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分析知识点

食品分析知识点
食品分析知识点

第一部分绪论

1.食品分析的概念、性质、任务和作用

食品分析概念:专门研究各类食品组成成分的检测方法及有关理论,进而评价食品品质的一门技术性学科。

食品分析的性质:是一门包括微生物学、化学、生物学和工程学的多学科科学。

食品分析的任务:运用物理、化学、生化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及各种科学技术,对食品成分及其性质进行检测。控制和管理生产过程,为新工艺、新技术、新资源、新产品的开发提供数据

食品分析的作用:

1.保证原料质量

2.掌握生产过程情况、决定工艺条件

3.控制产品质量

4.进行经济核算的依据

5.进行科研工作的手段

2.化学分析、仪器分析、理化分析、生化分析等概念的含义

化学分析法是以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可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类。

?定性分析:解决含有何种组分的问题

?定量分析:解决这种组分含有多少的问题

仪器分析法:以物质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它是根据在化学变化中,样品中被测组分的某些物理性质与组分之间的关系进行测定的分析方法。

方法分类:

?光学分析法:吸收光谱法、旋光法、折光法等

?色谱分析法:液相色谱、气相色谱和离子色谱等

?电化学分析法:电位分析法、电导分析法、电流滴定法等

?气体分析法:呼吸仪、瓶装啤酒中二氧化碳含量测定仪

理化分析法(物理分析法):通过对某些物理性质如密度、折射率、沸点、透明度、比重等的测定,可间接求出食品中某种成分的含量,进而判断被检测样品的纯度和品质。

微生物分析法:微生物法的原理在于利用了微生物对于某些营养物质、药物等成分的特异性,根据微生物数量、生理状态等变化,采用比色、比浊、滴定的方法来定性、定量表征待测物的方法。

生化(物)分析法

?生化(物):酶法

?免疫分析(immunoassay)

?受体分析法

3.食品分析相关的几个国际组织: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 CAC)

美国官方分析化学师协会(Association of Official Agricultural Chemists,简称AOAC)The Joint FAO/WHO Expert Committee on Food Additives (JECFA)

世界卫生组织(WHO)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

4.食品分析有关常识

(1) 常量分析、半微量分析和微量分析-根据样品的用量及操作规模不同

?常量分析: 试样质量大于0.1克;试液体积大于10毫升

?半微量分析: 试样质量在0.01~0.1克之间;试液体积在1至10毫升之间

?微量分析: 试样质量大于0.1~10毫克;试液体积大于0.01至1毫升

?超微量分析: 试样质量小于0.1毫克;试液体积小于0.01毫升

(2) 常量成分、微量成分和痕量成分-根据待测成分含量高低不同

?常量成分: 大于1%

?微量成分: 0.01~1%

?痕量成分: 小于0.01%

?注意:微量成分的分析不一定是微量分析,为了测定痕量成分有时取样千克以上。

(3)7.3 部分单位

PPM ——parts per million (10-6) 单位:( mg / kg )或( mg / L )

PPB —— parts per billion (10-9)

PPT —— parts per trillion (10-12)

(4)化学试剂的纯度

国标试剂:该类试剂为我国国家标准所规定,适用于检验、鉴定、检测

基准试剂(JZ,绿标签):作为基准物质,标定标准溶液。

优级纯(GR, Guaranteed reagent,绿标签)(一级品):主成分含量很高、纯度很高,适用于精确分析和研究工作,有的可作为基准物质。

分析纯(AR, Analytical reagent,红标签)(二级品):主成分含量很高、纯度较高,干扰杂质很低,适用于工业分析及化学实验。

化学纯(CP, Chemical pure,蓝标签)(三级品):主成分含量高、纯度较高,存在干扰杂质,适用于化学实验和合成制备。

(5)7.5 一些术语

?常用带刻度的玻璃仪器是在20℃条件下标注的。

?分样筛——用来筛分体积大小不同的固体颗粒的筛子。

?分子筛——具有均一微孔结构而能将不同大小分子分离的固体吸附剂。

?“称取”——称至0.1g。

?“精密称取”——必须按所列数值称取,精确至 0.0001g。

?“精密称取约”——必须精确至0.0001g,可接近所列数值,不超过所列数值的10% 。

?水

用于配置溶液:蒸馏水或离子交换水。

用于配置高效液相色谱流动相和标准液:二次蒸馏水。

?配置溶液的试剂:

配置一般提取液和一般试液:化学纯以上。

配置标准溶液:优级纯和基准级试剂。

未指明的溶液:均指水溶液。

5.食品分析方法的发展趋势

第二部分食品分析基础知识

1.样品采集相关概念

采样:在大量产品(分析对象中)抽取有一定代表性样品,供分析化验用,这项工作叫采样。

检样:有整批食物的各个部分采取的少量样品称为检样。

原始样品:把许多检样混在一起为原始样品。

平均样品:原始样品经处理再抽取其中一部分作分析用的称平均样品

试样:从平均样品中分取供检验的样品为试验样品或检验样品,简称试样

试验样品:由平均样品中分出,用于全部项目检验用的样品。

复验样品:留作对检验结果有争议或分歧时复验的样品。

保留样品:对某些样品,要封存保留一段时间,以备再次验证的样品。

一.有机物破坏法

测定食品中无机成分的含量,需要在测定前破坏有机结合体,如蛋白质等。操作方法分为干法和湿法两大类。

1.干法灰化

原理:将样品至于电炉上加热,使其中的有机物脱水、炭化、分解、氧化,在置高温炉中灼烧灰化,直至残灰为白色或灰色为止,所得残渣即为无机成分。

优点:

①此法基本不加或加入很少的试剂,故空白值低。

②因灰分体积很小,因而可处理较多的样品,可富集被测组分。

③有机物分解彻底,操作简单。

缺点:

①所需时间长。

②因温度高易造成易挥发元素的损失。

③坩埚对被测组分有吸留作用,使测定结果和回收率降低。

2. 湿法消化

原理:样品中加入强氧化剂,并加热消煮,使样品中的有机物质完全分解、氧化,呈气态逸出,待测组分转化为无机物状态存在于消化液中。

常用的强氧化剂有浓硝酸、浓硫酸、高氯酸、高锰酸钾、过氧化氢等。

优点:(1)有机物分解速度快,所需时间短。

(2)由于加热温度低,可减少金属挥发逸散的损失。

缺点:(1)产生有害气体。

(2)初期易产生大量泡沫外溢。

(3)试剂用量大,空白值偏高。

3. 紫外光分解法

高压汞灯提供紫外光。85±5 ℃,加双氧水。

4. 微波高压消煮器。

食品样品最多只要10分钟(2.5 MPa);

其它方法:

1. 高压密封消化法——120~150℃,数小

时,要求密封条件高。 2.自动回流消化仪。

二.蒸馏法

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种组分挥发度的不同而将其分离,叫蒸馏。

(一)常压蒸馏

适用对象:常压下受热不分解或沸点不太高的物质。

蒸馏釜:平底、圆底

冷凝管:直管、球型、蛇型

注意:1. 爆沸现象。(沸石、玻璃珠、毛细管、素瓷片)

2. 温度计插放位置。

3. 磨口装置涂油脂。

(二)减压蒸馏

适用对象:常压下受热易分解或沸点太高的物质。

原理:物质的沸点随其液面上的压强增高而增高。

(三)水蒸汽蒸馏

适用于沸点较高,易炭化,易分解物质。水蒸汽蒸馏是用水蒸汽加热混合液体,使具有一定挥发度的被测组分与水蒸汽分压成比例地自溶液中一起蒸馏出来。

三、溶剂提取法

利用混合物中各种组分在某种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而是混合物分离的方法

浸提法

溶剂萃取(LIE)

溶剂抽提法超临界萃取(SCFE)

固相萃取(SPE)

微波萃取(MAE)

超声波萃取(UE)

(一)浸提法(从固体中萃取有效成分)

用适当的溶剂将固体样品中某种待测成分浸提出来,又称“液——固萃取法”。

1. 提取剂的选择

?由相似相溶原理选择

?选溶剂沸点在45~80℃之间的,低,易挥发;高,不易提纯,浓缩,溶剂与提取物不好分离。

?选稳定性好的溶剂。

2. 提取方法: 1)振荡浸渍法

2)捣碎法

3)索氏提取法

(二)溶剂萃取法(溶剂分层、液液萃取、抽提)

1. 原理:用一种溶剂把样品溶液中的一种组分萃取出来,这种组分在原溶液中的溶解度小于在新溶剂中的溶解度,即分配系数不同。

?用于原溶液中各组分沸点非常相近或形成了共沸物,无法用一般蒸馏法分离的物质。

?新溶剂——萃取剂

?(新溶剂 + 被溶解组分)——萃取相比重

?(原溶液 + 被溶解组分)——萃余相不同

2.方法:工业上用萃取塔

实验室用分液漏斗

3.关于萃取剂的选择:

(1)萃取剂与原溶剂不互溶且比重不同。

(2)萃取剂与被测组分的溶解度要大于组分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对其它组分溶解度很小。(3)萃取相经蒸馏可使萃取剂与被测组分分开,有时萃取相整体就是产品。溶剂萃取法

优点:操作迅速、分离效果好、应用广泛。

缺点:萃取剂往往易燃、易挥发、有毒。

(三)超临界萃取(SFE )

? 利用超临界流体SCF 作为溶剂,用来有选择性地溶解液体或固体混合物中的溶质。

对溶质的溶解度大大增加。

? 超临界流体——流体的温度、压力处于临界状态以上。常用CO2作为超临界流体(临

界温度为31.05℃,临界压力7.37 Mpa ), 不可燃、无毒、廉价易得、化学稳定性

好。

四、色层分离法

又称色谱分离、色层分析、层析、层离法。

色层分析——使多种组分混合物在不同的载体上进行分离。

两相物质: 固定相 流动相

样品要制备成液体或气体。

1. 按固定相材料及使用形式分类

? 柱色谱——固定相装在色谱柱中

? 纸色谱——层析滤纸为支持剂, 滤纸上结合水为固定相 。

? 薄层色谱(TLC )——将固定相粉末制成薄层。

? 气相色谱(GC )——流动相为气体。

? 液相色谱(HPLC )——流动相为液体。

2. 按不同的分离原理分:吸附层析、分配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凝胶层析

(一)吸附色谱——利用吸附剂对不同 组分的物理吸附性能的差异进行分离。吸附力相差越大分离效果越好。

固定相——固体吸附剂

流动相——气体或液体

温度 压

固体

液体 气体

流体

C T

A

B

(二)分配色谱——利用不同组分在两相中的不同分配系数来进行分离。(溶解度的不同)固定相——固体支持剂(担体)+固定液

流动相——气体或液体(与固定相不相溶)

纸层析:纸是支持剂,结合水为固定相,溶剂作为流动相。

(三)离子交换色谱法——利用各组分与离子交换树脂的亲和力的不同来分离。

?阳离子交换: R—H + M+X- R—M + HX

?阴离子交换: R—OH + M+X- R—X + MOH

五、化学分离法

(一)磺化法和皂化法

用来除去样品中脂肪或处理油脂中其它成分,使本来憎水性油脂变成亲水性化合物,从样品中分离出去。

?适用范围:适用于处理油脂和含脂肪样品。

?特点:油脂被浓硫酸磺化或者油脂被碱皂化,油脂由憎水性变成亲水性,这时油脂中那些要测定的非极性物质就能较容易地被非极性或弱极性溶剂提取出来。(二)沉淀分离法

利用沉淀反应进行分离。在试样中加入适当的沉淀剂,使被测组分沉淀下来或将干扰组分沉淀下来,再经过滤或离心把沉淀和母液分开。

?常用的沉淀剂:碱性硫酸铜、碱性醋酸铅等。

例如,测冷饮中糖精钠含量时,,加入碱性硫酸铜,将蛋白质及其它干扰物、杂质沉淀出来,而糖精钠留在试液中,取滤液进行分析。

1.盐析法

所加盐类不得破坏所要析出的成分。

实质:盐类属强电解质,有强烈的水化作用,破坏物质原有的水化层而使之沉淀。

注意:要调整 pH、T.等条件。

缺点;沉淀物中往往存有大量盐类,分离不彻底。

2.等电点法

凡具有两性电解质性质的物质,如氨基酸、蛋白质等,当pH调到适当数值时,它们显电中性,在水中溶解度最小,易形成沉淀。

例:味精生产中,把发酵液的pH调到谷氨酸的等电点,大量谷氨酸就结晶析出。

(三)掩蔽法

向样品中加入一种掩蔽剂使干扰成分仍在溶液中,而失去了干扰作用,多用于络合滴定中。

六.浓缩

?注意点:

1.避免待测组分损失。

2.当浓缩至体积很小时,浓缩速度不能太快。

3.浓缩回收率要求打到≥90%

?浓缩方法:自然挥发法、吹气法、KD浓缩器法、真空旋转蒸发法。

第三部分食品营养成分分析

1.掌握水分含量测定:3种常见方法的原理、适用范围,理解过程操作。

干燥法:主要介绍直接干燥法、减压干燥法的原理、适用范围和操作方法

1. 直接干燥法

(1) 原理

基于食品中的水分受热以后,产生的蒸汽压高于空气在电热干燥箱重中的分压,使食品中的水分蒸发出来,同时,由于不断的加热和排走水蒸汽,而达到完全干燥的目的,食品干燥的速度取决于这个压差的大小。

(2) 适用范围

本法以样品在蒸发前后的失重来计算水分含量,故适用于在95~105℃范围不含其他挥发成分极微且对热不稳定的各种食品。

(3)样品的制备、测定及结果计算样品的制备方法常以食品种类及存在状态的不同而异,一般情况下,食品以固态(如面包、饼干、乳粉等)、液态(如牛乳、果汁等)和浓稠态(如炼乳、糖浆、果酱等)存在。现将样品制备与测定方法等分述如下:

①固态样品:固态样品必须磨碎,全部经过20~40目筛,混匀。在磨碎过程中,要防止样品水分含量变化。

一般水分在14%以下时称为安全水分,即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粉碎过筛等处理,水分含量一般不会发生变化。但要求动作迅速。制备好的样品存于干燥洁净的磨口瓶中备用。测定时,精确称取上述样品2~10 g (视样品性质和水分含量而定),置于已干燥、冷却并称至恒重的有盖称量瓶中,移入95~105℃常压烘箱中,开盖2~4小时后取出,加盖置干燥内冷却0.5小时后称重。再烘1小时左右,又冷却0.5小时后称重。重复此操作,直至前后两次质量差不超过2mg 即算恒重。测定结果按下式计算: 水分(%)= 式中m1 ---------干燥前样品于称量瓶质量,g

m2 ---------干燥后样品与称量瓶质量,g

m 3 ---------称量瓶质量 ,g

对于水分含量再16%以上的样品,通常采用二步干燥法进行测定。即首先将样品称出总质量后,在自然条件下风干15~20小时,使其达到安全水分标准(即与大气湿度大致平衡),再准确称重,然后再将风干样品粉碎、过筛、混匀,贮于洁净干燥的磨口瓶重备用。测定时按上述安全水分含量的样品操作手续进行。分析结果按下式计算

式中 m1-----新鲜样品总质量,g

m2-----风干后样品总质量,g

m3-----干燥前适量样品于称量瓶质量 ,g

m4-----干燥后适量样品与称量瓶质量,g

m5-----称量瓶质量,g

② 浓稠态样品:

浓稠态样品直接加热干燥,其表面易结硬壳焦化,使内部水分蒸发受阻,故在测定前,需加入精制海砂或无水硫酸钠,搅拌均匀,以增大蒸发面积。但测定中,应先准确称样,再加入已知质量的海砂或无水硫酸钠,搅拌均匀后干燥至恒重。测定结果按下式

③液态样品:

液态样品直接置于高温加热,会因沸腾而造成样品损失,故需经低温浓缩后,再进行高温干燥。测定时先准确称样于已烘干至恒重的蒸发皿内,置于热水浴锅上蒸发至近干,再移入干燥箱中干燥至恒重。结果计算公式同上述一步干燥法。

100)(

15

343221?--+-m m m m m m m m 水分(%)= 1003121?--m m m m

由于液态样品主要由水分和可溶性固形物所组成,因此也可采用比重法、折光法等测出样品中固形物含量,然后按下式间接求出水分含量:

水分(%)=100%﹣可溶性固形物%

(4)操作条件选择

操作条件选择主要包括:称样数量,称量皿规格,干燥设备及干燥条件等的选择.

①称样数量:测定时称样数量一般控制在其干燥后的残留物质量在1.5~3g为宜。对于水分含量较低的固态、浓稠态食品,将称样数量控制在3~5g,而对于果汁、牛乳等液态食品,通常每份样量控制在15~20g为宜。

②称量皿规格:称量皿分为玻璃称量瓶和铝质称量盒两种。前者能耐酸碱,不受样品性质的限制,故常用于干燥法。铝质称量盒质量轻,导热性强,但对酸性食品不适宜,常用于减压干燥法。称量皿规格的选择,以样品置于其中平铺开后厚度不超过皿高的1/3为宜。

③干燥设备

④干燥条件:温度一般控制在95~105℃,对热稳定的谷物等,可提高到120~130℃范围内进行干燥;对含还原糖较多的食品应先用低温(50~60℃)干燥0.5小时,然后在用100~105℃干燥。

干燥时间的确定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干燥到恒重,另一种是规定一定的干燥时间。前者基本能保证水分蒸发完全;后者的准确度要求不高的样品,如各种饲料中水分含量的测定,可采用第二种方法进行。

(5)说明及注意事项

①水果、蔬菜样品,应先洗去泥沙后,再用蒸馏水冲洗一次,然后用洁净纱布吸干表面的水分。

②在测定过程中,称量皿从烘箱中取出后,应迅速放入干燥器中进行冷却,否则,不易达到恒重。

③干燥器内一般用硅胶作干燥剂,硅胶吸湿后效能会减低,故当硅较蓝色减褪或变红时,需及时换出,置135℃左右烘2~3小时使其再生后再用。硅胶若吸附油脂等后,去湿能力也会大大减低。

④果糖含量较高的样品,如水果制品、蜜蜂等,在高温下(>70℃)长时间加热,其果糖会发生氧化分解作用而导致明显误差。故宜采用减压干燥法测定水分含量。

⑤含有较多氨基酸、蛋白质及羰基化合物的样品,长时间加热则会发生羰氨反应析出水分而导致误差,宜用其他方法测定水分含量。

2.减压干燥法

(1)原理

利用在低压下水的沸点降低的原理,将取样后的称量皿置于真空烘箱内,在选定的真空度于加热温度下干燥到恒重.干燥后样品所失去的质量即为水分含量.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在较高温度下易热分解、变质或不易除去结合水的食品,如糖浆、果糖、味精、麦乳精、高脂肪食品、果蔬及其制品等的水分含量测定。

(3)仪器及装置

(4)操作方法

准确称取2~5g样品于已烘干至恒重的称量皿中,放入真空烘箱内,按图所示流程连接好全套装置后,打开真空泵抽出烘箱内空气至所需压力40~53.3KP(300~400mmH g),并同时加热至所需温度(50~60℃)。关闭真空泵上的活塞,停止抽气,使烘箱内保持一定的温度和压力,经一定时间后,打开活塞使空气经干燥瓶缓缓进入烘箱内,待压力恢复正常后,再打开烘箱取出称量皿,放入干燥器中冷却0.5小时后称量。并重复以上操作至恒重。

(5)结果计算同直接干燥法

(6)说明及注意事项

①真空烘箱内各部位温度要求均匀一致,若干燥时间短时,更应严格控制.

②第一次使用的铝质称量盒要反复烘干二次,每次置于调节到规定温度的烘箱内烘1~2小时,然后移至干燥器内冷却45分钟,称重(精确到0.1mg),求出恒重.第二次以后使用时,通常采用前一次的恒重值.试样为谷粒时,小心使用可重复20~30次而恒重值不变.

③由于直读天平与被测量物之间的温度差会引起明显的误差,故在操作中应力求被称量物与天平的温度相同后再称重,一般冷却时间在0.5~1小时内.

④减压干燥时,自烘箱内部压力降至规定真空度时起计算烘干时间,一般每次烘干时间为2小时,但有的样品需5小时;恒重一般以减量不超过0.5mg时为标准,但对受热后易分解的样品则可以不超过1~3mg的减量值为恒重标准。

3.蒸馏法

(1)原理

基于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二元体系的沸点低于各组分的沸点这一事实,将食品中的水分与甲苯或二甲苯或苯共沸蒸出,冷凝并收集溜液,由于密度不同,溜出液在接受管中分层,根据馏出液中水的体积,即可计算出样品中水分含量.

(2) 特点及适用范围

此法由于采用了一种高效的换热方式,水分可迅速移出.此外,因此测定过程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加热温度比直接干燥法低,故对易氧化、分解、热敏性以及含有大量挥发性组分的样品的测定准确度明显优于干燥法。该法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现已广泛用于谷类、果蔬、油类香料等多种样品的水分测定,特别对于香料,此法是唯一公认的水分含量的标准分析法。(3)仪器及试剂

蒸馏式水分测定仪如图下图所示.

甲苯或二甲苯:取甲苯或二甲苯.先以水饱和后,分去水层,进行蒸馏,收集馏出液备用.

(4) 操作方法

准确称取适量样品(估计含水量2~5ml),放入水分测定测定仪器的烧瓶中,加入新蒸馏的甲苯(或二甲苯)50~75ml使样品浸没,连接冷凝管及接受管,从冷凝管顶端注入甲苯(或二甲苯),使之充满水分接受刻度管.加热慢慢蒸馏,使每秒钟约蒸馏出2滴馏出液,待大部分水分蒸馏出后,加速蒸馏使每秒约蒸出4滴馏出液,当水分全部蒸出后(接收管内的体积不再增加时),从冷凝管顶端注入少许甲苯(或二甲苯)冲洗.如发现冷凝管壁或接受管上部附有水滴,可用附用小橡皮头的铜丝擦下,再蒸馏片刻直接接受管上部及冷凝管壁无水滴附着为止.读取接受管水层的容积.

(5)结果计算

水分(%)=

式中 V-----接受管内水的体积, ml

W-----样品的质量 ,g

(6)注意事项

①样品用量一般谷类、豆类约20 g ,鱼、肉、蛋、乳制品约5~10克,蔬菜、水果约5g 。 ②有机溶剂一般用甲苯,其沸点微110.7℃。对于 在 高温易分解样品则用苯作蒸馏溶剂(纯苯沸点80.2℃,水苯其沸点则为69.25℃),但蒸馏的时间需延长。

③加热温度不宜太高,温度太高时冷凝管上端水汽难以全部回收。蒸馏时间一般为2~3小时,样品不同蒸馏时间各异。

④为了尽量避免接受管和冷凝管壁附着水滴,仪器必须洗涤干净。

4.卡尔?费休法

卡尔?费休(Karl ? Fischer )法,简称费休法或K-F 法,是在1935年由卡尔?费休提出的测定水分的容量方法,属于碘量法,对于测定水分最为专一,也是测定水分最为准确的化学方法。

(1)原理

费休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I 2 氧化SO 2 时,需要有定量的水参加反应:

SO 2 + I 2 +2H 2O H 2SO 4 +2HI 但此反应具可逆性,当硫酸浓度达0.05%以上时,即能发生逆反应,要使反应顺利地向右进行,需要加入适当的碱性物质以中和反应过程中生成的酸。经实验证明,采用吡啶(C 5H 5N )作溶剂可满足此要求,此时反应进行如下:

∕H ∕SO 2

C 5H 5N ? I 2 + C 5H 5N ? SO 2 +C 5H 5N+H 2O →2 C 5H 5N + C 5H 5N ∣

碘吡啶 亚硫酸比啶 ﹨I ﹨O

氢碘酸吡啶 硫酸吡啶

生成的硫酸吡啶很不稳定,能与水发生副发应,消耗一部分水而干扰测定:

于是促使测定水的滴定反应得以定量完成。

由此可见,滴定操作所用的标准溶液是含有I 2、SO 2、C 5H 5N 及CH 3OH 的混合溶液,此溶液称为费休试剂。

费休法的滴定总反应式可写为:

( I 2+SO 2+3C 5H 5N+CH 3OH )+H 2O → 2 C 5H 5N ?HI+ C 5H 5N ?HSO 4CH 3

从上式可以看到1mol 水需要与1mol 碘、1mol=氧化硫和3mol 吡啶及1mol 甲醇反应而产生2mol 氢碘酸吡啶和1mol 甲基硫酸氢吡啶(实际操作中各试剂用量摩尔比为I 2:SO 2:C 5H 5N=1:3:10 )

C 5H 5N

SO 2

O +H 2O C 5H 5N H SO4H

C 5H 5N

SO 2

O +CH 3OH C 5H 5N H SO4 ? CH3 100 W

V 若有甲醇存在,则硫酸吡啶可生成稳定的甲基硫酸氢吡啶;

滴定操作中可用两种方法确定终点

?一种是当用费休试剂滴定样品达到化学计量点时,再过量1滴费休试剂中的游离碘即会使体系呈现浅黄甚至棕黄色,据此即作为终点而停止滴定,此法适用于含有1%以上水分的样品,由其产生的终点误差不大;

?另一方法为双指示电极安培滴定法,也叫永停滴定法,其原理是将两枚相似的微铂电极插在被滴样品溶液中,给两电极间施加10~25mV电压,在开始滴定直至化学计量点前,因体系中只存留碘化物而无游离碘,电极间的极化作用使外电路中无电流通过(即微安表指针始终不动),而当过量1滴费休试剂滴入体系后,由于游离碘的出现使体系变为去极化,则溶液开始导电,外路有电流通过,微安表指针偏转至一定刻度并稳定不变,即为终点,此法更适宜于测定深色样品及微量、痕量水分时采用。

(2) 适用范围

费休法广泛地应用于各种液体、固体及一些气体样品中水分含量的测定,均能得到满意的结果,在很多场合,此法也常被作为水分特别是痕量水分(低至ppm级)的标准分析方法,用以校正其他测定方法。

在食品分析中,采用适当的预防措施后此法能用于含水量从1ppm到接近100%的样品的测定,已应用于面粉、砂糖、人造奶油、可可粉、糖蜜、茶叶、乳粉、炼乳及香料等食品中的水分测定,结果的准确度优于直接干燥法,也是测定脂肪和油品中痕量水分的理想方法。

(3) 主要仪器

KF—1型水分测定仪(上海化工研究院制)或SDY—84型水分滴定仪(上海医械专机厂制)

(4)试剂

①无水甲醇:要求其含水量在0.05%以下。量取甲醇约200ml置干燥圆底烧瓶中,加光洁镁条15g与碘0.5g,接上冷凝装置,冷凝管的顶端和接受器支管上要装上无水氯化钙干燥管,当加热回流至金属镁条溶解。分馏,用干燥的抽滤瓶作接受器,收集64~650C 馏分备用。

②无水吡淀:要求其含水量在0.1%以下。吸取吡啶200ml置干燥的蒸馏瓶中,加40ml苯,加热蒸馏,收集110~1160C 馏分备用。

③碘:将固体碘置硫酸干燥器内干燥48小时以上。

④无水硫酸钠。

⑤硫酸。

⑥二氧化硫:采用钢瓶装的二氧化硫或用硫酸分解亚硫酸钠而制得。

⑦ 5A分子筛。

⑧水一甲醇标准溶液:每ml含1mg水,准确吸取1ml水注入预先干燥的1000ml容量瓶中,用无水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

⑨卡尔?费休试剂:称取85g碘于干燥的1L具塞的棕色玻璃试剂瓶中,加入670ml无水甲醇,盖上瓶塞,摇动至碘全部溶解后,加入270ml吡啶混匀,然后置于冰水浴中冷却,通入干燥的二氧化硫气体60~70g,通气完毕后塞上瓶塞,放置暗处至少24小时后使用。

标定:

?预先加入50ml无水甲醇于水分测定仪的反应器中,接通仪器电源,启动电磁搅拌器,先用卡尔?费休试剂滴入甲醇中使其尚残留的痕量水分与试剂作用达到计量点,即为微安表的一定刻度值(45uA或48uA),并保持1分钟内不变,不记录卡尔?费休试剂的消耗量。然后用微量注射器从反映器的加料口缓缓注入10ul蒸馏水(相当于0.01g水,可先用天平称量校正,亦可用减量法滴瓶称取0.01g水于反应器中),此时微安表指针偏向左边接近零点,用卡尔?费休试剂滴定至终点,记录卡尔?费休试剂消耗量。

?卡尔?费休试剂对水

式中: G ——水的质量,g ; V ——滴定消耗卡尔?费休试剂的体积,ml 。

(5)操作方法

? 对于固体样品,如糖果必须事先粉碎均匀,视各种样品含水量不同,一般每份被测样品中含水20~40mg 为宜。准确称取0.3~0.5g 样品置于称样瓶中。

? 取50 ml 甲醇 → 于反应器中,所加甲醇要能淹没电极,用KF 试剂滴定50 ml 甲醇中痕量水 → 滴至指针与标定时相当并且保持1min 不变时 → 打开加料口 → 将称好的试样立即加入 → 塞上皮塞 → 搅拌 → 用KF 试剂滴至终点保持1min 不变 → 记录

(6)结果计算 水分(%)=

式中: T ——卡尔?费休试剂对水的滴定度,mg/ml

V ——滴定所消耗的卡尔?费休试剂体积,ml

W ——样品质量,g

5.其它测定水分方法

⑴化学干燥法

化学干燥法就是将某种对于水蒸汽具有强烈吸附作用的化学药品与含水样品同装入一个干燥器(玻璃或真空干燥器),通过等温扩散及吸附作用而使样品达到干燥恒重,然后根据干燥前后样品的失重即可计算出其水分含量,此法在室温下干燥,需要较长时间,几天、几十天甚至几个月。

干燥剂有五氧化二磷、氧化钡、高氯酸镁、氢氧化锌、硅胶、氧化氯等。

⑵气相色谱法

⑶微波法

微波是指频率范围为103~3×105MHZ 的电磁波。当微波通过含水样品时,因水分引起的能量损耗远远大于干物质所引起的损耗,所以测量微波能量的损耗就可以求出样品含水量。

⑷红外吸收光谱法

红外线属于电磁波,波长0.75~1000μm 的光。红外波段可分三部分:① 近红外区 0.75~2.5μm ;② 中红外区 2.5~25μm ;③ 远红外区 25~1000μm 。

根据水分对某一波长的红外光的吸收程度与其在样品中含量存在一定的关系的事实即建立了红外光谱测定水分方法。

⑸其它还有声波和超声波法 ,直流和交流电导率法,介电容量法,核磁共振波谱法,中子法。

2.水分活度值的测定

(一)水分活度值含义及意义

1.含义:

水分活度表示食品中水分存在的状态,反应水与食品的结合或游离程度,Aw ↓结合程度↑,Aw ↑结合程度↓。 Aw 影响色、香、味保存期。一般,同种食品水分含量↑,Aw 值 ↑。 定义: 溶液中水的逸度与纯水的逸度之比值,可近似表示为 溶液中水蒸气分压与纯水蒸汽压之比。

逸度——溶液中水逸出的趋势、能力。

V

G T 1000?=W V T W V T ??=???101001000

f=pγ(逸度系数)。

Aw = f水/f纯水≈ p水分压/p纯水分压

2.测定水分活度值的意义

水分含量与水分活度是两种不同的概念。水分含量是指食品中水的总含量,常以重量百分数表示;而水分活度则表示食品中水分存在的状态,即反应水分与食品的结合程度或游离程度,其值越小说明结合程度越高,反之则说明结合程度低。

Aw值的大小对食品的色、香、味、质构以及食品的稳定性都有着重要影响。各种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及各种化学、生物化学变化都要求一定的Aw值,故Aw值与食品的保藏性能密切相关。相同含水量的食品由于它们的Aw值不同而保藏性能会有明显差异。

因此,测定食品的Aw值,依据Aw值降低有利于其保藏的原理,认为控制水分活度即可提高产品的质量并延长其保存期,例如水果软糖中添加的琼脂、主食面包中添加乳化剂、糕点生产中添加甘油等对于调整食品Aw值、改善质构口感及延长保存期均起了很好的作用。Aw 值的测定已成为食品分析的重要项目之一。

(二)水分活度值的测定方法

1、AW测定仪法

⑴原理:在一定温度下主要利用AW测定仪中的传感器根据食品中水的蒸汽压力的变化,从仪器的表头上读出指针所示的水分活度。在样品测定前需用氯化钡饱和溶液校正AW测定仪的AW为9.000。

⑵步骤

①仪器校正

两张滤纸→浸于氯化钡饱和液中→用小夹子轻轻地把它放在仪器的样品盒内→然后将传感器的表头放在样品盒上,轻轻地拧紧→于20℃恒温烘箱→加热恒温3小时后→将校正螺丝校正AW为9.00

②样品测定

取样→于15~25℃恒温后→(果蔬样品迅速捣碎取汤汁或与固形物按比例取样→肉和鱼等固体试样需适当切细)→于容器样品盒内→将传感器的表头置于样品盒上轻轻地拧紧→于20℃恒温烘箱中→加热2小时后→不断观察表头仪器指针的变化情况→等指针恒定不变时→所指的数值即为此温度下试样的AW值

2、溶剂萃取法

⑴原理:食品中的水可用不混溶的溶剂苯来萃取。苯在一定温度下其萃取的水量随样品中水分活度而变化,即萃取的水量与水相中的水分活度成比例,其结果与同温度下测定的苯中饱和溶解水值与水相中的水的比值即为该样品的水分活度。

⑵步骤

称样1.00g →于250 ml磨口三角烧瓶→加100ml苯→塞上瓶塞→振摇1小时→静置10分钟→吸50ml →于卡尔费休水分测定器中→加无水甲醇70ml →混合→用KF试剂滴至微红色→置电流指针再不变即为终点→记录

求苯中饱和溶解水值:

取蒸馏水10ml代替样品→加苯100 ml →振摇2分钟→静置5分钟→同上样品测定

⑶计算

AW =[H2O]n×10/[H2O]0

AW ——样品中水分活度值

[H2O]n ——从食品中萃取的水量,即从KF试剂滴定度乘滴定样品消耗KF试剂毫升数

[H2O]0 ——测定纯水中萃取水量

3、扩散法

1.原理:样品在康威氏微量扩散皿密封和恒温下,分别在Aw较高和较低的标准饱和溶液中扩散平衡后,根据样品重量的增加和减少的量,求出样品中AW值。

2.操作方法:

a.在预先称重过的玻璃皿中,准确称取1.00g均匀切碎样品,迅速放入康威氏皿的内室中。

b.在康威氏皿的外室预先放入标准饱和试剂5ml,一般操作时选择2~4份标准饱和试剂,其中1~2份的AW值大于或小于试样的AW值。

c.在扩散皿磨口边缘均匀涂上一层真空脂或凡士林,加盖密封。

d.在25±0.5℃温度下放置2±0.5h,然后取出玻璃皿迅速称量,分别计算各样品每克质量的增减数。

e.以各种标准饱和溶液在25℃时的AW值为横坐标,每克样品质量增减数为纵坐标作图,将各点连结成一条直线,此线与横坐标的交点即为所测样品的AW值

2.蛋白质,氨基酸测定:掌握凯氏定氮法、紫外法原理、方法种类,掌握半微量法碱性蒸馏装置、使用;了解其他测定方法的原理等等。氨基酸测定掌握甲醛滴定法、印三酮法,了解HPLC法原理;各种方的样品前处理方法。

凯氏常量定氮法

(1)原理:样品与硫酸和催化剂一同加热后消化,使蛋白质分解,其中的碳和氢分别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逸出,而有机氮转化成氨后与硫酸结合生成硫酸铵,然后在碱性条件下蒸馏使氨游离用硼酸吸收后再用硫酸或者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根据酸的消耗量乘以换算系数,即得蛋白质含量。以甘氨酸为例,该过程的反应方程式如下。

消化:NH2CH2COOH+3H2SO4→2CO2+3SO2+4H2O+NH3↑

2NH3+H2SO4→(NH4)2SO4

蒸馏:(NH4)2SO4+2NaOH→2H2O+Na2SO4+2NH3

吸收:NH3+4H3BO4 →HN4HB4O7+5H2O

滴定:NH4HB4O7+HCl+5H2O→HNH4Cl+4H3BO4

在消化过程中,为了加速蛋白质的分解,缩短消化时间,常加入硫酸钾、硫酸铜等物质。加入硫酸钾可以提高溶液的沸点而加快有机物分解,因为它与硫酸作用生成硫酸氢钾可以提高反应温度。但其加入量不能太大,否则笑话体系温度过高,又会引起已生成的铵盐发生热分解放出氨而造成损失。硫酸铜除起催化作用之外,还可以作消化终点和下一步蒸馏时碱性反应的指示剂。

(2)适用范围:凯氏定氮法适用于各类食品中的蛋白质测定,最低检出量为0.05mg氮,相当于0.3mg蛋白质。由于样品中常含有核酸、生物碱、含氮量脂、卟啉以及含氮色素等非蛋白质的含氮化合物,故本法测出的结果为粗蛋白质含量。

(3)试剂浓硫酸

a)硫酸铜

b)硫酸钾

c)40%氢氧化钠溶液

d)4%硼酸吸收液:称取20g硼酸溶解于500ml热水中,摇匀备用。

e)甲基红-溴苯酚绿混合指示剂:5份0.2%溴苯酚绿95%乙醇溶液与1份0.2%甲基红乙醇溶液混合均匀

f)0.1mol/L

(4)主要仪器

a)500ml凯氏烧瓶,如图所示。

图1

b)定氮蒸馏装置,如图所示。

图2

(5)操作方法

【1】样品处理:准确称量固体样品.2~2g或者半固体样品2~5g,或者洗手液体样品10~20ml。小心移入干燥洁净的500ml凯氏烧瓶中,然后加入研细的硫酸铜0.5g、硫酸钾10g 和浓硫酸20ml,轻轻摇匀后,按照图1安装消化装置,于凯氏烧瓶口放一小漏斗,并将其以45°角斜支于有小孔的石棉网上。用电炉以小火加热,待内容物全部炭化,泡沫停止产生后,加大火力,保持瓶内液体微沸,至液体变成蓝绿色且澄清透明后,再继续加热30min。冷却,小心加入200ml蒸馏水,待完全冷却后,加入数粒玻璃珠以防止蒸馏时暴沸。

【2】碱化蒸馏:将凯氏瓶按图2蒸馏装置方式连接好,塞进瓶口,冷藏管下端插入吸收瓶液面下,吸收瓶内预先装入50ml 4%硼酸溶液及混合指示剂2~3滴。放松小漏斗处的夹子,通过漏斗徐徐加入70~80ml 40%氢氧化钠溶液,当漏斗中尚有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时,夹紧夹子,在漏斗中加入约5ml的蒸馏水,至氨全部蒸出(馏液约205ml),将冷凝管下端提离液面,用蒸馏时冲洗管口,继续蒸馏1min,用表面皿接几滴馏出液,以奈氏试纸检查,如无红棕色物生成,表示蒸馏完毕,即可停止加热。

【3】滴定:将上述吸收液用0.1mol/L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由蓝色变为微红色即为终点,记录盐酸溶液用量。同时做一空白试验(除不加样品外,从消化开始操作完全相同),记录空白试验消耗标准盐酸溶液的体积。

(6)计算

蛋白质含量=

1000

m M

V0)

-

(V1

c

??

?氮

×F×100%

式中:c—盐酸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V1—滴定样品吸收液时消耗盐酸标准溶液体积,ml

V0—滴定空白吸收液时消耗盐酸标准溶液体积,ml

m—样品质量,g

M氮—氮的摩尔质量,14g/mol

F—氮转换算为蛋白质的系数(蛋白质中的氮含量一般为15%~17.6%,按照16%计算乘以6.25即为蛋白质含量.不同食物中蛋白质换算系数不同,乳制品为6.38,面粉为5.70,玉米、高粱为6.24,花生为5.46,大米为5.95,大豆及其制品为5.71,肉与肉制品为6.25,大麦、小米为5.83,芝麻、向日葵为5.30)

(7)说明及注意事项

a)所有试剂溶液应用不含氮的蒸馏水配置。

b)将样品加入开始烧瓶中时,应注意勿使样品沾于烧瓶底部,放置液体样品时,需将吸管

插至瓶底部再放样品,可将样品卷在纸内,平插入烧瓶底部,然后再将烧瓶竖起,卷纸内的样品即完全放在烧瓶底部。

c)消化时由于会放出SO2,因此需将烧瓶放置在通风橱内或通风处进行消化,或在消化架

行进行。消化时不要用强火,应保持和缓微沸,一面粘附在凯氏瓶内壁上的含氮化合物在无硫酸存在的情况下未消化完全而造成氮损失。

d)消化过程中应注意不时转动凯氏烧瓶,以便利用冷凝酸液将附在壁上的固体残渣洗下并

促进其消化完全。

e)样品中若含脂肪或糖较多时,消化过程中容易产生大量起泡,为防止泡沫溢出瓶外,在

开始消化时应该用小火加热,并时时摇动;或者加入少量辛酸或液体石蜡或硅油消泡剂,病同时注意控制热源强度。

f)当样品消化液不易澄清透明时可将凯氏烧瓶冷却,加入30%过氧化氢2~3ml再继续加热

消化。

g)若取样量较大,如干试样超过5g,可按每克试样5ml的比例增加硫酸用量。

h)一般消化至透明后,继续30min即可,但对于热别难以氨化的氮化合物样品,如含赖氨

酸、组氨酸、色氨酸、酪氨酸或脯氨酸等时,需适当延长消化时间。有机物如分解完全,消化液呈蓝色或浅绿色,但含铁较多时,较呈深绿色。

i)蒸馏时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时必须小心轻加,而且蒸馏装置不能漏气。

j)蒸馏前若加碱量不足,消化液呈蓝色不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此时需在增加氢氧化钠用量。k)硼酸吸收液的温度不应该超过40℃,否则对氨的吸收作用减弱而造成损失,此时可置于冷水浴中使用。另外,冷凝挂下端不能插入硼酸液面太深,一般为0.5cm,这样外衣发生倒吸现象时,硼酸液不至吸入反应室内。

l)蒸馏完毕后,应先将冷凝挂下端提离液面清洗管口,再蒸1min后关掉热源,否则可能导致吸收液倒吸。

m)混合指示剂在碱性溶液中呈绿色,在中性溶液中呈灰色,在酸性溶液中呈红色。

n)一般样品中尚含其他含氮化合物质,测出的蛋白质为粗蛋白,若要测定样品的蛋白氮,则需向样品中加入三氯乙酸溶液,使其最终浓度为5%,然后测定为佳三氯乙酸的样品及加入三氯乙酸溶液后样品上清液中的含氮量,进一步计算出蛋白质含量:蛋白质=总氮-非蛋白氮,蛋白质含量=蛋白氮×F×100%

? 凯氏微量定氮法

(1)试剂 同常量法,其中硼酸溶液为2%

(2)仪器

a) 100ml 凯氏烧瓶

b) 微量凯氏蒸馏装置如图(图3)

(3)操作方法

【1】 样品处理:样品消化步骤同常量法。样品消化完冷却后,完全转入100ml 容量瓶中,

加水只刻度,摇匀。

【2】 碱化蒸馏:

1) 蒸馏装置的安装:微量凯氏测氮的氨蒸馏装置有几种不同的结构类型,但它们的原理相

同。此处采用图3所示的蒸馏装置。按图装好定氮蒸馏装置。并检查各接头处是否漏气。在水蒸气发生瓶内装水至约2/3处,加数毫升硫酸及甲基红指示剂,以保持水呈酸性,并加入数粒沸石以防暴沸。

2) 蒸馏装置的洗涤:蒸馏装置在使用前需用蒸汽洗涤,目的在于洗去冷凝管中可能残留的

氨。对于处在使用状态的仪器。在将反应室中废液排除并用蒸馏水洗涤数次出去反应室中的洗涤废液后,用蒸汽冲洗1~2min 即可加样。对于较长时间未使用的仪器,必须先用蒸汽冲洗10min 左右,然后将一支盛有硼酸液和指示剂的锥形瓶置冷凝管下端,并使冷凝管的管口插入酸液内,继续蒸馏1~2min ,入硼酸溶液颜色不变,表示仪器干净,否则需再洗。移去锥形瓶,蒸馏1min ,用水冲洗冷凝管口。移开火焰准备样品测定。

3) 蒸馏:打开蒸汽发生器赏面的夹子3和反应室下端的夹子9,夹紧水蒸气发生器和反应

室之间的夹子5,在接收瓶内加入10ml 2%硼酸溶液和2~3滴混合指示剂,置于冷凝管下端并使其插入液面以下。提起棒状玻塞6,吸收10ml 消化稀释液由小玻杯4加入反应室内,塞上玻塞,然后在小玻杯中加入10ml 40%氢氧化钠溶液,轻轻旋转并向上提起玻塞,使氢氧化钠溶液慢慢流入反应室。当小玻杯中尚有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时,即刻塞好玻塞,再加约5ml 蒸馏水于小玻杯仲,再轻提玻塞,使一半蒸馏水流入反应室中,另一半留在波杯中作水封。打开夹子5关闭夹子3和9,开始蒸馏。蒸馏至吸收液中所加的混合指示剂变为绿色时,再继续蒸馏5min 后,将冷凝管下端提离液面再蒸馏1min ,用蒸馏水冲洗冷凝管下端,取下接收瓶。将反应室中废液排除洗净,再用水蒸气冲洗1~2min ,准备下一次蒸馏。

4) 滴定:同常量法。

(4)计算

蛋白质含量=%10010

1000m 100M V0)-(V1c ???????F 氮

式中各符号意义与常量法相同,其中10是指测定时吸收消化液的毫升数。

(5)说明及注意事项

a)水蒸气发生器内的水应该保持酸性,这样可以避免水中的氨被蒸出而影响测定结果。为

此,在发生器内的水中加入数毫升硫酸一级甲基红指示剂,水应该呈橙红色。

b)定氮仪各连接处不能漏气。

c)所有橡皮管、塞需经过处理。方法是:浸在10% NaOH溶液中煮约10min,水洗,水煮

10min,再水洗数次。

d)在蒸馏时,蒸汽发生要均匀充足,蒸馏过程中不得停火断气,否则将发生倒吸。

e)废液排除以及洗涤:一次蒸馏结束后,在小玻杯中倒入冷蒸馏水,并加大煤气打火焰,

待蒸汽很足,反应室外壳7温度很高,反应室中液体沸腾,连续不断冒泡后,用左手轻提棒状玻塞,使冷水流入反应室的同时,立即左手用劲捏橡皮管5,这时因反应室8中的蒸汽比反应室7中的多,遇冷收缩较大,压力降低较多,结果fanyingshi7zhong的废液通过反应室茶馆10自动被抽到反应室外壳中。塞住玻塞,去蒸馏水20ml,加入小玻杯。提起小玻杯,冷水再流入反应室,又自动踌躇,如此反复几次即可排尽反应废液以及洗涤废液。若外壳中已有较多的废液,可在反应室外壳蒸热后,右手捏夹子9,放出一些废液。也可排除反应室内的液体。如此冲洗3或4次,打开夹子9,排除反应室外壳中积存的废液,关闭夹子9,再用蒸汽冲洗数分钟,继续下一次蒸馏。

f)其他注意事项同常量法。

氨基酸测定

?甲醛滴定法(aldehyde titration)(p130~131)

?茚三酮法(详细再书本p128~129)

3、脂类测定:P136-147

4、糖类测定

除铅的必要性:澄清后的样液中残留有铅离子,在后边测定过程加热样液时,铅能与还原糖(特别是果糖)结合生成铅糖化合物,结果使测得的还原糖含量虚假降低。

1. (还原糖) 直接滴定法:(见资料)

(3) 操作方法

①样品处理:取适量样品,按前边的提取方法对样品进行提取,提取液移入250 ml容量瓶中,慢慢加入5 ml乙酸锌的溶液和5ml亚铁氰化钾溶液,加水至刻度,摇匀后静至30分钟。用干燥滤纸过滤,弃初滤液,收集滤液备用。

②碱性酒石酸铜溶液的标定:准确吸取碱性酒石酸铜甲液和乙液各5ml,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水10ml,加玻璃珠3粒。从滴定管滴加约9ml葡萄糖标准溶液,加热使其在2分钟内沸腾,准确沸腾30秒,趁热以每2秒一滴的速度滴加葡萄糖标准溶液,直至溶液蓝色刚好图褪去为终点。记录消耗葡萄糖标准溶液的总体积。平行操作3次,取其平均值。

③样品溶液预测:吸取碱性酒石酸铜甲液及乙液各5 ml,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水

10ml,加玻璃珠3粒。加热使其在2分钟内沸腾,准确沸腾30秒钟,趁沸以先快后慢的速度从滴定管中滴加样品液,须始终保持溶液的沸腾状态,待溶液蓝色变浅时,趁热以每2秒一滴的速度滴定,直至溶液蓝色刚好褪去为终点。记录消耗溶液的体积。

④样品溶液测定:吸取碱性酒石酸铜甲液和乙液各5ml,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水

10ml,加玻璃珠3粒。从滴定管加入比预测时样品溶液消耗总体积少1ml的样品液,使其在2分钟内加热至沸,准确沸腾30秒钟,趁热以每2秒一滴的速度继续滴定,直至蓝色刚好褪去为终点。记录消耗样品液的体积。平行操作3次,取其平均值

(4) 注意事项

①醋酸锌及亚铁氰化钾作为蛋白质沉淀剂这两种试剂混合形成白色的氰亚铁酸锌沉淀,能使溶液中的蛋白质共同沉淀下来。

②测的是总还原糖量:此法所用的氧化剂碱性酒石酸铜的氧化能力较强,醛糖和酮糖都可被氧化,所以测得的是总还原糖量。

食品化学必备知识点

论述题 论述题答案 1、简述美拉德反应的利与弊,以及在哪些方面可以控制美拉德反应? 1、答:通过美拉德反应可以形成很好的香气和风味,还可以产生金黄色的色泽;美拉德反应不利的一面是还原糖同氨基酸或蛋白质(pro)的部分链段相互作用会导致部分氨基酸的损失,尤其是必需氨基酸(Lys),美拉德褐变会造成氨基酸与蛋白质等营养成分的损失。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控制:(1)降低水分含量 (2)改变pH(pH≤6) (3)降温(20℃以下) (4)避免金属离子的不利影响(用不锈钢设备) (5)亚硫酸处理 (6)去除一种底物。 2、试述影响果胶物质凝胶强度的因素? 3、2、答:影响果胶物质凝胶强度的因素主要有: (1)果胶的相对分子质量,其与凝胶强度成正比,相对分子质量大时,其凝胶强度也随之增大。(2)果胶的酯化强度:因凝胶结构形成时的结晶中心位于酯基团之间,故果胶的凝胶速度随脂化度减小而减慢。一般规定甲氧基含量大于7%者为高甲氧果胶,小于或等于7%者为低甲氧基果胶(3)pH值的影响:在适宜pH 值下,有助于凝胶的形成。当pH值太高时,凝胶强度极易降低。(4)温度的影响:在0~50℃范围内,对凝胶影响不大,但温度过高或加热时间过长,果胶降解。 3、影响淀粉老化的因素有哪些? 3、答:(1)支链淀粉,直链淀粉的比例,支链淀粉不易回生,直链淀粉易回生(2)温度越低越易回生,温度越高越难回生(3)含水量:很湿很干不易老化,含水在30~60%范围的易老化,含水小于10%不易老化。 4、影响蛋白质发泡及泡沫稳定性的因素? 4、答:(1)蛋白质的特性(2)蛋白质的浓度,合适的浓度(2%~8%)上升,泡沫越好(3)pH值在PI时泡沫稳定性好(4)盐使泡沫的稳定性变差(5)糖降低发泡力,但可增加稳定性(6)脂肪对蛋白质的发泡有严重影响(7)发泡工艺 5、蛋白质具有哪些机能性质,它们与食品加工有何关系? 5、答:蛋白质具有以下机能性质:(1)乳化性;(2)泡特性;(3)水合特性;(4)凝胶化和质构。 它们与食品加工的关系分别如下: (1)蛋白质浓度增加其乳化特性增大,但单位蛋白质的乳化特性值减小。(2)蛋白质浓度增加时起泡性增加而泡的稳定性减小。(3)水合影响蛋白质的保水性,吸湿性及膨润性,在等电点附近蛋白质的保水性最低。(4)蛋白质浓度高,PH值为中性至微碱性易于凝胶化,高的离子浓度妨碍凝胶化,冷却利于凝胶化。 6、对食品进行热加工的目的是什么?热加工会对蛋白质有何不利影响? 6、答:(1)热加工可以杀菌,降低食品的易腐性;使食品易于消化和吸收;形成良好风味、色泽;破坏一些毒素的结构,使之灭活。(2)热工加工会导致氨基酸和蛋白质的系列变化。对AA脱硫、脱氨、异构、产生毒素。对蛋白质:形成异肽键,使营养成份破坏。在碱性条件现的热加工会形成异肽键,使营养成份破坏,在碱性条件下的热加工可形成脱氢丙氨酸残基(DHA)导致交联,失去营养并会产生致癌物质。 7、试述脂质的自氧化反应? 7、答:脂质氧化的自氧化反应分为三个阶段:(1)诱导期:脂质在光线照射的诱导下,还未反应的TG,形成R和H游离基;(2)R·与O2反应生成过氧化游基ROO·,ROO·与RH反应生成氢过氧化物ROOH,然后ROOH 分解生成ROOH、RCHO或RCOR’。(3)终止期:ROO·与ROO·反应生成ROOR(从而稠度变大),ROO·与R·反应生成ROOR,或R·与R生成R-R,从而使脂质的稠度变大。 Vmax[s] 8、请说明V= 中Km的意义 [s]+km 8、答:①km是当酶反应速度到达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②km是酶的特征性常规数,它只与酶的性质有关,而与酶浓度无关。 ③在已知km值的情况下,应用米氏方程可计算任意底物浓度时的反应速度,或任何反应速度下的底物浓度。 ④km不是ES络合物的解离常数,ES浓度越大,km值就越小,所以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所需底物浓度越小,则酶对底物的亲和力越大,反之,酶对底物的亲和力越小。 9、使乳制品产生不良嗅感的原因有哪些? 1、在350C 时对外界异味很容易吸收 2、牛乳中的脂酶易水解产生脂肪酸(丁酸) 3、乳脂肪易发生自氧化产生辛二烯醛与五二烯醛 4、日晒牛乳会使牛乳中蛋氨酸通过光化学反应生成?-甲硫基丙醛,产生牛乳日晒味。 5、细菌在牛乳中生长繁殖作用于亮氨酸生成异戊醛、产生麦芽气味 10、食品香气的形成有哪几种途径? 答:食品香气形成途径大致可分为:1、生物合成,香气物质接由生物合成,主要发萜烯类或酯类化合物为毒体的香味物质,2、直接酶作用;香味由酶对香味物质形成。3、间接酶作用,香味成分由酶促生成的氧化剂对香味前体作用生成,4、高温分解作用:香味由加热或烘烤处下前体物质形成,此外,为了满足

食品化学中元素的重要性

食品中化学元素对人体的作用及食品化学污染摘要:俗语说,“民以食为天。”由此可见,食品对于人体是至关重要的。然而,食品品中的各种化学元素更是不容忽略。通过一学期食品化学的学习以及查阅相关资料,我了解了不同元素对人体的一些重要作用。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关心食品化学污染。 关键词:食品化学化学元素食品化学污染 正文:食品化学是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门研究食品的组成特性及其产生化学变化的科学。由此可见,食品化学研究的内涵和要素较为广泛,涉及化学、生物化学、植物学、动物学、食品营养学、食品安全、高分子化学、环境化学、毒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等诸多学科领域。 食品中成分相当复杂,有些成分是动、植物体内原有的;有些事在加工过程、储藏期间新产生的;有些是添加的;有些是原料生产、加工或储藏期间所污染;还有的是包装材料带来的。很明显,食品化学就是从化学的角度和分子水平上研究食品中的上述成分的的结构、理化结构、享受性和安全性影响的科学,是为改善食品的品质、开发视频资源、改革食品加工工艺和储运技术、科学调整膳食结构、改进食品包装、加工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及提高食品原料加工和综合利用水平奠定理论基础的科学。 许多的化学元素对人体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这类化学元素被称为“生命元素”。它们在体内必须保持平衡,否则会影响人体健康

甚至导致疾病。因此了解相应的化学元素的作用是非常必要的。 钠元素和钾元素在人体中的作用是密不可分的。它们控制细胞、组织液和血液中的电解质平衡,使神经和肌肉保持适当的应急水平。人体缺少钠钾元素会导致恶心、呕吐、衰竭和肌肉痉挛。剧烈运动后的人和病人需要补充生理盐水,就是因为生理盐水中含有质量分数为9%的氯化钠。 钙是人体生产活动的调节剂,是人体生命之源,是保证人体健康长寿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在人体内形成骨盐,成为身体支架。钙离子形成参与人体各种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钙广泛存在于人体的骨骼、牙齿中。它还参与血液的凝固、心脏的收缩、血压的调节等作用。缺钙会引起神经松弛、骨质疏松等疾病。鱼、肉、蛋、豆类等是富含钙的食物。在吃这些食物的同时还应该适量服用维生素D和多接受阳光照射,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 镁元素对脑梗塞急性期病人的脑脊液有一定的助疗作用。还能够抑制高压,帮助糖尿病人在吃过多动物性蛋白及高热量食物时吸收色氨酸。镁元素还具有催化作用,主要存在于豆类、蔬菜、鱼蟹等食物中。 锌元素在人体新陈代谢和伤口愈合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保证大脑神经系统的健康。儿童缺锌,生长发育就会受到抑制。锌广泛存在于豆类、瘦肉、米、面中。 磷元素是人体的常量元素,广泛分布在人体的骨骼、牙齿、血液、

最新整理食品中的化学知识讲解

食品中的化学 ——九年级化学“化学与生活”专题复习 【复习目标】 通过以食品中的化学为研究对象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掌握化学知识,将化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更与生活中的食品密切相关。 【复习流程】 一、食品与健康 二、食品中的化学 1、厨房中的调味品 比一比:看谁答得快!说出这是厨房中的什么物质? (1)一种重要的调味品,常用来腌渍蔬菜、鱼、肉等的盐 。 (2)制作馒头时用到的一种俗称“纯碱”的物质 。 (3)用作调味剂的一种有机酸 。 (4)常用调味品,是一种甜味剂,它的主要成分是 。 还可以用其它方法鉴别它们吗? 。2、餐桌上的营养素 请你来判断5月20日是“中学生营养日”。请你用所学化学知识关注同学们的营养问题:某山区学校食堂午餐的食谱如下:大米、炖土豆、炒白菜、萝卜汤。 (1)以上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素主要有糖类、 、油脂、无机盐和水。 (2)考虑到中学生身体发育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你建议食堂应该增加的食物是 。 3、食品中的保健品 请你帮我想想 某保健食品的外包装标签上的部分内容如下: 某小组同学提出问题:

(1)该保健食品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2)食用方法中嚼食的作用是什么? 。请你来参与 (3)该保健品中的碳酸钙可以用石 灰石来制备。另一小组同学设计了 一种制备碳酸钙的实验方案,流程图为上,请写出上述方案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②:。③:。请你来设计 (4)请你仍用石灰石为原料(其他试剂自选),设计另一种制备碳酸钙的实验方案,仿照(3)所示,将你的实验方案用流程图表示出来: 石灰石 你设计的方案优点是:。(5)怎样检验该保健食品是否含有碳酸盐? 。 4、食品中的保护气 你知道吗? 某些膨化食品包装在充满气体的小塑料袋内,袋内的气体充的鼓鼓的,看上去好象一个小“枕头”。我们小组对袋内气体提出了如下问题: (1)包装袋内为什么充入气体?。 请你说一说: (2)充入的是什么气体?。 (3)该充气包装,对所充气体的要求是什么?。 5、食品中的干燥剂 请你想一想: 现在许多食品都采用密封包装,但包装袋中的空气、水蒸气仍会使食品氧化、受潮变质,因此一些食品包装袋中需放入一些“双吸剂”,以使食品保质期更长一些。 甲、乙两同学为了探究“双吸剂”的成分,从某食品厂的月饼包装袋中取出一袋“双吸剂”,打开封口,将其倒在滤纸上,仔细观察,“双吸剂”为黑色粉末,还有少量的红色粉末。 提出问题: 该“双吸剂”中的黑色、红色粉末各是什么物质? 猜想: 甲同学认为:黑色粉末可能是氧化铜、红色粉末可能是铜。 乙同学认为:黑色粉末可能是铁粉、红色粉末是氧化铁。 (1)你认为同学的猜想正确,其理由是什么? )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你的猜想是正确的。请填写以下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预期的实验现象结论 )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食品中的安全问题 工业用盐亚硝酸钠外观酷似食盐且有咸味,我们想鉴别亚硝酸钠、氯化钠.现查阅亚硝酸钠和食 项目硝酸亚钠(NaNO2)氯化钠(NaCl) 沸点320oC会分解,放出有臭味的气体1413oC 跟稀盐酸作用放出红棕色的气体NO2无反应 水溶液中酸碱性碱性中性鉴别方案选取的试剂和方法实验现象和结论

关于食品安全知识

一、食品安全常识 1、购买食物时,注意食品包装有无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是否过保质期,食品原料、营养成分是否标明,有无QS标识,不能购买三无产品。 2、打开食品包装,检查食品是否具有它应有的感官性状。不能食用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若蛋白质类食品发粘,渍脂类食品有嚎味,碳水化合物有发酵的气味或饮料有异常沉淀物等等均不能食用。 3、不到校园周边无证摊贩处购买盒饭或食物,减少食物中毒的隐患。 4、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自己的餐具洗净消毒,不用不洁容器盛装食品,不在食堂乱扔垃圾防止蚊蝇孳生。 5、少吃油炸、油煎食品 二、选购冷饮食品的方法 1、看包装:产品包装严密无损、商标内容完整,品名、厂名、厂址、净重、主要成分、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清晰可见。 2、看色泽:产品色泽应与品名相符,若其颜色过于鲜艳,失之自然,就有可能是添加了过量色素所致,不要购买和食用。 3、闻香味:产品香味应与品名相符,应香气柔和,无刺鼻,无异臭味。若有异味,则表明已变质。 4、品滋味:产品滋味应酸甜适宜,不得有苦味、涩味、酒味(酒精饮料除外)。 5、观液汁:产品应清澈透明、无杂质、不混浊,无沉淀。如果发现饮料分层,有絮状沉淀或有大量搅不散的沉淀,是已变质的显著标志,不能饮用。另外若在运动后或空腹时大量食用冷饮食品,会强烈刺激胃肠道、心脏,使之发生突发性的痉挛现象,导致各种酶促化学反应失调,女性月经紊乱等病症发生。 五、八种常见的饮食卫生误区如下: 1 、好热闹喜聚餐:每当节假日,人们大多喜欢三三两两到餐馆“撮一顿”,或是亲朋好友在家聚餐,又热闹又便于交流感情。这样做不利于健康, 1 / 3

食品化学第二章水知识点总结

食品化学第二章水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水分 2.1食品中的水分含量和功能2.1.1水分含量 ?普通生物和食物中的水分含量为3 ~ 97%?生物体中水的含量约为70-80%。动物体内的水分含量为256±199,随着动物年龄的增长而减少,而成年动物体内的水分含量为58-67% 不同部位水分含量不同:皮肤60 ~ 70%; 肌肉和器官脏70 ~ 80%;骨骼12-15%植物中 水分的含量特征?营养器官组织(根、茎和叶的薄壁组织)的含量高达70-90%?生殖器官和组织(种子、微生物孢子)的含量至少为12-15%表2-1某些食物的含水量 食物的含水量(%) 卷心菜,菠菜90-95猪肉53-60新鲜鸡蛋74牛奶88冰淇淋65大米12面包35饼干3-8奶油15-20 2.2水的功能 2.2.1水在生物体中的功能 1。稳定生物大分子的构象,使它们表现出特定的生物活性2。体内化学介质使生化反应顺利进行。营养物质,代谢载体4。热容量大,体温调节5。润滑 。此外,水还具有镇静和强有力的作用。护眼、降血脂、减肥、美容2.2.2水的食物功能1。食品成分 2。展示颜色、香气、味道、形状和质地特征3。分散蛋白质、淀粉并形成溶胶4。影响新鲜度和硬度

5。影响加工。它起着饱和和膨胀的作用。它影响 2.3水的物理性质2. 3.1水的三态 1,具有水-蒸汽(100℃/1个大气压)2、水-冰(0℃/1个大气压)3、蒸汽-冰(> 0℃/611帕以下) 的特征:水、蒸汽、冰三相共存(0.0098℃/611帕)* * 2.3.2水的重要物理性质256水的许多物理性质,如熔点、沸点、比热容、熔化热、汽化热、表面张力和束缚常数 数,都明显较高。*原因: 水分子具有三维氢键缔合, 1水的密度在4℃时最高,为1;水结冰时,0℃时冰密度为0.917,体积膨胀约为9%(1.62毫升/升)。实际应用: 是一种容易对冷冻食品的结构造成机械损伤的性质,是冷冻食品工业中应注意的问题。水的沸点与气压成正比。当气压增加时,它的沸腾电流增加。当空气压力下降时,沸点下降 低 : (1)牛奶、肉汁、果汁等热敏性食品的浓缩通常采用减压或真空来保护食品的营养成分。低酸度罐头的灭菌(3)高原烹饪应使用高压3。水的比热大于 。水的比热较大,因为当温度升高时,除了分子的动能需要吸收热量外,同时相关分子在转化为单个分子时需要吸收热量。这样水温就不容易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例如,海洋气候就是这样

食品化学总结

绪论定义食物营养素食品化学 食物:是指含有营养素的可食性物料。 营养素:是指那些能维持人体正常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所必需的物质、(蛋白质,脂质,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水) 食品化学:食品化学是从化学角度和分子水平上研究食品的化学组成、结构、理化性质、营养和安全性质以及食品在加工、储藏和运销过程中发生的变 化及其对食品品质(色、香、味、质构、营养)和安全性影响的科学。食品化学的研究范畴:食品营养成分化学,食品色香味化学,食品工艺中得化学,食品物理化学和食品有害成分化学及食品分析化学。 食品化学的研究方法:是通过实验和理论探讨从分子水平上分析和综合认识食品物质变化的方法 与一般化学方法的区别:把食品的化学组成、理化性质及变化的研究同食品品质和安全性的研究联系起来。 水分 水在食品中得作用:食品的组成成分;显示色、香、味、质构特征|;分散蛋白质、淀粉,形成溶胶;影响鲜度,硬度;影响加工,起浸透膨胀作用; 影响储藏性。 水分子间的三维网络的结构:p15 食品中水与非水组分间的三种相互作用: 1、水与离子及离子基团的相互作用:作用力:极性结合,偶极—离子相互作用阻碍水分子的流动的能力大于其它溶质;水—离子键的强度大于水—水氢键破坏水的正常结构,阻止水在0℃时结冰,对冰的形成造成一种阻力 与水产生水合离子作用的离子根据它们对水结构的影响分为两类:P19 ①结构破坏离子:能阻碍水形成网状结构,这类盐的溶液比纯水的流动性大。 特点:离子半径大,电场强度较弱。如K+、Cl-、Rb+、NH4+、Br-、I-等。 ②结构促进离子:有助于水形成网状结构,这类盐的溶液比纯水的流动性小。 特点:离子半径小,电场强度较强。如Li+、Na+、H3O+、Ca2+、Mg2+、Al3+等。 2、水与具有形成氢键能力的中性基团的相互作用 水可以与羟基、氨基、羰基、酰基、亚氨基等形成氢键; 作用力小于水与离子间作用力;对水的网状结构影响小;阻碍水结冰; 大分子内或大分子间产生“水桥” P19 Η ││∣ —Ν—Η……Ο—Η……О=С— 3、水与非极性物质的相互作用。 笼形水合物的形成:由于非极性基团与水分子产生斥力,使疏水基团附近的水分子间氢键键合。 “笼形水合物” :20~74个水分子将“客体”包在其中作用力:范德华力、少量静电力、疏水基团间的缔合作用。 笼形水合物的形成是水分子之间企图避免与疏水基团接触所产生的离奇的结果疏水性基团具有两种特殊的性质:1.能和水形成笼形水合物;2.能与蛋白质分子产生疏水相互作用。

食品安全知识点汇总

食品安全知识点汇总 一、食品加工安全 初(粗)加工的安全 (一)食堂各种肉类的洗、去皮、剔骨和分块;鱼虾等刮鳞、剪须、破腹、洗净;禽类的拔毛、开膛、洗净;海珍的洗泡、择、洗;蔬菜的择、摘、拣、去皮、洗等都必须先进入粗加工间进行加工外理。 (二)进入粗加工间的蔬菜等食品原料不得乱堆乱放,按货架、货柜放货要求摆放,即货物归类、摆放整起,米面柜必须上锁。 (三)粗加工后的废弃物,如:葱叶、菜皮、鱼鳞等垃圾要及时清理,地面要及时清扫、拖墩、洗菜池要保持清洁,下水畅通,无杂物,无腐烂变质,发现脏、乱、差等。 (四)严禁在粗加工间吸烟、随地吐痰、存放自行车、摩托车等私人物品。有毒、有害物品严禁进入粗加工间。 (五)食品原料箱、袋、筐等容器要经常洗刷。 (六)二级保管员要加强各灶粗加工间的卫生、食品原料的合理采购、保质保鲜、防鼠灭蝇的监管管理,按时开、锁门户。

(一)烹饪人员要严查待饪加工食品原料的质量安全,发现有腐败变质或其它感官异常,不符合安全要求的食品绝不烹制。 (二)烹调后至食用前需要较长时间(超过两小时)存放的食品应当在高于60℃或低于10℃的条件下存放,存放时必须使用清洁、经消毒的盆、瓢、碗、盘等专用容器盛装,并有序排食品原料、半成品分开存放。未经消毒清洗的餐具、工用具、容器、抹布等不得使用。 (三)块状食品必须充分加热、烧熟煮透、防止外熟内生。 (四)刀、砧板、盆、抹布、用后清洗消毒,不用勺品味,食品容器不落地存放。 (五)供应后剩余的食品必须放入冰箱冷藏,冷藏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成品、半成品与原料、生食熟食品要分冰箱放置。 (六)烹饪加工工作结束后,调料容器要加盖收好。灶上灶下,工具、用具都要冲洗干净、随时保持操作间清洁、无油垢、地面无食渣、垃圾入桶、地面用水冲干净。 (七)严格按照《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废弃食用油脂管理规定》要求,收集处理废弃油脂,及时清洗抽油烟机罩。 (八)操作人员应注意个人卫生,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不留长指甲,不蓄长发和胡须,不吸烟,不随地吐痰等。 (九)一个餐次的垃圾做到班产班清。

食品化学复习知识点

第二章 一、水的结构 水是唯一的以三种状态存在的物质:气态、液态和固态(冰) (1)气态在气态下,水主要以单个分子的形式存在 (2)液态在液态下,水主要以缔合状态(H2O)n存在,n可变 氢键的特点;键较长且长短不一,键能较小(2-40kj/mol) a.氢键使得水具有特别高的熔点、沸点、表面张力及各种相变热; b.氢键使水分子有序排列,增强了水的介电常数;也使水固体体积增大; c.氢键的动态平衡使得水具有较低的粘度; d.水与其它物质(如糖类、蛋白类)之间形成氢键,会使水的存在形式发生改变,导致固定态、游离态之分。 (3)固态在固体(冰)状态下,水以分子晶体的形式存在;晶格形成的主要形式是水分子之间的规则排列及氢键的形成。由于晶格的不同,冰有11种不同的晶型。 水冷冻时,开始形成冰时的温度低于冰点。把开始出现稳定晶核时的温度称为过冷温度; 结晶温度与水中是否溶解有其它成分有关,溶解成分将使水的结晶温度降低,大多数食品中水的结晶温度在-1.0~-2.0C?。 冻结温度随着冻结量的增加而降低,把水和其溶解物开始共同向固体转化时的温度称为低共熔点,一般食品的低共熔点为-55~-65℃。 水结晶的晶型与冷冻速度有关。 二、食品中的水 1.水与离子、离子基团相互作用

当食品中存在离子或可解离成离子或离子基团的盐类物质时,与水发生静电相互作用,因而可以固定相当数量的水。例如食品中的食盐和水之间的作用 2.水与具有氢键能力的中性基团的相互作用 许多食品成分,如蛋白质、多糖(淀粉或纤维素)、果胶等,其结构中含有大量的极性基团,如羟基、羧基、氨基、羰基等,这些极性基团均可与水分子通过氢键相互结合。因此通常在这些物质的表面总有一定数量的被结合、被相对固定的水。带极性基团的食品分子不但可以通过氢键结合并固定水分子在自己的表面,而且通过静电引力还可吸引一些水分子处于结合水的外围,这些水称为邻近水(尿素例外)。 3.结合水与体相水的主要区别 (1)结合水的量与食品中所含极性物质的量有比较固定的关系,如100g蛋白质大约可结合50g 的水,100g淀粉的持水能力在30~40g;结合水对食品品质和风味有较大的影响,当结合水被强行与食品分离时,食品质量、风味就会改变; (2)蒸汽压比体相水低得多,在一定温度下(100℃)结合水不能从食品中分离出来;(3)结合水不易结冰,由于这种性质使得植物的种子和微生物的孢子得以在很低的温度下保持其生命力;而多汁的组织在冰冻后细胞结构往往被体相水的冰晶所破坏,解冻后组织不同程度的崩溃; (4)结合水不能作为可溶性成分的溶剂,也就是说丧失了溶剂能力; (5)体相水可被微生物所利用,结合水则不能。 食品的含水量,是指其中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总和。 三、水分活度 1水分活度与微生物之间的关系 水分活度决定微生物在食品中的萌芽、生长速率及死亡率。

食品化学问答题

第一章食品中的水分 1食品的水分状态与吸湿等温线中的分区的关系如何? 2食品的水分活度Aw与食品温度的关系如何? 3食品的水分活度Aw与食品稳定性的关系如何?(水分活度对食品稳定性/品质有哪些影响?) 4在水分含量一定时,可以选择哪些物质作为果蔬脯水分活度降低剂? 5水具有哪些异常的物理性质?并从理论上加以解释。 6食品的含水量和水分活度有何区别? 7 如何理解液态水既是流动的,又是固定的? 8水与溶质作用有哪几种类型?每类有何特点? 9为什么说不能用冰点以下食品水分活度预测冰点以上水分活度的性质? 10 水在食品中起什么作用? 11为什么说食品中最不稳定的水对食品的稳定性影响最大? 12冰对食品稳定性有何影响?(冻藏对食品稳定性有何影响?)采取哪些方法可以克服冻藏食品的不利因素? 13食品中水的存在状态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14试述几种常见测定水分含量方法的原理和注意事项? 15 水分活度、分子移动性和Tg在预测食品稳定性中的作用有哪些?请对他们进行比较? 16 为什么冷冻食品不能反复解冻—冷冻? 17 食品中水分的转移形式有哪些类型?如何理解相对湿度越小,在其他相同条件时,空气干燥能力越大?

第二章食品中的糖类 1为什么杏仁,木薯,高粱,竹笋必须充分煮熟后,在充分洗涤? 2利用那种反应可测定食品,其它生物材料及血中的葡萄糖?请写出反应式? 3什么是碳水化合物,单糖,双糖,及多糖? 4淀粉,糖元,纤维素这三种多糖各有什么特点? 5单糖为什么具有旋光性? 6如何确定一个单糖的构型? 7什么叫糖苷?如何确定一个糖苷键的类型? 8采用什么方法可使食品不发生美拉德反应? 9乳糖是如何被消化的?采用什么方法克服乳糖酶缺乏症? 10低聚糖的优越的生理活性有哪些? 11为什么说多糖是一种冷冻稳定剂? 12什么是淀粉糊化和老化? 13酸改性淀粉有何用途? 14 HM和LM果胶的凝胶机理? 15卡拉胶形成凝胶的机理及用途? 16什么叫淀粉糊化?影响淀粉糊化的因素有哪些?试指出食品中利用糊化的例子?

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材料

天口小学《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材料》 一、儿童食品安全十大问题 1:食品中的添加剂未引起高度重视。“三精”(糖精、香精、食用色精)在食品中的使用是有国家规定标准的,很多上柜台的儿童食品也确实符合有关标准,但食之过量,会引起不少副作用。 2:分不清食品的成分和功能。不少家长往往分不清奶乳制品与乳酸菌类饮料,乳酸菌饮料适用于肠胃不太好的儿童,两者选择不当,反而会引起肠胃不适等症状。 3:过分迷信洋食品。 4:用方便面代替正餐。方便面中以面粉为主,又经过高温油炸,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均严重不足,营养价值较低,还常常存在脂肪氧化的问题,常常食用方便面会导致营养不良。 5:多吃营养滋补品。儿童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热能、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主要是通过一日三餐获得的。各种滋补营养品的摄入量本来就很小,其中对身体真正有益的成分仅是微量,有些甚至具有副作用。 6:用乳饮料代替牛奶,用果汁饮料代替水果。 7:用甜饮料解渴,餐前必喝饮料。甜饮料中含糖达10%以上,饮后具有饱腹感,妨碍儿童正餐时的食欲。8:吃大量巧克力、甜点和冷饮。这类食品中维生素、矿物质含量低,会加剧营养不平衡的状况,引起儿童虚胖。 9:长期食用“精食”。长期进食精细食物,会因减少B族维生素的摄入而影响神经系统发育。 10:过分偏食。 二、使孩子聪明的营养食物有哪些? 1、多吃鱼,蛋黄,虾皮,紫菜,海带,瘦肉 2、每周吃一次动物内脏如猪肝、动物脑 3、每天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橘子、苹果 4、每天吃豆类或豆制品 5、每周吃蘑菇1—2次 6、多吃香蕉、红萝卜、菠菜 多吃牛奶,最好是含牛磺酸的儿童专用配方奶,而不是麦乳精类。 三、知道怎样利用食品标签选购食品吗? 1是从食品标签上标明的食品名称区别食品的内涵和质量特征。 2是从配料表或成份表上识别食品的内在质量及特殊效用。 3是从净含量或固形物含量上识别食品的数量及价值。 4是从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上识别食品的新鲜程度。 5是利用标签的其他内容指导购买。 四、什么是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 五、哪些食品出现过食品添加剂超标的问题? 1、甜味剂、防腐剂使用超标: 蜜饯、果脯、山楂羹、茶饮料、易拉罐装碳酸饮料。 危害:有可能致癌。 2、色素使用超标: 酱卤类制品、灌肠类制品、休闲肉干制品、五彩糖。 危害:长期食入含有着色剂的食品后,人体健康会受到影响,过量的污染物还会对人体主要脏器造成损害。尤其对儿童的健康发育会有一定的危害。

(整理)食品化学知识点1

名词解释 单糖构型:通常所谓的单糖构型是指分子中离羰基碳最远的那个手性碳原子的构型。如果在投影式中此碳原子上的—OH具有与D(+)-甘油醛C2—OH相同的取向,则称D型糖,反之则为L型糖 α异头物β异头物:异头碳的羟基与最末的手性碳原子的羟基具有相同取向的异构体称α异头物,具有相反取向的称β异头物 转化糖:蔗糖水溶液在氢离子或转化酶的作用下水解为等量的葡萄糖与果糖的混合物,称为转化糖, 轮纹:所有的淀粉颗粒显示出一个裂口,称为淀粉的脐点。它是成核中心,淀粉颗粒围绕着脐点生长。大多数淀粉颗粒在中心脐点的周围显示多少有点独特的层状结构,是淀粉的生长环,称为轮纹 膨润与糊化:β-淀粉在水中经加热后,一部分胶束被溶解而形成空隙,于是水分子浸入内部,与余下的部分淀粉分子进行结合,胶束逐渐被溶解,空隙逐渐扩大,淀粉粒因吸水,体积膨胀数十倍,生淀粉的胶束即行消失,这种现象称为膨润现象。继续加热胶束则全部崩溃,淀粉分子形成单分子,并为水包围,而成为溶液状态,由于淀粉分子是链状或分枝状,彼此牵扯,结果形成具有粘性的糊状溶液。这种现象称为糊化。 必需脂肪酸:人体及哺乳动物能制造多种脂肪酸,但不能向脂肪酸引入超过Δ9的双键,因而不能合成亚油酸和亚麻酸。因为这两种脂肪酸对人体功能是必不可少的,但必须由膳食提供,因此被称为必需

脂肪 油脂的烟点、闪点和着火点:油脂的烟点、闪点和着火点是油脂在接触空气加热时的热稳定性指标。烟点是指在不通风的情况下观察到试样发烟时的温度。闪点是试样挥发的物质能被点燃但不能维持燃烧的温度。着火点是试样挥发的物质能被点燃并能维持燃烧不少于5 s 的温度。 同质多晶现象:化学组成相同的物质,可以有不同的结晶结构,但融化后生成相同的液相(如石墨和金刚石),这种现象称为同质多晶现象。 油脂的氢化:由于天然来源的固体脂很有限,可采用改性的办法将液体油转变为固体或半固体脂。酰基甘油上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在高温和Ni、Pt等的催化作用下,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不饱和度降低,从而把在室温下呈液态的油变成固态的脂,这种过程称为油脂的氢化蛋白质熔化温度:当蛋白质溶液被逐渐地加热并超过临界温度时,蛋白质将发生从天然状态至变性状态的剧烈转变,转变中点的温度被称为熔化温度Tm或变性温度Td,此时天然和变性状态蛋白质的浓度之比为l。 盐析效应:当盐浓度更高时,由于离子的水化作用争夺了水,导致蛋白质“脱水”,从而降低其溶解度,这叫做盐析效应。 蛋白质胶凝作用:将发生变性的无规聚集反应和蛋白质—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大于蛋白质—溶剂的相互作用引起的聚集反应,定义为凝结作用。凝结反应可形成粗糙的凝块。变性的蛋白质分子聚集并形成有

食品化学知识点总结

食品化学知识点总结 1、食品剖析的目的包含两方面。一方面是确切了解营养成分,如维生素,蛋白质,氨基酸和糖类;另一方面是对食品中有害成分进行监测,如黄曲霉毒素,农药残余,多核芳烃及各类添加剂等。 2、食品化学是研究食品的组成、性质以及食品在加工、储藏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变化的一门科学。 3、食品分析与检测的任务:研究食品组成、性质以及食品在贮藏、加工、包装及运销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化学和物理变化,科学认识食品中各种成分及其变化对人类膳食营养、食品安全性及食品其他质量属性的影响。 4、生物体六大营养物质: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无机盐、维生素、水 5、蛋白质:催化作用,调节胜利技能,氧的运输,肌肉收缩,支架作用,免疫作用,遗传物质,调节体液和维持酸碱平衡. 蛋白质种类: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 6、脂肪:提供高浓度的热能和必不的热能储备. 脂类分为两大类,即油脂和类脂油脂:即甘油三脂或称之为脂酰甘油,是油和脂肪的统称。一般把常温下是液体的称作油,而把常温下是固体的称作脂肪类脂:包括磷脂,糖脂和胆固醇三大类。 7、碳水化合物在体内消化吸收较其他产能营养素迅速且解酵。糖也被称为碳水化合物糖类可以分为四大类:单糖(葡萄糖等),低聚糖(蔗糖、乳糖、麦芽糖等等),多糖(淀粉、纤维素等)以及糖化合物(糖蛋白等等)。 8、矿物质又称无机盐.是集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持细胞渗透压与集体的酸碱平衡,保持神经和肌肉的兴奋性,具有特殊生理功能和营养价值. 9、维生素维持人体正常分理功能所必须的有机营养素.人体需要量少但是也不可缺少 . 10、维生素A:防止夜盲症和视力减退,有抗呼吸系统感染作用;有助于免疫系统功能正常;促进发育,强壮骨骼,维护皮肤、头发、牙齿、牙床的健康;有助于对肺气肿、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治疗。 11、维生素B1:促进成长;帮助消化。维生素B2:促进发育和细胞的再生;增进视力。维生素B5:有助于伤口痊愈;可制造抗体抵抗传染病。维生素B6:能适当的消化、吸收蛋白质和脂肪。维生素C:具有抗癌作用,预防坏血病。维生素D:提高肌体对钙、磷的吸收;促进生长和骨骼钙化。维生素E:有效的抗衰老营养素;提高肌体免疫力;预防心血管病。 第一章碳水化合物 1、碳水化合物的功能:①供能及节约蛋白质②构成体质③维持神经系统的功能与解毒④有益肠道功能⑤食品加工中重要原、辅材料⑥抗生酮作用 一、单糖、双糖及糖醇 2、单糖:凡不能被水解为更小分子的糖(核糖、葡萄糖)①葡萄糖:来源:淀粉、蔗糖、乳糖等的水解;作用:作为燃料及制备一些重要化合物;脑细胞的唯一能量来源②果糖:来源:淀粉和蔗糖分解、蜂蜜及水果;特点:代谢不受胰岛素控制;通常是糖类中最甜的物质,食品工业中重要的甜味物质。不良反应:大量食用而出现恶心、上腹部疼痛,以及不同血管区的血管扩张现象。 3、双糖:凡能被水解成少数(2-10个)单糖分子的糖。如:蔗糖葡萄糖 + 果糖①蔗糖:来源: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内;作用:食品工业中重要的含能甜味物质;与糖尿病、龋齿、动脉硬化等有关②异构蔗糖(异麦芽酮糖)来源:蜂蜜、蔗汁中微量存在;特点:食品工业中重要的含能甜味物质;耐酸性强、甜味约为蔗糖的42%,不致龋。③麦芽糖:来源:淀粉水解、发芽的种子(麦芽);特点:食品工业中重要的糖质原料,温和的甜味剂,甜度约为蔗糖的l/2。④.乳糖:来源:哺乳动物的乳汁;特点:牛乳中的还原性二糖;发酵过程中转化为乳酸;在乳糖酶作用下水解;乳糖不耐症。功能:是婴儿主要食用的碳水化合物。构成乳糖的D—半乳糖除作为乳糖的构成成分外,还参与构成许多重要的糖脂(如脑苷脂、神经节苷酯)和精蛋白,细胞膜中也有含半乳糖的多糖,故在营养上仍有一定意义。 4、糖醇:①山梨糖醇(又称葡萄糖醇):来源:广泛存在于植物中,海藻和果实类如苹果、梨、葡萄等中多有存在;工业上由葡萄糖氢化制得。特点:甜度为蔗糖一样;代谢不受胰

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

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 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一: 一、食品安全常识 2、打开食品包装,检查食品是否具有它应有的感官性状。不能 食用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 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若蛋白质类食品发粘,渍脂类食品有嚎味,碳水化合物有发酵的气味或饮料有异常沉淀物等等均不能食用。 3、不到无证摊贩处购买盒饭或食物,减少食物中毒的隐患。 4、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自己的餐具洗净消毒,不用 不洁容器盛装食品,不乱扔垃圾防止蚊蝇孳生。 5、少吃油炸、油煎食品。 二、什么是食品掺假、掺杂和伪造? (2)“掺杂”即在食品中加入一些杂物,如腐竹中加入硅酸钠或 硼砂;辣椒粉中加入了红砖木等。 (3)“伪造”是指包装标识或产品说明与内容物不符。 三、如何判别伪劣食品? 一防“艳”。对颜色过分艳丽的食品要提防,如目前上市的草莓象蜡果一样又大又红又亮、咸菜梗亮黄诱人、瓶装的蕨菜鲜绿不褪 色等,要留个心眼,是不是在添加色素上有问题? 三防“长”。尽量少吃保质期过长的食品,3℃贮藏的包装熟肉 禽类产品采用巴氏杀菌的,保质期一般为7—30天。 四防“反”。就是防反自然生长的食物,如果食用过多可能对身体产生影响。

五防“小”。要提防小作坊式加工企业的产品,这类企业的食品平均抽样合格率最低,触目惊心的食品安全事件往往在这些企业出现。 六防“低”。“低”是指在价格上明显低于一般价格水平的食品,价格太低的食品大多有“猫腻”。 七防“散”。散就是散装食品,有些集贸市场销售的散装豆制品、散装熟食、酱菜等可能来自地下加工厂。 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二: 1、不买不食腐败变质、污秽不洁及其它含有害物质的食品; 2、不食用来历不明的食品;不购买无厂名厂址和保质期等标识不全的食品; 3、不光顾无证无照的流动摊档和卫生条件不佳的饮食店;不随意购买、食用街头小摊贩出售的劣质食品、饮料。这些劣质食品、饮 料往往卫生质量不合格,食用会危害健康。 4、不食用在室温条件下放置超过2小时的熟食和剩余食品; 6、生吃瓜果要洗净。瓜果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不仅会沾染病菌、 病毒、寄生虫卵,还有残留的农药、杀虫剂等,如果不清洗干净, 不仅可能染上疾病,还可能造成农药中毒。 7、不饮用不洁净的水或者未煮沸的自来水;水是否干净,仅凭肉眼很难分清,清澈透明的水也可能含有病菌、病毒,喝开水最安全 8、直接食用的瓜果应用洁净的水彻底清洗并尽可能去皮;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食物腐烂变质,就会味道变酸、变苦;散发出异味儿,这是因为细菌大量繁殖引起的,吃了这些食物会造成食物中毒。 9、进食前或便后应将双手洗净;养成吃东西以前洗手的习惯。人的双手每天干这干那,接触各种各样的东西。会沾染病菌、病毒和 寄生虫卵。吃东西以前认真用肥皂洗净双手,才能减少“病从口入”的可能。

(完整版)食品化学(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1、食品化学:是从化学角度和分子水平上研究食品的化学组成、结构、理化性质、营养和安全性质以及它们在生产、加工、贮存和运销过程中的变化及其对食品品质和食品安全性影响的科学,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开发食品新资源、革新食品加工工艺和贮运技术、科学调整膳食结构、改进食品包装、加强食品质量控制及提高食品原料加工和综合利用水平奠定理论基础的学科。 2、食品化学的研究范畴 第二章水 3、在温差相等的情况下,为什么生物组织的冷冻速率比解冻速率更快? 4、净结构破坏效应:一些离子具有净结构破坏效应(net structure-breaking effect),如:K+、Rb+、Cs+、NH4+、Cl- 、I- 、Br- 、NO3- 、BrO3- 、IO3-、ClO4- 等。这些大的正离子和负离子能阻碍水形成网状结构,这类盐溶液的流动性比纯水更大。 净结构形成效应:另外一些离子具有净结构形成效应(net structure-forming effect),这些离子大多是电场强度大、离子半径小的离子或多价离子。它们有助于形成网状结构,因此这类离子的水溶液的流动性比纯水的小,如:Li+、Na+、Ca2+、Ba2+、Mg2+、Al3+、F-、OH-等。 从水的正常结构来看,所有离子对水的结构都起到破坏作用,因为它们都能阻止水在0℃下结冰。

5、水分活度 目前一般采用水分活度表示水与食品成分之间的结合程度。 aw=f/f0 其中:f为溶剂逸度(溶剂从溶液中逸出的趋势);f0为纯溶剂逸度。 相对蒸气压(Relative Vapor Pressure,RVP)是p/p0的另一名称。RVP与产品环境的平衡相对湿度(Equilibrium Relative Humidity,ERH)有关,如下: RVP= p/p0=ERH/100 注意:1)RVP是样品的内在性质,而ERH是当样品中的水蒸气平衡时的大气性质; 2)仅当样品与环境达到平衡时,方程的关系才成立。 6、水分活度与温度的关系: 水分活度与温度的函数可用克劳修斯-克拉贝龙方程来表示: dlnaw/d(1/T)=-ΔH/R lnaw=-ΔH/RT+C 图:马铃薯淀粉的水分活度和温度的克劳修斯-克拉贝龙关系 7、食品在冰点上下水分活度的比较: ①在冰点以上,食品的水分活度是食品组成和温度的函数,并且主要与食品的组成有关;而在冰点以下,水分活度仅与食品的温度有关。 ②就食品而言,冰点以上和冰点以下的水分活度的意义不一样。如在-15℃、水分活度为0.80时微生物不会生长且化学反应缓慢,然而在20℃、水分活度为0.80 时,化学反应快速进行且微生物能较快地生长。 ③不能用食品在冰点以下的水分活度来预测食品在冰点以上的水分活度,同样也不能用食品冰点以上的水分活度来预测食品冰点以下的水分活度。 8、水分吸附等温线 在恒定温度下,用来联系食品中的水分含量(以每单位干物质中的含水量表示)与其水分活度的图,称为水分吸附等温线曲线(moisture sorption isotherm,MSI)。 意义: (1)测定什么样的水分含量能够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2)预测食品的化学和物理稳定性与水分含量的关系; (3)了解浓缩和干燥过程中样品脱水的难易程度与相对蒸气压(RVP)的关系; (4)配制混合食品必须避免水分在配料之间的转移; (5)对于要求脱水的产品的干燥过程、工艺、货架期和包装要求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9、MSI图形形态

食品化学-名词解释-总结版

1 离子水合作用 在水中添加可解离的溶质,会使纯水通过氢键键合形成的四面体排列的正常结构遭到破坏,对于不具有氢键受体和给体的简单无机离子,它们与水的相互作用仅仅是离子-偶极的极性结合。这种作用通常被称为离子水合作用。 2 疏水水合作用 向水中加入疏水性物质,如烃、脂肪酸等,由于它们与水分子产生斥力,从而使疏水基团附近的水分子之间的氢键键合增强,处于这种状态的水与纯水结构相似,甚至比纯水的结构更为有序,使得熵下降,此过程被称为疏水水合作用。 3 疏水相互作用 如果在水体系中存在多个分离的疏水性基团,那么疏水基团之间相互聚集,从而使它们与水的接触面积减小,此过程被称为疏水相互作用。 4 笼形水合物 指的是水通过氢键键合形成像笼一样的结构,通过物理作用方式将非极性物质截留在笼中。通常被截留的物质称为“客体”,而水称为“宿主”。 5 结合水 通常是指存在于溶质或其它非水成分附近的、与溶质分子之间通过化学键结合的那部分水。 6 化合水 是指那些结合最牢固的、构成非水物质组成的那些水。 7 状态图 就是描述不同含水量的食品在不同温度下所处的物理状态,它包括了平衡状态和非平衡状态的信息。 8 玻璃化转变温度 对于低水分食品,其玻璃化转变温度一般大于0℃,称为Tg ;对于高水分或中等水分食品,除了极小的食品,降温速率不可能达到很高,因此一般不能实现完全玻璃化,此时玻璃化转变温度指的是最大冻结浓缩溶液发生玻璃化转变时的温度,定义为Tg ′。 9 自由水 又称游离水或体相水,是指那些没有被非水物质化学结合的水,主要是通过一些物理作用而滞留的水。 10自由流动水 指的是动物的血浆、植物的导管和细胞内液泡中的水,由于它可以自由流动,所以被称为自由流动水。 11 水分活度 水分活度能反应水与各种非水成分缔合的强度,其定义可用下式表示: 0100 w p ERH a p == 其中,P 为某种食品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状态时的水蒸汽分压;P0表示在同一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汽压;ERH 是食品样品周围的空气平衡相对湿度。 12 水分吸着等温线 在恒温条件下,食品的含水量(用每单位干物质质量中水的质量表示)与αW 的关系曲线。 13 解吸等温线 对于高水分食品,通过测定脱水过程中水分含量与αW 的关系而得到的吸着等温线,称为解吸等温线。 14 回吸等温线 对于低水分食品,通过向干燥的样品中逐渐加水来测定加水过程中水分含量与αW 的关系而得到的吸着等温线,称为回吸等温线。 15 滞化水 是指被组织中的显微结构和亚显微结构及膜所阻留的水,由于这部分水不能自由流动,所以称为滞化水或不移动水。 16 滞后现象 MSI 的制作有两种方法,即采用回吸或解吸的方法绘制的MSI ,同一食品按这两种方法制作的MSI 图形并不一致,不互相重叠,这种现象称为滞后现象。 17 单分子层水 在MSI 区间Ⅰ的高水分末端(区间Ⅰ和区间Ⅱ的分界线,αW=0.2~0.3)位置的这部分水,通常是在干物质可接近的强极性基团周围形成1个单分子层所需水的近似量,称为食品的“单分子层水(BET )”。 1 多糖复合物 多糖上有许多羟基,这些羟基可与肽链结合,形成糖蛋白或蛋白多糖,与脂类结合可形成脂多糖,与硫酸结合而含有硫酸基,形成硫酸酯化多糖;多糖上的羟基还能与一些过渡金属元素结合,形成金属元素结合多糖,一般把上述这些多糖衍生物称为多糖复合物。 2 环状糊精 环状糊精是由6~8个D -吡喃葡萄糖通过α-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低聚物。由6个糖单位组成的称为α-环状糊精,由7个糖单位组成的称为β-环状糊精,由8个糖单位组成的称为γ-环状糊精。 3 多糖结合水 与多糖的羟基通过氢键结合的水被称为水合水或结合水,这部分水由于使多糖分子溶剂化而自身运动受到限制,通常这种水不会结冰,也称为塑化水。 4 果葡糖浆 工业上采用α-淀粉酶和葡萄糖糖化酶水解玉米淀粉得到近乎纯的D -葡萄糖。然后用异构酶使D -葡萄糖异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