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早搏的定位诊断

室性早搏的定位诊断
室性早搏的定位诊断

室性早搏的定位诊断

室性早搏(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 , VPB ),又称室性期前收缩(ventricular extrasy stole )、室性过早收缩(ventircular premature contraction , VPC )等,然而,室性早搏一词则是广为通用的术语。起源于希氏束部位以下过早发生的单个或成对、无保护机制的心搏,称为室性早搏。希氏束电图示V前无H波,为肌性室性早搏;V前有H波,H-V间期

缩短者,为分支性室性早搏。

根据起源部位不同而分类:

(1)、室间隔早搏

(2)、右室肌性早搏:右室流出道早搏,右室心尖部早搏等。

(3)、右束支性早搏

(4)、左束支性早搏

(5)、左前分支性早搏

(6)、左后分支性阻搏

(7)、左室肌性早搏

(8)、心室前壁早搏

(9)、心室后壁早搏(见表一1)

表一1室性早搏定位诊断

I、aVL II、III、aVF V1 V5 心电图表现

右室上部上下上类似RBBB

下部下下上类似LBBB

右束支上上下上呈L BBB

左束支主干上上上上呈RBBB

左前分支上下上上RBBB+LPH

左左后分支下上上上RBBB+LAH

前壁下下

室后壁上上

侧壁上下

室间隔与窦性QRS —T波形大同小异

注:上:指QRS主波向上下:指QRS主波向下

现将发自心室不同部位早搏的心电图特征、产生原机制、诊断与鉴别诊断介绍如下:

一、室间隔早搏

早搏起自室间隔上、中、下部,位置越高 QRS 形态越接近室上性 QRS 波群。

(一) 心电图特征

1、 窦性心律 窦性节律、房性节律或交界性节律下传 QRS — T 波形、振幅及时间均正常, 而

伴发的早搏形状与室上性 QRS — T 波形大同小异,QRS 时间小于110ms 。

2、 基本心律有室内传导异常(如束支阻滞、预激综合征、室性心律等),并发的室性早搏 波形反呈正常化”。

(二) 发生机制

发源于室间隔的早搏激动通过一小段普通心室肌之后,

就可迅速到达左右束支, 引起两侧

心室几乎同步除极。整个心室除极程序和时间与窦性激动在室内的传导情况大致相同, 故室 间隔早搏畸形不明显。若基本心律呈现束支传导阻滞或伴预激综合征时,下传的 QRS —T

波形宽大畸形;而发自室间隔的早搏可迅速引起左、右束支几乎同步除极,而产生波形 正

常化”的室性早搏。 (三) 心电图诊断

目前心电图学专著中制定的室性早搏诊断标准, 不适合于室间隔早搏的诊断。主要诊断依

据:①基本心律室内传导正常时,室性早搏波形与同导联室上型 QRS — T 波形基本相同。

②基本心律有室内传导异常时,下传 QRS 宽大畸形,而室性早搏波形接近正常。③过早发

生的QRS 之前无相关的心房波。 (四) 鉴别诊断

室间隔早搏与交界性早搏的鉴别诊断列表 一2

表2室间隔早搏与交界性早搏的鉴别

鉴别要点 室间隔早搏 交界性早搏

变性

4、室性融合波 可有 少见

(五)临床意义

室间隔早搏的发生率较低, 仅占室性早搏的1.12%。此型室性早搏见于冠心病、

心肌炎等。

1、 2、

异位QRS — T 波形 与窦性大致相同

①与窦性相同

②伴时相性室内差异传导者宽大畸形

逆P-

多无,如有则位于 R-- P _

> 120ms

异位QRS — T 易 小 QRS 之后, 可有,P 竝于QRS 之前,

P _—R v 120ms

室间隔早搏对心功能的影响较小,即使是频发的也多无明显症状。

二.右束支性早搏

早搏起自右束支,表现为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

(一)心电图特征

室性早搏呈典型的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①I、aVL、V5、V6呈单向宽大R波;VI、V2

呈QS或rS型,其r小于窦性r波。②额面QRS电轴小于110°。③早搏起自右束支近端者,QRS 时间可小于120ms,发自远端者,QRS时间》120ms。

(二)发生机制

右束支发出的早搏激动,具有双向传导性能:一方面循右束支下传,最先引起右束支及右室除极,起始QRS向量向右向前;另一方面逆行上传至希氏束再沿左束支下传引起左室除极,因左束支除极较晚,最大QRS向量指向后方,整个QRS环投影在V1、V2导联负侧

形成以S波为主的rS及QS型,QRS环全部投影在V5、V6导联轴正侧,形成单向宽大R 波形,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

(三)心电图诊断

诊断依据:①室性早搏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②额面QRS电轴正常或左偏。

(四)临床意义

右束支性早搏发生率占21.54%。此型早搏可见于器质性心脏病,也可见于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三、右室流出道早搏

(一)心电图特征:

室性早搏类似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额面室性早搏电轴正常或右偏。II、山、aVF导联高大

R波,V5、V6呈R型。室性早搏的时间 > 120ms=

(二)发生机制

右室早搏激动沿普通心室肌自右向左、自上而下缓慢传导至左室,最大QRS向量环指向

下后方,II、III、aVF向上。右胸导联以S波为主;V5、V6导联出现高大R波。

(三)心电图诊断

主要根据:①胸前导联类似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②额面室性早搏电轴右偏或正常。

(四)鉴别诊断

右室肌性早搏与右束支早搏的鉴别列表一3。

表3右室肌性早搏与右束支性早搏的鉴别

鉴别要点右室肌性早搏右束支性早搏

1、I、aVL 图形QS、Qr 或rS 型R

2、II、III、aVFQRS振幅最大较大

3、QRS时间多 > 140ms多在120?140ms之间

4、室性早搏额面电轴正常或右偏正常或左偏

(五)临床意义

在各种类型的室性早搏中,以右室流出道早搏最多见(占33.85% )。此型室性早搏在各

年龄组中均有发生。

四、左束支主干早搏

(一)心电图特征

室性早搏呈右束支阻滞图形:① V1呈rsR /型;②I、aVL、V5、V6的S波宽钝;③额面QRS电轴正常;④室性早搏时间 < 120ms (激动起自左束支主干近端)或〉120ms (激动起自左束支远段),左、右束支除极时间差别大于40ms。

(二)发生机制

由左束支主干发出的早搏同样具有双向性传导的特性:一方面循左前分支及左后分支下传

引起左室除极;另一方面逆行上传至希氏束再下传激动右束支,因右束支除极较晚,室性早

搏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左、右束支除极时差小于25ms,室性早搏呈不完全性右束支传

导阻滞图形,若 > 40ms时,将出现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

(三)心电图诊断

诊断依据:①胸壁导联室性早搏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②额面室性早搏电轴正常。

(四)鉴别诊断

与分支性早搏的鉴别列于表一4。

表4左束支主干早搏与左束支分支性早搏的鉴别

左前分支性早搏左后分支性早搏

鉴别要点左束支王干性早搏

1、V1室性早搏的形态rsR / rsR / rsR /

2、1导联室性早搏的形态Rs rS qRs

3、II、III、aVF导联室性R、Rs qR rS

早搏的形态

4、室性早搏电轴正常> 110°-30 °90°

(五)临床意义

左束支主干性早搏少见(2.31% )。

五、左前分支性早搏

(一)心电图特征

①胸壁导联室性早搏呈右束支传导阻滞。②肢体导联呈左后分支阻滞图形。即I、aVL呈rS 型,II、III、aVF 呈qR,电轴》110°

(二)发生机制

左前分支所发出的早搏激动:一方面循左前分支下传激动左室前上部;另一方面逆行上传

再沿左后分支下传激动左室的下部,因右束支及左后分支除极较晚,故室性早搏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加左后分支阻滞图形。

(三)心电图诊断

诊断依据:①胸壁导联室性早搏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②额面室性早搏电轴右偏> 110

呈左后分支阻滞图形。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诊疗方案详解

心悸(心律失常一室性早搏)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8月)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5月)。 (1)主要症状和脉象:自觉心搏异常,或快速,或缓慢,或跳动过重,或忽跳忽止。呈阵发性或持续不解,神情紧张,心慌不安,不能自主。脉象见数、促、结、代、缓、沉、迟等。 (2) 次要症状:胸闷不舒,易激动,心烦寐差,颤抖乏力,头晕等。中老年患者,可伴有心胸疼痛,甚则喘促,汗出肢冷,或见晕厥。 (3)常有情志刺激、惊恐、紧张、劳倦、烟酒等诱发因素。 2.西医诊断标准:(鉴于室性早搏多并发于冠心病、高血压病、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内分泌或电解质异常,所以本科室对于该类病人常选择血液化验、心脏彩超、Holter、冠脉造影等助诊。) (1)临床表现 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是心悸不适,部分病人还可以出现心前区重击感、头晕、乏力、胸闷,甚至晕厥;较轻的室性期前收缩常无临床症状。 体征:心脏听诊有提前出现的心搏,其后有较长的间歇,提前出现的室性期前搏动的第一心音增强,第二心音减弱或消失,有时仅能听到第一心音。桡动脉搏动有漏搏现象。 (2)心电图特征 ①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时限>0.12s,其前无P波,其后常有完全性代偿间期,T波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②室性早搏的类型:室性早搏可孤立或规律出现。每1个窦性搏动后跟随一个室性早搏,并有规律出现两次以上者称为室性早搏二联律;每2个窦性搏动后出现一个室性早搏,并有规律出现两次以上者称为室性早搏三联律;连续发生2个室性早搏称成对室性早搏;连续3个以上室性早搏称短阵室性心动过速。位于两个窦性心律之间的室性早

室性早搏的定位诊断

室性早搏的定位诊断 室性早搏(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VPB),又称室性期前收缩(ventricular extrasy stole)、室性过早收缩(ventircular premature contraction,VPC)等,然而,室性早搏一词则是广为通用的术语。起源于希氏束部位以下过早发生的单个或成对、无保护机制的心搏,称为室性早搏。希氏束电图示V前无H波,为肌性室性早搏;V前有H波,H-V间期缩短者,为分支性室性早搏。 根据起源部位不同而分类: (1)、室间隔早搏 (2)、右室肌性早搏:右室流出道早搏,右室心尖部早搏等。 (3)、右束支性早搏 (4)、左束支性早搏 (5)、左前分支性早搏 (6)、左后分支性阻搏 (7)、左室肌性早搏 (8)、心室前壁早搏 (9)、心室后壁早搏(见表—1) 表—1 室性早搏定位诊断: ——————————————————————————————————————— I、aVL II、III、aVF V1 V5 心电图表现———————————————————————————————————————右室上部上下上类似RBBB 下部下下上类似LBBB 右束支上上下上呈L BBB 左束支主干上上上上呈RBBB 左前分支上下上上RBBB+LPH 左左后分支下上上上RBBB+LAH 前壁下下 室后壁上上 侧壁上下 室间隔与窦性QRS—T波形大同小异 ——————————————————————————————————————— 注:上:指QRS主波向上下:指QRS主波向下 现将发自心室不同部位早搏的心电图特征、产生原机制、诊断与鉴别诊断介绍如下: 一、室间隔早搏

应用saahECG—鉴别诊断室性早搏与房性早搏

应用saahECG—鉴别诊断室性早搏与房性早搏 前言 室性心律失常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包括:室性早搏,室速,室扑,室性逸搏,室颤,和室性停搏。 然而在危险分层上判别室性早搏比房性早搏要高,如果室早伴有左心功能异常,成对的室早或连续的室早,包括间歇性、距阵性、联律性出现,就成为恶性的高度风险因子。从临床上分析,室性早搏可能直接触发VT和VF,无疑是致命性的。目前ECG技术(显示技术及诊断技术)对室性早搏的识别和诊断仍存在缺陷。 大量的文献报道,室性早搏,室性逸搏的危险在不同个体其意义也不同。偶发的室早,成对的室早,室早 二联律,发生在不同部位的室早,其临床意义非同小可。如果对于冠心病,心梗,高血压,糖尿病等病人, 室早就预示着更加重要的意义。因此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早,在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疾病(统计学研究)与室性早搏: 冠心病患者室早的发生率高,而存在室性早搏的人群在以后发生冠心病的可能性也比无室性早搏的人群高。而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而存在室性早搏的人群在以后发生冠心病的可能性比无室性早搏的人群更高。 *Framingham的研究提示男性CAD患者的室早发生率为58%,而无CAD患者室早发生率为33%。此外,室性早搏可能还预示着CAD的发生,尤其对于年龄在40-59岁的男性。 *Rabkin等的研究提示在40-49岁和50-59岁这二个年龄段男性,检出室早者冠心病的危险性是未检出 室早者1.65和1.80倍。 *Massing等在ARIC研究中发现,①合并有室性早搏的人群更可能同时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 ②在冠心病人群中,合并室性早搏人群死亡率是不合并室早人群的3倍。 *GISS *Huikuri等分析了126例复杂室早病例,发现患者的心室射血分数在0.4或以下时,其死亡率为75%,平均随访15个月的猝死率为33%。 流行病学(研究)与室性早搏: 在体检人群中,多个研究报道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从0.8%~62.2%不等。也有报道年龄在65岁以上人群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85%。 *Manolio等的研究发现年龄在65岁以上的人群中,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82%。 *Hinkle等研究结果提示,室早在中年男性的发生率达62.2%,其中有19.1%的研究对象出现至少1次复杂室性心律失常(二联律、三联律、成对室早或短阵室速),短阵室速的发生率为3.2%。 *Clarke等的研究则发现貌似健康的人群中也可以出现早搏,在临床上被认为是恶性心律失常。包括频发室早,室早二联律,多源性室早,大约12%。

流出道室性早搏的体表心电图定位

刘兴鹏:流出道室性早搏的体表心电图定位 THE SURFACE ECG POSITIONING OF 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S FROM THE OUTFLOW TRACT 关键字:流出道室性早搏心电图定位2013-10-0914:4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 流出道起源的室早体表心电图具有特征性,下壁导联(Ⅱ、Ⅲ、aVF导联)QRS波呈高大直立的R形。根据起源点不同又可以细分为右室流出道起源(前间隔,后间隔和游离壁)及其延伸部位(肺动脉瓣上)、左室流出道起源(左冠窦、右冠窦和左右冠窦交界)、心大静脉远端(DGCV)和主动脉二尖瓣环连接处(AMC)。 室性早搏(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s,PVCs)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可以起源于心室的任何部位,但心室流出道是其好发部位。此处的室早导管消融的成功率可达90%~95%。体表心电图对室性早搏的定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准确判断消融靶点的位置可以节约手术时间,减少无效消融次数,从而减少发生并发症的风险。体表心电图是由心脏三维立体除极向量的二次投影而形成,心脏三维立体除极向量首先投影至一平面,形成平面除极向量环,再次投影至某一个心电图导联,形成这一导联的心电图波形。 流出道起源的室早体表心电图具有特征性,下壁导联(Ⅱ、Ⅲ、aVF导联)QRS波呈高大直立的R形。根据起源点不同又可以细分为右室流出道起源(前间隔,后间隔和游离壁)及其延伸部位(肺动脉瓣上)、左室流出道起源(左冠窦、右冠窦和左右冠窦交界)、心大静脉远端(DGCV)和主动脉二尖瓣环连接处(AMC)。 一、右室流出道起源的室性早搏 右室流出道起源的室早占所有流出道起源的70%左右,体表心电图上呈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下壁导联(Ⅱ、Ⅲ、aVF导联)QRS波呈高大直立的R形。aVL导联以负向波为主,胸导联一般移行在V3导联或以后。Ⅰ导联以负向波为主时,提示起源点偏前,反之则偏后。右室流出道可进一步分为游离壁和间隔部。游离壁起源的室早移行更晚,通常在V4或以后,并且部分患者下壁导联QRS波存在顿挫。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源的室早下壁导联通常没有顿挫,移行略早,通常在V3或V3、V4之间(图1)。 右室流出道延伸部位是指肺动脉主干,即肺动脉瓣上起源的室性早搏,其心电图特征和右室流出道很难区分。同右

室性早搏的定位

室性早搏的定位 诊断 室性早搏( 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 ,VPB),又称室性期前收缩 ( ventricular extrasystole)、室性过早收缩( ventircular premature contraction , VPC)等,然而,室性早搏一词则是广为通用的术语。起源于希氏束部位以下过早发生的单个或成对、无保护机制的心搏,称为室性早搏。希氏束电图示V 前无 H 波,为肌性室性早搏; V 前有 H 波,H-V 间期缩短者,为分支性室性早搏。 根据起源部位不同而分类: (1)、室间隔早搏 (2)、右室肌性早搏: 右室流出道早搏,右室心尖部早搏等。 ( 3)、右束支性早搏 ( 4)、左束支性早搏 ( 5)、左前分支性早搏 ( 6)、左后分支性阻搏 (7)、左室肌性早搏 ( 8)、心室前壁早搏 ( 9)、心室后壁早搏(见表—1 ) 医学收集整理 表—1 室性早搏定位诊断 :

I、aVL II、III、aVF V1 V5心电图表现 ———右室上部上下上类似 RBBB 下部下下上类似 LBBB 右束支上上下上呈 L BBB 左束支主干上上呈 RBBB 左前分支上下上上 RBBB+LPH 左左后分支下上上上 RBBB+LAH 前壁下下 室后壁上上 侧壁上下 室间隔与 xx性 QRS—T波形大同小异 ———注: 上:指 QRS主波向上下: 指 QRS主波向下 现将发自心室不同部位早搏的心电图特征、产生原机制、诊断与鉴别诊断介绍如下: 一、室间隔早搏 早搏起自室间隔上、中、下部,位置越高 QRS形态越接近室上性 QRS波群。 (一)心电图特征

室性早搏的定位诊断

室性早搏的定位诊断 室性早搏(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VPB),又称室性期前收缩(ventricular extrasystole)、室性过早收缩(ventircular premature contraction,V PC)等,然而,室性早搏一词则是广为通用的术语。起源于希氏束部位以下过早发生的单个或成对、无保护机制的心搏,称为室性早搏。希氏束电图示V前无H波,为肌性室性早搏;V前有H波,H-V间期缩短者,为分支性室性早搏。 根据起源部位不同而分类: (1)、室间隔早搏?(2)、右室肌性早搏:右室流出道早搏,右室心尖部早搏等。 (3)、右束支性早搏 (4)、左束支性早搏?(5)、左前分支性早搏?(6)、左后分支性阻搏?(7)、左室肌性早搏 (9)、心室后壁早搏(见表—1) (8)、心室前壁早搏? 表—1 室性早搏定位诊断: ———————————————————————————————————————?I、aVLII、III、aVF V1V5 心电图表现———————————————————————————————————————右室上部上下上类似RBBB 下部下下上类似LBBB 右束支上上下上呈L BBB 左束支主干上上上上呈RBBB?左前分支上下上上RBBB+LPH?左左后分支下上上上RBB B+LAH?前壁下下?室后壁上上?侧壁上下?室间隔与窦性QRS—T波形大同小异 ———————————————————————————————————————?注:上:指QRS主波向上下:指QRS主波向下 现将发自心室不同部位早搏的心电图特征、产生原机制、诊断与鉴别诊断介绍如下:? 一、室间隔早搏? 早搏起自室间隔上、中、下部,位置越高QRS形态越接近室上性QRS波群。??(一) 心电图特征 1、窦性心律窦性节律、房性节律或交界性节律下传QRS—T波形、振幅及时间均正常,而伴发的早搏形状与室上性QRS—T波形大同小异,QRS时间小于110ms。 ?2、基本心律有室内传导异常(如束支阻滞、预激综合征、室性心律等),并发的室性早搏波形反呈“正常化”。??(二)发生机制??发源于室间隔的早搏激动通过一小段普通心室肌之后,就可迅速到达左右束支,引起两侧心室几乎同步除极。整个心室除极程序和时间与窦性激动在室内的传导情况大致相同,故室间隔早搏畸形不明显。若基本心律呈现束支传导阻滞

室性早搏)中医诊疗方案

室性早搏)中医诊疗方案 心悸(心律失常一室性早搏)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 见病诊疗指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xx年8月)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5月)。 (1) 主要症状和脉象:自觉心搏异常,或快速,或缓慢,或跳动 过重,或忽跳忽止。呈阵发性或持续不解,神情紧张,心慌不 安,不能自主。脉象见数.促.结.代.缓.沉.迟等。 (2) 次要症状:胸闷不舒,易激动,心烦寐差,颤抖乏力,头晕等。中老年患者,可伴有心胸疼痛,甚则喘促,汗出肢冷,或见 晕厥。 (3)常有情志刺激.惊恐.紧张.劳倦.烟酒等诱发因素。 2.西医诊断标准:(鉴于室性早搏多并发于冠心病.高血压病.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内分泌或电解质异常,所以本科室对于该类病人常选择血液化验.心脏彩超.Holter.冠脉造影等助诊。) (1)临床表现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是心悸不适,部分病人还可以出现

心前区重击感.头晕.乏力.胸闷,甚至晕厥;较轻的室性期前收缩常无临床症状。 体征:心脏听诊有提前出现的心搏,其后有较长的间歇,提前出现的室性期前搏动的第一心音增强,第二心音减弱或消失,有时仅能听到第一心音。桡动脉搏动有漏搏现象。 (2)心电图特征①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时 限>0.12s,其前无P波,其后常有完全性代偿间期,T波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②室性早搏的类型:室性早搏可孤立或规律出现。每1个窦性搏动后跟随一个室性早搏,并有规律出现两次以上者称为室性早搏二联律;每2个窦性搏动后出现一个室性早搏,并有规律出现两次以上者称为室性早搏三联律;连续发生2个室性早搏称成对室性早搏;连续3个以上室性早搏称短阵室性心动过速。位于两个窦性心律之间的室性早搏称为间位性室性早搏。若室性早搏在同一导联内形态相同,且偶联间期固定者,称为单形性室性早搏。若同一导联中室性早搏的形态不同,但配对间期相等者称多形性室性早搏。若室性早搏在同一导联内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形态,且偶联间期存在差异者,称为多源性室性早搏。 (3)病情分类①按发作频率分类偶发室性期前收缩:ECG示5次/min,DCG示>30次/h。 ②按形态分类单源(单灶):同一导联中室性早搏的形态及配对间期均相同;多源(多灶):同一导联中室性早搏的形态及配对

诊断与鉴别诊断

【心血管系统】 1.慢性心功能不全、心功能1-2级、心脏长大:依据:①老年患者,病程长,本次加重为亚急性起病;②以"反复心累、气促5+年,复发加重1+月"为主要表现。长期在我院门诊诊治,诊断为"扩心病?全心长大、心律失常,频发早搏?Af?肺结核?脊柱结核?",予以"倍他乐克、卡托普利"及"安体舒通、双克、速尿"等利尿药治疗后可缓解,近两年+来病情反复发作,渐加重,出现双下肢反复水肿,有时安静休息也可有心累、气促。1+月前患者受凉后,上述症状发作并加重,伴有咳嗽;③入院查体:T 37.2℃,P100次/分,R 20次/分,BP 121/81mmHg。半卧位。口唇轻微发绀。双下肺可闻及少许中细湿罗音。左侧第6肋间隙锁骨中线外2厘米处可见心尖搏动,面积约2×2cm2,心浊音界向左扩大,心率100次/分,律不齐,心音有力,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及心包摩擦音。④床旁心电图:窦性心律、室性早搏(偶发)、频发房早、低电压(肢体导联)、ST-T改变(轻度)、下侧壁心肌缺血。故首先考虑诊断本病,必要时可行心脏彩超等检查,进一步明确病因为冠心病还是心肌病。 鉴别诊断:急性心力衰竭:该病起病较急,既往可有高血压等病史,临床表现主要为;严重呼吸困难、强迫坐位、面色苍白、烦躁、发绀、咯粉红色泡沫痰等表现,查体可有血压下降或升高、双肺满布哮鸣或湿鸣。心脏听诊看闻及、第一心音减弱、奔马律等。与患者病情不相符,暂不考虑该病。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冠心病:3.冠状动脉性心脏病、侧壁心肌缺血:依据:①.患者有高血压史;②.入院查ECG提示:侧壁心肌缺血,必要时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 高血压:2级高血压(高危)、左室壁肥厚、窦性心律、心功能Ⅱ级:依据:①.患者既往高血压史2年,最高SBP达170mmHg,平素爬坡时感心累、气促,曾行UCG提示:左室壁肥厚,诊断成立。 2.3级高血压(极高危):依据:该患者有高血压及脑梗塞病史2年,本次入院多次测血压SBP均达180mmHg,该病应考虑;待病情稳定后行彩色多普勒检查了解靶器官损害情况。 原发性高血压1级(高危);依据老年患者、发现血压高6年,长期降压治疗,故诊断。入院后可再行相关检查了解有无心脏肥厚、动脉硬化、视网膜病变等其它靶器官损害依据。 3级高血压,高危,左房扩大,窦性心律,心功Ⅱ-Ⅲ级:依据:患者高龄,1年前在我院住院诊断高血压、高心病,出院后未正规服药及监测血压,入院时查BP:174/104mmHg,故诊断,可行B超、心彩超了解有无相关靶器官损害。 1.3级高血压、极高危组,依据:①.老年女性,起病急;②.以"头昏"为主要表现。门诊测血压160-165/80-85 mmHg2。门诊医师予以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5mg"经休息后血压降至140-150/80-85mmHg.③.入院查体:158/80mmHg血压偏高。故应予以诊断。可行24小时动态血压助诊。 鉴别诊断:继发性高血压: 1).肾性高血压?患者既往无解血尿、蛋白尿、颜面眼睑浮肿的肾实质性疾病的病史;患者老年发病,查体未发现腹背部血管杂音,肾血管性高血压可能性小,但患者近一月有尿频、夜尿增多的表现,应警惕继发肾性高血压病的可能,已安排患者检查肾功,必要时行肾动脉彩超探察,明确诊断。 2).内分泌性高血压;患者有高血压及头昏表现,但头昏不剧烈,经口服降压药或休息后血压有所下降。患者既往无低钾病史,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不考虑,可行血电解质检查以排除。 【呼吸系统】 1.慢性支气管炎伴双肺感染、双肺肺大泡:依据:①.老年男性,慢性病程,急性起病.②以"反复咳、痰、喘"为主要表现,连续多年发作,每年持续时间达3月以上.③.长期大剂量吸烟史;④.入院查体:唇绀,桶状胸,肋间隙稍增宽,双肺闻及干啰音;⑤.血分析:Gran% 85.7%,市一医院胸片:慢性支气管炎伴感染、肺心病征象,双肺肺大泡,诊断上应予以考虑。 鉴别诊断: 1).支气管哮喘?本病有家族史及过敏史,以阵发性呼吸困难、胸闷、喘息、咳嗽为主要表现,发病间歇期一切如常人,与本病不符,不考虑。 2).肺结核?该病除慢性咳嗽外还常伴潮热、盗汗、咯血的结核中毒症状,与该患者病情不符合,不考虑; 3)支气管哮喘:患者有咳嗽、咯痰、肺部干鸣,但发病年龄晚,无发作性哮喘,暂不考虑诊断。 4)心源性哮喘:常见于左心衰竭,多有高血压、冠心病、风心病二尖瓣狭窄等病史及体征,常咯粉红泡沫痰,左心界扩大,心率快,心尖区奔马律。胸片可见心脏增大、肺淤血征,目前该患者无相应病史及体征。 2、慢性支气管炎急发;依据:①老年男性,起病急,病程长。②以"反复咳嗽、咯痰10+年"为主要表现,受凉及天气变化为其诱因。③入院查:双肺呼吸音稍粗,可闻散在哮鸣。④血分析:WBC:7.8×109/L,Gran%:59.9%,Lymph 26%,基本正常。故考虑诊断。入院后可再行胸片等相关检查助诊。 鉴别诊断:

室性早搏的体表心电图定位

室性早搏的体表心电图定位 室性早搏(简称室早PVC)是临床中最为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发病年龄大小 不一,但多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年轻人。近年来,随着三维电解剖标测技术的 不断发展及应用,越来越多的室早病人接受了导管消融治疗。因室早的起源部位通常与体表心电图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通过体表心电图对室早的起源可以较为 准确地定位,这对明确室早的发生机制及指导消融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01 V1导联QRS波形态及胸前导联移行区 体表12导联心电图中,V1导联代表右侧胸前导联。临床上,通常根据V1导联QRS波形态可以初步判定室早起源于哪一侧心室。若V1导联呈rS或QS型即左束支阻滞型时,则提示起源于右心室。因为起源于右心室的室早其QRS除极波综合向量指向左侧,电流方向背离位于右室表面的探查电极,故而V1导联的QRS波呈左束支阻滞图形。反之,起源于左室的室早其QRS波多呈右束支阻滞图形。 由于右室流出道通常位于左室流出道及主动脉根部的右前上方,因而V1导联呈rS型的部分室早尤其是下壁导联呈单相R波的PVC,也可能起源于左室或主动脉窦。因此,在判定左右心室起源时,除外V1导联QRS波形态,也要参考胸前导 联QRS波移行。正常情况下,R/S等于或接近1的胸前导联为移行区;若V2导联呈rS型,V3导联呈Rs型时,胸前导联移行区则是位于V2~V3导联之间。欧阳非凡等发现V1导联R波时限≥50%QRS宽度,其振幅≥30%QRS振幅(代数和),则提示起源于左室可能。 02 下壁导联QRS波电轴极性 QRS波电轴极性尤其是下壁导联,对室早起源部位的判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般来讲,QRS波电轴向下即下壁导联QRS波主波向上尤其是单相R波时,通常表明激动起源点靠上;反之,下壁导联QRS波电轴向上即QRS波主波向下时,激动起源点通常靠下。 03 瓣环室早的定位 靠近房室瓣环的室早其实是与显性预激旁路的定位基本一致。因为显性预激旁路的心室插入端大多位于房室瓣环附近的心室肌。有学者提出可根据V1、Ⅰ及aVL导联QRS波的形态,对起源于二尖瓣及二尖瓣环的室早进行定位。

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点 分类 危险分层与临床处理

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点、分类、危险分层与临床处理 作者:[1]?[1]? 一、概述 ? 室性心律失常指起源于心室的心律紊乱,包括室性早搏(室早)、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室颤)等。室早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在器质性心脏病和健康人群均可见到。从胎儿到至高龄人群均可发生。 二、室早定义与ECG特点 ? 室早是指在窦性激动尚未传导到心室之前,心室中某一异常兴奋点提前发生激动,引起心室除极,即为室早,也称室性期前收缩(图1)。室早心电图特征:1)提前发生QRS波群(时限一般>、宽大畸形),其前无P波,ST段与T波的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2)室早与其前面的窦性搏动之间期相对恒定;3)代偿间期完,即包含室早在内前后两个下传的窦性搏动之间期,等于两个窦性RR之和; 4)可有室性并行心律的心电图表现。

三、室早的分类与定位 ? 按照室早的图形可以分为左束支阻滞图形(left buddle branch block, LBBB)室早和右束支阻滞图形(right buddle branch block, RBBB)室早两大类。再结合II、III、AVF、V1、I等导联QRS波形态与振幅可以具体分类、定位。 ? (一)室早呈LBBB图形 ? 大多数LBBB图形室早起源于右心室,少数LBBB室早可起源于左心室。LBBB图形室早结合II、III、AVF、V1、I等导联QRS波形态与振幅可以细分类。

? 1.?室早呈LBBB图形,伴II、III、AVF导联QRS波为高耸直立R波:这种类型的室早大多数起源于右室流出道。起源右室流出道室早,若II、III、AVF导联QRS波较窄<150 ms,提示室早一般起源于右室流出道间隔部(图2A);若下壁导联QRS波时限>155 ms,且有顿挫,提示室早一般起源于右室流出道游离壁(图2B)。若室早V1与V2导联的QRS波宽度指数(R波时限/QRS波时限)>50%或振幅指数(R波振幅/S波振幅)>30%,或V2移行指数 [室早V2导联R波振幅/(R+S)振幅)]/[窦律V2导联R波振幅/(R+S)振幅)]>=,或室早胸前移行-窦律胸前移行<0等提示室早起源于左室流出道。起源左室流出道室早,II、III、AVF 导联QRS波为高耸直立R波,III导联振幅>II导联振幅,I导联呈rS图形,提示室早起源于主动脉根部左冠窦(图2C)。部分患者主动脉根部的左冠窦靠近二尖瓣环,QRS波起始有△波(2D)。若室早II、III、AVF导联QRS波为高耸直立R 波,II导联振幅>III导联振幅,I导联呈R图形,提示室早起源于主动脉根部右冠窦(图2E)。起源于主动脉根部无冠窦的室早极少见。若室早呈LBBB形,V1与V2导联的QRS波宽度指数与振幅指数高于右室流出道间隔侧,但未达到左室流出道室早标准,且室早胸前导联移行在V3,要考虑室早起源于肺动脉瓣上(2F)。

室性早搏的体表心电图定位

室性早搏(简称室早PVC)是临床中最为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发病年龄大小不一,但多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年轻人。近年来,随着三维电解剖标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应用,越来越多的室早病人接受了导管消融治疗。因室早的起源部位通常与体表心电图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通过体表心电图对室早的起源可以较为准确地定位,这对明确室早的发生机制及指导消融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01 V1导联QRS波形态及胸前导联移行区 体表12导联心电图中,V1导联代表右侧胸前导联。临床上,通常根据V1导联QRS波形态可以初步判定室早起源于哪一侧心室。若V1导联呈rS或QS型即左束支阻滞型时,则提示起源于右心室。因为起源于右心室的室早其QRS除极波综合向量指向左侧,电流方向背离位于右室表面的探查电极,故而V1导联的QRS波呈左束支阻滞图形。反之,起源于左室的室早其QRS波多呈右束支阻滞图形。 由于右室流出道通常位于左室流出道及主动脉根部的右前上方,因而V1导联呈rS型的部分室早尤其是下壁导联呈单相R波的PVC,也可能起源于左室或主动脉窦。因此,在判定左右心室起源时,除外V1导联QRS波形态,也要参考胸前导联QRS波移行。正常情况下,R/S等于或接近1的胸前导联为移行区;若V2导联呈rS型,V3导联呈Rs型时,胸前导联移行区则是位于V2~V3导联之间。欧阳非凡等发现V1导联R波时限≥50%QRS宽度,其振幅≥30%QRS振幅(代数和),则提示起源于左室可能。 02 下壁导联QRS波电轴极性 QRS波电轴极性尤其是下壁导联,对室早起源部位的判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般来讲,QRS波电轴向下即下壁导联QRS波主波向上尤其是单相R波时,通常表明激动起源点靠上;反之,下壁导联QRS波电轴向上即QRS波主波向下时,激动起源点通常靠下。 03 瓣环室早的定位 靠近房室瓣环的室早其实是与显性预激旁路的定位基本一致。因为显性预激旁路的心室插入端大多位于房室瓣环附近的心室肌。有学者提出可根据V1、Ⅰ及aVL导联QRS波的形态,对起源于二尖瓣及二尖瓣环的室早进行定位。

(完整)室性早搏的体表心电图定位

(完整)室性早搏的体表心电图定位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室性早搏的体表心电图定位)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室性早搏的体表心电图定位的全部内容。

室性早搏(简称室早PVC)是临床中最为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发病年龄大小不一,但多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年轻人。近年来,随着三维电解剖标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应用,越来越多的室早病人接受了导管消融治疗。因室早的起源部位通常与体表心电图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通过体表心电图对室早的起源可以较为准确地定位,这对明确室早的发生机制及指导消融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01 V1导联QRS波形态及胸前导联移行区 体表12导联心电图中,V1导联代表右侧胸前导联。临床上,通常根据V1导联QRS波形态可以初步判定室早起源于哪一侧心室。若V1导联呈rS或QS型即左束支阻滞型时,则提示起源于右心室。因为起源于右心室的室早其QRS除极波综合向量指向左侧,电流方向背离位于右室表面的探查电极,故而V1导联的QRS波呈左束支阻滞图形。反之,起源于左室的室早其QRS波多呈右束支阻滞图形。 由于右室流出道通常位于左室流出道及主动脉根部的右前上方,因而V1导联呈rS 型的部分室早尤其是下壁导联呈单相R波的PVC,也可能起源于左室或主动脉窦。因此,在判定左右心室起源时,除外V1导联QRS波形态,也要参考胸前导联QRS波移行.正常情况下,R/S等于或接近1的胸前导联为移行区;若V2导联呈rS型,V3导联呈Rs型时,胸前导联移行区则是位于V2~V3导联之间.欧阳非凡等发现V1导联R 波时限≥50%QRS宽度,其振幅≥30%QRS振幅(代数和),则提示起源于左室可能。 02 下壁导联QRS波电轴极性 QRS波电轴极性尤其是下壁导联,对室早起源部位的判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般来讲,QRS波电轴向下即下壁导联QRS波主波向上尤其是单相R波时,通常表明激动起源点靠上;反之,下壁导联QRS波电轴向上即QRS波主波向下时,激动起源点通常靠下. 03 瓣环室早的定位 靠近房室瓣环的室早其实是与显性预激旁路的定位基本一致。因为显性预激旁路的心室插入端大多位于房室瓣环附近的心室肌。有学者提出可根据V1、Ⅰ及aVL导联QRS波的形态,对起源于二尖瓣及二尖瓣环的室早进行定位。

室性早搏诊断要点

室性早搏诊断要点 1.提早出现的QRS波群呈宽大畸形,时限成人>0.12秒,小儿>0.10秒,T波与QRS波群的 2.早搏之前无与其相关的P波; 3.逆行性P'波可能位于QRS波群之后,RP’>0.20秒; 4.早搏的QRS波群形态在同一导联相同,且配对时间相等,为单源性室性早搏;如早搏的QRS波群形态为固定的2~3种类型,且配对时间不等,则属于多源性室性早搏,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5.代偿期呈完全性 室性早搏起源点判断 1.起源于右心室早搏:QRS波主波方向在V5及Ⅰ导联向上,在V1导联向下,即类似左束支传导阻滞波形 2.起源于左心室早搏:QRS波主波方向在V1导联向上,在V5及Ⅰ导联向下,即类似右束支传导阻滞波形 3.起源于间隔部的室性早搏:Ⅰ导联QRS波呈双相波; 4.起源于心尖部的室性早搏:Ⅱ、Ⅲ、aVF导联QRS波主波向下,aVL及aVR导联主波向上(若起源于右心室心尖部,aVR导联主波向下); 5.起源于心底部的室性早搏:Ⅱ、Ⅲ、aVF导联QRS波主波向上,aVL及aVR导联主波向下 6.起源于心室前壁的室性早搏:V1~V5导联QRS波主波均向下; 7.起源于心室后壁的室性期前收缩:V1~V5导联QRS波主波均向上; 室早的多少是次要的,主要要看室早的来源和形态。多源性、联跳比单源性危险。来源于左右室流出道的室早且没有器质性心脏病者,多为特发性,可以通过消融根治。长期药物控制的副作用大,有致心律失常作用。 室性期前收缩的Lown分级:(主要对于急性心肌缺血的室性早搏的危险分层) 0级:无室性期前收缩; Ⅰ级:偶发,每小时少于30次或每分钟少于1次。 Ⅱ级:频发,每小时多于30 次或每分钟多于6次。 Ⅲ级: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 ⅣA级:成对的室性期前收缩,反复出现。 ⅣB级:成串的室性期前收缩(三或三个以上室性早搏)反复出现。 Ⅴ级:期前收缩的R波落在前一个窦性激动的T波上。 室性早搏的治疗原则 室性早搏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可见于正常人和患有心脏疾病的患者。其处理原则是: 1、无器质性心脏病,且无心悸等症状不需要药物治疗; 2、无器质性心脏病,但有症状可服用药物治疗; 3、有器质性心脏病,无论有无症状均需药物治疗。 (器质性心脏病常见有: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风心病等) 室性早搏的治疗 室性早搏是一种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正常人与各种心脏病均可发生室早。室性早搏是否需要治疗,主要取决于病因。如果是发生于正常人,往往因情绪激动、精神紧张、过度的疲劳、消化不良、吸烟、饮浓茶或喝咖啡所诱发,如无明显症状,不必使用药物治疗。如病人症状明显,治疗应以消除症状为目的。减轻病人的顾虑与不安,避免诱发因素,如吸烟、咖啡、应激等。药物应选用β阻滞剂或美西律,尽量避免应用ⅠC、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器质性心脏病引起室性早搏常见于冠心病、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与二尖瓣脱垂病人。如心电图上出

早搏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早搏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2014-05-07 19:52阅读:1536 来源:河北医大附属廊坊市中医院责任编辑:佟润国 [导读]早搏,临床上很常见,也是心律失常中最主要的部分,根据早搏异位起搏点的不同,临床上分为室上性早搏和室性早搏,室上性早搏又可分为窦性早搏、房性早搏以及交界性早搏。室性早搏又可分为间位性室早,室性并行心律型,短联律间期型等。 早搏,临床上很常见,也是心律失常中最主要的部分,根据早搏异位起搏点的不同,临床上分为室上性早搏和室性早搏,室上性早搏又可分为窦性早搏、房性早搏以及交界性早搏。室性早搏又可分为间位性室早,室性并行心律型,短联律间期型等。 一、早搏的共同特征-联律间期和代偿间歇 二、学习早搏,一定要熟悉不应期的特点 从心肌的收缩性特性来说,一个心动周期是有收缩期和舒张期两部分组成,从心肌的兴奋性的特点来说,一个心动周期是有兴奋期和不应期两部分组成,以心室肌为例,QRS波起始部就已经丧失了兴奋性而进入有效不应期,相当于心电图的QRS波起点到T波的前支,而相对不应期相当于T波的降支。对于心房激动落在有效不应期一般情况下是不能下传心室的,形成未下传,落在相对不应期中的心房激动可以下传心室,但是传导缓慢,容易造成室内差传,落在应激期的心房激动常常可以正常下传,产生正常的QRS波。

下表来自《临床心电图详解和诊断》88页 三、按照窦房结-心室的从上到下的顺序,把早搏分为房性早搏,交界性早搏,室性早搏,每类早搏各有其特点 房性早搏 房性早搏特点: 1.1.提早的房P‘形态与窦P稍有差异 1.2.P'-R≥0.12秒 1.3.房早后可有正常QRS或变形QRS,也可无QRS 1.4.代偿间歇不完全 1.5.提早的房早P’可与前一心搏T波相融合 总体来讲,房性早搏不外乎以下三种形态,这三种形态与心室的不应期有直接的关系,熟练掌握心室不应期与心电图的对应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室性早搏的定位诊断

室性早搏得定位诊断 室性早搏(Ventricularprematurebeat,VPB),又称室性期前收缩(ventricularextr asystole)、室性过早收缩(ventircular premature contraction,VPC)等,然而,室性早搏一词则就是广为通用得术语。起源于希氏束部位以下过早发生得单个或成对、无保护机制得心搏,称为室性早搏。希氏束电图示V前无H波,为肌性室性早搏;V前有H波,H-V 间期缩短者,为分支性室性早搏。 根据起源部位不同而分类: (1)、室间隔早搏?(2)、右室肌性早搏:右室流出道早搏,右室心尖部早搏等、?(3)、右束支性早搏 (4)、左束支性早搏 (5)、左前分支性早搏?(6)、左后分支性阻搏?(7)、左室肌性早搏?(8)、心室前壁早搏 (9)、心室后壁早搏(见表—1)? 表-1 室性早搏定位诊断:?—-————————-———-———————-—-————-——————-—— I、aVLII、III、aVF V1 V5心电图表现-———-————-———————-——-—-———--————-——--——?右室上部上下上类似RBBB 下部下下上类似LBBB?右束支上上下上呈L BBB? 左束支主干上上上上呈RBBB?左前分支上下上 上RBBB+LPH 左左后分支下上上上RBBB+LAH 前壁下下?室后壁上上 侧壁上下 室间隔与窦性QRS—T波形大同小异? -—————--———---————-—-————-———————————--??注:上:指QRS主波向上下:指QRS主波向下 ?现将发自心室不同部位早搏得心电图特征、产生原机制、诊断与鉴别诊断介绍如下: 一、室间隔早搏? 早搏起自室间隔上、中、下部,位置越高QRS形态越接近室上性QRS波群。 1、窦性心律窦性节律、房性节律或交界性节律下传QRS—T波形、振?(一) 心电图特征?? 幅及时间均正常,而伴发得早搏形状与室上性QRS—T波形大同小异,QRS时间小于110ms、? 2、基本心律有室内传导异常(如束支阻滞、预激综合征、室性心律等),并发得室性早搏波形反呈“正常化"。 (二)发生机制

病理性室性早搏与功能性室性早搏的鉴别诊断

病理性室性早搏与功能性室性早搏的鉴别诊断 室性早搏(VPB)是临床上很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可见于器质性心脏病(病理性室性早搏),亦可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病人(功能性室性早搏)。病理性室性早搏与功能性室性早搏在临床治疗策略的选择及预后上有很大的区别,因此,正确鉴别病理性室性早搏与功能性室性早搏有着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从流行病学、VPB的危险分层、临床、心电图、电生理等方面对病理性室性早搏与功能性室性早搏的鉴别分述如下: 1VPB的流行病学 不同的检测方法,VPB的检出率不同。健康人中VPB的检出率:常规心电图为5%,动态心电图为50%,随年龄增长VPB的发生率也逐步增加。不同病情、同样病情不同阶段其VPB的发生率差异很大,急性心肌梗死(MI)最初2~3天中VPB的发生率可达85%~91%,随病程的后延VPB的发生率显著下降10%左右。冠心病病人的VPB检出率随心功能减退而增加,当EF小于40%时VPB的发生率为15%~18%,而心功能正常者仅5%~7%。不同时间VPB的发生率具有很大差异,一天上午、中午发生VPB较多,其他时间相对较少。 全面地评价VPB的频度和危险程度依赖于动态心电图、有时甚至需要长程(2~3天)动态心电图记录。 2VPB的症状 2.1 心前区的冲击感:由于VPB系提前的心搏,加之有代偿间隙,而代偿间歇后的第一个正常窦性搏动搏出量增加之故。 2.2 心脏停搏感:因代偿间隙引起。如果在VPB基础上发生了更严重的心律失常,有可能引起黑矇、晕厥等症状。上述症状常引起紧张、焦虑、甚至恐惧等表现,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反过来又加重症状。听诊或扪诊发现的“早搏”不一定都是早搏。可以是房室脱节中的心室夺获、反复搏动、并行心律等。因此,有上述症状的患者,应行心电图检查或Holter监测。 3室性早搏的分析步骤 3.1 明确基本心律的性质 基本心律可以是窦性、房性、交界性或室性心律。找出基本心律的节律,速率及传导的规律性。 3.2 过早出现宽大畸形的QRS波群之前无P波,是诊断室性早搏的基本条件,遇到P波不清楚时,应采取以下措施: (1)用12导联同步描记心电图; (2)调定准电压使1mV=20mm; (3)纸速50~100mm/s。仔细观察早搏前T波中是否埋藏有心房波。必要时描记食管导联心电图,揭示P波的存在与否。 如宽大畸形的QRS波群之前有房性Pˊ波,可能为房性早搏伴时相性室内差异传导;宽大畸形的QRS 波群之前有逆行Pˊ波,系交界性早搏伴时相性室内差异传导。其前无房波者,可考虑为室性早搏。有时交界性心律伴有心室夺获出现时相性室内差异传导时,该心室夺获的心搏酷似室性早搏,但它总有一相关的窦性P波,此时应注意鉴别。 3.3 对室性早搏作出定位诊断 在明确诊断为室性早搏之后,可根据同步记录的12导联心电图上室性早搏的形态、方向、振幅、时限和联律间期等项指标推测出室性早搏的起源或折返部位,例如早搏起自右心室、室间隔或左心室等。同一导联上室性早搏的形态相同,联律间期固定者为单源折返性室性早搏;联律间期不同,形态相同者,为

室性早搏定位诊断

1. 室间隔早搏 发源于室间隔的早搏激动通过一小段普通心室肌之后,就可迅速到达左右束支,引起两侧心室几乎同步除极。整个心室除极程序和时间与窦性激动在室内的传导情况大致相同,故室间隔早搏畸形不明显。若基本心律呈现束支传导阻滞或伴预激综合征时,下传的QRS—T波形宽大畸形;而发自室间隔的早搏可迅速引起左、右束支几乎同步除极,而产生波形“正常化”的室性早搏。 早搏起自室间隔上、中、下部,位置越高QRS形态越接近室上性QRS波群。 室间隔早搏的发生率较低,仅占室性早搏的1.12%。此型室性早搏见于冠心病、心肌炎等。室间隔早搏对心功能的影响较小,即使是频发的也多无明显症状。 2. 右束支性早搏 右束支发出的早搏激动,具有双向传导性能:一方面循右束支下传,最先引起右束支及右室除极,起始QRS向量向右向前;另一方面逆行上传至希氏束再沿左束支下传引起左室除极,因左束支除极较晚,最大QRS向量指向后方,整个QRS环投影在V1、V2导联负侧形成以S波为主的rS及QS型,QRS环全部投影在V5、V6导联轴正侧,形成单向宽大R波形,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 右束支性早搏发生率占21.54%。此型早搏可见于器质性心脏病,也可见于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3. 右室流出道早搏 右室早搏激动沿普通心室肌自右向左、自上而下缓慢传导至左室,最大QRS向量环指向下后方,II、III、aVF向上。右胸导联以S波为主;V5、V6导联出现高大R波。 右室早搏激动沿普通心室肌自右向左、自上而下缓慢传导至左室,最大QRS向量环指向下后方,II、III、aVF向上。右胸导联以S波为主;V5、V6导联出现高大R波。 在各种类型的室性早搏中,以右室流出道早搏最多见(占33.85%)。此型室性早搏在各年龄组中均有发生。 4. 左束支主干早搏 室性早搏呈右束支阻滞图形:①V1呈rsRˊ型;②I、aVL、V5、V6的S波宽钝;③额面QRS 电轴正常;④室性早搏时间≤120ms(激动起自左束支主干近端)或>120ms(激动起自左束支远段),左、右束支除极时间差别大于40ms。 由左束支主干发出的早搏同样具有双向性传导的特性:一方面循左前分支及左后分支下传引起左室除极;另一方面逆行上传至希氏束再下传激动右束支,因右束支除极较晚,室性早搏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左、右束支除极时差小于25ms,室性早搏呈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若≥40ms时,将出现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 5. 左前分支性早搏 左前分支所发出的早搏激动:一方面循左前分支下传激动左室前上部;另一方面逆行上传再沿左后分支下传激动左室的下部,因右束支及左后分支除极较晚,故室性早搏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加左后分支阻滞图形。 心电图特征 胸壁导联室性早搏呈右束支传导阻滞。肢体导联呈左后分支阻滞图形。即I、aVL呈rS型,II、III、aVF呈qR,电轴≥110°。 左前分支性早搏的发生率占室性早搏总数的7.69%,它既可见于正常人,也可见于器质性心

早搏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早搏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2014-05-07 19:52阅读: 1536 来源:河北医大附属廊坊市中医院责任编辑:佟润国 [导读]早搏,临床上很常见,也就是心律失常中最主要的部分,根据早搏异位起搏点的不同,临床上分为室上性早搏与室性早搏,室上性早搏又可分为窦性早搏、房性早搏以及交界性早搏。室性早搏又可分为间位性室早,室性并行心律型,短联律间期型等。 早搏,临床上很常见,也就是心律失常中最主要的部分,根据早搏异位起搏点的不同,临床上分为室上性早搏与室性早搏,室上性早搏又可分为窦性早搏、房性早搏以及交界性早搏。室性早搏又可分为间位性室早,室性并行心律型,短联律间期型等。 一、早搏的共同特征-联律间期与代偿间歇 二、学习早搏,一定要熟悉不应期的特点 从心肌的收缩性特性来说,一个心动周期就是有收缩期与舒张期两部分组成,从心肌的兴奋性的特点来说,一个心动周期就是有兴奋期与不应期两部分组成,以心室肌为例,QRS波起始部就已经丧失了兴奋性而进入有效不应期,相当于心电图的QRS波起点到T波的前支,而相对不应期相当于T波的降支。对于心房激动落在有效不应期一般情况下就是不能下传心室的,形成未下传,落在相对不应期中的心房激动可以下传心室,但就是传导缓慢,容易造成室内差传,落在应激期的心房激动常常可以正常下传,产生正常的QRS波。

下表来自《临床心电图详解与诊断》88页 三、按照窦房结-心室的从上到下的顺序,把早搏分为房性早搏,交界性早搏,室性早搏,每类早搏各有其特点 房性早搏 房性早搏特点: 1、1、提早的房P‘形态与窦P稍有差异 1、2、P'-R≥0、12秒 1、3、房早后可有正常QRS或变形QRS,也可无QR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