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meca涡轮级及叶轮流场计算规范

Numeca涡轮级及叶轮流场计算规范
Numeca涡轮级及叶轮流场计算规范

涡轮级及叶轮流场计

算规范

北京理工大学涡轮增压实验室

2008年10月

目录

1.概述 (1)

2.涡轮级网格划分技术 (1)

涡壳网格划分技术 (1)

喷嘴环和叶轮的网格划分技术 (3)

涡轮级网格的生成 (5)

网格分区及拓扑结构对涡轮叶轮流道网格质量的影响 (6)

附面层网格剖分的要求 (10)

叶轮网格质量判断准则 (11)

3.边界条件的给定 (14)

4计算区域的选择 (17)

5湍流模型研究 (22)

6 涡轮三维流动计算判别准则 (22)

熵的分布 (22)

静压分布 (23)

马赫数分布 (25)

叶轮进口攻角 (25)

1.概述

车用涡轮增压器使用的小型径流涡轮内的流动具有强烈的三维特征,气流将在几何尺寸很小的通道内从径向转为轴向,加上旋转和各种曲率的影响,造成涡轮内流动非常复杂,因此采用三维CFD方法对涡轮性能和内部流动进行数值模拟也比较复杂,影响计算准确程度的因素主要包括:网格的划分、计算区域的选择、计算边界条件、湍流模型等。本课题采用叶轮机械CFD软件NUMECA的Fine/turbo软件包,对典型的车用增压器涡轮进行数值计算研究,分析上述因素对涡轮性能的影响,并确定涡轮内部流场的判别准则。

2.涡轮级网格划分技术

一个完整的径流涡轮级包含涡壳、喷嘴环和叶轮,涡轮级的网格划分研究选择JK90S增压器作为研究对象,它是径流有叶涡轮增压器,涡轮的主要几何参数和性能参数如表1所示。

涡轮级的网格划分是对涡壳、喷嘴环叶片和叶轮分别划分网格,然后进行整个级的网格生成。

涡壳网格划分技术

JK90S增压器涡轮壳采用双通道梨形360度全周进气,其截面形状如图1所示,截面参数表如表2所示。

图1 JK90S涡轮壳流道截面形状

(如图2所示)。

图2 JK90S涡轮涡壳三维模型

涡壳三维模型建立以后,将模型的iges文件输入到Numeca的Fine/turbo 软件包中的网格生成模块IGG中划分网格。由于涡壳流通区域几何形状复杂,在涡壳网格划分时采用分块的措施,即将涡壳流道划分为13个块,其中从入口到0-0截面为1块,从0-0截面到360度截面按照每30度划分为1个块共计12块。

整个涡壳网格的质量通过对每一块网格质量的控制来达到。在分别划分各个块网格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各个块的网格坐标及坐标方向一致,这是为了保证没有负网格出现。进行涡壳和过渡段分块时,要保证二者相邻面的网格形状大小相同。

从涡壳入口段至0-0截面,采用蝶形网格。从0-0截面到360度截面部分,将流道截面分为3部分如图3所示,其中1和2两部分由于形状比较复杂,采用蝶形网格。

1 2

3

图3 涡壳流道截面分区示意图

最后完成的涡壳网格如图4 所示。涡壳总网格642874,分成14块,最小正交性,最大网格长宽比,最大网格延展比。

图4 JK90S 涡轮涡壳网格

喷嘴环和叶轮的网格划分技术

JK90S涡轮喷嘴环叶片采用气动叶型,其叶片形状和叶型数据分别见图5和表3。

叶片型线

图5 JK90S喷嘴环叶片形状

l mm 0

b mm 0

l mm

b mm

涡轮叶轮由于无法获得叶片的原始设计数据,因此首先采用三坐标测量测得叶轮的几何数据,然后根据叶轮的测量数据,利用三维CAD软件建立叶轮的几何模型(如图6)。

图6 JK90S涡轮叶轮三维模型

喷嘴环叶片和叶轮的网格是利用Fine/turbo软件包中的Autogrid模块生成的。模型导入的方法为:首先根据喷嘴环叶片和叶轮叶片的几何数据,分别建立喷嘴环叶片的压力面、吸力面数据文件,以及叶轮叶片的压力面、吸力面、叶轮通道轮毂线和轮缘线,然后将它们导入Autogrid中进行网格划分。

在对喷嘴环和叶轮网格的划分过程中,为了研究喷嘴环间隙和叶轮叶背间隙对涡轮性能的影响,划分了3套网格:第一种情况是不考虑喷嘴环上下两端的间隙,第二种情况是喷嘴环上下两端各加上0.2mm的间隙,第三种情况是在第二种情况的基础上,再加上1mm的轮盘背面间隙。叶轮的前缘和尾缘在shroud处给定间隙均为0.6mm。带喷嘴间隙和叶背间隙的网格图见图7。

喷嘴环和叶轮网格图(带喷嘴间隙)喷嘴环和叶轮网格图(带轮背间隙)

图7 喷嘴环和叶轮网格的划分

三种情况下的网格质量如下:

第一种情况:不带喷嘴间隙,总网格数487216,分成12块,最小正交性,最大网格长宽比,最大网格延展比。

第二种情况:带喷嘴间隙,总网格数555592,分成16块,最小正交性,最大网格长宽比,最大网格延展比。

第三种情况:带喷嘴间隙和轮背间隙,总网格数613650,分成18块,最小正交性,最大网格长宽比,最大网格延展比。

涡轮级网格的生成

整个涡轮级的CFD计算,计算区域需要包括涡壳、喷嘴环和叶轮三部分(如图8所示)。

图8 JK90S涡轮级模型

在涡壳、喷嘴环和叶轮的网格划分完成后,需要在IGG中生成整个涡轮级的网格。将已划分好的涡壳、喷嘴环和叶轮网格导入IGG,然后设定转/静叶的

交接面参数即可。在涡轮级中存在两个交接面,一个是涡壳与喷嘴环的交接面,另一个是喷嘴环与叶轮的交接面,其中涡壳与喷嘴环之间的交接面设在距涡壳出口3.5mm,而喷嘴环与叶轮的交接面由软件自动设定。为了使给定边界条件和试验过程中的更接近,在涡壳的入口加了一段直管,最后生成的整个涡轮级网格如图9所示。

图9 JK90S涡轮级网格

如前所述带不带喷嘴环间隙、带喷嘴环间隙、带叶轮叶背间隙三种情况下的涡轮级网格情况如下:

第一种情况:不带喷嘴间隙,总网格数1309916,总共32块,最小正交性,最大网格长宽比,最大网格延展比。

第二种情况:带喷嘴间隙,总网格数1378292,总共36块,最小正交性,最大网格长宽比,最大网格延展比。

第三种情况:带喷嘴间隙和轮背间隙,总网格数1436350,总共38块,最小正交性,最大网格长宽比,最大网格延展比。

网格分区及拓扑结构对涡轮叶轮流道网格质量的影响

由于涡轮叶轮三维几何形状相对较为复杂,应用结构化网格进行网格划分时,为了保证网格划分的质量并便于控制网格的分布,一般采用分块划分的方式,并以一定的方式将几个块进行连接并可进行数据上的传递。计算区域内网格块的划分方法及其连接方式构成了网格的拓扑结构。拓扑结构的形式对网格的质量有直接的影响,合理的拓扑结构不仅可以提高网格的质量,还可使网格生成的过程简化。

在本节中,将对JK90S涡轮叶轮进行不同拓扑结构形式的网格划分,并进行对比,以选定进行涡轮叶轮网格生成的推荐方法。

网格划分采用的基本拓扑结构采用的是HCH型网格,即叶轮流道共采用5个网格块分区(不考虑叶顶间隙内的网格块),其中四个网格块为H型拓扑结构,叶片前缘上游及尾缘下游各有一个H型网格块,叶片通道之间各有一个H型块,另外一个网格块为C型拓扑结构包络近叶片区域,又称Skin Mesh。所谓Skin Mesh结构是指为了保证绕叶片区域的网格质量及分布以满足附面层内流动特征捕捉的需求,将近叶片区域单独进行网格包络式网格划分的结构。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本节所研究的JK90S涡轮叶轮为钝尾缘结构,因此其Skin Mesh的结构为C

型,对于非钝尾缘结构(圆形、椭圆形、尖形等),则对应的Skin Mesh为O形

结构,完全包络整个叶片,但对总的网格块数目没有影响。图10为基本的网格拓补结构和网格参数。

a 网格拓扑结构

b 网格参数

图10 网格拓补结构和参数

在HCH基本网格拓补结构的基础上,叶轮内部网格可以采用匹配和非匹配的连接方式,匹配连接方式指相邻两个网格块之间交接网格面上的网格点一一对应,而非匹配连接方式,即两个相邻网格块之间的网格点非一一对应,图11即为叶轮内部采用匹配和非匹配连接方式的网格形式。

a 两个通道之间采用匹配网格情况

b 两个通道之间采用匹配网格情况

图11 两种连接方式的涡轮叶轮内部网格

采用以上这两种连接方式的网格拓扑结构,都可以对涡轮叶轮进行正常的网格分区和网格剖分,并形成最终的三维计算网格,但由于其网格连接方法有所不同,因此最终所生成网格的质量也会有所不同。以下将主要针对采用这两种不同拓扑结构所生成的Blade-to-Blade截面网格正交性进行对比分析,以阐述这两种网格拓扑结构的差异及特点。

图12~14给出了三种不同拓扑结构所对应的叶轮0%、50%及100%叶高截面网格单元及网格质量分布图。左列为对应截面的网格单元及其正交性分布云图,左列柱图为其网格正交性从0-90度对应的网格单元数及占整个截面的网格总数百分比分布。对于正交性,网格单元的角度越接近90度则说明网格质量越好,越接近0度则说明网格质量越差。而图15为采用匹配和非匹配连接方式的叶轮总的网格正交性的分布,可以评价整个叶轮通道内部网格质量。

a 非匹配拓扑结构

b匹配拓扑结构

图12 0%叶高截面网格及其正交性分布

a 非匹配拓扑结构

b匹配拓扑结构

图13 50%叶高截面网格及其正交性分布

a 匹配拓扑结构

a 非匹配拓扑结构

b匹配拓扑结构

图14 100%叶高截面网格及其正交性分布

a 匹配网格正交性

b 不匹配网格正交性

图15 两种连接方式总的网格正交性分布

由图可以明显看出,采用非匹配连接方式的网格质量可以显著改善叶轮内部的网格质量,表现在:非匹配连接方式中网格单元正交性角度处于54度以上的网格明显多于匹配连接方式,在正交性较差的区域(小于36度),非匹配连接方式的网格数量明显少于匹配方式,这说明匹配方式未能很好的控制正交性较差的网格单元数目。另外,从两种拓扑结构对应的截面上的正交性分布来看,非匹配连接方式对应的网格正交性分布较均匀,没有出现较大的梯度,而对于匹配连接方式,这种不均匀性明显加剧,这将对后期的计算过程中的差分格式精度造成一定的影响。

基于以上分析,采用Skin Mesh 形式的网格拓扑结构可以达到相当的网格质量及网格光顺性,并且在采用了非匹配的网格连接方式后,可以大幅度提升网格质量。因此,涡轮叶轮的网格划分,推荐采用HHCHH (钝尾缘或/与钝前缘结构)结构或者HHOHH 结构(非钝尾缘及前缘结构),并在网格的连接方式上采用非匹配连接方式。

附面层网格剖分的要求

对于涡轮内部的三维粘性流动数值模拟,在保证计算网格数目的前提下,所得到的计算结果可信度主要决定于边界层内的流动模拟及损失预测。而决定边界层内流动特征模拟精度的最主要因素便是壁面网格的y +及边界层内的网格数目。为无量刚网格尺度,其定义为:

μ

μρνμττ

??=?=+y y y 式中y 为实际的网格尺度,μτ为湍流粘性系数,ν为动力粘性系数,μ为运动粘性系数,ρ为工质密度。

图16给出了靠近固体壁面区域的边界层内速度形分布与y +的关系。由图可

以看出,边界层分为三个子层:粘性底层、过渡层及对数率层。由于求解控制方程为雷诺平均Navier-Stokes问题,因此方程组的封闭需要借助与湍流模型。常用的湍流模型分为低雷诺数模型和高雷诺数模型两类,这两类湍流模型对于边界层内参数的模拟采用不同的方法。高雷诺数模型直接应用对数关系式来求解边界层内的参数,没有对粘性底层进行特别处理,,因此对y+的要求比较宽,允许其值在20-50之间,但通过图可以看出,边界层内的分离流动不满足对数律关系,因此高雷诺数湍流模型在边界层内分离流动的捕捉方面存在着缺陷;而低雷诺数模型求解粘性底层内的流动参数,可以较准确的捕捉边界层内的流动信息,因此在进行全三维粘性流动数值模拟中推荐使用低雷诺数模型。由于直接对粘性底层进行求解,因此要求其y+比较小,应控制在10以下。而为了达到更准确的粘性底层流动信息的捕捉,应当在粘性底层内布置至少3-5个网格,这就要求近壁面的应该控制在5以下,推荐值为2-3。根据此推荐的y+值,可以根据下述公式来预测近壁面第一层网格的法向尺寸:

式中y wall为近壁面第一层网格尺度(即AutoGrid中所要求输入的First Cell Width),V ref为参考速度,可取为叶轮尾缘处线速度, 为工质动力粘性系数,L ref 为参考长度,可取为叶轮进口叶尖直径。

图16 边界层内速度形分布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公式仅仅为用于预测,实际的壁面y+应当根据最终的三维计算结果输出值为准。如果三维计算结果输出的y+实际值与推荐的2-3存在较大差别,则可根据差别的比例返回重新修改网格生成过程中的第一层网格尺度,并重新生成网格完成计算。一般情况下,第一层网格尺度的修正仅需要一次便可以达到满足要求的网格。

叶轮网格质量判断准则

评价网格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网格的正交性、延展比、长宽比,其具体几何含义如下所示:

正交性:如右图所示,图中对应的实线所构成的区域为一网格单元,该网格单元相邻两条网格边的的夹角表示网格单元的正交性角度,该角度范围为0-90度,

如该角度为钝角,这对应的正交性角度为其余角。该

网格单元的最小正交性角度则为α1、α2、α3、α4四个角度中最小的角度。该正交性角度是网格质量中最重要的指标,对于计算精度及计算收敛性有着明显的影响,因此应当尽可能的提高计算网格正交性角度。由于受实际几何形状等因素的影响,使计算网格正交性角度普遍接近90度无法实现,但对于一个高质量的计算网格而言,应当使得全局网格的最小正交性角度不小于20度,并需尽可能保证大正交性角度的网格占据总网格数的比例。

长宽比:如由图所示,图中a 、b 、c 、d 四条边构成

一个网格单元。取任意相邻的两条网格边的均值及

另两条相邻边的均值之间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值

即为网格的长宽比。长宽比的大小影响着网格单元

的形状,其值越接近1,则网格单元的形状越接近

正方形,网格质量越高,对应的计算精度也就越高。

因此,应当尽可能的降低全局网格的长宽比。但对

于全三维粘性湍流计算,为了捕捉边界层内部的流

动信息,需要对固体壁面区域进行网格加密以满足

边界层内网格数目及分布的要求,因此在限定网格数目的情况下,无法大幅度降低网格的长宽比。基于此原因,对于粘性网格,应使得全局最大网格长宽比不大于1000,并应使长宽比大于100的网格单元数目比例不高于10%。

延展比:右图给出了两个相邻的网格单元,

每个网格单元有6条网格边构成。在同一网

格方向上,取两相邻网格单元各自的四条网

格边的均值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比值即为

网格延展比。由于数值计算过程中,网格单

元的参数信息存储在格子中心,两相邻网格

的的尺度变化过大会引起网格之间参数信息

传递的较大数值误差,因此应当严格控制全

局网格延展比。对于一三维粘性网格,应当

限制全局最大网格延展比不大于5,并且应

使90%以上的网格单元延展比小于3。

图17给出了JK90S 涡轮叶轮的计算网格及三种网格质量判别准则的网格数目分布图。由图可以看出,网格正交性最小值为,接近最佳的网格正交性最小值的标准,且正交性角度大于54度的网格数目占全部网格的%以上;网格长宽比最大值306,且值小于200的网格数目占据全部网格的%以上;网格延展比最大值,其中延展比小于2的网格数目占全部网格的比例为%以上,完全满足以上所述的计算网格质量要求。

α4

α1 α3 α2

(a)叶轮网格

(b)网格正交性

(b)网格长宽比

(c)网格延展比

图17 网格质量检查

3.边界条件的给定

涡轮进口的边界条件包括温度、压力和速度。温度和压力的给定比较简单,分别给定总温和总压即可。速度的给定需要由涡轮壳进口的方向确定,JK90S增压器涡壳图如图18所示,其进口方向为切线方向,因此进口径向和轴向速度方向为零,只需通过计算点流量、进口气体密度和进口截面积计算出速度大小即可给定。如果涡壳设计为进口与涡壳中心线有一定角度,需要根据角度计算出切向和径向的速度分量给定。

图18 JK90S涡轮涡壳

涡轮出口的边界条件有两种给定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出口给定质量流量,压力自适应;第二种方法是出口给定平均静压。为了考察这两种出口边界条件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对JK90S涡轮进行了计算研究,计算所选工况为:喷嘴环叶片角度为25度、相似转速为3200。计算中保持进口条件一致,按照试验中该相似转速下实测各工况点的参数给定出口静压和流量进行计算。计算所用网格为喷嘴环叶片不带间隙,计算结果如图19所示。

图19 两种出口边界条件计算结果

从流量-压比图可以看出,出口给定平均静压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更接近。计算点和试验点相比较,当出口给定质量流量时,对应的工况点质量流量大致相等,而计算点的膨胀比比试验值减小;当出口给定静压时,对应的工况点膨胀比大致相等,而计算点的流量比试验值增大。由于试验时是采用孔板流量计测量流量,其测量精度受孔板前压力、孔板压差和孔板前温度三个测量量精度的影响,而出口静压测量只受一个测量量精度影响,出口静压的测量精度高于流量测量的精度。因此出口给定静压的方法可以更好地将计算结果与涡轮特性试验结果进行比较。

两种出口条件对计算收敛特性也有比较大的影响,NUMECA 中的收敛标准一般为:

1)全局残差下降三个数量级以上;每一块中的残差下降三个量级以上;

2)进出口流量出口流量相对误差小于%,且流量不再发生变化。

3)对于有大分离涡的流动(尤其在进出口处),流量收敛曲线会发生振荡,此时

由于迭代中分离涡的位置和强度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呈现非定常特性,因此流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但这种变化近似为周期性)。在这种情况下,也可认为计算收敛

4)计算迭代收敛时,流场处每一点处的参数值不再发生变化,或者对于有分离

涡情况,涡内某一点的参数应当为周期性变化。

5)对于定常计算,所有的总体性能(效率、转矩、推力等)都应当变为恒定值,

不再随迭代步数而发生变化。对于有大分离的情况,这些参数则会呈现周期性变化,这两种情况下都可认为计算收敛。

对该计算工况线上的4个计算工况点的收敛特性进行了比较,其质量流量和效率的收敛曲线的对比如图20所示,由图可以看出,出口给定质量流量时,计算400多步后,进出口质量流量的误差依然大于%, 并且最终的计算结果进出口质量流量并不相等;而出口给定平均静压时,计算200步后,进出口质量流量的误差为%,表明计算结果已经收敛,且进出口流量相等。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涡轮的CFD 计算出口边界条件采用平均静压,计算更容易收敛,并且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更可信。

出口给定质量流量的质量收敛曲线

出口给定平均静压的质量收敛曲线

出口给定质量流量的效率收敛曲线

出口给定平均静压的效率收敛曲线

图20 两种出口边界条件流量和效率的收敛曲线

4计算区域的选择

对于整个涡轮级,涡轮进口气流分布比较均匀,但在涡轮出口,沿叶高气流参数有较大变化,并且出口气流存在旋流,因此研究涡轮出口计算区域气流参数的变化规律,对于提高计算的准确度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涡轮出口区域的计算研究选择K27型增压器作为研究对象,该增压器涡轮是径流无叶涡轮,涡轮的主要几何尺寸和性能参数如表4所示。

表4 K27增压器涡轮结构和性能参数

主要结构参数设计点参数

叶轮进口直径mm 76 压比

叶轮出口轮缘直径mm 64 入口总温K 767

叶轮出口轮毂直径mm 25 流量kg/s

叶轮进口叶高mm 转速r/min 100000

叶轮轴向宽度mm 25

叶片数12

涡壳入口面积cm2 20

涡壳网格和叶轮网格的划分方法和前述JK90S增压器涡轮方法一样,不同的是,为了对涡轮出口后的截面进行计算,因此需要在叶轮出口处接上一段出口段,最终生成的涡轮级网格如图21所示。

图21 K27涡轮级计算网格

为了与计算结果比较,进行了K27增压器涡轮的性能试验,试验是在北京理工大学的涡轮性能试验台上进行的,根据气源条件和增压器涡轮的实际运行参

数,选定涡轮性能试验的相似转速n/

T为2800,此相似转速下的5个测量工

1t

况点如表5所示。

交大流体力学应用篇流体机械

流体机械应用篇 D2 流体机械 D2.1引言 流体机械是在流动介质与机械部件之间实现能量相互转换的一种机械。它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工业部门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从大型水轮机到袖珍型头发吹风机,形式多种多样,体积大小各异,数量达数亿台之多。在这一章中,我们首先介绍流体机械的分类情况,然后应用流体力学基本理论分析有关流体机械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性,讨论各种工作参数间的关系,使读者较为具体地了解流体力学在流体机械等工程领域中的应用情况。 D2.2 流体机械分类 D2.2.1动力机械与工作机械 从能量传递方向的角度去分析流体机械,可以分为动力机械与工作机械二大类。前者是流动介质对机械部件作功,或者说机械部件从流动的介质中获取能量,故动力机械又称为产生功的机械;后者是将原动机的机械能转换为流体介质的能量,即流体介质通过机械部件获得能量,故工作机械又被称为吸收功的机械。 动力机械在工程界被称之为“涡轮机”、“透平(Turben)"、"发动机”(图D2.2.1)等,常被用来带动发电机或开动运输工具。根据工作流体介质的不同,

涡轮机又被分为燃气涡轮机、蒸汽涡轮机、风力涡轮机(风车图D2.2.2)和水轮 机(图D2.2.3)等。 图D2.2.1图D2.2.2 工作机械常用来推动或输运液体和气体。其中用于输运液体的工作机械称为泵; 输运气体的工作机械称为风机。通常又把提高气体压力的风机叫做压气机、压缩机,而把主要用于提高气体速度的风机叫做通风机(图D2.2.4)、风扇等。

图D2.2.3图D2.2.4 D2.2.2静力型(容积型)与动力型 从做功的力效应角度去分析流体机械,可以分为静力型与动力型两类。 静力型通常有一封闭的腔室和可移动的腔室边界,借助边界移动产生容积的变化,挤压流体,从而实现流体介质与机械部件间的能量转换。例如哺乳动物的心脏(图D2.2.5)、自行车轮胎的打气筒等,在这类能量转换过程中,作功的力效应近似为静力效应。由于静力型机械是借助容积的变化来传输能量,故又被称为容积型机械。

涡轮叶尖间隙流动的数值模拟

收稿日期:2008-06-27; 修订日期:2008-12-09 作者简介:许开富(1980-),男,广西北流人.西北工业大学博士研究生 文章编号:1001-2060(2009)04-0432-05 涡轮叶尖间隙流动的数值模拟 许开富,乔渭阳,罗华玲 (西北工业大学动力与能源学院,陕西西安710072) 摘 要:采用基于雷诺平均N-S方程的三维CFD计算程序,并结合Spalart-Allmaras一方程或k-epsilon双方程湍流模型加壁面函数的方法,对涡轮平面叶栅和涡轮级转子的叶尖间隙流场进行了数值计算,详细研究了不同叶尖间隙高度、不同叶尖间隙形式和叶尖间隙有冷气入射时其对涡轮叶尖间隙流场和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叶尖间隙对从大约70%叶高到叶尖位置的叶片损失具有明显的影响;在同样间隙大小情况下,余高间隙叶片等熵效率比平间隙叶片等熵效率约提高了一个百分点;而叶尖间隙有冷气入射时涡轮的等熵效率要比无冷气入射时的等熵效率约提高两个百分点。 关键词:涡轮;涡轮性能;间隙流动;泄漏涡;流场计算 中图分类号:TK474;O242 文献标识码:A 引 言 叶尖间隙泄漏流动是叶轮机转子流动中最普遍和最具影响的流动过程之一,由于多种原因,伴随着旋涡运动的叶尖泄漏流动对叶轮机的性能产生不利的影响,其中包括:泄漏流动以及产生的旋涡对通道流动造成的堵塞、下游流动非定常性(在相对坐标系内)、复杂的叶片热传递及产生的二次流造成的气动热力损失等。 文献[1]中指出,涡轮中三分之一以上的损失由叶尖间隙泄漏流引起,而降低损失、提高效率一直是涡轮部件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研究涡轮叶尖间隙流动结构、涡轮叶尖间隙流动损失机理以及控制减小间隙泄漏流动损失等一直是涡轮叶尖间隙研究的主要课题[2~4]。 近年来,随着C FD技术的迅速发展,通过流场数值模拟对涡轮叶尖间隙泄漏流的研究越来越得到重视[5~7]。本研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包括间隙在内的涡轮三维粘性流场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分析,旨在深入理解轴流式涡轮近机匣区域的泄漏流、泄漏涡以及相应的二次流的物理机制,理解产生这种二次流的物理机理以及它们之间的互相依赖和互相干涉关系,并分析叶尖间隙流对涡轮气动性能影响的规律。 1 研究对象和计算方法 1.1 研究对象 针对涡轮平面叶栅叶尖间隙流场和涡轮级转子叶片叶尖间隙流场,应用数值模拟方法计算分析了不同间隙大小和不同间隙形式下的涡轮流场结构以及涡轮流动损失。其中,涡轮级转子叶片叶尖间隙形式包括余高间隙、间隙有冷气入射等形式。表1给出了所计算叶片的几何参数,包括叶片的弦长、叶高、栅距和转折角等。其中,叶型I和叶型II是两种不同形式的平面直叶片,而叶型III则是某型涡轴发动机高压涡轮转子叶片。叶型I是某型涡轮风扇发动机高压涡轮转子平均半径处叶栅,它是一种中等负荷具有后加载压力分布形式的叶型,而叶型II是一种典型的高负荷后加载叶型。对这两种平面直叶片,分别计算了3种间隙大小下的三维流场和叶片性能。叶型III的工况1~工况5是平间隙形式下5种不同间隙大小的情况,工况6是在间隙机匣处有喷气的情况,工况7表示的是在叶片尖部有喷气情况,工况8表示的是叶尖间隙为余高间隙的形式,工况1~工况8计算均采用标准k- 湍流模型,工况9、工况10和工况11分别对应于平间隙、叶尖喷气和余高间隙情况下采用标准Spalart-Allmaras一方程湍流模型的情况。 1.2 数值计算方法和计算网格 叶尖间隙的流动结构很复杂,它不仅包括复杂的间隙泄漏流动,而且还包括二次流、漩涡等复杂流动。为了能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来捕捉这些复杂的流动结构,应用数值计算雷诺平均N-S方程的方法实现对涡轮叶片叶尖间隙流动的数值模拟。在三 第24卷第4期2009年7月 热能动力工程 JOURNAL OF ENGINEERING FOR THERMAL ENERGY AND POWER Vol.24,No.4 July.,2009

蜗轮蜗杆的计算

蜗轮、蜗杆的计算公式: 1,传动比=蜗轮齿数÷蜗杆头数 2,中心距=(蜗轮节径+蜗杆节径)÷2 3,蜗轮吼径=(齿数+2)×模数 4,蜗轮节径=模数×齿数 5,蜗杆节径=蜗杆外径-2×模数 6,蜗杆导程=π×模数×头数 7,螺旋角(导程角)tgβ=(模数×头数)÷蜗杆节径 一.基本参数: (1)模数m和压力角α: 在中间平面中,为保证蜗杆蜗轮传动的正确啮合,蜗杆的轴向模数m a1和压力角αa1应分别相等于蜗轮的法面模数m t2和压力角αt2,即m a1=m t2=m αa1=αt2 蜗杆轴向压力角与法向压力角的关系为: tgαa=tgαn/cosγ 式中:γ-导程角。 (2)蜗杆的分度圆直径d1和直径系数q 为了保证蜗杆与蜗轮的正确啮合,要用与蜗杆尺寸相同的蜗杆滚刀来加工蜗轮。由于相同的模数,可以有许多不同的蜗杆直径,这样就造成要配备很多的蜗轮滚刀,以适应不同的蜗杆直径。显然,这样很不经济。 为了减少蜗轮滚刀的个数和便于滚刀的标准化,就对每一标准的模数

规定了一定数量的蜗杆分度圆直径d1,而把及分度圆直径和模数的比称为蜗杆直径系数q,即: q=d1/m 常用的标准模数m和蜗杆分度圆直径d1及直径系数q,见匹配表。(3)蜗杆头数z1和蜗轮齿数z2 蜗杆头数可根据要求的传动比和效率来选择,一般取z1=1-10,推荐 z1=1,2,4,6。 选择的原则是:当要求传动比较大,或要求传递大的转矩时,则z1取小值;要求传动自锁时取z1=1;要求具有高的传动效率,或高速传动时,则z1取较大值。 蜗轮齿数的多少,影响运转的平稳性,并受到两个限制:最少齿数应避免发生根切与干涉,理论上应使z2min≥17,但z2<26时,啮合区显着减小,影响平稳性,而在z2≥30时,则可始终保持有两对齿以上啮合,因之通常规定z2>28。另一方面z2也不能过多,当z2>80时(对于动力传动),蜗轮直径将增大过多,在结构上相应就须增大蜗杆两支承点间的跨距,影响蜗杆轴的刚度和啮合精度;对一定直径的蜗轮,如z2取得过多,模数m就减小甚多,将影响轮齿的弯曲强度;故对于动力传动,常用的范围为z2≈28-70。对于传递运动的传动,z2可达200、300,甚至可到1000。z1和z2的推荐值见下表

Numeca涡轮级及叶轮流场计算规范要点

涡轮级及叶轮流场计 算规范 北京理工大学涡轮增压实验室 2008年10月

目录 1.概述 (1) 2.涡轮级网格划分技术 (1) 2.1涡壳网格划分技术 (1) 2.2喷嘴环和叶轮的网格划分技术 (3) 2.3涡轮级网格的生成 (5) 2.4 网格分区及拓扑结构对涡轮叶轮流道网格质量的影响 (6) 2.5附面层网格剖分的要求 (10) 2.6 叶轮网格质量判断准则 (11) 3.边界条件的给定 (14) 4计算区域的选择 (17) 5湍流模型研究 (22) 6 涡轮三维流动计算判别准则 (22) 6.1熵的分布 (22) 6.2静压分布 (23) 6.3马赫数分布 (25) 6.4叶轮进口攻角 (25)

1.概述 车用涡轮增压器使用的小型径流涡轮内的流动具有强烈的三维特征,气流将在几何尺寸很小的通道内从径向转为轴向,加上旋转和各种曲率的影响,造成涡轮内流动非常复杂,因此采用三维CFD方法对涡轮性能和内部流动进行数值模拟也比较复杂,影响计算准确程度的因素主要包括:网格的划分、计算区域的选择、计算边界条件、湍流模型等。本课题采用叶轮机械CFD软件NUMECA的Fine/turbo软件包,对典型的车用增压器涡轮进行数值计算研究,分析上述因素对涡轮性能的影响,并确定涡轮内部流场的判别准则。 2.涡轮级网格划分技术 一个完整的径流涡轮级包含涡壳、喷嘴环和叶轮,涡轮级的网格划分研究选择JK90S增压器作为研究对象,它是径流有叶涡轮增压器,涡轮的主要几何参数和性能参数如表1所示。 涡轮级的网格划分是对涡壳、喷嘴环叶片和叶轮分别划分网格,然后进行整个级的网格生成。 2.1涡壳网格划分技术 JK90S增压器涡轮壳采用双通道梨形360度全周进气,其截面形状如图1所示,截面参数表如表2所示。

蜗轮蜗杆计算

蜗轮的计算公式: 1传动比=蜗轮齿数×蜗杆头数 2中心距=(蜗轮节圆直径+蜗轮节圆直径)△2 三。蜗轮中径=(齿数+2)×模数 4蜗轮齿数×蜗轮模数 5蜗杆螺距直径=蜗杆外径-2×模数 6蜗杆引线=π×元件×头数 7螺旋角(前角)TGB=(模数×头数)×蜗杆节径 基本参数: 蜗轮蜗杆模数m、压力角、蜗杆直径系数Q、导程角、蜗杆头数、蜗杆齿数、齿高系数(1)、间隙系数(0.2)。其中,模数m和压力角是蜗轮轴表面的模数和压力角,即蜗轮端面的模数和压力角,两者均为标准值。蜗杆直径系数q是蜗杆分度圆直径与其模数M的比值。 蜗轮蜗杆正确啮合的条件:

在中间平面,蜗杆和蜗轮的模数和压力角分别相等,即蜗轮端面的模数等于蜗杆轴线的模数,即标准值。蜗轮端面的压力角应等于蜗杆的轴向压力角和标准值,即==M。 当蜗轮的交角一定时,必须保证蜗轮和蜗杆的螺旋方向一致。 蜗轮结构通常用于在两个交错轴之间传递运动和动力。蜗轮相当于中间平面上的齿轮和齿条,蜗杆和螺钉的形状相似。 分类 这些系列大致包括:1。Wh系列蜗轮减速器:wht/whx/whs/whc2;CW系列蜗轮减速器:CWU/CWS/cwo3;WP系列蜗轮减速器:WPA/WPS/WPW/WPE/wpz/wpd4;TP系列包络蜗轮减速器:TPU/TPS/TPA/tpg5;PW型平面双包环面环面蜗杆减速器;另外,根据蜗杆的形状,蜗杆传动可分为圆柱蜗杆传动、环形蜗杆传动和斜蜗杆传动。[1] 组织特征 1该机构比交错斜齿轮机构具有更大的传动比。2两轮啮合齿面间存在线接触,其承载能力远高于交错斜齿轮机构。三。蜗杆传动相当于螺旋传动,即多齿啮合传动,传动平稳,

发动机部件计算公式

附录1 发动机部件计算公式 1 基础知识 1)空气、燃气的焓、熵公式见附录2。 2)气动函数()q λ、()πλ、τλ() 、()f λ计算公式见附录3。 2 变循环发动机各部件的计算公式 2.1 进气道 2.1.1 已知:发动机飞行高度H 、飞行马赫数Ma 。 2.1.2 计算过程 1)计算标准大气条件下环境压力0p (静压),环境温度0T (静温)。 当高度H km ≤11时: 5.2553 00 1.01325144.308288.15 6.5H p T H ???=?-? ?????=-?? ( 2.1) 其中,高度H 的单位为km ,温度的单位为K ,压力的单位为bar 。 2)进气道进口的总温总压: 2020 T T Ma p p Ma γγγγ*-*?-??=+ ????? ? -???=+ ????? 10 112112 (2.2) γ:气体绝热指数,纯空气=1.4γ,燃气=1.33γ。 3)计算进气道总压恢复系数: i 1.35 i 1 1.0 1 1.00.075(1) H H H M M M σσ≤=??>=--?:: (2.3) 4)计算进气道出口总温总压: i T T p p σ**** ?=?=??1010 (2.4) 2.2 压气机 双涵道变循环发动机中三个压气机部件,分别是风扇、CDFS 和高压压气机,这三个压气机部件采用同一种计算方法。

2.2.1 已知 压气机进口总温T in *、总压P in *、压气机的压比函数值zz 、物理转速n 、压气机导叶角度α。 2.2.2 计算过程 1)计算压气机换算转速: cor n = (2.5) 其中,风扇:*,=288.15in d T ,CDFS :*,=428.56862609in d T ,高压压气机:* , 473.603961in d T =。*in T 为压气机进口总温。 2)计算压气机增压比、效率和换算流量 压气机的增压比c pr 、效率c η和换算流量c W 分别是其换算转速和压比函数值及导叶角 α的函数。 (,,) (,,) (,,) c cor c cor c cor pr prc n zz n zz W W n zz αηηαα=?? =??=? (2.6) 压气机增压比、效率和换算流量的求法如下: (1) 附录4分别给出了风扇、CDFS,高压压气机的特性数据。利用线性插值法计算出压气机的换算转速为cor n 、压比函数值为zz 时的特性图上的增压比,c map pr 、效率,c map η和换算流量,c map W 。 (2) 将(1)求的特性图上的增压比,c map pr 、效率,c map η和换算流量,c map W 代入(2.7)修正后得到压气机的增压比、效率和换算流量: ,,2 ,(1)(1)1100(1) 100(1) 100pr c pr c map w c W c map c c map k pr C pr k W C W k C ηηααηηα? =-++?? ? =+?? ?=+?? (2.7) pr w k k k η、、分别是增压比、效率和换算流量的修正系数。风扇、CDFS 、高压压气机pr w k k k η、、这三个值均分别取1,1,0.01; CDFS 导叶角变化范围:-535α≤≤, 风扇和高压压气机的导叶角变化范围:-515α≤≤ ;风扇: 2.3894 =0.4950 1.0684pr W C C C η =?? ??=?,CDFS:

齿轮及蜗轮蜗杆的测绘方法

齿轮及蜗轮蜗杆的测绘 齿轮和蜗轮蜗杆结构较为复杂,因而此类零件的测绘较一般常见零件更为繁琐,是一项细致的工作。本章主要讨论我国最常用的标准直齿圆柱齿轮、标准斜齿圆柱齿轮和标准直齿圆锥齿轮以及蜗轮蜗杆的功用与结构、测绘步骤、几何参数的测量和基本参数的确定等内容。 8.1 齿轮测绘概述 8.1.1 齿轮的功用与结构 齿轮是组成机器的重要传动零件,其主要功用是通过平键或花键和轴类零件连接起来形成一体,再和另一个或多个齿轮相啮合,将动力和运动从一根轴上传递到另一根轴上。 齿轮是回转零件,其结构特点是直径一般大于长度,通常由外圆柱面(圆锥面)、内孔、键槽(花键槽)、轮齿、齿槽及阶梯端面等组成,根据结构形式的不同,齿轮上常常还有轮缘、轮毂、腹板、孔板、轮辐等结构。按结构不同齿轮可分为实心式、腹板式、孔板式、轮辐式等多种型式,如果齿轮和轴做在一起,则形成齿轮轴。按轮齿齿形和分布形式不同,齿轮又有多种型式,常用的标准齿轮可分为直齿圆柱齿轮、斜齿圆柱齿轮、圆锥齿轮等。 8.1.2 齿轮的测绘步骤 齿轮测绘是机械零部件测绘的重要组成部分,测绘前,首先要了解被测齿轮的应用场合、负荷大小、速度高低、润滑方式、材料与热处理工艺和齿面强化工艺等。因为齿轮是配对使用的,因而配对齿轮要同时测量。特别是当测绘的齿轮严重损坏时,一些参数无法直接测量得到,需要根据其啮合中心距a和齿数z,重新设计齿形及相关参数,从这个意义上讲,齿轮测绘也是齿轮设计。 齿轮测绘主要是根据齿轮及齿轮副实物进行几何要素的测量,如齿数z,齿顶圆直径da,齿根圆直径df、齿全高h、公法线长度W k、中心距a、齿宽b、分度圆弦齿厚s及固定弦齿厚sc、齿轮副法向侧隙n及螺旋角β、分锥角δ、锥距R等,经过计算和分析,推测出原设计的基本参数,如模数m、齿形角α、齿顶高系数h a*、顶隙系数C*等,并据此计算出齿轮的几何尺寸,如齿顶圆直径d a、分度圆直径d及齿根圆直径d f等,齿轮的其它部分结构尺寸按一般测绘原则进行,以达到准确地恢复齿轮原设计的目的。 由于齿轮的特殊性,齿轮测绘有别于其它一般零件。首先,齿轮通常精度较高,测量时要选用比较精密的量具,有条件时可借助于精密仪器测量,其次,齿轮的许多参数都己标准化,测绘中必须与其标准值进行比较;再则,齿轮的许多参数都是互相关联的,必须经过计算获得。齿轮测绘的一般步骤为: 1. 首先对要测绘的齿轮进行结构和工艺分析。 2. 画出齿轮的结构草图和必须的参数表,并画出所需标注尺寸的尺寸界线及尺寸线。 130

蜗轮蜗杆的设计计算

蜗轮蜗杆的设计计算 1、根据GB/10085-1988推荐采用渐开线蜗杆(ZI )。 2、根据传动功率不大,速度中等,蜗杆45钢,因为希望效率高些,耐磨性好,故蜗杆螺旋 齿面要求淬火,硬度45-55HRC ,蜗轮用铸锡磷青铜ZCuSn10P1金属铸造,为节约贵重金的有色金属。仅齿圈用青铜制造,而轮芯用灰铸铁HT100铸造。 3、按持卖你接触疲劳强度进行设计 a ≥32H 2])] [(σP E z z KT (1)作用在蜗轮上的转矩2T (2) 按1Z =2 ,η= 2T =?610?2p 2n =?610??mm ?N 确定载荷系数K , 取A K = βK =1 v K = 所以得K= A K ? βK ?v K =?? (3)确定弹性影响系数E Z =16021MPa (铸锡青铜蜗轮与钢蜗杆相配) (4)确定接触系数p Z 假设a d 1= 从表11-18查得p Z = (5)确定接触应力[H σ] 根据材料ZCuSn10P1,蜗杆螺旋齿面硬度>45HRC ,从表11-7查得蜗轮许用应力 '][H σ=268MPa N=60j 2n h L =???20=?8 10 寿命系数HN K =8871074.110?=067则 [H σ] =HN K ?'][H σ=?= (6)计算中心距 a ≥32])56 .1799.2160(8625821.1??? = 取a=100.因为i-15 故从表11-15中取模数m=5 1d =50mm

这时 a d 1=100 50= 从图11-18,可查的接触系数'Z ρ=<,所以计算结果可用。 4、蜗杆蜗轮的主要参数 (1)蜗杆:轴向齿距Pa=得直径系数q=10 齿顶园直径a1d =60,齿根圆f1d =38,分度圆导角r=11 18 36 ,蜗杆轴向齿厚Sa=5π/2= (2)蜗轮 齿数2Z =31 变位系数2x = 验算传动比i=2Z /1Z =31/2= 误差为15 155.15-=%,在允许范围内,所以可行。 蜗轮分度圆直径2d =m ?2Z =5?31=155mm 蜗轮喉圆直径a2d =2d +2a2h =155+2?5=165mm 蜗轮齿根圆直径f2d =2d +2f2h =??=143mm 蜗轮喉母圆半径g2r =a-a2d 21=100-1552 1?= 5、校核齿根弯曲疲劳强度 F σ=m d d KT 53.12122Fa Y βY ≤][F σ 当量齿数v2Z = 31.11cos 2 Z =31/ = 根据2x = v2Z =从图11-19查得齿形系数2Fa Y = βY =1-r/140=140= F σ=][F σFN K ,2从11-8查得ZCuSn10P1制造蜗轮时许用弯曲应力][F σ=56MPa 寿命系数 FN K =98 61074.110?= F σ=5 501558625821.153.1??????,弯曲强度满足要求。 6、验算效率

实验四 涡轮叶栅流场显示实验

成绩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叶轮机械原理实验报告 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专业方向热能与动力工程 班级120421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实验四涡轮叶栅流场显示实验 4.1实验目的 1、熟悉流动显示的实验方法,掌握通过实验观察来帮助认识流动机理这一重要的科研方法; 2、认识涡轮叶栅内复杂的非定常流动现象。 4.2实验内容 1、在水槽中,利用氢气泡法流场显示技术显示涡轮叶栅分别在-20°、0°、20°不同攻角情况下中间叶高通道内的非定常流场,认识不同攻角下涡轮叶栅压力面、吸力面附近以及通道中部的流动特点; 2、在水槽中,利用氢气泡法流场显示技术显示涡轮叶栅分别在-20°、0°、20°不同攻角情况下中间叶高叶片尾迹的非定常流场,认识不同攻角下涡轮叶片尾迹的流动特点; 3、在水槽中,利用氢气泡法流场显示技术显示涡轮叶栅分别在-20°、0°、20°不同攻角情况下涡轮端壁区二次流的非定常流场,认识不同攻角下涡轮叶栅端壁区前缘马蹄涡、通道涡、端壁附面层、叶背附面层、角区流动等以及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非定常特点; 4、在水槽中,利用氢气泡法流场显示技术显示涡轮叶栅分别在-20°、0°、20°不同攻角情况下涡轮端壁泄漏流的非定常流场,认识涡轮叶栅存在叶尖径向间隙后不同攻角下叶栅端壁泄漏流、泄漏涡、前缘马蹄涡、通道涡、端壁附面层、叶背附面层、角区流动等以及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非定常特点,帮助理解涡轮内的流动现象。 4.3氢气泡法流场显示方法 氢气泡流动显示技术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流动显示技术,跟随性好、分辨率高,既可作定性观察又能作定量测量,适用于湍流、旋涡等非定常流动和紊流脉动的研究。氢气泡法应用水的电解原理,在水中通上电流使其电解,在阴阳极分别产生氢气泡和氧气泡,由于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阴极发生还原反应,产生的

涡轮流量计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

涡轮流量计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 一、涡轮流量计的构造 流体从机壳的进口流入.通过支架将一对袖承固定在管中心轴线上,涡轮安装在轴承上.在涡轮上下游的支架上装有呈辐射形的整流板,以对流体起导向作用,以避免流体自旋而改变对涡轮叶片的作用角度.在涡轮上方机壳外部装有传感线圈,接收磁通变化信号. 下面介绍主要部件. (1)涡轮 涡轮由导磁不锈钢材料制成,装有螺旋状叶片.叶片数量根据直径变化而不同,2-24 片不等.为了使涡轮对流速有很好的响应,要求质量尽可能小.对涡轮叶片结构参数的一般要求为:叶片倾角10°-15°(气体),30°-45°(液体);叶片重叠度P 为1—1.2;叶片与壳间的间隙为0.5—1mm. (2)轴承 涡轮的轴承一般采用滑动配合的硬质合金轴承,要求耐磨性能好.由于流体通过涡轮时会对涡轮产生一个轴向推力https://www.360docs.net/doc/7b10737133.html,,使铀承的摩擦转矩增大,加速铀承磨损,为了消除轴向力,需在结构上采取水力平衡措施, (3)前置放大器 前置放大器由磁电感应转换器与放大整形电路两部分组成;磁电转换器国内一般采用磁阻式,它由永久磁钢及外部缠绕的感应线圈组成.当流体通过使讽轮旋转的,叶片在永久磁钢正下方时磁阻最小,两叶片空隙在磁钢下方时磁阻最大,涡旅转,不断地改变磁路的磁通量,使线圈中产生变化的感应电势,送入放大整形电路,变成脉冲信号。 二、涡轮流量计的工作原理 涡轮流量计在管道中心安放一个涡轮,两端由轴承支撑.当流体通过管道时,冲击涡叶片,对涡轮产生驱动力矩,使涡轮克服摩擦力矩和流体阻力矩而产生旋转.在一定的流量范围内,对一定的流体介质粘度,涡轮的旋转角速度与流体流速成正比.由此,流体流速可通过涡轮的旋转角速度得到,从而可以计算得到通

蜗轮蜗杆设计计算书A

蜗轮蜗杆设计计算书 2005年2月1日

基本参数: 中心距:a=270mm 蜗杆轴面模数(蜗轮端面模数):m x =9 蜗杆头数:Z 1=1 蜗轮齿数:Z 2=47 蜗杆分度圆直径:d 1=φ112.859mm 蜗轮分度圆直径:d2=φ427mm 蜗杆顶圆修形后直径:φ130mm 圆柱蜗杆传动几何计算: 蜗杆轴面模数(蜗轮端面模数):9 传动比:471 471221====Z Z n n i 蜗杆直径系数(蜗杆特性系数): 5399.129 859.1121=== x m d q 变位系数: ()()23005.0475399.125.092705.02=+-=+-=Z q m a x x 蜗杆分度圆柱上螺旋线升角: "34'3345399 .1211?===arctg q Z arctg γ 蜗杆节圆柱上螺旋线升角: "55'23423005.025399.1212'1?=??? ???+=??? ? ??+=arctg x q Z arctg γ 蜗杆轴面齿形角(阿基米德螺线蜗杆):?=20α

蜗杆(蜗轮)法面齿形角: ()()"30'5619"34'334cos 20cos ?=??==tg arctg tg arctg n γαα 径向间隙:8.192.02.0=?==x m c 蜗杆、蜗轮齿顶高:h a1=m x =9 h a2=(1+x)m x =(1+0.23005)×9=11.07045 蜗杆、蜗轮齿根高:h f1=1.2m x =1.2×9=10.8 h f2=(1.2-x)m x =(1.2-0.23005) ×9=8.72955 蜗杆、蜗轮分度圆直径:d 1=112.859mm d2=423mm 蜗杆、蜗轮节圆直径: d w1=(q+2x)m x =(12.5399+2×0.23005 ) ×9=117 d w2=d 2=423 蜗杆、蜗轮顶圆直径: d a1=(q+2)m x =(12.5399+2) ×9=130.8591 d a2=(Z2+2+2x)m x =(47+2+2×0.23005) ×9=445.1409 蜗杆、蜗轮齿根圆直径: d f1=(q-2.4)m x =(12.5399-2.4)×9=91.2591 d f2=(Z2+2x-2.4)m x =(47+2×0.23005-2.4) ×9=405.5409 蜗杆轴向齿距:p x =πm x =π9=28.2743 蜗杆沿分度圆柱上的轴向齿厚: s 1=0.5πm x =0.5×28.2743=14.1372 当采用加厚蜗轮时:

齿轮蜗杆计算总结

蜗轮蜗杆设计特点 1.蜗轮(或斜齿轮)螺旋角β与蜗杆螺旋升角λ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即β=λ+β=+λ 2压力角相等: α1=α2 3中心距A=(d1+d2)/2+放大间隙. 图1. 蜗轮蜗杆传动 4 蜗轮蜗杆传动与模数关系 (A) 如果蜗轮为直齿: m1=m2 公式(1) (B)如果蜗轮为斜齿:其模数为法向模数即m n. 而蜗杆模数为轴向模数,轴向模数等于斜齿轮的端面模数: m端=m轴 (C)斜齿轮法向模数与其端面模数的换算关系如下: m法=m端cosβ公式(2) 5速比: i=蜗轮齿数/蜗杆头数=Z2/Z1 公式(3) 单头蜗杆转一圈,蜗轮转一个齿. 双头蜗杆转一圈,蜗轮转二个齿. 6.齿厚减薄量: 一般的齿轮设计都要求将齿厚减薄,对于大模数(m>1)的齿轮,我们在手册中可以查到.但对于(m<1)小模数齿轮我们没有相关的手册,因此根据经验我们约定如下: (1):蜗杆的法向齿厚减薄0.07~0.08; (用公差控制) (2)蜗轮: 直齿齿厚减薄0.02~0.03, (用公差控制) 斜齿齿厚不变. 7. 齿轮的当量齿数Z当与其齿数Z2的关系: Z当= Z2/COS3β公式(4)

表1:标准直齿轮尺寸计算 当齿轮m和z已知时,从表1中可计算出有关尺寸. 例: 如附图1所示: 已知m=0.6 z=18 d分=mz=0.6*18=10.80 d顶=m(z+2)=0.6*(18+2)=12.00 d根=m(z-2.5)=0.6(18-2.5)=9.30 标准斜齿轮的计算 由查表2可计算出斜齿轮的有关尺寸 例: 已知m=0.6 α=20°β=10°右旋. (附图1中的斜齿轮) d分=m法*z/cosβ=0.6x26/cos10°=15.84 d顶=d分+2m=15.84+2*0.6=17.04 取17.04 -0.03 d根=d分-2*1.25m=15.84-2*1.25*0.6=14.34

蜗轮蜗杆-齿轮-齿条的计算及参数汇总

蜗轮蜗杆-齿轮-齿条的计算及参数汇总渐开线齿轮有五个基本参数,它们分别是: 标准齿轮:模数、压力角、齿顶高系数、顶隙系数为标准值,且分度圆上的齿厚等于齿槽宽的渐开线齿轮。 我国规定的标准模数系列表 注:选用模数时,应优先采用第一系列,其次是第二系列,括号内的模数尽可能不用.

系列(1)渐开线圆柱齿轮模数(GB/T 1357-1987)第一系列0.1 0.12 0.15 0.2 0.25 0.3 0.4 0.5 0.6 0.8 1 1.25 1.5 2 2.5 3 4 5 6 8 10 12 16 20 25 32 40 50 第二系列0.35 0.7 0.9 0.75 2.25 2.75 (3.25)3.5 (3.75) 4.5 5.5 ( 6.5)7 9 (11)14 18 22 28 (30)36 45 (2)锥齿轮模数(GB/T 12368-1990) 0.4 0.5 0.6 0.7 0.8 0.9 1 1.125 1.25 1.375 1.5 1.75 2 2.25 2.5 2.75 3 3.25 3.5 3.75 4 4.5 5 5.5 6 6.5 7 8 9 10 11 12 14 16 18 20 22 25 28 30 32 36 40 45 50 注: 1.对于渐开线圆柱斜齿轮是指法向模数。 2.优先选用第一系列,括号内的模数尽可能不用。 3.模数代号是m,单位是mm 名称含有蜗轮的标准 SH/T 0094-91 (1998年确认)蜗轮蜗杆油94KB SJ 1824-81 小模数蜗轮蜗杆优选结构尺寸206KB JB/T 8809-1998 SWL 蜗轮螺杆升降机型式、参数与尺寸520KB JB/T 8361.2-1996 高精度蜗轮滚齿机技术条件206KB JB/T 8361.1-1996 高精度蜗轮滚齿机精度261KB 名称含有蜗杆的标准 SH/T 0094-91 (1998年确认)蜗轮蜗杆油94KB QC/T 620-1999 A型蜗杆传动式软管夹子347KB QC/T 619-1999 B型和C型蜗杆传动式软管夹子83KB GB/T 19935-2005蜗杆传动蜗杆的几何参数-蜗杆装置的铭牌、中心距、用户提供给制造者的参数121KB SJ 1824-81 小模数蜗轮蜗杆优选结构尺寸206KB JB/T 9925.2-1999 蜗杆磨床技术条件160KB JB/T 9925.1-1999 蜗杆磨床精度检验244KB JB/T 9051-1999 平面包络环面蜗杆减速器922KB JB/T 8373-1996 普通磨具蜗杆砂轮250KB JB/T 7936-1999 直廓环面蜗杆减速器731KB JB/T 7935-1999 圆弧圆柱蜗杆减速器467KB JB/T 7848-1995 立式圆弧圆柱蜗杆减速器175KB JB/T 7847-1995 立式锥面包铬圆柱蜗杆减速器203KB JB/T 7008-1993 ZC1型双级蜗杆及齿轮蜗杆减速器548KB JB/T 6387-1992 轴装式圆弧圆柱蜗杆减速器679KB JB/T 5559-1991 锥面包络圆柱蜗杆减速器524KB JB/T 5558-1991 蜗杆减速器加载试验方法96KB JB/T 53662-1999 圆弧圆柱蜗杆减速器产品质量分等274KB JB/T 3993-1999 蜗杆砂轮磨齿机精度检验287KB

诱导轮空化流场数值计算及实验研究

诱导轮空化流场数值计算及实验研究 李龙贤,林奇燕,丁振晓 (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北京10076) 摘要:诱导轮是一种经过特殊设计的轴流泵叶轮,在航天运载系统和能源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诱导轮的抽吸 性能很大程度上受流场空化的影响。涡轮泵的外特性参数与诱导轮内空化密切相关,诱导轮内空化的产生及变化是涡轮泵扬程下降的根源所在。以某低温液体火箭发动机诱导轮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计算和可视化试验手段揭示了诱导轮内空化产生和变化的规律,及其与涡轮泵外特性参数的对应关系,从微观角度解释了诱导轮内空化模式与涡轮泵宏观外特性曲线的定量对应关系。对空化流场的数值计算方法和可视化试验台的搭建及测试手段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数值计算结果与可视化试验结果吻合良好,表明实际的数值方法对诱导轮空化流场计算实用可行。 关键词:诱导轮;空化;流场数值计算;可视化试验 中图分类号:V43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086(2018)04-0251-08 DOI :10.3969/j.issn.1006-7086.2018.04.008 INDUCER CAVITATION FLOW FIELD NUMETICAL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 RESEARCH LI Long-xian ,LIN Qi-yan ,DING Zhen-xiao (Beijing Aerospace Propulsion Institute ,Beijing 100076,China ) Abstract :Inducers are a kind of special axial pump ,which are applied widely in space transportation system as well as energy filed.Inducer hydraulic performance is impacted sensitively by flow field cavitation.Turbopump external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 is relevant closely to inducer cavitation development extend ,as inducer cavitation is the main source for turbopump head decline.In this paper ,inducer cavitation generation as well as development discipline was revealed by both numerical and visualization experiment method.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vitation models in microcosmic perspec-tive and turbopump external characteristic curve in macroscopic perspective was revealed as well.Numerical calculation method as well as visualization experiment facility was introduced in detail.Numerical results agree well with experiment results ,which indicate numerical method for inducer cavitation in this situation is appropriate. Key words :inducer ;cavitation ;flow filed numerical calculation ;visualization experiment 0引言 诱导轮是一种经过特殊设计的轴流泵叶轮,在航天运载系统和能源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诱导轮的抽吸性能很大程度上受流场空化的影响,诱导轮是安装在泵主叶轮前具有轴流式叶轮特征的特殊结构叶轮,可以在部分空化条件下正常工作,但严重的空化将导致诱导轮扬程急剧下降,无法为主叶轮提供足够的进口压头,引起诱导轮下游部件的空化,导致泵扬程的下降。 利用数值计算和可视化实验手段,对诱导轮内部空化流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获得了诱导轮内部 空化的发展过程。将空化流场的可视化实验结果 与数值计算结果进行比对,验证了数值计算结果的 正确性,也验证了所用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的准确 性。对泵内流场的精确分析得到了泵内流场压力 分布、空化的发生以及空化区的变化与空化数下降 的对应关系,使得通过对泵外特性、内部流场的数 值分析,使得改进结构设计、提高泵的性能的目标 成为可能。收稿日期:2018-04-04 作者简介:李龙贤(1987-),男,山东临沂人,博士,工程师,从事液体火箭发动机涡轮泵设计工作。E-mail :lilongxian119@https://www.360docs.net/doc/7b10737133.html, 。真空与低温Vacuum &Cryogenics 第24卷第4期2018年8月251 万方数据

蜗轮蜗杆的计算

蜗轮蜗杆的计算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蜗轮、蜗杆的计算公式: 1,传动比=蜗轮齿数÷蜗杆头数 2,中心距=(蜗轮节径+蜗杆节径)÷2 3,蜗轮吼径=(齿数+2)×模数 4,蜗轮节径=模数×齿数 5,蜗杆节径=蜗杆外径-2×模数 6,蜗杆导程=π×模数×头数 7,螺旋角(导程角)tg β=(模数×头数)÷蜗杆节径 一.基本参数: (1)模数m 和压力角α: 在中间平面中,为保证蜗杆蜗轮传动的正确啮合,蜗杆的轴向模数m a1和压力角αa1应分别相等于蜗轮的法面模数m t2和压力角αt2,即 m a1=m t2=m αa1=αt2 蜗杆轴向压力角与法向压力角的关系为: tgαa =tgαn /cosγ 式中:γ-导程角。 (2)蜗杆的分度圆直径d 1和直径系数q 为了保证蜗杆与蜗轮的正确啮合,要用与蜗杆尺寸相同的蜗杆滚刀来加工蜗轮。由于相同的模数,可以有许多不同的蜗杆直径,这样就造成要配备很多的蜗轮滚刀,以适应不同的蜗杆直径。显然,这样很不经济。 为了减少蜗轮滚刀的个数和便于滚刀的标准化,就对每一标准的模数规定了一定数量的蜗杆分度圆直径d1,而把及分度圆直径和模数的比称为蜗杆直径系数q ,即: q=d1/m 常用的标准模数m 和蜗杆分度圆直径d1及直径系数q ,见匹配表。 (3)蜗杆头数z 1和蜗轮齿数z 2

蜗杆头数可根据要求的传动比和效率来选择,一般取z1=1-10,推荐 z1=1,2,4,6。 选择的原则是:当要求传动比较大,或要求传递大的转矩时,则z1取小值;要求传动自锁时取z1=1;要求具有高的传动效率,或高速传动时,则z1取较大值。 蜗轮齿数的多少,影响运转的平稳性,并受到两个限制:最少齿数应避免发生根切与干涉,理论上应使z2min≥17,但z2<26时,啮合区显着减小,影响平稳性,而在z2≥30时,则可始终保持有两对齿以上啮合,因之通常规定z2>28。另一方面z2也不能过多,当z2>80时(对于动力传动),蜗轮直径将增大过多,在结构上相应就须增大蜗杆两支承点间的跨距,影响蜗杆轴的刚度和啮合精度;对一定直径的蜗轮,如z2取得过多,模数m就减小甚多,将影响轮齿的弯曲强度;故对于动力传动,常用的范围为z2≈28-70。对于传递运动的传动,z2可达200、300,甚至可到1000。z1和z2的推荐值见下表 (4)导程角γ 蜗杆的形成原理与螺旋相同,所以蜗杆轴向齿距p a 与蜗杆导程p z 的关系为p z = z 1p a ,由下图可知: tanγ=p z /πd 1 =z 1 p a /πd 1 =z 1 m/d 1 =z 1 /q 导程角γ的范围为°一33°。导程角的大小与效率有关。导程角大时,效率高,通常γ=15°-30°。并多采用多头蜗杆。但导程角过大,蜗杆车削困难。导程角小时,效率低,但可以自锁,通常γ=°一° 5)传动比I 传动比i=n主动1/n从动2 蜗杆为主动的减速运动中 i=n1/n2=z2/z1 =u 式中:n1 -蜗杆转速;n2-蜗轮转速。

涡轮部件流场计算

1 GE 公司E 3涡轮部件全三维流场计算与分析 曾军,王丽,王彬 中航工业燃气涡轮研究院610500 [ 摘 要 ] 采用全三维CFD 软件ANSYS CFX 分别对GE 公司带冷气的E 3 两级高压涡轮、五级低压涡轮 及共14排叶片的涡轮部件进行了全三维计算,湍流模拟采用带转捩模型Shear Stress Transport (SST )二方程模型。为了模拟气膜冷气喷射的影响,采用了源项模拟技术。计算结果与试验值及部分设计值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CFX 软件对气冷多级涡轮流场模拟具有较高的精度。通过研究掌握了E 3 发动机涡轮部件的设计特点和规律,为独立自主地开展先进民用航空发动机涡轮部件的研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 关键词 ] 民用发动机,涡轮,CFD ,湍流模型,转捩 Computed and analysis of full-3D flow of GE Energy Efficient Engine Turbine Components Zeng Jun ,Wang Li ,Wang Bin Avic Gas Turbine Establishment, 610500 [ Abstract ] Full-3D CFD simulation was carried out by commercial CFD software ANSYS CFX on a two-stage high pressure turbine and a five-stage low pressure turbine which including fourteen-row blades designed by GE. The source term method was used to simulate the film cooling of blades. The two-equation turbulence model SST with transition was selected to compute the turbulent flow. The computed data was compared particularly to the experiment data and design data. It shows that the CFX software has high accuracy on the flow fields of multi-stage cooling turbine. The design characteristic and rules of Energy Efficient Engine Turbine Components were obtained. It offered the reference for developing independently civil aviation engine turbine components. [ Keyword ] Civil engine, Turbine, CFD, Turbulence model, Transition 1 前言 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和“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国家已将大型飞机定为16个重大专项工程之一。我国于2007年重新启动了“大飞机”研制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