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新技术论文新

采矿新技术论文新
采矿新技术论文新

第1章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

1.1 矿区概述

1.1.1 矿井位置、交通、地形地貌

1、矿井位置

夹河煤矿位于徐州市西北九里区境内,距徐州市约11km,以夹河矿主井为中心,其地理座标为东经11705/13//,北纬34018/47//,地理标高+37.0∽+43.0m。1.1.2 交通

井田内铁路、公路均有,矿井生产的煤炭除经铁路、公路可运往全国各地外,还可经徐州港利用驳船运输,直达江浙各地,水陆交通甚为便利(见图1-1-1)。

铁路:西陇海铁路干线从井田西南通过,矿铁路专用线在夹河寨与西陇海干线接轨;

公路:矿专用公路与徐州市三环、徐沛公路干线和西部矿区公路连接成网;

水路:井田东侧15km左右有京杭大运河,常年可通航50t驳船。

图1-1-1 矿井交通位置图

1.1.3地形地貌

本区为故黄河泛滥形成的冲积平原,地势较为平坦,地面标高一般为+37.0~+43.0m,西南略底,地形坡度为0.15%。该区东南边缘沿东北方向分布有九里山、

琵琶山、大小孤山,西南有霸王山,其中九里山最高,山顶绝对标高+173.2m.由于区内地势平坦,地表径流条件好,大气降水以蒸发及地表径流为主要形式排泄外,余下部分滞缓地渗入地下。

1.1.4 气象、气候

1 ,蒸发量:本区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748.59mm,最高为2279mm(1978 年),最低为1457.9mm。1988年6月最大为287.9 mm ,1988年最低为50.24mm。

2、降雨量:本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833.33mm,其中6、7、8三个月为主要降水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58.7%。最高降水量为1297.0mm(1958年);最低降水量为50.6mm(1988年),日最大降水量为273.3mm(1997-07-17)。

3、风力、风向:风向随季节而转变,春季多东南风,夏季多东风,秋季多东北风,冬季多西北风。全年平均风速2.9m/s。最大风速为23.4m/s,风向为西北(1952-06-07)。

4、霜雪:霜期一般在10月至次年4月,最大连续积雪日数36日,积雪最大深度为247mm,降雪一般在11月上旬至次年3月下旬;冻结深度最大达29cm。

5、相对湿度:本区多年逐月平均为69.52%,7~8月最高约在76%~83%左右,3~6月最低为62%~65%,年平均最高为1952年76%,年平均最低为1988年62%。湿润系数约为0.5,故本区属半湿润区。

6、气温:本区多年平均气温为14.3 0C,最高气温为40.6 0C,最低气温为-22.6 0C。一年最高气温在36~39 0C,最低气温在-9~-13 0C。

1.1.5 矿井人口分布、工农业发展情况

居民分布比较多,但达到设计能力时需要迁移的村庄有河头和解场,其户数,面积及人数见表1-1-1。

表1-1-1 村庄情况

村庄名称房间数目面积户数人数

河头216 3524 60 280

解场756 9745 180 864

本区农业发达程度一般,矿井的生产对农田破坏大,做好赔偿工作。

1.2 井田地质特征

1.2.1 井田的勘探程度

夹河煤矿先后由一六九煤田勘探队和徐州矿务局地质勘探队以及安徽省煤田地质物探测量队和江苏省煤田物探测量队在井田内进行过钻探和地震勘探工作。

1.2.2 煤系地层特征的综述

夹河井田位于徐州煤田九里山向斜南翼。石炭、二叠系地层是其含煤地层,在井田内均被第四系冲积层覆盖。井田内钻孔和井巷工程揭露的含煤地层主要有

石炭系的本溪组(C

2)、太原组(C

3

)、二叠系的山西组(P

1

1)、下石盒子组(P

1

2)、

上石盒子组(P

21)、石千峰组(P

2

2)地层,各组地层的生成层序,其沉积古地理环

境和岩性特征各有差异,按其沉积顺序见表1-2-1,综合地址柱状图见图1-2-1。

表1-2-1 矿井地层一览表

序号

地质年代

(地层单位)

岩层总

厚度/m

(平均)

岩层组

成及特征

含煤层

及(厚

度)

/m

1

中石炭统系

的本溪组(C2)

12~28

(25)

下部为紫红色铁质泥岩,局部富集成褐铁矿团块,

为古风化沉积;中部以浅灰、灰白色薄-厚层状白石、

质灰岩为主,中夹薄层灰绿色泥岩或铝土泥岩,含黄铁

矿;顶部以浅灰色灰岩或铝土泥岩,有时夹煤线线。

2 上石炭统太

原组(C3)

147~167

(159)

由铝土质泥岩,灰绿色砂泥岩,深灰色泥岩,灰黑

色泥岩,浅灰色泥岩、砂岩、泥岩等组成含少量动物化

石,含海百合茎,单体珊瑚化石碎片。

4~10

(1.56)

3 下二叠统山

西组(P11)

88~38

(118)

由灰黑色海相泥岩、深灰色砂泥岩,灰色砂岩、砂

质泥岩,灰-灰白色中细粒砂岩,灰色砂泥岩,深灰色

泥岩,浅灰-灰白色中粒砂岩,灰色薄层、砂岩、杂色

砂泥岩等组成。并且岩层中含少量海相动物化石,偶含

钙质透镜体。

1~6

(3.30)

4 下二叠统下

石盒子组

(P12)

173~250

(210)

由灰绿-浅灰色中-细粒砂岩,灰色含铝土泥岩、杂

色泥岩,高岭土矿层,浅灰-灰白色薄层的细粒砂岩,

浅灰色泥岩,浅灰色细粒砂岩,灰-深灰色砂泥岩,

深灰砂泥岩,灰白色中粒砂岩,灰-灰绿色泥岩、砂泥

岩、灰色细粒砂岩,杂色泥岩等组成。

2~8

(5.21)

5 上二叠统上

石盒子组

(P21)

461~607

(511)

下段以浅灰-灰白色中-粗粒砂岩,灰绿色细-中粒沙

岩为主,夹灰色,杂色泥岩、砂泥岩组成;中段以杂色、

紫红色、

灰-灰绿色泥岩、砂泥岩为主,夹薄-中厚侧柏、层中粒

砂岩;上段由灰-灰绿色中粗粒砂岩及灰绿色、杂色砂

泥岩、泥岩组成。

6 第四系(Q)60~142

全系由砾岩、粘土砂岩、亚粘

土、粉砂土组成,由东南向西

北逐渐增厚。

灰白

砂岩

细--中粒,石英为主,长石次之,含菱铁质条带及黄铁矿,泥质胶结,夹碳纹及泥质条带。

含砂不均,下部夹砂岩条带,呈波状/透镜状,具斜层理,含植物化石碎片。

灰黑砂页岩

条带状结构,块状结构,内生裂隙发育,充填方解石脉。煤层变化大1.8-4.0米,上部局部厚0.9-1.2米顶板常有一层铝土页岩。

局部为页岩,含植物化石碎片,煤层变薄时,底部常有一层铝土页岩。局部相变为砂岩或互层。条带状结构、块状结构,不稳定,局部赋存,不开采。 细粒,石英为主,夹碳纹,层理明显,局部为直接顶板。含砂均匀,偶见薄层砂岩。中--细粒,石英、长石为主,含煤屑及绿黑色矿物等,泥质胶结,夹泥质条纹。

以灰色为主,少见绿色,中--细粒,长石为主,泥质胶结。

局部为页岩,含砂不均匀局部变相为21线变砂岩。

条带状结构,块状结构,内生裂隙发育,充填方解石脉。

以灰色为主,含植物化石。

含砂不均,呈波状/透镜状,具斜层理,含植物化石碎片。以灰色为主,并含有灰褐色,乳白色杂色是一层有用矿物层。黑

煤深灰砂页岩

煤深灰黑

灰黑

灰灰白

灰白

砂页岩

页岩

砂页岩砂岩

砂岩砂页岩砂岩

高岭土柱 状 图(1:500)

层号

层厚()累厚()

颜色

岩石名称

岩 性 描 述

Ⅰ--Ⅱ

图例

煤层

图1-2-1 综合柱状图

地 层 单 位

盒子

西

高岭土

砂页岩

页岩

砂岩

1, 中石炭系本溪组(C

2

)属浅海相沉积,假整合于奥陶系地层之上。全层厚

约25m,下部为紫红色铁质页岩,为古风化壳沉积,以次与下伏地层分界,中部为灰绿色铅土页岩,中部以浅灰灰白色薄-厚灰岩为主,中夹薄灰绿色页岩或铅土页岩,以顶板浅灰色灰岩或铅土页岩与上覆太原组地层分界。

2 上石炭系太原组(C

3

)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属海相陆交互相沉积,整合于

本溪组地层之上。地层沉积旋迥清晰,标志层明显,由石灰岩、页岩、砂页岩和砂岩组成。夹灰岩13层,含煤4-10层,总厚约159m

3、下二叠系山西组(P

1

1)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属浅海河湖沼泽相沉积,整合于太原组之上,含煤1-4层。主要有深灰色页岩、砂页岩,灰白色中-细砂岩,杂色砂页岩组成。全厚116m,沉积旋迥比较明显。

4、下二叠系下石盒子组(P

1

2)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属陆相沉积,整合于陕西组之上,含煤1-8层,由深灰色、杂色页岩,砂页岩及灰白色砂岩组成,全厚200米。

5、上二叠系上石盒子组(P

2

1)为陆相沉积,整合于下石盒子组之上,由杂色、灰绿色、灰色页岩、砂页岩及灰绿色、灰色、灰白色细-中粒砂岩组成。中下部常夹0.2-0.5m炭质页岩或薄煤1-2层,本区施工钻孔未穿全组,所揭露最大厚度530m。

6、第四系(Q)不整合于各时代地层之上。由砾岩、粘土砂岩、亚粘土、粉砂土组成,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厚。

1.2.3 井田地质构造及分布

夹河井田位于徐州复背斜九里山向斜南翼中段。井田总体为一走向略有变化

的斜构造。地层产状沿走向、倾向变化较大,且F

1

号断层上下两盘地层产状有差

异。F

1

号断层下盘:15~24线地层走向NE60,24线以西渐转至近SN向,地层倾向NW,沿倾向方向地层倾角变化大。以2煤层为例:-150m水平以上地层倾角35~85;-150m~-250m水平25~35,-300~-350m水平5~10,-400~-800m水平16~

35,-800m水平以下至F

1号断层5~20,因此F

1

号断层下盘煤层由浅至深在剖面

上大致呈台阶状,其它煤层具体台阶所处水平不完全与2煤层一致,但总体形态

相似。

F

1

号断层上盘地层走向18~19线NE400,19~23线的浅部由NE700渐转为NE200,深部为NE600,23~27线NE600,27~29线总体NE200。地层倾向NW,地层倾角15~250。

1、褶皱

井田内无大型褶皱,在F

1

号断层上盘和下盘各有一个不完整的次级褶皱。其

产状要素简述如下:①F

1

号断层下盘17~18线有极不完整的次级向斜构造,轴向

近EW,侧伏角度100~180,E端翘起;②F

1

号断层上盘21线附近有不完整的次一级向斜构造,轴向为NE350左右侧伏角为120~200,ES段翘起;③局部因受断层的牵引使地层或煤层产状发生变化,在断层附近往往发育有小型不完整的次级褶皱。

2、陷落柱

本井田内陷落柱不发育,仅在23线山西组、太原组煤层露头处,有一较小的在水平切面上呈椭圆形的陷落柱。

3、断层

井田内断层比较发育,落差在20m以上的有8条,而且小断层比较发育,是影响矿井生产的主要因素,设计中留用的主要断层见表1-2-2。

表1-2-2 矿井主要断层一览表

序号名称性质断层面走向断层面倾向倾角

(0)

落差

(m)

1 F1逆NE200-500NWW-NW 40-70 50~220

2 F1-1逆NE450NE 40-70 6~60

3 夹1 正NE300-550NW 50-70 0~60

4 夹9 正NE300-550NW 60-70 0~30

5 SF33 逆NE100-600SE 40-60 0~180

6 SF10 正NE350-550NW 60-80 0~25

7 SF11 正NEE SSE 60-80 0~20

8 SF22正NE NW 60-80 0~20

9 SF6正NEE SSE 60-80 0~8

10 SF31正NE NW 60-80 0~12

11 SF71正NE NW 60-80 0~8

12 SF30正NNW SWW 60-80 0~8

13 SF34逆NEE NEE 40-60 0~12

14 SF37正NWW NWW 60-80 0~10

15 SF15正NNE NNE 60-80 0~8

16 SF28正NE NE 60-80 0~12 1.2.4 井田水文地质情况

1、水系及其状况

本区地表河流不发育,但农田灌溉渠道纵横交错,天然水系仅有故黄河,其

流向由北西向南东横穿井田流入京杭大运河,该河道于1988年冬季重新进行了开

挖,新开挖的河道宽度50m左右,河槽标高为+37.0~+38.0m,河堤标高为+43.0~

+44.0m,河床在塌陷区范围内宽度则在450~850m 左右。除塌陷区相应地表位置

常年有积水外,其余区段为季节性河流,最高洪水位为+39.29m(1963-07-01),

此河流为井田天然水系的主干,与煤层及含水层露头的夹角为55~570,第四系中

部有粘土及粘土类沉积物30~40m起到隔水层的作用,大气降水及地表水系对矿

井充水无直接影响;此河流为矿区汛期泄洪河。

2、主要含(隔)水层及其富水性

由上而下矿井主要含(隔)水层可分为第四系孔隙含(隔)水层(包括浅部

含水层段、隔水层段、底部砾石含水层段)、二叠系砾岩裂隙含水层(包括上石盒

子组砂岩裂隙含水层、下石盒子组砂岩裂隙含水层、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层)、太

原组灰岩(包括第一含水层段、第二含水层段)。其情况见表1-2-3。

表1-2-3 矿井水文地质一览表

含水

(隔)水层编号

含水

层煤层

含水赋

存情况

补给水

来源

含水层厚度/m 隔水层厚度/m

单位流

水量

m3/h

与开采

煤层顶

底板距

离/m

1 浅部含

水层段

含水性及

透水性较强。

大气降水

及地下水

20 15 18

3.9~

52.0

2 隔水

层段

中上部透

水性较好,

下部隔水性好。

20 10 15 50 30 40

3 底部砾石

含水层段

含水性及透

水性均较强。

地下水18 8 9 57

4 上石盒子

组砂岩裂

隙含水层

含水性及透

水性均较强。

地下水30 20 25

171~

206.5

距2煤

层顶板

150~

160m。

5 下石盒子含水性较强。地下水250 173 20

6 0~200 距2煤

组砂岩裂 隙含水层 层顶板 13~160m 。 6 山西组砂

岩裂隙含 水层 富水性较软。 地下水 138 88 118

最大

10.5

距7煤 层顶板 7~35m 。 7 第一含 水层段

含水性较好。 56.0 10.87 27.63

8 第二含 水层段 十、十二灰含

水性性较好, 但之间岩层隔

水性较好。

23.86 8.62 13.63

1.3 煤层特征

煤层走向不稳定,浅部为东西走向,至深部时变化为东北、西南走向,倾向浅部为南北走向,至深部为东南、西北走向。浅部煤层倾角25°,中部为7.5°和12.5°,深部为25°。煤层露头深度为浅部21煤层露头。风化带深度大致为-50~-65m 。 1.3.1 煤层

2煤层最大厚度为4.0m ,最小厚度为2.9m ,平均厚度为3.5m ,煤层赋存较稳定,煤层结构较复杂,煤的容重为1.35t/m 3,煤的硬度系数 f=2~3,煤层倾角-350m 以上为250、-350m ~-450m 为7.50、-450m ~-550m 为12.50,-550m 以下为250。7煤层最大厚度为3.2m ,最小厚度为1.9m ,平均厚度为2.5米,煤层赋存较稳定,煤层结构较简单,煤的容重为1.35t/m 3,煤的硬度系数 f=3,煤层倾角-350m 以上为250、-350m ~-450m 为7.50、-450m ~-550m 为12.50,-550m 以下为230~250,其可采煤层特征见表1-3-1。

表1-3-1 可采煤层特征表

序 号 煤 层

煤层厚度/m 层 间 距 m

倾角 (0

围岩情况

煤层 牌号 硬 度 f 容

t /m 3

煤层结构

及稳定性

最 大 最 小 平

均 顶板

底板 1 2 4.0 2.9 3.5 108 -350m 以上为250

、-350m ~-450m 为7.50

、-450m ~-550m 为250

, -550m 以下为250

。 页岩、

砂页岩、 21线 变砂岩

页岩、 砂页岩 气 煤 2~3 1.35 较复杂,

较稳定

2 7 3.2 1.9 2.5 -350m以上为250、

-350m~-450m为7.50、

-450m~-550m为250,

-550m以下为230~250。

页岩、

砂页岩

页岩、

砂页岩

3 1.35

较复杂,

较简单

1.3.2 煤质

(一)煤的物理性质

下石盒子组2煤层:黑至褐黑色,半亮~半暗淡型煤。玻璃~树脂光泽。条带状结构,鳞片状至块状结构。裂隙发育,常充填方解石脉,质地松散,局部含黄铁矿及泥质或炭质。摩尔硬度Ⅰ~Ⅱ级。

山西组7煤层:黑色,半亮型煤,玻璃光泽,条带状结构,块状结构,具平坦状至

贝壳状断口。性脆易碎,裂隙发育,多方解石充填。硬度Ⅱ~Ⅲ。

(二)煤的化学性质

1、煤的工业分析

下石盒子组2煤层和山西组7煤层煤芯样和煤层样化学分析结果见表1-3-2、表1-3-3,表1-3-4。

(1)灰份(A

d

井田内可采煤层煤芯煤样灰份平均含量:2煤层22.9%,7煤层14.6%;煤层原样灰份平均含量:2煤层18.6%,7煤层6.4%;可采煤层精煤灰份平均含量:2煤层9.7%,7煤层6.2%。

(2)水份(M

ad

井田内可采煤层均属于低水份煤,其原煤水份平均含量为:2煤层 2.0%,7煤层1.7%。

(3)硫份(S

t,d

经原煤全硫测定,并井田全硫含量在0.4%~3.4%之间。其中可采煤层原煤全硫在0.4%~0.56%之间,均小于1%,属特低硫煤。

(4)发热量(Q

d·ad

原煤分析基弹发热量2煤层平均在25 MJ/kg,7煤层平均为27.04 MJ/kg;各主采煤层精煤发热量均大于30 MJ/kg。

采矿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采矿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世界采矿工业的现状 由于世界上人口的增加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各类矿物的需要量逐年在增加,但随着开采技术的进步,矿石的产量增加了,可是品位都在下降,例如:铁矿石平均品位,苏联在65年为40.8%,70年为37.3%,到76年为36.1%;美国51年为49.5%,71年为34%,到77年大部分为20-36%。美国在1900年只开采含铜6%以上的矿石,70年代平均开采品位则为0.7%,80年代开采的斑铜矿平均品位为0.53%,在本世纪(21世纪)预期要降到0.2%,至于边界品位以下的金属资源,回溶浸法生产的铜,已占其年产量的5%,75年美国用此法浸铜,占其年产量的20%,76年开采12,600吨铀,其中用溶浸法的有500吨。用这种方法还可以回收矿石中的钼,镍,金和其他有色金属,能够取得很有希望的成果。 另一个增加矿石的来源,是加大开采深度。现在开采较深的一些矿床,主要是有色金属,其开采深度已超过2000米的地下矿山,有美国南达科塔州的铅矿区为2280米和爱达荷州的科马尔德,艾林铅矿区为2340米;加拿大镍矿有的达到2400米;印度科拉尔金矿已到3240米;南非西部底卜斯金矿开拓深度到达3800米,估计到5000米时,在经济上仍为合算,国外许多金属矿露天开采深度都在增大。最深的老矿—美国宾汉姆露天铜矿,深度已到800米。而我国的某些矿山的开采深度也在逐年增加,例如云锡公司的地下开采也将要达到2000米左右。 由于陆地上矿产资源日益枯竭,人类开发海底矿物的时代已经到来。海底矿产资源储量极为丰富,初步探明深海中的锰结核矿石储量约为2-3万亿吨,其中以太平洋的含矿品位较高,约为150亿吨(含锰24%,镍1.06%,铜0.53%,钼0.9%,钴0.35%)磷结核约100亿吨,软泥为1000万亿吨。而且这些含有多种金属和非金属的矿产储量,均属于自生矿物,如锰结核在一年中的自生量,锰可供世界用三年,钴四年,镍一年。由此可见,海洋采矿的发展,前途是十分壮观的。 矿石的产量增加了,可是矿山数目的增加,远不及矿山规模加大来得快,国外已投产或正在建设中的年产矿石1000万吨以上或采剥总量超过2000万吨的大型露天矿山,至少有60-70座,仅美国和苏联,就各有20座,其中年产矿石4000万吨或采剥总量8000万吨左右的特大型露天矿,即有20多座,如美国明塔克铁矿为年产矿石6000万吨,矿岩采剥总量1亿2千万吨,美国宾汉姆铜矿年产矿石量为3780万吨,矿岩采剥总量1亿6千万吨。至少地下矿山也同样趋向大型化,西方地下开采的矿山,无论是金属矿山及一些主要非金属矿山,从69年到79年的10年内,虽然是产量增加了,但矿山个数却保持在590座左右,年产量大于1百万吨的有197座,其中有56个大于3百万吨。目前最大的地下矿山,有超过2000万吨的,如瑞典基律纳铁矿,有超过1000万吨的,如美国圣曼略耳铜矿和来麦格斯铜矿。 由于矿石开采量大和贫矿多,在开采方式上露天矿得到发展,以美国为例,过去20年来,地下开采平均每年只增加矿石量0.36%,而露天开采却每年平均递增采剥总量80%,按金属品种:铁铜,铝,钼等矿石开采,露天矿的比重较大。以铁为例,苏联为85%,美国94%,澳大利亚为100%,加拿大,巴西,利比里亚,南非,智利,委内瑞拉和印度也主要是露天开采,铜矿方面,美国和苏联也分别各占60%和65%。 二、世界采矿科学技术的成就及发展趋势 世界采矿工业的科学技术成就及发展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机械化、自动化和计算机应用: 矿山规模的扩大,主要取决于贫矿开采和设备大型化,但大型设备的发展,基本趋向于稳定,现在主要是对已有设备进一步改进,特别是注意节能,适当提高效率,加强预防,维修来延长设备寿命,要求具有更好的灵活性和耐用性,以及提高辅助作业的机械化程度,这是当前的奋斗目标。 1、露天矿技术装备水平,在穿孔上普遍采用铅头直径为200-380毫米的牙轮钻机,而最大直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四川师范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刘桥二煤矿开采研究与分析指导教师李维光 学院工学院 专业采矿工程 学号2012180422 姓名李鱼 日期2016年1月

一、选题背景及依据 (一)设计部分 目前,在我国一次能量消费结构中,煤炭占75%以上。煤炭不仅是我国的基本燃料,又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电力、钢铁、石油加工、水泥、化学原料五大行业都离不开煤炭,因此,煤炭工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为使我国能源战略持续稳定的发展,必须稳步高效地发展煤炭工业。 我国是世界上煤炭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己知含煤面积约55000k了,探明总储量在9000亿t以上,居世界前列。自1989年,我国一直是世界第一大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煤炭产量占世界煤炭产量的1/4以上,而缓倾斜厚煤层煤炭产量又占我国总产量的40%以上,我国很多矿区赋存有3. 5~6. 0m厚的煤层,这类煤层在邢台、开滦、徐州、充州、淮北、阜新、双鸭山、义马、西山、铜川、阳泉等矿区均为主采煤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煤炭工业日趋向大型化、集中化、高产高效方向发展,建设高产高效矿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己成为煤矿企业的基本经营理念,尤其是市场经济的激励机制极大地促进了采煤技术与装备水平的快速发展。我国在引进国外大采高装备技术后,综采工作面日产量可达万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据目前国内外开采技术的发展,大采高综采是指采高在3. 5~6. 0m,工作面使用大功率双滚筒采煤机和重型刮板运输机割、运煤,用大吨位液压支架(支架工作阻力、单架支护面积和支架支撑高度大)控制顶板,一次采全高的综采技术。其设备趋于大型化、重型化和自动化,其特点是技术先进、性能可靠、装机功率大、生产效率高。 对于煤层倾角小于30°的厚煤层(3.5~6.0m)开采,大采高综采与综采采煤法相比,具有下列优点:煤炭资源回采率高;煤炭含研率低;回采工作面煤尘、煤的自然发火和瓦斯涌出安全性好;对于3~4m不适宜综采开采的厚煤层,大采高具有工效高、成本低等优点。大采高综采与分层开采相比,具有下列优点:工作面生产能力大,有利于合理集中生产;回采工效和煤炭资源回收率高、巷道掘进率和维护量低;回采工艺和巷道布置简化,综采设备搬家次数少,搬家费用省,增加生产时间;节省材料(人工假顶材料等)和回采成本低等。 高产高效大采高综采生产能力大、回采率高、安全条件和经济效益好,是目前国内外厚煤层(3. 5~6. 0m)开采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其优势使得在国内外被广泛采用。但是,经过矿山实践和许多专家、学者多年的现场观测及理论研究发现,大采高综采与一般综采(采高<3. 5m)相比,这种新的回采工艺工作面内支架——围岩系统稳定性差、事故率高,尤其严重的是高架(大采高支架的简称)稳定性事故率高达19%以上,远高于一般采高综采面,高架的咬架、倒架事故直接引发的顶板事故及调整支架的难度、材料和工时的消耗,严重制约了大采高综采效能的发挥。采场支承压力是引起矿山压力显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开采煤层、顶底板及其作用范围内的煤岩层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在支承压力作用下,工作面煤壁前方煤层发生压缩和破坏,相应的部位易出现顶底板相对移动以及支架受力变形等支承压力的显现,主要表现有:回采工作面煤壁片塌、冒顶和底鼓;冲击地压和煤层突出;超前巷道两帮煤壁压缩和片塌。煤层上方若赋存有坚硬岩层,大采高采场垮落的直接顶岩石往 1

采矿工程毕业论文

成人高等教育 本科(专科)毕业设计(论文) 题 目 井田开拓 学 院 内蒙古工业大学 专 业 采矿工程 姓 名 朱 强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O一二 年 三 月 学校代码: 学号: 10128

井田开拓 摘要:本设计详细介绍开拓立式矿井的概况特征,经过一系列的方案论证比较,选择了适合立式矿井的开拓方式。井田内地质构造比较简单,主要为纵贯井田东西的天仓向斜, 对第一水平选择了立井开拓方案,首采区的采煤方法采用倾斜长壁采煤法,综合机械 化回采工艺。 关键词:立井开拓立式矿井地质构造倾斜长壁 Abstract: This design introduces pioneering vertical mine features, after a series of proof comparison of plan, choose the suitable for vertical mine development, mine geological structure is relatively simple, mainly runs through the minefield that day bin syncline, on the first level of choice of shaft development scheme, the first mining area of the mining method of inclined long wall mining, comprehensive mechanization mining technology. Key words: mine development, mine geological structure, vertical, inclined long wall

矿山留矿采矿技术流程

矿山留矿采矿技术流程 留矿采矿法的特点是:将阶段分成矿块,矿块再分为矿房和矿柱二次回采。矿房自下而上分层回采,每次崩落的矿石放出三分之一左右,其余的贮存于矿房中作为继续上采的工作台,待矿房采完以后再放出。 一、方法特点 留矿采矿法的特点是:将阶段分成矿块,矿块再分为矿房和矿柱二次回采。矿房自下而上分层回采,每次崩落的矿石放出三分之一左右,其余的贮存于矿房中作为继续上采的工作台,待矿房采完以后再放出。矿房采完后回采矿柱和处理采空区。 二、适用条件 留矿采矿法主要用来开采矿石和围岩稳固的矿体。矿体厚度虽不受限制,但超过5m时,技术经济效果不如深孔和中深孔落矿的阶段

矿房法,一般应用较少。矿体倾角:在薄矿脉中,一般要求不小于60°,在中厚矿体中,一般要求不小于55°。倾角越小,放矿越困难,粉矿损失和平场工作量也越大。由于矿房中贮存有大量矿石,贮存期往往长达1~3年,因此矿石和围岩不能具有自燃性、氧化性和结块性;高硫矿床,矿石有放射性等应慎重采用。 三、结构参数 在薄和极薄矿脉中,阶段高度大多数矿山采用40~50m;在矿脉倾角很陡(60°以上)、矿石和围岩很稳固、赋存要素较稳定的条件下,也有采用50~60m的;矿脉倾角在50°~60°左右、矿石和围岩稳固性较差、或者矿体产状有突变现象,则采用30~40m。顶柱厚3m左右;如果矿石品位高,上部回风巷道不需要保留,也可以不留。 底柱高度,一般在运输巷道顶板上留3~3.5m;如果围岩稳固,木材来源广泛,可以不留,而用坑木架设的假底代替底柱。漏斗间距,用木漏斗时,取4~6m;用振动出矿机时,取 6~7m。矿块长度一般为40~60m,也有采用100~120m的。如果围岩和矿石都很稳固,矿块中部布置一中央天井,两端布置顺路天井。矿房宽度一般与矿脉厚度一直,但不应小于0.8m。拉底空间的宽度不应小于1.2m,并应按次规格上采一分层,然后逐渐缩小到设计的采幅宽度。

采煤概论 重要知识点总结

1.断层三要素:断层面、断层线、断距。3、矿井排水方式有自流式和扬升式。 5.2) 倾斜分段放顶煤开采4)急斜特厚煤层水平分段放顶煤开采 7.锚杆、锚索对岩层的作用:锚杆具有对巷道围岩进行悬吊、挤压拱、组合梁等支护作用原理。锚索除具有锚杆的作用外, 力传递至深部岩层,对巷道围岩产生强力悬吊作用。 9.煤田地质勘探阶段分为普查阶段、详查阶段,勘探阶段。 10.为防止各类顶板事故,支架的基本性能应具备支得起,护得好,稳得住。所谓稳得住, 生冒顶。12、岩层产状三要素:走向、倾向、倾角。13.炮孔布置主要是确定掏槽孔、辅助孔和周边孔的方式和参数。15、井底车场主井系统硐室主要包括翻车机硐室、煤仓、箕斗装载硐室、清理斜巷及绞车硐室。 16.采煤工艺包括:破煤、装煤、运煤、顶板支护和采空区处理。 17、工作面事故可分为哪四类?漏垮型、压垮型、推垮型、综合型冒顶四大类。 21、综采工作面割煤,推煤配合顺序主要有哪两种?1)及时支护方式:采煤机 )滞后支护方式:采煤机割煤后先移输送机后移支架。适用于顶板稳定、 24、采空区处理方法:垮落法、充填法、煤柱支撑法23.运输大巷的布置方式:分层运输大巷、集中运输大巷、分组集中运输大巷27.矿井排水系统分为哪些? 1.集中排水系统 2.分段排水系统 2.褶皱构造: 曲而未丧失其连续性的构造。4、井底车场定义:是连接井筒和主要运输巷道的一组巷道和硐室的总称,是井下运输和井筒提升两大环节之间的枢纽,担负煤炭、矸石、材料、设备及人员的运转,并为矿井的供电、排水、通风等服务。 6.矿井水灾有地面水源和地下水源两种。地面水源主要是降水和地表水。地面水源可以通过裂隙、井筒或其他通道直接进入井下,造成水灾。地下水源包括含水层水,断层水和采空区水。含水层水一般都具有较高的压力,当掘进巷道穿过含水层或采煤工作面放顶形成岩石裂缝与含水层相通时,含水层水就会涌入矿井,断层地带岩石破碎,易于积水。当断层与积水或含水层相通时,就会造成水灾。井下采空区或煤层露头附近的古井、小窑也常有积水,当掘进工作面与它相通时也会造成涌水事故。定义:当矿井涌水量超过了正常排水能力时,造成矿井水泛滥成灾的现象。 8.矿井通风的定义:矿井通风是指对矿井不断输入新鲜空气和排出污浊空气的作业过程,是研究矿井空气流动规律及矿井通风方式、方法的一门科学。 11井田定义:将煤田或矿区划分为若干部分给矿井开采,划归为一个矿井开采的那部分煤田称为井田。14.断裂构造定义:自然界中岩层受力后,当作用力超过其强度时就产生断裂,使其连续性和完整性遭到破坏,这种岩层脆性变形的产物称为断裂构造。18.运输大巷的定义?为一个水平或者一个阶段服务的水平巷道,并按走向布置称为运输大巷。19、矿井的瓦斯包括哪几种气体?在矿井生产过程中,从岩层或煤层涌出的各种有毒有害气体统称为矿井瓦斯,主要成分是甲烷,还有乙烷、丙烷、二氧化碳、氮气、以及少量硫化氢、氢气和稀有气体。 20.低瓦斯矿井的定义?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小于或者等于10m3/t,且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小于或者等于40m3/min。

煤矿安全工程毕业论文

煤矿安全工程毕业论文 煤矿安全工程毕业论文 题目:煤矿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摘要 煤矿事故频繁发生是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为了探求煤矿事故的发生机理,分析煤矿事故发生的原因,提出预防对策,以指导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预防煤矿事故的发生,从而改善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状况,保障广大煤矿职工的人身安全。 煤矿事故原因及其预防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既包括工程技术问题,也涉及到相关的政策、管理。根据专业特点,本文研究重点集中在工程技术方面,同时兼顾相关的政策与管理。本文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找出了煤矿五大灾害事故的发生规律、发生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了预防对策。第二部分,在全面总结我国煤矿灾害及其防治技术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得出了煤矿灾害事故频发的宏观原因和深层次原因,提出了煤矿灾害防治的国家保障措施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煤矿事故, 原因, 预防对策,安全监管

目录 摘要 (1) 一、绪论 (4) (一)研究背景 (4) (二)研究问题的提出 (5) (三)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6) 二、煤矿瓦斯事故原因分析与防治对策 (6) (一)瓦斯爆炸原因分析 (6) (二)控制瓦斯爆炸事故的技术措施 (7) (三)煤(岩)与瓦斯突出及其预防 (9) (四)瓦斯喷出及其预防 (11) (五)小结 (12) 三、煤尘爆炸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 (12) (一)煤尘爆炸条件 (122) (二)煤尘爆炸的过程 (13) (三)煤尘爆炸的特征 (13) (四)煤尘爆炸的危害性 (13) (五)采取的防范措施 (14) (六)小结 (15) 四、煤矿火灾发生的原因和防治技术 (15) 4.1煤矿火灾事故发生的原因 (15) 4.2矿井火灾防治技术 (16) 4.3小结 (17) 五、煤矿水灾事故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17) (一)煤矿水灾事故发生的必要条件 (17) (二)煤矿水灾事故类型 (18) (三)煤矿水灾事故原因 (18) (四)矿井水灾防治对策 (200) 六、煤矿顶板事故的原因和防治 (21) (一)煤矿顶板事故发生的原因 (21) (二)顶板事故的预防措施 (22) (三)小结 (23) 七、煤矿事故频发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24) (一)我国煤矿事故频发的宏观原因 (24) (二)煤矿事故多发的深层次原因 (27) (三)政策和措施建议 (31) 致谢 (35)

采矿新技术论文

采矿新技术论文 浅析采矿的工艺技术 【摘要】随着采矿业的发展,采矿工艺技术也在不断革新。采矿工艺技术在采矿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采矿作业中选用的采矿工艺技术是否合理,采矿企业的工艺技术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采矿企业的整体效益,甚至威胁着采矿作业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因而为了更好地加强采矿工艺技术的应用,必须在采矿作业中加强采矿工艺技术的应用,切实掌握采矿工艺技术在采矿作业中的特点,采取诸如机械化开采法、特殊采矿法和填充法等采矿工艺,并将其应用与采矿作业之中,以不断促进采矿作业成效的提升。 【关键词】采矿,工艺技术,矿产 矿产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采矿作业主要就是采取科学的工艺技术对地表或地表以下的矿产资源进行开采、开发。采矿工艺技术直接影响着采矿作业的效率、质量、安全以及效益,所以,采矿工艺技术必须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矿产生产和采矿企业发展的需求。因此,本文就采矿工艺技术在采矿作业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旨在与同行进行业务交流,以期推进我国采矿工艺技术的发展。 一、采矿工艺技术在采矿作业中的特点 在采矿作业中为了加强采矿工艺技术的应用,作为采矿作业人员,必须对其特点有一个全面认识。 一是自然中存在的矿体是矿产开采的主要原料,这就表明所开采矿产资源的地址无法随意选择,矿体的储量也无法输入和再生。矿山的矿产储量、生产能力与采矿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密切关联; 二是采矿的机械设备和人员具有较大的流动性,常随采矿进度和加工对象情况变化而进行转移。开采矿山时,必须挖掘一系列的巷道,并做好一系列采矿准备工作后,才能进行回采。挖掘、采准及回采工作三者间的关系为相互协调,这样才能确保矿山顺利生产。若是三者间的关系无法做到相互协调,那么必然会产生一系列不良反应,例如采掘失调、矿山减产等; 三是随着矿产业的发展,采矿作业必然会呈现出优质矿产枯竭,采掘条件越来越来恶劣,矿产品质越来越差且采矿成本越来越高这样的趋势。开采劣质矿产,会使岩石混入矿石中,造成矿石贫化,从而降低采矿质量、效率以及效益;开采劣质矿产时,还会遇上部 分矿石无法开采的情况,这就进一步加大了企业的损失。矿产资源的品质和地址不会因为人为意志而发生改变,所以,针对矿产作用今后的发展趋势,我们必须不断革新采矿与选矿技术,实现综合利用,这样能够降低成本费用。此外,采矿企业在进行采矿生产质量管理时,还应充分注重如何有效降低矿石贫化率和损失率,这样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矿山开采技术发展趋势

矿山开采技术发展趋势 摘要:一定时期内采矿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为:机械化大规模采矿、深井采矿、 溶浸采矿和充填采矿等工艺和技术。数字化矿山与智能开采将成为未来矿山开采的自然趋势。全面实现采矿的自动化,目前尚有较大的困难。但局部装备实现遥控系统,进行遥控开采,将可能在短期内实现。 关键词:采矿技术自动化趋势 前言 近些年来,全世界开采有用矿物总量约计200亿t,年递增率为4%~5%,其中硬岩约50亿t,由地下开采的矿量为10多亿t,主要是富矿和价值较高的有用矿物。从布局上看,有的矿山公司和钢铁联合企业的矿山几乎全是地下开采。总之,金属矿山地下开采在近期的矿山开采中仍将发挥重要的作用。随着全球性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国内外地下采矿技术也发展很快,很多采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在地下矿山得到了应用。国内外地下金属矿山采矿工艺技术和设备的发展。主要表现在采用各种采矿方法的比重和回采工艺技术装备有了很大的变化,均沿着高效率、高回采率和机械化的方向发展。采场生产能力和劳动生产率有了较大的提高,损失、贫化指标大幅度降低。笔者就近几年来金属矿山地下采矿开采在采矿方法、深井开采、采矿装备三个方面现状作一介绍,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一点想法。 一、地下金属矿山采矿方法 现阶段采矿方法仍以充填采矿法、空场采矿法、崩落采矿法为主。对18个重点铁矿山统计, 崩落采矿法占94.1%,空场采矿法占5.9%。黄金矿山充填采矿法占31%,空场采矿法占65%,其它占4%。有色金属矿山空场采矿法占46.1%,充填采矿法占19.6%,崩落采矿法占34.3 %。从以上统计数据看,铁矿地下开采仍以崩落采矿法为主,有色及黄金矿山地下开采仍以空场采矿法和充填采矿法为主。地下采矿技术是取得科技成果最多的一个技术领域,近十多年来,地下金属矿山充填采矿法和充填工艺技术发展迅速,崩落采矿法和空场采矿法在工艺技术上也在不断地改进、创新。因而促进金属矿地下采矿技术得到迅速发展,使部分 矿山的工艺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一)充填采矿法 我国先后采用干式、分级尾砂胶结、全尾砂胶结、碎石水泥浆胶结等新工艺

采矿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采矿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一:采矿工程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策略【摘要】近年来随着市场化竞争的日益激烈,采矿工程企业面临着诸多人力成本、财务成本剧烈波动上升的挑战,特别是随着国家产能过剩的加剧影响,我国涉矿企业的产能和市场化运作受到冲击越来越加明显。如何在新常态下应对市场变化带来的挑战是采矿工程企业需要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笔者认为采矿工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是未来企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企业人才的培养和技术的升级。 【关键词】采矿工程;企业核心竞争人;人才建设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之所以能够在市场上立足的关键,而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定义“是群体或团队中根深蒂固的、互相弥补的一系列技能和知识的组合,借助该能力,能够按世界一流水平实施—到多项核心梳程。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长期形成的,蕴涵于企业内质中的,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竞争优势,并使企业在竞争环境中能够长时间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因此,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掌握并且强化企业核心能力,并由核心能力衍生出企业的优势就是塑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过程。企业要发展壮大,必然离不开对核心竞争力的追求和塑造,也需要企业投入成本,不断巩固,并且随着时间的变迁,逐步形成不同的核心竞争力。总而言之,企业核心竞争力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它的形成与企业所处的环境和资源能力息息相关,能够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因素很多,但是核心竞争力的形式需要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否则光靠一个因素是无法形成的。而这企业最为关键的要素并且得到业界认可的就是人才因素,因此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塑造需要抓住这一要点。 1.采矿工程企业核心竞争力 采矿工程企业的所处行业属于资源行业,其核心能力的形成与企业的资源禀赋、企业运作、技术能力存在很大的关联性。而核心能力的形成是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成果。 1.1企业资源禀赋 企业的资源禀赋是指企业在初始阶段拥有的资源数量和质量。之所以将资源禀赋摆在第一位乃是因为采矿企业是资源的主要生命线,没有资源就没有一切,因此资源数量的多寡决定着企业生存是否能够持续。企业资源的数量多,则企业未来发展基础就牢固,企业资源数量少,则发展会受到很大限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知识点归纳人教版彩图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知识点归纳人教版彩图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2014年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彩图) 七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归纳 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 第一节美国 1、美国概况:共有50个州,其中本土48个州和一 个特区, 海外州是北极圈附近的阿拉斯加州和北回归线附近的夏威夷 州。美国本土大部分处在北温带,只有阿拉斯加大部分位于 北寒带,夏威夷州在热带。美国位于北半球和西半球,本土 西临①—太平洋,东临②—大西洋,南临③—墨西 哥湾,北 与加拿大相邻,西南与墨西哥相邻;阿拉斯加临北冰洋和太 平洋;夏威夷位于太平洋北回归线附近。 2、移民国家:外来移民大汇集。美国是世界第三人口 大国,人口构成主要有欧洲白人后裔(占84%)、亚洲移民

后裔(黄种人)、黑人(13%,祖先是被当作奴隶贩卖来的) 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黄色人种),数量已不多;华人和华 侨在美国将近240万,华人和华侨最多的城市是旧金山、洛杉玑和纽约。 3、农业特点:机械化、专业化、高效率、产量大、商品率高,农产品的生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 地区专业化的好处:利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利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4、地形:呈南北纵列分布,西部高大的高原和山地(落基山脉)、中部广阔的中央平原、东部低矮的山地(阿巴拉契亚山)。平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以上,耕地广大。 5、农业主要灌溉水源有:密西西比河(世界第四长河)、东北部五大湖(其中苏必利尔湖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湖)。 6、美国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①地理位置:美国幅员辽阔,本土大部分处在温带和亚热带,夏威夷州位于热带,热量充足,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美国本土三面临海,受海洋影响,气候温暖湿润,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

采矿新技术的论文

题目:采矿新技术的应用

摘要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发展,现代化新技术在各行各业都得到广泛的应用。采矿新技术的发展将带动煤炭开采各环节的变革,现代采煤工艺的发展方向是高产、高效、高安全性和高可靠性,基本途径是使采煤技术与现代高新技术相结合,研究开发强力、高效、安全、可靠、耐用、智能化的采煤设备和生产监控系统,改进和完善采煤工艺。在发展现代采煤工艺的同时,继续发展多层次、多样化的采煤工艺。 关键词:采矿新技术;采煤工艺;现代高新技术

摘要 (1) 第一章采矿新技术的分类 (3) 第二章我国针对厚煤层的典型的采煤方法 (5) 2.1分层开采 (5) 2.2整层开采 (5) 2.2.1放顶煤 (5) 2.2.2 大采高 (6) 2.2.3 大采高综放 (8) 第三章绿色开采技术 (9) 3.1 生产现状 (9) 3.2 环境问题 (9) 3.3 技术途径和措施 (9) 3.3.1 减少井下排矸量的有效措施 (9) 3.3.2 减少井下废气,粉尘污染的措施 (10) 3.3.3 煤矿污水处理技术 (10) 3.3.4 建筑物下采煤与减沉技术 (11) 3.3.5 采空区充填开采技术 (11) 3.3.6 煤与瓦斯共采 (11) 3.3.7 煤炭地下气化 (11) 第四章基于环保问题的采矿技术 (13) 第五章结论 (14) 参考文献 (15)

第一章采矿新技术的分类 跨入2l世纪,以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材料科学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成为科技发展的主要方向。同时,资源与环境问题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战略问题。煤矿开采作为一个老的工业,如何适应2l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成为众多煤矿工作者关注的问题。一方面,煤矿开采是一个传统的工业,高新技术的含量较低,产品附加值低,使其发展及生存在高科技社会中受到严重的威胁;另一方面,煤矿的大规模开采造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煤炭行业挑战与机遇并存,关键是找准突破口,在核心技术上引入高新技术,在竞争中求生存与发展,并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煤矿的开采技术正是煤矿核心技术。目前,我国机械化采煤量已超过66.3l%其中,综采超过38.40%,随着采煤机械化、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及新的采煤方法的采用,已经,出现了一批高产高效矿井,形成了一矿一面的格局。国有重点煤矿的全员效率显著提高,目前已出现年产400万t的综采面。但是,总体而言,我国综采面的平均效率仍不高,这与没有可靠的地质保障系统有很大关系。长期以来,国内在煤矿建设以前缺乏系统的工程地质条件评价,不能满足综采所要求的高精度的地质资料:如煤厚变化、顶底板地质条件、小的断层、境保护问题。陷落柱及其它地质异常问题,造成工作面布置的主观性,使我国综采工作面设备总体使用效率低,综采面开机率仅为309:5左右。

中国矿大采矿工程毕业设计

中国矿大采矿工程毕业设计 篇一:中国矿大(标准版本)采矿工程毕业设计 中国矿业大学 本科生毕业设计 姓名:专业:题目:兴隆煤矿设计说明书目录 1 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 5 1.1 矿区概述 ..................................... 5 1.2 井田地质特征 ................................. 6 1.3 煤层特征 ..................................... 9 2 井田境界及储量 .. (11) 2.1 井田境界 .................................... 11 2.2 矿井工业储量 ................................ 11 3 矿井工作制度、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14 4 井田开拓......................................... 16 5 准备方式——带区巷道布置 ......................... 30 6 采煤方法......................................... 36 7.

井下运输 (52) 8 矿井提升......................................... 57 9 矿井通风 ......................................... 60 10 设计矿井基本技术经济指标......................... 87 参考文献.. (89) 致 谢 (91) 摘要 本文根据对南屯煤矿资料的学习和研究,遵照《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炭工业设计规范》的要求,充分运用所学的知识,以兴隆庄煤矿开采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对兴隆庄煤矿下组煤的开拓延伸进行设计。在设计中尽量做到危险最少,效益好,把南屯煤矿建成高产高效的矿井,为我国的煤炭生产作出贡献。 本设计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合理的选择开拓延深的方案 2.井底车场形式的选择和主要运输大巷的布置情况 3.合理确定延伸水平的开拓方式 4.确定首采区的巷道布置方式 5.井下设备的选型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全套复习学案+经典试题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区域 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区域的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 相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不同:①地理位置差异:长江三角洲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②气候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③土地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3、地理环境对农业和商业的影响: 例题:读“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地理环境差异”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地理环境差异及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长江三角洲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一年两熟至三熟;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一年一熟。 长江三角洲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

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2).地理环境对区域工业发展影响显著: 长江三角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其有利的地理环境是: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松嫩平原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其有利的地理环境是: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技术:概念:获取管理分析应用---空间信息 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技术(GIS) 应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大众化应用 一遥感(RS)-----获取信息 1 概念:人们在航空器或航天器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2 工作原理:不同地物或同种地物的不同性状,其反射和辐射的电磁波不同 3 工作过程:目标物辐射和反射电磁波→传感器收集传输→遥感地面系统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专业图件统计数字 4 特点和优点:可以首先从面上的区域分析研究入手,然后有重点地选择若干点、线进行野外验证和检查。 范围大、速度快周期短、效率高;受限制少;提高精度和质量、节省人力财力 5 应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获取信息 二全球定位系统(GPS) 1 概念: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 2 组成:三大部分组成: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共24颗,其中21颗工作卫星, 3 颗备用卫星);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 3 作用和优点:为用户提供---三维坐标、速度、时间 优点---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

采矿专业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 设计原则 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核心,以矿山持续生产为前提,科学规划、投资合理、技术先进、安全可靠。 (1)遵循“绿色循环持续,国内一流矿业”的现代矿业开发理念,充分利用矿产资源; (2)充分依托已有生产、生活设施,最大限度地节省投资; (3)力求采用“四新”技术,对生产工艺、主要设备、主体工程和自动化控制的选择,做到先进、经济、适用、可靠; (4)引进数字矿山理念,以信息化技术改造传统矿山,进一步提高矿山管理水平; (5)严格执行安全、环保“三同时”原则。 第一章一般部份 §1、矿山概况 XXX铜矿隶属云南达亚有色金属有限公司,是其主要采选联合生产矿山之一。云南达亚有色金属有限公司是由原易门矿务局根据国家政策改革改制成立,集采选、地勘、矿山建设、矿冶研究、职业教育为一体的现代矿业企业,公司总部位于玉溪市区,隶属于云南铜业(集团)有限公司。 XXX铜矿位于云南易门县六街镇小街乡,地处易门、双柏、禄丰三县交界。距易门县城51公里,距昆明市89公里,距成

昆铁路禄丰站52 公里,交通便利,见图1-1。地理坐标为东经102°3′36″、北纬24°51′48″。 1.1、环境现状 XXX铜矿属高山河谷地带,位于绿汁江河谷以东,海拔1600~2100 m,相对高差一般400~500 m,坡度30~50 °,山坡及山顶成半园形。本区属红河水系支流绿汁江河流域的补给区。区内河流不发育,仅有少量近东西向的季节性冲沟,最终流入西侧的绿汁江。绿汁江在下普厂一带江面海拔标高约1308 m,为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类型,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季节尚分明,雨季一般为6~9月,由于位于绿汁江岸旁的山谷地带,夏秋季水份蒸发与降落急剧,时有急风骤雨,冬季偶降小雪,无冰冻和冻土。据易门县气象局统计资料,1996年至2005年十年间,年平均气温16.9 ℃,最高月平均气温30.5 ℃,最低月平均气温0.8 ℃,日极端最高气温35.5 ℃,日极端最低气温-4.6 ℃;年平均降水量912.9 mm,最大年降水量1151.4 mm,最小年降水量760.0 mm,最大月降水量273.6 mm,最小月降水量0 mm,最大日降水量96.1 mm;年平均蒸发量1735.1 mm,最大年蒸发量1834.7 mm,最小年蒸发量1628.3 mm;以南风和西南风为最多,风向频率8~15 %,年平均风速1.12 m/s,最大年平均风速1.4 m/s,最小年平均风速0.8 m/s 。 由于矿区为单一金属矿床,矿山开采没有对周围造成有害影响。

矿山开采数字技术应用职业技能等级标准

矿山开采数字技术应用职业技能等级标准 (2020年1.0版) 北京诺斐释真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有色金属工业人才中心)制定 2020年3月发布

目次 前言﹍﹍﹍﹍﹍﹍﹍﹍﹍﹍﹍﹍﹍﹍﹍﹍﹍﹍﹍﹍﹍﹍﹍﹍﹍﹍﹍﹍﹍﹍1 1范围﹍﹍﹍﹍﹍﹍﹍﹍﹍﹍﹍﹍﹍﹍﹍﹍﹍﹍﹍﹍﹍﹍﹍﹍﹍﹍﹍﹍﹍2 2规范性引用文件﹍﹍﹍﹍﹍﹍﹍﹍﹍﹍﹍﹍﹍﹍﹍﹍﹍﹍﹍﹍﹍﹍﹍﹍2 3术语和定义﹍﹍﹍﹍﹍﹍﹍﹍﹍﹍﹍﹍﹍﹍﹍﹍﹍﹍﹍﹍﹍﹍﹍﹍﹍﹍2 4适用院校专业﹍﹍﹍﹍﹍﹍﹍﹍﹍﹍﹍﹍﹍﹍﹍﹍﹍﹍﹍﹍﹍﹍﹍﹍﹍4 5面向职业岗位(群)﹍﹍﹍﹍﹍﹍﹍﹍﹍﹍﹍﹍﹍﹍﹍﹍﹍﹍﹍﹍﹍﹍5 6职业技能要求﹍﹍﹍﹍﹍﹍﹍﹍﹍﹍﹍﹍﹍﹍﹍﹍﹍﹍﹍﹍﹍﹍﹍﹍﹍5参考文献﹍﹍﹍﹍﹍﹍﹍﹍﹍﹍﹍﹍﹍﹍﹍﹍﹍﹍﹍﹍﹍﹍﹍﹍﹍﹍﹍﹍15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矿山开采数字技术应用职业技能等级对应的工作领域、工作任务及职业技能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矿山开采数字技术应用职业技能培训、考核与评价,相关用人单位的人员聘用、培训与考核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国家、行业有关标准(标准编号与名称) DZ/T0078-1993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 JSBZ-09-2矿山测量专业技术标准 GB50771-2012有色金属采矿设计规范 CH/Z3017-2015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作业技术规程 GB/T18316-2008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GB/T34679-2017智慧矿山信息系统通用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国家、行业标准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数字矿山 是以矿山开采环境、对象、活动及过程为主体,在这些主体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的信息数字化基础上,运用软件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可视化仿真技术、地质统计学理论与最优化方法等理论与技术,对矿山全生命周期业务过程进行信息化处理,实现三维地质模型、资源可视化评价、矿山开采计算机辅助设计、开采方案与采矿设计计算机仿真与优化、测量验收过程全数字化、设计与验

采矿工程的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矿井开采研究与分析专业名称煤矿开采技术 姓名范利军 学号 完成日期 2015 年5月15日

目录 4 4 4 5 (一)、井田地质、老窑及水文对开采的影响 (5) 6 9 10 10 11 12 六、13 七、14 八、15

论文摘要: 本设计详细介绍开拓立式煤矿井的概况特征,经过一系列的方案论证比较,选择了适合立式矿井的开拓方式、采煤方法和各生产系统。井田内地质构造比较简单,主要为纵贯井田东西的天仓向斜,对第一水平选择了立井开拓方案,首采区的采煤方法采用倾斜长壁采煤法,综合机械化回采工艺。辅助运输系统与主运输系统相分离,其中辅助运输系统采用了国际上先进的辅助运输设备单轨吊,可满足人员、机械设备、材料和矸石的运输,无需中间转载,可从井底车场直达工作面。矿井一水平采用两翼对角式通风系统。 关键字:立井开拓;条带式;单一倾斜长壁采煤法;综合机械化采煤;两翼对角式通风。

矿井开采研究与分析 一、概述矿井开采 在地底下开采的矿山。有时把矿山地下开拓中的斜井、竖井、平硐等也称为矿井。矿井开拓对金属矿山或采煤矿井的生产建设的全局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关系矿井的基建工程量,初期投资和建井速度,更重要的是将长期决定矿井的生产条件、技术经济指标。矿井开拓即从地面向地下开掘一系列井巷,通至采区。矿井开拓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正确划分井田,选择合理的开拓方式,确定矿井的生产能力,按标高划分开采技术分类,选择适当的通风方式,进行采区部署以及决定采区开采的顺序等。矿井开拓通常以井筒的形式分为平硐开拓、斜井开拓和立井开拓。采用合理的采矿方法是搞好矿井生产的关键。 煤层在形成时,一般都是水平或者近水平的,在一定范围内是连续完整的。但是,在后来的长期的地质历史中,地壳发生了各种运动,是煤层的空间形态发生了变化,形成了单斜构造、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等地质构造。我们采煤就要注意煤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矿井的开拓可以分成立井开拓,斜井开拓,平硐开拓和综合开拓,主井和运输巷等都需要永久的支护,可以采用砌碹支护,架拱支护,架蓬支护,锚杆支护,锚喷支护,锚网喷支护。

采矿新技术的应用

采矿新技术的应用 采矿新技术的应用 摘要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发展,现代化新技术在各行各业都得到广泛的应用。采矿新技术的发展将带动煤炭开采各环节的变革,现代采煤 工艺的发展方向是高产、高效、高安全性和高可靠性,基本途径是使 采煤技术与现代高新技术相结合,研究开发强力、高效、安全、可靠、耐用、智能化的采煤设备和生产监控系统,改进和完善采煤工艺。在发展现代采煤工艺的同时,继续发展多层次、多样化的采煤工艺。 摘要: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各种能源在日常生活中的需求日益增多,这就带动了各种产业的兴起和发展,采矿产业也随之发展壮大,采

矿产业的发展需要日益进步的采矿技术为之服务,只有更好的掌握采矿技术,才能使采矿产业更好更快的发展。文章介绍分析外国的先进采矿企业的前沿采矿技术,从而推动我国采矿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米矿产业;米矿技术;国外米矿产业;国外米矿技术 随着工业的发展。对矿物资源的需求在不断的增加,目前不管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把占有资源、开发资源做为战略性措施来考虑,因此在开采上涌现了大量的高效、安全、低成本的采矿技术和方法,需紧跟先进技术的步伐,开发好资源。下面就几个国家的先进的采矿企业运用了哪些先进的、跟紧时代发展的采矿技术进行阐述。 关键词:采矿新技术;采煤工艺;现代高新技术

第一章采矿新技术的分类 跨入21世纪,以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材料科学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成为科技发展的主要方向。同时,资源与环境问题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战略问题。煤矿开采作为一个老的工业,如何适应21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成为众多煤矿工作者关注的问题。一方面,煤矿开釆是一个传统的工业,高新技术的含量较低,产品附加值低,使其发展及生存在高科技社会中受到严重的威胁;另一方面,煤矿的大规模开釆造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煤炭行业挑战与机遇并存,关键是找准突破口,在核心技术上引入高新技术,在竞争中求生存与发展,并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煤矿的开采技术正是煤矿核心技术。目前,我国机械化采煤量已超过66. 31%其中,综采超过38. 40%,随着釆煤机械化、自动化程度的提 高及新的釆煤方法的釆用,己经,岀现了一批高产高效矿井,形成了 一矿一面的格局。有重点煤矿的全员效率显著提高,目前已出现年产400万t的综采面。但是,总体而言,我国综釆面的平均效率仍不高,这与没有可靠的地质保障系统有很大关系。长期以来,国内在煤矿建设以前缺乏系统的工程地质条件评价,不能满足综釆所要求的高精度的地质资料:如煤厚变化、顶底板地质条件、小的断层、境保护问题。陷落柱及其它地质异常问题,造成工作面布置的主观性,使我国综采工作面设备总体使用效率低,综釆面开机率仅为309:5左右。因此,利用现有的高新技术成果,研究精碓地质构造探测的新理论、新方法,研制新的探测仪器,是保证综采发挥最大潜能的前提条件。技术正是煤矿核心技术。 以下就是现阶段的采煤新技术: 1、厚煤层釆煤方法新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