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力综合练习题(含答案-有难度)备课讲稿

浮力综合练习题(含答案-有难度)备课讲稿
浮力综合练习题(含答案-有难度)备课讲稿

浮力练习题

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分数: ________

、选择题(每题5分共35 分)

1、甲、乙、丙三个体积相同的实心小球,静止在液体中如图

3

、如图所示,一块0C 的冰放在盛有0C 的水的容器中.已知冰块与容器底部相接触并相互 间有压力,则当冰完全融化为 0C 的水后.容器中水面的位置将(

A )

4、把一实心金属块浸在盛满酒精的杯中静止后,溢出酒精

把这一金属块浸在盛满水的杯子中静止后,从杯中溢出水的质量是

(C )

A . 15g

B. 12.5g

C. 10g

D. 8g

5、 如图所示,木块下方吊着一铁块悬浮在水中,如果将绳子剪断,当铁块和木块静 止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和压力的变化( D )

A ?压强不变,压力不变

B ?压强变小,压力变大 如

C .压强变大,压力变小

D .压强变小,压力变小

6、 如图1 — 5—3中,重为5N 的木块A ,在水中处于静止状态,此时绳子的拉力为 3N ,若绳子突然断了,木块 A 在没有露出水面之前,所受合力的大小和方向是 (B )

A . 5 N ,竖直向下

B . 3N ,竖直向上

C . 2N ,竖直向上

D . 8N ,竖直向下

7、 将铁、铜、铅制成三个实心金属球,用细线拴好,分别挂在三个完全相同的弹簧 秤下,将三个金属球没入水中, 但不碰容器底,此时三只弹秤的示数相同. 现将三个金属球

提出水面后静止,则( A )(铁v 铜v 铅)

A.挂着铁球的弹簧秤示数最小

B.挂着铜球的弹簧秤示数最小

C.挂着铅球的弹簧秤示数最小

D.三个弹簧秤示数相同

法正确的是(A )

A.

三个球受到的浮力关系为 F 甲=F 乙> F 丙

B. 三个球受到的浮力关系为 F 甲v F 乙=F 丙

C. 三个球的密度关系为p 甲Vp 乙Vp 丙

D. 三个球的密度关系为p 甲>卩乙>卩丙

0.3N 的水,则它受到

的浮力(D )

A .一定为 0.3N

B .可能为0.2N

C .一定为0.5N

D .可能为0.4N 8所示,关于三个小球下面说

A 、升咼

B 、不变

C 、下降

D 、无法判断

3

3

8g (酒精=0.8 x 10 kg/m ),若

2、某物体重为0.5N ,把它放在盛有水的烧杯中,溢出重为

二、填空题(每空4分共28分)

8、将一物体挂在弹簧秤下,示数是1.96N,若把它浸没水中时,弹簧秤示数是1.47N , 则物体的体积是_0.5 X 10-4_m3,物体的密度是_4X 103_kg/m3。

9、质量相等的木块和冰块漂浮在水中(p木=0.6 X03kg/m3, p冰=0.9 X03kg/m3,)则木块受到的浮力__等于________ 冰块受到的浮力,木块排开水的体积__等于__________ 冰块排开水的体积。(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0、某物体浸没水中时,弹簧秤的示数是它在空气中称时的4/5,则物体的密度是

3

__ 5X 10 kg/m3。

11、在弹簧秤下挂一个密度为3X l03kg/m3的物体,当物体浸没水中时,弹簧秤示数

是98N,当物体浸没在另一种液体中时,弹簧秤示数是58.8N,求这种液体的密度是

_1.8 X 10_kg/m3。

12、将铁块浸在水银中,当它静止时排开水银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_79:136_ (p 铁

=7.9 X03kg/m3, p 水银=13.6 X03kg/m

三、计算题(13题13分,14题和15题12分共37分)

13、如图3所示,底面积为80cm2的容器中盛有深30cm的水。将一质量为540g的实心铝球投入水中。问:

(1)铝球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多大?

(2)投入铝球后,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了多少?

(3)若用一根最多能承受4N拉力的细绳系住铝球缓慢向上拉,当

铝球露出水面的体积为多大时绳子会拉断?(已知p铝=2.7 X03kg/m3,取

g=10N/kg)。

解析:(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铝球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F浮=卩水?g ?V

由题意可知,V排=

,得V排=0.2 X 10 所以,F浮=1X 103kg/m3X 10N/kg X 0.2 X 10 —3m=2N

(2)设投入铝球后水面上升的高度为 H ,贝y :

H=V/S=0.2x i03

m 3

/80 4

m 2

=0.025m 水对容器底部增加的压强是: P=p 水 g H=1X 103kg/m 「3 xiON/kg x0.025m=2.5 X 02Pa (3)设当铝球露出水面的体积为 V 露时,绳子会断,此时的浮力为F 浮',贝y : F 浮'=G

—F 拉 即p 水g V 排'=G ——F 拉 V 排'=

=1.4 X 0—

4m 3

V ?=V — V 排'=0.2 X 0—

3m 3— 1.4 X 0—

4m 3=0.6 X 0—

4m 3

14、如图1 — 5—6 (a )所示,一个木块用细绳系在容器的底部,向容器内倒水,当木

块露出水面的体积是 20cm3,时,细绳对木块的拉力为 0.6N ?将细绳剪断,木块上浮, 5 静止时有2的体积露出水面,如图(b )所示,求此时木块受到的浮力.(g 取10N /kg ) (a ) (b ) 图 1— 5—6

解图(a ),木块静止:F 拉+ G = F 浮1 ① ①一②F 拉=F 拉1 — F 拉2

F 拉=水 g (V —V 露 1)—

F 拉=水g (V — V 露1 —

2

g (V — — V )

5

3 2 V )=水 g ( V — V 露 1)

5

5

代入数值:0. 6N = 10‘kg/m'x lO N/kg x(2 V—2x 10 %3)

V= 2x 10 4m3

3

图(b)中:F浮乙=水g V

5

3 3 「, 3 —

4 3

=1. O x 10 kg/m x lO N/kg x _ x 2x 10 m

=1.2N

答案木块在图(b)中受浮力1.2N .

15、如图所示,把甲铁块放在木块上,木块恰好浸没于水中,把乙块系在这个木块下面, 木块也恰好浸没水中,已知铁的密度为7.9 x 103kg/m3。求:甲、乙铁块的质量比。

解甲在木块上静止:F浮木=G木+ G甲

乙在木块下静止:F浮木+ F浮乙= G水+ G乙

不要急于将公式展开而是尽可能简化

②一①F浮乙=G乙一G甲

水g V乙=铁g V乙一铁g V甲

先求出甲和乙体积比

铁V甲=(甲—乙)V乙

V甲= 铁水=(7.9 1) 103kg / m3= 69

V乙铁7.9 103kg / m379

质量比: 铁

V

V

69

79

答案甲、乙铁块质量比为

69

79

浮力单元测试卷

第九章 《浮力》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9分) 1.把某一实心金属球放入某种液体,它一直沉到底,这是因为 ( ) A.金属球不受浮力 B. 金属球所受的重力大于所受的浮力 C. 金属球所受的重力大 D.金属球所受浮力大于它所受的重力 2.如图1,在水槽中有体积相等的甲、乙两个小球。甲球漂浮在水面,乙 球悬浮在水中.它们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 甲和F 乙,则( ) A .F 甲>F 乙 B .F 甲<F 乙 C .F 甲=F 乙 D .无法确定 3.鱼鳔是鱼体内可以胀缩的气囊,是鱼类的沉浮器官.鱼鳔主要是通过改变下列哪一个因素来实现鱼的沉浮的( ) < A .鱼的重力 B .鱼的质量 C .鱼排开水的体积 D .鱼受到的压强 4.两个物体分别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将它们同时浸没同一种液体中,两弹簧测力计减小的数值相同,两物体必定有相同的( ) A.密度 B.体积 C.质量 D.形状 5.如图2所示,把一个苹果放入浓盐水中,苹果处于漂浮状态。如果把水 面以上的部分切去,则余下的部分( ) A.沉入水底 B.仍然漂浮 C.刚好悬浮 D.无法判断 6.如图3所示,小鱼口中吐出的气泡在升至水面的过程中,体积会逐渐变大, 则气泡受到的浮力和气泡内气体压强的变化情况是( ) A.浮力不变,压强不变 B.浮力变小,压强变小 C.浮力变大,压强变大 D.浮力变大,压强变小 7.把两只完全相同的小球A 、B ,放在两只烧杯中,然后向两烧杯中分别倒入 不同的液体甲、乙,小球静止时的情况如图4,A 球受到的浮力为F A , B 球受到的的浮力为F B ,则( ) A >F BA =F B A

八年级物理下册浮力单元测试题

八年级物理下册浮力单元测试题

第九章浮力单元测试题 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2010年8月17日,美韩“乙支自由卫士”演习第三天,据说,为防患于未然,中 国094级战略潜水艇从长江某基地赴黄海执行任务,在此过程 中【】 A.潜水艇在海水中潜行时所受的浮力大于在江水中潜行时所 受的浮力 B.潜水艇在海水中潜行时所受的浮力等于在江水中潜行时所 受的浮力 C.潜水艇在海水中潜行时所受的重力小于在江水中潜行时所 受的重力 D.潜水艇在海水中潜行时所受的重力等于在江水中潜行时所 受的重力 2、某物体重为0.5N,把它放在盛有水的烧杯中,溢出0.3N的水, 则它受到的浮力【】 A一定为0.3N B可能为0.2N C一定为0.5N D可能为0.4N 3、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 A、和物体本身的重力大小有关 B、和物体的体积大小 有关 C、和物体的密度大小有关 D、和物体排开液体的 体积大小有关 4、下列情形中,浮力增大的是【】 A.游泳者从海水中走上沙滩 B.轮船从长江驶入 大海 C.海面下的潜艇在下潜 D.“微山湖”号补给舰在码头装载货物 5、将重为4N,体积为6×10-4m3的物体投入一装有适量水的溢水杯中, 溢出水300g.若不计水的阻力,当物体 静止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物体上浮,F浮= 6 N B.物体悬 浮,F浮= 4 N C.物体漂浮,F浮= 4 N D.物体沉 在水底,F浮= 63N 6、.如图1所示,甲、乙两杯盐水的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同一只鸡

蛋先后放入甲、乙两杯中,在甲杯处于悬浮状态.所受浮力为F甲, 在乙杯处于漂浮状态,所受浮力为F乙。可以肯定的是 A.ρ甲<ρ乙 B.ρ甲>ρ乙 C.F甲<F乙 D.F甲>F乙 7、将一块实心物体放入盛水的烧杯中,物体静止时如图2所示。若 将该物体分成大小不同的两块,仍然放在盛水的烧杯中,则 【】 A.大块沉入杯底,小块飘在水面上 B.大块、小块都沉入杯 底 C.大块、小块都飘在水面上 D.大块、小块都悬浮在 水中 8、如图3所示,把一个苹果放入浓盐水中,苹果 处于漂浮状态。如果把水面以上的部分切 去,则余下的部分【】 A.沉入水底 B.仍然漂浮 C.刚好悬浮 D.无法判断 图 9、一艘轮船在海上遭遇风暴沉没,它从开始下沉到完全没入水中前, 所受到的浮力变化情况是【】 A.增大 B.不变 C.减小 D.无法判断 10、把重8N、体积为1.0×10-3m3的物体投入水中,当物体静止时,物 体的状态和所受浮力是【】 A.漂浮,F浮=10N B.悬浮,F浮=8N C.漂浮,F浮=8N D.沉在水底,F浮=10N 11、研究发现,同一物体在地球的不同纬度所受的重力不同,物体越 靠近赤道,所受重力越小;越靠近地球两极,所受重力越大。 一艘军舰从我国青岛港出发,前往位于赤道附近的亚丁湾执行 护航任务,若海水密度及舰艇质量不变,比较两地,则该舰艇 【】 A.在亚丁湾所受浮力较小 B.在亚丁湾所受浮力较大 C.在两处所受浮力相等 D.在亚丁湾所排开海水的 重力较大 12、一物体(长方体)漂浮在液面上,如图4(甲)所示,对物体施 加力的作用,使物体下降至图中的虚线位置。已知物体的下表 面到水面的高度为h,水对物体下表面的压强为p,物体受到的 浮力为F浮,p、F浮与h的关系如图7(乙)所示。其中正确的 是【】

最新新人教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讲课讲稿

第八单元统计 单元教学内容:课本P106~114页,第八单元(统计) 单元教材分析: 继续认识条形统计图(一格代表五个单元)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本单元选择了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学校组织学生检查身体、对街头过往车辆的调查、彩电的销售情况统计等。例题的编排力求使学生经历统计过程,又从中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方法,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如不偏食、注意用眼等等,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本册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物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统计图(一格代表五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单元教学重点: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单元教学难点:完成以1格代表5个单位的统计表的制作。 单元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统计(一) 课题统计(一) 教学目标1、使学生体验调查和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学生填写比较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 问题。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

践能力和参与意识。 教学重点 填写简单的复式的统计表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课件、相关表格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实践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修订栏 导入一、问题情景,导入新课 1、多媒体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问: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们测量过体重吗?测量了几次? 2、一年级刚入学时,你测量的体重是多少?(学生自由汇报各自的体重情况) 3、怎样才能让大家一看就明白我们班所有人的体重情况呢? 教学过程二、活动体验,探究新知 1、电脑出示统计表(1): 2、活动结束后,师生共同将收集的数据整理后填入表格中。 3、二年级时,我们的体重有什么变化呢? 电脑出示统计表(2)

【精品】物理九年级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单元备课

物理九年级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单元备课 ?知识准备: 压强和浮力是中学物理中的重要概念,具有很强的规律性。它必须是在学生学习了力的概念、力的测量、二力平衡、重力以及质量和密度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知识的综合性高,难度大,并且根据课标要求,这部分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感的要求也比较高。 ?单元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知道增大和减 少压强的方法。了解测量大气压的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知道物体浮沉的条件。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知 道阿基米德原理。 3、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知识结构: 新课标对科学内容分为三类——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而本章的压强与浮力均属于物质的相互作用,他们之间有较紧密的内在联系:从科学的角度

看,压强的概念是本章内容的主线,压力和压强知识既是对前面所学的力的作用效果的延续,又是后面学习大气压强、浮力和高中学习气体性质的基础;从科学探究角度看,由压强到浮力,探究活动层次要求逐步提高,符合新课标要求的“科学探究要循序渐进"的基本思路. ?教学策略:

本章设置了大量的科学探究活动,比如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液体内部压强规律、气体的压强跟流速的关系、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等,这些探究活动,具有实验操作方便、规律性强、结论容易获得特点。在实际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自主研究,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在这些探究过程中,渗透观察法、比较法、抽象法、实验法、类比法、比值定义法、控制变量法、理想模型法、数学归纳法等科学研究方法,使学生进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情景示例: 情景示例一 关于“压强”的课题引入 1、小游戏法 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老师手头有一个生鸡蛋,请同学们选出一位大力士,站到讲台,面对同学们用一只手将鸡蛋用力攥破(强调是攥破而不是抠破)。结果选出的大力士用尽全身的力气没有将鸡蛋攥破,接着又换一另位大力士也没有将鸡蛋攥破,正在学生充满疑惑之际,教师可用一枝圆珠笔轻轻将鸡蛋戳破,学生此时急于知道事理的兴趣陡然而生,以此引入课题——其中的道理同学们学习过“压强”的有关知识便会豁然开朗. 2、小实验法

第十章浮力单元测试题

第十章浮力单元测试题 (六) 1.三个体积相同而材料不同的球A 、B 、C ,分别静止在不同深度的水里,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A 球所受的浮力最小 B 、A 球所受的浮力最大 C 、C 球所受的浮力最大 D 、 C 球所受的浮力最小 2、将一个铜块挂在弹簧秤上,当铜块浸在水中时,弹簧秤的示数表示铜块受到的 A 、浮力大小 B 、重力大小 C 、重力和浮力之差 D 、重力和浮力之和 3、小红同学在一支铅笔的下端粘上一块橡皮泥,将它分别置于甲、乙两杯液体中观察到静 止时的情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铅笔在甲杯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B .铅笔在乙杯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C .乙杯液体的密度较大 D .甲杯液体的密度较大 4、重力为0.3牛的石蜡漂浮在水面上,这时石蜡受到的浮力是 A 、大于0.3牛 B 、等于0牛 C 、等于0.3牛 D 、无法确定 5、一艘轮船从海里驶入河里,轮船受到的浮力大小将 A 、变小 B 、变大 C 、不变 D 、无法判断 6、在盛水的玻璃杯的上面浮着一块冰,当冰完全熔化后,玻璃杯中的水面( )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无法确定 7、 如图所示,有一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漂浮在水面上,有1/2的体积露出水面将露出水面的部分切去后,剩余浸在水中的部分将 A 上浮 B.悬浮 C 下沉 D.无法确定 8、潜水艇潜入水下越深,受到水的压强和浮力(忽略潜水艇的体积变化)将是 A 、压强越大,浮力越小 B 、压强越大,浮力不变 C 、压强不变,浮力不变 D 、压强越小,浮力越大 9、某物体的质量为60克,当把它放进盛满水的容器时,溢出50克的水,则此物体 图

(完整word版)八年级浮力单元测试题

2017年春八年级下册物理 第九章浮力与升力单元测试题 班级:姓名:总分 一.选择题(36分) 1.把一个质量为30g、体积为50cm3的物块轻放人盛满水的烧杯中,当物块静止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溢出水的质量为30g,水对杯底的压强变大 B.溢出水的质量为30g,水对杯底的压强不变 C. 溢出水的质量为50g,水对杯底的压强变大 D.溢出水的质量为50g,水对杯底的压强不变 2.一艘轮船从河里驶入海里,会发生变化的是()A.船的重力B.船受到的浮力 C.船排开液体的重力D.船排开液体的体积 3、一个金属圆柱体悬挂在弹簧秤下面,现将圆柱体慢慢浸入水中直至水中深处,则圆柱体在浸入水过程中,弹簧秤的示数将()A、保持不变B、先逐渐减小后不变 C、池内的水面高度不变 D、池内的水面高度下降 4、把一金属块放入盛满酒精的杯中时,从杯中溢出8克酒精,若将金属块放入盛满水的杯中时,从杯中溢出的水的质量()A、大于8克 B、等于8克 C、小于8克 D、无法判断 5、小华将一个鲜鸡蛋放入装有大半杯水的玻璃杯中,鸡蛋沉入杯底,若向杯中逐渐加盐,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鸡蛋所受浮力不变 B.杯底所受压强不变 C.杯底所受压力不变 D.鸡蛋所受重力不变 6、把体积相等的石块和木块同时放入水中,发现石块沉底,木块漂浮在水面上,则它们所受浮力 () A. 木块大 B.石块大 C.一样 大 D.无法判断 7、实心的铜球和铝球,它们的质量相同,如果把它们全部按入水银里,静止不动,手所用的向下的压力(ρ水银>ρ铜>ρ铝) ()

A.铜球比铝球的大 B.铜球比铝球的小 C.两球的作用力一样大 D.难以判断 8、夏天人们游泳时,从岸边走向深处的过程中,他受到的浮力变化情况是 () A.浮力增大;B.浮力不变 C.浮力减小;D.先增大后减小9. 质量为200g的小球,轻轻放入盛满水的容器中,溢出160g的水,静止后小球 将().A. 浮出液面 B.悬浮水中 C.沉入水底 D.无法确定 10.关于潜水艇的上浮和下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重力达到上浮和下沉的 B.潜水艇是通过改变浮力达到上浮和下沉的 C.潜水艇下沉越深,所受浮力越大 D.潜水艇浮出水面的过程中,所受浮力不变 1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一个物体重为4N,然后将该物体浸没在水中,这时弹簧测 力计的示数变为3N,则该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 A. 7N B. 4N C. 3N D. 1N 12.如图所示,一个小球漂浮在水面上,有一半露出水面。当向水中加入少许食 盐并搅动,待小球静止后,它受到的浮力会() A.变小 B.变大 C.不变 D.无法判断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 13.一个800g的物体漂浮在液面上,物体下表面所受液体压力方向,大小为N,物体受的浮力为N(取g=10N/kg)。 14.挂在弹簧测力计上的铁块重7.9 N,当它全部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N,此时铁块所受的浮力为N,当铁块一半进 =7.9×103kg/m3) 入水中时,浮力是N.(ρ 铁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 单元备课策略集体备课解读稿

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大家好,我是实验小学的,很荣幸今大能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分享交流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的知识。 今天我将从课程在小学阶段所处的位置、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建议这几大块来讲述。 一、课程在小学阶段所处的位置和变化 1、在一二年级学过简单的分类理和数据收集,三年级学了统计表,在四年级上学我们学习了条形统图,为我们本学期学复式条形统计图奠定了基础,在之后五六年级要续学习相关知识,以本单元可谓是承启下。 2、与实验教村相比,修订教材对平均数的处理更加突出其统计意义。在例题2的编排方式,通过两对人数不同,不能用总数比较这一矛盾,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进而发现运用平均数作比较的必要性,通过平均的比较,学生可以看出,虽然女生队的踢总数比男生对少但女生踢的平均数大于男生队,所以女生队的成绩好,由此可以出平均数是反映组数据的总体情况的很好的统计量。在习题的编排里也增加了不学生理解平均数统计意义的题目。 3、体现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丰富其现形式。 学生在前面已经掌握了复式统计表和单式条形统计图在础上例题3让学生把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从面形成种所的统计图也就是复式条形统计图,在骗排上注原实出复式条形统计图便直观比两类

事物这一特点在画法上也突出了解到统计图呈现方式多样性。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主要分为两大块,第一块是关于平均数:第二块就是复式条形统计图。 木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认识平均数平均数的意义和求法,用平均数比较数据间的整体情决实际问;复式条形统计图。平均数是一个重要的刻画数据集中势的统计量。小学数学所讲的平均数一般是指算术平均数也就是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既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般情况,也可以用来进行不同数据的比较,从而看出两组之间的差别,用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情况比较直观简明,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比如平均速度半均身高平均成绩等。平均数是在我们三年级学习的平均分及除法运算含义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平均数的概念与以前学的平均分完全不一样。 平均分与平均数的区别。 平均分的结果是真实存在的,每个数量都一样多。例如我们把20个练习木平均分给5个学生,每人分得4本,4是实际;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并非真实存在,是假设各个数量都一样多,但是同样20个本5个学生,平均每个学生得4本,这个4就是平均数,实际上不一定每个学生都有四个本子。 本单元的另一个内容是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并维续注意结合实际问题进一步进行简单的效据分析做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分析,这样把数据分析与解决问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统计在解决问题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第5课时 浮力 教案

第一单元沉和浮 第5课时浮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上浮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2、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过程与方法: 1、学习用弹簧秤测量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懂得方法的改进有利于研究的顺利进行。 2、懂得数据在分析解释现象过程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上浮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 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教学准备】 小组实验一:精确刻度杯一个,泡沫塑料块、木块、空瓶子、小船等物体。 小组实验二:弹簧秤一个,一块大泡沫塑料块,一个底部带小滑轮的精确刻度杯(共用),细线,记录表(教材13面)。 小组实验三:在实验二的材料基础上,补充二块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记录表(教材14面)。 【教学过程】 一、感受浮力: 1、观察泡沫塑料块、木块、空瓶子、小船浮在水面的情况,用手指轻轻按

压小船,有什么感觉?分别把泡沫塑料块、木块、空瓶子压人水中,有什么感觉? 2、出示关于浮力的描述性定义: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板书:浮力。 3、生活中我们什么时候感受到水的浮力? 4、出示教科书12面的浮力和重力示意图,讲解示意图的含义。(当泡沫塑料块静止浮在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且方向相反。)(设计说明: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浮力,是本课开始的基础。教师要提供一些能浮的物品,让学生感受,为继续探索沉浮的秘密打下基础。) 二、测量一块泡沫塑料块的浮力: 1、讨论怎样测量浮力:当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中时,它受到的浮力有变化吗?是多大呢?我们能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浸入水中的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大小吗? 2、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演示规范的测量方法,讲解注意的地方。特别要讲清楚浮力的计算方法,可以让学生看教科书第13页的示意图,理解浮力等于重力加拉力的道理。(未放入水前先测量泡沫塑料块受到的重力,再用线拉住泡沫塑料块,使它进入水中一定的位置,然后读出弹簧测力计上拉力的数值。把拉力加上泡沫塑料块受到的重力,就是泡沫塑料块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大小。) 3、学生测量泡沫塑料块浸人水中的浮力,按照教科书的要求测量三种状况,分别把测量结果(拉力大小和排开的水量)记录在表格中。 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记录表(自重:牛顿) 4、分析拉力、浮力和排开的水量之间的关系,得出:(板书)浸人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三、测量不同大小泡沫塑料块的浮力: 1、教师出示三块不同大小的泡沫塑料块或者三块不同大小的木块,让学生

八年级物理下册《浮力》单元综合测试题(一))新人教版

精英辅导中心八年级物理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关于浮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在液体中的物体不一定受到浮力 B .沉下去的物体受到浮力一定比浮上去的物体受到浮力小 C .浮力大小与受到浮力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D .同一物体浸没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一般是不同的 2、用弹簧秤测得铁球和铝球在空气中的示数为7.64N 和6.87N ,当将铁球和铝球都浸在水中时,测得弹簧秤示数是4.60N 和3.83N 则两球:( ) A .质量相等 B .密度相等 C .所受浮力相等 D .上述各项都无法判断 3、一物体所受重力为G ,放入水中后,会沉入水底。那么这个物体所受的浮力:( ) A .等于G B .小于G C .大于G D .不能确定 4、三个质量相同但形状不同的物体甲、乙、丙分别悬浮在酒精、水和盐水中,则这三个球的体积:( ) A .甲最大 B .乙最大 C .丙最大 D .一样大 5、如图10.1-1甲所示,长方体金属块在细绳竖直向上拉力作用下从水中开始一直竖直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上升到离水面一定的高度处。图10.1-1乙是绳子拉力F 随时间t 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该金属块重力的大小为34N B .浸没在水中的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小是20N C .该金属块的密度是3.4×103kg/m 3 D .在t 1至t 2时间段金属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逐渐增大 6、如图10.1-2所示,a 、b 、c 是三个实心小球,其中a 与b 质量相等,b 与c 体积相同;放入水中后,a 球漂浮、b 球悬浮、c 球沉底。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它们的体积关系是:V a <V b =V c B .它们的重力关系是:G a = G b >G c C .它们的密度关系是:ρ a >ρ b >ρc D .它们所受的浮力关系是:F a = F b = F c 7、小杰同学在游玩“海底世界”时,观察到鱼嘴里吐出的气泡上升时的情况如图10.1-3所示,对气泡上升过程中受到的浮力和气泡内气体压强分析正确的是:( ) A .浮力不变,压强不变; B .浮力变小,压强变小; C .浮力变大,压强变小; D .浮力变大,压强变大。 8、把体积相同的木块和铁块置于水中,木块浮在水面,铁块沉入水底,这时它们受到的浮力:( ) A .F 水<F 铁 B .F 水= F 铁 C .F 水>F 铁 D .无法确定 9、两个用不同材料做成的实心球A 和B ,放在水中,静止时各露出浮出水面的体积分别是其体积的21、3 1,那么A、B 球受到的浮力之比是:( ) A .2:3 B .3:2 C .3:4 D .4:3 10、把质量同相的铜球、铁球、铝球放入足量的水银中,当它们静止时,浸在水银中的体积:( ) A .铜球最大 B .铁球最大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稿

第八单元集体备课 一、教材分析: “第八组”教材单元主题是“走进科技世界”。分别由29课《数星星的孩子》、30课《爱迪生救妈妈》、31课《恐龙 的灭绝》、32课《阿德的梦》(略读课文)和《语文园地八》组成。单元导语是这样写的:在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夏天下雨,冬天下雪,这是为什么呢?在炎热的天气中,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雪糕,会冒出白气,这是怎么回事?让我们去观察, 去思考,去发现身边的科学吧!张衡在远古的汉朝“数星星”之后,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预测地震的“地震仪”。伟大的发 明家爱迪生在幼小的时候就表演出超凡的智慧,用镜子聚光救了妈妈。让孩子们津津乐道的恐龙竟然会跑到书本上来。阿德 乘坐飞船到火星上去旅游,那可是小家伙们最感兴趣的事情了。我们感叹编写教材者的韬光眼界、匠心别具。但实验教师在 整体把握这组教材的前提下,在具体教学时,请大家不要忽视语文的本质──发展学生的语言。语文课要姓“语”,不要把语 文课上成科学课、常识课。 二、教学目标: 1、认识56个生字,会写30个生字。 2、引导学生尽量自己去认字,在认字中发现规律,掌握了一定的认字规律。方便今后的认字学习。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理解和积累词句。 4、培养对自然界的一些现象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愿望。引导学生科学幻想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56个生字,会写3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悟。 3、培养学生对科学感兴趣,用智慧的目光去观察、发现身边的科学。 4、用正确的默读方法进行阅读是教学的难点。 四、教学方法指导: 1、注重鼓励学生自主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自主识字,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和能力。 2、将识字识词和生活联系起来,在生活中识字识词,进行词语互换丰富积累。 3、围绕重点词、句子进行教学,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4、充分利用学习伙伴,加强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联系,启发学生进行多元思考。 五、教学安排:13~16课时 1、数星星的孩子2课时 2、爱迪生救妈妈2课时 3、恐龙的灭绝2课时 4、阿德的梦2课时 语文园地八3课时 六、教学目标: 《数星星的孩子》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情趣和蕴含的道理。 3、学习张衡从小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品质。 4、激起学生对宇宙奥妙的幻想,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张衡刻苦钻研、持之以恒的精神,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认真观察自然现象是教学的重点。 2.天文知识比较难懂,是教学难点。 《爱迪生救妈妈》 1、会认11个生字,会读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写“夸奖、斥责”这四个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找出爱迪生救妈妈的句子从而理解“恍然大悟”的意思,能用上学过的词语说说爱迪生救妈妈的办法。 3、从爱迪生想出的办法中领会他的聪明,爱动脑、多动手、善发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在朗读中感悟,用上积累的词句说说爱迪生救妈妈的办法,领会爱迪生的聪明可爱。在词语教学中,紧紧结合《课程标准》中“阅读”的阶段目标——结合上下文,在阅读中积累词语、运用词语。对有些词语采用读对话、看图,各种形式的说话练习的手段来理解。 《恐龙的灭绝》 1、认识15个生字,理解词语,能正确书写“严、寒、谜”。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其中两种说法,并能进行复述,明白其中的逻辑关系。 3、有对恐龙的灭绝等自然现象进行科学探索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重难点: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浮力专项练习教案资料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浮力 专项练习

浮力专题练习: 1.相同材料情况下,和是不会影响沉浮的,比如小块橡皮和大块橡皮都是沉,小块泡沫和大块泡沫都是浮;但是当材料不同时,比如五颗相同大小的球,重量重的容易重量轻的容易;又比如相同重量的泡沫块、木块和铁块,体积大泡沫会,体积小的铁块会;不仅如此,当我们将铁块做成船型时铁也可以漂浮在大海上,因此,沉浮是与、、等因素有关的。 2.我们知道任何物体处于地球表面都会受到一个向的力叫做;同样任何物体处于液体中,它都会受到一个向的力叫做;当然当我们用绳子拉动物体,物体就会受到一个拉力;当物体处于某个平面上时,那么它就会受到平面对它的支持力;那么请你对下面的物体(如图一)进行受力分析: 3.浮力的大小是由排开的水量(体积)决定的,那么一个物体排开的水量是多少怎么衡量呢?一是可以通过测量物体放入满杯水中溢出的水量,二是可以通过判断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例如: 那现在你能判断相同大小铁块和泡沫块放入水中他们受到的浮力更大,所有物体在水中都会受到浮力,无论是上浮的泡沫还是下沉的马铃薯。 4.对于测量泡沫块受到的浮力实验中,我们通过利用以下实验步骤: A.(根据下面右图读数)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泡沫在空气中的重力为牛。 B.再利用弹簧测力计向下拉动泡沫沉入水中(小部分、大部分、全部淹没)三次实验,记录 淹没体积拉力大小浮力排开水量 小部分0.8N 大部分 1.2N

全部 1.6N C.计算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受力分析:写出等量关系: + = ; (2)根据等量关系计算出表格中浮力的大小。 (3)如果我们测量出三次排开的水量分别是18ml、12ml、15ml,那么请把这三个数字正确的填入表格排开水量这一栏中。 5.对于测量下沉的马铃薯受到的浮力这个实验,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实验步骤: A.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马铃薯在空气中的重力为3.2牛。 B.B.再利用弹簧测力计向上拉着马铃薯沉入水中(小部分、大部分、全部淹没)三次实验, 淹没体积拉力大小浮力排开水量 小部分 2.4N 大部分 1.8N 全部 1.2N C.计算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受力分析:写出等量关系: + = ; (2)根据等量关系计算出表格中浮力的大小。 (3)如果我们测量出三次排开的水量分别是20ml、12ml、16ml,那么请把这三个数字正确的填入表格排开水量这一栏中。 6.其实物体的沉浮最终取决于受力情况,当物体重力浮力时,它会沉;当物体重力浮力时,它会浮。那你猜想一个篮球被强行按入水中在放开手的瞬间,篮球的浮力重力,此时篮球会直到浮出水面静止不动,这个时候篮球受到的浮力重力。篮球被按入水中时排开的水量篮球浮出水面时排开的水量,所以篮球被按入水中时的浮力也浮出水面时的浮力,因此浮力大小是由排开的水量决定的。 曹聪称象的故事就是利用大象和石头相同的原理。 7.生活中我们并不难发现,重的东西会下沉,轻的东西会上浮,当然有一个前提是相同体积下,比如相同体积的食用油和清水,清水重,所以油会飘在水面;糖浆重于清水,所以清水浮在糖浆上面,那么对于其他物体而言也是一样的,相同体积的塑料块、清水、浓糖水、食用油、水银、铜块、马铃薯、泡沫块,他们的重量关系是泡沫块<食用油<塑料块<清水<马铃薯<浓糖水<铜块<水银,所以这些物品在杯子的情形应该是?请按 照顺序从上往下填写在右面的杯中。 8.酒厂我们通常用来测量液体的密度大小。

《浮力》单元测试题(一)

浮力测试题(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关于浮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液体中的物体不一定受到浮力 B.沉下去的物体受到浮力一定比浮上去的物体受到浮力小 C.浮力大小与受到浮力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D.同一物体浸没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一般是不同的 2、用弹簧测力计测得铁球和铝球在空气中的示数为7.64N和6.87N,当将铁球和铝球都浸 在水中时,测得弹簧测力计示数是4.60N和3.83N则两球:() A.质量相等 B.密度相等 C.所受浮力相等 D.无法判断 3、一物体所受重力为G,放入水中后,会沉入水底。那么这个物体所受的浮力:()A.等于G B.小于G C.大于G D.不能确定 4、三个质量相同但形状不同的物体甲、乙、丙分别悬浮在酒精、水和盐水中,则这三个球 的体积:() A.甲最大 B.乙最大 C.丙最大 D.一样大 5、如图10.1-1甲所示,长方体金属块在细绳竖直向上拉力作用下从水中开始一直竖直向上 做匀速直线运动,上升到离水面一定的高度处。图10.1-1乙是绳子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金属块重力为34N B.浸没在水中的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小是20N C.该金属块的密度是3.4×103kg/m3 D.在t1至t2时间段金属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逐渐增大 6、如图10.1-2所示,a、b、c是三个实心小球,其中a与b质量相等,b与c体积相同;放入水中后,a球漂浮、b球悬浮、c球沉底。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它们的体积关系是:V a <V b=V c B.它们的重力关系是:G a=G b >G c C.它们的密度关系是:ρ a >ρ b >ρc D.它们所受的浮力关系是:F a=F b =F c 7、小杰同学在游玩“海底世界”时,观察到鱼嘴里吐出的气泡上升时的情况如图10.1-3 所示,对气泡上升过程中受到的浮力和气泡内气体压强分析正确的是:()

八年级物理浮力单元测试题(完整版含答案)

八年级浮力专项训练(2014,3,17) 一、填空题(23×6′=46′) 1.轮船、鸭子、木块能浮在水面,这是因为它们受到了水的 _____,方向 _____. 2.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就是著名的__ _ __ .用公式表示为__ ___. 3.挂在弹簧测力计上的铁块重7.9 N,当它全部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6.9 N,此时铁块所受的浮力为____ N,当铁块一半进入水中时,浮力是_ ___ N. 4. 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同时受到重力和浮力的作用,当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__ ___,当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______,当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__ ___. 5.密度计是测量__ ___的仪器,密度计的刻度越靠下密度值越__ __ _,将密度计放入某液体中时,液面刚好与0.8的刻度线相平,该液体密度是_ _ __ kg/ m3. 6.潜水艇的上浮和潜水是靠改变_________自身的重力 _____________来实现的. 7.一个重4.9 N的物体,放入装满水的容器中时,溢出了0.4 kg的水,则此物体在水中静止时将 ___ __.(填“漂浮”“悬浮”或“沉入底部”) 8.氢气球、热气球能上浮到空中,是因为氢气、热空气的__ _ __比空气的小,因而气球受到的_____力大于 _____力,因而能够升空. 9.轮船的排水量是指轮船所排开水的__ ___,一艘轮船空载时的排水量是2100 t,满载时的排水量是5000 t,轮船自身质量是__ ___,它最多装 __ ___ 货物. 10.人身体的体积大约是60 dm3,人游泳时身体的9/10浸在水中,这时人受到的浮力大约是__ __ N. 二、选择题(7×3′=21′)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液体中下沉的物体不受浮力作用 B.只有浮在液面上的物体才受浮力作用 C.在液体表面上,一部分浸入液体内部,或全部浸入液体内部的物体都受浮力作用 D.物体在液体中浸没得越深,所受浮力越大 12.分别挂在两个弹簧测力计上的小球甲和乙,当它们完全浸入水中时,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少相同的数值,则这两个球必须具有相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材料

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讲稿 本单元主要由三篇课文和一个口语交际,语文园地组成。三篇课文分别是诗歌《祖先的摇篮》、童话故事《当世界还小的时候》、神话故事《羿射九日》。细读文本,我们发现,三篇文章解决的共同的问题是“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最开始是什么样子的?”《祖先的摇篮》能读出作者思考的方向是:我们的祖先生活在哪里?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读《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能感受到作者所思:我们生活的世界,是如何有序运转的?《羿射九日》这个古老的神话故事,能让我们发现:故事中的主人公有这样一种精神,他勇于担当,不畏艰辛。为什么天上太阳? 我们可以梳理出两条主线,一个是人文主题:世界之初。当我们和学生一起读完本组的课文,我们应该在学生的心中埋下这样一颗种子——关于世界,我有许多的好奇。我可以无限想象,也可以立志去探索,还可以去创造… 通过对课后题的审视,我们还可以梳理出另外一条语用点的主线。 《祖先的摇篮》课后题第一题:课文的朗读要求。第二题:指向单元的语言训练点,能展开想象,练习仿说。能根据提示展开想象,练习讲述。第三题:训练的是动词的恰当使用。指向语言的积累。《羿射九日》课后第一题:指向默读要求。第二题:根据表格提示,按事情发展顺序复述故事。关于复述故事每个年级都有不同的要求。 口语交际“口语交际”:推荐一部动画片。指向说与听的训练。《语文园地八》在识字加油站部分,识记生字方法的总结。“字词句运用”落实词语积累并运用词语说句子。课文中学习的想象画面的方法在字词句运用中来实践。“我的发现”指向年段目标“学习独立识字”。“日积月累”指向阅读积累。选编的古诗,也是契合了本单元的主题,通过读古诗,想象画面。“我爱阅读”则指向课外阅读理解。

浮力 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浮力习题 1、 体积相同的铜、铁、铝三个金属块浸没在水中,它们所受的浮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质量相同的铜、铁、铝三个金属块浸没在水中,它们所受的浮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ρ铜>ρ铁>ρ铝) A .铜块受到的浮力最大 B .铁块受到的浮力最大 C .铝块受到的浮力最大 D .它们受到的浮力一样大 2、体积相同的实心铁球和木球,静止在水中的情况如图1所示,它们受到的浮力:( ) A .铁球受到的浮力大 B .木球受到的浮力大 C .一样大 D .无法判断 3、同一金属球放在液体中的情况如图2所示,金属球所受浮力大小分别为F 1、F 2、F 3则 F 1、F 2、F 3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ρ盐水>ρ水) 4、同一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比完全浸没在煤油中受到的浮力______(填“大”或“小”),原因是______ 。 5、如图3所示,由同种物质组成的三个体积,形状都相同的均匀物体A 、B 、C 被悬吊后浸在同一液体中,所受浮力 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 图3 6、三个体积相等的铁球 a 、b 、c ,如图4所示,静止在水中不同的位置,它们中 肯定是空心的;其中受浮力最小的是 . 7、一个物体的体积是分米3 ,完全浸在水中,它受到的浮力是______N 。 8、某物体在空气中重20N ,全部浸没在水中称量时,只有16N ,说明该物体受到的浮力是___ N , 它排开水的重力为___ N ,这些水的体积是_____ m 3 ,由此可知该物体的体积是_____ m 3 。该物体的质量是___ kg ,算得该物体的密度是_________kg/ m 3 。 9、一个物体挂在弹簧秤上,弹簧秤读数为牛,将这个物体一半的体积浸入水中,弹簧秤读数为牛,此时这个物体受到的浮力是多少牛?如果将这个物体全部浸没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多少牛? 图1 (1) (2) (3) 图2 图4

(完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浮力单元测试题

2014--2015学年度八年级物理浮力单元测试卷2 (本卷中g取10n/kg)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关于浮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漂浮在液面的物体才受到浮力作用 B、只有固体才受到浮力的作用 C、在液体中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作用 D、物体在液体中只受到浮力作用 2、一个盛有盐水的容器中悬浮着一个鸡蛋,容器放在斜面上,如图所示。图上画出了几个力的方向,你认为鸡蛋所受浮力的方向应是()A.F1 B.F2 C.F3 D.F4 3、如图所示,将一只玩具青蛙放入水中,它能漂浮 于水面;把它放入另一种液体中,它却沉入底部。 则在这两种情况下这只玩具青蛙受到的浮力大小相 比较() A.在水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B.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C.受到的浮力一样大 D.无法比较浮力大小 4、把某一实心金属球放入某种液体,它一直沉到底,这是因为() A.金属球不受浮力 B. 金属球所受的重力大于所受的浮力 C. 金属球所受的重力大 D.金属球所受浮力大于它所受的重力 5、关于物体受到的浮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浮在水面的物体受到的浮力比沉在水底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 B.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C.没入水中的物体在水中位置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 D.物体的密度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小 6、如图,在水槽中有体积相等的甲、乙两个小球。甲球漂浮 在水面,乙球悬浮在水中.它们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甲和F 乙,则() A.F甲>F乙 B.F甲<F乙 C.F甲=F乙 D.无法确定 7、把一木块浸没在水中,排开的水重为12N,木块受到的浮 力() A.大于12N B.小于12N C.等于12N D.等于10N 8、两个物体分别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将它们同时浸没同一种液体中,两弹簧测力计减小的数值相同,两物体必定有相同的( )

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作文指导及例文讲课讲稿

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作文指导及例文

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作文指导及例文 本次习作写什么呢? 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真神奇。比如孙悟空,他会七十二变。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呢?这次习作,就给你一次“变”的机会,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编一个故事。在故事里,你可以变成任何人、任何物。写好以后,读给爸爸、 妈妈听,根据他们的意见认真改一改。 现在,清楚了吧,本次习作的内容是──“变” 本次习作有什么要求呢? 本次习作有三点要求: 1.展开想象的翅膀,编一个故事。这是一个有关想象的习作。 2.在故事里,可以“变”成任何人、任何物。“变”的范围比较广泛。 3.想象要合理。 确定自己要写什么了吗? 你曾经羡慕孙悟空的“七十二变”吗?你曾羡慕魔术师那一双善于变化的手吗?有的小朋友回答一定会非常肯定:是的!假如现在就给你一次“变”的机会,你会“变”成什么呢?有的小朋友可能会乱七八糟地说说这个,讲讲那个,最后形成出来的东西模糊不清。这样没有重点的去写就不会留给大家任何的印 象。 其实,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生活实际中的人、物来“变”出另外的人、物,也可以根据科学技术来“变”出自己的设想,也可以发挥想象,“变”出新颖的人、

物……总之,你可以展开自己合理的想象编一个有关“变”的故事,你准备选择哪 一个来写呢? 有哪些问题需要弄清楚? 我们要“变”些什么呢? 我们在记录“变”事情时,要怎样去想象呢? 我们的想象是否任意发挥呢? 想象的内容怎样才能打动别人呢? 这次习作是想象作文,主要想给同学们一次“变”的机会,作文内容范围、体裁不限,记录的内容也是自由发挥的。这次习作主要是希望你们写真人真事,写真情实感。我们要依据生活经验拓展想象范围,留有想象空间;运用合 理方式,展开具体想象。 怎么根据我们身边的事、物、人去“变”呢? “变”些什么就是我们脑袋里要想些什么的问题。但是,小朋友们往往感到困惑是无内容可想,主要的原因是平时没有注意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小朋友们在观察事物当中,要把握事物的整体,同时也要抓住精细的分析。如:观察初春的柳树。初春柳苞很小,粉红色苞口上长着许多细毛,苞被紧裹着。过了几天苞口微微张开露出卷曲的嫩叶,随着时间的推移,嫩叶从柳苞中抽出来,舒展着狭长的叶子,渐渐地,柳絮也扬起花朵在天空中随风飘荡。落在河面上,落在大地上,落在行人的身上,整个大地构成一幅极美的“柳絮图”。 当然,观察既要有条理,又要突出重点。“有顺序地看事物,才能做到言之有序。有重点地看仔细,才能做到言之有物”。我们要根据观察的对象不同来观察事物。如:观察动物,可以先观察整体,再观察部分。观察植物,先抓住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