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文章欣赏及赏析

短文文章欣赏及赏析

【篇一:短文文章欣赏及赏析】

篇一:美文摘抄赏析

沙原隐泉

茫茫沙漠,滔滔流水,于世无奇。惟有大漠中如此一湾,风沙中如

此一静,荒凉中如此一景,高坡后如此一跌,才深得天地之韵律,

造化之机巧,让人神醉情驰。以此推衍,人生、世界、历史,莫不

如此。给浮嚣以宁静,给躁急清冽,给高蹈以平实,给粗犷以明丽。惟其这样,人生才见灵动,世界才显精致,历史才有风韵。

赏析:

人生并不是总是阳光明媚,并不总是春意盎然,并不总是鸟语花香,并不总是富有诗情画意,有时也有暴风骤雨,有时也有阴霾,有时

更有种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让人不能承受,人生有时更像无边无

际的沙漠,还有的看似平坦的一片,刚刚踩实一脚,稍一用力,脚

下就松松的下滑,用力由大,陷得由深,下滑也就由厉害,不由感

叹人生如此之复杂,让你茫然、让你在无所适从。

夏感

梁衡

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好象炉子上的一

锅冷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了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

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墙。

轻飞漫舞的蜂蝶不多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

地长鸣。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

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象海浪涌着一艘艘的

舰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

已熟透了的麦香。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

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夏天的

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

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天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

性的黄色枣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

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

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

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他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漫长,而是

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冲刺。

[赏析]本文寥寥数百字,却堪称当代散文中难得的精品。文章起笔连

用三个比喻,“一锅冷水”“密密厚发”“黛色长墙”看似扑拙,却从感

觉和视觉上贴切地再现了“整个夏天”“芊芊细草”“淡淡绿烟”的特点,勾勒出夏景的宏观。而“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一句,则宛然上述一组镜头的画外音乐。这儿的“烦”,显示着夏的热力,却绝不沉闷;悠悠溢出树间的声声长鸣,映衬着夏景的明快,

烘托着一种“蝉噪林逾静”的氛围,也更加表现出夏日大地的充实、

厚重。于是,在声色互补、虚实交融之中,作者已经为全文定下了

昂扬积极的主调。

夏至微山湖

乘坐小舟驶向湖心,你便看到夹岸湖苇向你招手,湖苇丛中摇荡出

成群结队的牛羊,在低头觅食。勤劳的农人开始一天的忙碌。我们

的小舟顺风驶在辽阔的湖面上。成群的鸭鹅在老汉的吆喝中争先出巢,欢叫着,纷纷跳入水中,翅膀拍打着水面。悠闲的渔人光着脚

板在村

头的树荫下谈论着,秀美的村姑系着白裙、红裙在石台上揉洗着衣服,看到远客到来,都抬头相望。如果你和好客的渔人攀谈,他们

会热情地做你的导游;假若你与姑娘们交谈,她们会爽朗地和你说笑。再放眼四望,你便会发现碧如盘的荷叶掺杂着点点红光,团团

雪球,成片成排地几十亩、几百亩地出现。那瞪着圆圆眼睛的老荷

果和人摇头,渔人会笑着说:“那半闭着的莲蓬才是生吃的佳果。”

小舟欢快地穿过鸡豆塘,越过菱角池,划向空白水处。长长的渔网

不在眼前,一叶小舟在一村姑的驾驶下,从荷塘中穿出,驶向下网处,村姑用手里的船桨拍打水面,吆喝着,样子逗人。渔人说,她

遇上了大鱼,在向网中赶。远处的青山近了,层层树林、果林遍布

群山。山脚下,宽敞的柏油马路人来人往,宽阔的码头,排排船队

在静候着。

夕阳如光屁股的孩子,一溜烟地跑进西天的山脚。远处的村庄绕上

一层薄雾,渐渐模糊。河曲摇渡的老翁唠叨着收工,我们的小舟在

烟波中流去,身后,那苍山、那小树、那近水??呈现出一个金黄的

世界。

[赏析]

这是一片人民日报上的小文章,文中描写的是水乡夏日的风物情调。以湖为中心,放眼四望,湖光山色尽收眼底,牛羊鸭鹅尽在画中,

一幅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图景在作者的妙笔涂抹下,鲜活地呈现

在我们眼前!在作者的笔下,一切有生命没生命的东西都具有了人

的感情,比如“跳跃的微山湖水逐波赶浪”“湖苇向你招手”“那瞪着圆

圆眼睛的老荷果和人摇头”等,使画面的调子更加明快。另外,文章

用词看似信手拈来,却极为准确、传神,比如“湖面上偶尔有被水托

出的村庄”中的“托”,“摇荡出成群结队的牛羊”中的“摇荡”。

守住一颗宁静的心

生活是一望无际的大海,人便是大海上的一叶小舟。大海没有风平

浪静的时候,所以,人也总是有快乐也有忧愁。当无名的烦恼袭来,失意与彷徨燃烧着每一根神经。但是,朋友,别忘了守住一颗宁静

的心,痛苦将不再有。

每个人的前面,都有一条通向远方的路,崎岖但充满希望。不是人

人都能走到远方,因为总有人因为没倒掉鞋里的沙子而疲惫不堪半

途而废。所以,主宰人的感受的并非快乐和痛苦本身,而是心情。

当生活的困扰袭来,请丢下负荷,仰头遥望明丽、湛蓝的天空,让

温柔的蓝色映入心田。就像儿时玩得疲倦了,找一块青青的软软的

草地躺下,任阳光在脸上跳跃,让微风拂过没有褶皱的心。

当层层的失意包围,请打开窗户,让沁人心脾的新鲜空气走进来,

在芬芳甘甜的泥土气息中寻找一丝的宁静,就像儿时,拿起蒲公英

的细须,鼓起两腮吹开一把又一把的小伞,带着惊喜闭上眼睛,许

下一个心愿。于是,心中便多了一份慰籍与欣喜。

当无奈的惆怅涌来,请擦亮眼睛,看夕阳的沉落,听虫鸣鸟叫。就

像儿时在小院里听蛐蛐的叫声,抬头数天上闪烁的星星。于是,一

切令人烦恼的嘈杂渐渐隐去,拥有的是一颗宁静的心。

守住一颗宁静的心,你会由衷的感叹:即使我不够快乐,也不要把

眉头深锁,人生本短暂,为什么还要栽培苦涩?

守住一颗宁静的心,你会明白博大可以稀释忧愁,宁静能够驱散困惑。是的,没有人知道远方究竟有多远,但是打开心灵之窗,让快

乐的阳光和月光涌进来,宁静之心便有了一支永不熄灭的快乐之歌。守住一颗宁静的心,你便可以不断超越,不断自我挑战。即使远方

是永远的地方,也会诞生一种东西——奇迹。

摘自《青年文摘》

[赏析]

尘世浮华,人心浮躁,很多人在这个物质的世界里像无头苍蝇般到

处乱撞,很难守住一颗宁静的心。因人心难以宁静,烦恼多了,快

乐少了;伙伴多了,朋友少了;枯灯独坐者多了,闲庭信步者少了;萎靡颓废者多了,积极进取者少了??“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好一个“宁静致远”。是的,只有宁静,我们才会有开阔的胸襟,才

会有挑战的勇气,才有可能迈向成功的顶峰。让心宁静吧,你会变

得更加美丽而有内涵,你会变得更加成熟而又稳重,你会和快乐结

缘和成功握手。守住一颗宁静的心,也就守住了整个世界

江南

水上,拱着古老的石桥,像一弯清秀的眉毛;

石桥下,还有水中的桥,还有,人和伞,狗和栀子花,竹笠,卖蒸

糕的担子,都在潋滟的波光中,晃着影儿;

河的两岸,是窄而陡峭的;岸上有走马转阁的回廊,有伸向河面的

茶楼,书场,酒肆;还有住家户,住家户后门的石梯坎,姐儿妹儿

们蹲在石梯坎上,洗菜,濯足,淘米;她们的印花巾,像一朵朵彩

色的香草;

她们轻柔的话语,像紫燕归来,在弹奏呢喃的春歌;

在桥上,桥下,篾箩里,是活鲜鲜的鲋鱼,刀鱼,鳜鱼;

竹篮里,是水淋淋的荸荠,莲藕,茨菰,菱角;

小街,虽是用石板铺的,但却像泡在水里,像一条条河道港湾,腥

也腥得有味儿?? 也许,这就是江南。江南一角的素描。

那苏州评弹,那轻柔俏丽的丝弦之声;

那比西施更美,更为聪慧的少女;也许,这就是江南的形象和性格??赏析:

散文诗《江南》是一篇美文:美在具有诗情画意的优美意境;美在

其清丽隽永的妙语佳句。情感美同语言美融合成了本文的特殊格调。《江南》是一篇秀美的江南水乡图,读来令人陶然神往。

以《江南》为题,写起来有一定难度:偌大江南,可写景物风情太多,如何下笔,如何选取角度都是颇费斟酌的。此文恰到好处地选

取了“江南水乡”这个独具特色的地域,以舒展而简洁的笔墨对水景、人物淡笔勾画,全文仅285字,所写的仅是江南的一角。但这一角

是江南的缩影,是凸现了江南特色的典型化的江南。确有一叶而知

秋之妙。

田园诗情

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一条条运河之间的绿色

低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有的

牛背上盖着防潮的毛毡。牛群吃草反刍,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

思考什么。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尊严。极目远眺,四周全是碧绿的丝绒般的草原和黑白两色的

花牛。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这是真正的荷兰: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成群的骏马,骠悍强壮,腿粗如圆柱,鬃毛随风飞扬。除了深深的野草遮掩

着的运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们飞驰到乌德勒支或兹伏勒,辽阔

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

低地上还有白色的绵羊,它们在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悠然自得。

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还有成千上万

的小鸡,长毛山羊,但没有一个人影。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只有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严肃沉

默的奶牛挤奶。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

又是一片寂静。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的脖子上的铃铛也没

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

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舒缓平稳地行驶,汽车火车,都装载着

一罐一罐的牛奶运往城市。车过之后,一切又归于平静,狗不叫,

圈里的牛不发出哞哞声,马蹄也不踢马房的挡板,真是万籁俱寂。

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

烁着微弱的光芒。

这就是那真正的荷兰。

[赏析]

本文开头一句话就勾出荷兰特色,“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后面则把重点放在牧场上,以亲切平和的笔触,画出了充满

“田园诗情”的“真正的荷兰”,表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抒发

了作者热爱和平、憎恶战争的感情。自然随意中显示出描写技巧的

高明。笔调活泼且不乏幽默,读起来给人以一种轻松感、舒适感。

风雨

树林子像一块面团子,四面都在鼓,鼓了就陷,陷了再鼓;接着就

向一边倒,漫地而行;呼地又腾上来了,飘忽不能固定;猛地又扑

向另一边去,再也扯不断,忽大忽小,忽聚忽散;已经完全没有方

向了。然后一切都在旋,树林子往一处挤,绿似乎被拉长了许多,

往上扭,往上扭,落叶冲起一个偌大的蘑菇长在了空中。哗地一声,

乱了满天黑点,绿全然又压扁开来,清清楚楚看见了里边的房舍、

墙头。

垂柳全乱了线条,当抛举在空中的时候,却出奇地显出清楚,霎那

间僵直了,随即就扑撒下来,乱得像麻团一般。杨叶千万次地变着

模样:叶背翻过来,是一片灰白;又扭转过来,绿深得黑清。那片

芦苇便全然倒伏了,一节断茎斜插在泥里,响着破裂的颤声。

一头断了牵绳的羊从栅栏里跑出来,四蹄在撑着,忽地撞在一棵树上,又直撑了四蹄滑行,末了还是跌倒在一个粪堆旁,失去了白的

颜色。一个穿红衫子的女孩冲出门去牵羊,又立即要返回,却不可

能了,在院子里旋转,锐声叫唤,离台阶只有两步远,长时间走不

上去。

槐树上的葡萄蔓再也攀附不住了,才松了一下屈蜷的手脚,一下子

像一条死蛇,哗哗啦啦脱落下来,软成一堆。无数的苍蝇都集中在

屋檐下的电线上了,一只挨着一只,再不飞动,也不嗡叫,黑乎乎的,电线愈来愈粗,下坠成弯弯的弧形。

一个鸟巢从高高的树端掉下来,在地上滚了几滚,散了。几只鸟尖

叫着飞来要守住,却飞不下来,向右一飘,向左一斜,翅膀猛地一颤,羽毛翻成一团乱花,旋了一个转儿,倏乎在空中停止了,瞬间

石子般掉在地上,连声响儿也没有。

窄窄的巷道里,一张废纸,一会儿贴在东墙上,一会儿贴在西墙上,突然冲出墙头,立即不见了。有一只精湿的猫拼命地跑来,一跃身,竟跳上了房檐,它也吃惊了;几片瓦落下来,像树叶一样斜着飘,

却突然就垂直落下,碎成一堆。

池塘里绒被一样厚厚的浮萍,凸起来了,再凸起来,猛地撩起一角,唰地揭开了一片;水一下子聚起来,长时间的凝固成一个锥形;啪

地摔下来,砸出一个坑,浮萍冲上了四边塘岸,几条鱼儿在岸上的

草窝里蹦跳。

最北边的那间小屋里,木架在吱吱地响着。门被关住了,窗被关住了,油灯还是点不着。土炕的席上,老头在使劲捶着腰腿,孩子们

却全趴在门缝,惊喜地叠着纸船,一只一只放出去??

[赏析]

作者主要运用侧面衬托的手法来表现风雨。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像电

影里的慢镜头,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来展现风狂雨猛,形成

了整体上和谐的艺术画面。所以,文章描写“风雨”,尽管文中无“风雨”二字,但作者无处不在描写着风雨,风雨的形、声、神、韵,无

不惟妙惟肖。品味此文,仿佛令读者置身于狂风暴雨的环境中。高

明的手法,生动的描写,令人拍案叫绝,给人以淋漓的美感享受。

峭壁上的树

是为了摆脱那饥寒交迫的日子,你才无可奈何地跳下悬崖?是为了

免遭那场被俘的耻辱,于弹尽粮绝之后你才义无反顾地投落这峭壁?那一天你确实跳下来了,像俯冲捕猎的雄鹰,像划破静夜的流星。

然而,你并没有死,一道峭崖壁缝救助了你,一捧贫瘠的泥土养育

了你。生根、发芽、长叶------从此,你就在这里安家落户,日日夜夜,年年岁岁,终于顽强地活了下来,长成一簇令人刮目的风景。

这便是故乡那座大山的悬崖峭壁上的一棵摇曳在我记忆中三十年之

久的酸枣树。

它高不足尺,叶疏花迟。云缠它,雾迷它,雨抽它,风摧它,霜欺

雪压,雷电轰顶。然而,酸枣树并没有被征服。它不低头,不让步,于数不尽的反击和怒号中,炼就了一身铮铮铁骨,凝聚了一腔朗朗

硬气。

一次次,它在风雨中抗争呐喊;一回回,它把云雾撕扯成碎片;它

以威严逼迫霜雪乖乖地逃遁;它以刚毅驱逐雷电远避他方-----

它明知道自己成不了栋梁高树,却还是努力地生长;它明知道自己

不可能荫庇四邻,却还是努力地茂盛着。不像山前的桃树,山后的

梨树,一个个娇生惯养让人伺侯、抚慰,动辄就施性子给点颜色瞧瞧。也不像贪图热闹的杨树柳树们,一个个占据了水肥土美的好地方,便忘乎所以地摆首弄姿,轻飘飘只知炫耀自己。酸枣树默默地

兀立着,不鄙位卑,不薄弱小,不惧孤独。与春天紧紧握手,与日

月亲切交谈。天光地色,尽纳尽吮。从不需要谁的特别关照与爱抚,完全依靠了自己的力量,长成了那堵峭壁上的生命,让人领略那簇

动人的风采。它真诚而没有嫉妒,它纯朴而从不贪婪;抬手向路人

致意问候,俯首向胜利者恭贺祝福。

那一年秋天,于不知不觉中,它竟结出一粒小小的酸枣。只有一粒,而且几乎小得为人们所不见。

那酸枣是春光秋色日月星辰的馈赠,是一片浓缩的丹霞霓云。亮亮的,红红的,像玛瑙,像珍珠,像一团燃烧的火焰,像那万仞峭壁

的灵魂。见到它果实的那一刻,我陡地生出一个奇怪的想法:小酸枣,或许正是那颗酸枣树苦修苦熬数十年而得道的一颗心吧!有了心,它便会有梦,便会更加热烈地拥抱世界了!

[赏析]

作者饱蘸深情地描写了一棵“摇曳”在他记忆中三十年之久的酸枣树。从四个层面予以考虑展示:首先,它向“饥寒交迫”、“弹尽粮绝”的

命运安排挑战,追求生命的存在;其次,它以“铮铮铁骨”和“朗朗硬气”抗争、反击、战胜种种灾难,无畏而刚毅;再次,它“明知道自

己成不了栋梁高树”,却从不怨天尤地,总是“努力地”发挥生命的极致,坚强而高尚;最后,当小酸枣“苦修苦熬数十年而得道的一颗心”闪亮于峭壁时,没有丝毫炫耀和停

篇二:经典美文赏析

经典美文赏析

托尔斯泰在他的散文名篇《我的忏悔》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

男人被一只老虎追赶而掉下悬崖,庆幸的是在跌落过程中他抓住了

一棵生长在悬崖边的小灌木。此时,他发现,头顶上,那只老虎在

虎视眈眈,低头一看,悬崖底下还有一只老虎,更糟的是,两只老

鼠正忙着啃咬悬着他生命的小灌木的根须。绝望中,他突然发现附

近生长着一簇野草莓,伸手可及。于是,这人拽下草莓,塞进嘴里,自语道:“多甜啊!”

生命进程中,当痛苦、绝望、不幸和危难向你逼近的时候,你是否

还能顾及享受一下野草莓的滋味?“苦海无边” 是小农经济的哲学,“尘世永远是苦海,天堂才有永恒的快乐”是禁欲主义编撰的用以蛊

惑人心的谎言,苦中求乐才是快乐的真谛。

*人生!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

时候。

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

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

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摘抄《创业史》* 青春

人生匆匆,青春不是易失的一段。青春也是一种永恒的心态。满脸

红光,嘴唇红润,腿脚灵活,这些并不是青春的全部。真正的青春啊,它是一种坚强的意志,是一种想象力的高品位,是感情的充沛

满,是生存之泉的清澈常新。

青春意味着勇敢战胜怯弱,青春意味着进取战胜安逸。年月的轮回

就一定导致衰老吗?要知道,老态龙钟是因为放弃了理无情的岁月

的流逝,留下了深深的皱纹,而热忱的丧失,会在深处打下烙印。

焦虑,软弱,自卑终会使心情沮丧,意志消亡。

六十岁也罢,十六岁也罢,每个人的心田都应保持不泯的心态,去

探索新鲜的事物,去追求人生的乐趣。我们的心中都应有座无线电台,只要不断地接收来自人类的美感、希望、勇气和力量,我们就

会永葆青春。倘若你收起天线,使自己的心灵蒙上玩世不恭的霜雪

和悲观厌世的冰凌,即使你年方二十,你已垂垂老唉;倘若你已经

八十高龄,临于辞世,若树立天线去收听乐观进取的电波,你仍会

青春焕发。

评:此篇文章似乎是写给老头看的,劝说他们不要悲观厌世,只要

保持年轻的心,照样拥有青春,但是我觉得年轻人也可从中学到不少,至少读过后是否有一种想要珍惜青春的感觉?*告别昨天

走出昨天的门槛,应该向昨天道别。

告别昨天,如果昨天是坎坷、是失败、是泪水、是忧愁,我们不应

该再让今天的身躯陷入昨天的泥沼,否则昨天的伤感会腐蚀今天的

情绪,昨天的沉重会羁绊今天的步伐。

如果昨天是鲜花、是辉煌、是荣誉、是快乐、是欢笑,我们也不能

永驻于昨天的风景,沉醉于昨天的收获。一味地欣赏昨日的辉煌,

会阻碍我们今天的进取心。陶醉于昨天的成功,也会影响我们今天

的起程,使我们丧失继续奋斗的激情和壮志。

人生不是一成不变的,既然昨天已属于过去,属于过去,属于历史,我们就该告别昨天,向着今天、明天潇洒地踏去,让新的太阳再次

普照充满鸟语花香、诗情画意的前程。让新的行动重新谱写比昨天

更灿烂、更辉煌的篇章。

评:这篇文章诠释了一个很简单的道理:胜不骄,败不馁。这个道

理人人都懂,可是做到这一点似乎没几个人,要不何来这么多“堕落

颓废”派?

*成熟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

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

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

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评:这似乎不能称为一篇文章,只是一个定义而已,我想已经老大

不小的我们是否应该研究研究如何变得成熟?

*调寄迈陂塘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篇三:诗歌赏析短文的写法

诗歌赏析文章一般有两种写法:

⑴综合分析法——通过对全诗的整体分析,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这种体式下,较完整的写法是:

a.作者简介。

b.作品写作背景简介。

c. 作品意象分析(诗句的解释或翻译,诗句所表达的情感、思想,

诗句表达的意境)。

d.作品艺术手法分析(通常结合在作品意象分析之中)。

e.作品艺术特点的综合评价(往往带有总结的意味)。

如果不要求很完整,则可不写作者简介、写作背景两部分。

⑵主题分析法—就诗歌最突出的方面进行分析,表达自己的观点。

采用这种写法时,往往只抓住一个方面,如意境、语言表现力、某

一手法的表达思想情感的妙处等等。对于其他方面,则不论及,因

而它的篇幅一般较短小。

必须指出的是,无论采用那一种写法,都应该有欣赏者自己对诗歌

的理解和分析,力戒人云亦云、甚或抄袭。

如何赏析古代诗歌作品

赏析古代的诗歌作品,是我们古代文学学习的重要目的之一,也是

我们进一步进行研究的一个基础,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古典诗歌进

行分析呢?

首先要读懂诗歌作品,这要求我们对一首诗的每一字、每一句都要

有正确的理解。如果连诗的本意都没有弄懂,那么我们又如何去对

一首诗进行分析和鉴赏呢?吴小如先生在讲到诗歌的鉴赏时,曾经

提出“通训诂”、“明典故”,这是读懂一首诗的基础。对于我们来说,古典诗歌或多或少的存在着语言障碍,对有些诗歌,我们必须依靠

前人的注释才能够读懂。而且古典诗歌中经常会运用典故,正确地

理解典故的含义,对于读懂诗歌也是非常重要的。古人云“诗无达诂”,对一首诗的理解自然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毕竟还是有

一个相对客观的标准的,那就是要合乎情理,至少自己感觉这样理

解是合乎情理的,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

才可能有说服力。

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诗歌进行分析:

一是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及写作情况,要深入分析诗歌作品,必须

先了解作者。孟子曾经提出“知人论世”的文学批评方法,所谓的“知

人论世”也就是要深入了解诗人的生平、思想、品德、遭遇等状况以

及诗人所处时代的状况,这对我们正确理解作品有很大的帮助。比如,我们了解了中唐的政治形势和柳宗元的遭遇之后,也就更能理

解《渔翁》中那种回避尘世、寄情山水的处世态度了。二是对作品

自身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进行分析,对较短的作品,如律诗、绝

句等可以逐句分析,对较长的作品可以作问题分析或段落分析。这

是作品分析的主体。我们所分析的作品必然具有赏析的价值,我们

在阅读一首诗歌的时候,也多多少少会有一些自己的体会感悟,我

们写分析文章就是为了把作品的价值展现出来,把自己的体会感悟

表达出来,作品的分析同时也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因此要注意辞采,要尽可能做到语言的优美凝练。三是可以结合与作品有可比性

的其他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在比较中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思

想性和艺术性。例如杜甫的《登岳阳楼》和孟浩然的《临洞庭》都

是描写洞庭湖的佳作,但是我们通过对比就会发现《登岳阳楼》向

我们展示了“诗圣”杜甫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

悲悯,而《临洞庭》却只囿于对个人遭际的自伤自怜,相比之下,

两位诗人的胸襟品格、思想境界高下立判。四是了解作品的地位及

影响,这也是我们更好地把握作品的一个途径,如我们了解了《橘颂》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完整意义上的咏物诗,也就能更好地理

解“托物言志”的手法是《橘颂》的独创,而这一手法对后代的咏物

诗词产生了不可估量

的巨大影响。

在分析作品的时候,如果我们做到这几个方面,那么我们的目的也

就达到了。

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赏析短文。(15分)

(1)“巨人”的述说

——简析《贝多芬:一个巨人》的语言描写

(2)“老狮”的画像

——谈谈《贝多芬:一个巨人》的肖像描写

(3)他者的视角

——试析《贝多芬:一个巨人》的侧面描写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湖南卷第21题)

此题重在考查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把握,特别是对艺术形象的感悟和

文本价值的独到理解,鼓励学生的个体体验和创造性的解读。相对

以前采取的简答和多项选择的命题方式,300字左右小形式要求和高达15分的赋分,充分体现了命题的“稳中求变”的“变”以及小作文回

归的趋势。命题者旨在通过高考这一导向,培养、熏陶学生的审美

能力、艺术趣味和欣赏个性,真正落实《考试大纲》中规定的“鉴赏

评价”要求。这一全国首创“赏析短文写作”的题型,做到了开放性与

限制性的统一,对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促进中学语文教学回归语文

本体将起到积极作用。

赏析短文常常采取以议为主,叙议结合,评析结合的写法。叙,是

指对文章内容的复述、介绍或引用;议,是通过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点等进行分析而得出的结论,即所写赏析短文的中心论点。析,即评析,相当于议论文中论证。写赏析短文,叙、析、评三方

面要有机结合。由于受字数限制,不能面面俱到,故往往择其一点(自己感悟最深的,或命题者所给的而又有条件限制的)进行赏析

评价。要写好这类短文,可以遵循如下几条规律:

一、品原文。这是写好短文基础和前提。对于文章要品细品深,多

角度地反复地咀嚼品味语言材料,品出别人不易或不能品出的味道。具体地讲,可以品语言,品形象,品表达技巧,品主题思想。通过“品”,能从字里行间看出作者遣词造句匠心独运,精巧构思和力透

纸背的意蕴,这样才能对评论对象有准确的把握,才能形成自己独

到的观点或评论的中心。

二、选角度。赏析文章,角度多多。大的方面,或主题思想、或艺

术特点、或结构技巧、或语言特色、或人物形象等,甚至可以几方

面综合起来;小的方面,就人物刻画来讲,可分为肖像、动作、语言、心理、幻觉等,也可分为白描、工笔、正面、侧面、先声夺人、烘云托月等。选准角度,赏析文章才有统帅。

三、思结构。赏析短文虽受字数限制,但也应注意结构的完整性。

一般来讲,可以大致采用“总—分—总”“总—分”“分—总”三种结构,其目的是给阅卷老师非常醒目的印象,让阅卷老师对短文观点一目

了然。“总”的部分,要开门见山,简明扼要。在主体赏析“分”这一

部分,为突出条理性、逻辑性,最好采用“一是??二是??”的叙述,

这样就显得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四、择语言。赏析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审美活动,赏析文章就是用规

范的审美语言将其展

现出来。它不同于一般的文学创作,而是要求用鉴赏名词术语进行

准确表达,否则,即使洋洋洒洒数百语,在“按考点给分”的阅卷标

准下,极可能劳而无功得分甚低。因此,围绕鉴赏的角度,根据行

文需要选择组织鉴赏专业术语,切忌随意堆砌。赏析用语的准确,

将会给短文增色不少,如语言类的赏析用语:生动简洁、行云流水、语言隽永、刻画得惟妙惟肖、平字见奇常字见险等。

五、融感情。“诗言志”,每篇文章都融入着作者的褒贬好恶。所以,在进行赏析的时候,要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结合作家创作的目的

和作品所产生的时代背景,对作品进行客观实际地分析,虽融入自

己的独特感受,也要与作者的感情基调保持一致,从而使赏析文章

与原作一脉相承。

【教学目的】

1、通过讲授、练习环节,使学生掌握鉴赏短文的写作要求与要领。

2、明确鉴赏短文写作的基本模式与规范。

【教学设想】

1、教学重点难点:

即“教学目的与要求”

2、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3、教时安排:三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步骤和内容】

一、《考试大纲》对“赏析短文”写作的要求(见多媒体课件第2屏)2006年《高考考试大纲》湖南省补充规定:

“文章赏析”不是简答,也不同于小作文,它是对考生阅读与表达能

力的综合考查,重点应该落在赏析上。

具体而言,文章赏析时赏析要细。所谓“赏析要细”,就是指对材料

作具体分析,使其起到证明观点的作用,从而架设好材料和观点间

的桥梁。

短文赏析,最重要的是鉴赏和分析。举出“例子”后,还必须作解说,作分析,作评论,揭示其认识价值与审美价值,而不能只是简单复

述一番,引用几句就完事。“以据代议”是写赏析文章的大忌。

二、高考评分标准(见多媒体课件第3-4屏)

短文赏析评分标准(参照2006年高考湖南卷第21题评分细则制定):(多媒体)关于评分的等级

原则上分三个等次(5分一等),从内容、结构、语言三个方面,分

类判分。具体操作时,先从题意、内容入手,分出等第,然后根据

结构、语言,在所在等的得分区间内上下浮动。

一等(14—11分):符合题意,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流畅或

通顺。

二等(10—6分):基本符合题意,有内容;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能顺。

三等(5—0分):偏离题意,不合内容要求;结构混乱,不成文章;语言不通。

三、“赏析短文”的写作技巧

1、读懂文本,确定赏析点(见多媒体课件第5屏)

文学评论和读后感虽然都同属议论文的范畴,但它们之间有明显的

区别:文学评论重在

“评”,从具体事件阐发出普遍意义的道理,是对作品做客观的评价,对象仅限于文学作品;读后感则重在“感”,写自己读后的主观感受

和受到的教育,对象包括所有体裁的作品。(见多媒体课件第5屏)阅读文本时,一般采用“总体—部分—总体”的步骤。(见多媒体课

件第5屏)其中“总体”,就是从头到尾通读,得出初步印象;“部分”,是对一些重要的句子、段落,进行揣摩参悟,分析研究,加深

印象,发现特色,初步形成自己的观点;“再总体”,是要获得完整

的本质的认识,对作品的思路、结构、主旨做出自己的判断。

赏析正确与否,最关键的也是最重要的是要读懂文本。然后在此基

础上审读题干,理解题意,明确鉴赏要求,确定赏析点。这个“赏析点”必须是原文学作品中的关键、要害、实质而不是枝节或者表面的

东西,而且对这个“赏析点”的表述要明确、鲜明,不能含糊其词,

并要在文章中用一句话把它明确地固定下来。赏析一般哪些方面入手?——赏析一般要求从作品主题、文学形象、文章构思、表现手

法等方面入手。(见多媒体课件第6屏)

在明确了赏析点后,还有一个切入角度的问题,角度宜小、巧、新。因为只要求写300字的短评,所以首先要单刀直入、开门见山地提

出论点,也就是提出你对该文的总体评价。然后就原作内容进行复述、介绍、引用,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评价,也就是采用“述评结合”的方法,一定要注意“述”和“评”相结合。(见多媒体课件第7屏)

2、构思谋篇,要思路清晰、结构完整。(见多媒体课件第8屏)

行文前心中一定要有数,应该注意短评的结构要小巧完整而严谨,

因此,要选择一个恰当的结构模式。其基本结构不妨如此:(见多

媒体课件第8屏)提出观点—简要陈述理由,并结合复述、摘录内

容分析议论—结合文章小结。(见多媒体课件第9屏)

具体说来,先用一句话总提自己的观点,这样能够清晰地表达出考

生的思想观点,让阅卷老师一眼就能看出考生要说什么,留下一个

好印象;然后分说,分论点最好有2—3个,这样文章才显得不单薄;最后重申观点。

3、行文表达,要开门见山、紧扣文本。(见多媒体课件第10屏)“赏析短文”容量有限,但又要有丰富的内容,不能是几根筋的列举,因此,行文时,要直击“赏析点”,围绕“赏析点”进行评说,而不必

顾及其它。在具体评论中,一定不要脱离语言环境,要从文本出发,对文章所体现的相关信息要适度引用、概述。不能生搬硬套,更不

能无的放矢。要实事求是,既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切忌片面。评

论时,要处理好“评”与“叙”的关系,“叙”是基础,“评”是目的,其

方式可以是先评后叙或者先叙后评,也可以是边叙边评。(见多媒

体课件第10屏)

写赏析短文的常见毛病有:①以述代评;②以感代评;③评语空洞;

④观点含混;⑤褒贬失当等。这些毛病,都要力求克服。

4、写作语言,要简捷明快、恰当运用鉴赏术语(见多媒体课件第11屏)

鉴赏术语是进行文学鉴赏的必要材料。适当运用鉴赏术语不仅有助

于准确、简洁、生动地表达鉴赏内容,还是文字鉴赏素养的重要标志。使用得当,一方面将有助于提高鉴赏品位,另一方面将博得阅

卷教师的良好印象,从而提高本题的得分。当然,鉴赏术语不能乱用、滥用,否则将弄巧成拙。(见多媒体课件第11屏)

现将文学鉴赏常用术语列举如下:

⑴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见多媒体课件第

12屏)

①叙述种类: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

②描写种类: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

写等。(见多媒体课件第12屏)

③描写技法类:以动衬静,化静为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

结合,明暗结合,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

笔勾勒,白描工笔,绘形绘声绘色等。(见多

媒体课件第13屏)

④抒情类: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以

乐写哀,以哀写乐等。(见多媒体课件第14屏)

⑵表现方法:联想、想象、象征,衬托、对比,渲染、烘托,用典、讽喻等。

⑶行文构思:开门见山,起承转合,卒章显志,首尾照应,画龙点睛,以小见大,先总后分,先分后总,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

铺垫,欲扬先抑,欲抑先扬,详略得当,情节起伏,构思精巧,别

具一格,不落俗套,自出机杼,匠心独运,浑然天成,结构严谨,

思维严密等。(见多媒体课件第15屏)

⑷修辞方法:比喻、比拟、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对比、夸张、反复等。

⑸语言特色:清新,平淡,淡雅,华丽,明快,含蓄。蕴藉,委婉,含而不露,简笔勾勒,浓墨重彩,体物入微,穷形尽相,诗情画意,富有哲理,情韵悠长,耐人咀嚼,引人回味等。(见多媒体课件第

16屏)

⑹主题、意境、感情方面:主题(中心)突出,深化主题(中心),主旨深远,意蕴丰富,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意在言外,言近旨远,言有尽而意无穷,一切景语皆情语,感情细腻,感情真挚等。(见多媒体课件第17屏)

第二教时

【教学步骤和内容】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二、“赏析短文”写作分类举例

1、赏析主题思想及表现(见多媒体课件第18屏)

主题思想通常是隐藏在作品的语言当中的,阅读时要注意文章的标

题语言,概括性的语句,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和句子,揭示主题的

中心句,升华主题的结尾句,标示文章脉络的过渡句。要特别重视

情节、人物、细节的描写。在进行评价的时候,我们除了把握作品

的内容之外,还要善于知人论世、联系时代背景来揣测作者的情感。(见多媒体课件第18屏)

赏析文章主题思想的表现,是指在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的基础上,

对其表现的方式、方法,如想象、联想、象征、烘托、对比、先抑

后扬、先扬后抑、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结构的安排等

进行赏析。(见多媒体课件第19屏)

主题思想的表现方法有:(见多媒体课件第20屏)

⑴作者现身:作者打断过程,主动站出来,直接表达个人见解。

⑵情节昭示:即通过情节的发展来表现自己的思想倾向性。

⑶人物语言:即通过作品中的人物语言来宣扬自己的思想观点、倾

诉自己的思想情感。

⑷细节暗示:即在对事物的具体记叙和描写中,透露作者的思想倾

向性。

⑸此外还有想象、联想、象征、烘托、对比、先抑后扬、先扬后抑、借景、寓情于景、结构的安排等。

例文一:落红不是无情物

——试析《落花满枝》的主题思想

谢大光的散文《落花枝头》以饱含感情的笔触,唱出了对“落花”的

礼赞,文章通过对“春花红褪的初夏”,“热烈”而又飘落的“石榴花”

的描写,热情讴歌了“落花”的品格。(文章的总提,亮出自己赏析

的观点)(见多媒体课件第21屏)

“落花”这一意象,千百年来,人们总用它来比喻青春的消逝,生命

的衰残;面对落花,人们总有几分感伤,因而发出“流水落花春去也”、“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悲叹,已成为人们习惯性的咏意。而作者

却能反思立意,异中求新,赋予落花以昂扬向上的格调,(请注意

篇四:美文赏析

美文欣赏——历史人物篇

沈园的故事

夏雨清

一个宋朝的园林,能够一代代传下来,到今天还依然有名,也许只

有绍兴的沈园了。沈园的出名却是由一曲爱情悲剧引起的。诗人陆

游和表妹唐琬在园壁上题写的两阙《钗头凤》是其中的热点。

陆游也许是宋朝最好的一个诗人,但肯定不是一个值得唐琬为他而

死的人。

表妹唐琬是在一个秋天忧郁而逝的,临终前,她还在念着表哥那阙

被后人传唱的《钗头凤》。自从这个春天,和陆游在沈园不期而遇后,病榻之上的唐琬就在低吟这阙伤感的宋词。

一枝梅花落在了诗人的眼里,这是南宋的春天,年迈的陆游再次踏

进了沈园。在斑驳的园壁前,诗人看到了自己四十八年前题写的一

阙旧词: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

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

锦书难托。莫,莫,莫!

唐琬在临终的日子里,一遍遍回想自己和表哥那段幸福的岁月。陆

游二十岁时初娶表妹唐琬,两人诗书唱和,绣花扑蝶,就像旧中才

子佳人的典型故事。

可惜这样的日子太短了,唐琬只记得有一天,婆婆对她说,他们两

个太相爱了,这会荒废儿子的学业,妨碍功名的。

唐琬至死都没有想通,相爱也会是一种罪名。不过她更没相通的是,那个据说在大风雨之夜出生在淮河一条船上的诗人,后来又横戈跃

马抗击金兵的表哥,竟然违不了父母之命,在一纸休书上签下了羞

答答的大名。

陆游四十八年后重游沈园,发现了园壁间一阙褪色的旧词,也叫

《钗头凤》,这是唐琬的词迹: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人成各,今

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在南宋的春天,一枝梅花斜在了诗人的眼里,隔着梅花,陆游没能

握住风中的一双红酥手。

用心灵走逝蒲松龄

韩青

一个人沿崂山古径攀援,直至崂顶。在这与天穹比邻的天界,择石

坐定。那苍海波涛,翩飞鸥鸟,尽收眼底;那阵阵经声,缭绕烟雾,也随罡同一起遁入云端。一个人的世界,最易浮想。想到自己离开

生我的这片海边热土已近三十余载了,而这些年来,我苦苦求索的

精神之旅中,每每徘徊不定时,冥冥中不时有一面容清癯的老者与

我直面,让我汗颜。我知道,他就是清代伟大的布衣作家蒲松龄。

我似一颗蒲公英的种子,从海边起飞,降落在鲁中的孝妇洞畔,一

呆就是三十余年。一旦在这儿扎下了根,就再也不想挪窝起飞了。

在淄博,我经常以地主的身份带领外地客人去蒲家庄蒲松龄故居访问。岁月不居,前尘如海。蒲松龄既平凡近人又崇峻旷远的形象,

便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灵深处。记不清去蒲家庄多少次,但给我印

象刻骨铭心的还是我一人前往的第一次。

第一次去拜谒蒲松龄先生正是“文革”动乱年代,当我听说蒲松龄的

墓椁被挖开了时,我的心震颤了,便乘公共汽车到洪山,再沿乡间

泥路磕磕绊绊地去了蒲氏墓园。那时墓园没有围墙,老远就能见到

几丛高大的古柏下新挖的黄土堆积如丘。走近了,看清墓穴洞开着,只见些许朽木、碎骨、发丝,墓地周遭纸灰飘零,据附近一老者言,这是墓中一部书的残迹。这是一部从未面世的书,是作者临终前叮

嘱家人务必与其合葬的一部书。

果真如此,这太可悲了。日后若以现代高科技摄像技术,必将全真

迹大白于天下。先生《聊斋志异》成书后,王渔洋1688年题写了那

首著名的《戏书蒲生聊斋志异卷后》的绝句:“姑妄言之姑听之,

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时。”这一年,蒲

松龄48岁,离他驾鹤西去,还有27年的人生旅程,作为一生勤奋

笔耕的蒲留仙,决不会坐等时光,我想坟前这部“飞天”之作,很可

能就是他继《聊斋志异》之后,又一部力作。我想,在写作上,或

许会丢掉他惯用的狐鬼花妖的表现形式,而选择直抒胸臆的笔触,

既然要去另一世界阅读,就不必再讳避文字狱的加害了。

上述王渔洋“戏书”的绝句,肯定了《聊斋志异》源于民间生活的现

实意义和艺术价值,却忽略了作者创作此书的“孤愤”襟怀。蒲松龄

在《次韵答王司寇阮亭先生见赠》言道:“《志异》书成共笑之,布

袍萧索鬓如丝。十年颇得黄州意,冷雨寒灯夜话时。”这就让我们真

真切切地看清楚寒夜灯下,一个受难的知识分子,面对自己灵魂的

拷问和鞭笞。这与《聊斋志异》所言:“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

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正说明作者是有所

寄托的,而并非仅为“姑妄言之”。

“文革”期间,蒲松龄故居的大门被一把锈锁将其与外边疯狂的喧嚣

隔开。当我被留守故居的蒲玉水老人从一个便门带进院内时,顿觉

寂静异常,满院荒草离离,墙壁、屋宇都露出些破败的样子。蒲松

龄居住过的正房那纸糊着的窗棂,被风当作口哨不时吹响,几只麻

雀从窗棂间飞进飞出,我们步入屋内,见几样破旧物件随便地堆在

地上,正面悬挂“聊斋”匾额的背后,已被一对麻雀夫妇选作生儿育

女的暖巢,破败至此,令人不免心寒。但当我听到蒲玉水介绍说,

蒲松龄墓穴中出土的印章、灯台、酒盅等什物,还都保存完好时,

我不仅感到这个死后不得安宁的灵魂,日后必将还有重修墓园之日。我相信:泯灭的是肉体,而不死的是灵魂。

江南烟雨《琵琶行》

赵竹毅

一千一百多年前,白居易左迁九江郡司马,在鄱阳湖边住了下来。

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被一支琵琶惊醒了,循着琵琶声,诗人发现

了自己,鄱阳湖流下了两行清泪。琴声和着泪水沉到湖底,千年之

后这里仍然能够听到嘈嘈切切的琴弦。

我也是被琵琶声惊醒的,走在湖畔,千年之前的那声裂帛,仿佛就

在耳边,仿佛就在昨天。

那一个瞬间,白居易走在歌女的弦上,琵琶声响在诗人的诗里,拨

弦的人轻拢慢捻,弦上的人醉不成欢,琵琶声渐行渐远,在心头响起,在诗里隐没,书案前,只留下江州司马,泪湿青衫。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

管弦。

新醅的酒,眼前的茶,饮不醉但求一醉的白司马,湖心的飞鸟,湖

边的新芽,挑不明诗人的醉眼昏花。你来了吗?你醉了吗?你要走吗?你醒了吗?诗人与秋风,一问一答。江南的秋雨扯天扯地,诗

人的酒杯,举得起,却放不下。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

不发。

石狮子立在湖边有上千年了,你们还记不记得那个白司马?白司马

怕是已经记不得你们了,那天,晚归的诗人真的醉了,烈酒烧灼着

他的胸膛,他的胸中,只有难酬的壮志,烈酒朦胧了他的双眼,他

的眼里,只有模糊的背影。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

相识。

琵琶声并未远去,但春天还是来了。

诗,是有气味的,这会儿的诗,有一种湿渌渌的青草的芳香。诗人

一来,满山的清流鸣泉便开始吟咏唱和,天罡浩荡,那是风在寻章

摘句。诗人一伸手,便拽了满把的新诗,诗太多了,诗人开始随手

抛撒,我跟在后面,一俯身,便是千古的经典。

诗实在是太多了,诗人专门为它们建造了家园。

白居易草堂,这是一个诗的乐园。日上三竿,诗人在这里高卧,伸

一个懒腰,竟也是诗意盎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