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绩效评价及前景

公共政策绩效评价及前景
公共政策绩效评价及前景

公共政策绩效评价及前景

公共政策绩效评价的功能及标准

公共政策绩效评价考量的不仅是产出更是政策影响和效果,关注的不是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而是公众对此政策的满意程度。在政府由“管制型”转向“服务型”的大背景下,绩效评价显得尤为重要。从政治学的角度来看,一方面绩效评价引入公众满意度,能考量政策是否代表了公众利益,为民众提供了表达意愿的途径,政府能够通过此过程了解民意;另一方面通过评价活动中的双方互动,亦能增进民众对政府意图的了解,对其他利益群体困境的了解。由此,政策绩效评价能够发挥沟通机制的作用,利于政权的稳定和政府信誉的树立。从行政学的角度来看,公共政策绩效评价作为公共领域绩效评价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样能向相关政府部门施加压力。长久以来“问投入不问产出”的体制容易让政府丧失责任心,部门私利的引诱易让政府失去道德心。绩效评价的制度化、评价结果的公示对政府而言无形中构成一种监督和问责,政府为了维持好的形象、赢得信誉,获取好的政绩,不得不更认真、更民主地进行决策,更严格地执行政策。鉴于绩效评价能够发挥如上功能,建立完善的公共政策绩效评价机制是建立现代行政体制的必然选择,是建立科学决策机制、民主决策机制的必然要求。当然,也有学者提出政府支

持评价工作可能存在消极目标,诸如以评价为幌子,通过设立对自己有利的指标,得到想要的评价结果,作为炫耀政绩或者推辞责任的凭借或接口;通过组织评价工作达到追加预算、增拨经费的目的;为了反对某项政策,通过评价抓住其中某个环节或枝节层面上的不足来攻击整个政策等[11]327。关于公共政策绩效评价标准,众多学者都先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其中,萨茨曼较早概括的政策评价五项标准即:工作量、绩效、绩效的充分性、效率以及执行过程[12]61。威廉?邓恩在《公共政策分析导论》一书中提出的评价标准为:效果、效率、充足性、公平性、回应性和适当性[13]306。其中效果标准即政策方案能否实现预期目标;效率标准即政策实施收益与成本的比率;充分性标准即政策效益满足引起政策问题的需要、价值或机会的程度;公平标准的衡量方法有很多,包括帕累托最优标准、卡尔多?希克斯标准、罗尔斯标准等;回应性标准即政策可以满足政策目标群体的需要、偏好或价值观的程度;适当性标准即政策的实施是否合乎社会主流价值与利益标准,例如是否有利于促进平等与效率,是否合乎人道主义,是否有助于保障公民权利等。张国庆在《现代公共政策导论》中提出评价的“首要标准”和“次要标准”的概念。他认为一项政策的整体评价是建立在若干单元评价的基础上,用于整体评价的标准即是首要标准,用于单元评价的标准即为次要标准[9]194。总体而言,根植于不同时代背

景下的政府发展现实,针对公共政策进行绩效评价的标准变化也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和普遍性。根据古贝和林肯的观点,第一代评估范式“测量”受“科学管理运动”大背景的影响,评估者的角色多为“技术性”,而评估标准的选择多为定量。从第二代评估范式“描述”开始,定性指标开始被应用。包括第三代评估范式“判断”在内的前三代评估在评价标准的选择上存在两个共同的问题:一是在采纳价值多元化方面的失败,“价值中立”的评价断言已经被证实是站不住脚,评价必然受不同价值观影响;二是过分强调科学范式,对正规的定量的测量工具过分依赖,易导致“当我们只注意普遍性因素时,某些局部条件就不能由评估结果很好地检验”,以及无法被测量的事物被认为是“不真实的”[14]14。公共绩效评价在评价标准的选取上较好地克服了如上问题,既包含衡量政策执行效果的事实标准,也重视价值标准;既有客观的衡量标准,也有主观参考标准。事实标准包括政策投入和产出、成本收益之间的比例关系、目标实现的程度和范围、政策对社会的影响程度等,价值标准包括是否满足了大多数人利益、是否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是否坚持了社会公正的原则的等等;客观标准主要是那些能够被量化的,比如投入的费用、提供的公共产品的数量等,主观标准主要指政策的不同方面或整体是否获得了公众的满意、满意程度多大等标准等。

治理转型与公共政策变迁

公共政策及其过程总是根植于特定的经济、社会基础和政治生态之中的,因此,公共政策本身及其评价方式的变化也离不开其特定的社会发展土壤,并与特定的社会治理形态密切相关。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型的管理过程,以权力集中和单向度的管制监控为主要特征。作为政府管理政策工具的公共政策绩效评价而言,大多是非正式的和非系统的,缺乏相应的组织制度和程序,评估对象和内容模糊,标准单一多变。虽然在现代民主政治体制下,公众获得了通过自己的代理人来表达自身利益和价值意愿的机会,政府机构也由政治行政二分法架构下的公共责任划分来回应,实现推进民主的目的。但是,普通公众仍无法实质性地参与到关键性的公共政策进程策中来,也无法对公共政策的收益绩效进行评价。也就是说,在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中,民众对政府绩效没有多少发言权[15]。而随着治理范式的转型趋势日渐明朗,公共政策绩效评价又经历着一个新的治道变革进路。经济社会事务的日趋复杂,社会需求的多样化,过度的市场竞争造成的经济危机以及严重的社会不均衡发展造成的社会冲突,这些都使得西方国家开始对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采取改良措施:“限制垄断,强调均衡,支持多元参与,具有自治性和自主性的利益集团和非政府组织乃至社会个体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愈加重要。在这一方式中,公共行动的协调不再通过政治行政精英阶层的行

动,而是通过设立多层次、多角色的协调形式;这些协调形式总是不确定的,其结果则取决于公共行动者是否有能力确定公共意义、调动各种不同渊源的专门知识以及建立决策的合法化和责任化形式”[16]。正如法国思想家皮埃尔?卡蓝默所指出的那样:“没有什么比分析公共决策更有助于了解治理,以及需要进行的变革。在复杂的社会里,真正的困难不是在不同的方案中做取舍,而是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制定一个令人满意的方案,它可以凝聚最大的共识,吸引所有的行动者参与必要的合作。这种情况是很普遍的:一个治理的特点不是它刻板的形式,而是过程。”[17]治理应更多地强调一种行政的理念,而这种新的行政理念的推行就必须经由公共政策及其政策过程来实践之。治理思维更多地强调除了主权国家政府以外其他治理层次的作用,即超国家、次国家、非政府组织乃至个体的作用与责任;同时,倡导新的治理手段和评价方法;主张建立一套多元化、分散化和网络化的公共政策体系,这才是公共政策朝向治理转向的必由之路。

公共政策绩效评价的治理转型:理论阐释与国外实践

20世纪80年代中期,西方国家为应对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发展和国际竞争日益剧烈等变化,为解决政府巨额财政赤字和社会公众对政府有效的、有回应力和高质量供给服务的能力失去信心的问题,普遍采取了以公共责任和顾客至上为理念的政府绩

效评价改革措施[18]42。这一改革为政府公共行政和公共政策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和进阶向度,政府绩效评价对于公共政策执行质量、效果、能力的提高等具有了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与此同时,民众和社会舆论对公共政策的评价、民众和社会舆论对权威机构公共政策绩效评价的再评价反映的是社会成员个体或社会团体或利益集团对公共政策的评价。在公众导向的理念下,不少国家引入公民参与政府绩效评价工作,从而使政府战略和工作更好地反映公众的需要,有利于突破在公共政策的博弈过程中决策难以反映公众意愿的困境。在实施评价的阶段,也让公民作为考官评价政府的工作,强化公民对政府绩效的发言权[15]。首先,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公共政策绩效评价主要采用自上而下的单向反馈方式,评估主体比较单一。随着治理取向的行政改革逐渐深入,公共政策绩效评价也由以政府为中心转变为以服务对象为中心,评估主体由公共组织自身扩展到社会公众。公民和服务对象的广泛参与,使单纯的政府机关内部的评估发展到社会机构共同参与评估。政府、媒体、公众和研究部门都可以成为评估者,并且引进第三方进行评估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此,这些获得足够权能的利益主体也获得了评价公共政策绩效的合法地位。总之,正是在治理转型的进路中,公共政策绩效评价逐渐走向由单一主体评价到多元主体评价,由内部评价者到内外评价者的相结合评价,

由官方的评价者到官方与非官方相统一的评价。其次,在政策评价过程中增加透明度,扩大公众的参与。这样不仅可以保证评价的客观公正,提高评价的质量,同时有利于真正实现政策制定过程和执行过程的责、权、利相统一。“参与式”绩效评价最大的特色就是一改昔日政府内部自我封闭式评价的方式,将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享用者———民众纳入到正式的绩效评价机制当中。公众或者各种行政活动和职能的相对人成为各种绩效评价活动中不可或缺的评价主体,公众参与、民众满意度几乎成为所有绩效评价的“关键词”,甚至相当的绩效评价活动直接将不确定的公众作为唯一的评价主体展开评估[7]。在2001年发布的《欧洲治理白皮书》中,欧盟委员会曾提出了一个有关欧盟政策评价的建议报告,主要是提出促进欧盟立法的质量、效率和简化的途径和方法。其中特别倡议创建“一种更强的评价与反馈文化”,以保证法案不至于规制过头和决定在适当的层面上做出和实施[19]。经过数年努力,欧盟委员会于2005年6月15日通过了一项《新的欧盟委员会影响评价指南》,列出在欧盟政策形成和运作中延请专家参与的建议,并对其各部门获取和利用外部专家意见作为协商程序的组成部分厘定了指南。由此,对于立法决策及其政策实践的反馈与评价也构成了欧盟独具特色的行政文化的要素之一。最后,就公共政策绩效评价的方法变化来看,在评价的技术路线上先后有两条进路:

其一是价值评估,主要从政治公平、正义,社会回应性和适应性等价值观层面上来评判公共政策;其二是事实评估,主要评估政策结果与政策目标之间的对应关系,以验证政策的实际效果,表现为一系列实证与技术的结合,广泛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民意调查研究、数学模型和系统分析等方法[20]11。事实评估是在20世纪50年代公共政策学产生以后,受行为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影响而流行起来的,并逐渐取代了价值分析,成为公共政策绩效评价的主流。20世纪70年代,后行为主义和政治哲学的复苏促使公共政策绩效评价的两条技术路线走向了统一,即坚持事实与价值的结合来分析和评价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的绩效评价已经由过去的带有浓厚政策工具色彩的政府管理之器,演进成为兼顾公共性和技术理性的治道之术。这种治道变革的路径体现了现时代治理取向的政府管理在社会公平的基础上对公共责任和民主参与的强调,使效率、秩序、社会公平和民主成为了公共政策绩效评价的基本价值取向。效率的价值取向反映了社会对政府管理绩效量的要求;秩序、社会公平和民主的价值取向是一种解决各种社会关系和利益冲突的互动行为模式,反映了社会对政府管理质的要求。这些价值取向在绩效评价过程中,具体通过管理效率、管理能力、公共责任、公众的满意程度等价值判断来体现[18]。

治理取向的公共政策绩效评价反映了实现公共政策创

新所需遵循的人类社会公共生活的规律,预示着公共政策绩效评价的一种可选路径,因此,有必要从变革传统政府治理模式的高度来审视公共政策绩效评价。把绩效评价作为实现政府再造的一个利器,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和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工具及建设民主行政的一个重要途径[15]。对于我国而言,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所要求的服务行政和责任行政观念并不成熟,政府管理过分强调管制和调控功能,忽视公共服务和协调功能,绩效理念和责任意识相对缺失。当前我国政府绩效评价仍没有摆脱传统的效率评价模式,过度关注投入、过程和有形产出等效率因素,而忽视服务质量、结果、公民满意度等有效性因素;甚至有些地方政府片面地以GDP论英雄的观念仍根深蒂固。概言之,影响我国公共政策绩效评价需求实现的因素有很多,既有制度建设和体制改革引发的内在需求,又有既往的政策失误所带来的外在压力使然。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政治体制不断变革、完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制型政府”逐渐向市场经济下的“服务型政府”演变。公众参政议政的热情也对公共政策绩效评价需求的实现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培育多元化的评价主体也是当下推进我国公共政策绩效评价实现治理转型的当务之急。目前,传统的政策评价机制大多由政府自身完成,这种制度往往流于形式,只是作为象征性的一环存在于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中,造成了评价的无效性和需求

测量的盲目性。而多元化的评价主体有着多元化的价值观和评判方式,可以保证对公共政策的客观的、科学的测量,为评价需求的实现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路径。因此,鉴于评价需求日益明确,实现需求的途径和所依赖的技术日益成熟,以治理为导向推进公共政策的绩效评价将有助于转变我国政府管理理念,强调以治理进路来完善和优化公共政策过程,从单一政府主导转向多元公众参与;从强调政府管制功能转向服务性功能;从强调投入和过程转向结果[21]45。这才是健全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公共政策发展的必由之路。

本文作者:喻锋工作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公共事业管理绩效评价

公共事业管理绩效评价 国内外的政府均认为,现有的公共事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 非常珍贵,但是,这来之不易的成果还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它仅仅 根据社会评价和经济方面进行考虑,这样的成果是不全面、不系统、 不完善的。作为政府管理评价体系必须要相对独立,整体性强,而现 有的研究成果缺乏对绩效的技术平台研究,使得设计局限与对指标体 系能够修补上,不能将指标设计与绩效评价的工作联系起来,不能充 分应用已有的相关数据信息,导致设计出的指标可实行性不强。 1影响地方政府公共事业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因素 1.1绩效评价的目的因素想要建立地方政府公共事业管理绩效评价指 标体系,首先要做到确定其建立依据,而这个依据就是绩效评价的自 身目的。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由绩效评价的目的来决定的,不同地区 的政府部门,绩效评价的根本指标不同。政府想要改进公共事业的绩效,那么所构建的指标体系要比单纯的绩效评价更加着重注意分析潜 在影响绩效评价的因素,并对如何改进进行深入讨论。但是,在实际 生活中,用于地方政府公共事业管理绩效评价指标种类繁多,数量不 可忽视,在进行评价时不能做到全面具体,以此只能根据评价目的来 进行政府管理绩效的评价。不然,不只绩效评价没有意义,而且操作 性也不强,失去了评价应有的价值。 1.2地方政府的职能因素绩效的本质就是政府公共事业管理职能的履 行质量和水准,在政府管理职能之上建立地方政府公共事业的管理绩 效评价指标体系。指标的内容根据管理职能不同进行细致标注,全面 准确了解地方政府管理的主要职能。宏观角度来说,地方政府主要职 能包括:教育领域、科技发展、文化传播、卫生监督、体育培养、建 设基础设施、保护环境等。评价这些职能的指标就要建立相对应的绩 效评价体系,教育领域绩效评价体系、科技发展绩效评价体系、文化 传播绩效评价体系、卫生监督绩效评价体系、体育培养绩效评价体系、设备建设绩效评价体系、保障社会绩效评价体系、保护环境绩效评价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综合绩效自评价报告.doc

项目编号:密级: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项目综合绩效自评价报告 项目名称: 所属专项: 项目负责人:(签字) 项目牵头单位:(公章) 项目管理专业机构: 执行期限:年月至年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制 20 年月日

编报要求 一、内容说明 项目综合绩效自评价报告应围绕项目任务书的内容报告总体执行情况,具体包括项目目标和考核指标完成情况、获得的重要成果、成果应用示范推广及产业化情况、组织管理和人才培养等情况,以及资金使用情况等。 二、格式要求 文字简练;报告的密级一般与项目任务书密级相同;报告文本统一用A4幅面纸,文字内容一律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在线填报;报告文本第一次出现外文名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编制程序及时间要求 项目各课题绩效评价结束后,由项目牵头单位组织项目参与单位编制项目综合绩效自评价报告,经项目牵头单位及项目负责人审核后,按照填报项目任务书时的用户名和密码,登陆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xxx/)在线填写,并由单位管理员审核提交专业机构审核确认。填报完毕后,打印装订,由项目负责人签字,项目牵头单位盖章后,报送专业机构。 涉密项目综合绩效自评价报告不得在线填写,请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下载文档模板,并按照有关保密规定进行填写、打印及报送。 编写大纲

一、总体进展情况 1. 项目总体进展情况 对照项目任务书的目标和各项主要考核指标,阐明项目总体进展情况,项目实施、重要产出和成果等对专项整体进展、完成专项目标的贡献。 2. 项目重要调整情况 对项目主要研究内容和考核指标调整、项目牵头单位/课题承担单位/课题参与单位变更、项目/课题负责人变更、项目骨干变更、项目(课题)执行期变更等调整情况进行说明(如无调整此项可不写)。 二、取得的重要成果及效益 1. 取得的重要进展及成果 介绍项目研究工作的重要进展、重要成果及应用前景。 2. 经济社会效益 重点阐明项目研究对学科/行业产生的重要影响,对社会民生、生态环境、国家安全等的作用,以及研究成果的合作交流、转移转化和示范推广情况,人才、专利、技术标准战略在项目中的实施情况等。 三、组织实施管理工作 1. 人员投入使用情况 对照项目任务书阐述项目的人员投入情况。 2. 项目组织管理情况 阐述项目内部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建立、运行情况和效果,以及

财政支出政策事前项目绩效评估评估报告

财政支出政策事前项目绩效评估评估报 告 (2019年度) 评价方式:■直接组织评价□委托评价 单位名称:馆陶县畅通路桥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公章)单位负责人(签字):张振芳 填报日期:2019年12月30日

一、项目概况 馆陶县2017-2020年农村公路脱贫攻坚项目改建工程,全长157公里,按肆级公里标准建设,路基宽6米,路面宽5米。 项目审批机关为馆陶县行政审批局,审批文号为馆审批发[2016]789号,项目总投资为9391.17万元,资金来源:上级补助和地方自筹资金。 (二)项目资金细化分配情况。 (三)项目政策依据 项目符合政府和本部门中长期规划,对于推动城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符合中央、省(市、县)政府政策情况。 (四)项目于2019年4月开工,2019年7月完工。全长157公里。 二、项目绩效目标和绩效指标设定情况 该项目的实施,可以推动城镇快速发展、脱贫的必要因素之一,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刺激商业活动、加强地区之间的联系与沟通、提高生活质量、推进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等方面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加快了农村公路网络化建设。

质量指标:馆陶县2017-2020年农村公路脱贫攻坚项目改建工程,施工达到了工程量及完全符合了施工设计的要求,并顺利通车。 安全指标:馆陶县2017-2020年农村公路脱贫攻坚项目改建工程,施工无违反操作规程、违反施工工艺或使用不合格材料等对工程质量、安全有较大损害的行为。施工过程中做到了对设备设施的维护和资产保管工作,并未出现安全生产事故。 经济指标:馆陶县2017-2020年农村公路脱贫攻坚项目改建工程,为馆陶县城镇经济建设做出突出贡献。 三、绩效评价组织情况 (一)绩效评价目的。 绩效评价是实现由财政控制支出转到“用制度、规则和社会力量”来控制支出的关键措施。通过绩效评价的机制有利于我们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途径。为更好的对项目资金利用情况进行分析,运用量化指标来说明财政资金效果,可以从效率的观点分析存在的问题,帮助各政府部门改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果。它既能改进财政管理的需要,也能促进财政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二)绩效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借助于投入产出分析方法,以便得出的资金使用的效果。 应用目标——效果对比法,对评价对象的各项指标实现情况进行的评价采用比例法,比例法是先设定达到每个目标指标的相关标准,然后由评价人员根据统计资料,按各项指

重大公共政策绩效评估的现状与改革_韩永红

中国纪检监察报/2012年/10月/19日/第007版 研讨?法纪周刊 重大公共政策绩效评估的现状与改革 韩永红山西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一方面,我国目前的政府经济实力空前强大,为在重大公共政策绩效评估中增加公民参与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我国重大公共政策绩效评估公众参与的不足,也为完善重大公共政策绩效评估体系提供了动力。建立政务信息公开平台,完善政务信息网络覆盖,对于促进我国的重大公共政策绩效评估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谓重大公共政策,指的是一国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在本辖区内采取的对于本辖区内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政策。从国家层面来看,比如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国家采取的4万亿元的投资,还有近年以来我国政府对于房价的调控等等;从地方政府的层面来看,比如2009年的山西省的煤炭资源整合,以及资源转型改革、千亿投资高速公路等等。重大公共政策绩效评估指的是由于重大公共政策影响面广,影响程度深的特点,需要使用各种方式和指标来评估其对于国家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等诸方面的效果,以使得政策更加科学化和合理化。 我国政府对政府绩效评估工作目前正在探索中扎实推进。2011年3月10日,国务院批复建立政府绩效管理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监察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编办、发展改革委等9个部门组成,监察部为牵头部门,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监察部。联席会议的突出职能,就是研究提出加强政府绩效管理的相关政策和措施,组织协调和综合指导政府绩效管理工作。2012年政府绩效管理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提出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支持和协调有关部门,开展对重大公共政策、政府投资项目、财政资金和专项工作的绩效评估,探索实现绩效管理常态化、制度化的有效途径。” 由于重大公共政策影响面广,影响程度深的特点,使得重大公共政策绩效评估一般而言具有以下的特质:一是民主性。由于重大公共政策对民众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有着重大利害关系以及对于本辖区内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大影响,使得重大公共政策绩效评估应当具有民主性,缺乏辖区民众对于重大公共政策绩效评估的参与,往往会使得绩效评估以偏概全。二是科学性。重大公共政策绩效评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的工程,既需要制度化、系统化的建设,也需要大量科学技术手段来支撑。缺乏科学技术手段支撑的绩效评估,评估结果往往缺少精准性。 目前来看,我国重大公共政策绩效评估的现状,呈现如下的特点: 一是重大公共政策评估机制制度化建设不足。从制度建设的层面来看,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体系化、制度化的政策评估机制,以至于我国的重大公共政策绩效评估缺乏有效的制度支撑。相比较而言,其他一些发达国家有比较健全的政策评估制度。 二是重大公共政策评估机制社会参与性不足。由于我国特定的政府管理体制,使得政策决策主体往往也是核心评估者,一般的民众甚少可以参与到评估工作中去,决策者缺乏外部制约。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决策者自我决策,自我评估,对于评估工作往往重视不足,对能不评估的尽量不评估;必须要进行评估的,经常是缺乏科学的态度和方法,使得评估工作流于形式和走过场;或者是借评估以推卸自己应负的责任或将责任推给他人等。 三是重大公共政策评估机制社会化程度不足。独立第三方进行的外部评估是当代公共政策评估的发展的大方向,如法国公共政策评估机构包括国会、中央和地方行攻机关、国家审计法院和地方审计法庭,以及由公务员、民选议员和评估专家组成的大区评估委员会,并于2002年成立了全国评估委员会。这种亏家型专业化的评估使得评估结论相对客观、准确。就我国目前的情况而言,独立评估组织在我国当前数量相对较少,而且缺乏制度方面的保障,导致其在评估实施过

绩效考评自评报告范本

Record the situation and lessons learned,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orm future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绩效考评自评报告

编号:FS-DY-20696 绩效考评自评报告 绩效考评自评报告 XX年是中国xx·xx新城寻找区域强盛和人民富足道路的重要一年,是实现全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一年。开发区无论是在招商引资引智、体制机制创新、城乡统筹发展、全域城市化等方面,都在对既往的发展道路进行再思与重构,展开了一场震啸宇内、浩荡乾坤的历史变革。XX年,我有幸在开发区领导及全体干部的带领下,与大家一起共同寻找加快xx发展的钥匙和答案,认真报道开发区每件重大历史事件,详细记录着开发区发展的风雨历程。同时,也是在这一年里,我得到了开发区领导,特别是办公室领导的厚重关爱和谆谆教导,使我在学习和工作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根据《xx技术开发区管委会重点工作任务绩效考评实施细则》要求,结合党政综合办公室工作实际,将我XX年度绩效考评工作详实地报告如下:

一、追求极致、演绎精彩,打造最好的《xx工作专报》 按照开发区管委会主要领导的指示精神,根据党政综合办公室领导的具体部属和安排,我协助办公室副主任赵明、主编陈明庶编写《中国xx工作专报》。 《中国xx工作专报》共获得市委书记xx批示5次,市政府市长王xx批示3次,并受到市委信息处、市政府信息处的高度赞扬和好评。 1.做足上传下达真功夫,当好领导信息员 《中国xx工作专报》将开发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重大方针政策的执行情况,形成第一手信息材料,在第一时间事无巨细地汇报到国家辽宁(dd)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指挥部全体成员手中,使领导准确、及时、细致地掌握开发区工作动态,为领导制定重大决策提供了详实有力的事宜依据。特别是将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等部门领导来基地现场办公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编写进《中国xx工作专报》。《中国xx工作专报》的稿件,已成为dd日报、辽宁日报、dd信息港网、中国xx网、dd政务网等重要媒体不可或缺珍贵的参考资料。

公共政策绩效评价及前景

公共政策绩效评价及前景 公共政策绩效评价的功能及标准 公共政策绩效评价考量的不仅是产出更是政策影响和效果,关注的不是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而是公众对此政策的满意程度。在政府由“管制型”转向“服务型”的大背景下,绩效评价显得尤为重要。从政治学的角度来看,一方面绩效评价引入公众满意度,能考量政策是否代表了公众利益,为民众提供了表达意愿的途径,政府能够通过此过程了解民意;另一方面通过评价活动中的双方互动,亦能增进民众对政府意图的了解,对其他利益群体困境的了解。由此,政策绩效评价能够发挥沟通机制的作用,利于政权的稳定和政府信誉的树立。从行政学的角度来看,公共政策绩效评价作为公共领域绩效评价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样能向相关政府部门施加压力。长久以来“问投入不问产出”的体制容易让政府丧失责任心,部门私利的引诱易让政府失去道德心。绩效评价的制度化、评价结果的公示对政府而言无形中构成一种监督和问责,政府为了维持好的形象、赢得信誉,获取好的政绩,不得不更认真、更民主地进行决策,更严格地执行政策。鉴于绩效评价能够发挥如上功能,建立完善的公共政策绩效评价机制是建立现代行政体制的必然选择,是建立科学决策机制、民主决策机制的必然要求。当然,也有学者提出政府支

持评价工作可能存在消极目标,诸如以评价为幌子,通过设立对自己有利的指标,得到想要的评价结果,作为炫耀政绩或者推辞责任的凭借或接口;通过组织评价工作达到追加预算、增拨经费的目的;为了反对某项政策,通过评价抓住其中某个环节或枝节层面上的不足来攻击整个政策等[11]327。关于公共政策绩效评价标准,众多学者都先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其中,萨茨曼较早概括的政策评价五项标准即:工作量、绩效、绩效的充分性、效率以及执行过程[12]61。威廉?邓恩在《公共政策分析导论》一书中提出的评价标准为:效果、效率、充足性、公平性、回应性和适当性[13]306。其中效果标准即政策方案能否实现预期目标;效率标准即政策实施收益与成本的比率;充分性标准即政策效益满足引起政策问题的需要、价值或机会的程度;公平标准的衡量方法有很多,包括帕累托最优标准、卡尔多?希克斯标准、罗尔斯标准等;回应性标准即政策可以满足政策目标群体的需要、偏好或价值观的程度;适当性标准即政策的实施是否合乎社会主流价值与利益标准,例如是否有利于促进平等与效率,是否合乎人道主义,是否有助于保障公民权利等。张国庆在《现代公共政策导论》中提出评价的“首要标准”和“次要标准”的概念。他认为一项政策的整体评价是建立在若干单元评价的基础上,用于整体评价的标准即是首要标准,用于单元评价的标准即为次要标准[9]194。总体而言,根植于不同时代背

基本公共服务绩效评估

基本公共服务的绩效评估 基本公共服务绩效是指基本公共服务既定目标的实现程度,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基本公共服务的政府的目标的实现程度;二是居民需要的满足程度,也即绩效界定中的直接产出和间接产出 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把基本公共均等化放在重要位置,两次阐述了这个问题。当前不少地区把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地方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正在有条不紊,扎扎实实地推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任务非常艰巨。它要求我们从历史、现实、国际等视角等全方位地把握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公共服务及其均等化,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对策和战略。开展基本公共服务绩效评估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项重要技术,应当纳入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战略中。 一、基本公共服务的绩效 “绩效(Performance)是活动对象的行为和结果表现,是所有对象追求的终极目标,因而在各类研究中都受到广泛的关注。把绩效延伸到政府工作领域,那么,“政府绩效就是‘政府行政管理活动所取得的业绩、成就和实际效果’”。无论如何,绩效作为一种产出结果和状态,体现为是否有效,是否令人满意。因此,绩效可以指效率(efficiency),也可以指效果(effectiveness),可以指直接产出(Outputs),也以指间接产出(Outcomes)。我们把它们视为

对绩效进行量度的四个要素。通常,从国际经验看,无论对于政府绩效,还是非政府组织的绩效的评估,以上四个要素都是要考虑的。 从直接产出和间接产出出发,笔者把基本公共服务绩效界定为,人们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水平和对于这种享受的主观感受与满意程度,它包括客观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主观的基本公共服务感受。客观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是指在一定经济发展水平下,政府、社会和市场供给的基本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主观的基本公共服务绩效是指人们对于一定经济发展水平下,政府、社会和市场供给的基本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的主观感受和满意程度。客观的基本公共服务绩效和主观的基本公共服务绩效共同构成科学意义上的基本公共服务绩效,缺一不可。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终极目标的人通过直接获得基本公共服务来得到最基本的满足,客观供给和主观感受在个体身上最终得到体现,基本公共服务目标也在此得以实现。 主观的基本公共服务感受表明,基本公共服务绩效是一个集经济、社会、文化、精神于一身的综合体。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基本公共服务绩效与福祉有一定的关联。现代国家发展经济,推动社会进步,创造财富的目的就是让人民获得更多的福祉。国际经验表明,人民福祉是人民能够享受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终端成果,是人民对于发展成果的客观享受和主观体验。经济发展本身并不一定自动带来人民福祉的提高。近年来,一些英国经济学家发现,在英国,尽管经济获得了史无前例的繁荣,但是英国居民或社区并没有感到这种经济繁荣使他们的生活更好。数据显示,在过去的30年中,英国的经济成倍增长,但是人们的幸福指数却徘徊不前。发展和人民福祉并不是一回事,虽然没有经济发展就不

项目绩效评价报告 (2)

附件3: 省级预算部门 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报告 (年度) 评价方式:□直接组织评价□委托评价 预算部门代码:□□□□□□□□□□□□□□□ 预算部门:(公章) 预算部门负责人(签字): 填报日期:年月日 河北省××厅(局)

▁▁▁项目绩效评价报告 (年度) 评价类型:□阶段评价□结束评价 项目编码:□□□□□□□□□□□□□□□□□ 项目承担单位: 填报日期:年月日 河北省××厅(局) 项目绩效评价报告 (编写提纲)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背景资料。简要说明项目名称、主要内容和用途(主要解决的问题)、资金来源与预算安排、项目历年安排等情况。 (二)项目资金细化分配情况。 (三)项目政策依据。简要说明项目符合政府和本部门中长期规划,符合中央、省(市、县)政府有关政策情况。 二、项目绩效目标和绩效指标设定情况 主要说明项目年度预期绩效目标、产出指标和效果指标设定情况(指标构成及分值权重)及设定原因。 三、绩效评价组织情况 (一)绩效评价目的。 (二)绩效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三)绩效评价实施过程。

1、前期准备。 2、组织实施。 3、分析评价。 四、绩效评价指标分析情况 (一)项目管理绩效情况分析。根据项目管理绩效评价表中各指标得分对项目的立项定位、预算编制、组织实施、绩效评价情况进行分析。 (二)项目结果绩效情况分析。针对产出指标和效果指标完成情况进行绩效分析,重点说明经济、社会、政治效益及对环境和社会可持续性影响等情况。 (三)分析要有因果关系,内容完整、逻辑清晰、勾稽关系严密。 五、项目综合评价等级和评价结论 (一)项目综合评价得分及评价等级(分优、良、可、差四个等级,分别对应不同的分值)。 (二)项目综合评价结论。 六、主要经验做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主要描述项目实现绩效目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采取的改进措施,项目实施的经验、教训和建议。 七、绩效评价结果应用 重点说明应用绩效评价结果,改进管理、合理预算安排、实施奖惩和问责以及对绩效评价结果公开等情况。 八、附件 (一)附表(表格附后)。 (二)其他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PPP项目绩效考核政策梳理

PPP项目绩效考核政策梳理通过对PPP绩效考核的意义的初步探讨,无论是从顺应国家财政预算制度改革层面,还是从规范项目运作、项目付费依据角度,ppp项目绩效考核都显得尤为重要。而随着越来越多的PPP项目进入执行阶段,PPP项目在绩效考核上暴露出诸多问题,亟需完善绩效考核制度来规范PPP项目绩效管理。本文通过对PPP绩效考核相关政策进行梳理,探讨了现有政策中对PPP绩效考核各个阶段的要求,从而针对政策的不足之处,并结合前文绩效考核在实操中存在的问题,对PPP绩效管理提出了合理建议。 一、PPP绩效考核的相关政策 近年来,国家出台的众多PPP相关政策规章和实施细则中,都会提及到PPP项目绩效考核的问题,如:财金[2016]92号文、发改投资[2016]2231号文、财金[2017]76号文,财办经[2017]92号文等,强调了建立PPP项目绩效考核机制的重要性,需要在现有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相关操作框架基础上,结合PPP项目全过程推进特点,构建PPP项目的绩效评价体系和操作办法。现有主要相关政策如下:

表1-1 PPP绩效考核相关政策 二、PPP绩效考核政策解读 这些政策对PPP项目绩效考核都做出了一些要求,提出将绩效考核纳入PPP项目合同作为履约条款,将PPP项目产出说明与绩效要求相关联,并要求财政支出责任与绩效考核结果挂钩,但是更为细化的操作办法尚未出台,多为停留在强调重要性、必要性,以及规定总体原则和宏观框架层面,以下将对相关政策进行简要梳理: (一)准备阶段 国办发〔2013〕96号、国办发〔2015〕42号、财金〔2016〕92号、发改投资〔2016〕2231号、财办金〔2017〕92号、财金〔2018〕54等提到了项目准备阶段绩效考核的要求,其中《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3〕96号)要求“建立健全由购买主体、服务对象及第三方组成的综合性评审机制,对购买服务项目数量、质量和资金使用绩效等进行考核评价”,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财政管理暂行办法》(财金〔2016〕92号)规定,在PPP项目合同审核时,应将“约定项目具体产出标准和绩效考核指标,明确项目付费与绩效评价结果挂钩”作为重点审核内容,《财政部办公厅关于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管理的通知》(财办金〔2017〕92号)规定未建立按效付费机制不得入库。 综合来看,相关政策针对准备阶段提出的绩效考核要求为项目启动前,在合同中要应约定项目具体产出标准和绩效考核指标,建立事前设定绩效目标、事中进行绩效跟踪、事后进行绩效评价的全生命周期绩效管理机制,但是考核体系的具体要求并未说明。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评价

基于模糊数学的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评价 姓名:加师米 学号:1301307042 院系:公共管理与人文学院 专业:人力资源管理 目录 一、选题依据1 (一)题目来源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 (三)选题的研究意义、目的1 (四)参考文献2 二、研究综述2 (一)研究内容2 (二)独创或新颖之处2 (三)拟采取的研究方法2 (四)预期成果2 (五)论文框架2 一、选题依据 (一)题目来源

该选题源于对相关领域研究存在的问题的思考与启发。在查阅过程中发现公共部门人 力资源管理以及其绩效评价方面存在的缺陷,该选题旨在改进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的绩效并促进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公共部门是指被国家授予公 共权力,并以社会的公共利益为组织目标,管理各项社会公共事务,向全体社会成员 提供法定服务的政府组织,而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对于其发展具有着决定作用。因此,人力资源的绩效评价在公共部门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课题对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 绩效评价有利于我国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发展。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根据美国国际人力资源管理协会(IPMA- HR)的解释,绩效管理包括组织对员工进行 管理的所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把组织和个人联系在一起,以完成组织的使命,注重 员工成功达到组织目标的方法和过程,强调沟通、辅导及员工能力的提高[1]。常建华 认为在公共部门绩效评价的实际操作中,存在着上级评估的失效,目标管理在公共部 门中运用的缺陷,绩效评价与奖惩制度结合中的负面影响等弊端,提出改革绩效评价 制度必须和奖惩制度脱钩,实行独立的绩效评价并打造现代公共部门管理文化[2]。屠 念念认为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存在公共性制约、分配制度和薪酬管理上的制约、相关体制不健全等问题并对其原因进行了相关的分析,从薪酬、绩效评价体系和人性 化激励三方面提出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和绩效问题的合理化建议[3]。李自荣从阐 述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评价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设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评价体系应考 虑的因素以及遵循的原则,并综述了人力资源管理评价的运作方法,对如何调整企业 人力资产提出了建设性意见[4]。潘忠宝,魏明侠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的模糊综合 评价研究中,建立了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和方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进行科学的评价,同时引入实例进行应用论证,为企业 人力资源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5]。蔡志强、卢厚清认为绩效是管理活动中最常用的 概念之一,绩效评价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职能之一。常用的绩效评价有多种方法,但 大都属于简单的对比统计,不能满足精确性要求。利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对传统绩效评价 的比较法进行了适当的改进,在保持原来该方法特点的基础上,使得绩效评价具有较高的 信度和效度[6]。 国内外学者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并提出了 相应的解决对策。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评价的相关定量研究主要偏重于企业人力资源管 理的绩效评价,以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为研究主体的研究较为缺乏。在研究方法方面,定性方法被广泛应用,定量方法的应用相对较少。因此,将定量方法引入公共部 门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评价中仍有待研究。 (三)选题的研究意义、目的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指公共部门为了履行公共管理职能、实现公共利益,而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政策的规定,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进行的规划、获取、维持、开发、激励、评估等一系列的管理活动和过程。在实现公共部门战略目标的过程中,现 代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不仅为公共部门管理与决策提供了重要的人力资源,而且作 为一个有效增值的环节,它还为公共部门创造价值(包括经济价值与社会效益)。公共 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化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部门角色的转换—— 从事务性部门走向战略性部门。伴随着公共部门改革的深入以及有关人事制度的变革,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表现出新的发展趋势。现代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基于公共行 政的特点,具有一定非独立性和公益性特点。在我国公共部门中,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就是一套以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实际情 况为评估内容的管理系统,同时具有一定特殊性。

2018年秋季《公共政策分析(高起专)》期末考核

期末作业考核 《公共政策分析》 满分100分 一、概念题(每题5分,共30分) 1.政策调整: 在政策评估与监测所获得的有关政策执行的效果的反馈信息的基础上,对政策方案、方案与目标之间的关系等进行不断地修正、补充和发展,以便达到预期政策效果的一种政策行为。 2.政策终结: 指公共决策者通过慎重的政策评估之后,采取必要措施,终止那些过时、多余、无效或失败的公共政策的过程。政策终结发生在政策评估之后,是人们主动进行的,是提高政策绩效的一种政策行为。它不仅代表就政策的结束,还象征着新政策的开始。政策使命的结束,失误政策的废止和稳定的长效政策转化为法律这三种情况都可以看作政策终结。 3.评估目标: 是企业根据现有财力、物力、人力、技术设备等条件,通过分析、比较和论证,对企业经营方向、经营目标所进行的规划 4.建议: 通常是指针对一个人或一件事的客观存在,提出自己的见解或意见,具使其具备一定的改革和改良的条件,使其向着更加良好的、积极的方面去完善和发展。 5.指标: 指标是一个词语,指的是衡量目标的单位或方法。 6.政策执行的法律方式: 通过法律、法令、法规、司法、仲裁工作,特别是通过行政立法和司法方式来调整政策执行活动中各种关系的措施和方法。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公共政策的性质是什么?

答: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其作用是规范和指导有关机构、团体或个人的行动,其表达形式包括法律法规、行政规定或命令、国家领导人口头或书面的指示、政府规划等。 公共政策作为对社会利益的权威性分配,集中反映了社会利益,从而决定了公共政策必须反映大多数人的利益才能使其具有合法性。因而,许多学者都将公共政策的目标导向定位于公共利益的实现,认为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和逻辑起点,是公共政策的本质与归属、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对于公共政策应该与公共利益还是私人利益保持一致这个问题,绝大多数人将选择公共利益。” 2.影响公共政策制定的因素有哪些? 答: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可以把公共政策看成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影响政策的除决策制度、决策方法外,还有其直接的工作环境,以及更广阔的如社会、经济、文化、法律等一般环境。影响公共政策制定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制定者、执行者、实施对象、既得利益集团等,也包括下面所指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自然环境是指与政策执行系统发生密切联系并与之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外部自然条件。自然环境主要包括地理环境、生物环境和宇宙环境。自然环境与一定的政策执行系统发生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影响着政策执行的过程及其结果。 2、社会环境通过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学、技术、道德和风俗习惯等表现为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 3.政策评估的方法有哪些? 答:1.前后对比法: ①简单"前---后"对比分析②投射---实施后"对比分析③有---无政策"对比分析④控制对象---实验对象"对比分析 2.对象评定法 3.专家判断法 4.成本——收益分析法 4.政府机关的政策监控包括哪些内容? 答:公共政策监控机制是由政策监控主体、政策监控对象、政策监控主体发生作用的内容和方式等要素构成的一个系统。 (一)、内部政策监控机制的构成 1.内部政策监控机制主体是各级行政机关。 2.内部政策监控机制的运行路线包括: (1)自下而上的监控(2)自上而下的监控 (二)、外部政策监控机制的构成 1.立法机关对公共政策的监控 2.司法机关对公共政策的监控 3. 政党组织对公共政策的监控 4.利益集团对公共政策的监控 5.大众传播媒介对公共政策的监控 6.

绩效评价自评报告(范本)

(资金使用单位) 绩效评价自评报告(范本) (年度) 评价类型:□阶段评价□结束评价 评价方式:□直接组织评价□委托评价 项目名称: 项目编码:□□□□□□□□□□□□□□□□□项目承担单位: 项目承担单位机构代码: 项目主管部门:(公章) 填报日期:年月日 河北省××厅(局)

***项目绩效自评报告 (资金使用单位自评提纲) 一、项目概况 介绍项目基本情况,重点说明以下内容: (一)项目资金申报及批复情况。对项目资金申报、批复等情况进行说明(如涉及预算调整,应说明预算调整程序及相关情况),评价其是否符合资金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 (二)项目绩效目标。说明项目主要内容,计划实现的具体绩效目标(定性和定量目标)以及项目实施进度计划等。 (三)项目资金申报相符性。说明项目申报内容是否与具体实施内容相符、申报目标是否合理可行等。 二、项目实施及管理情况 (一)资金计划、到位及使用情况。 1、资金计划及到位。说明该项目各类资金计划及截止评价时点实际到位情况,包括中央、省、市、县(市、区)财政资金、项目单位自筹资金及其他渠道资金。将资金到位情况与资金计划

进行比对,分析说明资金到位率、到位及时性及配套资金筹措能力。如有资金未到位或到位不及时等情况应说明原因。 2、资金使用。说明截止评价时点项目资金的实际支出情况,资金开支范围、标准及支付进度等,支付依据是否合规合法,资金支付是否与预算相符,并对相关问题进行说明。 (二)项目财务管理情况。 说明项目财务管理制度建设、机构设置、会计核算及账务处理等相关情况。对照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评价项目是否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财务处理是否及时、会计核算是否规范等。 (三)项目组织实施情况。 说明项目组织管理架构及具体实施流程,主要包括机构设置、监管措施、执行相关管理制度(如招投标、政府采购、项目公示等)相关情况,其中:基建项目还应介绍基本建设程序执行情况,并对相关问题进行说明。 三、目标完成情况 (一)目标任务量完成情况。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附件2 杭州市重大科技创新项目(2013-2015) 评价指标和标准说明 本次对杭州市重大科技创新项目(2013-2015)进行绩效评价,遵循绩效评价的“3E”原则,体现直接性、简明性,从经济性(相关性)、效率性、有效性三个维度出发,对政策绩效作直接评判。每个维度满分为10分,按得分多少分为四个等级。本次评价从三个维度分别得出评定等级,力求准确、客观判断政策实际绩效,不再评定政策总体总分及等级。 一、经济性(10分) (一)政策的必要性(5分)

1.依据充分性(3分) (1)评价内容:评价杭州市重大科技创新项目设立依据是否充分。具体主要从扶持内容是否符合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是否符合浙江省及杭州市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是否符合杭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三个方面来评价。以上三项均应提供书面依据证明,无书面依据视为不符合。 (2)第三方评价:由评价组在查阅项目设立相关文件、规划、报告等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调研情况,分析项目设立依据的充分性,对照评价标准,确定分值。 2.政策重复度(2分) (1)评价内容:评价杭州市重大科技创新具体项目内容,是否与主管行政部门其他专项内容重叠;是否与其他政府部门的杭州市级补助政策有类似、重叠的内容;三个年度的项目之间是否存在类似、重叠的内容。 (2)第三方评价:由评价组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内容,与杭州市科技局日常业务范围、其他市级部门相关政策进行对照,同时进行三个年度项目之间进行对照,结合实地调研情况,分析项目是否存在一定的重复性,对照评价标准,确定分值。 (二)政策科学性(5分) 1.目标明确度(2分)

(1)评价内容:评价是否制定杭州市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发展中长期规划和每年度项目申报指南,规划及指南内容、目标是否清晰、明确、量化。 (3)第三方评价:由评价组在查阅项目实施中长期规划、阶段性规划和年度计划、年度申报指南等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调研情况,分析政策目标的明确度,对照评价标准,确定分值。 2.科学合理性(3分) (1)评价内容:评价杭州市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年度申报指南、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包括申报主体资格要求)的编制是否经过论证和研究;具体内容是否科学、合理;资金资助范围及标准是否科学、合理。 (2)第三方评价:由评价组在查阅和研究年度申报指南、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调研、问卷调查情况,分析政策科学合理性,对照评价标准,确定分值。评价组评价分值占2分,问卷调查分值占1分,问卷调查评分依据如下: ①评价年度申报指南科学合理性(0.5分):参照调查问卷(附件6-1问题1、附件6-2问题3)结果,选择(1)的人数占总人数的80%(含)以上,视为科学合理;80%以下,视为还不具有。 ②评价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科学合理性(0.5分):参照调查问卷(附件6-1问题4、附件6-2问题6)结果,选择(1)的人数占总人数的80%(含)以上,视为科学合理;80%以下,视为还不具有。

绩效自评工作情况报告

绩效自评工作情况报告 绩效自评工作情况报告 篇一:工作绩效考核自评报告 妇幼卫生工作绩效考核自评报告 为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相关政策,推动我旗妇幼卫生事业发展,根据赤卫办字〔2011〕153 号文件关于转发《全国县级妇幼卫生工作绩效考核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的文件精神,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解决我旗妇幼卫生事业存在问题,并对我旗辖区内提供妇幼卫生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和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妇幼卫生工作进行了绩效考核自评,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明确各部门职责 接到通知后,卫生局领导高度重视,立即组织人员召开会议,传达文件精神,成立了由卫生局领导为组长的全旗妇幼卫生工作绩效考核评估小组。由考核评估小组制定了《自评估方案》,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明确了各部门职责。 二、着重从以下四点入手进行了自查考核。 1、政府保障:政府对妇幼卫生工作的政策支持、经费保障。 2、妇幼保健网络建设:医疗保健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房屋建设、设备配置,妇幼保健人员配备及服务能力。 3、妇幼保健服务:妇幼保健服务提供的数量及质量,妇幼1 保健服务的管理,服务对象满意度。4、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 三、自评结果如下: 1、政府保障方面 政府对妇幼卫生工作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将妇幼卫生工作纳入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将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纳入政府考核指标、制定妇幼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制定妇幼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建立各部门协调工作机制,明确各相关部门职责,组织实施妇幼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卫生局设有专门部门负责、专人分管妇幼保健工作。 我旗每年都制定地方妇幼卫生项目补助政策,根据制定的实施方案,落实补助政策。旗妇幼保健所为全额事业单位,25名全额编制及乡级妇幼保健人员均为财政发放工资。 2、妇幼保健网络建设: 我旗妇幼保健所现有职工43人,专业技术人员28人,其中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7人,医师8人,主管护师2人,护师及护士8人,技师2人。妇幼保健所业务用门诊楼建筑面积1700多平方米,保健科室设置健全,临床科室设置与开展的服务相匹配,产房急救设施、设备齐全、功能完好,设备配备达到县级妇幼保

政府公共政策绩效评估研究

政府公共政策绩效评估研究 2013年10月10日10:28 来源:《中国行政管理》2013年3期作者: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课题组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104 政府公共政策绩效评估是指基于结果导向、运用科学的方法、规范的流程、相对统一的指标及标准,对政府公共政策的投入产出进行综合性测量与分析的活动。公共政策绩效评估是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加强公共政策绩效评估,有利于检验政策的效果、效率、效益,有利于实现政策资源的有效配置,是进行政策调整、提出政策建议的重要依据。加强公共政策绩效评估,不仅能总结经验教训和及时纠正政策失误,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还能对公共政策参与人员起到重要的间接监督作用,增强相关人员的责任心,从而提高公共政策的有效性。 一、我国政府公共政策评估实践和研究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发挥思想库作用,建立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十七届二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强调,要规范行政决策行为,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2011年颁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建立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重大政策制定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 科学民主决策已经成为各级党委、政府执政和行政的基本理念,公共决策机制日趋完善,科学民主决策制度正逐步形成。重大项目上马前和重大决策出台前进行社会稳定与经济效益“双评估”的机制已在全国推广。四川、海南、贵州、广西、黑龙江、天津等地积极探索,取得可喜成效。四川省在实践中总结出五方面重大事项、五项重点评估内容、五步工作法、五种责任追究措施、五条监督渠道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五个五工程”科学评估体系。海南省的评估主要集中在三大矛盾突出领域:一是重大决策。包括涉及面广、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政策、改革改制方案、社会管理措施以及建设规划的出台;二是重大项目,包括基础设施项目、公益性项目、工业项目、房地产开发项目;三是其他重大事项。包括影响大、涉众广、情况复杂的大型活动等。评估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和安全性四个方面。广东省政府颁布《广东省政府规章立法后评估规定》,规定“政府规章实施后,根据其立法目的,结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按照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政府规章的立法质量、实施绩效、存在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等进行跟踪调查和分析评价,并提出评估意见”。总体看,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资金的使用,必须经集体讨论做出决定的“三重一大”制度的实施,使政府部门公共决策水平和质量有了进一步提高。 公共政策评估的重要意义逐渐凸显,开始引起学界的关注。学者们就政策评估的类型、标准、作用及影响政策绩效的主要因素等进行了研究,但总体而言,相对于实践探索,我国对公共政策评估的研究明显滞后,已有的对公共政策评估的研究又多数停留在政策评估的重要性、必要性、评估主体、评估价值取向等方面,严格来说,是政策的执行力评估,与以“结果导向”和“公众满意度导向”为核心理念的绩效导向相距甚远,探索适合我国国情且与已有实践相结合的公共政策评估方面的研究更加鲜见。 二、政府实行公共政策绩效评估的影响因素 客观来讲,公共政策的绩效受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政策及其绩效之间不一定是直接的对应关系,绩效一方面是一种客观存在,另一方面又是一种主观判断,所以绩效是既客观又主观的存在,是对比政策实际结果与期望值之间的判断,所以它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同时,政策绩效的事实标准和价值标准之间、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

一、单项选择题 1、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学术界的研究开始于:(B ) A二战之前B二战期间C二战前后 D二战之后 2、以下关于效率的说法正确的是:(B ) A效率以社会、公众的满意作为最终标准 B效率是传统行政管理的核心命题 C效率更重视质量指标 D效率还要涉及管理作风、管理态度等柔性机制 3、政府绩效的价值目标是:(C ) A政治绩效B经济绩效C社会绩效D文化绩效 4、以下不属于绩效管理功能的是:(D) A计划辅助功能B监控支持功能C促进功能D领导功能 5、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B ) A绩效评估是个综合性的概念,评估的对象可以是组织行为,也可以是个体行为B绩效评估只在事后进行 C根据特定需要,绩效评估的范围既可以是全方位的,也可以是局部性的 D绩效评估通常是对特定部门一段时间以来的工作状况进行事后测定 6、绩效评估的核心是:(D ) A效率问题 B资源问题 C效益问题 D成本问题 7、管理与改进型评估、责任与控制型评估和节约开支型评估是根据什么标准划分的:( C ) A评估机构的地位 B评估对象 C评估目标 D评估过程 8、以下提法错误的是:( D) A政府绩效评估是一种以结果为本的控制 B政府绩效评估是一种新的公共责任机制 C政府绩效评估是一种服务和顾客至上的机制 D政府绩效评估强调政府管理工作必须以政府为中心

9、被评估者的绩效评估悖论是指:(C ) A评估者同承担直线指挥职能的管理者之间存在着紧张的关系 B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公众和社会都会有不同的需求 C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实施将与公共管理者的既得利益发生冲突 D不同的阶层对公共产品会有不同的评价 10、以下不是由于公共部门公共性特征造成绩效评估客观困难的原因是:(D )A目标多元性B目标弹性C目标准确性D服务垄断性 11、政府绩效评估的价值取向决定了:(A ) A评估绩效的标准B评估的主体 C评估的复杂性 D评估的过程 12、当前的中国政府急需创新的管理理念不包括:(B) A服务理念B管理理念C责任理念D效能理念 13、(B )有利于政府更有效地朝着公众需求的方向努力,有利于政府机关及 时纠正行动中的失误,有利于增进公众对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监督、支持以及 对评估结果的理解和认同。 A获取高层的支持 B强化公众参与 C建立绩效信息系统D推行电子政务 14、以下不属于绩效评估目标的是:(D ) A提高组织绩效B资源配置C节约成本D制度化建设 15、以下衡量方法中最经常使用的是:(A ) A工作量完成的指标B资源利用指标 C生产力指标 D成本-收益比率指标 16、绩效评估体系中的核心问题是:(B ) A明确评估目标 B建构评估指标体系 C确定评估的基本原则D建立评估的信息系统 17、(A )是整个绩效评估体系的前提和基石。 A公平公正B系统全面C连续稳定D可靠客观 18、下列哪一个基本原则首要的问题是“机关或组织在既定的时间内,预算投 入究竟产生了什么样的结果”:(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