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规划说明书

城市设计规划说明书
城市设计规划说明书

淮安市楚州新城启动区城市设计设计说明书

淮安市楚州新城启动区城市设计设计说明

一项目概况

1 规划依据

1、淮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

2、楚州区新区分区规划;

3、楚州区铁云路西侧片区及火车站周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4、楚州区铁云路东侧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

5、楚州区翔宇大道两侧地区城市设计。

6、1:1000电子地形图;

7、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4版);

8、楚州新城启动区城市设计任务书;

2 项目背景分析

淮安市地理位置

江苏省淮安市,位于江苏北部平原腹地,古名:淮阴、楚州、清江浦、清江、清河、古楚,位于江淮平原东部,地处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长三角城市群22城市之一,是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成员市。隶属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带,到达亿吨大港----连云港和盐城大丰港两个沿海开放港口平均车程仅需1.5小时。京杭大运河与古淮河在淮安交汇,市境内有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泽湖。

交通条件

淮安市是江苏北部中心城市,市境西、北接宿迁市,东接连云港,东接盐城市,南接扬州市,西南连安徽省滁州市和江苏省会南京。全市地处淮河两岸,邻江近海, 处于全国南北分界线上,区位优势独特。淮安在全国是南下北上的交通要道、更是长三角北部区域的交通枢纽。

京沪、宁宿徐、宿淮、淮盐、宁连等五条高速公路在境内交汇,确立了淮安在苏北乃至全省的交通枢纽地位。规划建设的淮扬铁路、宁淮连铁路、宿淮铁路将与新长铁路共同打造四通八达的铁路网络;京杭大运河淮安段三改二工程、盐河四改三工程、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将同淮安新港共同构筑淮安通江达海通道;已列“十一五”规划的淮安机场,更将淮安带入飞速发展的广阔空间。

历史文化

淮安市楚州区地处京杭大运河与苏北灌溉总渠交汇处,楚州区即原县级淮安市。淮安秦时置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曾是漕运枢纽,盐运要冲,鼎盛时与扬州、苏州、杭州并称为京杭大运河沿线的“四大都市”.淮安人文荟萃,名人辈出。历史上诞生过大军事家韩信,汉赋大家枚乘、巾帼英雄梁红玉、《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民族英雄关天培、《老残游记》作者刘鹗等;近代著名京剧艺术大师王瑶卿、周信芳、著名雕塑家滑田友、著名导演谢铁骊、著名作家陈白尘、陈登科等,都是淮安文化名人中的杰出代表。淮安也是革命老区,苏皖边区政府、新四军军部曾在此设立,刘少奇、陈毅、粟裕、谭震林、彭雪枫、李一氓、张爱萍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在淮安留下光辉的足迹。1898年3月5日,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诞生在淮安,在淮安生活了十二个春秋,为故乡淮安增添了绚丽的篇章。原县级淮安市(今称淮安市楚州区)是国务院1986年12月8日批准公布的国家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境内有著名的“下草湾文化”和“青莲岗文化”遗址, 历史上曾是漕运枢纽、盐运要冲,驻有漕运总督府,明清鼎盛时与苏州、杭州、扬州并称为运河沿线的“四大都市”,有“运河之都”之称。

景观物质资源

淮安人杰地灵,人文景观众多。全市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00多处,已开发或正在开发的旅游景区、景点达60多处。有烟波浩淼的全国第四大淡水湖--洪泽湖和正在申遗的水上长城--洪泽湖大堤,有“明代第一陵”之称的明祖陵,有全国唯一待发掘的古代藏兵洞,有全国仅存的明清漕运总督署遗址,有被誉为“江苏九寨沟”的铁山寺自然保护区,有国家级森林公园盱眙第一山,有农业观光好去处金湖万亩荷花荡。此外还有文通塔、镇淮楼、韩信故里、水下泗州城、明祖陵、吴承恩故居、梁红玉祠、关天培祠,特别是周恩来故居、周恩来童年读书处、周恩来纪念馆、周恩来遗物陈列馆等历代名人的故居遗迹分布境内。

淮安是物产富饶的淮河明珠。西有"日出斗金"的洪泽湖,东有盛产鱼虾鳖蟹的高邮湖、白马湖。全境平原广袤,土地肥沃,粮丰林茂,水域广,盛产水产、蔬菜、林果、各类禽畜及优质粮油等农副土特产品,形成了蔬菜、畜禽、生猪、水产、林木等五大主导产业,是全国闻名的绿色农副产品产加销

基地。矿产资源丰富,地下蕴藏有岩盐、芒硝、凹凸棒土、石油、天然气等非金属矿产,已经探明的岩盐储量1283亿吨,居世界首位。

城市现状

淮安是新兴的工业城市。全市有各类工业企业近4万家,其中包括淮阴卷烟厂等几十户大型企业集团和江苏清印集团等上百户重点企业,近年来外向型经济发展迅猛,特别是台资集聚,台湾富士康集团淮安科技城、明基达方电子、台玻、康师傅、旺旺、膳魔师等“大个头”台资企业纷纷来淮投资,正在逐渐形成继深圳、东莞、昆山之后的国内第四大台资高地。全市初步形成了以特钢、电子信息和化工新材料三大千亿产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同时化工、机械、冶金、纺织、烟草等有一定基础,丰富了整个工业体系。全市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技术不断升级,生物工程、节能环保、新兴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正在兴起。

淮安是迅速崛起的交通枢纽城市。境内公路、铁路、水路四通八达,已经建成和即将建成的京沪、宁宿徐、淮盐、宿淮、宁淮等五条高速公路在境内交汇,新长铁路纵贯全境,已经开工建设的宿淮铁路连接安徽皖北的能源基地,该铁路作为西煤东运的重要能源出海战略通道,对江苏乃至长三角的能源保障具有重要意义;已建好的新长铁路,苏通长江大桥、将淮安与盐城、泰州、南通、上海等沿海城市紧密连接起来,作为长三角经济圈的一员,与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明显加快; 正在建设的连盐淮铁路是一条区域间城际铁路,将加强淮安、盐城、连云港这三个长三角北部城市之间的区域联系,使淮安融入到沿海大开发中,为淮安的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更强的活力,建设中的宁淮城际铁路、淮扬镇铁路、徐(淮)沪铁路,将使淮安接轨省内的南京、扬州、镇江、徐州等城市,同时又多了一条铁路直达上海,加快了长三角同城化的进程;同时境内水运河道纵横交错,京杭大运河贯穿市境南北,辅以盐河航道、淮河入海水道、入江水道等航道,使淮安的水运网络通江达海,实现了淮安由传统的“运河经济”向“海河经济”的转变。2010年9月26日通航的淮安涟水机场为苏北航空客货运输枢纽;目前,淮安机场已开通至北京,上海浦东,上海虹桥,宁波,厦门,广州,西安等地的航班。全市初步形成了一个以高等级公路为主骨架,公路、铁路、航空并举的立体化大交通网络,凸显了淮安在长三角地区的交通枢纽地位。

2001年2月行政区划调整,原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原淮安市撤市建区为楚州区,属辖现淮安市,位于江苏省中部,下辖26个乡镇,面积1560平方公里,总人口120万,其中城区人口约30万。2010年GDP143.7亿元,财政收入11.1亿元。

综上所述,淮安市的城市性质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生态旅游城市,长江三角洲北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交通枢纽和先进制造业基地。

楚州区基本概况

地理位置

楚州新城位于楚州古城的北部和东部,处于苏北灌溉总渠与里运河(京航大运河淮安段)交汇处,为新城建设成为绿水生态特色宜居城市提供了条件;楚州古城丰富的历史人文景观资源,是楚州新城建设发展的基础条件;楚州新城的建设也是为了更好的保护老城区历史风貌的延续,同时也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新城的建设不是孤立的,一定要正确处理新区与旧区,生产与生活,局部与整体,近期与远期的关系,科学合理的安排城市各项建设,严格控制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逐步将旧区内过分拥挤的人口向新城疏散,使旧区成为生态环境良好,交通顺畅,居住条件大为改善的现代化城区。

景观资源

全区名胜古迹众多,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地市级5处,县级39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周恩来故居地处繁华闹市区驸马巷内,举世景仰的周恩来纪念馆坐落在城北桃花垠风景区,楚州是江苏省著名的旅游城市。

人文历史

淮安秦时置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曾是漕运枢纽,盐运要冲,鼎盛时与扬州、苏州、杭州并称为京杭大运河沿线的“四大都市”.淮安人文荟萃,名人辈出。历史上诞生过大军事家韩信,吴承恩、关天培、《老残游记》作者刘鹗等;近代著名京剧艺术大师王瑶卿、周信芳、著名雕塑家滑田友、著名导演谢铁骊、著名作家陈白尘、陈登科等,都是淮安文化名人中的杰出代表。1898年3月5日周恩来总理诞生在楚州。

交通条件

楚州北距亚欧大陆东桥头堡连云港市130公里,西南距江苏省会南京市180公里。江苏新沂至浙江长兴铁路、京沪高速公路、宁连高速公路、黑龙江省同江市至海南省三亚市的同三高速公路,淮江公路等国家重点交通干线均穿境而过。到上海、北京、南京行车分别仅需3.5小时、8小时和2小时,辅之以京杭大运河和苏北灌溉总渠的水上运输,楚州素来扼东西南北、水陆交通之要冲,自古乃兵家重地、商贸重埠,其交通枢纽地位和区位优势日益凸显。

综上所述:结合总体规划中空间布局,楚州区处于中部城市服务功能轴的南端,里运河文化景观带与苏北灌溉总渠田园风光带交汇处,同时也是淮安市多组团发展中的一个组团-楚州组团。

项目启动背景

策应淮安城市“东扩南连、三城融合、五区联动”发展战略,楚州区委区政府按照“全面保护古城、大力拓展新区”原则,加快古城东、北片区——楚州新城建设。为充分发挥市民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城市会展中心、市民公园等城市公共设施的对周边地区建设和土地经营价值的引领、提升、带动作用,区委区政府拟通过本次新城启动区城市设计科学谋划新城中心区规划布局、打造高品位楚州新城。

3 规划范围与面积

本次规划范围东至经十五路(杜康桥路以北范围东至铁云路),西至楚州大道,南至纬7路,北至承恩大道(铁云路以东范围北至杜康桥路),总用地面积约12.48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范围为纬六路以北、梁红玉路以东、铁云路以西部分,用地面积约2平方公里,核心区市民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城市会展中心总用地约380亩,市民服务大楼建筑面积不少于4万平方米,文化活动中心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左右,城市会展中心建筑面积不少于1.5万平方米,市民公园总用地约60亩。

4 区域现状及有关规划

规划范围位于楚州古城与楚州经济开发区之间,区内现有翔宇大道,周边有华西路、承恩大道、铁云路、楚州大道等城市主干道,用地范围有楚州汽车站,北侧有新长铁路楚州火车站场,交通优势十分明显。

规划区域内相撞路网不成体系,路网密度低,支路凌乱。

规划区域内河网纵横交错,缺少明显的干渠,应予以梳理。

规划范围内现有省级重点中学1座,占地约324亩,在建的宙辉国际花园,总用地约100亩,含四星级酒店1座,在建的房地产项目有盛世豪庭、淮上人家、东方康桥、新淮中花苑、温馨家园小区,即将启动建设的轻工商贸港,用地面积219亩,御景城小区用地面积约180亩。5 规划原则

城市设计介于规划与建筑之间。它是以概念规划为引导,进行城市大范围的组织和设计,进行建筑物与建筑物之间的空间组合。城市设计考虑的因素比较复杂,如交通、邻里、步行街。大多数情况下,城市设计的对象是城市的一部分,而城市规划所关注的是整个城市甚至更大的体系。城市设计的对象将对美学的考量、人的行为、交通与形态设计结合起来,提高人们生活质量。

本次设计遵循以下设计原则:

1、确立“以人为本、尊重自然、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理念,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要求,努力塑造布局科学合理、自然环境优美、配套设施齐全的行政商务办公、文化娱乐、生活居住区,创造现代化的城市风貌。

2、妥善处理好规划区与周边地区的交通的协调与衔接关系,构建合理、科学、便捷的综合交通体系。

3、规划应具有较强的前瞻性、科学性、创造性和可操作性,并应对本次规划及其周边建设实施时序和管理等提出科学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4、树立生态理念,保护现状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绿色生态网络,创建层次分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居环境,反映时代精神和构建和谐社会理念。

6 规划目标

结合城市功能分区、周边环境等因素,将该区域规划成为功能布局合理、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的市民服务、行政商务办公、会议展示、文化娱乐综合功能一体、环境优美的新城中心区。

7 SWOT分析

优势

长三角经济圈辐射,公路网发达,深厚历史文化底蕴。

劣势

“马太效应”消极影响,土地资源紧张,缺乏资源吸引力。

机遇

省政府对苏北地区的政策扶持,长三角加工制造产业向外围转移,承接转移。

挑战

需要提升区域形象,创造良好的生活,投资环境。

二规划构思

1 城市总体构思

根据《淮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东扩南连、三城融合、五区联动”发展战略,翔宇大道作为城市公共服务轴线及景观轴,我们希望通过对其在楚州新城内的城市空间的关注使楚州新城有机的融入现有的城市空间结构中,并对其进一步加以完善。

活力之城

以城市的道路交通网络、绿地网络、水系网络之间的相互叠加构成城市基本网络,以城市网络的概括定义城市独特的肌理和秩序,以城市肌理的建构明确城市细胞——街坊的组成方式,并通过可持续开发、对城区内建筑高度和容积率的控制以及各种公共空间的组织,使楚州新城成为一座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活力之城。

城市画卷

以楚州新城的市民服务中心及其配套设施建设为契机,以翔宇大道作为新城发展主轴,与城市整体相融合,以铁云路作为楚州新城发展的副轴,全力打造楚州区在城市公共服务轴线上现代化、国际化的新形象。

宜居城市

通过邻里中心和区域中心的设置,使城市居民拥有更加便捷舒适的社区生活环境。

2 规划理念

借鉴新加坡邻里单元城市规划理念

邻里单位

邻里单位理论认为:邻里单位就是“一个组织家庭生活的社区的计划”,因此这个计划不仅要包括住房,包括它们的环境,而且还要有相应的公共设施,这些设施至少要包括一所小学、零售商店和娱乐设施等。他同时认为,在当时快速汽车交通的时代,环境中的最重要问题是街道的安全,因此,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建设道路系统来减少行人和汽车的交织和冲突,并且将汽车交通完全地安排在居住区之外。

邻里单位由六个原则组成:

(1)规模:一个居住单位的开发应当提供满足一所小学的服务人口所需要的住房,它的实际的面积则由它的人口密度所决定。

(2)边界:邻里单位应当以城市的主要交通干道为边界,这些道路应当足够宽以满足交通通行的需要,避免汽车从居住单位内穿越。

(3)开放空间:应当提供小公园和娱乐空间的系统,它们被计划用来满足特定邻里的需要。

(4)机构用地:学校和其他机构的服务范围应当对应于邻里单位的界限,它们应该适当地围绕着一个中心或公地进行成组布置。

(5)地方商业:与服务人口相适应的一个或更多的商业区应当布置在邻里单位的周边,最好是处于交通的交叉处或与临近相邻邻里的商业设施共同组成商业区。

(6)内部道路系统:邻里单位应当提供特别的街道系统,第一条道路都要与它可能承载的交通量相适应,整个街道网要设计得便于单位内的运行同时又能阻止过境交通的使用。

新加坡——生态社区

明确提出尺度概念

明确分级设施布局理念

提出单元构成模式

3用地布局规划

地块划分原则

1、规划的用地性质尽量单纯(允许小面积相容性质用地的存在,但不允许不相容性质用地存在)。

2、地块以街巷或其它道路及河道为界。

3、地块性质不同,所取大小不同,居住、绿化、文教等用地地块面积根据具体情况可适当增大。

4、现状机关团体及各企事业单位,规划予以保留的,单独划块。

楚州新城是集居住、行政办公、商贸、文体、工业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相对独立完整的综合性新区。

规划区域采用“一个中心,两条轴线,多个组团节点”的布局结构。结合经营城市的理念,以减5%绿地,减5%道路用地为目标,形成集约高效的土地利用规划。一个中心,即以市民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城市会展中心为核心的启动区域为中心;两条轴线,即以翔宇大道与铁云路为新城两大轴线;多个组团节点,即以1.5公里服务半径的三个次级服务中心。

新城核心区三公里的服务半径覆盖了规划区的全部用地,结合以1.5公里服务半径的次级服务中心,使得规划区域公共服务设置配置层次鲜明,结合邻里中心500M服务半径可将规划区域分成10个邻里中心,与外围的各级公共服务中心相结合,形成了清晰明确的邻里模式布局。

4 绿地与景观系统规划

规划区域内网格状的绿化格局结合新城市民广场公园绿化与邻里单元中心公园,形成了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化体系。

主要景观轴:新区内规划翔宇大道、怀恩路-淮江公路为城市主要景观轴线。

其中翔宇大道两侧结合河道规划宽度不小于30米的绿化景观带,沿街建筑应进行统一的设计。

淮江公路为联系新区和古城的主要景观轴线,规划淮江公路两侧建筑景观设计、空间尺度应和古城风貌相协调,既要体现淮安历史人文内涵,同时又要突出时代特色。规划怀恩路两侧应留10米绿化带,沿街建筑、绿化景观应统一设计。

次要景观轴:经五路、长安路。

规划经五路作为一条联系古城、新区的通道,应体现从古到新的自然过渡。

长安路作为城市主要出入口通道,应体现新区崭新的风貌。

规划在新区景观轴线交汇点,形成五个主要景观节点。

行政办公空间节点――经五路和翔宇大道交叉口;城市商贸空间节点――怀恩路与翔宇大道交叉口;体育中心空间节点――长安路与淮江公路交叉口;火车站前节点――火车站广场和承恩大道交叉口;新古城交替节点――关天培路和淮江公路交叉口。这五大节点,将是城市新区形象的重要标志。

沿新泗河(怀恩路以北段)北岸控制20米宽的滨河绿化带,南岸至翔宇大道北侧道路红线范围内用地控制为滨河绿地;沿老泗河(经八路-经十路)北岸至长安路南侧红线范围内用地控制为滨河绿地,南岸控制10米宽滨河绿化带;沿老一支渠北岸控制10米宽滨河绿化带,南岸至承恩大道北侧红线范围内用地控制为滨河绿地;其余河道两侧各规划10米绿带。

沿怀恩路两侧控制10米的绿化景观带。

沿翔宇大道北侧结合河道规划30米绿化景观带。

沿经一路、承恩大道、经十四路、铁云路两侧规划10米防护绿带。

沿经十路(长安路以北段)两侧规划20米防护绿带。

沿长安路北侧控制50米防护绿带。

5 道路系统规划

规划区域路网基本沿用总体规划中的路网体系, 规划道路系统格局为方格网状。规则的九宫格形态,主路间距约1公里,次干道间距500米左右增加部分支路以加强商业区域路网密度。

规划主干道路网为“七横七纵”格局。

七横:承恩大道、新城路、翔宇大道、长安路、纬七路、关天培路、南巽路。

七纵:经一路、城西路、经五路、怀恩路-淮江公路、经十路、铁云路、经十四路。

规划道路分三级:

主干道:红线宽34~80米

次干道:红线宽26~30米

支路:红线宽20米

在楚州火车站南规划广场一处,性质为交通集散型。

6 开发强度规划

总体开发强度原则为:沿翔宇大道和铁云路的商业商务服务用地为高强度开发区;居住地块以及社区服务行政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生产科研等地块为中等强度开发,中小学以市政设施用地为低强度开发区

7 高度控制规划

高度控制原则:翔宇大道以及铁云路两侧商业用地控高80米以展现城市形象,行政用地控高50米,其他公共服务用地控高35米,临近商业地块的居住用地部分控高50米,其他居住用地/社区服务/中小学校控高24米,幼儿园以及市政用地控高12米.

8分期建设规划

以行政文化娱乐中心区为及翔宇大道周遍地块的开发建设为序,楚州火车站及铁云路的两侧用地,东部的生产科研区开发紧随其后,城市建设依次向外延展开。

三城市设计导则

1中心区标志性建筑

新区具有代表性、标志性的建筑,一般位于重要的景观节点,景观轴线的关键位置。体现崭新时代特征,塑造人性化空间环境,依据功能要求确立各中心风格特色。

行政中心――庄重大方,以区委、区政府为主体,结合其它办公建筑形成颇具现代气息的办公建筑景观区。

规划中心区标志性建筑主要有区政府、体育馆、商贸中心大厦、园林式接待中心、图书大厦、电信大楼等。

2中心区开敞空间建设

城市中心区的建筑及环境空间形态设计包括四方面内容:

1、建筑轮廓线控制:尤其以规划确定的景观轴线为空间意向轴,根据功能分区,划分出多层、高层建筑片区,形成丰富的城市天际线,在注意建筑天际线起伏变化的同时,还应注重相邻建筑错落有致。

2、空间序列控制:规划通过对景观轴线、景观节点、标志性建筑有效的控制,形成空间的转承点和序列高潮,并经过对中心区总体把握,控制街道空间的起、承、转、合,强化空间节奏感。

3、开放空间设置:规划通过布置城市公园、城市广场、街头绿地,建筑后退红线,沿河地带形成各种类型的小广场、小游园、步行街道,结合纵横水系,共同构筑点、线、面相结合的多层次立体化的开放空间系统。形成淮安“绿”、“水”的景观特色。

4、空间界面控制:在沿街建筑群组合中,通过高低错落进退开合的建筑空间布局,对城市开放空间进行界定,形成“连续、曲折、虚实、开敞”等丰富多变的空间边界,在统一中求变化,满足人们视觉审美的要求;另一方面,规划还根据不同的运动方式、速度及界面所在场所的性质,形成韵律界面、连续界面等。

3景观风貌

根据新区不同区域的用地功能、环境、布局结构将新区划分成三大特色分区。

1、中心区风貌

体现崭新时代特征,塑造人性化空间环境,依据功能要求确立各中心风格特色。

行政中心――庄重大方,以区委、区政府为主体,结合其它办公建筑形成颇具现代气息的办公建筑景观区。

商贸中心――时尚、轻松的个性,通过成片街坊式布局,形成集聚、繁华、连续、丰富的商业活动空间。

体育中心――体现明快、健康的个性。

文化中心――体现人文气息和内涵特色。

2、工业风貌

工业园区空间结构和建筑风格要合理鲜明、独具特色,体现现代化企业应有的良好形象和文化特色。

3、居住社区风貌

居住社区应创造社区的个性和识别性,体现亲切宜人的风貌特色。

4建筑小品与市政设施

建筑小品及市政设施

中心区建筑小品及市政设施主要有下列几方面内容:

小品雕塑:应成为该道路的特色、亮点,尺度不宜太大,一般设于沿街人行道及公众休闲场所,设计应根据不同的空间需要,采用不同的手法与风格,以营造出丰富的环境氛围。

休息凳椅:设于沿街人行道及休闲场所,规划在主要商业街、休闲场所,结合绿化统一设置、总体要求简节、大方。

公厕:位置既便于寻找,又要相对隐蔽,体量不宜过大。

电话亭:设于沿街人行道及公共场所。要求造型新颖,与周边建筑相协调。

5建筑色彩

规划中心区内和古城交接地带主色调为白色、砖灰,而以棕、红褐、黛黑为辅色,而中心区核心部位色彩以暖灰、米白为主,辅色采用热烈明快或稳重坚实的暖色、中性色、银灰色,营造中心区欣欣向荣,清新明快的现代城市形象。

6广告规划控制

1、商业区鼓励设商业广告;公园、机关、文化机构及城市广场内严禁设置长期性户外广告,可结合公共设施、环境小品设置公益广告。

2、户外广告设置不得破坏建筑物的整体性,妨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应以协调为原则。

3、户外广告的造型和画面必须与整体环境保持协调,以视觉和谐为原则。

4、鼓励措施。政府引导,以广告形式从事公益事业,可以减免税收费用。如建造街头小公园,阅报栏,人行道铺装等。

四用地指标表

城市设计规划说明书.docx

淮安市楚州新城启动区城市设计设计说明书

淮安市楚州新城启动区城市设计设计说明 一项目概况 1 规划依据 1、淮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 2、楚州区新区分区规划; 3、楚州区铁云路西侧片区及火车站周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4、楚州区铁云路东侧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 5、楚州区翔宇大道两侧地区城市设计。 6、1:1000电子地形图; 7、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4版); 8、楚州新城启动区城市设计任务书; 2 项目背景分析 淮安市地理位置 江苏省淮安市,位于江苏北部平原腹地,古名:淮阴、楚州、清江浦、清江、清河、古楚,位于江淮平原东部,地处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长三角城市群22城市之一,是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成员市。隶属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带,到达亿吨大港----连云港和盐城大丰港两个沿海开放港口平均车程仅需1.5小时。京杭大运河与古淮河在淮安交汇,市境内有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泽湖。 交通条件 淮安市是江苏北部中心城市,市境西、北接宿迁市,东接连云港,东接盐城市,南接扬州市,西南连安徽省滁州市和江苏省会南京。全市地处淮河两岸,邻江近海, 处于全国南北分界线上,区位优势独特。淮安在全国是南下北上的交通要道、更是长三角北部区域的交通枢纽。 京沪、宁宿徐、宿淮、淮盐、宁连等五条高速公路在境内交汇,确立了淮安在苏北乃至全省的交通枢纽地位。规划建设的淮扬铁路、宁淮连铁路、宿淮铁路将与新长铁路共同打造四通八达的铁路网络;京杭大运河淮安段三改二工程、盐河四改三工程、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将同淮安新港共同构筑淮安通江达海通道;已列“十一五”规划的淮安机场,更将淮安带入飞速发展的广阔空间。 历史文化 淮安市楚州区地处京杭大运河与苏北灌溉总渠交汇处,楚州区即原县级淮安市。淮安秦时置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曾是漕运枢纽,盐运要冲,鼎盛时与扬州、苏州、杭州并称为京杭大运河沿线的“四大都市”.淮安人文荟萃,名人辈出。历史上诞生过大军事家韩信,汉赋大家枚乘、巾帼英雄梁红玉、《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民族英雄关天培、《老残游记》作者刘鹗等;近代著名京剧艺术大师王瑶卿、周信芳、著名雕塑家滑田友、著名导演谢铁骊、著名作家陈白尘、陈登科等,都是淮安文化名人中的杰出代表。淮安也是革命老区,苏皖边区政府、新四军军部曾在此设立,刘少奇、陈毅、粟裕、谭震林、彭雪枫、李一氓、张爱萍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在淮安留下光辉的足迹。1898年3月5日,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诞生在淮安,在淮安生活了十二个春秋,为故乡淮安增添了绚丽的篇章。原县级淮安市(今称淮安市楚州区)是国务院1986年12月8日批准公布的国家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境内有著名的“下草湾文化”和“青莲岗文化”遗址, 历史上曾是漕运枢纽、盐运要冲,驻有漕运总督府,明清鼎盛时与苏州、杭州、扬州并称为运河沿线的“四大都市”,有“运河之都”之称。 景观物质资源 淮安人杰地灵,人文景观众多。全市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00多处,已开发或正在开发的旅游景区、景点达60多处。有烟波浩淼的全国第四大淡水湖--洪泽湖和正在申遗的水上长城--洪泽湖大堤,有“明代第一陵”之称的明祖陵,有全国唯一待发掘的古代藏兵洞,有全国仅存的明清漕运总督署遗址,有被誉为“江苏九寨沟”的铁山寺自然保护区,有国家级森林公园盱眙第一山,有农业观光好去处金湖万亩荷花荡。此外还有文通塔、镇淮楼、韩信故里、水下泗州城、明祖陵、吴承恩故居、梁红玉祠、关天培祠,特别是周恩来故居、周恩来童年读书处、周恩来纪念馆、周恩来遗物陈列馆等历代名人的故居遗迹分布境内。 淮安是物产富饶的淮河明珠。西有"日出斗金"的洪泽湖,东有盛产鱼虾鳖蟹的高邮湖、白马湖。全境平原广袤,土地肥沃,粮丰林茂,水域广,盛产水产、蔬菜、林果、各类禽畜及优质粮油等农副土特产品,形成了蔬菜、畜禽、生猪、水产、林木等五大主导产业,是全国闻名的绿色农副产品产加销

××项目规划设计方案说明

项目规划设计方案说明 2004.10.10 ※规划设计指导原则: 1、延续历史街区城市机理,创造尺度怡人、空间丰富的步行街区 2、结合自然景观,发挥××最具魅力的山、水、街的城市特色,使本地的街区与××自然的山水风光融为一体。 3、发扬地方建筑的特色,小青瓦、白粉墙、坡屋面、木格窗、马头墙、青石板,使用当地的建筑材料以及构造方法,创造与传统建筑风格相协调的又方便现代生活使用的地方建筑。 4、发展多元化社区和××独有的文化特色,营造休闲式的商业步行街,为市民及旅游者提供体验地方文化、自然山水风光以及现代生活的理想场所。 5、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创造性地发挥用地的商业价值。 ※规划方案说明: ·进一步细分地块,减小地块尺度,增加沿街的商业面积,将接近方形的用地分解成6个小地块,形成两条纵向的主要步行街和三条横向的小巷,使建筑形成沿街道周边分布的商铺,从规划上解决了体量及街道尺度问题,营造怡人的休闲氛围,体现×ד宁小勿大、宁低勿高、宁淡勿浓”的三个特色。 ·沿用传统街道的空间尺度,沿街店面采用本地传统的3.6m~4.4m尺度,采用开敞式经营方式,基本上都是两面临街的的铺面,这也是我们的一个卖点——“空间”,通过弯曲的街道(宽度6~8m)以及小广场创造街道的氛围。 ·结合周边的地块,设计设计步行道路系统,形成步行街、广场、山景系列。 ·主要街道的方向性引入自然对景。主要的纵向街道方向由碧莲峰和龙头山的对景关系确定,并通过道路宽窄、曲直的变化,增加景观视角的多样性,形成自然融入的独特街道氛围。 ·步行街的主入口朝向自然引导步行街人流:江滨路+府前路+西街(商贸拆迁后)+桂花桥,规划街道的延续性、连贯性,很自然地引导人流进入礼堂片的美食广场。 ※建筑方案说明:

小区设计说明范文

小区设计说明范文 长春市某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说明书 一、规划设计依据: 1、国家有关的规范、标准; 2、项目策划公司提出的原则设计概念要求。 二、区位分析: 该居住小区位于长春市,毗邻市中心区,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27000平方米,该居住区东面与前进大街相邻,北面是住宅小区,西面和南面是规划路。 二、现状分析: 基地现状大多为闲置空地,两条市政主要道路在用地两侧。基地地势平坦,基地内现有约27000平方米的水塘面积,长230米,宽118米。 三、总体规划设计理念: 本规划设计旨在面向未来、面向大众、创造一个布局合理、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新型居住小区,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充分结合起来。 1、充分利用基地的自然条件和资源,强调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将自然环境充分地溶入建筑群中;同时,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创造园林式的生态型小区。 2、通过设计丰富的住宅类型,合理的规划布局,现代气息的建筑造型,创造现代化风格的居住小区。 3、设计流畅而经济实用的道路系统,体现“人车分流”的基本原则。 4、结合基地的自然环境,进行总体的景观规划和设计,为总体规划锦上添花。 四、总平面布置: 该小区西侧和东侧各开一个大门并有一条主路贯穿于小区中部,基地的东北角;C区位于基地东南面。 在本规划中,该区入口设于基地西面规划路的西侧,由于规划路切割的影响,用地较规整且和其余地块联系,住宅应地形环境错落布置,绿化庭院,活动场所及停车区则有机的与建筑相结合。 该小区位于规划路的东侧前进大街之间,相对位置充分利用其地段优势,同时可阻隔城市干道的噪音及汽车废气对居住区带来的影响。其余沿街裙楼设有配套的超级市场,方便居民的生活。区内布置的户型均为一梯两户8+1层的套型,正南北朝向,同时,通过种植绿化、隔音墙、部分建筑首层架空等措施,提高2区的整体环境质量。 该小区整体呈长方形规则地形,。北面接临普通住宅区,本小区主要布置以8层为主的多层住宅。3区由多种住宅单体拼接而成,总体布局大致呈现南北向的行列式布置方式。以最大限度地争取良好的朝向,住宅南北向间距大于1H,保证每户均有足够的日照和采光。主要户型以一梯两户套型为主,包括少量一体四户套型。本规划设计了一条环形的休闲步道,将住宅群体串接成一体,形成一大型中央景观区。 本居住小区的停车以地上带棚的停车库为主,并结合小区的主要干道设置地面停车以节约用地。。 六、道路交通系统设计

郑州银苑住宅小区总体规划设计方案设计说明

目录 ●说明部分 Ⅰ规划建筑设计文明 一、设计依据 二、概述 三、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 四、总体构思 五、住宅设计 六、公建设计 七、道路系统规划 八、绿化系统规划 九、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图纸部分 一、规划设计图纸 二、建筑设计图纸 郑州银苑住宅小区总体规划设计方案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甲方提供的《银苑住宅小区总体规划设计方案及竞标方法》 2.《住宅建筑设计标准》(局部修订)DBJ08-20-98 3.《郑州市城市规划建筑管理技术规定》 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 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50045-95) 6.甲方提供的规划红线图 二、概述 1.基地位置与规划范围 银苑小区拟建于郑州市郑花路27号北侧。面积约21700平方米,计32亩(详见经郑州市规划局批准的红线图)。东邻郑花路,北邻索克公司(邻郑花路为高层综合楼,西边为小高层建筑),西邻省物资学校,南邻省农行干校。 2.甲方开发意向 甲方拟在此地块中兴建以板式高层的高档住宅区,及相应的配套设施。在尊重原有规划建筑基础上,希望在充分利用红线内土地面积的前提下,做到功能分区明确合理,注重环境及绿化系统设计,建筑外形美观大方,线条流畅丰富,色彩浅而鲜明,窗玻璃通透美观,特色新颖、别致。并充分考虑到沿街的商业价值。 3.开发定位 本项目定位于银行干部群落。这一群落对居住环境、居住质量与品味上

有较高的要求。因此,特别注重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刻意创新,大胆突破,力求使该区达到高质量、高层次、高品位的要求,又别具一格创造出现代生活的气息。 三、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 1.推崇人本主义精神,尊重住户的居住要求,关注住户的生活习惯,照顾住户的日常生活,努力创造一个高品质、有意味的聚居区。 2.追求形式和内涵的结合,住宅形式和居住形态的统一。希望营造一个现代的、文化的、友好的、和谐的生活圈,希望体现沟通、参与、和谐的高尚社区。 3.规划针对市场需求,体现时代特征,最大限度地满足开发者、使用者双方的需要,在设计中追求实际、合理及一定范围内不可替代的特点,同时也能对小区所在地的整体环境品位、服务质量、社会效益有所裨益。 4.采用人车分流的道路系统 5.作为小区必要的公建项目(沿街店面及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提供合理高效的布局定位,独立的交通组织,并使其对内部住宅环境的影响减在最小,同时又能充分利用城市道路扩大服务面。 四、总体构思 相对于较大的开发量和相对狭小且不规则的场地条件,总体布局为尽量利用土地,我们找到一种在保证建筑基本户型和面积要求的前提下,整体空间形态也得以统一协调的有机联系的最佳住宅布局——两排高层,作为基本布局,北高南低,东西以圆形点式住宅打破行列式的单调呆板,造成内部环境空间的围合。 北部板式高层阻挡了冬季的寒风,南部中间打开,引入阳光。东西三栋圆形楼,既充分利用了土地,也起到了空间联系的点睛之笔作用。 由于地块狭小,故设主要干道一条,位于基地外围周边,道路尽量简洁、便利、流畅,路形舒展。作为整个小区车流联系的主要骨架。 这条外环路宽6米,可临地停车,可作为紧急时的消防环路。这样的道路布局使小区中人车完全分离,又使小区中部获得了完整的绿化活动空间,居民得以在一个无干扰的室外空间过一种安泰悠闲的生活。 小区内休闲绿化环境是设计中的重中之重,设计中均做到绿化相对集中,且点、线、面结合,形成有特点的序列绿化。以序列性的广场、铺装,结合大片绿地,造成一种雍容端庄的新古典主义风格。 五、住宅设计 为了使用户充分享用通风采光,银苑全部规划为一梯两屋的高层住宅,各类住宅设计考虑到高层次的居住质量标准以及需要层次的多样化,基本户为四室二厅。 我们在设计中注重自然规律,首先考虑住宅的朝向、通风,采用南厅,北厨模式,有穿堂风的布局,使冬季能享受阳光、夏季能避开骄阳,又充分引入自然风,流穿全户,创造很好的户内气候,住宅充分依据现代人的生活模式进行设计,采用大面宽(主卧3.9m开间)厅(4.8m-5.4m开间),小进深,大厅大主卧,小次卧的合理功能布局,并保证所有户型都实现“三明”,“动静分区”、“餐客分厅”、“洗卫分区”,卧室全部采用新型的低窗台凸窗手法,使具有优良的观景效果。 住宅层高控制为3.0m,顶层采用复式布局,于屋顶处退台,给顶层住宅

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含规划总图)

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一、规划编制的背景 1996年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一直是徐州市规划建设的基本依据,在指导徐州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推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江苏省城市化总体发展战略的实施、市行政区划的调整以及新形式、新问题和新机遇的出现,迫切需要对原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根据省建设厅的意见和建设部办公厅建办规函[2003]332号《关于同意修编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函》的精神,我市开展了新一轮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2000年至2002年,我市着手进行了一系列前期准备工作。由省建设厅组织编制的《徐州都市圈规划(2001-2020)》为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提供了区域空间环境和政策框架。由省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编制的《徐州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为徐州市的城镇化发展、城镇体系布局和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基本依据。在清华大学吴良镛教授亲自指导下完成的《徐州城市发展概念规划的研究》,对徐州的城市定位、定性、空间格局、文化环境、重大基础设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论证。这些前期准备工作为高效、科学合理地编制徐州城市总体规划奠定了基础。2002年初,我市成立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领导小组,并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具体负责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

二、规划编制的主要任务 1.面向21世纪,以现代化为目标,从更大的范围来研究徐州的战略地位、发展方向及发展动力,从区域的角度论证城市发展的技术经济基础和发展条件,在省、市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的指导下,拟定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 2.对徐州市域确定城市合理的发展形态、布局和规模,研究并确定全市域范围内各城镇的发展体系,建立适合于全市整体协调发展的城镇发展结构。加强以徐州中心城区为核心的徐州都市区规划,特别是对中心城区的整合和优化,提高中心城市的聚集功能,增强辐射能力,为实现全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打好基础。 3.突出城市性质,体现城市特色,贯彻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原则。按2010年市域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一目标,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建设用地布局,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名城景观和园林绿化,提高能源、交通及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生活环境。 4.确定城市发展规模,优化城市发展方向,积极主动调整行政区划,建立新的城市发展空间形态,合理确定未来城市的布局结构。 5.协调市区内老城、经济开发区、新区合理发展的关系。调整城市中心区的布局,加快新区建设,保证徐州市经济稳定协调发展。 6.弘扬历史文化,体现出“两汉文化”的鲜明地方特色。充分考虑城市周围山、水、林等环境要素,建设拥有完善的城市绿化体系,城市与自然有机统一的山水园林城市。大力发展旅游事业,采用先进的规划手段,使城市具有较强的现代感,成为一座设施先进、环境优美、极具活力的现代化旅游城市。 8.大力加强市域交通、水利、电力、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市域城镇建设的步伐。重视市区城市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适应能力和现代化水平。 9.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强调规划的宏观引导功能。规划既要体现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思想,又要贯彻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重视和突出对城市基本空间框架的建立,使本规划在规划期内既有相对的稳定性,又有足够的应变能力。分阶段、分时序稳步实现徐州市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一)、规划地位和作用 《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导本市发展和建设的法定性文件,也是实施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的基本依据。在本市进行的各项建设活动,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近期计划、分区规划、区(县)域规划、详细规划、各专项规划等,均应执行本规划。 (二)、规划期限 近期建设规划:2007-2010年。 远期规划:2011-2020年。 远景展望到本世纪中叶。

厂房规划设计说明

方案设计说明 一、概述 1.自然条件 泗阳县地处苏北腹地,介于东经118 °20′——118 °45′,北纬33°23′——33 °58′之间,东界淮安市淮阴区,南濒洪泽湖,北临沭阳县,西与宿迁市宿城、宿豫区毗邻。县域总面积1418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99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70.38%;水域面积42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9.62%。陆地面积中有可耕地70603公顷。 境内无山丘,属黄泛冲击平原。总地势西高东低,相对高度大多介于12米—17米之间。京杭大运河横穿东西50公里,成为天然“分水岭”。运河以南,北高南低,河流皆流入洪泽湖,统属淮河水系;运河以北,南高北低,河流皆属沂、沭水系。全县境内大小河道有30多条,总长度近700公里。境内气候温和,属北亚热带季风过渡性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四季分明。 2.项目地块状况 江苏生辉木业科技有限公司位于江苏省泗阳县木业园区。由生产区,附属区两部分构成。用地面积12458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0072平方米,西临何庄路,南临规划工业区路,北靠徐淮路,基地成不规则梯形。 3.规划内容 根据规划要求该地块为工业用地。本次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为该项目地块的生产及其商业、办公配套的规划设计。 4.市场背景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的提高,带来了工业用地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同时随着经济

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厂房、商业、办公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对房地产的潜在需求也将逐步释放出来。 二、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城市工业区规划设计规范》 4.《工业建筑设计规范》 5.《民用建筑设计规范》 6.《建筑设计规范》 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8.关于该项目的规划设计条件及地形图、红线图等 9.建设方关于该项目的设计要求 10.国家及地方的相关规程、规范等 三、规划设计原则 根据地块周边现状以及整个泗阳县的房产市场,在设计时我们提出以下几点: 1.以人为本———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 设计以满足人们对现代生产、工作环境所要求的舒适性、健康性、安全性和经济性为出发点。创造出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备、交通便捷、环境优美、节能化的示范现代工业区,充分考虑现代人的生产、生活方式,形成一种绿意盎然、自然和谐、高尚的生产、办公环境。 2.注重品质———追求“新建筑主义”的主题风格 充分满足工人员工的归属感与舒适感。全方位营造高品质生产、办公空间,妥善处

小区规划说明

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书 一、规划设计概况 二、规划依据及参考资料 三、规划设计原则 四、规划设计整体框架 五、公共建筑及配套设施规划 六、道路系统规划 七、绿化环境景观规划 八、建筑设计 九、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一、规划设计概况 规划背景: 峄城区隶属枣庄市辖区,是枣庄中心城区的组成部分。位于山东省南部,是镶嵌在 稣、鲁、豫、皖交界的淮海经济开发区中心位置的一块绿色宝石。它北靠枣庄市区,南 通徐州,西接微山湖,东望大海,206、104国道纵贯南北,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中国 第一”的峄县万亩石榴园就坐落在其中,全区总面积627.6平方公里,人口34万人。 区位介绍: 峄城粮食局棚改安置小区项目位于峄城主城区中部位置,自由街以北,西靠城市道 路峄山路,明德街以北。区域内现状建筑布局散乱、建筑质量参差不齐,基础设施配套 不齐全,生活便利性和舒适性难以保障,也影响了城市整体风貌的统一性,因此该片区峄城?粮食局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 的改造进程迫在眉睫。 该项目将建设成为环境优美,设施完备,独具特色的现代化生态型居住小区。该场

址地理位置优越,土地现状为部分棚户区散布民房及原粮食局大院,地势相对平坦,用地条件良好,加之其位城区腹地,与城区中心有城市干路相接,交通方便,是一片理想的居住用地。 二、规划依据及参考资料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三)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四)《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五)国家、山东省及枣庄市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六)《枣庄市峄城区城市总体规划》 (七)1:1000现状地形图; 三、规划设计原则与理念 1原则 根据对峄城区的社会、经济、城市发展各方面因素的分析,以及小区功能定位,综合国内外居住区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提出如下原则: (一)充分体现该片区的特色,使之成为峄城区的一处具有历史记忆的城市居住景观。 (二)提供一个适合城市长期发展的现代化环境,成为周围地区的重要居住示范小区。 (三)充分考虑人的需要,创造适于人生活、工作、交往的场所,使人愉悦,获得精神享受的城市空间环境。 2理念 (一)注重环境: 这里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市场环境等诸多方面。 既要满足现实的市场需要,也要满足更高层次的规划要求,使功能与周边环境相契合,又能起到应有的先导性。这就涉及到在多个“维度”上嵌入环境当中的问题。 人文环境:空间形态上充分考虑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延续城区建筑风格。并通过提供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有文化内涵的住区,提高整个地区的城市空间质量。单体建筑形式上服从全区的整体风貌定位,以现代建筑为主,并以环保节能的材料、结构加以表现。 绿化环境:强调绿地水景与居民生活空间环境的融合。利用绿地、硬地、小品等元素满足不同层次的居民活动的需求,将住宅群与绿化融为一体。 市场环境:随着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住宅类型的需求一方面在面积、档次有上升的趋势。另一方面需求也趋向于多元化。鉴于此,为了适应市场上多层次、多要求的选择,也为了创造多层次、富有人情味的建筑空间环境。 (二)特色原则: 对于“特色”这一概念,我们从三个层面加以解释。一是通过合理规划,使小区的整体环境具有鲜明的形象和品位特征;二是通过精心设计使各小区与周边的住宅区相比,在建筑形式、户型设计上具有特色;三是在小区中引入符合信息时代特征的新技术、新设备,赋予整个小区设计以时代特征。 通过对建筑单体、空间形式的创意和新技术的运用,在整体格调统一、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的前提下,使形体创造更具魅力。强调住宅环境与建筑、单体与群体、空间与实体整合性。注意住区环境、建筑群体、城市发展风貌的协调。通过小区的智能化系统建设,使小区住户能够高速便捷地与信息高速公路连接。 四、设计整体框架 1)“景观轴线”——城市景观轴线导入小区,景观走廊贯穿南北,强调与整体环境有机融合。 这一理念突破了现有的住宅小区在规划范围内“各自为政”的设计模式,而是以一条景观轴贯穿小区南北,使之不仅成为了小区特有的标志性景观轴线,而东西向贯穿的景观走廊,又恰当的把城市景观引入小区,使小区完全的、有机的融合在周边环境中。 2)增强小区的“可识别性”与整体形象 “可识别性”是衡量城市形象的关键因子,城市的“可识别性”越强,它的形象也越鲜明。同样,住宅小区也有“可识别性”问题。如果“可识别性”弱,就会出现居民“有家难回”的尴尬局面。峄城粮食局棚改安置小区规划从城市的角度考虑,小区住宅布局紧密结合峄城区城市建设风貌格局,同时强调单体的有机布局,通过住宅单体的造型和空间限定,并结合户外绿化环境设计,形成邻里空间,创造空间丰富、亲近自然且具有人情味的居住环境,创造全新的住宅小区整体形象。 规划整体结构可概括为:“一带、一心、两轴、两片区。”

医院方案设计说明

钟祥市人民医院扩建新院区总体规划方案设计 设计说明 1.项目背景 1.1工程概况 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钟祥市楚商大道,新院区总土地面积335390平方米,地块的西侧、北侧为规划道路,南侧为楚商大道,东侧为高速公路连接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周边水网环绕,自然环境优美。 钟祥市人民医院是一所现代化综合性医疗保健中心,建成后将为钟祥市广大市民提供医疗、保健、疗养等服务,同时兼顾覆盖荆门地区的普通人群,成为区域医疗中心的重要窗口。 同时,医院要将高水准的医疗设施环境和能够灵活对应时代变迁又能适应最新医疗技术的更新所需求的医院有机结合在一起,打造治疗与疗养的全新平台,为医院的使用者提供舒适的工作、生活、治疗、研究的环境。院区的构筑上最大限度的体现崇尚自然、人文、和谐的精神。 1.2设计原则 1、立足于建设成为国内领先的现代化医疗中心。 2、明确的功能分区,并有机的衔接在一起。 3、充分考虑动静交通组织、出入口设置,主要是要考虑好院区内部交通与城市交通的关系,有效缓解现状交通压力。 4、参照绿色建筑等级(三星)标准,使医院建设成为“城市中的花园,花园中的医院”。 5、合理设置环卫、院感、消防等相关医疗配套及后勤保障设施。 1.3设计理念 1、“生态医院”。以将钟祥市人民医院新院区建设成为“城市中的花园,花园中的医院”为目标,着重于为病患创造一个适宜的康复环境。钟祥市“花园医院”可持续性概念设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花园的建立方式是实用并可自我维护的;第二,创造花园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第三,采用节能环保的综合性环境景观设计。医院整体布局方面则通过医院街串联纽带作用,集中原来分散的建筑体量,形成建筑综合体,既可以节省能耗,缩短交通流程;通过中庭又能组织建筑间的自然通风采光系统,让医院运营达到最低能耗,满足绿色低碳的设计原则。 2、“人文医院”。秉承以人为本的规划宗旨,从满足病人需求的角度出发,围绕便捷就医流程设计,优雅休闲空间嵌入,方便安全生活设施设置,营造温馨安逸的家庭氛围,让病人充分体验最舒适人文关怀。 3、“高效医院”。通过医院街引导医院人流、物流、交通流、专业流、信息流,使病人就诊、专业分隔、物品输送、车辆引导、信息传递的流线简洁、清晰,让医患充分感受各方面的便捷,医疗效率达到最高效。 4、“信息化医院”。医院临床管理信息化,以实现数字化医院,智能化医院大楼为目标。通过呼叫系统、闭路电视示教系统、远程医疗系统、病房内广播与电视接收系统、医院技防安保系统、LED电脑显示屏及电脑触摸咨询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楼宇机电设备管理系统、病理图像网络通讯系统等,达到信息处理的无纸化和无片化,实现智能化大楼的资料综合共享,提高服务和管理的高效率,达到多、快、好、省的高效益目标。 2.总平面设计 2.1设计依据 2.1.1钟祥市人民医院扩建新院区总体规划方案设计要求 2.1.2用地现状地形图 2.1.3国家及地方颁布的各种有关设计规范和规程: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50-2001 J114-2001)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99)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2006年版)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J50352-2005);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JGJ49-88 2.2总平面布局 根据医疗流程最短、最便捷的目标,具体规划布局: 1、门诊综合楼平行楚商大道设置,后退道路100米,形成医院入口广场。 2、急救中心设在门诊楼东侧,可从楚商大道和高速公路连接线两个方向进入,畅通的交通有利于提高急救效率,也方便夜间独立运营。 3、在门诊综合楼和住院部之间设置医院街,医院街一层设置步行廊、休息厅、导医台、小超市、等公共用房,每层均设置医技科室,既有良好的导向性,也为患者提供了院内治疗、休息的

兰州市第四版城市总体规划

兰州市第四版城市总体规划 一、前言 二、《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草案) 前言 兰州是甘肃省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信息中心;也是我国重要的重化工基地和西北地区主要的商贸集散中心;甘肃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新时期,兰州市城市发展和建设面临许多新形势、新环境、新问题,现行总体规划已经难以适应城市发展的客观需要,需要对现行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所以,住建部于2009年1月发函《关于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有关问题的函》(建规函[2009]1号),同意兰州市人民政府开展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 2009年5月,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第一组长、市长为组长、四大班子分管领导及市规划部门主要负责人等为副组长、市直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领导小组,兰州市城乡规划局具体组织总规修编工作。项目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与兰州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就城市定位、空间、产业、生态、气象、交通、地质、兰白统筹等重大专题聘请北大、清华、中科院、北京气象中心等相关单位的专家共同进行研究。2008年10-11月,2009年7-8月,中规院项目组多次来兰进行了现场调查,与40多个单位和部门进行了面对面座谈,向70多个单位和部门(包括大中型企业)收集了资料,并与八个县区政府及县区各部门分别进行了座谈和资料收集工作。 2009年6月14日,省委书记陆浩及省上四大家领导亲临兰州调研听取了兰州市第四版城市总体规划构想汇报。2009年7月31日,市政府召开了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动员大会。2010年3月、4月,中规院项目组先后向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和市上四大家主要领导汇报了《兰州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兰州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战略研究》等各项前期研究成果。2010年8月13日,袁占亭市长专题听取了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汇报。2010年10月中规院项目组向陆武成书记和袁占亭市长汇报了总规纲要初步成果,并就总规纲要初步成果向市上各

小区规划方案设计说明

居住小区方案设计说明 指导老师: 设计者: 一.概况 1.区位条件:该基地位于南方某发达城市新城区,规划土地使用性质为居住用地,规划用地总面积为10公顷,其中可建设用地面积为10公顷。该基地地形平坦,基地内现有部分闲置建筑,多为一层砖混结构,建筑质量较差,规划予以拆迁。该基地四周均为规划的城市道路,东侧紧邻城市绿地,并有一河道从东侧经过,其余各册均为规划中的居住用地。 二.目标: 重塑和提升区域市环境及城市空间,打造城市内标志性居住社区。 三.规划设计依据: 1.本地块规划设计(土地使用)条件 2.规划建设法规文件 3.业主的相关要求 4.数字地形图 5.国家相关的主要设计规范 a 城市居住区设计规范(GB50180-93) b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 c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 d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e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 f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I6-87.2001年) g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二.设计理念: 设计遵循高品质及现代化的整体构念,强调居,商,景的一体化整合。从对用地现状环境特质的充分分析入手,结合地形的特点,合理安排用地分块及空间形态,功能及交通设计,形成有机秩序。层次丰富的空间序列。形成以下设计理念。 1.以人为本,以自然的生态为思考,以人文空间为参照点,塑造各具形态的居住空间。 2.关注小区公共空间的构合,以烘托小区的“大客厅”功能。 3.注意小区整体环境及空间序列组合及构成,围绕中心区和景观,交通轴线,通过建筑与景观,绿化的纵横穿插,住宅高低错落,景观节点的精心营造。配套设置的科学安排,人,车行系统的合理组织,绿化景观的巧妙梳理,为之提供了具有良好通顺,合理,宜人景色的均好性居住环境。

住宅小区总规划设计说明

住宅小区总规划设 计说明

总体规划设计说明 第一章建筑专业设计说明 ◆规划设计专篇 一、工程概况及用地现状条件 1.工程名称: 2.建筑性质及规模:- 由一,二期两部分组成。分别由22栋4-7层多层住宅,21栋别墅,一栋五层宾馆组成。总用地面积为74457.2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87505.49平方米,地上总建筑面积为87505.49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为18910.48平方米。 3.用地位置及现状 北面,东面,南面,西面为农业用地。规划设计根据------总体规划,-----县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力争有所突破,建设一个适宜居住的新型生态小区。 二、设计依据 ----------------------任务书及附件 基地现状地形图(用地红线) -----县相关建筑技术规范 国家相关的规范法规 《-----县城市规划管理规定》《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25 - )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 )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三、规划原则 a.根据-----县城市总体规划,与屯昌县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力争有所 突破,建设一个与农业配套的适宜居住的新型生态小区。 b.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加强环境意识,创造环境优美、居住舒适的 小区环境,争取每栋住宅有最佳的朝向和景观。 c.适当加大开发力度,节约用地、完善配套,贯彻经济效益、社会效 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d.运用现代设计手法,强调小区特色与风格,加大建设开发的科技含 量,建设智能化居住小区。 ◆建筑设计说明 1、规划总平面设计 1)规划构思 ﹡强调组团式布局,组团绿化与中心绿地相结合,经过景观步道联接为一个绿色生态系统。 ﹡人车分流的交通组织形式,将车流与小区休闲人流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出来,互补干扰。

校园规划设计说明

说明书

目录 一、设计院校 二、院校设计背景 三、规划建设依据 四、背景分析 五、规划设计思想 六、规划设计理念 七、功能分区 八、道路系统 九、景观绿化 十、重点地段分析 十一、技术经济指标(一)十二、技术经济指标(二)

一、设计院校: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二、院校背景分析: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因水而生,缘水而成,60年来,学校三次搬迁,四易校址,风雨兼程,刚毅坚卓,自强不息,团结奋进,使学校发展壮大,并走向辉煌。现已经发展为以水利水电为特色,工、管、经、文、理、农、法互相渗透的综合型大学。 在2009年,水利部与河南省签署共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协议,成为河南省第三所省部共建院校。近期增加了博士硕士点,学校规模逐步扩大,华北水院现共有师生3万余人,规划建立图书馆、专业实验楼,专业教学楼、综合教学楼、学生活动中心。校园文化广场等等。这一系列构思源旨在把华北水院建造成一个学习氛围浓厚的学习环境和舒适的学生教工居住环境,致力将学校打造成一个综合性的高层次大学。 三、规划建设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 4.《郑州市总体规划》 5.《郑州市十一·五发展规划》

四、背景分析: 大学的校园规划发展趋势 1、可持续发展 今天的校园规划要树立可持续发展原则,建立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能为后人的发展保留必要条件的可持续发展的大学校园,这其中的内涵既包括在空间环境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更包含对校园文脉的延续和发展,即精神层面的可持续发展。 2 、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为人创造环境,体现尊重人、理解人、关怀人以及无障碍设计。校园规划的内容实际上就是对校园功能性建筑之间进行某种组织,在此过程中,必然产生大量户外活动,能够随时随意进行交流的生活方式才是现代大学生活的核心内容。因此设计工作应该重视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高度,重视具体空间对使用者的空间印象,细节设计应符合人性化尺度。 3、从严谨的学院空间到绿色校园环境 新时期的大学新校园在空间景观设计上,逐渐从片面地追求大广场、长轴线的形式主义转向以人为本、人车分流、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生态可持续观念。校园景观设计以尊重自然生态为优先,同时也重视人工生态绿化,使人工与自然结合并相得益彰。大学校园是表达校园生态化、地域化、人文化特征的理想载体,着重于校园文化氛围和交往环境的塑造。强调校园生态中心区的设计,这是营造校园空间特色的重要环节,是体现大学校园学术气氛的重要部分。

生态园规划设计说明书

城阳女姑口生态园规划说明书 一、项目区位交通及现状概况 本项目选址于城阳胶州湾畔女姑口附近,紧邻城阳汽车 站、流亭飞机场、女姑口跨海大桥。 规划区域主要由林地、花卉、大棚、鸽场及部分老建筑 组成。 二、生态园项目开发SWOT分析 1、 Strength (优势) 本区内部环境具有原生态特征、田园情调,有林、花、 动物养殖等资源,具备一定的生态园发展基础。 本区紧邻胶州湾高速、城阳汽车站、流亭飞机场,公路 交通便捷,生态园可进入性良好。 2、 Weakness(劣势 ) 除林地环境外,缺乏有价值的生态旅游资源,资源单一;除城阳世纪公园距离较近,周边缺少有影响力的旅游点,周边旅游产品组合情况一般。 本案位于城阳北部与即墨市交界处,距离青岛市区较 远。 3、 Opportunity(机会) 近几年景区景点人满为患、城市生活压力剧增等因素促 使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越来越钟情于乡村田园牧歌式的休

闲方式;城市食品污染事件的不断发生也使城市居民越来越 向往“绿色食品” ;今年是国家“乡村旅游年”,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成为时代主题。所以,乡村生态园的生态旅游与 生态农业建设项目与整体大环境相适应。 青岛市相关旅游规划将本区周边的胶州湾沿海区域定 位为生态旅游发展区;同时确提出了大力发展郊区山林、乡 村旅游的思路。空间上将成为青岛海滨旅游向内陆区域延伸 的重要手段,产品上将与海滨旅游共同构建青岛旅游大框 架。 所以,在具有一定乡村情调的城阳女姑口建设生态园项目,从旅游角度符合整体旅游发展的大趋势,本项目具有一 定的发展机遇。 4、 Threats (威胁) 青岛正在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一些区域拥有良好的 自 然生态资源条件、交通区位条件与民俗文化依托,胶州 湾畔很多地方都在大力发展生态旅游项目,本区生态园项目 将面临同类项目的竞争。 三、应对策略建议 1、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展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生态园。 2、在现地理环境条件基础上,以“生态旅游”与“生态农 业”为主题,认真规划生态旅游项目与生态农业项目,精心

某小区规划设计说明电子教案

某小区规划设计说明

襄南怡景小区规划设计说明一、项目概况及项目分析 1. 区位分析 该小区位于紧临某省道,荣踞某镇新镇区核心,距某市区和某县各20多公里,乘车一刻钟可达。基地南面临现有堰塘。 2. 现状分析 规划地块交通比较便利,居住环境良好。规划居住区地块基地地势平坦,规划用地约5055.45平方米(合 7.58 亩)。 二、规划设计依据 1.法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 (2)《某镇镇总体规划》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4.1)》 (4)《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GB 50137-2011)》 (5)《住宅建筑规范》GB 5038—2005 (6)《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 (7)《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5352-2005)》 (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9)《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2011)》 (10) 相关的国家建筑设计规范 2.现状依据 (1)规划区地形图 (2)规划区土地利用现状图 (3)居住区详规设计任务书 三.规划设计理念 本次规划突出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原则,在满足交通的情况下体现了规划的核心思想,另外鉴于本区域周边环境优美,水域丰富,本规划方案结合临近堰塘,着重考虑居住区内的水域环境优化,并且在道路、建筑、景观等各项布局中尽量配合已有水环境来布置,打造亲水平台,环境优美宜人的居住小区。通过水系将人与环境和谐相处展现在本小区规划设计中来,此外“以人为本”,使得居民与水环境和谐共处,力求给居民一个优美的生活环境、齐全的生活设施、健康的生活方式。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某小学规划设计方案说明

总体规划 校园环境形象不同于其他文化性、商业性环境,商业性环境大多要求标新立异、自我凸出、注重时尚,重点在于给人们一个工作、生活或休闲的空间,注重人们在第一时间的视觉冲击力。 而校园则承载着人文历史的传承,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场所,典雅、庄重、朴素、自然应该是其本质特征。不同功能区域环境可以通过不同的设计手法来处理,诠释对校园精神的理解,从而反映校园的多元性,自由性,兼容并蓄,记载不同时期校园发展的历程。 1.规划结构 规划以纵横轴线为主干,构成了校园的主体骨架,依托内部车行外环线这个网络,整体建筑布局借鉴传统“书院”型制,以院落串接各功能空间,形成多个组群,组群内部组织紧凑,形成疏密相间,张弛有度的规划结构。 形成“一横、一纵、两心、三区”的规划结构。 一横:以幼儿园建筑群为起点,途径教学区综合楼,跨越体育运动区,经由国旗台到主席台为终点,组成一条东西向主轴线,形成一个由静到动的功能序列。 一纵:由校园主入口起到南侧教学楼为止,通过迎宾集散广场及教学区内部庭院串接综合楼与教学楼,形成一个完整的空间序列。 两心:两心分别为综合楼前的迎宾集散广场、食堂与教师周转房前的生活文化广场。

三区:教学区、生活区、体育运动区三个区域。 2.建筑功能布局 校园不仅仅是传授科学知识的场所,更是陶冶品行、全面提高各方面素质的生活环境。学生的学习也不仅在课堂,更是贯穿在整个校园生活的全过程之中。因此方案从规划层面上既突出了传统教学区域,更是将生活区域、交往场所、运动场所有机整合在一起,既重视课堂中的“授”的作用,更强调了课外生活中“学”的作用。 本规划方案根据基地形状和使用要求,利用道路、绿化将校区划分为教学、生活和体育运动三大功能区。在空间布局中既有明确的中心,又有开放与自由的组合,疏密有致。 由南侧校园主入口进入,到达迎宾集散广场,广场正对行政综合楼,位于校园主入口中心位置,继续进入为两幢教学楼,西侧为体育运动区,东侧幼儿园教学区,北侧为以食堂配套和教师周转房为主的生活区。 建筑布局结合自身功能特点和动静关系做了相应的考虑。总体布局均衡、灵活。各功能区块围绕公共开发的流动空间展开,并且各功能区块之间又有这些开发空间作为缓冲,做到既相对独立又有密切联系。丰富的空间形态,井然有序的布局结构,使整个校园空间严谨庄重,且不失变化。 本案在整体规划设计中通过“道路”、“广场”、“台阶”等城市意象导入校内,力求营造出丰富多彩的弹性空间,实现在空间尺度上的完美过渡,提炼并实践着人生格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

城市总体规划设计中一的些规范

总体规划设计 一.总体规划的地位 城市总体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 总体规划是城市规划体系中最具权威的规划,主要作用是发挥规划的宏观调控和综合协调作用,重点解决城市发展的重大问题,从全局的高度确定城市发展的空间布局,具有政策性引导,又有物质空间的控制。 城市规划编制体系图 二.规划分析与预测 < 一> .发展背景分析 1?区位分析: 区位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地理位置,交通,经济, 文化,信息等相互作用,密切联系而发挥作用的。 区位因素:自然区位因素(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

所在地形区,气候区,植被区,土壤区等),人文经济区位(邻近区域的人文经济状况),交通区位(区域连接性),战略区位(长远的全局性部署建设地位以及相关的国防安全)进行分析。 2.区位分析的主要方法 综合分析,主导因素分析,辩证分析,发展分析,双层次模式分析 三.初步方案构思 <一>.分析现状 1.总体布局的分析<1>.城市总体布局是否正确反映城市的性质与特色<2>.城市各功能体系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城市用地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否合理,他们之间还存在哪些矛盾<3>.城市现状的用地分布同自然环境是否协调以及对城市环境产生的影响等 2.城市规模的分析城市规模包括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两个方面。 3.交通现状的分析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城市对外交通和城市道路交通现状的分析。 4.生活设施的分析 一般来说,城市生活设施及其他用地在城市各组成要素中所占比重最大。城市各项生活设施是指居民生活所需要的住宅和公共服务设施。对现有的生活设施的分析主要从他们分布,配套,数量,质量水 平及土地利用等方面来加以考虑。 <二>.分析用地用地条件关系到城市的总体布局和用地规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城市总体规划主要是城市用地布局的规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