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册期中测试初三化学试题(含答案)

上册期中测试初三化学试题(含答案)
上册期中测试初三化学试题(含答案)

上册期中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硅衬底高光效氮化镓发光二极管(简称LED)技术,已广泛用于照明、显像等多个领域。氮和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镓元素位于第三周期,属于金属元素B.镓原子核内有31个中子

C.镓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72g D.氮化镓的化学式为GaN

2.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点燃或加热可燃性气体前,先检验其纯度

C.10mL酒精与10mL蒸馏水混合,溶液的体积为20mL

D.用高锰酸钾制取O2后,应先熄灭酒精灯再从水中取出导气管

3.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先”与“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用托盘天平称量10g固体药品时,先放砝码,后放药品

C.用滴管取细口瓶内的液体时,先将其伸入液体内,后挤压取液

D.加热KMnO4并用排水法收集O2的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管

4.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其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

A.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D.证明CO2

密度比空气的大

5.“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古丝绸之路将我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物理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B.纺纱织布

C.烧制瓷器D.冶炼生铁6.下图是某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B.生成物有三种

C.反应前后汞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不变D.汞和氧气都由分子构成

7.下列事实不能作为相应观点的证据的是( )

A.尘土飞扬,说明分子是运动的

B.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说明分子是可分的

C.气体被压缩后体积发生了较大变化,说明气体分子间距较大

D.将两个干净平整的铅柱紧压在一起会结合起来,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8.下列鉴别两种不同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序号待鉴别的物质鉴别方法

A CO2与O2燃着的木条,观察燃着的情况

B酒精与白醋闻气味

C CaCO3与NaCl加水,观察是否溶解

D NaOH与Na2CO3滴加酚酞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A.A B.B C.C D.D

9.科学家用单个分子制戚的“纳米车”能在人工操纵下运输药物分子到病源处释放,杀死癌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之间有间隙

C.分子是肉眼不能够直接看见的

D.分子在人为外力作用下才能运动

10.从水分子分解示意图中获得以下信息,其中不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也可分

D.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11.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检验、制备和用途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为蓝色

C.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迅速制备大量二氧化碳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就是二氧化碳

12.下列有关元素、原子、分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B.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C.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D.微粒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离子

13.生活中的自来水通常用氯气(Cl2)进行杀菌消毒处理,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l2+

H2O=X+HClO。则X的化学式为

A.H2B.ClH C.HCl D.ClO2

14.一种由甲醇为原料的薪型手机电池,可连续使用一个月才充一次电,其反应原理为:2CH3OH+3X+4NaOH=2Na2CO3+6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

A.CO B.O2C.CO2D.H2

15.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可能火焰更旺,其原理是()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C.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

16.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工业废水需要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

B.明矾可以使硬水转化为软水

C.蒸馏海水和电解水的过程中水发生的都是物理变化

D.蒸馏水、自来水都是纯净物

1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取少量固体B.塞紧橡皮塞

C.称量固体D.点

燃酒精灯

18.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称量固体氢氧化钠B.测溶液pH

C.过滤D.稀释浓硫酸

19.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X Y Z W

反应前质量/g103900

反应后质量/g 3.23待测 3.2

A.W可能是单质

B.Y可能是催化剂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反应后Z物质的质量为86.4g

20.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蒋争凡教授研究组发现,锰离子是细胞内天然免疫激活剂和警报素。在元素周期表中锰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为25B.属于金属元素

C.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5D.相对原子质量为54.94g

二、实验题(培优题较难)

2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回答下列有关实验问题:

(1)往试管里装入粉末状固体时,可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小心地送至试管__________(选填“上部”、“中部”或“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

(2)图1是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发生装置,请指出该装置中的一处错误

____________。

(3)利用图2装置探究分子的运动,实验时观察到烧杯________(选填“A”或“B”)中溶液变红。

(4)图3是过滤的装置,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5)图4是常见的气体收集装置,已知二氧化硫是一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若收集二氧化硫,则应选用图4中的__________(选填“X”、“Y”或“Z”)。22.下图是实验室制备气体的装置和用品,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仪器F的名称是________。可用于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序号),装置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

(2)若用双氧水制氧气,最好选用EF组合成发生装置,理由是_______。

(3)实验室可在装置J中制取CO2,反应方程式为______。检验J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从长玻璃管口加入一定量的水,然后用止水夹夹紧橡胶管,将长玻璃管向上提起一段后静置,如观察到_______,则气密性良好。如果用I装置收集CO2,则气体应从_______(填“a”或“b”)管口通入。

(4)用J装置制CO2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若从B~H中选择B与_______(填序号)进行组合,也可以组成一套具有同样优点的装置。

23.请结合图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有标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②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如果用E装置来收集O2,验满时应该把带火星木条放在_____处(选填“a”或“b”);有研究显示:O2的体积分数大于36%时就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因此,O2验满时采用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方法_____(填“可靠”或“不可靠”),为了收集一瓶较纯净的

O2,最好采用_____集气法。

(4)若B装置中固体为锌粒,②中加入_____试剂可制H2。要获得干燥的H2,应先将气体通过盛有_____的D装置,再用E装置收集,气体应从_____端通入(选填“a”或“b”);如果用C装置代替B装置,则锌粒放在C装置的_____处。

24.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a、b的名称,a是_____,b是_____。

(2)若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稀盐酸一加入锥形瓶内立即用排水法收集满一集气瓶的二氧化碳,然后做蜡烛熄灭实验,蜡烛没有熄灭的原因是

_____。

(3)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NH4C1)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NH3)同时得到氯化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填装置编号)。

(4)收集氨气时只能选用E装置,把收集满氨气的集气瓶倒扣在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水槽

中,观察到集气瓶内有大量液体进入,并变成红色。

根据上述信息总结出氨气的性质有_____、_____(回答两条即可)。

25.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

(2)小芸在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O2,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填字母,下同),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小洁改用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则发生装置应做的改动

是__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可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组合是

_______,检验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

(4)实验室在加热条件下,分解草酸晶体可以制得CO,但是加热时草酸晶体在分解之前先熔

化成了液体,如果用这种方法制取CO,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填字母),选择的理由

是_______。

(5)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图甲装置,用鸡蛋壳代替牙齿来探究含氟牙膏能否预防龋齿。已知:

含氟牙膏(含氟成分为NaF)与鸡蛋壳发生反应,在蛋壳表而能生成氟化钙保护层。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为2NaF+CaCO3 ===CaF2+Na2CO3

实验药品实验过程实验结果

实验组 1.用牙膏处理过的鸡蛋壳0.50g

2.20mL

3.5%稀盐酸 1.检查装置气密性;

2.将牙膏处理过的蛋壳盛放在锥形瓶,用

注射器抽取20mL3.5%稀盐酸,连接好装置;

3.打开开关,将盐酸快速压入锥形瓶中;

4.关闭开关,测量100s 内装置内压强的变

化。

记录曲线图如乙所示。

对照组 1.未用牙膏处理过的鸡蛋壳0.50g

2.20mL

3.5%稀盐酸 将“未用牙膏处理过的蛋壳”重复上述实验 说明 1.鸡蛋壳预先用牙膏液浸泡、洗涤、晾干;

2.稀盐酸的目的是模拟形成龋齿的酸性环境。

①实验开始前,应先检查装置气密性,方法是________。

②图乙中x ~y 段压强增大的主要原因_________。

③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含氟牙膏能预防龋齿的理由是___________。

26.(8分)研究小组进行木炭还原氧化铁的探究活动。将木炭、氧化铁及试管充分烘干,并将木炭和氧化铁混合均匀、研磨。取适量上述混合物于试管中,用图1所示的装置加热(试管竖直向上,可使加热时的热量尽少散失)。

【提出问题】实验结束后,试管中的剩余固体X 含有哪些成分,质量分别是多少?

【查阅资料】

铁的氧化物被还原时,是从高价铁的氧化物逐级还原成低价铁的氧化物,最后还原成金属铁。铁的氧化物及其部分性质如下:

23Fe O 为红色固体; 34Fe O 和FeO 均为黑色固体。其中,34Fe O 具有很好的

磁性,能被磁铁吸引。三种氧化物均不溶于水,但能溶于稀盐酸,分别发生如下反应:

Fe 2O 3+6HCl ══ 2FeCl 3+3H ?O

Fe 3O 4+8HCl ══ 2FeCl 3+FeCl 2+4H 2O

FeO+2HCl ══ FeCl 2 + H 2O 黄色的3FeCl 溶液中滴入无色的KSCN 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该实验常用于检验3FeCl ;3FeCl 溶液遇单质铁发生反应:2FeCl 3 + Fe = 3FeCl 2,溶液变为浅绿色。

【猜想】固体X可能含有:①Fe②FeO③34

Fe O④⑤C

【实施实验】

目的:确定固体X的组成。

步骤操作主要现象结论

I

取部分冷却后的固体X倒在滤纸上,用磁

铁充分吸引。

部分固体被吸引

到磁铁上

可能有Fe或

34

Fe O

II

取滤纸上的剩余固体少量,放入图2所示

的试管a中,通入氧气,用酒精灯加热。

固体剧烈燃烧,

b中溶液变浑浊

一定有C

III

另取滤纸上的剩余固体少量,放入试管

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无明显现象一定没有

IV

取步骤I磁铁上的固体少量,放入试管

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产生。一定有Fe

V在步骤IV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溶液不变红色一定没有34

Fe O

同学们讨论发现,用上述实验方法不能确定固体X中一定没有

34

Fe O,理由是。

为确定固体X中是否含Fe3O4并测定其中各成分的质量,同学们又进行了以下实验:

步骤操作数据

I重新取部分冷却至室温的固体X,称量其质量为m1。m1 = 17.9 g II

将称量好的固体X全部放入图3所示的锥形瓶中,称量整套装

置及药品的质量为m2;打开分液漏斗旋塞,放入足量稀盐酸后

关闭旋塞,待没有气泡产生并恢复至室温,再次称量整套装置

及药品的质量为m3。

m2 = 317.9 g

m3 = 317.3.g III将锥形瓶中剩余的固体过滤、洗涤并干燥,称量其质量为m4。m4 = 1.1 g

(1)为确定固体X中是否含

34

Fe O,m1~m4中应该用到的数据有。

(2)固体X的成分及质量分别是。

27.实验室制取氢气,可供选择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一:制取一瓶氢气

(1)上图标号表示的仪器名称a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应选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装置的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收集装置C或D中导管都应尽量接近瓶底,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探究氢气的爆炸极限(发生爆炸的氢气的体积分数的范围)

(3)一定量的氢气与空气混合点燃发生爆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4)为了研究,需要收集氢气与空气体积比一定的混合气体,此时适合的收集装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装置的序号)。

(5)按表中要求收集四瓶氢气和空气混合气,并点火实验,结果列于表中(V表示体积)。

V(H2): V(空气)2: 84:66:48:2点火处理炸炸炸不炸

①V(H2):V(空气) =2:8时,混合气中氢气的体积分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由点火实验的结果可知,氢气在空气混合气中爆炸范围的上限在_______%(体积分数,下同)到______%之间。

28.下图是初中常见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A实验中a管中中气体为_________,试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

(2)B试验中气球的作用__________,若玻璃管中气体为50mL,要使实验成功注射器中

气体至少需要_________mL。

(3)C中水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

(4)实验D可以探究燃烧的条件。烧杯中放有热水,实验中只有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说

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5)通过实验E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前将白磷放入锥形瓶中,称量装置的总质量,引燃白磷,待反应后再称量装置总质量,发现托盘天平保持平衡。整个实验过程中气球会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综合分析上述五个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①实验A中的水中加入稀硫酸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

②实验B中实验结论为空气中氧气质量约为五分之一

③实验C中现象:铁丝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

④实验D中的热水只起隔绝空气的作用

⑤实验E中的气球起到了平衡瓶内外气体压强的作用

⑥实验E中锥形瓶内事先放少量细沙的作用是防止瓶底炸裂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镓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镓原子核外有四个电子层,镓元素位于第四周期,属于金属元素,故不符合题意;

B、由镓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镓原子核内有31个质子,故不符合题意;

C、由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镓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72,故不符合题意;

D、由镓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镓的最外层有3个电子,易失电子,显-3价,由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氮的最外层有5个电子,易失电子,显+3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原则,氮化镓的化学式为GaN,故符合题意

2.B

解析:B

【解析】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错误;

B. 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有一个爆炸极限,在爆炸极限范围之内,遇到明火,或温度达到着火点会发生爆炸,故点燃或加热可燃性气体前,先检验其纯度,正确;

C. 分子之间有间隔,10.0mL酒精与10.0mL蒸馏水混合,一部分酒精分子占据水分子之间的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占据了酒精分子之间的间隔,故溶液的体积小于20.0mL,错误;

D. 用高锰酸钾制取O2后,应先从水中取出导气管再熄灭酒精灯,错误。故选B。

3.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会收集不到所制取的气体,造成药品浪费;故A错误;

B、用托盘天平称量10g固体药品时,先放砝码,后放药品,直到天平平衡为止;故B正确;

C、用滴管取细口瓶内的液体时,应先在外面挤压橡胶乳头,赶净空气后再将其伸入液体内;故C错误;

D、先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再把导管移出水槽.这样随着试管的温度越来越低,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就越来越小,内部大气压变小,在外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槽内的水就会被顺着导管压到试管内,可能使试管由于受热不均从而炸裂;故D错误;

故选B.

4.C

解析:C

【解析】

A、要验证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需要将集气瓶中的氧气消耗完,利用压强的变化,根据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多少来验证氧气的含量,红磷与氧气反应,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瓶内压强变小,水进入集气瓶中的量等于消耗氧气的量,可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正确;

B、先将导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然后用手握住试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正确;

C、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产生的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因此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错误;

D、蜡烛由下向上依次熄灭,证明CO2密度比空气大,正确。故选C。

5.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粮食酿酒是将粮食发酵,该变化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的生成,是化学变化,错误;

B、纺纱织布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是物理变化,正确;

C、烧制陶瓷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燃烧,错误;

D、冶炼生铁是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是化学变化,错误。故选B。【点睛】

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根据变化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6.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微观图可看出反应前微粒的个数为2,反应后微粒个数为3,错误;

B、由微观图可看出生成物是两种,错误;

C、由微观图可看出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正确;

D、氧气是由分子构成,金属汞是由原子构成,错误;

故选C。

7.A

解析:A

【解析】

A、尘土是宏观物质,不是微观物质,不能用微观粒子来解释现象,符合题意;

B、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说明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可分的,原子不可分,不符合题意;

C、气体被压缩后体积发生了较大变化,说明气体分子间距较大,不符合题意;

D、将两个干净平整的铅柱紧压在一起会结合起来,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分子的性质和特点,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8.D

解析:D

【解析】

【分析】

A、根据氧气有助燃性,二氧化碳不具有助燃性进行分析;

B、根据酒精具有芳香气味,白醋有酸味进行分析;

C、根据碳酸钙难溶于水进行分析;

D、根据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都显碱性,都能是酚酞变红色进行分析.

【详解】

A、取样品,用燃着的木条检验,燃烧更旺的是氧气,火焰熄灭的是二氧化碳,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A正确;

B、取样品,闻气味,有芳香气味的是酒精,有酸味的是白醋,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B 正确;

C、取样品,加水溶解,会形成溶液的是氯化钠,不溶于水的是碳酸钙,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C正确;

D、取样品,滴入酚酞,溶液显碱性,都会变成红色,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D错误.故选D.

【点睛】

9.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正确;

B、分子之间有间隙,正确;

C、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是肉眼不能够直接看见的,正确;

D、分子在不断运动着,不需要外力作用,错误。故选D。

10.C

解析:C

【解析】

【分析】

水分解的微观过程是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构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在变化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了变化,构成水分子的氢原子和氧原子没有发生改变,只是进行了重新组合。

【详解】

A. 水分子中含有氢原子和氧原子,所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此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反应前是氢元素和氧元素,反应后还是这两种元素,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此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能分成原子,但原子不能再分,故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D. 分子是原子构成的,由水分子的微观图可知: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此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干冰易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常用于人工降雨,故A正确;

B、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B错误;

C、石灰石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石灰石的表面,阻止了反应的继续进行,反应会渐渐停止,故C错误;

D、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可以是氮气等,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

理解和熟练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实验室制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2.A

解析:A

【解析】

【分析】

根据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因素;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的概念;微粒可能是分子、原子或离子,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

A、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选项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B、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能直接构成物质,选项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选项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D、微粒可能是分子、原子或离子,微粒得到或失去电子,也可能是变为原子,选项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因素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C

解析:C

【解析】

化学反应前后Cl、H、O原子的个数分别为2、2、1,1、1、1。反应前后氯原子和氢原子各相差1个,故1个X分子中含有1个氢原子和1个氯原子,化学式书写的时候正价的写在前面,负价的写在后,故X的化学式为HCl。故选C。

点睛:掌握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是解题关键。

14.B

解析:B

【解析】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原子种类不变。

【详解】

有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有2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4个钠原子,反应后有2个碳原子,4个钠原子,12个氧原子,12个氢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原子种类不变,则X的化学式为O2,故选B。

15.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不变,故A错误;

B、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不变,故B错误;

C、将灯芯拨得松散一些,不会改变空气中氧气含量,故C错误;

D、将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火焰更旺,故D正确.

故选D

16.A

解析:A

【解析】

A.工业废水需要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防止水污染,正确;B.明矾能吸附水中悬浮的固体小颗粒,不能软化硬水,错误;C.蒸馏海水的过程中发生的是物理变化,电解水过程中发生的是化学变化,错误;D.蒸馏水是纯净物,自来水是混合物,错误。故选A。

17.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正确;

B、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错误;

C、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错误;

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错误。故选A。

18.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称量氢氧化钠时要盛放在玻璃仪器;故错误;

B、选项测量溶液pH时,不能将试纸直接伸入溶液中;故错误;

C、进行过滤操作时,应用玻璃棒引流;故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浓硫酸倒入水中且用玻璃棒不断的搅拌,是正确的操作。

故答案D

19.D

解析:D

【解析】

【分析】

反应后质量增多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差量是参加反应的质量或生成的质量。X反应后质量减少,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是10g-3.2g=6.8g;Y的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W的质量增多,W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是3.2g;6.8g>3.2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Z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是6.8g-3.2g=3.6g;根据分析,该反应是X→W+Z。【详解】

A. 根据分析,题中反应为X→W+Z,分解反应的生成物可能是单质,所以W 可能是单质,选项A正确;

B. Y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不能确定其是否是催化剂,因为在有些反应中溶剂水的质量也不变,所以Y可能是催化剂,选项B正确;

C.根据分析,题中反应为X→W+Z,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因此该反应是分解反应,选项C正确;

D.根据分析,Z物质是生成物,所以反应后Z物质的质量为90g+3.6g=93.6g,选项D错误。故选D。

20.D

解析: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A、原子序数为25,故A正确;B、属于金属元素,故B正确;C、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5,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原子序数,故C正确; D、相对原子质量为54.94,相对原子质量没有单位,故D错误。

点睛∶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没有单位。

二、实验题(培优题较难)

21.底部未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表述意思正确即可) A 引流

Y

【解析】

【详解】

(1)往试管里装入粉末状固体时,可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

解析:底部未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表述意思正确即可) A 引流 Y

【解析】

【详解】

(1)往试管里装入粉末状固体时,可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使药品落到试管底部;

(2)图1是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发生装置,该装置中的一处错误是未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易导致高锰酸钾颗粒堵塞导管;

(3)氨水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实验时观察到烧杯A中溶液变红,利用装置图2可探究分子的运动;

(4)图3是过滤的装置,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使液体沿玻璃棒流入漏斗内,防止浊液洒在漏斗外边;

(5)图4是常见的气体收集装置,已知二氧化硫是一种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硫是密度比空气大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若收集二氧化硫,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则应选用图4中的Y。

22.锥形瓶 A 2KMnO4K2MnO4+MnO2+O2↑ 反应物是粉末状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CaCO3+2HCl=CaCl2+H2O+CO2↑ 玻璃管内的液面不变

解析:锥形瓶 A 2KMnO4加热

K2MnO4+MnO2+O2↑反应物是粉末状固体和液体,反应

条件是常温 CaCO3+2HCl=CaCl2+H2O+CO2↑玻璃管内的液面不变 a 能够控制反应的开始与停止 CGH

【解析】

【分析】

【详解】

(1)仪器F是锥形瓶;加热KMnO4制O2的属于固体加热型,选择装置A来制取,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故填:锥形瓶;A;

2KMnO4加热

K2MnO4+MnO2+O2↑;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粉末状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所以应选择EF组合成发生装置,故填:反应物是粉末状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

(3)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检验装置J气密性的方法是:从长玻璃管口加入一定量的水,然后用止水夹夹紧橡胶管,将长玻璃管向上提起一段后静置,若观察到玻璃管内的液面不变,则气密性良好;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用装置I收集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应从长管进入;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玻璃管内的液面不变;a;(4)用J装置制CO2在操作上具有的优点是能够控制反应的开始与停止,从B~H中选择B与CGH进行组合,也可组成一套具有同样操作优点的装置。故填:能够控制反应的开始与停止;CGH。

23.酒精灯分液漏斗2KMnO4K2MnO4+MnO2+O2↑ a 不可靠排水稀硫酸浓硫酸 a 试管内的多孔隔板上面

【解析】

【分

解析:酒精灯分液漏斗 2KMnO4Δ

K2MnO4+MnO2+O2↑ a 不可靠排水稀硫酸

浓硫酸 a 试管内的多孔隔板上面

【解析】

【分析】

【详解】

(1)仪器①是酒精灯,仪器②是分液漏斗,故填:酒精灯;分液漏斗;(2)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故填:

2KMnO4Δ

K2MnO4+MnO2+O2↑;

(3)如果用E装置来收集O2,氧气从b处进入,验满时应该把带火星木条放在a处;有研究显示:O2的体积分数大于36%时就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因此,O2验满时采用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方法不可靠;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故答案为:a,不可靠,排水;(4)实验室是用锌粒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氢气的,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氢气可以用浓硫酸干燥;再用E装置收集,气体应从短管进入,因为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如果用C装置代替B装置,则锌粒放在C装置的:试管内的多孔隔板上面,通过控制导气管上的活塞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故答案为:稀硫酸,浓硫酸,a,试管内的多孔隔板上面。【点睛】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注意事项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24.长颈漏斗锥形瓶CaCO3+2HCl=CaCl2+H2O+CO2↑ 锥形瓶中个导管中的空气没有排干净,收集到的二氧化碳中有氧气

2NH4C1+Ca(OH)22NH3↑+Ca

解析:长颈漏斗锥形瓶 CaCO3+2HCl=CaCl2+H2O+CO2↑锥形瓶中个导管中的空气没有排干净,收集到的二氧化碳中有氧气 2NH4C1+Ca(OH)2?2NH3↑+CaCl2+H2O A 易溶于水

溶液呈碱性

【解析】

【分析】

【详解】

(1)a为长颈漏斗,b为锥形瓶

(2)此装置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收集气体前应该先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出干净,否则收集到的气体中会混入空气。此题中空气中的氧气会干扰实验。

(3)根据试题分析可知2NH4C1+Ca(OH)2?2NH3↑+CaCl2+H2O。因为需要加热,而且试剂都是,故选择固固加热型装置A。

(4)根据集气瓶中有液体进入,说明气体被吸收,故说明氨气溶于水。根据选取的装置E,可知气体密度小于空气(向上排空气法)。根据液体(含酚酞)变为红色,可知氨气的水溶液中有碱性物质存在。

25.酒精灯 A 2KClO32KCl+3O2↑ 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CaCO3+2HCl=CaCl2+H2O+CO2↑ DE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

解析:酒精灯 A 2KClO32KCl+3O2↑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CaCO3+2HCl=CaCl2+H2O+CO2↑ DE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证明已收集满 C 反应物为固体,反应需要加热,且可以防止草酸熔化后流到试管口处打开开关,将注射器活塞向上拉(或向下压),松手后活塞回到原位置,则表示气密性良好盐酸快速压入锥形瓶时,使得瓶内压强迅速增大实验组用牙膏处理过的蛋壳与盐酸反应时,反应慢且产生气体较少,说明蛋壳表面形成了保护膜

【解析】

【详解】

(1)仪器a是酒精灯。

(2)小芸在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O2,加热固体制取气体选择发生装置A,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钾、氧气;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以防高锰酸钾堵塞导管。

(3) 实验室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 3+2HCl=CaCl 2+CO 2↑+H 2O ,固液常温反应制取气体,选用发生装置D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选择收集装置E ,二氧化碳一般不支持燃烧,气体的验满在瓶口处。

(4)实验室在加热条件下,分解草酸晶体可以制得CO ,选择发生装置C ,选择的理由是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可以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试管底部向下弯曲,可以防止草酸熔化后流到试管口处。

(5) ①常见的检查气密性的方法都是造成封闭体现,然后利用气压差使内外液面不平,或者产生气泡,有注射器的可以恢复等方法。打开开关,将注射器活塞向上拉(或向下压),松手后活塞回到原位置,则表示气密性良好。②盐酸快速压入锥形瓶时,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使得瓶内压强迅速增大,所以图乙中x ~y 段压强增大。③含氟牙膏能预防龋齿的理由是实验组用牙膏处理过的蛋壳与盐酸反应时,反应慢且产生气体较少,说明蛋壳表面形成了保护膜。

【点睛】

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水溶性及密度选择收集装置,气体的验满在瓶口处。

26.【猜想】④;【实施实验】III. 和;IV.气泡;V.溶液;【反思改进】固体X 中如果含有,步骤V 中加入盐酸后,由于铁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遇硫氰化钾溶液也不变为血红色.【获得结论】(1)m1、m

解析:【猜想】④23Fe O ;【实施实验】III. FeO 和23Fe O ;IV.气泡;V.KSCN 溶

液;【反思改进】固体X 中如果含有34

F e O ,步骤V 中加入盐酸后,由于铁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遇硫氰化钾溶液也不变为血红色.【获得结论】(1)m 1、m 2、m 3和m 4;

(2)C :1.1g ;Fe :16.8g

【解析】【猜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剩余固体X 中可能还含有23Fe O ;

【实施实验】III. 因为氧化亚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使溶液呈浅绿色,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使溶液呈黄色,所以如果取滤纸上的剩余固体少量,放入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没有明显现象,说明一定没有FeO 和23Fe O ;IV.因为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所以取步骤I 磁铁上的固体少量,放入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如果有气泡产生,则固体中一定含有铁;V. 因为四氧化三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氯化亚铁及水,且黄色的3FeCl 溶液中滴入无色的KSCN 溶液,溶液变为红色,所以在步骤IV 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KSCN 溶液,若固体中不含有四氧化三铁,则溶液不变红色;

【反思改进】又因为3FeCl 溶液遇单质铁发生反应:322FeCl Fe 3FeCl 可知,如果

固体X 中含有34

F e O ,步骤V 中加入盐酸后,由于铁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遇硫氰化钾溶液也不变为血红色.

【获得结论】(1)要确定固体X 中是否含34

F e O ,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m 1是固体总质量,m 2和m 3的质量差为铁与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即:317.9g-317.3g=0.6g ;m 4是不与酸反应的碳的质量,即17.9g 固体中含有1.1g 的碳;因此要测定固体X 中是否含有四氧化三

初三化学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化学试题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 得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H-1、O-16、S-32、N-14、Mn-55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20分,请把答案填写在题后 的答案栏内) 1.化学的发展对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和促进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下列各项措施与其要达到的目标不相符的是 A.研制、合成药物-------抑制细菌和病毒 B.生产化肥和农药------增加粮食产量 C.开发新材料、新能源-------改善生存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D.合成食品添加剂-------增进人体健康 2.自然界中发生的这些变化中,有一种与其它三种变化有本质区别的是 A.云雾消散 B.冰雪融化 C.树木折断 D.铁器生锈 3.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于2008年9月25日成功发射升空并顺利返回。飞船常使用的一种助燃剂液氧是由氧气加压降温制成的蓝色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氧和氧气的构成分子相同,物理性质不同 B.液氧中的氧分子停止了运动 C.液氧和氧气的组成元素不同 D.液氧中的氧分子间没有空隙4.化学变化常伴随着能量的转化。如图所示,火柴燃烧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塞被冲飞,这种现象主要能说明 A.化学能最终可转化为机械能 B.内能可转化为化学能 C.化学能最终可转化为光能 D.化学能可转化为内能 5.下图所示的基本实验操作符合操作规范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检查气密性 C.给液体加热 D.称量药品质量 6.观察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观察比较四种物质:CO2、SO2、MnO2、NO2,它们的共同点是 A.组成中都含有氧元素 B.构成中都含有氧分子 C.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的质量比都是2:1 D.常温下都是无色气体 7.关于实验室电解水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室必须使用直流电对水进行电解 B.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

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进行了有关化学反应A+B=C的四组实验,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已知四位同学取的A和B的总质量均为10g,且反应均完全进行。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A/g B/g C/g 甲739 乙649 丙X Y6 丁55Z A.Y可能等于8 B.X可能等于4 C.X可能等于8 D.Z一定等于7.5 2.实验室测定蜡烛在盛有一定体积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至熄灭过程中,O2和CO含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通过分析该图可推理出的结论是 A.曲线①表示CO含量的变化 B.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 C.蜡烛由碳、氢元素组成 D.蜡烛熄灭时,容器内氧气耗尽 3.锌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必须微量元素。下图为锌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锌属于非金属元素B.锌原子的中子数为30 C.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38g D.锌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Zn2+ 4.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A.B. C. D. 5.“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古丝绸之路将我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物理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B.纺纱织布 C.烧制瓷器D.冶炼生铁 6.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点燃白磷后缓慢将燃烧匙插入瓶中,塞紧瓶塞 B.用细铁丝代替白磷进行实验,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C.不打开瓶塞,聚焦太阳光引燃足量白磷,实验效果更好 D.若实验过程中,没有将弹簧夹夹紧,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7.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现象能证明空气中O2的含量的是() A.红磷燃烧,产生白烟B.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 C.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D.水槽中液面下降 8.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B.生成物有三种 C.反应前后汞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不变D.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9.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说法正确的是 A.油锅着火后向锅中放入菜叶目的是降低油的着火点 B.家用煤加工成蜂窝煤是力了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C.高层建筑物起火立即乘电梯撤离 D.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水来灭火 10.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实验事实推理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

初三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初三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 14 Na 23 Mg 24 Al 27 S 32Cl 35.5 Ca 40 Fe 56 Zn 65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轮胎爆炸 B.玻璃破碎 C.冰棒融化 D.菜刀生锈 2.下列说法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一杯水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水分蒸发了,质量减少了 B.100g冰溶解后得到相同质量的水 C.1g氢气和1g氧气混合点燃后能得到2g水 D.50g高锰酸钾加热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小于高锰酸钾的质量 3.钠原子Na与钠离子Na+相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 B.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 C.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D.具有相同的电子数 4.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可用分子的知识加以解释,其中正确的是A.蔗糖溶解是因为分子很小,数量很多 B.气体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受力变小 C.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D.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5.市场上销售的加含氟牙膏、高钙牛奶、补铁酱油等商品,说明化学与人类健康密不可分。这里的氟、钙、铁是指

A.单质 B.原子 C.分子 D.元素 6.下列用量不正确的是 A、没有说明用量,液体取1mL—2mL B、酒精灯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 C、加热时,液体不超过试管的、洗涤试管时,注入满试管水 7.元素在自然界里分布并不均匀,从整个地壳含量的多少分析,最丰富的金属元素是 A. O B.Al C.Fe D.Si 8.能决定元素种类的微粒数是 A.质子数 B.中子数 C.最外层电子数 D.电子数 9.当电解水的电解器通电一段时间后,你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A.电极上有气泡产生,两个玻璃内气体的体积之比约为2:1 B.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C.有氢气和氧气生成,而且两者体积比约为2:1 D.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10.在“氧气的制取和性质”的实验中,某同学取一段纱窗上的细铁丝,在自己收集的氧气中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你认为造成此实验失败的原因不可能是新课标第一网 A.集气瓶底部放少了水或细沙 B.铁丝生了锈 C.铁丝的温度不够 D.收集到的氧气量太少或纯度太低 1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洁净的食盐水 B.冰水混合物 C.净化后的空气 D.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的剩余物

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卷(含答案)

化学上册期中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和“”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可能表示氧化物的是 A.B. C. D. 2.最近,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新型催化剂,将CO2高效转化为甲醇(CH3OH)。这不仅可以缓解碳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还将成为理想的能源补充形式。该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四种物质均为化合物B.反应前后H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C.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3D.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改变 3.2017年10月27日央视财经报道:王者归“铼”,中国发现超级金属铼,制造出航空发动机核心部件。如图是铼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铼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75 B.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6.2g C.铼的元素符号是Re D.铼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5 4.已知A+3B=2C+3D中,已知2.3gA跟4.8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C。又知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23 B.46 C.92 D.96 5.现有 18.6g NaOH 和 Na2CO3固体混合物,已知钠元素与碳元素的质量比 23:3,则原混合固体中含有钠元素的质量为()

A.9.2 g B.6.9 g C.4.6 g D.2.3 g 6.运用推理、归纳、类比、对比的方法得出下列结论,其中合理的是() A.因为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所以质量不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B.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则两者的化学性质相同 C.Na+、Mg2+、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由此得出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D.过氧化氢溶液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说明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 7.对立统一是物质运动的普遍规律,下列①一④描述的是两种物质的性质或变化,其中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或物理变化的是 ①氧气的氧化性和一氧化碳的还原性②水的汽化和氦气的液化 ③氯化钠的溶解和硝酸钾结晶④盐酸的酸性和氢氧化钠的碱性 A.②③B.②④C.①④D.①③ 8.下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此反应有单质生成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 C.图中生成物全部是化合物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 9.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与冰块混合得到混合物 B.水的蒸发和水通电分解都属于物理变化 C.硬水是指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D.水沸腾时可冲起壶盖,说明温度升高分子会变大 10.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物与生成物共有3种物质B.反应后原子个数增多 C.该图可示意CO与O2的反应D.反应物中元素的化合价都为0 11.硒元素有防癌抗癌作用。硒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及硒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实验事实推理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 序号实验事实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A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反应物浓度 B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发生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反应温度 C双氧水在常温下缓慢分解,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有、无催化剂 D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铜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反应物的种类 A.A B.B C.C D.D 2.在一密闭的容器中,一定质量的碳粉与过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充分反应,容器内各相关量与时间(从反应开始计时)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B. C. D. 3.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其中“”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物有4种分子 B.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 C.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D.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原子 4.石墨烯是一种革命性材料,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和力学特性。图为金刚石、石墨和石墨烯的结构模型图,图中小球代表碳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石墨烯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②三种物质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相同 ③金刚石和石墨烯是组成相同但结构不同的两种物质 ④石墨烯有超强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说明石墨烯的化学性质和金属相似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③④ 5.碳12是指含6个中子的碳原子。下列对氧16和氧18两种氧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质子数相同B.质量相同 C.电子数不相同D.16和18表示原子个数 6.“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古丝绸之路将我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物理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B.纺纱织布 C.烧制瓷器D.冶炼生铁 7.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结构示意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

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下列鉴别两种不同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序号待鉴别的物质鉴别方法 A CO2与O2燃着的木条,观察燃着的情况 B酒精与白醋闻气味 C CaCO3与NaCl加水,观察是否溶解 D NaOH与Na2CO3滴加酚酞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A.A B.B C.C D.D 2.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则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 A.丁一定是化合物 B.乙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C.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 1 D.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甲和丙的质量之和 3.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其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 A.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D.证明CO2 密度比空气的大 4.丙烷(C3H8)是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之一,燃烧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3:8 B.乙和丙的元素组成相同 C.44g甲完全燃烧至少需160g乙D.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5.如图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④表示的粒子属于金属元素 B.①表示的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 C.①②③④表示四种不同元素 D.②④所表示的粒子化学性质相似 6.下图表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依据图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由5个原子构成 B.化学变化的后硅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C.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和生成的丁中氢元素的质量相等 D.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l:1 7.某同学误将少量KMnO4当成MnO2加入KClO3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最新初三化学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最新初三化学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一】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O—16S—32Zn—65 一、我会选择(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2分) 1.南昌大学研究人员发现,用2%的小苏打漱口能有效预防口腔黏膜糜烂溃疡的发生或修复原有口腔黏膜的损伤。小苏打属于(A) A.盐B.酸C.碱D.有机物 2.有句谚语“每天一个苹果,医生远离我”,苹果主要能为人体提供的营养素是(B) A.油脂B.维生素C.蛋白质D.无机盐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D) A.量取液体时读数B.稀释浓硫酸C.过滤D.酸碱中和 4.(2018?贵港)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中正确的是(B) A.混合物:煤、石油、冰水共存物 B.有机物:甲烷、乙醇、葡萄糖 C.复合肥料:尿素、*钾、氯化铵 D.合成材料:合金、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5.为了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人体不同器官的体液具有不同的酸碱性。根据下表可知,在正常情况下(B) 体液唾液胆汁胰液

pH6.6~7.17.1~7.37.5~8.0 A.人体的唾液一定呈酸性B.人体的胆汁一定呈碱性 C.人体的胰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D.酚酞试液可精确测得以上体液的pH 6.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 A.小木棍蘸取浓硫酸一段时间后,小木棍变黑 B.*铵固体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几乎不变 C.氢氧化钠固体久置于表面皿上,无明显现象 D.尿素和熟石灰混合研磨,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7.推理是学习化学的科学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B) A.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锈蚀,所以金属在潮湿的空气中都容易锈蚀 B.酸溶液的pH<7,常温下测得某溶液的pH=3,所以该溶液一定是酸性的 C.有机物中都含有碳元素,所以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D.CO2溶于水后能跟酸一样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CO2是酸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向酸性土壤里撒熟石灰,可调节土壤的pH B.推广加碘盐是为了预防胃酸过多 C.钢铁在干燥的环境中比在潮湿的环境中更容易被腐蚀

初三化学上册期中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1)

上册期中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1)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或分析正确的是() A.图a中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长煤燃烧的时间 B.图b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C.图c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阻碍空气的流动 D.由图d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燃烧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塞紧橡皮塞B.加热液体 C.取用液体D.读出液体的体积 3.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A.B. C.

D. 4.下列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部分操作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A.检查装置气密性B.加热立即收集 C.收满后移出集气瓶 D.结束时 停止加热 5.已知:金属X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金属Y和Z不能;将Y 、Z分别投入稀盐酸中,Y溶解并产生气泡,Z无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氧化物的化学式只能表示为XO B.Y能将X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C.Z在自然界中只能以单质形式存在 D.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X>Y>Z 6.电解水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B.实验说明水由H2和O2组成 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 D.a管收集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 7.实验室里制取氧气大致可分为下列步骤:①点燃酒灯,加热试管;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并固定在铁架台上;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连接好装置;⑥熄灭酒精灯;⑦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⑤②③①④⑦⑥B.③④⑤⑥⑦①②

初三化学上册期中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上册期中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或分析正确的是() A.图a中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长煤燃烧的时间 B.图b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C.图c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阻碍空气的流动 D.由图d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燃烧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2.豆腐是人们喜爱的食物,营养丰富,能为人体提供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其中含量最多的是亮氨酸(C6H13NO2),关于亮氨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亮氨酸是氧化物 B.亮氨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7.3% C.一个亮氨酸分子由22个原子构成 D.亮氨酸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3:1:2 3.下列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部分操作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A.检查装置气密性B.加热立即收集 C.收满后移出集气瓶 D.结束时 停止加热 4.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结构示意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③属于不同种元素B.④属于离子,离子符号为Mg2- C.②③的化学性质相似D.①④均达到相对稳定的结构 5.实验室里制取氧气大致可分为下列步骤:①点燃酒灯,加热试管;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并固定在铁架台上;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连接好装置;⑥熄灭酒精灯;⑦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⑤②③①④⑦⑥B.③④⑤⑥⑦①② C.②③⑤①④⑦⑥D.②④③⑤①⑥⑦ 6.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升温至60℃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60℃的过程中,仅③燃烧。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①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 B.对比①③,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 C.对比②③,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D.④未燃烧,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 7.在下列四种含有氯元素的物质中,氯元素化合价最低的是() A.Cl2 B.NaCl C.HClO D.KClO3 8.某有机物在9.6g氧气中恰好完全燃烧,生成8.8gCO2和5.4g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有机物只含碳、氢两种元素 B.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无法确定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镇江市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卷(含答案)

镇江市化学上册期中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B.生成物有三种 C.反应前后汞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不变D.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2.如图所示,甲是溴(B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乙摘自元素周期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甲、乙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NaBr C.乙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11 D.甲原子核外共有5个电子层 3.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能加快反应速率B.二氧化锰在任何化学反应中都是催化剂C.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D.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4.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则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 A.丁一定是化合物 B.乙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C.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 1 D.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甲和丙的质量之和 5.最近,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新型催化剂,将CO2高效转化为甲醇(CH3OH)。这不仅可以

缓解碳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还将成为理想的能源补充形式。该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四种物质均为化合物B.反应前后H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C.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3D.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改变 6.某工地发生多人食物中毒,经化验为误食工业用盐亚硝酸钠(NaNO2)所致。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A.+4B.+3C.+2D.+5 7.已知:金属X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金属Y和Z不能;将Y 、Z分别投入稀盐酸中,Y溶解并产生气泡,Z无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氧化物的化学式只能表示为XO B.Y能将X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C.Z在自然界中只能以单质形式存在 D.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X>Y>Z 8.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结构示意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③属于不同种元素B.④属于离子,离子符号为Mg2- C.②③的化学性质相似D.①④均达到相对稳定的结构 9.硼是作物生长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硼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硼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原子质量为10.81g B.属于金属元素 C.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D.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 10.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现象能证明空气中O2的含量的是()

九年级上册化学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

贝思特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N—14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0分。) 1. 下列食品、调味品的制作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鲜奶制酸奶 B. 黄豆酿酱油 C. 糯米酿甜酒 D. 水果榨果汁 2. 在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A. 冰水混合物 B. 水银 C. 干冰 D. 铁锈 3. 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C.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D. 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4. 下图中的微粒符号表示2个氧分子的是

5. 核能的合理利用一直是国际关注热点。已知某种核原料的原子核内含有1 个质子和2个中子。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核电荷数为3 B. 电子总数为2 C. 属于氢元素 D. 相对原子质量为1 6. 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叫单质。 B. 质子数相同的粒子属于同种元素。 C. 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为21% D. 原子形成离子的过程中核外电子层不会增加。 7.硒是抗衰老元素,且能抑制癌细胞生长,“北大富硒康”中含有硒酸根离子(SeO 42-),则在硒酸根离子中,硒元素的化合价是 ( ) A .+4 B .-2 C .-4 D .+6 8.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9.右下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此反应有单质生成 B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 C .图中生成物全部是化合物 D .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 10.化学使人类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如打火机就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下列有 (反应前) (反应后)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

九年级上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N—14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0分。) 1. 下列食品、调味品的制作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鲜奶制酸奶 B. 黄豆酿酱油 C. 糯米酿甜酒 D. 水果榨果汁 2. 在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A. 冰水混合物 B. 水银 C. 干冰 D. 铁锈 3. 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C.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D. 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4. 下图中的微粒符号表示2个氧分子的是 5. 核能的合理利用一直是国际关注热点。已知某种核原料的原子核内含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核电荷数为3 B. 电子总数为2 C. 属于氢元素 D. 相对原子质量为1 6. 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叫单质。 B. 质子数相同的粒子属于同种元素。 C. 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为21% D. 原子形成离子的过程中核外电子层不会增加。 7.硒是抗衰老元素,且能抑制癌细胞生长,“北大富硒康”中含有硒酸根离子(SeO42-),则在硒酸根离子中,硒元素的化合价是() A.+4 B.-2 C.-4 D.+6 8.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9.右下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 A.此反应有单质生成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 C.图中生成物全部是化合物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10.化学使人类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如打火机就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下列有关打火机的主要燃料丁烷(C4H10)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 A.从性质上看:丁烷具有可燃性 B.从变化上看:丁烷完全燃烧只生成水 C.从组成上看:丁烷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D.从结构上看:一个丁烷分子由4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构成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1.现有①空气,②四氧化三铁,③铁粉,④二氧化碳,⑤液态氧,⑥蒸馏水六种物质。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属于氧化物的是;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12.准确取用少量液体物质除要量筒外,还需要的仪器有;用烧杯加热液体物质时,为使其均匀受热,烧杯应放在上加热;小明同学用托盘天平称了5.4 g Nacl(1 g以下用游码),结果老师检查发现他把药品和砝码的位置颠倒了,他称得NaCl的实际质量为g。 13.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请按要求填空。 (1)自来水厂抽取河水进行净化的过程中可加人除去水中的异昧; (2)家庭中常用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请写出一条防止水体污染的措施 14.用化学式写出下列反应的表达式: (1)磷在氧气中燃烧:; (2)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 (3)电解水:。 15.地壳内含量最多的元素和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X元素原子的第三层比第一层多一个电子,Y元素原子的第三层比第二层少一个电子,他们形成稳定化合物的化学式 是。 16. 分子个数相同的H2O与CO2 之间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治疗甲型H1N1流感有效药品“达菲”的起始原料是莽草酸(C7H10O5),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 是。(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三、简答题(共4个小题,共14分) 17. 写出从下图水分子分解示意图中获得的信息,(至少写出三条) 18.下列实验装置中均有水,请根据实验解释水在其中的主要作用 (反应前) (反应后)

初三化学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化 学 本试卷分第Ⅰ卷(客观题)和第Ⅱ卷(主观题)两部分,共30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注意事项:答1-20题必须用2B 铅笔把答题卡相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答21-30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卷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一1 C —12 N 一14 O 一16 第Ⅰ卷(客观题 共50分) 1.下列各图所示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2.关于仪器的用途,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试管可以用作反应容器 B .铁架台可以用来固定装置 C .量筒可以用作溶解食盐的容器 D .玻璃棒可以用来搅拌液体 3.下列实验操作不当..的是( ): A .将容易吸水的物质放在已知质量的烧杯里用托盘天平称 B .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C .振荡试管时,用手紧握试管,拇指堵住试管口,上下晃动 D .滴加液体时,滴瓶滴管的尖端不能触及已加过其它试剂的试管内壁 4.把鸡蛋放在下列某物质中。可以制作“无壳鸡蛋”。该物质是( ): A .食盐 B .白酒 C .食醋 D .酱油 5.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设计灵感来自于一个“方盆子”,许多“水泡泡”。下列关于水的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水是有许许多多水分子聚集而成的 B .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C .游泳池中的水属于混合物 D .软水是纯净物 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B .构成物质的微粒只有分子和原子 C .气体易被压缩,说明构成气体的分子在不断运动 D .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7.航天员专用的小分子团水具有饮用量少、在人体内储留时间长、排放量少等特点。航天员一次饮用125mL 小分子团水,可维持人体6h 正常需水量。下列关于小分子团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分子的化学性质被改变了 B .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间没有间隙 在水中通入二氧化碳 D

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N—1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36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下面的表格里) 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 答案 1、我们每天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以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 B、蜡烛燃烧 C、衣服晾干 D、菠萝榨汁 2、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正 确的是: 检查装置气密性往试管中加入锌粒加热液体固体药品的取用 ABCD 3、今年5月上旬,一枚用于探伤的放射源铱192(其原子中含有77个质子和115个中 子)在南京丢失,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是192 C、该原子的核外有115个电子 D、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2.2g 4、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2个氢分子—2H B.3个氧原子—O3 C.4个水分子— D.5个钠离子— 5、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催化剂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B、催化剂可能减慢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度 C、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没有改变 D、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性质没有改变 6、下列关于右图所示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试管1和试管2中气体的质量比为2︰1 B、试管1中的气体是氢气 C、该实验表示的反应是化合反应 D、该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7、下列有关物质燃烧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的白色烟雾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是由空气分子构成的 B、空气中的氮气、氧气经混合,它们的化学性质都已改变 C、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属于分解反应 D、空气中氮气、氧气等分子均匀地混合在一起 9、绿茶中的单宁酸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其化学式为C76H52O4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单宁酸由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46个氧原子构成 B、单宁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育新学校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考试试卷 本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如下: Ca 40 C 12 O 16 H 1 Na 23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仅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相应的括号内。) 1、本次化学试卷用的纸张,下列性质属于其化学性质的是 A.白色 B.不溶于水 C.可燃 D.易撕碎 2、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A.冰水混合物,五氧化二磷 B.矿泉水,河水 C.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 D.净化后的空气,受污染的空气 3、“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的原因是 A、分子很小 B、分子是可分的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在不断运动 4、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B.活性炭可用于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C.铜丝可用作导线 D.氮气可用作保护气 5、市政府有关部门提醒大家,冬季燃煤要特别注意室内通风,以免造成人员中毒。这里的有毒气体主要是指 A.二氧化碳 B.氮气 C.一氧化碳D.氧气 6、过氧化钠(化学式为Na2O2,其中Na元素显+1价)是潜水艇中的制氧剂,它是一种淡黄色粉末,能与物质R 反应生成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 + 2R=2Na2CO3+ O2,则下列有关判断中,错误 ..的是( ) A.Na2O2中氧元素化合价为-1价 B.R的化学式为CO2 C.Na2C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6 D.Na2O2中含有氧分子 7、下列实验现象中,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有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B.镁条在盐酸中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试管壁发热 C.红磷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放出热量,有大量白色气体生成 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火星四射,有黑色熔融物溅落瓶底 8、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可能是催化剂 B.a、b两种物质中元素种类一定与c物质中元素种类相同 C.b物质可能是单质 D.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为3g 9、在某化学反应 2XY + Y2= 2Z中,Z物质的化学式符合 A. XY2 B. X2Y C. X2Y2 D. X3Y2

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考试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考试知识点总结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 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分子质量:H:1 O:16 C:12 Ca:40 C1:35.5 N:14 一、选择题(共23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物质世界充满了变化.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以下实验操作中,不合理的是( ) A.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 B.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要跟量筒内的凹液面最低处水平 C.在实验室里制取氧气等气体时,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酒精洒在实验桌上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3.生活中处处离不开化学知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春天,花儿朵朵,由于分子在不停运动我们能闻到花香 B.夏天,烈日炎炎,用可乐等碳酸饮料替代饮水有利于身体健康 C.秋天,果实累累,多吃水果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

D.冬天,寒风冽冽,室内用煤炉取暖应保证烟囱通畅,防止“煤气”中毒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CO和CO2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 B.原子不显电性,是因为原子中不存在带电的粒子 C.不同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D.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就变成离子 5.向过滤器内倾倒待过滤液体时,若液面高于滤纸边缘,引起的后果是( ) A、液面高将滤纸压破 B、液体会溢出漏斗 C、液体从滤纸和漏斗之间的空隙流入接受器 D、滤纸被压过紧,不能起过滤作用 6.下列净化天然水的操作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 A.蒸馏 B.过滤 C.静置沉淀 D.吸附沉淀 7. 下列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 酒精+氧气→水+二氧化碳 B. 水→氢气+氧气 C. 锌+硫酸→硫酸锌+氢气 D. 镁+氧气→氧化镁 8.下列对相应微粒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9.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 A.氧 B.硅 C.铝 D.铁

初三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1 点燃 初三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成绩 相对原子质量:H :1 O :16 S :32 C :12 Ca :40 K :39 Cl :35.5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题号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1、下列变化,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水结冰 冰融化 B 、酒精挥发 酒精燃烧 C 、铁生锈 铁熔化 D 、鸡蛋变臭 鸡蛋煮熟 2、环境监测中心在公布城市空气质量报告时不需要公布的项目是 A 、二氧化碳 B 、二氧化硫 C 、氮氧化物 D 、可吸入颗粒物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 、氧元素 B 、氮元素 C 、氢元素 D 、铝元素 4、下列公共标志中,与消防安全有关的是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5、实验时不宜用作化学反应容器的仪器是 A 、 烧杯 B 、 集气瓶 C 、 量筒 D 、 试管 6、实验中不应接触管口或瓶口的操作是 A 、将试剂瓶中的液体倒入试管中 B、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试剂 C、用药匙取用试剂瓶中的粉末状固体 D 、用玻璃棒在试剂瓶中蘸取少量液体 7、下列污染因素中:①工业生产中废气、废液、废渣的任意排放 ②城市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③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任意使用 ④频频发生的沙尘暴,其中不.会对水源造成重大污染的是 A 、③ B 、①②③ C 、④ D 、①②③④ 8、下列符号表示意义最少的是 A 、2Cu B 、H 2 C 、H 2O D 、Si 9、下列实验方法不能用于鉴别H 2和O 2的是 A 、分别做气体吹肥皂实验 B 、将气体分别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 、将气体分别通过灼热的铜网 D 、将气体分别通过澄清的石灰水 10、下列措施和理由之间,其因果关系不正确的是 A 、白磷要保存在水中——防止自燃 B 、经常翻动柴草——防止受潮 C 、加油站严禁烟火——防止爆炸 D 、真空包装保存食品——防止缓慢氧化 11、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A 、水分子 B 、氧分子和氢分子 C 、氢原子和氧原子 D 、氢分子和氧原子 12、2003年10月15日9时0分,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 中心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成功,这是我国进行的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历史性重大突破,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火箭的推进剂是液氢和液氧,在此它们的作用分别是 A 、作燃料,支持燃烧 B 、作还原剂,燃料 C 、助燃,供呼吸 D 、密度最小,作氧化剂 13、氢气是一种绿色能源,科学家们最新研制出利用太阳能产生激光,再用激光使海水 分解得到氢气的新技术,其中海水分解可以用方程式表示为:2H 2O ====== 2H 2↑ +O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TiO 2在反应中作氧化剂 B 、水分解不产生污染物 C 、TiO 2在反应中作催化剂 D 、该技术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氢能 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 B 、分解反应可能有化合物生成 C 、置换反应可能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 D 、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进行的 15、在反应 2Mg + CO 2 ==== C + 2MgO 中,氧化剂是 A 、CO 2 B 、Mg C 、MgO D 、C 16、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黑火药爆炸的原理可 表示为:2KNO 3+3C +S===== K 2S+N 2↑+3X ↑,试推断X 的化学式为 A 、CO B 、NO C 、CO 2 D 、SO 2 17、甲、乙两同学分别按图A 、图B 装置做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实验。他们俩的做法是:①将反应前的装置放在各自天平的左盘上,往右盘上加砝码使天平平衡。②取下装 点燃 激光 TiO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