/被狼咬死了。 2.系事 页 1 第 指连系动词联接的对象。如: 祥子的衣服早已湿透了。/这个任务很重要。 3.受事 指动作行为的承受者,可用介词把、将引进。如: 地扫干净。/我们战胜了敌人。/他把树砍了。 4.与事 指动作行为的间接承受者,可用介词给引进。如: 他们教我英语。/他捐给家乡一笔钱。 5.对象 指动作的对象,也可用介词对、向引进。如: 我们学习雷锋。/他对孩子进行教育。/大家向老师敬酒6.致使 指动作行为使动的对象,可用介词使引进。如: 我热了一碗饭。/我们要振作精神。 7.结果 指动作行为产生的结果。如: 我写了一篇文章。/妈妈蒸了许多馒头。

8.工具 指动作行为的凭借物,可用介词用、拿引进。如: 他在刻铜板。/胳膊上裹着纱布。 9.材料 指动作行为使用的材料,可用介词用引进。如: 页 2 第 脸上搽了一层粉。/他在给庄稼施肥。 10.方式 指动作行为进行的方法、形式。如: 钱存定期。/我们寄挂号。 11.处所 指动作发生的处所或起点、终点,可用介词在、从、到引进。如: 书放抽屉里。/回娘家。 12.时间 指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可用介词在、从、到引进。如:他回家乡过春节。/我的课请排星期五。 13.目的 指动作行为发生的目的,可用介词为、为了引进。如: 出版社在催书稿。/他在跑材料。 14.原因 指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可用介词因为引进。如:

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

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 学习要点:掌握句法结构分析中运用语义关系、语义指向、语义特征三种语义分析方法,并且能够运用这些分析法解释一些常见的语言现象。 句法结构是句法形式和语义内容的统一体。对句法结构不仅要做形式分析,如句法层次分析、句法关系分析、以及句型分析等,还要做种种语义分析。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主要指语义关系、语义指向、语义特征三种分析法。 一、语义关系 (一)句法关系和语义关系 在句法结构中,词语与词语之间不仅发生种种语法关系,主谓、述补、述宾、偏正、联合等,而且发生种种语义关系。语义关系,语义学中指语言成分所表示的客观对象之间的关系,我们所说的语义关系是指动作和动作者、动作和受动者、动作和工具、动作和处所、事物和事物之间的关系等。句法关系和语义关系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 ⑴吃面条。/削苹果。(句法、语义关系一致。) ⑵我吃完了。/饼干吃完了。/文章写好了。(句法、语义关系不一致) 前者“我”与“吃”是动作者(施事)和动作的关系,后者“饼干”和“吃”是受动者(受事)和动作的关系,结果和动作的关系。 一种句法结构关系,可能包含着多种语义关系,如:修理家具。/挖了一个坑。/来了一个客人。/写毛笔。(述宾关系,受事、结果、施事、工具。)反之,一种语义关系也可能构成多种句法结构关系。 ⑶沙发上坐着一个人。 ⑷那个人坐在沙发上。 ⑸那个人在沙发上坐着。 这几个句法结构的语义关系基本相同,“人”“沙发上”与“坐”之间都是“施事”“处所”与“动作”的关系;但句法结构关系却不一样。 (二)动词和名词语义关系的类别 汉语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关系是多种多样的,句法分析的重点是动词跟名词性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在各种语义关系中,名词性成分担任了一定的语义角色,如“受事、结果、施事、工具”等,这实际上也就是揭示了名词性成分跟动词之间的关系。名词性词语经常担任的语义角色主要有: 1、施事:指动作的发出者(可用介词“被、叫、让、给”引进) 他在看书。/小狗啃完了骨头。/敌人被我们打败了。 2、受事:指动作行为的承受者(可用介词“把、将”引进)。 小牛吃草。/张三修桌子。/毛把花瓶打碎了。 3、系事:指连系动词联接的对象(?) 我们是教师。/小王成了大学生。 4、与事:指动作行为的间接的承受者(送、还?)(可用介词“给”引进)。 张三还李四一支笔。/我给兰兰送去一些巧克力。 5、结果:指动作行为产生的结果。 编草帽。/烙饼。/做烟斗。/打毛衣。/盖大楼。

语言学 语汇和语义答案

测 试 试 卷(第五章 语汇和语义) 测试时间: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第十五周 测试对象: 2009 级 汉语言文学 专业 课程: 语言学概论 考试时量: 100分钟 考试方式:闭卷 一、填空:11分 1、汉语的姐姐、妹妹,英语用( )表示,汉语的叔叔、伯伯、舅舅、姨父、姑父,英语用( )表示。 2、多义词有多项意义,最初的那项意义叫( ),离开上下文人们就能知道的那项意义叫( ),例如“老”有“年纪大”、“经常”、“过去的”等意义,“年纪大”是( ),其余的是( )。(本义 中心义 中心义 派生义) 3、( )( )( )是词义概括性的三个重要的表现形式。(一般性 模糊性 全民性) 4、派生义的产生方式主要有( )和( )两种。(隐喻 换喻) 二、判断:6分 1、“红”和“白”,“男”和“女”都是相对反义词。( × ) 2、反义词可分为相对反义和绝对反义两类。例如“生”与“死”是相对反义词。( × ) 3、英语单词pen 本意是指羽毛,派生意是指钢笔,这种词义引申方式是换喻。( √ ) 4、基本词汇具有一般性、模糊性和全民常用性三个特点。( × ) 5、同义词“little-small ”的意义差别是感情色彩不同。( √ ) 6、一个词最初的意义就是这个词的中心意义。( × ) 三、单项选择:8分 1、词义具有模糊性特点,( )组词语的意义不具有模糊性。( ) A .运动 学习 射击 B .伟大 渺小 早晨 C .白天 晚上 中午 D .快乐 悲伤 非常 2、下列各组词都属于基本词的是( ) A .map cut cap really B .dear cut cap really C .miss classroom TV D .make look do get 3、一般说来,新词、古词、方言词、行业词和外来词等( )。 A .属于一般词汇 B .属于基本词汇 C .有的属于基本词汇,有的属于一般词汇 D .有时属于基本词汇,有时属于一般词汇 4、同义词"抢劫"和"抢夺"的区别是( A )不同。 A .词义轻重不同。 B .感情色彩不同。 C .风格色彩不同。 D .语法功能不同。 四、术语解释:22分 1、同义词 2、本义和派生意义 词的有历史可查的最初的意义是本义,它是产生其他意义的基础;由本义衍生出来的意义是派生意义。 3、反义词 4、隐喻和换喻 是词义引申的两种方式。隐喻反映的是不同现实现象之间的相似关系。换喻反映的是两类现实现象之间存在着某种相关关系,这种相关关系在人们的心目中经常出现而固定化,因而可以用指称甲类现象的词去指称乙类现象。 5、义素 义素是词义的最小的语义构成成分,又叫语义特征。例如“男子”是由“人”+“男性”+“成年”等义素构成的,这些义素合起来来,是“成年男性”,这就是“男子”这个词的意义。 6、多义词和单义词 7、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 词汇体系中,标志着与人们世世代代的日常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事物的词以及表示事物关系的常用虚词的总汇,是词汇中的主要部分,具有全民常用性、稳固性、能产性等特点。 语言词汇中除了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构成语言的一般词汇,它的主要特点是:不是全民常用的;或者虽然在短期内为全民所常用,但不稳固,容易发生变化;一般没有构词能力或者构词能力比较弱。 五、简答:25分 1、举例说明基本词汇的特点。 基本词汇有以下三个特点: 1)全民常用性。基本词汇里的词表示的都是一些最常见的现实现象和基本概念。例如汉语中的“水、饭、菜、睡、衣服、车、吃、走、看、听、大、热、高、新”等; 2)稳固性。基本词汇中的词大多是自古就有的,历史悠久,人们世世代代都在使用,不容易发生变化。例如汉语三千年前的甲骨文中已经有了“牛、马、鸡、酒、日、月、雨、风、大、小”等词,这些词自古至今都是常用的; 3)构词能力强,是构成新词的基础。例如“火”,可以组成“火车、火箭、炮火、烈火、火红”等。 2、什么是词义的全民性?为什么词义具有全民性的特点? 词义的全民性指词义反映的现实现象是全社会成员共同认知的,没有阶级之分,没有阶级性。 词义的全民性是由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一社会职能决定的。语言没有阶级性,一视同仁地为全社会成员服务,词义作为语言要素的组成部分,当然也不可能有阶级性。 院(系):___________级别:_________ 专业(班次):____ ___学号:______ ____姓名:______ (请考生将上述信息按规定要求填在密封线以上的栏目中,未按要求填写的试卷作废) -----------------------------试----------------------卷-----------------密---------------封----------------线---------------------

N+N概念合成名词的认知语义分析

N+N概念合成名词的认知语义分析 20世纪90年代,Fauconnier 和Turner 创建了概念合成理论,揭示了自然语言中的意义实时构建和连接各心理空间的映射过程。新词的概念合成主要包括:N+N合成、Adj.+N组合以及一个单词的合成。其中,N+N合成是最主要的形式,其语义关系可归结为五类:联合型、关系型、特征映射型、混合型和合成型。本文以这五种语义关系为切入点,以概念合成理论为支撑,以汉语新词为例,对N+N概念合成名词进行认知上的解读。 标签:概念合成新词语义分析 一、引言 当今时代,越来越多的汉语新词涌现出来。新词的概念合成主要包括:N+N 合成、Adj.+N组合和一个单词的合成。其中,N+N合成是构成新词的最主要的形式。以往研究大都将概念合成名词的语义关系概括为四类:联合型、关系型、特征映射型、混合型。刘正光(2004)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合成型的语义关系。 过往对新词的研究多聚焦于其构成方式和意义来源。本文基于概念合成理论来探讨新词意义的认知机制。概念合成理论是由Fauconnier 和Turner (2002)创建的。该理论的主旨就是揭示自然语言中的意义在线构建及连接各心理空间的映射过程(王文斌,2004:7)。Fauconnier(1994)认为意义的构建过程就是概念的复合过程,认知者通过概念在各心理空间中的相互映射和投射来建立各心理空间中的网络关系,最后在复合空间中通过概念合成而产生派生结构。本文以五种语义关系为基点,从概念合成的角度阐释新词的语义认知机制。 二、N+N概念合成名词的语义关系 新词大多数以组合方式构成,以合成词、缩略语、外来词等为主(王文斌,2011:233)。N1+N2概念合成是构成新词最主要的形式,表面上看似简单,实则其内部意义的建构过程极其复杂。概念合成名词的语义关系主要分为五类:联合型、关系型、特征映射型、混合型以及合成型。 (一)联合型 联合型语义关系是指N1和N2两个成分合并到一起,产生新的概念。合成概念既包括N1的意义又包括N2的意义。两个名词之间无明显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如: (1)宠物狗(a dog that is also a pet) (2)志愿者爸爸(a man who servers as both a volunteer and a father,especially for some orphans)

名词兼属形容词的语义条件

名词兼属形容词的语义条件 首先请看例子: A. 威风、规律、科学、性感、标准、困难、秘密、民主、卫生、文明、自由、矛盾、风光、气派、规矩、礼貌、理智、气魄、精神、系统、耐心、光彩、典型、权威、规范; B.本质、基础、根本、关键、实质、要害; C.新潮、热情、专业、美味、优势、偏见; D.传统、个性、人性、哲理、情感、情趣、气势; E.英雄、悲剧、淑女、贵族; F.葛朗台、林黛玉、阿Q、雷锋、维纳斯;小姐、官僚、流氓、绅士、军阀、小市民、市侩、学生、男人、女人、女孩;中国、日本、美国、北京、海南、广东、西藏、香港、东方、西方、城市;高山流水、阳光、风景、铁、脓包、废物、野马、长城、包袱、狼胎、木头、潮、火;现代、未来、上古、当代、古代、春天、青春。 G.利润、压力、架子、害处、教训、意见、难度、想法、看法、差距、脾气、差别、背景、阻力、架子、疗效、功效、道理、销路、秩序、效果、成效、内容、共性、意义、价值、影响、含量、好处、景象、市场、效率; H.保证、感觉、感受、改变、决心、觉悟、改进、改善、组织、计划、决心、贡献、争议、规划、根据、研究、帮助、往来、收获、变化、保障; I.来头、想头、盼头、看头、说头。 以上9类词语都是名词。我们凭借词典释义和从长期言语活动中获得的语感认识到:A至F都可以进入形容词结构槽(“程度强势语+X”“A1A2X”“比N还X”等句法结构槽)中X的位置,在形容词结构槽的规约下,用作形容词或临时活用为形容词,呈现出形容词性句法功能,在句子中充当谓定状补等句法成分。但A至C类在结构槽中已裂变为形容词;D至E类尚未裂变但已呈现出裂变的趋势;F类只能临时活用为形容词。G、H、I类则不能进入形容词结构槽,更谈不上裂变或活用为形容词。我们不禁要问,同为名词为什么有的名词可以兼属形容词,有的却不能?这显然不能用约定俗成来解释,我们认为,这主要与名词的语义特征有关。 1.语义特征分析

词语之间的几种语义联系

词语之间的几种语义联系 自从“现代语言学之父”、世界最著名的语文学家索绪尔于本世纪初提出“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的观点以来,词语之间的系统联系一直是语言学家关注的焦点之一。特别是近几十年来,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越来越受到语言学家重视,围绕词语之音的语义联系问题,语言学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概念,如语义场理论、义素分析法等等。传统语言学只注意到词语之间的同义关系和反义关系,而实际上词语之间还有许多别的重要的语义关系。有些语义关系已被语言学家发掘出来了,还有一些则有待于进一步发掘。这里谈谈除了同义反义关系之外的几种重要的语义聚合关系,并谈谈他们在词语解释中的作用。 一、上下义关系 上下义关系是词语之间语义上的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凡是一个词语的全部语义(概念意义)包括在另一个词语的语义之中,这两个词语就构成上下义关系。上下义关系就是逻辑学上的属种关系,具有属种关系的一组词就是上下义词,其中表示属概念的词是上义词,表示种概念的词是下义词,如:“笔-钢笔”、“人-男人”、“听-偷听”、“销售-批发”、“红-粉红”、“白-雪白”等等。其中“笔”是“钢笔”的上义词,“钢笔”是“笔”的下义词。其余依此类推。 上下义词都有属种关系,没有属种关系的词不是上下义词,如构成整体与部分关系的词就不是上下义词,如“中国-北京”、“衣服-衣襟”、“森林-树”、“船-船队”都不是上下义词。表示等级关系的词也不是上下义词,如“博士-硕士”、“处长-科长”、“年-月”都不是上下义词。因为这些词语之间并没有逻辑上的属种关系。 上下义词具有包容性,上义词的所指范围包容下义词所指范围,可以进入“乙是甲”的格式,但不能反过来说“甲是乙”。如可以说“钢笔是笔”,但不能说“笔是钢笔”。从逻辑上讲,如果乙真,则甲必真;如果乙假,则甲或真或假。如,“这是钢笔”为真,那么“这是笔”必真;若“这是钢笔”为假,那么,“这是笔”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假的。 上下义词具有相对性,甲词是乙词的上义词,乙词又可能是丙词的上义词。如“枪”是“武器”的下义词,又是“手枪”的上义词。 由于上下义词还具有传递性,若甲词是乙词的上义词,乙词是丙词的上义词,那么甲词也是丙词的上义词。反之亦然,如“人”是“男人”的上义词,“男人”是“老汉”的上义词,那么“人”也是“老汉”的上义词。 由于上下义词具有传递性,因此上下义词的上下义关系有远有近。具有最邻近的上下义词,就是直接上下义词,其他上下义词就是间接上下义词,如“人-男人”就是直接上下义词,“人-老汉”就是间接上下义词。 上下义关系是词语之间的重要语义关系,我们平常解释词语,给概念下定义,常常要利用词语之间的上下义关系,构成“属加种差定义”。如“钢笔是笔头用金属制成的笔。”“石雕是在石头上雕刻形象、花纹的艺术。”这种“属加种差定义”是最常见的定义方式。 二、总分关系 总分关系是词语之间语义上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如果一个词语所指的事物属于另一个词语所指事物的一个构成部分,这两个词语之间就构成总分关系。具有整体部分关系的一组词是总分词,其中表示整体的词是总义词,表示部分的词是分义词,如“中国-上海”、“大学-系”、“房子-客厅”、“教学楼-教室”、“ 身体-头”、“鞋子-鞋底”、“四季-春天”、“森林-树”、“船队-船”等等。其中“中国”是“上海”的总义词,“上海”是“中国”的分义词。其余依此类推。总分词中分义词所指对象是总义词所指对象的构成部分,可以进入“乙是甲的一部分”的格式。如“上海是中国的一部分”。 总分词与上下义词有类似之处,都可进入“甲包括乙”的格式。但上下义词之间是属与种的关系,可以进入“乙是甲”的格式,总分词之间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不能进入“乙是

语义学名词解释(20分左右)

语义学名词解释(20分左右) 1、系统意义和外指意义:①意义等于系统意义和外指意义之和,以语境为中心, 按照语言内和语言外为标准,可将意义分为系统意义和外指意义。不少学者认为这是语义学研究的最重要原则之一,也是区分语义学和语用学的分水岭。 ②系统意义与语境无关,仅仅涉及语言成分内部之间关系的意义,它是意义 的中心,系统意义包括系统意义关系和系统意义特征。③外指意义表明词语跟语言外部世界关系的意义。 2、命题义:命题义相当于描述义或概念义,是句义的中心所在,它是对客观事 物的一种概括性描述。 3、句义:句义指一个合成表达式的意义,是其组成部分的意义函数。一般来说, 句义是词汇意义和句法意义的结合。 4、话语义:话语义指某个句子在特定情景中所具有的意义。 5、语义特征分析法:语法学所说的某一小类实词的语义特征是指该小类实词所 特有的,能对它所在的句法格式起制约作用的,并足以区分其他小类实词的语义内涵和语义要素。 6、衔接的基本概念:衔接是句法或语义层面上的一种连接。在功能语言学中, 指前后对照的一些代词、副词、冠词等成分,连接起句子中的不同部分或语篇中的各个部分。 7、连贯的基本概念:连贯是语篇组织的主要原则之一,涉及对语言使用者的背 景知识、做出的判断以及持有的假设等内容的研究,特别是如何通过使用语言行为实现连贯的交流。 8、情态:情态是一个语义范畴的概念,表达说话人对所说话内容的态度,也可 以说是肯定或相信的态度。 9、蕴涵的基本概念:蕴涵是指两个命题之间存在的如下关系:一个为真时,另 一个随之必为真,反之不然。词汇和句法结构均可以造成蕴涵。 10、实质蕴涵:①真命题可以被任何命题所蕴涵②假命题可以蕴涵任何命题 11、严格蕴涵:前件和后件有必要性,要求前件和后件有必然性,希望能保证| 从某一个命题出发能必然的推出一个真命题。 12、相关蕴涵:希望能保证|在前提和结论之间具有某种|共同内容或意义关联。 13、衍推:语句P衍推语句q,当且仅当若P为真,可以由P内在的推导出q为 真,记作P=>q 14、衍推序列:①具有衍推关系的语句形式|有序集,我们把这个有序集叫做衍 推序列。②衍推方向|倒置规则:肯定式衍推序列和相应否定式衍推序列的起始项和终极项正好相反。 15、预设的基本概念:预设指的是两个命题之间存在的如下关系:当P为真值时, q必然为真,那么P预设q。 16、信息结构的基本概念:①说话人会对听话人头脑中的相关信息情况进行估算, 然后根据这些估算,把他们的言语进行包装。而信息结构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说话人是如何通过语言结构来进行估算的,或者说|相关信息的估算是如何被语法化的。②信息结构包括:已知信息和新信息。已知信息是指说话人认为听话人已经知道的信息。新信息是指说话人试图表达的附加的或新的信息。 17、主语,谓语:①主语是指|跟作为句子核心的谓词有着严格的选择和配置关

简述概念合成对英语复合名词语义构建的作用

简述概念合成对英语复合名词语义构建的 作用 " 论文关键词:复合名词意义构建层创结构概念合成 论文摘要:复合名词的意义构建离不开概念合成。它是一种认知过程,在复合名词的意义构建过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离心构式复名合词的产生就是概念合成的结果,向心构式复合名词也是概念合成的结果,并且概念合成理论对复合名词的语义构建与解读也起着重要作用。但它在语义构建上仍存在一定不足,须进一步改进。 1.引言 2.理论背景 传统语法把复合名词的意义看作是复合名词各个组成部分名词的意义相加之和,这显然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复合名词的语义构建问题一直都是语言学界的一个棘手问题。吕淑湘先生在《语文常谈》(1980:65)里指出:“语言的表达意义,一部分是显示,一部分是暗示,有点像打仗,占据一点,控制一片。”语言的这种“以点控面”的现象,在复合名词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下面笔者就复合名词语义构建的主要理论作一些简单介绍。 2.1生成派转换理论 Levi(1978)主张复合词的表层结构是由其深层结构转换而来的,其深层结构是一个关系从句。例如,“toy factory”是由其深层结构“toy that produced by the factory”这个关系从句转换而来的。

这种理论虽然比传统语法解释更胜一筹,但它仍然有极大的局限性。首先它不可能仅用几个谓词就能穷尽复合名词各组成部分名词之间的所有意义关系。例如“rain forest”的意义就不能套用谓词而把它理解为“a forest that has rain”,因为有雨无雨并不是雨林区别于其它森林的根本原因。其次,它不能解释具有歧义的复合名词的意义,例如“dog collar”可以理解为“a collar used by a dog”,也可以理解为“a collar that a dog has”,它的意义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才能理解。再次,这些谓词的含义太宽泛了,谓词本身的意义也具有模糊性,如“mountain town”和“mountain river”涉及“be”这个谓词,但实际上“town”有可能是“small town”,而“river”则可能是“large river”。这样谓词就失去了它的解释力。最后,转换理论没有考虑到语言意义构建的动态性。语言使用者在构建复合名词的意义过程中,往往会依赖社会知识、文化语境等外部因素,使这意义构建过程具体化。 2.2概念合成理论 Fauconnier Turner(1998)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Conceptual Integration Theory),发展了Langacker的认知理论。Langacker 认为复合概念结构(Composite Concept Structure)是由其成分概念结构(Component Concept Structure)整合而来的,在整合过程中成分概念必须调整其概念结构以形成复合概念结构。概念整合理论中的“概念合成”是指心理空间的合成,而心理空间是指人们进行交谈和思考时为了达到局部理解与行动的目的而构建的概念集

试析名词的语义结构

施春宏:试析名词的语义结构 试析名词的语义结构Ξ 施春宏 提要 本文从泛义分析的角度将名词的语义结构成分概括为两类:关涉性语义成分和描述性语义成分。然后分析两者之间的语用关系和句法语义表现。最后指出这种语义结构成分分析的语言类型学意义。 关键词 名词 语义结构 泛义分析 关涉性 描述性 义素分析法注重运用对比的方法,将同一语义场中词语的内部语义构成分解为若干义素,找出它们的关联和差异。它一般不对不同义素在词语中的地位和作用(尤其是不同义素对语法功能的制约差异)进行区分。另外,义素分析法主要着眼于静态的词义(即可归为语词词典中的词义),对动态的语义(如临时用法、一次性用法表现出来的语义内涵)很少涉及,而将其放到个别词义的演变中去说明。本文试图运用泛义分析(pan2semantic analysis)的方法对名词的内部语义构成进行分析,它以义素分析为基础但又不局限于义素分析。我们所说的泛义,不仅包括可归为语词词典释义的内容,还包括词典义中没有及时概括甚至无法包含的内容,有时也并不在语义演变中体现出来,仅仅显现为一次性用法,而我们发现即使这种一次性的使用和显现也源于语义构成要素的促动,也是可观察的,可以通过分析而加以刻画。即凡是语言使用中跟语言表达相关联的语义内容都在泛义分析的范围内。我们更多地关心那些对语义演变、语义用变、动态功能起直接影响的语义成分(虽然其中有些成分不是一般所说的义素)。 一 关涉性语义成分和描述性语义成分 1.1关涉性语义成分和描述性语义成分的内涵 任何词语的语义结构都不是混沌的整体一块,可以对其语义构成成分进行划分。根据名词不同语义结构成分之间的性质差异,可以大体将名词的语义结构成分概括为两类:关涉性(inv olved)语义成分和描述性(descriptive)语义成分。 具体而言,关涉性语义成分(下文称作关涉成分)指在名词的语义内涵中起介绍、指别、涉及等作用的内容,是名词语义结构中表示“因素”的部分,如类属(领属)、构造、工具、材料、 Ξ本文曾在2001语言及语言学研究生论坛(香港城市大学,2001年5月)上宣读,此次发表作了较大删改。在写作过程中得到詹卫东先生、袁毓林先生的指正,删改时吸收了黄瓒辉同学和《世界汉语教学》编辑部的意见,在此一并致谢。

词汇的构成

现代词汇的构成 一、二课时 一、导语 二、词的总汇 语言中所有的词的总和就是词的总汇。 (一)基本词汇 1、什么是基本词汇? 语言中表示最必需、最重要事物和概念的词为基本词。基本词的总汇即基本词汇。 基本词汇是一种语言中最重要的、最核心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和语法规则一起构成了一种语言的基础。无论是孩童习得母语,还是本族人学习外语,基本词汇都是他们首先接触到和必须掌握的词汇。因此,基本词汇的存亡决定着一种语言的存亡。虽然基本词汇的数量不多,但它和人们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例如: 表示自然界现象的:风、雨、雷、电、天、地、日、月、星、土、等。 表示生产劳动、生活资料的:耕、种、锄、网、刀、粮、肉、布、等。 表示亲属关系的:父、母、兄弟、姑、舅、叔、子、孙等。 表示基本动作行为的:生、死、走、坐、说、看、开、病等。 表示事物基本性质的:大、小、高、低、冷、热、厚、薄、长、短等。 表示人体器官、部位的词:头、眼、口、手、脚、肩、背、腰、胸等。 表示方位的:前、后、左、右、上、下、东、西、南、北等。 表示数量的:个、十、百、千、万、一、二、三、四、五、斤等。 表示人称和指代关系的:你、我、他、这、那、谁等 2、基本词汇的主要特征 基本词汇具有普遍性、稳固性、构词能力强三个主要特征。 (1)普遍性 基本词汇是表示最必需、最重要事物和概念的,因此是掌握和使用这一语言的人谁也不可能离开的词汇,是被全民普遍使用的。基本词汇一定是不受文化层次、行业、地域、阶层等限制的。一个人可以因为文化程度低而不懂、不用“令尊”、“参差”等文言词,可以因为“隔行如隔山”的缘故而不懂、不用“花刀”、“白案”等(烹饪)行业词,可以因为地域差异而不懂、不用“埋汰”、“邋遢”等方言词,可以因为信息封闭而不懂“克隆”、“比基尼”等新词和外来词,但他绝对不可能不用基本词。基本词是全民族的所有成员普遍使用和经常使用的,因此,它的使用范围之广,使用频率之高,是一般词汇所不能及的。

[什么是语义关系及动词和名词的语义关系类型] 语义关系类型

[什么是语义关系及动词和名词的语义关系类型] 语义关系 类型 (一)什么是语义关系 语义关系是指隐藏在句法结构后面由词语的语义范畴建立起来的关系。语义关系跟句法关系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如: ①我不吃了 ②香蕉不吃了 ③鸡不吃了

这三例句法关系都一样,都是主谓关系。但其背后隐藏的语义关系是不同的,例1,我是动作的发出者,称为施事。例2,香蕉是动作的承受者,称为受事。例3,鸡可能是动作的发出者,如鸡吃米;也可能是动作的承受者,如我吃鸡。因此,例3是歧义的。可见,建立起语义关系的类型,就可以合理解释句法结构内部种种复杂的情况。 (二)动词和名词语义关系类型 动词跟名词之间的语义关系叫格关系,是各种语义关系的重点。名词可跟动词直接组合,也可靠介词引人,因此介词也叫格标记。名词性词语经常担任的语义角色有: 1.施事 指动作行为的发出者,可用介词被、叫、让、给引进。如: 他哭了。/进来一个大汉。/被狼咬死了。

2.系事 指连系动词联接的对象。如: 祥子的衣服早已湿透了。/这个任务很重要。3.受事 指动作行为的承受者,可用介词把、将引进。如:地扫干净。/我们战胜了敌人。/他把树砍了。4.与事 指动作行为的间接承受者,可用介词给引进。如:

他们教我英语。/他捐给家乡一笔钱。 5.对象 指动作的对象,也可用介词对、向引进。如: 我们学习雷锋。/他对孩子进行教育。/大家向老师敬酒6.致使 指动作行为使动的对象,可用介词使引进。如: 我热了一碗饭。/我们要振作精神。

7.结果 指动作行为产生的结果。如: 我写了一篇文章。/妈妈蒸了许多馒头。 8.工具 指动作行为的凭借物,可用介词用、拿引进。如:他在刻铜板。/胳膊上裹着纱布。

语义辨析(名词、介词及习语)

专题四语义辨析(名词、介词及习语) 1.—Can I help you with it? —I appreciate your_____ ,but I can manage it myself. A. advice B. offer C. question D.idea 2. Your____as a student will be excellent if you develop a habit of reflecting on how you leam. A. operation B.growth C.performance D.character 3. —Why do you choose to work in an international travel agency? —Well,you know,English is my____.So it is my best choice. A. strength B.talent C.ability D.skill 4. China has been pushing the reform of public hospitals____all its citizens. A. in charge of B.for the purpose of C.in honor of D.for the benefit of 5. Nothing is so easy as____ parents to raise their expectations of their children too high. A.of B.to C.by D.for 6. You can change your job,you can move house, but friendship is meant to be____life. A.for B.on C.to D.of 7. You are working too hard. You'd better keep a _____ between work and relaxation. A. promise B.lead C.balance D.diary 8. The Well Hotel stands in a quiet place____ the main road at the far end of the lake. A.to B.for C.off D.out 9. Do you think this shirt is too tight____the shoulders? A.at B.on C.to D.across 10.The furniture, with its modem style and bright colors,suits modem houses and their gardens, but looks____ in the garden of a traditional home. A. out of question B.out of place C. out of sight D.out of order 11. It is important to have your eyes examined regularly to check for any sign of eye disease that may not have any _____ . A. symptom B.similarity C.sample D.shadow 12. The officer insisted that Michael did not follow the correct _____ in applying for a visa. A. pattern B.procedure C.program D.perspective 13. You'd better write down the phone number of that restaurant for future____. A. purpose B. progress C. reference D.memory 14. _____ passion, people won't have the motivation or the joy necessary for creative thinking. A. For B.Without C.Beneath D.By 15.Teachers have to constantly update their knowledge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ir professional____. A. consequence B.independence C. competence D.intelligence 16.The form cannot be signed by anyone____yourself. A.rather than B.other than C. more than D.better than

N+N概念合成名词的认知语义分析

摘要:20世纪90年代,fauconnier 和 turner 创建了概念合成理论,揭示了自然语言中的意义实时构建和连接各心理空间的映射过程。新词的概念合成主要包括:n+n合成、adj.+n 组合以及一个单词的合成。其中,n+n合成是最主要的形式,其语义关系可归结为五类:联合型、关系型、特征映射型、混合型和合成型。本文以这五种语义关系为切入点,以概念合成理论为支撑,以汉语新词为例,对n+n概念合成名词进行认知上的解读。 关键词:概念合成新词语义分析 一、引言 当今时代,越来越多的汉语新词涌现出来。新词的概念合成主要包括:n+n合成、adj.+n 组合和一个单词的合成。其中,n+n合成是构成新词的最主要的形式。以往研究大都将概念合成名词的语义关系概括为四类:联合型、关系型、特征映射型、混合型。刘正光(2004)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合成型的语义关系。 过往对新词的研究多聚焦于其构成方式和意义来源。本文基于概念合成理论来探讨新词意义的认知机制。概念合成理论是由fauconnier 和 turner (2002)创建的。该理论的主旨就是揭示自然语言中的意义在线构建及连接各心理空间的映射过程(王文斌,2004:7)。fauconnier(1994)认为意义的构建过程就是概念的复合过程,认知者通过概念在各心理空间中的相互映射和投射来建立各心理空间中的网络关系,最后在复合空间中通过概念合成而产生派生结构。本文以五种语义关系为基点,从概念合成的角度阐释新词的语义认知机制。 二、n+n概念合成名词的语义关系 新词大多数以组合方式构成,以合成词、缩略语、外来词等为主(王文斌,2011:233)。n1+n2概念合成是构成新词最主要的形式,表面上看似简单,实则其内部意义的建构过程极其复杂。概念合成名词的语义关系主要分为五类:联合型、关系型、特征映射型、混合型以及合成型。 (一)联合型 联合型语义关系是指n1和n2两个成分合并到一起,产生新的概念。合成概念既包括n1的意义又包括n2的意义。两个名词之间无明显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如:(1)宠物狗(a dog that is also a pet) (二)关系型 关系型语义关系是指前一名词修饰后一名词,合成词的中心意义由后一名词表达。gagne & shoben (1997,2000)提出的关系竞争理论认为概念合成涉及到选择一种主题关系说明修饰名词和中心名词的联接途径。该理论列举了16种主题关系(转引自刘正光,2003:2),其中包括: 1.中心词n“致使”(cause)修饰n,如:房奴、节奴 2.中心词n“位于”(located)修饰n,如:地板衣橱(将衣服堆放在地板上)、江南style (韩国江南地区的风格) 3.中心词n“制造”(make)修饰n,如:玻璃门、塑料衣 (三)特征映射型 特征映射型语义关系指修饰词n的特征映射到中心词n上产生新的合成概念。如: (4)马桶文章:没有阅读价值的文章。“马桶”糟糕的特征映射到中心词“文章”上,从而产生新的意义。 (5)孔雀女:衣食无忧、单纯、爱撒娇发嗲的富家女。她们爱慕虚荣、目中无人、做作且眼高手低。孔雀女喜欢显摆,正如孔雀喜欢开屏。“孔雀”骄傲的特征映射到中心词“女”上,产生了新的意义。 在特征映射型语义关系中,中心词大都由n2充当,n1起修饰作用。然而,有些合成名

基于《知网》的词汇语义相似度计算

基于《知网》的词汇语义相似度计算1 刘群??李素建? {liuqun,lisujian}@https://www.360docs.net/doc/7a7467681.html,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研究所 摘要: 《知网》是一部比较详尽的语义知识词典。在基于实例的机器翻译中,词语相似度计算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不过,由于《知网》中对于一个词的语义采用的是一种多维的知识表示形式,这给词语相似度的计算带来了麻烦。这一点与WordNet和《同义词词林》不同。在WordNet和《同义词词林》中,所有同类的语义项(WordNet的synset或《同义词词林》的词群)构成一个树状结构,要计算语义项之间的距离,只要计算树状结构中相应结点的距离即可。而在《知网》中词语相似度的计算存在以下问题: 1.每一个词的语义描述由多个义原组成,例如“暗箱”一词的语义描述为:part|部件,%tool|用具,body|身,“写信”一词的语义描述为: #TakePicture|拍摄write|写,ContentProduct=letter|信件; 2.词语的语义描述中各个义原并不是平等的,它们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通过一种专门的知识描述语言来表示。 我们的工作主要包括: 1.研究《知网》中知识描述语言的语法,了解其描述一个词义所用的多个义原之间的关系,区分其在词语相似度计算中所起的作用; 2.提出利用《知网》进行词语相似度计算的算法; 3.通过实验验证该算法的有效性,并与其他算法进行比较。 关键词:《知网》词汇语义相似度计算自然语言处理 1 引言 在基于实例的机器翻译中,词语相似度的计算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要翻译“张三写的小说”这个短语,通过语料库检索得到译例: 1)李四写的小说/the novel written by Li Si 2)去年写的小说/the novel written last year 通过相似度计算我们发现,“张三”和“李四”都是具体的人,语义上非常相似,而“去年”的语义是时间,和“张三”相似度较低,因此我们选用“李四写的小说”这个实例进行类比翻译,就可以得到正确的译文: the novel written by Zhang San 1本项研究受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支持,项目编号是G1998030507-4和G1998030510。

词语之间的几种语义联系

自从“现代语言学之父”、世界最著名的语文学家索绪尔于本世纪初提出“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的观点以来,词语之间的系统联系一直是语言学家关注的焦点之一。特别是近几十年来,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越来越受到语言学家重视,围绕词语之音的语义联系问题,语言学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概念,如语义场理论、义素分析法等等。传统语言学只注意到词语之间的同义关系和反义关系,而实际上词语之间还有许多别的重要的语义关系。有些语义关系已被语言学家发掘出来了,还有一些则有待于进一步发掘。这里谈谈除了同义反义关系之外的几种重要的语义聚合关系,并谈谈他们在词语解释中的作用。 一、上下义关系 上下义关系是词语之间语义上的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凡是一个词语的全部语义(概念意义)包括在另一个词语的语义之中,这两个词语就构成上下义关系。上下义关系就是逻辑学上的属种关系,具有属种关系的一组词就是上下义词,其中表示属概念的词是上义词,表示种概念的词是下义词,如:“笔-钢笔”、“人-男人”、“听-偷听”、“销售-批发”、“红-粉红”、“白-雪白”等等。其中“笔”是“钢笔”的上义词,“钢笔”是“笔”的下义词。其余依此类推。 上下义词都有属种关系,没有属种关系的词不是上下义词,如构成整体与部分关系的词就不是上下义词,如“中国-北京”、“衣服-衣襟”、“森林-树”、“船-船队”都不是上下义词。表示等级关系的词也不是上下义词,如“博士-硕士”、“处长-科长”、“年-月”都不是上下义词。因为这些词语之间并没有逻辑上的属种关系。 上下义词具有包容性,上义词的所指范围包容下义词所指范围,可以进入“乙是甲”的格式,但不能反过来说“甲是乙”。如可以说“钢笔是笔”,但不能说“笔是钢笔”。从逻辑上讲,如果乙真,则甲必真;如果乙假,则甲或真或假。如,“这是钢笔”为真,那么“这是笔”必真;若“这是钢笔”为假,那么,“这是笔”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假的。 上下义词具有相对性,甲词是乙词的上义词,乙词又可能是丙词的上义词。如“枪”是“武器”的下义词,又是“手枪”的上义词。 由于上下义词还具有传递性,若甲词是乙词的上义词,乙词是丙词的上义词,那么甲词也是丙词的上义词。反之亦然,如“人”是“男人”的上义词,“男人”是“老汉”的上义词,那么“人”也是“老汉”的上义词。 由于上下义词具有传递性,因此上下义词的上下义关系有远有近。具有最邻近的上下义词,就是直接上下义词,其他上下义词就是间接上下义词,如“人-男人”就是直接上下义词,“人-老汉”就是间接上下义词。 上下义关系是词语之间的重要语义关系,我们平常解释词语,给概念下定义,常常要利用词语之间的上下义关系,构成“属加种差定义”。如“钢笔是笔头用金属制成的笔。”“石雕是在石头上雕刻形象、花纹的艺术。”这种“属加种差定义”是最常见的定义方式。 二、总分关系 总分关系是词语之间语义上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如果一个词语所指的事物属于另一个词语所指事物的一个构成部分,这两个词语之间就构成总分关系。具有整体部分关系的一组词是总分词,其中表示整体的词是总义词,表示部分的词是分义词,如“中国-上海”、“大学-系”、“房子-客厅”、“教学楼-教室”、“身体-头”、“鞋子-鞋底”、“四季-春天”、“森林-树”、“船队-船”等等。其中“中国”是“上海”的总义词,“上海”是“中国”的分义词。其余依此类推。总分词中分义词所指对象是总义词所指对象的构成部分,可以进入“乙是甲的一部分”的格式。如“上海是中国的一部分”。 总分词与上下义词有类似之处,都可进入“甲包括乙”的格式。但上下义词之间是属与种的关系,可以进入“乙是甲”的格式,总分词之间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不能进入“乙是甲”的格式。如不能说“上海是中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